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4 16:23:0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資產評估公允價值,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2. 002
[中圖分類號] F23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3)22- 0003- 03
近年來,會計與資產評估的聯系日益緊密。我國新企業會計準則的頒布更是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特別是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引入,加深了會計業務與資產評估的關系,為會計計價和資產評估的結合提供新的契機。
1 會計學公允價值與資產評估學市場價值的聯系
1.1 公允價值與市場價值的共性
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在2006年的《財務會計準則公告第157號——公允價值計量》中對公允價值概念的定義是:計量日市場參與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資產所獲得的或轉移負債所支付的價格①。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B)在《國際會計準則第32號——金融工具:披露和列報》中將公允價值定義為“在一項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當事人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②。依據財政部最新的修訂后的會計準則,我國在對5種類型的會計計量屬性進行定義時,對其中的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定義是:在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量。
在資產評估學中,由于所處角度不同,對資產評估價值的分類也有所不同,除了以資產評估的估價形式、假設前提、業務性質分類外,主要是采用以評估時資產所處的市場條件和被評估資產的使用狀態為依據,分為市場價值和非市場價值。根據《國際評估準則》“市場價值是指自愿買方和自愿賣方在各自理性行事且未受任何強迫壓制的情況下,對在評估基準日進行正常公平交易中某項資產應當進行交易的價值估計數額。”
雖然國際上各個準則中對公允價值概念的定義有些微差異,但通過對比,我們仍可以從中總結出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的定義與資產評估中對于市場價值定義具有共同的特征:①公開市場公平交易。②交易雙方自愿、無脅迫性。③交易雙方對交易物的相關信息是充分了解的。④是一個估計值。因為它是在理想狀態的交易中滿足上述條件產生的參考值,但實際的市場復雜多變,有一些風險是不可控的,在一項交易中還存在其他變量對資產價值的確定造成影響,因此,這個價值并不是確定值。⑤某一特定日期上的時點價值。這一特點在FASB和IASB對公允價值的定義中都有所體現:FASB明確規定了公允價值是在計量日產生的;IASB把公允價值劃定在一項公平交易中,既然是一項交易,則必然有確切的交易日。由此可知,公允價值的存在是建立在一個特定的日期上的,這與資產評估要求市場價值是在評估基準日產生一致。因此這個價值是一個時點價值。
1.2 公允價值計量在資產評估中的應用
國內資產評估行業產生源于改革開放后,中外合資等新型企業的興起產生了對產權計價的需要,而產權計價一直是會計計量的一部分。目前,資產評估已經在機電設備、企業價值、房地產價值和無形資產等領域發育成熟,積累了相應的經驗,制定了明確的準則規范。而目前在這些領域進行的以資產轉讓、企業兼并、企業出售、企業清算、債務重組等經濟行為為目的評估一般都會涉及到會計計量屬性中的公允價值計量。
在修訂后的企業會計準則中,多處提到了對于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用,其中就涉及到了資產評估的一些業務。例如《企業會計準則第20 號——企業合并》準則規定,在企業合并對價分攤中,確認被合并方的可辨認資產、負債和或有負債的公允價值,相當于對被合并方的整體資產進行評估,包括流動資產、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無形資產等可辨認資產、負債和或有負債進行評估,取得被合并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數額,與合并對價進行比較,差額部分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進行處理,確認為商譽。據此,在企業合并確認被合并方資產時,必然會涉及到資產評估中的流動資產、房地產、機電設備、無形資產評估業務,這便將公允價值計量與資產評估聯系起來。這條準則的內容與資產評估中市場法的應用前提是一致的,這就表明滿足上述兩個條件的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時可以利用資產評估技術來確定。
因此,從新的會計準則中可以看出,在對不同的資產、不同的經濟行為要求以公允價值計量時,準則里所明確的資產類型及應用條件與資產評估的業務范疇和應用前提是相通的。
1.3 二者相輔相成,互為依據
在資產評估過程中,評估所依據的數據主要以企業財務報告中的會計數據、財務指標為參考,同時對于使用的估算方法也大量借鑒會計中的現代計價法,例如用價格指數法來估算重置成本,再如功能價值類比法、重置核算法、統計分析法等也都來源于會計計價方法。評估師需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財務數據和指標,選擇合適的評估方法,對滿足條件的評估資產價值做出公正客觀的專業性結論,這一系列的行為都建立在完善的會計工作和科學的會計計價方法基礎之上,可以說資產評估工作離不開會計的支持。
在會計工作中,當企業采用公允價值對企業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會計人員需要參考評估師的專業意見,以評估報告的數據為依據來進一步確定公允價值。例如在經濟社會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的無形資產,會計人員需要借助專業的資產評估來確認其價值,還有日益增多的企業兼并、企業出售等經濟行為需要專業的企業價值評估為會計人員確定其中相關的公允價值提供參考。
2 資產評估與會計工作中應用公允價值的區別
2.1 計量的前提條件和目的不同
會計準則中明確規定,持續經營是會計的基本前提,因此會計中的公允價值需要以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持續進行為前提。因此,在會計中公允價值作為一種資產計量屬性,它起到了客觀反映企業資產的實際情況和幫助會計人員全面掌握企業的真實價值的作用。
然而,在資產評估中,公允價值的存在不局限于以企業持續經營為前提,它是一個在評估活動中由專業人員根據委托人特定目的估計出的資產價值,也就是說企業可以面臨清算、兼并、出售等合法的經濟行為,評估人員在委托人的意圖之下,根據資產的狀況及所面臨的市場條件,做出資產在評估時點上一個相對合理的市場價值的估計。
2.2 計量的原則不同
會計工作需要遵循的原則:① 獨立性。為了避免管理層操縱公允價值的計量,企業要設置一個相對獨立的內部機構專職負責企業資產負債項目公允價值獲取或評估。②可驗證性。即各自獨立的計量人員按照相同的方法和程序對同一計量對象進行計量時應獲得相同或相近的結果。③充分性。指在對計量對象進行估價時應根據計量對象所處環境去獲取足夠多的信息,避免公允價值獲取過程中的不確定性。④適當性。公允價值的獲取方法的選擇與市場參與者在事前分析預測及價格談判時所采用的方法和考慮的因素應當一致。
資產評估需要遵循以下原則:①真實性原則。資產評估機構在評估工作中必須以實際材料為基礎,以確鑿的事實為依據,實事求是地得出評估結果。②科學性原則。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必須遵循科學的評估標準,以科學的態度制訂評估方案,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評估。③公平性原則。評估機構和人員必須堅持公平、公正的立場,以中立的第三者身份客觀地進行評估。④可行性原則。根據評估對象的特點和性質及當時所具備的條件,制訂切實可行的評估方案并采用合適的評估方法。⑤簡易性原則。在達到相應準確度的前提下,盡量使評估工作簡便易行,提高資產評估效率。
2.3 計量的方法不同
根據我國的會計準則,按照市場活躍程度將公允價值運用劃分為3個層次:第一層次,資產或負債存在活躍市場的,應當以市場中的交易價格作為公允價值;第二層次,資產本身不存在活躍市場,但類似資產存在活躍市場的,應當以類似資產的交易價格為基礎確定公允價值;第三層次,對于不存在同類或類似資產可比市場交易價格的資產,應采用估值技術來確定其公允價值。
資產評估的主要方法有:①市場法:利用市場上同樣或類似資產的近期交易價格,經過直接比較或類比分析以估測資產價值。②成本法:估測資產的重置成本,扣減已存在的各種貶值。③收益法:估測資產未來預期收益的現值。
2.4 計量的過程不同
會計中的公允價值計量,需要相關會計人員收集企業內部財務信息,根據企業的財務數據在確定資產計價標準的前提下,運用核算的方法確定資產的價值。而資產評估中對公允價值的計量則復雜得多,評估人員根據委托人特定的目的,針對評估對象進行廣泛的資料收集,除了與資產有關的企業財務信息外,有關資產權利的法律文件、重大合同協議、當前市場的條件和類似資產的交易信息等都是需要評估師掌握的信息,在盡可能擁有詳盡資料的前提下,評估師才能確定評估資產的價值類型和選擇合適的評估方法,從而完成評估工作。
3 資產評估學中引入公允價值計量的必要性
3.1 公允價值計量是會計人員從事資產評估相關業務的需要
目前企業資產的公允價值一般依靠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來確定,在我國,由于會計從業人員自身知識水平的限制和相關經驗的缺乏,他們對公允價值的理解和認識不夠全面深入,缺乏足夠的實踐經驗,還不具備對公允價值進行合理估計和準確判斷的能力,若要求這些會計人員在會計核算中使用公允價值計量,則超出了他們的實際能力,很可能導致對公允價值估計的不準。此外,財務人員管理企業賬目,編制財務報表,合理規劃企業現金流動,需要在會計期間承擔大量的會計、稅務等工作已是不易。而從我國實施的新企業會計準則看,除了一些計稅的基本內容外,大量經濟業務都涉及到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這不得不要求企業的會計人員進行資產評估相關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以應對在遇到諸如商譽、土地、機電設備等類型的資產需要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時的困境。
3.2 會計準則的變更推動了公允價值在資產評估領域的應用
當今世界,經濟飛速發展,金融創新層出不窮,使得社會經濟形式逐漸多樣化,資產評估也在諸多經濟業務中發展成熟,例如企業兼并、企業出售、企業清算等常涉及到企業價值評估的資產業務。有些國家直接在會計準則中強制性要求,若企業資產涉及評估業務必須由專業評估師來完成。根據財政部修訂后的會計準則,將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企業合并、融資租賃等業務中大量應用公允價值。雖然我國對公允價值的引入是適度的,并無準則強制性規定特定情況下必須由資產評估人員承擔相應的價值評估工作,但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也開始嘗試在市場上推廣公允價值的運用,這便為會計行業與資產評估業的緊密結合提供了良好契機。相信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場化的不斷推進,我國會在會計領域中逐漸加強對資產評估工作的依賴。
3.3 資產評估的專業性、準確性和客觀性符合了公允價值計量的要求
企業財務會計人員的主要工作內容和職責要求與公允價值計量相關內容是不同的,在對公允價值運用的第三個層次中,需要利用估值技術來評估和判斷資產公允價值,這是會計人員不曾涉足的領域,會計人員不可能獨立完成。而隨著資產評估業的穩步發展,評估方法、評估技術等方面較為成熟,在價值評估的實務操作上更具優勢,因此,評估師的專業水平是公允價值的首要保證。此外,評估機構和人員作為交易中的第三方中介機構,在整個評估過程中,會堅守第三方的中立的原則,嚴格執行評估程序,廣泛深入地搜集資料,根據科學的方法,認真地進行核實、研究、分析判斷,獨立自主地做出決定,最終得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評估結果。所以,資產評估提供的客觀可靠的專業意見也是公允價值計量中必不可少的。
主要參考文獻
[1]劉萍.資產評估與會計的協調合作[J] .財務與會計,2006(6).
