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6 10:37:4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小學語文教學方式,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文學作為中國的一種傳統美學,作為小學學習的一門必修,是小學教學的一個重點,但在調查中發現,小學生普遍反映語文的學習較為枯燥,形式特別單一,更看不到語文中的美,這在很大程度上是語文教學方式的不合理而造成的,所以進行教育方法的創新,使學生看到小學語文中的樂趣是語文教育創新的第一要務,語文教育工作者必須根據教學中這一系列的問題銳意創新,力求以創新促進語文教學,以興趣提高語文成績。針對這一問題,筆者將提出一種興趣教學的方法,以期為學生語文興趣的培養提供幫助,為語文教學的創新和語文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參考。
一、 培養人文關懷,學做良師益友
語文是一種美的藝術,是一種崇高思想的載體,在蘇教版語文的許多篇目里都充滿著人文關懷,比如經典的古詩《回鄉偶書》無不透露著人文的美,我們在這些文章的教學中,應盡量避免教條式的灌輸,告訴學生要愛國、要愛家鄉。人文關懷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就是文學的靈魂,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更應該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與學生真誠探討課文中的人文色彩,引導學生避掉浮華,領悟課文的精髓。讓學生在感悟中對老師、對課文都產生興趣,樂意去接觸,去深入語文的教學。
二、巧妙設計開篇,促進氛圍和諧
萬事開頭難,一個好的開端往往是學生深入課堂的基礎,因此,老師在課文的學習中,有必要巧妙的設計新課文的開篇,在一開始就為學生營造一個相對和諧和快樂的氛圍。他們的思維,尤其是抽象思維甚至已經超越了我們的想象,我們必須給他們創造這種自主發揮氛圍,氛圍是一種抽象的東西,這就決定了它是富有彈性的,在不同課文的開端,教師先為課文的學習營造一個合適的氛圍是必要的,試著在氛圍中讓學生由看客成為主人,以一種趣味和好奇的心態投入學習。在實踐當中,這種方法是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學生在課上明顯更為專注了,不再為語文的枯燥而抱怨,如此一來,成績的提高必然水到渠成。
三、留下自主空間,引發自主學習
文學的美在一定程度上來源于其發散性和不確定性,不像數學、科學等學科一樣,每個題目的答案都是唯一的,語文的答案可以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學生只有看到語文的這種多樣美,才能真正去自主探索,探索文學中的多種可能。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不要去定義語文,不要讓學生形成語文很單一,語文就是課文的這種思維定勢,而是要激勵他們在學習中去自主探索。在自由的空間里,學生才能對語文產生興趣,沒有人愿意生活在束縛當中,更沒有學生愿意在束縛下進行學習,在開放式的文章學習完成后讓學生擴寫既能引發學生的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發現語文的開放美和不確定美,像這種開放性的教學方式,是當今語文教學所可以采用的。
四、精心設計課堂語言
現在小學語文的教學多是老師講解或老師與學生討論的,作為課堂引導者的老師對課堂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學的語文老師必須要讓自己的語言簡單易懂,并且詼諧幽默,死板的說教是引不起學生興趣的,在一定程度上這也是學生反感語文的一個重要要原因。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僵化模式,精心設計課堂語言。這樣,才能更加完美的創造合適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真正投入學習。
此外,老師還可以在文章的教學中運用自己的語言來嘲笑和評價文中人物,比如講課外讀物時,尤其是諷刺性文章比如孔乙己,比如范進等人物。學生對這種諷刺性文章一般都當笑話看待,引不起思考和討論,而如果老師能這樣引導性的給學生指出思索的方向,學生就能體會到到一些有血有肉的文學形象,而不是空洞的文字理解。這種體會對學生的興趣培養是十分有益的,而小學生自制力差,精神難以長時間集中,所以這種興趣方法也是小學語文教學所必不可少的,從內心的體悟文章才能真正融入語文,獲得語文成績的提高。
結語:語文是語句的美,是描寫的美,是開放的美,是人性的美,是快樂的美,但小學生目前對語文的認知還很膚淺,只有讓學生體悟到語文的這些美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真正從興趣中得到提高。而現在,傳統僵化的語文教學模式是不足以打動學生的,本文筆者已經介紹了興趣教學的多種方式,希望能給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創新提供借鑒,以期小學語文能真正以創新促教學,以興趣促成績。
參考文獻:
[1]王芳.應對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成才之路.2009(26).
