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7 17:25:5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端午節改進建議,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技術方面,我們面點房為了能整體提升技術,在王隨群,王師傅的建議下,利用酒店發放的活動經費,合理的給大家購買了相關專業的面點書籍,讓大家提升操作技術和創新思路。
2、傳統節日方面,每次在過傳統節日的時候,面點房都在一樓餐廳出名檔,比如臘八送客人臘八粥,正月十五包制各種餡料的湯圓、端午節也在總監的指導和要求我們包制了5種大的肉粽、兔肉、醬肉、牛肉、臘肉、蜜棗的,很受客人的歡迎,在端午節的當天也現場包制粽子哄托節日的氣氛,也能讓客人感受到節日的氣氛。
3、榮譽方面,,面點項目我在河南省取得了金獎,在此也非常感謝酒店和總監,在總監的陪同和指導下獲得了好的成績,為酒店在當地留下很好的聲譽,同時也被河南省,開封市被評為面點大師的稱號。徐松濤在四月也被評為酒店的每月優秀員工。
4、面點房的員工都能在我的帶領下加班加點,毫無怨言,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大型的會議點心出品接待,在此我代表酒店和總監感謝面點房的全體員工,謝謝你們辛苦努力的工作,面點房的工作節奏比較快,時間相比之下也比其它部門長,可是大家都能的齊心協力完成一次一次的接待,這也是我們面點房最好的一方面,也是我最感動和要感謝的地方。
2011年上半年不足的方面有3點
1、早餐出品,白粥太稀,玉米硬沒有按照要求在蒸過之后放在水里保存,還有油條口感不好,有時候保溫和加餐不夠及時,這些的不足之處,,已經在日常工作中不斷的改進和調整。
2、在工作中有時忙的時候使用了速動的小籠包子,也是面點房的不足之處,在出品的時候裝盤還沒有達到最好,在以后我們還需要繼續努力不斷的改進和調整。出品的時候臺面衛生做的不夠好不夠及時,還有冰箱衛生在以后還待加強管理。
2010年的下半年工作計劃有8點
1、在工作中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要按照酒店的規章制度來約束員工,做到獎罰分明,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把有形的制度變成無形的約束。
2、做好主管的助手,帶領本班組人員按質按量完成上級交辦的各項任務。
3、加強冰箱和工作臺面衛生管理。
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事關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和語文素質的提升,地位十分重要,必須受到語文教師的重視。初中的語文教學,重點在于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覺、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去。因此,把握正確的教學方法,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提升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是很有必要的。
一、 活躍語文課堂氣氛,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
所謂的語文課堂教學,其實是初中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大部分的語文課知識都是通過課堂教學的模式傳授給學生們的。因此,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興趣,就要從課堂開始。首先,應該想方設法的活躍課堂氣氛,改變過去那種“死氣沉沉”的“干巴巴”的授課,運用更為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語文課堂成為孩子們的“樂園”。其次,應該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的“主人”。要想提高語文課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們是否積極自動的參與課堂學習,才是成敗的關鍵。所以,運用不同的教學思路,改進授課模式,塑造學生們的“主人翁”意識。
例如,在七年級上冊《端午日》一文的課題教學中,教師應該不僅限于本文的講述和解讀,而是應該拓展文章中心思想和主題的范圍。具體來說,《端午日》一文的端午節,其實和學生們有著密切的關系。教師可以先從我們日常接觸的端午節入手,讓學生們開發想象,開動腦筋,就端午節的相關回憶和趣味進行討論,然后分組派出一名代表在全班發言。最后,教師可以進行總結。然后,將同學們的發言結果和端午日文中描述的內容進行對比,強化理解和記憶。在討論和發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調節好課堂氣氛,既要足夠熱烈,又不要超出正常的激辯范疇。其實,類似這樣的課題教學方法還有很多,推而廣之,可以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培養濃厚的語文學習興趣。
二、 要加強課外的語文輔導,進行“生活化”的語文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興趣不僅僅來自于課堂和學校,也不全是來自于教材和課本。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興趣,從課外、生活和實踐中都可以辦到,而且效果往往更好。初中生大都處于12-15歲的青春期,活潑好動,喜歡玩耍。因此,教師要抓住學生們的個性和喜歡特征,進行“生活化”和“游戲化”的教學,不要局限于一張黑板,一個課堂。要大膽鼓勵學生們從生活中學習語文和文學知識,漸漸體會到語文的魅力,進而主動的喜歡上語文。同時,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們的輔導和課外幫助,與學生打成一片,凝造和諧、歡樂的師生氛圍。有研究表明,當學生對某位老師有好感時,就會愛屋及烏的喜歡上該老師所教授的科目。所以,和學生做朋友,亦師亦友,就能啟迪教學靈感,又可以幫助學生進步,可謂一舉兩得。
