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0 10:01:3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個人理財分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單身期理財規劃
此期處于單身階段,收入低,花銷大。理財目標是提高收入及購房籌款;注重積累,選擇合適的投資工具和方式,增加儲蓄,從細節開源節流、定期定額買基金。均衡成本、分散風險。陳先生,27本科,石家莊市某房地產策劃部經理。目前住公司宿舍。家庭資產總計30000,負債總計10000,收入合計40000,支出合計24000,有單位提供的社保,理財目標是3年后買房結婚,清還債務,5年后打算每月1000元做基金定投,1000元做銀行存款。
分析陳先生理財規劃:從陳先生提供的個人財務報表看,家庭的日常消費開支占比不大,儲蓄意識很強,家庭資產的可規劃空間很大。陳先生年輕,抗風險能力強,喜歡高風險的一些投資。可以拿一部分資金做一些股票投資。但建議投資貨幣市場基金、權證、黃金,以分散風險。房產方面,2014年隨政府政策變動,出現大城市房價下跌的現象。自住購房消費,仍將會受到政策的影響。陳先生主要購房主要是居住。根據他目前收入分析一年后購房沒有問題。石家莊市目前房價大約在6000元/平米,以購買80平米的房子,首付30%,按揭20年,等額本息還款為例:房款總額=6000元/平米*80平米=48萬首付48*30%=14.4萬元。每月還貸2515.03。陳目前收入以工資收入為主,收入結構相對比較單一,抗風險能力較弱可以利用保險的杠桿原理,規避家庭及人身的重大風險。盡量增加意外傷害保險及重大疾病保險。房貸是家庭的重大支出項目出,風險大。所以他一旦買房需要購買定期壽險。他目前有負債10000元,其中信用卡負債5000元,應盡快歸還,然后再進行其它理財投資。陳先生資產結構過于單一,應增加家庭主動收入部分,改善家庭收入結構,增加家庭抗風險能力。另外家庭結余可購買理財產品,陳先生沒有投資經驗,應選擇一些基礎性理財產品,比如銀行理財產品。
二、年輕家庭理財規劃
處于剛成家階段時,收入增加且穩定,客戶的理財重心是負擔家計、清償放貸、教育基金;合理控制支出,積極投資,做好現金流管理,保持資產的流動性,穩健的積累家庭資產。這一階段應著力培養家庭理財意識,耐心做家庭理財計劃。30歲的劉某現在一家科技公司任職,月薪稅后5000元左右。太太從事出納工作,月薪稅后3000左右。由于剛結婚不就暫時沒有購房租住居住,房租1000元/月。每月凈現金流量2400元,劉某一家沒有購買保險也沒有進行投資。劉某理財規劃的短期目標是希望今年去海南旅游大約需要費用5000元;中長期目標希望5年后生孩子。5年后購置住房80平米一套;長期目標30年后退休,可以得到有保證的晚年生活。
根據劉先生提供的個人財務報表分析,可以對其進行如下的理財規劃:家庭備置一定的流動資金以防不時之需大約3萬元;孩子方面,在孩子出生后到上大學前其家庭的月支出將增加2000元。19歲孩子上大學,若按照2萬元/年的費用水平,考慮現值因素,24年后方劉先生需要準備大約23萬元。住房方面,如果劉先生要在5年后住房,不貸款的情況下,每年將結余全部投入,還要很高的實際投資回報率才能實現理財目標,因此建議方先生采用7成20年的按揭購房,不建議完全自付。按照城市市價7000千元,購置80平的房產總價56萬。5年準備30%,16.8萬元的首付款,每月還款2934.2元,在劉先生家庭的承受范圍內。另外還應準備6大約萬元的裝修費用。接下來進行在退休方面理財規劃,假設劉先生夫婦的壽命均為85歲,假設市場投資率與通貨膨率相當的情況下。在劉先生58歲時大約需要準備超過一百萬的退休款;因此我們建議將旅游費用一塊可以縮減開支。綜合分析劉某一家沒有投資經驗,風險偏好較弱,承受風險的能力也不強。可以購買一些保本固定收益的銀行理財產品。
三、成熟家庭理財規劃
該階段自身工作能力、工作經驗、經濟狀況都達到高峰期,子女自立債務逐漸減輕,理財重點是增加收入和退休基金;穩健增值及準備退休;享受生活和規劃遺產。以下理財規劃案例:
天津的王先生今年57歲,夫人已經退休。二個女兒均已自立,王先生的家庭財務狀況如下:42萬元人民幣包括活期存款2萬元,2016年12月底到期的活期存款20萬;2015年10月底到期的兩年定期存款20萬;黃金及收藏品為33萬。房產大約在80萬元左右。資產凈值為155.5萬元,王先生每月家庭開支大約5000元。.收入為每月4000元,年終獎金5000、存款、債券利息8000。太太退休金為2000元。年度結余25000。
理財規劃分析如下:年度收入總額為110600元,工資收入為85000元;投資收入為27200元,占總收入比為25%,家庭以工資收入為主。年度可剩余6萬元左右的資金。基本屬于較高質量生活水平。王先生的總資產155.5萬元,沒有負債;其中固定資產80萬元,占總資產的51.4%,房產資產流動性較強,安全系數高,但是受政府政策影響也較大,尤其當前房產環境下,建議可以拋售。王先生將近退休,面臨的問題是收入將大幅縮水,退休后計劃出國旅游費用8萬元。預計退休后壽命都是35年,每月的支出5000元來算,估計需要養老金133萬元。以王先生目前的資產和退休后的收入估算,可以滿足這些要求并留下遺產。考慮老兩口沒有子女在身邊,醫療費用和看護費用會大幅增加,還需要通過合理的投資,讓資產增值。王先生的流動資金充足,建議仍保留2萬元作為流動應急金,部分活期存在銀行、部分投資于貨幣市場基金,作為生活保障用的流動資金。規劃遺產時王先生為了解決后顧之憂可以在咨詢相關法律人士的基礎上通過立遺囑的方式訂立。手中的黃金產品處于增值狀態可以繼續持有。
每個生命周期的特點不同,因而每個時期制定的理財規劃也不同。重點是針對各個家庭現有財務狀況分析其適合的理財規劃。購買相應的理財產品。使得資產保值增值。(作者單位:石家莊鐵道大學)
參考文獻
中國產業調研網的《2014-2018年個人理財市場深度調查研究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表明:當前我國民間擁有的金融資本已經超過10萬億人民幣,其中包括居民儲蓄、國債、股票、企業債券、個人外匯、保險、私人房產等。全國擁有金融資產100萬元以上的人群大概在500萬~1000萬人,其中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的富裕階層占30%以上。伴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得到專業的理財服務。與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相對完善的美國相比,我國的個人理財業務存在哪些差異,如何借鑒美國的有益經驗是本文著力探討的問題。
一、中美個人理財業務的差異
(一)從政策環境上分析
美國的個人理財業務由于發展時間較長,法律基礎已較為健全。在經歷了1929年全球股市的大崩盤之后,美國政府相繼出臺了《證券法》、《投資公司法》等法律,這些政策一方面保護了投資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也為個人理財市場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礎。
我國個人理財業務市場發展時間較短,作為一項快速發展的新興業務,政府也出臺了相關的條例,如2001年第一部《信托投資法》,2002年的《保險法》及《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等。上述法律條例雖然一定程度上規范了個人理財市場秩序,從側面推動了理財市場的發展,但對于高速發展的個人理財市場來說,完善法律法規仍是當務之急。
(二)從機構主體上分析
美國個人理財業務的市場競爭比較激烈,金融機構繁多,主要包括投資銀行、資產管理公司、新興銀行及零售銀行等。在巨大的市場需求和機遇下,各個機構開始挖掘自身優勢,積極搶占個人理財市場份額,使得個人理財市場的競爭更為激烈。大多數金融機構都把目標群體定位在中高端客戶上,具有的特點是呈現出全球性的理財范圍、多樣的理財品種、專業的理財團隊、合理的理財方案。
根據銀監會規定,我國商業銀行不能從事證券類、保險類和基金類的投資業務,只能上述業務。因此,我國個人理財業務市場缺乏規模較大的投資銀行。同時,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多數民眾更傾向于儲蓄而不愿意投資理財,市場中的競爭主體主要以商業銀行為主,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較小。
(三)從客戶管理上分析
美國的個人理財業務擁有較為成熟的客戶管理體系。客戶管理的基礎主要是細分市場和定位市場,對不同的客戶群提供差別化的服務也是國外個人理財業務的基本經營手段之一。在美國個人理財市場中,金融機構對客戶進行詳細的差異分析,科學有效地為客戶指定具有針對性的理財方案,這樣不僅保障了客戶的利益,而且體現了個人理財的高質量服務水準。
我國的個人理財市場還未意識到客戶管理的重要性。一方面,我國個人理財業務對于客戶的細分和定位尚未明確,面向多數民眾的理財產品缺乏針對性和人性化;另一方面,缺乏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多數金融機構目前主要以產品為中心進行產品的研發銷售,無法切合民眾的實際理財需求。
