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5 16:30:2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幼兒德育方法,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了解不同文化,初步感受異國風情
風土人情是一個國家的文化外衣。我們要以幼兒的眼睛看世界,結合“愛祖國”主題開展活動,如“愛祖國,我的家”繪畫活動,請幼兒和家長通過繪畫的形式記錄家鄉的風土人情。
二、結合活動,交流思想
面對有趣的活動,不一樣的幼兒常常會迸發不一樣的激情,但是不同文化教育下的幼兒在同一個活動中的發展,更需要德育文化不同的碰撞。
曾經我們一直推崇幫助別人,在教育的“全方位”引導下,大家都認為只要另人有困難就要幫助他們,卻不曾靜下來想一想:是什么困難?什么樣的人需要幫助?幫助是否也分成可幫和不幫呢?如果每一個人遇到困難我們都去幫助,是否會造成那些被幫助的人越發有依賴性呢?大班的幼兒正處于道德發展的重要時期,需要幫助什么樣的人、怎樣去幫助人,這些問題在教學中我們常常很籠統地解釋。
我們多次將活動繼續延伸,和幼兒一起制作了表格,分析哪些是需要幫助的人、哪些是不需要幫助的人。我們將人分成了成年人、老人、幼兒、低齡幼兒及殘障人士。然后再將這些人細分到為什么要幫助他們,哪些需要幫助、哪些不需要幫助。加上日常經驗的疏導,幼兒很快發現,成年人、同齡人基本上是不需要特別幫助的,真正需要我們幫助的是老人、比自己年齡小的幼兒以及殘障人士。
三、在生活中發現文化異同下的德育教育契機
一日活動中,有許多事件就是德育教育的好素材。要關注、利用身邊的小事,進行實實在在的教育,如同伴間的矛盾、班級的榮譽感和責任感等。如:有一次,我在地上發現了一團紙,我對旁邊的博林說:“博林,請把紙撿起來扔到垃圾桶吧。”他連忙說:“不是我的。”說完,一腳把紙踢到另一張桌下,浩浩也不敢示弱爭辨道:“也不是我扔的。”這時,經過這里的陽陽撿了起來。于是,我就利用這件事開展了一次談話活動――“這張紙應該誰來撿?”通過討論交流,引導幼兒改變自我為中心的意識,讓他們知道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環境維護要靠大家的行動,從而增強責任意識和環保意識。
將幼兒園教育教學內容與德育目標有機結合,通過各班每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
區域活動也是實施德育教育的好形式。因為把德育內容轉化為幼兒喜歡的活動更能使幼兒接受。如角色游戲中銀行、醫院和超市等區域活動,幼兒在活動中扮演社會中的各種角色,能從他人的角度出發思考、分析問題,了解別人的需求和感受,從而擺脫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提高社會行為能力。如:在當銀行工作人員時,與顧客的積極交往中,幼兒學會了有禮貌的語言和舉動,體驗交往樂趣的同時無形中積累了德育教育內容。
四、創設與德育相適應的環境
1.首先要有學習的榜樣
榜樣來自教師、家長、同伴和幼兒經常接觸的人。幼兒的特點是愛模仿,幼兒觀察同伴行為,比評定自己行為的好壞要快,而且看得清楚。教師要有目的地對幼兒進行引導,有些幼兒雖然在語言理解上較慢,但是行為的模仿仍是相同的。簡單的禮貌用語“謝謝”“不客氣”等都是簡單易學的口頭語言。
2.讓幼兒有實踐的機會
機會是成人引導和創設的,要鼓勵幼兒自己解決問題。如:上廁所擁擠時,我就站在廁所門邊,故意制造擁擠的場景,膽小的幼兒看看我就不敢進洗手間了,略微大膽的幼兒就會走過來說“教師,我進不去了”。于是,我鼓勵幼兒嘗試用禮貌用語和我交流:“老師,請您靠邊站下,我想走過去,謝謝。”
五、充分利用外部因素與德育教育的相互作用
外部力量的積極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各地家長的交流形成了多元文化交流的新方向。我們開設了文化沙龍、訪談座談,讓外地家庭更快地融入到本土文化。
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需要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密切合作,協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這充分說明了家庭和幼兒園教育一致的重要性。家庭和幼兒園都是推動幼兒前進的力量,當這兩種力量朝向同一個方向的時候,幼兒教育才能更加有效,方顯1+1>2的成效。如果一方面努力,另一方面采取視而不見或是反對態度,那就是“無用功”。我們可以通過家園聯系冊、家園小報、家長會或個別交流等多種形式與家長溝通,樹立正確的德育觀,讓家長了解德育教育工作的目標、內容,并邀請他們參與到幼兒園的活動中來,使得他們對德育教育有感性的認識。取得了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再針對不同的家長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從而達成共識。
總之,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和優良品德非一日能形成,需要漫長的時間學習、積累。因此,教師要對德育工作常抓不懈、循循善誘,爭取家長的配合,使幼兒能健康、和諧地成長。
中圖分類號: G612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3-0213-01
《陶行知文集》提到:人格教育,端賴六歲以前之培養。凡人生之態度、習慣、傾向,皆可在幼稚時代立一適當基礎。可見,陶行知先生強調了德育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教育之根本。在陶行知看來,“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借用他的德育思想和方法,我們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在幼兒園開展了扎實有效的德育活動。
1 以營造氛圍為前提,做中學“德”
營造全園的德育活動的氛圍很重要,因為幼兒是在日常生活與游戲中,在與同伴及成人交往的過程中,了解人、事、物之間的關系以及一定的行為準則,并且進行各種行為練習,日積月累,循序漸進,逐步形成各種良好的行為品質的。
