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8 16:59:2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深化稅收征管改革,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稅收征管改革同其他任何一項改革一樣,總是需要不斷完善的。目前征管工作中較為突出的問題是,由于機構設置和內部分工欠合理,對納稅戶缺乏有效的動態控管,管理相對薄弱,進而導致征管查鏈條脫節、計算機依托職能難以完全奏效、稅務稽查基本未能實現原定目標。
(一)管理被動,基礎不實
目前的征管模式最大的特征是由管戶變為管事,往往因更多地強調為納稅人服務和加強稽查而忽略了對納稅戶的日常管理,稅務機關有些承諾服務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是以犧牲管理為代價的,放棄了必要的檢查、執法職責。一些地方經濟形勢較好,經濟發展較快,收入任務完成相對較為輕松,從而也掩蓋了征管中一些漏洞和矛盾。在這種情況下,基層征收人員與納稅戶之間的直接接觸大大減少,稅源監控管理乏力,基本上處于被動受理的狀態,只是坐在辦稅服務廳依據納稅人申報的資料進行審核征稅,企業申報什么就受理什么、申報多少就受理多少,基本上收的是“自來稅”。管事與管戶脫節,導致基礎資料不全,基礎管理工作薄弱,對納稅人申報的基本資料是否完整和準確沒有進行核實,也無法進行核實,稅收基礎工作的質量大打折扣。由于征收和管理基本上都是柜臺式服務,稅務機關與企業日常聯系斷檔,征收人員和管理人員對納稅人的戶籍資料缺乏動態的跟蹤調查,管理只是被動接受資料,沒有控制稅源的有效手段,一些地方通過停供發票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目前審核評稅往往也只是流于形式,對納稅人申報資料的真實性、合理性很少結合實地調查資料進行綜合分析,難以發現納稅人申報中存在的問題。稅務管理人員不掌握納稅企業的實情,在征管過程中不能隨時發現問題,稅務機關不能掌握收入主動權,對納稅人的控管難以到位,從而導致漏征漏管戶增多,出現較多的零申報、失蹤戶、漏管戶,助長了偷逃稅的蔓延。
(二)分工過細,協作不夠,銜接不暢,忙閑不均
征收、管理、稽查專業化分工,分權制衡,有利于提高效能,符合未來發展方向。在目前情況下,單獨就某一項業務來看,工作效率也確有提高。但由于目前三大系列職能分工還沒有完全理順,存在協作不夠、銜接不暢的問題。稅收管理的職能分解到征管查不同的機構,機構間職責范圍難以劃分清楚,有些工作交叉重疊,有些又相互脫節,征收環節與管理環節職責既獨立又交叉,職責界定劃分有一定困難,征管查3個環節之間協調配合能力弱,信息傳遞不暢。管理環節的信息不是進行加工分析后及時、準確傳遞到征收環節,而是原封不動地將所受理的資料反饋給征收環節;征收環節也未及時準確傳遞到稽查環節,相互銜接不夠。征、管、查分離的原意是有針對性地開展重點稽查,實踐中卻變成征管與稽查相互脫節,征收環節錄入的基礎數據、資料不完整,不足以作為稽查選案的依據;而稽查查出的問題,責令調整賬面留抵稅款,往往也由于與征管脫節而導致征、管、查3個環節均未對調賬事項進行督促檢查,造成稅收流失。
現行機構設置和內部崗責分工與改革前相比,內部制約有所強化,但由于分工過細,效能也有所降低。辦事程序增多,一方面使納稅企業辦稅需到幾個窗口,另一方面也使稅務機關工作量增大,每個分局都覺得很忙。與分工過細相聯系,征收與管理主要忙于事務性工作,未能真正起到管理的作用。征收與管理的事務性工作雖越來越規范,但由于缺乏“管戶”的要素,規范卻不實用,工作量增加較多。征收與管理的不少工作流于形式,責任不明,征管不到位,存在漏征漏管問題。一般納稅人年檢工作量大,多的地方每月年檢達400來戶,且集中在中下旬,工作不可能深入,由于年審不嚴格,這項工作也只是流于形式。發票購銷工作量太大,納稅人在辦稅相對集中的時間購買發票有時需排隊等候;稅務機關在發票驗舊售新時只是審查是否用完、開具是否規范、是否單頁填寫等表面錯誤,至于已開具的發票是否已做賬計算銷項稅金則未審核,未能整體聯系起來進行分析,因而也就不可能發現虛開、代開等問題。
分工過細、缺乏協作,必然導致忙閑不均,包括不同人之間的忙閑不均和同一個人不同時段的忙閑不均。一個人只做自己份內事情而不管別人的事情,結果同量的事情需要更多的人員。
(三)信息不真,依托不住
現行征管模式依托計算機進行稅收管理,而計算機的運用是以信息準確、全面為基礎的,涉稅信息資料的采集和分析按理應該成為整個征管活動的基礎。管理分局相當于信息中心,前承征收分局,后聯稽查分局,辦理稅務登記等管理事項按理應深入企業調查核實所附資料是否屬實后方能審批,目前由于人手少,征收分局和管理分局的窗口服務實際上是登記制而非審核制,企業申報的原始資料的準確性很成問題。企業發生變更事項,一些重要事項如法人代表變更、經營地址變化等有時會來辦理變更登記,其他信息發生變化則往往不來變更,導致信息不準;有的企業幾年都不來換證、年檢;有的取消一般納稅人資格后,只是停供增值稅專用發票,對已發售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則未下戶清理,也難以清理;有的企業需要發票時才到稅務機關聯系申購,平時很少與稅務機關打交道,企業通信地址變化后就失去了聯系,稅務機關無法調查,稅務機關與企業的聯系只能通過登報、公告等形式,缺乏一對一的稅企聯系。稅務機關征稅與納稅企業逃稅構成一種博奔關系,在稅收征管基礎不實、納稅人的準確信息不為稅務機關所掌握的情況下,稅務機關由于信息不對稱在博奔時經常處于不利的地位。
稅務機關的信息數據目前采用手工輸入微機的辦法,原本就不完備、不準確的資料在手工輸入時又可能發生錯誤。計算機內的信息既有錄入員手工輸入的錯誤,也有企業申報不實的錯誤,信息資料可信程度不高。信息失真和不全,計算機的依托作用也就難以發揮出來,存在“依托不住”的問題。事實上,目前計算機應用水平僅停留在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稅款征收、發票管理以及稅收會計核算,只用于錄入、輸出、開票等淺表層次,多數地方的計算機未發揮應有的作用,缺乏對經濟稅源的嚴密監控和對涉稅資料的收集整理,其管理功能、分析功能、數據處理和交換功能、監控功能遠末發揮出來,有的地方完全將計算機作為備查檔案的存儲工具,計算機使用后變成兩套資料、兩份工作,增加了一份額外的工作量。
(四)為納稅人服務不到位
現行稅收征管模式既有缺乏管理對象、稅源不清楚問題,也有少數辦事環節不健全、部分服務承諾得不到落實、服務不到位的問題。稅務機關不了解真實稅源,納稅企業不了解稅收法規。稅務機關的優質服務一定程度上停留在表面的微笑迎送上,沒有從實質上方便納稅人辦理涉稅事項,簡化辦稅流程,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質服務。目前各地征收比較集中,一些地方由于征收和管理分離以及各自內部分工過于專業化,納稅人為解決涉稅問題往往要跑不同的科室,給納稅人辦稅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煩。一些地方目前未設專人負責稅務咨詢業務,納稅人對此有意見。稅收政策咨詢分散在征收分局和管理分局各科室,既增加了各科室的工作量,企業也覺得不方便,企業對政策變化不能及時了解。企業反映,通過上網(中國稅收咨詢網)了解政策,信息往往滯后1-2個月,解決的辦法可以在辦稅服務廳設咨詢服務臺安排專人答疑;設專線電話負責稅收政策咨詢;出稅務旬刊(每10天一期):設立網址,及時最新稅收政策,進一步幫助納稅人準確處理稅務事項。一些企業反映自身缺乏甄別具體稅收政策是否適用本企業的能力,需要稅務機關給予一對一的“保姆式”服務;要求基層稅務機關將不合理的稅收政策及時向上級反映,為企業排憂解難。總而言之,對納稅人的服務水平、質量、深度都存在不少欠缺。
(五)重點稽查和日常檢查不能實現預期目標
現行征管模式強調重點稽查、以查促管,實際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征收和管理受理的資料可信程度低。目前征收、管理都實行窗口式服務,對企業動態資料掌握不及時,對企業靜態資料了解不全面,對納稅戶底數掌握不清,稽查選案軟件雖然設置了銷售額、稅負率、連續數月稅負畸低等許多參數,但由于基礎資料失真、不全,不能有針對性地選案查案,稽查選案缺乏準確性,主要采用人工選案方法,稽查能否有的放矢查到點子上,基本上取決于稽查人員的個人經驗和素質。二是稽查脫離了征收與管理系列,將大量的精力用于應付專案檢查,上半年忙檢查結算,下半年忙專項稽查,此外還要受理大量的舉報案件和應付外地增值稅專用發票協查,無法進行日常稽查和針對重點稅源企業開展稽查,通過稽查來促進企業正常申報在目前沒有做到。三是稽查人員沒有實行分類管理、劃片稽查、專業稽查,對不同的行業沒有實行稽查人員相對固定化、專業化。稽查人員對企業生產經營情況不熟悉,對企業的成本消耗定額不了解,只能對一些不很復雜的行業實行稽查。管理環節的檢查也是浮在面上,僅就票面、賬面進行審核,只是審查增值稅專用發票填寫是否規范、有無漏項、金額抬頭、“¥”“圈”關門是否正確,而事實上近年來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的手段日趨復雜,真正的問題主要出在真票假開上,需要審查資金有無支付、需要盤點庫存貨物是否實際存在。實際上絕大多數的企業沒有被稽查出問題的風險,久而久之勢必會助長納稅人的偷逃稅心理。
近年來,各級財政部門,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非稅收入管理,積極探索非稅收入的管理模式,使非稅收入管理工作取得了較大的進展。
1、規范了非稅收入收繳賬戶管理。非稅收入通過國庫單一賬戶、財政專戶和財政匯繳專戶收取、上繳、存儲、退付、支付、清算、核算。財政部門成為唯一持有和管理國庫單一賬戶、財政專戶、財政匯繳專戶的職能部門。
2、規范了收入收繳程序。非稅收入國庫集中收繳采取直接繳庫和集中匯繳兩種方式。具體收繳方式和票據使用由財政部門按照方便繳款、有利于監管、有利于信息反饋的原則確定。
3、健全了票據管理體系。清理歸并現有票據種類,除保留少量專用票據外,統一使用《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改革傳統的票據管理方式,以計算機管理替代人工管理,使票據的印制、發放、使用、核銷、稽查等各個環節全部由計算機自動控制和完成。
