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4 10:20:4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農產品運營,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現代物流業在農業生產中,尤其在農產品經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加快農產品物流業發展,提高農產品物流的效率和效益,將是堅持不懈地推進農村改革和制度創新的重要內容之一。
-
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中的問題
農產品物流市場發展水平低。由于我國農業生產經營的特點,農產品物流市場發展水平較低,難以滿足農產品物流的需求。市場規模小、經營分散、功能不健全等因素制約了農產品物流交易的效率,難以有效降低農產品經營的成本,影響經濟效益。現有農產品物流市場已不能適應農業現代化的要求。
農產品標準化程度低。產品標準化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因素。現代物流要求統一的運輸配送、倉儲、裝卸、加工等標準。而由于農產品的特殊性,其分類、分級以及包裝難以有統一規范的標準,給物流過程中的運輸配送、儲存、裝卸和加工效率造成較大影響。另外,農產品物流過程中的質量標準、安全標準等相應的檢驗檢測設備缺乏。
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落后。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主要是交通運輸、倉儲等基礎條件。由于農村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部分地區的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較為滯后,尤其是農產品生產大省,其農村物流基礎設施薄弱,交通運輸、倉儲條件差,農產品不能得到及時高效的運輸配送及倉儲保管等,物流效率差,造成運輸倉儲等成本較高,影響其市場銷售。
農產品物流信息化建設滯后。信息化建設主要是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實現農產品物流的信息化管理。目前,我國農業生產的信息化發展較為滯后,信息網絡建設區域發展不平衡,農產品信息平臺缺乏,農產品供求、運輸、配送等信息不能得到及時的處理,從而影響物流質量和物流效率。
物流技術落后。農產品物流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是物流技術。農產品有其鮮明的特點,例如,種類多,運輸、倉儲難度大,保鮮期短,極易腐爛變質等,都對現代物流的運輸、倉儲、加工、保鮮等技術產生較高的要求。而現有的農產品物流技術處于一般條件的運輸、倉儲等狀態,缺乏較好的技術條件作為支撐,往往造成農產品在途物流損耗大,影響經濟效益。
農產品物流現代化的重要意義
農產品物流現代化是走向農業強國的必經之路。我國是農業大國,但非農業強國,農業的現代化水平亟待提升。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農業經營取得了矚目的成績,農產品已能完全滿足市場的需求。農產品大市場、大流通建設,提高產品物流效率將是大勢所趨,也是我國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途徑。農產品物流現代化對于加快我國農產品物流的發展,農村新型流通合作經濟組織的壯大,優化農村資源的配置,提高農業經濟運行質量,推進農業結構調整與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意義十分重大。農業強國建設必須減少農產品流通中的價值損失,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和國際競爭力。
農產品物流現代化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提高農產品生產經營效率的重要方式。農業產業化需要提高農產品生產經營組織的規模,發揮規模經濟效應,獲得組織競爭優勢。而農產品物流現代化是農業產業化的有效推動力量。農產品物流現代化有助于提高農產品整個供應鏈環節的效率,解決農產品深加工、快捷流通等瓶頸制約問題,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價值,從而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
農產品物流現代化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現代物流業已成為國家重點振興的產業,其將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例如,發達國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約為10%左右,而我國達到17%左右,物流成本節約空間大。而農產品生產成本低,運輸、倉儲等成本高是其重要特點,物流現代化發展有助于有效節約物流成本,既能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又能促進農業經營發展、滿足市場農產品及時供應的需求,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提高農民收入,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產生較好的社會效益。
產品物流組織網絡運營措施
農產品物流組織網絡運營模式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農產品物流組織成員資源有效整合
農產品物流組織網絡模式的運用需要成分整合、共享、利用組織網絡成員間的硬件、軟件資源,包括物流設施設備、物流技術和物流管理。農產品物流需要緊跟現代物流技術發展,應用各種操作方法、管理技能等,例如,流通加工技術、物品標識技術、物品實時跟蹤技術等。運用先進的物流技術,如GIS、GPS、EDI、POS等,加強農產品物流組織的信息化建設,提高組織群體的物流技術和物流管理水平。對于農產品物流組織個體而言,其硬件、軟件資源往往有限,難以滿足農產品物流的需求。這樣就需要構建農產品物流組織網絡,實現不同農產品物流組織之間資源的優化配置,共同滿足農產品物流市場的需要。
-
(二)重視農產品物流組織市場的培育
農產品物流的現代化,需要建立完善的農產品流通市場組織體系,以組織資源優勢帶動物流效率的提升。農產品物流組織市場的培育需要構建資源整合、共享型的物流組織網絡模式。農產品物流組織網絡模式的構建,要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域農產品生產經營的特色,發揮優勢和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的作用,形成農產品物流組織市場產供銷一體化較為完善的供應鏈。通過建立農產品現代化批發市場,健全農產品物流組織市場體系,形成不同區域農產品物流批發市場的組織網絡體系,充分實現資源、信息共享,提高農產品的產供銷效率和效益。強化農產品物流組織市場中運輸配送、倉儲、加工、裝卸、包裝等物流功能建設,通過強化農產品市場的培育,規范農產品物流市場運作,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
(三)制定農產品物流標準體系
農產品物流現代化運營亟需標準化體系的支持。農產品物流組織網絡化運營有助于實現農產品生產經營的標準化,規范農產品的質量、規格、包裝等。而農產品的質量等級標準化、重量標準化、包裝規格標準化等標準化措施,有利于組織成員之間硬件、軟件資源共享、利用,避免農產品標準差異給不同組織成員運輸、倉儲、加工等造成的麻煩,減少資源浪費和經營成本。農產品物流組織網絡運營模式的有效實施,需要采用先進的農產品質量檢測檢疫設備,嚴格執行綠色、環保等相關標準,強化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檢驗,避免和減少國際農產品出口中的綠色貿易壁壘,從而提高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四)建立現代農產品物流信息網絡
農產品物流組織網絡模式運營目的就是強化農產品物流信息化,提高農產品物流的效率。可以整合現有的農產品物流組織,尤其是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的資源,加強市場信息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及農產品信息的共享,建立高效的農產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對物流各環節進行及時監控,避免農產品物流經營個體資源的局限性。農產品物流信息網絡建設需要及時收集、整理、分析信息,并反饋給農戶及農產品經營企業,把握市場需求及發展方向,正確引導農業生產經營,既能避免因市場信息不靈導致的農產品經營損失,又能維護農產品市場的穩定。
參考文獻: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農產品物流,需要淘汰落后的物流方式,結合物流新技術的運用,推動鮮活農產品經濟增長。推動物流信息技術的運用,搭建鮮活農產品電商平臺,構建農產品流通體系,提高物流服務的效率,促使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鮮活農產品物流健康發展。隨著物流行業不斷發展,鮮活農產品物流越來越受到重視,安徽省鮮活農產品物流行業水平也有了提高。但鮮活農產品物流的服務質量并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在采購、生產、加工、運輸、存儲等方面還需要改進。安徽省農產品資源豐富,是華東地區的農業大省,加強鮮活農產品的物流管理與運作對安徽省農業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鮮活農產品物流供給端是農民,推動鮮活農產品物流的快速發展,能夠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增加農民的收入。
一、鮮活農產品物流的特點
(一)鮮活農產品物流時效性強
鮮活農產品物流和其他行業物流不同,有著自己的鮮明特點。鮮活農產品的產品質量維持的實際時間較短,有的產品供應還有很明顯的季節性。比如蔬菜、水果的采摘時間不同,上市銷售的時間也就不同,如菠菜、白菜、蘋果、桔子等。水產品的捕撈也有一定的季節性,魚蝦在離開水的環境下,存活的時間非常短。肉蛋奶等產品的生產、供應也有時限的要求。鮮活農產品在采摘、捕撈后,容易發生腐爛的現象,不容易保持新鮮,對物流的時效性要求比較高,在整個物流環節中,對包裝、運輸、倉儲環節的技術條件有相應的要求,而物流活動經歷的環節眾多、流程較長,裝卸搬運中難免發生震碰撞,所以貨損在鮮活農產品物流中時有發生。
(二)鮮活農產品物流具有復雜性
鮮活農產品物流體系比較復雜。鮮活農產品的生產地比較廣泛,農產品的品質豐富,種類繁多。蔬菜的種類有根菜類、綠葉菜類、蔥蒜類、茄果類等。水果有楊梅、櫻桃、葡萄等。水產品有魚類、蝦類、貝類等。肉類常見的有牛肉、羊肉、豬肉、雞肉等。鮮活農產品的形狀、大小、質量、規格各有不同。產品的品種多樣,生產的產地地域不同,對倉儲、運輸、銷售環節就有很多的要求,需要相應的低溫庫、氣調庫、保鮮庫、冷藏庫等儲存。從事農產品運輸車輛的規格不一,運輸的條件也不一樣。配送環節,種類不同、氣味各異的鮮活農產品不能交叉混放,對配送的次數和規劃有較高要求。
二、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安徽省鮮活農產品物流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流通渠道受到限制
