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4 16:23:0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實踐教學特點,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職業中職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教學核心,以使學生成為合格人才為教學目標,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素質教育。體育教學作為職業中職教學中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其可以極大程度上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也可以促使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有關體育方面一些基本的理論、方法和技能,從而促使學生養成自覺鍛煉的好習慣。
1.職業中職體育教學的特點
1.1教學任務具有針對性
職業中職體育教學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同時也是職業中職體育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來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及其運動機能。田徑作為職業中職體育教學中的一項內容,對于學生的身體素質及其運動機能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職業中職的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要將田徑教學作為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通過田徑運動的學習,使學生在掌握田徑運動的基本技巧和技能的基礎上來提高學生力量、靈敏度以及耐力等身體素質。
1.2教學專業具備導向性
職業中職體育教學應以學生后期的工作或繼續深造為基礎,有機地將培養學生的體育專業技能和知識與身體健康素質培養這兩個部分結合起來。但是現階段我國職業中職體育教育的發展過程中依舊存在著很多不利于教學效率提高的因素,如教師更加側重對于學生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而對于體育教學方面的教學內容則很少涉及。
1.3教學時間具有間歇性
傳統的職業中職教學往往更加側重于對學生文化理論課和專業知識的灌輸,但是體育課程作為一門課程,卻很少或幾乎不受學校領導、教師以及學生的重視。即便學校開設了有關的體育課程,其開設該門體育課程的根本目標也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此外,職業中職的學生由于經常需要外出參加各種招聘、實習以及社會實踐活動,他們很少有時間參加系統的體育教學。因此,這些嚴重擾亂了職業中職體育教學的穩定性、計劃性和實效性,大大地縮短了體育教學占全部學科課時的比例,從而導致職業中職體育教學無法完成教學規定的教學任務。
2.提高職業中職體育教學質量的實踐策略
2.1積極組織課外體育活動
通過采取開展多樣性的課外體育活動這一方式實現體育的質量提高。我國職業中職的教學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為社會培養大批量的實用型人才,但是現階段我國職業中職學生就業情況很不穩定,無法使每個學生都得到與其所學專業對口的工作。因此,為了適應我國現階段我國高職學生就業現狀,提高職業中職學生就業的幾率,職業中職學生必須要做到一專多能。而假如將職業中職的體育教學與學生的專業內容進行有效的結合,可以在開闊學生研究,促進不同專業學生之間交流的同時,也可以增強學生身體的整體素質。
例如,職業中職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必備的廣播體操外,還可以根據學生專業的特點為學生編排一些武術操和韻律操,并可以通過在學校中舉行比賽活動的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提高其學習的自主性。
2.2提高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熱情
大量的中職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對于體育課程通常都很不感興趣。體育教師作為體育教學的策劃者和引導者,其決定體育課程的具體形式和內容。而一旦體育教師所決定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不是學生所感興趣的形式或內容,學生很容易對體育教學產生厭煩的心理,甚至產生反感的心理,這樣將極其不利于培養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同時對于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也會產生惡性的影響。基于此,在職業中職教育的過程中,要切實提高學生學習體育以及參加體育活動的主動性。為了使體育的內容適應學生的興趣,體育教師可以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成為體育教學活動的主體,從而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引導作用有效的結合起來。此外,體育教師也可以多設計一些教學策略,然后讓學生們來選擇他們喜愛的內容,從而使學生們可以積極地投入到體育課程的學習中來。
2.3改進體育教學方法
通過對職業中職體育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參加體育課程的積極性和熱情,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現階段我國職業中職教學過程中,由于許多體育教師依舊沿用傳統的灌輸式和封閉式教學模式,導致體育教學課堂氛圍過于呆板、沉悶,極大地制約了體育課程的活躍性特點的發揮,嚴重制約了學生學習體育興趣的培養,對于學生后期的體育發展具有不利的影響。因此,對于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中那些不適應當下學校教學要求的方法進行改革勢在必行。基于此,體育教師可以采取個性化的教學方法,要善于觀察和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發光點,少用懲罰的教學方法,幫助那些自卑的學生克服其自卑的心理,增強其自身的自信心,培養自身自信樂觀的人生態度和目標。
職業中職體育教師在開展中職體育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的對現有的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和完善,同時也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此外,體育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輔導者,其自身的專業素質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的質量,體育教師也需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養。
【參考文獻】
2013年的《朝向白皮書———中國高爾夫行業報告》調查顯示,自2009年至2013年,中國高爾夫設施數量達到521家,凈增173家,增長率為49.7%,年均增長率為10.6%,國內目前大約有639家18洞球場,新建207個,增長率47.9%,年增長率為10.3%[1].在高爾夫入選2016年及2020年奧運會項目的新形勢下我國高爾夫行業的勢頭將更加強勁,高爾夫市場也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但我國高爾夫行業內流通的從業人員來自各個學歷層次和專業方向,大多沒有專業性可言,且我國高爾夫相關專業開設時間較晚,普通高校培養模式下的學生無法勝任高爾夫專業工作的需求.對當今我國高校高爾夫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分析發現,隨著我國高爾夫產業升級,提高高爾夫方向學生的教學質量,需要轉變單一教學模式,采用更具有人性化和針對性的教學方式.本文以北京體育大學高爾夫方向班和北京萬柳高爾夫俱樂部合作辦學為例,具體分析其在培養高爾夫專業人才方面的教學實踐,得出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爾夫人才培養的特點及啟示,目的是為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高質量高爾夫專業人才提供一些幫助.