如,在朱自清散文《春》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注重課堂教學與課外生活教學的統一,就要培養學生們朗讀課文、分析課文的良好習慣,也要引導學生們看到外面的“春”。《春》一文主要通過對春天來臨的感嘆和描述,抒發了作者對春天、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之情。有了這個中心思想的把握,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在放學后,在自家的街道上,在戶外的樹林下,盡情觀察春天美景,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意境。類似這樣的課外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感悟,提高學習興趣。此外,教師應引導學生多讀課外文學讀物,多寫日記和隨筆,培養良好的語文思維。通過課外、生活中和實踐化的教學輔助,可以提高教學的層次和立體感,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語文思維體系,促進他們的文學修養和覺悟。同時,這些措施也必然可以大幅度提升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三、 不斷變換和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模式,提升教學的層次和深度
語文教學如果陷入單一模式的泥淖,就很可能失去樂趣和吸引力。教師要想讓學生們愛上語文課,并自覺的參與到語文課的學習中來,就必須主動的與時俱進,不斷的創新教學思維和方法,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提升語文課的吸引力。比如,改變過去教師“滔滔不絕”的講授方法,進而采用課題討論、小組討論的方法對某篇文章、某個主題進行分析,并形成小組意見,然后交由教師和同學們共同審評。透過類似的方法,不但可以讓學生們體會到語文課的深層次內涵,而且可以提升教學的深度和水平。
另外,教師也可以嘗試運用多媒體等新型教學媒介,如放映機、幻燈片、計算機等。這些多媒體手段不但生動形象,而且切合學生們的興趣愛好,極容易激起他們的共鳴。教師要著力于“引導”和“點撥”,讓學生們自己多思考、多發言、多寫作,在開展學生個體的語文實踐中培養學習能力。要加強師生的互動和交流,培養師生間的默契,讓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語文知識到主動的“索取”和“吸收”語文知識。
總之,興趣的培養是情感教育的一部分,語文學習的興趣同樣如此。要達到培養學生語文興趣的目的,教師需要傾注自己的心血和感情,要真誠對待每一位學生、每一堂課和每一個問題,做到這樣,學生的語文興趣一定可以培養好,教學效果一定可以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周杏念.淺談初中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
[2]吳洪雷.眼耳腦口手,全部動起來——談如何引導初中生聽好語文課[J].現代閱讀(教育版)
筆者認為,目前我們世代承傳的民間文化逐漸消失、甚至部分傳承中斷的原因為以下幾點:
(一)外來文化的沖擊
經濟全球化不僅帶來了不同來經濟理念,更是文化思潮上的碰撞與融合。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開始“改革開放”,“開放”,其中也指對外來文化積極接納的態度和對不同文化吸引、吸收的能力,而“開放性”本身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特點,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人們可以接納來自歐洲的芝士,學會品嘗大洋彼岸的紅酒。也正是這樣的文化背景,讓可樂、汽水、炸薯條、炸薯片、炸雞、漢堡包這些東西日益成為飲食市場的重要角色。
(二)自身的忽視
中國近代在很多方面都落后于西方國家,遭受西方列強的欺負和侵略,所以一些人就把中國貧窮落后的原因,歸結在傳統的文化上。所以在他們否定中國傳統教育,提倡接受新教育的背景下,現在年輕的一代人,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的認識出現了斷層。
(三)保護的偏差
中國飲食文化是一種視野廣、層次深、角度多的文化,它屬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政府對文化的保護與發展也越來越重視。但是,對飲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存在著很多偏差。
首先,重申報、輕保護是現在政府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存在的最大的問題,由于我們所保護的是民間的飲食文化而非官方文化,政府的保護與人們的現實生活完全脫節的教訓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史上屢見不鮮。
其次,宣傳力度不夠也影響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效果。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傳統文化的珍貴記憶,并且它作為一種活態文化,很容易受到人類社會結構和環境改變的影響,所以,對它宣傳保護顯得尤為重要。
最后,就現在已經公布的幾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言,飲食文化涉及的地方微乎其微,僅僅在民俗方面略微提到。然而,韓國人卻把端午節作為自己的“重要無形文化遺產”加以保護,并且更加注重這個節日背后的文化蘊含,在韓國,在端午這一天要吃傳統打糕,喝益仁汁等等,端午節已經成為韓國傳統節日的代表,這無疑是給我們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特別是飲食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敲響了警鐘。
二、飲食文化保護與傳承的建議
(一)飲食文化氛圍的形成
從2008年開始,中秋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被正式確定為國家法定節日,在這樣的規定下,大家就能有時間在節日當天和家人一起包粽子、吃月餅,這也是國家保護傳統文化的一種方式。
所以,飲食文化遺產的保護需要一種文化氛圍,面對強大的西式快餐,我們需要在中國飲食與世界各國飲食碰撞中,找到一個堅固的支點,用中國飲食文化的優秀特質來充當這個支點。往往一個有名的餐飲企業背后都有文化的支撐,一個讓人記住的餐點往往都是被它的故事所吸引,所以,我們必須從浮躁中走出來,沉淀自身的飲食文化,創造發揚具有鮮明中華美食特色的餐飲企業。
(二)傳播飲食文化的記憶
一部《舌尖上的中國》就能喚起那么多人對中國飲食文化的記憶,在國內,是促進民族和地域包容融合,是傳統飲食文化的展現與傳播,在國外,是對中國的軟實力的宣傳,所以,要重視飲食文化的傳播。
一方面,注重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宣傳。在日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都被授予“人間國寶”的稱號。在人民心中,人們更看重“人間國寶”這樣的金字招牌。所以,加大對傳承人的宣傳,不僅能提升傳承人的社會地位和認同感,而且能吸引更多優秀的傳承人來繼承、學習飲食文化。
