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0 14:39:3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統計學意義,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統計學產生于應用,在應用過程中發展壯大。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各學科相互融合趨勢的發展和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統計學的應用領域、統計理論與分析方法也將不斷發展,在所有領域展現它的生命力和重要作用。
統計學是一門研究隨機現象,以推斷為特征的方法論科學。她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反映事物總體信息的數字資料,并以此為依據,對總體特征進行推斷的原理和方法。統計的主要功能是推斷。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 統計教師;社會實踐;提高能力
Key words: statistical teachers;social practice;improve the capacity
中圖分類號:G5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21-0242-02
0 引言
統計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是統計現代化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隨著傳統的、封閉的教學方式的改變,統計課已經由原來的單一的課堂教學轉變為案例教學、社會調查、專業實習等形式多樣的教學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隨著教學體制的深化與改革,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對統計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師能在講臺上傳授書本知識,又要求教師有牢固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只有同時具備這兩項條件,才是當今合格的統計教師。
1 目前高校統計教師存在的問題
1.1 知識老化 現如今,知識經濟時代,經濟發展速度如此之快,社會實踐中的統計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教材依舊沒有太大的更新,非常需要有大批的具有理論知識又有一線的實踐經驗的教師對現行的統計教材的內容推陳出新,使得統計教材既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又有實用的實際操作技能。現在,有部分教師具有相當高的學歷,但是沒有實踐經驗,他們從大學課堂到講臺,缺乏對相應學科的動向的深入了解,拿不出貼近實際的案例和觀點來更新教學內容。還有部分老教師,不學習新的知識技能,用十年前的授課內容與方法對十年后的學生進行著教學工作。
1.2 教學方法陳舊 由于缺少社會實踐活動,教師表現出來的現象就是:從書本到書本的“注入式”的教學方法還在統計課堂上大量使用,而缺乏“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也是從書本到書本,沒有創新,沒有變化。老套、陳舊的教學方法帶來的是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學生們不愛學,覺得沒有用處,沒有樂趣。教學方法的陳舊大大傷害了學生們學習統計學的積極性。
1.3 統計教師缺少社會實踐能力 我這里的實踐能力指的是實際解決企業決策統計分析等能力,并非單純指用軟件計算幾個例題。相比會計專業的老師而言,很多會計教師都在外面兼職,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會計教師自己實踐經驗非常豐富,也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但統計老師在這方面相對較差,似乎只講課的多,具體在實踐中怎么做,可以做什么,連統計教師自己都不知道。很多的時候會覺得自己的講課有點紙上談兵。學生有的可能不愿意學習,這其中也有一部分老師的責任。
保證醫藥科研工作的重要手段已寫入有關文件的要求中,作為高層次的醫學專業人員,通過學
習本門課程,可以較好地把統計原理和方法的思維邏輯應用于科研和管理中,尤其在本學科
的研究設計和數據分析方面,更為明顯。
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要使學生學會人群健康研究的統計學方法,學會計量、計數資料的分析,
非參數統計方法和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及醫學研究設計。其目的使大家具備新的推理思維,結合專業問
題合理設計試驗,科學獲取資料,提高科研素質。
本課程教學的主要方法有理論講授、課堂討論、課堂演算等,使學生加深對理論的理解。
【主要內容及要求】
第一章緒言
1.掌握統計工作的步驟。
2.掌握統計資料的類型。
3.掌握總體與樣本、概率、小概率事件,誤差等基本概念。
4.熟悉統計學、醫學統計學的定義、掌握統計學的研究對象。
5.了解學習本門課程應注意的問題。
第二章個體變異與變量分布
1.掌握均數、幾何均數、中位數的計算和應用;掌握四分位數、標準差的應用;相對數常用指標、應用相對數的注意事項;正態分布的應用和醫學參考值的估計。
2.熟悉利用統計圖表描述定量資料的基本方法;制作統計圖表的基本要求和規則;百分位數的計算方法;正態曲線的面積的分布規律。
3.了解定量資料頻數分布表的編制方法和分布規律;常用疾病統計指標的計算;正態分布的概念及特征。
第三章抽樣誤差
1.掌握抽樣誤差的概念;標準誤的意義及其應用;t分布特征及應用。
2.熟悉抽樣誤差影響因素;標準誤的計算。
3.了解t分布特征
第四章可信區間
1.掌握可信區間的概念,總體均數95%和99%置信區間的計算及適用條件;掌握正態近似法計算總體率的95%和99%置信區間及適用條件;闡述標準差與均數標準誤的區別。
2.熟悉可信區間的兩個要素,查表法估計總體率的置信區間。
3.了解兩均數之差的可信區間。
第五章假設檢驗
1.掌握假設檢驗的意義及步驟;第一類錯誤與第二類錯誤。