[2]胡卓娟.新會計準則下的資產評估與會計計價[J] .當代經濟,2008(7).
[3]顏琪中.公允價值計量法的改進與應用[J].中國金融,2011(11).
[4]李曉霞.公允價值計量與資產評估關系淺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1(6).
我國新會計準則的最大亮點是:在堅持歷史成本基礎的前提下,明確地將公允價值作為會計計量屬性之一,并不同程度地運用在19個具體會計準則中,以使按照新會計準則體系編制的財務報表能夠更加真實、公允地反映企業的價值。此次公允價值引入會計計量的眾多領域,提出了對資產評估的強烈要求。由于公允價值的特殊性,以及財務報告所需要的合理性、客觀性、相關性的要求,注定必須以外部的、獨立的、專業的資產評估提供會計計量中的公允價值,不能用內部會計和內部審計來替代獨立評估,更不可能用獨立審計來替代獨立評估。
一、公允價值應用的難點――如何保證公允性
公允價值作為一種新的計量屬性,與歷史成本計量屬性相比,其內在的最大優勢在于能極大地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更有用的信息。但在我國實際應用公允價值時,如何保證其公允性是推廣應用的最大障礙,具體來說存在以下幾個難點:
(一)如何建立健全一個活躍的市場機制
在一個活躍的市場條件下,由于交易活躍與不存在私人信息,因而各種資產或負債的市價就能很好地反映出其真實的價值,這種真實的價值即完全符合公允價值的定義。所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建立與完善的進程中,就有必要建立與健全與之相適應的各種市場體制,通過市場條件來使會計人員很容易地獲得按公允價值定義所需的各種具體計量屬性形式,從而在會計外部環境上創造一個有利于公允價值應用的外部條件。
(二)如何保證會計計量的可靠性
可靠性與相關性往往是一對矛盾。由于公允價值應用本身存在多種計量屬性形式的確認與選擇,在進行確認與選擇中就容易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從而使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所產生的會計信息缺乏可靠性。盡管我們知道,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可以為我們提供決策有關的會計信息,但如果其缺乏可靠性,也是很難被會計信息系統所接納的。
(三)如何提高會計計量的可操作性
提高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可操作性,也是要使其在具體實務運用上操作性強。既便于具體操作,同時又能很好地解決具體問題。在這方面除了應在會計準則應用指南中給予明確的有利于具體實務操作上的規范要求,同時還應對會計人員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以增強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同時要加強會計外部環境的改變,能夠由中介服務機構提供有關資產公允價值信息供企業選擇。
(四)如何降低會計計量的成本
要降低會計計量的成本,就是要遵循成本與效益原則,要使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過程中所需要獲得的計量成本盡量降低。不可否認,與采用歷史成本計量屬性相比,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在所花費的會計計量信息的搜索成本、處理成本以及今后審計成本都有明顯的提高。但是,要看到這種應用成本不可過于太高,如果太高,就不符合成本與效益原則,就會影響它的推廣與普及。
二、公允價值應用的保障――資產評估
資產評估是由專門機構和人員通過對資產某一時點價值的估算,確定其價值的經濟活動。資產評估所確定的價值通常能夠真實地反映企業資本保全狀態,能夠從計量單位與計量屬性兩方面完善會計的配比原則,真實反映企業的價值,能夠合理反映企業的資產狀況,提高財務信息的相關性,可以更有效地提供會計信息。針對以上難點,專業評估的獨特屬性能夠為公允價值計量的客觀真實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一)專業評估的專業屬性,為公允價值計量的客觀真實奠定了基礎
資產評估是一種專業活動,從事評估業務的機構應由一定數量和不同類型的專家和專業人士組成。一方面,這些資產評估機構形成專業分工,使得評估活動專業化;另一方面,評估機構及其評估人員對資產價值的估計判斷,都是建立在專業技術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之上。所以,這種估計是一種專業判斷,它是按照一定準則和程序所揭示的現實價值最可能的值或值域區間。
雖然市場上同一物品在同一時間、不同地點,對于不同的買者或賣者,其現實價值可能不同;同時,實踐中注冊評估師對同一資產的現實價值估值的差別盡管也帶有主觀成分,但只要在一定范圍內,就屬于正常現象,這也是市場均衡的客觀形式。而且這種差別一般并不影響到相關經濟行為的當事人依據評估結果對經濟行為作出取舍安排。
資產評估作為一種專業中介活動,它對客戶和社會提供的服務也是一種專家意見及專業咨詢。由于注冊資產評估師在評估過程中能夠比較全面地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狀況等,聘請提供資產評估的事務所從事相關的服務,對企業來說可以節約一定的溝通成本。
(二)專業評估的獨立屬性提高了評估意見的公正性
獨立性是資產評估的基本特征,也是資產評估的靈魂。獨立性原則的要旨是使注冊資產評估師免于利益沖突,從而奠定正直與客觀的執業基礎。利益沖突的發生,一般認為有兩種情況:一是某人的自我利益與其作為特定角色應盡的義務沖突;二是某人身兼雙重角色時相對應的兩種義務發生沖突。資產評估是按照公允、法定的準則和規程行事,評估人員是專職執業,且是與資產業務沒有利害關系的第三者。因此,資產評估活動服務于資產業務的需要,而不服務于資產業務當事人任何一方的需要。
三、資產評估業與會計業合作的動力――公允價值的應用
(一)公允價值的推廣應用是資產評估業與會計業合作的最大推動力
我國新的會計準則基本與國際趨同,而實務中,國際會計準則已經逐漸承認評估的重估值可以替代歷史成本,一旦評估的結果被認可,評估的基礎、評估的次數和是否有外聘的評估人員參與都應在會計報表和公開的信息中予以披露。比如,IAS40第33條指出:初始確認后,選擇公允價值模式的主體應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其全部投資性房地產(但不包括第53段所描述的情形)。IAS16第32條則進一步指出:土地和建筑的公允價值通常是由基于市場的證據所決定的,而這些證據一般是由合格的專業估價人員評估確定的;廠房和設備項目的公允價值通常是通過評估確定的市場價值。此前,國際評估準則只是更多地著眼于不動產領域。隨著評估行業在經濟中作用的發揮,以及會計行業對評估結論依賴程度的加大,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業務正快速增長,對相應準則的需要日趨迫切。根據計劃,國際資產評估準則委員會(IVSC)將對國際評估準則進行全面復核,目的之一是審查國際評估準則是否滿足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中對相關資產評估的要求。
(二)公允價值審計將促進資產評估業與會計業的合作
由于公允價值在確認的具體計量形式上有多種可供選擇的形式,其確認要受會計環境與交易事項的不同所制約,在確認與選擇中就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容易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而有的企業管理層干脆把公允價值作為操縱利潤的工具。例如,在關聯交易中,關聯企業經常會發生購銷往來、資產轉讓和出售等業務,這些業務的交易價格如何確定將直接影響企業的利潤。如有些上市公司以高于公允價值的價格將產品或勞務銷售給關聯企業,而以低于公允價值的價格購入產品或勞務;或者將不良資產以高價剝離給母公司,母公司則將優質資產以低價注入到上市公司。這樣上市公司很容易就提高了賬面利潤。在非貨幣資產交易和債務重組中,有些上市公司通過非同類資產置換“互利互惠”,即按照公允價值進行評估,然后兩家置換的資產都有升值,根據新準則,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這樣換過之后,兩家都增加了報告利潤,這種不真實的收益的存在會造成股票市場一定程度上的虛假繁榮和資金流向錯誤。在債務重組中也存在這樣的問題。
2002年7月,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之國際審計與鑒證準則理事會(IAASB)公布了第545號國際審計準則(ISA545)《審計公允價值計量和披露》,其目的是為審計財務報表中所包含的公允價值計量和披露建立準則和提供指南。它提出了對財務報表中按公允價值列報或披露的重要資產、負債和權益的特殊組成部分的評價、計量、列報和披露有關的審計考慮。
而這次我國財政部正式頒布了《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322號――公允價值計量和披露的審計》,制定本準則的目的就是“為了規范注冊會計師對公允價值計量和披露的審計”,它提出注冊會計師應當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確定公允價值計量和披露是否符合適用的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它尤其提供了與下列各項有關的信息:了解被審計單位公允價值計量和披露的程序以及相關控制活動并評估重大錯報風險;評價公允價值計量的適當性和披露的充分性;利用專家的工作;針對公允價值計量和披露的重大錯報風險實施的審計程序;評價審計程序實施的結果;管理層聲明;與治理層的溝通。
公允價值審計需要第三方的數據,這將促使上市公司重視財務報告中需要以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和負債,需要有權威的機構來證明本公司所采用的公允價值是公允、客觀的,資產評估機構能夠滿足上市公司的要求。
四、設想
(一)所有的上市公司都要委托一家資產評估機構為自己提供所需的公允價值