[2]王振忠.淺談小學語文教學的興趣教學[J].新課程學習(上).2011(03).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就是使小學生對作文進行寫作的自主能力能夠得以培養和提高。而“作文先導式”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徑。因此,“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起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下面本文就對“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進行探討。
一、“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意義
1. 充分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第一,小學老師要選擇那些孩子比較感興趣的事物,引導小學生盡可能的展開他們的豐富想象力,使小學生能夠輕松自然的表達出自己在所進行的活動中的所見、所聞、所思及所感。第二、小學語文老師要尊重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性格差異,經常鼓勵學生,盡最大努力讓這些學生能夠毫不保留的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同時肯定他們在進行語言表達過程中的最大閃光點,此外,評價他們的口語表達時,要以夸獎為主[1]。第三,小學語文老師要積極引導小學生將句子進行由淺入深的表達通順與完整,同時在表達的過程中,還要有一定的思維條理性,確保他們語言交流的能力能夠不斷提高。第四,小學語文老師要嚴格要求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要求小學生在對一段話進行表述時一定要盡量做到聲音洪亮、口齒清晰以及態度端正。
2. 充分培養學生書面表達能力
培養小學生書面表達能力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第一,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行針對性的培養,對于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語文老師要在在上學期教會學生怎樣使用字典,同時,在進行拼音教學的過程中適當的指導小學生對拼音查字的學習,而在二年級下學期,則要教會學生怎樣使用漢字的部首進行字典查字。第二,為了保持學生思路的連續性,將那些不認識的漢字用拼音來代替,完成之后在用查閱字典的方式將其拼音更改成漢字。第三、小學語文老師對小學生在詞語運用上的要求是:語句通順、準確以及內容完整[2]。
二、“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主要是以年級比較低的小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并且將小學生的口語表達作為先導模式教學的主要內容,對作文能力和知識指導的進行提前訓練的一種現代化語文教學創新模式。這種模式并不是指我們通常所說的作文,它是一種對小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進行訓練的輔助手段。以“作文”為導向,使學生在閱讀、識字、拼音方面的學習能力得以帶動。即在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老師不但要讓學生對拼音、識字以及閱讀等內容進行熟練的掌握,而且還要將培養其作文寫作能力作為改革重點,進一步打破那些以內容序列和教學程序為主導的傳統語文教學模式[3]。用寫作和說話的方式,對作文常識教學與思維活躍訓練進行靈活穿插,提前對學生的交流及表達能力進行開發。
1、加強訓練學生的寫說能力
“作文先導式”教學的主要內容就是訓練小學生的寫說能力。這種訓練的主要內容包括:看圖寫作、仿寫兒歌、觀察日記、活動作文、觀察作文、編寫故事以及體驗作文等。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主要就是要求學生能比較完整的表達出一句或者幾句話,對于二年級的小學生則轉變為一些文章中片段的訓練,在學期快要結束的時候,要求學生要能書寫出字量在三百-四百的小作文。訓練小學生說寫能力的模式通常可以設計成五種類型,即:a.玩耍說寫。小學語文老師充分利用學生的游戲時間或者課外活動的時間來訓練學生的說寫能力;b.繪畫說寫[4]。在老師的正確指導下,要求學生先涂畫一些花花草草等,再讓他們學習與了解這些圖畫中所對應的顏色和正確的作畫順序等;c.動手寫說。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做,激發學生對學生學習的興趣及求知欲望,并讓這些學生制作的過程與大家分享;d.聽聽說寫。這種類型就是通過聽一些音樂或者一個故事,展開小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并用寫作的方式將其感受表達出來;e.背誦書寫與閱讀說寫。通過讓學生閱讀或者背誦一些優美的片段、詩歌、名言以及一些成語等,積累學生對文章進行寫作的素材。
2、以開放式教學對學生進行引導
“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主要是以開放式的教學引導活動為基礎的。這種引導性活動主要包括四個方面:a.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中,積極開陣一些具有意義的、比較豐富的活動,確保小學生在對語言文字中的獨特魅力進行感悟的同時,能夠獲取一定的知識,而且還能有一些素材的積累;b.使學生課余生活盡量豐富,讓孩子們多參加一些社會上的公益活動,培養這些孩子認真觀察自然的能力,留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樣不僅能拓寬孩子們的知識面,還能使其視野得以開闊;c.小學老師要對學科活動中現有的資源予以充分利用,并更好的應用到作文教學中,像美術課繪畫、體育課做游戲以及音樂課聽歌等;d.小學老師提供給學生的教學內容一定要淺顯易懂。盡量多使用一些視頻片段或者故事性比較突出的圖片等來激發學生興趣。確保學生對其觀察后能理解對材料所要表達的內容,并鼓勵學生用所看到的閱讀材料作為參考來進行作文寫作[5]。
三、結語
“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有效減少小學生對學習的畏難情緒,而且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應用語言的能力得以鍛煉。所以,“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高低年級小學生作文寫作的水平,而且對今后學生的文章寫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為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非常大的收益。
參考文獻:
[1] 魯會麗.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生本教育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5):120-121.