目前農產品批發市場是大部分農產品進行買賣的主要場所。批發市場為主導的流通渠道是鮮活農產品流通的主要形式,在鮮活農產品銷售環節中,渠道不多,途徑過少。鮮活農產品批發市場的運營模式單一,在經濟新常態下,不能適應對農產品供給品質的要求。流通渠道的主體一般經營規格不大,經營范圍相對分散,供應和需求的矛盾仍然存在。采購環節中,主要是個體戶、中間商販收購鮮活農產品,經營規模不大,管理不完善。銷售環節中,主要場所還是農貿市場。從事農產品生產銷售的農村經營戶,主要通過集市銷售鮮活農產品。農民對新的銷售不熟悉,產銷不能對路。對于鮮活農產品物流渠道的建設來說,以目前的物流基礎條件,農超對接依然存在大規模推廣的難題。鮮活農產品的銷售中,個體零售為主,外部的支持不足,合作組織沒有做到及時提供市場信息及指導農戶搭建銷售渠道。現有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數量和質量,已經不能適應現階段人民的需求。有時鮮活農產品由于銷售渠道不暢還出現難賣的現象,市場上有時也會出現明顯的季節性鮮活農產品短缺的現象。
(二)鮮活農產品物流冷鏈投入不足
鮮活農產品流通的整個過程,對倉儲、運輸、包裝的要求較高。就目前情況來看,鮮活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不完善,農民冷鏈物流的意識不強,鮮活農產品物流從采購到銷售的整個流程還是在常溫物流狀態下流動。整個過程中缺乏有效的冷鏈技術手段,低溫、冷凍設備設施投入不足,鮮活農產品的損耗極大。鮮活農產品的供應者一般以農戶居多,在采摘、捕撈之后很少能夠對鮮活農產品進行低溫、冷凍儲存,農產品保鮮不過關,在季節比較炎熱的夏季,損失更大。運輸中農戶自己運輸的比較多,對設備投入較少,使用冷藏車輛的不多,有的還用敞篷車運輸,難以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三)鮮活農產品的物流信息不能有效共享
在鮮活農產品物流管理過程中,物流信息技術應用不廣泛,不能對鮮活農產品物流進行高效的運作管理。物流信息不能有效共享導致物流系統整體運營績效不高。鮮活農產品物流包括鮮活農產品從采購到銷售的全部過程,每一個物流環節都需要信息傳遞的有效、準確。物流信息傳遞必須在整個流通過程中保持通暢,貫穿全程。鮮活農產品有著自身的特點,品種眾多,容易腐爛損傷,這就對物流管理運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鮮活農產品的供應商在種植蔬菜、養殖牲畜的同時需要了解市場狀況,獲取市場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市場銷售狀況。在實際運營中,農戶往往處于信息閉塞的狀態,沒有恰當的途徑去獲得市場的動態,對市場的變化也反應遲鈍。鮮活農產品的供應商生產沒有彈性,不能根據市場的需求進行調整,供應和需求的關系處理不好,鮮活農產品的供應商承受市場壓力比較大。先進的物流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不高,信息不能高效傳遞,物流各個環節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物流管理中不能及時有效的掌握信息,就會出現盲目生產、供過于求的問題;也可能出現供小于求,庫存緊張,市場缺貨,導致浪費和成本的增加。網絡技術的逐步推廣,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高度的物流信息共享,傳統的信息傳播途徑已遠不能滿足現代農產品物流發展的需要,迫切需要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的廣泛應用。目前鮮活農產品物流電子商務模式運用不廣泛,信息服務平臺建設集中在大城市,許多地方對農產品物流信息的處理不夠高效,沒有集中的鮮活農產品物流調度中心,不能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務。鮮活農產品產地的農民是信息提供者,但其自身對電商交易模式了解不足,又沒有相關的培訓輔導,對電子交易方式比較陌生,不能很好地運用信息平臺進行交易。目前提供專業鮮活農產品信息的網站不多、服務方式不靈活,提供的信息量有限。同時,鮮活農產品物流信息化程度也存在差異,發達城市的信息技術應用廣泛,信息化水平比較高,鮮活農產品物流現代化程度高,而農村地區信息化普及率低,鮮活農產品物流主要依靠傳統的流通渠道。地區之間信息傳遞出現障礙,影響了鮮活農產品物流的效率。鮮活農產品物流信息水平的不一致,也影響了區域間的物流信息共享,不利于物流的高效運作。鮮活農產品信息化水平不高,在鮮活農產品質量的跟蹤和追溯上面就會出現問題。如,不能有效地建立農產品身份認證,不能很好地貫徹鮮活農產品準入制,難以對鮮活農產品采用溯源制,無法有效保障鮮活農產品的安全。
三、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改進安徽省鮮活農產品物流管理的措施
(一)采用第三方物流運作模式
鮮活農產品品種豐富,產地和銷售地域分布廣泛,需要物流合理化運營。優化鮮活農產品供應鏈物流管理模式,完善第三方物流服務體系,搭建物流公司和農產品供應商合作的橋梁,減少物流不合理的環節,加快鮮活農產品的物流速度,有利于促進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鮮活農產品的流通渠道多樣,鮮活農產品流通的方式眾多,但主要的形式還是依托區域配送中心、縣級配送中心、批發市場,從產地批發市場流通到農貿市場和大小型超市。通過農企對接和農超對接的多種合作方式,促使批發市場、大型生超、物流企業共同建立供應鏈合作聯盟。第三方物流是專業的物流組織形式,鮮活農產品可以通過第三方物流,從供應地快速運輸到銷售市場,供應市場消費。鮮活農產品的時效性強,容易腐爛,必須有專業的物流公司進行服務。第三方物流服務的方式比較靈活,在農產品的存儲、運輸、加工中能夠投入專業的物流技術保障鮮活農產的質量安全。鮮活農產品一般需要冷鏈物流的服務。對于農戶來說,自己投入建設冷庫和購買冷藏車輛的代價太高,而從事鮮活農產品物流行業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一般都具備完善的物流設施和設備,可以解決這些難題。第三方物流企業還能夠參加供應鏈聯盟,共享物流聯盟的資源,突破地域的限制,利用物流網絡提供一體化物流服務。在共同配送、集貨運輸上面,專業的物流公司可以降低鮮活農產品的損耗,減少運輸的成本,優化物流配置。
(二)加強冷鏈建設的投入
鮮活農產品的特點決定了在存儲和運輸中容易發生損耗變質,在農產品生產后提供低溫包裝和保鮮技術,可以提高農產品的新鮮程度,增加鮮活農產品的價值。在鮮活農產品物流發展中,要推動建立冷鏈物流服務體系,促進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的規模發展。冷鏈物流企業對設施設備的投入較高,在運營中需要整合資源,建立冷鏈物流環節的標準。物流企業需要全程監管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資源,建設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冷鏈物流服務的形式從單一的冷藏服務向綜合冷鏈物流發展,推動冷鏈物流體系的完善。擴大冷鏈物流應用范圍,從水產品、肉制品向水果、蛋奶等多個品種發展。促進冷鏈物流市場的完善,促進冷鏈物流服務專業化,推動冷鏈物流專業化服務的發展,從供應商就開始采用冷鏈技術,推動實現冷鏈物流的高效配送服務。推動鮮活農產品物流企業配置先進的冷鏈物流設備,支持冷鏈物流企業購置冷藏車輛,推動鮮活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購置保鮮預冷的設備,高效地使用冷庫。
(三)促進鮮活農產品物流信息共享
鮮活農產品物流信息傳遞的有效和及時對解決鮮活農產品供需矛盾,保障市場健康發展有重要作用。從信息平臺建設來說,企業必須推廣鮮活農產品物流技術的運用,搭建信息齊全的農產品信息供需網站,及時更新批發市場鮮活農產品信息系統,構建完善的物流信息網絡,提高鮮活農產品信息網絡的綜合服務水平。同時注重對農戶進行信息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物流信息知識水平,及時提供鮮活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幫助農戶更好地使用信息網絡。在農村推廣應用物流信息技術,制定技術標準。管理部門要推動鮮活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的建設,提供政策保障和優惠政策。
參考文獻:
近年來,隨著中國電子商務環境的不斷成熟,生鮮農產品被看成是電商發展的“藍海”,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但由于生鮮農產品在物流中的損耗率過高,以及消費者更多的抱有傳統消費觀念等因素的制約,生鮮電商發展的過程中還有很多不足,需要從多方面做大做強。
一、國外生鮮電商的運營模式
(一)020模式
美國生鮮電商Local Harvest整合了中小型農場、社區支持農業農場和消費者上下游資源,提供農場和消費者溝通的平臺。消費者按照地圖檢索可以方便購買本地農產品,并向農場提出不同的農產品需求,本地的物流直接配送,通過這種方式降低了物流成本,將生鮮電商行業較難解決的物流和配送問題較為輕松的解決掉。Local Harvest還開發農場管理軟件CSAware,供農場主使用,方便農場的日常管理,農場主可以更專業地指導生產。
日本生鮮電商Cybird公司通過整合農戶和消費者資源,建立了農戶與消費者之間的交易平臺,其服務對象主要是東京地區的家庭主婦。消費者通過公司網站可以從60個農戶手中購買種類豐富的生鮮農產品,同時,Cybird公司每月在東京澀谷地區舉辦一次集市,消費者可以和農戶面對面溝通,消費者可以了解生鮮農產品的生產環境及過程。這種從生產者直接到消費者的經營模式,減少了中間流通環節,使產品具有較大的價格優勢。
(二)平臺運營模式
Farmigo提出了“食物社區”的概念,它吸引地理位置相近的消費者加入“食物社區”。Farmigo為每個社區量身定制一個網頁,提供當地加入Farmigo的農戶信息,供社區消費者在線訂購。食物社區的創建人、帶頭人,需要邀請至少20位親朋好友加入食物社區,每兩周一次食物需求征集信息。通過這種方式,相近區域的人可以足不戶就享受新鮮的食品,并且比超市便宜20%-30%。
消費者每周通過所屬食物社區在Farmigo上“點菜”,當地農場針對同一社區的訂單情況,每周定點配送一次,由消費者自己取回所訂購的食物。通過食物社區團購,每周配送一次,消費者可以購買到新鮮、便宜、健康的食物,農場節省了物流配送成本和儲存費用,做到了最大限度的節約。
(三)C2B模式
C2B 模式是指先有消費者需求產生而后有企業生產,即先有消費者提出需求,后有生產企業按需求組織生產。
Relay Food就是一個典型的C2B模式的生鮮產品電子商務網站。對一些對新鮮食物情有獨鐘卻沒有時間采購的上班族來說,Relay Food提供了便捷的采購渠道。消費者晚上在線預訂需要的食物,Relay Food告知農場主,以便提前準備,及時采摘。第二天,RelayFood定時將食物送到取貨點,以便消費者自行領取,送貨成本由消費者自己承擔。RelayFood將取貨點設置在公園或教堂等人員容易聚集的地方,增強了消費者對食物的信任度。
為了保持食物的新鮮,留住客戶,Relay Foods與當地擁有較高聲譽的知名零售商、農場主合作,通過供應商品牌提升網站口碑,讓消費者足不出戶品嘗到物美價廉的品牌食物,并養成在線購買生鮮食物的習慣。同時,Relay Food還在多個城市推出了訂購服務,消費者可以按月、按年付費購買食物。
(四)快物流服務模式
2007年Amazon Fresh在美國西雅圖成立,主營業務是亞馬遜旗下的生鮮配送服務,近期擴展到洛杉磯部分區域。生鮮食物低溫儲存、易變質的特性決定了要在低溫環境下進行倉儲和配送。在西雅圖區域,亞馬遜構建了冷鏈物流體系,通過自身高效的配送中心、云計算技術實現新鮮食物的高效采集、倉儲和配送,實現生鮮電商“同日送達”或 “次日送達”的服務。
美國的PeaPod以超市為供應商,收集到訂單后與伙伴超市溝通自行購買、包裝并送貨。這樣的做法使它成為了一個有效的網絡外部采購者,工作集中在電子商務訂單處理和送貨方面。
(五)B2C模式
