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8 09:48:0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療,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擴張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主要會出現心臟的雙側心房擴大以及心功能衰退的現象,這種疾病的發病原因是患者感染或者免疫系統缺乏,如果不對其進行及時治療,病情就會不斷加重。而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RT)就是在患者的右側雙心腔增加搭建左心室起搏,進而恢復心臟的同步起搏。因為擴張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其在發病的各個階段都非常容易出現死亡現象,所以將聚焦心理模式運用在該患者的護理中,可以有效提升臨床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選取2016-2019年收治擴張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觀察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18~60歲。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19~6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符合我國擴張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2)具有清晰的意識;(3)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精神疾病史;(2)生活難以自理臥床;(3)嚴重的心臟瓣膜疾病和心房顫動。
方法:⑴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對患者進行定期的疾病知識宣傳,叮囑患者按時用藥和合理飲食,主要使用的是抗凝藥物和利尿劑,定期對患者進行體質量檢測,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運動指導。⑵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聚焦心理護理模式:(1)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積極地聆聽患者和家屬的想法和意見,對于他們內心存在的困惑均要詳細進行解答,對患者有一個客觀評價。對于患者出現的心理負擔也要正確評估,通過委婉謙和的語言對患者進行鼓勵[1],讓其樹立解決困難的信心,對自己的病情有足夠的了解,讓其嘗試為了抗戰病魔做出努力,對于一些積極的做法也要客觀的進行肯定,不可取的措施也要積極地進行指導。(2)積極構建可行的目標:護理人員要按照患者疾病狀況制定一個康復護理方案,對患者日常生活進行全面而深入的監管,然后讓患者樹立其治療疾病獲得康復的強烈期望,然后設定一個具體而可行的目標,并為了這個目標不斷進行努力,從一點一滴中增強自己的能力,不斷向自己樹立的目標靠近。在每次治療完成以后,護理人員均要適當地對患者進行表揚,對患者的努力進行認可,讓患者逐漸看到自己的進步,凸顯聚焦護理的意義。(3)對例外進行探查:護理人員要從多方面入手,從暗示性的語言中讓患者明白疾病對自己和家人帶來的負擔和影響,讓患者從不良的心理感受中脫離出來,轉化思維,減少患者對不幸的消極情緒,將消極情緒轉化成面對病魔的勇氣,讓其獲得意外的收獲。(4)對護理效果進行反饋:護理人員要想實現護理的目標,就要患者、家屬與自己樹立共同的目標,每次有一個目標實現就要積極地進行反饋[2],對于患者和家屬所作出地努力也要給予肯定,讓患者可以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護理康復治療和訓練中,盡可能地去完成自身既定的目標。然后適當地調整好護理方案。護理人員可以根據每個患者的不同情況,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適當地進行翻身訓練和關節活動。(6)對患者的進步進行評價: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心理健康、生命指標等,對患者進行客觀的評價,必要的時候可以指導患者獲得一些來自社會的支持,在患者出院以前也要對患者進行安全教育,告訴患者注意事項,讓患者謹遵醫囑進行服藥,適當進行鍛煉,科學的飲食,做好自我保健。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變化及心功能指標水平。利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測評,分數越高,說明患者心理疾病越嚴重。心功能恢復測評:通過對兩組患者的左心室每搏量(SV)、心臟射血分數(LVEF)、心輸出量(CO)和心臟指數(CI)檢測分析心功能恢復情況。
統計學方法:數據應用spss 18.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比較:兩組護理前SAS評分和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SAS評分和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后心功能指標水平比較:觀察組護理后SV、CO、LVEF及CI等心功能指標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后心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討論擴張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病程相對較長,是一種慢性疾病,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病情就會不斷加重。如果CRT擴張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發作,患者就會出現心律失常、胸悶、心悸以及心臟驟停等現象[3],患者此時會全身不適,甚至產生恐懼、焦慮等情緒,病情發展到嚴重的階段甚至會死亡。目前這種病還沒有發現有心臟移植之外的有效治療方法,所以要想使病情得到有效的緩解,就要根據患者病情發展情況采取聚焦護理模式進行干預,進而促進治療效果的提升。
聚焦心理護理模式就是一種新型的、現代化的護理模式,其可以有效尊重患者的主體地位,激發患者潛能。這種護理模式可以幫助護理人員制定出科學的護理方案,減少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治療效果,讓患者得到家人和朋友的支持,積極鼓勵患者加強與病魔斗爭的決心,讓患者從本質上提高原有的心理健康狀態,進而為患者身體功能的恢復與心理健康發展提供有效依據。
血鉀是人類肌肉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擴張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危害非常大,嚴重時可能會導致患者死亡。在擴張型心肌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護理中,基本所有患者使用的均是一些洋地黃和非洋地黃方面的肌力藥物,或者使用抗凝劑和利尿劑,這些藥物長期使用就會導致患者出現不良反應,使患者電解質受損。聚焦心理護理模式在使用時,通常會告知患者各種藥物的服用禁忌以及會產生的反應,還會定時對患者進行電解質測試,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及時調整用藥[4],定期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和日常生活指導,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疾病恢復水平,本研究顯示,采用聚焦心理護理的解決干預CRT擴張型心肌病合并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轉歸,可以讓觀察組SAS和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這就說明聚焦心理護理模式可以有效緩解擴張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具有良好的臨床護理價值。
綜上所述,對擴張型心肌病患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CRT實施聚焦心理護理模式進行干預,可以有效促進患者心理狀態的改善,提高患者心功能指標水平。
參考文獻
[1]陳美紅,金建芬,王詠梅.心臟再同步化治療擴張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0(4):43-44.