4、建立了非稅收入項目庫。將執收單位、項目名稱統一編碼,實現按項目庫統一編碼的非稅收入項目規范收繳,從源頭上治理亂收費的現象。
5、建立健全了非稅收入收繳管理信息系統。建立了以財政為數據交換中心,由財政及各銀行、執收單位組成的網絡征收系統,實現從執收單位電腦開票、銀行收款信息傳遞、財政部門數據管理、票據領用核銷全過程的計算機網絡智能化管理。全面、及時、準確的反映非稅收入規模、結構和收繳情況。
6、建立健全了非稅收入收繳監督管理機制。建立非稅收入收繳銀行綜合考評制度,促進銀行更好地履行委托協議,提高業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充分發揮非稅收入收繳信息系統對非稅收入收繳的動態監控功能,對非稅收入收繳銀行賬戶、票據使用、單位執收等各方面實施全面監管,保障非稅收入及時足額上繳財政。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與稅收收入相比,無論是征收管理還是支出管理,非稅收入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總體上非稅收入的規模偏大,占財政性資金比重過高。各級政府收入構成中,非稅收入占比過大,特別是省級以下非稅收入比重過大。這不僅使稅收收入的主體地位受到嚴峻挑戰,也使財政收入的真實性被嚴重削弱。
2、非稅收入名目繁多。造成一方面社會上抱怨亂收費、負擔重,另一方面,基層財政過度依賴非稅收入,乃至“收費養人”,影響教育、科學等社會事業的正常發展。
3、非稅征收存在管理空白。目前,除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罰沒收入等非稅收入的征收管理較為規范外,其他非稅收入管理較為薄弱。特別是國有資源和國有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益等非稅收入,由于管理條件不成熟或缺乏具體操作辦法,大部分仍處于財政管理“真空”地帶。
4、部分收入脫離財政監管。部門和單位取得的非稅收入,應全額上繳財政,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但一些部門和單位受部門利益影響,不能及時將所取得的非稅收入向財政部門如實申報,甚至故意隱瞞不報、坐收坐支。在這類流失收入中,利用國有資源(資產)取得的經營服務性收入(如技術咨詢和服務收入、房屋出租收入等)、主管部門集中收入等問題比較突出。
5、監督管理薄弱。對非稅收入立項、收入征管和支出安排等各環節都缺乏有效監督機制。財政監管多為集中性和非連續性的事后檢查,方式方法比較單一,事前、事中監管少,很多非稅收入收繳中的違法違紀問題都是在既成事實后才被發現,事后糾正也困難。非稅收入本身具有的靈活多樣性和不穩定性影響了非稅收入的規范管理。
6、網絡系統還不能夠滿足改革的需要。非稅收入收繳管理改革是以網絡化管理為支撐的一項系統工程,改革需網絡化建設、專業技術人員的配備,以及計算機設備的購置等。由于各地“金財工程”建設還未全面覆蓋,特別是部分縣級,非稅收入的規模小,有的縣只有幾十萬元收入,加之財政困難,計算機技術力量缺乏,改革成本較高,推行以計算機網絡為支撐的非稅收入收繳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難和問題。
7、票據監管不到位。目前非稅收入票據的使用和管理存在許多不規范現象,少數單位不按票據管理的有關規定使用票據,存在混用、串開、外借票據的現象。甚至出現不使用財政部門統一收費票據的問題,有的使用自制票據,有的直接使用白條收費,將收費掛往來科目列收列支或轉作單位收入。
三、繼續深化改革,提升非稅收繳管理水平
1、加強宣傳教育,加快非稅收入改革進度。完善非稅收入管理是財政領域的一次重大舉措。改革涉及面廣、情況復雜、在實施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來自傳統觀念和利益相關部門的阻力。為了保證改革的順利進行,必須真正形成規范和加強非稅收入管理的共識,通過宣傳教育把思想真正統一到非稅收入“所有權歸國家、使用權歸政府、管理權歸財政”的共識上來。
2、繼續深入推進政府非稅收入管理制度改革。從目前的改革情況看,部分縣級的非稅收入規模較小,加之財政困難,技術力量缺乏,推行改革的成本與效益不相稱。因此,推進政府非稅收入收繳管理改革中,應從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以創新的思路,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縣級推進非稅收入改革,既可探索采取取消部門和單位收入過渡戶,設點集中繳費的辦法,也可采取手工開票,指定銀行代收,逐步實行網絡化管理的辦法。
財政稅收關系的是社會發展中的每一個人,每個人都是納稅人,每個人都是稅收資金的受益者,財政稅收關系著國家的發展,同時也影響著每一個人的生活。因此,作為社會中的個人,我們應該對財政稅收工作有一個合理,客觀的認識。而作為政府部門,也應該對財政稅收工作有一個更加合理,全面的認識,從多角度,多層面做好對財政稅收工作的管理,提升稅收的能力,拓展財政工作的效益,更好的服務于社會。
二、財政稅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財政稅收的制度不夠健全
在財政稅收工作的開展過程中,稅收的保障和稅收工作的開展都需要有更加規范的制度保障,制度的建設和發展需要相關的財政部門來保障,所以,如何做好財政稅收工作,提升財政稅收的質量,需要財政稅收工作制度做保障。
就當前我國的財政稅收工作發展情況來講,稅收工作的整體制度建設還存在不健全的情況。我國財政稅收的種類繁多,財政稅收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整體面臨的稅收工作標準也會存在差異。不同的稅種征收的標準不同,在這樣的情況下,稅收的制度也會因為不同稅種,不同的納稅主體而有不同的規定。財政稅收工作的發展需要嚴格的,規范的制度作為保障,因此,如果想要更好的規范稅收工作,提升稅收工作的水平,就需要在制度上下功夫,不同的稅收標準和制度的合理性還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我國的稅收制度還不夠健全,稅收工作的開展在不健全的制度下發展面臨的問題比較突出,受到的影響較大。
2.財政稅收工作缺乏有力的監督
稅收工作直接關系國家財政,稅收工作開展的質量如何,稅收工作是否按照國家的標準和要求發展,這些都是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內容。因此,在財政稅收的管理過程中,為了更好地保障財政稅收的監督,需要從多角度來實現。就當前情況來看,目前,我們國家在財政稅收工作的監督方面做出的努力還不夠,一些財政稅收工作中問題的出現,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財政稅收的監督力度不足,整體的財政工作開展面臨的壓力也會增加。
此證稅收監督工作出現的問題一方面表現在,當前的監督力度有限,整體的財政稅收工作開展容易因監督不夠而導致工作松散。另一方面,財政稅收監督還需要嚴格的監督制度,切實的施行起來并不夠嚴謹和規范,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財政稅收工作的監督做的并不夠好。
三、做好財政稅收工作的建議和深化改革的對策
當前,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對財政稅收工作的依賴程度正在不斷加深,如何更好地提升財政稅收的作用,提高財政稅收工作的開展水平,這對于我們的國家和公民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針對當前我們國家在財政稅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未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提升國家的財政稅收管理工作。
1.健全財政稅收制度,切實落實到位
在財政稅收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制度的建立健全對于財政稅收工作的開展是一個重要的保障,為了更好的實現對財政稅收工作的支撐,未來,在工作中,應該首先建立健全財政稅收的管理制度,制度的建設應該從基本的財政稅收情況入手,提升財政稅收的規范標準,保障在財政稅收工作中,制度化的內容更加規范全面。為了更好地實現制度的建設,國家應該在制度方面進行一些具體的改革,順應時代的發展,針對不同的稅種的征稅標準和征稅方式來確定征稅的制度調整。
建立健全征稅制度,在具體的制度落實方面,應該在財政稅收工作的制度落實過程中,增加考核的標準和制度,對于財政稅收工作人員的工作情況進行具體的考核,這樣,能夠更好地規范財政稅收的工作人員的工作情況,提升財政稅收的整體水平。
2.強化財政稅收的監督
做好財政稅收的監督,就需要在財政稅收工作之外進行規范的監督。為了更好地保證財政稅收工作的制度推行,和財政稅收資金的公開透明,未來在財政稅收工作的發展過程中,需要相關部門做好對財政工作的監督,對于財政稅收資金的征收過程,征收制度的推進以及征收的具體方式等等,都能夠公開透明的施行。此外,對于財政稅收工作的監督還需要從每一個人做起,需要每一個人樹立財政稅收工作的監督意識,提升監督的能力,規范監督的整體效果,這樣,財政稅收的征收工作才能夠更好的實現其應有的效果,對于社會的貢獻力才能夠發揮出來。
一、新的征管模式運行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突出問題
對照國家稅務總局“以納稅申報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的新稅收征管模式要求,通過幾年來的工作實踐,筆者認為,現行征管運行機制主要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納稅申報管理上的問題
建立納稅人“自核自繳”的申報制度是新的征管運行機制最重要的基礎,也是深化征管改革的核心內容。目前納稅申報上存在的主要問題集中表現在:一是納稅申報質量不高。