1相關概念的界定
1.1校企合作
我國《高等教育法》曾明確規定,國家支持與鼓勵高校間、高校與科學研究機構以及企、事業組織之間開展協作活動,實行優勢互補,提高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益.目前,高校的普遍教學模式還是以理論為主,不注重實踐或者不安排實踐,培養出來的學生無法短時間適應社會的壓力.高爾夫專業作為新興的項目服務于社會,在高爾夫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教學的重點.21世紀高校教育中一項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怎樣讓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對工作具有較強的適應性[2].校企合作從字面意思是學校與企業建立的一種合作模式.學校通過企業的反饋和需要,結合市場導向,有針對性地培養人才,注重學生實踐技能,以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將高校科研成果與企業信息資源有機結合,直接作用于社會,節約成本,一舉兩得.
1.2教學實踐
實踐教學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體育人才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運動、競技能力的重要平臺.20世紀80年代以后,我國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將高校人才培養類型分為應用型、復合型和技能型.長期以來,地方本科院校一直將“應用型人才”作為自己的人才培養目標.
2北京體育大學萬柳高爾夫方向班教學實踐過程分析
2.1教學實踐
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不僅在于向學生傳授實驗知識、驗證理論、培養實踐技能,更重要的是體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3].同樣,實踐教學保障體系是指實踐教學指導教師隊伍、技術設備設施等校內實踐教學平臺以及校外實習基地和實踐教學環境組成的教學保障體系.實踐教學保障體系對開展實踐教學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4].教學實踐一直以來是高爾夫專業鍛煉人才能力方面的重點內容,是用來驗證理論知識能否運用于實際工作,考察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北京體育大學萬柳高爾夫方向班從以下三個方面安排教學實踐內容,如表1所示.從表1可以看出,高爾夫方向班的教學實習包括畢業論文、教育實習和學術活動三部分.按照北京體育大學本科生的畢業要求,在完成畢業論文外,高爾夫人才的培養區別于以往在校學生注重在教室聽從教師授課安排的特點,需要以大量實踐教學為基礎,在第一學年和第二學年的春季共參加兩次實習,并且要求學生在校期間注重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并重,注重操作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在教育實習的同時注重參加學術活動,提高思想覺悟和增加知識儲量.
3北京體育大學萬柳高爾夫方向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特點
3.1培養方向定位合理,在高校內別具特色
北京體育大學萬柳高爾夫方向班是培養面向亞洲,掌握高爾夫知識的應用型管理人才.方向班從根本出發,結合實際情況,并按照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開設像俱樂部運營與管理、高爾夫技術訓練、高爾夫賽事與管理等高爾夫專業,并按照指定的培養目標和規格設計與規劃專業課程,合理有效匹配培養方式.根據合作計劃,為了擴大招生規模,在學院的積極組織下,高爾夫方向班于每年五月份在校園內舉辦“高爾夫文化周”宣傳活動.利用發放資料、現場答疑、觀看電影、老生座談、球場參觀和揮桿試打等方式,宣傳并將推廣工作做得有聲有色,達到了預期的宣傳效果.同學們也通過類似活動鍛煉了自己,融入班級群體,增強了參與意識.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發揮作用,迅速得到成長.通過參與及觀摩國內外大賽的現場組織活動,方向班學生已充分展示了自己風采.