2.熟悉假設檢驗的基本思路;假設檢驗的條件;P值含義。
3.了解差異檢驗與優度檢驗;區間估計與假設檢驗之間的關系。
第六章定量資料的分析
1.掌握t檢驗的應用條件及類型,常用的t檢驗分析與計算過程;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單因素方差分析的過程。
2.熟悉方差不齊時的t‘檢驗;多樣本的兩兩比較方法。
3.了解兩樣本幾何均數的比較;方差齊性檢驗;變量變換。
第七章定性資料的分析
1.掌握X2檢驗各種公式的適用條件和各種設計類型的X2檢驗的步驟及行×列表資料X2檢驗的注意事項。
2.熟悉樣本率與總體率比較的u檢驗;多個率的多重比較;似然比檢驗。
3.了解兩樣本率比較的u檢驗;確切概率法。
第八章等級資料的分析
1.掌握非參數統計的概念;不同設計類型的秩和檢驗的實施方法及其應用條件。
2.熟悉不同設計類型的秩和檢驗方法。
3.了解不同設計類型的秩和檢驗和相應t檢驗的功效有何不同。
第九章兩指標間的直線相關
1.掌握利用散點圖確定兩個定量變量之間有否線性關系;掌握Pearson積差相關、Spearman等級相關的應用條件并能計算相應的相關系數,同時進行假設檢驗;對分類計數頻數表資料的兩變量間的關聯性作定量分析。
2.熟悉對不同類型的變量,用不同的統計方法去分析它們之間的關系。
3.了解利用散點圖分析樣本相關系數可能出現的各種假象,并作出合理解釋。
第十章兩指標間的直線回歸
1.掌握回歸的基本概念;回歸分析的基本思想與方法;回歸系數檢驗的意義與方法;相關與回歸分析的區別與聯系。
2.熟悉總體回歸系數β的統計推斷;殘差與殘差分析。
3.了解總體回歸線的95%置信帶與個體預測值Y的區間估計;過定點的直線回歸。
第十一章多元回歸分析
1.掌握多元線性回歸、Logistic回歸、Cox比例風險回歸方程中的偏回歸系數、標準化偏回歸系數、確定系數、復相關系數、比數比(OR)的概念、應用、計算結果的解釋。
2.熟悉回歸分析的分類,殘差的概念,最小二乘法求多元回歸方程,回歸方程的配合適度檢驗,逐步篩選法選擇自變量,最大似然估計法求Logistic回歸方程及Cox比例風險回歸方程,似然比檢驗篩選自變量。
3.了解多元線性回歸、Logistic回歸模型。
第十二章研究設計(一)——總論
1.掌握醫學研究設計的意義,研究設計的形式、研究設計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要素。
2.熟悉樣本含量的估計方法。
3.了解調查設計的步驟和樣本含量的估計方法。
第十三章研究設計(二)——實驗設計
1.掌握實驗設計方法選擇的依據。
2.熟悉常用實驗設計方法的特點與設計方式,如完全隨機設計、配對設計、配伍設計、交叉設計、拉丁方設計、析因設計、正交試驗設計。
3.了解常用實驗設計方法樣本含量的估計。
第十四章研究設計(三)——臨床新藥設計
1.掌握臨床試驗的特點,新藥臨床試驗的分期,新藥臨床試驗的基本原則。
2.熟悉新藥臨床試驗的統計分析方法。
3.了解臨床診斷試驗與評價的方法。
第十五章統計表和統計圖
1.1.1理論性和系統性
《醫學統計學》是將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原理和方法應用于醫學科研的一門應用性學科,貫穿醫學科研工作的全過程,對培養醫學生科研能力方面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醫學統計學》理論性和系統性較強,因此,要“真正”掌握統計方法,應該在先掌握數理統計學原理后,再繼續學習《醫學統計學》。這樣,在學習時間上至少需要200個學時才行!但這在醫學院校是絕對行不通的。目前,應該讓醫學生對統計學理論掌握到何種程度?一直是一個熱點的爭議問題]。
1.1.2抽象性
《醫學統計學》雖然是一門應用型學科,但其思考方式仍然屬于抽象性的。而醫學生普遍受到醫學課程形象思維的訓練,對《醫學統計學》中的抽象概念和邏輯推理較難接受,導致學生在學習《醫學統計學》課程時不去主動思考,不善于總結,而只是機械記憶。因此,經常聽到學生抱怨《醫學統計學》內容抽象枯燥、公式多、計算繁雜,記公式、背概念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難以真正掌握這門學科[2]。
1.2提高所謂主觀問題主要是由于醫學生自身專業特點和學習態度以及老師對教學認識不同出現的問題
1.2.1學生的重視態度問題
一方面,由于醫學生認為畢業后主要工作是臨床醫生,認為怎樣看病、看好病才是真本事。另外,由于統計課程的內容不能直接看到其應用價值,因此,在學習階段普遍重視臨床知識和醫學技能的學習,認為《醫學統計學》在他們今后實際工作中沒有什么用處,故不重視此門課程的學習。作行一次調查中發現2/3的學生對《醫學統計學》的重要性沒有體會,表示“不清楚或不知道”。另一方面,由于學生缺乏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方面的背景知識,對《醫學統計學》中的概念不能正確理解,特別是難以把握概念間的聯系及區別,多靠死記硬背,以應付考試。學生一般期望像其他醫學課程一樣,在考試前幾天進行突擊,以通過考試。但往往由于統計學的系統性,不可能征短時間內達到效果,所以,學生普遍形成統¨學課程難學的印象,產生應付了事的態度。
1.2.2科研思維問題
現在,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醫學統計學》的知識貫穿于醫學科學研究的整個過程中,從研究的開始就必須有統計方面的考慮。如實驗設計是整個科研過程的關鍵步驟,不合理的實驗設計必將導致不可信的結論。這些設計中如何對照、隨機化、樣本量估計、指標確定、療效標準、后期數據處理方法等,均要用到統計學的知識。而現在常見的實驗設計錯誤主要有隨機化觀念淡漠、缺乏適當的對照組、實驗計劃不完善、用單因素設計取代多因素設計等,甚至有些研究生對統計學在科研工作中的作用認識模糊,僅在實驗數據出來后才開始考慮統計學問題口]。
1.2.3靈活應用問題
雖然學生在本科和研究生階段學過統計學,但當他們開始做科研設計時,仍然不會選用恰當的統計學方法進行分析。在統計咨詢的過程中,作者發現這其中有很多統計學方法都是他們已學過的,但當這些方法以一種新面孔出現時,他們就不會應用了。另外,不能根據數據類型選擇恰當的統計學分析方法。無論實驗設計是幾組數據,一概用t檢驗來解決,明明是配對資料,卻用兩組資料t檢驗來解決。此外,在運用各種統計學分析方法時,忽略其前提條件,對資料的正態性及方差齊性未做考證,直接套用公式,常常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
1.2.4教師的認識問題