[2] 劉申.關于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10):79-80,.
1.教學要注重張揚學生個性
現代教學論的真諦就是主張教學重在發揮人的價值,發揮人的潛能,張揚人的個性。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是活潑好動,正如一位哲人所說的:“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長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語文教學應多聯系兒童的實際生活。
1.1 在生活實踐中,張揚學生個性。學生的生活蘊藏著無限的教育價值,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教者要善于捕捉學生生活的資源,把學生生活中的資源,作為張揚學生個性的源泉。在現實生活中,養成學生樂于探究和勇于實踐的精神,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的責任感,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及良好個性品質。如:在開學之初,讓學生回憶起假期生活中一頁頁值得回憶的美好片斷,讓他們把在假期中的見聞和實踐在課堂上相互交流。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同時,給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每一位學生,講述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有一段段真實的經歷,一個個美麗的傳說,一句句實踐后的感受……在這種心與心的碰撞中,學生了解許多風土人情,有許多的感人的體驗和收獲。然后,用一段話把自己的小故事再寫下來。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而且開闊了眼界,達到了情感交流、資源共享。
1.2 在開放性的教學活動中,張揚學生的個性。語文教學活動,面向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每一個學生發展的特殊需要。在教學中,盡量放手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在開放的活動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養實踐能力、創新精神。教師要注重場景教學,積極地把學生引向學習場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教學寫景的文章后讓學生做導游和寫解說詞,學了人物的文章后讓學生當記者進行采訪或與人物網上對話,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學語文、用語文,發展語文能力、提高學語文的興趣,在活動過程中張揚學生的個性。
1.3 在口語交際中,張揚學生的個性。在口語交際課中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強調在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激發學生在課堂中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在說話中學會說話,在交際中學會交際。二是課堂教學中注重以學生思維活動為主體,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讓大腦活起來。
2.重視語言積累
小學語文課本是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范本,文化素養包含其中。教師在講讀時,一定要注意語言文字的訓練和文化素養的感悟。這樣學生才能從課文中收集大量的語言文字信息,在腦中儲存下來,長期積淀。現代語文教學應該是"以掌握祖國的語文為目的,以熟讀背誦為手段。"為了強化這一手段我們要采取以下幾條措施:
2.1 增加課本中的背誦量。就現用的教材來看,不論是含蓄雋永的詩歌、意境優美的散文,還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都是學生語言積累的優秀范文。但教材中要求背誦的卻為數不多。所以我除了落實課本的背誦量,每單元還挑選一些妙語佳句、精彩片斷讓學生熟讀成誦,并運用于片段練習。
2.2 閱讀教學中,加強朗讀、背誦訓練。語文教學時著重在熟讀課文上下功夫;在記憶常用詞語,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誦詩文佳作上下功夫。一課教完了,通過檢查是否讀熟、是否能把該背誦的地方背誦出來,是否積累了好詞佳句,是否把所積累的好詞佳句恰當地加以應用,作為評價自己教學成敗的首要標準。
3.注重語文教學知識的拓寬延伸
在教學中,我努力創設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
3.1 Z文教學課前要精心預習,課堂要有效引導,為學生創設一個多元化的求知過程,通過多方面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學語文時,教師先后采用課件展示,讀文繪畫,上臺講解,演示說明,接讀強化等處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中全身心的投入到了閱讀實踐之中。這種求知是心靈與文本的對話,教師的點撥和指導,獨具匠心的設計與組織,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形式多元化的求知過程。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3.2 課堂要給學生提供一個寬松的表達空間,營造一個爭先恐后、暢所欲言的喜人場面,使語文知識得到拓寬延伸,讓課堂豐富起來。教學語文,教師先讓學生讀課文,然后用"從那個詞語或那個句子讀出了什么",這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點撥學生,既告訴學生品讀的重點是詞和句,又沒有限定固定的范圍,給學生留下了廣闊的思維空間。教師沒有用自己的講解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是以開放的理念,設計了開放的問題,營造了開放的氛圍,自然也開放了學生的思維。