Ocado是英國具有代表性的B2C網站,主要銷售生鮮農產品、食品和玩具等。消費者首先在Ocado網站瀏覽選擇所需產品,然后使用移動端支付,供貨商依據訂單直接配送至客戶處,這一比例高達85%,也可以選擇先在虛擬櫥窗選擇產品,利用二維碼掃碼下單,然后到線下合作超市Waitrose取貨。
二、中國生鮮電商的發展策略
(一)加強冷鏈物流體系建設
生鮮電商在農產品配送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保鮮問題,我國目前冷鏈物流體系建設還很不完善,生鮮農產品進入冷鏈物流體系的比重遠遠低于發達國家,據統計全國每年在運輸過程中腐爛變質的生鮮食品價值高達約700億。我國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①生鮮電商冷鏈物流共建發展。目前我國的生鮮電商有順豐優選、京東、本來生活、沱沱工社、天貓、1號店、天天果園等,這些網站如果各自為戰,一方面自建冷鏈物流所需要花費的成本過高,另一方面也會存在資源浪費,所以,國內生鮮電商加強合作,共建冷鏈物流體系,統一配送,提高冷鏈車輛的裝載率,節約運輸成本,②借助第三方冷鏈物流。國內生鮮電商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第三方冷鏈物流,解決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難題。③建立社區冷庫。生鮮電商供應的產品可以直接送入社區冷庫中,相當于提前送到顧客的冰箱中,這種方法就很好的解決了生鮮產品在派送時由于客戶在上班或外出無法及時簽收,或運輸到社區后無冷鏈設備儲存,商家無法在最佳時間內完成配送而導致產品腐壞的問題。
(二)大力推廣C2B和020模式
中國生鮮電商還處在發展初期,供應鏈、保鮮、倉儲、物流等都是函待解決的問題。而在C2B模式下,聚合分散的數量龐大的客戶群,形成一個強大的采購集團,顧客提出需求邀約廠商生產,實現以客戶需求為引擎。廠商也可實現以銷定產、降低庫存,同時減少銷售環節、降低流通成本。顧客有需求后進行購物,以消費者為核心,廠家一心一意為客戶服務。
對生鮮農產品來說,顧客提出了購買需求后由廠家提供農產品,一方面可以解決農產品的銷售問題,更一方面如果再加上O2O模式,將更好的解決物流成本問題。
消費者當前的生鮮農產品的購物習慣仍以看到實物更為放心,并且生鮮農產品本身具有易變質、購買頻率高的特性,因此O2O模式比較符合中國消費者的購買習慣,線上下單、線下取貨,即消費者可以在實體商店取貨,使消費者對農產品有更直觀的了解。能較好地滿足中國消費者的購物需求。對供應商來說,可以降低成本,訂購的商品只需集中配送到一個取貨點,保證了新鮮產品能及時到達消費者手中。(作者單位:廣東科技學院)
參考文獻: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現代物流業在農業生產中,尤其在農產品經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加快農產品物流業發展,提高農產品物流的效率和效益,將是堅持不懈地推進農村改革和制度創新的重要內容之一。
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中的問題
農產品物流市場發展水平低。由于我國農業生產經營的特點,農產品物流市場發展水平較低,難以滿足農產品物流的需求。市場規模小、經營分散、功能不健全等因素制約了農產品物流交易的效率,難以有效降低農產品經營的成本,影響經濟效益。現有農產品物流市場已不能適應農業現代化的要求。
農產品標準化程度低。產品標準化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因素。現代物流要求統一的運輸配送、倉儲、裝卸、加工等標準。而由于農產品的特殊性,其分類、分級以及包裝難以有統一規范的標準,給物流過程中的運輸配送、儲存、裝卸和加工效率造成較大影響。另外,農產品物流過程中的質量標準、安全標準等相應的檢驗檢測設備缺乏。
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落后。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主要是交通運輸、倉儲等基礎條件。由于農村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部分地區的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較為滯后,尤其是農產品生產大省,其農村物流基礎設施薄弱,交通運輸、倉儲條件差,農產品不能得到及時高效的運輸配送及倉儲保管等,物流效率差,造成運輸倉儲等成本較高,影響其市場銷售。
農產品物流信息化建設滯后。信息化建設主要是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實現農產品物流的信息化管理。目前,我國農業生產的信息化發展較為滯后,信息網絡建設區域發展不平衡,農產品信息平臺缺乏,農產品供求、運輸、配送等信息不能得到及時的處理,從而影響物流質量和物流效率。
物流技術落后。農產品物流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是物流技術。農產品有其鮮明的特點,例如,種類多,運輸、倉儲難度大,保鮮期短,極易腐爛變質等,都對現代物流的運輸、倉儲、加工、保鮮等技術產生較高的要求。而現有的農產品物流技術處于一般條件的運輸、倉儲等狀態,缺乏較好的技術條件作為支撐,往往造成農產品在途物流損耗大,影響經濟效益。
農產品物流現代化的重要意義
農產品物流現代化是走向農業強國的必經之路。我國是農業大國,但非農業強國,農業的現代化水平亟待提升。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農業經營取得了矚目的成績,農產品已能完全滿足市場的需求。農產品大市場、大流通建設,提高產品物流效率將是大勢所趨,也是我國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途徑。農產品物流現代化對于加快我國農產品物流的發展,農村新型流通合作經濟組織的壯大,優化農村資源的配置,提高農業經濟運行質量,推進農業結構調整與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意義十分重大。農業強國建設必須減少農產品流通中的價值損失,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和國際競爭力。
農產品物流現代化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提高農產品生產經營效率的重要方式。農業產業化需要提高農產品生產經營組織的規模,發揮規模經濟效應,獲得組織競爭優勢。而農產品物流現代化是農業產業化的有效推動力量。農產品物流現代化有助于提高農產品整個供應鏈環節的效率,解決農產品深加工、快捷流通等瓶頸制約問題,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價值,從而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
農產品物流現代化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現代物流業已成為國家重點振興的產業,其將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例如,發達國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約為10%左右,而我國達到17%左右,物流成本節約空間大。而農產品生產成本低,運輸、倉儲等成本高是其重要特點,物流現代化發展有助于有效節約物流成本,既能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又能促進農業經營發展、滿足市場農產品及時供應的需求,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提高農民收入,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產生較好的社會效益。
農產品物流組織網絡運營措施
農產品物流組織網絡運營模式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農產品物流組織成員資源有效整合
農產品物流組織網絡模式的運用需要成分整合、共享、利用組織網絡成員間的硬件、軟件資源,包括物流設施設備、物流技術和物流管理。農產品物流需要緊跟現代物流技術發展,應用各種操作方法、管理技能等,例如,流通加工技術、物品標識技術、物品實時跟蹤技術等。運用先進的物流技術,如GIS、GPS、EDI、POS等,加強農產品物流組織的信息化建設,提高組織群體的物流技術和物流管理水平。對于農產品物流組織個體而言,其硬件、軟件資源往往有限,難以滿足農產品物流的需求。這樣就需要構建農產品物流組織網絡,實現不同農產品物流組織之間資源的優化配置,共同滿足農產品物流市場的需要。
(二)重視農產品物流組織市場的培育
農產品物流的現代化,需要建立完善的農產品流通市場組織體系,以組織資源優勢帶動物流效率的提升。農產品物流組織市場的培育需要構建資源整合、共享型的物流組織網絡模式。農產品物流組織網絡模式的構建,要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域農產品生產經營的特色,發揮優勢和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的作用,形成農產品物流組織市場產供銷一體化較為完善的供應鏈。通過建立農產品現代化批發市場,健全農產品物流組織市場體系,形成不同區域農產品物流批發市場的組織網絡體系,充分實現資源、信息共享,提高農產品的產供銷效率和效益。強化農產品物流組織市場中運輸配送、倉儲、加工、裝卸、包裝等物流功能建設,通過強化農產品市場的培育,規范農產品物流市場運作,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
(三)制定農產品物流標準體系
“海吉星”是新一代農產品批發市場的高端品牌。
“海吉星”英文為Higreen,英文意思是“你好,綠色”。
“綠色交易”是海吉星品牌的核心理念。
誠信、安全、責任、高效、環保是海吉星品牌的核心價值。
“海吉星”市場的硬件建設、軟件管理、員工行為、客戶培育工作理念和行為,都必須是誠信、安全、責任、高效、環保的。
目前,農產品公司旗下投資建設的海吉星品牌市場有深圳海吉星國際農產品物流園(海吉星旗艦店)、廣西海吉星國際農產品物流中心、天津海吉星農產品物流中心等十余家。
“海吉星”運營模式
“海吉星”是新一代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發展趨勢。
“海吉星”運營模式是以“綠色交易”為核心的“高標準建設、高效率運營、高水平管理、高規格服務”的批發市場建設、運營和管理的“海吉星”規范標準為支撐的。同時,“海吉星”運營模式匯集了農產品公司在工程建設、食品安全、信息科技、電子商務、物流管理、金融服務、綜合環保等領域的多種創新性成果。
(1)高標準的前瞻性設計建設
海吉星市場的設計建設充分滿足“綠色交易”的需要。通過科學完善的規劃設計和硬件建設,以及高效的交通物流組織,確保農產品快速集散流轉,有效保障商品鮮度;注重低碳節能、綠色環保;交易大棚裝設空調,保持農產品新鮮品質;實施環保節能項目,市場建有污水處理回用站和固體有機垃圾回收站,并采用節水設備、雨水收集、節約水資源虹吸屋面的設計,利用太陽能、集中空調系統等達到低碳節能環保的目的。
(2)強大的電子信息化系統
以中央電子結算為核心內容的一體化信息管理系統,覆蓋了市場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為商戶提供物流平臺、融資平臺、交易平臺、信息平臺、在線商檢、在線報關、會員中心等信息化增值服務。同時,公司對新建或現有農產品批發市場在軟件管理體系升級上,著重打造現代化電子結算交易系統、在線檔位管理系統、商品備案系統、安全監控系統以及全國統一的海吉星客服中心等。
(3)健全的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
