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5 16:30:1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icu患者基礎護理,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對象為我院icu2014年11月~2016年8月期間收治的98例腦出血患者,對其展開分組對照研究。在49例觀察組患者當中,男性27例,女性22例,最高齡82歲,最低齡45歲,平均年齡(63.8±4.9)歲。在49例對照組患者當中,男性25例,女性24例,最高齡80歲,最低齡47歲,平均年齡(64.2±5.3)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對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
1.2.1 {查方法。結合既往的臨床經驗,調查研究發生肺部感染的原因,收集98例ICU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發生98例腦出血患者的年齡、病史、合并癥以及臨床治療情況,分析易感因素。
1.2.2 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的ICU護理,觀察組則是在常規ICU護理的基礎上,針對肺部感染的易感因素,進而采取有效預防性護理對策,具體如下:①環境管理:ICU病房內需要進行嚴格的清潔的消毒,凈化空氣,以減少細菌,消除感染源。ICU護理過程需要應用的相關器具和物品,在使用前后均需要接受2遍以上清洗和消毒。嚴格限制探視人數,降低人員出入頻率,避免將細菌攜帶到病房當中。②呼吸道護理: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的呼吸狀態,清除患者口、咽以及呼吸道內的分泌物。借助熱濕交換器等設備,使用無菌蒸餾水或生理鹽水,溫化濕潤呼吸道黏膜,有助于稀釋痰液,及時排出體外,可有效避免發生誤吸。與此同時,清潔患者的口腔,使用小蘇打溶液進行漱口,預防細菌滋生侵入呼吸道。③人工氣道管理:部分ICU腦出血患者需要接受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等具有侵入性的治療操作,這也在一定把給程度上增加了肺部感染的發生幾率。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來建立人工氣道。氣管插管時,需要嚴格遵循無菌操作,經口插管,盡可能縮短插管時間。加強對氣管切口的護理,密切觀察切口部位及其周圍皮膚組織,使用生理鹽水予以清洗和消毒。針對滲液以及水腫等情況,需要及時、妥善的予以處理,保持切口部位的清潔,清除分泌物,及時更換敷料。
1.3 統計學處理。以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應用(±s)和(%)進行計量和計數,由t值和檢驗,P
2.結果
在98例ICU腦出血患者當中,出現肺部感染11例(1.22%),其中觀察組2例(2.04%),對照組9例(9.18%),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肺部感染發生率分別為4.08%和18.37%,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結論
腦出血是一種嚴重、危急的腦血管疾病,患者腦實質內血管發生破裂,病發突然,急性期病死率較高,需要得到及時、有效的搶救,并送入ICU進行觀察[2]。腦出血患者經搶救后,仍不能完全保證其脫離危險,需要接受持續的治療和護理。肺部感染是ICU腦出血患者的常見并發癥,增加了疾病的治療風險。這就需要針對ICU腦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危險因素,采取預防性的護理措施。高齡、接受氣管切開、氣管插管和呼吸機治療的患者,其發生肺部感染的幾率相對更高[3]。另外,ICU腦出血患者會出現肢體功能障礙等并發癥,需要長時間臥床,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肺部感染的發生風險。針對上述易感因素,采取環境管理、呼吸道護理、人工氣道管理等預防性護理對策,降低肺部感染的發生風險,充分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4]。
綜上所述,在ICU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護理當中,充分考慮年齡、氣管切開和氣管插管、呼吸機以及住院時間等肺部感染因素的影響,給予針對性、預防性的護理干預措施,降低肺部感染的發生風險,促進患者的良好恢復。
參考文獻
[1]李志娟.ICU腦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危險因素及護理對策[J].吉林醫學,2013,34(24):5050.
集束化干預(Bundles of Care)是近年來ICU專業的新名詞,中文譯為集束化治療或捆綁式治療。意思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證基礎的治療及護理措施,來處理某種難治的臨床疾患[1]。“集束化護理”是指一組護理干預措施,每個元素都經過臨床證實能提高患者結局,它們的共同實施比單獨執行更能提高患者結局[2]。有研究表示,危重患者腹瀉致肛周皮炎發生率可高達11.26%[3],嚴重者繼發感染,給患者帶來痛苦及給護理工作帶來困難。傳統護理方法不能有效避免這些并發癥的發生[4]。因此,預防腹瀉患者肛周皮炎一直是ICU護理人員關注的重點。筆者通過對已發生肛周皮炎的腹瀉患者進行總結分析,檢索文獻,初步制訂了一套集束化護理措施并應用,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按出現腹瀉的時間順序,選擇2011年1-8月52例ICU腹瀉患者作為對照組,2011年9月-2012年6月43例ICU腹瀉患者作為觀察組,所有入選的患者24 h內排大便4次或以上。觀察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齡11~92歲,平均71.5歲;Braden褥瘡風險評分(13.3±2.1)分;其中嚴重膿毒血癥7例,重癥胰腺炎3例,腦出血7例,腦梗死5例,中暑1例,嚴重復合傷3例,農藥中毒4例,Ⅱ型呼吸衰竭9例,消化道出血4例;24 h排便次數4~6次24例,24 h排便次數7~12次3例,大便失禁16例;黃色糊狀爛便5例,黃色水樣大便19例,墨綠色水樣大便9例,黑色水樣例7例,血便3例;腸內營養支持35例,鼻飼大黃粉7例;使用抗生素7 d以內21例,8~14 d以內12例;使用一種抗生素8例,2種以上抗生素35例。對照組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齡7~91歲,平均70.2歲;Braden褥瘡風險評分(13.2±2.1)分;其中嚴重膿毒血癥10例,重癥胰腺炎4例,腦出血9例,腦梗死5例,嚴重復合傷6例,農藥中毒2例,Ⅱ型呼吸衰竭12例,消化道出血4例;24 h排便次數4~6次23例,24 h排便次數7~12次10例,大便失禁19例;黃色糊狀爛便8例,黃色水樣大便23例,墨綠色水樣大便10例,黑色水樣例7例,血便4例;腸內營養支持43例,鼻飼大黃粉8例;使用抗生素7 d以內27例,8~14 d以內15例;使用一種抗生素13例,2種以上抗生素37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腹瀉程度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方法,每次便后用嬰兒柔濕巾清洗肛周及會皮膚,待干后外涂鞣酸軟膏保護,排水樣稀便者直腸內留置三腔二囊尿管接負壓袋引流大便[4]。
