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7 17:26:0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知識產權管理要求,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護士長在產科安全管理中需要加強對護理人員的素質培養,對護理工作而言,護理人員的態度以及道德水準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護理工作的整體效果。一些護理人員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以及思想道德低下,對患者缺乏應有的態度,導致一系列的糾紛事件的發生,影響醫療單位的名譽。另外,護理糾紛還會對正常的護理工作造成影響,導致產婦和胎兒的風險性加大。因此護士長在平時需要制定相關的規范和制度,加強護理人員的素質水平,糾正護理人員的不良習慣和錯誤思想,提高護理工作的整體質量。對護理人員的素質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1具備護理職業道德對于產科護理工作而言,人性化的護理理念是其主要核心和內容,這主要體現在護理人員與患者的關系創建過程中,護理職業道德的好壞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患者的滿意度和護患關系上。在產科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的道德主要包括了可親的服務態度、高尚的奉獻精神、親切的言談、對工作的熱愛等。這些基本的道德的要求,也是決定護理工作質量好壞的基礎,是決定產科治療工作是否順利的前提。因此護士長在平時需要對護理人員加以貫徹相關的道德和思想,提高護理人員的道德意識和水平[1]。
1.2遵守工作紀律產科本身是個特別的科室,相比其余科室,其風險性相對較大,患者病情變化較快,缺乏預見性,加上涉及母子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治療和護理工作上的要求就更嚴格。一些護理人員缺乏對產科護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對工作紀律的作用和價值缺乏理解,導致一些護理人員對工作紀律不夠重視,出現了工作期間擅自離崗、工作互相推讓、缺乏時間觀念等問題,這也使得患者的病情無法及時得到監測,增加了患者的風險性。還有一些護理人員出現違規操作,對一些護理操作沒有遵循相關規章進行執行,“三查七對”工作沒有及時落實,這些都對患者的病情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由此可見,護理人員需要具備遵守工作紀律的素質要求,切實履行自身的責任和義務,將患者放在第一位。
1.3尊重患者的隱私在護理工作中,一些基礎的護理操作需要注重患者的態度,例如在對患者進行產前檢查以及術前備皮等基礎上,需要對患者的隱私加以保護,防止患者隱私的泄露。患者因疾病的摧殘,心理防線會降低,對自身的尊嚴十分在意。這也要求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需要適當保護患者的隱私,維護患者的尊嚴。
1.4具備法律意識護理人員在素質要求上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法律意識,法律是保障雙方利益的重要工具。一場護理糾紛在法律的處理上,證據是至關重要的,其直接關系到糾紛的主要責任方。因此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需要隨時進行記錄,并保證記錄工作的準確性和公正性,從而保證證據的準確性。護理文書在記錄過程中,需要遵循相關的書寫規范和要求進行,記錄工作要盡可能詳細,防止記錄內容不完整,缺乏連貫性,盡可能避免大量的涂改。這也就要求護理人員需要了解護理文書起到的法律效應和作用,并具備一定水平的法律意識[2]。
2護士長在產科安全管理中的管理技巧
2.1加強護理人員職業道德教育護士長作為產科的管理者,在平時需要加強對護理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在目前,一些醫院年輕的護理人員大多缺乏吃苦耐勞的品質,對環境缺乏一定的適應能力,離開校園踏入社會時間不長,涉世不深,人際交往差,因此護士長需要加強組織護理人員進行醫德教育,并讓護理人員積極參加演講,對基礎護理操作加以指導,對工作過程中的相關細節,交流表達技巧加以指導,從而使護理人員的職業道德意識得到提高。
2.2加強感染控制和核心制度的落實婦產科的產婦以及新生兒數量較多,在臨床上都屬于易感人群,因此,在獲得性醫院感染上需要加強對感染的控制,將感染控制作為日常護理工作中的一個內容和環節,并認真對產婦以及新生兒做好基礎的護理工作,加強對病室以及床位的消毒和清潔,并定期對產科護士進行業務知識培訓以及操作技術的指導,從而提高護理人員的應急處理能力。護士長還需要結合產科的特點以及護士的年資制定相應的考核標準,考核內容每個月定期舉行,內容涉及操作、理論以及核心制度,從而使護士能夠更好的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巧,保證護理工作的安全。
2.3質量控制體系的完善質量的控制上,需要遵循“三落實”的原則,包括組織落實、監督落實、制度落實,組織落實是指對產科的管理體系進行健全,分層級履行護理人員的相關職責。制度落實是指將各項制度規章完善并嚴格實施。監督落實則是由護士長加強對各個環節的質量監督和檢查。
2.4入院以及出院工作的人員安排產科患者的住院時間不長,床位周轉頻率大,每天都會有新的患者入院住院或者出院,因此在護士安排上可以組織兩名護士對入院以及出院護理工作進行負責,護士參與之前需要對其進行相應的培訓,并參與對入院以出院的護理流程的制定。從而使護士能夠更加明白自身的任務和目標,提高護士的責任感。
關鍵詞 廣東省 科技計劃項目 知識產權管理
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以下簡稱“項目”)知識產權管理盡管在近年來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但在當前的管理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在今后的發展中給予重視并逐步解決。
一、 項目知識產權管理規章制度不健全
盡管廣東省在國家和廣東省的相關法律、法規基礎上,結合本省實際情況,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地方項目知識產權管理相關的政策法規。但現行的管理規章制度及指導意見等仍有不少缺陷,部分已有規章滯后,特別是對管理的職能、職責、要求、辦法等缺乏嚴格的確認和規范,不能滿足當前管理需要;部分科技計劃管理工作無章可依等,導致部分項目知識產權管理工作不規范,管理效率低,對項目的知識產權創造及保護產生不利影響。
二、 項目立項時知識產權管理有待加強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項目在立項時的知識產權管理會直接影響對項目的全過程,但目前廣東省對項目在立項時的知識產權管理主要體現在《廣東項目知識產權管理辦法》的第六條。而這一條僅僅規定要對申請省項目的單位進行資格審查,卻沒有對相關知識產權的分析報告及計劃合同中的知識產權條款等做出要求。
筆者認為,在立項時對相關領域的知識產權進行檢索分析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步驟,沒有進行檢索分析,而盲目的進行一個看似有價值的研究,這樣即使在研究過程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有可能只是沒有意義的重復勞動。歐洲專利局2004年公布的一份資料表明,由于信息利用的不足,重復發明和重復研發的投入,每年各給歐洲產業界造成約200億美元的浪費。然而,如果利用知識產權信息積極尋找現有空白點,進行選題、研究、創新,總體上可以節約科研開發經費60%左右,縮短研發周期40%左右①。目前廣東省項目的重復發明和重復研況仍然非常嚴重,致使很多項目成果質量較低,甚至沒有成果,造成很大的財政浪費。
另外,在簽訂項目合同時,由于缺乏相應的知識產權條款,沒有對項目的知識產權產出等做出明確規定,致使項目承擔單位對知識產權保護和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積極性不高。
三、缺乏對項目知識產權的階段性管理和保護
科技計劃知識產權管理包括科技計劃立項、科技項目實施、科技成果鑒定和驗收以及科技成果轉化等環節的管理。由于項目的立項與鑒定和驗收相對來說都比較容易管理,國家層面及廣東省都有較詳細的規定且在實踐中也是著重這些方面的管理。而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知識產權管理工作量大、持續時間長等原因,造成了這一階段知識產權管理相對薄弱的情況。現實中,有些單位的技術方案已經做好了,但是他們不及時申請專利,認為技術本身還沒有通過完全的驗證。雖然專利法要求專利成果必須是一個可實施的技術方案,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全世界各個知識產權工作做得好的公司都是在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中能夠說明的情況下就會立即提出專利申請,以免被他人搶得先機。
目前廣東省對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知識產權管理的規定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條:《廣東省科學技術計劃知識產權管理辦法》第8條規定、第13條規定。我們可以看出,對科技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知識產權管理的規定停留在原則確定的層面上,并沒有相關具體措施使其得以實現,所以造成了管理狀況的相對薄弱。而導致了很多專利申請后因之前而被無效等尷尬情況的出現。
四、項目驗收時缺乏明確的知識產權要求
目前的科技項目有很多是以立項為目的,立項以后只要能按期結題基本上就算完成任務,因而頭重腳輕的現象比較嚴重②。在知識產權方面,更是流于形式。目前廣東省尚未建立有效的項目知識產權激勵約束機制,在驗收時沒有明確的知識產權要求。另外,技研發活動必須允許失敗,也客觀存在失敗,甚至在某種意義上還要鼓勵和接受失敗,更需要保護合理的失敗③。尤其在知識產權方面,很多不確定性的因素導致對知識產權的管理不可能一帆風順,在驗收時缺乏明確的知識產權要求時,項目承擔者就不會對知識產權的產出給予足夠的重視。其次,科技項目中的重大專項和重大項目缺乏對知識產權的硬性要求。政府科技部門對這些重點項目的經費投入是相當大的,更多的經費要求項目承擔者做出更大的貢獻,知識產權成果作為貢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在驗收時將其區別于一般項目,對知識產權做出硬性要求,要求項目承擔者必須完成。