(四)從產品種類上分析
美國個人理財產品受限小,靈活性高,個人理財產品的投資渠道,創新組合及產品設計都要優于國內個人理財市場。以花旗銀行為例,理財業務主要側重于理財顧問和代客理財服務,客戶可以通過同一個賬戶,最大限度地實現各方位的理財需求,其中包括儲蓄、保險、養老、教育及投資等業務,業務交叉性較強。
由于我國利率尚未完全市場化,加之實行分業經營的限制,金融機構為客戶提供的理財產品相對較少。在資本市場未完全放開的情況下,除少數銀行推出境內合格機構投資者服務外,其他的理財產品都缺乏增值,個人理財產品設計也較為單一。以上因素影響和限制了我國個人理財產品種類的創新,導致我國個人理財產品品種少,層次低。
二、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的局限
(一)金融政策方面
目前,我國分業經營和分業監督的管理體制,我國相關法律明確規定商業銀行不得從事于證券和信托等有關的業務,只能以第三方平臺的形式進行銷售業務。由于金融政策的硬性規定,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受到了較為嚴重的限制。目前,個人理財業務不能根據客戶實際情況和理財目標進行多方位結合和設計,只停留在建議和咨詢方面,不能為客戶進行理財投資組合。這限制了我國個人理財需求者在產品的多樣化和持有度,也限制了銀行個人理財的增值業務的發展。
(二)人才隊伍方面
個人理財業務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綜合型服務,從事個人理財業務的人員不僅要有扎實過硬的專業知識基礎,還應該擁有較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因此,由于我國個人理財業務市場發展時間較短,個人理財業務對工作人員的要求較高,目前個人理財市場普遍缺乏個人理財方面的綜合型人才。由于個人理財業務人員代表了理財機構的整體形象,多數投資者都很重視辦理個人理財業務人員的專業水平及綜合素養。2001年中國人民銀行開始在國內推行國際金融理財師(CFP)認證制度,截至2012年6月底,CFP人數為14152人,雖然在近幾年人才數量有所增長,但是同發達國家相比,高素質綜合性人才依舊比較缺乏。
(三)客戶管理方面
個人理財業務是一項以客戶為基礎的服務,客戶信息的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對于國內個人理財市場而言,最為重要的是在有限的時間空間內,在最大范圍內宣傳理財產品的營銷信息,吸引潛在客戶群體。國內金融機構應該意識到對于客戶群體的細分和定位的重要性。一方面,現有大部分理財產品主要在個人信貸、代收代付、信息服務等基礎的理財服務上不斷增加,并沒有針對性地滿足不同層面客戶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有些理財產品門檻較高,缺乏針對普通理財需求者的理財產品,大大局限了個人理財市場的發展。
(四)理財產品種類方面
我國理財機構由于受到外部政策因素和內部創新意識不足等影響,缺乏個人理財產品的創新。截至2013年11月30日148家商業銀行共發行理財產品37943款,全年理財產品發行量方面同比增長超過30%。雖然理財產品呈現快速增長,但大多集中在少數一些商業銀行基礎性理財服務方面,對于理財產品的創新層次較低,理財產品同質化的現象較為嚴重。
三、完善措施
(一)對于金融政策方面的建議
從國家層面來說,要逐步改革現有金融體制,創新金融政策,逐步實施適度的混業經營。可以借鑒國外個人理財市場的有益經驗,制定并完善個人理財市場的法律法規,為我國個人理財的發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大力推進我國個人理財市場的發展,使個人理財市場逐步從單一業務平臺模式改變為綜合業務平臺模式。從開展個人理財業務的各金融機構角度來說,在分業管理的大環境限制下,應該積極拓展理財思路,廣泛開展跨行業間的業務合作,從原先的業務轉變為業務融合,創新現有理財產品和營銷模式。
(二)對于人才方面的建議
我國應該加強復合型金融人才的培養,特別是提高客戶經理的專業素養。第一,提升現有理財人員素質。應加強個人理財業務市場人員的培訓,制訂系統的培訓方案,促進理財業務人員之間有針對性的良性業務交流,保證對金融信息有暢通的宣傳渠道。第二,嚴格執行資格認證的準入與退出制度。監督機構應制定明確的資格認證系統,促進理財人員自發提升自身素質和業務能力,嚴令禁止違法違規的理財行為。第三,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勵機制。理財機構應明確對于理財業務的績效考核,可以將關鍵指標考核體系、客戶滿意度和客戶信息收集與反饋三大方面與薪酬掛鉤,進一步激發理財人員的業務積極性。
(三)對于客戶管理的建議
對于客戶管理,一方面理財服務機構應以客戶需求為宗旨,根據不同客戶的價值觀、產品需求和風險取向細分和定位客戶群體,實行差異化的個人理財服務。理財機構可將個人金融市場分為多個子市場,針對不同客戶群體,結合不同理財目標,設計出切合客戶理財需求的理財產品與理財服務。以現有客戶群為中心,加大理財產品宣傳力度,做好相應的理財咨詢服務,不斷壯大客戶群。另一方面,個人理財機構應針對客戶具體情況,科學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進行理財產品營銷,為客戶提供優質便捷的理財服務。
(四)對于理財產品種類的建議
首先,加強個人理財主打品牌建設。國際上知名的金融機構都有為人熟知的個人理財品牌,如匯豐銀行的“卓越理財”,花旗銀行的“Citigold”。我國的個人理財機構應立足自身實際,發揮比較優勢,精心培育并推廣一款有特色的主打理財產品,提高核心競爭力。其次,個人理財產品應該在收益固定和風險較低的基礎上,加大對高風險金融市場投資組合產品的研發力度,力求滿足部分客戶對于高風險投資產品的需求。最后,理財機構應該加強整合理財產品和理財服務,研發結構性掛鉤產品,用以應對當今國際金融形勢的不穩定性。
參考文獻:
[1]屈慶,劉陽.我國理財產品發展現狀和趨勢――從監管規避到資產管理[J].銀行家,2012(04).
中圖分類號:F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8)06-0158-02
1 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現狀
2007年,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完成,在中國宏觀經濟持續向好與人民幣升值的大背景下,百姓的理財意識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財產性收入”被肯定和鼓勵后,理財需求更是呈現出異常活躍的氛圍,國內理財市場在需求和供給兩方面都有了大踏步發展。
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速度驚人,現已初具規模,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規模不斷擴大;品種日益增多;收益率持續走高;市場競爭激烈等。但由于該業務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許多有待完善的地方。
2 我國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營銷模式滯后,宣傳力度不夠。
我國商業銀行在很長時間內做的是對公業務,由于較長時間的金融服務賣方市場的存在,銀行的工作人員基本上還是以“守株待兔”的理念進行營銷。其個人理財業務的主營銷渠道仍是營業網點,主要依靠有形的網點擴張來達到擴大市場份額的目的。這樣的分銷體系,既受地域限制又受時間限制,讓銀行無法與客戶實現無縫對接,客戶無法得到全程服務。
而且,各家銀行在理財產品的營銷上基本上處于“雷聲大、雨點小”的狀況。由于缺乏必要的宣傳,即使是一些不錯的理財產品,實際了解的客戶也并不多。據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近期對該行 350 名柜面客戶組織的一項市場調查發現:被調查客戶對于“通存通兌”、“代扣費”等一些新的個人理財工具的知曉率卻全部低于 1%,而對于“無折進帳”、“ATM 存款”等一些新理財工具的知曉率竟然全部為零。一些新的國債、基金等的收益、風險情況也是平常百姓所不熟悉的。
(2)產品同質性強,差異化和個性化嚴重不足。
目前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市場細分變量單一,僅以客戶財富規模作為服務劃分標準,而沒能根據年齡、家庭生命周期、價值取向、生活方式、風險偏好等因素對客戶進行更為深入有效的細分,并進而挖掘目標客戶的潛在需求,有針對性的設計理財產品,導致理財產品的差異性和個性化嚴重不足,產品同質化現象非常明顯。而且現有銀行理財產品又大都集中在個人信貸、代收代付、信息服務等基礎性理財產品上,極易模仿,這使得商業銀行難以形成自己的優勢和特色。
(3)組織機構設置存在問題。