另一方面,加強影視、報刊的宣傳。《舌尖上的中國》的成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所以社會各界應該加大對飲食文化素材的投入,充分發揮媒介的作用,用各種媒體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三)傳承方式的改進
在對如何保護飲食文化遺產的研究中,大多學者關注的是政府的職責、媒體的作用、學界的責任等等,卻忽視了傳承人在這個過程中的重要性。
中國飲食文化的傳承具有很大的靈活性與流變性,屬于純粹的手工技藝的傳承,一般來說,分為師徒傳承、家族傳承以及幫工傳承等。這幾種方式在中國從古至今的存在著,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結構的改變,這樣的傳承方式已經出現了問題。現在的師徒傳承己和過去有了很大的變化,不再是師傅不愿教,而是徒弟不想學了。許多年輕人已經不愿意學習老一代的手藝,也不愿意繼承家族的飲食事業,而轉向更好的行業和地方去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下,傳承人的延續將岌岌可危,培養傳承人的方式就必須在原有的基礎上做出改變。
1.教育傳承
教育傳承是全世界公認的一種重要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方式。現在很多地方都開辦職業技術學校,甚至一些專業的廚師培訓學校。這些經過國家認證的學校是專業的、系統的,這樣就能使更多的優秀人才投入到飲食的學習中,并且更容易培養出合格的、優質的傳承人。
2.個人辦班
個人辦班的興起,能夠有效的解決一些老傳承人后繼無人的情況,總所周知,一個好的廚師,是需要時間和經驗的積累,所以一個優秀的傳承人想把自己的技藝傳承下去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辦班。現在,一些社會團體、資深廚師開始自己辦班,雖然他的要求不高,學習并不深入,但它機制靈活,學員較廣,方法不一,也對飲食文化傳承人的培養與發展提供了有利的補充。
3.經典菜式的傳承
一、生活中覓傳統
“各種重要節日、紀念日,蘊藏著寶貴的道德教育資源。”,這是《公民道德建設綱要》中明確指出的,節日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教育資源。歡度歲時節令,我們的孩子每年都反復參與節日的活動,節日期間豐富多彩的習俗風尚,人們的衣食住行,民族的傳統藝術,以及人們之間的社會關系,人際之間的各種情感,都會在學生面前得到充分展現,這種強烈的文化氛圍,以及其中蘊含著的道德資源,在新時期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開發并利用好這些資源,將有助于提高中學道德教育的實效。正確組織、引導學生開展節日活動,既可以與傳統的優秀文化緊密聯系,弘揚民族精神,又有助于公民道德規范教育實現生活化、大眾化、行動化,在日常生活中尋覓傳統的影響。
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它的歷史淵源,有精妙的傳說,有經典詩文、獨特的情趣。它們反映了民族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觀念,寄托著整個民族的憧憬,它們是千百年來千秋萬代歲月長途中的歡樂盛會。了解傳統節日的來歷與習俗,開展傳統節日探尋活動,培養他們對傳統節日的興趣,是加強對中學生傳統情感教育的前提。
我認為,現在初中學校應積極引導學生開展三個一活動:開展一次調查活動,探究傳統節日的來歷和習俗:師生共同擬訂傳統節日研究調查方案。內容可涉及傳統節日的來源、習俗、傳說、經典詩文等。通過小組分工、同伴互助,深入鄉村、社區,實地調查走訪,通過報刊、廣播、影視、圖書館、互聯網、等不同形式和渠道,收集整理分析資料,寫出傳統節日的調查報告。開展一次知識競賽,比一比誰了解的習俗多;開展一次經典詩文誦讀活動,在誦讀中引導學生與節日親密接觸,親密對話。
另外,學校應積極開展傳統節日文化的系列宣傳,利用班會、國旗下講話、綜合實踐活動課對學生展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的初步教育,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出黑板報、制作展板、通過紅領巾廣播在校內進行宣傳,告訴學生節日的來歷,古人流傳下的習俗,好的活動建議等,激發學生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
二、活動中品內涵
很多學生不喜歡過傳統節日是因為他們根本不了解這些節日中所蘊藏的內涵。因此,挖掘傳統節日內涵顯得尤為重要,引領學生了解民族傳統節日文化知識,增強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認知和理解,進而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
在學校教學中,怎樣開發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需要教師探索研究,對傳統節日進行界定,對節日核心內涵進行概括和提煉,如端午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七夕乞巧愛慕、臘八融和感恩的主題。引導學生開展道德實踐體驗活動。
比如說清明節。清明節在大多學生的眼中是“沉重的日子”、“懷念與哀傷的日子”,認為清明節就是“祭掃先祖墓地的日子”、“許多烈士為國家犧牲,要紀念他們”。除此之外所蘊含的豐富寓意,卻一無所知。為了讓學生了解清明,過一個有意義的清明節,我校就充分挖掘清明節的文化內涵,分析了清明節人文精神應有兩個層面:一是紀念感恩,懷念故人,二是保護新生。如果把清明僅看成掃墓的節日,是一種偏見。清明節的活動還有郊游踏青、蕩秋千、踢毽子、拔河、放風箏等等親近自然、張揚生命力的活動。為此,學校開展了系列德育實踐活動:
(1)探尋清明文化,搜集資料,了解清明節的由來、各地的清明節習俗、有關清明節的傳說、故事,背誦一首以上有關清明的詩。
(2) 組織踏青,開展拔河、踢毽子、蕩秋千、打羽毛球等親近自然、張揚生命力的活動。
(3) 隨同家人祭祖、掃墓,了解家族中各人的姓名、經歷等;關注祭祖、掃墓活動中的現象、習俗;談談自己對清明節各種習俗的感想,有哪些是作為文化傳統可繼承的,哪些是封建迷信活動應破除的。
(4)制作科技小制作、環保袋;閱讀先進人物或事跡,撰寫的讀后感。
實踐的收獲令孩子們興奮:交流中,他們發現清明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是唯一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傳統佳節;誦讀會上,一首首描寫清明、春天的詩詞在朗朗傳誦;辯論會上,對于迷信習俗的爭辯,有據有理;體驗日記中,對于清明節的認識和感悟具體深刻。