關鍵詞:企業 知識產權戰略 實施
一、企業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意義
知識產權可以幫助企業獲得與維持市場競爭優勢,這是企業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根本原因。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本質是企業運用知識產權及其制度的特點去尋求市場競爭有利地位的總體性謀劃和采取的一系列策略與手段。
(1)我國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目前存在的諸多問題,企業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大大改善企業知識產權工作不力的狀況,充分運用知識產權制度促進企業自主創新,促進自主知識產權的形成和運用。
(2)我國企業在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基礎性地位決定了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對落實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保障作用。企業既是知識產權創造的主體,又是知識產權應用和實施的主體,還是大量知識產權的管理者和維護者。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價值最終必須由企業來實現。
(3)企業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是其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知識產權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的特點決定了企業有必要從戰略高度重視知識產權的確權、保護、管理和運用,以使知識產權真正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競爭優勢的源泉。
二、企業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策略
知識產權戰略涉及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和管理諸多方面,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也需要圍繞這四方面內容加以把握。
(一)企業知識產權創造戰略
將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和自主知識產權創造體系的核心,加大我國大中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經費投入,重視研發過程中專利信息情報的掌握和運用,避免低水平的重復研究。為實施企業知識產權創造戰略,有必要制定企業的知識產權創新戰略,包括企業知識產權創造的激勵機制。企業知識產權創造戰略應創造有利于企業知識產權產生的環境,促使企業研究開發成果和其他智力成果盡快轉化為專利、商業秘密等知識產權。
(二)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戰略
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戰略的實施,要求企業采取有效手段充分保護自身的知識產權,在企業內部建立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對侵犯企業知識產權的行為及時予以處理,也意味著企業在研究開發、市場營銷等活動中應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避免因侵犯他人知識產權而使自己陷入被動地位。企業有必要建立有效的知識產權法律風險防范機制,避免潛在的知識產權法律風險,保障自身研發、生產、經營活動自由。
(三)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戰略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戰略的重要基礎是建立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戰略要求從戰略高度管理企業的知識產權,它的實施要求將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由一般的事務層次上升到戰略層次,在有效的知識產權管理基礎上推動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的規范化。
(四)企業知識產權應用戰略
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目標決定了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本質就在于運用知識產權制度的特點和功能,以市場為導向,謀取最佳的市場地位,獲取競爭優勢。企業知識產權應用戰略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將取得知識產權的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
(2)通過轉讓、許可、特許等形式實現知識產權的價值增值,促進知識產權的商品化;
(3)通過以知識產權出資、出質等形式,將知識產權轉化為無形資本、融資,獲取知識產權的投資收益或企業急需的現金;
(4)強化產學研合作形式,加快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向企業轉化,促進知識產權市場的形式和市場培育,促進具有廣闊市場的技術成果及時在企業推廣應用。
三、企業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保障
(一)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推進計劃對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引導和保障
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在國家知識產權戰略體系中處于基礎和核心地位,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推進計劃應當為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和推進更加明確的指導方針、政策、和實施策略,以加強對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引導和保障。
(二)國家有關政策與立法支持
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中指出:要運用財政、金融、投資、政府采購政策和產業
、能源、環境保護政策,引導和支持市場主體創造和運用知識產權;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制定和完善與標準有關的政策,規范將專利納入標準的行為。
(三)政府部門對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扶持與幫助
市場經濟的一般原則是盡量減少政府的干預,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完全不需要政府干預和指導。就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而言,以下內容是值得重視的:政府組織知識產權宣傳、培訓和教育;政府制定本地區知識產權戰略規劃,指導行業和產業制定適應不同行業和產業發展的知識產權戰略,并體現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基礎性作用;企業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試點與示范工作;指導企業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推進計劃;構建國家基礎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支持行業協會開展知識產權工作,促進知識產權信息交流,組織共同維權;建立知識產權預警應急機制;相關政府部門主動為企業提供知識產權有關服務,積極引導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工作。
(四)企業知識產權管理人才培養
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中指出: 建設若干國家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基地,大規模培養各級各類知識產權專業人才。我國目前知識產權管理方面的師資隊伍嚴重缺乏,除了傳統的知識產權法學人才培養外,應加大對企業知識產權管理人才的培養。
四、結論
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是企業充分運用知識產權制度獲得與維持市場競爭優勢,謀求最佳經濟效益的戰略措施。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基礎是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規劃的系統制定,而這應立足于企業自身的特點和外部環境。由于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和國家、地區、行業知識產權戰略同處于國家知識產權戰略體系中,并且相互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需要在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指導和指引下,以地區和行業知識產權戰略為依托,在政府部門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穩健地向前推進。本文旨在為我國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提供一些思路、方法和策略。