近幾年發現,小兒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不斷增加。在我國,心血管疾病是所有疾病中發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一類疾病,也是威脅著人類生命健康的最常見的一種臨床病癥[1]。因此,本文選取2012年10月~2013年3月我院心血管內科收治的50例例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兒童,并對上述患者的綜合治療開展的情況進行回顧分析,獲得了較好的治療成果,現詳細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2年10月~2013年3月我院心血管內科收治的患有心血管系統疾病的患兒中選出50例作為觀察對象。所選取的患者均符合下列條件:(1)上述患者的年齡均在5歲到10歲歲之間,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2)疾病類型:心力衰竭10例,心肌梗死21例,心律失常9例,冠心病10例;(3)所有患者家屬均簽署知情協議書。
1.2 方法
對本研究中所選取的50例心血管疾病患兒開展綜合治療,主要分為對癥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以及健康宣教三個方面內容[2]。
第一,對癥藥物治療。對不同病癥的患者采取對癥藥物治療,同時應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情況。在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如洋地黃等藥物時,若發現病情變化應及時停藥并進行相關處理。
第二,手術治療。對藥物治療無效或病情危急的患者,及時采取手術治療方法,并根據患者的病情與耐受程度制定針對性的手術方案。
第三,健康宣教。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在治療期間的相關注意事項以及與疾病的防治與預后相關的知識,同時做好飲食方面的宣教。囑咐患者在用藥期間的注意內容,如發現心律失常等現象應及時告知醫護人員[3]。告知患者飲食與心血管疾病的密切關系,囑咐其進清淡不油膩的飲食,并戒煙戒酒,忌刺激性食物。另外,對出院患者也應進行相關指導工作,在發現病情變化時應及時就醫。
1.3 判定指標
選擇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作為判定指標,從患者體征減輕程度以及臨床輔助檢查結果的變化情況來分級,可分為有顯著效果、一般有效和無效三種等級[4]。有顯著效果:患者體征明顯減輕且臨床輔助檢查結果提示有明顯好轉;一般有效:患者體征與臨床輔助檢查結果均提示有一定程度好轉;無效:患者體征無明顯變化或出現惡化,且臨床輔助檢查結果提示無好轉。
1.4 統計學分析
根據所選取的50例患兒的治療情況,對比上述患者治療前后病情恢復情況,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所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采用X2和t值進行檢驗,對比治療前后患者病情變化情況,具有差異性,則統計學有意義(P
2. 結果
經過一個療程的治療后,所選取的50例患兒病情變化情況與治療前有著顯著的區別,詳細情況見表一。
根據上表所述,所選取的5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接受綜合治療之后,病情變化情況與治療前有顯著差異,統計學有意義(P
3. 討論
小兒心血管疾病是循環系統疾病的別稱,在臨床上,通常是指發生在心臟及供血循環系統中的一類病變的總稱,包括發生在心臟和血管(動脈血管、靜脈血管及微細血管)中的任何機急性或慢性疾病。這類疾病的病因一般與動脈硬化有關,通常表現為局部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疼痛或功能障礙,在針對這些疾病的治療方面,大多擁有較為類似的治療手段。
綜合治療是指根據患者的具體患病情況和病情的發展趨勢,如具體情況、病理類型、病變范圍以及病理分期等,而制定的合理、高效、安全可行的一系列現代化治療手段[5]。在臨床上應用綜合治療法對心血管疾病開展治療,能夠有效的提高這類疾病的治愈率和預后恢復率,同時,在延長患者的生命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等方面也有著正面的影響和促進作用。心血管疾病的綜合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了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以及健康宣教等三個層面的內容,通過對本研究中的50例小兒心血管疾病患者開展綜合治療法的治療方法和療效進行全面的分析探討,發現這種方法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治療與恢復方面有著顯著的療效,值得在臨床上廣泛的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呂宗霞,徐文利. 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工作的風險分析與對策[J]. 中國保健營養,2013,08:1856.
