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8 10:04:3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公司外匯風險分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
中國人民銀行于2005年7月了《關于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公告》,人民幣匯率將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將變得更加富有彈性;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又進行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調整,人民幣升值2%;同時,允許企業在涉外經濟、金融活動中選擇多種貨幣進行交易和結算。
我國實行新的匯率制度以來,人民幣匯率有升有降,在國際市場美元對歐元和日元等貨幣的匯率波動較大的同時,人民幣對美元基本上保持升值趨勢,對非美元貨幣的變動大于對美元的波動。匯改后前三年里,人民幣的累計升值幅度達21%。在剛發生的金融危機期間,當避險資金回流美國,人民幣隨美元一起升值。國際清算銀行公布數據顯示,2008年1~12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幅高達12.15%。而當美國經濟好轉,其基準利率降至歷史低點,資金再次流向新興市場,美元開始急劇回落,受此影響,人民幣在維持匯率穩定的同時,實際有效匯率下跌。2009年整個上半年,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累計貶值4.41%。
由此看出,人民幣匯率表現出的實際波動明顯大于匯改之前,給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了更多的不穩定性,在現實中表現出其復雜性。同時,從微觀市場的經營主體來看,我國企業眾多,情況復雜,人民幣升值對它們的影響也各不相同;而且人民幣升值對企業財務的各個方面的影響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企業財務一定要從經營戰略高度予以重視,改變過去的思維定勢,在外匯資金流動的各個環節,加強財務管理,使匯率波動對財務的不利影響最小化。本文主要是從企業財務的視角出發,分析匯率變動對上市公司的微觀影響,并進一步就企業如何管理外匯風險提出建議。
一、匯率波動對企業財務影響的兩大領域
匯率波動對企業財務的影響領域可以分為兩個大的方面:一個在企業的成本收益層面,另一個在企業的資產負債層面。收益層面主要體現在匯率對公司未來銷售量、銷售收入、銷售成本等經營要素的影響,資產負債層面則主要源于匯率變動所導致的對企業資產或負債價值的重估。由于企業財務各個方面具體情況各不相同,匯率變化對企業財務的影響也或大或小、或正或負不一。但不管怎樣,企業未來自由現金流量及其潛在風險水平的變化仍是價值影響分析的唯一出發點。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匯率波動如何從收益層面影響企業財務,對于有出口、進口以及國際化業務的公司,匯率的變動將直接影響到企業未來的經營績效。在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如果企業的原材料很多依靠進口,不考慮其他因素,匯率的變動將導致企業生產成本的下降和凈收益水平的提高。產品出口則剛好相反,人民幣升值將導致企業產品在同等人民幣價格水平下的外幣價格上升,從而可能導致企業被迫降低出口價格或造成產品銷售量下降,企業以人民幣計價的銷售收入以及凈收益將隨之下降。在其他條件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收益的這些變動都將對企業的自由現金流量造成同等程度的影響。因此,在對具有上述特點的企業進行價值分析研究時,財務模型中一定要設定匯率參數以及匯率與銷售量、銷售收入、業務成本等經營績效指標的相關關系,以合理反映外界環境變化對企業價值的影響。
相比較而言,匯率波動在企業資產負債層面的影響稍顯復雜。由于資產負債性質的不同,匯率變動導致的資產價值的變化對公司自由現金流量的影響方式也不一樣,因此在對企業價值進行分析研究時必須分別予以考慮。我們將資產負債表中的項目分為貨幣性項目和非貨幣性項目:貨幣性項目指企業持有的貨幣資金和將以固定或可確定的金額收取的資產或償付的負債。典型的貨幣性項目包括貨幣資金、借款、應收應付款等。當匯率發生變動時,企業以外幣核算的上述資產或者負債將會發生相應的增值或者貶值。例如,在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企業保有的外幣存款將發生貶值,這本身就是一種對現金現值的實質性影響。而企業發行的以外幣結算的債券或其他債務則可以更低的人民幣成本償還,而這可以為企業節省出更多的可用于自由分配的資金,從而促進企業價值的提升。
二、匯率波動對企業財務影響的三個途徑
匯率波動對企業財務的影響主要是通過會計途徑、交易途徑、經濟途徑來實現的。詳細分析匯率波動的影響途徑可以清楚地認識匯率波動如何從微觀方面影響企業財務的各個方面的。
1、匯率波動對企業財務影響的會計途徑。匯率波動通過會計途徑對企業的影響主要是指企業在進行會計處理或進行外幣結算時,對必須轉換成本幣的外幣計價項目進行評估時所產生的影響。其主要產生于以外幣核算的一些貨幣性項目上,例如貨幣資金、借款、應收應付款等。當編制會計報表時,報表日匯率與外幣項目入賬時匯率發生變動時,企業以外幣核算的上述資產或者負債將會發生相應的增值或者貶值。它只是導致企業賬面上損益的差別,企業資金實際上不發生轉移。匯率波動通過會計途徑對企業的影響還產生于跨國公司將世界各地的子公司的報表進行合并的過程中。由于國外子公司或分支機構的財務報表基本上都是以當地貨幣作為計量單位,母公司需要將其折算成母公司所使用的貨幣來表述,這樣才方便合并子母公司的財務報表。在這一報表的折算過程中必然產生一種未實現的折算損益,這種損益就表現為匯率波動通過會計途徑對企業的影響。如果受影響資產大于受影響負債,而外幣發生貶值,則企業蒙受折算損失;相反,如果受影響資產小于受影響負債,若外幣發生貶值,則發生折算收益。
2、匯率波動對企業財務影響的交易途徑。匯率波動通過交易途徑對企業的影響最為普遍,企業經營過程中只要涉及到外幣交易,就可能產生影響,如最簡單的購銷交易。產生的影響是指從交易發生到結算的這段時間里匯率發生了變動,以外幣結算的交易,其本幣價值發生變動的影響。和會計途徑的影響不同,交易途徑的影響有實際的外幣交易和損益發生,所以交易途徑的影響會直接對企業的經營凈現金流量產生變動。
3、匯率波動對企業財務影響的經濟途徑。匯率波動通過經濟途徑對企業的影響是指由于意料之外的匯率變動給企業未來現金流量帶來的一種潛在影響。也就是說,匯率的波動不僅影響企業當期利潤和現金流,還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未來可能出現的創利潛力,而影響到企業未來的現金流。在分析經濟途徑時,不包括預料到的匯率波動的影響,因為在反映企業未來經營成果或價值時已經把這些已經預料到的因素考慮在內了。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三種途徑對企業的影響是各不相同的:經濟途徑和交易途徑不同,交易途徑對企業的影響是局部的、短期的,而產生于經濟途徑之下影響的卻是企業未來的長期現金流,也就是說它可以直接影響企業的價值。它也有別于會計途徑,會計途徑是在折算過程中產生的,只存在于賬面上,并不影響企業實際的現金轉移,但是經濟途徑卻會影響到企業的盈利能力和今后的發展。交易途徑和會計途徑都直接影響企業當期的利潤,對它們的預測也具有現實可能性,更為直觀。而經濟途徑的影響相對來說則是長期的也是更難防范的,同時經濟途徑幾乎不能準確地預測,具有不能入賬的性質,但是它與企業的經濟利益息息相關,企業對通過這幾種途徑的影響都不能掉以輕心。
在了解了外匯匯率的變化對上市公司影響的途徑之后,我們應該積極地尋求各種方法來幫助企業進行外匯風險的管理。企業規避會計途徑影響風險的目的在于對用外幣表示的企業資產的本幣價值進行保值,減少外幣報表折算差額。對交易途徑影響風險的管理目標包括確保企業在最終發生兌換行為時,遭受的匯兌損失最小,即保證將來的外幣現金流量的經濟價值,同時能夠事先確保將來收付的本幣現金流量,方便企業安排其他資金活動。企業應該綜合運用金融工具和科學管理方法來有效規避匯率風險。
1、充分運用現有的政策以及靈活的使用金融工具。銀行可以給予企業更多的匯率風險管理的建議,以及給企業提供形式多樣的外匯避險工具,所以,企業應加強與銀行的聯系,主動進行避險業務咨詢,及時了解規避匯率風險工具的發展,密切關注政策的變動和調整;企業應根據貿易方式、貿易內容的不同以及匯率變化的不同特征,充分運用遠期外匯買賣、貨幣互換、短期外幣信貸安排、外幣應收票據貼現、人民幣與外幣掉期、人民幣遠期結售匯以及期貨、各種外匯融資產品等金融工具,合理規避或防范風險。企業加強匯率風險管理,應遵循現有的外匯管理法規和政策,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和工具,將匯率風險和匯兌損失控制在最小范圍。
2、靈活地管理外幣資產和外幣負債。公司外幣的持有量應該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上。對于出口、進口額均較大的外貿公司,可持有適量外幣以應付日常之需,避免因外幣不足所引起的短缺成本的增加,但應注意持有外幣的時間不宜過長,以避免匯率變動帶來的損失。同時,公司對于外幣類債權債務的管理要講究方法,權衡利弊,選擇能降低財務費用、使公司效益最大化的策略。如對于外幣“應收賬款”,要講究收賬政策和收賬方法,改變信用政策,加速資金的回籠。而對于外幣“應付賬款”,在不影響公司信譽的情況下,盡量延遲進口材料或延遲付款,或改變貨款結算方式,如采取遠期信用證結算方式或以人民幣計價等。
3、提升企業競爭力,加強企業抗風險能力。過去我國在國際市場占較大比重的產品都是以比同類產品低的價格銷售才取得競爭優勢。但是,現在人民幣匯率的提高,人民幣升值,我國企業所采取的價格戰術已不能產生很好的效果。當前市場環境下,企業應著重從產品的質量方面著手,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提升產品檔次,增加出口產品品種,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從而提高企業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企業應建立并完善知識產權和品牌保護機制,加大自主品牌建設力度,強化品牌意識培養自己的產品品牌,提高附加值。
4、加強外匯人才培養和儲備。在現在的知識經濟時代,專業性人才越來越成為企業健康高速發展的重要條件,我國企業中多缺乏外匯風險管理的專業人才,這不利于企業外匯風險的防范。所以,企業只有加強外匯人才的儲備和培養,不斷充實外匯人才,安排專職人員從事匯率的預測和防范匯率風險的研究工作,才能適應企業各項業務發展的需要。