制定商品準入、商品追溯、檢驗檢測、食品安全巡查各類制度以及食品安全管理應急預案等,通過層層簽訂食品安全管理責任書,積極推進多品種中央電子結算模式,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管控體系。
(4)高效的“一站式”客戶服務
海吉星市場通過對客戶資源的優化整合,創新市場運營體系和建立上下游客戶互動合作機制,提供優質高效的“一站式”客戶服務及增值服務滿足客戶的多樣化交易需求,以此優化農產品流通渠道,減少客戶經營成本,從而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更好地平抑物價。
中圖分類號 F3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2-0291-02
Current Situation and Optimizing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E-commerce Business Model of DJ Company
WU Ying-li 1,2 ZHAO Guo-song 3 DU Mei-dan 2 LIU Cheng-liang 2 MAO Tian-yu 2 DOU Yi-tu 2
(1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 Zhejiang 321017; 2 Center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in Jinhua City;
3 Zhengjiawu Town People′s Government of Pujiang County)
Abstract Agricultural product e-commerce provides a more rapid and effective distribution channel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In this paper,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e-commerce business model of DJ company was described,and also the appeared problems were analyzed.Based on these,some optimiz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DJ Company;agricultural product;e-commerce;business model;current situation;optimizing countermeasure
農產品生產受地域和季節等因素影響巨大,與農產品消費需求的剛性和廣闊性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矛盾。因此,農產品市場亟需更加快速有效的流通渠道來解決這種矛盾[1-3]。隨著網絡技術和經濟的不斷發展,電子商務應運而生,它改變了人們傳統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理念,加快了整個世界的生產經營和商品流通。2015年中央提出:“支持電商、物流、商貿、金融等企業參與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同年《政府工作報告》制定了“互聯網 +”行動計劃,緊接著《“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提出了電子商務進農村的工作任務。在全球信息經濟大背景下,這些政策、制度的出臺無疑給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同時也為我國“互聯網+農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此后大批企業紛紛投身這片藍海。《2014―2015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報告》顯示,目前我國涉農交易類電商約有4 000家,但這些電商中真正能實現盈利的不足1%,持平4%,其余95%均存在不同程度損。鑒于此,本文通過對DJ公司農產品電子商務運營模式進行研究,分析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優化對策,以期為實現農產品電子商務又快又好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1 農產品電子商務現狀
1.1 國內農產品電子商務現狀
當前我國電子商務發展迅速,很多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但是電子商務在農業領域上的應用還處在萌芽階段,還不成熟,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相對比較滯后[4-5]。以電子商務為主的新的流通模式在未來必將對農產品生產、銷售產生巨大的影響,并加速傳統農產品流通的升級和轉變[6-10]。因此,農產品電子商務潛力巨大、前景無限。以農產品電子商務為代表的農村電子信息化必將為現代農業發展出力,為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力。
我國農業正處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的進程中,農業面臨著眾多機遇和挑戰,如物流及信息化加速,渠道發展多樣化,產業整合和產業化程度提升等。最初的“農戶+批發商”模式存在嚴重的缺陷和不足,而后來的農超對接模式剛好彌補了這一缺陷,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推廣。農超對接模式由于從農產品的源頭抓起,保證了食品的安全,曾一度受到消費者的廣泛歡迎。然而,電子商務的發展給該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大批國內外大型連鎖超市紛紛陷入到關店潮中。農產品電子商務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在“互聯網+農業”的大背景下,許多電商巨頭紛紛開拓農村市場,把農村市場作為重要的爭奪要地。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使農民與市場的聯系更加緊密、農產品流通更加通暢、農產品市場體系更加完善,促進了農村發展、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截至2015年3月,全國有24個省(市)31個地(市、縣)相繼在“阿里巴巴”平臺開設了自己的“特設館”;“村淘”更是涵蓋了全國8個市(區),13個縣,295個村;“京東”也推出了“千縣萬村計劃”農村戰略,先后投放巨資籌建縣級運營中心和電商村級服務站。據統計,2010―2014年,阿里平臺農產品銷售額平均每年保持112.15%的增長,2010年銷售額僅37億元,到2014年銷售額突破800億元。2013年,在淘寶網所有品類中,生鮮產品的增速最快,達到194.58%,同年全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突破130億元,同比增長 221%。
1.2 金華市農產品電子商務現狀
近年來,金華市把以電子商務為主要特色的網絡經濟作為“一號產業”來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09年以來,金華市先后被評為“中國電子商務創業示范城市”“首批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國家智慧城市建設首批試點城市”和“中國十大電子商務城市”等。2013年金華市更是出臺了《關于加快網絡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為金華市網絡經濟的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但是,由于金華農特產品普遍存在產品知名度不高、資源較分散等特點,導致農業龍頭企業普遍規模偏小、檔次偏低、市場開拓能力偏弱和輻射帶動能力不強,進而嚴重制約了金華市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此外,從農產品供應鏈模式角度分析,當前金華市農特產品主要通過傳統市鑾道在本地進行銷售,僅有少數企業通過自建平臺或者依托阿里巴巴、京東以及DJ公司等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進行全國范圍的銷售。
2 DJ公司農產品電子商務運營模式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運營模式層出不窮,發展迅速,出現了平臺電商、“采購+銷售網站+配送”“自有基地+宅配”、獨立銷售網站/平臺入駐商家等模式,涌現出了淘寶天貓、京東商城、順豐優選、多利農莊、天天果園等代表企業或案例[11]。
DJ公司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成立于2012年,是金華地區最具有影響力的農產品網上交易平臺之一。其宗旨是為廣大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專業大戶和農產品經紀人提供有效的產品營銷與信息服務。DJ公司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交易內容涵蓋土特產交易、農產品批發、蔬菜、海味、糧油、加工食品、調味品、凍品類、堅果、干果、禽畜蛋制品、菇菌、滋補、水果、茶葉、酒類飲品、農資農機、休閑旅游郊游、農家樂等方面。它以“基地+平臺+社區”的運營模式為主,結合了O2O、B2C、B2B 3種電商模式,實現了商家對個人、商家對商家、線上對線下的全方位交易,現有1 600多家農產品企業入駐,其中1 000多家是來自金華本地。
3 DJ公司農產品電子商務運營模式存在的問題
DJ公司農產品電子商務運營模式在平臺方面存在技術保障不到位,供求信息渠道窄、數據少、更新慢,特色不鮮明等問題;盈利方面存在會員規模縮減嚴重,平臺交易量小,傳統的B2C、B2B平臺銷售模式利潤低,線上推廣、線下交易、社區服務投入大,預售新模式資金運轉不力,政府支持有限等問題;商品結構方面存在商品種類少、顧客復購率低、線上與線下產品差異性大等問題;物流配送方面存在物流成本高、冷鏈設施設備不齊全等問題;品牌營銷方面存在農產品品牌化意識不強、公司自身品牌形象塑造不到位、缺少品牌創意與針對性強的有效營銷模式等問題。
4 DJ公司農產品電子商務的運營模式優化對策
DJ公司要想發展壯大,躋身一線農產品電商行列,必須要加快推進平臺建設,鼓勵并引導涉農企業大量應用其電商平臺;建立相應的品牌策略、運行模式,通過與政府合作,在DJ公司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上同步開展網上農交會,承辦金華市萬人品茶大會,通過組建上海(社區)金華農產品電商服務聯盟,提高DJ公司的品牌知名度;推進線上交易與線下物流配送有機結合,不斷提升DJ公司在農產品銷售市場上的占有率;增加和消費者互動交流的O2O模式,通過與優質農產品鮮果基地合作,開展采摘游、親子游等活動;強化在線品牌拓展,提升服務價值,降低采購成本,增加農產品的線上銷售成功率等。此外,還要加強服務保障,加強物流體系建設,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完善標準化工作等,以此推動DJ公司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快速健康發展。
5 參考文獻
[1] 陶忠良,董越勇,王煥森,等.浙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運營模式的探討[J].浙江農業科學,2012(8):1216-1217.
