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2 10:31:0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初中歷史教學法,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多媒體技術這種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盛情融匯的全息表達,與看、聽、做相結合的學習方式一致,能為歷史教學提供逼真的表現效果,拓寬了學生的感知空間和時間,生動、形象、感染力強。“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導入新課階段,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他們的思緒帶進特定的學習情景中,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對一堂歷史課教學的成敗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利用電教媒體導入新課,可以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聯想,激勵探究,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變為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2借助圖畫展示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6-004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6.028
所謂史料,主要是指構成人類歷史的資料,它記錄了人類發展的全過程,也是人類豐功偉績的里程碑。一般有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之分,對于歷史教學科目具有相當深遠的意義。通過對歷史教學過程的不斷完善,找出史料運用的不足,并提出新的結合策略,是初中歷史教學的最終目標。當然,目前的史料教學依然存在些許不足之處,這些不足之處需要在不斷實踐中加以改正。
一、史料與歷史課本息息相關
史料經過一定的加工和鍛造,成為了指導學生了解歷史的工具――歷史課本,而歷史課本的原型與史料密不可分。從我國現今教育的發展淵源來看,初中歷史學科是學生了解和學習歷史的基礎階段,也是幫助學生塑造歷史認知的黃金起步階段,雖然隨著教育的發展,能夠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的資料層出不窮,但是能夠完全代替史料完成這一任務的資料依然沒有出現,況且史料具有十分嚴謹的邏輯性,對后人甄別歷史提供了十分方便的條件。由此來看,史料和歷史課本的關系可謂是唇亡齒寒。沒有史料這個強有力的工具作為學生學習歷史的依托,就不能使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訓練。當然,這種說法并不能說明史料可以完全取代初中歷史課本,達到史料單獨教學的效果,因為完全脫離課本而依賴史料,會讓學生的學習心智逐步偏向片面化,長此以往,也是有弊無利的。
二、運用史料進行初中歷史教學實現創新的對策
(一)運用鮮活史料激活教學方式
教育乃人之根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若把人比喻為樹木,那教育可以說就是那澆灌之水,樹木要想順利成活挺拔,離不開水的灌溉,但只有水是不夠的,水還需清澈、新鮮,才能夠真正使“樹木”成為“樹人”。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對于史料的運用也是相同的道理,如果純粹為了教學而采取貼合課本卻又枯燥無味的史料進行宣講,長此以往定不是萬全之策。史料的運用是一門藝術,它不僅關系到教師的教學水準,也和學生的學習興趣息息相關。
史料的鮮活使用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初一歷史課本《原始的農耕生活》為例,雖然農耕生活離現在已過去了相當長時間,但它們留下來的器具依然是現在人們進行創作的源泉,況且農耕器具也是現今人們追溯過去的利器之一。教師可以先在幻燈片上展示幾張農耕生活時代人們使用的器具,如石斧、犁等,這些工具雖然在現在看來做工不夠精巧,個頭也笨重,但在當時已經為人們的生活創造了很大的便利,也為人們提供了生活保障。以這些器具的圖片作為開篇的宣講,就能讓學生產生一看究竟的好奇心,讓學生明白歷史的發展就是這樣層層不斷前進的,這就是歷史的魅力所在。
(二)適時、適量運用史料進行教學,盡量貼和教學生活
歷史課本并不是每個篇章都有足夠吸引人眼球的內容,因此適當地將歷史課本與史料相結合,不僅能夠緩和歷史課本有時帶來的晦澀,也能夠激發學生了解歷史的興趣。當然,雖說史料的引進能讓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大增,但過多的史料堆積容易出現令人目眩眼花的現象,一部分學生本就對于學習沒有抱有很大的興趣,若是再看到數量如此龐大的一堆繁雜的數字,勢必會讓他們本來就不太熱情高漲的心減去大半。因此,對于史料的運用方面,在注意和課本貼合的前提下,也要避免大量史料堆砌所可能帶來的弊端。另外,教師在日常上課的過程中也要注意找到史料與課文銜接的那個平衡點,并不是每一部分的教學都需要史料作為烘托,也不是每一個章節的史料都是完全貼合當下所要宣講的內容的,如果沒有掌握好這個“度”,就會使得教學質量大打折扣。
(三)差別化運用史料形成教學對比
根據史料的內容結構,可以將史料分成基本文字類和數碼影像類。根據初中生的身心特點,不難看出他們會傾向于接觸豐富知識面的教學方式,這些資料不僅在呈現形式上足夠令人耳目一新,也具有鮮明、活潑的特點,能讓人過目不忘。同時,鮮明、活潑的史料呈現在學生面前,也有利于學生在腦海中形成關于史料所展現的那個年代的畫面,對于學生后期的相關知識的學習有一定的推動作用。而將鮮活的數碼影像的幻燈片展現給學生,需要做到貼合學生的興趣。以商周時代為例,商周時代是甲骨文和青銅器的代表時代,這一時期的編鐘樂器是學生感興趣的重點,教師需要利用好商周時代能夠令學生感興趣的這些資源,在展現相關圖片的同時進行宣講,這樣一來,學生既能夠牢記青銅器的形狀大小,也學會了分別甲骨文和金文、小篆這些文字的不同,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還自然而然地迸發出了興趣,可謂是一舉多得。