論文百事通由于納稅人的納稅意識以及業務技能方面有一定差異,出現了納稅申報不真實的問題,突出反映在零申報、負申報現象增多等;二是內部納稅申報制度不盡完善,手續繁雜,環節較多,對納稅人監控不力。
(二)稅務稽查的地位與作用問題
新的征管模式賦予稅務稽查十分重要的職能,并強調了其“重中之重”的地位,但在實際運做中,受多種因素的制約與影響,稽查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與作用并沒有充分體現:一是稽查力量相對不足,財力投入較少,稽查手段和裝備有待改善。二是實際工作中“重征收、輕稽查”的觀念仍然存在,稅務稽查的職能不夠明確。只重視了稅務稽查對納稅行為的監督檢查職能,而忽視了其對執法行為監督制約和對行政行為監督檢查的職能。三是稅務稽查操作規范還不盡完善,稽查工作缺乏應有的深度和力度。目前按選案、檢查、審理、執行四個環節實施稅務稽查,在實際操作中還不夠規范,某些環節(如稽查選案)的可操作性和科學性亟待提高,各環節的有序銜接制度要進一步健全,選案的隨意性,檢查的不規范性,審理依據的不確切性,執行的不徹底性等問題還比較普遍,影響了稽查整體效能的發揮。
(三)計算機開發應用上的問題
新的征管模式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即稅收收征管要以信息化建設為基礎,逐步實現稅收征管的現代化。所謂現代化征管,計算機的開發應用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但從當前情況看,稅務部門在計算機開發應用上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計算機的配置與征管過程全方位的應用滯后。計算機的開發應用難以滿足管事制實施后征管工作的要求,硬件的投入與軟件的開發反差較大,成為深化征管改革的瓶頸。二是計算機的功能和作用沒有充分發揮,應用效率不高。只注重了計算機的核算功能,計算機對征收管理全過程實施監控的功能沒有體現。另外,利用計算機提供的稅收數據、信息進行綜合分析,為制定政策和科學決策提供參考的作用也沒有發揮,技術浪費較大。三是內部計算機管理制度不夠健全,計算機綜合應用水平較低,部分干部的計算機水平較差,也制約了稅收征管現代化步伐的加快。
(四)為納稅人服務上存在的問題
深化征管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建設全方位的為納稅人服務體系。要使納稅人依法申報納稅,離不開良好的稅收專業服務。但目前,這一服務體系并未完全建立起來:一是征納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還需進一步理順,雙方平等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真正體現,稅務干部為納稅人服務的意識還需進一步增強;二是稅收宣傳手段單一,社會效果不明顯,需要探索更加符合納稅人需求的、更有效的稅收宣傳途徑和辦法。三是管事制實施后,納稅人辦稅環節多、手續繁等問題沒有根本解決,稅務部門內部各項辦稅程序、操作規程要進一步簡化、規范、完善,真正把“文明辦稅,優質服務”的落腳點體現在方便納稅人、服務納稅人上。
(五)征管基礎管理上存在的問題
稅收征管是深化征管改革的重要基礎工作,但目前征管基礎管理仍相對簿弱。主要表現在:一是稅源控管上缺乏有效手段,管事制實施后,由于缺少了專管員,信息來源途徑、稅源變動情況、經濟稅源調查、重點稅源戶管理、漏管戶的監控等問題成為管理上的難點。二是內部各項征管制度、征管程序和操作規程還不盡完善,各環節之間的銜接協調還不夠緊密合拍。如部分崗位出現人少事多的現象,影響了征管效率與質量。三是征管資料管理不夠規范、實用。近年來,在征管資料的建立與完善方面,各級稅務部門投入了大量精力,推廣了檔案化管理,檔案資料從賬、表、單、冊越來越齊全,程序、系統也越來越繁雜,但實際工作中資料的利用率卻很低,實用性也不強,不僅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也使納稅人應接不暇,這與“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用現代化技術手段簡化和減輕手工勞作、寓服務于征管的目的相悖。
二、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幾點思考
針對上述征管改革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筆者認為,當前深化稅收征管改革,關鍵要在“轉變觀念,優化要素,強化職能,夯實基礎,搞好配套”等五個方面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求取得新的突破。
(一)轉變觀念,深化對征管改革的認識
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是深化征管改革的前提。從當前情況看,要突出強化以下四種觀念:一是要強化改革觀念。充分認識深化征管改革對提高稅收管理水平、防止稅款流失、堵塞稅收漏洞、增加稅收收入的重要作用,消除對深化征管改革的等待觀望思想、畏難發愁情緒,進一步提高推進和深化稅收征管改革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要強化依法治稅觀念。改變傳統的保姆式的管理方式,按新的征管模式履行職責,按章辦事,依法征收,體現執法公正。三是要強化服務觀念。增強為納稅人服務的意識,深化納稅人對征管改革的理解,積極爭取社會各界對改革的配合的支持。四是要強化全局觀念。自覺服從、服務于改革。
(二)優化要素,為深化改革創造良好的稅收環境。
優化征管要素,即優化納稅主體、征收主體和服務主體,其實質就是健全稅收服務體系,為征管改革的全面深化創造良好的內外環境。一是積極改進稅收宣傳的途徑和辦法,優化納稅主體。建立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除設立辦稅服務場所外,還要建立稅法公告制度,確保納稅人及時、準確地了解稅收信息。因此當前加強和改進稅收宣傳,關鍵要健全和延伸稅收公告制度,為納稅人提供現行有效的稅法信息、納稅指南,對政策法規的變動、變更及時公告,促進納稅意識的提高。可采取在辦稅服務廳設立“稅法咨詢窗口”、開通公開咨詢電話、建立定期信息會制度等形式,傳達輔導稅收政策,以暢通納稅人了解稅法的渠道,引導納稅人如實申報納稅。二是深化“文明辦稅,優質服務”活動,優化征稅主體,明確服務主體。稅務部門征稅的對象是納稅人,服務對象也是納稅人。要在強化稅務人員的服務觀念和服務意識的同時,重點簡化辦稅手續、環節,建立科學、規范的辦稅程序,養成文明、熱情的辦稅行為,營造良好有序的辦稅環境。通過快捷、準確、規范地為納稅人提供納稅申報、稅款征收和稅務事宜辦理等服務工作,加深征納之間的業務交流和情感交流,增強納稅人對稅務部門的認同感和信任感。另一方面,要適應改革需要,下大力氣提高稅務干部素質,突出稽核查帳技能、計算機應用能力、稅收會計知識等方面的內容培訓,提高稅務干部的實際工作能力。
(三)強化職能,確保稅收收入的穩步增長
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最終目的,是要增強稅收聚財職能和監控能力,確保國家財政收入。衡量征管改革的成敗得失,也主要以能否有效地組織稅收收入為標準。因此要以新的征管模式為依托,不斷強化稅收聚財職能,確保稅收收入的穩步增長。
1、鞏固和完善納稅申報管理機制,確保稅款及時足額入庫。一是要完善納稅申報管理制度。簡化申報手續,建立科學、簡便的申報程序。歸并統一申報表格式,設計簡便易行、填寫方便的申報表,方便納稅人。二是對外強化申報制約機制。試行分類管理的申報管理辦法,把納稅人按申報情況分為A、B、C三類,與日常稅務稽查工作相結合,對財務制度不健全、納稅申報不正常的納稅人,加強日常檢查,加大處罰力度,促其盡快走上正軌。同時,強化“以票管稅”,對不能按期申報的納稅人嚴格發票使用控管。三是提高申報準確性。加強對零申報、負申報等異常申報現象的稽查,定期開展專項檢查,堵塞稅收流失漏洞,四是積極推行電話申報、郵寄申報、遠程電子申報等多元化申報手段,方便納稅人,提高申報質量和效率。
2、建立嚴密科學的稅務稽查體系,突出稽查的地位和作用,最大限度地減少稅收流失。稅務稽查是組織收入的重要保證,也是建立新的征管運行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是根據“選案、檢查、審理、執行”四個環節健全稽查工作制度,規范稽查行為,提高稽查工作的科學性和規范性。二是堅持分類稽查制度,提高稽查的針對性。按重點稽查、日常稽查(調帳稽查和實地稽查)、專案稽查等方式實施稅務稽查,加大申報稽核力度,增加調帳稽查的比例。三是科學地考核稽查工作,提高稽查工作成效。在考核查補收入的基礎上,增加一些更加科學合理的質量指標的考核,如人機選案的準確率、重大稅收違法行為的立案率、案件審理的規范率、稅收違法行為處理的準確率、重大案件結案率等等,促進稽查工作整體水平的提高。四是繼續充實稽查力量,改善稽查手段。充實稽查人員,并在財力上向稅務稽查作必要的傾斜,盡快實現以計算機手段為基礎,以快速便捷的交通、通信手段為支撐的稅務稽查手段的現代化。
3、適應征管改革的新形勢,積極探索新的稅收計劃管理辦法。在稅收計劃的編制中,應堅持“從經濟到稅收”的原則,充分考慮當地經濟發展狀況和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比例,逐步淡化計劃,使組織收入與經濟增長相適應,力求改變以往那種基數加增長比例、按支出來定計劃的做法,使稅收計劃管理更趨科學合理。
(四)夯實基礎,不斷提高稅收征管水平和效率
夯實征管基礎工作,是提高征管質量的基礎,也是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重要內容。
1、以強化監控為重點,盡快建立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的征管體系。計算機的開發與應用是深化改革的先行條件。在計算機的開發與應用上,要堅持做到正確處理硬件投資與軟件開發以及開發與使用的關系。一是要根據新機制的要求,加強計算機軟件開發,確保統