再比如如端午節,除了引導學生了解端午習俗,參與包粽子、縫香袋的實踐活動之外,重點還應開展“走進屈原”活動。通過“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詩詞朗誦等活動,與偉大詩人屈原面對面:兩千多年前,偉大詩人屈原為他的祖國流盡了最后一滴淚,縱身跳進波濤滾滾的汨羅江。屈原報國無門而以身殉國,堅守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他上下求索、九死未悔,寧愿去死也不愿離開故國半步的情懷,一直引起同學們的深思和探索;他那與日月齊光的高潔品德,激起同學們無限的仰慕。從中體味他那痛苦執著的偉大情感,體驗他那崇高忠貞的偉大人格。人格教育能夠發揮其它教育形式所不及的重要作用。在重塑中華民族的理想人格的今天,過端午節,學習和傳承屈原的高尚人格,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三、比較中得新知
和洋節日相比,一些傳統節日對中學生缺乏吸引力,春節和元宵節等傳統節日之所以今天被國人看淡,與這些節日大多來源于農業文明,與祭祖、驅鬼、借節日填飽肚子等聯系在一起是密不可分的。這種文化淵源和傳統形式也使得中國傳統節日歡快的氣氛中缺少些浪漫色彩,這與富裕起來追求生活品位和精神愉悅的現代中國人顯得有些不協調。隨著經濟的發展,節日本身也應該發展。無論是元宵節也好,重陽節也好,它們都與最初的起源有所不同,發生了變化,所以我們的傳統節日也應該跟著我們的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如果一成不變一定是不行的。
首先,活動形式要多樣。要結合時代特色、學生特點,組織各種類型的校際、班際活動,利用探究課、社會實踐、校班會,充分整合校園、社區、家庭、社會資源,開展大量的主題式、探究式、體驗式、尋根式節日文化活動,引領學生走進傳統節日,過傳統節日。其次,可發揮家庭、社區、學校三方力量,共同開展德育實踐活動。在傳統節慶之際,組織學生、家長、社區人士過傳統節日。如元宵節學做元宵,制燈籠,猜燈謎;端午節講屈原愛國故事、進行劃船比賽、拔河健身運動;重陽節進行敬老愛老活動。
四、接受中悟情感
1、日常工作
作為一名勞動保障工作人員,我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對工作不敢有絲毫懈怠,我要求自己做到三勤:第一,手勤,多做記錄,盡量把工作中的得失和每次出現的問題記下來,以吸取經驗和避免工作失誤;第二,口勤,多問,遇到疑難問題就向別的同事請教;第三,耳勤,多聽取同事們提出好的意見、建議,以便改進工作。這三年來我對勞動保障辦事流程進行了一些改進,提高了辦事效率。
2、社會養老、醫療保險工作
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把黨和政府對老年人的關愛落實到具體活動中,為老年人和退休人員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每年“拗九節”開展“拗九香粥送溫馨”活動;“端午節”聯合其他單位開展包粽子比賽;九九重陽節開展形式多樣的“敬老”活動。讓老年人和退休人員歡聚一堂共享節日歡樂,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愛與關懷,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學,老有所醫,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及時掌控退休人員動態信息。本社區現接收企業退休人員1105人,其中:黨員205人、異地協助認定98人。在做好企業退休人員的登記錄入工作,掌握其動態信息。11月圓滿完成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資格認定工作和異地退休人員的協助認定工作,工作中對部分行動不便的孤殘老人我們做到主動上門服務。進一步推進落實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提高醫保在居民中的影響力,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使這項惠民政策真正深入人心人人受惠。社區勞動站在辦理城鎮居民醫保1183人的基礎上,新增醫保126人。
3、就業失業登記工作。
20__年社區已為62人做了就失業登記。落實就業扶持政策是創建“充分就業”社區的重要手段,也是失業人員申請享受政策的起點。為了使廣大社區居民更好的了解勞動保障政策,我們在社區以掛橫幅、宣傳欄、發放宣傳材料等活動對就業政策進行及時宣傳,并將最新的就業信息與再就業政策通過入戶走訪和電話通知的形式告知給每一位失業人員,使他們能夠積極地參加社保所舉辦的各種活動、招聘會等,我們為201名失業人員申請了社保、醫保補貼。
二、今年主要工作及目標
業務員月工資P = 底薪A + 硬性目標考核B + 軟性目標考核C
硬性目標考核B =(本月實際銷售額/本月計劃銷售額)*100% × 本月實際銷售額 × 15%
1、客戶檔案內容齊全,單位名稱及主要負責人姓名準確無誤,地址準確詳細,單位電話、主要負責人手機號碼準確,如有網站或電子郵箱,需一同準確記錄。每個重點客戶個人都要建立一個“A類客戶客情登記表”。客戶資料發生變更后,要保證在15日內調整登記表相應內容。
2、與客戶做到雙向熟悉,熟記客戶客情關系卡中的內容,隨口能說出客戶基本情況,尤其要知道重點客戶的興趣、愛好、近期的喜怒哀樂,最近業務進展。和客戶見面時,能相互叫出對方的名字。(客戶至少能隨口說出你是誰、代表的公司和所做的產品或者服務的名稱。)
4、每周最少幫客戶做一件事。對于A類客戶,每周最少幫客戶一個忙、或者解決客戶一個問題、處理客戶一個投訴、給客戶出一個主意、了解客戶的一個需求、干一次活、提供客戶一份顧問式行銷資料方案等,總之要每周必須幫客戶做具體的一件事,這件事可以是客戶公司的公事,也可以是客戶個人的私事。
5、客戶必須首薦(第一個推薦)你企業的產品或服務。客戶無論是面對下級還是直接顧客,都能夠第一個推薦我們的產品、服務,遇到要搞一些活動,客戶總是第一個想到我們。客戶能夠了解我們產品及服務的特點、優點、賣點。
6、及時快速反饋客戶意見建議、市場競爭產品動向、競爭對手活動。
7、元旦、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五一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感恩節、圣誕節、客戶生日、客戶公司的重大節日等重要日期,必須與客戶以電話或者以手機短信方式溝通一次。特別注意的是,問候時一定要署名,署名的格式為“公司名稱 + 個人姓名”,要讓客戶知道是誰在關心他、問候他。避免發生發短信問候客戶,客戶卻不知道是誰發的短信情況的發生。
8、月計劃與總結、周計劃與總結、工作日記項目規范、內容完整,公司要求的各項報表按時完成上報、內容全面準確。
9、關心公司的發展,實事求是地提出改革、改進的意見和建議。