新世紀之初,以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及其產業迅猛發展,科學技術經濟一體化趨勢日漸加快,經濟競爭越來越依賴于科學技術,知識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的經濟模式,開始在市場競爭中漸具雛形。作為一種新型的經濟模式,知識經濟是以產權化的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它從根本上改變了競爭的性質,價值主要體現在對知識產權的占有上,技術貢獻所占的份額將越來越大,知識產權將成為知識經濟時代主要的生產要素和創造新的競爭優勢的基礎。
經濟競爭說到底是企業間的競爭,而企業間的競爭最終表現為科學技術上的競爭。因此,企業對其擁有的知識產權的管理保護就顯得尤為重要。加強對企業知識產權的管理,一方面可以使企業通過其掌握的新的科學技術方法與手段,不斷提高產品和服務的科技含量,真正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的巨大威力,在競爭中居于領先地位;另一方面,也可以盡量避免或減少由于種種原因在知識產權問題上給企業帶來的損失。在加強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工作中,最基礎的一項就是加強企業知識產權人才的專業素質和工作能力。針對我國目前企業中的知識產權人才匱乏,知識結構不合理的現狀,現從企業知識產權人才的知識結構出發,探討我國企業知識產權人才所應具備的與從事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相適應的知識結構。
一、企業知識產權人才的管理現狀
企業知識產權人才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對象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應積極培養自己的人才,或同其他企業建立聯盟實現人力資源共享,以解決企業專利工作人力資源供給和保障問題。長期以來,我國企業不重視專利工作,致使企業專利工作的人力資源嚴重缺乏,與國外企業建立健全的知識產權組織機構并配備高素質的知識產權人才相比,我國大多數企業知識產權意識淡薄,能夠從制度、組織、人員上給與保障的企業數量很少,我國上千萬個大型企業一年的發明專利申請還趕不上日、美一個大公司的申請,向國外申請的專利更是微乎其微。因此,企業必須有計劃、分步驟地培養自己的專利戰略人才,并重點解決組成人員間地合作和相互協調問題,在知識產權戰略決策者地領導下,形成一個統一有機的整體。
企業知識產權人才及其所在的知識產權管理組織可以為領導者進行科學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同時,又把領導者的決策轉變為具體的行動和現實,如果缺少這一重要環節,企業知識產權工作便無從談起,然而,據調查,我國大多數企業只設置兼職機構和配備兼職人員管理知識產權事務,而設置專門管理機構和配備專職人員管理知識產權事務的企業所占比例較低,沒有設置任何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和配備任何管理人員的企業仍然占有不小的比重。因此,企業要想做好知識產權管理,特別是技術創新中的知識產權工作,就應該首先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管理機構,設置合格的知識產權工作人員。
二、企業知識產權人才知識結構分析
知識產權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這種綜合性決定了知識產權人才的專業素質應當是具有多門學科知識融合交叉的知識結構,即文理交叉、科技與法律并舉,并兼有國際貿易、情報、外語等方面的知識。因此,知識產權人才的知識結構應該是復合型的。已有的研究表明,在此類人才的知識結構中有兩方面的知識是必備的,即“科技—法學”。但是針對目前企業中的知識產權人才而言,僅僅具有“科技—法學”這兩點是無法勝任知識產權工作的。通過對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機構以及工作內容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對企業中的知識產權人才來說,有四個方面的知識是必須具有的,即“科技—法學—信息—經濟管理”。
(一)科技知識
宏觀而言,在知識經濟時代,從科學到技術,再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速度大大加快,這對專業人才實現這種轉化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要求與日俱增。因此,知識產權人才必須具備扎實的科學知識與創新能力,才能適應知識產權時代對知識產權人才的要求。
從微觀方面來講,企業中的知識產權核心之一是企業的技術創新所產生的各項專利等。由于企業追求競爭優勢的目的驅動,企業在專項行業領域內進行不斷的研究開發,獲取新技術和新發明,從而取得相應的知識產權,這就要求企業的知識產權人才必須具備該領域的科技知識,了解目前該領域的研究進展,從而及時跟蹤企業在該領域的研究開況,并相應的進行知識產權工作。
(二)法律知識
知識產權是以智力成果為對象的民事權利,它作為一種無形財產權,是依據法律進行保護的。作為知識產權人才,自然少不了法律知識。企業的知識產權人才除了應該具備一般的法律基礎知識外,特別要具備扎實的知識產權法律知識,以準確理解和正確執行引用有關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法規。另外,與企業員工簽訂知識產權保密協議,簽訂知識產權許可使用合同和轉讓合同,參與知識產權糾紛的處理等,是知識產權人才的重要工作內容。這些工作要求他們具有合同法、訴訟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識。隨著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國際化和智力成果在國際間的廣泛交流,企業知識產權人才還必須掌握國際法、國際經濟貿易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識。
(三)信息知識
科研人員從事科研需要掌握科技信息檢索知識,知識產權人才要依法保護科研成果同樣也需要科技信息檢索知識。不僅如此,企業知識產權人才還必須能夠及時有效的了解世界范圍內的行業科研信息及研究動態,有能力對本企業的最新研究是否符合專利申請條件做出判斷,提供競爭對手科研及專利發展動態,為企業在不同地域內的知識產權管理提供詳細及時的信息等,這些工作都需要知識產權人才具備信息檢索的能力。不僅如此,為了適應市場向全球化范圍擴展以及由此帶來的競爭加劇,企業有必要建立企業知識產權管理信息平臺,構建信息平臺,主要是建立和完善企業的計算機網絡系統和知識產權數據庫。在企業內部,一方面通過局域網,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可以更為有效地同上級主管部門、研發部門、市場部門等進行信息的交流和溝通;另一方面,企業可以針對其所在的行業領域建立知識產權專用數據庫,以現有的知識產權數據為數據源,對知識產權信息尤其是專利信息進行二次開發,幫助企業明確行業領域,行業發展趨勢,競爭對手策略等。
(四)經濟管理知識
企業作為一個營利性機構,其存在的目的之一就是獲取利潤。企業進行知識產權的管理目的之一也是為了保護自身利益,并最大程度的從社會和市場中獲取利益,在這些利益中,最為企業看重的就是經濟利益。因此,知識產權作為一種無形資產資源要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和運營,使企業的知識資源產權化、商品化、資產化、資本化,增加企業新增資產中知識產權貢獻率,使之成長為新利潤增長點。
企業知識產權人才應當具備經濟管理知識,也是為了便于理解知識產權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和發揮知識產權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企業知識產權人才學習經濟管理知識,最基本的是要樹立成本和效益的觀念,并從兩個方面運用于知識產權的管理工作中。
1.降低與知識產權相關的成本。運用經濟管理方面的知識,在具體的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工作中,盡量降低企業在管理和具體執行的成本,其中包括專利審查費用,海關查驗的費用等。例如,將商標和版權的注冊和搜尋由計算機完成后,管理成本將會大大降低。有意識的在知識產權管理中減少技術使用費,重復研究所造成的成本浪費以及技術開發費用等。
2.提高企業知識產權的效益。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工作通過對知識產權進行保護,來防止侵權等行為給企業造成損失,保障企業在行業領域的競爭優勢;企業的科研成果一方面是為本單位創造價值,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許可證形式向外傳播,為社會謀利益。對專利技術而言,發放專利使用許可證是專利權人行使專利權的重要途徑之一。非公開的技術秘密(Know-how)也是技術貿易的主要客體。有時,一項專利技術中含有若干個Know-how,它們可以成為權利人談判時向使用者索取高額使用費的資本。企業知識產權人才參與制定企業的知識產權制度,促進企業科研開發成果向產品化的轉化,盡快從創新發明中獲取經濟收益;企業知識產權人才對企業知識產權相關制度體系的建設和完善,諸如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知識產權成果轉化機制和職務發明激勵機制等,也能幫助企業從根本上知識產權管理與科研創新的速度,最大化企業的經濟效益。
另外,企業知識產權人才還應具備必要的寫作知識(以適應知識產權相關文書、制度等的寫作)、國際貿易及外語知識(以便于拓寬視野,及時搜集到全球范圍內的動態信息)等。
三、結語
在知識經濟環境下,企業的知識產權工作在企業整體工作中的地位日益顯著,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順利進行是對企業增強競爭力,快速發展壯大的有力保證。作為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的主體——企業知識產權人才,是企業在今后的知識產權管理中要給予重視,著力研究和培養的一項工作內容。本文通過對企業知識產權人才的知識結構分析出發,為企業尋找和培養自己的知識產權人才提供建議。但是,就目前我國企業中的知識產權人才培養而言,仍是一個頗有爭議的話題,對企業中的知識產權人才如何培養將是我們進一步進行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孫啟貴,方本新.知識經濟與知識產權保護[J].華東經濟管理,2001,(4).
[2]翁建興,羅建華.構建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的探討[J].龍巖師專學報,2005,(2).
[3]王蜜.對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的探討[J].現代企業管理,1998,(4).
