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5 16:30:0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分析企業財務狀況的方法,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引言
企業財務狀況一直是管理者和投資者極為關心的問題,而企業財務信息主要通過對財務報表的分析獲得。但多數企業財務狀況評價模型都帶有很大的片面性,綜合性強的模型很少。層次分析法的出現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它將管理者的經驗與傳統的財務指標分析相結合,可以根據企業現狀構建出符合實際需要的模型。本研究主要通過實證分析和對比分析來驗證層次分析法對于財務狀況評價的巨大作用。
二、理論基礎
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法)是由美國著名數學家Satty教授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它是一種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多目標決策方法。層次分析法既不追求高深數學,也不片面注意邏輯和推理,而是把定性與定量方法結合起來,并可以將復雜的系統分解,可以說是一種簡潔實用的決策方法。由于該方法能夠處理復雜的多準則決策問題,因此,它一出現就受到了理論界的廣泛支持和認可,并得到了不斷的改進和完善。
將層次分析法運用到對企業財務狀況的評價中是財務管理研究的一項重大突破。傳統的財務分析系統比較單一,缺乏綜合性,即便是杜邦分析系統也僅以權益凈利率為主要考核指標,并未考慮成長能力等因素。層次分析法則很好地彌補了傳統方法的這些不足。AHP法不僅可以根據企業需要選擇不同的評價指標,也可以在指標體系中加入非財務指標,從而使模型能夠衡量財務報表以外的信息,這是其他方法都無法比及的。
三、基于層次分析法的模型構建
(一)層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
層次分析法的核心思想就是把問題分解并量化。首先,將所要分析的問題層次化,根據問題的性質和所要達到的總目標將問題分解為不同的組成因素,并構建出層次結構模型;其次,根據兩兩比較與判斷原理構造判斷矩陣,并進行比較判斷;最后,將該問題歸結為最低層相對最高層的比較優劣的排序問題,通過層次單排序和層次總排序得出權重,并進行一致性檢驗。
由層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可以看出,通過遞階層次結構原理建立層次結構模型,可以將復雜的問題轉化為簡單的定量分析問題。
(二)模型構建
1.構建層次結構模型
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篩選出如下四類指標: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成長能力,其中包括12個具體指標。構建出的層次結構模型見表1。
2.確定權重
四、層次分析法在評價企業財務狀況中的應用——以海爾和中國重工為例
本研究選取了兩家A股上市公司海爾和中國重工作為研究對象,相關原始數據來源于國泰安CSMAR數據庫。通過將原始的指標數據與市場平均值進行比較,從而得出指標的具體分值,再將所得分值與指標權重進行相乘,即可得到指標的最終評分。兩家上市公司相關指標的最終評分如表2所示。
將表中的指標評分代入函數模型(1)中,即可得到企業的最終財務狀況得分。將數據代入模型得出:Y海爾=0.887,Y重工= 0.554,表明海爾的企業綜合財務狀況良好,而中國重工的綜合財務狀況則比較差。通過表2可以看出:海爾的財務問題主要出在銷售凈利率C2和流動比率C5,總的來說財務狀況較好。而中國重工出現問題的指標則比較多,利潤的現金保障程度C3、現金流動負債比率C6、應收賬款周轉率C7和資產現金回收率C9都非常差,其中,現金能力的缺失是中國重工的財務狀況明顯弱于海爾的最重要的原因。
五、基于層次分析法構建的模型與F計分模型的對比
(一)F計分模型及其應用
(二)層次分析法與F計分模型的對比分析
相比F計分模型,層次分析法的優越性主要體現在:第一,模型的綜合性強。根據層次分析法得出的評價模型涵蓋了企業主要的財務指標,可以很好地概括企業的綜合財務狀況;而F計分模型由于指標太少,綜合性較弱。第二,層次分析法不僅可以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增減指標,還可以在評價體系中加入非財務指標,因此其靈活性和適應性更強,更能構造出符合實際需要的評價模型;而F計分模型則是對所有企業用一個統一的函數模型來衡量,適用性較差。第三,層次分析法的應用范圍更廣。由層次分析法構建的模型不僅可以用于財務預警,還可以用于業績評價、投資者進行財務分析、債權人據此進行貸款與否的決策等等;而F計分模型的應用僅限于財務預警。第四,層次分析法不僅可以針對公司作出整體財務狀況分析,還可以就出現的問題分析具體指標,從而找出問題根源。相比F計分模型,層次分析法的不足之處主要在于計算繁瑣。
在實際應用中,為了增強層次分析法的實用性,必須做好如下兩點:第一,根據企業所處的具體行業和發展階段等,篩選出符合企業實際需要的評價指標;第二,企業管理者及專家需要有豐富的經驗。
【參考文獻】
[1] 陸文娟,高俊瑩.基于層次分析法的財務綜合評價研究[J].佳木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5):665-666.
[2] 蔣麟鳳,王紅英,黃小梅.層次分析法在財務分析中的應用[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96-99.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6-0162-02
一、國外研究綜述
國外對企業財務狀況多分類進行研究的先驅是Ainy Hing-Ling Lau。她于1987年在“五狀態財務困境預測模型”一文中首次將企業財務狀況分為5個狀態:狀態0-財務穩定;狀態1-不發或減少股利;狀態2-技術違約和債券違約;狀態3-破產法保護下的企業;狀態4-破產和清算。她認為,從狀態1到狀態4,企業處于財務困境狀態,并且嚴重程度逐步增加。她為企業財務狀況分類概念的提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主要貢獻是根據財務困境事項的嚴重程度,將財務狀況劃分為不同的狀態,并對各個狀態的內涵作出界定。
Esteban Alfaro Cortes等人(2007)認為,將公司分為Ⅰ類財務失敗、Ⅱ類財務失敗和正常三類。其中Ⅰ類財務失敗包括已破產公司和進入破產程序的公司,Ⅱ類財務失敗為被兼并或解散的公司。該文采用Adaboost。MI算法,構建了3分類決策樹模型。與單一的決策樹模型相比,他們的模型預測錯誤率降低了17.5%,但其項測準確率仍較低,只有78.43%。
二、國內研究綜述
國內學者對于企業財務狀況分類的研究文獻寥寥無幾,大致來說可以以2003年為一個分界點。
2003年之前,一般的研究者僅將企業的財務狀況分為正常和危機兩類。這種非此即彼的兩分類觀點有很大的缺陷。原因在于:兩分類過于粗糙,即便得到預測能力很強的模型,也無法了解各子類中企業的財務狀況。
2003年之后,為克服兩分類研究的缺陷,部分研究者拓寬了眼界,對研究對象進行了更為細致的劃分。
(一)五類財務狀況
1.《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分類研究》(呂長江,趙巖,2004),根據企業可變現資產與債務的關系,在理論上首次將財務狀況劃分為閑置、充盈、均衡、困境以及破產5類。見表1。
研究結果表明,研究樣本存在五類財務分級狀況,而且企業財務狀況分類的主要指標是規模、償債能力和現金流量三大類。不過對財務狀況的五類分級的判斷依據僅僅為企業的可變現資產與債務的關系,這種判斷依據并不能全面地體現出企業的財務狀況。
2.《上市公司財務健康狀況實證研究――基于機械制造業的分析》(孫黎娟)采用主成分分析對指標體系進行處理,得到幾個主成分,然后以這7個主成分作為聚類指標,進行聚類分析,最后將樣本聚為5類。
3.《企業財務景氣預警系統與應用研究》(戚浩,2008)選取了12個財務指標,運用有關的數據處理方法,得出各指標的預警界限,然后就對各區域進行打分,最后,把各個財務指標的分數進行加總得到企業綜合得分,根據企業綜合狀況的得分,把企業財務景氣狀況劃分為景氣過熱、景氣較熱、景氣正常、景氣較冷、景氣過冷5種情況。
該文借鑒李社環、梁勤星的《經濟景氣觀測方法》,取總分數的80%、70%、60%、50%分別作為景氣過熱、景氣較熱、景氣正常、景氣較冷、景氣過冷的分界線。假設參與綜合的指標數為M,每一個指標滿分為3分,則總滿分為3*M。所以分界點分別是2.4*M、2.1*M、1.8*M、1.5*M。