[2] 宮敏麗,邵守立.農產品電子商務運營模式研究與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5(12):97-98.
[3] 談海霞,張敏.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制約因素及對策研究[J].物流技術,2011(5):121-124.
[4] 張海佳,鄭回勇,蔡淑芳,等.福建農產品展示與技術交易平臺設計與開發[J].農學學報,2013(10):42-44.
[5] 孫百鳴,張明明,肖偉民.黑龍江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與對策[J].市場營銷,2012(4):60-61.
[6] 鐘舜丹,何均琳.福建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與對策思考[J].臺灣農業探索,2015(5):43-47.
[7] 張勝軍,路征,鄧翔.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的評價及建議[J].農村經濟,2011(10):103-106.
[8] 巫鵬程.“互聯網+現代農業”下的農村電商產業:沐陽新河鎮調研報告[J].江蘇通信,2016(2):18-19.
在追求綠色環保的今天,人們的生活方式正在不斷改變著,尤其是在飲食安全方面。綠色食品作為一種天然的、無公害的食品,它的出現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甚至是形成了一種潮流。在所有綠色食品中,農業產品涉及到了人們普通的日常生活,越來越受到眾多人的關注。綠色農產品的種類繁多,市場前景廣泛,發展潛力巨大。因此,如何利用方便、快捷、高效的營銷模式推廣綠色農產品,是每位從事綠色農產品行業工作者長期思考的問題。經過一些年的探索,“云營銷”概念的出現及實際應用中所取得的效果,充分證明了“云營銷”的先進理念對于推廣綠色食品的重要作用。
一、傳統農產品的概念特性及銷售市場的定位
(一) 傳統農產品的概念特性
傳統農產品主要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的農業產品,它的生長環境不受地域的太大限制,只要是適合相關農作物的生長,都能得到大范圍的推廣使用。這些農產品的生長環境普遍決定了它們在食物安全方面無法得到太多的保證,其中的營養價值經過長時間的改良,也有了相當程度的下降。傳統農產品主要是經過農藥的殺菌、工業化肥的輔助生長以及一些化學原料的特效功能,使得農產品的自身成本費用較低,產量快、收入回報率的快,受到普通居民的熱烈追捧,有著一定的市場前景。這些農產品一直是人們日常的必備事物,它自身的質量問題也很容易引起人們的身體疾病的發生。隨著這些年人們對于農產品安全意識的提高,傳統農產品慢慢暴露出了它的局限性,原先的市場也有了一定的縮小。
(二)傳統農產品的銷售市場定位
由于傳統農產品的生長環境沒有太多的限制,市場上隨處都能找到這些農產品的身影。同時,傳統的農產品來源范圍廣,產品的來源植物生長發育比較快,結果率比較高,經常能獲得大豐收。這就客觀地決定了傳統的農產品銷售過程中的局限性:只追求一定的經濟回報,不走價格路線。同時,傳統農產品面對的銷售對象也沒有任何限制,社會各階層都是它的常見客戶和潛在客戶。它的銷售市場顯然有著很強的隨意性,價格方面也一直維持在相對合理的范圍內,受到日常人們經常的青睞。
二、綠色農產品的概念特性及銷售市場的定位
(一)綠色農產品的基本概念特性
綠色農產品主要是指在農產品植物生長的過程中氣候環境要求普遍較高,生長過程中所需的原料完全與傳統農產品背離。它的生長過程中不需要工業化肥,也不需要危害性較大的農藥等化學物品,相對傳統的農產品生長周期漫長你,回報率較慢。但在實際的過程中,它對人體的危害基本沒有,自身的營養價值也比較高。一般的綠色農產品都是經過國家食品質量安全委員會認證的,說明了它的各方面都有著較好的質量。綠色農產品的生長環境基本做到了天然無污染,它在營養價值方面也遠遠地超過了傳統的農產品。由于綠色農產品的質量可靠,受到了許多人的好評,這也為它未來打開市場奠定了一定優勢。由于綠色農產品的生長環境特殊,也就客觀決定了它在市場中的價格地位。綠色農產品帶給人們更多的營養,為人們帶來了各種各樣豐富的人體必備元素。在未來的市場方面,綠色農產品也將繼續扮演重要的角色。
(二)綠色農產品銷售市場的地位
由于綠色農產品本身的來源產地優勢突出,它的培育過程也比較漫長,期間也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因此,對于市場主體對象的定位中,綠色農產品主要走的是價格路線,針對的是社會的中、高檔消費群體。這樣的市場定位也就客觀地決定了綠色農產品在未來的銷售渠道上,必將帶來更大的成本費用。由于它消費主體的特殊性,綠色農產品能否做好廣泛的宣傳,也是其未來能否占領更多市場份額的關鍵。
三、 綠色農產品營銷與“云營銷”理念的綜述
(一) 綠色農產品營銷成本高的原因分析
綠色農產品的品質都是上乘的,口感也較好,相對市場中同類產品,綠色農產品對于水源、土壤、溫度、濕度以及其他方面,都有非常高的要求,這也使得它的市場成本非常高。在其它國家,普通的農產品與綠色農產品之間價格差距一般維持在10%-50%。不同國家的環境不同、地理位置差異性,決定了綠色農產品在銷售過程中的價格有著一定的差異。氣候寒冷的地方,綠色水平培育過程相對復雜,價格也比普通農產品高出好多倍,比如芬蘭。倫敦的氣候相對潮濕,但人口密集,它的綠色農產品比普通農產品高出30%-50%。相對國外綠色農產品價格的偏高,我國在這方面的價格差異更加明顯。這主要因為我國從事綠色農產品生產研發的企業,在技術的應用上,必須將生產過程中的所需的環境成本考慮進去,還需要支付生產所需改善已經遭到破壞的環境成本費用,即企業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購買所需要清潔的原材料,并配備相應的清潔設備。同時,企業也需要通過所在國家的綠色農產品認證以及防止他人假冒偽劣綠色商標、盜用企業的專利標志,這些費用都給企業帶來了成本負擔。
在具體的銷售過程中,普通的農產品價格實惠,綠色農產品顯然沒有太大的競爭優勢。盡管在保鮮方面,綠色農產品的效果非常明顯,有著很高的檔次,但也需要相應的價格匹配。假如將綠色食品放到市場上宣傳推銷,對于那些每天習慣了市場農產品的普通群眾,綠色農產品基本沒有什么太大的銷路。這些客觀原因使得企業不得不轉變營銷思路,尋找其它高效的推廣方式,從而加大綠色農產品的銷量。
(二)“云營銷”的基本概念的闡述
通過對眾多“云營銷”概念的整合,可以大體得出:
“云營銷”就是指企業通過互聯網工具,利用相關軟件的特殊功能以及一些常見社交媒體的整合,利用一些壓縮技術將低成本的實體,通過“云處理器”強大的功能將相關的營銷方案到網絡上。通過“云”的自動檢索和覆蓋功能,將所有的營銷產品自動推銷給優質客戶。只要客戶通過網絡平臺可以看到企業的營銷產品,企業便達到了“云營銷”的最終目的。這樣的過程就稱為“云營銷”。相對傳統的營銷方式,“云營銷”降低了企業的營銷成本,縮短了企業營銷想要達到最終目的所需花費的時間。“云營銷”最大的特色就是實現了技術方面的智能化,通過不同技術的相互結合,發揮出它們各自的功能特點,利用相關的平臺將企業首要的營銷方案快速地傳達給優質的客戶。通過這種“云營銷”,可以實現企業和客戶之間的完美對接,達到雙方合作的最終目的。“云營銷”的出現,已經顛覆了傳統的營銷模式,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這種技術將會被更加大力的推廣。
(三)“云營銷”為企業營銷綠色農產品帶來的優勢
由于目前的市場定位決定了企業在綠色農產品營銷的過程中應該尋找的消費群體主要是中、高端客戶,這就使得企業在實際營銷過程中必須確定最佳的營銷方案。即如何快速地尋找到那些優質的中、高端客戶,即使找到,又如何使客戶能夠瀏覽到自己的產品。這對綠色農產品銷售企業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而“云處理器”和“云計算”是當今軟件行業的焦點,因為它已經具備了將電子商務、互聯網技術、社交媒體三者融合的強大功能。企業通過“云計算”的數據處理方式開展有效活動,不僅降低了有效成本,同時還能將自己特色產品的最新信息及時送達消費者,提高了產品銷售成功的幾率。利用“云營銷”軟件,銷售者需要關注的僅僅是軟件本身的安全問題和自己的產品特點,而軟件會通過自身的特殊功能將產品信息以最短的時間、最全面的描述及時地發生給客戶,這樣就有助于客戶頻繁地選擇該企業的綠色農產品。這就提高了企業的銷售量,獲得了相應的利潤。而傳統的營銷模式下,企業基本只能獲得一次的銷售利潤,而且消費者也很難長時間記住該產品的與眾不同。但通過“云營銷”的營銷手段,消費者可以在網上可以看到其他客戶對于該產品的客觀評價。同時,消費者對于保鮮效果好、,種類繁多的綠色農產品更加青睞。這就增加了企業綠色農產品銷售成功的更多機會。在利用“云營銷”手段的過程中,軟件也會將客戶的反饋信息、產品的銷售狀況快速地傳達給企業,便于企業及時地調整營銷策略。“云營銷”實質就是自動的智能營銷專家,可以為企業或商家帶來豐碩的戰略成果。
四、商家利用“云營銷”實現綠色農產品營銷的方法
(一)搭建與“云營銷”相連的主平臺
利用主平臺的橋梁作用,實現綠色農產品與“云營銷”相互聯系的功能。平臺的創建實質是取代了傳統的經營模式。廣大的消費者可以通過主平臺找到無數企業的產品,在所有的產品中通過相互對比選擇出自己滿意的綠色農產品。同時,眾多的企業可以通過這種主平臺,將自己的特色農產品發送給無數的消費者,實現自己銷售的最終目的。而平臺的創建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持,只有資本實力雄厚的企業,才可能成為主平臺的實際運營者。而這種平臺的出現,是我國新型經濟模式的代表。掌控主平臺的操作者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強大的市場號召力;數量龐大的消費者;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扎實的技術能力;創新的戰略眼光;獨特的發展模式。只有具備了這些條件,主平臺的操作者才有可能真正發揮出主平臺的強大功效。通過這些特點也可以看出,主平臺實際的作用相當于是實現了消費者和企業這兩個“雙邊市場”的互通,從而達到了綠色農產品的流通。