[2]黃幫華. 心血管內科臨床藥師工作的特點及切入點[A]. 中國醫院協會藥事管理專業委員會.2010年臨床藥學學術年會暨第六屆臨床藥師論壇論文集[C].中國醫院協會藥事管理專業委員會:,2010:5.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共收治了50例腦出血同時合并心腦血管病、糖尿病患者,均具有手術指征。由于長期的基礎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怖、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個別有悲觀情緒,通過心理護理干預收到良好的效果,現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50例,男35例,女15例;平均年齡54歲。其中高血壓腦出血40例 ,腦外傷10例,出血破入腦室的2例,均伴有嚴重不同程度的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
1.2 結果 除3例出血量大和術后并發癥嚴重死亡外,其余手術治愈,血壓、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28例完全治愈,19例不同程度的偏癱。
2 心理反應表現
2.1 恐懼 由于患者為突然受傷或神志、語言、肢體功能障礙等病情加重而入院,而且需要手術治療,對疾病認識不足,神志清醒者表現出高度緊張、極度敏感,實際上是對自己病情的恐懼。
2.2 焦慮、抑郁 經過2~3天后,患者心理慢慢接受了患病的事實,但常有擔心病情惡化、復發,疾病缺乏信心,經濟負擔加重,家庭和社會支持程度等表現出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不配合治療和護理,拒絕與醫務人員溝通。
2.3 悲觀 由于長期基礎病的折磨,使其失去了戰勝疾病的信心,部分患者認為手術治療并不能根除,產生悲觀絕望負性情緒而拒絕手術治療。
3 護理
3.1 心理護理 (1)熱情接待患者及家屬,詳細介紹主管醫生、護士、住院環境及制度。(2)仔細了解患者的家庭情況、患基礎病病史及治療情況,并逐步了解患者及家屬的性格類型,為與患者及家屬建立良好關系作準備。(3)剛入院時患者處入高度緊張及敏感時期,護士要詳細耐心做好術前解釋工作,用體貼、親切的語言與患者交談并給予安慰同情,同時介紹同室病友治愈情況,對不同個體運用理解、幫助、鼓勵、支持等措施進行心理疏導,協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氛圍,給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消除緊張、恐懼心理,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理狀態接受手術治療。(4)做好術后的心理疏導,由于長期患有基礎病經濟困難,手術治療更加重負擔,患者常表現為焦慮、抑郁等心理,護士應主動與患者溝通,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與病人交談時做到耐心傾聽、適時點頭、微笑、輕聲應答等,表示對患者的尊重、安慰、同情和鼓勵,取得患者的信任。(5)做好專科護理和基礎護理,在生活上照顧、感情上關心。安慰患者并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同情,使他們感到親切,增加信任和安全感,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狀態配合治療和護理。(6)及時了解掌握家屬的心理反應,由于家屬成員間相互依賴,家屬的情緒尤其是患者照顧者的情緒,會隨著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出現不同的心理反應,家屬的情緒對患者的心理及康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因此,與患者家屬建立良好關系,主動詳細介紹疾病的知識發展及轉歸,講解注意事項,做任何操作前耐心仔細解釋,減少家屬的不安情緒,使其理解并能主動配合治療,同時告訴家屬不要在床邊講費用之事,護士也不要直接向患者催款,以免引起患者的擔心。
3.2 做好健康教育及康復指導 有許多心腦血管病的患者都留有不同程度肢體語言功能障礙后遺癥,只有堅持不懈地鍛煉才能康復,護士應進一步加強知識宣教做好康復指導。解除心理障礙,使患者認識自身存在的價值,樹立康復信心,在樂觀積極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參與康復訓練,促進患者的功能康復走上良性循環,提高生存質量。糖尿病患者要督促和指導其嚴格遵醫囑治療,包括飲食、服藥、控制血糖、定期復查等,健康宣教是糖尿病治療的關鍵[2]。綜合性知識教育效果更顯著。絕大多數患者均接受過專科護士的健康教育。因此,我們則需督促其在輕松、樂觀情緒中遵醫囑完成治療、按時服藥、注射、監測血糖、控制飲食等。4 討論目前腦出血手術治療患者中,很多都是伴有心腦血管、糖尿病等,因長期的基礎病,經歷太多的身心痛苦,經濟負擔重,家庭、社會支持程度不同,患者對疾病缺乏信心,病情惡化、復發等而產生恐怖、焦慮、抑郁、悲觀等不良情緒,影響病情及治療效果。通過心理護理干預,依據患者的知識水平和個性特點,深入淺出的進行心理護理,能有效地解除和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消除負性情緒,以良好的心態接受治療及護理,對提高完全治愈率,減少并發癥,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2-227-01
呼吸機機械通氣,是治療肺心病的一種重要手段。以往的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是給予機械通氣的主要方法,但是,其并發癥較多,且因為有一定的創傷,治療費用較高,因此不容易被患者接受[1]。我院在臨床救治肺心病患者時,給予無創呼吸機,其使用較為方便,能夠避免有創呼吸機帶來的損傷,治療效果較好。良好的規范、全面的護理干預,是幫助患者盡快恢復正常呼吸的關鍵內容,我院對呼吸機進行肺心病治療時的護理干預進行了規范化,其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50例使用呼吸機治療的肺心病患者作為本次實驗的研究對象。患者均有較為嚴重的呼吸衰竭。將50例患者按照治療的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24例,其中男17例,女7例。患者年齡在50~81歲之間,平均(70.54±5.25)歲。實驗組患者26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患者年齡在52~83歲之間,平均(70.97±5.44)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一般常規治療,包括為患者接觸痙攣、平喘、抗炎、抗感染,給予強心劑和利尿劑[2]。對照組患者給予一般護理干預,實驗組患者給予規范性全面的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療效和患者機械通氣時間。
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內容如下:
1.2.1 心理護理 護士為患者給予有效的心理支持,樹立其戰勝疾病的勇氣。由于大部分患者多伴有嚴重的焦慮、抑郁和排斥感[3],護士要為患者做好呼吸機前的解釋,告知患者使用呼吸機的必要性、目的和左右,并向患者講解其優越性和安全性。在呼吸機使用后,向患者詢問是否有不適,有無其他要求等。如患者的語言表達較為困難,可給予寫字板等。指導患者做放松訓練。注意多與患者交流和溝通。
1.2.2 保護氣道、氧療 護士要注意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暢。使用棉簽每日對患者的鼻腔進行清洗,并注意清除口腔的分泌物,鼓勵患者進行有效咳嗽。如患者痰液粘稠,可給予其負壓吸引吸煙。保持呼吸機通氣時氣體被充分的濕化,防止呼吸道粘稠、干結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給予不同流量的氧氣供應。密切監測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和神志。為患者給予霧化吸入等方法稀釋痰液。