近幾年,針對《醫學統計學》教學效果不理想問題,許多教學工作者進行了探索研究。目前,主要的改進措施包括:教學內容的調整、教學模式的調整、考試模式的調整、軟件教學和實習課的調整等]。但是,由于各個學校的具體情況和老師的認識程度不同,很難達成統一意見。
2對教學問題的一些新的思考
2.1對教學目標的思考
目前《醫學統計學》教學的目標為掌握所講授的基本內容,包括基本理論、基本方法;能應用基本的統計學分析處理軟件進行數據的計算和分析;能閱讀專業文獻的統計學方法,能進行基本的科學研究統計設計。醫學生對《醫學統計學》掌握和應用到何種程度是值得討論的問題。作者認為醫學統計學是一門理論性和系統性很強的學科,醫學生沒有經過系統的理論學習,他們的思維方式屬于生命科學“形態性”,而不是數理認知邏輯“抽象性”。因此,要讓醫學生或臨床醫生全面、透徹地掌握統計學是很難的,也是不太現實的。作者認為,醫學生或臨床研究者只能掌握基本的統計學概念和方法。所謂掌握基本的統計學概念,即要求掌握統計學的作用、思考問題的基本方式、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所謂掌握基本的統計學方法,即要求掌握有哪些基本的統計學方法,這些方法應用的前提條件,這些方法應用結果如何解釋?總之,當醫學生或臨床醫生在進行科研時,應該清楚必須考慮哪些統計學問題,應該使用何種統計學方法。而當他們遇到具體的細節問題時,可以查閱有關書籍或文獻,或者咨詢有關統計學專家。因此,作者認為學習《醫學統計學》的要求是:具備查閱有關書籍或文獻的能力和與統計學家交流和對話的基礎。
2.2引導學習態度的思考
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人們常說“態度決定一切”,而良好的學習態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如何激發學生樹立良好的《醫學統計學》學習態度?講好“第一堂課”是關鍵!突出《醫學統計學》在他們今后實際工作中所起的巨大作用,通過大量的科研實例來例證《醫學統計學》在科研設計、資料收集、數據分析、論文撰寫中的重要作用,甚至邀請統計學和臨床專家,以講座的形式,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當然,引進實例教學、PBL教學、統計實習等手段,也是激發學習興趣的重要方式l_1]。
2.3對教學內容的思考
傳統的教學內容包括3方面:(1)基本概念和方法;(2)公式的來源、推導和詳細的手工計算步驟;(3)統計結果的解釋與分析[2]。雖然公式的推導有利于對統計基本概念的理解,手工計算能夠使學生對公式的印象加深,但對醫學生來講,冗長的公式推導已很難理解,更談不上對它的記憶了。因此,學生即使在學習了較多的統計學課程后,仍然不理解基本的統計學概念,不會自如地運用統計學公式。作者認為,在《醫學統計學》教學中首先應該將基本概念講清楚,對于一些簡單的統計分析可以獨立完成;對于復雜的方法,如對于樣本量大小的計算,臨床醫生只要知道為什么要算樣本量,至于怎么算就可以交給統計學家來解決。
2.4統計學家參與的思考
統計是日常生產生活中最為常用和實用的技能之一,因此統計也是小學生必備的能力。“新課標”指出:在教學“統計”要從傳統上比較注重統計圖表有關知識點的教學模式轉向重視學生對數據統計過程的體驗,學會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認識統計的作用和意義。基于小學生的年齡及其它原因,小學階段的統計較為簡單,加之統計的教學較為枯燥,教師易于忽略學生統計這一方面能力的培養。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學好統計知識掌握統計技能呢?下面結合本人近幾年來低中高年級的教學體會,談談幾點想法和做法。
1激發學生對統計學習的興趣
小學生對于統計比較陌生,這對于教師來講,既是挑戰又是機遇。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設計時,如處理不當,學生對統計學習可能會喪失興趣,從而不愿主動學習;反之,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讓學生對學習統計產生興趣?我認為設計合適的教學情境、探究活動是問題的關鍵。
案例:
人教版版在一、二年級的數學教材中設計了這樣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
如:為開聯歡會,班級要買一些水果,大家喜歡的水果都不一樣,到底該買哪種?要通過統計來解決。在通過調查統計后,我們得到了大多數同學喜歡吃桔子的結論,于是我們在聯歡會上買了桔子。這樣做,會讓學生感到他所學的統計知識很有用,從而愿意去主動學習統計知識。教材中像這樣的活動還有很多:買什么顏色的氣球,調查同學們的生日都在哪個季節等。這些活動都很貼近學生生活,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注重學生與統計相關能力的培養
在小學數學統計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包括:收集整理數據、與他人交流與合作、動手操作與繪制圖表、觀察歸納總結、估計與想象及計算。
2.1注意估計與想象能力的培養
一個簡單的統計活動,可能同時培養以上各種能力。尤其要重視估計與想象能力的培養,許多教師僅滿意于學生通過合作得到的一張統計表、一幅統計圖,其實如果讓學生根據圖表和結論估計和想象一下,不但具有實際意義,而且會讓學生有意外的收獲。比如讓學生調查班級中學生的家庭所在區情況之后,可讓學生根據圖表和結論猜測(或者說預測、估計)一下以下幾個問題的答案:
(1)如果班里轉來一位新同學,猜一猜他的家最有可能在哪個地方。
(2)猜測一下在學校中另一個班里哪個區的同學最多。
(3)猜測一下學校中哪個區的同學最多。
2.2注意與他人交流與合作能力的培養
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交流與合作,所以從小培養學生的這種意識和能力非常必要。在活動中,教師要對分工合作的方法進行適時的指導。學生可先自己進行統計,再小組合作,從而體會出合作的重要性,培養其交流合作的能力。這里只提到了兩項基本能力,不代表其它的能力培養不重要,而是教師常會忽略這兩種能力的培養,所以特別加以闡述。
3重視學生學習統計的經歷和過程