(二) 線上線下的完美對接
線下優質的產品為線上的營銷工作做好支持。對于企業,綠色農產品的生產基地與銷售中心是完全獨立的。線上對于綠色農產品圖片的宣傳也是與線下實物的參照各有不同。因此,只有將當前形勢下線下和線上的信息完全吻合、對接起來,實現商品價格的統一、商品質量的統一以及商品預算的統一。只有這樣,才能為企業的創建一條獨特的綠色農產品銷售渠道,打造出自己的綠色品牌。在商品的實體店面設計上,顏色、色調盡量搭配均勻,顯示出一種生機勃勃的田園化的景象。這樣消費者通過線上的觀看,可以有一種熟悉感、親切感,拉近雙方間的距離。在自己產品外觀的設計上,也盡量簡單個性化,這樣容易使消費者記住,增加消費者對于企業品牌的認可度。
一般大型的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的區域選擇上,都是比較突出或意義巨大的地方。同時,也會以開放的態度與國外的知名企業開展各種交流合作,依靠國外企業的品牌效應以及自己生產基地的獨特區域,將自己的綠色農產品很好地宣傳出去。同時,利用國外企業的最新信息,也可以建立自己綠色農產品的專用渠道,用于特殊時期的銷售和儲存。為了節約成本,保證產品的新鮮度,大型企業一般選擇供給地建立生產基地,就地加工、就地銷售,滿足當地客戶的需求。這種經營模式解決了一定的費用,但是也損失了一些大客戶。由于目前長途綠色農產品的運輸和保鮮存在一定的困難,這種經營模式還無法進行推廣。
結束語: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們對于綠色農產品的重視程度正在不斷加大。企業由于生產成本和宣傳費用較高等因素的制約,無法在市場中將自己的綠色農產品進行廣泛推廣。而“云營銷”技術工具的出現,使得企業在綠色農產品的銷售渠道上,有了全新的發展思路。“云營銷”結合的是電子商務、社交媒體、計算機技術等多種技術,它的出現使得企業在綠色農產品的營銷方面節約了大量成本,而且還為企業未來的營銷之路拓寬了渠道,擴大了信息的范圍,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這種“云營銷”模式值得大力推廣,綠色農產品也會在這種模式的影響下銷售的更好。(作者單位:國網黃山供電公司)
參考文獻:
[1] 于浩淼.“云營銷”在綠色農產品營銷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13(27).
[2] .吉林省農產品營銷模式研究[D].吉林大學,2014.
一、黃岡市互聯網+農業的發展背景與現狀分析
1.發展背景
黃岡市作為國家重點貧困城市,地理環境較好,相較于工業經濟,農業經濟的發展更有優勢。為了擺脫貧困的現狀,如何合理利用現有自然資源,發揚“綠色人文”的農業文化,將農業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逐漸實現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農業轉變,是實現農業精準扶貧的必經之路。
從物聯網技術的運用來看,作為重視農業發展的黃岡市,此次物聯網技術在農業領域的全方位運用處于創新性改造的核心地位。對于黃岡市發展現代農業而言,應該充分抓住這一契機,利用物聯網技術創新農業生產運營模式。
2.發展現狀
建立農業觀光園,創新農業營銷服務,大力發展智慧農業,逐步實現市校結合,是目前黃岡市農業發展的基本思路。因此,互聯網+技術更好地應用是當前農業現代化的新思路。
(1)增長方式:數量增加向質量效益并重轉變
在黃岡市農田里,水稻生產標準化、集約化、規模化、機械化水平實現了大幅度提高,同時結合草食畜牧業發展,“糧改飼”“油菜―再生稻”、“兩種三收”的高效生產模式得到推廣。黃岡市加快了良種引繁推廣步伐,建立一批市級標準化示范園。如2016年上半年,黃岡市建立了市級標準園13個,其中茶園3個,藥園4個,桑園2個,果園4個。同時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實行訂單化生產,大辦樣本示范點,推廣中稻再生稻、春秋青飼玉米連作、蝦稻共生等高產高效種養模式,畝平純收入較單純種稻可增收1800元以上。
(2)農業功能:生產向生產、生活、生態功能并重轉變
黃岡市舉辦了英山茶葉節、蘄春李時珍醫藥文化節、武穴油菜花節等一些大型活動,使農業內部發展潛力被充分挖掘;休閑采摘基地涌現,如:麻城市純陽山生態農業觀光園、浠水金藤葡萄休閑農場、獼猴桃基地,黃梅藍莓基地,使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3)經營形式:分散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
黃岡市農村積極推進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土地向種養大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集中,企業向功能園區集中。黃岡市同時支持龍頭企業、種養大戶組建以生產、銷售、科技、農技等為合作載體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7700家,其中種糧大戶1373個,家庭農場42家,糧油專業合作社199家,規模以上畜牧龍頭企業96家,規模以上養殖龍頭企業(基地)358家,牧業專業合作組織1503個。黃岡市農業產業化發展較為穩健,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512家,其中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2家,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72家。
3.“互聯網+農業”發展
黃岡市的“互聯網+農業”主要從3個方面體現。第一,創新農業營銷服務。培育新型流通業態,引導各類農業經營主體與電商企業對接,擴大農業對外宣傳和合作,強化農產品產銷接。第二,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制定“智慧農業”科學發展規劃,加快與農信通、普天信息、電信、移動的深度合作,著力打造全市現代農業的數據匯聚中心。將信息化滲透到農戶生產、經營、消費、學習等各個具體環節,實現農業信息與廣大農戶和企業精準對接,提升信息服務的精準化。第三,加快了推進“市校合作”。加快與武漢高校在農業生產基地、項目、科技、人才等多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提高農業科技創新效率。發揮農科院科研優勢,加強農業科研成果的轉化與應用,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二、黃岡市農業現代化的具體問題
經實地調研發現,目前黃岡市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面臨著以下幾點問題,是在進一步實現精準扶貧,全民脫貧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
1.農業科研人員缺乏
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大量農業高科技人才的支持。黃岡市大學生創業基地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也為黃岡市留下了大量重點高校的人才,但相對而言,專業技術型人才仍然缺乏,例如農業科技人才。
發展現代農業與高新技術密不可分,而貧困地區農民素質整體不高,科技、文化水平以及受教育水平較低,思想上有很多局限性,針對農業方面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缺乏做大做強的意識、風險投資意識、競爭意識、品牌意識。
2.特色農業發展缺乏特色
農業現代化發展要從更多具有發展前景的農產品以及觀光旅游區入手,黃岡市某些貧困縣雖本著“特色農業”的思想不斷發展特色旅游區,但由于缺乏整體規劃和專業指導以及一些外部因素的影響,往往照搬一些地區的產業模式,使得農業結構趨同,資源配置效率低下。
三、對黃岡市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政策建議
1.創建一村特色農業品牌
延續“一村一品”的思路,進一步調整當地農業結構,對本地特色農業資源進行整合,促進產業做大、做強。樹立品牌意識,鼓勵發展特色農業,形成自己的農業觀光園,將農業發展與第三產業相結合。
2.吸引高科技人才,加強農業培訓
在挽留人才、吸引人才方面,需要黃岡市市政府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財力。更多的技術型人才愿意留在諸如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吸引更多的人才在黃岡就業創業,需要為高科技人才創造更好的發展研究條件,逐步擴大受益人群。同時,針對本地人才培養方面,要通過培養種養大戶、加工大戶、營銷大戶發展完善的產業鏈,綜合形成農村經營大戶,帶動周邊群眾受益。同時,可以通過農業招商引資,引導當地群眾利用土地入股、就地務工等方式參與產業開發,獲取發展收益。
參考文獻:
[1]劉玉忠,“互聯網+農業” 現代農業發展研究[J].創新科技,2015.