0引言
全球進程加速,科學技術領域發展也隨之加快。不少新技術引進的新概念進入群眾生活范疇和視野。譬如,“物聯網”“C2C”“B2B”“云端處理”“大數據”等。“大數據”(BigData)最早提出時間誕生于1980年,大數據被定義為集成數據庫存儲、處理、計算等多功能的復雜型結構、存儲數據空間龐大的數據集合[1]。大數據出現是基于當前社會、經濟發展超前所需能夠集成、處理大量數據的原因而研發的。國內意識到必須對大數據旗下的知識產權數據進行維護和管理工作。目前,大數據在國內知識產權領域的具體價值體現包括[2]:(1)知識產權管理機構集成數據協同化、共享化管理,能夠多層次整合數據,深化知識產權大數據管理工作的時效性;(2)升級管理機構的管理水平以及統一其執法標準。根據對一系列侵權行為的分析,編制出因地適宜的科學杜絕知識侵權行為的恰當懲罰標準機制;(3)加強了互聯網上知識侵權行為的警惕性和防范性。知識產權管理機構;聯合視頻播放網站、電商平臺等互聯網企業,開展大數據技術打擊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活動,可以樹立起侵權行為嚴厲打擊,并對其處罰以警惕后者的侵權行為[3];(4)處理好知識產權權利沖突情況。大數據技術實現知識產權的碎片式和獨立式的產權銜接起來,實現信息共享交流的知識產權行業的新模式。如此可以有效降低資源重復率,有效解決知識產權權利沖突的防御能力。
1我國知識產權大數據領域的缺陷和挑戰
1.1技術落后造成管理知識產權大數據的能力低下
其一,數據連續不斷增加;其二數據的生產、存儲、管理、分析等工作活動進行速度非常慢[5]。傳統的數據庫系統可以存儲的數據容量小且數據處理力度弱,導致頻出數據整理工作難度大、數據處理速率慢、數據缺失等的諸多問題。為此,國內自主針對這一現象開展研發升級的數據處理工具少之又少,數據分析軟件的研發數量和速度遠遠落后于西方國家。國內匱乏自主研發的大數據化管理技術正是知識產權大數據化緩慢的根本原因。
1.2大數據管理化質量和效率低下造成知識產權權利人權益受損
專利處理和外觀設計審查工作進度緩慢,大數據知識產權管理人員從大數據中充分獲取知識產權數據的難度大且要逐一剔除無關數據,篩選難度高、數據繁多,要求管理者工作仔細、謹慎[6]。正是基于國內大數據化技術約束下,導致知識產權權利侵權行為難以及時迅速地被管理員審查發現,以及商標審查積壓,給申請人帶來不便,導致申請人耗費不必要時間和空間,為其造成損失。1.3人工審查強調主觀性導致公信力不足國內大數據的知識產權工作管理工作,不能完全善用大數據技術抽出無關信息開展自動化信息分析處理工作時,需要依賴管理員的主觀判斷開展數據審查工作,此時因個體專業知識影響,導致審查工作結果的公正性受到從業者的質疑或不認同,從而降低了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的公信力和聲譽,進一步誘發個體或企業申請知識產權的意愿下降,從而屢屢發生知識產權行政案件。
2國外知識產權大數據進程中的可借鑒之處
2.1國外大數據開放和共享程度高
歐盟成員國家間達成了大數據資源共享和協同利用,并針對商標申請開展審查機制。以上機制對成員國家的數據共享化、處理化能力要求之高,但是在先進的大數據技術下解決了從龐大數據中根據規律和關聯性,簡易獲得不同國家組織、公民的商標數據,從而高效預防了侵權人和被侵權者就商標侵權行為的案件發生[10]。歐盟成員國家間的知識產權數據的高度開發和高效處理、共享程度都是為歐盟商標申請提供了便利,所以歐盟國家的大數據開放程度和共享化的做法值得國內企業借鑒參考。
2.2發達國家大數據資源利用率高
日本大數據資源利用效率一直是走在世界前端,為此日本政府還推出“信息專利平臺”方便對日本的知識產權等專利信息進行整理匯總和管理,用戶可以在平臺上查詢往期日本本土出版的文獻信息,除外日本還就中國、韓國兩個的信息可以在平臺進行檢索搜尋,完成電子化商標申請處理機制等等[11]。
2.3發達國家大數據化管理制度以及體系日漸成熟
知識產權大數據化管理工作需要完善科學的體系支持,規范化的管理機制和完備的體系是奠定知識產權數據化管理的基石。在西方發達國家的成熟的產權機制和管理體系下,發達國家各個部門協同運作,完善大數據化下知識產權管理的法律法規,實現有法可依、依法執行的管理工作,為大數據化機制提供創新動力。
3國內知識產權大數據的執行和完善
3.1完善知識產權大數據機制以及體系
第一,大數據時代下,知識產權機構的大數據意識淺薄是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缺失的重要原因[13]。為此國內知識產權機構應當深入根植大數據意識,并以思想帶動行為要求組織內外做到數據參與行動中,形成專項的大數據應用下的知識產權部門,為社會、企業提供安全可靠、統一、雙向交互的知識產權應用中心。第二,國內知識產權大數據管理工作是不同部門獨立操作管理的,部門和部門間的管理工作缺乏聯立,體系內結構散亂,導致無法達成高效統一、協調管理的知識產權大數據化管理機制。關于知識產權大數據管理工作的如何有效分配且部門和部門間工作的聯立、知識產權數據資源的整合、統一聯立的知識產權大數據管理平臺的構建、法律法規的完善等都是當前我國知識產權管理工作所需要改進的各項工作[15]。第三,綜合國外大數據體系、管理工作的成功經驗、措施,聯立國內實情由此提出符合我國實際的知識產權數據制度,務求成為協調國內知識產權數據無縫銜接發達國家經濟實體的知識產權大數據機制。
3.2運用新興技術保護各種的知識產權
(1)參考京東大數據管理評論功能保護專利權國內專業檢索有兩樣包括IPC檢索和字段檢索。但是單憑這兩種檢索方式仍然很難實現大數據化信息的全面分析管理,容易出現信息遺漏導致侵權行為。所以參考京東大數據管理評論技術[16],將現有的專利申請說明書和正在申請的專利申請說明書開展詞語切割,分析兩者關鍵詞相似度和兩者關聯性,根據關聯程度大小向申請人羅列出相似區域,讓申請人充分了解專利申請的機會成本。
(2)參考百度、谷歌的圖像識別功能對商標、外觀設計專利實行辨別判斷。谷歌和百度兩家企業所利用的圖像識別技術推出后廣受好評。這類技術基于深度學習中卷積審計網絡技術下,通過多項重復計算法找出雷同圖片,方便管理員對比兩大圖片的相似情況,找出相同數據,再根據在先權利判斷申請人是否商標侵權或外觀設計侵權[17]。圖像識別技術從內在數據出發,可以快速甄別商標申請行為,提高商標申請速度和質量,有效預防侵權行為的發生。
(3)參考電影業數字水印技術保護版權數字水印技術利用既定計算方法實現標志性信息融入多媒體作品中。數字水印技術多用在多維動畫、多媒體文件。軟件等的數字作品中起到版權保護作用。通過鑒定數字水印信息可以判斷內容始創者、購買者以及載體是否被惡意修改等內容。在大數據知識產權管理體系下,引入數字水印技術保護產權的信息版權,有助于預防各種產品版權被侵權的行為。
4結語
在大數據環境下,知識產權的大數據管理是必然要求。所以,要求知識產權機構重視大數據化,并意識到知識產權大數據化的重要性,從自身工作做起,應用大數據技術,配套相關知識產權大數據維護、管理體系,促進知識產權創新發展。同時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知識產權數據化管理的成果,加以利用于國內大數據技術應用中,確保大數據知識產權應用上發揮有效功能和成果。
參考文獻
[1]楊述興,陳嘯林.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會終結嗎———對《轉換的范式:反思知識產權理論》一文的評論[J].知識產權,2016,(11):3-12.