統計是學生用數學方法思考問題的重要技能,統計知識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統計教學中卻存在一些誤區,人們會把學習統計知識看作是讀懂、繪制簡單的統計圖表作,而對統計過程和意義重視不夠。低年級的統計教學,重點不是讓學生學會某個知識點、某項技能,而是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經歷搜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觀念”的建立需親身經歷。要使學生逐步建立統計觀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讓他們投入到統計活動的全過程中。教學內容可以從實際出發,如同學的身高和體重,對這些資料可以從不同角度來整理,再對統計出的數據進行分析。選擇適合的統計圖表,使統計方法為所研究的內容服務,并尋找合適的例子來解釋。讓學生認識到運用統計方法可以解決自己生活中的問題。應將學生選擇恰當的統計方式來處理和分析數據,以及了解統計的全過程作為統計知識教學追求的目標。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讓學生自己在情境中探索方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動手實踐操作是統計教學中的重頭戲,新大綱強調統計教學要重視實踐操作,因為實踐操作不僅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統計興趣,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并使學生熟練掌握操作的方法。
4關注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統計知識的應用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與分組
在校醫學生,不同研究內容其相應的學生人數分別是:定量研究38人,定性研究200人,干預性研究,90人(傳統教學組109人,討論組81人)。
1.2 研究方法
1.2.1 定量與定性調查
針對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態度以及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設計相應調查表。對定量研究的38人進行問卷調查,對定性研究的200人進行集體問題采訪和個別問題采訪,并對問題進行記錄、整理。
1.2.2 干預性研究
在問卷調查基礎上,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教學實踐,采用干預對比研究。討論組(81人):基本理論講解+實踐操作+討論;傳統教學組(109人):基本理論講解+實踐操作。經過近一學期教學后,對兩組學生采用同一份試題進行測評,并對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1.3 資料整理與統計方法
在Excel中進行數據錄入,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包進行描述性分析和χ2檢驗。
2 結果
2.1 定量與定性調查結果
定量研究結果:學習態度,97.4%(37/38)的學生認為在大學期間還需要好好學習,68.4%(26/38)認為應該積極和主動地學習;不清楚學習《醫學統計學》目的的學生占26.3%,復習上課內容的學生占50%,偶爾復習的占13.2%,通常不復習的占36.8%,課前不預習老師上課內容的學生占71.1%。;不能靈活應用統計知識的占52.6%,認為統計理論不重要的學生占26.3%。選用是否復習和是否預習作為考察學生學習態度與實際學習行為關系的客觀指標,結果顯示,學習態度積極的26人中,復習占57.69%,不復習的占42.31%;學習態度不積極的12人中,復習的占75.00%,不復習的占25.00%,經χ2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學習態度積極的26人,預習的占26.92%,不預習占73.09%;學習態度不積極的12人中,預習的占33.33%,不預習的占66.67%,經χ2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定性分析結果顯示,學生在學習《醫學統計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概念抽象、模糊”、“難理解”、“枯燥”,“實際應用難度大”、“不能靈活應用”等。
2.2 干預性研究結果
不同教學方法測評的試題總難度系數為63.73%。測評結果顯示,討論組(68.37±10.33)分,傳統教學組(60.28±8.47)分,討論組高于傳統教學組(t=5.93,P
3 討論
醫學統計學培養醫學生正確、合理地應用數理統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決醫學衛生領域中的統計問題,需要學生們在記憶的基礎上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判斷和綜合能力,而這些素質與自主思考是密不可分的,具體體現在學習態度和行為上[1~3]。定量調查結果提示,即使是明白大學生應該自主學習,但具體在《醫學統計學》的學習過程中,其行為也并不一定與思想一致,這可能是制約學生自主思考的主要原因,也可能是學習《醫學統計學》困難的原因之一。定量調查結果還提示,部分學生對學習《醫學統計學》的目的不明確,不了解為什么要學習這門課程,這可能導致學生的學習盲目性和不自覺性。定性調查結果提示,學生學習過程中,統計理論與實際應用脫節。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對理論知識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以及對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的掌握與理解有限。有些學生認為只要會用,統計理論并不重要,也有部分學生過于極端地認為《醫學統計學》僅僅是一門操作技能課,忽視其深刻的理論基礎。實踐教學中,也反映出學生在平時實習課中對必須應用到的一些基本知識點記憶效果不理想,這可能會導致學生在學習中難以建立一個良性的知識循環結構,達到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互為促進的效果[4]。