1.2.2 觀察組 采用集束化護理,包括綜合評估對因處理,肛周皮膚保護措施前移,及時處理肛周皮炎創面。
1.2.2.1 綜合評估對因處理 專家認為ICU患者由于病情危重,胃腸功能紊亂,機械通氣、聯合應用抗生素及腸內營養支持等因素,容易發生腹瀉或大便失禁。因此,應做好病情的綜合評估同時采取針對性措施[5-7]。(1)評估腹瀉的可能原因、排便次數、顏色、性質、量。(2)評估腹瀉與腸內營養液應用的相關因素、抗生素應用情況。(3)評估肛周、會陰皮膚情況,選擇合適的肛周皮膚保護措施。(4)與醫療組保持良好溝通合作,針對病因及時調整腸內營養的濃度、溫度、注入速度,種類及總量,采取止瀉藥物及調節腸道功能治療。給予適當的胃腸外營養支持,調整機體內環境,提高機體抵抗力。
1.2.2.2 肛周皮膚保護措施前移 (1)患者每次大便后用嬰兒軟濕紙巾清潔肛周及會皮膚后,噴灑賽膚潤或3 M創口保護膜[8-10]。(2)肛周粘帖一件式造口袋收集大便[11],腹瀉停止后停用。更換造口袋時先用溫水棉球邊浸泡邊剝離粘膠,一手按住皮膚,一手慢慢剝離,切不可強拉硬扯,以免造成皮膚損傷。(3)肛周皮炎創面處理,每次大便后用無菌生理鹽水清洗創面及肛周會陰皮膚,給予潰瘍粉外涂,噴灑無痛保護膜,水樣或稀糊狀大便的患者經上述處理后粘貼一件式造口袋收集大便,創面粘貼造口袋有困難的患者,在每次大便清潔后及每2~3小時外涂潰瘍粉,噴灑無痛保護膜。
1.3 觀察指標 觀察肛周皮炎發生率、肛周皮炎嚴重程度、愈合時間三方面的觀察內容。(1)肛周皮炎嚴重程度:按肛周局部皮膚改變程度分為Ⅰ~Ⅲ度,Ⅰ度:肛周局部皮膚潮紅、丘疹;Ⅱ度:肛周局部皮膚紅腫、滲液;Ⅲ度:肛周局部皮膚紅腫、滲液,潰瘍糜爛[4]。(2)皮膚愈合判斷標準:Ⅰ度肛周皮炎皮膚完全恢復正常,皮疹完全消退;Ⅱ度肛周皮炎皮膚紅腫消退,無滲液;Ⅲ肛周皮炎局部皮膚潰瘍干燥結痂。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5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 字2檢驗或秩和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肛周皮炎發生率及嚴重程度比較 觀察組肛周皮炎發生率為9.3%,低于對照組的32.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肛周皮炎愈合時間比較 觀察組肛周皮炎愈合時間減少(u=2.10,P
3 討論
3.1 避免或減少便液對局部皮膚刺激是預防肛周皮炎的關鍵 危重患者由于自身生理、疾病等多方面的原因,使皮膚彈性降低、厚度變薄、皮下毛細血管血液循環障礙,對外界刺激耐受性和傷口修復能力下降,肛周皮膚受大小便反復刺激,極易發生皮炎、感染。本研究顯示,集束化護理比常規護理效果更理想。觀察組自患者發生腹瀉就開始采用集束化的預防護理,在常規組清潔護理的基礎上,噴灑賽膚潤或皮膚保護膜,應用一次性造口袋收集大便,有效隔阻大便對局部皮膚的浸漬,從而更好地保護皮膚。和醫療組保持良好的溝通合作,積極糾正腹瀉的原因,從根本上阻斷了病因,減輕了肛周皮炎的程度,杜絕了Ⅱ~Ⅲ度肛周皮炎的發生,創面愈合時間明顯縮短(P
3.2 觀察組治療效果 選用賽膚潤可增強皮膚抵抗摩擦的能力,改善皮膚微循環,緩解由于大小便等浸漬引起的肛周皮膚損傷,皮膚保護膜具有防水、防摩擦的作用,同時隔離大小便對破潰皮膚的刺激,使破損范圍不再擴大,有效避免肛周皮膚感染,利于修復。粘貼一件式造口袋收集大便,糊狀大便直接流入引流袋、水樣便接負壓引流瓶持續吸引,最大程度上隔絕了糞便與肛周皮膚接觸;由于肛袋底板是水膠體敷料成分,能較好保護及治療局部受損的皮膚,促進受損皮膚的愈合。對照組選用三腔二囊尿管接負壓袋引流大便,由于管腔小,局限于腹瀉水樣便患者,排糊狀便時出現堵管、個別患者出現便液滲漏,未能完全阻隔對皮膚的刺激。所以,觀察組效果優于對照組。
3.3 應經常觀察粘貼一件式造口袋收集大便的病例的引流效果 個別患者受粘貼技術影響會出現滲漏,應及時更換造口袋及改進粘貼技巧;行尿道口清潔時采用抹洗方法,棉球要擰干,防止液體滲入造口袋底板影響粘貼的牢固性。本組43例患者中4例腹瀉黃色水樣便、2例排暗紅色血便的患者在粘貼造口袋后腹瀉停止,停止排便7~30 h后,在撕除造口袋時又立即排出水樣便,其中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另外,對血小板危象的腹瀉患者也應謹慎使用。
ICU患者腹瀉的原因包括生理、疾病因素如低蛋白、高齡、病情重、器官功能不全、住ICU時間長等;腸內營養相關因素如營養液滲透壓過高、輸注量過大、輸注速度過快、營養液被污染及營養液溫度過低等;以及腸道感染相關因素、藥物使用相關因素和機械通氣相關因素等等[3]。肛周的皮膚護理只是危重患者腹瀉治療護理中的一個方面,應該強調患者的整體護理以及病因治療、飲食調整、胃腸外營養支持等全身綜合治療。筆者認為,對ICU腹瀉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應該被廣大醫務工作者重視。本組患者捆綁式實施了已被臨床證實的有效措施,也取得了較好效果,但其集束化措施的構成仍待進一步研究和證實。
參考文獻
[1]陳永強.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與中心靜脈導管集束干預策略[J].中華護理雜志,2009,9(10):889-891.
[2]單君,朱健華,顧艷葒.集束化護理理念及其臨床應用的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0,5(25):889-890.
[3]董麗.危重患者腹瀉致肛周皮膚損傷的護理進展[J].全科護理,2010,8(3):732-733.
[4]池月英,黃少華,梁慧屏,等.三腔二囊尿管在大便失禁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現代臨床護理,2010,9(5):42-43.
[5]吳鐵軍,,趙玉梅,等.綜合重癥監護治療病房患者發生腹瀉的相關因素分[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4,16(12):749.
[6]楊春玲,趙玉敏,張春燕,等.ICU患者腹瀉相關因素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11):868-869.
[7]王紅鮮.危重癥病人腹瀉原因分析及護理[J].護理研究,2008,22(2B):419.
[8]龔曉玲,何華英,黨紅.賽膚潤治療臥床老年人腹瀉所致肛周皮膚損傷的護理[J].現代護理,2006,12(6):557.
[9]黃漫容,葉新梅,吳少云.大小便失禁病人兩種皮膚保護方法療效觀察[J].現代護理,2007,13(1):26.