一、共享、正確的稅收征管軟件的正常運作。二是要突出監控重點,積極運用計算機對稅收管理的全過程實施有效的監控,真正體現計算機網絡在新的征管運行機制中的依托作用,把計算機全方位應用到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稅款征收、催報催繳、發票管理、會統核算、數據分析、稅務稽查、稅政管理、綜合查詢等稅收征管工作的各個環節上,并依托計算機對其進行全程監控管理,體現計算機網絡的運行實效。三是要健全計算機軟、硬件管理制度,加快實現計算機聯網和信息共享,提高計算機綜合利用效率。
2、加強征管基礎管理。內部進一步健全各項征管制度,規范征、管、查業務流程、工作程序和銜接、協調制度,提高征管各環節的整體效能,形成以效率為中心,網絡為依托,稽查為重點,各環節相互協調、相互制約和促進的現代稅收征管體系。對外健全協稅護稅網絡和制度,調動一切社會積極因素,加強對漏管戶和重點稅源戶的管理,有效地控管稅源。
3、規范征管資料管理,提高征管資料的利用效率。當前要在征管資料檔案化管理的基礎上,重點把工作轉移到對檔案資料的簡化、規范、提高利用效率上,可按照“按崗收集,按類整理,按期歸檔”的原則,以計算機管理為主,部分手工為輔,減輕手工勞作,提高工作效率。新晨
(五)搞好配套,為深化征管改革提供保障
適應新的征管模式的要求,要繼續深化兩項配套改革:
關鍵詞稅務征管常見問題解決措施
稅收是經濟活動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稅收征管是國家各級稅務機關的主要職能。稅收征管的核心內容主要是根據國家相關的稅務法律法規,對各項稅收工作進行有效的組織、協調、控制以及征收管理,以便于達到稅收工作的有效實施。從職能內容來看,我國的稅務征管主要承擔了以下幾個任務:1)宣傳國家相關的稅務法律法規,提高國民依法納稅的法律意識,保障稅收工作的執行力度。2)有效的掌握稅收來源的實時動態,完善稅收管理的各個環節。3)對納稅單位和企業、個人進行相關的納稅登記,完善納稅的申報環節。4)對納稅過程進行實時的審計和監督,保障納稅額度,控制納稅款項。近年來我國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與此同時,作為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的稅收部分也是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自推行稅收征管制度改革以來,稅收總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稅收征管的亂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依法納稅的意識得到了廣泛的推行,可以看到,稅收征管改革的正在逐步邁入正軌。但是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清楚的意識到我們的稅務征管工作中還存在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這也是制約我國稅務工作進一步發展的瓶頸所在,剖析稅務征管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深化稅務征管的改革力度,才能為稅務征管提供更好的進步空間。
一、稅務征管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稅收征管不力,稅源管理混亂
我國是一個經濟大國,納稅企業單位數額龐大,對于納稅稅源的管理主要采用的是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納稅檢查和發票管理等等技術手段。雖然涵蓋面十分的全面,但是實際實施時缺乏足夠的力度,目前的稅務登記還僅僅是停留在企業營業登記的層面上。對于企業營業內容和稅務信息的真實性還有待進一步的考證。納稅申報主要是一個檢查企業是否按照預定時間點進行納稅,對于納稅質量和稅源控制的力度還遠遠不夠。發票管理是一項十分有效的稅務管理方式,但是這是建立在正常的發票開具環境之下的,因此,對于稅源的管理是呈現出一定的混亂的,也是我們稅務征管工作中首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2.稅收審計和監督工作存在漏洞
審計和監督工作是財務工作中的重要環節。稅收征管中的審計監督工作主要有三方面,即對稅收機關、納稅單位、納稅過程進行稅務審計,可以看到,在稅務機關內部,稅務職能模糊,權利分工不明確,各級稅務職能部門功能重疊的現象時有發生。納稅企業中偷稅漏稅也是對稅收征管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傷害,在稅收征管過程中對納稅項目、納稅金額、納稅經手人員以及納稅信息的登記改動等等都缺乏足夠的審計監督,對亂象缺乏有力的打擊力度。
3.稅收信息化水平偏低,稅收管理隊伍素質有待提高
財政電算化是財政工作中一個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稅收工作中一個側重點。在當前的收稅征管中信息化建設已經起步,但是在信息化覆蓋面、信息化數據處理能力以及信息化稅務系統平臺的利用效率上都還存在很大的不足,稅收手段的發展也使得稅收征管變得更加的技巧化,這就需要稅務工作人員具有更全面的稅務操作技巧,然而這也是我國稅務管理人員當前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
二、完善稅收征管的相關措施
通過對稅收征管進行一個針對性的分析之后,我們得出了稅收征管過程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也是稅收征管進行深化改革的發展方向,因此,建立健全稅收征管的管理體制需要我們有針對性的提出一些相關措施和對策:
1.強化稅源管理力度,保障稅收質量
稅務征管的核心應該是對稅源的管理,因此,合理的開展稅源管理是保障稅收征管質量的前提。對納稅對象,應該從財務會計上進行控制管理,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對會計資料內容進行專業化審核,規范稅務信息。實時了解納稅對象的支出情況,掌握納稅對象的納稅范圍,打擊偷稅漏稅現象,保障稅收的合法性和完整性。對發票開具中的亂開、虛開和假發票現象予以打擊,完善發票管理在稅收征管中的重要作用。
2.加大稅務監督約束,明確稅務責任劃分
稅收征管活動中的審計監督工作尤為重要。對于稅收機關內部,要明確各個職能部門、各個稅收管理人員的職能范圍,明確他們在稅收征管的工作內容和責任。對于在稅收征管中逃離責任、越權操作以及貪污受賄的現象要進行詳細的稅務審計,依法進行處理。要強化稅務監管的技術手段,進一步加強信息化稅務管理系統的開發建設,完善稅務信息數據的檔案管理,建立信息化的稅務監控、稅務結算和稅務審計的系統平臺,大大的提高稅務工作的效率,規范稅務工作中的技術環節,提高稅務工作的服務質量。
3.提升納稅意識,完善稅收管理體系
依法納稅是沒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因此在現有的稅務法律法規政策的基礎上加大納稅繳稅的宣傳力度,是提高稅務征收效率最有力的措施,只有公民依法納稅的意識增強了,稅務工作才能更好的開展下去。在稅務管理制度的建設上,要依法規范稅務征管的整個流程,明確責任管理意識,凈化稅務管理環境,提高稅收征管效率。
總結:稅收征管是稅務工作中的重要環節,本文在分析稅務征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之后,提出了解決問題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對策和措施,為稅收征管工作更好的開展下去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參考文獻
一、我國稅收征管模式的內容與現狀
我國現行的征管模式為“以納稅申報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服務,重點稽查,強化管理。這種模式。從納稅人自覺申報納稅為基礎,通過稅務機關和中介組織的雙層服務,使得所有納稅人都能夠實現自選申報;通過計算機對納稅申報的集約化處理、分析,找出未申報或中止申報的納稅人,進行催報催繳,同時將異常申報加以篩選,監控納稅人按期申報;再通過稽查,糾正并處罰不真實的納稅申報,引導納稅人如實申報納稅。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納稅人自行申報納稅系統
1.確立科學簡便的申報納稅程序。有三種方式:(1)在法定的納稅申報期內,由納稅人自行計算,自行填寫繳款書并向銀行(國庫經收處)繳納稅款,然后持納稅申報表和有關資料并附蓋經收訖印戳的繳款書報查聯,向稅務機關辦理申報。(2)納稅人在稅務機關指定的銀行開設“稅款預儲賬戶”,提前儲入當期應納稅款,并在法定的申報納稅期內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和有關資料,由稅務機關通知指定銀行劃款入庫。(3)在法定的申報納稅期內,納稅人持納稅申報表和有關資料并附上稅款等額支票,報送稅務機關:稅款的入庫由稅務機關歸集報繳數字清單、支票,統一交由作為同城票據交換單位的國庫辦理清算。
2.規范納稅表格。這既要考慮納稅人填寫使用的方便,又要顧及應用計算機處理的便捷,為此,規范表格分兩步進行:(1)統一分稅種的納稅申報表、稅款繳款書格式,并規范其內容;(2)簡化、合并有關表格,包括相關稅種納稅申報表的合并和表列內容的合理化;并將納稅申報表和繳款書一體化。
3.統一申報方式。納稅申報可以采取以下三種方式:(1)直接申報,即由納稅人到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及有關資料。(2)郵寄申報,即由納稅人將納稅申報表及有關資料裝入專用信封寄達稅務機關。(3)電子申報,在有條件的地方,納稅人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將納稅申報表所列有關信息及資料傳輸給稅務機關。
(二)建立稅務機關和社會中介組織相結合的納稅服務系統