(作者單位:安徽工業大學研究生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外匯風險分析作為項目經濟評估的一個重要環節,這是全程風險控制的第1個點。外匯風險分析著眼點在于時間和貨幣這兩個主要因素。首先,確定恰當的計劃期,也就是受險期。工程承包項目受險期指的是工期,在整個工期中,企業都會有外匯收付,從而可能有外匯風險。然后根據項目成本分析,編制現金流量估算,分析外幣幣種及受險金額。調查外匯變動歷史及市場狀況;評估外匯風險大小,建議外匯風險防范策略。項目的對外報價可以根據外匯風險的大小進行調整,外匯風險大,應考慮增加報價,彌補外匯風險帶來的損失。項目對外報價也可以選用外匯風險較小的有利貨幣。
二、合同談判階段的外匯風險防范
合同談判階段的外匯風險防范是外匯風險管理的第2個控制點。爭取好的合同條件是合同談判階段外匯風險防范的核心任務,一是確定計價貨幣,二是爭取保值條款。
(一)確定合理外幣支付結構
大型工程合同,合同的計價貨幣往往不是一種,而是根據項目性質,可能采取主要貨幣、當地貨幣、次要外幣等多個貨幣。對此,需要分別加以考慮,確定對策。主要貨幣采用國際硬通貨,如美元、歐元、日元等為主。這些貨幣也存在匯率風險,但較之當地幣來講不會出現非理性的變化。并且國際市場上這些貨幣可以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規避風險。對于當地幣與硬通貨的比例確定,需要考慮如下因素:
1.當地幣與自由兌換貨幣是否可自由兌換,政局是否穩定,近十年外匯走勢及當地國家經濟發展形勢。
2.測算當地幣的需求,其中包含工程總量需要支付多少現金,其中有多少人工費、設備采購、材料采購是需要從當地購買的,當地支付的稅費種類,預計金額,是否有當地分包等。一般講,當地人工費的支付使用當地幣,當地稅費的支付也使用當地幣結算。而材料、設備等物資采購是否在當地進行,要對當地市場價格與從第三國進口的價格比較后確定。綜合比較時,要考慮材料、設備等到達施工現場的價格,包含關稅、海運、陸運、倉儲等各項費用。還要考慮進口是否需要配額,是否有管制;當地分包一般應以當地幣支付等等。綜合確定以上因素后,判斷當地幣需要量。
3.根據以上兩點,確定外匯比例。判斷方法,如果當地幣處于貶值走勢中,要求盡可能多的支付外幣,少支付當地幣,爭取匯率收益;如果當地幣處于升勢中,且國家政局穩定,經濟形勢向好,外匯管制相對寬松,能夠進行自由兌換,則可要求多支付當地幣,少支付外幣。最不會產生風險的做法就是,當地幣的需求量在合同談判時要求以當地幣支付,第三國采購使用硬通貨外幣,這樣當地幣與外幣就不會產生外匯交易風險,不會有匯兌損失和收益的出現。
(二)爭取保值條款
保值條款是承包商利益的重要保障,在合同談判階段要充分重視。保值條款有貨幣保值條款和合同調價條款兩種方式。貨幣保值條款又分兩種:一是簽訂合同時,把匯率固定下來,以后無論匯率發生什么變化,仍按合同規定的匯率付款;二是簽訂合同時,不確定付款匯率,但規定在匯率變動時,雙方各承擔一半的損失。
三、合同執行階段的外匯風險規避
合同執行期間的外匯風險防范是圍繞合同款的收付而進行的。合同執行階段的風險分兩方面:一是在境外承包工程中當地幣與自由兌換貨幣(美元等硬通貨)之間存在匯率風險;二是自由兌換貨幣與我國人民幣間的匯率風險。
(一)提前或推遲外匯收付。根據匯率變化趨勢,判斷提前或推遲外匯收付。如在人民幣升值,美元貶值階段,對外承包工程款應盡可能早收回,提前結匯;對外支付美元,在未對匯率作約定的情況下,盡可能推后。做到盡早將外匯收進來結匯,收不進來的要考慮把風險轉嫁給我方的外幣債權方。相反,境外承包工程中,當地幣如果有貶值可能,美元呈升勢,應該推遲收款,推遲用美元兌換當地幣的時間。
(二)收支沖銷,跨國各成員單位之間的債權債務,雖然大多數由外匯交易組成,但他們之間可以通過財務轉賬等方式將一部分債權債務彼此對沖,力求使貨幣收付數額達到或接衡,以抵消或減輕匯率變動風險。
(三)力爭使收到外匯與支付外匯相當,將外匯風險轉嫁給債務方,做到外幣債權與外幣債務基本對應,減少貨幣兌換風險。比如,在對外承包企業單個項目實施中,可利用分包經營方式,將當地幣計價的合同盡可能分包給當地分包商,以減少合同本身固有的風險。
尤其強調的是,企業在簽訂分包合同中,一般不能用主合同支付幣種以外的硬通貨幣作為分包合同支付條款,這會增加企業額外的外匯風險。如境內分包單位,簽訂合同時盡可能不使用人民幣作為合同匯率,保持與主合同匯率一致可以避免額外風險,即便將來支付其人民幣,也是按市場匯率折算,風險由其自行承擔。
(四)承包境外工程中標后,在估計到可能有匯率風險時,在金融產品市場豐富的地區可向保險公司投保外匯匯率風險的保險,當發生匯率損失時可從保險公司獲得一定的補償,使企業相對減少由于匯率變動造成的損失。
(五)用借款方法防范外匯風險。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需要向銀行融資時,如美元兌人民幣持續貶值,則借入美元,提前結匯兌換成人民幣,待工程進度款收回時歸還美元,這樣避免了未來的匯率風險。而利息支付需要與人民幣貸款利率和預測美元貶值幅度進行衡量。
(六)對于美元與人民幣的匯率變動,還可利用中行推出的“福費廷”(Forfaiting)業務防范外匯風險。福費廷是指銀行無追索權地買入出口貿易產生的未到期應收賬款。其最大的特點是無追索權。在債權真實有效的前提下,如擔保銀行到期不付款,銀行無權向出口商追索。另一特點是特別適合中長期固定利率融資。
(七)由于在國際經濟交易中,使用硬貨幣對收款方或債權方有利,而對付款方或債務方不利;使用軟貨幣則相反。因此在對外經濟交易談判中,雙方爭取的目標是相反的。在雙方相持不下時,可互作讓步,采取軟、硬貨幣搭配的方案,由雙方共同承擔風險。
(八)運用即期外匯買賣防范風險,及時收匯,及時根據匯率情況進行外匯買賣,防范匯率變動風險。
(九)利用金融工具,運用遠期外匯買賣、期權交易、掉期(套期)保值等交易防范外匯風險。這是防范風險的主動出擊手法,但本身存在很大風險,一旦對遠期匯率估計出現偏差,風險更大。這點在美元與人民幣的匯率變動過程中可以考慮操作。在當地幣與硬通貨之間的匯率風險一般不具備此條件進行規避,原因是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多在欠發達地區,金融工具的使用受到所在國金融市場的限制,實際可利用的金融工具有限。國內多家銀行已開辦遠期結售匯業務,可根據外匯走勢,提前做遠期結匯,鎖定匯率,規避風險。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08.025
[中圖分類號]F27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5)08-0037-02
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在近年來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主要表現在領域和規模的擴大,其結構也表現出多元化、復雜化特點。中國承包商在國際工程承包市場上越來越受關注。因此,有必要通過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做好境外資產管理,進一步提高我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1 對外承包工程的固定資產管理
資金是企業經營發展的基礎,只有科學合理地管理資金才能保證對外工程項目的安全有效運行。資金管理還要根據當時的經濟情況對資金流動做合理有效的管理和規劃,保障企業的正常運作和經營。資金周期長的建筑企業更應注意工程款項的回收管理。現場資金流的安全問題,在對外承包企業中也極為重要,從資金使用安全的角度考慮,必須制訂長遠的適應企業國際化發展的管理方案;同時,要關注外匯匯率的波動,建立相應的應對體系。
1.1 合理購置固定資產并制定科學的標準
目前,購置固定資產主要有以下幾個途徑:一是在第三國采購;二是在國內購置并出口到對外承包企業所在國;三是在所在的國家自行建造。由于購置固定資產途徑的不同,應制定合理科學的標準,目前,我國規定單價在2 000美元(5 000元人民幣或等值美元)以上的,并且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的機械設備、房屋建筑、運輸設備、生活以及管理設施或者單位價值在5 000元人民幣或等值美元以下,使用年限已經超過了1年的生活設施在作為固定資產時應一并核算,且不能放松管理。
1.2 科學計價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的記賬方式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來定,一般采用以美元和當地貨幣在賬面同時反映的復式記賬法,在所在國經濟發展持續穩定,匯率變動幅度不大時也可以采用單筆記賬法。
2 對外承包工程的外匯風險管理
外匯風險主要是由于外匯匯率變動而引起的其價值的上漲和下降,對外承包工程一般涉及多個幣種,幣種的增多使得外匯風險的管理難度增加。因此,對外匯風險的管理也極為重要。它是一個綜合項目準備、合同執行、收回合同款的過程,還包括項目初期的外匯風險分析、合同談判期間的外匯風險預防和合同執行階段的外匯風險防治,這幾方面貫穿于風險管理的全過程。安全科學的外匯風險管理是對外承包工程的基礎保障。在對外承包工程中,加強外匯風險管理的具體措施如下。
2.1 在準備階段進行風險分析
外匯風險要控制在項目準備階段,重點做好外匯風險的分析,并且將其作為整個外匯風險管理的重要環節。時間和貨幣對外匯風險分析起主導作用。
2.2 在合同談判階段做好風險預防
工程項目周期長,整個過程都會有外匯的收付,風險存在于項目的整個過程中,企業要從成本出發,做好現金流量的估算,做出外幣幣種對風險的受險金額。做好了風險分析后,在合同談判階段就要對風險有一個有效的預防。大型的工程承包合同要根據項目性質、可能存在的主要外幣以及次要貨幣加以區別考慮和對待,制定合適的處理方針和對策。主要的計價外幣建議選擇總體上比較穩定的國際硬通貨,主要是以美元、日元、歐元、瑞士法郎為主。這些貨幣匯率不會有較大的波動,而且這類貨幣金融衍生業務豐富,在外匯風險規避操作時可以有選擇空間。
2.3 合同執行期間最重要的是要防治外匯風險
外匯風險管理戰略可以是被動的也可能是主動的。企業只有在合同中有完備的保值條款時才可以使用被動戰略,購買匯率風險保險是一個不錯的被動戰略,企業只需要支付保險成本,當風險發生時風險由保險公司來承擔。當外匯匯率變動已經不在企業預設的區間時,可以通過調價公式調整合同的金額來控制外匯風險。被動戰略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不需要制定太多的風險措施。主動戰略的方式有提前或拖延收付、保理、貼現、借款法、投資法、遠期外匯買賣、掉期、外匯期權及外匯期貨等。使用主動戰略本身也是有風險的,對操作者對當時經濟環境的判斷能力有很大的考驗。操作失誤不但不能規避風險還可能造成額外的損失。實施主動戰略的同時,也會發生一定的成本。兩種戰略也可以同時實施。
3 對外承包工程企業的稅收管理
對外承包工程稅務管理比較復雜,主要影響因素有工程項目時間的持久性,國際環境的不確定性,需要財務管理人員不斷學習,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適當的措施。
3.1 采購環節的稅收問題
采購環節稅收問題要注意的是:根據我國的《海關審定進出口貨物完稅價格辦法》,成交價格是指買方向供應商支付的并按照規定調整后的總額,海關完稅價格應當包括在境外進行的生產進口貨物所需的工程設計、技術研發、工藝以及制圖等相關服務。買方向賣方或者其他的有關方支付的無論間接或者直接的特許使用費用都應當計入設備的完稅價格。同時,應該從估價方法以及OECD的規則協調等方面來判斷該繳納的關稅和所得稅,不應同時產生。