如:我們幼兒園開展的“小熒星”德育活動,分為“禮貌星、智慧星、自信星、健康星、愛園星”五顆星星,每周一個側重點,每學期開展兩次評選“小熒星”的活動,它所營造的氛圍是相當濃厚的,它激勵著每個幼兒爭當“小熒星”,鼓勵幼兒從禮貌、自信、智慧等方面進行努力,使幼兒在這一活動中很自然地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其中的“禮貌星”、“自信星”等是從簡單的對人打招呼開始,逐步形成講禮貌的習慣,從認識自己和周圍的同伴開始,逐步建立起自信,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這些都具體地涉及到人格教育。還有“愛園星”,它要求幼兒堅持上幼兒園體驗集體生活,從認識和了解自己的班級、幼兒園,升華到熱愛自己的班級、幼兒園,是集體主義教育的具體體現。這里就運用了“知情意合一”的德育方法。
2 以“教學活動”為基礎,做中學“德”
專門的德育活動是實施幼兒德育的有效手段。專門的德育活動是指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與各年齡班德育的內容與要求,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行為表現,有目的、有計劃組織的德育活動,也就是為實現某項德育內容而組織的教育活動,例如:談話、討論、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如參觀、春游、勞動、節日慶祝活動)等。幼兒的道德認知、情感以及行為,通過每一次活動,特別是實踐活動的積累而逐漸得到發展。我們幼兒園側重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開展了學古詩的德育活動,在古詩的學習活動中體會到語言文字的魅力,更深入實施了德育活動。
比如,唐代王翰的古詩《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在古詩的學習中幼兒除了體驗此中的風景,感受語句的韻味,同時也得到了一次愛國主義的教育。我們還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班級特點,在每個班級實施不同的、系統的專門的德育活動,
3 以“個案追蹤”為手段,做中學“德”
幼兒道德認知的發展存在個別差異性和反復性的特點。德育中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在不同性格的幼兒身上所產生的效應是不一樣的,如表揚手段對幼兒的發展能起到積極作用,但針對幼兒的年齡、家庭背景等的不同,表揚的方式也應當不同。如有的幼兒需要教師的口頭表揚勝過物質獎勵,而有的幼兒則相反。同時,幼兒約束自己行為的能力差,知道不能做的事,卻常常在行動上一再犯錯。教師應在了解幼兒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嘗試尋找最佳的適合每個幼兒的教育方案。我們在德育活動的開展中,對個別幼兒進行個案追蹤,使德育活動深入到每一位幼兒。
如:在進行“小班幼兒愛惜物品的培養研究中”,我們的一位幼兒就表現得尤為特殊,他每次拿到一個玩具就會將之前手中的玩具隨意拋丟,玩具壞了他只有一個反應“叫我爸爸買!”我們對他進行個案追蹤,調查分析他形成這一不良習慣的原因,提出糾正的方案,并且積極實施,最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 以“家園合作”為主旨,做中學“德”
提高家長的參與性,就是在幼兒德育教育的各個環節中,激發家長的參與意識,改變過去工作中存在的誤區。即單純強調讓家長配合幫助幼兒園矯正幼兒的不良行為,把有缺點、毛病多的孩子推給家長的做法。從一定意義上說,這是忽視了家長在教育中的作用。
現在,我們把過去的單向交流改為雙向交流,增強家長的參與感,如:針對孩子打架的問題,老師可以在家長園地“家教”專欄中,寫出“寶寶打人了,怎么辦?”的小文章,家長會在看文章的過程中,對于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引起深深地思考。我們還可以請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方面做得較好的家長在家長會上談體會,寫自己培養孩子的態度和經驗。這樣,家長成為主動的教育者,家長們自己的經驗、方法也更容易在家長間溝通,從心理上也樂于接受。可見,家長的參與,是一種生活活潑的教育形式,是促使家長自覺地與幼兒園的教育保持一致的有效途徑。所以,我們要利用多種形式,提高家長的參與意識,以便更好地實現家庭與幼兒園的同向同步。
一、萌發愛的情感
一個有“愛心”的人處處都會被人喜愛。每一個人包括幼兒,愛自己是非常容易的,可是讓他們去愛父母、愛長輩、愛同伴、愛朋友、愛同事就很難做到了,更不用談及什么愛家鄉、愛祖國、愛各行各業的勞動者了。
做為一名幼兒教師首先應有愛的情感,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逐步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引導他們一起活動。在活動中,細心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適當地介入并引導他們關心同伴、關心集體。要有目的地設計一些活動,讓他們在活動的過程中,發現要服從集體,逐步形成集體榮譽感,并養成遵守集體活動規則的行為習慣。例如:讓幼兒分成兩組,做《運積木蓋房子》的游戲。在這個游戲中,有的幼兒負責運積木,有的幼兒負責搭積木,哪組幼兒的積木最先運完、房子最先搭好就獲勝。孩子們在活動的過程中,不但學會了關心同伴,而且還學會了分工與合作。不管輸贏,他們都付出了努力,都獲得了成就感,從而學會了遵守規則,產生了集體榮譽感。同時,我們還可以請家長和社區配合,有意識地隨機對幼兒進行教育,使他們產生愛的意識、萌發愛的情感。
二、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學習必要的社會行為規范
人的一生中,交往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在公共場合成為焦點,有的人卻獨坐一旁無可奈何;有的人出門時非要找個同伴前行;有的人獨來獨往,事情照樣辦得井井有條;有的人怕在人多的地方露面,有的人卻“自來熟”,人越多的地方,他越活躍。這些都說明了一個問題:交往能力不同。能否建立起與周圍人的和諧關系,是人們適應環境,心情舒暢地生活和學習的關鍵。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們應引導幼兒多與同伴交往,為他們提供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為他們準備豐富的游戲材料,讓他們在自由、自主、愉快的環境中游戲、交往、合作。