三、結語
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史料的運用能夠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雖然歷史相較于語、數、英在枯燥程度上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如果宣講不當,加之教材枯燥無味,勢必會引起學生的厭煩心理,這對歷史教學十分不利。因此,學會將史料貫穿到日常的歷史教學之中,不僅對于學生學習歷史是百益無害的,也能夠讓教學工作者把握主動權,在不斷探索中尋找出更為適合學生與教師雙方的教學路徑。
在歷史教學中運用圖示教學法,能夠通過圖表或圖形將零散的歷史知識串聯起來。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這種方法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消化與理解,能夠將世界歷史的發展軌跡更加直觀與清晰地展現給學生。初中學生的思維方式正在由具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而圖示教學法所呈現的知識體系適合學生的學習。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圖示教學法是很有必要的。
一、圖示教學法中的板書
板書是一種傳統的教學形式,可以幫助學生通過視覺獲取學習信息,能夠使學生學習的知識更加牢固。科學合理的板書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圖示教學法中,板書需要呈現出一些表格與流程圖,讓學生對知識之間的聯系更加明確。例如:在學習“亞洲封建國家建立”一節課時,阿拉伯國家這一部分的知識相對混亂,教師便可以以時間為根據,用箭頭將知識點連接起來,說明發展方向。在這里還可以放一條暗線,除了阿拉伯國家的建立,還可以將伊斯蘭教傳播方向的主線引入教學中,并將兩條知識主線連接起來,引出后者對前者的促進作用。由此,學生在這一知識難點處的記憶就會相對容易。由此可以看出,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板書對學生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引導學生的學習思路,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定向思考;第二,輔助學生確立系統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的歷史發展思維;第三,能夠將零散的歷史知識中相關聯的知識串聯起來,便于學生記憶。所以,教師需要在教學前充分熟悉教材,只有這樣,才能使板書更加合理。
二、圖示教學法中的地圖
在歷史教學中,地圖的作用也是非常關鍵的。從古至今,無論中國還是世界,國家的疆域都有一個變化過程,因此,歷史和地理之間的聯系是非常密切的。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地理領域中的一些概念與地圖是必須記憶的,但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常常欠缺的便是空間概念,而空間概念的欠缺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歷史教學中適當運用圖示教學法中的地圖,能夠使歷史知識更加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例如:在學習“西方文明”課程時,教師可以將古代兩河流域與古代希臘同時以地圖的方式展現給學生,不僅引導學生復習了大河文明的相關知識,還表現出古代希臘所具有的地理特征,并對比兩者之間的不同,分析成因,得出自然環境會對人類活動有很大的影響。利用圖示教學法開展初中歷史教學,可以達到以下幾方面目的:第一,圖示能夠一目了然地將很多歷史知識呈現出來,縮短了學生對知識的認識過程,強化了學生對知識結構與知識框架的理解,使學生對歷史知識之間的聯系有更清楚的認識。第二,圖示教學法對知識的展現方式更加生動直觀,便于學生記憶。
三、圖示教學法的局限性與解決對策
圖示教學法在運用過程中,并不會受到教學條件與時空等方面的限制,值得在我國初中歷史教學領域中推廣。但從某些角度講,圖示教學法還存在一些局限性,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著重邏輯聯系。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應該將形象與邏輯兩種思維有機結合起來,讓兩者實現辯證統一,但圖示教學法卻過于著重對邏輯聯系的展現,單單憑借圖示上呈現的幾個線索,很容易讓學生忽視對歷史過程的學習。因此,圖示教學法需要與其他教學方法相結合,以彌補其不足。第二,格式的局限性。歷史始終處于不斷變化過程中,但圖示卻只能固定在一定的格式范圍內,運用這種方式進行教學,很容易讓學生形成思維定式。因此,在設計圖示的過程中,要注重多樣性。此外,對于同一史實來說,要重視其在不同圖示中的不同地位與作用。第三,容易遺漏知識點。圖示教學法的表現形式相對簡單,雖然學生可以通過這種形式快速掌握知識脈絡,但也容易遺漏一些知識點。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在運用圖示的同時,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理解知識點,以免有所遺漏。綜上所述,圖示教學法是初中歷史教學領域中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能夠革新傳統的教學模式與課堂結構,幫助學生理解相關歷史知識,梳理零散的歷史知識脈絡,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有利于學生的系統學習。其在實踐教學與應用過程中,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具有重要的運用意義。
參考文獻:
[1]李蕊.遷移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以《海峽兩岸的交往》為例[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10):123.