3.2以市場為導向,強化學生能力,增加社會活動
高爾夫方向班在整個辦學過程中積極為學生創造條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同時聯合國內的賽事組織者使方向班的學生能夠參與到國內國際高爾夫大賽中,讓學生接觸社會,使所學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為就業及更好地承擔今后的崗位工作奠定了基礎.在每年北京舉辦“全國高爾夫博覽會”上,方向班會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學生自己動手,利用多媒體制作視頻,對學生的學習、實習、社會實踐等內容向社會宣傳,給參會人員留下了深刻印象,為今后學生的就業拓寬了渠道.在2002年4月中國大陸首次舉辦的歐洲PGA巡回賽—JohnnieWalkerClassic,更有主辦方IMG公司與方向班接洽,安排高爾夫方向班參與賽事的組織與管理.為了使更多的業內人士了解高爾夫方向班,許多媒體如:央視體育頻道(CCTV-5)、旅游衛視高爾夫頻道、深圳電視臺高球天下和新浪網、高爾夫時代網、唐高網及一些雜志等,多次報道方向班的相關活動與發展動態,使方向班成為社會媒體關注的焦點.《萬柳》月訊每期都要開辟專欄,圖文并茂地對方向班的教學和實踐活動進行跟蹤報道,其中有些文章由學生主動撰稿.
3.3借鑒國外課程設計優化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經過幾年的運作,北京體育大學萬柳高爾夫方向班對個別不完善的地方進行了調整(如,增加了球技課練習時間,高爾夫規則增加了判例及場地實戰,減少了高爾夫發展史課時等),使目前的課程設置更加合理、更加規范及更加實用.與此同時,方向班在辦學前3年,萬柳高爾夫先后投入三百萬元進行教材開發和國際交流,先后開發出《高爾夫草坪養護》、《球場管理》等教材,組織召開了“中國高爾夫教育及人才培養方向”研討會、“中國高爾夫發展論壇第一次會議”等國際、國內會議.北京體育大學萬柳高爾夫方向班的課堂教學中設計各種情景教學,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緊密貼近社會需求,使學生所學理論知識能夠運用到實踐中去,從實踐中獲得第一手經驗,從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實踐技能的提高.在高爾夫課程建設中,堅持“課堂理論”與“企業實踐”并重、“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并舉,注重及時獲取高爾夫領域發展的新信息、新動向,以保持與社會需求同步的“開放式”人才培養模式.
3.4雙方領導重視,部門合作愉快
超過了十年的合作,實踐再次證明:校企聯合是一個很好的辦學形式,高爾夫方向班整合優勢資源,面向社會需要培養高爾夫方向高等管理人才.北體大校級領導和萬柳高爾夫俱樂部高層領導都對此項合作辦學寄予厚望,從政策到資金都給予極大支持.北體大校辦、教務處、管理學院、學生處、財務處等部門和單位對專項班的教學、管理等工作也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和配合.隨著辦學的深入,經過不斷修改和完善,北京體育大學在高爾夫教育的學科建設、教材開發、專業教師培養和提高高爾夫競賽水平等方面做出努力,同時北京萬柳高爾夫俱樂部發揮其在行業中的管理優勢、技術優勢、場地優勢,從市場需求角度出發,提出本專業的教學目標、培養方向及考核標準,把握高爾夫教育的方向,培養具有較高專業水平的實用型管理人才.
4總結
近三十年來,高爾夫運動在國內迅速發展,再加上2016年入選里約奧運會帶動了新一輪的高爾夫熱潮.根據高爾夫行業對人才需求的特點,決定了高爾夫專業學生采用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面對新經濟形勢的要求,校企合作若要長久良性地發展,需要正確的理論指導,學校應合理定位人才方向,設計符合實情的教學模式,同時以市場為導向,強化學生能力,增加社會活動,并借鑒國內外課程設計,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朝向白皮書———中國高爾夫行業報告(2013年度)[M].深圳:朝向集團,2014.
[2]王幼莉.新建本科院校定位及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市場,2007(14).