[2]陳少峰,陳曉燕.基于數字文化產業發展趨勢的商業模式構建[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2):64-69.
[3]楊德橋,韓弘力.論文化創意產業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構建[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2):10-15.
[4]徐建華.對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思考[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01):54-55+57.
[5]鞠曄.云計算環境下美國專利引誘侵權判定規則研究[J].知識產權,2014,(02):98-104.
[6]黃勤龍.云計算平臺下數據安全與版權保護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4.
[7]牛巍.網絡環境下信息共享與著作權保護的利益平衡機制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3.
高校知識產權戰略是把知識產權作為高等學校的重要戰略資產,進行知識產權創造、保護、管理和利用的全局性謀劃和采取的重要策略。高校在國家創新體系中重要作用的實現,除了依靠國家政策法律對高校知識產權進行保護外,對高校來講,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國家宏觀制度下,從高校自身的需求和特點出發,在高校內部制定并有效地實施知識產權戰略。
一、高校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管理的背景
1、創新與知識產權競爭的社會背景
當前,高校作為知識積累和創新的核心機構,通過與產業界、科技界的互動,全方位地參與到國家創新體系(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中,成為社會發展的主要機構。實踐表明,知識產權越來越成為一種重要的無形資產,一國的科技創新能力越來越表現為其對智力資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調控能力,表現為對知識產權的擁有和運用能力。而高校基于其知識創新與傳播的使命,成為一國自主知識產權創造的源頭活水。同時,知識產權也成為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衡量指標。
2、國家科技發展規劃和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
2006年2月,國家《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綱要》明確指出“高校是我國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國基礎研究和高技術領域原始創新的主力軍之一,是解決國民經濟重大科技問題、實現技術轉移、成果轉化的生力軍”。2008年6月,國家《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明確指出“要充分發揮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在知識產權創造中的重要作用”,“促進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的創新成果向企業轉移”。高校知識產權戰略的建立與實施實際上是整個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在高校中的生動實踐。
3、高校科技創新的競爭態勢
在我國,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到來和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展,高校外延發展和內涵建設都在尋找優質資源的支撐。知識產權作為一種技術法律化的權利,具有獨占性和很強的不可仿效性。正是這種無形資產代表了高校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與其利益息息相關,能為其創造長期的競爭主動權。以專利為代表的原始性自主知識產權,在高校學科建設和科技工作中具有“跑馬圈地”的功能,是搶占學術制高點的利器。知識產權在很大程度是高校核心競爭力的主要源泉之一,也是高校進行科技創新,贏得學術或經濟競爭優勢的基礎。
4、高校知識產權工作問題較多
當前,在國家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大背景下,高校如何強化知識產權意識,有效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提升高校的核心競爭力,已經成為我國高校科技創新工作中亟待研究和解決的重大問題。2004年,教育部、國家知識產權局曾經聯合《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知識產權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高校將知識產權戰略作為高等學校的一個重要發展戰略,將知識產權工作納入高等學校管理,特別是科研管理的全過程,提高知識產權工作地位。這為我國高校加強知識產權戰略管理提供了政策指引,但實踐中高校在這一塊做得很不夠。因此,我國高校迫切需要建立知識產權生成、保護、管理和利用的戰略機制,從而切實增強高校科技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二、影響高校知識產權戰略管理機制構建的關鍵性因素
高校知識產權戰略管理的基本內容主要是高校知識產權戰略的制定與實施。戰略管理的關鍵是戰略定位,對高校制定知識產權戰略的外部環境要有全面的把握,其關鍵性因素如下。
1、高校科技管理體制
從總體上講,我國高校知識產權管理屬于高校科技管理的范疇,它和科研管理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整個高校科技創新管理體制會直接影響高校的知識產權工作。目前,各大高校的科技管理難以匹配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要求。針對高校科技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問題,國家應在體制上深入改革,充分有效地調動科技人員進行知識產權創造的積極性,發揮高校學科門類齊全和進行原始性創新的優勢,提高高校的科技創新能力。
2、高校知識產權管理機構的設置
知識產權管理機構是知識產權戰略管理中人、財、物的匯集點或中轉站。美國和日本等西方國家在高校知識產權經營方面的經驗表明,一個高效、健全的專門知識產權管理機構是知識產權保護、管理以及技術轉移成功的保障。目前,我國高校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多歸屬于科研管理機構,少有完全獨立而且職能全面的機構,一般部門的地位不高,專職人員極少,領導重視程度不高,難以發揮與知識產權工作重要性相稱的作用。
3、高校知識產權文化生態環境
知識產權文化是法律文化的一個分支,是隨著近代科學技術進步而成長起來的,包括知識產權的法律意識、訴訟觀念、心理結構、學術思想等知識產權觀念形態。知識產權文化本質上是一種創新文化,它與科技創新之間構成互動的生態系統,包括知識產權物態成果、知識產權正式制度、知識產權行為模式。但是,目前我國多數高校還沒有形成知識產權保護與管理的良好環境,廣大教師的知識產權意識淡薄,知識產權文化氛圍缺失嚴重,需要從文化生態的視角對其加以審視與營建,為高校科技創新提供強勁的精神動力與智力支持。
三、高校知識產權戰略管理機制的具體構建方案
和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有很大的不同,高校知識產權戰略管理機制應根據高校自身的特色和具體情況來制定。本文試構建一套高校知識產權戰略管理機制框架,以其為高校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所借鑒。
1、高校知識產權戰略管理機制構建的基本原則
(1)激勵創新原則。根據知識產權激勵創新理論,知識產權制度給智力勞動者設置了一種“回報預期”(the prospect of reward),所以它能鼓勵人們積極開展創造性活動。如果沒有足夠的知識產權保護,社會就沒有足夠的創新活動,因此高校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應當創造一個能夠激勵高校科技創新的環境。
(2)經濟效率原則。高校知識產權戰略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為知識產品的生產和利用提供一種合理有效的機制,從而促進高校的創新和國家經濟的增長。根據高校側重公益性的特點,高校知識產權戰略管理機制的效率安排不能僅僅考慮經濟收益,還要考慮社會成本與社會效益。
(3)利益平衡原則。知識產權作為對創造性勞動成果所賦予的排他性的和強制性權利,實質上是一種利益平衡機制。那么,在高校知識產權戰略管理過程中,如何協調產學在知識產權方面的利益沖突,實現公平與效率的平衡;如何在高校傳統價值觀和知識產權工具理性的沖突中尋求最佳的利益結合點;如何通過知識產權制度最佳地刺激高校科技創新成果的增長,同時確保公眾對知識和信息的必要接近,實現共有知識財富的合理分享等等,都需要做利益平衡的考量。
2、高校知識產權戰略管理機制的主要內容
高校知識產權戰略具體方案的制定應注重戰略長期規劃與短期規劃的結合,使得戰略既具有前瞻性,又具備戰略推進的可實施性。應包含以下主要內容:
(1)建立一個重塑情景的知識產權戰略規劃模式(Contextual Planning Perspective)。美國學者Peterson認為“傳統的戰略規劃往往依賴于確定清晰的優先目標、辨別特定的項目和發展支持性的資源戰略,以使大學在既定的戰略市場進行競爭;而重塑情景關系的規劃模式假定一個行業是變動的,組織的戰略是首先構造寬泛的創議或戰略意圖,并且在組織基礎設施――文化和激勵系統基礎上激發組織成員的努力,以實現大學的目標。”重塑情景的高校知識產權戰略規劃模式立足高校學術自由的宗旨,做好知識產權管理機構的定位,強調高校知識產權戰略的新理念、新愿景和結構重組,注重主動創造而不是單純適應。
(2)確立符合自身情況的戰略施目標。高校知識產權戰略規劃要確立既合乎實際又不失進取的促進高校科技創新的知識產權戰略目標。一般應確定學校在5年至10年之內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應該達到的相應目標:①學校自主知識產權創造的數量大幅增加,質量顯著提升這方面主要以專利的申請與授權量,專著的產出量等來衡量;②學校知識產權的管理、保護和利用能力提高,有一整套完善的專利、著作權和商標管理規章制度;③學校科技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持續提升,學校通過知識產權的運作,學校整體和優勢學科的學術競爭地位得以顯著提高;④通過建立產學研相互結合的自主知識產權創造體系,主動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推動高校創新成果向社會轉移。
(3)加強戰略實施的組織保障。高校知識產權戰略的有效推進必須依靠強有力的組織與領導來保障。戰略在實施過程中應當強調:①校長或主管科研的副校長要重視高校知識產權戰略工作,積極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對戰略制定與實施給予有力的推動。②建立院系、學校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相結合的知識產權戰略實施聯動機制,建立動態完善的學校、院系層面的知識產權管理、保護和利用的短中長期規劃或推進計劃。③建立有效的知識產權戰略信息分享和知識產權成果共享機制,建立基于自主創新流程的知識產權戰略管理指引方案和實時檢查與定期評估相結合的戰略實施評價機制。
(注:本文是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區域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協作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09GXS5D114;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項目“基于科學發展觀的高校知識產權戰略轉型與實施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08q171;湖北省教育廳科學技術項目“產學官聯盟創新背景下的我國高校知識產權轉移問題研究”,項目編號:B20091502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武亞軍:面向一流大學的跨越式發展:戰略規劃的作用[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1).