在日常生活和專門的德育活動中,教師應創設情境,讓孩子學會講文明、有禮貌、守紀律、講衛生、愛護公物等社會行為規范。
例如,在組織孩子帶班時,我有一個習慣,當孩子為大家做了什么事情,我會由衷地說一聲“謝謝”。比如,小朋友幫老師擺椅子,我會說一聲“謝謝某某小朋友”;小朋友為大家發勺子、發書,我會說一聲“謝謝某某小朋友”,其他孩子也跟著很自然地說“謝謝”。漸漸的我發現小朋友也會說“謝謝”了。哪個孩子尿褲子了,我幫他換好衣褲,他會說:“謝謝老師!”給孩子們講完故事,他們會說:“謝謝老師!”幼兒期的孩子喜歡模仿別人,老師的言行很容易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點滴印跡,這些印跡日復一日地積累,就會在孩子們心中種下潛在的道德萌芽,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三、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
良好的個性品質可以推動幼兒積極地與周圍環境中的人與物交往,有利于幼兒與周圍的人建立良好的關系,從而健康快樂地成長。
說明是社會主義對幼兒進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以啟發式為原則的教育方法。這個方法通過講解、談話、討論等方式,擺事實、講道理,啟發幼兒的自覺性,提高幼兒的道德品質。
二、榜樣法
榜樣又稱為師范教育方法,它借助別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為來影響幼兒的一種教育方法,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有著巨大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它借助于具體生動和崇高的形象來教育幼兒,易為幼兒領會和模仿。運用榜樣教育幼兒,要選好典型,使典型本身具有教育意義,并切合實際。
三、實際鍛煉法
實際鍛煉是形成和鞏固幼兒思想品的行為和習慣的最有效的方法。這種方法是讓幼兒通過參加各種活動,進行實踐練習,使其受到實際的鍛煉。從而養成幼兒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達到知行統一、言行一致的目的。
四、表揚和批評,獎勵和懲罰
這是對幼兒進行德育不可缺少的一種方法。表揚與獎勵是對幼兒好的思想行為給予肯定的評價,使受表揚和獎勵者明確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并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提高。這種方法不僅個人受到教育,也培養了集體主義精神,表揚與獎勵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一般常用的有口頭表揚、書面表揚、發獎品等。
0 引言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品德教育應該從幼兒抓起。在《幼兒教育指導綱要》中就明確的對幼兒的品德教育提出了要求。幼兒教育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教育的好壞關乎孩子一生的發展,尤其是幼兒品德教育。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不僅是幼兒自身的需要,也是社會的需要,國家未來發展的需要。但是遺憾的事很多幼兒學校和家長往往只關心孩子的智力教育以及發展,忽視了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1 當前幼兒品德教育面臨的危機
幼兒教育是培養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前提,隨著社會的發展,智力的提高和身體素質的發展越來越受到老師和家長的關注。相對而言,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品德素質的形成反而被忽視,導致幼兒思想品德教育陷入危機。
1.1 幼兒教育簡單化,忽視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現在很多幼兒園在品德教學的過程中,單純的認為依靠一個故事或者一個游戲就可以完成對幼兒思想品德的教育,而事實上幼兒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雖然品德教育要借組一定的故事或歌曲,但是故事的講解和歌曲的學習并不能完成對孩子品德教育的工作。孩子僅僅是表面上理解了這個故事或者歌曲的內容,但是并不能完全的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將所學的只是運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
1.2 單純的認為幼兒品德教育就是對道德的認識問題
在實際調查中我們發現,很多幼兒老師對于幼兒品德教育問題了解的不夠深入,單純的認為幼兒品德教育就是單純的幫助孩子加強道德認識。認為品德駕馭就是教導孩子乖乖聽話,不做有損同學、朋友的事情。而事實上幼兒品德教育包括的內容并不僅僅只有這些,責任感、誠實守信以及集體榮譽感都是幼兒品德教育的總要內容。而實際上幼兒品德教育的過程中旺旺忽視了這些。
1.3 注重智力的提高,忽視品德教育
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很多家長和老師只關心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和智力的開發,往往忽視了孩子的品德教育以及心理以及人格的發展情況。幼兒佳偶是決定孩子一生發展的關鍵階段,對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家長和老師對孩子品德教育的忽視也是幼兒品德教育面臨的主要危機。
2 幼兒品德教育的意義
2.1 幼兒教育是國家教育的根本