隨著現代社會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有高血壓的人群越來越多[1], 高血壓腦出血是晚期原發性高血壓的最常見并發癥之一,該并發癥發病率高,病死率較高,死亡率高達50.0%~67.7%[2],幸存者中很大一部分患者喪失勞動能力,嚴重者甚至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壓力和精神壓力[3]。做好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對于提高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治愈率、減少后遺癥及降低致殘率有著重大的臨床意義。本研究采用回顧性分析對2007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ICU住院治療的53例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護理措施與方法進行總結,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擇2007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53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CT或者MRI確診,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的標準《各類腦血管病診斷標準要點》中關于高血壓腦出血的診斷標準[4]。其中,男性31例,女性22例;年齡46~86歲,平均年齡(63.28±10.46)歲。
2 護理方法
2. 為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創造安靜的住院環境 嘈雜的住院環境會引起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情緒上的煩惱與不安,導致大腦處于緊張狀態,容易引起再次出血。因此,在對ICU高血壓腦出血的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尤其是神志清楚的患者,操作時做到走路、說話、操作及關門等“四輕”。另外,在腦出血的急性期杜絕探視,限制陪護時間,以便患者在安靜的環境下臥床休息。
2.2 觀察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呼吸、脈搏、神志及瞳孔的變化 神志是判斷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病情變化及臨床治療效果的重要依據之一。在昏迷加重的患者,往往會出現血壓升高、脈搏增快、呼吸不規則、病側瞳孔散大或對光反射消失等癥狀,這提示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可能出現腦疝,隨時有生命危險,立即報告醫生并緊急處理。如果患者各種反射消失則提示患者病情進一步加重。如果患者雙側瞳孔散大則提示病情危急。因此,在護理工作中,注意觀察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呼吸、脈搏、神志及瞳孔的變化,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2.3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絕對臥床休息 不論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出血量的多少,病情的輕重,患者均絕對臥床休息4~6周,頭抬高30°,避免不良刺激影響患者情緒,避免搬動患者。
2.4 保持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大小便通暢 由于長期臥床及飲食少等原因,常有便秘、尿潴留或尿失禁現象。大便不暢時,可給予開塞露、甘油灌腸劑、番瀉葉及腸清茶等保持大便通暢。尿失禁時,嚴格在無菌操作下留置導尿管,同時觀察尿液顏色、質及量。
2.5 嚴格交接班制度 高血壓腦出血由于有再次出血的可能, 所以在護理工作中,嚴格交接班制度。做到當班護理人員熟悉所有患者的病情,與接班人員做好交接工作,告知下班護理人員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在本班工作中出現的情況,保證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護理與巡視及時到位。
2.6 注意飲食護理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多半有咀嚼或者吞咽困難,因此,緩慢進食及進水,必要時行鼻飼,以免誤吸。飲食結構上,患者進食高熱量、高蛋白及高維生素流汁食物。對鼻飼的患者,進食前檢查胃管是否在胃內,少量多餐,每隔2小時給食,每次用量不超過200ml,當進食時感受到高阻力時,檢查原因,不可一味強力注入,同時應該嚴格限制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鈉鹽的攝入,以低鹽、低膽固醇飲食為主。
2.7 預防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出現并發癥 加強球?麻痹、肺功能差及長期臥床患者的口腔護理,及時清除口腔內的分泌物,防止嘔吐物誤吸入呼吸道。嚴格無菌操作,對留置導尿時間長的患者,每天用0.32%慶大霉素500ml膀胱沖洗。保持床鋪干燥、平整,定時翻身,主動及被動活動關節,及時更換受污染床單,防止褥瘡的發生。安裝床擋,必要時使用保護帶對患者進行約束,防止患者墜床或者摔傷。
3 結果
經過上述護理措施,53例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45例患者好轉出院,病情惡化5例自動出院,死亡3例,治愈好轉率為84.91%。
4 討論
本研究發現:經過上述護理措施,53例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45例患者好轉出院,病情惡化5例自動出院,死亡3例,治愈好轉率為84.91%。這說明我們的護理措施是有效的、成功的。這提示:我們在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進行臨床護理的過程中,加強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護理對于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及減少患者并發癥的發生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可延長患者的生命,減少其給家庭和社會帶來的沉重經濟負擔。
參考文獻
[1] 葛錫泳,胡一河.蘇州市居民腦卒中流行現狀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 2011, 25(11):77-79.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2012年3月-2013年5月期間共收治150例ICU腦出血患者,85例患者為男性,65例患者為女性,年齡41-80歲,平均年齡為(60.2±5.3)歲,住院時間6-91d,平均住院時間為(45.3±6.2)d,其中,80例為氣管插管患者,49例為氣管切開患者,90例患者處于昏迷癥狀。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都經過CT或者MRI檢查確診為腦出血,并將衛生部下發的感染判斷標準作為基本依據,對患者肺部感染進行診斷。同時,收集可能導致患者出現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比如使用呼吸機、吸煙史、年齡、氣管插管、住院時間以及氣管切開等,并對這些數據進行統計、對比和分析。