1.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
當前,在初中歷史教學中,一些教師仍然沿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法,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味地對照教材或者課外輔導書進行講課,這使得原本具有故事趣味性的歷史課變得非常枯燥沉悶,挫傷了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其實,歷史這門學科里面有許多的故事,而學生又非常愛聽故事,所以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個特點,豐富自己的教學方式,運用多媒體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開展教學,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2.所選的視頻資料與史實不符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師在歷史教學中嘗試運用多媒體教學法,取得了不錯的成效。然而,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存在著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所選的視頻資料與史實不符。由于多媒體技術集圖片、視頻以及聲音于一體,所以有形象性以及生動性的特點,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認知。一旦教師所給出的視頻資料與歷史不符,就會誤導學生[1]。例如,在講述清朝歷史的時候,有一些教師會下載《孝莊秘史》這部電視劇。然而在電視劇中,??靜所飾演的莊妃在臺詞上就出現了問題,例如,她總是說“我莊妃如何如何”,然而根據《清史稿》記載,莊妃這個名號是在她死之后,由后面的皇帝所追封的謚號,所以這就不符合歷史,會誤導學生。
二、情境教學法在歷史教學中的嘗試
1.創設問題情境
在教學過程中,提問是教師最常用的手段,通過互動性的提問,可以使課堂的教學氣氛變得更加活躍,繼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到具體的問題情境之中。如,在講述某一課時,筆者設計了一些問題,讓學生去探究。這些題目是:(1)最早發明麻醉藥的是誰?(2)在四大發明中,哪一個發明最早出現?(3)在古代,中國的科技水平領先于世界,然而在近代,卻遠遠落后于西方,請問是由哪些原因導致的呢?你們得到了什么啟示?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到探究之中[2]。為了找到問題的答案,學生就需要不斷地思考,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這對于他們歷史水平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
2.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法
在運用情境教學法時,多媒體技術在其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在課堂上插入一些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視頻或者圖片,能夠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秦王掃六合”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網上下載一些相關的影片,讓學生了解當時秦國的國力,了解其他六國的狀況。這樣能夠使學生大概了解秦國滅其他六國的原因。例如,在“三國鼎立”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下載一些《三國演義》的視頻片段,讓學生了解當時的社會形勢。在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將《三國演義》中的一些人物照片展現給學生看,如劉備、關羽、諸葛亮、曹操等,然后讓學生說說這些圖片上的人物究竟是誰,你們對他們的事跡了解多少,這樣能夠促進學生互動交流。然后可以播放一些著名而又經典的戰役片段,如“官渡之戰”以及“赤壁之戰”等,通過觀看這些戰役的片段,讓學生對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形勢進行討論。例如,通過觀看“官渡之戰”,學生就會了解當時最大的兩個勢力是袁紹和曹操,那么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為什么曹操最終能夠戰勝強大的袁紹,這樣就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加深學生對這節課的知識點的理解[3]。不過,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法時,教師對影視資料的選擇要進行把握,對于一些違背歷史的視頻片段,教師要指出,防止誤導學生。
引言
初中歷史作為一個學生在正規的歷史學習中的起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更好的給初中的學生打下一個基礎,就需要老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使用一個良好的、易于學生理解和分析的授課方式,而圖示法就是其中一個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在初中的歷史課堂中得到了一個較好的使用效果,并且有效的提高了學生對于歷史課的興趣。
1.在歷史課堂中使用圖示教學法的優點
1.1激發學生自身對于歷史課堂的興趣 圖示教學法的板書不僅僅改變了初中傳統歷史教學方式的提綱式、呆板的傳統形式的板書的面貌,同時這種圖示教學法不會受到環境以及條件的限制,其取材相對較為靈活,并且其形式也多種多樣,讓板書變得更加靈活,同時也讓學生更加喜歡課堂,在使用圖示教學法的過程中,還可以使用不同顏色的筆來進行強調,這樣也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以及學生的注意力。
1.2構建一個教學的體系 圖示教學法可以完整的去揭示歷史教材中的內在聯系,并且這種方法可以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習的歷史知識進行一個完整的梳理,得到一個相對于較為清晰的線索,從而達到構建知識體系的目的,在完成效率和完成質量上都高于傳統的教學方法。