[2] 呂薇、羅濤等:知識產權制度挑戰與對策[M].知識產權出版社,2004.
[3] 曹新明:知識產權法哲學理論反思――以重構知識產權制度為視角[J].民商法學(人大復印資料),2005(3).
一、背景
曾幾何時的秀水街訴訟案,使得位于北京市繁華地段的大型商業零售企業“秀水商廈”一度卷入了備受國際關注的知識產權問題的漩渦中。2006年5月,一封律師函來到秀水豪森公司,要求其立即采取有力措施制止某些商戶銷售假冒商品的侵權行為。2006年9月15日,5家國際品牌公司將秀水商廈的經營者秀水豪森公司和其下5家商戶作為共同被告向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提訟。狀認為商戶的銷售行為已經構成對其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犯,秀水豪森公司不予制止,而且提供經營場所,縱容侵權行為的繼續,因而與5家商戶構成共同侵權。遭到后,秀水豪森公司于9月底解除了與這5家商戶的合同。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于2006年12月19日宣判原告勝訴,判決被告秀水豪森公司和5家商戶承擔10萬元的連帶賠償責任。
這一判決意味著國內零售商場經營者將對發生在商場中的侵犯知識產權行為承擔更為積極的法律責任。這個只有10萬元賠償額的案件被媒體稱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案件”。近年來,作為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整個銷售產業鏈的終端,越來越多的大型商場、超市卷入知識產權糾紛,致使中國的零售業警鐘不斷。批發零售市場的知識產權管理難的問題提到了亟待解決的日程上。
二、知識產權管理的內容
完善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不僅可以促進商場、超市等大型商業零售企業誠信經營,加強監管與規范,杜絕假冒知識產權商品銷售,而且切實維護了權利人和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加強進入商場、超市商品的知識產權管理,凈化經營環境,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商品經營秩序。
第一,加強進貨、收貨及銷售環節的知識產權管理,嚴格把好這三道關卡。在整個商品流通的環節中,尤其是在商品進場前,商品進貨部門首先對商品、包裝、商品說明書進行檢查,對標注專利號、專利標記、商標、版權信息的商品進行確認、登記,建立相關的知識產權商品數據庫。在進貨時可以要求供應商提供知識產權權屬證明文件以證明其商品的合法來源。
對于專利商品,應當審核專利標記和專利號標注方式的規范性,是否符合專利法和相關規章的規定。如果僅有專利標記,沒有專利號,則要求供貨方標明專利號。對于標有專利標記或專利號的商品,應當要求供貨方提供專利證書或者專利登記簿副本,最近一年繳納專利年費收據,制造商與專利權人不一致的,屬于受讓他人專利權的,要求提供專利權受讓后的專利登記簿副本,屬于被許可實施專利技術的,要求提供登記備案的專利技術實施許可合同。以上相關證明文件要予以備案。
對于未注冊商標商品,商標標識上不能擅自標注“注冊商標”、“注”、“R”等注冊標記,同時根據《商標法》第十條的規定進行審核。對于注冊商標商品,要求供貨方提供《商標注冊證》或合法有效的《商標注冊證》影印件,并審核以下相關項目:商標注冊的有效期; 商品包裝上標注的企業名稱,地址應與商標所有人名義,地址一致;商品包裝上標注的商標文字,圖形或其組合應與注冊證上的商標文字,圖形或其組合一致;使用該商標的商品應在核準注冊的商品范圍內;商品商標屬許可使用的,應查驗被許可人提供的經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備案的商標許可使用合同或合法有效的合同副本復印件。
如果供貨方無法提供上述證明材料的,商品進貨部門則應要求供貨方將所標注的專利號、專利標記、注冊商標標記等相關內容消除或者覆蓋后,方可準許上柜銷售。
第二,切實強化合同管理,明晰雙方權利義務及約定知識產權相關條款。商業單位在與供貨方簽訂合同時,應當與供貨方訂立知識產權動態更新的條款,要求供貨方對提供的知識產權商品在發生權利變更(延續、轉讓、放棄、失效)時,及時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并主動更換商品上相應的權利標記。
同時,還應當將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權利、義務和相關內容寫入合同中。知識產權相關的內容主要包括:采購、銷售的商品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承諾;規范使用知識產權標記、標識;知識產權侵權的責任承擔和解決方式。在合同中可以約定商場有權要求供應商在一定期限內提供知識產權證明文件,否則商場有權暫停有關產品銷售。商場一方還有權定期檢查其在售商品的知識產權狀況,也可以要求提供原件以作驗證、糾正標識錯誤等,但須對供應商提交的知識產權有關文件承擔必要的保密義務。為了保護自身的權益,可以在合同中增加“如果商業單位因銷售由供貨方提供的商品而導致知識產權侵權的,由供貨方承擔相應法律責任”條款。在合同的“違約責任”中明確,如被行政、司法機關認定侵權,供應商應當按已售侵權商品市場總價格一定比例支付違約金;給商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和嚴重聲譽損害的,商場保留單方面解除雙方租賃合同的權利。
知識產權可以提高企業競爭力,現如今,企業由技術競爭逐漸發展為知識產權競爭。但是在目前的中小企業發展中,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和能力相對較低,致使企業的發展受到較大的影響[1]。因此,在中小企業的發展中,探究中小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問題以及策略具有重要的意義,其不但可以保護中小企業的知識產權,而且可以提升中小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以及企業品牌形象。
1 中小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價值
在中小企業的發展中,對知識產權進行保護具有重要的價值,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對中小企業的知識產權進行保護,有利于保障企業的競爭優勢,其主要是由于在中小企業的發展,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具有自身獨特的技術,在發展過程中,對知識產權進行保護,可以避免其他企業的抄襲和模仿,繼而可以保證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2]。其次,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知識產權涉及研發、生產、銷售各個環節,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不僅能推進產品的推廣,而且可以提高企業的信譽。最后,在我國企業的發展中,中小企業的數量占據絕對的優勢,中小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提升,能為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增強國際綜合競爭能力做出貢獻。
2 中小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存在的問題
2.1 管理者知識產權意識的缺乏
在中小企業的發展中,管理者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直接影響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力度。如果管理者具備較強的保護意識,必然會提升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能力,但是如果管理者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相對較為薄弱,必然會影響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3]。例如在某些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管理者的知識產權意識淡薄,雖然對于專業的研發具備了較為成熟技術,有一定的創新能力,雖然管理者重視對資料的保護,但是沒有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讓別人很容易竊取核心技術,對企業的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更有甚者可能會掉入被訴訟的漩渦中。
2.2 缺乏完善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
在中小企業的發展中,大部分企業因為重視程度低,考慮崗位成本,并不設定專門的知識產權部門或者崗位,而是采取兼職的方式進行知識產權管理,這樣只是簡單地進行知識產權維護(如按時繳納年費)、找機構進行專利申請撰寫等,缺乏企業整體知識產權布局,更不用說知識產權戰略的制定了,從而導致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無法得到有效的保障,企業知識產權力量薄弱、保護力度缺陷、專業水平不足,為企業發展帶來安全隱患。