1.2.3 監測患者的病情變化 密切監測患者的病情變化,包括患者的一般生命體征、尿量、皮膚顏色、神志、血壓、呼吸、心率和血氧飽和度等。尤其注意患者的呼吸頻率、呼吸幅度,以觀察患者的機械通氣治療效果。注意詢問患者是否有不適癥狀。
1.2.4 營養供給 給予患者充足的營養,并注意改善患者的呼吸肌功能,增強其免疫力,保證患者的能量供給。首選腸內營養,患者病情不允許,可給予靜脈營養[4]。
1.2.5 預防并發癥 根據患者的舒適情況,選擇坐位、半臥位等。如患者呼吸衰竭嚴重,可給予半臥位。每2小時為患者翻身扣背一次。此外,護士還要注意有無面罩等漏氣,妥善固定好面罩的絲帶。觀察患者面罩使用中的皮膚有無紅腫、疼痛等。每日使用過氧乙酸清潔呼吸機管路。
1.3 數據處理
將本次試驗所得數據錄入SPSS17.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即(x±S),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取95%可信區間,當p<0.05時,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患者經過我院的精心護理,患者的血氣監測各指標均有明顯的變化,其機械通氣時間短于對照組,各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明顯,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血氣分析變化
3 討論
使用呼吸機對肺心病并心衰患者進行治療,能夠增加患者的氧彌散能力,進而糾正患者的低氧血癥和高碳血癥。
全面的規范的護理干預,是促進患者更好地康復的關鍵。全面的護理干預包括有效的心理護理、氣道護理、積極的氧療、密切的生命體征觀察監測、良好的營養支持和并發癥的積極預防。將這些護理干預有條不紊地給予患者,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為其樹立戰勝疾病的勇氣,糾正其低氧血癥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通過對患者的有效全面的護理,患者的PH值更加接近正常,其二氧化碳分壓明顯低于對照組,氧分壓增高,動脈血氧飽和度更高,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明顯,p<0.05。進一步說明規范全面的護理干預,有助于縮短患者的機械通氣時間,促進患者更早地康復。
參考文獻
[1] 郭曉菊,付春華,趙衛國等.BiPAP呼吸機治療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07(13):38-39.
[2] 許堅,韓云,林琳等.BiPAP呼吸機治療慢性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30例臨床總結[J].廣州醫學院學報,1999,27(2):54-55.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0.103
在慢性心力衰竭中患者出現死亡的常見原因在于擴張型心肌病, 相關研究發現這一疾病會受到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影響, 因此提升患者自身免疫力、改善心功能是治療心力衰竭的重點[1]。丙種球蛋白可調節內皮細胞與白細胞粘附, 減少心臟細胞凋亡, 對心功能起到改善作用, 目前在臨床上應用廣泛。本院基于這一背景, 研究了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丙種球蛋白的臨床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擴張型心肌病患者共64例, 隨機分為觀察組A與觀察組B, 每組32例。選取同期健康體檢正常者30例作為對照組。觀察組A中男20例, 女12例;年齡41~76歲, 平均年齡(59.3±6.2)歲;按照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心功能分級, 19例患者處于Ⅲ級, 13例患者處于Ⅵ級。觀察組B中男18例, 女14例;年齡43~77歲, 平均年齡(58.7±6.4)歲;按照NYHA心功能分級, 18例患者處于Ⅲ級, 14例患者處于Ⅳ級。三組患者性別、年齡、心功能分級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觀察組A采用傳統模式治療, 通過利尿劑、強心苷、多巴胺及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類藥物治療。觀察組B在上述基礎上另加用丙種球蛋白治療, 具體操作如下:對患者靜脈滴注丙種球蛋白, 根據患者體質量每千克靜脈滴注400 mg, 連續滴注5 d。治療3個月之后檢測患者IgG抗體情況。
每位研究對象均取其肘靜脈血樣, 將3 ml血氧按照每分鐘3000轉的速度離心15 min將血清分離, 靜置在-70℃冷柜中保存待測。在患者入院24 h內檢測其超聲心動圖, 對患者心功能予以評估并測量患者心臟大小。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患者IgG抗體研究 統計兩組研究對象IgG抗體情況, 組間對比治療前后觀察組與健康對照組數值差異, 詳情如下:對照組研究對象IgG檢測平均值為(0.0299±0.0152), 觀察組A IgG檢測平均值為(0.0953±0.0455), 觀察組B IgG檢測平均值為(0.0303±0.0203)。
觀察組A在治療后與對照組IgG抗體診斷數值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心功能研究 統計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情況, 對比組間LVEDD與LVEF診斷數值, 心功能變化情況如下:觀察組A治療前LVEDD為(58.81±9.99)mm、LVEF為(36.77±11.05)%, 治療后LVEDD為(53.31±9.44)mm、LVEF為(38.06±10.77)%;觀察組B治療前LVEDD為(59.69±9.61)mm、LVEF為(36.13±9.97)%, 治療后LVEDD為(50.06±10.21)mm、LVEF為(46.16±12.19)%。觀察組A與觀察組B在治療前兩項診斷值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后兩組心功能均有改善, 但觀察組B的LVEDD與LVEF診斷數值改善程度更大, 兩組治療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近年來, 臨床研究上進一步證明了患者自身免疫抗體對疾病的影響, 包含抗肌球蛋白抗體、β-腎上腺素能受體抗體、ATP載體抗體、ADP載體抗體等, 均具有較高的特異性以及敏感性, 對擴張型心肌患者者密切相關[2]。因此, 在臨床治療上發病機制的研究與病因、免疫等方面的干預成為了早期治療疾病的新靶點。
根據本次研究結果, 在治療后觀察組AIgG抗體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 但觀察組B治療后IgG抗體已經明顯低于觀察組A, 且與正常對照組差異較小。心功能方面, 觀察組A與觀察組B在治療前LVEDD與LVEF診斷數值差異并不大, 治療后兩組患者心功能情況均有明顯改善, 但相對之下加用了丙種球蛋白的觀察組B改善程度更大。
IgG抗體親和力較強, 廣泛存在于人體血液中, 在免疫球蛋白中屬于二次免疫應答的重要參與部分, 能夠參與心室重構與心肌損傷, 對機體免疫反應產生誘發作用, 從而加大心力衰竭程度, 因此治療上應抑制IgG抗體程度[3]。丙種球蛋白能夠對β-腎上腺素能受體抗體產生中和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心臟細胞凋亡程度, 對IgG抗體免疫吸附直至清除, 改善心肌重塑及心功能狀態[4]。本次研究結果表明, 通過大劑量丙種球蛋白能夠通過對患者免疫機制的調節達到提升心功能的效果, 干預患者IgG抗體, 讓患者可得到更安全的治療, 并在短時間內心功能得到更佳改善, 對患者后期治療及預后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 莫新玲, 謝福生, 侯廣道. 丙種球蛋白治療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療效及免疫研究.重慶醫學, 2013, 42(27):3249-3250.