除了市場自身存在信息不對稱,投資者信息處理能力的“瓶頸”也會大大降低信息的透明度。我國證券市場散戶居多、投機性強以及專業知識缺乏,這些都可能誘使管理層濫用公允價值。我們應該借助信息中介的能力分析公開信息,搜集私有信息,客觀公正地評價企業業績,以引導投資者追隨績優公司。上市公司要想得到投資者對本公司會計信息的認可,尤其是敏感的公允價值,需委托一家資產評估公司為自己提供所需的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并在對外報出財務信息的同時報出由該資產評估機構出具的公允價值評估報告,以保證所提供公允價值的客觀公正。
同時,會計師事務所在對上市公司進行公允價值審計工作時,可與資產評估進行協作,也可減少一些重復程序,從而節省了成本。
(二)建立注冊資產評估師誠信責任機制和相關的法律、法規
如同注冊會計師一樣,對注冊資產評估師要建立同樣管理機制。會計、審計和評估工作,都是特殊職業,是一種技術方法和理念并重的職業。運用公允價值,必須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同時也要加強社會監督,注冊資產評估師的誠信行為不可缺失,加強誠信責任機制的建設,才能為公允價值的應用提供良好的環境。
注冊資產評估師的服務市場僅靠道德或行業自律約束是遠遠不夠的,惡性競爭可能摧毀業界的一切道德底線,而行政監管容易形成政府干預過多,不規范不權威,越位、缺位、錯位等問題。必須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以法律構筑中介業界的信譽防線。律師行業有《律師法》,注冊會計師行業有《注冊會計師法》,而資產評估行業卻沒有相應的法律。現有的一些行政法規及規章已經不能完全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現狀。我們在制定法律時應當加重懲誡的力度,特別在民事賠償上,可以增加違規的資產評估機構和人員的有限賠償責任,或者干脆變為無限責任,將違規者的投機成本從精神和經濟上提高到其承受不了的程度。只有這樣才能起到真正的警醒和懲誡作用,以避免資產評估機構為利益驅動而與企業聯合造假的行為。
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要“規范發展市場中介組織”,清晰地表明黨和國家對中介行業規范發展的要求。資產評估行業要適應經濟改革和發展,不斷提升行業的規范化水平,為公允價值在我國的推廣應用提供可靠保障。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2006[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進一步完善和發展,2014年財政部會計司了《企業會計準則第39號--公允價值計量》,文中對公允價值的概念和應用范圍作了進一步詳細說明,體現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在會計領域內的重要性愈發突出。
會計和資產評估中的公允價值概念分析
我國2006年頒布的會計準則中第一次引入了公允價值概念,準則中將公允價值的概念定義為“在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負債清償的金額計量”,2014年的會計準則第39號對公允價值的概念作了重新定義,即“公允價值,是指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發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項資產所能收到或者轉移一項負債所需支付的價格。”新定義的公允價值概念與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關于公允價值的定義及其相似,盡管我國財政部對會計中公允價值的前后表述不一致,但是其基本內涵是一致的:第一,強調在公平條件下進行的交易或有序交易;第二,參與者有能力并且自愿進行相關資產和負債的交易;第三,參與者應當熟悉情況,能夠對可取得的信息對相關資產或負債以及交易具備合理認知。
資產評估中的公允價值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是一種基于當事人各方的地位、資產的狀況及資產面臨的市場條件合理的評估價值。它是評估人員根據被評估資產自身的條件及所面臨的市場條件,對被評估資產客觀價值的合理估計值。資產評估中的公允價值的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它與相關當事人的地位、資產的狀況及資產所面臨的市場條件相吻合,且并沒有損害各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亦沒有損害他人的利益。
會計與資產評估中公允價值的區別
(一)假設條件不同
會計四大假設前提中,與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密切相關的是持續經營假設,即企業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會計主體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會持續經營下去,會計中的公允價值應該是反應企業持續經營下去的前提下,對資產和負債進行客觀公正的計量。而資產評估最基本的四個假設是交易假設、公開市場假設、持續使用假設和清算假設,資產評估的各種結果應該與不同的假設前提相匹配。會計中的公允價值的假設僅僅是資產評估中的一種,在假設方面,資產評估的外延要比會計更加寬泛。
(二)市場條件不同
《企業會計準則第39號--公允價值計量》中明確指出“企業應當以主要市場的價格計量相關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不存在主要市場的,企業應當以最有利市場的價格計量相關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因交易在主體市場或最有利市場進行,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對評估主體最有利。而在資產評估中,市場分為正常市場和非正常市場,資產評估結果即資產的公允價值有可能是在正常市場下的合理評估價值,也可能是在非正常市場下的合理評估價值。在正常市場下,資產評估中的公允價值更接近于會計中的公允價值,而在非正常市場下,資產所面臨的市場條件,有可能是有利市場,也可能是不利市場,因此,資產評估中,資產所面臨的市場條件要比會計復雜的多。
(三)公允價值的表現形式不同
會計中的公允價值是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發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項資產所能收到或者轉移一項負債所需支付的價格,是在活躍市場的脫手價格,即市場價格。資產評估中常用的公允價值包括市場價值、投資價值、重置價值和清算價值,資產評估的市場價值的合理性是相對于評估時點整體市場而言的,即整體市場認同,資產的市場價值對于整體市場上潛在的買者或賣著來說是相對公平合理的,而非市場價值只對特定的資產業務當事人來說是公平合理的,即局部市場認同。
會計與資產評估中的公允價值的相同之處
(一)計量對象的全面性
不論是在會計,還是在資產評估中,公允價值不僅可以用于資產的計量,還可以用于負債的計量,隨著我國市場的不斷完善,會計中公允價值計量的范圍在不斷地擴大。
(二)估值技術的一致性
在新的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的估值技術主要包括市場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企業應當用一種或多種估值技術相一致的方法計量公允價值,企業使用多種估值技術計量公允價值的,應當考慮各估值結果的合理性,選取在當前情況下最能代表公允價值的金額作為公允價值。在資產評估中,也同樣采取三種估值技術來進行公允價值的計量,因此二者在估值技術上是一致的。
(三)公允價值計量的動態性
不管是在會計領域內,還是在資產評估方面,公允價值是個相對概念,資產和負債公允價值估價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其會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變化,在會計中,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和負債每個資產負債表日要進行重新計量,以確定其最新價值,真實反映資產和負債的賬面價值,資產評估中也要根據需要對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重新計量,公允價值的動態性需要企業適時調整資產和負債的評估價值。
結論
公允價值的計量在資產評估和會計中都有著及其重要的作用,不難看出,資產評估中的公允價值的內涵和范疇要比會計中的廣泛的多,從某種意義山來講,會計中的公允價值的計量是屬于資產評估中資產在特定條件下的一種,二者具有內在的一致性。資產評估中公允價值豐富性增強了會計中公允價值的廣泛應用,在實務中,專業人員應很好的理解公允價值在資產評估和會計領域的異同,以更好地認識和把握公允價值計量。
參考文獻:
[1]韋群.會計與資產評估中公允價值的比較[J].財會月刊,2011,01:29-31
[2]歐陽文晉.公允價值在資產評估與會計工作中應用差異比較[J].現代商貿工業,2012,14:102-103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2)14010202
公允價值(Fair Value)是指熟悉市場情況的買賣雙方在公平交易的條件下和自愿的情況下所確定的價格。公允價值理論誕生于20世紀70年代,是對公平交易市場的一種價值確認,它能及時、動態的反映各項資產、負債的變化,給決策提供依據。因此,公允價值日益受到會計技術界和資產評估界的廣泛關注。
1 會計中公允價值的概念及應用
公允價值是現代會計中一種不可或缺的計量屬性,是會計理論界研究的熱點問題。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公允價值計量觀念逐步引入會計,并于90年代開始在美、英等國會計準則及國際會計準則中得到廣泛運用,在這一大趨勢的影響之下,我國在2006年頒布的會計準則中引入了公允價值概念。
關于公允價值的概念和應用,不同的會計準則委員會給出不同的定義。
1.1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
該委員會1995年公告中將公允價值定義為“公允價值,指在一項公平交易中,自愿的、熟悉情況的雙方交換一項資產或清償一項債務所使用的金額。”同時規定:“生物性的資產、金融工具和以股權支付的報酬必須用公允價值計量;存貨、資產減值、企業合并產生的商譽和無確定使用年限的無形資產、為出售而持有的非流動性資產和終止經營等要求以公允價值進行減值測試;不動產、廠場和設備,無形資產和投資性房地產等準則可選擇采用公允價值入賬。”可見,公允價值在國際會計準則中的應用十分廣泛。