2.3 缺乏完善的知識產權糾紛處理機制
隨著企業的發展,國內外企業根據發展需要及保護對象的特殊性,采用的知識產權保護方式各不相同,如可口可樂的配方采用秘密進行保護,而有的企業則采用申請專利方式進行保護。在市場競爭的過程中,各個競爭對手間多少會存在侵權、被侵權的各種糾紛,如果企業缺乏完善的糾紛應對機制,企業在糾紛處理時必將措手不及,對于被侵權的不能良好的維護企業利益,對于被訴侵權的不能采取更好的處理方式,對企業造成無法挽回損失。
3 中小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策略探究
3.1 提升管理者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在一個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領導者的重視程度往往影響著企業某方面的發展水平。如何提高管理者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首先,發揮大型企業的表率作用。企業如果要做大做強,那市場競爭力必須遙遙領先,而核心即是知識產權,只有知識產權才能保證市場核心競爭力。其次,政府部門的引導。如浙江省政府定期評定考核“浙江省專利示范企業”,國家每年認定“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這對企業知識產權的管理起到良好的帶動作用。再次,企業在發展中,假如發生過被侵權或者侵權糾紛,那必須痛定思痛,管理者的意識也會進一步加強,當然這只是下策。
管理者的意識加強,必會重視知識產權管理的工作,這樣,進一步宣傳知識產權,對研發人員、領導層等不同工種進行分類培訓,進一步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水平,從而更好地推進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進程。
3.2 建立完善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
在中小企業的發展中,企業應該根據企業實際情況,根據國家標準GB/T 29490-2013《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建立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并逐漸完善。
第一,成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從事知識產權日常管理,并積極收集相關國內外法律法規,跟蹤顧客和相關方需求,確保公司知識產權的有效獲取、運用和保護,同時不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同時,對企業其他職能部門的職責進行明確,建立內、外部溝通機制,以確保各個端口的知識產權管理與保護。
第二,聘請專業人才,包括管理人才以及執行人才,保證人才具有較高的知識產權保護專業素養,使其不僅能夠勝任日常知識產權工作,而且可以在工作過程中逐漸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同時,也可以根據條件聘請企業知識產權顧問,協助企業防范知識產權風險,為企業知識產權決策提供建設性意見,從而促進企業生產、經營、服務和管理活動的發展。
第三,進行知識產權策劃,首先,按《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標準的要求,建立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和相應的管理程序,規范工作職責,使之形成文件加以實施和保持,并持續改進;其次,依據知識產權方針將知識產權目標分解為可以落實的具體目標,由相關部門負責實施,實施過程可追溯,以實現對公司生產經營活動中各環節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的有效運行和控制。再次,定期開展檢查、分析、評價,確保持續改進,對已出現和潛在的不符合知識產權管理要求的問題,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對體系進行及時調整、修訂和完善。最終確保公司知識產權管理目標的實現,并滿足知識產權管理目標所需的過程和資源。
第四,以全員參與,形成齊心協力的企業風氣。通過向全體員工傳達獲取保護知識產權、滿足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的重要性,提高全員的知識產權意識。
3.3 建立完善的知識產權風險預警及爭議處理機制
目前中小企業面臨的知識產權糾紛主要集中在侵犯他人權利以及知識產權被侵犯,歸根結底就是不能很好對知識產權風險進行識別和評估,只有建立完善的知識產權風險預警及爭議處理機制,才能對公司知識產權風險進行識別和評估,避免或降低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風險,及時發現和監控公司知識產權被侵犯的情況,并采取相應風險控制措施,運用適宜的爭議解決方式,及時和妥善地處理知識產權糾紛,維護公司利益。
首先,企業各個部門各司其職,完成風險預警管理,如供應鏈管理部對涉及有知識產權的零部件采購過程進行管控,必要時要求供應商提供權屬證明,避免采購侵權產品;市場銷售部負責對銷售前、銷售中的產品知識產權進行管控;研發部對研發過程中及研發后的知識產權工作管控;生產部對生產過程中涉及的產品與工藝方法技術的改進與創新進行管控,明確知識產權權屬、保護方式,等等。
其次,建立知識產權爭議、糾紛處理控制程序,對于被侵權的情形,一經發現便及時成立應急處理小組,負責收集事實證據,根據具體情況制定應對策略,選擇合適的解決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護公司知識產權。對于受到他人知識產權侵權指控,由應急處理小組應評估訴訟、仲裁、和解等不同處理方式對公司的影響,制訂具體應對策略,將企業損失降到最小。
一、改革試點背景
1.2016年12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總體方案的通知》(〔2016〕106號),要求根據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總體部署和重點區域發展戰略布局,結合地方知識產權事業發展水平和創新驅動發展對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的需求,選擇若干個創新成果多、經濟轉型步伐快、發揮知識產權引領作用和推動供需結構升級成效顯著的地方,開展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
2.2017年5月2日,省長許達哲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部署知識產權保護等工作,支持長沙市和湘江新區開展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深入推進知識產權領域體制機制改革,促進創新成果知識產權化、知識產權產業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壯大發展。
3.2017年5月17日,省政府辦公廳下發《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知識產權強省建設的實施意見》(湘政辦發〔2017〕22號),要求推進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健全市州知識產權行政管理機制,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先行先試。
二、前期主要工作
自開展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以來,新區政務服務中心按照省、市知識產權局和新區黨工委和管委會的要求,主動工作,深入思考,認真研究推進新區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工作。
1.深入學習考察。中心派員參與省知識產權局組織的赴上海、江蘇兩地調研考察,重點學習浦東新區和江蘇省知識產權綜改經驗;派人參加了在武漢的知識產權短期培訓學習。
中圖分類號:C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1(c)-0177-02
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科技創新已成為企業競爭的核心要素,而知識產權制度為科技創新的保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企業知識產權工作一方面需要企業不斷地自主創新,即知識產權的創造;另一方面需要企業運用、管理和保護知識產權,即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有效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是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保證。