當前一些學者根據研究內容不同而從不同側面探討了開放教育實踐教學的特點。例如,嚴冰從應用性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對象的特點、多媒體教學等5個方面闡述了開放教育實踐教學的特點。有的認為開放教育實踐教學具有4個特點:實踐教學的相對近距離性;實踐教學內容的多樣性;實踐教學時間的集中性;實踐教學對象的復雜性,許多學者對開放教育實踐教學面臨的問題等也進行了探討。張少剛5等提出制約遠程開放教育實踐教學開展的4對主要矛盾:遠程教學中理論教學與近距離實踐教學固有模式的矛盾;辦學規模大、學生數量多與實踐教學相對具體、個性化的矛盾;學生基礎、能力差別大與實習計劃相統一的矛盾;學生分散與實踐環節相對集中的矛盾等。湖北電大概括了開放教育實踐教學遇到的4個方面的矛盾,如遠程開放教育分散性和實踐教學集中近距離的矛盾,學員人數多與實踐基地少的矛盾等有的學者還探討了普通高校工商管理本科課程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如實踐教學依附于理論教學處于從屬地位,校內軟硬件實踐教學設施落后,校外實訓基地匱乏,實踐教學師資短缺,教學質量監控滯后。上述研究成果對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的啟示,但是就目前來說,針對電大開放教育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研究還不多,本文擬對其中的突出問題做一探討。
2實踐教學的特點
關于電大開放教育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以下簡稱“實踐教學”)的特點,本文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這些特點與解決當前實踐教學面臨的突出問題存在著密切的關系。
2 1實踐教學的定位特點實踐教學的定位特點,
是開展實踐教學的思想認識基礎。當前人們對開放教育實踐教學的定位還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研究認為,目前對實踐教學普遍存在這樣的認識誤區:即遠程學習者多以在職人員為主,他們都來自不同的實踐場所,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無需進行實踐教學3。在實際工作中,多數電大也把實踐教學放在從屬地位。是居于從屬地位,還是居于主導地位,抑或把實踐教學作為重要環節之一,是實踐教學定位的核心問題。中央電大明確提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的目標是培養應用型人才,而工商管理專業又是應用性很強的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就要求學生能夠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把書本知識應用于現實中,提高動手能力、動口能力和動腦能力。對于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實踐教學側重提高溝通、表達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以“小企業管理”課程為例,該課程全面介紹了小企業從創辦、制定計劃,到企業運作的過程,目的是讓成人學生學會如何創辦和經營管理一個小企業。如果教師只介紹各章理論,講解書本上一般知識,學生會感枯燥無味,教學效果差;如果通過介紹案例的形式,讓學生參與案例討論,則一方面,學生面,學生在討論中相互啟發,迸發新的思維火花,這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極好途徑。
因此,對于開放教育工商管理專業學生來說,電大要改變過去那種重理論知識傳授、輕實踐教學的傳統教學模式,重新擺正兩者的位置:理論教學是基礎,實踐教學是主干,從課程教學到集中實踐,學校應該自始至終把實踐教學放在主導的位置,把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作為教學的主要任務,緊抓不放,鍥而不舍。實踐教學的主導性,是實踐教學的定位特點。
2 2實踐教學的目標特點電大開放教育工商管
理專業實踐教學首先要以提高質量為目標,要使實踐教學達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要求,但是質量標準如何界定?電大開放教育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目標與普通高校同類專業實踐教學目標相比有何特點?這就要分析電大開放教育的特點,它是界定實踐教學目標的依據。(1)電大開放教育是成人教育,是利用成人的工作業余時間而對他們開展教育。相對普通學校學生而言,開放教育學生的學習是一種業余生活。他們有工作,有家務,要為生計、事業奔波,雖然是學生,但學習不再是他們的主要任務,在“工”與“學”的關系上,他們以工作為主,不可能像普通高校學生那樣集中精力在讀書學習上。(2)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多在企業工作,特別是在現代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學生工作忙,加班多,壓力大,能夠開展實踐教學的時間更是有限。如以前我們曾提出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觀考察,作為課程教學實踐的形式,但是后來感到不可行,難以組織起來。又有的電大學校提出建立實踐基地,實踐證明也缺乏操作性。(3)學生都有一定的實踐經驗,絕大多數學生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比較了解,有些是企業的管理者,實際經驗比較豐富。(4)學生基礎存在“先天不足”很多學生進校時的基本學習素質不高,學習習慣不好,這樣有些實踐教學形式對他們來說難度較大。如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作這一實踐教學環節,學生對于六七千字甚至上萬字的論文無法駕馭,主要表現為:結構不合理,邏輯混亂,層次不清;缺少專業理論,不能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能對論題、論點進行說理、論述;語句不通順,標點不正確等。甚至一些學生選題喜歡選大題目、易找資料的題目,以致論文出現抄襲現象。
綜上所述,電大與普通全日制高校有區別,實踐教學的形式要簡化,目標要適度,不可能也不必要讓學生花很多時間到企業調查實習、參觀實踐,畢業論
適度性,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特點。