學生在學習《醫學統計學》時的實踐操作能力與其對統計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準確掌握密切相關,鑒于此,在原來的傳統教學法中,增加了針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討論課,討論教學組學生對于統計學中出現的基本概念的正確理解率高于傳統教學組,提示有針對性的討論教學對幫助學生準確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顏艷,徐勇勇. 統計思想是第一位的[J].2001(4):243-244.
二、結合實例強調統計方法的重要性
概率統計是數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的方法別具一格,無論對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現代統計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學的過程中,結合實例強調統計方法的重要性,既能加深對于概率統計理論知識的理解,又能激發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興趣,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1)結合日常生活實例進行教學,比如統計學生中同生日的人數,隨著統計人數的增加,至少有兩人同生日這一事件的頻率會接近于1,然后將這一結果與理論概率進行比較;統計吸煙與非吸煙人群中患肺癌的比例,檢驗吸煙與患肺癌是否存在某種依賴關系;觀測一天中某人手機的呼喚次數,然后與泊松分布進行擬合優度檢驗;統計某年級的外語考試成績,根據數據進行正態分布的擬合優度檢驗;等等。(2)結合實例突出統計中的基本方法,參數估計和假設檢驗是進行統計推斷的兩種最基本的方法,其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在教學的過程中應首先理解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理論依據,結合典型實例進行分析,比如通過估計湖中魚的條數,使學生了解矩法和最大似然法的原理和步驟;通過檢驗自動包裝機工作是否正常,使學生掌握假設檢驗的方法步驟。(3)結合實例系統介紹統計中的基本內容,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統計方法的實用性和廣泛性,為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研究中提供廣闊的應用空間。
Changes of Zinc,Copper,Calcium Level in Malnourished Children’s Serum and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LING Yu.Kunming Children’s Hospital,Kun Ming 65003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find out changes of zinc(Zn),copper(Cu),calcium(Ca)element level in malnourished children’s serum.Methods An investigation was made in 2 groups of children.One group of 89 malnourished children between 6-month and 5.6-years-old ,and the other group of 93 healthy children between 10-month and 5.9 years-old.The levels of zinc,copper,and calcium in these children’s serum were measured by U.S.PE-300 automatic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er and Hitachi 7060 biochemical analyzer,combined wit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bout their general situation,diet,feeding,and health condition.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lements level of the 2 groups of children was made.Results The average levels of zinc and calcium in the malnourished children’s serum were 0.81 μg/ml and 2.03 mmol/L respectively,both lower than that of the healthy group,which were 0.97 μg/ml and 2.25 mmol/L respectively.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found in comparison.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found in the comparison of zinc,copper,calcium element average content in all kinds of malnourished children’s serum.And the average levels of zinc and calcium in the malnourished children’s serum were 0.9 5 μg/ml and 2.11 mmol/L respectively after they were treated,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 Malnourished children ;Element level;Clinical significance