1.3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初中的歷史課堂中,使用圖示教學法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老師可以列出大致的圖示,其他的細節讓學生自己去進行填充,這樣就可以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進而把豐富多彩的歷史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使其變成一個成縱橫交錯的結構圖示,這種方式不僅僅可以讓學生很輕松的梳理所學會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在強化記憶的過程中進行思維和智力的訓練,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一定的培養。
1.4幫助學生加強記憶 在初中的歷史課上使用圖示教學法可以讓老師把語言的講述與圖表的演示兩種方式進行相結合,以此達到一個“圖”“文”并茂的效果,同時也能夠充分的去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主動的去接受并且傳遞信息,同時也可以有效的刺激學生的大腦讓其進行一個積極地思維,從而來達到強化學生的記憶的目的。
2.如何有效的將圖示教學法應用在歷史課堂中
2.1由教師去編寫歷史圖示,以此來展示圖示教學法的優勢
在歷史課堂中讓老師使用圖示教學法來進行教學,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可以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接受最多的知識,并且幫助學生快速的理解老師所講述的內容,讓學生更加清晰的理解歷史知識的體系和重點,如在講三次工業革命的時候由于這一內容的知識點相對較多并且較雜,學生很容易記得這個就忘記那個,而使用圖示法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將所有的知識點進行歸納和總結。不僅僅對三次工業革命講解可以這樣,另外老師在講授三國時期的歷史的時候也可以這樣,由于其國家和戰役較多,并且這一時期的形式相對于復雜,很多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理清所有的線索,而圖示教學法則可以很快速的將這些知識點顯露出來,其中主要包括了從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曹操、孫權、劉備先后崛起,在經過了官渡之戰以后曹操打敗了袁紹,并且在不久之后統一了北方,赤壁之戰中孫、劉兩方合作擊退曹操,三國鼎立的局面逐步的形成。
曹操官渡之戰(200年)統一北方
東漢末年
劉備?坨 ?坭魏
軍閥混戰 聯合抗曹 赤壁之戰(208年)蜀
?坭 ?坨
孫權J K吳
三國時期的圖示
2.2讓學生進行自主的編寫歷史圖示,提高學生自身的動手能力
在老師進行幾次圖示法的講解之后,可以讓學生自行動手來進行學習和使用圖示法。老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來進行總結,例如:針對我國的來進行圖示法的總結。老師首先需要教會學生去掌握好基本的編寫方式,然后讓學生自行選擇樹狀圖或者是概念圖來進行編寫歷史圖示,其中樹狀圖的優勢是可以將歷史知識的層次性以及結構性有效的展現出來,而概念圖則是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不同概念之間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如在老師講解完五代十國的內容之后,就可以讓學生仿照之前所講述的三國時期的圖示方法來進行圖示的總結,以此來幫助學生記憶有關的知識點,同時也可以讓學生了解不同時期歷史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3.總結
通過以上的學習和討論可以知道,圖示教學法不僅僅是一種相對于輕松的記憶方法,也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這種方式也有效的改變了我國在進行傳統教學過程中,學生被動的去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生充分的去發揮出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歷史進程和歷史人物之間的關系,讓學生也可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去記憶和學習。
【參考文獻】
[1]于秀蘭.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2]苗登.初中歷史教學中素質教育之我見[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年S1期
一、情境教學法分析
(一)情境教學法的含義
情境教學的含義多種多樣,各教育專家都給出自己不同的理解,但總結起來可以得出以下結論:情境教學就是從教學目標和教學實際出發,創設出典型的場景,讓學生參與其中,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過程。從字面和各教育專家得出的結論可以看出,情景教學和“情境”這個詞密切相關,主要是情境的創設。
情境教學法是情境教學的具體實施辦法,它是為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采取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有很多優點:具體情境的創設,可以為學生營造生動、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這種富有感染力的環境中自覺主動地參與情境演練,從而主動學到課本知識,并留下深刻印象,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二)情境教學法的特點
情境教學法有其獨特的特點,對于初中歷史教學與學習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學生在學習知識時總是希望學習過程是十分有趣的,希望自己帶著興趣積極主動地學習探索,而情境教學法正好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與需求。情境教學法,改變了傳統教學中教師占主導地位的局面,教師在運用情境教學法時,努力創設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與學習興趣。另外,情境教學法的運用,能夠增進與現實的聯系,加強學生與社會、科技發展的接觸,學到終身有用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從實踐角度看,這種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性,傳統歷史課程要求學生知識死記硬背知識、教師死板地講課、布置作業,導致很多學生不愿學習知識點雜亂的歷史課程。在這種情況之下,情境教學法將課本死記硬背的知識變為靈活可感的情境,讓學生很好地掌握歷史基礎知識,提高學習歷史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學習歷史的觀念。
