時間:2023-10-11 10:07:2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綠色農業的發展前景,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綠色農業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發展形式,是農業經濟發展到一定高度時出現的必然趨勢,是市場需求與社會發展相結合創造的產物。對我國綠色農業經濟的發展現狀、發展前景進行分析,能夠找到我國綠色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不足,從而才能在其今后的發展中做到揚長避短,也就有助于促進綠色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
一、綠色農業經濟的發展現狀分析
綠色農業經濟以傳統農業經濟為基礎,將市場發展作為導向,以期能夠實現環境與經濟和諧發展的目的,是可持續額發展戰略與科學發展觀落實到農業生產行業中的具體表現。就目前來說,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目前大部分農業地區還是繼續實行傳統的農業耕作方式,這就導致我國農業的整體發展還缺乏集約化與規模化。[1]受到我國傳統農業經濟發展模式的影響,因此就使得綠色農業經濟在我國的發展存在著許多問題,具體有三點:首先,土地資源利用率不高,隨著城鎮化建設的加快,使得企業用地與房地產用地面積不斷增多,大大減少了耕地使用面積,隨著耕地的流失,導致綠色農業經濟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其次,市場適應能力不高,雖然我國糧食產量逐漸增加,但這遠遠無法滿足市場發展的需求。這是因為農業生產耗費了較高的成本,而產品質量卻不高,因而就致使在銷售農產品上存在著許多困難。最后,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以追求短期效益為主,造成我國農業用地的質量不斷下降,這也就使得農業生產的成本進一步加大,對綠色農業經濟的集團化、集約化發展十分不利。
二、綠色農業經濟的發展前景分析
綠色農業經濟在未來的發展勢必會將產業化的經營與合理的規劃、先進的技術結合在一起,能夠與我國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更加適應。在產業模式上,綠色農業經濟能夠發揮出帶頭的模范作用,將生產、加工、銷售等形成一條產業鏈,綠色農業經濟的市場競爭力將會不斷增強。[2]在技術上,綠色農業經濟的發展主要以環保型、科技型的技術為基礎,通過提高隊伍的技術含量來提高綠色農業產品的技術含量與附加值。在總體規劃上,綠色農業經濟的發展在設置布局時以因地制宜原則為指導,使各個區域的優勢與特色能夠體現出來,對可用的農業生產資源做到充分利用,將環境保護、農業生產結合在一起,不斷生產健康、環保、有機的綠色食品,推動綠色農業經濟的穩定長遠發展。
三、推動綠色農業經濟健康發展的對策
(一)深入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觀,實現綠色農業經濟的生態環保發展
在發展綠色農業經濟的時候,必須要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指導,采取循環利用的發展方式,最大程度地保護好農業的生態系統,將農業經濟發展的可用資源進行整合做到充分利用。
(二)做到科學布局與統籌規劃,將土地資源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我國各級政府以及相關農業部門要充分發揮出對綠色農業經濟發展的領頭作用,結合我國耕地的實際分布情況,制定出合理的綠色農業經濟發展規劃,從總體上對綠色農業經濟的發展進行科學設計與規劃,為綠色農業經濟的發展制定明確的目標,再根據各個區域所擁有的不同資源特色以及生態環境來合理布局綠色農業產業。各級政府要對綠色農業經濟的發展起到有效的引導作用,向農戶宣傳先進的生產觀念,激發農戶生產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為綠色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充足的保障。[3]
(三)為綠色農業經濟的發展制定優惠扶持政策
在發展綠色農業經濟時,不僅要由完善的農業基礎設施與生產技術來支撐,同時還需要有政策的扶持。我國要對綠色農業經濟的發展投入更多的資金,同時還要為綠色農業經濟的發展制定出在信貸、稅收、財政、補貼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通過政策的扶持作用為綠色農業經濟的發展創造一個穩定、寬松的發展環境。
四、結語
綜上所述可知,綠色農業經濟的發展對于我國國民經濟建設與人們的生活而言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必須要從政策、觀念、技術布局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動其實現又好又快的穩定發展,從而為我國的綜合發展做出更大貢獻。[4]
【參考文獻】
[1]高永強.關于綠色農業經濟支撐條件分析的思考[J].吉林農業,2010,08:17.
[2]陳露,江禹奉,覃蘭秋,程偉東,周錦國,譚賢杰.加快綠色農業經濟發展的思考[J].安徽農業科學,2012,10:6189-6191+6194.