當今中國教育的發展已經到了前所未有的素質教育關鍵時期了,避免課堂中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以實現每一名學生的全面發展已經成為21世紀中國教育界專家和學者面臨的重要課題了。
1、 當前時期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與問題
首先,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課堂模式,嚴重的制約了學生主體性地位的發揮。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以教師講、學生聽為基本特點,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所充當的角色是知識的傳播者,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而學生則只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僅僅處于從屬的地位。在這樣教學模式下所進行的語文教學,教師只要按照自己的意愿來實施教學活動即可,完全不必理會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及能力范圍。上述的這種情況嚴重制約著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現,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是極為不利的。
其次,整齊劃一的教學方法與機械的標準答案嚴重制約學生創造力與想象力的發展。在中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學組織形式仍然是班級授課制,而由于班級授課制所特有的缺陷,導致了小學的許多語文教師不能夠實現因材施教,嚴重的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此外,標準答案的唯一性也對教師教學的實際產生著不可估量的消極影響,它不僅不利于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的實施,更加嚴重的限制著學生創造力與想象力的發展。
第三,傳統以成績論英雄的評價標準嚴重制約著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長期以來,由于中國的小學升學壓力較重,致使應試教育在中國的教學思想中根深蒂固。伴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步伐,小學語文的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不斷調整與創新,然而,其教學評價標準的革新卻始終未見成效。筆者認為,素質教育及創新教育的有效實現,教學評價標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一套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評價標準,那么,所謂的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則只是紙上談兵而已。
2、 創新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首先,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有效開展合作學習、自主學習以及探究學習,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在整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原有被動、單一的教學模式,建立一種能夠將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的多樣化教學模式,從而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進行求知和學習。這種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教學方式已經走入了人們的視野,并逐漸取代了傳統教師本位的教學模式。只有這種重視調動學生積極性與主動性的教學方式,才能夠將學生的學習過程變被動為主動,從而使其得到更好、更全面的發展。
其次,因材施教、并采取多種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發展。一方面,每一個學生都是具有自己獨特個性與特點的不同個體,整齊劃一的教學組織形式勢必制約著學生個性的發展與能力的提高。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在中國古代時期孔子的教學思想中便有明顯的體現,時至今日,無數的實踐證明它正是解決班級授課制特有缺陷的最佳辦法。另一方面,教學方法是教學目標得以順利實現的重要媒介和橋梁,正確、恰當而科學的教學方法不僅有助于教學任務的高效完成,更加有助于學生知識的獲取與學科素養的提高。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與完善的21世紀,借助多媒體等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的順利開展已經成為時展的主流趨勢了。現代科技的發展為教學渠道的拓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作為小學的語文教師應該順應時展的潮流,拓寬教育渠道、創新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實現。