3.2 施工環節的稅收問題
施工環節因為考慮到當地法律的要求以及其他一些不確定的因素,需要在項目所在地成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施工單位時,許可實際施工單位應用其特殊施工工藝收取一定的特許費使用費。此時的交易更加類似于一般的特許權使用費用交易。
4 對外承包工程的財務管理
4.1 財務管理應該解決的問題
加強對外承包工程的資金管理,確保資金流通安全。財務管理能完善稅收管理和成本管理。財務管理對于改善對外承包工程企業的內部管理有很重要的意義。建立對外承包工程有效的內部控制和管理體系能有效促進財務系統的建立和完善。
4.2 財務管理措施的有效實施
首先要做到資金管理合理有效,避免資金分散、流動緊張等帶來的風險和利益損失,最有效的方法是資金集中管理。應建立適合經營項目特點的資金運行和管理機制,還要根據當地經濟情況、法律環境在各地設置分支機構,制定合理的資金運行模式。企業要對工程的進度款進行及時的收取來實現相應工程項目的有效管理;同時,提高資金流動的速度,縮短流動周期。制定職責分明的管理制度,明確財務決策程序,強化海外項目的內控管理。
4.3 制訂合理的應對措施
復幣記賬應及時對單筆記賬的固定資產進行還原,呈美元賬面價值;對于折舊的美元賬面價值應以復幣記賬方式還原;用復幣計算還原后的固定資產、累計的折舊賬面價值,進行匯兌損益調整。若發生當地幣作廢要轉化為本地幣。為保證短期內能提取固定資產折舊應采用工期提取法;同時,為了防止累計折舊發生貶值要設立折舊專項存款。
5 結 語
目前,我國的對外承包工程企業的發展領域越來越多樣化;同時,企業隊伍不斷擴大,實力越來越強,多元化發展也越來越穩定。對外承包工程的境外資產管理工作越來越復雜,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只有加強境外資產管理,才能在國際市場中立足。
主要參考文獻
一、外匯風險及其我國外匯風險管理現狀
外匯風險是指在不同貨幣的相互兌換或折算中,因為匯率在一定時間內發生始料未及的變動,致使有關金融主體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或實際成本與預期成本發生背離,從而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我國加人WTO后,自2005年7月21日起,開始加快推進人民幣匯率體制改革,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攬子貨幣政策進行有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資本項目下的可自由兌換成為趨勢。在這種環境下,匯率浮動所產生的風險會更頻繁、更直接地影響企業的損益。國內有些中小制造企業還未對外匯風險有足夠的認識,或者說是面對風險手足無措,大多數的外匯風險管理都局限于外匯利率的管理。而有些企業,特別是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對外匯風險卻有自己的一套簡單易行的管理辦法。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國際商業來往日益頻繁,國際貿易額劇增,外匯風險的管理也越夾越受到國內事業單位的關注,但是無論是國家法律,還是財務、審計制度,都未對企業內部外匯風險管理給出明確規定。
二、外匯風險在財務方面的表現形式
(一)交易結算風險
交易結算風險是指在國際經濟活動中,以外幣計價進行各種交易時,從簽訂交易合同開始,到收到或支付貨幣為止的整個過程中,因匯率變化而產生的風險。對一般進出口中小制造企業,結算風險表現為簽訂合同到收回或支付貨款之間匯率水平的不確定而產生的風險,而對財務部門這一金融單位,結算風險主要表現在國際投資和國際借貸活動中。當財務部門將一筆資金投資于某種外匯資產時,如果投資期間該種外匯匯率上升,則投資的本息收入亦會上升;反之,投資外匯實際本息收入則下降,使公司蒙受損失。當財務部門向外籌集外匯資金或借入資金時,如果借入貨幣匯率上升,則會增加籌資成本;反之,則可能降低籌資成本。如果借入貨幣與使用貨幣或借入貨幣與歸還貨幣不相同,也會產生外匯結算風險。
(二)經濟風險
經濟風險是指由于意料不到的匯率波動,使得企業在未來一定時期內收益發生變化的潛在風險。經濟風險對于企業損益的影響程度和方向取決于匯率變動對企業成本、價格和銷售情況的影響。經濟風險不產生于公司核算,而來源于經濟環境,從而直接彩響企業的對外投資、權益和經營成果。例如l997年7月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東南亞各國及日本、俄羅斯等國的貨幣相繼大幅度貶值,其影響幾乎波及世界各國,使持有這些貨幣或擁有其資產的公司都遭受了巨大的經濟風險
(三)轉換風險
所謂轉換風險又稱為債權債務風險,它是指一個公司將其資產負債表上以外幣計價的項目折算成本幣時,因本幣與外幣的匯率波動而產生的損益情況,如一家跨國公司開展國際經濟業務時,會在資產負債表上出現以外幣表示的債權、債務項目。以外幣表示的債權就是其資產,而債務則是其負債,兩者之差額稱為外匯頭寸。公司應該定期把其資產負債表上用外幣計價的項目折算成本幣,然后再得出該公司在一段時期內的經營情況,確定公司經營的盈虧或利潤。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公司的外匯頭寸用本幣表示的數額會隨著匯率的變化而變化,從而有可能使公司遭受損失。
(四)會計折算風險
會計折算風險指由于編制會計報表時的匯率與業務發生日的匯率產生變化,由此形成的利得或損失的風險。
三、中小制造企業外匯風險控制措施
(一)領導掛帥,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素質
財務部門領導要把外匯風險管理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內容,相關處室和單位(包括財務、采購和計劃等相關部門)應及時進行信息溝通,全面配合,掌握企業整體運行中外匯資金使用的第一手資料;對時間性的要求和可操作程度,進行統一規劃管理;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素質是防范外匯風險的關鍵。企業要有針對性地對財務人員進行培訓,使其在成本效益、風險收益均衡原則中進行科學的預測和組合,構建企業整體發展的財務決策框架,同時能夠熟練地運用各種金融工具和手段來維護企業的經濟利益。企業要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合理有效地對企業外匯風險進行管理。首先要成立外匯風險管理小組,由企業領導直接管理,部門經理負責日常工作,包括分析企業外匯結構和外匯風險所在,擬定外匯風險控制策略;其次是將外匯風險控制和降低風險作為企業財務部門業務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從會計制度上來降低中小制造企業外匯風險
我國現行財務制度和會計準則規定,對外幣財務報表的折算差額在股東權益中的“未分配利潤”中單列一項反映。由于我國中小制造企業的海外業務大部分分布在欠發達的第三世界國家,而國外的經營實體大部分都是國內母公司的組成部分,這就使企業的會計風險加大,造成企業各年度利潤受匯兌損益的影響呈現較大波動,這種情況既不能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又扭曲了企業的經營業績。為解決這一問題,建議我國中小制造企業在境外的財務報表應區別情況,分別以當地幣或某一基礎外幣作為記賬本位幣。在給國內的外幣報表應將記賬本位幣統一折算成美元,外幣折算差額相應做遞延處理或計入當期損益;國內在合并報表時,應按原折算方法將美元表述的境外單位財務報表折算成以人民幣表述的財務報表,相應的外幣折算差額按原處理方法分別作遞延項目計入當期損益。這樣,企業進行外幣折算風險分析時,可以避免由于會計準則應用不當所產生的系統性誤差。盡管外幣業務的遠期市場保值仍屬一項外幣交易,但其會計處理則因遠期合同的性質與目的而有所不同。迄今為止,我國的會計準則及會計制度尚未對該類外幣業務制定相關的會計規范。國際通行的會計作法是將其分為外幣交易遠期市場保值、外幣約定遠期市場保值、外幣投資遠期市場保值等幾類,分別進行會計處理。
(三)外匯期權法和掉期外匯買賣
所謂的外匯期權,就是期權合同的持有人通過交一定的保險費給期權合同的簽署人,從而享有一種執行或放棄買賣外匯合同的選擇權,同時,期權的賣方收取保險費,并且承擔行使期權的義務。期權分為買入看漲期權和買入看跌期權兩種。對于國際承包商來講,如果將來有應付外匯的業務,并且預測外匯將升值,就可以買入看漲期權,如果將來匯率超過執行價格,那么企業可以執行期權;反之,如果匯率低于執行價格,企業可以不執行期權。如果企業未來有外匯的應收賬款,企業可以買入看跌期權。如果未來的匯率超過期權的行使價格,則企業可以不執行期權,如果未來匯率低于行使價格,則企業可以行使期權。貨幣掉期是在某一個日期賣出甲貨幣、買進乙貨幣即期,同時又買回甲貨幣、賣出乙貨幣遠期,實際上是即期貨幣和遠期貨幣進行對調。此項業務的好處:一是可以降低籌集資金的成本,進行遠期外匯買賣后,因故需要提前交割,或者由于資金不到位或其他原因,不能按期交割,需要展期時,都可以通過續做外匯掉期買賣對原交易的交割時間進行調整;二是既有進口也有出口業務的企業則可以通過掉期交易來規避匯率風險。
(四)選擇合適的具體匯率與幣種
中圖分類號:F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9-054-02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企業與世界市場的聯系越來越密切,這些情況不僅給我國企業帶來發展機遇,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挑戰,外匯風險就是其中之一{1}。目前,在我國市場上存在的外匯風險有很多種,例如,不交易風險、折算風險和經濟風險等,這些風險不僅企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阻力,也影響到我國經濟的整體發展。
一、外匯風險極其影響
(一)外匯風險分析
外匯風險是隨著國際貿易發展而產生的一個詞匯,其主要指的是因為匯率變動而產生的各種風險和損失。在外貿領域,外匯風險的影響力是十分巨大的,它是企業發展不可忽視的一個內容。外匯風險一般是由匯率的變動所決定的,而匯率變動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其主要的影響因素有:經濟增長率、國際收支狀況、通貨膨脹等,這些因素在國際經濟發展中,各自有著不同的作用,有些能夠促進經濟的增長,有些卻能阻礙經濟的增長。現如今,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經濟結構和進出口結構都與其他國家存在很大差異,加之當今的人民幣尚不能進行自由兌換,這就增加了人民幣匯率的波動程度。當人民幣的匯率值增大時,就出現升值現象,反之人民幣就會貶值。這就使我國的經濟貿易產生兩種情況,一方面,我國的收支順差會繼續增加,另一方面,人民幣的升值壓力也會持續增大{2}。由此可知,在未來的國際貿易當中,外匯風險將會成為外貿企業面臨的主要風險,為此,企業應該積極探索應對措施,以此來保證企業的良性發展。
(二)匯率變動對我國企業的影響
我國大型企業都集中在進出口貿易領域,在涉外貿易過程中,許多企業會面臨這樣或那樣的外匯業務,進而不可避免的接收大量外幣或外幣債務,當這些外幣匯率發生變動時,就會對企業的經營產生一定的影響。