二、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意義
情境教學法對于初中歷史教學具有重大意義,首先它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能主動積極地學習,學生有了強烈的學習欲望與動力時,自然就會克服各種困難,積極探索從而學好知識。情境教學法在歷史課程上運用得更是十分合理合適,因為歷史學科本身的內容豐富、多是以歷史事件貫穿整個課本。教師可以利用學科特點,積極創設有趣典型的情境,采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情境演練,更可以用演小歷史劇的形式開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肯定會大大提高。學生在實際場景演練中切實感受到歷史,體驗到歷史經歷,激發學習歷史的熱情。其次,這種方法有利于學生自覺主動地構建起歷史知識結構,提高知識遷移能力。教師創設情境時從多方面變換,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下學習,用已學知識經驗解決認識新情境中的問題,不僅強化舊知識,而且學到新知識,實現新舊知識的統一構建,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另外,學生在情景中培養正確的歷史價值觀與情感態度。
三、情景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在歷史課程中運用情境教學法,最好的也是最實際的形式是編設歷史課本劇,然后讓學生分角色扮演歷史事件中的人物,讓歷史課本變得生動有趣起來。下面我們就介紹具體的操作方法:第一步是課本劇的準備,準備課本劇之前,教師要在班級里營造和諧民主的氛圍,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平等交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參與活動的熱情,用和學生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流行元素導入,將課本編制成生動有趣的歷史劇。第二步教師要觀察班級里的學生,征求意見,并根據不同的性格特點分配任務,讓擅長寫作的學生編撰劇本,而讓那些活潑開朗的學生參與歷史劇的表演,并進一步地深層次地挖掘歷史劇的深層次含義,給學生發揮探索的空間,關注個體差異并做到因材施教。第三步是學生在排演歷史劇時,要給予一定的指導與建議,對于表演過程中出現的意外狀況要做好心理準備,自信積極地面對歷史劇的排演。第四即是要做好告知工作,排演歷史劇不是單純地玩樂,是要在玩的過程中實現課本教學目標、學到歷史知識與技能,因此在活動開始時,教師要做好告知工作,告知學生排演歷史劇的目的及要達到的效果,這樣學生在編制劇本、準備表演與表演時就會明確目標,而不是嘻嘻哈哈地忘記課堂知識的學習是主要目的,避免時間的浪費。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工具和一些語言、直觀教具等創設情境,這是一種比較省時、省力又方便操作的方法,在普通課堂講授中可以使用。
四、結語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積極努力地改進教學方法方式,以新穎先進的教學工具與教學理念傳授知識與技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創新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情境教學法是初中歷史教學法的一種很好的典范,教師要努力學習相關知識、積極進行活動實踐創新形式,更好地實現歷史教學目標,培養出具有良好歷史素養和綜合素質高的學生。
參考文獻:
[1]周明霞.試論反思性教學與教師專業發展[J].才智,2010(02).
[2]劉潤季.談數學課堂教學中導語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0(25).
[3]段平.信息技術在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7(22).
[4]王紅艷.模擬教學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07(51).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310098
歷史知識涉及歷史發展的經濟、政治、文化多個方面,包含東方、西方多個地域,跨越古代到當代多個時期,涵蓋廣泛,內容豐富。中學歷史課本主要以單元和課為單位進行編排,這很容易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專注單元個體的知識內容而忽視歷史內容之間的聯系,無法形成一個完整而多維的知識體系,使學生的歷史學習思維混亂、記憶模糊等。因此,教師在歷史的教學過程中應積極運用圖示教學的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效率。那么圖示教學是怎樣的一種教學方法呢?怎樣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圖示教學法呢?對此筆者進行簡單的探討與分析。
一、圖示教學法的內涵
圖示教學是指運用一些簡單的符號、濃縮的文字和線條等構成板書來進行教學。這是一種全新的教學嘗試:它通過構建知識框架展現知識的整體性;使用符號代替文字,使課堂表達簡潔生動。圖示教學具有較強的概括性和條理性,能將比較零散的知識串聯在一起,使得知識條理清晰,便于學生理解與記憶。
在歷史教學中使用結構圖示,能夠清晰展示知識的結構框架,明確歷史知識之間的關系;數軸型的圖示,能夠以時間為發展線索,在時間軸上盡現歷史巨變,展現歷史發展的脈絡;方位圖示,能通過簡單的表述明確地域的相對分布;比較式圖表,通過對事物的異同、性質、特點的歸納分析,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印象,避免學習過程中相似知識點的混淆。
二、圖示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1. 理清知識脈絡,加強知識聯系