中圖分類號 F59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8-0301-01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進,都市上班族生活節奏加快,壓力增大,人們迫切需要通過親近自然、寄情田園牧歌般的鄉村生活來舒緩壓力。伴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閑暇時間的增加,不斷增加的休閑消費需求正在帶動觀光休閑農業的發展[1]。
國內外的成功實踐表明,觀光休閑農業這一新型農業模式可增加農民收入,優化產業結構,有利于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還能改善農村的交通、通訊狀況,對推進新農村建設具有積極意義[2]。
1 觀光休閑農業發展前景
1.1 產生背景
觀光休閑農業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發展的新型產業,是農業發展的新途徑和旅游業發展的新領域。其作為新興的旅游產業,是對旅游業外延的擴大、內涵的豐富[3]。隨著城市化發展進程及人們工作節奏不斷加快,人們迫切渴望回歸自然,品味地方文化,享受綠色飲食和舒緩的生活節奏[4]。
1.2 發展意義
農業資源的開發利用對發展觀光休閑農業具有重要意義:①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改善、升級。②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帶動農產品銷售市場,擴大勞動就業,緩解農村剩余勞動力。③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保護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提高環境質量。④通過學習農業生產,享受農家生活,普及農業基本知識。⑤開拓新的旅游領域和空間,緩解城市旅游的擁擠現象。
2 面臨的機遇
2.1 收入水平的提高推動消費結構升級
世界發達國家經濟發展實踐證明,當人均GDP達到1 000美元,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下降到50%以下時,用于休閑娛樂文化消費的可支配收入會大大增加,進而刺激和帶動文化娛樂產業和消費的增長[5]。截至2008年,我國人均GDP已突破3 000美元,這為休閑旅游提供了基本條件和經濟保障。
2.2 居民休閑消費方式多元化、個性化
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生活質量的需求,推動人們去追求豐富多彩的的生活休閑方式。
2.3 人口城鎮化率逐年提高,“城市病”增加
為擺脫精神和環境的困擾,人們迫切渴望回歸自然,品味地方文化,享受綠色飲食和舒緩的生活節奏[6]。
2.4 便利的交通帶動觀光休閑農業的發展
隨著道路交通改善、汽車普及、二級公路免費,人們的出游率、旅游消費大幅增加。
3 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多數地區觀光休閑農業處于起步階段,在規范管理、市場營銷、法規建設等方面需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
針對各地迅速增加的觀光農業項目,有關部門制定了一些標準和管理政策,但因缺乏宏觀控制,投資決策存在隨意性和盲目性:①農村自然資源和人文環境是觀光休閑農業發展的基礎和靈魂,決定著觀光休閑農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6-7]。觀光休閑農業實際上是一種生態旅游,在開發經營過程中,應注重挖掘地方旅游產品特色和文化內涵,將旅游對環境的損害降到最低[8]。②缺乏統一的科學規劃,投資決策隨意而盲目,造成項目開發同質化現象嚴重,惡性競爭加劇,經濟效益下滑。就單個觀光休閑農業項目而言,因缺少投資、規劃、市場定位及設施體系,缺乏專業的管理人才和從業人員,后期經營管理困難,只能單純依靠旅游或門票收入來維持。③發展觀光休閑農業的根本目的是調動企業和當地農民的積極性,通過旅游增收致富。但受地理位置、文化特色、自然資源、經營水平等因素的制約,若盲目發展項目,易遭受經濟損失,挫傷農民積極性,使整個產業失去發展動力。
4 觀光休閑農業發展對策
4.1 堅持科學發展觀
觀光休閑農業以農業經營為主,以農業養旅游,以旅游促農業,二者協調發展;堅持以人為本,提高農民收益,滿足游客需求,最終實現農民富裕;注重保護農村文化,維持自然生態平衡,實現開發與保護相結合、繼承與發展相結合[9]。
4.2 科學規劃,有效管理
加強部門聯動協調機制、完善政策措施、制定行業標準、規范行業管理、打造服務平臺等措施:一是合理布局旅游項目與景觀,樹立特色品牌,避免重復建設和惡性競爭[10]。二是嚴格控制項目數量,保證開發質量。對已有項目進行審查評估,提高競爭力。三是發揮農村基層管理人員的作用,組建經營聯盟或行業協會,協調經營者之間的利益關系,促成相互合作,實現共同富裕。
4.3 拓寬投資渠道,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政府要發揮引導和扶持作用,鼓勵國內外企業和個人投資觀光休閑農業[11]。在經營管理上,大膽創新,建立多元化經營體制及“公司+農戶”、“農戶+基地”等運作機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結合新農村建設,合理布局水電設施,開辟旅游專線,方便游客出游。各地政府和經營者應重視行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對現有的管理、從業人員,進行集中培訓,提高服務水平。
4.4 加強宣傳,打造綠色產品
政府應加強對觀光休閑農業景點景區的宣傳和推介。編寫旅游指南,完善交通線路圖,推出多種旅游主題[12]。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思想,打造符合生態保護要求的綠色觀光休閑旅游產品。
5 結語
我國在發展觀光休閑農業時,政府應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盲目發展;經營者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循序漸進,穩步發展,同時要注意環境保護;有關規劃部門要堅持生態規劃的理念,著重體現自然生態和地方特色。隨著觀光休閑農業在我國的日臻發展成熟,必將成為我國新農村建設的希望之路。
6 參考文獻
[1] 楊其長.我國農業科技示范園的技術經濟背景與發展對策[J].中國農業科技,2004(8):11-12.
[2] 鐘春艷.關于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熱潮的思考[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20):9796-9798.
[3] 張平遠.世界觀光農業的發展前景廣闊[J].中國第三產業,2001(5):38.
[4] 郭煥成,劉軍萍,王云才.觀光農業發展研究[J].經濟地理,2000,20(3):119-124.
[5] 徐萍.消費結構升級中的陜西文化消費探析[J].職大學報,2007(3):91-92,87.
[6] 李飛.臺灣休閑農業的發展模式及其對大陸的啟示[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8(3):67-69.
[7] 張力越,馬俊.加快河南省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的思考與對策[J].河南農業科學,2010(11):130-132.
[8] 李蕾,云興福.內蒙古地區觀光休閑農業園區景觀規劃設計的探討[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3(1):98-101.
[9] 周士鋒,王旭東,趙國芳.城郊休閑觀光農業園規劃初探——以洛陽市太陽雨休閑觀光農業園為例[J].江西農業學報,2011(5):32-35.