1.在兌換貨幣時造成損失。我國的進出口貿易業務復雜,經歷的時間較長,因此在經營過程中會時常經歷匯率變化,如果交付時的匯率與簽訂合同時的匯率有所不同,就會直接造成一定的匯兌損失。如果外匯的匯率變大,就會對進口商造成一定的壓力,如果外匯匯率偏低,就會對出口商造成一定的影響。
2.對企業業務量造成影響。匯率的變動會引起企業業務量的變化,而企業業務量的變化又會影響到企業的經營。例如,對于出口企業來說,如果國內匯率上漲,那么在本幣不變的情況下外銷價就會變高,這就使得此種商品的需求彈性變大,進而導致出口量減少,企業收益減少。反之,對于進口企業來說,如果國內匯率下降,那么外幣的內銷價就會增高,這樣就增加了企業的進口成本,如果這種商品在國內市場的需求彈性也變大,就會使企業的進口量減少,從而導致企業出現經營風險。
3.造成企業賬面損失。企業在其經營過程中通常會制定一定的資產負債來表示自己的經營狀況,在我國,賬面資產形勢有兩種,一種是本幣,另一種就是外匯。企業在制定財務報表時,往往會對不同貨幣進行統一折算,并將其折算成企業所在國的貨幣形式來表示企業資產狀況,在這個過程當中,往往會因為匯率變動而使賬目發生變化,從而造成企業的賬面損失。
二、產生外匯風險的原因
(一)兌換產生的風險
在世界經濟貿易中,由于各國的貨幣品種不同,結算方式不同,就導致了交易方法也不同,為了促進各國的經濟發展,許多企業都采取外匯結算、本幣記賬的方式,這是造成外匯風險的一個根本原因。如果各個企業都使用本幣進行交易和記賬,就會避免外匯風險。然而,這一點是無法實現的,可以說,外匯風險是外貿企業必須面對的風險。
(二)匯率波動產生風險
在國際經濟貿易中,外匯匯率在不斷發生著變化,這是造成外匯風險的另一個原因,試想,如果外匯匯率一直保持不變,那么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就可以避免匯率風險。然而在現實的經濟格局中,這是不可能的。
(三)結算方式多樣化造成的風險
由于各國的經濟狀況不同,導致結算方式也有所不同,通行的結算方式主要有:賒銷、匯兌、信用證等{3}。這一系列過程在操作時往往歷時很久,其中難免會發生匯率變動的情況,因此會為企業帶來一定的外匯風險。
(四)我國企業的應變能力不強
在我國企業發展的過程中,缺乏相應的專業人才,使得企業的應變能力不強,抗風險能力差,無法對外匯風險進行及時預測,更無法制定出健全的應對方案,最終使得企業難以應對外匯風險,經營失敗。
(五)我國的外匯市場不完善
嚴格意義上來講,我國外匯市場的發展是不健全的,還不是一個具有完全意義的金融性的外匯市場,而是我國外匯體制的附庸產品{4},在外匯體制中僅僅承擔一個匯兌貨幣的功能,因此與國外成熟的外匯市場相比存在許多差距。此外,我國外匯市場的發展程度也相對落后,使許多防范外匯風險的方法受到限制,進而無法為企業規避風險。
(六)與之相配套的金融機制不完善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目前的金融市場還不夠完善,金融服務也相對落后,許多金融機構的外匯風險防范措施還不夠健全,因此,無法為企業提供高效的預防外匯風險機制,進而導致外匯風險在我國外貿企業中間影響越來越大。
三、外匯風險的預防措施
(一)樹立防范意識
樹立防范意識是企業防范外匯風險的基礎。首先,企業應該加強文化建設,提高員工的防范意識,健全員工的價值觀念;其次,企業需要建立相應的責任制度,以此來提高員工的防范意識;再次,企業還應該鍛煉相關部門的反應速度,以便能夠做出應急策略,從而減少企業的損失。
(二)建立外匯風險管理機制
建立外匯風險管理制度是企業的必然選擇,對于企業的發展而言,企業要想在世界貿易中提高自己的經濟實力,就需要從公司自身做起,制定出相應的管理機制,并從根本上保證企業的發展{5}。首先,企業可以向其他優秀公司或先進國家借鑒成功經驗,并將之與企業自身的發展狀況相結合,以此建立一種健全的管理機制;其次,企業應該對外匯風險的各個環節進行細致分析,找出企業外匯風險存在的原因,以此為依據來制定相應的策略。
(三)采用健全的外匯風險管理工具
對于我國企業來說,外匯風險管理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夠為企業防范外匯風險提供幫助,并進一步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就目前形勢來講,常用的風險管理工具有:即期外匯交易、遠期外匯交易、期權交易、期貨加以和掉期交易等。企業在應對外匯風險時,可以采用一種適合自己的方法,也可以將多種方法放在一起進行整合,制定出適合自己的綜合性方法。
(四)加強外匯風險管理
內部管理在企業防范外匯風險的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成為許多企業防范外匯風險的重要舉措。企業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外匯風險管理,例如,選擇正確的結算幣種、適當調整貨幣資產負債情況、在合同中增加保值條款、增加外幣貸款規模等{6},這些都可以為企業帶來一定的保障,從而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
(五)培養相對應的人才
缺乏相應的風險管理人才是我國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因此,為了實現長遠發展,企業應該盡快解決這一問題。首先,企業可以為員工提供抵抗外匯風險的培訓機會,并培養出外匯風險管理人才,同時,在招募人才時,也需要對應聘人員的外匯風險意識加以測評;其次,企業需要制定預測機制,以此來增強員工的抗風險能力。
(六)選擇更加適合的結算和融資方式
在國際貿易中,各國結算方式的不同也會帶來一定的外匯風險,因此,為了避免此種風險,企業在選擇結算方式時需要多加考慮,從自身出發,選擇科學合理的結算方式進行結算。例如,企業需要在交易過程中對貨幣的收付進行跟蹤,同時對匯率變化進行跟蹤,這樣,就可以保證在匯率變動之前完成貨幣交易,從而降低外匯風險對企業的影響{7}。此外,企業在選擇融資方式時,需要通過信用證下的出口押匯來解決融資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所以,對于企業來講,無論是融資還是結算,都需要采取正確的方式來減少外匯風險。
結束語
近年來,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日益密切,而在這場交易中,外匯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形式。為了規避外匯風險,企業應該從自身入手,不斷加強管理,制定出適合的管理機制,同時積極向先進的企業進行學習,以此來提升自身的抗風險能力,進而實現自身的長遠發展。
注釋:
{1}解曉昕.淺析外貿企業外匯風險防范[J].商情,2013(44):51-52
{2}周德.簡析國際經濟貿易中外匯風險及防范措施[J].中國經貿,2015(3):34-34
{3}張蓉.我國跨國公司外匯風險管理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1
{4}劉月,謝源虎.國際經濟貿易中對外匯風險的防范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5(6):105-106
{5}王懷軍.國際經濟貿易中潛藏的外匯風險及防范對策[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6):67-69
{6}董明英.中國跨國企業外匯風險暴露的實證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2
{7}林麓.現代外貿企業外匯風險管理探索[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3
中圖分類號:F832.5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2.40 文章編號:1672-3309(2012)02-94-03
全球經濟一體化使得我國與世界經濟的聯系日益緊密,我國匯率制度的改革,使得我國企業與世界經濟變化的相關性變得更加緊密,加之我國打破了原有的固定匯率制度,使得企業完全暴露在全球的外匯風險之下。我國企業如何規避外匯風險的問題至關重要。
一、外匯風險的理論分析
(一)外匯風險的定義
外匯風險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外匯風險,是指由于利率和匯率變化,以及交易者到期違約和外國政府實行外匯管制,給外匯交易者可能帶來的經濟損失或經濟收益,包括一切以外幣計價的經濟活動中產生的信用風險、結算風險、國家風險、交易員作弊風險、流動性風險,不能履約風險、資金籌措風險、外匯政策變動風險和匯率風險等。
狹義的外匯風險,是指在國際經濟貿易、金融活動中,以外幣調價的收付款項、資產與負債因匯率變動而蒙受損失或獲得收益。狹義的外匯風險又稱匯率風險,是指在不同貨幣的相互兌換或折算中,因匯率在特定時間內發生始料未及的變動,致使有關金融體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或實際成本與預期成本發生背離,從而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二)外匯風險的分類
外匯風險主要有兩種:從會計角度來看,外匯風險主要指匯率變動對企業資產負債表的影響。這類風險基于賬面價值,主要反映匯率波動帶來的實際損失和會計處理中出現的賬面損失;從財務和經濟學者的角度來看,外匯風險主要是指匯率變動引起的企業現金流的變化,進而對企業價值的影響,它基于市場價值,反映匯率給企業現在的現金流帶來的實際損失和估計影響企業未來的現金流可能帶來的預期損失。
企業的外匯風險主要有3種類型:交易風險、會計風險和經濟風險。交易風險是指由于未預期的匯率波動而引發的應收資產和應付債務價值發生變化的風險;會計風險也叫折算風險,指由于匯率變化而引起資產負債表中某些外匯項目金額變動的風險;經濟風險是由于意料之外的匯率波動而引起的企業未來收益變化的一種潛在風險。
我國名副其實的大型跨國企業還很少,大多數公司所面臨的外匯風險主要聚集在經濟風險,主要表現為進出口貿易和服務的匯率風險、跨國采購原材料的風險和國際金融結構性貸款的風險等。
(三)外匯風險的相關理論
外匯風險管理的相關理論主要有M―M理論。該定理假設在一個無稅、無交易費用、信息完全的完美市場條件下,認為外匯風險管理可以減少稅負,稅率的累進(凸起)程度越大,外匯套期減少的稅負也越多;外匯管理也可以減少破產的可能,對沖風險可以通過減少企業價值的波動性,因而可以降低企業遭遇財務困境的概率;管理外匯風險,還是債務人減少管理者成本有效手段。
由于M―M定理是建立在完全市場假設基礎上的,即無稅、無交易費用、信息完全,因而,以后的研究都是從實際中M―M定理不能成立的條件出發,研究進行外匯風險管理的理由。
早期的研究主要以企業的財務角度為出發點,針對匯率變化對相關企業現金流的影響進行深入研究。相關結論為:公司現金流對匯率波動的敏感性,取決于是否為跨國公司,競爭中使用的主要貨幣,企業的進出口多少,輸入品與輸出品的市場競爭程度等。
二、人民幣匯率新機制下的企業外匯風險