1.2 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
對公允價值會計的研究美國會計界起步最早、研究成果也最為突出。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2006年正式頒布的《公允價值計量》準則2中,將公允價值定義為:“公允價值是指在計量日,市場參與者之間進行的正常交易中,售賣資產將收到或轉移負債將支付的價格。” 隨著公允價值計量的觀念逐步深入,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將公允價值應用的范圍逐步從金融工具擴展到資產,再到負債,越來越多的資產負債表項目可以使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
1.3 中國財政部
中國財政部2006年頒布的新會計準則,認為公允價值是在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量。存在市場交易價格的情況下,交換價格即為公允價值。但我國在公允價值的使用上是謹慎的,只有在長期股權投資、交易性金融資產、資產減值、債務重組、企業合并等18項具體準則中允許有限度的使用公允價值這種計量屬性。同時我國在引入公允價值過程中,也是充分考慮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中公允價值應用的三個級次,即:第一,存在活躍市場的資產或負債,活躍市場中的報價應當用于確定其公允價值;第二,不存在活躍市場的,參考熟悉情況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進行的市場交易中使用的價格或參照實質相同的其他資產或負債的當前公允價值;第三,不存在活躍市場的,且不滿足上述兩個條件的,應當采用估值技術等確定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
雖然上述關于會計中公允價值概念不盡相同,但本質上都是對公平市場交易的確認,同時公允價值的確認是建立在交易雙方信息充分、持續經營和自由平等三個假設前提基礎上的。
由此可見:公允價值作為一種新的計量屬性,在會計領域應用空間十分巨大。
2 資產評估中公允價值的概念及應用
資產評估中的公允價值是一種基于當事人各方的地位、資產的狀況及資產面臨的市場條件合理的評估價值。也就是說,評估人員根據被評估資產自身狀況及其所面臨的市場條件,對被評估資產交換價值的客觀估計值。其顯著特點是,它與當事人各方的地位、資產狀況及所處的市場條件相吻合,且公平、公開、公正。
資產評估中常見的公允價值包括:
(1)市場價值。它是指資產在公開市場上應該實現的價值,即理性的買賣雙方在地位平等、信息公開、交易成本時間成本足夠低的市場上最終達成的一致價格。
(2)投資價值。投資價值是以資產的收益能力為依據確定評估價值。體現的是評估價值對資產未來收益能力的反映。
(3)重置價值。它是指在現在的市場條件下,按功能重置資產的并使資產處于在用狀態所耗費的成本作為資產評估價值。它是從投入角度對資產進行的評估。
(4)清算價值。它是指資產在非正常市場上限時變現時的價格。
資產評估作為一種專業的活動,它的目標是提供一種相對公正合理的價值,而市場價值是公允價值最基本的表現形式,其他價值形式統稱為非市場價值。非市場價值與市場價值的區別僅在于市場條件,非市場價值是在特殊市場條件下的公平,是一種有限制條件的公平,也屬于公允價值的范疇,否則評估行為就失去了公正性。
3 公允價值在資產評估與會計工作中應用對比
從以上公允價值的概念上看,兩者之間好像區別不大,都是評價對象的價值評估,都是在一定假設前提下,具有動態可變性等特點。但是從公允價值在資產評估與會計工作的應用來看,兩者確實存在以下不同點:
《企業會計準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首次將投資性房地產作為一項新的資產予以確認,并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如果會計上選擇了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那么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定量。我國投資性房地產市場剛剛進入加速發展階段,我國評估市場起步時間較短,采用新會計準則中的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對投資性房地產價值進行計量和評估,關鍵是怎樣確定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筆者認為應采取以下對策。
1.完善配套制度建設,保證公允價值計量客觀有效
從我國目前情況看,中國資產評估協會雖然制定頒布了《投資性房地產評估指導意見(試行)》和《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指南(試行)》,財政部頒布了《資產評估機構審批和監督管理辦法》(財政部令第64號)等規定,規范了企業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投資性房地產的行為和方法,規定了資產評估機構審批和監督管理辦法,但從目前情況看仍缺少完善配套的相應制度,建議不斷完善相應的規章、辦法,健全配套的相應制度,保證公允價值計量客觀有效。
2.建立服務于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資產評估的信息服務系統
目前,許多資產評估是在不存在活躍市場的情況下進行的,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評估人員的主觀判斷。因此,大量與評估相關的信息有助于評估人員做出正確的判斷。所以,利用現代化的設備和科學的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整理,建立服務于財務報告目的資產評估的信息服務系統是必要的。建議建立行業統一市場信息數據網絡和市場信息數據庫,向評估機構和人員提供高質量的信息咨詢服務,企業可以充分利用數據網絡獲取地區權威數據,使相關評估人員在進行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評估時,更具有依據,并能保證評估結果的公允性。
3.規范公允價值評估體系,確保公允價值的真實性
采用新會計準則中的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對投資性房地產價值進行計量和評估,筆者認為,首先,政府相關部門應建立一套嚴格的公允價值評估體系,加強對評估工作的監督,禁止公司自己出具評估報告,對未披露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評估方法的公司應給予一定程度處罰。建立有效的專業監督機構對評估機構的評估實行監督。評估機構的評估價,可通過信息公示、獨立機構審計等方式接受投資者或專業機構的監督。其次,由于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評估是以財務報告為目的,在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框架下進行的資產評估,必然會受到會計使用公允價值程度的影響,受會計制度約束。因此,要求評估師對會計準則有比較透徹的研究,因為資產評估師的職業素質將影響最后評估結果,所以,必需加強資產評估師的隊伍建設。最后,加強資產評估機構的管理,有關部門應嚴格對評估公司的資質進行審查,并對其評估工作予以監督,對公允價值確認依據進行嚴格檢驗,杜絕虛假評估等提供虛假信息的行為,確保公允價值的真實性。
4.明確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前提和評估對象
明確投資性房地產評估方法的針對性或適用性。評估師執行投資性房地產評估業務,必須理解相關會計準則的要求與委托方及會計師進行充分溝通,了解其會計核算與財務報告披露的具體要求與建議。對于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的評估方法,應優先采用市場法與收益法,當這兩種評估方法不適用時才可以采用成本法等其他方法。運用市場法評估時,應當收集足夠的同類或類似房地產的交易案例,選用交易案例時應當關注案例的可比性,重點分析投資性房地產的實物狀況、權益狀況、區位狀況、交易情況及租約條件。具體講運用市場法的調整因素主要包括交易情況、交易日期、容積率、使用年期、面積、具置、經營業態和所帶租約等條件。對于收益法的應用,應著重注意評估對象資產范圍與租金收入內涵的匹配,租金收入與成本項目的匹配,合理確定凈收益,應當根據建筑物的剩余經濟壽命年限與土地使用權剩余使用年限等參數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合理確定收益期限;收益法所適用的折現率應當合理,應當反映評估基準日類似地區同類投資性房地產平均回報水平和評估對象的特定風險。
5.資產評估中介機構應有其相應獨立性,并建立高度的誠信機制
評估機構的獨立性和誠信對評估結果的可信度影響重大。在實務中香港、臺灣上市公司需要在大陸的子公司提供房地產評估報告,大陸的某些機構或個人反而不認可自己方面評估公司出具的評估報告,這就涉及到我們的評估機構對內對外誠信問題。資產評估機構應建立高度的誠信機制,評估從業人員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嚴格按照評估程序,廣泛搜集國家有關政策、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深入實際搜集資料,根據科學的方法,認真地進行核實、研究、分析判斷,最終得出經得起推敲的評估結果。獨立性是資產評估服務的基本特征。評估機構和人員要恪守中立原則,堅持獨立自主地做出決定,公正執業,保證其專業判斷不受影響,保持客觀和公正。
6.完善房地產市場環境,構建公正透明的估價平臺