個人理財業務是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的一種新型綜合性業務,它的順利開展必須依賴于前、后臺業務的整合。而在目前國內商業銀行的組織機構設置中,個人理財業務工作通常都歸口在個人銀行業務部。由于個人理財業務涉及非常廣泛,幾乎涵蓋了銀行資產、負債業務和中間業務,而上述業務當前又是分別由個人銀行部、中間業務部、房貸部等多個部門管理,造成前臺業務條塊分割,無法實現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
(4)高素質的綜合理財人員匱乏,不能適應未來發展的要求。
當前,高素質的復合型理財人員匱乏,已成為制約我國商行個人理財業務深入發展的瓶頸。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是一項知識性、技術性相當強的綜合性業務,涉及到市場、資本、金融、投資、貿易、法律等各個領域,對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非常高。理財人員不僅要掌握綜合全面的金融知識,還應熟知現代市場營銷理論和實踐,具有較強的市場營銷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公關能力。商業銀行現有的個人理財服務人員,多是原來從事傳統銀行業務的員工,對證券、保險等專業知識知之不多,能為客戶提供綜合財務規劃的理財專家鳳毛麟角,與目標客戶的綜合理財需求存在著巨大差距。
3 解決我國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瓶頸的幾點建議
(1)商業銀行應提高自身個人理財業務水平。
首先,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構建系統化的理財服務體系。
中國銀行業與國外銀行最大的差距在于服務。中國銀行業對“以客戶為中心”的理解一直處于表面狀態,不能夠深入地了解客戶的需求以對客戶實行無差別服務策略。客戶對個人理財業務的需求需要有一個合理的財務規劃過程,而不僅僅是購買一個產品。銀行要從客戶的需要而不是自身情況出發,以“度身定做”的方式為客戶提供稱心的服務,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要。
再者,我國銀行的機構設置還主要是分支行制,層層疊疊的管理層次很多,沒有按照個人客戶的需求來詳細劃分業務部門,從而損失了效率。而國外實行的是事業部制,如花旗銀行的組織架構是以客戶為中心,按照產品劃分的扁平化的分支機構。它以垂直型管理為主線,輔之以矩陣管理的體系。這種機構設置可以減少管理層次,建立一種緊湊的橫向組織。在同一類業務上,實行垂直管理,使管理鏈條大大縮短,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時,花旗銀行還通過銀行再造,對中后臺業務實行專業化、集中化、標準化的設計,將后臺服務中心、數據中心、票據處理中心等集中設置,有利于充分地利用資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控制風險。
所以,我國商業銀行在設計組織架構時,要大膽突破按照行政區劃、政府層級序列設置銀行分支機構的傳統模式,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現實狀況和不同特點來合理設置分支機構和配置資源,推行結構的扁平化和集中化,建立科學、高效的組織構架。
其次,營銷策略上,要實行客戶細分,重視中小客戶市場的開拓,樹立自我品牌。
從國內商業銀行營銷實踐來看,一般都會根據客戶“財富值”,將個人客戶分為“VIP客戶、優秀客戶、中產階級、大眾客戶”四大類。其主要的目標市場還是高端客戶。但我國目前仍是發展中國家,高收入客戶比例畢竟很少。所以,今后各銀行在開發高端客戶的同時,應開啟中小客戶潛在的巨大需求,進入相對無競爭的領域,發揮自身優勢,尋找長板,創造藍海。在面向中小客戶提供個人理財產品時,營銷人員也必須對客戶進行必要的細分。因為中小客戶更加復雜,只有實行更為細致的客戶細分,才能有針對性地設計差異化理財產品,彰顯銀行自己的特色,樹立起自己的品牌。
第三,注重產品創新。
銀行的理財產品一般由核心產品、形式產品及擴展產品組成。針對我國目前的現狀,我國商業銀行在產品創新時還是要重點把握核心產品的開發與創新,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并根據我國的國情多設計推出復合型的個人理財產品。同時,因個人理財產品強調的是“個性化”,銀行在開發產品時在其核心產品基本同質的情況下,還可以在形式產品或擴展產品上面做文章,針對不同客戶的需求,提供不同的具有“個性化”的產品。
第四,加快人才培養,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在銀行業中,銀行產品很容易被模仿,銀行服務也易被跟進,惟有人才是沒辦法被模仿的。人力資本是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因此打造理財品牌首先是人才先行。在國外,客戶經理是商業銀行廣泛采用的一種競爭優質客戶、推銷銀行產品和服務的業務經營模式,是全權代表銀行與客戶聯系的窗口。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普遍缺乏這樣的人才。因此,銀行應積極創造條件設置客戶經理,加強對他們的培訓和管理,對其進行營銷知識、推銷技巧、理財知識等方面的教育,使其能夠為客戶提供綜合性、高質量、高效率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其次,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根據客戶經理的知識水平、實踐經驗、工作能力和工作業績等標準將其分為不同的等級,對不同等級的授予不同的權限,分配不同的客戶和任務,并根據等級高低實行不同的報酬,并通過業績考核,加強對客戶經理的管理,激發其工作潛能。
(2)投資者個人要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增加理財知識,以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
理財從本質上是一種對財富的管理,當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人們關心的不僅僅是消費,更關心對財富合理的分配和投資。理財就是對財富的合理安排,確定不同的投資方向,以期獲得最好的回報。而且它是一種多元化的委托財富管理方式,不僅可以投資于股票、債券,還可以投資于房地產和收藏品,投資面非常廣泛。個人投資者應根據自己的偏好,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計劃和理財產品,在追求高收益率的同時也要注意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投資者要想在不同金融機構的多種理財產品中進行有效的選擇,而不僅僅是聽從理財人員的建議和推介,還需要客戶對理財產品的具體情況有所了解,包括運作方式、投資方向、合同條款、計費標準等。對理財產品品種的了解可以通過關注各家金融機構的網站獲得,也可以通過理財工作室直接與理財人員溝通獲得。同時可以經常翻閱一些理財方面的雜志和書籍,增加理財方面的知識積累。
(3)構建良好的外部環境,促進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完善。
首先,要加強銀行個人理財市場監管和法律規范。目前,我國現行法律中涉及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的很少,造成監管空白,使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陷入惡性競爭的境地,如對中高端客戶爭奪激烈,競相承諾最低收益率,沒有作好必要的風險提示,理財業務不收費等。所以,國家必須盡快頒布相關的法律、制定相關的政策,完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市場監管和法律規范,以改善目前的這種發展狀況。
其次,要加快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步伐。第一,盡快實現利率市場化。利率市場化后,銀行就可以在除了產品和服務競爭以外,展開價格的競爭,進一步可以在貨幣價格上進行商品創新,實行更為靈活的定價策略。第二,完善我國的資本市場。中國的資本市場不健全,導致可供投資的渠道有限。股票、保險、債券品種單一,基金剛起步,外匯資本項目尚未完全放開,金融衍生產品發展滯后,這使得理財市場的發展受到局限。第三,允許銀行混業經營。綜合性個人理財業務開展的先決條件是允許金融的混業經營。當前,客戶對銀行的理財要求是希望銀行能夠提供一攬子的保值增值服務,但我們的銀行目前基本上只能設計一些簡單的金融理財服務方案。因此,政府應對現有限制銀行個人金融理財業務的政策法規進行修改,從而使各商業銀行可以丟掉經營政策上的鐐銬,大膽開展個人理財業務。
參考文獻
[1]肖崎,莊鐵麗.商業銀行市場營銷的國際比較及對策建議[J].商業研究,2004,(5):85- 87.