第三,創新評價標準,重視發展性評價的重要作用,以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眾所周知,教學評價是以促進教師提高與學生發展為最終目標的。在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教學評價標準也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而不斷的調整與更新,發展性評價便是一個相對完善和可取的評價方式,它更加突出教學發展的功能,改變了傳統評價標準過分追求成績與升學率的弊端。根據調查顯示,在中國相當一部分地區的小學中,仍然有許多學校的領導和教師沒有真正理解新課改的基本精神,他們甚至想當然的認為所謂的新課改就是教學內容的改變而已,而并沒有將評價標準的創新與調整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上,上述情況的產生不僅將嚴重制約我國新課改的深入與推進,還將對教師與學生的發展產生相當不利的影響。筆者認為,發展性評價標準在我國小學的語文教學改革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應該引起有關領導與教師的重視。
第四,教學情境的創設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也相當重要,它不僅有助于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更加有助于學生迅速的理解新教材、掌握新知識,實現他們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最終目標。小學的語文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可以在這個創設的情境中盡情的發揮其想象力與創造力,這不僅是學習成功的重要秘訣,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起點。
3、 小結
綜上所述,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因材施教、更新教學方法、創新教學評價標準與重視情境教學等均是改變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現狀的重要途徑與出路。在新課程改革的時代洪流之中,小學的語文教師想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就必須不斷的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模式并更新評價標準等,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實現。
參考文獻:
[1]金雅琴.語文教育教學方式的創新[J].文教資料.2005(20):146—147
2.標準答案式的語文教學。一些教師為了應試的需要,將語文課程的講授理解為標準答案的普及教育,讓學生失去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3.講授方式過于死板。在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課題氣氛極為死板,教師僅僅是單調的說教,語文學習成了學生的一種負擔。
二、小學語文教學方式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轉變
1.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教學的過程本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所以教師必須從課堂的"主角"轉變成學生學習的指引者,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同時新的課程標準也不是要求每個學生在任何方面都要全面發展,而是應該突出學生的個性發展,發揮學生的長處,而不應該用一個統一的標準要評價學生,鼓勵學生進行創新。
2.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情感的投入。教師應該把握好自身的角色,選擇合適的方式,通過有趣的教學形式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只有真正地了解學生的心態,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微笑教學可以讓教師贏的學生的認同,教師的表情和身體都會影響到學生對老師的印象,教師只有用鼓勵性的話語才能更好地感染學生,將以往命令式的話語轉變成平等的交流,這也是為學生創設自由平等的教學環境的需要。
3.為學生創設自由的學習空間。為了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教師應該給學生足夠的發揮空間,讓學生自由地展示自己,尊重學生提出的不同見解。雖然學生提出的一些觀點可能不完善,或者比較偏激的觀點,但是這些不完善的觀點很可能激發出學生思維的火花,教師不應該直接給出學生答案,也不應該隨意否定學生的觀點,而是鼓勵其進行逆向思維。只要學生的答案沒有原則性的錯誤,就應該對其主動性進行肯定,通過這樣的方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7-0098-01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與師生的學習都呈現出低效化。教師一味灌輸知識,鮮有師生互動等環節;而學生則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鮮有自己獨特的思考和見解。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個性被扼殺。而教師也是受害者。教師的教學水平長期停滯不前,久而久之,陳舊的理念會根深蒂固,影響到自己素質的提升。
新課程改革為教學提供了嶄新的平臺,給教師提供了自由伸展的空間,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新課程的實施使教師的教學方式都在發生著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慢慢彰顯。以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的教學方式逐步走向教學的前臺。但我們也看到,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反思。
一、對閱讀方式的反思