1.建立稅法公告制度。國家稅務總局應通過有效的形式及時頒布稅務行政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省以下各級稅務機關要定期向納稅人提供全部現行有效的稅法資料,以及介紹稅款計算、申報表填寫等納稅知識的納稅指南等,確保納稅人及時、準確地了解稅法信息。
2.建立辦稅服務廳、室。在城市和縣城以及其他交通便利、納稅人較為集中的地方,一般要以區、縣局(分局)為單位建立辦稅服務廳,以集中、公開的形式為納稅人提供稅前、稅中、稅后的全方位服務。
3.積極、穩妥地發展稅務服務。鑒于部分納稅人受到時間、地點等因素的局限或者出于自身的需要,稅務機關應當鼓勵和提倡其依照稅收法規,尋求社會中介服務組織進行稅務。
(三)建立以計算機為依托的管理監控系統
1.建立統一的納稅人識別號。這是依托計算機監控管理的前提,是歸集、處理、交換、查詢稅務信息的先決條件。
2.開發、完善高水平的征管監控應用系統。把從稅務登記的建立、納稅申報的處理、稅款的收繳與核銷、中止申報的催報、滯納款項的催繳、檢查對象的篩選,到綜合稅收信息的統計分析,稅收會計核算與監督,以及納稅信息的查詢等全面納入計算機管理,依托計算機對稅收管理的全過程實施監控。
3.抓住重點,加強監控。在整個監控系統的建立過程中,必須正確處理常規管理與重點監控的關系,抓住增值稅、出口產品退稅、個人所得稅等為社會所廣泛關注的征管重點、難點、熱點問題加以突破。
4.建立四級計算機監控網絡。力爭建成中央、省、市、縣四級計算機網絡,使稅收的監控管理在技術手段、信息處理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監控能力有一個質的飛躍。
(四)建立人機結合的稽查系統
1.建立分類稽查制度。根據稅務稽查工作的特點,應將稽查分為日常稽查、專項稽查、專案稽查三類。
2.建立科學的稽查規程。新的稽查方式將主要借助于依托計算機建立的監控系統,有的放矢地進行。因此,必須明確流程。規范操作。具體流程為:選案,制定計劃,實施檢查,案件審理,執行,稽查結果分析。
(五)建立以征管功能為主,設置機構,劃分職能的組織系統
1.機構設置。稅務局或稅務分局征管機構設置堅持“精簡高效”的原則,以承擔稅收征管工作的全部任務。
2.職能劃分。征管機構的職能劃分為管理服務、征收監控、稅務稽查、政策法規四個系列,分工如下:(1)管理服務系列,負責稅務登記、發票管理、納稅咨詢,受理各項稅務申請,應納稅額核定,外部信息采集等。(2)征收監控系列,負責受理納稅申報,稅款征收及各項違章處罰款項的收納;逾期未申報的催報。滯納稅款和逾期未繳款項的催繳,逾期不執行稅務處理決定的強制執行;稅收計劃,會計、統計、報表以及票證管理。(3)稅務稽查系列,負責選案,制定稽查計劃,案件查處,案件結果分析。(4)政策法制系列,負責稅法宣傳,執法監督檢查,稅收政策課題調研反饋,稅務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案的應訴。
3.人力分配。基層稅務機關的人力,應當根據機構設置的形式、職能劃分,從實際出發合理地加以分配。
(六)建立稅收征管信息系統
稅收征管信息系統是稅收征管系統中的一個重要子系統。它的目的在于將信息科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運用于稅收征管,特別是將稅收征管過程作為一個信息處理過程來對待。把稅收征管的有關活動抽象為一個信息交換、傳輸和使用過程:通過信息的正常流動,特別是征管反饋信息的存在,使稅收征管規范不斷完善,稅收征管效率不斷提高,稅收征管法制不斷健全。
隨著稅收征管改革的深入和加強,我國現行稅收征管模式的優勢逐漸凸現。第一,各級稅務機關加強了稅源管理,征管質量和效率也不斷提高。第二,稅收管理信息化逐步推進。實施金稅工程,以申報納稅“一窗式”管理為突破口,基本實現了增值稅管理中防偽稅控開票系統、認證系統、交叉稽核系統、協查系統、申報納稅系統和發票、會計、統計、評估管理系統之間的信息共享。第三。稅務系統的社會形象明顯改現。集中、公開式服務廣為普及,依法治稅、文明服務、高效辦事的稅務新形象逐步在社會上樹立起來。
雖然稅收征管體系改革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但不可否認現行稅收征管模式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和不完善之處,需要我們在理論
上探討和實踐中改進。
二、新的征管模式運行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突出問題
(一)征管目標認識存在誤區
對于稅收征管目標,長期以來存在兩種認識上的誤區:一是把取得財政收入作為稅收征管的目標;二是把促進經濟發展作為稅收征管的目標。由于目標導向性錯誤,往往在稅收征管實踐中出現各種弊端:稅務機關為完成任務,在任務輕時“藏富于民”,人為地降低稅收水平;在任務重時“寅吃卯糧”,不適當地提高稅收水平;或者為了所謂扶持企業發展而越權減、免、緩征稅,造成稅收制度的扭曲,破壞稅收法治,違背了稅收的適度、公平和效率原則。由于征管目標認識上的錯誤,造成重收入、輕法治。
(二)機構設置不合理
一是分稅制后,機構分設人員劇增、機構設置不合理,使稅收成本加大;二是國、地稅缺乏相互協調和聯系機制,造成納稅人在辦理涉稅事項時,既要辦理國稅管理方面的事務,同時也要辦理地稅管理的事務;國、地稅又沒有統一的征管信息系統,征管信息不能共享,形成各自為政,給納稅人帶來諸多不便和可乘之機。
(三)稅收征管信息化滯后
新的征管模式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即稅收征管要以信息化建設為基礎,逐步實現稅收征管的現代化。但從當前情況看,稅務部門在計算機開發應用上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計算機的配置與征管過程全方位的應用滯后。計算機的開發應用難以滿足管事制征管工作的要求,硬件的投入與軟件的開發反差較大,成為深化征管改革的瓶頸。二是計算機的功能和作用應用效率不高。只注重了計算機的核算功能,計算機對征收管理全過程實施監控的功能沒有體現。另外,利用計算機提供的稅收數據、信息進行綜合分析,為制定政策和科學決策提供參考的作用也沒有發揮,技術浪費較大。
(四)稅源監控乏力
一是信息來源渠道單一。現行稅收管理中納稅人的信息來源主要建立在納稅人申報納稅所提供的信息基礎上。實行集中征收后,隨著稅務人員和辦公地點的相對集中。一些零星分散的稅源、個體工商戶及邊緣山區,稅務機關無法掌握稅源情況,出現了不少漏征漏管戶。傳統的管戶制、管片制取消后,沒有從制度上拓展納稅人信息來源渠道。納稅人信息包括納稅人的納稅申報、稅務機關對納稅人的信息調查和第三方信息三個方面。目前,后兩方面的信息系統建設嚴重滯后,納稅人的相關信息分散在工商、銀行、海關等部門。而稅務部門不能共享這些信息資源。二是納稅人信息的傳遞、利用效率不高。機構之間缺乏日常的信息交換、傳遞工作聯系制度。各部門從部門職責出發要求納稅人重復提供信息。而許多必要的信息又難以收集。
(五)納稅服務體系建設不到位
一是為納稅人服務的觀念不到位。認為為納稅人服務就是解決稅務干部的工作態度問題。為納稅人服務往往停留在笑臉相迎、禮貌待客等禮節。重視改善辦稅服務大廳的硬件設施,而忽視了實質的內容。二是服務形式陳舊。在稅法告知服務上,納稅人了解稅法的主要途徑是到辦稅服務大廳看公告、詢問窗口工作人員。隨著電子申報等多種申報方式的推行。納稅人去辦稅大廳的機會少了。原有的稅法告知服務方式已不適應新的稅收征管方式。三是服務過程缺乏系統性,服務渠道不暢,在納稅服務時間上,基本只限于八個小時工作日內。不能滿足工作時間以外納稅人的服務需要。在服務過程中,只重視對納稅人的事中服務,忽視對納稅人的事前、事后服務,在事前,了解納稅人的生產經營情況,為納稅人提供納稅幫助方面做得不夠;在事后,如何幫助納稅人建立健全納稅管理制度方面的服務指導工作做得不夠。在服務聯系制度上,基本停留在面對面服務形式,沒有建立多元化、多功能、社會化的稅收服務體系。四是有償服務與無償服務的界限劃分不清。稅收征管法只對納稅咨詢服務為無償服務做了明確規定,而對稅收管理中發生的與納稅人直接有關的費用沒有明確規定,如納稅人納稅申報的電話費、網絡維護費、新稅制宣傳培訓費、納稅申報表等是否應該向納稅人收取費用,值得探討。
(六)稅務人員綜合素質的現狀難以適應征管手段現代化要求
經濟和科技發展對稅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的稅收工作需要一批思想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精通微機操作和網絡知識的復合型稅收人才。現在的稅務人員離復合型稅收人才的要求還有一段不小的差距。不少稅務人員對基本的財務會計知識了解不深,業務水平不高,查賬技能欠缺,在對企業的納稅檢查中難以查深、查透,無法保證稅收執法檢查的效果,削弱了依法治稅的力度;大多數稅務人員缺少計算機和網絡方面的基礎知識,使得現代化的稅收征管技術和征管手段得不到有效的推廣和應用。
(七)外部環境不完善
首先,納稅人的依法納稅意識不強。納稅人稅收法制觀念不強,納稅申報率偏低,偷逃稅現象普遍。近年來,全國每年查出偷逃稅款都接近500億元,尤其是個體和私營業主稅款流失非常嚴重。第二,部分企業核算水平太低。特別是一部分小型集體企業的財務會計核算問題較多,在歷年稅收檢查中發現有問題的高達60%以上。加之目前我國未建立起法定注冊稅務師審查報表制度,致使一些問題很難在稅前消除。第三,地方行政干預擾亂稅收正常秩序。一些地方由于政企不分,地方政府出于當地自身經濟利益的考慮,自覺不自覺地干擾稅收政策的貫徹執行,或者亂開減免稅口子,或者有稅不收,致使稅法失去嚴肅性。
三、對完善現行稅收征管模式的幾點思考
(一)轉變觀念,深化對征管改革的認識
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是深化征管改革的前提。從當前情況看。要突出強化以下四種觀念:一是要強化改革觀念。充分認識深化征管改革對提高稅收管理水平、防止稅款流失、堵塞稅收漏洞、增加稅收收入的重要作用,消除對深化征管改革的等待觀望思想、畏難發愁情緒,進一步提高稅收征管改革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要強化依法治稅觀念。改變傳統的保姆式的管理方式,按新的征管模式履行職責,按章辦事,依法征收,體現執法公正。三是要強化服務觀念。增強為納稅人服務的意識,深化納稅人對征管改革的理解,積極爭取社會各界對改革的配合支持。四是要強化全局觀念。自覺服從、服務于改革。