10、公司領導臨時交辦的其他工作。
二、年終獎金的考核細則:
獎勵目的:
鼓勵員工認真工作,穩定人心,長期合作,把自身的經濟收入、個人發展與公司的長期發展目標相結合。
獎勵辦法:
1、獎金總額:當年總銷售額的5%。例如,當年完成總銷售100萬元,則總獎金額度為1,000,000元 × 5% = 50,000元。
2、獎金發放對象:正式應聘、應聘手續齊全、長期工作的員工
3、個人獎金的計算方法:當年個人工資總數 / 當年全員工資總額 × 獎金總額 = 個人當年應得獎金
【中圖分類號】TP317.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3-8500(2012)12-0073-02
1 前言
韓國江陵的端午節申遺成功對我國起到巨大震動,最早擁有端午節的中國卻無緣申遺,對我國來說實屬遺憾。事實上,這種例子比比皆是。究其根源,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上存在許多漏洞。因此為了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必須要采用先進技術,而辦公自動化技術成為了應用的必然趨勢。
2 辦公自動化技術概述
在20世紀70年代,辦公自動化就各個發達國家快速形成的一個綜合性技術。對于辦公自動化目前還沒有嚴格的統一定義。相比之下,美國的M.季期曼教授命名為辦公自動化,這個定義相對算比較經典。教授認為,辦公自動化就是把計算機技術、系統科學、通信技術及行為科學使用在傳統數據技術中,能夠有效處理數量龐大而且結構不明確的各種信息辦公事務上。
總而言之,辦公自動化技術就是在各類辦公人員辦公活動中運用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以及行軟科學等各種先進技術以及設備,而且這些技術以及設備和辦公人員共同為某一目標服務,實現人機信息處理。
3 辦公自動化技術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應
應用辦公自動化技術能夠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者提供多功能桌面辦公平臺,給不同辦公事務創建不同辦公的環境,增強辦公效率。從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可知,辦公自動化技術主要應用在如下幾個方面:
3.1 提供電子郵件: 保護部門中單位、個人以及用戶之間,把電子郵箱當成辦公應用統一接口,對保護中所涉及到各種文件進行發文、信息服務、收文、活動安排、檔案管理等各項工作,在發送電子郵件時可以選擇是不是要采用消息提醒,提醒接收者閱讀文件,同時還可以發送附件,每一位保護者通過電子郵箱就能夠了解遺產資源以及需要處理的任務,這樣極大提升了該技術的易用性與友好型,降低文化遺產保護的工作量。
3.2 應用于大量工作流: 所謂的工作流就是某保護區域要完成某一項保護任務,所實施的一切工作與工作之間的交互過程。應用辦公自動化技術,多是使用在保護部門的上級領導對工作者提出的保護任務公文審批,以及各位保護者為保護文化遺產的資料申報等。每項工作都按照流程形式,要起草文件之人發起流程,經過本保護區域或者上級領導簽署后,最后將文件發出去,并歸檔入庫;或按照列表形式清晰羅列出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地址等,如果時間允許情況下,還要請一些相關人士看后提出建議,同時把目前需要完成的保護任務列出來,并通過辦公自動化技術鏈接到需要處理的界面。
3.3 提供信息的平臺: 過去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需要按時到某個地方該共同辦公,如果沒有在一起還需要專人傳遞文件,這種做法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相悖,導致辦事效率極低,還極易出差錯。但是應用辦公自動化技術,有效改變了集中辦公模式,將辦公區域擴大,用戶可在任何地方、任何角落經過網絡隨處辦公,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信息、交流提供有效平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各種信息、資源共享以及公告事項等都能夠及時傳播,讓用戶感受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動態,并且在該基礎上加強文化遺產保護。
3.4 實現協同工作: 因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并不是集中在一起工作,如果要討論與交流意見就回花費大量時間,要做個保護決策前前后后需要許多時間。所有保護人員聚集在一起相互溝通及合作方式就是協同工作。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異步協作模式比如網絡論壇、電子郵件等,及同步協作模式例如網絡會議,正逐漸成為人們聚在一起開會之外新協同方式,應用辦公自動化技術進行協同工作,有效打破了地域、時間所限制,相關人員都能夠隨時隨地參與進協同工作,極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比如四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部門通過網絡,可以和北京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部門進行協同工作。
3.5 管理收發文件: 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遍布全國,各個地方都存在,因此必須要采用便利的收發文件方式,有效共享文化遺產保護資源。因考慮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特征,該技術必須要具備實用性、先進性、安全性、效益性以及可擴充性,進來覆蓋所有接收信息的對象以及各個信息的發生源。詳細了解各部門及各業務,并且要在該基礎上分析,提出相應的保護方案。事實上只有徹底了解總體目標,分析要求,規范數據流向以及信息標準,并合理分配與使用各種軟硬件資源,在實踐中不斷改進與完善,才能夠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發揮真正效應。
4 結束語
總之,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漏掉太多,許多都被其他國家搶先。因此必須要加強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力度,在計算機網絡技術高速發展時期,首要就是運用辦公自動化技術,實現資源共享和保護力度、效率等,才能夠保證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參考文獻