關鍵詞:
包裝設計;農產品;品牌營銷;作用
一、引言
包裝可以說是企業開展品牌營銷的重要縮影,它所代表的是該公司在廣大消費者群體心目中的地位和品牌形象等。優秀的產品包裝能夠起到切實保護產品,讓產品能夠完整無損地送至消費者群體手中,提升產品的自身競爭力,區隔與其進行競爭的競品,在種類繁多的同類產品當中脫穎而出,充分美化產品,引導消費者們購買與提升農產品的銷售額度;提高產品的檔次,提升產品的利潤。對于農產品來說也是如此,如今,包裝已經成為農產品類商品貨架之上的王牌推銷員,也是品牌營銷當中的重要保障,為了實施好品牌,必須高度重視包裝設計工作,以實現包裝設計和品牌影響力相輔相成,共同推動農產品銷售的突出成效。
二、強化包裝設計對于農產品品牌塑造的重要性
一是能夠強化品牌塑造和品牌維護的觀念。當前我國諸多企業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就是對自主品牌塑造以及維護意識存在不夠重視的問題。包括農產品企業在內的諸多中小企業并不注重品牌概念建設,也沒有足夠明確的CIS體系,部分稍微有點名氣的品牌甚至于連基本的知識產權保護舉措均未設置,比如,現實中就有國內知名企業的知識產權為其他國家企業所搶先注冊的例子。就此而言,我國的農產品企業以其農產品品牌一定要有良好的知識產權意識,對自身產品采取積極有效的保護性舉措。二是農產品包裝同樣屬于品牌一樣要加以重點保護,這對農產品企業的品牌打造來說具有積極的含義。基于品牌營銷的農產品包裝設計,一樣處于知識產權保護的范圍當中。作為農產品企業,更應積極強化農產品品牌維護的理念,切實保護自身利益不會受到什么損害。農產品包裝設計在品牌營銷中是最有說服力的一種方式,是和消費者群體進行直接對話的宣傳形式之一。對于包裝設計尚屬空白的我國農產品市場營銷體系而言,切實加強農產品包裝設計十分必要。三是農產品市場發展之所需。為更好地適應于今后市場之中愈來愈白熱化的競爭,確保農產品能夠實現暢銷,從而取得更多的市場份額。當然,農產品的包裝與設計還可注入更加多的新鮮血液,其中的包裝形象設計和包裝材料利用則是農產品解決該問題的一個重要而又快捷的方法。與此同時,為讓農產品的包裝設計能夠引發更加大的關注,讓農產品廢棄物能通過再次運用,變廢為寶,提升當前市場的競爭實力,我們十分需要切實解決農產品包裝設計問題以提升農產品的銷售額度,以求刺激當前的消費市場。與此同時,還可切實控制與降低環境的污染,有效解決農產品物資的短缺問題,以求更好地創建節約型社會。
三、當前我國農產品包裝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農產品在包裝設計上還存在著相當多的問題,從而影響到了農產品的銷售進程,主要表現為如下三個方面:一是農產品的包裝形象設計過于混亂且檔次偏低。當前,我國農產品的包裝設計能力相當低下而且混,此狀況十分容易導致農產品在銷售過程之中的競爭力不夠強,農產品難以和國外的同類農產品之間產生極大的競爭力。我國國內市場之中的相同農產品所具有的外包裝設計也顯得參差不齊,難以引發消費者對于農產品所具有的首要興趣,這樣一來自然會影響到農產品所具有的銷售量。二是所投入的資金數量較少。因為我國農產品投入到包裝設計上的費用比較少,甚至于隨便應付了事,這也是導致我國農產品無法充分占領國外市場的一個重要原因。三是我國農產品包裝設計沒有綠色、環保等概念。隨著現代人環保責任感之提升、文化素質以及審美能力的提升,對于農產品質量方面的要求正在變得愈來愈高。以往的低檔次包裝已經難以適應于如今的市場,現代人對于農產品包裝設計方面的要求也變得更高。我國傳統意義上的農產品包裝設計當中太多地使用了化工原料。例如,一些大米的包裝上往往會使用化工材料所做之編織袋,而且二次加工之后的農產品使用聚乙烯產品作為外包裝的情況也相當常見。在以綠色為主導旋律的當下,如今的人們更有理由拒買此類農產品。
四、充分展現包裝設計在農產品品牌營銷中作用的幾點對策
運用包裝設計來提高農產品品牌影響力雖然與普通產品的包裝策略具有相當多的相似或者相同之處,但是農產品具有季節性非常強、地域性顯著、易于腐爛等特征,又導致包裝設計變得更為復雜,要求也更加高。具體來說,應用包裝設計來提高農產品品牌營銷對策有以下幾點:1.技術包裝方法。技術包裝策略是指在包裝材料、裝潢以及造型等多個方面,全面運用新型技術成果,讓包裝設計不但能夠更好地保護農產品,且讓客戶覺得更為方便,從而能夠展示出品牌所具有之含義。比如,老蔡罐裝食品外包裝蓋之上設置了真空鈕,其形狀又能夠顯示出食物的保鮮度。2.文化包裝方法。文化包裝方法是符合消費者群體追求高層次文化之消費心理,選取傳統文化或者現代文化之合理含義,將其巧妙地和外包裝結合起來,體現出農產品品牌所具有之強烈文化氣息。鑒于現代人審美能力以及文化素質的持續提升,消費者群體在購置商品的過程之中,不但要考慮到農產品是否經濟實用,而且還應當講求消費的文化內涵,對商品進行懷舊包裝也就顯得很有必要。此種包裝主要采取天然原材料,裝潢顯得粗糙而又簡樸,如同年代已經久遠的殘品一樣,比如,仿古家具、服裝以及日用品等。所以,可依據現代人的復古心理來進行文化復古包裝。比如,華佗酒與嫦娥月餅的包裝,就非常受客戶之青睞。農產品往往具有十分顯著的地域特色,因而體現在包裝設計中就極為重視地域特點,具備了非常強烈的鄉土氣息,這是特色化農產品包裝的一個重要原則。就農產品包裝所富有的文化價值來考量,強調農產品所具有的地域特征依然是重新打造特色化農產品形象以及農產品企業文化之關鍵。農產品包裝地域文化之體現還可從包裝的色彩、圖案設計、材料等相關方面加以著手。3.創新包裝方法。創新包裝方法是指農產品的包裝并不仿制與雷同,而是引入新型材料、工藝以及圖案等,從而給消費者們帶來耳目一新之感,從而顯示出農產品品牌之個性化價值。比如,上海某食品公司把各類藝術肖像臉譜印于精美的糖果紙之上,就很有特點,容易引起消費者們的購買欲望,是一種很好的創新型包裝法。4.綠色包裝方法。綠色包裝方法是指在農產品包裝設計的過程之中,強調維持農產品的生態平衡,提升農產品品牌所具有的環保價值,更好地保護我國的自然環境,也有利于消費者們的健康,還有利于實現新的可持續發展。綠色包裝可以說是我國新一輪市場化競爭十分重要的內容,同時也將為我國農產品企業與國際標準進行接軌,創設出綠色農產品品牌提供更加有利的條件。有鑒于此,我國農產品企業應當注重于選擇與設計農產品的包裝設計材料。在確保農產品裝功能的基礎上,盡可能地降低包裝物對于環境所造成之損害。農產品的包裝設計還應當能夠確保消費者群體的健康,并且做到方便、可靠,從而更好地體現出綠色包裝所具有的重要宣傳作用。綠色包裝對于農產品企業來說,是一種十分直觀而且富有成效的廣告宣傳形式,農產品包裝設計要強調綠色產品的特征,圖案的內容應當做到既健康,又簡潔,而且還應當按照實際標出農產品的質量標志以及環境標志、使用方式,并且盡可能地說明農產品包裝廢棄物所具有的回收處置方法。5.時尚包裝方法。鑒于現代人生活水平的持續提升,消費觀念也在得到持續發展。今日之時尚,到了明日就又可能會過時,因此,農產品銷售包裝一定要持續改進,大膽創新。如今,社會各界均十分關注環境問題,所以農產品企業應當在包裝設計中和保護環境進行結合。比如,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即將舉行之際,社會各界均十分關注奧運盛會,此時農產品企業的包裝就應當盡可能地要與奧運會相聯系。部分品牌的農產品還有幸成為了奧運會的指定用品,這時即可經過授權使用福娃等奧運吉祥物或者標示來開展宣傳。隨著人民群眾越來越重視環保,倡導綠色,許多地方的草編以及柳編包裝物極為受歡迎。優秀的農產品外包裝不但要在視覺上更好地吸引消費者們形成購買的欲望,而且還應當從心理上抓住消費者群體的興奮點。因此,實施成功的包裝是農產品企業的追求、包裝設計人員的思維心理、消費者之需求,通過以上三者的密切聯系才能夠發揮出農產品包裝的效能。包裝唯有緊緊把握住廣大消費者群體的心理,切實迎合消費者群體的愛好,有效滿足消費者們之需求,才能夠切實激發出消費者群體的情感,從而在愈來愈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中站穩腳跟,立于不敗之地。6.藝術包裝方法。藝術包裝法是一種符合消費者們審美情趣以及消費需求,能夠強化商品包裝的裝飾,從而通過新、奇、美等外在形式,別具一格的圖案、清新動人的文字、醒目明亮的色澤,為消費者們帶來極大的視覺刺激感,進而讓大家形成心理上的美好感覺,讓潛在購買欲望轉換為實實在在的購買行動。比如,日本就曾經有過一種草編的內裝五個雞蛋的網袋。此種樸實的網袋涵蓋了日本包裝風格的各項重要內容,顯得實用而又美觀,證明了農產品產地以及年代,甚至還可使用題詞以涵蓋其中的內容。雖然消費者判斷農產品孰優孰劣的基本標準為農產品自身質量之好壞,但是包裝海事農產品的臉面,從來都是以第一印象進入到消費者群體的視覺之中的,也會影響到消費者們對于農產品之取舍。因此,要在最大限度上滿足消費者所具有的審美以及情感需求,讓其包裝設計的重要目標。