4.《企業財務景氣監測預警系統研究》一文中設計的預警信號系統的原理跟《企業財務景氣預警系統與應用研究》一文的預警信號系統一樣,對每一個指標設置預警界限,根據各指標的預警狀態,分別賦予不同的分數,然后將多個指標的得分相加,得到一個綜合性的指標的得分,并通過類似于一組交通管制信號紅、黃、綠、淺藍、藍燈的標志,對這組指標和綜合指標的當時財務狀況發出不同的預警信號,最后,通過觀察分析信號的變動情況,來判斷未來財務狀況運行的趨勢。所不同的是預警指標的預警界限個數以及確定方法不同,該文財務指標的預警界限是4個數值,而戚浩的預警界限是2個數值。其分界點分別為均值的1.6、1.4、1、0.7倍。
最后,把各個財務指標的分數進行加總得到企業綜合得分,根據企業綜合狀況的得分,把企業財務景氣狀況劃分為景氣過熱、景氣較熱、景氣正常、景氣較冷、景氣過冷5種情況。
上述財務景氣狀況的劃分區域跟《企業財務景氣預警系統與應用研究》中的一樣,所不同的是分界限確定方法不一樣,其分界點為5*M的0.85、0.75、0.5、0.4倍。但是,該文并沒有說明綜合得分的臨界值確定的依據。
(二)四類財務狀況
《基于財務狀況多分類的財務困境預警模型研究》(李珊,2009),將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分為四類:財務充盈、財務均衡、財務困境和財務危機。其對這四個財務狀況的定義跟呂長江對財務狀況的定義一致,并沒有創新之處,而且也沒有說明之所以把財務狀況分為這四類的原因。
(三)三類財務狀況
《上市公司多分類財務預測模型及其應用研究》(詹建平,2008),一文借鑒了呂長江(2003,2004)的5分類理論,結合我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的實際財務狀況,將制造業上市公司分為財務正常、財務困境和財務破產三種類型,其中,財務困境和財務破產屬于財務異常。其財務正常、財務困境和財務破產的概念與呂長江的財務充盈、財務困境和財務破產的概念基本一致,而且對這些財務狀況進行了技術界定。
1.財務困境的技術界定
連續兩年凈利潤
該文采用單變量(流動比率)判別法通過逐步試探,對財務困境進行了界定,如圖1所示。
上述分界點確定的依據:根據我國制造業上市公司流動比率的分布特征,當流動比率小于0.85時,公司發生財務困境;當流動比率小于0.5時,公司財務狀況劇烈變化,資不抵債,發生財務破產。
2.財務破產的技術界定
(1)當年資不抵債(資產負債率>1)、流動比率
3.財務正常的技術界定
除以下4類公司之外的所有我國兩市主板純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這4類公司如下:(1)當年資產負債率>1;(2)近兩年流動比率
根據上述界定標準,選取三類樣本;然后建立指標體系,用聚類分析和主成本分析對所選樣本進行分析研究,建立財務預測模型。
參考文獻:
[1] 李珊.基于財務狀況多分類的財務困境預警模型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9.
[2] 呂長江,徐麗莉,周琳.上市公司財務困境與財務破產的比較分析[J].經濟研究,2004,(8).
[3] 呂長江,趙巖.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分類研究[J].會計研究,2004,(11).
沃爾評分法是指將選定的財務比率用線性關系結合起來,并分別給定各自的分數比重,然后通過與標準比率進行比較,確定各項指標的得分及總體指標的累計分數,從而對企業信用水平評價的方法。通常,在企業的財務報告基礎上,計算現金流量比率、資產利潤率等財務指標,利用沃爾評分法,對企業財務指標進行全面系統分析得出公司的盈利能力、財務趨勢、發展能力等內容,最終得出每一家企業財務狀況,結合統計指標的編制方法,構建家電企業上市公司財務指標,綜合地、動態地、系統地反映家電企業上市公司整體財務運行水平。
一、企業財務指數相關文獻回顧
以指數形式來衡量企業財務狀況的發展變化,其理論基礎來源于宏觀經濟研究中的景氣理論,與微觀經濟研究中的企業財務分析理論。一方面,經濟景氣理論為企業財務指數研究提供了一個宏觀理論框架;另一方面,財務分析理論是在微觀領域下,企業財務管理活動中最基本也是核心的內容。這些形成了本研究中財務指數構建的理論依據,但財務指數的信息更具綜合性、動態性、系統性,是傳統財務分析的拓展與升華。
通過借鑒統計學科中指數的相關基礎知識,將宏觀與微觀兩個研究領域的理論集成起來。把微觀分析納入宏觀形勢分析的框架之中,形成反映企業總體財務狀況變動趨勢的動態指標。從這一基本觀點出發,本節對企業財務指數的性質進行了界定:在財務意義上,財務指數具有財務綜合評價的性質;在統計意義上,財務指數是具有質量屬性的動態指數。
二、研究對象和方法
選取了上市公司中33家家電企業樣本的財務數據編制企業財務指標。財務指標的生成基本流程包括財務指標系統的指標選取、指標賦權、財務指標編制三大環節。財務指標選取,是基于財務分析理論的認識,選取具有重要意義的財務指標進入財務指標的構建系統,這些被選取的指標共同構成了財務指標的信息內涵;財務指標的賦權,是指對財務指標系統的各財務指標以一定的方式進行賦權,權重的大小直接體現了指標在財務指標中的影響作用;財務指標編制,在指標選取與權重確定的基礎上,對多指標信息進行匯總,并以一定的形式進行動態對比,以得到最終的財務指標結果。
我們在財務管理理論上,創新地提出企業財務指數的概念,通過財務指標來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做出預測,并對可能的財務風險做出預警。具體做法如下:首先,從巨潮網下載33份家電行業企業2013年的財務報告。對財務報告進行分類整理,主要整理出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財務數據。然后,整理出各企業財務分析的指標體系,合理地選出若干財務指標,并對這些指標進行統計分析,計算出均值、方差等統計特性。同時,整理出2014年這些企業凈利潤的數值。最后,整理出一套完成企業財務指標體系,并加權后,得出企業的財務指數,用于評估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財務風險。
三、財務數據分析
我們通過對樣本財務報告分析整理出關于家電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模板。然后依次整理33家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對其數據進行分析,并以此數據整理企業財務指數。
(一)財務指標的選取。首先,我們選取的財務指標是家電企業各期財務狀況與某一特定時期的財務狀況的比較,保證了財務指標的一致性。為了保證數據代表性,財務指標的信息重疊性本身不可避免。財務報告中的數字本身就存在相互勾稽關系,必然會使各類指標在信息上存有交叉,而這些重疊的信息可能也正是重要性的體現。
單獨分析任何一類財務指標都不足以全面地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只有對各種財務指標進行系統的、綜合的分析才能對家電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全面和合理的評價。我們依據財務報告模板進一步整理出若干財務比率的模板,便于對家電企業財務報告的分析。常用財務指標有數十種,主要分為四大類:償債能力指標、運營能力指標、盈利能力指標和發展能力指標。財務比率是以財務報表資料為依據,將兩個相關的財務指標進行相除而得到的比率。
(二)沃爾評分法分析步驟。本次財務指標賦值采用的方法是財務比率綜合評分法。財務比率綜合評分法又稱沃爾評分法,是指通過對選定的幾項財務比率進行評分,然后計算出綜合得分,并據此評價企業的綜合財務狀況的方法。采用財務比率綜合評分法對企業財務狀況進行綜合分析,一般要遵循以下程序:(1)選定評價財務狀況的財務比率;(2)確定財務比率標準評分值;(3)確定財務比率評分值的上下限;(4)確定財務比率的標準值;(5)計算關系比率;(6)計算出各項財務比率的實際得分。
根據這個程序,我們根據33家企業的財務比率匯總,制作出財務指標匯總表然后對家電企業財務比率進行賦值評分。首先,根據財務比率實際值求出平均值;其次,根據財務比率的平均值和實際值求出財務指標的關系比率;最后,對財務指標分別賦值,并計算出各個家電企業的綜合評分。
四、家電企業的財務指數分析
根據各項財務比率的重要程度,確定其標準的評分值,各項財務比率的標準評分值之和,即企業財務指數等于100分。我們根據財務比率的重要程度分為1―4個等級,第一等級賦值為10.5分,第二等級賦值為3分,第三等級賦值為1.5分,第四等級賦值為1分,以此賦值分為標準值。同時規定財務比率的上限為2倍標準值,下限為1/2倍標準值,最高評分值和最低評分值為10―200分。
企業財務狀況的綜合得分反映了企業綜合財務狀況是否良好,我們將它取名為企業財務指數。如果財務指數接近或等于100分,說明企業的財務狀況是良好的,達到了預先確定的標準;如果財務指數遠遠低于100分,則說明企業的財務狀況較差,應當采取適當的措施加以改善:如果財務指數遠遠超過100分,則說明企業財務狀況很理想。