[1]趙文.辦公自動化基礎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在校園文化課程,突出學校辦學理念:樹立民主意識,堅持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和教師的發展,開發了以可持續發展教育“四個尊重”為核心的系列課程,如“愛與尊重”系列、“礪身礪志九中人”系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學科拓展課程,突出“文化傳承”,以“傳統節日進校園”活動為重點,開發了以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核心理念與兩種學習能力為宗旨的系列校本課程,突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突出地域文化的發展,從而在文化領域把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學生的日常課程之中,融入學生的日常行為之中。目前對傳統節日的開發已經形成了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等一系列課程,并在相應節日期間開展學科教學與節日文化展示相結合的活動,在校園內建立了節日文化宣傳走廊,從文化傳承中挖掘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在綜合實踐課程中,學校以周邊四大景區(法海寺、冰川擦痕、承恩寺、田義墓)及模式口古街傳統文化為切入,綜合開發,整體推進,拓展課程資源,不斷豐富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關注身邊的環境與生態,關注可持續發展的意識。我們組織全校學生分組參觀這四個景點,從身邊的課程著手,不斷提高學生對區域歷史文化知識的了解,增強文化認同感,提高可持續學習能力。
在國際視野與國際理解教育課程中,結合國際交流,通過接待國外學生來訪、出國游學、訪問演出、國際比賽等活動,不斷促進國內外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促進國際視野與國際理解教育,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進一步拓展。
■ 緊抓“綠色課堂改進行動”項目,推進高效課堂文化
在課程管理中,北京九中力推“學習探究作業本”,在各類課程的實施中,要求教師前移學習階段,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在“課前預習探究”、“課上自主——合作探究”和“課后應用探究”三個階段,鼓勵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全環節,著力培養學生的基礎學習能力和可持續學習能力。目前各學科都開展了“學習探究作業本”的編寫工作,并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應用,總結經驗,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自我國建立假日旅游工作機制以來,“黃金周”制度的實踐使我國旅游工作整體上改變了被動狀態,逐漸實現了積極運作,帶來的經濟利益在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增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制度本身的缺陷也造成了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2007年12月國務院通過了關于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從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一、新制度具體方案及特點
新假日制度在不改變現有假期天數的基礎上進行存量調整。縮短“五一”長假,由此產生的假日調整到其他時間;增設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為國家法定節日,各放假1天;將國家法定假日與企業帶薪休假相結合。新制度呈現出“1+2+5”的模式,即1個帶薪假期,春節、“十一”兩個7天的黃金周,以及元旦、“五一”、清明、端午、中秋5個3天的小假期。
新假日制度呈現出長短結合、分散均勻、時間跨度更大、文化內涵更突出等特點。新制度順應了我國公民消費能力上漲、旅游需求增加的趨勢,有助于中國旅游產業的整體升級。
二、新假日制度的實施背景
過去近十年,“黃金周”掀起的旅游消費熱成為我國經濟生活的亮點,釋放了潛在的消費需求,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拉動了國民經濟增長。然而,黃金周制度也存在缺陷,使資源配置不合理,導致了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集中休假使消費集中,交通、景區集中超負荷,價格猛漲,服務質量下降,旅客滿意度降低,對旅游市場產生負面影響。人為制造旅游淡旺季,造成旅游資源的浪費。黃金周的經濟作用減弱,帶來的成本大于收益。加之近年來將傳統節日列為法制假日的呼聲高漲,新假日制度應運而生。
三、新制度對旅游業的影響
2008年元旦作為節假日調整后的首個小長假,已初步顯示新制度實施的民意情況。據調查元旦出游不多,原因應該是和春節相距太近,更多的人選擇在家休息,春節出游。從目前國內各大景區客房預定情況來看,春節出游人數較往年有所增加,旅游項目更加豐富。經分析,新制度對旅游業的影響有幾方面:
1.新制度增加了國內游的比例,真正拉動內需。短線旅游需求增加,農家游/周邊游/民俗游等國內游將大規模上升。旅游活動范圍一般局限在本城或周邊城市,有利于帶動大城市周邊經濟發展,特別是交通客運、餐飲娛樂等與旅游相關產業的發展。
2.新制度對旅游淡旺季的界限更模糊。由于個人假期的靈活性和旅游產品本身的不可存放性,傳統的產品設計及促銷規律被打破,盈利點將由長線游轉移到短線游上,旅行社經營將更靈活,需要細分市場,重新策劃產品,在長短線產品結構等方面進行差異化調整。短線游、休閑游將深化發展,個性化旅游逐漸興起,傳統節日休閑活動有望成為新寵。帶薪休假制將促進旅行社行業,開發更細更有針對性的產品。這將帶來中國旅行社行業的升級。
3.新制度打開民俗路線新的經濟增長點。增設三個傳統節日為法定節日并和雙休結合休假,使傳統節日的度假時間更充足、方式更豐富,新的消費需求開啟了新的旅游營銷領域,進一步開拓旅游市場,民俗傳統文化成為旅游業新的風向標。
4.新制度促使旅游業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新假日制度相對分散出游,供需矛盾會得到緩解,有利于提高旅游業產品服務質量,重新刺激市場需求。客流得到有效分流,旅游季分散到四季,有利于合理利用旅游資源和公共設施。這將給旅游業帶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有利于產業結構的調整。