記憶就像是一顆有許多分支的樹,我們要理順知識的脈絡。如使用如下時間軸圖示,能清晰展現歷史發生的時間順序,讓學生能夠理清歷史發展的脈絡,明確中國近代史和中國現代史之間的時間界線,了解與記憶中國近現代史的各個時期,抓住關鍵的歷史事件。將歷史知識通過簡潔明了的圖示表現出來,讓復雜繁瑣的知識簡單化,學生可以根據圖示脈絡反復記憶,不斷深化與了解知識。同時,在學習中國近現代的歷史時,可以以西方的歷史制作一條時間軸,比較同一時期東西方歷史的異同,在知識點上建立相互的聯系。這樣的圖示對比聯系,有利于加深學生對這些歷史知識的印象,對歷史知識進行一個多維的理解與認識,拓寬思維。
2. 突出學習重點,提高學習效率
一般情況下歷史課本有許多的知識都是使用文字進行表述,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知道哪個才是學習的重點。這時,教師可以運用簡單的結構圖示給學生展示重點的知識框架。例如,在《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這課中,關于《凡爾賽和約》學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識有:簽訂的時間、目的,會議的中心議題,和約的性質等,筆者通過板書的形式,用結構圖將其簡潔明了地列出來,讓學生自己根據提示在課文中畫出重點內容,列出知識提綱并加以記憶。這樣將大塊的知識分成時間、目的、議題、性質四個分支,每個分支再對應相應的知識內容,有助于學生記憶,提高學習的效率。
3. 加強知識聯想,加深知識記憶
知識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在某種程度上它們能夠產生聯系。例如在學習中國被迫簽訂的各種不平等條約時,教師可以整合《》《》《》《》等內容,對關于賠款、割地、開通港口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通過圖示可以清楚展現知識內容,加深學生對于各個不平等條約內容的記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運用圖片內容,展現歷史內涵,通過各種歷史圖片,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學生加強知識聯想。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歷史課程的特點,在知識點的講解過程中運用圖示教學法,通過各種圖形、表格、圖像等形式展現歷史知識內容,實現歷史教學的圖文并茂。圖示教學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簡單明了地理清知識脈絡,建立完整的歷史知識框架;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準確高效的記憶,進而在無形中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在新課程改革進程中,初中歷史教學如何走出困境呢?如何讓學生愛上歷史,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呢?“故事化”教學法便是筆者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種切實可行的有效教學策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無興趣,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而學生們沒有幾個不喜歡聽故事的。歷史本身很精彩,它是由一個個故事連接而成,故事中包含了人類集體或個人的知識經驗,或精彩有趣,或哲理深刻,或豪情滿懷,因此讓故事來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方法。在歷史教學中,應用“故事化”教學法既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又符合歷史學科的特點。學生在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中邁入歷史世界,與歷史人物對話,去感受歷史,反思歷史,其間學生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
一、解Q策略
1.“故事化”教學法突出一個“動”字
歷史是豐富多彩的。歷史課如果成為“背書課”,把原本豐富的歷史內容抽成背景、時間、地點、人物、過程、性質、意義等若干應試要素,那么學生就會厭倦歷史,喪失學習歷史的興趣。但對于故事,人人都可理解,人人都可講述。那些平時回答問題不是很積極的學生,或者不是很流暢的學生,也許正是因為愛好故事而把平時不敢舉起的手高高舉起。他們的故事也許講述得并不完整,并不生動,但是他們畢竟敢站起來了,敢開口了!有些學生可能因為喜歡這節課的一個故事而喜歡上這個時期的故事,從而自學這一時期的歷史。
可見,一個故事可以激起一個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可以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也就有了前進的動力!學生動起來了,課堂也就動起來了!課堂的某些重點難點就會迎刃而解了。
2.“故事化”教學法突出一個“情”字
歷史給了我們每個人一面鏡子,教會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走人生之路。一個個精彩的故事,可以讓學生去感悟,去理解,屈原、岳飛、林則徐、鄧世昌讓學生們蕩氣回腸。歷史故事可以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一個個活生生的歷史人物,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價值觀、人生觀,可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例如,在學習《明朝的對外交流與沖突》一課中,筆者就是運用“故事化”教學法來完成情感教育目標的。
首先,讓學生自學課文,找出課文中的兩個故事:鄭和下西洋和戚繼光抗擊倭寇。學生熟悉后先在小組內講述,然后在班內講述,比賽誰講述得最精彩。熱火朝天的講述中,學生也許并沒有真正體會到兩位英雄的精神實質。接下來,筆者誠懇地表揚了學生們的精彩講述,同時“誘惑”地提出一個問題:“你們的故事中沒有提到為什么鄭和下西洋和戚繼光抗擊倭寇都能取得成功,你們從他們身上能學到哪些可貴的品質呢?再把故事補充完整,就更棒了!”在學生還熱情高漲的時候,思維還在高速運轉的時候提出這個問題,他們會在“慣性”下很自然地去分析,在你一言我一語的搶答中,問題往往是“柳暗花明”,重要的是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鄭和的堅忍不拔和戚繼光的愛國情懷也許就在那一刻,在學生的心中生根、發芽、長大。可見“故事化”教學法在學生的情感教育方面可以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3.“故事化”教學法突出一個“思”字