[2] 陳惠香, 刁志英, 李明, 等.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對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兒B型利鈉肽及心功能的影響. 現代醫藥衛生, 2012, 28(18):2743-2744.
糖尿病患者并發冠心病的風險較大,臨床上治療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時多采取常規降糖治療方案、冠脈介入治療等,而在冠脈介入術后存在并發癥風險[1],因此,臨床上需針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以減少其并發癥的發生,改善預后。該研究旨在探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臨床治療中并發癥的護理方法。為此,將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該院接受治療的10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納入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5年1月―2016年12月,將該階段在該院接受治療的10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納入進行研究,均符合該研究納入標準:①經冠脈造影明確證實為冠心病;②具有糖尿病史;③對該研究知情,自愿參與。排除意識障礙、認知障礙、精神障礙等患者。該研究經醫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
采取計算機數字隨機分組方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5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的年齡分布于50~81歲之間,平均為(64.75±12.37)歲,包括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觀察組患者的年齡分布于53~82歲之?g,平均為(65.03±12.41)歲,包括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兩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年齡、性別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比。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按專科一般護理常規護理,遵囑用藥,對患者用藥進行指導,并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觀察。
觀察組采取綜合性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健康教育:結合患者的年齡、文化水平、理解能力以及疾病認知程度,對患者實施分層次的健康教育,為患者詳細講解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治療方法、常見并發癥、相關注意事項等,對患者的認知誤區予以糾正,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疾病認知,并告知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的重要性。②心理護理:與患者進行良好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以及誘發不良情緒的原因,針對其心理狀況,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引導患者學會自我調節情緒,學會放松身心,并在護理操作時為患者講解該項操作的必要性,以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獲得其配合。③社會支持護理:與患者親友進行溝通,告知其“良好的社會支持對患者病情控制具有重要意義”,并督促患者親友為患者加油打氣,積極鼓勵患者,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決心。④并發癥護理:嚴密監測患者的血壓、心率、體溫等生命體征,對患者手術穿刺部位進行嚴密監護,并對患者的血糖進行密切監測,一旦血糖出現波動,應立即予以控制。3個月后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相關的評價及回訪。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生活質量評分、護理滿意度,其中,生活質量評分采用GQL-74生活質量綜合評定量表,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物質生活、社會功能這4個維度,單項滿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該方面的生活質量越好[2];護理滿意度由患者打分,采取百分制,即滿分100分,不足60分即不滿意,60~79分即較滿意,80~100分即非常滿意,護理滿意度統計較滿意例數、非常滿意例數。
1.4 統計方法
將所得資料運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χ2檢驗用于計數資料比較,表現形式為[n(%)],t檢驗用于計量資料比較,表現形式為(x±s),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見表1。
2.2 干預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優于對照組(P
2.3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
3 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其臨床特征主要為高血糖,由于患者血糖水平長期處于高水平狀態,患者機體內代謝容易受到影響,往往會引發多種并發癥[3]。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發癥之一,也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臨床上針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治療方案主要是在原有的降糖治療基礎上,對患者進行經皮冠脈介入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除患者冠狀動脈狹窄或閉塞情況,促使患者冠脈血流恢復再灌注[4-6]。但在冠脈介入治療后,患者容易出現并發癥,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其發生并發癥的概率較大,對其預后較為不利,因此,臨床護理方面還應重視關心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工作[7]。
11 一般資料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完成高危冠心病患者PCI術1816例,本文就其術中急救護理體會介紹如下。方法: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完成PCI術的高危冠心病患者1816例,年齡38~89歲,平均(623±105)歲。男子1102例,女714例。冠脈造影單純左主干病變29例,三支血管病變1787例,其中合并左主干138例。心源性休克85例,心功能不全926例,腎功能不全216例。糖尿病726例,高齡(≥75歲)862例。術中新發生心源性休克33例,出現室顫9例,心包穿孔10例,急性血管再閉36例,發生左心衰187例。