四、面臨的問題
1.旅游市場存在惰性。市場整合需要時間。旅游接待機構和目的地習慣了淡旺季模式操作,改進服務模式需要時間。企業員工習慣了大假休假方式,短期內難以適應調整,已造成休閑不足、節后難以調整投入工作的惡性循環。受地域風俗和傳統思想的影響,增設的民俗節假日對旅游發展促進作用在一定時期內還相當有限。
2.交通、服務接待壓力巨大。給城市通將帶來壓力,可能會造成城際高速公路交通擁擠。減少“五一”兩天的法制假期,將造成“春節”和“國慶”旅客流量空前膨脹,給交通、服務接待帶來更大的壓力。
五、建議
1.轉變思路,把握市場發展的脈搏。用科學發展的思路對旅游景區的市場定位和市場營銷策略做出符合市場化需求的合理性調整,整合資源,差異化發展,共同建立旅游消費圈,抓住主要客源地。
2.打好傳統文化牌。傳統節日是家庭旅游很好的載體,應充分考慮傳統節日賦予旅游的廣闊內涵,使旅游產品在專項層面上繼續深入發展,緊抓民俗特色開發民眾參與性強的文化主題游。注重保護傳統民俗文化、古代文明遺址與周邊生態環境,以古跡、土特產、工藝品、特色美食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特色,加強營銷力度,打造民俗品牌影響力。
3.深化休閑產品。挖掘家庭型休閑旅游市場,依靠豐富優質的自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休閑度假區,確立休閑品牌,促使休閑活動貼心化、常態化,構成旅游產業的持續動力。
4.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在硬件設施、軟件服務方面加大投資力度,完善交通運輸、城市設施、衛生條件改善、信息服務設施等。加快建設自助游服務體系和經濟型酒店,完善專項旅游服務標準體系。加大各種標準的自助游體系建設。特別是快速發展交通建設,在各城市間軌道交通項目上加大投入,實施加強大城市與周邊城市交通一體化的措施。
5.旅游企業要積極開展業務重組,細分市場,準確定位,推出多元化的旅游行程組合,打造個性化的產品體系,積極開發短線游、深度游線路,設計賞月游、家庭團圓游等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產品,推出精煉的短途游線路以順應市場;同時規范管理,培養優良的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
6.強化旅游信息化建設。整合旅游網絡,建成統一旅游網絡平臺,使之成為新假日旅游的專用“快車道”。
總之,新假日制度帶來的旅游產業新經濟增長點定位是起點而不是終點,如何把旅游產業真正培育成國民經濟增長點是當前業界與學界的共同任務。需要把握新一輪的發展機遇,滿足不斷出現的旅游需求的增長點,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實現我國旅游產業的整體升級。
參考文獻:
[1]首個“小黃金周”舒適度幾何?.國際先驅導報,2008.1.
進入21世紀以來,人們的物質水平日益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了長足發展,相繼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群眾文化活動。近年來,各地區都有專門針對群眾需求開展的多樣群眾文化活動,不同程度的得到了群眾的喜愛,并吸引了群眾參與。據此,探討新時期開診群眾文化活動的現狀分析和探討顯得尤為重要。
一、新時期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意義
作為是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喜聞樂見的群眾文化,可以豐富群眾精神文化水平,對提升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水平也有著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
(一)定期開展文化活動,有利于提升社會文明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明顯提升,給人們帶來很多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煩惱,城市生活拉遠了人與人的距離,不利于人們群眾的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定期的組織和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可以增進居民情感交流,讓人們在廣泛的群眾文化活動中享受生活樂趣,可以增進人民群眾的情感交流,激發人們群眾的愛國意識,也能通過文化活動的組織激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提高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文明程度。
(二)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有利于增進人們情感交流
定期的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激發人們的生活情趣創造。對于很多人來說,現代社會發展節奏越來越快,人們的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城市生活的陌生感和疏離感也越來越強,人們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時,享受文化活動帶來的樂趣,讓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在群眾文化活動中找到情感宣泄口,增進人與人交流,并通過這種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因此開展文化活動對于有效的群眾交流有著不可忽視的積極意義。
二、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中存在的弊端和問題分析
(一)群眾缺乏參與熱情
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近兩年來比較常見,在當前社會是很常見的,比如廣場舞、群眾文藝匯演等,有時候會面臨參與人數較少,文化活動難以施展的情況。為了在群眾中開展良好的文化活動,有的專門配備專業教練,以求群眾文化活動更加順利的開展,由于未能真正的從根本上激發群眾熱情,還是很難吸引廣大群眾的熱心參與。
(二)活動組織者唱“獨角戲”,群眾缺乏參與自主
在很多文化活動的開展中都存在存在群眾文化活動組織者沒能很好的調動群眾的主動性,沒能改變廣大群眾的觀念,使他們認識到群眾文化活動的深刻內涵,而且,有些活動缺乏對活動的充分策劃與分析,僅有形式缺乏內涵。最后組織者自導自演,倉皇收場。還有很多群眾文化活動在展開時,以行政命令為手段,強迫人民群眾參與,而且效果很不理想,最后組織者“獨角戲”結尾。