五、結語
總的來說,要在我國農產品中引入產品包裝設計,尚有相當長的路要走,這在今后的農產品公司發展中也會變得愈來愈重要。今后農產品發展的途徑在何方?筆者覺得除了要保持過硬的質量之外加強包裝設計也十分重要。消費者在看到同樣質量的農產品之后,不同品牌的宣傳強度、包裝設計之優劣,肯定是其決定購買與否的重要考量因素。因此,必須進一步強化包裝設計,從而在農產品品牌營銷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麗華.包裝設計[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
[2]周威.試論提升商業包裝創建黑龍江農產品品牌形象[J].黑龍江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3).
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的目標是“供應鏈整體利益最大化和供應鏈各主體之間的利益均衡”。因此,利益機制是整個農產品供應鏈的核心,完善利益機制是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的重點。
一、我國農產品供應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農產品供應鏈形成時間不長,在某些區域或某類農產品的供應上還沒有形成真正的供應鏈。同時供應鏈管理的內容是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由于我國目前物流技術、信息技術水平還不算發達,因此農產品供應鏈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1.農產品供應鏈上各環節的銜接不連貫。供應鏈是從原材料的采購、生產、運輸、加工、分銷直至最終送達消費者手中的業務流程,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鏈”,各環節的銜接是供應鏈得以平滑運轉的關鍵。但目前,我國農產品供應鏈易斷的現象比較明顯,還沒有形成一種固定的鏈條。大多銷售商或中間商沒有長期固定的農產品供應商,同時在運輸、包裝、裝卸等物流作業環節上也很容易脫節。
2.供應鏈主體之間的利益不均。我國農產品供應鏈管理中普遍存在各主體之間利益不均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一些供應鏈中的一些龍頭企業侵占生產農戶的利益、絕大部分利益為核心企業占有、生產環節的利益過少、流通環節的利益過多等。
3.增值活動的分派體系沒有形成。通常情況下,四種效用會增加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即:形式效用、擁有效用、時間效用和位置效用。這些效用是由不同的供應鏈參與者創造的,因此有必要根據各個參與者的核心能力將增值活動分派下去,以保證整個供應鏈的效率,實現供應鏈的管理目的。但目前中國農產品的供應鏈上并沒有形成這樣的分派體系。
二、完善利益機制,促進農產品供應鏈平滑運轉
農產品供應鏈的平滑運轉需要進一步完善利益機制,而農產品供應鏈利益機制的完善需要從利益分配機制、利益約束機制和利益保障機制入手。
1.利益分配機制。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的利益機制的實質,就是供應鏈內部成員各個利益目標的一致和利益分配的合理。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機制,需要充分考慮供應鏈內部各個參與主體的切身利益。因此,如何利用利益杠桿調動內部諸方面的積極性,使各主體在各個經營環節來實現利益平衡,建立科學、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是促進農產品供應鏈管理順利實施的關鍵。
(1)實施保護價格。保護價格是根據市場行情以合同的形式訂立的最低保護價格,是農業合作過程中常見的一種非市場安排形式。一般規定當保護價格高于市場價格時,供應鏈中的加工企業、中間商和銷售商按保護價格收購;當保護價格低于市場價格時,按市場價格收購。保護價格保障了農民的利益,使他們能夠獲得比較穩定的合理收益,同時也保證了加工企業、中間商和銷售商有較穩定的原料和貨源。
(2)股份合作。股份合作使加工企業與入股農戶以股份為紐帶,結成“互惠互利,配套聯動”的經濟共同體。但股份合作需要一定資本,這無形中會限制實力較為薄弱的農戶采用這種合作形式。
(3)利潤返還。供應鏈的核心成員如加工企業可以根據農戶提交的農產品的數量,在一個財政年度結束后,按適當比例把一部分利潤返還給農戶。這樣農戶與企業不再是簡單的買賣關系,而成為較為緊密的整體。通過農產品利潤的二次分配,農民就非常關心供應鏈整體的發展,不會輕意因市場價格的波動而撕毀購銷合同,加工企業也因此更能獲得穩定優質的原料供應。
2.利益約束機制。要順利地實施農產品供應鏈管理,需要有一套良好的供應鏈運作約束機制作為保障
(1)市場約束機制。由市場中的供求關系、市場主體之間的競爭、價格的變動及其相互轉化、互為因果而形成的約束機制。在市場約束機制作用下,加工企業、中間商或銷售商憑靠自身的信譽和傳統的產銷關系,與農戶和原料產地通過市場進行交易,價格隨行就市。但僅憑市場約束機制,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的模式只是松散的,它只能是一種初級形式的約束機制。
(2)交易成本內部化。通過系統內“非市場安排”,農產品供應鏈內部各個利益主體之間原本在外部市場上進行交易的原料、半成品和制成品交易內部化,從而減少了流通環節,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加了整個供應鏈的收入。
(3)合同約束機制。合同約束機制是農業產業化經營普遍采取的主要運轉約束機制。加工企業、中間商或銷售商與基地和農戶可以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產銷合同、資金扶持合同和科技成果引進開發等合同,在合同中明確規定各方的責權利。
3.利益保障機制
(1)組織保障。成熟完整的供應鏈是圍繞著核心企業建立起來的,核心企業的帶動能力決定了整個供應鏈的營利能力。以核心企業為中心,農產品供應鏈可以采用以下兩種組織形式。
一是以加工企業為核心的供應鏈組織形式。該模式下,加工企業具有較強的市場力量,以加工企業為中心能夠保證生產活動的穩定性,在資金技術和生產資料等方面由公司為農戶提供支持,可以減少農戶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另一方面企業在加工原料的供應上獲得了保證,也可以降低交易費用。這類加工企業可以是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也可以是其他類型的加工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