2結果
在本次研究的150例ICU腦出血患者中,出現肺部感染并發癥的患者為40例,占所有患者總數的28.21%。研究結果表明,ICU腦出血患者在進行臨床治療的過程中,使用呼吸機、吸煙史、年齡、氣管插管、住院時間以及氣管切開等都是導致患者出現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如下表1所示。
為了響應衛生部關于“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號召,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自2011年起開始創建優質護理工程,從多方面入手實現了護理質量的提高。對于重癥監護室(IntensiveCareUnit,ICU)而言,由于收治患者特殊,護理工作量大,突發事件多,改善基礎護理服務質量是實現優質護理服務的第一步。就優化基礎護理流程對ICU優質護理服務質量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ICU病房共有21張床位,護理人員54名,年齡為22~46歲,平均年齡為(29.20±4.60)歲;大專9名,本科45名;護士13名,護師30名,主管護師10名,副主任護師1名。
1.2基礎護理流程優化方法
(1)強化ICU護士的基礎護理意識:基礎護理是整個護理工作的主干部分,做好基礎護理服務是實現優質護理服務的大前提。要求全科護士包括工勤人員都必須重視基礎護理,開展以基礎護理為主體的學術講座,對全體護士進行職業道德教育,集體學習衛生部的相關文件精神,明確護理對象及護理目標,充分考慮患者的需求,實現以患者為中心的優質護理服務思想。基礎護理是確保患者診療質量的重要基礎,也是護士觀察病情的良好途徑,在基礎護理過程中護士能夠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加強護患之間的溝通交流,且護士能夠通過基礎護理來體現對患者的關懷和重視,體現人文精神。基礎護理質量直接影響著整體護理工作質量,要求護士學會換位思考,充分體會患者的痛苦,理解患者的需求,明白基礎護理的重要性。
(2)優化排班流程:合理的排班能夠為護士提供充足的休息時間,又能確保工作質量。ICU班次調整要充分考慮患者的情況,圍繞患者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需求,給予充足的護理服務。以往的排班安排中,存在大夜班護士工作量大、休息時間少、體力消耗巨大的情況,這導致護士很難有充足精力來保質保量的做好基礎服務,而基礎護理不到位則會直接導致患者、家屬的不滿,進而引發糾紛,在調查中ICU護士也充分反應了排班不合理的情況,因此針對排班情況進行了優化。首先將晨間護理由以往的大夜班護士負責改為了大夜班護士和白班護士共同負責,減輕了大夜班護士的工作量,其次將白班工作時間提前半小時,確保白班護士能夠及時參與到晨間護理中來,大夜班護士和白班護士的共同執行也確保了基礎護理能夠進行雙人查對,避免了護理差錯的發生。其次,在排班的具體安排中,采用護理活動評分量表對護士的工作能力進行了充分的評估,確保各個班次都能夠實現高年資、低年資護士的有機結合,實現能力互補,既克服了人力不足的問題,又確保了基礎護理質量。
(3)優化工作流程:要求以往各班次的護士根據自身工作內容,對原有工作流程進行總結,分析并提出原有流程中存在的問題,由管理層進行審核,重新完善和優化工作流程。在流程初步設計完成后,在全體護理會議上進行討論,集思廣益進行修改,初步擬定完成后在臨床試用一個月,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收集,進一步調整流程,最終制定成冊,要求所有ICU護士都必須嚴格按照工作流程來執行,尤其對于新護士要強調工作流程的重要性。如ICU組長工作流程:①查閱ICU護理記錄及患者情況。②根據患者病情及本小組護士的工作能力進行本次工作分配。③認真聽取交接班記錄并提出指導意見。④進行床頭交接,了解夜間患者的情況,檢查患者的皮膚、及各類管道。⑤和夜班護士共同協助患者進行床上擦浴,并整理好床單元。⑥更換氧氣濕化瓶,需要霧化治療的患者配置霧化液。⑦遵醫囑進行氣壓治療和多頻振動治療。⑧協助白班護士工作,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指導建議。⑨進行轉科患者及外出檢查患者的安排。⑩協助辦公及治療護士工作。瑏瑡檢查治療車內藥械并補充。除此之外,還要強調每周的工作重點,例如周一整理病房、周二檢查管道標識等。
(4)加強各級人員培訓:在強調基礎護理的基礎上,要組織全體護士進行基礎護理流程的培訓,確保所有護士都能熟練掌握基礎護理流程。做好新護士的入科培訓工作,將基礎護理流程作為重點內容進行強調,確保每個新護士在上崗前都能認識到基礎護理工作的重要性,樹立良好的護理意識,在入科后由帶教老師負責進行流程的說明和指導,確保在上崗前能夠熟練按照流程進行護理。每個護理班組要安排資深護師負責指導工作,確保護理操作的安全性。護士長要發揮帶頭作用,積極參與基礎護理工作,以言傳身教的形式感染和激勵護士,提高護士對基礎護理的熱情和動力。定期進行階段總結,分析該階段中基礎護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對優秀的護士提出表揚,進一步激發護士對基礎護理工作的熱情。
1.3評價方法
分別抽取基礎護理流程優化前后的ICU危重患者搶救成功率、醫院感染發生率及患者滿意度進行比較。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比較用卡方檢驗,P<0.05為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結果顯示,優化前ICU危重癥患者搶救成功率為84.18%,醫院感染發生率為21.25%,患者及家屬滿意度為92.50%。優化后ICU危重癥患者搶救成功率為91.41%,醫院感染發生率為11.21%,患者及家屬滿意度為97.78%。兩組數據比較均有顯著差異(P<0.05)。
3討論
3.1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的基礎
基礎護理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基礎護理流程的優化,護士的專業能力得以體現,能夠更好的服務患者,科學的工作流程能夠有效提高護理效率,減少護理差錯。通過基礎護理流程的優化,強化了護士對基礎護理的重視,同時也加強了護士對患者病情的觀察,確保護士能夠第一時間掌握患者的病情變化,從而做出應對措施。
3.2減少了醫院感染發生率
基礎護理流程的優化有效避免了護理操作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提高了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確保了無菌操作規程、消毒隔離制度的研制執行,避免了患者交叉感染,從而控制了醫院感染的發生。
3.3改善了患者及家屬的護理滿意度
患者滿意度是對護理工作最客觀的評價,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往往代表了護理工作質量的優劣。通過基礎護理流程的優化,護理工作質量顯著提高,大夜班護士的工作量減少,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患者的護理服務中,雙人查對的制度也體現了對患者安全的重視,獲得了患者的認可。
4結語
優化基礎護理流程,能夠有效改善ICU優質護理服務質量,提高了ICU危重癥患者的搶救成功率,降低了醫院感染發生率,改善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邱麗紅.優化ICU基礎護理流程在創建優質護理服務中的作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7):590-592.
[2]蒯莉.優化護理流程在創建優質護理服務中的作用[J].中外醫療,2012,31(24):117-118.