麥肯錫公司曾預計,2002年中國個人金融理財服務市場的稅前利潤將達310億美元,成為繼美國、日本和德國之后極具潛力的國家。雖然這一預計顯然高估了一些,但國內“理財熱”的興起卻是顯而易見的。分析表明,理財熱的興起至少有以下幾點因素:
1.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斷增長,恩格爾系數下降加快。據國家統計局資料表明:1978—200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增加到2001年的6859.6元,年均實際增長達到6.4%。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斷增長的同時,恩格爾系數下降加快。2001年我國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7.9%,與1978年的57.5%相比下降了19.6個百分點。特別是1996年至2001年,恩格爾系數下降速度明顯加快,共計10.7%,年均下降2.1%。顯而易見,人們的貨幣支付能力大大增強之后,在滿足基本消費的同時,有了更多的資金滿足其他方面的消費。
2.住房、醫療、教育、養老等體制改革激發了居民的理財需求。最近幾年國家推出的貨幣分房化、教育產業化以及醫療和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消費觀念,也激發了居民理財的需求。也就是說,現在人們必須自己面對怎樣實現家庭的購房計劃、保障下一代受到良好的教育、保障自己的健康以及安享晚年等人生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要建立一套全面的、相互協調的家庭財務計劃和投資計劃,即我們常說的理財規劃。
3.金融產品的日漸豐富提高了人們的投資理財意識。20世紀的最后10年,我國證券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走過了西方國家資本市場近百年的歷程。從金融品種看,股票基金債券等常見的投資工具都初具規模。截止2002年9月,我國深滬兩市總市值達4.4萬億元,上市公司數有1200多家,投資者開戶數達6850萬戶。金融產品的日漸豐富既提高了人們的投資理財意識,又為人們的理財規劃提供了可實施的投資渠道。據中國社會調查事務所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四地對800人做的專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4%的人對個人理財服務感興趣,41%的人需要個人理財服務。PA18個人理財網站專業調查顯示:50%以上的人是無計劃分配資產的;78%的人愿意接受專家顧問意見,自己理財;25%的人愿意接受服務委托理財;70%的人認為有必要時常對自己的投資績效進行評估;50%以上的人愿意支付顧問費。由此可見,我國居民的個人理財規劃服務需求是熱切而且比較成熟的。
(二)供給方:應對市場競爭,提供增值服務
我國保險市場競爭加劇已經成為業界共識,而分紅投資類保險品種,成為各公司最有力的競爭武器。近兩年來,分紅投資類保險品種,成為我國壽險業的高速增長的主力軍。中國保監會最新統計顯示,截止2002年10月底,全國保險公司壽險業務保費收入為1832.4億元,同比增長約70%。分紅類保險等新產品成為新的增長點,2002年上半年分紅險保費收入達624.06億元,市場占有率52.58%,同比增長1057.48%。國外成熟市場表明:無論是分紅險還是投連險,該類非傳統壽險都是未來保險市場上的主流產品,而該類產品的成功銷售非常需要銷售人員提供全面的理財規劃服務,綜合分析客戶的風險偏好和資金狀況等因素,將產品銷售給能夠承受投資風險,有理財觀念和理財需求的客戶,否則后患無窮,國外市場經驗就是如此。
此外,在我國加入WTO后,外資保險機構全面進入國內市場,其參與競爭的重點主要就是提供理財服務等一系列中間業務,而在這方面,外資保險具有更雄厚的技術和人才優勢。國內的保險公司要想保持或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就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不斷壯大自己的個人理財服務隊伍,提供優質的個人理財規劃服務。
(三)中介方:未來潛在的理財服務供給者
雖然我國新興的保險中介機構數量和規模都在不斷發展壯大,但是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家專業中介公司找到了長久穩定、附加值高的主營收入。據悉,多家保險中介機構都在積極策劃提供專業的理財規劃服務,以中介人的獨特位置來彰現自己從事理財業務的獨立性、專業性和客觀性,以此作為公司發展的有效武器。
二、國際上壽險業個人理財規劃服務概況
(一)CFP服務理念對壽險業的影響
研究個人理財規劃服務,就不能不研究CFP(CertifiedFinancialPlanner)。CFP是國際金融領域最權威和流行的理財規劃職業資格,2001年全美職業資格中排名第一。盡管CFP不是壽險專業從業證書,但是在國外,獲得CFP證書的人中,有70%以上同時持有保險經紀人和證券經紀人資格證書,CFP天然地同壽險公司的產品和服務相聯系。雖然壽險從業人員中CFP的總量有限,但CFP所倡導的“以客戶需求為中心”全方位的理財服務理念卻深入人心。國外的壽險公司,如友邦、紐約人壽等公司一直致力于理財規劃服務的研究和開拓,并建立起了自己的個人理財規劃服務隊伍,為客戶提供理財規劃服務。
(二)亞太地區壽險業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狀況
在亞太地區,人們習慣稱理財規劃為“財務規劃”。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日本等國都是國際CFP理事會成員,因此這幾個國家的壽險業個人理財規劃服務漸成規模,以財務顧問的身份為客戶進行理財規劃正成為新世紀壽險業務員的轉型目標。在剛剛落幕的第六屆亞太壽險大會上,理財規劃的挑戰與角色定位成為此次大會的主軸。馬來西亞2002年推出了“最佳建議規范”和“獨立財務顧問”制度,要求壽險業務員必須收集客戶充裕的資訊以后,才能提出適當的建議和壽險產品給客戶。新加坡從1988年要求壽險業務員開始運用理財規劃為客戶進行資產分配,自2001年7月1日開始,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規定所有壽險業務員在提呈建議書的同時,必須讓客戶知道自己賺取了多少傭金。傭金透明的目的在于讓保險業務員像醫生、律師般收取專業的服務費用,提高業務員的形象和地位。
三、壽險業開展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的內容及影響
(一)壽險業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的基本內容
全面的個人理財規劃涉及各類金融產品,但并不意味著某個理財規劃師要提供從提出理財建議到完成具體投資操作全過程中的一站式服務。從成熟的歐美壽險個人理財市場服務看,個人理財規劃服務首先是某位理財規劃師提出“理財建議”,然后再尋找各專業領域的專家來具體實施理財規劃方案。
從服務內容上看,壽險業理財規劃服務主要包括:保險、投資、稅務、退休、教育、遺產等六大方面。提供上述六方面的全部規劃也稱為全方位的理財規劃。事實上,提供理財規劃服務并不一定要求面對所有客戶時都提供如此全面的規劃,按照客戶需求和壽險業務員的個人專業水平,也可以就某一個財務問題提供單一的解決方案(單方位財務規劃),也可以主要提供保險、投資和稅務方面的規劃(多方位財務規劃)。
從實施過程分析,CFP的標準執行程序共六步:第一、設定目標,目標必須有時間性、實際且明確;第二、收集客戶資料;第三、分析個人財務狀況,找出其長處和短處;第四、根據客戶能力和理財目標,制訂理財建議;第五、實行規劃,因為行動最重要;第六、定期檢查,因為理財規劃是動態變化的。
從壽險業務員的角度看,其實可以將以上六步劃分為兩個主要階段,從第一步到第四步為第一階段,即提出規劃建議階段;后面兩步為第二階段,即理財建議的實施和績效考核階段。不同專業背景的業務員可以在兩個階段中扮演不同重要程度的角色,但是無論如何,在第一階段,壽險業務員必須要為客戶制定一套全面的、互相協調的、可操作的理財建議,在這個階段,壽險業務員就相當于客戶的“軍師”,要提出戰略性的資產分配建議。并在該大前提下,為客戶制定更具體的保險規劃,同時推薦其他領域的專家來協助客戶實施其全面的理財計劃。
(二)壽險業推行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的影響
從直接的產品推銷轉變為圍繞客戶需求來組織生產和銷售,這個過程本身可以說是行銷史上具有質變意義的一大步,壽險業推行個人理財規劃服務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將對整個壽險業、壽險公司、人及中介機構以及壽險客戶本身產生重要的影響并帶來多贏結果。
1.對壽險業的影響。整個服務模式的轉變有助于提升保險在公眾心中的形象,提高公眾的保險理財意識,避免少數不良人的行為影響到整個市場的健康發展。可以說,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的推行,也是壽險業規范化、制度化、國際化的標志之一。
2.對壽險公司的影響。個人理財服務有助于開拓中高端客戶市場。通過客戶保險需求的深度挖掘,提高客戶的口袋占有率,不僅可以給公司提供源源不斷的業務收入,而且可以以客戶需求為導向,開發出最令客戶滿意的新產品,占據市場先機。同時,要滿足客戶的綜合理財服務需求勢必引起壽險公司與銀行、證券等跨行業金融企業的合作,通過客戶資源共享,創造更多的主營業務及其他業務收入。尤其對具有綜合性的金融集團背景的壽險公司更為有利。
3.對壽險人及中介機構的影響。實施理財規劃服務,要求業務員具備較高的素質和專業水平。按照CFP的“4E”標準,實施理財規劃服務必須要求從業人員在考試、教育、經驗和職業道德四個方面達到較高水準,才可能滿足客戶的需求。因此,在壽險業推行理財規劃服務,必然會推動業務員提高自己素質,轉變自己的角色,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朝CFP的最高職業資格邁進。如果能夠出臺強制性的法規,規定人銷售保險產品必須提供全面的財務建議,則效果將會更加明顯。另外,保險中介機構也有機會分到一杯羹,以提供理財咨詢、培訓和收取產品傭金找到立足之本。
4.對壽險客戶的影響。毫無疑問,壽險客戶也是真正的受益者,通過接受理財服務,他們可以明白自己的財務狀況,明白自己究竟需不需要保險,需要多少保險以及需要什么樣的保險;同時他們還可以明白自己的理財目標和生活目標是否合理,通過家庭資源的合理分配,以最經濟的成本實現自己的綜合理財計劃,從而做到“明明白白消費,輕輕松松理財!”