要想取得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需要一個公平、公開、公正的市場環境,因此構建透明的、監督機制完善的房地產市場對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在投資性房地產上的推廣意義重大。加速市場化的進程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動,盡快制定、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房地產市場限定規則。中國證監會會計部的《2009年上市公司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監管報告》顯示,從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看,有15家上市公司采用了中介機構提供的房地產評估價格,8家上市公司參照同類房地產的市場交易價格確定,1家上市公司按照第三方調查報告確定公允價值。由以上數據可見,我國上市公司在確定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時,多數均采用了中介機構提供的房地產評估價格,因此資產評估機構是否能提供公正的評估價格就顯得十分重要。因此國家應逐步完善公允價值審計制度,加強對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監督,比如企業投資性房地產的評估與企業財務報告的審計不能由相同的會計師事務所來完成,通過互相監督,來保證財務報告的真實可靠,以滿足財務報告使用者的需要。
7.提高會計職業判斷能力
公允價值模式更多依賴于職業人員的分析判斷,所以計量準確程度取決于職業人員的專業水平。由于我國會計人員的素質不高,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實施效果。因此,運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呼喚進一步加強對會計人員的教育。包括加強會計職業素質教育和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隨著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逐漸引入,一方面需要不斷加深與拓展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的內容,盡快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和職業技能,鼓勵他們汲取新的相關專業知識,培養他們的公允價值觀念,必要時可以考慮聘請有經驗的國外專家提供培訓支持,幫助我國會計人員和監管人員實施具體操作;另一方面會計職業道德是實施公允價值計量的內在支撐。企業在加強從業人員的知識水平時還應加強會計人員的誠信教育,培養會計人員保持職業良知,強化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禁止濫用資產負債表,防止為他人所用;只有將客觀公允原則轉化為會計從業者的基本理念,才能保證會計人員在具體運用公允價值計量時自我約束,不出偏差。
參考文獻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6. 002
[中圖分類號] F23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2)06- 0004- 02
1 引 言
企業合并過程中所涉及的合并資產負債表項目的評估與企業并購中企業價值的評估所對應的評估對象不同。企業并購中企業價值評估所對應的評估對象一般為企業整體價值、股東全部權益價值和股東部分權益價值。而在企業合并過程中所涉及合并資產負債表的評估對象是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的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及或有負債。
企業合并分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①參與合并的企業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且該控制并非暫時性的,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對于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合并方在企業合并中取得的資產和負債,應當按照合并日在被合并方的賬面價值計量。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是指參與合并的企業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對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購買方在購買日應當對合并成本進行分配,即合并對價分攤②,確認所取得的被購買方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及或有負債,并在購買日合并資產負債表中以公允價值列式。企業合并形成母子公司關系的母公司應當編制購買日的合并資產負債表,因企業合并取得的被購買方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及或有負債應當以公允價值列式。③
對于合并資產負債表中項目公允價值的確定,主要是應用資產評估的三大評估方法,即市場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不同的評估方法適用性不同,具體的評估對象在公允價值評估過程中的評估思路也各有特征。
2 合并資產負債表中資產項目的評估分析
對于貨幣資金的公允價值,按照購買日被購買方的賬面余額確定。
有活躍市場的股票、債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按購買日活躍市場中的市場價值確定公允價值。而對于權益工具、金融衍生工具等不存在活躍市場的金融工具,其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則各有不同。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權益工具④可分別直接采用收益法、市場法和成本法評估確定其公允價值。不含衍生工具的金融負債,采用未來現金流折現法評估確定其公允價值。金融衍生工具的公允價值依附于特定利率、匯率和價格指數、商品價格以及基本金融工具的價格等更基本的標的變量來評估確定。員工持股計劃(職工期權激勵計劃)的評估一般可采用布萊克―斯科爾斯模型或Lattice模型這樣的期權評估方法來確定其公允價值。
對于短期應收款項,一般按應收取的金額作為公允價值。而長期應收款項的公允價值應以適當的現行利率折現后的現值確定。同時,在確定應收款項公允價值時,要考慮壞賬發生的可能性及相關收款費用。
存貨中的原材料公允價值按現行重置成本確定。存貨中的在產品按完工產品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仍將發生的成本、預計銷售費用、相關稅費以及基于同類或類似產成品的基礎上估計可能實現的利潤確定公允價值。存貨中的產成品和商品按其估計售價減去估計的銷售費用、相關稅費以及購買方通過自身努力在銷售過程中對于類似的產成品或商品可能實現的利潤確定其公允價值。
對于固定資產類別,如機器設備、房屋建筑物等存在活躍市場的,應以購買日的市場價格確定其公允價值。而本身不存在活躍市場,但同類或類似資產存在活躍市場的,應參照同類或類似資產的市場價格確定其公允價值;同類或類似資產也不存在活躍市場,無法取得有關市場信息、市場證據的,對于機器設備類固定資產,可采用資產評估中專業的機器設備評估的成本法,對于房屋建筑物類固定資產,可采用資產評估中的重置成本法、假設開發法、基準地價修正法、路線價法等專業的房地產評估方法。
對于存在活躍市場的無形資產,應按購買日的市場價格確定其公允價值。對于不存在活躍市場,無法取得有關市場信息的無形資產,由于運用成本法評估其公允價值時往往無法反映該項無形資產給企業帶來的未來經濟利益,所以很少使用,一般在合并資產負債表中確定其公允價值時最常用收益法下的增量收益折現法①、節省許可費折現法②以及多期超額收益折現法③。
3 合并資產負債表中負債項目的評估分析
對于短期債務類項目,一般按應支付的金額作為其公允價值;對于長期債務類項目,應按適當的折現率折現后的現值作為其公允價值。
取得的被購買方的或有負債,其公允價值在購買日能夠可靠計量的,應按照假定第三方愿意代購買方承擔該項義務,就其所承擔義務需要購買方支付的金額計量來單獨確認為預計負債。
4 合并資產負債表中商譽價值以及遞延所得稅的評估分析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有關企業合并準則的規定,購買方對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應確認為商譽。因而在商譽公允價值評估過程中應首先確定合并成本,一般按購買方為進行企業合并支付的現金、非現金資產、發行或承擔的債務和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等在購買日的公允價值以及企業合并中發生的各項直接相關費用之和確定。對于通過多次交換交易分步實現的企業合并,其企業合并成本為每一單項交換交易的成本之和。然后匯總計算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得到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最后計算得出該企業合并商譽應確認的商譽價值。
對于企業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及或有負債的公允價值與其原計稅基礎之間存在差額的,應按照企業會計準則中有關所得稅準則的規定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所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的金額不應折現。
最后,要對合并資產負債表中項目公允價值的評估結果的整體合理性進行測試。因為合并評估中,以被購買方各項資產公允價值為權重計算的加權平均資本回報率,應該與其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基本相等或接近,如果二者差異較大,則需要進一步復核無形資產的識別過程以及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和或有負債的評估過程是否合理。
主要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企業會計準則[S]. 2006.
[2]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企業會計準側――應用指南[S]. 2006.