摘 要:
目的 分析精細化護理在ICU患者呼吸功能改善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隨機將所在科室科ICU收治的患者59例分成兩組,給予對照組29例ICU患者實施基礎性護理,給予觀察組30例ICU患者實施精細化護理,對比兩組ICU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ICU患者護理后的呼吸頻率、呼吸功能改善率、護理差錯發生率、護理滿意度、肺功能指標、ICU住院時間明顯優于對照組ICU患者(P <0.05)。結論 針對ICU患者實施精細化護理對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具有較為顯著的作用,能改善患者的呼吸障礙,提高治療效果,減少護理差錯事件的發生,利于患者預后及康復。
關鍵詞:
精細化護理 ICU患者 呼吸功能 護理滿意度 肺功能 有效性
Application Value of Refined Nursing in Respiratory Function Improvement of ICU Patients
WANG Huan
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Wuhan Hanyang Hospital;
Abstract:
Objective Analysis of the value of refined nursing in improving respirator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ICU. Methods 59 patients with ICU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29 patients with ICU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basic care, and 30 patients with ICU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fine nursing care.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s respiratory frequency, respiratory function improvement rate, incidence of nursing errors, nursing satisfaction,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 and ICU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0.05).Conclusion Carrying out intensive care for ICU patient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patient's respiratory function,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breathing disorder,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nursing error events, and is beneficial to the prognosis and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Keyword:
refined nursing; ICU patients; respiratory function; nursing satisfaction; pulmonary function; effectiveness;
ICU屬于醫院收治病情危重、病情變化快、患者最為集中的場所,ICU患者由于自身疾病較為嚴重[1]、免疫力低下、長期臥床接受治療等因素的影響極易導致呼吸功能障礙及受損的現象出現,若不及時進行有效治療將會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及預后[2-3]。現階段ICU患者中多數存在呼吸方面的問題,基礎的護理措施無法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因此針對ICU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顯得尤為重要,促進患者的呼吸功能改善[4]。為了分析精細化護理在ICU患者呼吸功能改善中的應用價值,我科ICU針對收治的59例患者進行了護理觀察與對比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將我科2019年1月—2019年6月ICU收治的患者59例分成兩組,對照組29例ICU患者中男女比例為17:12例,年齡21~76歲,平均為(45.52±3.62)歲,其中多發傷患者5例,重癥胰腺炎患者6例,重癥肺炎患者3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5例,其他疾病患者10例;觀察組30例ICU患者中男女比例為18:12例,年齡20~77歲,平均為(45.50±3.65)歲,其中多發傷患者6例,重癥胰腺炎患者8例,重癥肺炎患者4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6例,其他疾病患者6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29例ICU患者實施基礎性護理,主要對患者生命體征指標進行監測,給予患者病情變化的護理、對癥護理、定期的翻身護理操作、用藥護理等基礎性的ICU護理措施。給予觀察組30例ICU患者實施精細化護理,具體如下:(1)精細化導管護理: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臨床癥狀、治療方案及計劃等為患者提供精細化的護理計劃,注意對患者實施護理操作的過程中及時檢查及管理好患者的導管,避免導管異常現象的出現。此外還要求ICU的護理人員積極參與相應的ICU精細化護理培訓學習,強化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與理論知識基礎,最大程度上提高ICU的護理質量。(2)精細化無菌護理:強化護理人員在實施ICU護理過程中的無菌理念,要求其在為ICU患者實施吸痰、注射、導尿等處理過程中嚴格無菌、及手衛生等,減少感染現象的出現。(3)精細化心理疏導:ICU清醒患者由于長時間處于與外界失去聯系的狀態中,無法及時的見到自己的親人,加上ICU病房內各項醫療設備等陌生環境會導致患者出現較大的心理壓力,護理人員應結合患者的心理評估結果積極開展個性化的心理疏導,給予患者鼓勵、支持與安慰,向患者轉達家屬向其說的話,制定ICU病房的限制式探視制度,滿足患者的精神需求及情感需求,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及心理壓力,促使患者能全身心的配合醫護人員的操作。(4)精細化呼吸功能的鍛煉:針對ICU清醒患者應及早的實施呼吸功能方面的護理及鍛煉,由于大多數ICU患者需要長期進行機械通氣,會導致患者呼吸道粘膜出現干燥現象,使得痰液難以咳出,形成呼吸道阻塞現象,不利于患者正常的呼吸。因此護理人員可以給予濕化劑加溫處理的方式保證患者吸入的氣體溫度,達到濕化患者痰液及呼吸道黏膜的效果。此外護理人員還應指導患者進行呼吸鍛煉,采用腹式呼吸的方式,多數術后患者由于疼痛會出現不敢呼吸的狀態,不利于患者預后。護理人眼可以指導患者仰臥在床上,放松自己的腹肌,緩慢的用鼻子深呼吸。其次是縮唇呼吸,采用坐臥利用鼻子吸氣,利用縮唇的嘴巴呼氣,讓氣流緩慢的排出口腔,提高氣道內壓強,增加氣泡的通氣量。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ICU患者護理后的呼吸頻率、呼吸功能改善率、護理差錯發生率、護理滿意度、肺功能指標、ICU住院時間等差異。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不適用χ2檢驗,則用Fisher確切概率法。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呼吸功能改善率、護理差錯發生率、護理滿意度
兩組ICU患者護理后的呼吸功能改善率、護理差錯發生率、護理滿意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見表1所示。
2.2 呼吸頻率、肺功能指標、ICU住院時間
觀察組ICU患者護理后的呼吸頻率、肺功能指標、ICU住院時間明顯優于對照組ICU患者(P<0.05),數據見表2所示。
3 討論
精細化護理主要是指以人為本的護理服務理念,體現人性化的護理服務模式,重視護理水平的提高[5],對護理文化、服務理念及護理質量等各個環節進行關聯、相互促進、僅僅相扣,整體協調一致構成相應的護理模式,不斷的規范及科學護理服務措施[6]。臨床報道顯示[7],針對ICU患者實施護理的過程中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重點對患者的呼吸功能方面進行護理,龔翠苗認為應對ICU患者開展相應的細節化護理。
在ICU患者的護理過程中實施精細化護理指在通過創建護理文化以轉變傳統護理觀念為先導[8],通過精細化護理的管理對ICU護理工作流程進行改進、針對以往護理過程中的不足環節進行相應的改善,深化專科護理內涵[9-10]。本次觀察過程中針對ICU患者實施精細化護理主要通過開展精細化導管護理、精細化無菌護理、精細化心理疏導及精細化呼吸功能的鍛煉等多元化的護理措施優化患者的呼吸功能[11],改善患者的呼吸頻率,促進患者恢復正常呼吸,減少由于長時間應用呼吸機呼吸導致的呼吸障礙及感染現象,提高ICU護理的整體質量與水平[12-13]。通過精細化的護理措施能最大程度上增進護患溝通,減少護理過程中差錯及意外事件的發生,提高ICU治療效果,促進患者預后及早日康復[14]。本研究顯示,實施精細化護理的觀察組ICU患者護理后的呼吸頻率相對于實施基礎性護理的對照組ICU患者來說明顯更優,觀察組ICU患者護理后的呼吸功能改善率、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ICU患者;觀察組ICU患者護理后的肺功能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ICU患者;且觀察組ICU患者護理后的ICU住院時間護理差錯發生率低于對照組ICU患者,說明在ICU患者的護理過程中實施精細化護理的效果較為明顯,利于患者預后及康復,這一結果與周月紅等[15]在針對ICU患者實施舒適護理中所得結果具有一致性。
表1 兩組ICU患者護理后的呼吸功能改善率、護理差錯發生率、護理滿意度[例(%)]
表2 兩組ICU患者護理后的呼吸頻率、肺功能指標、ICU住院時間
綜上所述,精細化護理對ICU患者呼吸功能改善中的護理效果較為顯著。
參考文獻
[1]鄒鳳.持續性的人文關懷理念在ICU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心理醫生,2017,23(3):245-246.
[2]文英花.護理干預在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51例中的應用分析[J].延邊大學醫學學報,2015,35(3):96-97.
[3]胡立莎.護理精細化管理在綜合性ICU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5,25(20):111-112.
[4]符蓉.研究護理精細化管理在綜合性ICU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J].當代臨床醫刊,2017,17(1):45-46.
[5]劉玉英,江珊娜.有創動脈監測配合精細化優質護理在ICU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8,11(9):85-87.
[6]薛倩茹.精細化優質護理對ICU膿毒性休克患者有創動脈血壓監測的護理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9,40(8):133-135.
[7]龔翠苗.對ICU收治的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進行細節化護理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6,20(23):128-130.
[8]張杉杉.華生人性關懷理論的細節護理干預在急診ICU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臨床研究,2017,26(11):11-13.