一、前言
微生物在生物界的一支隊伍龐大的群體,其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極為廣泛,我國是農業大國,有史以來尤為重視農業的發展,我選擇從農業的應用情況來探究微生物的檢測的發展前景。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環境不斷惡化,當然,我國也在努力改善環境、保護環境,但是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危害生命的因素,比如農作物殘留農藥,這也使得人們著力于探究如何生產出無污染無毒副作用的綠色無公害食品。
微生物本身是一種微小、看不見的單細胞或者多細胞生物,我們需要用顯微鏡才可以看見它,檢測微生物可以幫助我們消除環境污染,具體言之,微生物分為有益生物和有害生物,但是在土壤中存在一種中介性微生物,意思是如果有益生物占據主導地位,則它偏向于有益生物,反之偏向有害生物,那么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可以起到分解有害物質的作用,比如殘留的農藥。我們比較熟知的有乳酸菌和酵母菌,其中乳酸菌可以有效分解腐敗的有機物,阻滯有害微生物的繁殖,酵母菌能夠促進分解根部不能吸收的微生物,在醫院里面,我們常見的殺菌微生物是放線菌,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微生物,它們對我們的生活已經起著重要的作用,只不過是不會為我們輕易發現。
對于微生物的檢測,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掌握微生物的發展規律,只有我們認清其發展規律,才能更好地將其應用于我們的實際生物中,對我們的農業、林業、牧業等諸多方面都起到積極的作用,將會取得史無前例的成就。
二、農業的發展現狀
(1)我國一直以來是農業大國,相對而言比較重視農業的發展情況,再者是伴隨著社會技術的發展,我國在農業上也在不斷應用農藥,以此來提高農業產值,盡管產量有所增長,但是農作物也受到了污染,再者是我們的環境也面臨著污染的趨勢,根據數據調查研究,鉀肥利用率相對較高,磷肥其次,氮肥后之,長時間使用化肥,降低土壤的營養成分,在嚴重的地區出現了水土流失的嚴重現象,此外,一些硝酸鹽之類的致病癌物質在農產品積留,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常常出現食物中毒的現象,再者是無公害無污染的有機食物成為我們當下的發展趨勢,而發展生物肥料、生物有機肥和葉面肥等為代表的新型肥料是最好的選擇。
(2)我國在農業上長時間使用農藥,在無形中破壞了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而有益微生物可以幫助殺菌、分解微生物、抑制有害微生物、幫助根部吸收營養成分,對于農作物的生長起到積極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對人們的生命健康不會造成威脅。
(3)濫用農藥也會使得農產品的質量下降,由于農藥有催熟的功能,也就意味著減短了農作物的生長周期,我們在市場會經常看到一些反季節蔬菜、瓜果,這都是因為農藥的作用,一般這種蔬菜瓜果口感會不好,瓜不甜、菜無味、果不香,比如我們在生活中常見的姜,有些姜的顏色很黃,這類姜是在硝酸鹽中浸染的,我們在挑選的時候,千萬要警惕這種姜,很可能對我們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三、有益微生物的主要功能
有益微生物可以固氮解磷解鉀,改良土壤,改善環境,比如,在一些桃園里發生病害的時候,我們長時間用生物制劑進行培植,在長時間的精心培養之下,樹木枝葉繁茂,產量也逐漸上升,由此可見,有益微生物可以有效改善環境,改良土壤,促進植物的生長。
有益微生物可以增強農作物的防病能力,促進農作物早發芽、早開花、早成熟,促進動植物的生長發育。此外,有益微生物可以分解動植物的腐爛尸體、糞便,以至于在盛夏季節聞不到糞便、畜禽惡臭的氣味,可以有效地凈化環境;再者是生物劑能產生抗氧化物質,有助于蔬菜瓜果長時間進行存儲。
四、微生物的檢測發展前景
生物技術將會成為未來的支柱性產業,有及其廣闊的發展前景。無污染、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一方面是人們追捧的重點,另一方面有助于凈化環境,促進動植物的生長發育,使得整個生態系統有效運行,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再者,微生物技術應用廣泛,適用性強,在農業、牧業、林業等諸多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其次,有益微生物可以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增加農民的收入。
我國社會在發展的過程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微生物檢測也是時代的選擇,對我們的生活和社會意義重大。
五、結語
2推廣綠色畜牧養殖技術的做法及發展前景
當前我國發展中已經意識到環境問題,已經在大力的進行環境保護措施的制定和推行,綠色食品和環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的關系,所以在農業種植、生產、畜牧養殖、生產中需要將環境問題進行體現,保護生態環境,進行綠色生產和種植、養殖。在畜牧養殖中,想要實現綠色養殖,就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畜牧養殖場所必須沒有污染,符合綠色畜牧養殖的要求,將綠色畜牧養殖和環境保護結合在一起。第二,大力的推行綠色畜牧養殖技術,并有環境保護的理念和意識。第三,實行制度化管理,保證綠色畜牧養殖的標準化發展。第四,合理使用獸藥等。綠色畜牧養殖技術中不僅要合理的使用獸藥,還要對飼料的進行綠色推廣。在畜牧養殖中同樣也離不開飼料,進行綠色畜牧養殖需要使用優質飼料,將農作物的秸稈、青草等進行發酵,然后進行畜牧養殖中的飼養,不僅可以將農業生產中影響環境的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和改善,還可以提高秸稈再利用。在綠色畜牧養殖中需要將青草和高質飼料進行合理的搭配,降低飼料的成本,同時降低飼料的使用量,對畜牧生物進行合理的喂養,對于食草動物來講,可以提升其生產力。在飼料的使用中,可以推廣使用應用價值高、綠色的飼料,促進綠色畜牧養殖的發展。進行科學合理的畜牧養殖管理,為畜牧動物提供一個適宜生長、舒適的環境,保證畜禽可以健康的成長。例如畜牧養殖需要為畜禽提供合理的光照、空氣、生長溫度等,提升畜禽的生產力,為畜牧養殖戶提供更高的經濟收益。綠色畜牧養殖技術還有很多,在綠色畜牧養殖中,只有大力的推行綠色畜牧養殖,樹立綠色養殖理念,只有這樣才可以提高畜牧養殖質量,實現綠色生產、綠色養殖。綠色畜牧養殖技術還有很多種,例如推廣使用濃縮飼料,動物飼料喂養技術、動物養殖方法等等。當前食品質量安全受到全世界的關注,綠色畜牧養殖技術的發展,需要看清當前的發展形勢,從綠色食品市場的角度出發,立足長遠的發展目標,發展綠色畜牧養殖技術。綠色畜牧養殖的發展有非常好的前景,想要提高綠色畜牧養殖質量,需要有綠色畜牧養殖技術,保證畜牧養殖中各項工作都安全、無污染、高質量,加強畜牧養殖管理,改善動物生長環境,合理的所用獸藥,對動物進行健康檢查和保健,提高動物的生存幾率,在對畜牧養殖動物進行防疫時,需要按照國家動物醫學標準、國家動物用藥標準等規范用藥,并進行防疫記錄,嚴謹在綠色畜牧養殖中使用禁藥。對有疾病的動物進行隔離治療,并嚴格的管理,做好畜牧養殖場所的消毒工作等,這些可以保證綠色畜牧養殖有一個非常好的發展前景。人們對綠色食品的要求越來越高,需求量越來越大,這也是綠色畜牧養殖技術發展的一個推動力,綜合分析得出,綠色畜牧養殖技術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需要大力的推廣綠色畜牧養殖技術,促進綠色食品發展,保證食品安全。