[3]財政部會計司. 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06[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資產評估是企業會計部門一項重要的工作,其對企業的健康發展有著較大的影響,可以防止資產流失現象的出現,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還可以降低資源、資金浪費情況的發生。當前社會,經濟發展越來越快,企業的性質以及股份制出現了較大的變化,企業資產重組或者兼并的情況越來越多,企業對資產評估的需求比較大,對評估的準確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的會計人員必須對評估管理制度進行完善,還要保證評估的規范性。在新會計準則頒布后,對資產評估準則進行了調整,會計人員必須了解這些新的制度與要求。資產評估是一項重要的工具,其可以避免企業出現經營風險,可以保證企業各項經濟活動的順利進行,在評估前要參考財務報告,所以,會計人員要保證會計報表的真實性以及可靠性。
2.新會計準則的主要變化
新會計準則對資產評估的方法進行了優化,還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對公允價值的定義進行了完善,對一些會計要素進行了重新定義,這影響了會計人員的工作理念,改變了會計人員以往的處理方式。新會計準則對財務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對公允價值提出了新的限定條件,還對會計利潤進行了調節,這可以真實的反映出企業的經營現狀,可以保證股東利益分配的合理性,還可以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有利于促進企業健康、長遠的發展。新會計準則對會計業務進行了調整,對資產評估業務進行了優化,對評估的方法進行了改進,下面筆者對新會計準確對資產評估的具體影響進行簡單的分析與介紹。
3.新會計準則對資產評估的影響
3.1新會計準則對資產評估、資產認定的影響
新會計準則對一些會計要素重新定義,也提出了新的資產概念。新會計準則對資產的新界定,一方面擴大了資產評估的業務范圍,要求對一些原來不需要評估的資產進行評估,如原來未納入核算范圍的生物資產;另一方面,對于評估客體的界定給出了相應的規范,要求評估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在熟悉新會計準則中資產定義的前提下,根據資產特征明確評估對象。原來可能分別評估不能產生獨立現金流的三個相關資產,而三個資產組成的資產組能產生獨立于其他資產的現金流,現在應以三個資產所組成的資產組為評估對象,確定相應的評估方法。
3.2新會計準則對資產評估價值類型的影響
新會計準則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及公允價值等五種計量屬性,為會計業務提供了更為靈活的處理方法。同時,《資產評估價值類型指導意見》明確規定了資產評估業務價值類型的選擇,規范了資產評估中的價值類型與會計準則中價值類型的關系,要求注冊資產評估師執行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資產評估,應當根據會計準則等相關規范關于會計計量的基本概念和要求,恰當選擇市場價值或者市場價值以外的價值類型作為評估結論的價值類型。
3.2.1公允價值確定的專業性分析
公允價值的使用加大了對資產評估服務的需求,進一步突出了評估師專業水平的重要性。資產評估師得出的公允價值不僅影響到被評估資產,也為相關行業的同類或類似資產提供了一個資產價值標準。使用的價值是否公允,是否符合會計準則的相關要求,如何得出合理的公允價值,都是關乎評估質量的核心問題。
3.2.2公允價值確定的操作性分析
公允價值的廣泛應用對資產評估專業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評估人員首先必須熟悉公允價值的實質含義及其可靠計量標準:在市場活躍時,公允價值等于市場價;當市場不夠活躍時,公允價值應當以類似的資產的交易價格為基礎確定;對于不存在同類或類似資產可比交易時,公允價值則需要通過其它估值方法得出。
3.2.3公允價值帶來資產評估業務量的增加
許多原來以歷史成本計量的資產,在新會計準則中要求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如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將帶來資產的價值重估。企業交易活動中也大量引入公允價值,這意味著對資產評估業務需求量將大大增加。如《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準則規定,當交換具有商業實質且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時,應采用公允價值計量。
3.3新會計準則對評估技術的影響
新準則對部分資產價值含義的規定有所變化。《固定資產》準則規定,企業外購的固定資產付款期限若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固定資產的價值等于購買價款的現值,而非各期付款總額;對于一些特殊行業的特定固定資產,應考慮棄置費用,其現值應計入固定資產初始成本。這些規定要求評估師在進行固定資產評估時,應明確固定資產的付款期限是否超出正常信用條件;如果存在融資性質,固定資產的價值是否應全部歸屬企業。
中圖分類號:F27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09-080-02
資產評估作為一種新興的社會活動和行業,已走過了二十多個年頭。二十多年來,我國的資產評估實踐有了長足的進步,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特別是在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保障各類產權主體合法權益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入改革,資產評估在經濟生活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產權變動、資產重組等資本運作都離不開對資產價值的評估。特別是我國2006年2月頒布了新的會計審計準則,引入了公允價值概念,會計資產計價大量引入和運用估值技術,使資產評估已經成為應用更加廣泛的專業技術,但是資產評估與會計之間,既有著內在聯系,又存在一些在實際工作中易被忽視的區別。研究二者之間的關系,可以更深刻地認識資產評估,更好地利用會計信息為評估服務,從而提高資產評估質量。
市場化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使會計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企業產權轉讓、資產重組、破產清算等經濟行為頻繁發生,歷史成本會計的局限性逐漸凸現,以公允價值為代表的其他計量屬性逐漸走上歷史舞臺。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企業經濟活動的范圍越來越廣,資產租賃、資產交換、抵押貸款、融資租賃、典當、財產保險等相關經濟行為日益增多。這些經濟交易行為不能僅僅依據企業所反映的賬面價值進行,而需借助于資產評估的理論與方法,以資產評估的結果為依據重新確定資產價值。這就要求我們從實務和理論方面,加強資產評估界與會計界的協調與合作,以更好地推動雙方的共同發展。資產評估與會計應該說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專業活動。討論它們之間的關系,一是要明確它們在資產業務中,因專業分工而產生的內在聯系。會計師提供以事實判斷為主要內容的服務,而資產評估則提供以價值判斷為主要內容服務,它們都是現代市場經濟賴以正常運行的基礎行業。二是要明確它們之間因工作性質,專業知識和職業標準的不同而產生的區別。
一、資產評估與會計的聯系
資產評估與會計的聯系主要表現在特定條件下資產會計計價和財務報告利用資產評估結論,以及資產評估需要參考會計資料兩個方面。按照《公司法》及相關法律法規要求,投資方以非貨幣資產投資應當進行資產評估,并以資產評估結果為依據,確定投資數額。在財務處理上,資產評估結果是公司會計入賬的重要依據。另外,在企業聯合、兼并、重組等產權變動中,資產評估結果都可能是產權變動后企業重新建賬,調賬的重要依據。從這些方面來看,在特定條件下會計計價有利用資產評估結果的要求。
在《國際會計準則》及許多國家的會計制度中,提倡或允許同時使用歷史成本和現行公允價值對有關資產進行記賬和披露。例如,91\92版的《國際會計準則16-固定資產會計》第21條指出:“有時財務報表不是在歷史成本的基礎上編報的,而是將一部分或全部固定資產以代替歷史成本的重估價值編報,折舊也相應的重算”等等,第22條指出:“重定固定資產價值的公認方法,是由合格的專業估價人員進行估價的,有時也使用其他方法,如按指數或參照現行價格進行調整”。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理事會1998年蘇黎世會議上決定,投資可用公允價值記賬,公允價值一般可通過活躍市場及可信的資產評估得到。2006年2月我國頒布的新的企業會計準則第一次全面的引入了公允價值,在投資性房地產、長期股權投資、交易性金融資產、債務重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非同一控制下得企業合并、資產減值等具體準則中允許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根據我國現階段市場的發育程度,我國新的會計準則采取了有限度的運用公允價值作為會計計價屬性的做法,并對采用公允價值計量規定了一些條件:資產存在活躍市場的,應當以市場中的交易價格作為公允價值:資產本身不存在活躍市場的,但類似資產存在活躍市場的,應當以類似資產的交易價格為基礎確定公允價值:對于不存在同類或類似資產可比市場交易的資產,應當采用估值技術確定其公允價值。新會計準則的這一巨大變化更加強了會計資產計價和資產評估的聯系。以財務報表為主的資產評估已經或正在被提到議事日程。
伴隨著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會計與資產評估的聯系更加緊密,出現了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和共同發展的局面。在今后相當的一段時間里,一方面,會計需要研究資產評估,特別是評估技術,并且尋求資產評估的技術支持:另一方面,會計準則的變化也給資產評估提出了新的研究課題和發展空間,同時也是對資產評估行業的一種挑戰,注冊資產評估師必須學習并掌握會計準則,特別是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的要求,掌握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資產評估的具體規范和技術要領。可以說,資產評估與會計計價之間的聯系是空前的。另外,資產評估利用和參考會計數據的情況也是經常發生的,特別是在企業價值評估中,廣泛的利用企業財務報表,有關財務指標以及財務預測數據等。而且這些企業會計數據資料的準確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資產評估結果的質量。不管是特定條件下會計計價利用資產評估結果,還是企業價值評估需要參考會計數據資料,都說明資產評估與會計有著一定的聯系,而且這種聯系會隨著投資者對企業披露資產現值要求的不斷提高而更加廣泛。