2 3實踐教學的手段特點開展現代遠程教育、利用多媒體教學是電大的優勢所在。開放教育是從西方發達國家引入的教育項目,1999年中央電大進行開放教育試點的初衷,是注重利用現代遠程教學手段,把計算機網絡、多媒體技術和廣播電視網絡有機結合起來,實施數字化、多媒體、交互式教學。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電大教育已沒有傳統的廣播電視的痕跡,計算機網絡、多媒體技術已得到較快發展,天網、地網、人網“三網合一”遠程教育模式已經形成。“天網”指我國的衛星電視網絡,“地網”指互聯網,“人網”指電大系統的教學管理網絡。而學習群體越來越大,截止到2010年底,安徽電大全省在校工商管理本科學生為3067人,專科生9300多人,而全省工商管理專業專職教師不到20人。師資的有限性和學生的分散性,決定了傳統的實踐教學方式難以達到理想的覆蓋面,只有借助現代科技手段提高實踐教學的效率。因此,開放教育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開展,要注重實踐教學手段的多元性和先進性,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手段開展教學,發揮遠程教育的功能。運用手段的現代性,構成實踐教學的第三個特點。
3實踐教學限制因素分析
十多年來,電大在開放教育實踐教學方面進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很大成績,這是毋庸置疑的。工商管理專業創新了多種形式并采取了多種措施進行實踐教學,如社會調查、模擬實驗、畢業論文等;但是,實踐教學面臨著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它們影響著實踐教學的效果,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問題。
3 1資金、硬件條件不足資金、硬件是一切教學工作的基礎,是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支撐和保證。美國學者沃克溫(JFVolwein)1989年對86所大學的研究表明,與高校質量、水平和成功程度聯系最緊密的是政府提供經費的多少和學校規模的大小7。相對于普通高校,全國各級電大的普遍情況是,教學投入資金少,硬件條件差。各級電大均存在科研經費嚴重短缺情況。教學科研經費投入的不足,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影響師資隊伍的建設,教師難以在科研中得到提升和成長;對于實踐教學來說,實踐教學的研究、實驗設施建設、實踐教學工作的質量和教師的積極性等,都受到限制。
3 2師資條件的限制相對理論教學而言,實踐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更高,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更為全面,直接和間接的管理實踐經驗,更需要有較高教學水平。例如,電大工商管理專業學生一般都具有多年的工作經驗,有些還有多年的管理實踐,進行案例分析教學,需要教師對企業的實際經營管理情況有一定的了解解對實際問題有綜合的分析力和準確的判斷力。在畢業論文環節,電大學生基礎理論普遍薄弱,寫作功底、專業知識比較欠缺,要指導學生的論文寫作,要求教師不僅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還要具有靈活變通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等。
電大辦學一直十分重視校內的課堂管理,教師的教學工作一直以管理課程、現代技術教學、傳統授課為主,實踐教學除了畢業論文這一環節之外,始終沒有納入教學管理的正常軌道,存在規章制度不健全等問題。同時,由于多種原因,教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少,比如工商管理教師幫助企業培訓,參與企業經營的策劃,帶領學生實習參觀等;參加研究與社會實踐緊密相關的科研課題也比較少。事實證明,教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和研究工作,對提高教師的素質,開闊教師的視野,增強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均大有幫助。在這方面,普通高校和高職院校比電大具有更大的優越性,普通高校參加經濟活動研究較多、科研課題多,一些高職院校都擁有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
3 3學風環境的影響學風是學生在學習上表現出來的態度和風氣,是其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精神等內在品格在學習上的外部反映。有人認為,學風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對人才培養質量起著重要的作用,優良的學風是學校內涵的重要標志之一'普通高校存在學風問題,電大開放教育也面臨學風問題。以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為例,部分學生學習目的、態度不端正,學習只為一張文憑;有些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不強,不讀書,不上課,不看網上資源;少數學生缺乏認真踏實的學習精神,作業不能獨立完成,抄襲現象嚴重等。不良的學風嚴重影響實踐教學的質量。在工商管理專業畢業論文寫作環節,一些學生不愿深入調查,不愿認真查找資料,缺乏刻苦鉆研、獨立思考的精神,結果論文觀點缺乏準確性,材料缺乏真實性,畢業論文寫作這一實踐環節未能真正體現實踐特色。
3 4學生自身的因素除了上述問題之外,與學生相關的一些因素也影響著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開展,主要包括:(1)學習時間的有限性。(2)學生學習的業余性。開展實踐性教學一般要求學生集中時間完成,而學生也要上班,時間上有沖突。(3)學生住地的分散性。特別是市縣級辦學單位,交通不便,學生分散,組織學生參加實踐教學更為困難。(4)學生基礎的不平衡性。
4實踐教學應采取的對策
4 1明確實踐教學的形式關于開放教育工商管