我國是人口大國,耕地面積少、農業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生產力水平不高等因素是制約我國農業建設發展的主要原因,為解決這些問題,我國應加快發展循環農業的步伐。食用菌種植的循環農業模式是采用循環生產的農業模式,它主要是推進農業資源向多層與高效流動的活動,有利于提高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的利用率,實現節能減排,推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的。
一、我國循環農業模式的研究
(一)循環農業的特征
減量化:節約農業資源的使用,減少農業污染物的排放;再利用:“農業垃圾”的再次使用,提高農業產品的利用率;再循環:農業產品利用后的再次循環。
(二)我國循環農業發展的意義
循環農業模式是打破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它利用農業資源的循環再利用的特點,對農業廢棄物進行處理,有效地遏制農業生態環境的惡化、耕地面積不斷減少、資源匱乏O問的眼神,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理想目標,循環農業的發展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舉措。另一方面,這也是推動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循環農業提高了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而農業循環經濟是構建社會循環經濟的重要因素,所以,循環農業的發展推動了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我國循環農業在發展中存在問題
目前,我國的循環農業模式任然處于初級階段,技術型專門人才的短缺、農戶文化素質不高、模式的規劃不全面、資金的匱乏導致循環農業模式發展規模較小,在當前的農業中所占的比重不高,未能形成成熟穩定的發展氛圍。
(四)對我國循環農業發展提出的措施
要進行科學的規劃指導,制定一套長遠發展計劃;結合相關法律條例,完善循環農業的管理體制和運用機制;要全面提高我國農民的文化素質;培養專門性技術人才,加強對該模式的深入研究力度;要致力于保護我國的農業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
二、食用菌種植的循環農業模式的分析
(一)食用菌種植的循環模式
食用菌種植是一種“低成本、高效益”的一種新型農業技術,它是以循環利用為核心,變農業廢棄物為農業生產的原材料,食用菌種植產業是我國未來農業發展的重點產業,它主要是把農業生產中產生的農業垃圾循環再利用,例如:農業秸稈、果皮碎殼等都是食用菌種植的原材料。
1、“農業垃圾”的第一次利用
食用菌種植就是把那些不能被人體直接利用的“農業垃圾”通過菌絲體在纖維霉素的融合,將“農業垃圾”中的纖維素等成分分解成葡萄糖等小分子化合物,種植出人們可以食用的綠色、健康的食用菌產品。
2、“農業垃圾”的循環二次利用
已經分解過一次的“農業垃圾”還是可以再次利用的,把廢棄物加入農田中,不僅可以提高土壤的肥沃程度,促進農作物的健康發展,還能作為家畜的飼料。食用菌的種植就是“變廢為寶”,充分的利用了農業資源,促進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3、“農業垃圾的再次利用
家禽的非編其實也可以利用到食用菌種植之中,在農業的生產中,食用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通過農業生產中廢物的多次循環利用,實現了食物鏈的良性循環。
(二)食用菌種植產業的市場發展前景
食用菌種植產業是人類循環農業發展重要產物,在我國未來的市場中有很大的發展前景。食用菌產品是含有高蛋白有機物綠色健康的食品,它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它不僅能起到保健作用,還具有較高的醫用價值。人們對食用菌產業品的需求兩越來越多,所以食用菌種植產的發展前景很廣闊。而且食用菌種植產業是一種投資少、見效快的新型產業,它的生產利潤是最高可達到產值的75%。
(三)食用菌種植產業的效益分析
1、生態效益方面:
我國每年在農業生產中產生的廢棄物是很龐大的,2015年我國的秸稈產生量達到7.5億噸,如果把這些秸稈焚燒,將會直接威脅到我國的生態環境。通過食用菌種植的方式,有效的利用這些“農業垃圾“,變廢為寶,不僅能解決到了節能減排的作用,還能夠提高土地的肥沃能力和改善土壤結構,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2、經濟效益方面
食用菌種植可為農戶帶來很大的直接經濟收益,同時也推動了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安徽省廬江縣為例:近年來,廬江縣大力推廣開展食用菌種植這一新興產業,到目前為止,該縣建成食用菌專業村50多個,發展10畝以上園區100余個,總面積累計達2萬畝,菇戶1萬戶,從業人員達到3萬人,到2016年年全縣基地規模已達到2.5億盤(袋),產量達23萬噸,創產值22億元。,該縣不僅注重食用菌種植產業的發展效益效益,同時還注重將食用菌種植產業和其他產業結合起來共同發展,延長食用菌種植產業鏈條,形成了“秸稈―食用菌原料―食用菌―食用菌廢棄物―蛋白飼料―畜禽養殖―糞便肥料―還林(田)”的“綠色產業鏈”,這不僅促進生態環境與產業的互促共贏的局面,同時還實現了食用菌種植產業的循環,提高了“農業垃圾”的循環利用率,促進了化工原料、交通運輸、包裝、印刷等領域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了生態循環經濟產業鏈。
三、結語
綜上所述,食用菌種植產業的發展,不僅解決了秸稈和家禽糞便等“農業垃圾”處理困難的問題,通過資源的循環再利用,為食用菌種植提供了原材料,節約了種植產業的成本,同時,還達到了節能減排的作用,保護了我國的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為了切實加強全省綠色食品檢查員和標志監督管理員隊伍建設,提升綠色食品認證管理能力和技術水平,推動我省綠色食品發展,6月3日,2015年全省綠色檢查員、標志、監督管理員培訓班在長春開班。全省各級綠辦主任和工作人員近200人參加此次培訓。省綠色食品辦公室主任邱玉林在培訓班上作了講話。