從表1數據我們發現,家電企業指數介于60―150分之間,其中60―80分有7家企業,80―90分有6家企業,90―110分有5家企業,110―120分有7家企業,120分以上的有8家企業。財務指數在60―80分之間的企業說明企業的財務狀況非常差,如果不進行控制可能會出較大的財務問題;80―90分之間的企業財務狀況一般,需要進一步改善,否則會出現財務風險;90―110分之間的企業綜合得分達到了同行業的標準,但是競爭力有限,需要進一步提高;110―120分之間的企業財務狀況十分理想,在同行業間有較大的競爭力;120分以上的企業財務狀況優異,可以加大投資增強優勢。
格力電器之所以擁有最高的財務指數,這與格力電器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專業化企業相一致。格力電器堅持自主創新,持續加大科技投入,重視科技人才培養,為技術研發和自主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和資源保障。規模優勢也降低了產品的單位成本,提高了行業進入門檻,也提高了公司對上游供應商的議價能力以及基于行業龍頭、品質品牌基礎上的新產品定價能力。格力電器所做的這一切,都促成了它的企業財務指數在同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
五、結論
企業財務指數是信息綜合的指標系統,一方面它是對上市公司整體財務狀態的綜合反映,另一方面又是對財務狀態的動態走勢刻畫,是一個包含不同時間、不同指標、不同公司的三維信息系統。財務指數是以上市公司作為一個整體對其財務狀況進行綜合,并且是長期動態跟蹤比較;是既具有質量屬性的一類動態總指標,又具有財務綜合評價性質的一類財務分析,是傳統財務分析的拓展和升華。另外,通過對企業財務指數分析以對家電企業財務狀況起到一定的預警作用。Z
參考文獻:
[1]荊新,王化成等.財務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企業財務分析是以企業的財務報表等資料為基礎的分析。企業財務分析主要包括對企業償債能力、企業資產營運能力、企業盈利能力、企業權益結構、企業資產分布狀況和周轉狀況、企業利潤目標完成情況的分析等。
第一,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通過利用財務分析方法分析企業的利潤構成以及企業的盈利能力,從而幫助企業認清各項業務的貢獻值,便于企業改善經營方向,調整業務結構以及改進業務模式,促進企業盈利能力提升。
第二,企業償債能力的分析。通過對企業資產、負債、現金流以及盈利狀況的分析,了解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和長期償債能力。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能夠摸清企業所面臨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另外,通過對償債能力分析,幫助企業利用財務杠桿,獲得更大的投資收益。
第三,企業資產運營能力的分析。企業的營運能力可以從企業各項資產的結構、規模以及資產周轉情況的變化來反映。分析企業的資產運營能力,可以幫助企業及時的掌握和改進企業資產的利用狀況,促進企業的資產利用效率的提升,促進企業資產保值增值。
第四,企業籌資和投資能力。分析企業的籌資和投資能力是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重要內容。通過財務分析得出企業投資和籌資的合理程度,能夠幫助企業選擇合理的投資方向和籌資模式,促進企業投資和籌資活動的合理性,保證企業持續經營,有效的降低企業籌資和投資的風險。
第五,企業現金能力的分析。根據企業財務報表中現金流量表的數據信息,分析企業償債能力、負債能力以及資產運營能力等,分析企業的現金流和資金周轉率,提高企業資金的周轉效率,促進企業現金能力提升。
二、財務分析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
1、科學的評價企業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在企業經營決策中居于核心地位
通過財務分析,能夠幫助企業的所有者和外部利益相關者有效掌握企業的經營狀況和企業財務狀況,為企業管理者和利益相關者的決策提供信息幫助。財務分析是對企業過去和現在的籌資活動、經營管理活動和財務管理活動進行分析,了解企業的盈利能力、資本營運能力、現金流量狀況和償債能力能進行有效的分析,對企業的管理者的管理活動和經營業績進行評價。通過企業的財務分析能夠有效地反映一段時間內企業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及時地發現企業經營活動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進。通過分析財務報表和相關財務數據,能夠客觀地反映企業經營者對相關政策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稅金和利潤完成以及上繳情況,從而加強對企業的監督。另外,財務分析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能夠為企業未來的經營決策提供依據。通過財務分析,為企業的經營活動的決策者提供科學的、全面的財務狀況、現金流量狀況和企業經營狀況,向決策人詳細的解釋企業財務報告的相關數據信息,對企業財務報告的數據資料和信息進行加工和整理,有助于企業決策者更好的掌握和利用企業的財務信息,保證企業決策制定的準確性。無論是企業的投資決策、營銷決策、人才決策等,都離不開企業財務分析數據的支持。
2、為企業的債權人、投資者和利益相關者提供決策信息
企業的財務報告是對企業經營活動和財務狀況的反映,企業的財務分析是依據財務報告和相關財務數據進行的科學的、全面的分析。企業的財務分析能夠為企業的投資者、債權人和外部利益相關者做出正確的決策提供有利的數據信息。企業的投資者可以根據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現金能力的分析,對未來企業經營狀況所存在的風險和收益做出科學的判斷,從而有助于企業投資人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現代企業的投資主體逐漸多元化,企業擁有大量的外部利益相關者,他們對于企業的財務狀況和企業經營狀況十分關心。因此,科學的、全面的財務分析,為各方面潛在的投資者和企業的債權人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持,幫助他們清楚地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有助于他們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市場經濟條件下,財務分析是滿足各個利益相關者的需求的重要的分析方法。
3、財務分析能夠為企業財務管理活動提供依據
財務分析是對企業財務報告及相關財務數據的分析。對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利潤表的分析,為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提供重要依據,反映企業的財務綜合實力情況,有助于企業改善財務管理水平。首先,對企業的資產負債表進行分析,有效地反映企業會計期末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情況。從而有效的反映企業的價值。資產負債表的分析幫助企業了解資產、負債在數量、結構、規模上的關系和變化,促進企業決策者做出優化結構、降低風險和提高經濟效益的決策。企業的利潤表反映了一定時期內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收益情況。通過對企業利潤表的分析,考察企業的投資收益情況,分析企業獲利能力以及盈虧狀況,為企業未來經營決策和投資預算提供科學的預測。通過對企業現金流量表的分析,掌握企業在過去的現金的往來情況,掌握企業的資金周轉率,從而反映企業的投資效率和資金使用效率,進一步反映企業的籌資和投資活動、經營活動等。企業財務分析能夠有效改善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促進企業財務綜合實力的提升。科學的財務分析能夠為企業的財務決策提供依據,幫助企業掌握成本支出情況,更好地控制企業成本。分析企業的籌融資渠道和成本,為企業的籌資決策提供重要的財務依據,幫助企業降低財務風險。對企業盈利能力和成本費用情況的分析,能夠幫助企業找出企業管理活動存在的問題,改進企業生產經營流程,促進經營效益提升。
三、完善企業財務分析的對策建議
1、建立科學合理的財務分析制度