(二)統一機構設置,提高行政組織效率
各級稅務機關,應以提高征管效率為原則。精簡市、縣局機關的內設科室,不強調上下對口,推行綜合管理。具體講,只需設三個辦公室,即稅收業務辦公室,取消現在調協的稅政股、征管股、計會股、涉外股等,設政務辦公室和人事監察辦公室,取消現在設立的人事股、監察室、教育股等。這樣可以大大減少交叉管理、重復管理、人浮于事等,將多余的人員充實到基層分局和稽查局。
(三)適應信息化要求,全面實行計算機監督和管理
一是要加大對計算機設備的投入和開發運用的投入,大量采用先進的信息處理和傳輸技術設備,提高計算機在稅收工作中運用的深度和廣度,特別是對發票的管理、重點稅源的監控、重大案
件的稽查和處理等事項一定要運用計算機來實施,以提高各事項的準確性和質量;二是要全面提高系統干部職工的計算機水平和能力,要求人人達到懂計算機并能運用計算機。同時,要更新適合稅收特點的稅務管理軟件,提高計算機的使用效率。實現稅收管理網絡化、數據處理電算化。
(四)強化稅收管理,建立有效的稅源監控體系
稅收管理是稅收征管的基礎環節,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只有夯實了稅收管理工作,對納稅企業稅源變化情況進行嚴密、有效的監控,才能保證稅收征收和稽查工作的效果。
1.加強稅源戶籍管理的部門協作。重點是加強稅務與工商、銀行之間的協作,實行稅務、工商登記的信息傳遞和聯網協作管理,建立部門之間的定期通報制度,提高稅務登記戶籍監管的質量和效率。
2.保留稅務聯系員制度,對重點稅源分戶管理,零星稅源分片管理,實現人機的有機結合,強化日常管理。稅務聯系員不再采用傳統的“保姆式”管理方式,而是掌握戶籍管理和納稅人的經營動態,負責稅款催報催繳,但不管稅款征收、稅務稽查和執法處罰。
3.對納稅人實行分類分級管理。根據納稅人的經營規模、納稅信用記錄、財務會計是否健全等要素將納稅人分為A、B、c三類,在納稅申報、稅款入庫、發票供應、納稅檢查等方面實行不同的管理方式。提高監管效率。
4.運用納稅評估提高稅源監控質量。根據納稅人報送的納稅申報資料、財務信息和日常收集的征管資料,用比較分析、指標測算等科學方法,對納稅人納稅申報的真實性、準確性、合理性進行審核評價。對發現的疑點問題轉入相應管理程序。
5.利用稅控裝置控制稅源。在發票管理、加油器出租車計程器、收銀機等領域推廣應用。稅源監控不僅要掌握已實現的稅源,而且要掌握稅源變化的發展趨勢,實現稅源監控的動態管理。也可以借鑒一些發達國家的做法與經驗,普遍實行源泉預扣制度,充分運用第三方信息,最大限度地控制現金交易,從根本上轉變監控管理的思路。
(五)優化納稅服務體系
納稅服務體系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稅務機關的專業服務體系,另一方面是社會中介服務體系。稅務專業服務體系應采取在辦稅服務廳設立“稅法咨詢窗口”、開通公開咨詢電話、建立定期信息會制度等形式,傳達輔導稅收政策。以暢通納稅人了解稅法的渠道,引導納稅人如實申報納稅;依托稅收信息化,對辦稅服務中心職能進行重新界定,把納稅人需要到稅務機關辦理的所有涉稅事項,包括稅務登記、延期申報繳納稅款、稅務資格認定,減免稅申請受理、政策咨詢等曾由管理分局承擔的職責分離出來,歸納到辦稅服務中心,實行“一窗式”辦稅服務,把多崗、多環節、多人做一件為一崗、一環節、一人做多件事,形成前臺對外、后臺對內、相互支持、協調配合的運行機制。社會中介機構服務體系是稅務機關專業服務體系的重要補充,是納稅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表現分為三個方面,即業務、鑒證業務和咨詢顧問業務,目前來看,要規范和完善稅務制度,擴大稅務的規模,激勵和培養一支有中國特色的稅務人員隊伍,為納稅人提供一個良好的依法履行納稅義務的社會環境。
(六)以人為本,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稅收執法隊伍
一、稅收征管效率理論基礎
(一)稅收征管效率的內涵與分類
稅收效率是指稅務機關征稅應有利于資源的有效配置和經濟機制的有效運行,以提高稅務機關的征管效率。在納稅遵從度一定的前提下,稅收成本占稅收收入比率越低,說明稅收征管效率越高,提高稅收征管的效率,應當從稅收制度、征管模式、技術手段以及納稅遵從等諸方面尋求提高稅收征管的有效性。
稅收征管效率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稅收征管效率主要有稅收行政效率、稅收經濟效率和稅收社會效率。狹義的稅收征管效率指的是稅收的行政效率,也就是國家征稅而取得的稅收收入與組織稅收部門所投入的總體費用之間的比率。
(二)稅收征管效率理論依據
1.管理學的效率理論
西方學者在效益分析模式中將效益函數描述為E曲線。在研究稅收征管方面,該理論的也具有普遍現實的意義。任何一種理論體系或模型盡管表現各不相同,但是其研究的最終希望的結果都是以提高效率為主要目標。具體到稅收征管工作中任然是要減少投入增加產出。
2.稅收遵從理論
稅收遵從簡單地講就是依法納稅,具體來說就是每一個納稅義務人都在既定的框架內按照經濟活動的具體內容,依法納稅、誠信納稅。盡管在稅收遵從理論上涉及的具體內容各有不同,主要目的還是為了降低稅收成本,稅務機關主要是通過采取各種稅收征管措施,有效地使用有限的管理資源,實現稅收遵從最大化這一工作目標。
3.稅收博弈理論
在稅收博弈理論中,政府、征稅人、納稅人代表不完全相同的利益參與方,各自具有不同的經濟動機和利益取向,圍繞著稅款的征納三者之間存在著多種稅收博弈的關系。這種博弈也是征納雙方在政策的制定、規則的運用、行為的選擇、技術手段的運用等很多方面進行抉擇,最終找到其平衡點,達到基本均衡。
二、稅收征管效率影響因素
1.經濟稅源因素。經濟稅源的的狀況決定了稅源的總量和結構,也直接影響了稅收征管效率的基礎。其主要表現在:一是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也指一個地區經濟稅源的總量。二是經濟結構的復雜程度,經濟結構越復雜,對稅收征管提出的要求越高,要求稅收征管模式和手段具有區別性和針對性。
2.稅收法制因素。依法治稅是當代稅收征管工作的前提和基本,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法律賦予征納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稅制過于復雜,易導致稅制管理費用過高、管理效率偏低等問題。只有在結合本國實際的情況下,設計制定出合理適度的稅收法律規范標準,才能達到既滿足實現國家職能的要求和又能促進經濟良性健康發展雙贏局面。
3.稅收征管因素。稅收征管因素具體到稅收政策執行的方面內容,如稅收征管的模式、稅收征管信息化的運用等都直接影響了稅收征管效率。一是征管模式選擇。體現在具體稅收工作中就是要求征、管、查各部門之間分工明確、配合默契。二是征管信息化建設。能最大限度的節約征納雙方的人力,物力資源,降低征納成本投入,又能拓寬稅收管理的廣度并加大了管理的深度。
4.人員素質因素。稅收征管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道德修養直接影響了稅收征管效率的高低。稅務人員是稅務管理的主體,其素質越高,就可以在實際工作中做到嚴格執法,依法行政,進而直接影響到納稅人的納稅遵從意識的提高。同時納稅人素質的高低也對稅收成本和效率產生影響。
5.納稅服務因素。稅收服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內容:稅法宣傳、政策咨詢、信息服務、辦理涉稅事宜服務、稅收教育服務等。因此稅務機關需要切實轉變管理觀念,由管理型模式向納稅服務型模式轉變,既要保障國家稅收任務的序時進度,更要打造管理和服務兩者并行新型納稅征管服務體系。
三、淮安地稅征管效率分析
(一)淮安地稅稅收征管效率評價
1.經濟稅源不斷壯大。淮安地區的經濟稅源不斷壯大,為地稅部門組織稅收收入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隨著全國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化改造工程不斷增加,帶來了巨大的經濟稅源。根據相關統計數據分析,在淮安地稅收入增長的各項因素中,經濟增長因素約占70%。
2.稅制結構日趨完善。我國稅收體制的發展標志是1958年的工商稅制改革,之后逐漸形成了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稅收制度體系。1994年,我國實施了建國以來規模最大、范圍最廣泛、內容最深刻的一次稅制改革,我國的稅制結構日趨完善。
3.征管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目前,淮安地稅的信息化管理已經覆蓋了稅收征管、發票稽核、以及稅源監控等稅收工作的各個方面,促進了稅收機構效率、稅收制度執行效率及稅收收入大幅度的提高。
(二)制約淮安地稅收征管效率因素分析
1.征管資源配置存在失衡。1994年,我國實施了建國以來規模最大、范圍最廣泛、內容最深刻的一次分稅制改革。稅源按照稅種的不同劃分,分別由不同的國地稅兩套稅務機構來具體負責征管。作為江蘇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淮安,其地方稅收面臨形勢是稅基不夠廣泛,稅源較為缺乏,稅種較多且分布較廣、漏征漏管現象較嚴重。
2.征管理念轉變較為滯后。稅務機關往往在行政管理及稅收征管活動中就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直接或間接加大了稅收成本,降低了行政效率。一是信息化應用程度較低,還難以滿足現代化稅收征管的需要。二是在當前的財政體制下,企業和稅務機關只注重增加稅收收入這一指標,易造成企業會計核算質量整體下降。三是還習慣于傳統的工作思維和工作模式,對稅收征管的創新缺乏認識,還未真正建立稅源專業化管理的新型稅收征管體系。
3.征管考核機制尚不完善。當前在淮安地稅的征管實際工作中存在著重視征收與稽查工作,輕視日常管理和監控,導致了對納稅人管理的缺位,稅收流失現象較為嚴重。其集中表現在:(1)考核指標體系不健全。其相應的考核指標也沒有反映稅源專業化改革的特點,指標體系尚待進一步優化。(2)考核指標設置不盡科學。用它來衡量一個稅務機關的管理水平顯得較為牽強。(3)征管考核機制不完善。在實際工作中存在重考核、輕反饋和重復考核的問題,征管質量考核在崗位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中反映得較少和較粗,沒有建立長效的責任追究機制和獎勵機制。