培訓班強調,要加快“三品一標”發展,一是加強宣傳。不僅要宣傳認證、監管、檢測的嚴格,更要宣傳“三品一標”的生產過程的標準化管理,還要宣傳其作為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公眾品牌,是實現現代農業的必然選擇。讓各級政府、領導認識到,只有用“三品一標”引領標準化、品牌化農業的發展道路,才能倒逼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和農業結構的調整,實現轉方式和保安全充分融合、調結構與提質量相互促進;二是加強隊伍建設。省綠辦將繼續爭取國家級和省級的培訓,提高整個工作團隊的集體素質,逐步把工作團隊培養成既能做好本職工作,又能服務于 “三品一標”企業,把工作機制融入到“三品一標”企業,形成齊抓共管,共同維護和打造農產品質量安全品牌的工作格局;三是加強項目拉動。今后,將著力做好涉農項目與“三品一標”認證企業、基地的鏈接,在各項涉農項目上,把“三品一標”的標準貫穿于項目的始終。從項目設計開始,就注入“三品一標”的發展理念,把“三品一標”的標準作為項目考核、驗收的重要指標,寫進項目立項條件和考核驗收標準,以項目驅動“三品一標”的加快發展;四是加強規劃布局。按照我省優勢農產品產業布局,東部重點扶植發展菌類、人參等林特產品;中部發展蔬菜、棚膜及糧食產業;西部重點發展雜糧雜豆、畜牧業綠色產業。依托產業布局,選擇幾個帶動能力強、品牌效益好、發展前景廣闊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集中打造幾個帶有地域特色的知名品牌,推進“三品一標”向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方向發展。
此次培訓班歷時2天,不僅從綠色食品標準體系與相關知識、綠色食品認證程序及認證審核、綠色食品標志管理、綠色食品質量監督檢查與管理、綠色食品基地創建與管理、綠色食品檢查員和監管員的注冊與管理等方面作了系統的培訓,還在綠色食品企業進行了現場教學。參加此次 “兩員”培訓班的學員結業后,頒發在國家中心注冊登記的檢查員、監管員證書。(省綠色食品辦公室 供稿)
休閑農業旅游是指將農村田園風景、自然生態資源等通過合理的規劃設計和開發利用,并結合農林牧漁生產、當地特色文化和鄉間生生活,提供給人們一個體驗休閑生活狀態的農業發展形式。由于我國的休閑農業旅游起步晚,相關的旅游業經營模式不夠成熟完善,這很大程度限制了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和進步。但休閑農業旅游已經成為一種國際趨勢,規劃設計生態化的旅游產業不僅可以提高當地人們的經濟水平,還能帶動了農業的新一輪改革,有利于推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發展休閑農業旅游面臨的問題
1.1休閑農業旅游經營模式比較分散
我國許多大城市周邊的鄉村旅游業發展迅速,但是主要的經營模式為小農經濟。目前鄉村的休閑農業旅游以自發、分散的小農、個體、私營等經營為主,這種原生態的經營模式對客戶有較大的吸引力;但由于分散的個體經營模式,缺乏科學管理和整體營銷的理念,很難形成品牌性的產業。這很大程度限制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前景。
1.2休閑農業旅游缺乏統一的規劃管理
在休閑農業旅游的發展過程中,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是一個很嚴重的現象。由于國內農業旅游產品個性化不明顯,經營模式單一,缺乏整體規劃和全局發展觀念。這導致農業旅游產業現有的環境資源遭到嚴重的破壞,不但不能推動當地農業產業的穩健發展,還會使當地的經濟水平倒退。應結合當地的特色文化對休閑農業旅游產業進行合理的規劃設計,加大對農業旅游的管理力度,引導農業旅游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
1.3休閑農業旅游行業經營管理水平低
在休閑農業旅游的經營過程中,傳統的經營理念顯得十分的陳舊和落后,無法給城市旅游者帶來更好的鄉村生活體驗;且從事休閑農業旅游的管理工作的基本都是當地的百姓,不會通過研究把握旅游者的消費心理進行產業規劃。許多農戶對當地旅游行業的宣傳力度也十分有限,沒有形成系統規模化的營銷手段,限制了休閑農業旅游更好更快的發展。
2休閑農業旅游發展的發展策略
2.1發展特色的休閑農業旅游產業
將休閑農業旅游產業進行特色化,提升本地旅游產業的文化內涵。首先需要一批高素質的管理人才,能根據當地特色的文化對休閑農業旅游進行規劃設計,開展一系列的創意性旅游活動,提高當地農業旅游的文化內涵;其次,當地特有的文化遺產是開展特色休閑農業旅游的重要前提,要把握當地的文化積累對旅游產業進行創新,將文化底蘊和旅游產業業進行完美的融合;為了確保休閑農業旅游產業的發展,應加大對當地產業人力、物力相關的投入力度,對鄉村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的調整翻新,改善旅游區的生活環境。
2.2推動休閑農業旅游產業的生態化
休閑農業旅游是以鄉村生態環境為依托發展起來的一個新型產業,生態環境是農業旅游的生存之本,如何保護鄉村生態系統是個引人思考的問題。應將休閑農業旅游領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保護好當地豐富的原生態資源為前提下去獲取更高的經濟收益。同時要規范休閑旅游行業的服務質量,提高城市旅游者的消費體驗,將農業旅游進行品牌化,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旅游系統,推動當地農業更迅速的發展。
2.3改善休閑農業旅游產業的體驗感
對于休閑農業旅游產業來說,當地旅游業不僅僅是提品的地方,它更多是提供了一個給旅游者行進消費的平臺。城市旅游者可以根據自己對特色文化的喜好去進行消費購物,這需要我們將旅游產業特色和旅游者的心理特性進行結合設計,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休閑農業旅游體驗。休閑農業旅游產品的設計應該實現人與自然、文化科學的完美融合,實行生態化旅游產業,具體的設計方向應使旅游者在城市和農村兩種文化差異中獲取美好的鄉村風情體驗。讓旅游者全面享受鄉間生活帶來的愜意體驗,獲得難以忘懷的經歷和回憶內容。同時當地老百姓也能從可持續發展的休閑農業旅游產業中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推動農業的良性發展。
3總結
在當代,人們渴求返璞歸真、回歸大自然,休閑農業旅游迎合了人類親近綠色環保生活的高品質心理特征。綠色旅游是一種時尚的消費模式,這是現代人追求高質量的生活水平的產物,它成為一種全球性的潮流模式。發展休閑農業旅游業,可以在擴展旅游者休閑度假空間選擇的同時,將鄉村特有的農業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經濟收益。發展農業旅游不僅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水平,使農業的總體經濟效益達到最大,走向多元化發展模式;同時現代的農業科技知識也得到了廣泛科普,實現了互贏互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青,單福彬.鄉村旅游目的的地方品牌價值分析[J].湖北農業科學,2014(23).