人民幣匯率改革新機制形成后,我國企業面臨的外匯風險變得越來越大。第一,匯改前,我國一直施行的是盯住美元的匯率政策,此項機制造成我國絕大部分公司的涉外業務是以美元進行結算和計價,此類企業基本不面臨外匯風險,只有那些以非美元貨幣計價的企業,才面臨匯率變動產生的風險。自從新匯率制度實施以來,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美元,從事對外經濟活動的我國企業,都面臨匯率變動帶來的巨大風險。第二,匯改后,人民幣對外匯率的波動頻率逐漸加快,波動幅度不斷擴大,企業的外匯風險也相應地上升。第三,影響人民幣匯率變化的因素也在逐漸復雜化,人民幣對外匯率未來趨勢的不確定性日益增加,外匯風險也在加大。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很多,如利率差異、國際收支狀況、宏觀調控政策等。隨著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聯系的更加緊密,全球經濟、貿易、金融及政治形勢的變化,與人民幣匯率變化的相關性,也在逐漸變得緊密。近些年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速度加快,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國經濟受次貸危機以及實施量化寬松政策的影響。伴隨人民幣匯率的逐步放開,匯率浮動空間正在加大,人民幣有巨大的升值預期,而且升值步伐也在逐漸加快。相應的對外企業所面臨的外匯風險也在逐漸加大。
三、形成外匯風險的原因
(一)企業所面臨的外部環境制約
1、來自國家對外匯市場參與者的限制。我國外匯市場,主要由幾家國有銀行掌控,從而形成排他性和壟斷性。但是,由于我國金融市場仍然欠發達,可以提供給企業的避險途徑比較少,難以滿足企業的需求。
2、由于我國實行強制結售匯制度,市場上外匯的供求關系得不到真實的反映,使得資源配置的效率無法達到最大化。
3、金融服務配套機制不健全。主要表現為金融工具單一、金融市場不發達、遠期市場有效供求不足等。
(二)我國企業對外匯風險的總體認識不高
2005年以前,我國一直實施的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對外幣匯率相對較為穩定。加之我國絕大部分企業都是以美元進行結算,企業也就不需考慮匯率波動的問題,這就造成我國企業對匯率穩定形成了心理依賴。在匯率改革以后,人民幣匯率快速升值,但企業對外匯風險認知不足,管理層以及財務工作人員缺乏專業外匯知識,無法對未來匯率走勢做出一個合理的判斷,許多潛在外匯風險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些不足都可能對企業未來的生產和經營產生不利的影響。
(三)企業缺乏大量專業的外匯方面人才
大部分財務人員缺乏相應的國際金融知識,不具備進行外匯匯率預測、分析國際金融市場形勢以及利用金融工具規避風險的能力。因此,即便企業的高層意識到防范利率風險的重要性,但由于專門人才缺乏,使外匯風險的有效管理實施起來困難重重。
(四)我國企業運用金融衍生工具有效防范和規避外匯風險的能力有限
由于我國企業對國際金融衍生工具認知上的不足,一方面,一些企業只把金融衍生工具作為一個專門的炒匯工具,而不是利用其作為規避風險的手段;另一方面,相關媒體對金融衍生品的危險性過分夸大,大部分企業不敢利用其進行風險防范。
在我國匯率改革之后,在外匯風險管理上,呈現出以下特點:第一,企業使用多種方式防止外匯風險發生。包括:增加內銷比重、使用外匯理財產品、運用衍生金融工具、改變貿易結算方式、貿易融資、提高出口產品價格、改用非美元貨幣結算等。第二,貿易融資是我國企業目前使用最為有效的防范外匯風險的方法。通過貿易融資,企業可以提前收付資金,從而規避外匯風險。同時,對于出口企業而言,提前收取貨款,可以解決資金周轉的問題。另外,貿易融資低于同期人民幣貸款的成本。第三,運用衍生金融工具,防范外匯風險的企業正在逐步增加。在使用的國際衍生金融工具中,遠期結售匯交易較為多見。另外,一部分企業開始嘗試運用外匯掉期業務,還有的企業使用境外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交易(NDF) 來規避外匯風險。第四,一部分有國際話語權的企業,通過提高出口產品價格,來規避匯率的波動風險。這說明我國企業在出口議價能力方面有所增強,能夠通過提高產品出口價格,來應對匯率波動風險。
四、我國企業外匯風險管理相應對策
在國際金融形勢動蕩的情況下,外匯匯率波動日益加劇。在同一時間,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也在穩步推進,并逐步走向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匯率波動的風險,對企業的影響正在加深,管理難度也在加大。基于以上原因,如何規避匯率風險、保障企業的經營成果,已成為企業面臨和必須著力解決的問題。
(一)建立企業自身的匯率風險預警機制
加強企業自身的外匯風險管理,關鍵在于控制人民幣相對于合同外幣的匯率變化及兩者的波動幅度。不管人民幣匯率的上升或是下降,企業都可能面臨風險。因此,企業必須建立匯率風險預警機制,預測匯率變動的方向,并隨時采取有效的管理辦法,對可能面臨風險的項目和資產進行調整,使企業發生外匯風險損失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建立匯率風險預警機制,第一步要明確預警指標體系。預警指標的選擇范圍應該為本國和企業進出口國的一些宏觀、微觀的經濟指標,例如兩國的利率水平、通貨膨脹率、國家本身的國際收支狀況、國家運用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類型、國家的政治穩定程度、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運用的干預手段等。第二步要利用預警指標的變動,預測相關匯率趨勢。在預測的過程中,可以建立預測模型,也可以通過風險樹法或者德爾菲法等進行預測。第三步即通過對匯率趨勢的預測,結合企業外匯負債頭寸和尚未結算的外匯資產,來確定企業是否存在外匯風險。最后一步就是通過風險分析的結果,運用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和工具。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外匯風險情況,隨時調整管理措施,不斷提高自身匯率風險管理水平。
(二)增強對未來匯率趨勢的預測以及預測將來主要貨幣之間匯率變動的趨勢
這是外貿企業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其規避外匯風險的關鍵環節。影響外匯變動的因素極其復雜,它受本國政治狀況和經濟狀況的影響,有時政府的一個臨時措施的失效也可能影響本國的匯率變動。所以,企業在風險把控的過程中,在于科學有效地預測匯率變動的趨勢。當今國際金融市場錯綜復雜,外貿企業應把做好外匯風險管控列入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中去。可設置專門研究機構、專門的負責人,研究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動趨勢,關注國際主要貨幣對人民幣匯率近期的變動,了解世界各國經濟形勢和匯率變動的情況,特別是美元的匯率變動趨勢。美元是我國絕大部分進出口企業貿易結算的貨幣,美元與人民幣匯率的變動直接影響到我國外貿企業在對外貿易中的收益。因此,做好美元對人民幣匯率變動的預測,是預測未來匯率變動的重中之重。掌握人民幣匯率的變化趨勢,一方面要關注人民幣所盯住的主要貨幣變動趨勢,另一方面也要關注我國自身在一定時期內的外匯需求狀況和各項政策法規的實施。企業通過自身的力量,來預測和把握未來匯率變動的趨勢固然十分重要,但畢竟單個企業的力量是有限的,有時還帶有主觀因素在內。因此,企業還必須依靠央行、外匯管理局和相應的金融研究部門,互通信息,相互協調,共同把這項工作做好。
參考文獻:
[1] 劉華.外匯風險管理及其在我國企業的應用[D].西南財經大學,2007.
[2] 王月永、張旭.跨國公司外匯風險管理及控制[J].國際經濟合作,2008,(03).
[3] 何小靜.內部控制與外匯風險管理[J].商業文化,2008,
(12).
[4] 李清川.我國國內企業外匯風險管理初探[J].市場周刊,2008,(03).
[5] 謝非.新形勢下企業外匯風險管理的問題及成因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7,(11).
[6] 曾倫華.我國中小企業外匯風險管理決策的影響因素研究[D].浙江大學,2006.
[7] 韋鵬宇.淺析我國企業的外匯風險及管理策略[J].學術論叢,2008,(48).
[8] 余學斌、王姣姣.我國中小型外貿企業外匯風險管理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09,(04).
在進行國際貿易往來的過程中,無法避免就是外匯風險的產生,而產生外匯風險的主要因素便是匯率的變化,這些變化將會給涉外企業帶來關鍵的影響。當前,我國涉外企業在外貿經濟活動中最基礎的便是進出口貿易,這些貿易會涉及多個外匯業務,這樣一來就會收付大量的外匯,而這些外匯的變化將會影響到企業的快速發展,為企業帶來大量不利因素。產生外匯風險的因素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在國際貿易中,本幣和外幣之間的兌換會產生風險
各國之間會進行大量的交易,而世界上的貨幣種類繁多,各國之間的會計制度也會有一定的差別,所以為了各國之間更快更好的發展,在進行外貿時,需要使用外匯的方式進行結算,但記賬則是使用本幣,以上便是產生外匯風險的最根本原因之一假設企業在經濟貿易的過程中,不管是投資融資,還是對外貿易,都不產生貨幣的兌換,換句話是說使用同一種貨幣進行貿易,這樣便不會產生外匯的風險。目前一些企業經濟貿易過程都會使用外匯,而外幣和本幣的兌換則是必要的步驟,這樣便產生了對應的外匯風險。
2.外匯匯率的波動是產生外匯風險的第二個原因
外匯匯率是一個容易變化的指標,會隨時發生變化,涉外企業在進行對外貿易的過程中,假如產生貨幣兌換,若是保持匯率之間不發生變化,這樣就不會產生對應的風險,但是匯率不是一成不變的,匯率的變化勢必會對貨幣之間的兌換產生影響,繼而影響到企業的對外經濟貿易。
3.產生風險的第三個原因便是結算方式的多樣性
在國際貿易中,有很多種結算方式,例如信用證、匯兌、賒銷等,而這些結算方式,會使得交易自始至終都會有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正是由于這個時間的影響,才致使本幣和外幣之間的比率也產生了相應的變化,因而產生了外匯風險。通常來講,我國的企業經濟化的程度比較低,運行的時間也短,國際經濟貿易的經驗嚴重欠缺,加大了產生風險的概率。
4.我國企業對外匯風險的抵抗能力明顯不夠
在目前經濟快速發展的情形下,我國企業進行對外經濟貿易過程中,沒有相應的專業化的機構和對外匯風險分析的專業人才,這樣一來既不能借用多種方法進行風險的規避,也不能預測外匯風險,并且我國的很多企業在資金方面還明顯不夠,缺少大量的資金來應對各類外匯風險帶來的重大風險。
5.我國的外匯市場還不夠健全
通常來講,我國的外匯市場并不是一個完全市場條件產生的具有金融性的外匯市場,而是和當前的外匯制度相適應的一種本幣和外幣之間的轉化市場。相比于外國的外匯市場,我國的外匯市場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同時我國的外匯市場相比與其他國家的外匯市場還是比較落后的,就一定程度而言,很多企業在選擇防范外匯風險措施時都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擾,導致企業的風險防范效果較差。