12 手術方法 局麻下穿刺股動脈或橈動脈置入導管鞘,從指引導管送入指引鋼絲及球囊導管至病變部位,疏通阻塞血管,置入合適支架,術畢拔出鞘管,局部壓迫止血。
13 結果 PCI成功率996%(1813/1816)。2例三支病變患者行造影后即出現心源性休克,搶救無效死亡。1例急性廣泛前壁高側壁心梗,開通相關靶血管,但由于在院外心臟驟停時間較長,雖血流恢復,但最終死亡。1816例PCI術患者,1813例術終達到TIM3級血管,術中搶救88例次,搶救成功率為966%(85/88)。冠造及PTCA術后,出現入睡困難、失眠36例(53%),排尿困難27例(40%),術中及術后出現迷走反射12例(18%);PTCA后出現心律失常2例(4%);注射部位瘀斑及全身出現出血點1例(15%);急性血管閉塞1例(15%);其余造影及PTCA后老年患者均完全,行及PTCA支架植入術患者,癥狀得到改善,生存質量提高。
2 術中護理
PCI術成功效果與病變程度相關密切隨著病變程度的增加,PCI術風險增加。但我們認為高危患者的特殊病變和累及合并其他疾病本身并不是PCI術絕對的限制條件,術者嫻熟高超的技術以及針對高危患者特點所采取的術中急救護理措施才是關鍵。充分的術前準備是術中順利的基本要求,對于高危PCI患者尤其重要。患者上手術臺后,護士要及時準確連接外周血管壓力和心電監測,建立靜脈通路,有其他合并疾病的患者在術者上臺前予以及時糾正,功能調整接近正常。多數患者進入導管室后,心理負擔較重,即有快速治愈的迫切,又有惟恐手術失敗而失去生命機會的矛盾心理,因此我們除了要做好常規的心理護理外,還幫助患者配合醫生完成術者術中的各種要求,減少術中不必要的意外發生,提高手術成功率。術中并發癥是高危冠心病患者PCI術中最突出的一個問題,也是影響高危PCI患者手術成功的最重要因素。術中并發癥搶救包括:心源性休克、室顫、急性血管閉塞、糾正酸中毒、避免外傷及感染、保護呼吸道通暢給氧、穿孔及心包填塞。
急性血管閉塞的護理 急性血管閉塞是最嚴重、最常見的并發癥。本組1例為急性心肌梗死,擇期PTCA后出現。患者表現出持續劇烈的心前區疼痛,血壓下降。心電圖表現為ST段改變等急性血管閉塞表現,遵醫囑立即進行抗凝、溶栓治療后緩解,并給予嚴密的觀察:①心絞痛癥狀和心電圖表現:術后出現心絞痛即可記錄心電圖,并 與術后心電圖相比較,及時發現異常變化,同時給予止痛、鎮靜治療。②血壓變化:術后要勤測血壓,發現血壓下降要查原因。③周圍血管栓塞表現:有無原因不明的相關部位劇烈疼痛,術前與術后測量的下肢周徑要做比較,判斷有無栓子脫落、肢體水腫,造成術肢動脈栓塞。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32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8-4387-02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冠狀動脈供應心臟自身血液,冠狀動脈發生嚴重粥樣硬化或痙攣,使冠狀動脈狹窄或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的一種心臟病。在護理工作中,通過對患者及家屬傳授所患疾病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及護理知識,調動患者及家屬積極參與醫療護理活動,認真分析患者患病后的心理反應,有針對性地實施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自我護理保健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住院的80例冠心病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27例,女13例,年齡43-80歲,平均年齡(62.10 4.88)歲,行常規護理。實驗組中男28例,女12例,年齡44-79歲,平均年齡(61.90 4.79)歲,行心理護理干預。2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即包括常規核對患者的信息,根據醫囑按時按量給患者服藥或輸液,做好出院指導。實驗組病人入院后,評估病人基本情況及生活習慣、家庭、社會狀況及病人性格、興趣、信仰,入院后最擔心的事情等項目,以利于更好的進行心理護理干預,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人性化護理。醫護人員以熱情親切的態度主動與患者溝通,介紹病房及周圍的環境,用穩重嫻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時,運用暗示、說服、示范、誘導等方法,讓患者學會放松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緊張心理因素,使患者對醫護人員產生信賴感和安全感。耐心解釋其內心存在的疑問,幫助他們調整心態,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②情緒疏導。護士針對每位患者制定不同的護理計劃,針對性疏導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緒,應向患者強調心理因素在冠心病治療中的重要性,使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對于焦慮的患者,應耐心講解冠心病的知識,使其正確理解本病,穩定情緒,消除疑慮,自覺配合治療與護理。對于憂慮的患者,采用鼓勵性言語進行交流溝通,解除其負面影響,同時結合臨床上一些成功救治的病例,告知患者只要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配合治療,就能有效地提高治療效果,糾正其恐懼、抑郁心理。
1.3 判定標準 2組患者經過治療后,根據病情進展進行隨訪2個月,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狀態特制問卷(ST-AI)其中包括狀態焦慮(S-AI)和特質焦慮(T-AI),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評估。
1.4 數據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包進行處理,評分數據以 S表示,P
2 結 果
2組的患者各項心理指標變化見表1。心理護理干預后,實驗組的4項指標評分均優于同期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 論
3.1 冠心病目前是臨床上公認的身心疾病,也是現在的常見病之一,在得到明確診斷時,患者會出現明顯的心理變化,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變化。因此,治療冠心病不能局限在藥物治療上,應從病因著手做好心理護理,心理因素的心理效應能產生致病和治療,減輕心理因素對冠心病的影響,可減輕心理應激反應及并發癥。應指導病人加強自我修養,保持樂觀情緒,學會對自己健康有益的保健方法,消除社會心里緊張刺激,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達到治療的預期效果。
3.2 心理護理干預的優點。相對于常規護理,心理護理從人性化護理、適當的心理情緒疏導和患者家屬的心理指導著手,對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治療效果更勝一籌。
【關鍵詞】 擴張型心肌病; β受體阻滯劑; 治療; 預后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15.007