完善企業的財務分析,離不開科學合理的財務分析制度的規范和約束。當前,許多企業建立了相應的財務分析制度,但是依舊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因此,企業應該建立科學完善的財務分析制度。設立專門的財務分析崗位,并配備高素質的財務分析人員。明確企業財務分析工作的基本職責、內容以及目標,為企業的財務分析制定一定的質量要求。另外,通過建立科學的財務分析制度,促進企業財務分析工作無論是分析方法的選擇、分析指標的確立以及參照物的選擇,都有明確的、科學的、統一的標準,促進從根本上提高企業財務分析的能力。尤其是企業財務分析方法的選擇,關系到企業的財務分析的質量,因此,財務分析人員應該充分的選取多種科學分析方法,對不同分析方法及其得出的結果進行比較,為企業提供有力的、建設性的財務分析報表,深入的分析企業財務狀況,發現財務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為企業科學的決策當好參謀,以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提高企業持續經營能力。
2、提高財務分析依據資料的質量
現代企業日益重視財務分析的作用,企業的利益相關者十分重視企業財務分析報告的質量,這關系到投資者、債權人、外部利益相關者的決策質量。而企業的財務分析是依據企業的財務報告和相關財務會計資料分析的。因此,為了提高企業財務分析的質量,保證企業財務分析數據真實性和可靠性,必須提高企業財務分析依據資料的質量。首先,應該提高企業財務報告的時效性,加強對企業財務報告數據質量的審計和監督。完善企業財務報告制度,提高企業財務報告的質量,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真實性和客觀性,防止出現財務報告失真、失效的現象。其次,應該完善財務報告披露制度。加大對企業財務報告信息的披露,促進企業財務報告披露的制度化和規范化,重點加強對事關投資者利益信息的披露,加強對財務報告的審計監督,促進企業財務報告數據的真實性、及時性和全面性。再次,應該完善企業會計工作和財務工作。加強對企業會計原始資料的真實性的監督,保證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真實性,采取必要的強制措施,規范企業從財務會計活動,完善企業財務信息質量,保證企業財務分析依據數據資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1.企業經營者。企業經營者受董事會的委托經營企業。企業經營者為了完成其受托責任,通過有效地運用投資者的投入資本和債權人的貸款資金,獲得最高限度的經濟利益,即提高企業資本報酬率、資本盈利率和資本周轉率。因經營者須依契約返還債權人的本金并支付利息;經營者須保全投資者所投入的資本并支付股東所期待的股利分配額;經營者須根據職工的工作情況支付其勞動報酬,所以經營者須通過企業財務分析,了解企業經營狀況,把握企業的經營時機,作出有效的、切實可行的經營決策。
2.投資者。已經在企業投入資本的股東或準備向此企業投入資本的潛在股東,關心的是不損失其投資本金并獲得較高的投資報酬。投資者們為了選擇較好的投資對象,了解哪些股份有利,哪些股份不利,何時從不利的股份退出轉入有利的投資,使自己的投資總是處于有利的狀況之中,就需要細心地分析各企業的財務信息。
作為投資者這一分析主體來說,其分析的重點是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投資報酬率。除銀行或保險公司等投資者之外,一般投資者很少直接進行投資分析。然而,有許多經濟雜志、電視財經專題和證券報刊等,將代替一般投資者進行投資分析,并提供給各投資者所需要的有關分析資料。
3.債權人。對企業作長期或短期資金融通的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為了判定貸款企業返還本金和利息能力的大小,須對其貸款企業的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進行詳細的了解和分析。金融機構是為了獲得一定收益而放款的。如果金融機構誤定了貸款對象,將會遭受不能收回貸款本金和利息的損失。因此,債權人為了選定合適的貸款對象,確定恰當的貸款數額,對其貸款對象的財務狀況進行周密、細致地分析是極為有用的。
除以上三大財務分析主體以外,還有財政、稅務、審計、供應商等與企業有經濟利益關系的單位或個人也是企業財務分析的主體。
企業經營者作為財務分析的主體所作的財務分析是由負有企業經營責任的人來分析的,至于其他財務分析主體均是由與企業經營無直接關系的人來分析的。因此,前者被稱之為企業內部財務分析,后者被稱之為企業外部財務分析。經營者進行企業內部財務分析,獲取分析資料雖無困難,但是,企業外部人員(其他財務分析主體)進行企業財務分析時,難以獲得足夠、準確、有用的資料。其他財務分析主體通過上市公司在報紙和雜志上公布的有關財務信息而獲得其分析資料。不過,此種資料與企業經營者所能獲得的資料相比是非常有限的。對于許多還未上市的公司的財務狀況,其他財務分析主體更難獲得滿意的財務信息。
二、財務分析的目標
財務分析的目標是指財務分析者通過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分析研究想要達到的、或應該達到的預期效果和境地。由于財務分析的主體是多元的變數群,這就決定了財務分析的目標也是一個多元的變數群。這是由不同層次、不同系列、不同等級和不同階段的目標所構成的一個網絡體系,貫穿這一網絡體系的兩個方面是財務分析的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
1.財務分析的總體目標。財務分析的總體目標是指在財務分析目標不同層次、不同系列和不同等級的網絡體系中所存在并起主導作用的目標。它是引導財務分析行為的航標。可概括為三個方面:
(1)評估企業過去的經營績效。各財務分析主體進行企業財務分析的目標均是要了解企業過去一段時期的經營績效,如企業的凈利多少,投資報酬率高低,銷貨量大小,現金及營運資金流量的流動速度快慢。通過對企業的財務分析,各分析主體可以評估企業過去的經營情況,并與同行業相互比較,以評核該企業的經營得失及潛在能力。
(2)衡量企業目前的財務狀況。各財務分析主體進行財務分析的目標同樣要掌握企業目前的財務狀況,如企業現在所擁有的資產價值是多大,各項資產的投資比例是否合理,對外債務是否過多,可使用的現金數額、存貨數額以及負債與權益的比例關系是否恰當。各財務分析主體通過企業財務分析,可展示企業目前財務狀況的真象,以評價企業財務現狀,并估計企業未來發展的潛在能量。
(3)預測企業未來發展的前景。財務分析主體需要擬定數項可供選擇的未來發展方案,然后,針對目前的情形,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以便作出最佳抉擇。方案一經選定,將影響企業未來的發展,尤其對財務方面的影響更為深刻。因此,財務分析主體通過對企業現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深入細致地分析研究,科學地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并據以作出經營決策。
2.財務分析的具體目標。財務分析的具體目標是在總體目標的制約下,體現不同財務分析主體的特定目標。具體目標具有直接性和特殊性。
(1)企業經營管理者的財務分析目標。企業經營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企業在經營中往往由于資金沒有適度的調配,生產組織控制不佳,銷售過程工作失誤等許多客觀的和主觀的因素,而使企業經營發生不良后果。因此,經營管理者務必要迅速獲得企業的重要財務信息,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有效方法,應付瞬息萬變的不同情況。進行財務分析是經營管理者得到此項財務信息的有效途徑。
為了增強財務分析信息的有用性,經營者可以連續不斷地進行財務分析。經營者要求財務會計部門及時地提供財務分析信息,以便隨時了解企業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以及引起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變動的原因。因此,對于企業經營者來說,財務分析的目標是:①通過財務分析,將錯綜復雜的會計數字轉化為簡單明了的財務信息,以增強財務會計資料對經營者的有用性;②通過財務分析,使經營者扼要地觀察企業目標完成得如何,企業目前財務狀況怎樣,并進一步了解影響企業經營目標完成得好與壞以及財務狀況優劣的具體原因,以便經營者采取措施,改進工作;③通過財務分析,為經營者預測未來的發展前景,作出正確的經營決策而提供可靠的財務信息。
(2)企業投資者的財務分析目標。企業投資者,即企業普通股東是企業風險的最后承擔者。普通股東對企業財務分析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債權人和其他財務分析主體。股東的利益一般與企業的股利分配率大小和股票市價的高低密切相關,而影響這二者的因素又有企業經營業績的好壞,獲利能力的強弱,財務狀況的優劣以及資本結構的合理程度等。因此,股東的財務分析目標是:①通過財務分析,了解企業的盈利能力,投資報酬率,股利分配率;②通過財務分析,了解企業的財務分配政策;③通過財務分析,了解企業的財務結構、資產結構和財務規劃,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以便作出新的投資決策,即是否保持現有投資,是否轉移現有投資,是否追加新的投資等。投資者分析企業財務時,一般不進行查找原因的分析,而特別注重現在的經營成果,股利分配政策,未來的發展前景。