四、我國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的缺陷和發展趨勢
(一)目前國內壽險業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的缺陷
1.個人理財規劃服務市場尚處在初級階段,有效的理財需求和供給都不充分。雖然國內個人理財規劃服務需求日益顯現,少數公司也進行了有益的嘗試,但總體上講理財市場尚處于初級階段。初級階段意味著理財服務市場本身并沒有巨大的理財服務的主動性市場需求。雖然潛在需求很大,但現時的有效需求很少,普通的壽險業務員仍然可以用傳統的產品推銷式的方法獲得客戶。與此同時,理財服務的供給者也是風毛麟角,同時受制于人隊伍總體素質低下等原因,所提供的理財服務層次較低。
2.個人理財規劃服務資格認證體系尚未建立,市場影響力有限。由于個人理財規劃服務資格認證體系尚未建立,雖然各保險公司可以選拔自己的精英業務員進行理財規劃方面的培訓,并嘗試為客戶提供個人理財服務,但由于沒有系統的培訓體系和專門統一的培訓教材,也沒有權威、中立和專業的個人理財規劃服務資格認證證書,這些理財規劃人員的理財規劃技能和服務品質都難以獲得市場的廣泛認同,市場影響力有限。
3.現時金融產品的數量和品種不能完全滿足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的要求。雖然國內各項理財金融品種已經相繼出現,但各領域的金融品種都相對初級,如股票市場不規范、銀行產品簡單、基金投資風格趨同、保險產品流行一陣風等,這些都制約著理財規劃的制定和實施效果。
4.現行法律法規尚不健全。國內金融業分業經營的法律監管體系,個人稅法的不完善,遺產繼承等方面法律制度的空白,以及壽險行業理財規劃服務的行業標準欠缺等,從制度的層面制約著綜合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的發展。
(二)國內壽險業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的發展趨勢
1.壽險業開展個人理財規劃服務所需的法律法規正逐漸健全和完善。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的良性發展需要一個相對健全的法制環境,由于“理財”的專業性、復雜性、可操作性和隱私性,需要銀行、保險、證券、稅務、遺產等方面法律法規的約束和保護,良好的制度環境是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發展的前提條件。如同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一樣,實施財務規劃服務的保險監管部門規章也有可能出臺。
2.壽險業個人理財規劃服務行業組織逐步建立和規范。隨著第二屆中美策劃金融論壇日前在北京落下帷幕,國際上金融領域最權威和流行的個人理財規劃(CFP)副業資格有望登陸中國大陸,CFP標準的引入將大大有利于保險業理財服務的開展。擁有權威認證,參照4E標準培養出的專職理財規劃隊伍,必然會提升理財規劃師的職業影響,并刺激潛在的理財需求轉化為顯形需求。同時,保險業的理財規劃行業協會在中國金融策劃協會成立之后也有望誕生,行業的自律規范有可能逐步形成。
隨著我國金融業的全面對外開放,外資銀行紛至沓來,國內外銀行對個人理財業務的爭奪帷幕已經拉開,國內銀行將面臨日益嚴峻的市場考驗,個人理財業務已經成為國內外金融業競相追逐的新的利潤增長點。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起步較晚,雖然近幾年發展迅猛,但從我國各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運作情況來看,距離國外商業銀行所開展的個人理財業務仍有較大的差距,這些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個人理財業務含義的比較
在國外,個人理財稱為財務策劃,是指財務策劃師通過收集整理客戶的收入、支出、資產、負債等數據,傾聽客戶的希望、要求、目標等,在律師、會計師、稅務師等專家的協助下,為顧客制定儲蓄計劃、保險投資對策、稅金對策、繼承、經營策略等方案,并幫助其實施。
目前,我國對個人理財的定義還局限在“如何處理自己的財富”。作為一種服務,它指的是根據個人(家庭)的風險偏好、短期、中期和長期需求或收益目標,對個人(家庭)的財產進行科學的、有計劃的、系統的全方位管理,以實現個人(家庭)財產的合理安排、消費和使用。
二、經營模式、投資工具的比較
在國外混業經營模式下,商業銀行形成了集銀行、證券、保險和投資銀行業務于一體的多元化發展戰略,可以為客戶提供更為全面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從產品種類來看,外資銀行可提供的個人業務產品面要廣于中資銀行,不僅品種豐富多樣,而且提供有關居家生活、旅行、退休、保健等方面的便利。
而我國金融業一直實行分業經營模式,中資銀行不能直接涉足證券、保險、基金等業務,銀行只能代銷這些產品,而不能針對客戶的需要設計出個性化理財產品,這極大地限制了個人理財業務的深度和廣度,使得銀行在境內可供選擇的投資工具有限,加上目前中資銀行還不允許離岸投資,因此其個人理財產品比較單一,增值性產品和服務所占比重相對較低。
三、核心產品的比較
在國外,個人理財業務的劃分主要以客戶為中心,在設計個人理財產品時充分考慮了客戶的實際需要,主要以多元化的投資服務和私人理財服務為核心產品,其主要內容包括結算業務、貸款業務、委托業務、投資業務和私人理財服務,同時,國外個人理財業務還十分注重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差別化的產品和服務,使顧客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模式。
而國內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核心多是以傳統的個人金融業務(結算業務、貸款業務、委托業務)以及部分投資服務為主,并且投資業務還是以代銷基金、債券、保險、銀證通、銀證轉賬以及投資咨詢和建議為主,不能直接代客進行投資操作。與國外的銀行理財產品相比,目前國內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產品更多的是形似,還沒有達到神似,只是把現有的業務進行一個重新的整合,而沒有針對客戶的需要進行個性化的設計。此外,國內個人理財還缺乏關于資產管理、遺產規劃、稅務規劃等私人理財服務。
四、客戶資源的比較
在國外,商業銀行的客戶質量較高,花旗、匯豐直接將境內的5%-10%的高收入階層作為其目標客戶,客戶質量最高;子銀行的理財服務,尤其是貴賓理財,門檻也比中資銀行高得多,如花旗銀行的貴賓理財V正就要求客戶月平均賬戶余額在5萬美元以上,匯豐銀行“卓越理財”也有類似的準入標準。
而國內商業銀行主要面對成長性客戶、城市高收入階層、白領和私營業主等,客戶質量相對較差且分布不均勻,準入門檻相對較低。
五、市場細分策略的比較
在國外,商業銀行在進行市場細分時,注重避免內部機構與人員的重疊和競爭,以業務模式、長遠規模效應、盈利水平和交叉營銷等作為細分的主要依據和標準,客戶分層細致。
而國內商業銀行在市場劃分時比較粗糙,內部的重疊、摩擦、競爭較為嚴重,以單一業務量為劃分標準,客戶分層粗獷。
六、營銷方式的比較
在國外,商業銀行從客戶需要為出發點,以主動營銷為主,注重系統性營銷。
在營銷方式上更多地依賴于高科技和網絡,通過建設網上銀行、自助銀行、CALLCENTER、以及全國聯網的ATM機與POS機等現代化界面,可以使客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實現與銀行的互動式無縫對接。
而國內銀行從完成營銷任務為出發點,以被動營銷為主,分割情況嚴重,客戶管理系統利用程度低,較為依賴營銷人員的經驗與個人努力。與外資銀行相比,國內商業銀行在物理網點的建設上具有外資銀行無法比擬的優勢,但網上銀行和電話銀行等無形營銷渠道的市場滲透度不高。
七、客戶關系管理的比較
在國外,商業銀行在開展個人理財業務時,建立了客戶信息管理系統,對客戶信息進行全面管理和深度分析,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制的理財產品及服務,并十分注重服務的機密性和專有性。同時還實行種種有利于鞏固與客戶關系的管理制度,舉辦各種活動,與客戶保持“連續關系”,獲得客戶的忠誠度。
而國內商業銀行普遍缺乏客戶管理水平,絕大多數銀行尚未開發和使用客戶服務管理系統,在日常客戶管理工作中無法進行準確的市場分層,不能快速、便捷地錄入、更新、檢索、調用客戶檔案資料,無法真正實現互動式和
個性化的客戶關系管理,無法為客戶提供全面的理財建議。
八、風險控制的比較
在國外,商業銀行有著完整的居民信用檔案和完善的風險監控體系,并且與其他銀行共享目標消費者的相關信息。同時憑借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支持,具備一流的專業評估能力。
而我國,由于個人征信系統的缺失、缺乏配套的專業評估能力、不能建立有效的個人風險評估系統,為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開展帶來了風險隱患。
九、員工素質的比較
在國外,商業銀行的客戶經理很多具有注冊理財規劃師(CertifiedFinancialPlanner,CFP)資格,有著較高的業務素質和豐富的職業經驗,并且在遴選過程中必須經過學歷、道德、綜合素質等多方面的考驗,即使成為客戶經理后,仍需接受財務分析師培訓。
而國內商業銀行近些年雖然加快步伐進行理財客戶經理的培養,但大多數客戶經理仍是從個人金融從業人員中臨時抽調而來的,即使參加了由銀行組織的專業培訓,個人理財技能仍以銀行類業務為主,而且其資格大多是由各銀行自己認定的,缺乏統一性和權威性。
十、考核機制的比較
在國外,銀行個人客戶經理的待遇與營銷業績直接掛鉤,營銷業績以客戶群組給銀行帶來的風險加權成本核算匯總結果為基礎進行考核,考核指標有市場占有率、集中度以及客戶關系提升變化情況等,采用平衡記分卡,考核的連貫性、系統性較強。
而我國,由于個人理財業務的效益主要體現在中間業務收入上,其效益又不能獨立核算,使得理財師的收入與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及付出并不對等。此外,個人理財業務營銷績效目前尚未有完善的考核辦法,一般以銀行自身業務量為基礎,采用單項指標(發生額、余額)或多項相互矛盾的指標,缺乏可以鼓勵、衡量交叉營銷的綜合考核體系,連貫性和系統性較弱。
基于上述差距,我國商業銀行應從經營理念、創建理財品牌、開發個人理財信息系統、細分個人理財客戶、加強內部管理制度、建設個人理財隊伍等方面著手努力,有效地縮小差距,提高自身水平,以實現個人理財業務在我國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一、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現狀