中圖分類號:F323.3文獻標識碼:A
1我國農業機械發展狀況
1.1農機裝備的數量在不斷增長
由于新機械技術在全國范圍內廣泛使用,我國的農業機械裝備在不斷增加,這也是廣大農業生產者對新機械技術方便、快捷、高效技能的肯定。
1.2農機作業水平提升
在機耕與機播作業水平穩步發展的同時,我國機收作業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小麥和水稻的機收水平更是有了明顯的進步,高性能的聯合收割機使農業作物的收割效率更上一層樓,而花生、玉米、瓜果蔬菜等農作物的加工以及灌溉等農業設施也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農機作業水平的提高促進了農村農業結構以及勞動力資源分配的調整,農民不再為了農作物的播種和收割發愁,為其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勞動力資源。
1.3農機作業區域不斷擴大
農機專業服務組織、專業戶都在不斷增加,農機作業總收入也在不斷提高,農機服務者作業規模與區域不斷擴大,農業栽種收割等流程都有所涉入,跨區機耕、機播、機收已經成為主流趨勢,農機經營效益和農機化水平有了顯著提高。
2農業機械發展的方向
雖然新機械技術在農業的發展上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農機的發展還具有更廣闊的前景和上升空間,只要廣大經營者和農業生產勞動者把握機遇,不斷改善農機運用中的問題,那么農業的發展將會迎來一片新的天地,農業新機械技術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2.1農業機械智能化、自動化
農業機械的發展向著智能化、自動化進步,能夠有效的節約農業耕種成本。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自動化的機械耕作,不僅能夠提高農業作業的效率,降低成本,更能夠提高農產品在市場上的數量和價格優勢。雖然目前我國還不能完全制造自動化、智能化的農業機械,要依靠引進國外先進的農業技術和機械設備,但是經過不斷學習和探索,必然能夠通過自主研究和開發農業新機械,為我國實現農業生產自動化、智能化創造有利條件,穩定國內農產品市場。
2.2走綠色化產業道路
隨著我國“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提出,各行各業都開始探索綠色化產業道路。農業的發展也不例外。我國要堅持綠色農業,必須使用高科技發展新型低耗能、低排放的節約型農業設備。節能型農業機械也是市場所需要的,應當以市場為導向,大力推進節約型農業機械的發展。我國農機生產企業應當更具我國農業的具體實際情況,重點放在水田機械化和旱地作業的產品研發上,發展節約型的農機不僅能夠降低農業成本,對環境有所保護,而且也符合國家政策和市場的需求,能夠進一步的促進自身的發展。
2.3新技術和新機械不斷研制和開發
加快農業機械化新技術、新機器的研究與開發,有利于加強農業機械化的科技創新能力,通過市場拉動和政府支持,引導農機企業加大生產技術和農機產品的研發力度,逐步解決農機科技創新落后、技術供給不足等問題,逐步將農業機械科技創新納入可持續發展的良性環節中去。
3農業機械的發展前景
我國農業在當今社會也面臨著許多有利的發展機遇,農機企業要充分認識到新機械技術的發展潛力,努力抓住機遇,促進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
3.1政府的大力支持
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將農業發展作為維持國家和社會穩定的有力保證,為農機工業的穩定發展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如國家持續對農業進行投入和補貼,間接拉動了農機市場經濟;國家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帶動拖拉機、農用運輸車、農用工程器械的發展;提出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推動農機企業機械研發的步伐。
3.2加入WTO為農業機械化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意味著我國市場經濟已經納入到全球經濟的發展軌道中去,我國各種產業會在世界經濟的大舞臺中不斷加深和參與到國際競爭與合作中去,所以我國農業技術必須與國際化接軌,才能在新世紀的挑戰中立于不敗之地。加入WTO對于我國農業機械的發展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一方面,隨著關稅水平的降低,可以根據WTO的相關規則加大對農業機械類的財政支持,同時,也可以通過世界市場有選擇的引進先進的農業機械產品和技術,加快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進程,技術的引進能夠填補我國農機領域中的一些技術空白,有利于實現農業機械的跨越式發展。同樣,WTO也是我國農機走出去的舞臺,我國生產的中小型農業機械由于質量穩定、價格優勢,受到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親睞,同時中小機械的生產規模以及投資和維修狀況也十分適合如南美洲、東南亞、非洲、東歐等國家的實際狀況。農機企業要根據國內生產實際,強化農業基礎,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為國家的農業現代化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當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日益迅速,加快農業機械化的進程,能夠使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穩健發展。農業機械的發展和延伸對我國農業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是依然有著一定的阻礙,這些都需要農業機械生產企業以及國家立足實際,開拓創新,推進我國農業的現代化進程。