(3)債權人的財務分析目標。 債權人按照信用授予的期間可分為短期債權人和長期債權人。二者均具有明顯的共同點,即債權人已因契約的簽定而具有固定的性質。
如果借款企業的經營狀況較好,則債權人的權益必然固定不變,得到保證;如果借款企業的經營狀況不佳或發生意外事故時,則債權人的權益必將處于危險之中。因此,信用授予者在決定是否對某一企業貸款時,必然事前審慎分析借款企業的財務狀況。
對于短期債權人,財務分析的目標在于了解借款企業短期財務狀況,短期償債能力,及存貨周轉情況等,以便決定是否收回貸款或停止貸款。短期債權人關心企業財務狀況(償債能力)超過企業的經營效益(盈利能力)。
(一)財務報表所分析的內容
所謂財務報表分析,即指對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以及效益利潤表中所存在的信息進行分析,以此了解當前企業財務狀況。其分析內容為:企業債務償還能力分析、財務狀況、企業營業運行能力以及企業盈利能力分析等四大主要內容:
1、企業債務償還能力分析
所謂企業債務償還能力是反應一個企業經營能力以及當前財務狀況的重要指標,是企業在債務期間內及時償還債務以及債務承受能力的重要衡量標準。債務償還能力由短期債務償還能力以及長期債務償還能力兩大部分組成,其中衡量短期債務償還能力的指標為:現金流動比率、現金比率以及速動比率;而衡量長期債務償還能力的指標為:企業資產負債率以及產權比率等。
2、企業財務狀況的分析內容
企業財務狀況的分析內容分析主要包含:企業資產分布、現金流量狀態的分析以及企業所有者的權益結構等,通過財務報表反映企業資產增減變化,從而使企業決策層及時了解與掌握企業財務狀況以及發展規模。
3、企業營業運行能力的分析內容
企業在資產管理方面的效益以及效率即是企業營運能力的具體體現。企業營運能力的強弱與否,與企業資金的周轉速度成正比例關系,資金周轉速度越快,那么企業的資產使用率亦隨之提高,企業營運能力亦隨之增強。在財務報表中,反應企業營運能力的指標為:企業存貨周轉率以及應收賬款資金周轉率等。關鍵取決于周轉速度,一般周轉速度越快,資產的使用效率越高,企業管理人員的經營能力越強。反映營運能力的指標有應收帳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等。
4、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內容
盈利能力是指企業在期限時間內獲取利潤的能力。盈利能力是企業決策層在管理效能以及經營業績等方面的集中體現,所以企業盈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的經營狀況。通過對盈利能力進行深入分析與研究,從而尋找經營管理中所存在存在問題與缺陷,進而為改善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論與數據支持,最終達到提高企業整體盈利能力的目的。
(二)分析方法
財務報表所蘊含的的數據資料是財務報表進行分析的關鍵依據。但在實際分析過程中,單純以金額來表示企業各項會計資料,其無法對自身之外的問題與信息進行充分展示。所以,為了使分析效率更高,需采取特定的分析、計算方法對財務報表中的數據進行深入挖掘、分析,進而剖析、對比數據相互之間所存在的因果關系以及關系緊密程度,并對其發展進行重點關注,從而對最終的分析結果進行推斷,最后達到分析財務報表的目的。隨著近幾十年會計學科的發展,用于分析財務報表的方法亦隨之增多,當前常用于財務報表分析的方法有:比率分析法、趨勢分析法以及因素分析法等。
其中趨勢分析法是指通過對企業兩期或是連續多期的財務報表內容中的同類數據指標進行對比分析,以確定該項指標的增減變動的幅度、數額以及方向等,進而表明企業當前經營成果以及企業財務狀況的變化趨勢。此種分析方式,能夠對引起數據變化的原因以及變化性質進行較為深入的分析、研究,并且能夠依據分析結果對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進行預測,并為制定未來的發展計劃提供數據支持;而比率分析法則是對多個相互之間存有聯系的項目進行對比、分析,從而計算項目之間比率。采用此種分析法能夠對企業經營活動、企業當前以及歷史的狀況進行分析與評價;因素分析法則是依據所需分析指標及其影響因素之間所存在的關系,從數量層面明確影響因素對當前分析指標所產生的影響及方向的一種分析方法,此種分析方法能夠較為全面的對影響目標項目指標的因素進行分析與研究。
二、財務報表在企業財務規范化運行中所起到的作用
企業管理層能夠通過分析財務報表及時掌握當前企業的財務狀況、現金流量以及經營成果等方面的情況,同時在企業決策層制定發展計劃時提供理論依據,其作用具體表現為:
(一)改善企業的內部管理,提高企業整體經濟效益
通過對企業的盈利能力進行分析,能夠較全面的了解企業當前收入形成、費用支出以及成本結算等方面的情況。同時將成本以及收入與企業前期差異進行分析對比,將有助于企業決策層及時發現采購及銷售環節所存在的問題,從而為梳理企業采購及銷售業務的流程、建立完善的采購及銷售相關的管理制度與措施提供理論依據,同時,企業決策層還可根據當前市場的變化情況對銷售策略進行及時調整,通過靈活使用銷售折讓以及銷售折扣等經營策略與方式不斷拓寬企業銷售渠道及市場份額比率。
同時,依據市場的實際狀況,科學合理的制定企業采購計劃以及采購方法,例如:協議采購、招標采購以及詢比價采購等,進而達到控制企業營運成本的目的。所以,通過對企業財務狀況以及營運能力進行分析,將有助于企業決策層及時發現在固定資產、存貨以及無形資產管理過程中所存在的薄弱環節,并以此為依據,建立與完善企業資產管理制度與措施,通過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與方法,加強對企業財務的管理與控制,進而達到提高企業資產利用率的目的。
(二)加強企業風險控制能力以及完善企業內部控制
單獨分析會計報表中任何一項財務指標,難以全面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為了全方位地了解企業經營理財狀況,并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優劣作出系統的、合理的評價,就必須進行相互關聯的綜合性分析,采用適當的標準進行綜合性評價.
1.標準財務比率的作用.在進行會計報表分析時,如果計算出來的財務比率與本企業的歷史資料比較,只能看出自身的變化,無法知道在激烈競爭中企業所處的地位與同行業或其行業的個別企業進行比較,只能看出與對方的區別,而對方并不一定最好,與之不同也未必不好.有了標準財務比率,可以作為評價一個企業財務比率優勢的參照物.以標準財務比率作為基礎進行比較分析,更容易發現企業的異常情況,以便于揭示企業存在的問題.
2.標準財務比率的確定方法.通常有兩種方法,一是采用統計方法,即以大量歷史數據的統計結果作為標準.這種方法是假設大多數是正常的,社會平均水平是反映標準狀態的,脫離了平均水平,就是脫離了正常的狀態.二是采用工業程序法,即以實際觀察和科學計算為基礎,推算出一種理想狀態作為評價標準.這種方法假設各變量之間有其內在的比例關系,并且這種關系是可以被認識的.在實際操作中,經常綜合使用上述兩種方法,互相補充,互相驗證.目前,標準財務比率的建立主要采用統計方法,工業程序法處于次要地位.
3.標準財務比率的資料收集.美國、日本等一些工業發達國家的某些政府機構定期公布各行業的財務方面的統計指標,為報表使用者進行分析提供幫助,我國目前尚無這方面的正式刊物.在各種統計年鑒上可以找到一些財務指標,但行業劃分較粗,且是新會計制度實施前的指標口徑,不適合當前的報表口徑.因此,可用《中國證券報》、《金融時報》定期據供的某些上市公司的財務比率,包括一些行業的平均數據,作為企業標準財務比率參考數據.對于行業的平均財務比率,在使用時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行業平均指標是根據部分企業抽樣調查來的,不一定能真實反映整個行業的實際情況二是計算平均數的每個企業所采用的會計方法和程序不一定相同,資本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可能加在一起平均.
(一)理想資產負債表
理想資產負債表的百分比結構來自于行業平均水平,同時進行必要的推理分析和調整.表1是一張以百分比表示的簡化理想資產負債表.
1.確定負債百分率.以資產總計為100%,根據資產負債率,確定負債百分類和所有者權益百分類.通常認為負債應小于自有資本,這樣的企業在經濟環境惡化時能保持穩定.但是,過小的負債率會使企業失去經濟繁榮時獲取額外利潤的機會,即反映出企業管理當局的經營策略比較保守.一般而言,自有資本占60%,負債占40%,是比較理想的,當然這個比率會因不同國家、不同歷史時期和行業而異.
2.確定固定資產占總資產的百分率.一般情況下,固定資產的數額應小于自有資本,占自有資本的2/3為好,這種比例關系,可使企業自有資本中有1/3用于流動資產,不至于靠拍賣固定資產來償債.在固定資產占40%的情況下,當然流動資產要占60%.