1.閱讀方式流于形式。我們知道課堂上語文教學很大一塊空間來源于對文本的認知和閱讀,在新課程的要求下,新的閱讀教學應該是扎扎實實抓好課堂內的閱讀教學,可而今眼目下,課堂上常常流行這樣的口語:“請你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你想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表面看來是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而在實際教學中,課堂上,教師言畢,教室里立刻人聲鼎沸,場面極為熱鬧,到處是所謂的“書聲朗朗”,而學生常常會忽視或者說不喜歡的方式就不再用了,久而久之,不喜歡的方式就會讓學生丟棄。比如像默讀、瀏覽等有的學生上了高年級都還不太適應這種讀書方式。
2.應該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真正養成良好的閱讀方法。兒童是否有閱讀的興趣,很大程度取決于學校第一學年的教學活動。如果老師能發現、獎勵和發展學生在閱讀中所表現出來的每一個優點。那么他們就會喜歡上閱讀,所以,我們在語文低段教學中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培養學生喜歡上語文課,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這樣看來教會學生閱讀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二、對合作討論方式的反思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目前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努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也正是課堂教學改革所努力的方向。眼下,幾乎所有的課堂,特別是公開教學,都可以看到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從講臺上走了下來,不再是“居高臨下”,師生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始凸現了,學生的頭抬起來了,手也舉起來了,話也多起來了。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被激發起來,表面看來學生是動起來了,但實際上學生合作的有效性很低:有的不管問題是否適合采用合作學習這種方式,不論問題大小、深淺一律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有的教師把問題一提出沒有讓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就直接進行合作討論;有的問題只需要學生獨立思考就能解決的也讓學生進行合作討論;有的合作討論的目標方向不明確或范圍太大太空,學生不知道該去合作什么,討論什么;有的合作則根本沒有時間的保證,幾個學生湊到一起還沒有說幾句就草草收場;有的小組學習中,愛發言的依然是那些學習好的,學習差的則只是旁聽;有的小組合作因缺乏有效的組織和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而變成了學生說笑或玩耍的機會;還有的教師在學生合作時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諸如此類的問題在課堂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現。為達到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我們必須重視:
1.精心選擇合作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有的問題不太復雜,這樣的問題,可通過形象思維、直覺思維和時間邏輯思維這三種思維的一般加工方法和策略解決;但有的問題的復雜性水平較高,而這些問題往往是教學的重點或難點。
2.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可以先明確分工再合作,使每個學生都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務。之后可以先獨立思考,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要做到能聽出別人發言的內容,對別人的發言做出判斷,有自己的見解,最后形成集體的意見。這樣就保證了每個人都能有思考的機會和時間,同時在參與合作學習中,教師更應培養特困生在小組內主動參與的勇氣和自信。
3.加強對合作學習方法的指導。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不要等待,而要深入到小組中去,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認知的進程;教師不應該擔心學生討論時會提出很多問題,怕“不好收拾”,殊不知學生在這樣的“問題堆”中思索,“小問題”馬上迎刃而解,“大”問題就是我們教師要正確引導和幫助學生如何認真分析并反思思維的過程;教給學生正確的合作策略,讓他們逐步掌握合作的方法。
三、對多媒體教學方式參與度的反思
新的教學理念不但帶來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同時也帶來了教學手段的優化和多樣,最直接的表現是對多媒體資源在課堂中的廣泛應用。我們都知道,多媒體教學資源中尤其是多媒體課件的使用是現代教學的需要,它所帶來的便利和優勢也是大家熟知的。但在多媒體的應用中也反映出了一些問題。
1.過份依賴課件。部分教師認為一堂優課如果沒有課件或者說課件內容少了的話就不是優課,于是將課件作為自己能力水平和課堂效果亮點的標志。為了片面地追求課件的新,奇,課前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去制作課件。一節課從開課到結課始終都在使用課件,整堂課成了課件的演示課,整節課看到的只是聲像音畫的不斷變換的展示,而看不到老師的引導,看不到學生的思維,師生間的交流和溝通過程也好像全權委托課件代替了一樣。
古詩詞是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是我國古代文化的寶貴遺產,作為后人,應發揚光大,把其繼承發揚下去。因為,古詩詞里凝聚了先人寶貴的文化精髓,是我們中華文學史上一朵璀璨的奇葩。所以,教學生學好古詩詞是每一位語文教師的責任與義務,必須切實抓好。進行有效的古詩詞教學的途徑都有哪些呢?