作者單位:650034云南省昆明市兒童醫院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營養不良患兒明顯減少,但由于喂養不當或存在出生時缺陷,仍有部分孩子受到疾病的摧殘,為了更好地使這些患兒得到康復、得到好的喂養及營養指導,本文將對2007年1月至2009年4月來昆明市兒童醫院兒保科進行體檢診斷營養不良的患兒89例進行血清鋅、銅、鈣的檢測,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7年1月至2009年4月至兒保科體檢診斷營養不良患兒共89例,其中男49例,女40例,年齡6月~5.6歲。89例均符合營養不良診斷[1],其中體質量低下43例,生長遲緩26例,消瘦20例。健康對照組(以下簡稱健康組):選自至本院兒保科進行健康體檢的嬰幼兒,共93例,無營養不良和其他系統疾病史。其中男48例,女45例,年齡10月~5.9歲。
1.2 問卷調查 由醫務人員詢問家長后填寫,內容包括患兒的出生史、一般情況(性別、年齡、民族、身高、體質量、父母職業)、喂養、飲食情況、睡眠情況、是否反復呼吸道感染、是否反復腹瀉等。
1.3 檢測方法 血清鋅、銅、鈣的測定:抽取靜脈血2 ml,加入經硝化處理的試管里后置于冰室內保存,在1周內應用美國PE-300全自動原子吸收光譜儀進行血清鋅、銅定量測定,血清鈣應用日立7060生化分析儀測定,血清元素樣品測定使用國家標準物質中心出品標物質,檢測全過程進行質量控制,結果合格。
1.4 正常參考值 鋅0.62~1.72μg/ml,銅0.70~1.64μg/ml,鈣2.19~2.51 mmol/L。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醫學百科全書-醫學統計》軟件PEMS 進行計量資料正態分布及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
2 結果
2.1 營養不良組和健康組血清鋅、銅、鈣含量比較,血清鋅、鈣含量營養不良組與健康組兒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營養不良組和健康組血清鋅、銅、鈣含量
平均值比較(x±s,μg/ml)
分組例數ZnCuCa(mmol/L)
營養不良組890.81±0.21.03±0.32.03±0.2
健康組930.97±0.21.09±0.22.25±0.2
t5.41.67.4
P0.05
2.2 血清鋅、銅、鈣含量平均值在不同類型營養不良患兒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類型營養不良患兒血清鋅、銅、鈣含量
平均值比較(x±s,μg/ml)
類型例數ZnCuCa(mmol/L)
體質量低下430.81±0.20.98±0.32.01±0.2
生長遲緩260.81±0.11.03±0.21.99±0.2
消瘦200.82±0.21.01±0.32.02±0.2
注:各類型患兒血清鋅、銅、鈣含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將營養不良兒童治療前后進行分組比較,治療前后血清鋅、鈣平均值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3
營養不良兒童治療前后血清鋅、鈣平均值
比較(x±s)
地區例數Zn(μg/ml)Ca(mmol/L)
治療前890.81±0.22.03±0.2
治療后890.95±0.22.11±0.2
t4.72.7
P值
2.4 治療前,食欲差71例,睡眠差68例,體格生長落后89例,反復呼吸道感染48例,反復腹瀉33例。治療后,食欲差23例,睡眠差29例,反復呼吸道感染12例,反復腹瀉14例,治療前后臨床療效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4
治療前后臨床療效的評定表(例,%)
陽性癥狀治療前治療后χ2P值
食欲差79.8(71/89)25.8(23/89)51.9
睡眠差76.4(68/89)32.6(29/89)34.5
體格生長落后100(89/89)71.9(64/89)29.1
反復呼吸道感染53.9(48/89)13.5(12/89)32.6
反復腹瀉37.1(33/89)15.7(14/89)10.4
3 討論
營養不良是一種慢性營養缺乏癥,大多因熱能和(或)蛋白質不足引起,多見于3歲以下嬰幼兒,其主要是因為社會和家庭普遍缺乏嬰幼兒喂養知識,在喂養過程中不能正確、合理、科學喂養,或患慢性疾病所致。而由于微量元素在體內不能合成,必須通過飲食調節予與補充,當供給不足或比例失衡時,會直接影響兒童的正常生長發育[2]。眾所周知,微量營養素在兒童生長發育階段起著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資料表明,機體內微量元素鐵、鋅、鈣含量總的減少,均可減弱免疫功能、降低抗病能力、助長細菌感染,而且感染后的死亡率亦較高[3]。
本文結果顯示,營養不良患兒鋅、鈣含量均明顯低于正常兒童(P
在本文患兒經過6個月喂養糾正,給予能量、蛋白質、鋅、鈣的治療,飲食睡眠均有改善,體重身高均有恢復,反復呼吸道感染、腹瀉減少,說明長期營養不良會導致微量營養素的缺乏,且它們的缺乏又會加重營養不良,形成惡性循環,使本來痛苦的身體雪上加霜。故臨床上治療營養不良患兒是應在采取調整飲食、改進喂養,治療相關原發病等基礎上,同時注意補充鋅、鈣劑,糾正缺乏可加速患兒的康復,促進生長發育。
銅參與酶與蛋白質的組成,對體內氧化還原反應、彈性蛋白的合成、鐵的氧化運輸、利用及造血過程均有重要作用,缺銅可導致貧血、骨骼異常及生長發育停滯[8]。本文營養不良組和健康組血清銅比較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為體內各元素含量存在相對動態平衡,如果打破這個平衡,也會讓機體患病,故微量元素的補充也是缺什么補充什么,不是多多益善,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補充,故營養不良患兒不需要補充銅制劑。
參 考 文 獻
[1] 胡亞美,江載芳.實用兒科學(上冊).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508-511.
[2] 龐偉.微量元素與兒童營養不良.廣東微量元素科學,2006,13(7):59.
[3] 楊克敵.微量元素與健康.科學出版社,2003:41-42.
[4] 劉湘云,林傳家,薛沁冰,等.兒童保健學.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316.
[5] 趙晶,洪昭毅,盛曉陽.兒童缺鋅現狀及其原因的探討.中華兒科雜志,1998,36(1):46.