筆者根據近二十年的知識產權工作實踐,直接與基層企業的知識產權工作有深度接觸,尤其是最近由于工作需要,針對性地對幾十家本地市的省級知識產權示范企業的知識產權工作進行集中調研,調研發現,近幾年來,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已經有所增強,但是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相對薄弱,基本沒有建立較為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本文試圖通過對這些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診斷,進而對企業知識產權的管理體系構建提出一些設想與建議。
1 目前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本文所涉及的企業在當地都是具有一定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基礎,知識產權工作做的相對比較好的企業,例如企業負責人具有較強的知識產權意識,企業具有相當的專利、商標授權量,但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工作都處于摸索階段,不具備一完善的管理體系,導致了知識產權管理工作中的很多失誤,有些甚至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經過調研,我們發現,上述企業知識產權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1 缺乏專門的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機構
根據調研,大部分企業都有知識產權管理人員,但很多企業都沒有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部,知識產權管理人員是在技術部、法務部或財務部的兼職人員,由于這些部門人員其它工作比較忙,很多也沒有經過專門的知識產權培訓,不具備知識產權管理經驗,所以讓以上部門人員兼職從事知識產權工作時存在一些不足,如技術部門的兼職人員可能只對知識產權的申報的技術內容比較熟悉,但對知識產權的維護不夠了解;法務部門兼職的人員對涉及糾紛處理比較敏感,但涉及企業的產品技術就理解不夠;財務部門兼職人員有利于知識產權繳費等工作,但涉及知識產權實質性的技術內容及涉及侵權糾紛等問題時經驗欠缺……
1.2 企業知識產權的工作機制不完善
正是由于缺乏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導致了企業的知識產權工作機制不完善。在由技術部門兼知識產權管理的企業中,一般企業知識產權的申報意識比較強,可以有意識地將工作中的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直接聯系,但技術人員經常會疏忽申報后的繁瑣的后續程序,流程的管理不夠系統化,容易引起因程序疏忽導致的知識產權的權利喪失,這在實際工作中是經常會碰到的;在由法務部門兼任知識產權管理的企業中,由于法務部門對技術不夠熟諳,無法篩選不同技術人員上報的技術,容易造成一些重復申報、交叉申報,申報的權利范圍不夠準確,也易影響知識產權保護的系統化,在遇到侵權糾紛時,對涉及比較專業的技術內容(如發明專利)細節不易把握;在由財務人員兼知識產權管理的企業中,知識產權的后續與流程工作會比較好,但涉及到具體實質性的技術內容與法律糾紛如專利技術、專利評估、侵權糾紛等就會不知所措,無法很好地把握。
1.3 企業知識產權保密制度不健全
由于企業人員流動大,行業競爭激烈,市場化程度高,尤其是一些外貿企業,企業知識產權的保密工作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競爭力,甚至至關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由于企業知識產權的管理上的不完善,企業在知識產權技術、知識產權文件及涉及知識產權人員的管理上缺乏有效的機制,使企業造成技術流失、技術人員流失、知識產權失效,最終因知識產權原因被同行競爭對手打敗。
1.4 企業知識產權激勵機制不匹配
企業缺乏良好的知識產權激勵機制,沒有制定知識產權獎勵的制度,也缺乏知識產權疏忽導致的追責制度,導致員工缺乏知識產權創造的積極性,涉及知識產權部門相關人員也缺乏強烈的責任心,容易造成知識產權管理疏忽引起的企業競爭力的下降。
2 企業需要構建一完善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
針對上述企業知識產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只有通過科學設置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建立順暢的知識產權工作機制、做好知識產權保密工作、建立知識產權的激勵機制,才能構建一高效完善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提高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能力。
2.1 科學設置企業知識產權的管理機構
企業必須建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知識產權部),并由副總直接負責,根據企業具體情況,可以在知識產權部下設專利部、商標部等,并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同時在其他與知識產權相關部門(如技術部、銷售部、采購部、辦公室、財務部等)根據需要設置本部門的知識產權工作人員,負責在本部門發生知識產權狀況時與知識產權部門的協調合作。
企業知識產權部的主管人員必須是懂專業、懂法律、懂知識產權管理的高端復合型人才,既對企業的產品主要核心技術有所了解,又懂得知識產權相關法律知識,經過培訓,又具有一定的知識產權管理知識;同時企業其他與知識產權相關部門按業務領域和崗位可以通過開展知識產權培訓,使其具有相關的知識產權知識。
2.2 企業知識產權的工作機制
由于上述知識產權管理機構的科學設置,企業的知識產權工作機制應該是順暢的:技術部門研發的產品經檢索認證,提出知識產權申請要求,上報至知識產權部,知識產權部報經企業負責人確認后啟動申報程序,知識產權部門工作人員協同技術部門一起完成知識產權申報工作,之后知識產權部門建立知識產權管理檔案,涉及費用的由知識產權部門與財務部及辦公室溝通;企業采購部門在采購過程中,也要對采購到的可能涉及知識產權的產品及時與知識產權部聯系,知識產權部可以會同其它部門如技術部、法務部作出相應回應;企業銷售部門對企業所銷售的知識產權產品在知識產權部門的配合下作必要的宣傳,對銷售過程中發現企業知識產權有可能被侵權的情況因及時向知識產權部匯報,知識產權部協調相關部門作相關的取證與應答;知識產權部還應該協助采購部與銷售部作好涉及知識產權產品的合同簽訂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對于涉外貿易,包括技術引進與輸出、合作開發、產品進出口等,知識產權部要協同法務部,了解公司在進出口國的知識產權法律狀況,協同采購部門、銷售部門在合同簽訂時明確知識產權歸屬、侵權責任等知識產權條款,對具有知識產權的出口產品,應盡早進行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備案,以防知識產權糾紛帶來的經濟損失。
2.3 企業知識產權保密工作
由于涉及知識產權的文件對于企業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包括企業內部的技術創新的文件以及一些涉及知識產權的外來文件,企業應根據需要,建立知識產權申請、維護、管理、獎勵以及保密等各方面的文件程序管理體系,并進行保密管理,對于內部創新文件,企業必須建立嚴格的文件出入制度,企業可以通過系統軟件加密等方式使知識產權申報核心文件、技術秘密盡量控制在盡少數可靠的員工范圍內,避免技術文件的泄密,被競爭對手獲得;對于知識產權外來文件,如申報過程中的程序文件、繳費通知、相關企業的文件往來,企業都應專門部門及時處理,并分類歸檔,做好保密工作,并保證其完整性。
同時企業必須對涉及知識產權人員進行必要的保密工作管理,如企業新進相關員工(如技術崗位與知識產權部門)時企業應了解新進員工已有的知識產權權利義務,避免侵害他人知識產權,進行適當的知識產權背景調查與溝通,以及入職知識產權培訓;公司與涉及知識產權員工(如技術崗位及知識產權部門員工)在勞動、上崗合同中應明確員工的知識產權保護責任、權利和義務,規定其負有的保密義務;員工離職或退休后,應進行離職、退休員工的知識產權事項進行提醒,并簽訂保密協議,以防止企業員工流動后,造成技術的外流。同時由于知識產權申報后有許多的后續工作,很多后續工作有嚴格的期限要求,對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的人員離職后,一定要做好知識產權的交接工作,避免由于人員流動導致的知識產權后續管理上造成的知識產權的喪失,
2.4 企業知識產權激勵機制
企業應建立激勵機制,可明確給員工創造的知識產權給予相應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發揮企業員工的創造力。例如,根據專利法有關規定,“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應當對職務發明創造的發明人給以獎勵;發明創造專利實施后,根據其推廣的應用范圍和取得的經濟效益,對發明人給予合理報酬”。企業可以據此制定知識產權獎勵的制度,給予知識產權的創造者一次性獎勵,也可以在員工創造的知識產權產生經濟效益后給予適當的提出,使企業員工在工作中具有創新的動力,從而相應地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