幼兒時期是人的一生價值觀念形成的重要時期。孩子只有在幼兒時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孩子的一生而言,幼兒時期的品德教育是無可替代的。同樣,對于社會的建設和發展而言,幼兒品德教育同樣也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2.2 良好的幼兒品德教育是實現現代化的需求。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未來社會的主人,未來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在幼兒教育中,如果只是一味的關注孩子的智力和體力的發展,忽視對孩子的品德教育,必將會影響未來色會的發展,影響正確社會風氣的形成和發展。
2.3 品德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長和個性發展的需要。
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總我們也不難發現孩子自私的表現,比如不愿意與別人分享交流,對公共財務不重視等現象。如果對孩子的這些行為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必將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產生影響。同時,品德教育是“德、智、體、美、勞”的重要組成部分,品德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沒有良好的品德,再高的智力水平,再強壯的身體都是不完整的。
3 提高幼兒品德教育的方法
品德教育史幼兒教育的關鍵,因此在幼兒品德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幼兒品德教育的方法。總的來說,提高幼兒品德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3.1 家庭教育,父母以身作則
在幼兒教育中,家庭教育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式幼兒教育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的好壞以及父母的行為都會對孩子的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加強幼兒的品德教育,應該從家庭入手,父母以身作則。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良好的家庭成員關系,都有利于幼兒品德教育,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有些家長學習西方教育方式,采取放任逐流的教育方式。這些孩子多數在爺爺奶奶或者電視機旁邊長大。這樣的孩子缺少與父母間的溝通和交流,很難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
3.2 學校教育,教師合理引導
幼兒園是孩子接受正規教育的第一所學校,在幼兒園,孩子不僅能學到基礎、簡單的知識、智力水平得到提高和發展,而且對于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是幼兒園教育環境的核心,教師的言談舉止都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產生重要的影響。幼兒時期是人身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學校和老師都要樹立良好的形象,正確的引導孩子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價值觀。對于孩子的不來那個行為要及時的制止糾正。教師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質,才能激發幼兒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感,也只有正確、全面的教育才能激發幼兒的潛質,幫助幼兒樹立良好的品德。
3.3 社會教育,樹立良好的社會環境。
人的生存離不開社會,幼兒雖然不會直接單獨的接觸社會,但是社會風氣的形成以及社會環境的好壞同樣對幼兒的品德形成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社會、國家和個人要共同努力,積極的為孩子的頰囊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下一代良好品德形成。
4 結語
品德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通行證。因此,要及早重視孩子的品德教育問題。自由這樣才會幫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此能力素質,為孩子創造一個輝煌燦爛的明天。世界史我們的,也是孩子的。孩子作為未來世界的主人,培養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對于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幼兒品德教育是家長和學校的責任,也是全社會的責任。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成長環境;以身作則,為孩子品德形成做好楷模。
參考文獻
一、幼兒禮儀教育的重要性
在我國教育史上,統治者、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視禮儀教育,在課程設置上也充分體現了“禮”的主導地位。在我國歷代采用、廣為流傳的啟蒙教材中,禮儀教育的內容也占了相當多的篇幅,如《三字經》《弟子規》《童子禮》《孝經》等。書中許多基本禮儀規范和具體要求對教育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及行為規范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幼兒園德育教育中的禮儀教育吸收了中國優秀傳統道德的精華,其德育內涵十分豐富。幼兒對禮儀的學習和運用過程,就是一個接受道德熏陶和教育、培養良好道德行為習慣和道德自律精神的過程。
二、幼兒禮儀教育要在環境中熏陶