1.1研究對象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2013級藥學和檢驗專業需要進行醫學統計學授課的兩個教學班所有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隨機確定檢驗班(102人)作為實驗組,藥學班(100)作為對照組。
1.2實施方案實驗組和對照組所使用教材相同,教學大綱、授課學時數一致,由一名教師進行授課。對照組實施傳統理論教學方法,即在課件結合板書的前提下以教師講授理論知識并講解例題,學生課下做習題練習。實驗組實施案例式教學方法,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基于授課內容設計案例以學生為主進行討論。
1.3案例式教學方法實施步驟案例質量是決定案例式教學方法效果的關鍵,因此課前除精心制作、選擇體現教學目的的案例外,應盡可能“擬似醫學研究情境”使學生有親臨其境的感覺,即注重案例的實用性和真實性,以滿足教學內容,并體現科學研究的嚴謹,每個案例設置3~4個問題。課堂傳統教學法講解理論知識后,提出問題,導出案例,由學生進行思考、討論。課下10人一組基于圖書館、網絡查閱所學知識單元的錯誤案例,在統計習題練習課上教師引導由學生進行分組討論。
1.4教學效果檢測與評價兩組學生均于醫學統計學課程結束后,進行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學生對該課程的態度、興趣及其應用能力。另外由學校教務處組織學生在同一時間、使用同一試卷對課程進行測試,然后比較兩組學生的測試成績。
1.5統計學處理Epidata3.0建立數據庫,雙人錄入,SPSS20.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2x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學生一般情況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年齡(t=0.843,P=0.400)、性別(2x=0.695,P=0.405)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前期的醫學基礎課程成績類別構成相近(見表1),說明兩組學生的一般特征均衡性較好,有好的可比性。
2.2教學效果評價
2.1學生學習態度、興趣和能力為對比分析兩種教學方法的效果,設計了包含學生對醫學統計學課程態度、興趣和使用能力的問卷,于教學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進行現場問卷調查,將各項得分進行t檢驗,學生對醫學統計學態度、興趣及試驗能力的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高于對照班,其他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果詳見表2。2.2學生期末考試醫學統計學成績分析基于學生期末實際成績按照不及格、60~80分、80分以上分成三個檔次分別統計(見表3)并對構成比進行檢驗。
3討論
案例式教學法最早在哈佛大學興起,歷經完善,現已成為世界范圍內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首選。由于其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融合探究性、創新性的教學理念,擬合真實教學情景,大大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運用知識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得到我國教育工作者的認可和推廣。
《衛生統計學》是利用統計學的原理對人群健康問題進行解決的一門應用性的學科。《衛生統計學》的課程特點就是概念抽象、理論深奧、數據枯燥。在學習的過程中又和《醫學統計學》有所不同,學習的重點不是公式的推導和證明;同時,又不同于醫學學科的學習,學習的重點也不在于記憶和背誦,而是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深入的理解,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實踐,所以《衛生統計學》又具有了邏輯性強、實踐性強的特點[1]。
2《衛生統計學》的教學現狀
2.1定位不明確
《衛生統計學》在教學的過程中經常出現和《醫學統計學》交叉的現象。《衛生統計學》以統計學的原理和方法為基礎,將其運用在公共衛生領域,比較側重公共衛生學的社會性;《醫學統計學》側重的是醫學的生物性。所以兩者之間具有很大的區別。但是,目前在醫學院校的教學中,兩者的區別并不是很大。《衛生統計學》和《醫學統計學》的區分不明主要體現在教學安排、課程設置、教材編寫等方面,比如,有的醫學院校為《衛生統計學》專設了教學部門,但是這個部門開展的工作卻是編寫醫學統計學的教材,進行醫學統計學的教學;甚至有的醫學院校雖然設立了《衛生統計學》的碩士點,卻進行的是醫學統計學的考試。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兩者也經常被混為一談。這樣的情況給《衛生統計學》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2]。
2.2教學重點不合理
第一,《衛生統計學》的教學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統計學基礎,其中涉及到的知識是數據資料描述、統計和分析,推斷統計分析,相關回歸分析,調查設計等;另一方面是專業知識,其中涉及到的內容是橫斷面研究資料統計分析,病例對照研究分析、隊列研究的分析和設計、生存分析、壽命表和Meta分析。目前,在很多醫學院校的教學中,教學的重點依然集中在基礎知識的學習方面,對于專業性知識部分涉及的內容非常少,甚至衛生統計調查方法、衛生統計制度等很多內容都沒有在現行的《衛生統計學》中涉及。這種情況給《衛生統計學》課程的普及帶來了很大的麻煩。第二,《衛生統計學》在教學過程中,醫學院校的教學重點普遍是基本原理的介紹和具體公式的推導,沒有完善的培養學生統計思維的內容。統計思維對于《衛生統計學》的學習來說非常重要,它是一種透過數據就能對現象進行分析和判斷的方法。在《衛生統計學》的教學中,忽視了對統計思維的培養,對《衛生統計學》教學的發展會產生非常不利的作用。
2.3缺乏電腦實驗課程
《衛生統計學》課程的應用性很強,為了保證課堂效果,在講授理論的同時,還要和電腦實驗相結合,通過具體軟件將抽象性比較強的統計學概念轉變為直觀的數據結果或者是形象生動的圖形,可以在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目前在大部分的醫學院校中,因為資金和課時的問題,還沒有開設電腦實驗課程,影響了《衛生統計學》的教學效果[3]。
2.4教學形式過于單一
目前,在大多數的醫學院校中,在教學形式方面存在的問題就是過于強調單一統計方法的學習,過于強調理論知識的學習。缺乏《衛生統計學》知識的實踐應用,導致學生在遇到統計學問題的時候,不能運用統計學的相關知識對其進行解決,影響了《衛生統計學》的教學效果。
3《衛生統計學》的教學模式
為了改變上述問題,就需要對《衛生統計學》的教學模式進行探討。在《衛生統計學》的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通過多媒體教學、案例分析教學、小組交流互動式教學、基于問題教學法等方法來改善《衛生統計學》的教學效果。