[9]曾麗清,陳遂華,莫川川,等.細節思維護理對ICU護理質量的影響分析[J].內科,2018,13(6):114-115.
[10]徐月紅.護理精細化管理在ICU的感染管理中的效果研究[J].醫藥前沿,2016,6(5):242-243.
[11]歐紅梅,張琳,喻斌.細節思維管理方法應用于ICU護理工作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7,30(14):55-56.
[12]黎艷,唐芳華,鐘小紅,等.運用Maslow需要理論探討ICU意識清醒患者護理需求的質性研究[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7,22(2):99-102.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9-0321-01
ICU收治危重癥患者,實行24h特別護理制度,患者病情及護理等級都要求高標準,高質量的基礎護理,不僅在治療、康復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還直接影響著患者的醫療安全、治療效果和醫護患間的和諧與融洽。因此ICU高質量基礎護理在ICU護理工作中占有重要意義。
要做好ICU危重病人的基礎護理,主要從幾個方面著手:
1高質量基礎護理是對護士道德水平的檢修
基礎護理質量體現護士職業責任心,護士的職業責任是“保留生命,減輕痛苦,促進康復”。在護理工作中需護士仔細觀察、發現問題、解決患者的需要,護理人員提供的每一項技能操作都必須謹慎,以“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為己任,本著患者生命高于一切為目標進行的,充分體現了護士吃苦、耐勞的精神。具有高尚職業道德的護士才會無論有人或無人監督的情況下都能自覺自愿的為病人提供全心全意的護理,充分體現護士的“慎獨”精神。在業余時間虛心好學、刻苦專研,積極參加繼續教育,重視“三基”(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礎技能)和四新(新業務、新理論、新技能、新知識)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提高業務技能,提供高質量護理,更好為患者服務。因此高質量的基礎護理是對護士道德水平的檢修,是對護士履行職業責任的客觀評價。
2對基礎護理實施過程的管理
制定了基礎護理質量目標,只是為做好基礎護理找到了開端,最重要的是要使全體護士掌握基礎護理方法,做好預見性的護理。針對RICU年輕護士多、缺乏護理實踐經驗的弱點,逐一現場操作帶教,使年輕護士確實掌握操作方法。
2.1基礎護理操作培訓。結合醫院護理部定期開展的基礎護理操作技能培訓,不斷強化全體護士的基礎護理操作能力,同時根據ICU危重患者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基礎護理培訓如:氣管插管患者的口腔護理,為帶有多種治療引流管路的病人進行床上擦浴和更換床單法,對不同程度、不同致傷因素的皮膚護理方法,氣管插管、氣管切開患者的胃管置入法,各種治療管路、引流袋標示與固定法,為不同專科患者設置肢體功能位,終末床單位處理法,正確洗手方法的訓練等。
2.2基礎護理程序安排。根據患者病情和護理量、護士工作能力安排監護人員,這樣既保證了監護質量,鍛煉護理隊伍,又為基礎護理質量控制找到依據。上午是ICU醫生、護士進行診療的時間,我們將擦浴、更換床單等基礎護理措施集中改在治療活動相對較少的午后進行,可使臨床治療與基礎護理減少相互干擾,有利于整體監護工作的有序開展,也減少了夜間護理人員的工作量。
2.3健全基礎護理制度。為全面、客觀掌握危重癥患者的基礎護理情況,建立“ICU基礎護理措施單”,護士每完成一項基礎護理操作后即打鉤標示,既防止遺漏、又便于工作檢查。急癥患者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應盡快給予患者衛生清理,對病情觀察、減少感染、預防皮膚并發癥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危重癥患者的病情是處于動態變化的過程中的,護士要不斷完善基礎護理工作,對于一個大便失禁的患者,要保持皮膚清潔無糜爛、床單無污染,需要各個班次護士的通力合作。
3對基礎護理質量評價的管理
質量目標要求是可測量的,并且與質量方針保持一致[2]。“基礎護理質量檢查評價表”將基礎護理內容細分為40項,護士長采用護理查房和跟班考察相結合的形式對基礎護理效果進行評價,評價結果作為三級護理質量監控和評定護理質量的依據,納入學分考評和獎金管理。
4高質量基礎護理能營造良好工作環境
4.1高質量基礎護理有利于創作良好醫療氛圍,在ICU患者病情危重,隨時有生命危險,患者及家屬易出現恐懼、焦慮、易怒,通過高質量基礎護理使患者身體清潔舒適,心情放松,對護理工作人員充滿信賴,有利于增進情感交流,治療工作開展。
4.2高質量基礎護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在ICU不確定因素和突發事件時有發生,病人的具體情況和需求千差萬別,需要護理組織及時快速的做出反應,不斷調整服務策略,改進護理質量,為患者提高優質安全的護理服務,而這僅靠一、兩個護士是遠遠不夠的,需護理人員緊密合作,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發揮團隊精神。有對ICU護理人員調查發現,85%護士希望與其他護士配合完成危重病人的護理。
5持續質量改進與創新,不斷滿足質量要求
事物具有個性和共性兩個方面,只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做到個性化、針對性護理。許多基礎護理方法為患者解除了痛苦,也成為臨床護理工作者互相學習的經驗和護理科研的成果,通過臨床護理實踐認識到:只有持續質量改進,才能保證優質的基礎護理質量,才能不斷提高護理技能。
6治療離不開高質量基礎護理
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體現了基礎護理是治療的根本,患者治療過程中許多動態信息需要通過護理人員在工作中細心觀察、發現問題,結合扎實理論知識、豐富臨床經驗來提供的,如顱腦外傷患者的意識、瞳孔觀察,注意“兩慢一高”,術后患者24小時生命體征檢測,引流液形狀、量、顏色觀察等等,為醫生治療、診斷、護理提供了依據。昏迷患者營養支持,需注意鼻飼液溫度、速度、濃度,進食及營養支持效果觀察,并發癥防治;各種疾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都離不開基礎護理,如果沒有掌握熟練的基礎護理,則無法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會產生不利于患者的嚴重后果。因此高質量的基礎護理與治療是相輔相成的,密不可分的。
最后要強調基礎護理操作中物品配置與使用同樣重要,如松軟的床墊、干凈平整的衣褲、被褥、含有香皂香味的毛巾、清爽的護膚粉、散發著少許消毒味的護理工具等。避免使用可能對病人造成傷害的器械和含有刺激性氣味的物品,如一定需要使用,則做好保護工作,如器械上可用紗條包住,病人可帶口罩、眼罩等。
參考文獻
ICU是近年來臨床開展的為重癥患者提供全面護理和監護的加強護理病房。該病房根據醫療護理專業的發展,采取最新的、最先進的醫療設備和新型的管理體制來完成對重癥患者的綜合護理,實現提高臨床療效的目的。因ICU患者為重癥患者,均存在緊張、焦慮等各種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影響其對護理的依從性和臨床療效[1]。臨床上使用舒適護理對ICU患者進行護理,不僅能有效緩解患者的身體痛苦,而且可以改善其心理狀態,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我院對舒適護理在ICU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研究,現簡介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間進行ICU護理的3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基本資料:①觀察組:男12例,女6例;年齡8-78歲,平均56.8±4.6歲。②對照組:男13例,女5例;年齡9-76歲,平均57.2±4.9歲。患者均已脫離生命危險,病情穩定,神志清醒,且預測生存時間3個月以上。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基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護理對照組患者采用ICU重癥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常規的臨床基礎護理和針對急危重癥病情的對癥護理。