二、資產評估與會計的區別
(一)兩者發生的前提條件不同
會計學中的資產計價嚴格遵循歷史成本原則, 同時是以企業會計主體的持續經營為假設前提的資產評估是用于發生產權變動,會計主體變動或者作為會計主體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斷,以持續經營為前提的資產計價無法反應企業資產價值時的估價行為。這一區別表明,一方面資產評估并不是也不能夠否定會計計價的歷史成本原則,因為其發生的前提條件不同;另一方面在企業持續經營的條件下,不能隨意以資產評估價值替代資產歷史成本計價;如果隨意進行評估,不僅會破壞會計計價的嚴肅性,違背歷史成本原則,還會對企業的成本和收益計算產成不利的影響。當然,資產計價有時也需要根據物價變動情況進行估價(例如我國1992年開始試點,1995年結束的清產核資中的價值重估),但這種估價要嚴格按照會計政策的統一規定,并且只是賬面價值的調整而已,并不是我們所稱的資產評估。
(二)兩者的目的不同
會計學中的資產計價是就資產論資產,是貨幣能夠客觀的反映資產的實際價值量,會計學中資產計價的目的是為投資者,債權人和經營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會計信息。資產評估是就資產論效益,資產評估價值反映資產的效用,并以此作為取得收入或確定在新的組織,實體中權益的依據。資產評估價值則是為資產的交易和投資提供公平的價值尺度。
(三)兩者執行操作者不同
會計學中資產計價是有本企業的財會人員完成的,只有涉及與資產有關的經濟業務均需要計價,是一項經常的,大量的工作,資產評估則是由獨立于企業以外的具有資產評估資格的社會中介機構完成的。而且,資產評估工作需要有資產評估學,財務會計知識以外,還需要工程技術,經濟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識才能完成,其工作難度和復雜程度遠遠超過會計計價。
三、加強業界協調與合作,實現評估界與會計界的有效互動
(一)加強我國資產評估規范的國內統一和國際協調
在會計規范和評估規范國際化方面,我國會計界和評估界均堅持走國際化發展的道路,且已經積極參與國際化進程,加強了與國際組織和地區性組織的合作。但是,目前我國資產評估行業多種評估資格并存,且分屬不同的管理部門和行業協會,執業規范也由各個部門分別制定,因此評估行業需要加強資產評估職業道德和技術標準方面的協調,建立評估行業統一的專業語言,便于國內外同行業交流和市場上相關各方對評估報告的使用,在國內以及國際間的資本流動中為各利益相關者尤其是會計界提供更好的服務。
(二)加快以為財務會計提供技術服務和專業支持為目的的專業評估的準則建設步伐
近年來,隨著美國會計標準的改革和對財務信息披露要求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會計標準允許以其他價值標準來替代財務報告中的歷史成本,特別是“安然事件”以后,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開始采納公允價值概念,并已在商譽和企業并購會計準則中對此做了相關規定,預計在未來的會計標準制定中,將進一步強化財務報告中公允價值的確定和披露。以前國際評估準則也是更多地著眼于不動產領域,隨著評估行業在經濟中作用的發揮,以及會計行業對評估結論依賴程度的加大,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業務正快速增長,對相應準則的需要日趨迫切。根據國際評估準則委員會(IVSC)的計劃,IVSC將對國際評估準則進行全面復核,目的之一是審查國際評估準則是否滿足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中對相關資產評估的要求,在《國際資產評估標準(IVS)》中,標準3《以財務報告及會計事項為目的的資產評估》再次說明了資產評估本身也可以為會計提供技術服務和專業支持。這一趨勢無疑將改變傳統上評估業主要為稅收、交易、抵押貸款和法律訴訟等服務的局面,以財務報告或會計用途為目的的評估將成為評估服務業的另一重要領域,因此,有效推動評估業與會計業的合作將是今后不可回避的一個現實問題。
三、推進資產評估領域的法制建設
資產評估作為一種專業中介活動,對于客戶和社會提供的服務往往是一種專家意見及專業咨詢,這種獨立的專業咨詢有利于客觀、公正披露相關經濟行為所涉及的資產價值的相關信息,是經濟行為各方據以決策的重要依據;而且,不同產權主體之間發生產權交易,也需要通過評估揭示公平價值,促成公平交易。這種獨立性的專業評估,是建立市場經濟秩序、維護債權人和公眾利益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我國尚沒有涵蓋整個資產評估領域的專門的法律,與資產評估有關的一系列規定散見于相關法律法規,如公司法、證券法、刑法、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等。因此,要深入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資產評估行業的發展規律,借鑒國際評估行業的立法經驗,結合我國當前的實際情況,制定和完善資產評估領域的法律法規,規范市場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明確法律責任,保障資產評估有關各方的合法權益。
四、建立會計界與評估界的聯機互動機制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專業化的獨立評估機構依據相關評估法規、準則、規范和行業慣例,提供現時價值尺度,對于政府、產權交易各方、債權人和社會公眾是一種具有較強公信力的專業咨詢。因此,加強協調和配合,建立運轉高效、協調有序的聯席會議制度,盡可能做到“統一規劃,統一協調、統一處理”將是我國會計界與評估界今后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我國《公司法》規定,公司設立的非貨幣資金出資,均需通過有資質的評估公司進行評估,包括實物資產、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等。在實務中,有四類評估機構可出具評估報告,一類是財政部門所屬的資產評估公司,一類是建設部所屬的房地產估價事務所,還有國土資源部門的土地估價事務所和物價部門所設的價格事務所。根據目前相關采用的評估價值定義,只有資產評估機構的評估結論表現為不同類型下的公允價值概念,其他機構評估的評估結論更接近某種市場下的價格。現實當中人們很少去考慮公允價值與價格的區別,會計準則上也沒有明確的解釋。
(二)企業對外投資中的公允價值運用
中小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大多都涉及對外的股權投資,對外投資時可能以貨幣出資,也可能以實物資產、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為出資形式,在這一業務環節中,同樣會涉及到公允價值,即非貨幣出資也須依據《公司法》規定,對非貨幣資產進行評估,才可完成對被投資單位的工商變更注冊等手續。企業可能選擇不同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同樣也會出現上述的問題。
(三)賬外資產入賬的公允價值運用
賬外資產,顧名思義屬企業因各種管理不善原因導致賬面沒有反映出來。例如企業資產清查出現的盤盈設備材料等。但對民營企業而言,賬外資產就不是一個簡單的管理不善原因形成,可能與企業的資金體外循環或一些業務的不入賬或其他原因有關。例如:企業在銷售環節一些客戶圖便宜沒有索要發票,企業可能將此收入不入賬,直接購置設備,在購置業務時又圖便宜,沒索要發票。結果形成這臺設備無法入賬,成為賬外資產。當然,也有一些合法的資金來源形成,企業利用自有資金或借入資金購置設備,對方因各種原因沒有提供發票,致使該設備無法入賬,形成賬外資產。
對于賬外資產如何入賬問題?目前采用的方式,只有一種“合法”的途徑,那就是以股東的身份將賬外資產投資給公司,即進行注冊資本的增加變更事宜。在這一業務過程中,目前涉及的單位有工商管理部門、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企業對賬外資產以股東作為資產所有者的身份進行評估申報,資產評估機構依據委托方(企業)提供的資產評估申報表,確認所有權關系后,即進行作價評估,出具評估報告形成評估結論,股東依據評估值的大小,形成增加注冊資本的方案和決議,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資本驗證并出具驗資報告,工商管理部門履行正常的變更程序。企業會計處理也相對簡單,一方面借記資產賬戶,一方面貸記實收資本賬戶,以評估值入賬。
二、啟示
有幾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第一,民營企業采用公允價值的計量一般都發生與公司注冊資本相關的經濟事項中,其會計計價仍屬于歷史成本計價模式或公允價值模式,相關的制度應對此有明確說明或規定,否則會形成公允價值的濫用。由于中小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僅滿足于股東和工商、稅務、信貸、財政等相關部門,不如上市公司對會計準則執行的嚴格,要受到信息公開的社會監督,有可能出現對公允價值計量的濫用。例如:筆者碰到一公司在銀行有貸款,每年都存在貸款問題,銀行每年要求提供審計報告和資產評估報告,由于該企業用地抵押,每年公司土地都做評估,每年土地都在增值。該公司每年都將土地的增值部分進行賬務處理,使公司資產負債率逐年降低。實際上,該公司還有房產,也在增值,但沒有做評估并確認其增值部分。顯然,其提供的會計報表是值得商榷的。
關鍵詞 公允價值 會計準則 計量屬性
長期以來,歷史成本一直是會計計量的主要模式,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斷涌現,傳統的歷史成本計量模式難以達到及時準確反映相關資產價值的目的。為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人們將公允價值計量作為基本屬性引入會計計量領域。隨著經濟一體化和會計國際協調的發展,公允價值在我國的廣泛運用已是大勢所趨。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頒布了新的會計準則,其中一大亮點就是重新引入公允價值。公允價值的引入改革了以歷史成本為計量基礎的會計模式,代表了我國會計計量模式的未來總體發展方向,實現了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基本趨同。
一、公允價值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市場運行機制不完善