環境對幼兒的文明語言的形成、禮貌行為的發展,具有很重要的示范、熏陶、感染作用。首先,作為教師要堅持用普通話與幼兒、家長問好、道別,做到說話發音正確、語速流暢、用詞恰當,讓幼兒在園里、在班上聽不到粗話和臟話,給幼兒一個美的語言環境,同時提醒幼兒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語言禮儀規范。其次,幼兒園應設置禮儀長廊、樓梯上設置禮儀畫面、標語及兒歌;班級設置禮儀之窗、禮儀墻等禮儀專欄;在活動室的圖書角、語言區里投放禮儀方面的書籍、物品,創設文明禮儀良好環境氛圍,讓幼兒在文明語言環境中自覺遵守秩序,學習禮儀之道。最后,要在園門口和各班設置禮儀服務崗進行微笑服務,提供機會與平臺讓幼兒從小學會文明禮貌、舉止優雅。特別是每周一早上,要輪流安排教師和幼兒輪流在園門口微笑服務,親切問候前來接送孩子的確家長。如:“爺爺早上好”“小朋友好”“阿姨再見”“奶奶,請慢走”等。通過點頭微笑、禮貌鞠躬、熱情攙扶……感染著每一位幼兒、家長、教師及過路的行人。
三、在游戲中錘煉
游戲是幼兒基本的活動,也是其最喜歡的活動,還是對幼兒進行教育的有力手段。在游戲中,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對于難以理解的社會道德觀念,進行口頭教育他們往往難以理解,收效不大。針對幼兒好動的天性,我們在活動中設計幼兒容易參與、趣味性濃的游戲,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受到啟發和教育,使幼兒在看中模仿,在動中學習。如我們設計了音樂游戲《好朋友》,在本次活動中,孩子們你爭我趕地盡情地表現自己,在活動中感受到了幫助他人的樂趣。在學習歌曲的同時,加深了幼兒對同伴的感情,培養了幼兒關心、幫助、尊重別人的情感,讓禮儀之花在孩子們的交往中悄悄地美麗地綻放了。我們還設計了體育游戲《我和不倒翁做朋友》,在游戲中,孩子們都對不倒翁表現出了空前的熱情,和不倒翁有禮貌地交往,邀請不倒翁和自己做游戲,請不倒翁到教室做客。在游戲中發展了孩子的平衡能力,提高了孩子的判斷能力,培養了他們機智、活潑的性格,并提升了他們的禮儀交往能力。通過各種游戲,幼兒懂得了深刻的道理。多開展這樣的活動,既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又收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四、開展以“播撒文明,收獲真情”為主題的文明禮儀周活動
幼兒園各年齡段以文明禮儀教育主題班會,室內外張貼“讓禮儀溝通心靈,讓文明變成行動”等多幅標語,并收集了各種宣傳圖片。各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禮儀活動,其中中班段開展的“文明禮儀大家談”活動,家長們積極配合,紛紛寫心得、談體會,從旁觀到關注,從關注到參與,從參與到提建h,各班形成家園互動,家園共育的良好氛圍。面向家長、社會、幼兒、教師進行禮儀知識的宣傳,并結合“三講三愛”的內容,營造出“講文明、懂禮貌、知禮節、守禮儀”,共創和諧文明的良好氛圍。使文明禮儀之花結出美麗之果。使孩子們的文明意識由被動轉為主動,形成一種由心而生的自覺的行為習慣,在教育活動中,要用愛心點燃希望,用行動播種文明,在孩子們幼小的心田植入文明的種子,同時通過“小手牽大手”,把文明禮儀知識帶入家庭、帶入社會,共同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
五、要啟發引導
在禮儀教育過程中,教育者適時適度地引導點撥,讓幼兒清楚為什么要這樣做,哪些是好的禮儀行為,幫助幼兒克服行為上的盲目性和形式上的機械模仿。幼兒年齡小,思維水平較低,理解能力較差。面對這樣的教育群體,幼兒教師在禮儀教育的過程中,就需要采用啟發引導的方法,對幼兒進行點撥,喚醒幼兒對禮儀教育的主動性,同時防止幼兒的盲目行為。如:想訓練幼兒使用文明禮貌用語,教育者應給幼兒講為什么要這樣做,并給幼兒講什么場合要這么做。只知說文明用語,不知如何說文明用語的教育,顯然是一種失敗的教育。所以,在禮儀教育過程中,教育者適時適度地啟發、引導、點撥幼兒,是十分必要的。
六、在實踐中鞏固
禮儀教育的過程是一個認識的過程,也是一個實踐的過程。幼兒理解能力差,抽象的理論和空洞的說教對他們來說,教育效果并不十分明顯。因此,在說理的同時,可以布置適當的任務讓他們去做,或者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幼兒練習,使他們在實踐中體會樂趣,加深印象。如要求幼兒早上到園時,主動與老師、同伴問好,每天離園與老師和同伴道再見;教師也可以經常到幼兒家中家訪,檢驗幼兒的待客禮儀;組織幼兒到超市購物;組織幼兒到小班幫弟弟妹妹做事;組織幼兒到社區撿垃圾;組織幼兒編排禮儀小品,觀看禮儀小品,等等。我們設計了《學做小主人》《親子互動活動―做客》,使幼兒在游戲中嘗試著與熟悉的、陌生的人交往,在活動中增強了自信,并體會到了禮儀帶給自己愉悅的心情,每個孩子的交往能力在原有基礎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如在主題為《祖國媽媽》的活動中,幼兒懂得了怎樣熱愛祖國,尊重國旗,熱愛親人,并學會了與家人分享團聚的喜悅。手工粘貼《國旗》中,幼兒學會了不亂畫、亂涂顏色,養成了講衛生、愛清潔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缺乏實踐性
《幼兒教育學基礎》一書是幼教專業的基礎課程,內容涉及較為廣泛,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幼兒教育概論和基礎知識、幼兒園教育中的各種要素和幼兒園教育的相關實施路徑,通過遞進的方式把這三個方面巧妙的結合在一起,構成了幼兒教育學的主要內容。從這三個方面的內容來看,主要以理論知識介紹、教育教學方法為主,而較少的涉及到實踐性的內容,因此,在幼兒教育學教學中,該門課程教學呈現出缺乏實踐性的特點。
2、教師容易把握教育對象的規律
《幼兒教育學基礎》一書的教育對象是中職生,該書根據中職生的特點,對幼兒、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等都進行了一定規律的概括。因此,在幼兒教學基礎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教材總結出來的規律合理的開展教學活動,降低了教學中的難度。因此,呈現出了容易把握教育對象規律這一特點。
二、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方法
1、把教材與學生培養目標相統一