4.征管業務流程有待進一步優化。在日常稅收工作中仍然存在對專業化流程管理的認識仍不到位,其主要表現為:(1)專業化管理運行機制建設不夠完善,易出現流程脫節的現象。(2)面臨管戶和管理事項越來越多,而稅務部門的人力資源相對不足。(3)在納稅評估工作中存在著由稅收管理員直接面向納稅人實施評估,造成部分管理員難以勝任納稅評估工作要求。
四、提升淮安地稅稅收征管效率的建議
1.貫徹成本節約理念,健全監督考核機制。稅收成本直接影響著稅收征管效率的提高,在稅收征管考核中,只有對稅收收入的考核,卻沒有對征稅成本的考核。地方政府為確保財政收入的及時到位,注重的是稅收收入的最終結果,對稅務部門征收過程并不關心。成本節約理念應貫穿于稅收征管的各項工作中。
2.優化稅務機構設置,完善績效考評制度。一是要統一機構設置,優化職能配置。按照稅源專業化管理模式構建專業化的組織架構,提高征管資源的利用效率。二是要不斷完善和改進績效考評體系。三是要注重考評結果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按照“德、能、勤、績”的標準,將稅收征管工作的考評結果作為稅務人員評定能級的重要參考標準,強化其責任意識。
3.深化稅收征管改革,完善稅收征管體制。結合淮安地稅的征管實際,適應稅源專業化改革的需要,要做到以下幾點:(1)大力推行現代化的征管方式,進一步充實和完善省級大集中信息系統。逐步搭建一個由信息交換平臺、數據查詢系統、預警分析系統構成的信息管理平臺。健全征管狀況監控分析機制,完善監控考核評價指標體系,逐步建立全面、適用的征管質量考評體系。(2)進行科學的職能分工,建立專業化的管理模式。強化稅源分類管理,設置專業化分工的崗位職責體系。一是分規模管理,將稅源按其規模確定為大、中、小三類,合理確定各類稅源管理重點。二是分行業管理,將納稅人按照行業、特點和風險類別等方面考慮,掌握各行業企業的征管特點和規律,實施針對性管理。(3)加強數據采集和應用。建立外部信息數據交換平臺,拓寬第三方信息的采集渠道。努力有序的實現與政府相關部門的信息聯網,深化數據分析應用,充分利用涉稅數據和分析結果,建立稅收分析應用、稅源風險監控、稅收決策支持及績效管理評價體系。
4.提高稅務人員素質,提升執法公信力。提高稅收管理員綜合素質,首先要稅務人員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提高稅收管理水平,同時還要文明、嚴格執法,樹立地稅形象,維護地方稅收和諧的氛圍。其次要實施全員分級分類教育培訓,大力開展崗位練兵活動,提高稅收專業知識技能。最后要完善績效評價激勵機制,推行全員崗位職責目標管理,科學設定考核指標,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
5.加強稅法宣傳教育,增強居民的納稅意識。淮安地稅應強化服務意識和手段,加大稅收執法力度,通過征稅為納稅人提供優質的公共產品和服務,創造公平競爭的法制環境,提高納稅人對稅法遵從度,從而建立起權利與義務對等、價值實現趨同的新型征納關系。改變稅收在人們心目中原有的形象,樹立按章納稅的觀念。
參考文獻
[1]馬斯格雷夫.財政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
[2] 陳寧遠.“媒體稱我國稅收征管成本率約8%,美國長期低于1%”[EB/OL].(2009-8-12). [2013-04-15].http://.cn/review/20090812/06586603981.shtml.
[3] OECD.Tax administration in OECD and selected non-OECD countries: Comparative information series (2008)[EB/OL].[2013-03-21].http:///ctp/taxadministration/38093382.pdf.
[4]STANFORD C. Hidden costs of taxation [M]. London: Institute of Fiscal Studies, 1973.
[5]SLEMROD J, SORUM N. The compliance cost of the U. S. individual income tax system[J]. National Tax Journal, 1984,37(12): 461-474.
[6]ALLINGHAM M G, SANDMO A. Income tax evasion: A theoretical analysis[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1972(1):323-338.
[7] 程永昌.我國稅收效率研究[J].財貿經濟,1995(3):32-34.
[8] 郭烈民.提高我國稅收征管效率的思考[J].稅務研究,1999(6):68-71.
[9] 張須安,李昊天. 淺議稅收征管的效率問題[J].財金貿易,1997(7):30-31.
[10] 李大明. 稅收征管效率與深化征管改革[J].財政研究,1998(2):56-57.
[11] 胡榮桂.淺論稅收征管效率[J].稅務研究,2000(6):58-62.
[12] 應亞珍,陳洪仕.稅收征管效率影響因素評析[J].稅務研究,2004(11):73-74.
[13]董曉巖.稅收征管效率研究綜述與內涵辨析[J].稅務與經濟,2010(6):79-85.
[14]臧秀清,許楠.稅收征管效率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4):57-60.
[15] VLASSENKO I.Evaluation of the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of British, French and Swedish property tax systems[J].Property Management,2001,19(5):384-416.
[16] LEWIS B D.Local government taxation:An analysis of administrative cost inefficiency[J].Bulletin of Indonesian Economic Studies, Volume, 2006(2):213-233.
[17] AIZENMAN J, JINJARAK Y. The collection efficiency of the value added tax: Theory and international evidence[EB/OL].[2013-03-20]. Working paper. http:///uc/item/42d103zh.
[18] RAGHBENDRA J, MOHANTY M S, CHATTERJEE S,et al.Tax efficiency in selected Indian states[J].Empirical Economics,1999,24:641-654.
[19] ARVATE P, MATTOS E.Efficiency in tax collection: Evidence from Brazilian municipalities[EB/OL]. [2013-02-16].Working Paper. http://eespfgvspbr.tempsite.ws/_upload/publicacao/110.pdf.2007.
[20] AIZENMAN J, JINJARAK Y.The collection efficiency of the value added tax:Theory and international evidence[EB/OL].[2013-02-25].Working Paper 11539.http:///papers/w11539.
[21]謝濱.稅收征管效率評估――基于隨機前沿模型研究[J].稅務研究,2007(11):68-70.
[22] WU Yunyan.How does the tax collection efficiency in China[C]//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and E-Government,2010:2447-2450.
[23] 崔興芳,樊勇,呂冰洋.稅收征管效率提高測算及對稅收增長的影響[J].稅務研究,2006(4):7-11.
[24] 劉窮志,盧盛峰,陳思霞.稅權分配與稅收征管效率――基于中國省際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經濟評論,2009(5):60-67.
[25] 李建軍,趙桂芹,單年宏.我國稅收征管效率實證分析[J].稅務研究,2012(1):85-91.
[26] 呂冰洋,樊勇.分稅制改革以來稅收征管效率的進步和省際差別[J].世界經濟,2006(10):69-77.
[27] 楊得前.中國稅收征管效率的定量測算與分析[J].稅務研究,2008(11):67-70.
[28] 陳工,陳習定,何玲玲.基于隨機前沿的中國地方稅收征管效率[J].稅務研究,2009(6):82-85.
[29] 王德祥,李建軍.我國稅收征管效率及其影響因素[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9(4):152-160.
[30] 楊得前.基于DEA方法的我國稅收征管效率研究[J].稅務與經濟,2010(3):77-81.
[31] 楊得前.我國稅收征管效率的動態評價:1997-2007[J].當代經濟,2010(8):20-25.
[32] 陳金保,胡楊,何楓.中國稅收征管綜合效率變動態勢及地區差異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1,19:136-138.
[33] 王姣月.基于索洛余值法的稅收征管效率定量測定[J].中國經貿導刊,2011(1):62-63.
[34]陳奎.稅收征管努力程度探討[J].稅務研究,2001(9):52-56.