一、重視誦讀,引領學生體會古詩詞的深刻內涵
誦讀,是古詩詞教學方法的首要之選,而且使用廣泛,行之有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有些重點的詩文應該要求學生進行誦讀,以便于學生積累、體驗及培養語感。小學生的年齡小,記憶力特好,閱讀、背誦古詩詞比較容易。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背誦不是問題,難就難在對古詩詞的理解上了,教師要耐心指導,引導學生在多誦讀的基礎上去感悟語言,通過學生的多次誦讀來戰勝對古詩詞理解的障礙。在誦讀過程中,教師應規范字音,指導學生掌握標準的字音,在學生誦讀的同時,去感悟古詩詞的格式美、用詞美、意境美,讓學生沉浸于美好古詩詞的享受之中。
二、注重情景,啟發學生感受古詩詞所擁有的意境之美
古詩詞本身就是一幅優美的畫卷,詩與畫彼此相通,詩中蘊含著美,畫中包含著詩。依據古詩詞的豐富內容去進行繪畫,從繪畫之中感悟古詩詞所蘊含的意境之美。
創新教育已成為了當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學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課堂教學應是實施素質創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所以我們必須從小學語文這門學科的特點出發,抓住契機,在教學中扎扎實實落實素質教育,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而努力。
一、激發創造興趣,鼓勵創新精神
學生如果沒有學習的愿望,那么我們的教學目標、教學計劃就會全部落空。同學們沒有求知的愿望,學校的開辦就沒有什么意義了。所以,我們作為一線教師,應該珍惜同學們的好奇心、創造的欲望和求知欲。要使學習變成一件有思想、有創造、有感情、有美感和游戲的鮮艷色彩,成為同學們特別感興趣和強烈吸引力的事情。增強同學們的學習的信心,能夠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鼓舞。在我們的實際教學過程之中,我們應該始終堅持啟發性的原則,設疑提問,強烈地刺激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振奮起來,產生主動探究新知的愿望。
在我們的課堂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們一定要徹底改變原來那種滿堂灌的做法,讓學生能夠在教師講授課程的過程中,讓同學們積極的發現好的句子、好的描寫、好的修辭方法、運用好的詞語,是每一個發現都讓同學們感受到是自己的收獲。尤其是對那些語文學習不太感興趣的學生,在課堂教學時應該給與更多的關心,尊重他們的人格,激勵他們上進,及時地發現他們身上的亮點,發現閃光點后要多多給與表揚,使他們樹立努力學習的信心,是同學們能夠感受到老師在關注他們,并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尊重和關懷。這樣做就能夠使同學們在課堂上大膽發言,敢于提出自己的疑問,敢于暢所欲言,使教師和同學們在教學的過程當中產生共鳴,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這樣做就能充分調動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二、運用求異法,旨在創新
求異法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之中經常運用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在解決分析問題時不按照一般的問題的原則和方法,就是不滿足已知的結論,而運用全新的思維方式提出不同的新的見解的方法。這種方法能夠激發同學們的創新思維方式,培養同學們的創新精神。一般情況我們在教學時應用求同思維方式比較多沒有及時科學的引導同學們用發散的眼光,全方位的審視課文的語言的運用、文章的結構、題材,要盡量讓同學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同時,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應該提倡進行多元化思維訓練,多元化思維方式是創新思維的重要思維方式,鼓勵同學們對同一個問題提出不同的簡介。另外,還要引導同學們進行逆向思維,大部分的小學生由于長期受傳統思維方式的影響,常常在提出自己的觀點的時候犯“人云亦云”的毛病,不能也不敢提出和別人不同的意見和觀點,為此,我們在平時更應該引導同學們進行逆向思維的方式,打破傳統的思維定式,讓同學們的思維從事物的對立面開始,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同學們提出新的見解和主張,才能使同學們不僅能從正面去思考問題,也可以從事物的反面去思考問題,從而實現一個問題多種方式進行解答,這樣同學們才會具有創新的能力,實現高效課堂的目標。
三、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
語文作為一種母語知識和技能的習得過程,本身就是生活化的過程,只有通過實踐、結合實踐尤其是時展最新情況才能稱得上是有活力、真正地掌握了母語。目前,網絡資源愈來愈多,小學語文要想跟得上時代的發展,必須借助網絡資源開展語文教學,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教學更加生活化、人性化,學生才能更愿意學、學得好,并且還能夠在長遠上促使學生培養出終身學習、自主學習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利用網絡資源開展閱讀教學
能夠選入語文課本的材料畢竟是少數,還有很多有價值、有意義的文章在網絡上也同樣具有教學意義。因此,要借用網絡資源,開拓學生的視野,鼓勵他們開展繼續閱讀,從而為他們的發展奠定資源基礎。
1.利用網上資源深化課文學習。課文中的很多知識點并沒有得到完全的體現,為了更好地表現這些知識點,教師就需要通過網絡搜集這些材料,結合課文和教學需要對學生進行教授。一般來說,最好能提前向學生提出一些簡單要求,讓他們結合知識點自己尋找相關資料,這樣可以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和探究能力。當然,教師自己是要做好充分準備的,只有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網上資源拓展閱讀范圍。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因此,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這可以以人物為線索,也可以以某一歷史事件為核心,還可以圍繞某一主題為核心,搜集相關材料。在海量資源的充實下,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必然會得到極大的提高。
二、利用網絡開展寫作實踐
利用網絡資源充實寫作素材。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利用網絡的海量資源來充分寫作素材,無論是寫人、寫物還是寫事,都可以在網絡上找到相應的資料,這樣就能夠拓展學生的視界,讓他們打開更多思路、思考更多的寫作可能性,學習更多更好的語句。這尤其對后進生來說是一個捷徑。