《幼兒教育學》是一門缺乏實踐性的課程,教師把教材與學生的培養目標巧妙地統一起來,可以使學生意識到實踐在提高教學能力中的作用,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積極性和實踐性。中職生的培養目標涉及到人際關系的培養、崗位勝任的能力等。因此,在幼兒教育學的教學中,可以把教材中的知識充分結合學生的培養目標來開展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比如在講授“幼兒德育”這一內容時,教師不但要講授到幼兒德育的培養方法,如多參加勞動,增進與勞動人們的感情,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等。教師還可以把這些方法正確地應用到對中職生的德育培養中去,讓學生在接受幼兒德育教育方法的同時也提高自己的道德認識。這種教學方法就達到了教材授課與學生培養目標相一致的目標,最終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
2、開展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就是把學生身邊的人和事系統整編出來,用生動的案例模擬教學過程,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性調動起來的教學模式。在案例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自主去嘗試扮演各個角色,因此,案例教學法對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開展《幼兒教育學》這門課的教學過程中,案例教學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驟有條理地進行:
一是系統整編教學案例。在幼兒教育學教學中所涉及到的案例都需要教師進行系統的整編,比如可以把《幼兒教育學》中出現的案例進行收集,還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案例進行整理等。
二是對案例進行分析。教師根據收集到的案例,給予學生講解,在講解《幼兒教育學》中出現的案例時,可以先讓學生通過教材了解案例,引導學生正確思維,分析解決,學生在解決案例的過程中,要正確的運用教材中所學到的基礎知識。教師要起到主導作用,讓學生充分闡述自己的觀點。
三是對案例進行總結和回顧。總結和回顧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主要內容。教師不但要總結案例,而且還要及時進行分析,找出問題的差異性。在總結和回顧的過程中,教師要以鼓勵的態度對學生的答案進行總結,不要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通過對案例的總結和回顧,不但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加深基礎理論知識,而且能夠有效地指導知識的深化,對于提高學生的實踐性有重要的作用。
3、建設校內外實訓基地
校內外實訓是開展學生實踐能力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理論教學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而實訓教學卻充滿生機活力。對此,學校和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這一需求,建設好校內外實訓基地。
一是建立校內實訓基地。可以把校園內的空教室改幼兒園仿真實訓室,以學生自身為對象,一般情況下,可以采取輪流模擬教師,其他學生模擬幼兒的方式進行。比如,在開展“幼兒游戲”這一環節的教學時,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模擬成幼兒去開展各種活動的游戲,也可以讓模仿能力較強的學生去充分想象幼兒的特點去模仿他們在游戲過程中的各種表現、表情等。通過這種模仿幼兒的游戲教學,學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幼兒的情感,體會到理論知識轉化成實踐內容的重要性,而更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是建立校外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的建立,一般是以本校附近的幼兒園或者是與本校關系較為密切的幼兒園為主,這類幼兒園可以為學生提高實踐能力提供實戰性場所。對此,學校和教師要廣泛聯系建立學生的實訓基地,另一方面教師也要指導學生在幼兒園實際教學過程中切實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比如,在開展“幼兒園課程”內容的教學時,先讓學生了解幼兒的實際情況,然后再根據幼兒的整體情況、個體差異等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最終確定選定幼兒教育的相關內容。
4、課后布置具有實踐性的作業
課后作業也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在每一小節的課程教學完成之后,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布置一些具有實踐性的作業,以便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一是要布置探究性的作業。探究性的作業有助于學生自主去探究問題,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收集各方面的資料,對問題進行積極思考。比如,在講授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合作一部分內容時,可以布置一些學生家訪的課后作業,讓學生在獲取調查信息后進行探索總結。通過這種形式的鍛煉,學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利用所學知識去提高探究意識、開動腦筋去思考問題,用所學理論知識去分析現實問題,因此,這樣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1、家長要做好榜樣。小孩子總是見到什么就學習什么,所以家長一定要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讓孩子有樣學樣,這樣對孩子的教育可以事半功倍。比如早睡早起,這一習慣非常重要。