2004年,中國光大銀行發行了第一款個人理財產品,隨后,各大商業銀行陸續推出了自己的理財產品。2005年,共有27家商業銀行發行理財產品602款,銷售規模為2000億元;2008年,發行理財產品的商業銀行增加到73家,理財產品6399款,銷售規模達到37000億元。而據《普益財富2010-20U年銀行理財市場年度報告》統計數據,2010年民生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4家銀行理財產品發行規模均超過萬億元,2010年理財產品發行總規模達7.05萬億元(截至2010年12月20日),相比2009年增長了 48%。但我國商業銀行的一些個人理財產品有一定的趨同性,沒有在外觀和技術上有一定的創新。對于顧客的定位也比較狹隘,在對于不同年齡段的顧客產品的個性化方面也設計不足等,種種原因使得個人理財失去了他本身的價值和意義。總的來說,我國開展個人理財業務的科技含量還不是很高,在對顧客的一些個性化設計上也有待完善。
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產品的創新度不夠
在科技不斷發展的這個時代,金融領域也需要一些技術上的創新和發展。于此相反的是,我國商業銀行應用科技于個人理財的創新度的體現仍有不足,一方面,是具有豐富經驗和較高技術人才的缺乏,另一方面,利用科技進行個人理財產品的主動性不夠。這些都讓我國的個人理財業務面臨創新度不夠的問題。
(二)金融市場發展不完善
目前,我國金融市場仍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個人理財業務品種較少,所謂金融市場未完善是指我國目前實行的銀行業分業經營制度,混業經營還未開放。如今,我國商業銀行開展的個人理財主要是依靠客源的經營,為客戶提供一些沒有針對性的產品。政府及相關金融機構也沒有很好的給與支持,以促進其產業鏈的發展,產品具有統一性,導致個人理財業務組建遇到發展瓶頸,止步不前。
(三)個人理財的發展除了在技術上缺乏支持外,在人才的缺乏上也是十分明顯的。在我國對于這些具有技術性、創造性人才的培養上市有所欠缺的。至此我國的商業銀行缺乏此類人才為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提供一條較為順利的途徑。我國只是注重專業方面的培養,缺乏創新。現今新興的具有技術性、創造性人才就是懂金融、保險、證券、法律、管理、計算機等各方面的高端人才。要想順利的讓個人理財業務步上正規,需要招納這樣的人才。
(五)政府支持不足
作為一種新興的金融產品――個人理財業務,在居民資金有富足的情況下所做的選擇。但是,政府在這方面不論是技術的支持,還是政策方面的支持或者是資金方面的支持都沒有到位,這導致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發展不前的情況。
三、改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加大創新力度
我國商業銀行應大力加強先進技術的革新,積極栽培具有科技型和創造性的人才并且也要注重人才專業知識的提高和進步。與此同時,讓那些極具創造力的人才加大新產品的研發力度,積極進行相關調研工作,,開發更多更好的新的個人理財業務來滿足客戶的需求。
(二)重新建立銀行的人力資源體系
我國商業銀行在專注于這些具有較高素質人才培養的同時也應多多培養員工的其他方面的能力。銀行自身可以建立這種機制來培養有潛質的人才,進行培養,使他們了解更多的新興產品,創造出更多更好的產品。這樣不但提高員工的個人素質還可以較為順利的發展個人理財。
(四)政府部門給予充分支持
政府機構應該把銀行作為金融機構來對待,從銀行的立場出發,對個人理財的發展給予關注,對于收費定價機制各部門達成一致,避免政府過多的干預銀行業。監管部門也推出有利于個人理財發展的策略,積極出面協調一些糾紛,澄清誤解。給個人理財的發展創造出一個良好的成長發展環境。
參考文獻:
[1]王芊. 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現狀及思考[J]. 黑龍江對外經貿,2009,(2).
[2]劉海菊. 美國個人理財服務及對我國的啟示[J]. 特區經濟,2006,(11).
[3]羅旌倍.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同質性研究[D]. 西南財經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2013.
[4]牛旭嵐.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創新研究[D]. 天津財經大學: 天津財經大學,2012.
根據2005年9月出臺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銀行個人理財業務被定義為“商業銀行為個人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活動”。究其特征,是個性化、組合化、綜合化,即針對特定客戶群體個性化的金融需求,通過多種金融工具與交易方式的組合與創新,實現銀行服務方式與經營模式的綜合化。
進入2011年以來,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更是爆發式增長。數據表明,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為19176款,較2010年上漲幅度為71.40%;產品發行規模為16.49萬億元人民幣,較2010年增長幅度高達1.34倍。但是由于起步比較晚、市場環境和制度法規不健全,現在發展速度又過快、過猛,導致銀行目前所開展的業務存在諸多不盡如人意之處。
一、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
1、專業人才匱乏,理財思路欠缺
當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消費者大多為非金融專業人士,也不可能讓他們先經過一番培訓和學習再走進某家銀行享受金融服務,這就需要銀行理財顧問來擔當起引導的責任。首先,理財顧問應充分了解客戶的財務狀況、投資經驗、投資目的,以及客戶的價值取向來確定其理財策略;其次,根據該理財策略結合客戶投資意愿和風險承受能力,推薦相應的理財產品。但是當前很多銀行的一線理財人員由于專業知識不足,對產品的性質、風險收益及市場發展狀況不甚明了,這樣就極有可能背離了客戶原有的理財目標,缺少針對性理財方案和理財建議。
2、風險責任不清,信息披露不完善。
銀行在發售理財產品的時候,理財顧問向客戶更多的是傳達預期收益率能達到多少,但產品到期后實際實現的收益率是多少往往沒有披露,不利于客戶對產品的完整理解。部分商業銀行在編寫有關產品介紹和宣傳材料時,風險提示不充分,對一些掛鉤較為復雜的產品的理財業務,在與客戶簽訂合同前,未提供理財計劃預期收益率的測算數據、測算方式和測算的主要依據。在將有關市場檢測指標作為理財計劃合同的終止條件時,未能在理財計劃合同中對相關指標的定義和計算方式做出明確的解釋。
3、產品缺乏創新,同質化現象嚴重
目前各個銀行的理財產品普遍存在產品單一、相似或雷同,產品設計缺乏新意,真正具有獨創性的理財產品很少,主要表現為:一是僅就現有業務進行重新整合,缺乏更為細致的客戶分層,投資產品缺乏廣度和深度,無法為客戶提供切合需求的個性化服務;二是銀行基礎金融產品在同業之間相差無幾,理財產品的市場定位和定價無法展示出各商業銀行的產品特色,同質產品的競爭完全體現為市場價格的激烈比拼。
4、缺少溝通,理財服務意識不強
很多銀行理財人士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沒有端正自己的態度,缺少足夠的耐心傾聽客戶的咨詢,服務意識和責任感不強。理財顧問同客戶的溝通不同于一般銀行業務的咨詢,當客戶有意要求了解或購買有關理財產品時,理財人員通過與客戶的有效溝通,可發現客戶投資意識、收益預期和風險偏好,可根據不同客戶的風險偏好推薦不同風險類別的理財產品。良好服務意識和有效溝通是銀行拓展個人理財發展空間的關鍵。
二、我國商業銀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對策
1、提高專業素質,強化理財職業培訓
隨著金融改革的深化和混業經營全球化的沖擊,組建一支專業的、全能的個人理財專家隊伍勢在必行。高素質的理財顧問并非是通過單一途徑就可以造就的,而必須在具備自身良好素質的基礎上經過專業性、系統性的培訓。首先,需制定系統的理財顧問培訓計劃,精心挑選具備一定金融專業知識、懂得營銷技巧、通曉客戶心理的優秀員工作為理財候選人才,而且必須同證券、信托和保險等行業系統建立橫向聯合培訓機制;其次,需對理財候選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崗位交流,使其盡快熟悉銀行的各類業務,能夠進行銀行業務的獨立操作。
2、規范理財產品,加大信息披露
銀行理財產品是有風險的,那么這個風險由誰承擔?從銀行理財產品的本質講,銀行理財業務是受托理財,是客戶理財投資,從制度設計上投資風險應由客戶承擔,這源于國內外銀行理財業務多年的發展實踐。為此,銀行在業務拓展中要樹立理財產品的風險意識,加強對投資者的教育,增強投資風險意識和投資風險識別能力;銀行要合理設計產品,進一步規范理財產品銷售;加強銷售人員培訓,避免不當銷售和誤導客戶投資,加大產品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
3、產品合理定位,加快理財業務創新
理財產品設計、定位和創新是銀行理財業務發展的關鍵,各商業銀行的新產品開發小組、技術指導、業務職能等部門應共同參與,在充分研究并不斷挖掘客戶需求的基礎上,加快理財產品創新。要依托高科技電子網絡將現有產品以銀行卡、網上銀行、電話銀行為載體進行整合提升,做大做精“銀證通”、基金買賣、外匯實盤買賣、債券買賣、記賬式黃金買賣等業務,向客戶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和咨詢,實現客戶資產的保值增值;積極尋找與國外銀行在理財服務上的差距,加大金融創新力度,提升跨行業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整合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托等金融業務,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
4、提高理財服務意識,實現有效溝通
作為理財專業人士,應該明白服務意識是一種雙向的交流,而雙向交流又是最有效的溝通。有時做一個好的傾聽者比做一個好的宣講者更重要,只有當我們耐心、細致地聽完客戶的提問之后才會真正了解對方的需求和目的,才能進一步實施“客戶分層”;如果不顧客戶的想法和反應而只是自己一味的獨白,那就不是溝通而是一種自我宣泄。良好的服務意識,必須做到態度恰到好處,準備恰如其分,用語簡單有效,這樣才能實現與客戶的有效溝通。
參考文獻
[1]2011-2012銀行理財市場報告[R/OL].普益財富網,2012(03).