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形式,中央電大和各省市電大的有關規定以及不同的學者都提出多種不同的分類。根據《“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實踐環節教學工作管理規定(暫行)》,實踐環節教學體系一般包括課程實踐和綜合實踐兩部分,綜合實踐環節又分社會實踐和畢業論文。文經類的課程實踐包括課程實務、案例分析、課程社會調查、課程大作業、實踐性課程等;社會實踐包括教學實習、社會調查、畢業實習等;畢業論文環節包括畢業作業、畢業論文等。1184—185有些省市電大把平時作業、案例大賽也作為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內容。工商管理的實踐教學形式分類繁雜,且近些年的實踐證明,有些在實際工作中難以實施。其中,一些不應該列為實踐教學的范圍,如平時作業是正常教學所必需的學習環節,案例大賽只是少數學生偶爾參與的一種比賽活動,把這些列為實踐教學的內容,顯得牽強附會;有些在實際中難以操作,如參觀、實習等。
本文認為,限于電大的資金、硬件條件一時難以獲得改觀,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形式應該刪繁就簡,以“獲得感性知識和基本技能”為最終目的,按照“簡潔、可行”的原則確定實踐教學的形式。可把以下4種形式作為開放教育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基本形式:案例教學,課程實踐,模擬實驗和畢業論文。其中,案例教學是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基礎,也是學習專業課程理論知識的重要環節,是學生獲得感性知識、加深理解理論知識的重要教學形式。課程實踐主要是結合課程知識的社會調查,可以與平時作業綜合考慮實施。中央電大應及時調整平時作業的形式和內容,內容安排要圍繞應用能力培養目標進行,可以把平時作業作為課程實踐的具體形式之一。但是當前許多專業課程的平時作業實踐教學特色尚不夠,如“小企業管理”的4次平時作業,只有一次是涉及學生應用能力訓練的。
4 2把師資隊伍建設放在首位搞好工商管理實踐教學的關鍵是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案例教學需要教師不但具有較高的專業理論知識,更需要教師對企業經濟管理實際和經濟建設實際有更深的了解;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不僅是連接學生與知識的紐帶,還充當著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角色。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傳統的教學內容與形式都發生了一定的改變,這樣,不僅實現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同時還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就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特點與實踐發表個人看法。
一、小學語文新課程課堂教學的特點
(1)教學目標整合性。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是教師教學行為的依據和一節課成功與否的行為起點,教學目標是否合理直接關系著這一節課的成敗與課程目標的達成。如今小學語文新課程強調的重點不同于以往,教學目標具有整合性,不像從前每個目標是孤立存在的,之間沒有相互關聯。這主要表現在知識與技能的有機組合、過程與方法的有機組合、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有機組合。不難發現,通過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求教師要兼顧每個方面,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才能夠深刻理解作者的深意,同時記住作者心目中美好等的形象。
(2)教學內容開放性。美國教育家說過:“一個人要成為優秀的教師,那他必須是一個具有創造力,向前看的人,一個進步并且富有新思想的人。”開放性語文教學首先需要教師教學思想的開放。新課程理念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和開放性的胸懷。如今的時代不比從前,即便是小學生,鋪天蓋地的信息已經讓他們目不暇接,所以,在講授語文課的時候,單單依靠課本上的知識已經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了。以語文課為信息之源向外延伸,盡可能多地引進與之相關聯的信息,展開立體式教學,以此來強化學習,但是中心必須是課文本身,最后才能把課文吃透,讓學生得到知識。
(3)教學方式互動性。教學方式互動,就是把教育活動看作是師生進行一種生命與生命的交往、溝通,把教學過程看作是一個動態發展著的教與學統一的交互影響和交互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即通過調節師生關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個體與教學中介的互動,強化人與環境的交互影響,以產生教學共振,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結構模式。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實施最大的變化體現在課堂上,從前那種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不見了,撲面而來的是一股清新的氣息,和諧、民主、平等的氛圍,從前那種“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不見了,代之而來的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課堂氣氛活躍,熱烈而不喧鬧,爭辯而又溫馨,師生間以平等的心態相互交流、溝通和補充,教師沒有了居高臨下的姿態,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學習,彼此間交流著情感、體驗和觀念,最后達成共識,學生真正學到了知識。
(4)教學過程活動性。新課程教學理念倡導學生參與進課程中來,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學更應如此,因為小學生活潑好動,如果僅僅是一味、死板地講課,就不能培養他們對語文的興趣,要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讓學生參與進課文中來,融會貫通,就能夠更好地讓他們掌握知識。
二、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實踐中主要采取方法