2、多讓孩子參加實踐活動。小孩子的成長是很快的,小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段,就需要讓小孩子學會實踐,在實踐中獲取樂趣。比如可以讓孩子幫著拿筷子、搬凳子等,但是一些危險的活動要避免,比如拿開水杯等。通過游戲教育孩子。每個小孩子都是特別的喜歡游戲的,家長最好是讓小孩子多多參加游戲,通過游戲教育自己的小孩子,讓小孩子養成很好的品質。
3、適當的懲罰。如果小孩子做錯了事情是需要一定的懲罰的,懲罰能夠對小孩子的成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適可而止,不可以給小孩子帶來強烈的挫敗感,影響正常發育。
(來源:文章屋網 )
情商高可以使智力平平的幼兒最終創造輝煌的人生,情商低也可以使智力超常的幼兒變成一個平庸的人,性格基礎是早期生活奠定的,最初幾年的生活習慣、父母態度、家庭氣氛,以后都會慢慢形成幼兒的性格特點,每一個習慣在其養成的前期特別重要,因此,每件事一開頭就堅持按要求做,不該做的事一開頭就堅決不做,從不遷就,慢慢習慣就會養成。幼兒期兒童意志行為還很差,不能較長時間控制自己,幼兒行動的目的性也較差,行動缺乏明確目標,往往與直接興趣或需要、個人愿望相聯系。例如:做好事為了得到一朵小紅花或是為了得到教師表揚。因此,要培養幼兒是先有目的,努力實現目標,自覺服從于一定的目的,并為實現目標而克服困難的良好意志品質。
二、從小培養良好的習慣
習慣伴隨人的一生,影響人的生活方式和個人成長的道路。所謂習慣,是指不斷重復或練習而養成的固定化的行為方式。習慣的最大特點是自動化,人們一旦養成良好的習慣,其學習、生活和工作的效率便會提高。研究表明,3~12歲是年輕一代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然而,家長總是以孩子小為借口,縱容孩子的一切,致使孩子在飲食方面養成偏食、挑食的壞習慣,有的甚至追在孩子后面跑著喂飯,生怕孩子餓著,或是一味滿足孩子的胃口,一日三餐都是孩子喜歡吃的飯菜,這樣只能造成營養失衡;合理、科學的搭配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前提保障。除此之外,家長應該在習慣養成的關鍵期陪伴在孩子左右,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關愛;說起孩子的學習成績,不能不關注他們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學習能力的提高,而學習能力是由感覺動作、聽知覺和視知覺三大功能決定的。好習慣的養成需要以下幾個條件:①從小培養;②從小事抓起;③不能有例外;④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和制定規范并合理運用強化機制;⑤注意實踐和行為指導。借用英國的一句諺語:行動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說的就是,要養成好習慣,貴在行動。總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會使孩子受益終生。
三、營造良好環境,培養幼兒的責任心
責任心是一個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基本條件,是一個人能力發展的動力。責任心如此重要,那么應該如何培養幼兒的責任心呢?一方面,學校和家庭共同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在學校里,教師是幼兒的領路人,應做到真心與他們做朋友,善于傾聽,啟發他們熱愛生活和社會,關愛家人和朋友,引導他們逐漸養成自尊、自信、民主、和諧的處世習慣,從而產生對家人、對朋友、對社會的責任感。另一方而,鍛煉承擔責任的能力。每一種能力的鍛煉都應該來自于實踐,因此,給予幼兒適當的承擔責任的機會。我們可以布置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小作業,如分發玩具、收交作品、整理書桌等,或者通過游戲、故事中的角色表演等,讓孩子逐漸懂得:在這個世界上,自己一方面要享受別人對自己的養護、教育和幫助,另一方面負有許多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一個不盡社會責任的人是一個對人類無益的人,而一個不會做事、無能為力的人是不受大家歡迎的。要鼓勵孩子從小融入集體,有主人翁意識和集體觀念,作為集體中的一員,要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也就是讓孩子看到自己生活的意義,看到自己的行為能為他人帶來影響,從而生出自豪感和責任心。
四、在教學中重視幼兒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
在我國,大多數人對“健康”的認識都比較片面,認為幼兒的身體健康就是健康,而忽視幼兒的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這種對“健康”認識的偏差,使我們忽視了幼兒的非智力教育,妨礙了幼兒的心理健康成長。健康的身體是兒童心理健康的生理基礎。要想使兒童的心理得到健全發展,首先要使兒童有健康的軀體,這些就需要我們的保護和鍛煉。比如規律的飲食和睡眠,適當的勞動和游戲,這些都是兒童生理健康的保證。身體健康了,還要注重幼兒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幼兒,智力發育正常、積極向上、情感豐富、性格開朗而又有自控能力、同別人友好相處、適應集體生活等。要想使幼兒的心理健康,教師要多站在幼兒角度,了解他們內心的需要,為幼兒營造出一個能夠相互接納、信任、尊重、和諧的生活氛圍,并與他們建立平等的、亦師亦友的關系。因此,老師要放手讓幼兒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們能夠充分表現自己,并尊重他們的意見,讓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增強自信心,形成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