1.2.2觀察組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進行舒適護理,具體如下:①心理舒適護理:通過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焦慮、抑郁、恐懼等,并對造成這些心理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制定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方案。如向患者介紹病情,治愈率及預后等相關知識,使之樹立信心;介紹我院及主治醫師的醫療水平,使患者消除焦慮和恐懼,積極樂觀地參與治療。②環境舒適護理:在保持干凈整潔的基礎上,根據患者的喜好,對病房進行布置和裝飾。室溫維持在22-25℃,濕度維持在60%-70%,定時通風,確保空氣清新。③睡眠舒適護理:因疾病痛苦、心理壓力等因素導致部分患者失眠,護理人員要重視對其進行睡眠舒適護理。保持病房安靜,夜間查房或護理操作動作要輕柔;對于嚴重失眠者,給予定量藥物,使患者保持良好睡眠[2]。④特殊患者的舒適護理:對于部分處于經期的女性患者,伴有精神障礙的患者,年齡過小或過大存在溝通障礙等特殊患者,均根據具體情況充分考慮其舒適程度,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1.3觀察指標①心理狀態:使用焦慮自評量表對患者的焦慮、抑郁、恐懼等心理狀態進行評價。②護理滿意率:使用我院自制的《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的護理滿意率進行調查,將其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三個等級,并對數據進行統計和評價[3]。
1.4數據處理患者心理狀態及護理滿意率等數據均采用(χ±s)表示,并用SPSS15.2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當P
2結果
觀察組患者焦慮、抑郁、恐懼等心理狀態較護理前明顯好轉,組間比較優于對照組,且具有顯著性差異(P
3討論
舒適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通過改善護理設施,提高護理人員的操作水平,采取整體的、創造性的、個性化的、有效的護理模式,從而改善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會多個層面的舒適度,進而提高護理依從性及護理滿意率[4]。ICU患者因病情較重,對病情缺乏了解等諸多因素影響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恐懼等心理問題,直接影響了其舒適度,這也是導致臨床護患糾紛的主要原因。所以對ICU患者使用舒適護理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我院對ICU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在進行心理舒適護理、環境舒適護理、睡眠舒適護理的基礎上,并對特殊患者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舒適護理,從而進一步提高了護理效果,使進行舒適護理的患者護理滿意率高達94.4%,患者的心理狀態較護理前有顯著改善,且具有顯著性差異(P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能夠顯著改善ICU患者的心理狀態,提高護理滿意率,從而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和護理依從性,是目前較為理想的護理方式。
參考文獻
[1]岳變英,陳麗,彭寅旭.舒適護理在ICU護理工作中應用的效果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2,22(04):128-129.
基礎護理是既涵蓋豐富的科學知識又具有操作性的一門技能,護士必須將知識、智慧、技術技能結合并用才能完成高質量的基礎護理。
ICU收治危重癥患者,實行24h特別護理制度,患者病情及護理等級都要求高標準,高質量的基礎護理,不僅在治療、康復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還直接影響著患者的醫療安全、治療效果和醫護患間的和諧與融洽。因此ICU高質量基礎護理在ICU護理工作中占有重要意義。
1 高質量基礎護理是對護士道德水平的檢修
基礎護理質量體現護士職業責任心,護士的職業責任是“保留生命,減輕痛苦,促進康復”。在護理工作中需護士仔細觀察、發現問題、解決患者的需要,護理人員提供的每一項技能操作都必須謹慎,以“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為己任,本著患者生命高于一切為目標進行的,充分體現了護士吃苦、耐勞的精神。具有高尚職業道德的護士才會無論有人或無人監督的情況下都能自覺自愿的為病人提供全心全意的護理,充分體現護士的“慎獨”精神。在業余時間虛心好學、刻苦專研,積極參加繼續教育,重視“三基”(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礎技能)和四新(新業務、新理論、新技能、新知識)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提高業務技能,提供高質量護理,更好為患者服務。因此高質量的基礎護理是對護士道德水平的檢修,是對護士履行職業責任的客觀評價。
2 高質量基礎護理有利樹立護士形象
護士在患者及家屬心目中形象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護士完成基礎護理的質量,尤其在ICU無陪護的情況下,當護士為患者剃胡須、剪趾甲、洗頭、做口腔護理、會陰護理時,不但增加了護患感情交流,使患者覺的護士“不是親人,勝是親人”,做到患者“三短六潔”(頭發短、胡須短、指(趾)甲短;頭發、口腔、皮膚、指(趾)甲、會陰、床單位清潔),使家屬安心、放心,同時樹立了“白衣天使”的形象。因此護士形象的樹立正是在優質的基礎護理過程中自動體現。【1】
3 高質量基礎護理體現豐富科學內涵
基礎護理有著豐富的科學知識內涵,涵蓋了生活護理、病情觀察、基礎護理技術操作、心理護理、健康教育、臨終關懷、書寫護理文書等護理工作,對病人康復、提高危重病人的救治率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是至關重要的。走向臨床護理工作崗位的每位護士,不論學歷、職稱,基礎護理技能為不可忽視的基本功。
3.1 基礎護理存在技術操作個體化,【1】在不影響病人的身心安全的前提下因人而異,如心理護理,因患者的文化層次、身份背景、不同而不同。
3.2 基礎護理存在技術操作專職化,【1】護理危重病人的護理責任重大,經過專業培訓過護士才能勝任。在英國,政府撥出專款用于培訓重癥監護護士及其重癥護理助手(CCAs),專門為后者建立了2年NVQ培訓課程,由SouthBanK大學最終貫徹【1】。
4 高質量基礎護理能營造良好工作環境
4.1 高質量基礎護理有利于創作良好醫療氛圍,在ICU患者病情危重,隨時有生命危險,患者及家屬易出現恐懼、焦慮、易怒,通過高質量基礎護理使患者身體清潔舒適,心情放松,對護理工作人員充滿信賴,有利于增進情感交流,治療工作開展。