6.和外匯防范相匹配的金融服務機制仍然不夠完善
目前,我國的金融市場還不顧成熟,所以金融服務還是比較落后的,給企業帶來的外匯風險防范措施也比較簡單,給企業進行對外貿易帶來非常嚴重的阻礙,無法為企業防范外匯風險提供必要的支撐,導致外匯風險嚴重影響到企業的發展。
二、外匯風險為我國企業帶來的影響
外匯風險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匯率的變動,匯率只要有一定程度的變化便會給涉外企業帶來非常嚴重的影響。當前,我國大量的涉外企業在經濟交流中最基本的便是進出口貿易,這樣便會涉及多個領域的外匯業務,必要要收付大量的外匯,因此外匯的變動多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給企業的影響也非常嚴重:
1.匯率變動造成企業匯兌損失
企業在進行國際經濟貿易過程中,從一開始的制定合同到最后的支付貨款需要很長的時間跨度,如果在這個時間跨度期間匯率發生變化,那么將會給企業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因為在貨款支付時使用的是簽訂合同時的匯率。當外匯匯率變低時,出口商就會得到較少的本幣,致使經濟損失嚴重;當外匯匯率增大時,進口商就需要支付較多的本幣,從而給進口商帶來巨大損失,因此匯率的變動會給國際經濟貿易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2.匯率變化影響業務量
就一些參與國際經濟貿易活動的企業來講,匯率的變動會直接作用到業務的質量,給企業經營帶來損失和風險。假如出口型企業國家的匯率增大,但是本企業的本幣繼續保持不變,那么相當于增大了外銷價格,會致使在國際市場中的銷量大幅度減少,降低了企業的收益。但對于一些出口型國家而言,要是本幣疲軟,那么外幣內銷價格便會大幅度增大,也就是提高了產品成本。企業銷量的多少直接和價格相關,也決定著企業的盈利,同時給企業的對外貿易帶來很大的風險。
3.企業賬面損失與匯率變動有關系
企業在發展中會用資產負債來表示經營的實際情況,因此參與國際經濟貿易交流的企業賬面上會有外幣和本幣兩種賬面資產,這就要求在編制企業的財務報表時,將不同的貨幣進行折算處理。由于不同貨幣匯率存在著差異,在進行折算時一些價值會產生一定的差異,這樣會嚴重影響企業的賬目。
三、在國際經濟貿易中防范外匯風險的措施
國際經濟貿易的主體是企業,所以企業在發展過程重點研究討論的課題便是外匯風險的防范措施、產生的原因以及風險預測等。在國際經濟貿易中,企業對防范外匯風險制定的措施,主要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考慮:
1.提升風險防范的基礎便是樹立相應的風險防范意識
一方面,企業要切實落實好風險管理意識,設立相應的責任制度,使得當企業出現外匯風險問題時,可以及時的提出較為有效的防范措施,確保各類措施都可以落實到位因此,樹立較好的風險風范意識,是實現企業在進行外貿過程中的關鍵步驟。另外一方面,企業也要增強內部文化的建設工作,增強企業員工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使得企業各層工作人員都具有較佳的外匯風險防范意識。
2.建立并逐步健全外匯風險管理機制
就企業發展而言,進行外匯風險管理時最重要的便是完善和建立管理機制。一方面,企業可以借鑒一些優秀企業的外匯風險管理模式,然后和公司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制定出有利于企業發展的管理機制。另外一方面,認真分析和研究風險防范的每個細節,例如風險的預測、評估和防范等,對這些細節都應該進行嚴格的管理。
3.借用外匯風險管理工具對外匯風險進行管理和控制
就我國企業的發展現狀而言,外匯風險的防范和風險管理工具密切相關,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借用各類外匯風險管理工具對風險進行管理和防范。目前常見的風險管理工具有外匯期貨交易、期權交易、掉期交易、即期外匯交易以及遠期外匯交易等,企業可以使用多種結合或是單個一種方式進行風險管理,一定要根據業務進行具體情況來選擇外匯風險管理工具,這些風險管理工具也具有一定的缺陷,因此也要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風險防范和管理工具。
4.增強內部外匯風險管理
在企業外匯風險管理過程中,企業內部的外匯風險管理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方面,目前很多企業增強風險防范和管理的關鍵措施便是增強企業內部風險管理。企業一直在改進內部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例如調整貨幣資產負債、增加外幣貸款的規模來規避人民幣帶來的匯率風險、在外貿合同中填入保值條款等等,這些都是用來增強外匯風險的重要措施。對于以上的各種措施,企業在具體的運用過程中,不僅要確保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更要遵守會計制度和相關的法律法規,以此來降低外匯的風險。
5.加大培養優秀的外匯風險管理人才的力度。
目前影響我國企業的外匯風險風險發展的重要因素便是缺少外匯風險管理專業人才,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一定要招募專業的人才,加大培訓外匯風險管理人才的工作力度,充分發揮其的重要作用,對企業的外匯風險進行較為有效的管理和預測,使得企業的發展可以跟上國際。加大對外匯風險管理人才的培養力度,可以先從高校開始,提升對專業化人才的培訓方式,進而可以更為有效的提高外匯管理人員的工作能力。
6.選擇較為合理的融資和結算方式
融資方式的選擇,通常都是采用信用證下的出口押匯,可以在短時間內解決資金問題,而長期可以融資問題,則可以選擇保理業務等,另外,對于結算的方式多種多樣,這樣一來就會帶來外匯風險,因此在國際經濟貿易中,企業選擇的結算方式非常關鍵,合理的結算方式可以規避外匯風險。例如當合同開始生效后,一些企業會對貨幣的收付方式進行密切的追蹤,不僅預測匯率的變動趨勢,也會跟蹤匯率的變化過程,結合多方面的因素來決定最佳的結算方式,從而降低外匯風險帶來的不良影響,不管是融資還是結算,都要和企業的實際情況結合在一起,使用最佳的方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外匯風險。
一、當工程結算款與工程貨款(如進口設備材料貨款等)幣種不同時,必須要將所結算的工程款兌換成工程貸款幣種還貸。財會
二、承包商在工程前期投入的外幣資本金一部分需要兌換成工程所在國貨幣,用以支付在當期的各項費用開支,當工程結束需要收回投資時又必須將工程結算款兌換成自由貨幣匯回母公司。
三、工程結算款所形成的資產在轉化為其他資產費用的過程中往往需要經常性的外幣兌換,例如,用作從國外購置設備、材料,支付出國人員費用等。
四、工程結束后的利潤應兌換成自由外匯匯回母公司。
五、除上述之外的其他各種外幣兌換活動,例如上繳總公司管理費、支付集團內其他成員公司的代墊款、為避免外匯風險而進行的套期保值及購進期貨合約等。
我國對外承包企業與其他企業相比,在外匯風險上存在許多獨有的特點:
第一,外匯風險大小由合同條件決定。合同中規定的外匯比例越大,外匯風險就越小。這是因為:我國對外承包企業所承建的工程多在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通常都屬于外匯管制國家,通貨膨脹率高,當地幣貶值較快,特別是南亞、南美及非洲一些國家。所以按固定匯率盡可能多地選擇自由外匯結算,可彌補由于當地物價上漲導致工程成本增加及當地幣貶值而遭受的匯兌損失。依據合同條款的有關規定計量風險的大小是外匯風險戰略分析的關鍵。
第二,我國對外承包企業的外匯風險既來源于項目所在國貨幣與自由外匯的兌換,也來自于自由外匯同人民幣的兌換。而且,大多數項目的當地幣與人民幣都屬于非自由兌換的貨幣。
第三,外匯風險金額大、時間長、這是由國際工程本身的合同金額大、合同工期長的特點決定的;同時外匯風險種類多,即國際工程合同涉及到了外匯風險的各個方面。
第四,外匯風險的防范不但要運用到一般金融工具,而且與項目的經營方式、施工組織與計劃、工程進度密切相關。
自從20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以來,國際金融體系便進入了動蕩不定的浮動匯率時代。90年代后,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步伐的加快,國際資本在世界金融市場上以空前的規模和速度流動,從而增加了國際金融體系的脆弱性。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和不斷加深、蔓延,使人們更加認識到外匯風險的嚴重性
衡量外匯風險一般采用方差δ2、標準差δ和標準離差率V三種。
方差δ2和標準差δ越大,表示企業收益與收益的期望值相差越大,企業收益的木確定性越強,外匯風險越大;反之,方差δ2和標準差δ越小,表示企業收益與收益的期望值相差越小,企業收益的不確定性越弱,外匯風險越小。
此外,標準離差率V的計算公式不僅反映了企業收益與收益的期望值之間的差距,而且反映出單位預期收益所承擔的外匯風險大小,它可以在企業的財務戰略分析中作為外匯風險系數加以考慮。
從跨國公司財務管理的角度分析,外匯風險是在不同種類的貨幣相互兌換或折算時,由于匯率的變動而造成損失或收益的可能性,所以它有時也稱為匯率波動的風險。我國對外承包企業外匯風險通常可以分為交易風險、經濟風險和外幣折算風險三種,如何從企業跨國經營戰略的高度對這些風險強化管理,是一個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問題。
一般來說,交易風險是指企業在以外幣計價的跨國交易(即外幣交易)中,由于匯率的變動而造成的未結算的外幣交易中發生外匯(兌換)損益的可能性。這種外匯風險是以外幣交易為前提的,當外幣交易的發生日與結算日之間存在著匯率變動的可能性時,交易風險就會產生。從我國對外承包企業財務戰略的角度分析外匯交易風險,主要應該把握以下幾點:
一、企業運用決策變量的能力。
第一,預測企業選擇適當的計價貨幣以避免外匯風險的能力。人們一般認為,當企業的債權與債務幣種不同時,企業一般選擇在付匯時以軟幣(即在付款期內呈現下降趨勢的幣種)計價,收匯時以硬幣(即在收匯期內呈現上升趨勢的幣種)計價。但這種計價方式通常要受到交易本身條件的限制,實際上交易雙方均會采用相同的商業策略,其結果是若一方想要避免外匯交易風險,則必須相應以較高的交易成本為代價。但是,企業可以從不同的戰略層次來分析其選擇適當的計價貨幣以避免外匯風險的能力。即:(1)從企業集團整體的債權債務幣種的平衡來分析;(2)從企業在東道國的債權債務幣種的平衡來分析;(3)從特定項目的債權債務幣種的平衡來分析。企業選擇適當的計價貨幣以避免外匯風險的能力隨上述戰略層次的上升而不斷提高。
第二,提前或推遲結匯的能力。企業可以通過提前或推遲結匯的方式,選擇適當時間兌換外匯清償債務,但這要依據企業的綜合財力和融資能力而定。企業的綜合財力和融資能力越強,提前或推遲結匯的能力也就越強;反之,企業的綜合財力和融資能力越弱,提前或推遲結匯的能力也就越弱。