歷史本身是有生命的。學生在閱讀、講述歷史事件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這比記住某個事件要重要得多,了解歷史過程比背誦結論性的歷史陳述要重要得多,這樣才能真正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從聽故事到編故事再到講故事,學生的理解能力、質疑能力、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會得到很大提高,這對促進學生的終身學習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筆者和學生一起學習《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時,就讓學生自編故事“我隨張騫出西域”。在故事中,筆者引導學生想象:你們出使西域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你們吃了那么多的苦,完成使命了嗎?既然沒有完成,你們只能說是有“苦勞”沒有“功勞”。學生對自己親身經歷的“苦難”刻骨銘心,說他們沒功勞,豈能罷休?他們在苦思冥想中,在交流合作探究中,終于明白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和結果是不同的。出于軍事目的出使,卻成了促進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的創舉,其意義遠超過當初的目的。
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有兩個好處,一方面能為教師帶來寶貴及時的教學反饋,為學生提供更切實的問題情境;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的興趣向更深層次發展,因為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從無到有,不斷增強,必然引起興趣的自我強化。
4.“故事化”教學法突出一個“擴”字
歷史內容包羅萬象,它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等多個方面,十分豐富,學生要記住這些知識確實有一定的難度。但在大家喜聞樂見的故事中,那些枯燥無味的人名、地名、時間、事件會不知不覺地鉆進學生的腦海。
“數典忘祖”的歷史成語故事,可以讓學生了解春秋時期,分封制遭到破壞,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的歷史事實;“臥薪嘗膽”的故事可以讓學生了解吳越爭霸的情況;“馬陵之戰”和“長平之戰”可以讓學生了解戰國七雄兼并戰爭的殘酷;“昭君出塞”的故事可以讓學生了解昭君為漢匈經濟文化交流所做的貢獻;從“貞觀長歌”故事中,學生們了解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奮斗歷史,感悟他重視人才,注重納諫的胸懷。這種借助故事,由點及面、舉一反三的擴展性學習,極大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他們的歷史知識。
二、實施中注意的問題
傳統教學方式通常是教師講述占用大部分的時間,而學生只是負責聽和記,相對于情景教學法來說是比較枯燥的,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情景教學法的最大特點就是將情與景有效地結合起來,即情、景、理、辭等達到共鳴,運用情景來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這也是基于學生興趣教學的有效途徑。歸根結底,情景教學法不僅僅適用于歷史這一學科,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中都是比較適用的,這也是情景教學法被廣泛應用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師可以充分創設情景,將教材中的知識要點進行歸類總結,并且根據相關情節創設出不同的情景,這不僅為課堂教學增添了樂趣,而且還能夠進行生動形象的展示,讓學生對知識要點有更深刻的理解。另外,歷史是集復雜性和社會性以及過去性于一身的綜合性學科,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巧妙地設置情景,讓學生對歷史有更好的認識和理解,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因此,說這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建議教師在教學中積極應用情景教學法。
二情景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1.充分利用多媒體,吸引學生眼球
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尤其是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多媒體技術的廣泛使用,為教師在教學中創設情景提供了有力保障。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情景,將過去的歷史形象生動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的視野和思想得到更好的擴展,并且能夠有效地帶動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例如,在學習“原始的農耕生活”這一節課時,在課前,我利用多媒體,把本節課的相關內容制作成課件,在講解的過程中按照一定的順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如原始農耕所用的工具:石鋤、石刀、石鏟等,這些在當今社會已經很少見了,學生看到這些原始的農耕工具,不僅能夠深刻認識到社會發展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對本節課的知識要點也會有更深刻的印象,便于學生記憶。
2.創設引人深思的問題情景
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能夠根據相關的歷史問題提出創新的答案。那么這一能力的實現就要通過教師創設出引人深思的問題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體會歷史,教師盡可能地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見解,這也是促進學生思維發散的有效方式。例如,在學習初中歷史“”這節課時,我會在第一時間把本節課所有的知識要點講解清楚,讓學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之上,進入情景。我會設計以下幾個問題情景:
(1)如果你是林則徐,處于當時的情況,你也會這樣做么,為什么?