3.1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指的是在《衛生統計學》的課堂教學中引入案例,通過案例為學生設計某種情境,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理論知識對實際問題進行解決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的特點是:注重實踐,具有很強的能動性、創造性、仿真性,能夠很好的將啟發式教學、民主式教學和參與式教學融為一體。案例教學法的優點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實現《衛生統計學》的教學目的[4]。案例教學法的應用流程如下。第一,準備教學案例。在課程開始之前,要嚴格執行集體備課制度,以教學大綱為基礎,結合具體的教材內容,融合相關的科研成果和工作實踐,根據以上內容精心選取案例,對案例進行實際的分析,保證案例符合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保證選擇的案例在學生可以接受的范圍內。第二,運用案例進行教學。運用案例進行教學,需要按照以下的流程來進行:案例介紹—提出問題—學生討論—教師評價和分析—問題解決的實際應用方法。具體的應用步驟如下:首先,在課程開始時教師引入案例,通過案例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對案例所反映的知識有一個明確的了解;然后,在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之后,教師要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討論的方式可以是小組討論,也可以是集體辯論,還可以是個人發言;最后,教師針對學生的討論進行客觀的點評,對討論過程中的錯誤點和錯誤原因進行分析,然后對討論過程中不準確、不完整的方面給予指正。
3.2基于問題教學法
基于問題教學法(PBL)的應用核心是“問題”,應用流程是:提出問題—收集資料—建立假設—論證假設—總結。這種教學法實施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捕捉、整合、判斷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質疑能力[5]。基于問題教學法的具體應用流程如下:第一,理論的講授。應用基于問題法進行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將教學的內容和各個章節的內容相結合,然后結合案例教學法,通過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入案例,從而引出問題,然后將處理問題的統計方法和統計思路運用到教學的過程中。第二,問題的確定。在理論講授完成之后,授課老師根據授課的內容,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或者在文獻中曾經出現的統計問題,來確定學生的具體問題,在確定問題的過程中還要對學生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進行明確。第三,討論學習。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后,要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然后由學習小組來收集解決問題需要用到的資料,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學習小組可以針對文獻中的不足之處和教師或者同學進行交流分析,或者還可以對如何實現課堂效果的改進進行討論,對討論的結果進行總結匯報。第四,總結評定。教師針對學生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并給出具體的建議,同時要對各個小組的討論報告進行總結歸納,然后對學生的成績進行評定。評定的方式可以有三種,分別是:學生互相評價、小組自我評價和教師評價。通過基于問題教學法的實施,可以通過問題的設置來引導學生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在收集資料和小組合作的過程中豐富自己的知識系統,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和團隊合作的能力。
3.3實驗教學法
實驗教學法就是在《衛生統計學》的理論教學中,運用計算機的相關軟件來訓練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很多醫學院校的《衛生統計學》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相關的計算和檢驗問題時,大都是通過計算器來完成的。計算器在《衛生統計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不僅增加了計算量,導致計算過程繁瑣,而且還會浪費大量的課程時間,導致在《衛生統計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主動性難以得到發揮[6]。實驗教學法的應用因為涉及到配套設施的購買問題和相關課時的安排問題,所以要循序漸進的來實現。首先,實驗教學的應用可以從預防醫學專業開始,在進行實驗課的教學過程中,針對其部分內容可以使用實驗教學的方法來進行教學。比如在學習方差分析的時候,因為這部分內容涉及的公式比較多,計算過程比較復雜,如果應用計算器進行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在計算方面會浪費過多的時間。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進電腦教學,將方差分析時需要的數據,比如:SS處理、SS總、SS區組、SS誤差等,通過幻燈片對學生進行講授,讓學生以這些數據為基礎對其進行方差分析。通過這樣的方式,《衛生統計學》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節約部分實驗課課時,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向學生介紹相關軟件的操作和使用,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3.4搭建非實時課堂學習平臺
因為《衛生統計學》的內容非常抽象、實踐性非常強,通過上述方法進行教學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因為教學課時有限,僅僅通過課堂教學時間,學生很難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在這樣的情況下,搭建非實時課堂學習平臺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學生在實時課堂中可以對課程的難點、重點進行學習,在非實時課堂平臺中,通過網上課程輔導、網上討論、課件練習、網上作業、資料查找、網上論文指導、期末復習等環節,可以很好的實現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可以靈活學生的學習時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衛生統計學》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