第三,收支沖銷。雖然跨國公司集團各成員單位之間的債權債務大多都是由外匯交易所形成,但它們相互之間可以通過財務轉賬的形式將一部分債權債務彼此沖銷,從而避免外匯交易風險的產生。衡量這部分金額可以更加準確地分析出企業外匯交易風險的程度。
第四,其他各種決策變量的利用能力。企業對其他各種決策變量的利用能力如何,均可以參照上述三種方式分析。財會
二、金融工具的可利用情況。
目前,國際金融市場上比較常用的金融工具有:遠期外匯合約(ForwardExchangeContract)、外匯期貨合約(ForeignExchmpFuture)、外匯期權合約(ForeignExchangeOption)、貨幣互換(CurrencySwap)等.雖然金融工具仍處在不斷創新之中,但就金融工具的使用目的來說,無外乎有套期保值、套利和投機三種。在國際工程界,人們普遍認為“承包商應賺工程的錢,而不是外匯差價的錢”,這意味著承包商使用金融工具的目的不在于外匯投機,而是在于套期保值。當然,如果確有套利的機會,人們一般也會加以利用。必須注意的是,相對于外貿公司來說,我國對外承包企業在使用金融工具套期保值時有以下特點:
第一,外購施工機械設備的套期保值工作主要由國內母公司運作。這是因為我國對外承包企業在海外承攬項目的資金在現階段主要來源于國內銀行,用于項目建設的外購施工機械設備一般由國內母公司代購并代墊資金,所以外購施工機械設備的套期保值工作主要也就由國內母公司運作。
第二,工程的收入保值和成本保值常常相互分離。工程收入是隨著工程的進度逐步獲取,通常都長達數年,對工程收入的保值只能根據施工進度情況分階段進行,其保值的對象一般都是當地幣結算的部分。但工程成本中需要保值的是那些大部分在工程初期業已支付的外購機械設備及動員費等,其保值的對象是所支付貨款的外匯部分,期限一般都短于一年。由于工程收入與成本的時差大,保值對象不同,所以工程的收入保值和成本保值常常是相互分離的。
第三,金融工具的使用往往要受到東道國金融市場的限制。這種限制主要表現在:(1)我國對外承包企業所承攬的工程多在第三世界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金融市場較為落后,實際可利用的金融工具一般都十分有限;(2)東道國的貨幣貶值較快,利用金融工具進行套期保值的成本太高;(3)東道國一般對外資企業在使用金融工具都有諸多限制。
經濟風險是指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中由于匯率的意外變化而使企業的營業額受到影響,或者是它的國內經濟投入和產出的價格相對于其他方面價格的變動而產生的影響所帶來的風險。作為一種潛在的風險,經濟風險直接影響到我國對外承包企業在海外的經濟效益和投資的經濟價值。分析經濟風險的目的在于評估由于意外的匯率變化使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發生的變化。
經濟風險的短期影響是指匯率變動對公司年度預算中預期現金流量的影響,它主要取決于不能隨意更換的計值貨幣;中期影響是指匯率變動對公司未來二至五年內預期現金流量的影響;長期風險是指匯率變動對公司未來五年以上預期現金流量的影響。
匯率變動能否構成經濟風險,要視情況而定。當外匯匯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以及外匯匯率與利率之間均存在有效均衡時,即購買力平價(PPP)和國際費雪效應(IEF)均能實現時,則企業應該能夠通過調整對外提品或服務的價格以適應生產要素價格的變化,這樣可以抵消匯率變化給預期現金流量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經濟風險可以避免;若上述有效均衡不存在,即購買力平價和國際費雪效應不能實現,企業便不能通過調整對外提品或服務的價格來適應生產要素價格的變化,這樣外匯風險也會產生。
就國際工程承包來說,經濟風險時刻存在,但經濟風險的大小要依據合同的支付條件而定。當合同規定外匯風險由業主承擔時,則企業的經濟風險僅限于業主依據合同規定不能給予補償的部分;當合同規定存在調價公式時,除固定費用部分要承擔經濟風險外,物價指數的增長不足以抵消當地幣貶值的部分同樣要承擔經濟風險;除上述兩種情況外,合同中規定由當地幣支付的部分也要受經濟風險的影響。在具體分析經濟風險時,通常是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即外匯匯率每變化一定量的百分比對企業預期現金流量產生的影響。
從企業財務戰略分析,采用市場多國化和經營多元化的戰略可有效地減少整個公司中長期的外匯經濟風險。至于單個項目,利用分包經營的方式,可將當地幣計價的合同盡可能地分包給當地分包商,以減少合同本身固有的經濟風險(參見案例一)。特別指出的是,企業在簽訂分包合同時,一般不能用主合同支付幣種以外的硬通貨作為分包合同的支付價款,否則將可能使企業增加額外的經濟風險(參見案例二)。
案例一利用項目分包避免經濟風險的成功案例
鑒于泰國巴帕南水閘項目是屬于用當地幣支付的合同,作為主承包商的中國水利電力對外公司在對該項目進行外匯風險分析時,考慮到必須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便盡可能地減少前期外匯投入,最大程度地減輕可能發生的當地幣貶值引起的經濟風險。為達到上述目的,中國水利電力對外公司準備采取將其中的預應力破樁基礎工程分包給當地承包商的戰略。其戰略分析如下:財會
按主合同規定,該項目的涵閘基礎工程、水閘基礎工程、船閘基礎工程均采用預應力砼樁。
中國水利電力對外公司此項分包工程未來的債權約為3.4億泰銖。按投標時的匯率折合約1379萬美元。對此有兩種戰略方案,即:
【方案一】項目自行組織生產,全套施工設備靜壓樁機及設備操作人員由國內提供和派遣,在現場布置預應力砼樁的生產線,主要材料水泥在當地采購。在不考慮水泥未來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方案一表明,若自行組織生產,公司為此項工程需投入外匯約883萬美元。
【方案二】與此同時,公司組織人員對當地承包市場做了充分調查,認為當地公司完全有能力承擔該項目規定的砼樁基礎工程,而且市場較為成熟。
方案二表明,如果該分包工程采取當地分包形式,分包合同價格為2.3億泰銖,全部采用當地幣投入。此金額按投標時匯率折合約941萬美元。
通過對上述兩方案的比較,在不考慮外匯風險的情況下,上述方案一優于方案二。但考慮到方案一需要全部投入外匯,只要泰銖貶值超過6.62%,方案二就會優于方案一。況且該項目工期長,所面臨的經濟風險大,故中國水利電力對外公司采取了將此項工程分包出去的決策。結果是該項目開工半年后,東亞發生了嚴重的金融危機,泰銖對美元大幅度貶值,由于中國水利電力對外公司在預應力砼樁基礎工程中采取了正確的分包戰略,從而避免了泰銖貶值可能引起的匯兌損失約300萬美元。
案例二分包合同支付幣種選擇不當導致的匯兌損失
仍援引上例,1996年11月12日,中國水利電力對外公司與國內某公司就泰國水閘項目引河開挖工程簽訂一份《內部分包合同》。按該合同規定,中國水利電力對外公司作為泰國水閘項目的主承包商,將其所承包工程的一部分——擋潮閘上下游引河土方開挖工程分包給對方。該項工程上方量約350萬方,1997年元月開工,1998年10月完工。分包合同采用單價承包方式,引河開挖綜合單價為2.00美元/m3,支付幣種為美元40%,泰銖60%,美元與泰銖的兌換率按結算當日銀行的賣出價計算。
由于中國水利電力對外公司所承攬的泰國水閘項目主合同是采用泰銖計價,所以這一分包合同不但沒有避免主合同的經濟風險,而且承擔了分包合同泰銖對美元貶值的全部風險。結果是,1997年7月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后,泰銖與美元的兌換率由簽約時的1美元兌換25泰銖最高上升到1998年1月份的1美元兌換49泰銖,該項分包使中國水利電力對外公司損失216萬美元。
現代會計是以統一的貨幣計量單位為前提的,這一前提要求不同種類的貨幣在會計上必須要折算成同一種類的貨幣,通常這種折算是將各種外幣按照一定的匯率換算成會計上的記賬本位幣,這就是所謂的“外幣折算”,它又可細分為外幣交易的折算和外幣財務報表的折算兩種。這里的外幣折算風險所指的只是外幣財務報表的折算風險。
外幣財務報表的折算風險實際上就是外幣折算時出現折算差額的可能性。衡量外幣報表的折算風險程度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而且三者之間互有牽連。這種風險有別于交易風險和經濟風險,因為交易風險與因外幣交易而引起外匯實際周轉的風險相關,它直接影響企業的現金流量;經濟風險與匯率的意外變動有關,它也直接影響企業的現金流量;而外幣折算風險的大小與折算時所選擇的具體匯率相關,是會計計量上的差異,所以也稱“賬面風險”或“會計風險”,它一般不直接影響企業的現金流量。但是,這種風險也是由于匯率變動所引起,并且它與企業合并后的股東權益大小直接相關,因而也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外匯風險。
從理論上講,如果設法使合并資產負債表上的外幣資產同相應幣種的外幣負債在金額上保持一致,則外幣折算風險可以避免,這就是所謂的“資產負債表保值法”(BalanceSheetHedge)。但這種方法由于受到客觀經濟條件的限制,實際上很少使用。我們認為,除企業本身通過調整外幣資產與外幣負債的結構外,避免和降低外幣折算風險要按照第21號國際會計準則的要求進一步完善我國現行有關外幣折算的會計準則。因為我國現行的會計準則沒有區分出外幣財務報表會計主體的經濟類型,實際上是統一把它們歸類為在國外獨立經營的經濟實體,這樣就忽略了我國目前在國外經營的單位實際上大部分都是國內母公司的組成部分,以及整個外經行業的海外業務主要分布在欠發達國家這樣一個既定的事實。其結果是,企業的外幣折算風險加大,企業利潤受匯兌損益的影響而在各年度間呈現較大的波動,既不能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又扭曲了企業的經營業績。
為解決這一問題,美國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曾在其《第52號財務會計準則公告》中提出“功能貨幣”的概念,并規定:財會
設計-采購-施工合同(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 EPC)是執行國際重大工程項目中被廣泛采用的一種合同形式,特別是對于總價固定的交鑰匙工程。業主希望通過此種合同形式來限定項目的投資額和完工時間,從業主的角度來看,EPC合同具有以下的優點:
1)項目造價可以采用總價合同固定(允許一定限度內的調整);
2)項目的完成時間固定(在限定條件下可以延期);
3)項目的質量通過質保金得到保證。
風險是指一種客觀存在的、損失的發生,具有不確定性的狀態。工程項目中的風險則是指工程項目的籌劃、設計、施工建造及竣工后投入使用各個階段可能遭受的風險。可能的風險會導致項目失控,如工期延長、成本增加、計劃修改,甚至于經濟效益下降與虧損。正確的識別項目風險并進行有效的風險管理是決定項目成敗的一個關鍵因素,其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確保工程項目的順利完工,還可能從項目中獲得更高的利潤回報。
從2005年年初開始,作者有幸參與了中國電力工程有限公司在蘇丹建設柴油發電電站的項目,對國際工程項目實施有了初步的認識和體會。作者愿借此機會,對該項目做一總結,為國際工程總承包項目的實施做初步的探討和分析,為國際工程承包的發展盡綿薄之力。