3.確定流動負債的百分率.一般認為流動比率以200%為宜,那么流動資產占60%的情況下,流動負債是其一半即占30%.既然總負債40%左右,流動負債又占30%,長期負債占10%.
4.確定所有者權益的內部結構.其基本要求是實收資本應小于各項積累,以積累為投入資本的兩倍相宜.這種比例可以減少分紅的壓力,使企業有可能重視長遠發展,每股凈資產達到3元左右,可在股市上樹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因此,實收資本為所有者權益(60%)的1/3,即20%,公積金和未來分配利潤為所有者權益的2/3,即40%.至于公積金和未分配利潤之間的比例,并非十分重要,因為未分配利潤數字經常變化.公積金與未分配利潤結構應為3∶1,即公積金占總資產的30%,未分配利潤占總資產的10%.
5.確定流動資產的內部結構.由于速動比率以100%為最佳,因此,速動資產占總資產的比率與流動負債相同,即30%.余額的盤存資產(主要是存貨)占總資產的30%,這符合存貨占流動資產的一半的一般情況.
在確定了以百分率表示的理想資產負債后,可以根據具體企業的資產總額建立絕對數的理想資產負債表.然后再將企業報告期的實際資料與之進行比較分析,以判斷企業財務狀況的優劣.
(二)理想損益表
理想損益表的百分率是以銷售收入為基礎.一般來講,毛利率因行業而異.周轉快的企業奉行薄利多銷方針,毛利率低周轉慢的企業毛利率定得比較高.實際上每行業都有一個自然形成的毛利率水平.表2是一張以百分率表示的理想損益表.
表2所示理想損益表是假設某公司所在行業的毛利率為25%,則銷售成本為75%.在毛利當中可用于期間費用的約占一半,也可以稍多一點,即按13%,余下的12%為營業利潤.營業外收支凈額一般不大,并且通常支出大于收入,即按1%處理.雖然所得稅率為33%,但由于納稅調整等因素的實際稅負在一半左右,即按稅前利潤(11%)的一半多一點6%來處理,這樣,余下的稅后利潤則為5%.
在確定了以百分比表示的理想損益表之后,就可以根據企業某期間的銷售收入數額來設計絕對數額表示的理想損益表,然后再與企業的實際損益表進行比較,以判斷其優劣.
指將相互關聯、相互補充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程序所得出的個別結果,運用一個簡潔的綜合系統予以判斷、融合、平衡、分析并作出概括性的結論,借以衡量一個企業財務管理各方面活動的綜合績效,判斷其財務狀況的優劣.
(一)理想損益表
會計報表綜合分析的目的.是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而企業財務狀況作為企業財務實力的綜合表現,在許多情況下,很難予以定量揭示,這就給綜合分析造成了很大的困難.不進行定量分析,其結論往往主觀性較強,說服力不夠,進行定量分析,又會使分析結論不切合實際,很難具有理想的實標價值.解決這一矛盾,一方面有待于財務分析技術方法的改進和補充另一方面也依賴于財務狀況理論的突破性進展.
(1)企業償債能力分析。償債能力分析是企業財務報表分析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可以將企業的存在經營風險真實的反映出來。有效的償債能力分析,能夠分析企業內在權益的構成,同時對債務資金的利用程度進行合理評估,從而進一步分析企業是否可以繼續使用負債來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促使企業經營目標的快速實現。通過相應財務報表中列示的資產、負債、現金流量以及盈利等數據信息,企業可以有效分析長期償債能力和短期償債能力。
(2)企業盈利能力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分析可以客觀反映企業利潤目標的完成情況,也是對不同時期的盈利水平變動情況的真實反應。通過設置盈利相關財務指標,有效分析企業利潤的構成,并進一步分析企業的綜合盈利能力。企業可通過財務報表分析,準確反映出各項經營活動對企業利潤的影響,以及對企業價值的貢獻程度。分析企業盈利能力可以為管理者完善業務結構、改善業務模式提供有力的保障。
(3)企業營運能力分析。營運能力分析可以反映企業資產的實際分布情況,以及資產的周轉情況。提升營運能力是實現企業既定目標的基本保障,通過設置相關指標,分析企業資產規模的變化、結構的變化以及周轉情況等,在此基礎上對企業資產的營運能力進行分析。通過對營運能力的分析,掌握企業資產結構以及其利用情況,及時發現資產運營中存在的問題并予以解決,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2.財務報表比較分析。財務報表比較分析法是一項非常實用的財務分析方法,通過分析企業不同時期之間的財務報表,將企業財務報表中的財務指標或主要項目與選定的基準相對比,確定其差異,并以此判斷、衡量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等。財務報表比較分析是對企業較長時期動態經營狀況的分析,具體形式有:財務報表及數據的前后期相比較、實際完成情況與預算相比較、本企業與同行業企業相比較。
3.財務報表趨勢分析。財務報表趨勢分析法又叫水平分析發或比較分析法,一般是以企業會計報表中所記錄的相關數據資料為基本前提,將兩期或多期相同且連續的比率或指標進行環比對比和定基對比,通過分析發現其增減變動數額、方向和幅度,從而客觀反映企業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和現金流量的變化趨勢。
二、企業財務報表分析中存在的幾點問題
(一)財務報表分析的人員的專業素質不高目前,我國的企業財務報表分析人員的專業素質普遍不高,其分析的能力也是良莠不齊。要分析企業一段時間內的財務狀況,需要運用大量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但由于財務信息的特殊性,要求財務人員在分析方法的選擇上應具有針對性,加上外部因素以及內部因素的存在,會導致財務報表分析人員在理解、分析的過程中出現偏差。一部分財務人員,職業道德素養不高,通過職位之便,更改財務報表分析數據,借此粉飾企業經營業績,明顯降低了企業會計信息質量。
(二)財務報表分析指標體系不健全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現有的財務報表分析指標體系存在諸多問題,無法最大限度地滿足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因此也難以真實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現金流量及財務狀況,尤其是缺乏一些對企業日常運營影響較大的非財務指標,如產品質量指標、市場份額指標和人力資源指標等。盡管此類非財務指標不易于進行會計核算,但是對企業生產經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若缺乏該類非財務指標,則很難完整地體現企業全方面的財務、經營狀況,財務報表分析也會失去意義。
(三)財務綜合分析法不完善,會引發企業的短期行為對具有內在聯系的各種財務指標進行系統分析的方法,即為財務綜合分析法。通過財務綜合分析,可以客觀地評價企業整體經營成果、財務狀況等,為企業完善財務管理工作提供依據。站在企業績效評價的角度看,財務綜合分析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現為分析主要反映企業財務信息,而缺乏對企業整體實力的客觀反映。由于財務指標反映了企業過去的經營業績,可以基本滿足工業時代的企業需求,但若不加完善地運用到現代化企業當中,則顯得有些無能為力。如果只重視短期財務結果,就會引發企業的短期行為,而不顧其長期發展。
三、企業財務報表分析問題的對策建議
(一)不斷提升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財務報表分析的質量,因此,提升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素質有利于其對財務信息數據的理解和把握。企業管理層應積極組織財務報表分析人員參加培訓,重視對其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在實際工作中,企業應關注財務管理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側重考察其責任心的強弱以及其工作質量的高低,并對之做出客觀評價。企業管理者應根據相關人員專業素質的高低,定制有差異的培訓方案及考核方法,以此不斷提升財務管理人員處理突發問題的能力。通過運用現代化電子信息系統和數據分析工具,降低財務分析人員的工作強度,進而提升其工作效率。
信貸風險是銀行經營面臨的主要風險,是由于債務人信用等級、履約能力的下降,違約或者利率、匯率等的變化而給銀行信貸資產帶來的負面影響,導致銀行信貸資產或收益發生損失并最終引起信貸資產價值甚至銀行整體價值下降的可能性。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現行的信貸風險管理中存在一個主要問題,即只注重授信前對貸款人信用的評價,而對發放貸款后企業的財務狀況關注不夠,起不到對貸款企業進行風險預測的功能。尤其在貸款企業違約之前,無法對其進行準確及時的風險預警。
(二)引入財務預警模型的必要性