(1)注重積累與感悟。新課程標準實施后,語文教師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應注重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積累與感悟。學生要想提高自身的語文成績,要通過對平時知識的積累來實現的。因此,語文教師應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對于知識的認識與理解不應停留在表面上,而應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探討。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還能鞏固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比如語文教師應在闡述文章內容的同時,滲透關于說明文的寫作特點,并引導學生注重對說明文知識的積累與感悟。
(2)注重激發學習興趣。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小學生在學習活動和學習過程中各種需要的情緒表現。新授課教學的首要任務,是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覺地進入學習狀態。我也從多年的小學教學中,深深體會到: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前提,教師的關愛是積極參與學習的動力,正確評價學生是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有效措施,要獲得教學成功,必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之主動地進行學習,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就是外因條件,學生就是內因根據,教師的教學只能通過學生的學起作用。
(3)注重課堂教學的情境創設。隨著科學技術的逐步發展,多媒體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多媒體的教學模式給語文教學營造了活躍的課堂氣氛,同時也在無形中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課堂教學的情境創設不僅是豐富語文教學模式的重要途徑,同時還是實現新課程標準的有效手段。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感人場面,從而促使學生切實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
(4)注重加強橫向思維訓練。一直以來,我們都非常重視思維的深度發展,忽視思維的橫向訓練,隨著課改的深入,大家慢慢認識到了橫向思維的重要性,鼓勵多種解題策略屢見課堂,這樣學生的思路就變寬了,大腦變靈活了,創新的積累也就深厚了。就老教材而言,涉及對橫向思維的訓練是比較少的,對課堂中的重點問題,我不僅要求學生學會,還非常注重引導學生多角度去思考,多方法解決問題,想方設法拓寬學生思維的寬度。這樣的學法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大有裨益。
總之,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TP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15-0000-02
1 引言
隨著計算機普及程度的日益提高,計算機與人們的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密不可分。人們希望借助工具軟件更方便地使用計算機解決各種問題,提高工作學習的效率。
《計算機實用工具軟件》課程是職業學校計算機及相關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課程主要的任務是學習常用工具軟件的使用,包括計算機系統安全防護工具、文件管理工具、圖像應用處理工具、網絡常用、多媒體工具、磁盤管理工具等。我校在計算機應用、計算機網絡專業五年制高職的第三學期開設這門課程,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較全面、系統地掌握計算機常用工具軟件基本知識和基本應用技能,為后繼計算機技術課程的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為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這門課程,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對這門課程的特點進行分析,并圍繞課程實踐應用性強的特點,探討如何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結合實際課堂教學。
2 課程的特點及實施對策
2.1 工具軟件種類多、重選擇
日常生活中需要借助計算機解決的問題有很多,不同的問題需要不同功能的軟件來解決,具備相同功能的同類軟件又有很多,伴隨著軟件版本的不斷升級換代,該門課程涉及軟件數量非常多。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心選擇軟件,可以選取下載量大、使用率高、最適用的軟件。通常是選擇最近最新版本的軟件,但考慮到用戶對軟件功能的實際需求或是計算機的硬件配置的限制,也可以選擇舊版本的工具軟件。此外,一個軟件的功能也相當多,教師應該重點選擇該軟件的主要功能來教學,非主要的功能可以簡單介紹。
2.2 課堂教學重實踐、多操作
《計算機實用工具軟件》課程具有實踐性、應用性、靈活性等特點,若采用傳統的課堂講授的教學形式,會讓理論教學與實踐運用相脫節,學生雖然記住了工具軟件的名稱、類型和功能,但是不能利用工具軟件解決實際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因此,在教學上要利用現代教學設備進行教學演示,借助機房安排大量的上機時間,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結合課堂教學,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去探索思考問題、動手操作解決,這才是領會、鞏固知識的最好手段,也是教與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最有效途徑。
2.3 考核全方面
《計算機實用工具軟件》課程重點培養的是學生的技能操作和實踐能力,因此在教學考核方面,不能單純的以一次期末考試成績來衡量這門課程的學習效果。