1外匯風險
外匯風險是指由于各國貨幣國際匯價的變動而引起的企業以外幣表示的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的增加或減少,產生收益或損失,從而影響當前利潤和未來現金流量的風險。在國際工程承包中,我國對外承包企業一般需要使用大量的自由外匯用于購置施工機械設備、永久性設備、進口材料、辦公用品,支付國內員工工資、國際差旅費、管理費用、利潤等。大量外匯兌換業務的存在,就產生了外匯風險。
2005年7月21日,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從事實的固定匯率向有管理的浮動匯率轉變,人民幣匯率的浮動范圍擴大,匯率波動更加頻繁和劇烈。從市場供求的角度來看,人民幣在今后一段時期內的變動趨勢是上行的,且存在著較大的上行空間,升值是人民幣價值回歸的必然。
作者參與項目施工期間,恰逢人民幣開始升值。初期美元對人民幣還是8.0以上,但現在早已升值到6.3,僅僅數年時間,人民幣升值幅度之大,各涉外工程企業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和損失,項目利潤大幅縮水,部分項目甚至出現了虧損。如何規避外匯風險,最大程度的降低損失,成了各企業重點考慮的問題。為防范外匯風險,國際工程承包企業可考慮以下措施:
(一) 加強對外匯市場信息的收集和跟蹤,并及時對外匯風險進行分析和評估;
(二) 選擇相對穩定有利的計價貨幣。國際金融市場有軟、硬貨幣之分。硬貨幣是貨幣匯率相對穩定,且有上浮趨勢;軟貨幣則匯率不穩,且有下浮趨勢。付匯時企業爭取采用軟貨幣,而收匯采用硬貨幣;
(三) 采取貨幣保值措施。簽訂承包合同時確定適當的保值條款,以減少匯率風險;
(四) 預測計價外匯匯率的變動趨勢,提前或推遲結匯時間。一般來講,時間越長,匯率波動可能性增加,風險變大;反之減少。故企業可適當考慮提前或推遲結匯時間,以獲得對自己更有利的發展趨勢。
2規模與效益
國際工程承包應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企業的發展是以經濟效益為基礎,以盈利為最終目的。在商言商,這是亙古不變的永恒真理。沒有效益的企業是不能長期持久發展的。少數企業對外經營時誤以為有規模就有效益,做大了也就做強了,其惡果是片面強調了規模而忽視了效益,很多人把重點放在了做大上面,到處開花結果,隨意承接項目,攤子很大但效益并不明顯,個別項目甚至出現較大的虧損。而大多數企業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提出了做強做大的口號和宣傳思想,做強做大的首要一點就是要做強,只有在強的基礎上才能考慮做大。
作者參與項目期間,經常碰到兄弟單位同事詢問我參與電站的裝機容量與合同額時,常常驚訝于項目的規模之小和總合同額的偏低,言辭之間流露出輕視和不屑,甚至分包商在施工期間,也常常顯出輕視的跡象。殊不知,正是這些不起眼的小型工程項目,讓企業成功打入了蘇丹市場,并穩穩的扎根于蘇丹電力建設工程市場,為公司創造了源源不斷的利潤,也為中國創造了外匯。工程項目的好壞指標,決不是規模的大小與合同額的高低,而應該是經濟效益。部分少數企業片面以為規模大了就是好事,給企業爭光和創造了利潤,而最終項目效益并不突出甚而出現了虧損,不得不繼續以低價拿項目來掩蓋虧損,從而使得經營進入惡性循環。有些駐外機構根本就沒有項目,也承諾當年上繳一定數額的利潤,有些機構明顯虧損,卻照樣有利潤上繳,這確實令人費解。
3施工所在地國情對施工影響
國際工程承包的現場施工地點均在國外,所在國的國情、交通、和法律也會對項目的具體施工產生很大的影響。舉個例子,中國的交通四通八達,高速公路橫貫全國,交通運輸完全不成問題,但你千萬不能把中國的交通狀況照搬到施工所在國去。蘇丹柴油電站施工期間,我對蘇丹的交通運輸有了深刻全新的認識。在國內看來,僅僅一兩天的路程,在蘇丹硬是被拖延了半月甚至數月之久,影響的因素錯綜復雜,既有當地司機的人為因素,也有交通路面的極度惡劣。施工期間, 某個電站的全部貨物需要在倉庫卸貨,然后更換成較小的車輛去目的地,由于卸貨設備匱乏,擔心卸貨期間造成設備的不必要損壞,項目經理堅持認為不必要卸貨,而應整個集裝箱全部運往目的地,但運輸公司堅持卸貨,一定要更換成小的運輸車,這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經溝通才知道,原來是經過沙漠地帶,沙子太厚,如果整個集裝箱一起運輸的話,會因重量過大而陷在沙里導致汽車拋錨。這些對項目整個的施工進度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和損失。
所在國的法律、也會對施工造成影響。比如蘇丹阿拉伯人居多,信仰伊斯蘭教。故該國法令嚴禁飲酒。很多中國項目執行人員和施工人員忍不住酒癮,偷偷尋酒;更有甚者,有某華人在蘇丹私自開設酒店,明目張膽的觸犯蘇丹法律。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該華人被罰款數千美元,關押半年,之后遣返回國。這些行為不僅對項目執行造成了很壞的影響,導致項目進度受阻,更是影響了我中國政府的形象,敗壞了華人在國外的地位和尊嚴。
4國際工程承包的可持續發展
國際工程總承包的發展,應切實考慮市場的穩定性與可持續發展性。當一個國際工程承包項目正在執行時,企業應從長遠考慮,積極開拓項目所在地的新的項目,從而建立積極穩妥的項目市場。目前中國企業在非洲的援建項目,大部分依靠的是政府的支持和企業自身的融資能力。企業不僅僅需要和國內相關的商會、銀行、分包商等建立穩定良好的合作關系,也需要和業主建立良好的互助合作關系。在項目的執行中,企業應能和業主加強溝通,了解所在國的項目市場和需求,從而達到原有的項目尚未施工完畢,新的項目早已簽訂。積極穩妥滾動發展的工程項目市場對企業有著極大的利好,因為它能產生穩定的利潤來源;同時,從原有業主那里尋求新的項目也相對容易些。
在國際工程承包的可持續發展方面,作者所在的項目組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典范。項目組自從2000年進入蘇丹市場,以首期柴油發電項目和蘇丹電力公司等政府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不僅成功打入了蘇丹市場,而且拓展了業務范圍,迄今為止十二年期間,成功的開拓并執行了八個項目,在原有建設柴油發電電站項目上,不僅延伸了新的柴油發電電站項目,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維修合作項目,更是借此進入輸變電領域。如今項目組不僅成功進入了蘇丹市場站穩了腳跟,并和蘇丹相關政府單位建立了良好合作,成為蘇丹電力公司固定的合作伙伴,為公司創造了可觀的利潤。
同時國際工程承包的可持續發展,不能只看眼前短期的利益,片面追求眼前的短期利潤,會導致企業失去打入市場的機會,從而喪失未來的項目工程、市場和利潤;而應眼光放的遠些,著眼市場的開拓和新的可行性項目,從而獲得最終的利潤。比如,初期的項目利潤或許并不明顯,甚至有可能虧損,但如能借此成功打入市場,從而尋求新的更多的合作項目,最終獲得良好的利潤,那么先期的合作承包項目,也是值得考慮和借鑒的。
5總結
國際工程承包影響因素錯綜復雜,不僅有商務、技術,也有效益、法律和市場的穩妥建立等。通過以上的論述和分析,結合作者參與的執行項目,本文著重討論和分析了外匯因素、規模和效益、施工所在地國情以及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對國際工程承包的影響和作用。
參考文獻:
1. 傅玉成,國際工程承包中的規模與效益問題. 國際經濟合作,2007年第7期
2. 馬曉峰,對外承包企業外匯風險分析.會計之友(中),2007年04期
二、外匯資金集中運營所面臨的風險
(一)匯率風險
匯率風險一般是指經濟主體在持有或運用外匯的經濟活動中,由于匯率的波動變化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的匯率風險主要是指主辦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的專門財務公司,在跨國公司以外幣計價進行國際業務收付的經營管理活動中,因相關的貨幣匯率波動所引起的應收資產與應付債券價值變化,進而產生的交易風險。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管理的外匯風險主要表現為收付匯風險和對外貿易結算風險。前者是指專門的財務公司在跨國公司進行本幣付匯與外幣收匯的兌換過程中所產生的匯率風險。后者是指以外幣計價進行貿易交易時,財務公司跨國公司進行將來結算時所使用的匯率存在不確定性而產生的匯率風險。
由于跨國公司的外匯資金本身具有外匯頭寸大、貿易業務復雜、涉及外幣種類數量多、貿易結算時間長、交易環境復雜的特點,再加上引入的集中運營,使得跨國公司所面臨的外匯風險明顯增加。
(二)運營風險
運營風險通常是指企業的經營風險,是意料之外的匯率變動對企業的生產、銷售數量和價格、成本等產生重大影響所導致的企業未來一定時期的收益或現金流量大幅減少的一種經濟風險。跨國公司在成為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的成員單位后所面臨的運營風險是指相關財務公司在遭遇意外匯率變動時,由其負責運營的外匯資金發生損益變化,從而影響到跨國公司的資產結構、資產總量,影響到跨國公司的日常經營的風險。
由于不同行業的跨國公司對其業務領域的發展戰略存在差異,對其涉及業務所在國的投入、產出及銷售區域的選擇也不同,造成所在國文化背景、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匯率制度、利率水平和購銷成本等各方面均存在較大的差異,使得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管理以后,資金的投資運用方面需要考慮更多的因素,籌融資方式、籌融資幣種以及交易貨幣比重的不同安排都會對跨國公司的資產結構產生重要影響,投融資收益的不確定性也增加了跨國公司的經營風險。
(三)內部管理風險
近年來,隨著跨國企業集團的發展和母子公司體制的建立,部分跨國公司財務資金管理問題愈加突出。部分跨國公司過度依賴委托的財?展?司,本身的預算流于形式,監控滯后無力。資金的收支缺乏統一的籌劃和控制,對下屬公司資金的事前控制、事中監督、事后復核松懈,監督管理力度降低,容易爆發財務危機。部分管理權限模糊,跨國公司存在多級控制關系,子公司內部也存在分層控制關系,在管理上存在集權和分權的矛盾,形成資金管理的盲目集權或者分權,其結果都增加了外匯資金集中管理的內部管理風險。
三、風險應對建議
(一)建立健全外匯管理機制
我國政府應繼續加大對跨國公司外匯資金的集中管理政策支持力度,深化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改革,與跨國公司共同在實踐中完善現有的外匯管理機制。由于跨國公司外匯資金的集中管理業務涉及成員單位外匯余額上收下撥、成員單位外匯日間透支、成員單位集中收付匯與國家收支申報、成員單位的外匯委托借貸和外匯融資、以及為成員單位進行外匯理財等眾多業務,而且隨著經濟發展和金融創新,業務種類和規模也將日益壯大,國家外匯管理局應積極建立建設外匯資金集中運營業務數據的報送系統,改變現在人工采集,手工報送的方式,滿足數據留存、分析、監管的需求,加強集中運營管理。
(二)采用多元化的資金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