擴張型心肌病(又名充血型心肌病),多指心臟收縮及心室擴張等功能出現障礙的原發性心肌病,該病的發生具有隱匿性,且較為緩慢,患者一旦發生心力衰竭,其心功能易呈進行性惡化發展,預后效果差[1-2]。本文對本院84例擴張型心力衰竭患者采用β受體阻滯劑進行早期干預治療,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間收治的84例擴張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58例,女36例;年齡34~76歲,平均 (56.5±6.3)歲;病程1~23個月,平均(9.4±3.1)月。病例納入標準:(1)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診斷標準,經臨床癥狀及超聲心電圖做出診斷,其中NYHA分級: II級12例,III級 39例,IV級 33例,且左室射血分數均在45%以下[3];(2)均排除嚴重心律失常、冠心病及肝腎功能不全等患者,均無β受體阻滯劑及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藥物禁忌證。
1.2 方法 84例患者采用常規治療,如充分休息、吸入純氧,糾正電解質,抗感染,同時給予地高辛、利尿劑、硝酸酯類藥物及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藥物進行治療;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美托洛爾片進行輔助治療,即起始美托洛爾劑量為6.25 mg,2次/d,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每隔3~5天逐漸增加劑量6.25~12.5 mg,直至患者的病情穩定,每天最大劑量為25~50 mg。
1.3 觀察指標 84例患者均于治療前后行心電圖、心臟超聲、血液生化儀分析,記錄血壓、心率及心功能分級,并隨訪6個月以上。其中,超聲檢查主要包括LVEDD(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SD(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VEF (左心室射血分數)、CO (每分排血量)。
1.4 療效評價標準 根據患者的病情改善情況分為3級,即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等消失,心功能改善≥2級;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等消失或明顯改善,心功能改善≥1級;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及心功能狀況均無明顯改善或加重[4]。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治療前后的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治療效果 84例患者經過治療后,顯效55例,占65.48%,有效26例,占30.95%,無效3例,占3.57%,總有效率為96.43%。
2.2 心功能及心率改善情況 84例患者經過治療后,各項心功能指標均顯著改善,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同時治療后患者的心率明顯減慢,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心功能及心率改善情況比較(x±s)
治療時間 LVEDD
(mm) LVESD
(mm) LVEF
(%) CO
(L/min) 心率
(次/min)
治療前 59.61±5.72 45.14±3.65 31.47±4.10 3.79±0.68 89.68±6.52
治療后 54.25±5.38 39.42±3.58 37.83±3.74 4.62±0.63 71.54±7.49
t值 8.5247 14.1058 10.5036 8.2062 16.7201
P值 <0.01 <0.01 <0.01 <0.01 <0.01
2.3 不良反應及并發癥情況 84例患者治療前后肝腎功能及血液生化分析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無一例嚴重不良反應及并發癥發生。
3 討論
擴張型心肌病的發病原因尚未明確,臨床多表現為心律失常、心臟擴大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屬于最常見的心肌病類型[5-6]。研究顯示,該病的發生與病毒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應答異常有密切關系,且在病程的晚期容易發展成為頑固性的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病死率高,嚴重威脅了患者的生命安全[7]。因此,對該類患者盡早治療,并采用藥效好及毒副作用小的藥物對延緩患者病情發展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
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細胞生長或基因表達異常與心肌病的發生、發展存在很大的關系,尤其是β受體自身抗體的過度長期刺激可能是導致心肌損傷的重要原因[8-9]。近年來,β受體阻滯劑廣泛應用于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治療,能夠較好地糾正基因的異常表達,使心肌能量代謝得到改善;同時對循環系統中產生的過量兒茶酚胺起到抑制釋放的作用,避免了心肌細胞內因鈣超負荷而受到損傷;此外,還可以上調心肌細胞中的β受體,并刺激其恢復敏感性,進而能夠對過度活躍的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產生抑制效果,可以起到擴張周圍血管、減少水鈉潴留及減輕心臟前后負荷的作用。對本院84例擴張型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美托洛爾片進行早期干預輔助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組84例患者經過治療后,總有效率達96.43%,與治療前比較,各項心功能指標均較前顯著改善(P<0.01),心率明顯減慢(P<0.01),無一例嚴重不良反應及并發癥發生。從臨床的實際應用效果觀察,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β受體阻滯劑輔助治療,能夠明顯改善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其心肌功能,預后情況良好。另外,研究顯示長期服用β受體阻滯劑能夠有效逆轉心力衰竭,使住院率及病死率降低,對提高患者的遠期生存率及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10]。
綜上所述,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行β受體阻滯劑治療的效果顯著,能夠減慢患者心率,使患者心功能指標得到明顯改善,預后改善良好,不良反應小,安全可靠,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武云,古麗娜爾·白托拉,米娜瓦爾·胡加艾合買提.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應用調查及影響應用的相關因素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5):780-782.
[2] 史景衛.美托洛爾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療中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1,8(27):49-50.
[3] 孫莉萍,王如興.心臟鈉離子通道基因SCN5A與擴張型心肌病[J].中華心血管雜志,2012,39(2):182-184.
[4] 王迎軍.探討美托洛爾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4):106-107.
[5] 胡大一,許頂立.規范使用β受體阻滯劑做好冠心病二級預防[J].中華心血管雜志,2012,40(4):342-343.
[6] 吳霰.美托洛爾對擴張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1,8(15):25-26.