公允價值并不就等于市場價格,但是市場價格畢竟是最為客觀的、最為可靠、也是最簡便的公允價值來源。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雖然已經基本確立,但這種經濟體制的轉型并沒有完成,缺少完全的市場經濟運行機制,活躍市場還會受到種種非市場因素的影響。目前還有相當一部分資產或負債缺乏完善的市場,難以通過市場取得有關公允價值的完備信息。我國的市場經濟環境與國際上比較成熟的市場經濟環境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存在活躍市場的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取得不具有及時性。目前,企業主要是通過經紀商、行業協會、定價服務機構等獲得活躍市場中非貨幣性資產的公允價值,但是由于各種原因,使得這些部門所的公允價值信息嚴重滯后于市場信息。一個不具有及時性的公允價值,很難具有相關性,這為公允價值的應用帶來一定障礙。同時,在我國現行的會計生態環境下,企業大量種類繁多的資產處于不同的市場環境中,市場信息的真實性難以合理可靠地辨認,在實際工作中,只能大致的估計或采取近似價值進行確認。而且不同投資者之間、投資者與管理當局之間對投資的期望報酬率不可能完全統一,對未來現金流量的估計就具有較大不確定性。這些都導致了企業公允價值計量在具體的技術操作上難度較大。
(二)現行會計準則尚存不足
首先,現行的會計準則沒有對存在多個可觀察活躍市場的公允價值計量問題進行規范。如果一項資產的國際售價與國內售價出現巨大差異或者不同區域的售價存在巨大差異,就有可能造成企業對公允價值估計的困難,甚至會導致公允價值計量的濫用。其次,現行會計準則實行兩種計量模式并存的方案,規定一部分資產采用公允價值計量,一部分資產在某些情況下可以采用公允價值計量。雖然保證了公允價值計量的可靠性,但是這樣做使得企業不同資產間的比較缺乏可比性,也使不同企業間的會計表報缺乏可比性。這樣就有可能使企業為了保持其財務報告的可比性,而放棄使用公允價值。第三,現行的企業會計準則缺乏有利于關于資產或負債估價技術實務操作的規范。公允價值對我國大多數會計工作者來說還是一個“新鮮”概念,而估價技術本身涉及很多模型、折現率等需要人為判斷的情況,操作難度較大。而現行的會計準則僅規定了公允價值確認的三級層次,并未對大多數資產或負債的估價技術的應用做出具體的說明,這種做法無疑增加了公允價值計量的工作難度。
(三)公司治理結構仍需改善
公司治理簡單地說是處理公司內部人與外部人之間的利益沖突。內部人由于掌握了外部人所不知的內部信息而會采取對自身有利卻不惜傷害外部人利益的決策。我國的上市公司國有股一股獨大、所有者缺位導致上市公司“內部人控制”程度相當高,“內部人”為了實現自身的利益,利用“內部人控制”,進行上市公司與其大股東之間不正常的關聯方交易。因此上市公司成了大股東的“抽血工具”,公允價值成了關聯方之間達成的隨意價格。在上市公司粉飾經營業績報告、偽造盈利的行為中,公允價值則成了一個法寶。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中利用債務重組、資產置換、投資行為調節利潤,使一些上市公司一夜之間扭虧為盈,滿足了個別利益主體利用上市公司圈錢的目的,對廣大的中小投資者卻無異于惡意欺騙。這些行為極大的擾亂了資本市場的秩序,降低了資本使用效率。公司治理缺乏共同利益基礎,非流通股東的利益關注點在于資產凈值的增減,流通股東的利益關注點在于二級市場的股價波動,客觀上形成了非流通股東和流通股東的“利益分置”。
(四)資產評估業有待發展
資產評估是公允價值確認的重要途徑之一,公允價值的完善離不開資產評估業的發展。我國資產評估行業作為新興服務業近十幾年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但是由于主觀和客觀原因,我國的資產評估機構的自身發展仍然很不完善。我國的資產評估業在國有企業逐漸向市場經濟過渡的過程中產生,在發展初期承擔了為國有企業改革服務的歷史角色,從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的經驗來看,資產評估是隨著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形成和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產生的,比較兩者得知,中國資產評估業屬體制內生成,從一開始就其本質而言是政府的附屬部門,導致資產評估業的市場化程度較低。而這種與政府部門千絲萬縷的聯系,使評估機構缺少應有的獨立性。在資產評估的過程中,有的地方政府為了促成并購項目,采取多種方式對資產評估進行干預,導致評估機構不能按照市場規律進行核算、等價評估與買賣。同時,許多評估機構與政府往往有著特殊的“聯系”,有的機構變成了政府的離退休人員的安置地。
二、公允價值有效運用的條件與措施
為了避免和解決上述問題,更好地運用公允價值計量,順利實現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針對我國宏、微觀經濟環境的現狀,必須采取一系列的應對措施。總體而言,要堅持改革和管理并重,從改革自身管理體制入手,努力構建完善的企業治理機制;借鑒國外經驗,不斷完善企業會計準則;改革體制,發展資產評估事業;加強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具體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培育成熟市場運行機制
首先,政府要保持國家經濟穩定健康的發展,防止出現大的波動。同時,建立全國性的商品交易信息系統,隨時提供主要生產、生活資料交易的動態信息和相關商品未來交易的預測信息。其次,我們應進一步增加債券市場、票據市場、外匯市場的開放程度,建立起充分競爭的交易機制;逐步降低金融、電信、能源、電力等行業的準入條件,允許私營、民資、外資進入這些領域,降低行業壟斷對會計信息失真帶來的影響。第三,打擊地方保護主義,加強不同區域間市場物資的相互流通,縮小區域間商品價格差異,努力提高交易的公允性,創造一個有利于活躍市場形成的良好環境,使會計人員便于通過市場價格來獲得公允價值信息。
(二)完善會計準則及其相關配套制度
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已于2006年9月15日了157號準則,該準則主要用于解決公允價值的定義、用于計量公允價值的方法以及有關公允價值計量的擴展披露三大問題。2007年2月20日,FASB又了《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選擇》準則(SFAS159)目標在于降低金融工具會計的復雜性,減少由于以不同方法計量相關資產和負債導致的盈余管理波動性,它規定了公允價值列報和披露的要求,以促進不同公司信息的可比性。本文認為應該借鑒FASB的做法,出臺專門針對公允價值應用的相關準則,對公允價值及其應用進行詳細的解釋和規范,特別是要依據我國會計從業人員構成特點對公允價值會計實務流程和政策選擇進行講解。同時,我們應該鼓勵企業在披露其歷史成本計量的同時,對準則規定可以采用兩種計量模式的項目,估計其公允價值。這樣既能夠增加企業間報表的可比性,又能夠讓企業熟悉公允價值計量的規范,為將來全面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做準備。
(三)改善公司治理結構
首先,優化公司股權結構。我們要積極穩妥地實施國有股減持,形成多元化且相對集中的股權結構;采用適當方式解決國有股主體缺位問題。其次,完善董事會治理機制。董事會是公司治理結構核心機制之一,它對信息披露質量有著重要而直接的影響。一般認為,董事會外部成員的比例增加能顯著減少財務報告欺詐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即外部董事增多會顯著提高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并且,隨著企業外部董事任期的延長及外部董事所任職公司數目的減少,財務欺詐可能性趨于下降。因此,上市公司應明確獨立董事的任職資格,聘用熟悉公司業務或具有專業知識背景的獨立董事,同時擴大獨立董事的比例,形成對內部人和大股東的制衡機制,保護全體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的權益。對于廣泛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編制財務報告的企業,應適當擴大聘請具有會計專業背景的獨立董事,便于發現財務報告中的欺詐信息,增加財務報告的可信性,同時還可以減少盈余管理行為。第三,加強監事會的監督作用。企業應建立具有較高專業素質的監事會隊伍,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能認真履行監事職責,從而有效的防止舞弊現象的發生;同時,強化監事會的獨立性,監事會應對股東大會負責,并保證監事會在實質上和形式上的獨立性,避免監事會成員的經濟利益由管理層掌握,有效發揮監事會的監督作用。
(四)加快資產評估事業的發展
首先,加強資產評估機構的獨立性。針對我國當前資產評估機構市場化較低的問題,應改革資產評估機構的體制,使其在實質和形式上與政府部門脫離關系,充分參與市場競爭、自負盈虧,成為獨立的經營實體。同時,對重要的資產評估項目設置最低收費標準,防止評估機構間惡意競爭,保障評估質量。其次,強化對資產評估機構的監管。一方面,我們應當提高監管部門的管理水平和監管人員的業務素質及職業道德水平,增強對資產評估機構違規操作的識別能力,從技術上防范資產評估機構違規操作。另一方面,財政部門要為監管部門的管理活動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防止因成本過高而放棄監管的事情發生。除此之外,還應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提倡和鼓勵社會公眾參與監督。第三,完善資產評估理論。加強與國外同行的交流,引進先進的資產評估理論和技術,同時有針對性的依據我國具體經濟環境,研究出相應的資產評估理論和實務技術。第四,完善資產評估教育體系。在高等教育中加強資產評估專業教育,有針對性地增強資產評估專業的會計知識傳授,使其能夠區分會計中公允價值與資產評估業中公允價值的區別,培養出能夠從會計信息使用者角度進行資產評估的專業人士。在后續教育方面,資產評估機構應重視繼續教育,使繼續教育不至于流于形式;相關部門應對后續教育的師資力量進行嚴格的規定,提高授課教師的專業素養,保證授課質量;教學方法上,適當采用案例討論的形式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從業人員解決威脅獨立、誠信風險的能力,保障評估業務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張蕊.會計審計前言問題探索.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
[2]黃學敏.公允價值:理論內涵與準則運用.會計研究.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