隨著近年來國內對企業財務預警理論的研究不斷深入和完善,為商業銀行彌補上述不足,對貸款企業進行財務預警提供了可以借鑒的思路。將企業財務預警理論應用到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中,從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者的角度,構建預警模型來預測貸款企業財務狀況,以期為商業銀行信貸決策提供建議,減少信貸資產損失。由于利益的不同,商業銀行信貸管理者看待企業財務危機的觀點,既不同于一般的權益投資者,也不同于企業的內部經營管理者。企業財務危機可描述為企業無力償還全部本息的狀態,或企業的現金凈流量低,資產配置的流動性差,無法變現用于抵償到期債務的本息。在信貸風險管理過程中,商業銀行通常要在信貸計劃中對本金和利息償還做出詳細的安排,而每期本息的償還情況又與當期貸款企業的現金流量情況密切相關,即與其一定期間內的償還能力密切相關。同時,由于財務狀況惡化是一個漸近的過程,因而在信貸管理中,加強對貸款企業財務狀況的跟蹤分析,預測其陷入財務危機的可能性并加以量化,是十分必要的。銀行家“小心謹慎”的天性,導致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中的財務危機觀念,更加注重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一個發展前景良好的企業,如果到期不能還本付息,在商業銀行看來,都是信貸風險的源泉。同時對于銀行而言,貸款企業債務的償還最主要的還是依靠企業的現金流量。因此,在構建預警模型時,要選取體現企業償債能力和現金流量狀況的財務指標,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預測分析。
二、財務預警模型簡介
(一)判別分析模型
Altman最早將多元線性判別方法引入到財務危機預警領域,建立了著名的Z-score模型(即多元線性判別模型MDA),目前該模型已成為財務危機預警最常用的方法。它通過多元判別模型產生一個總的判別分值,稱為Z值,并依據Z值進行判斷。該模型判別方程如下:Z=1.2x1+1.4x2+3.3x3+0.3x4+0.999x5式中:Z為判別函數值;x1為(期末流動資產-期末流動負債)/期末總資產;x2為期末留存收益/期末總資產;x3為息稅前利潤/期末總資產;x4為期末股東權益的市場價值/債務總額的賬面價值;x5為本期銷售收入/總資產。根據模型計算結果,Z值應在1.81~2.99之間,等于2.675時居中。如果企業的Z值大于2.675,表明企業財務狀況良好,不會破產;如果Z值小于1.81,則企業存在很大的破產風險;如果Z值處于1.81~2.675之間,稱之為“灰色地帶”,處在這個區間,則表示企業財務狀況是極不穩定的。研究表明x1、x4和x5三個財務指標預測能力比較強,預測精度高達94%。多元判別模型因其假設前提過于苛刻,影響了它的判別效果和實用性。但該模型能包涵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多個指標,并且可以了解哪個財務指標最具判別能力。這對于銀行的信貸風險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銀行對于企業信用狀況的評定主要依靠對企業財務報表的分析,而如何從龐雜的財務指標體系中選取最能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指標是問題的關鍵。
(二)Logistic回歸模型
Logistic模型是一種非線性分類的統計方法。1980年Ohlson首次使用多元邏輯回歸(Logistic)方法對公司財務狀況進行預測,他發現用公司規模、資本結構、業績和當前的變現能力進行財務危機的預測準確率高達96.12%。Logistic模型的計算公式為:Logi(tp)=ln(p1-p)=a0+b1x1+b2x2+…+bnxn該模型假設企業財務危機的概率P,在模型擬合之前,對于發生財務危機的公司,P值取1,否則取0,判別規則是:如果P值大于0.5,則判定企業陷入財務危機;如果P值小于0.5,則判定企業財務正常。Logistic預警模型的目標是尋求被觀察對象的條件概率,從而據此判斷被觀察對象的財務狀況。Logistic模型最大的優點是沒有嚴格的假設條件,具有廣泛的適用范圍。
三、信貸風險管理中應用財務預警模型的實證分析及比較研究
(一)研究樣本與財務指標選擇
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將我國上市公司中的ST公司界定為財務危機企業。選取ST公司構建“財務危機企業”樣本組,非ST公司構建“財務正常企業”樣本組。根據選取樣本的時間性原則、配對原則和剔除異常樣本原則,最終選擇了2004年我國A股市場被特別處理的28家上市公司(ST公司)和2005年被特別處理的22家ST公司作為財務危機企業樣本組,要求入選的上市公司在第T年由于“財務狀況異常”而被特別處理,然后按照同一會計年度、行業相同、資產規模相近的配對原則,對每一家ST公司進行配對選擇非ST公司,選取了50家非ST公司作為匹配樣本。樣本期分為兩部分:一是用財務危機前三年來構建模型,即采用的數據是財務危機前三年的數據,即T-1年、T-2年和T-3年數據。二是將T+1年(即2005年和2006年)的數據作為保留樣本進行測試。同時,基于銀行信貸管理者的角度評價貸款企業的財務狀況,選取銀行更為關注的財務指標: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現金流量。在查閱了相關文獻資料,并考慮了指標數據資料獲取的難易程度之后,初步確定了具有代表性的14個財務指標,作為初選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二)模型方程構建具體如下:
(1)判別分析模型。采用逐步判別分析對模型變量進行篩選并建立模型。利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逐步判別分析,根據分析結果最終有兩個指標通過了F檢驗,即X2(總資產收益率)和X13(現金流動負債率)。同時采用Fisher判別法,方程的系數采用Fisher線性判別方程的系數。由此得出各類判別方程如下:F1=(-7.633)×X2+0.436×X13-1.554(ST公司)F2=(-0.882)×X2+1.233×X13-1.937(非ST公司)采用回代的方式預測模型擬合的準確性。把各樣本觀測值回代到判別方程中,根據函數值確定每一個樣本屬于哪一類公司。對比原始樣本的分類和按判別方程所得的分類,計算出模型的預測準確率和兩類錯誤率。將T-2年和T-1年的樣本數據代入模型,得到模型的擬合效果與T-3年進行比較。如表2所示:
(2)Logistic回歸模型。借助SPSS統計軟件中的二元邏輯斯蒂回歸分析,選擇其中的ForwardLR方法,即基于最大似然估計的前進法來選擇進入方程的變量。根據分析結果最終有兩個財務指標變量X2(總資產收益率)和X13(現金流動負債比率)進入Logistic回歸模型:p=11+e0.690+4.481×X2+0.738×X13選取p=0.5作為臨界點。若p<0.5則判定企業陷入財務危機,p>0.5則判定企業財務狀況正常。由此將得出的預測值和實際數據進行比較。將T-2年和T-1年的樣本數據代入模型,得到模型的擬合效果與T-3年進行比較,如表3所示。
(三)模型實證結果比較分析
判別分析模型和Logistic回歸模型的預測準確率的比較如表4所示,現對其實證結果分析如下:
第一,進入模型的財務指標分析。在判別分析模型和logistic回歸模型的構建中最終進入模型的變量,只有X2(總資產收益率)和X13(現金流動負債比率)兩個財務指標。總資產收益率是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該指標越高,說明資產的利用效率越高,企業的盈利能力越高。現金流動負債比率是反映企業現金流量的指標,它最能反映企業直接償付流動負債的能力。在信貸風險管理中,商業銀行最為關注的正是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對銀行而言,其債務的償還最主要的還是依靠企業的現金流量。因此,現金流量更能直觀反映企業的償債能力。由此可見,在實證分析中所構建的預警模型對銀行的信貸風險管理有較好的實用價值。
第二,模型的總體準確率及錯誤率比較。在T-3、T-2、T-1年,判別分析模型的總體準確率分別為72%、81%和88%,而logistic回歸模型的總體準確率分別為73%、83%和91%。由此可見,logistic回歸模型各年份的總體準確率都要略高于判別分析模型。在信貸風險管理中,商業銀行更為關注的是對財務危機企業(即ST公司)的預測準確率,因為發生第一類錯誤,即把財務危機企業誤判為財務正常企業,相對于第二類錯誤,其危害更大,誤判成本更大。因此,第一類錯誤率較高的模型,其實用價值將降低。根據表4可以得出,兩類模型的第一類錯誤概率都處于10%~20%之間,誤判率較低,說明在信貸風險管理中都具有較好的判別能力和預測效果。在T-2年,Logistic模型略低于判別分析模型。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在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管理中進行財務預警,Logistic回歸模型的實用價值要略高于判別分析模型。