(2)若你身處當時的社會背景,你會做些什么?
(3)當時的社會背景是怎樣的?讓學生帶著問題將自己的思維發散到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見解。在這一問題情景的學習過程中,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他們有效地學習和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要點,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3.創設生動逼真的歷史情景
帶領學生學習歷史時,已經發生并且學生沒有親眼見過的事實,讓學生學習和想象是比較困難的。那么圖片和視頻便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將歷史事件和圖片結合起來,讓學生參照逼真的圖片或視頻來了解和學習歷史,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時熟練掌握使用的方法和技巧,將搜集到的圖片和視頻制作到多媒體幻燈片中,根據教學的需要逐一播放出來。圖片或圖畫的教學方式是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手段,如人物圖片、歷史遺址圖片以及紀實類的圖片等等,讓學生通過觀看圖片更好地體會當時的歷史背景,以便于更好地學習。例如,講析“中華民族的”時,這一單元包括“難忘九一八”“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血筑長城”三節課時。九一八在歷史上是比較轟動的大事件,有必要讓學生深入了解其發展的全過程,所以我會以動畫的形式播放給學生,看完之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想,這樣的方式要比教師口述的方式效果好很多。對于“血筑長城”這節課,我將會把更多的圖片展現給學生,每一張圖片都是非常形象的,讓學生認識到血筑長城的人堅毅的精神。整堂課的過程不斷穿插著教師的講析、圖片以及動畫等,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親身感受的情景應用
雖然歷史事件的發生已經是過去時了,但是有些文物和遺跡仍被保留至今。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有計劃地帶領學生參觀歷史文物對學生學習歷史是有很重要的推動作用的。教師在帶領學生參觀文物的過程中,要及時對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事件進行講析,讓學生了解文物被保留的價值以及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便于學生對本節課知識要點的理解和記憶。歷史教學就是讓學生對歷史事件進行了解,并且能夠從中總結教訓和經驗。例如,在學習“”這一課時,我將會帶領學生去參觀歷史遺址和人物雕像,把課堂教學改為室外教學。首先向學生介紹八國聯軍侵華發生的社會背景,即1894年中國戰敗,與日本簽訂《》,中國國際地位一落千丈。西方列強更加對中國這塊肥肉垂涎三尺。在這樣的背景下西方列強掀起了的熱潮。然后隨著學生們的參觀,講析每個文物的來歷,也就順理成章地理清了八國聯軍侵華事件的全過程。學生在參觀中了解歷史事件,并且觀看歷史文物,不僅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還能夠更好地提高歷史教學效果,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歷史課原本應是無比精彩的一門學科,但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教師不顧其趣味性,一味地讓學生勾重點,記筆記,然后讀讀背背,從而導致這一有趣的學科變得無比枯燥,學生們對歷史教學根本提不起任何興趣。針對這一現狀,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筆者認為還需在教學方法上下功夫,要摒棄傳統的講授為主的授課方式,通過設計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并解決的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自主探索并獲得知識。這樣,才能激發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從而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
如教學《春秋戰國的紛爭》這一內容,如果教師沿用傳統的滿堂灌的方式進行教學,一味講解,然后勾畫重點讓學生進行讀背的話,勢必導致學生不勝其煩,根本毫無學習的興趣。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設計相應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一箭之仇、管鮑之交是講誰的故事?”學生們紛紛討論之后,自然而然引入對管仲的介紹,然后進一步設問:管仲對齊國的貢獻有哪些?欲知詳情,請打開《春秋戰國的紛爭》一文。這樣,從小處著手入手,引導學生進行課文學習,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設計問題,激活學生思維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總會沉浸于自身滔滔不絕的講說中,講教材內容,分析歷史,分析人物,整個課堂教學看似熱鬧非凡。而實際上,這樣的教學,只會禁錮學生的思維,教師講什么,學生聽什么,對于一些主觀性的評價,學生也只能以教師的觀點為標準,毫無自主性可言,學生們完全成為了接收知識的機器。這樣的方式,對于歷史教學效率的提高毫無幫助,學生們習慣了知識的接收,一旦涉及到談談自己觀點的問題,大多無從下手。對此,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些靈活性較大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暢所欲言。這樣,既有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也有助于使之自主獲得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如教學《》這一內容,在掌握了阿古柏侵略我國新疆并殘酷剝削、壓迫新疆人民,左宗棠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打敗阿古柏并的史實后,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充分激活學生的思維:假如你是左宗棠,你將如何打敗阿古柏,順利?你如何看待左宗棠這一行為,你如何評價這一人物?通過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討論,從而充分激活其思維,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這一內容。
三、設計問題,培養學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