中圖分類號:S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1)-10-0119-2
1 長春市生物農藥推廣應用情況
長春市是農業大市,農業資源得天獨厚,農業生產優勢也比較明顯。近些年來,長春市致力于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生產,加大對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及無公害技術的推廣普及,生物農藥的生產應用取得較快進展。
目前,全市農藥生產企業有3家,長春市有長春邦農生物農藥有限公司、長春長雙農藥有限公司、長春市恒大農藥有限公司,均采用來料配方生產,無原藥生產能力和生物農藥品種生產。
從農藥銷售和使用情況上看,2010年長春市銷售使用農藥商品量約為7460噸,其中除草劑3200噸,殺蟲殺菌劑3400噸,種衣劑600噸,植物生長調節劑等其他農藥品種260噸。從調查情況看,生物農藥銷售量約為240多噸,僅為農藥銷售使用量的3.2%,遠低于全國11%的平均水平。從生物農藥品種上看,銷售量最大的是傳統生物農藥阿維菌素和農用鏈霉素,占生物農藥銷量的60%以上,苦參堿占銷售總量的15%,春雷霉素占7%,其他品種銷量均較小。從農戶調查看,以出口蔬菜基地應用生物農藥集中,占整個農藥應用的近30%,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應用也比較多,占整個農藥應用的7%左右,而糧食生產上生物農藥應用較少,目前,僅有部分地方采用白僵菌封垛,不到整個農藥應用量的0.5%。在使用方法上,主要是利用阿維菌素、苦參堿等防蟲,利用井崗霉素防治水稻紋枯病,利用鏈霉素防病,利用性誘劑,誘殺害蟲的成蟲等等。據統計,2010年長春市采用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達到10萬畝,性誘劑也有一定的使用量,井崗霉素作為殺菌劑在蔬菜上也有大量應用。
2 生物農藥推廣應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生物農藥發展前景廣闊,但目前與化學農藥相比,市場占有率仍很低,在實際推廣應用中還存在著一系列制約因素。
一是農民的認識不足,各級對生物農藥的宣傳和技術推廣力度不夠,導致生物農藥推廣應用不快。生物農藥作為新產品,在市場上推廣需要使用者(主要是農民)有一個認識、接受過程。由于很多生物制劑如千蟲克、苦參堿、BT乳劑等,雖然殺蟲效果好,但速殺性差,施藥后3天才能見效,產品有效期短,防治效果一般較為緩慢,控制有害生物的范圍較窄,同時,易受到環境因素的制約和干擾。所以使用的人不多,推廣面小。還由于生物農藥與化學農藥相比,產品價格沒有明顯的差異,對于發展傳統種植業生產的農戶來說,寧愿使用化學農藥,而不愿使用生物農藥。主要在于各級特別是農技推廣部門和農業科技人員生物農藥的宣傳不夠、對農民的技術培訓開展的不夠,技術推廣實施力度不夠,導致生物農藥不被廣大農民所接受和看好,因而影響推廣應用。
二是無公害農產品及綠色、有機食品基地建設不快,導致生物農藥推廣應用面積小。通過調查發現,從事傳統種植業的農戶對于生物農藥的使用少,而對于像出口蔬菜種植基地的農戶來說,由于使用生物農藥能夠提高產品質量,通過嚴格的出口檢測,同樣也能賣個好價錢,因此樂于使用生物農藥。由此可見,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對于生物農藥的推廣應用關系重大。
三是生物農藥的研發和生產跟不上,滿足不了市場需求。目前,我國生物農藥生產企業有200多家,多數企業規模小,鄉鎮企業占很大部分。企業的生產規模小、產品和技術研發能力不強,品種比較單一,市場競爭力弱,加之與實際推廣應用環節銜接不緊密,導致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產品市場占有率低,滿足不了市場發展的需求。
3 加快生物農藥推廣應用的對策及建議
大力發展生物農藥,以生物農藥替代化學農藥,已成為必然的趨勢。按照1992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要求,在2000年前全世界生物農藥的產量要占農藥總產量的60%。雖然目前遠未達到這一目標,但努力發展生物農藥已成為全球的共識。隨著人們越來越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綠色、有機食品的加快發展,生物農藥的推廣應用前景將十分廣闊。筆者從長春市的實際出發,就加快生物農藥的推廣應用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3.1 制定生物農藥推廣應用規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目前,長春市已制定了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有機食品發展規劃,而按照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有機食品技術規程,要大力推廣應用生物農藥。因此,要相應制定生物農藥推廣應用規劃,同時還要制定具體可行的扶持政策,加快生物農藥的推廣應用步伐。
3.2 加大宣傳和引導,倡導綠色消費
有關方面要大力宣傳生物農藥對于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改善和提高農產品品質,體現優質優價,保護生態環境,保障人們身體健康方面的重大意義,倡導綠色消費,推行綠色革命,把生物農藥的推廣應用納入了重要日程。同時,要建立相應的鼓勵機制,鼓動農民和農產品生產企業,通過建立優質農產品連鎖和專賣等形式,創建優質農產品品牌形象,提升優質農產品品牌價格,提升優質農產品利潤空間,推動生物農藥在農業生產上的推廣應用。