情商是一個人的為人處世能力,高的情商可以讓智力平平的幼兒創造出不平凡事業,低的情商卻可以使人變得平庸。幼兒的性格基本是在幼兒園時期初步形成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父母的態度、家庭環境,幼兒的啟蒙教育等等,在內部和外部環境的作用下,幼兒會逐漸形成自己的性格特點。幼兒的每一個習慣,在養成以前的教育都是特別重要的,因此,對幼兒的初期教育要堅持原則,不能遷就幼兒,有利于性格成長的就要讓幼兒長期堅持,不良的習慣一有跡象就要堅決制止,逐漸地幼兒就會形成良好的性格特點。幼兒園階段的幼兒意志行為比較差,隨意性強,沒有明確的目標,往往是個人興趣或愿望的需要。因此,要培養幼兒有一定的自制力,做事情先有目標,然后努力實現,并能為實現目標,克服幼兒控制意志差的良好品質。
二、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所謂習慣,就是人們在相同的模式下不斷的重復從而形成了模式化的行為方式。習慣的最大特點就是自發性,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就會發過來影響人的活動,學習和工作的效率可以大大提高。研究發現,幼兒園和小學時期是人的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但是,一些家長總是認為孩子還小,對孩子的不良習慣進行縱容,讓孩子在飲食方面養成挑食的壞習慣,有的家長生怕孩子餓著,經常是在孩子后面追著喂,小孩子一般都是喜歡吃的拼命吃,不喜歡的一口不吃,家長為了迎合孩子,每天都做孩子愛吃的飯菜,使孩子養成了偏食的壞習慣,同時,也不能滿足孩子生長發育所需營養的需要;科學合理的食材搭配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幼兒的教育,需要幼兒園和家庭共同努力,家長也應該在這一關鍵期多了解孩子的心里特點,給予孩子各方面足夠的關愛。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在生活、學生過程中多陪伴孩子,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鼓勵和引導孩子正確的行為規范,幫助孩子形式良好的習慣。
三、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責任是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的素質,也是人類發展和進步的源泉,所以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工作。這個需要幼兒園和家長共同努力。在幼兒教育中,老教師是幼兒學習和生活的指導者,老師應當以幼兒好朋友的角色,認真傾聽幼兒的心聲,正確引導幼兒熱愛學習和生活,與其他小朋友和諧共處,善于分享,讓幼兒在教育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責任心,對自己、家人和小朋友有明確的責任感。幼兒教師在對幼兒的教育中,要適當的鍛煉幼兒的承擔能力。給予幼兒適合這個年齡段承擔的機會。教師可以布置一些適合幼兒的作業,例如讓幼兒給別的小朋友分發玩具,共享自己的玩具用品,等等,教師也可以讓幼兒進行合作表演,大家一起做游戲等集體的活動,在與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的交流互動過程中,讓幼兒在享受其他小朋友的快樂的同時,也要將自己的東西和快樂一起與大家分享,逐漸地培養起孩子的責任心。教師要在學習生活中,讓幼兒有主人翁的意識,在集體活動中正確的引導幼兒的集體觀念,要讓幼兒有參與和擔當的精神,分享大家一起活動的快樂,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看到自己的行為能讓大家快樂,孩子的信心就備受鼓舞,產生強烈的榮譽和使命感。
四、全面培養孩子生理、心理的健康發展
目前,大多數家長認為幼兒不生病就是健康,對幼兒的心理發展不夠重視,甚至是漠不關心,這種傳統的觀念是片面的,這樣往往會忽視了對幼兒的心理教育,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因此,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生理和心理的發展全面抓起,給家長普及培養幼兒心理健康的作用和方法,在培養孩子生理健康發展的同時,也要重視孩子心理的發展,多關注孩子的心理活動,正確引導幼兒要有積極的心態。
在幼兒教育過程中,首先老師要保證孩子的生理健康,這個是幼兒學習和生活的基礎,讓幼兒養成放前邊后勤洗手,不挑食偏食,正確的鍛煉身體,勞逸結合等等,使幼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在此基礎上,教師也要大力培養是兒童心理的健康發展,在教育過程中開發幼兒的智力,豐富幼兒的感情,讓孩子們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教師也應該全面掌握幼兒的心理特點,通過溝通和交流,掌握幼兒內心的需要,為孩子們創造一個和諧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和引導孩子能夠獨立和自主的完成一些簡單的小任務,讓幼兒的天賦得到充分的表現,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慢慢形成積極向上的心態。
五、初步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
幼兒階段的教育也包括幼兒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在讓幼兒掌握基本的數字以后,可以通過數字,玩具或是食物的數量,適合的引導幼兒進行簡單的加減運算,讓幼兒通過基本的操作明白加減的初步規則,初步培養幼兒的思維意識,感知數學的規律性。這個階段的幼兒基本靠感知和操作來學生,在幼兒初步有了思維意識以后,教師可以適當增加難度,變換物品和數量,或是幾種物品混合操作,讓幼兒在腦海對數字的加減有初步的人生,教師在給予必要的引導和幫助,鼓勵幼兒進行獨立的思考,從而培養和提高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峰.淺談幼兒園數學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1,(17).
[2]常利芹.在幼兒園數學教育中引導幼兒主動學習[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