(三)活動形式單一化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明也有了逐步的提高,對精神文化活動需求也有所增加。尤其是新型傳媒的發展,比如電影、數字媒體的發展,對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帶來了很大影響,比如扭大秧歌、詩歌朗誦、合唱比賽等,活動形式老套且內容乏善可陳,很難吸引人民群眾的參與心理,導致了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并不順利。
三、新時期加強群眾文化活動的建議和策略
(一)激發人民群眾的主動參與積極性
近幾年,在關于發展文化創新和開展人民群眾文化活動的大力推進中,黨和政府明確提出要“堅持面向基層,服務群眾”,并大力推進社會優秀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努力建設發展適合我國人民群眾的、促進我國社會文化發展、適應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人民群眾文化活動。所以,在組織人民群眾進行文化活動的開展時,將傳統文化和地域特色結合起來,并以地域為特色開展人民群眾文化活動。
比如,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等傳統文化都被人廣泛知道和了解,因此可以在端午節期間開展包粽子大賽,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舉行賽龍舟等活動,并將這種活動進行DV錄制,進行廣泛傳播,使人們對傳統節日和群眾文化相結合的新娛樂項目由衷接納,讓群眾主動參與到活動中,感受樂趣。
(二)加強對人民群眾的引導,促進群眾的自我發展
在組織群眾文化活動時,要認識到群眾文化活動是以群眾為依托,增強群眾的主體性,通過人民群眾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完成對人民群眾的思想引導。在建設文化活動時,以創設適宜當下人民群眾發展、符合大眾審美的群眾文化活動,并鼓勵人民群眾參與到群眾活動當中,突出人民群眾在群眾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促進人民群眾的自我發展。
(三)創新文化活動方式
群眾文化活動應當要突出自我的文化特色,對文化活動形式進行創新。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不竭動力,時代是不斷發展的,群眾文化活動也要與時俱進、不斷的開拓創新,進行組織方式和內容多方面創新,使其更接地氣,才能吸引更多群眾的參與。
1.舉辦主題文化活動
所謂主題文化活動,就是圍繞著某個主體開展的文化活動,一般就是根據當地的人文自然、社會環境、歷史文化及民俗風情組織的文化活動。一來可以增加人民對于當地傳統的了解程度,二來增加活動的創新性和趣味性,部分地區可以將其列為文化建設傳統,并堅持做下去。
2.節日文化活動
節日文化活動就是如上文提到過的用中國傳統文化節日作為文化活動的主題,在新時期的新要求下,開展屬于中國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比如常見的清明的踏青放風箏、七夕的乞巧賞月、重陽登高賞菊等等,都是能夠體現我國傳統文化及我國人民獨特的精神風范。
四、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有效組織策劃方法
制定合理的活動主題,確定活動負責人和策劃人-_當產生好的文化活動創意時,相關的工作人員就需要將這些零散的構思進行整合,轉化為合理的活動主題。工作人員要根據已有的材料信息來展開相關的創意設計活動,以有效的促進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設計的主要內容主要為:確定文化活動的開展形式、制定合理的內容、操作的具體流程、活動舉辦的特點和主題風格。當策劃者設計好活動內容之后,要征集來自社會各界力量的相關建議,比如:群眾代表、問卷調查、相關專家以及基層領導等。在進行文化活動的整體策劃時,主要內容包括對工作環節和組織的設計、分配和協調整個活動的布局、確定活動的主要內容、活動的具體組織形式、活動的各個階段的經費預算以及時間的安排等問題。相關工作人員在進行文化活動的整體策劃時,要堅持耐心細致的原則,讓之前的創意設計能夠合理的運用在整個文化活動的策劃方案中。基層文化活動的有效開展,能夠豐富人們群眾的文化生活,增強人們的審美能力和文化水平,促進人們道德素養的提高,豐富我國的核心主義價值觀的傳播形式,讓人們更加積極健康的面對生活,促進社會主義道路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五、新時期群眾文化發展策略的探討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精神文化也有了新要求,重視人民群眾文化建設,大力推進群眾文化活動建設。因此,在新時期群眾文化發展中,要重視基層文化活動建設,大力推進基層文化建設活動進程。首先,要轉變人民群眾對文化認識理解觀念,將人民群眾從傳統的文化觀念中解放出來,進行新的文化理念創新,通過對人民群眾的文化理念創新,讓人民群眾重視群眾文化建設,主動加入到群眾文化活動建設中;其次,鼓勵人民群眾進行群眾文化創新發展,在群眾文化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地注入新的發展元素,將原有文化進行有效的改進發展,創設更多適合當下社會發展的人民群眾活動,隨著時代變遷和人們審美水平的提升,發展更多更好的群眾文化活動;最后,黨和政府要加大力度開發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并對這些文化活動進行大力扶持,推進有特色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在新時期下,多方面的進行群眾文化創新發展。總之,在黨、政府、社會、人民群眾多方面共同努力下,實現新時期群眾問活動的建設和發展[3]。
六、結語
在我國的基層文化活動中,工作人員要重視對群眾文化活動的關注,從群眾的角度出發,貼近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豐富文化活動的形式和內容,組織開展更多更有效的文化活動,讓群眾能夠積極的參與進來。群眾文化發展的重要形式,也是人類社會精神文明發展的重要產物。通過政府、社區、人民群眾多方面努力,一步步實現對群眾文化活動建設和提升,并將其作為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堅持創新,以取得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