(一)在校大學生理財的基本情況
參與本次調查的200名大學生,來自農村地區的占60.5%,其他地區的占39.5%。由于農村大學生大部分生活并不富裕,本次調查結果亦顯示受訪者的平均生活水平并不高,受訪者的月平均生活費用為400元左右。由于家庭生活水平較低,農村大學生從小就養成勤儉節約、謹慎使用錢財的好習慣,他們普遍具有理財觀念,渴求掌握理財知識。但大學生仍普遍存在理財知識匱乏、理財技能薄弱的現象。通過整體分析,河北農業大學的大學生有理財的需求,但所存在的理財現狀不盡樂觀。
(二)大學生理財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1、經濟來源渠道單一,獨自謀生能力差
通過對調查問卷中經濟來源一項的分析,調查結果顯示99.5%的大學生的生活費主要來源于父母。其中70%的大學生沒有其他任何融資方式,生活費用全部來源于父母;有20.5%的大學生能依靠自己獲得部分收入,但不依靠其他方式,只依靠自己打工解決經濟問題的大學生只占0.5%。除父母提供,資金的其他來源主要有親友的資助,學校的助學貸款,自己的打工收入等方式,但資金渠道在兩個以上的大學生只占29.5%。由此可見,大學生的經濟來源渠道單一,在經濟上對父母的依賴性極強,獨立謀生能力差。
2、消費結構不合理
本次調查分析在消費支出調查中,涉及飲食、日用品、通訊、網絡、交際和學習支出。分析時將其分為必需支出、交際支出和學習支出三大項。從支出情況看,交際費用支出過多,而學習支出卻少得可憐。
在這個消費結構中,大學生的學習支出還不到總支出的1/5。說明部分大學生尚未認清自己的責任和位置。
3、支出沒有計劃
有63.5%的大學生自己沒有記賬的習慣。用錢沒有較強的計劃性,導致自己每月的支出不能平衡,一到月末或學期末,大部分學生會出現“經濟危機”,捉襟見肘,入不敷出,有的只能靠借債度日。
4、大學生個人理財意識和觀念有待加強
雖然有60%以上的大學生回答自己有開源節流的意識,但他們對理財的認識并不清晰。近幾年,學校正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而教育也有由重視“智商”教育到向“情商”教育的偏重,而“財商”教育卻很少涉及。
5、理財知識匱乏
調查顯示大學生的理財知識不足。學校關于理財教育的基礎課設置較少,對于理財知識的推廣能力有待提高。
二、在校大學生個人理財對策和建議
(一)社會應努力營造有益于大學生理財的環境
凈化消費環境,培養大學生正確的理財意識。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之中,因此,我們的行為和觀念不可避免地都受著來自社會的影響,作為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大學生更是如此。首先,應積極弘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和適度消費的觀念,減少那些對大學生消費構成威脅的廣告宣傳,通過社會輿論和傳媒的引導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其次,利用報刊、電視、網絡等一些媒體對大學生理財進行積極引導。另外,政府部門和大眾媒體對形成全社會良好的投資與理財風氣給予適當引導,加大鼓勵合理投資、反對投機行為的宣傳力度,同時運用媒體和輿論,將正確的理財知識傳遞給人民群眾。
(二)家庭應積極引導大學生正確理財
家庭是大學生生活和學習消費的主要環境,對大學生的消費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加強大學生的理財教育不可忽視家庭的作用。大學生已近成年,具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因此,家庭對大學生的理財教育應該著重做好引導和啟發。父母應該成為孩子的理財導師。
全美最新兒童理財教育指南《富孩子》一書中寫到,我們不知道多少錢可以毀掉一個孩子,但是我們應該知道如何教會孩子給予,從而使他們日后不至于迷失于一個日益被金錢所吞噬的世界。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同樣,美國父母把理財教育稱之為“從3歲開始實現的幸福人生計劃”,美國家庭讓孩子干家務換取零用錢,使孩子認識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應該有工作的欲望和社會責任感。在這一階段,父母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應該注意多與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在朋友式的交流中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和理財觀念。父母還應主動與孩子溝通,與他們談論一些涉及生活、學習和未來事業發展方面的問題,有意識地教孩子一些日常理財的知識和技巧。在與孩子討論問題時,善于精選社會生活中帶傾向性的現象和具有典型意義的個案,給孩子一些建設性的提示和啟示,而不應像領導作報告那樣宏篇大論。
(三)學校應鼓勵學生學習相關投資知識,不提倡學生進行炒股
有報道指出,目前中國的大學生股民大有人在。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炒股一方面固然可以使大學生得到鍛煉,但對于大學生來說,炒股弊大于利。首先,炒股風險大,一旦越陷越深,超出了自己的經濟能力承受范圍,對學習、生活都會有影響。其次,炒股還會占用大量時間、精力和財力。再次,一些大學生之所以投身炒股,大多是出于利益驅動,想通過炒股取得一定的經濟利益。正因為炒股具有投機性質,大學生即使能夠在炒股中獲得一定經濟利益,也將不利于大學生人生觀的形成和塑造。所以,允許有較扎實的金融知識功底,且不以賺錢為目的的學生進入金融市場適當嘗試,但建議其他在校學生應該以學習為主。由此,學校可以引進虛擬炒股軟件,在學校開展虛擬炒股大賽,為那些想鍛煉自己炒股技能的學生提供一個理論聯系實際的機會。
1個人理財業務及理財產品概述
1.1個人理財業務概念
個人理財業務是商業銀行根據客戶不同的階段性的投資目標,按不同客戶不同財務情況,通過對客戶的收入、消費、投資、風險承受能力等情況分析,根據客戶的個人財務安排(如青年階段、中年階段、退休階段),幫助客戶合理投資,如儲蓄、債券、保險、股票等,形成一套以個人資產收益最大化為原則,滿足不同客戶的投資需求,實現個人資產保值增值。
1.2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分類
銀行理財產品種類較為豐富,可以從收益類型、投資方向、存續形態和發行方式等幾個角度加以分類。
2錦州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開展現狀
2.1整體業務發展良好
錦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2014年末,資產規模達2467億元。在錦州、北京、天津、沈陽、大連、哈爾濱、丹東、撫順、鞍山、朝陽、阜新、遼陽設立12家分行。目前,與70多個國家及地區500多個金融機構開展業務,行網絡遍及世界各地。
2014年4月末,錦州銀行7777卡余額突破100億元,達102.7億元,發卡量達135.6萬張;本年新增卡余額3.6億元、新增發卡7.3萬張。截止12月31日,錦州銀行銀行卡業務年度凈收入達841萬元,同比增長68%。其中:銀行卡各項手續費收入794萬元,公務卡利息收入47萬元。
2.2理財產品種類少
錦州銀行從最初的存款、取款和7777卡等業務之外,又推出了7777個人理財產品,7777理財產品屬于人民幣理財服務性質,主要包括創贏、創富和穩贏三大系列,其中創贏和穩贏系列產品屬于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創富屬于不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穩贏理財產品自2010年5月開始共銷售20期37筆,創贏理財產品自2014年8月開始共銷售29期243筆創富系列理財產品自2014年1月開始共銷售52期147筆。
從近幾年市場的反饋來看,錦州銀行在個人理財業務的開展上有了很大的進步,但由于成立時間較晚,目前在個人理財業務的產品設計和經營上與其他大型商業銀行比還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只有包括創贏、創富和穩贏三大系列的7777個人理財產品,缺少市場創新。
3錦州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問題分析
從前文的現狀可以看出,錦州銀行雖然發展速度較快,機構網點上升幅度大,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個人理財產品種類少,像錦州銀行只有開辦了7777個人理財產品,包括創贏、創富和穩贏三個系列,穩贏到現在已經停辦;市場品牌影響力不高,客戶穩定性不高;服務網點偏少,不利于業務開展,等等。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3.1市場營銷能力欠缺
在錦州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由于缺乏宣傳力度,即使是不錯的理財產品,了解的客戶也不多。近幾年,我國錦州銀行雖然逐步加大了產品研發部門,但開拓市場的部門甚少。
3.2理財方案大眾化且理財產品同質化
當前,錦州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只以資產的多少為客戶服務劃分標的,卻沒有依據客戶的年齡、價值取向、家庭生命周期、風險偏好等個人因素對客戶做出更深入的分類分層,從而發現客戶的隱形需求,并做出對每個客戶有針對性的投資理財的服務建議。