總之,在網絡時代,要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提高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引領學生自由地馳騁其間,達到最優發展。
參考文獻:
小學語文教材中文章的數量較多,選材也較為豐富,小學生在學習時具有一定的難度。較多的教學內容,教學課時又有限,且教材中所采用的文章都各具特色,這些都為語文教學的發展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也使得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優化教學過程,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學質量。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情境教學就成為創新教學模式,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教學手段。情境教學突出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和接受,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理解知識,對提升教學質量有極大的幫助。比如,教學文言文,由于這部分知識離學生當下的生活較遠,學生理解文言文中一些特定情境的內容就比較困難,所以很多學生會覺得學習文言文很吃力。對此,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創設教學情境,如利用多媒體設置與文章相符的情境,讓學生置身于特殊的情境中,從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或者是分角色朗讀、對話等形式,把學生帶入到教學情境中去,逐漸提高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感受,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學生的學習情況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雖然說情境教學的應用,為小學語文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但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如何開展情境教學,開展怎樣的情境教學還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和選取適合學生發展的方法,這樣,情境教學才會真正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才會讓小學語文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二、開展體驗式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很多語文教師在教學時對新課程所提出的三維目標不重視,仍然把傳授知識放在首位,而忽略了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導。但是從語文的角度講,文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真正的魅力啟示在于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感悟生活,豐富想象,不斷思考和體驗閱讀的樂趣。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學生,比較喜歡在同學和老師面前展示自己的。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種個性和優勢,開展體驗式的情境教學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教學,實現師生互動。對小學生而言,由于他們的素質參差不齊,通過情境教學能夠滿足所有學生發展,讓學生進行體驗學習,實現對知識的自我構建。為此,這也導致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組織情境教學時所創設的學習情境只適用于部分優秀的學生,有很多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則處于邊緣地位。主要是因為很多教師在設置教學情境和教學活動上考慮得還不夠充分,很多常年積累下來的教學習慣仍然沒有改變,教學方式不夠靈活,所以最終導致學生的體驗較少,主體作用被忽視。為此,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教師在開展情境教學,引導學生體驗教學內容時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體驗教學,如實驗體驗、活動體驗、小組合作體驗、調查體驗、網絡體驗等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體驗學習,增強他們的興趣,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構建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及新課程教學理念的逐步推進,多媒體教學技術也在各中小學得到了普及,這一教學手段的出現無疑為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的實施帶來了福音。因為多媒體技術在提高教學效率,增強學生的學習情趣和學習積極性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以情境教學為例,多媒體的引入,往往就可以讓一堂單一的以聽為主的有語文課堂,轉變成一堂能夠調動學生各方面的感觀,幫助學生吸收更多的信息,讓學生在既定的教學情境下理解知識的課堂。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情境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利用圖片、聲音、影片等多種資料,刺激學生的感官,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根據教師所創設的情境有意識地去展開想象,進而逐步理解和把握文學作品中所蘊涵的信息。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學生能夠在多媒體所展示出的圖片、聲音或者影像等資料所營造的氛圍當中,將自己的情感傾注于審美對象,作品本身具有的情感美和藝術美都能完美地展現于學生的面前,并在他們的腦海中產生無限的想象,這樣一來課堂情境教學根本目的也就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