第三,不同年份模型的判別效果比較。從模型的實證結果可以看出,越臨近危機發生時間,判別分析模型和logistic回歸模型兩類錯誤率越低,總體準確率越高,T-3年優于T-2年,T-2年又優于T-1年。這也恰好與現實情況相吻合。財務危機企業的財務狀況是一個逐步惡化的過程,越臨近危機發生時,財務預警指標的惡化越明顯,判別能力越高。通過對上述模型結果的分析,可以看出logistic模型在總體準確率和兩類錯誤率上均要優于判別分析模型。并且判別分析模型有較為嚴格的假設前提,這也影響了判別分析模型的準確性和實用性。綜合上述分析,本文認為logistic回歸模型在應用于銀行信貸風險管理中的預測準確性和判別效果要優于判別分析模型。
四、模型實證結果在信貸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一)判別分析模型在信貸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判別分析模型涵蓋了體現企業財務狀況的多個指標,并且能夠逐步判斷哪個財務指標最具判別能力和預測效果。其優勢在于能夠從眾多的財務指標中篩選出最能準確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指標,并建立定量化的判別方程。商業銀行在信貸風險管理中對于企業財務狀況和貸款等級的評定,主要依靠對企業財務報表數據及財務比率的分析,如何從龐雜的財務指標體系中選取最能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指標是問題的關鍵。而判別分析模型能夠為銀行解決這一問題,這對于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實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4年7月7日
一、財務報表分析概述
1、目的。20世紀初期,財務報表分析這一詞產生。最初,記賬核算是財務報表分析的唯一目的,主要用于分析銀行的信用服務的,后來,財務報表分析才逐漸成為投資者分析各個企業能力和財務狀況的晴雨表。如今的財務報表分析已經全部融入到建筑施工企業的經營管理當中,來滿足建筑施工企業對外部或內部決策的需要。
2、作用。財務報表分析主要是指通過一定的方法或手段,分析和研究財務報表及相關財務資料、數據,揭示有關財務指標之間的關系和數據的變化趨勢,以便評價和預測財務活動實施情況,為建筑施工企業管理者提供直接、真實的經濟決策信息,是管理者做出正確經營決策的依據。
3、內容。財務報表分析的結果是給不同的使用者分析和使用的,每個使用者都有各自的分析側重點,但有時也有時也會有共同的要求。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點:資本的結構分析、建筑施工企業獲利能力的分析、建筑施工企業償債能力的分析、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狀況變動分析、成本費用的分析、運用資金效率的分析等內容。
4、基本方法。分析財務報表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種:(1)財務比率分析法。該分析方法是將有關財務報表分析的金額進行對比,分析出一系列具有邏輯關系和意義的財務比率,據此來揭示被分析建筑施工企業某一段期間內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的一種分析方法。具體而言,財務比率分析法包括償債能力比率、盈利能力比率、營運能力比率等;(2)財務報表比較分析法。該方法是對本建筑施工企業不同期間的財務報表進行分析方法,它可以對建筑施工企業持續經營能力、盈利能力和財務狀況變動趨勢做出分析,分析一個建筑施工企業較長時期的動態經營狀況;(3)財務報表趨勢分析法。該方法是利用建筑施工企業會計報表所提供的相關數據資料,將幾期連續相同指標的比率,進行定基或環比對比,計算出這些指標未來增減變動的方向和數額變動幅度。
二、建筑施工企業財務報表分析中存在的問題
1、建筑施工企業財務報表中數據存在的問題。在對財務報表進行分析,必須取得與財務報表分析相關的數據資料,因此會計數據是進行財務報表分析的關鍵,而會計數據的真實性直接影響建筑施工企業財務報表分析結果的準確性。目前,許多建筑施工企業財務報表中的數據和會計信息都不夠精確,有些建筑施工企業在提供會計數據時只提供一些關鍵性的會計信息,很少提供關聯性小的會計信息,有些建筑施工企業甚至為了向外界展示建筑施工企業效益,采取弄虛作假的方式來達到目的。使信息、數據使用者無法分析出關注建筑施工企業的真實財務狀況。
除此之外,由于一些建筑施工企業統計數據周期過長,造成分析后財務報表結果已經無法真實反映建筑施工企業目前的經營狀況,因此建筑施工企業財務報表的數據時常存在滯后性。
2、分析建筑施工企業財務報表方法存在的問題。財務報表的分析方法可以幫助建筑施工企業正確評價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情況,幫助管理者做出正確的決策方案。常用的財務報表分析方法使用的重點是財務報表中的數據,但這些分析方法只注重數據發生的變化,而無法更深入地探究數據發生變化的原因。因此,傳統的分析方法忽略了建筑施工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問題,導致分析結果缺乏一定的客觀性、準確性以及正確性。
除此之外,財務報表分析方法也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其中,比率分析法和趨勢分析法的分析結果的滯后性最為明顯,當被分析建筑施工企業之間的口徑不統一或評價標準不一致時,便會造成財務報表分析結果失去真實性。
3、分析財務比率存在的問題。財務比率分析包括三個面,即償債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以及營運能力分析。其分析的數據主要來源于建筑施工企業財務報表,由于財務比率存在一定的問題,導致分析的結果無法體現其應有的價值。因此,所財務比率分析結果中存在問題,也就是財務報表分析結果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財務比率分析不夠嚴密;第二,建筑施工企業之間的評價標準不一同;第三,財務比率。
4、建筑施工企業財務報表分析不夠全面。財務報表分析依據建筑施工企業提供的財務報表對建筑施工企業運行的各個方面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分析,但是財務報表分析過程中沒有充分地考慮到建筑施工企業運營過程中的其他影響因素,例如企業發展的環境、建筑施工企業未來大的經濟運營趨勢。當前不夠全面的財務報表分析,使得分析出的結果很難反映出建筑施工企業真實的發展狀況。
三、解決建筑施工企業財務報表分析問題的對策
1、建筑施工企業財務報表數據必須真實可靠。財務報表中使用的各種數據必須真實可靠,能夠真實地反映建筑施工企業某一段期間內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狀況。由于財務報表中涉及大量的財務數據,準確的計算這些數據,才能確保數字的真實性與可靠性,這就要求相關財務工作人員在編制財務報表時,必須認真核對數據、辨別數據的翔實并核對資料的完整性,在取得的數據中不能存在估計或推算的數據,也不能存在弄虛作假的數據。
2、進一步完善建筑施工企業財務報表分析方法。建筑施工企業應該建立科學的綜合財務報表分析方法,將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結合到一起,將不可計量因素考慮在分析結果中,進行綜合判斷,修正單一分析方法中的誤差,使分析結果更趨于實際。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可以結合比率分析法和比較分析法,也可以結合比率分析法和趨勢分析法,或是結合趨勢分析法和比較分析法。總之,無論使用什么財務報表分析方法,都要結合建筑施工企業自身的財務特點,以及當時相應的經濟信息和投資者的投資方向等采取相應的分析方法。
3、正確應用財務比率分析法分析建筑施工企業財務報表。建筑施工企業應該正確利用財務比率分析方法。在實際工作中,財務分析工作人員應該結合財務比率的三種分析方法計算出建筑施工企業相應的資金流動比率、資金周轉比率、資產負債率以及建筑施工企業的營業利潤率等相關信息。除此之外,相關財務分析人員在實際工作當中,應該盡可能地多掌握被分析的信息與背景資料,為財務報表分析工作打好基礎,盡量減少財務比率分析的錯誤。
4、注重建筑施工企業財務報表分析的全面性。在分析建筑施工企業財務報表時,除了要注重財務報表分析數據取得的真實性、有效性以及財務分析方法應用的合理性外,還要注重分析建筑施工企業的背景和財務報表中的附注。其中,對于建筑施工企業背景的分析,應當注重被分析建筑施工企業所處行業的背景信息和建筑施工企業經營策略;對于財務報表附注的分析,應當充分地了解、更深入的研究相關附注信息與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之間的關系,正確地掌握附注披露的重點和要點。
四、結束語
在當下的經濟社會中,只有認清當前的經濟形式,運用多元化的分析方式,突破建筑施工企業財務報表分析的瓶頸,才能提升建筑施工企業財務報表分析的水平,才能提高建筑施工企業經營決策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