Tax Collection Efficiency in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LI Jiaming, YAN Yany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4, P. R. China)
稅收征管改革涉及的面非常廣,概括起來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征管手段和征管模式,另一是地稅機構和征管人員。征管手段基本上是依托信息化為支撐,強調科技興稅;征管模式目前國家稅務總局已經有一個指導性的模式,并在稅收征管實踐中不斷地充實、完善和發展。而地稅人員是實施稅收征管改革的主體,再先進的征管手段和再優良的征管模式都要靠地稅人員去落實、實施和創新,為此人始終是稅收征管改革中最活躍、最積極、最富有生命力的決定因素;地稅機構是地稅人員發揮作用的載體,是一種組織保證,它把單個、分散的地稅人員組織起來,通過一定的形式,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發揮分工、協作等團隊的作用。因此地稅機構的設置對于稅收征管改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科學、合理的設置稅收機構會極大提高稅務人員的配置效率,把有限的人力資源組合起來,放到最需要的部門和地方去,為深化稅收征管改革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為達到稅收征管改革的目標即提高稅收征管質量和效率奠定基礎。
二、現行地稅機構設置不適應稅收征管改革要求的問題
我省這次新一輪稅收征管改革也包含了稅務機構改革的內容,但只是局部的,只是建立和完善征收、管理、稽查機構之間的分工和職責明確等等,沒有涉及整個稅務機構的調整。從目前我市地稅機構設置運行情況來看,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市、縣兩級機關職能部門設置過多。我市市局機關目前有14個職能部門,縣局有8—9個職能部門。機關職能部門占全市地稅機構的53%,機關人員占全市地稅人員的28%。帶來了以下問題:
1、增大了協調成本。職能部門過多,會增加部門之間的扯皮、推諉現象,領導協調起來比較困難。
2、占用過多的人力資源。在稅務人員總量一定的情況下,機關部門的人多了,那么從事稅收征管工作的人員就少了,造成人力資源配置不合理。
3、給基層帶來了更多的應付成本。每個職能部門都有一定的工作職責和業績考核,為此每個職能部門會創造一些工作,如:上報報表、資料、總結,制定工作方案和制度,檢查和考評等等。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
4、加大信息收集成本。部門分工過細,造成信息分散和信息孤立,難以全面、完整地反映各種征管信息,不利于進行決策分析和決策判斷。
(二)縣以下從事農村稅收征管的人員過多。全市有52個農村基層分局,占全市地稅征管分局近70%,從事農村稅收征管工作的有352人,占全市地稅人員近30%,占從事稅收征管工作的56%。而農村納稅戶只占全市總納稅戶數34%,農村分局征收稅收占全部稅收收入的17%。由此可見,我們把有限的人力資源投入到納稅戶數少的農村,把征管機構的重點放在稅源小、分布廣的農村。形成了稅務資源結構的配置不合理:
1、征管重點不明確。縣城以上人均管戶78戶,人均年征稅額354萬元;農村人均管戶31戶,人均年征稅額56萬元。我省農村經濟發展比較慢,規模也不大,基本上還是以第一產業為主導,再加上“三農”問題的存在,國家實施城市反哺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宏觀政策,此外,我省2005年7月份國稅、地稅部門都分別提高了個體戶從事生產經營和勞務的起征點,農村個體納稅戶大幅度減少,農村稅收也不應該成為地稅部門的管理重點。縣城以上地區稅源相對集中、稅額較大的納稅戶反而沒有成為地稅部門征管的重點。
2、征管成本比較高。大量的農村分局存在增大了地稅部門的征管成本。一個農村分局全市平均有6-7個地稅人員,一年征收成本為40萬元左右(人頭開支按平均每人3萬元計算為20萬元左右,網絡租用費、辦公費、運行費、固定資產折舊費等其他費用為20萬元左右),而一個農村分局全年征收的稅款全市平均是380萬,征收成本率為10.5%,與一些發達國家0.5%~2%的征收成本率相比,應該說是比較高的。
3、內部管理難到位。農村分局距縣城比較遠,分布比較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信息傳遞困難,相應地增加縣局的管理成本,不利于縣局對農村分局的管理。
(三)市城區兩套地稅管理機構并行。市城區按財政管理體制不同分設了兩套地稅管理機構,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存在互相之間爭納稅戶、爭收入、搞稅收競爭等問題,增加了內部的協調成本,降低了管理效率;同時也不便于建立稅務管理員制度,實行屬地管理,人為造成了漏征漏管戶的增加。
(四)納稅服務工作還存在差距。近年來我省地稅系統全面推行城區辦稅“一窗式”和農村辦稅“一站式”,改變了過去納稅人辦稅要到稅務機關內部到處跑、到處找,辦事效率低下的局面,實行辦稅服務廳一個窗口對外,這樣對納稅人辦稅是方便了,但是還存在時間太長的問題。主要原因是辦稅服務廳要對應內部多個管理局和機關業務科室,信息和文書傳遞不暢通,從而影響了納稅人的辦稅時效。
(五)城區稅收漏洞和稅收潛力比農村要大得多。從全市稽查局2004年度查補稅款3310萬元來看,90%以下都來自城區、市區的納稅戶。從經濟發展的趨勢來看,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進程加快,地稅稅源增收潛力主要集中在城區、市區以及工業園區。
三、機構改革的實踐思考
為了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保證稅收征管改革取得成效,為此建議省局要從提高征管質量和效率、降低稅收征管成本的大局出發,下定決心,從改革地稅機構設置和完善機構職能入手,把稅收征管改革推向深入。具體設想是:
(一)最大限度地精簡機關職能部門。市、縣兩級機關職能部門應調整為辦公室、人事管理科(股)、信息中心、征管科(股)、法制科(股)等5個部門。具體的業務為:1、將計財科的內部財務管理職能和機關服務中心的職能并為辦公室。2、將培訓中心和監察室的職能并為人事管理科(股)。3、將原稅政一科、稅政二科、國際稅收管理科、發票管理所、計財科的計會統和稅票管理職能等并為征管科(股)。4、精簡的機關人員要充實征管第一線,加強基層征管力量,保證征管工作的開展。
(二)最大限度地收縮和集中征管機構。
1、縣級局只成立一個管理分局,農村分局全部取消,改為由管理分局內設的地稅所,原農村分局的征收職能全部上收到縣城的辦稅服務廳;同時考慮目前的實際,在農村地稅分局設置辦稅服務點,實行縣內通辦稅款征收,通辦領購、繳銷、填開發票和稅務登記手續,確保征收、管理信息集中。2、大力發展多元化申報和稅銀庫聯網,探索農村稅收委托代征新途徑,有計劃、分步驟地收縮農村地稅分局,力爭三年內全部取消農村分局。3、征管分局和稽查局之間的稅務檢查職能要嚴格按照《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劃分,即稅務檢查職能中的專案稽查由稽查局負責,其他檢查職能由征管分局負責。
(三)城區、市區只能設置一個管理機構。
1、省局統一的稅收征管軟件已經能清晰地劃分出市、區兩級的收入,不必要再設兩個管理機構分別管理。2、稅收管理員制度的推行,原則上要求進行屬地管理,這樣職責明確,管理有序。
四、機構改革的理論思考
(一)敢于面對,突破難點。機構改革是一場革命。機構改革特別是精簡機構要涉及減少領導職數和機關人員,處理不好會影響已在職領導的積極性,搞不好還要得罪人,因此要敢于面對,這也是對領導執政能力的一次考驗。同時也要精心設計,充分聽取基層意見,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以減少改革阻力。
(二)立足現實,放眼未來。收縮農村地稅機構會引起一些爭議,如當地鄉鎮領導擔心減少財政收入,農村納稅人繳稅和領購、填開發票不方便,稅務機關當心影響收入任務的完成等等。這些思想顧慮都是客觀存在的,這也是當前的實情。但放眼未來,這些都不是問題,第一,隨著農業稅的取消和鄉鎮機構的合并和職能轉變,鄉鎮一級財政會相繼取消;第二,隨著農村個體戶從事生產經營和提供勞務起征點的提高,農村個體戶大部分都免征增值稅、營業稅等,地稅機關可以采取簡并征期和委托代征和實行銀行批扣等電子申報方式來解決納稅人繳稅不方便的問題,領購發票地稅機構可以開展預約服務、全程服務,納稅人事先打電話聯系,稅務機關開車上門服務,至于填開發票考慮到農村填開發票量不多,可以委托付款單位代向地稅機關申報填開。第三,國家對“三農”問題非常關心和重視,其政策取向是讓農業、農村、農民休養生息,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因此農村稅收收入減少應該是大勢所趨,政策所向。
嚴格依法治稅,強化稅收管理,進一步規范、完善鄉鎮護稅協稅制度,確保收入的合法性和結構的合理性,提高稅收收入質量,建立科學有效的收入自動增長機制,確保全年稅收任務的圓滿完成,促進地稅收入的持續穩定增長。
(二)深化征管機制改革,全面加強稅收管理
以信息管稅為工作重點,以稅收分析為工作主線,科學建立符合現代稅收管理要求的征收、管理、稽查、服務一體化的稅收征管新模式,實現稅收分析、稅源監控、納稅評估、稅務稽查“四位一體”的良性互動征管新機制。進一步加強稅收征管過程監督,真正做到管到戶,管好稅,實現征管工作的科學化、專業化、精細化。進一步深化鞭炮、煤炭、采石三大行業稅收征管改革,全面規范我縣征管秩序。嚴格稅收執法,加大處罰力度,稅務稽查做到重行業、重處罰、重打擊,實現服務重管理和打擊重稽查的“雙管齊下”。全面建立稅源管理、納稅評估、參數定稅的稅收征管基本框架,切實利用稅源管理解決稅源不清問題,利用納稅評估解決企業稅收問題,利用參數定稅解決個體稅收問題。運用建筑業、房地產業的“兩業”上線系統加強對兩個行業的稅收管理,力求有所新突破。
(三)堅持以人為本,加強隊伍建設
繼續深入開展“三講三促”主題教育和創建學習型機關活動,進一步深化強化培訓力度,對全員培訓安排做到力求實效,不走過場。對業務骨干培訓實行進一步深化,做到理論學習與工作實踐相結合,做到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堅持每季的全員考試制度,對考試成績納入考核,與個人績效考核、收入掛鉤,努力造就一支懂經濟、善稅收、會管理、勤服務的地稅干部隊伍。繼續推行稅收政策告知制度,優化納稅服務工作,將稅收征管與納稅服務緊密結合,加大稅法宣傳力度,達到以服務強素質、以服務促管理,進一步提高依法誠信納稅意識,改變工作作風和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為納稅人服務水平,構建和諧征納關系。
(四)圍繞稅收職能,優化資源配置
在機構、人員管理上圍繞科學化、精細化、專業化配置目標,以稅收工作為中心,進一步明確和規范股室、崗位職能,探索新形勢下的機構設置和人員配置,進行合理分工、調整,實現人與事的最佳配置,確保政令暢通,提高辦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