3.3高素質的綜合理財人才匱乏
缺乏復合型的高素質理財人員,已經成為牽絆錦州銀行理財業務發展的重要因素。理財服務不僅僅是理財產品投資取向、合理的利用資金規劃,也包含對客戶的教育規劃、風險管理、住房規劃、退休和遺產的規劃等。
4推進錦州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對策
4.1實行差別化服務
客戶在市場細分下,可按客戶的個人特征、所在地理位置、個人性格、社會階層和生活方式等條件作為考慮因素,將其作為劃分標準,將整體客戶市場劃為多個子市場。由于客戶在不同的階段中對個人理財產品的需求會產生較大的差異。所以,錦州銀行客戶經理可以針對客戶的差異性,對客戶的風險承受力進行分析,提供差異化的個人理財服務。面向較高收入人群,錦州銀行可以推薦證券、房產、儲蓄等綜合投資產品
4.2拓展理財業務品種
個人理財業務不斷創新,對錦州銀行形成競爭優勢具有重要的作用。錦州銀行可在現有政策下,推陳出新。首先應加強整合有特色和有競爭性的理財產品,體現產品優勢,整合為錦州銀行理財產品的代表產品。與此同時,加快理財新產品的創新,提高金融業務和金融產品的開發創新能力。
4.3創新營銷方式
就目前而言,個人理財業務在中國還屬于一個起步時期錦州銀行要加大力宣傳理財產品,提高產品的知名度,提升自身產品的品牌內涵工作。開展宣傳不能采取被動的想法,應該采取積極主動的銷售模式,挖掘客戶潛在需求和理財意識。我認為錦州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在宣傳方面,可以采取面對面推廣、廣告促銷、活動促銷等方式。
4.4加強復合型理財人才的培養
由于個人理財業務存在涉及面廣、服務要求高和政策性強等特點,所以需要大力培養一批能跟的上市場發展、積極努力創新,善于學習的綜合型高素質的理財人員隊伍,尤其是客戶經理的相關專業知識和素質,都是錦州銀行在今后的發展中具有競爭力的保證,如果要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走在前面。首先,加強培養相關從業工作者的素質。然后,對這些候選的人才進行有目的的針對性崗位培養,讓她們以最快速度對錦州銀行的各項業務熟悉起來,可以獨立完成各項業務的操作。最后,要通過保險、證券等相關行業學習,使候選人才可以嫻熟的運用各種投資工具知識,并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不斷的積累自己理論知識和實際經驗,使他們成為一名真正具備專業知識的理財客戶經理。
參考文獻:
[1]李寬.全能銀行與中國銀行業未來[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1(3):12.
金融行業的發展對未來經濟進步具有引領作用,在接下來的金融產品的細分中,個人理財將是熱門中的新星門類。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進行比較,主要就是分析各種類型的理財業務,對比其中的優劣,進而探討出未來的發展前景。需要注意的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正是由于個人理財業務出現了問題導致了全球性的金融風暴,因此,研究全球性的個人理財對于重蹈金融危機的覆轍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國外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狀況
以美國為典型代表,發達國家的理財產品有其固有的特點:理財產品豐富,國外的金融行業歷史悠久,行業門類完善,理財產品細分明顯,市場發育健全,具有大量的多層次的理財產品;服務的水平較高,發達國家個人理財因為發展水平較高,服務人員素質較好,市場供給充足,組織機構完善,專業化程度較高;技術水平先進,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把科技引入到理財業務成為其顯著的特征,運用大數據和云計算的方式,可以提升對客戶信息的把握程度,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推出相應的理財套餐,為用戶提供精準的服務,加上手機客戶端的進步普及,對于個人理財的技術正日新月異;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快,隨著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速,理財服務公司必須不斷創造出更好的理財產品才能使企業長期立于不敗之地,尤其是對客戶長期的經營與研究,可以結合客戶的需求快速的反應,研發出新的產品;企業營銷手段先進,在長期的企業營銷中,已經建立非常豐富和完善的營銷網絡和流程,為了提高營銷的效度,其針對不同性質和層次的客戶群體采取了相應的營銷手段,建立了固定的客戶群,這一特點m宜其產品的順利推廣,在長期的合作中,樹立了積極健康的品牌形象。
二、國內個人理財產品市場的特點
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金融領域,已經逐漸建立了完善的金融體系,每一門類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個人理財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進步力量。但是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們還有很多不夠完善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缺少對客戶信息的深入研究。客戶是企業一切活動的終極目的,客戶的需求就是企業的方向,現有的理財公司對市場的分析不足,對客戶信息的抓取力度和重視程度都遠不如國外高,導致我國理財公司的產品都非常的粗糙,不能很好的滿足市場的需求。尤其是一些作為我國金融行業支柱的國有商業銀行,憑借著其壟斷地位,不能再個人理財業務上深耕,浮皮潦草,導致我國的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遲遲不能有突破性的進展。
2.產品單一、重復
在現有的產品結構中,充斥著大量的低層次的產品,產品之間模仿嚴重,創新性不強,國內商業銀行不能直接投資在銀行外面的市場,這使得金融產品的發展嚴重制約。金融交易產品的同質化嚴重,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的性能主要集中在傳統的活動或現有的產品組合上,不僅選擇少,而且缺乏創新。其次,對商業銀行績效進行檢驗,產品跟風很嚴重,缺乏創新能力,不利于行業良性競爭。
3.不注意提高產品的質量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往往缺乏有效的銷售管理渠道,銷售人員的個人理財產品只能獲得有限的資格,對校正系統的培訓、管理和跟蹤評價是低層次的。公眾無法真正理解有風險的金融產品,并因此產生心理預警,很難做一個理性的選擇,市場環境也就發生了變化。
三、新形勢下商業銀行個人業務的發展前景
1.提升金融意識,優化金融市場。商業銀行的金融理念是相當重要的,居民參與財務管理的熱情與金融理念是分不開的,透明的金融市場秩序更有助于個人理財的發展。因此,商業銀行應著眼長遠,這要求商業銀行必須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商業銀行必須通過自己的有效手段,借助宣傳以及各種媒體的力量,促進其產品的推廣,加強對金融消費者的引導,接受客戶對金融產品的要求標準。商業銀行通過了解和熟悉當地客戶,建立最早的組件,創新營銷機制,建立客戶與動態目標文件跟蹤管理系統。最后,商業銀行充分理解客戶的需求,進行金融投資,建議結合客戶實際創造適應國際需求的金融產品或產品組合。
2.加強金融產品的品牌管理。結合其財富管理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商業銀行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銷售品牌和品牌知名度。商業銀行應當研究準確的市場定位。這就要求商業銀行充分了解居民個人實際需要的金融產品和市場預期。商業銀行應整合內部資源,拓寬產品創新的領域,確定產品定位。因此,商業銀行可以鎖定目標客戶群,為自己的發展創造機會。商業銀行只有依靠品牌和優秀的財務管理,才能超越客戶的期望點,創新產品和服務,提高客戶意識和聲譽,在激烈的競爭中迎來良好的產業前景。
3.進行員工培訓,創新產品。個人金融服務是采用高度專業化的綜合服務,不僅需要真正優秀的專業知識,還必須有一個較高的綜合素質。商業銀行需要大力培養人才,加強企業創新,新的培訓要滿足多樣性和個性化的個人理財需求。加強培訓現有的金融業務,提高他們的從業人員素質,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隊伍。創新是金融服務發展的不竭動力,必須加快金融企業的創新,加大研發投資服務,研發最適合的產品和服務來滿足客戶的需求。通過產品和服務影響個人金融服務的方向,提高技術含量,未來金融支持服務越來越依賴科技,金融專業系統集成軟件服務的高層次的金融體系將能為客戶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
參考文獻:
[1]嚴群英.中美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比較及借鑒[J].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