4.2 高質量基礎護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在ICU不確定因素和突發事件時有發生,病人的具體情況和需求千差萬別,需要護理組織及時快速的做出反應,不斷調整服務策略,改進護理質量,為患者提高優質安全的護理服務,而這僅靠一、兩個護士是遠遠不夠的,需護理人員緊密合作,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發揮團隊精神。有對ICU護理人員調查發現,85%護士希望與其他護士配合完成危重病人的護理【1】。
5 高質量基礎護理是患者基本需求
5.1 ICU的患者大多為生活無自理能力,需要幫助翻身扣背、做口腔護理、會陰護理、保持床單位整潔、給予營養支持、肢體功能鍛煉、生命體征的測量、靜脈輸液、中心靜脈的維護等等,這些都是護理病人的根本,生活無自理能力的患者基本需求。
5.2 基礎護理工作是連續性的,不間斷的,隨時存在的,無論醫學科技如何高速發展,患者的低層次需求都永遠存在的,需護理人員來幫助滿足的。【2】
6 治療離不開高質量基礎護理
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體現了基礎護理是治療的根本,患者治療過程中許多動態信息需要通過護理人員在工作中細心觀察、發現問題,結合扎實理論知識、豐富臨床經驗來提供的,如顱腦外傷患者的意識、瞳孔觀察,注意“兩慢一高”,術后患者24小時生命體征檢測,引流液形狀、量、顏色觀察等等,為醫生治療、診斷、護理提供了依據。昏迷患者營養支持,需注意鼻飼液溫度、速度、濃度,進食及營養支持效果觀察,并發癥防治;各種疾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都離不開基礎護理,如果沒有掌握熟練的基礎護理,則無法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會產生不利于患者的嚴重后果。【3】因此高質量的基礎護理與治療是相輔相成的,密不可分的。
基礎護理是臨床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優質的基礎護理質量不僅與患者康復息息相關,而且也體現醫院的整體護理水平。因此作為ICU護理人員應在護理學習園地中不斷充實自己,在護理科研領域中不斷創新技術,在護理工作中做到“真心、細心、愛心、用心、耐心”,為危重癥患者提供更優質的基礎護理。
參考文獻
【關鍵詞】基礎護理;ICU;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5-1035-02基礎護理是既涵蓋豐富的科學知識又具有操作性的一門技能,護士必須將知識、智慧、技術技能結合并用才能完成高質量的基礎護理。ICU收治危重癥患者,實行24h特別護理制度,患者病情及護理等級都要求高標準,高質量的基礎護理,不僅在治療、康復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還直接影響著患者的醫療安全、治療效果和醫護患間的和諧與融洽。因此ICU高質量基礎護理在ICU護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1.高質量基礎護理是對護士道德水平的檢驗
基礎護理質量體現護士職業責任心,護士的職業責任是“保留生命,減輕痛苦,促進康復”。在護理工作中需護士仔細觀察、發現問題、解決患者的需要,護理人員提供的每一項技能操作都必須謹慎,以“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為己任,本著患者生命高于一切為目標進行的,充分體現了護士吃苦、耐勞的精神。具有高尚職業道德的護士才會無論在有人或無人監督的情況下都能自覺自愿地為病人提供全心全意的護理,充分體現護士的“慎獨”精神。2.高質量基礎護理有利樹立護士形象
護士在患者及家屬心目中形象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護士完成基礎護理的質量,尤其在ICU無陪護的情況下,當護士為患者剃胡須、剪趾甲、洗頭、做口腔護理、會陰護理時,不但增加了護患感情交流,使患者覺的護士“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做到患者“三短六潔”(頭發短、胡須短、指(趾)甲短;頭發、口腔、皮膚、指(趾)甲、會陰、床單位清潔),使家屬安心、放心,同時樹立了“白衣天使”的形象。因此護士形象的樹立正是在優質的基礎護理過程中自動體現。[1]3.高質量基礎護理體現豐富科學內涵
基礎護理有著豐富的科學知識內涵,涵蓋了生活護理、病情觀察、基礎護理技術操作、心理護理、健康教育、臨終關懷、書寫護理文書等護理工作,對病人康復、提高危重病人的救治率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是至關重要的。走向臨床護理工作崗位的每位護士,不論學歷、職稱,基礎護理技能為不可忽視的基本功。
3.1基礎護理存在技術操作個體化,[1]在不影響病人的身心安全的前提下因人而異,如心理護理,因患者的文化層次、身份背景、不同而不同。
3.2基礎護理存在技術操作專職化,[2]護理危重病人的護理責任重大,經過專業培訓過護士才能勝任。在英國,政府撥出專款用于培訓重癥監護護士及其重癥護理助手(CCAs),專門為后者建立了2年NVQ培訓課程,由SouthBanK大學最終貫徹[1]。4.高質量基礎護理能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4.1高質量基礎護理有利于創作良好醫療氛圍,在ICU患者病情危重,隨時有生命危險,患者及家屬易出現恐懼、焦慮、易怒,通過高質量基礎護理使患者身體清潔舒適,心情放松,對護理工作人員充滿信賴,有利于增進情感交流,治療工作開展。
4.2高質量基礎護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在ICU不確定因素和突發事件時有發生,病人的具體情況和需求千差萬別,需要護理組織及時快速地做出反應,不斷調整服務策略,改進護理質量,為患者提高優質安全的護理服務,而這僅靠一、兩個護士是遠遠不夠的,需護理人員緊密合作,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發揮團隊精神。有對ICU護理人員調查發現,85%護士希望與其他護士配合完成危重病人的護理[1]。5.高質量基礎護理是患者的基本需求
5.1ICU的患者大多為生活無自理能力,需要幫助翻身扣背、做口腔護理、會陰護理、保持床單位整潔、給予營養支持、肢體功能鍛煉、生命體征的測量、靜脈輸液、中心靜脈的維護等等,這些都是護理病人的根本,生活無自理能力的患者的基本需求。
5.2基礎護理工作是連續性的,不間斷的,隨時存在的,無論醫學科技如何高速發展,患者的低層次需求都永遠存在的,需護理人員來幫助滿足。[2]6.治療離不開高質量的基礎護理
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體現了基礎護理是治療的根本,患者治療過程中許多動態信息需要通過護理人員在工作中細心觀察、發現問題,結合扎實理論知識、豐富臨床經驗來提供的,如顱腦外傷患者的意識、瞳孔觀察,注意“兩慢一高”,術后患者24小時生命體征檢測,引流液形狀、量、顏色觀察等等,為醫生治療、診斷、護理提供了依據。昏迷患者營養支持,需注意鼻飼液溫度、速度、濃度,進食及營養支持效果觀察,并發癥防治;各種疾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都離不開基礎護理,如果沒有掌握熟練的基礎護理,則無法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會產生不利于患者的嚴重后果。[3]因此高質量的基礎護理與治療是相輔相成的,密不可分的。
基礎護理是臨床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優質的基礎護理質量不僅與患者康復息息相關,而且也體現醫院的整體護理水平。因此作為ICU護理人員應在護理學習園地中不斷充實自己,在護理科研領域中不斷創新技術,在護理工作中做到“真心、細心、愛心、用心、耐心”,為危重癥患者提供更優質的基礎護理。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