3.3 加強培訓和指導,加快生物農藥推廣應用步伐
農技推廣部門應切實加強對廣大農民在生物農藥推廣應用方面的培訓和指導,深入田間地頭進行面對面的指導,并通過建立試驗示范基地等手段,讓農民真正掌握生物農藥的特性、使用方法和操作規程,自覺運用于生產實踐之中。
3.4 加強農藥市場監管,禁止違規農藥的銷售和使用
目前,有關部門對農藥市場的監管還不夠,導致魚龍混雜,甚至誤導消費。因此,應切實加強對農藥市場的監管,開展專項治理,禁止違規農藥的銷售和使用。同時,應加強質量檢測機構建設,建立健全農藥等農業投入品的質量檢測體系。
沼液是有機物經厭氧發酵制取沼氣后的液體殘留物,它不僅含有農作物生長所必需的氮、磷、鉀、微量元素、氨基酸等多種營養物質,而且含有丁酸、吲哚乙酸、維生素B12等活性抗性物質,因此有著促進作物生長和控制病蟲害發生的雙重作用。梅州具有豐富沼液資源,實現“豬――沼――菜”良性生態循環,將沼液引入到農業種植體系中,不但可以利用沼液達到廢棄物的循環利用,防止因為沼液排放造成的污染,而且可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其產品可以達到綠色食品標準,符合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的發展趨勢。近2年來,梅江區成功地采用該技術栽培臺灣千禧櫻桃番茄,667m2產量3500kg,味道甜美可口,品質上乘,達到綠色食品的要求。
1 沼液有機生態無土栽培的基本概念
無土栽培是不用天然土壤,而是把作物種植在一定的容器內,定時、定量地供應營養液,配合科學的管理技術,使栽培作物能夠正常生長,獲得優質高產的栽培技術。無土栽培是現代農業的一項高新技術。有機生態無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使用基質或營養液,用有機固態肥或液體有機肥替代化肥營養液栽培作物的一種無土栽培技術,是一種無機與有機農業相結合的高效益,低成本無土栽培技術。如消毒雞糞固態肥栽培系統,沼液栽培系統,魚菜共生系統。
2 沼液有機生態無土栽培的特點
沼液不僅是理想的有機速效肥,而且經過厭氧發酵后,其中含有大量的菌絲體,對蔬菜中多種病蟲害有抑制作用,它不僅可作為主原料來配制無土栽培的營養液,還可以利用沼液中所含的有效的N、P、K及蛋白質、氨基酸等成分,成為無土栽培營養液最佳替代品。用沼液取代營養液作為養分來源進行有機生態無土栽培,達到降低成本、節省能源、物質循環利用,為發展生態農業,摸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無土栽培優化模式,其特點是:①用沼液取代傳統的無機營養液。②操作簡單,對人員素質要求不嚴格。③節省投資,降低成本。④對環境無污染。⑤產品可達到綠色食品標準。
3 沼液有機生態無土栽培技術規程
3.1 配制沼液有機生態無土栽培基質
有機生態無土栽培基質原料資源豐富,可根據當地的有機原料,農副產品資源選擇基質,如蔗渣、椰殼、鋸末等,都可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用,并加入一定量的蛭石、砂等無機基質來調整基質的物理性狀。有機基質與無機基質的配比可按體積比,可由2:8至8:2,如砂:椰殼(5:5)。每1m3基質可供栽培面積8~10m2。基質均需進行發酵處理,辦法是每1m3基質加入一定的尿素(0.5%),并澆透水使基質含水量達到80%,用塑料薄膜蓋嚴,在30℃溫度下約20天左右即可。
3.2建造沼液有機生態無土栽培設施系統
①保護系統:在塑料薄膜大棚內進行。②栽培系統:有機生態無土栽培可采用基質栽培槽,如選用磚、
木板、塑料制品、聚苯泡沫等制成的槽。③滴灌系統:沼液滴灌系統可分為3部分,首先要分別經過20目的初級過濾池和80目的次級過濾池,然后再經過120目的疊片式過濾器,并通過氣、水聯合定時對過濾器進行反沖洗,以實現沼液的無堵塞過濾。通過沼液科學配比后輸送至田間滴灌系統。
3.3沼液有機生態無土栽培操作管理
3.3.1沼液管理。①基肥:在混合基質時,定植作物前,每1m3基質中加入12kg有機肥,如消毒雞糞、生物肥、雞糞+豆餅(2:1)等。②追肥:苗期每4天噴1次沼液,清水1:2,共5次。生長期每5天滴1次沼液,清水1:1,共3次,每5天滴1000倍腐植酸液體肥,共3次,間隔輪換。結果期每5天滴1次沼液,清水2:1,共6次,每5天滴500倍腐植酸液體肥,共6次,間隔輪換。為保證沼液的養分、濃度穩定,每10~15天用電導儀對沼液進行測定電導率(EC),一般苗期EC為0.65ms/cm,生長期EC為1.25ms/cm,結果期EC為2.5ms/cm。
3.3.2水分管理。滴水時間及滴水量視作物種類、基質含水量、天氣狀況、作物生長而定。定植前1天,應把基質澆透。定植后,晴天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約10~15分鐘,陰天每天1次或隔天1次,以基質達到下層有水、中層濕潤、上層干爽的程度為最好。
4 沼液有機生態無土栽培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沼液有機無土栽培使用的沼液來源易得、成本低廉,經計算每年使用沼液,大約需14t雞糞×80元/t,連同沼氣池的折舊費合計款1000元,比傳統無土栽培用的營養液可節省2000元,同時節省營養液配制所需設備投資3000~4000元。
我們于2012年6月5日至2012年11月9日在梅江區長沙綠得鮮蔬菜基地進行了沼液有機生態無土栽培臺灣千禧櫻桃番茄試驗,試驗表明,利用沼液有機無土栽培,667m2千禧櫻桃番茄產量要比施化肥增產358kg,按售價4.6元/kg,增收1646元,同時節省肥料、農藥的費用,使用沼液后不僅產量、果實品質有明顯的提高,硝酸鹽含量顯著降低,Vc含量提高,達到綠色食品的標準,667m2千禧櫻桃番茄可節支增收2400~2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