[7] 趙強,趙明.磷酸肌酸鈉治療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療效觀察[J].中華中西醫學雜志,2011,9(2):1-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on patients received expectant treatment with AMI and arrhythmia.Methods 80 patients received expectant treatment with AMI and arrhythmia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routine nursing,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high quality nursing.The bed rest time,hospital stays,hospitalization expenses,arrhythmia recurrence rate,cardiac functional grading,clinical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 bed rest time[(2.8±0.5)d] and hospital stays [(12.5±1.5)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5.5±1.1),(18.2±2.0)d],the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5230.5±626.9)yuan]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000.8±620.3)Yuan],arrhythmia recurrence rate (10%) was low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60%),cardiac functional grading were bett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High quality nursing;AMI;Arrhythmia;Expectant treatment;Influence
急性心肌梗死是?R床心內科常見急癥,心肌細胞發生缺血性壞死,絕大多數是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出現血液供應急劇性減少或者中斷,心肌細胞死亡會伴發各類心率失常[1-2]。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發病急、病情嚴重,容易并發心力衰竭,嚴重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根據臨床特點可以采取保守治療[3-4]。在治療過程中,有效的護理措施對于提高臨床治療效率,提高患者預后水平有著重要的作用。優質護理措施作為新型的護理模式,其通過有計劃、有針對性的解決護理難題,提高護理工作質量,進而達到鞏固臨床治療效果的目的[5-6]。本研究旨在探討優質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保守治療患者的影響情況,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保守治療患者80例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依據護理措施不同進行分組。對照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56~79歲,平均(65.0±6.4)歲;梗死部位:前間壁11例,前壁12例,廣泛前壁13例,下壁2例,右室1例,后壁1例;合并癥:高血壓16例,糖尿病11例,高脂血癥13例;梗死相關血管:左側前降支19例,左側回旋支12例,右冠脈9例;心律失常類型:室性早搏36例,陣發性室上速4例。觀察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57~78歲,平均(65.9±6.9)歲;梗死部位:前間壁12例,前壁11例,廣泛前壁14例,下壁1例,右室1例,后壁1例;合并癥情況:高血壓18例,糖尿病13例,高脂血癥9例;梗死相關血管:左側前降支21例,左側回旋支11例,右冠脈8例;心律失常類型:室性早搏33例,陣發性室上速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措施,主要針對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臨床特點和病情變化,進行密切關注,改善患者治療環境,給予吸氧、心電監護等日常護理措施。觀察組采用優質護理,具體方法如下。①注意觀察患者臨床癥狀。護理人員要給予患者高流量的吸氧,必要時采取頭低腳高,增加頭部的血液供應。對于室顫患者給予直流電復律,并且給予電擊除顫。②注意做好鎮痛護理。護理人員要對心肌梗死患者疼痛進行正確評估,確認疼痛發生的部位、疼痛持續的時間、疼痛類型及疼痛程度等,疼痛時遵照醫囑含服或者靜脈滴注硝酸甘油,如果有必要給予皮下注射嗎啡。③注意用藥護理。護理人員要盡可能選擇相對粗大靜脈給藥,在輸注抗心律失常藥物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心率變化情況,不能輸注過快,另外一條靜脈通道輸注常規藥物。護理人員在輸注藥物前,耐心的講解治療藥物的作用機理,使用方法,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給藥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的神志變化特點,是否出現出血、心律失常現象,如果發現異常表現要立即匯報醫生,給予針對性治療。④注意做好心理疏導。護理人員首先幫助患者建立起舒適、溫馨、整潔、安靜的病房環境,根據患者文化程度、性格特點、職業類別進行針對性的、個體化的心理疏導,提高護患溝通交流,從患者的角度出發看待疾病,耐心講解疾病的發生原理、基本治療過程,告知患者有效的配合和治療可以幫助患者早日康復,提高患者治療疾病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幫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看待疾病。⑤注意幫助患者安排作息時間。限制陪護探視的時間和頻率,為患者保持舒適的病房環境,做好患者臥床期間的生活護理,協助患者在床上完成肢體活動,避免靜脈血栓的發生。⑥加強患者的飲食指導。多食用高維生素、低脂、低鹽、低膽固醇的食物,以清淡食物為主,禁食辛辣、刺激性、生冷硬的食物,忌濃茶、咖啡,禁食豆類與牛奶類食物,避免因腹脹對患者心臟的影響,前3 d流質飲食,等到患者的病情穩定之后逐步改變為半流質飲食,逐步向普通食物過度,注意少食多餐,不能飲食過度。⑦排便護理。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進行床上排便,告知患者排便時不能過度用力,如果有需要服用緩瀉劑或者給予開塞露灌腸[7-8]。
1.3觀察指標
①觀察患者臥床時間、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情況;②觀察兩組患者心律失常復發率、心功能分級情況;③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情況,療效評價標準[9-10]如下。a.顯效: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臨床癥狀基本上消失,24 h動態心電圖恢復正常;b.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臨床癥狀明顯的改善,24 h動態心電圖得到改善;c.無效: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24 h動態心電圖無變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臥床時間、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臥床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住院費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心律失常復發率、心功能分級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心律失常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心功能分級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作為臨床上發病急、病情易變化、進展迅速、致死率較高的內科高危重癥,情緒的變化、過度活動、暴飲暴食都可能誘發病情加重[11-12]。急性心肌梗死常見的并發癥是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也是引起患者猝死的重要原因,急性心梗患者在發病24 h內發生心律失常的比例最高,加強24 h動態心電監護,對于提高患者治療效率,減少各類危及生命并發癥發生具有重要的意義[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