筆者對授課班級學生成績的評定,采用了綜合考核的方法,即綜合考慮平時成績、實驗實訓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給出的百分比分別是3:4:3。采用綜合考核的方法,不僅能客觀全面地反映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情況,同時也能體現學生操作應用水平的高低。
3 多種教學方法結合實際課堂教學
《計算機實用工具軟件》課程的教學能否取得好的效果,關鍵還是看教學方法運用得是否恰當。下面與大家共同探討該門課程課堂教學過程中使用到的多種教學方法。
3.1 提問式教學法
提問式教學法通過提問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變得輕松快樂,讓學生主動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將課堂教學與實際聯系起來,采用提問法。
比如在準備講文件管理工具軟件的時候,提出“同學們是否有過因失誤操作而刪除文件的經歷,那么有沒有辦法將誤刪的文件恢復呢?”,給學生留下疑問,讓學生圍繞問題獨立、全面思考,進而提出“數據恢復工具—DataExplore可以幫助大家解決誤刪文件帶來的困擾。”再比如,在課堂上提出“如何把喜歡的歌曲下載下來?”,“怎樣從一首歌曲中間截取一段作為手機鈴音?”等等,如果提問的設計和現實結合密切、學生覺得有趣,就非常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3.2 比較式教學法
所謂比較就是辨別兩種或兩種以上事物異同的思維過程,比較式教學法就是通過多方面對比找出比較對象異同的教學方法。對于同種功能的眾多同類實用工具軟件,可以多方面比較它們的異同,從而選擇最適用的工具軟件。
比如在講授網頁瀏覽工具時,可以采用比較式教學方法。同樣是網頁瀏覽器,微軟的IE、Opera瀏覽器、Maxthon遨游瀏覽器等,它們的使用界面、功能設置有什么異同?可以讓學生們通過下載安裝使用這幾款瀏覽器后來進行分析對比、總結。學生通過對同類型的多個軟件同時比較學習,了解各個軟件的區別及優缺點,有利于指導學生對工具軟件的選擇。
在講解磁盤管理工具時,會學習硬盤備份軟件—Ghost的使用。同樣是安裝操作系統,使用原裝系統盤安裝與用Ghost硬盤復制安裝時間相差2小時左右。通過比較,學生對兩種方法安裝的優劣一目了然,對知識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Ghost工具軟件的使用,便于指導學生選擇適用的方法安裝操作系統。
3.3 探究式教學法
探究式教學法是一種按照教學規律,經過教師的指導,學生自主探究知識、提高能力的教學方法。在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動能力都得到了加強。
比如,在講授文件壓縮工具軟件使用的時候,可以從生活中最常見的應用引出。第一步,提出當我們需要將很多張照片通過電子郵件發給朋友時,該如何處理?引導同學們得出壓縮打包的回答。第二步,提出如何來打包和壓縮文件呢?這時候有同學提到有WinRAR,那么是不是還有其他的工具軟件呢?第三步,同學們使用搜索引擎查找“如何壓縮文件”的相關資料。得出常用的壓縮工具軟件有WinRAR、WinZip和好壓。第四步,引導同學們使用已學的工具軟件獲取安裝方法,下載并安裝好相應軟件。第五步,對于安裝好的軟件,該如何使用?鼓勵同學們嘗試自己做文件的壓縮,并隨時可以利用搜索引擎工具搜索解決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最后,教師全面講解和總結該軟件的具體使用的注意事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都在積極地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研究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這種方法,學生的自學能力、思考能力得到了鍛煉。
3.4 參與式教學法
參與式教學法是指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之間相互參與、相互促進,實現教學目標從而達到預期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置討論主題,學生則圍繞主題進行課堂講解演示,變被動為主動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例如,在講授網絡常用工具軟件的內容時,將“常用的下載工具軟件有哪些?你用的是什么工具下載呢,和大家分享一下!”作為一個討論主題,同學們當場就討論開來。同學們有用迅雷下載的,有用網際快車下載的,也有用BT下載工具的……然后讓使用同種下載軟件的同學代表上來演示這款軟件的使用,說說這些軟件的優缺點。學生通過討論、演示和比較,充分參與了課堂教學,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利于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
4 結束語
在《計算機實用工具軟件》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要針對課程的特點有效實施教學策略,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結合實際課堂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探索、研究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也應該不斷學習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從而推動教學方法的改革,以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范魯娜.計算機專業常用工具軟件課程的教與學[J].科技資訊,2010.4
[2]李彬.常用工具軟件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與實踐[J].科技信息,2009.33
張家界旅游學校創辦于1983年,是湖南省創辦最早、規模最大的旅游職業學校,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一直是學校重點建設的專業,為社會培養了數以萬計的旅游服務與管理人才。學校一直把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素質專業人才作為教育的目標和宗旨。為了實現這個辦學目標,學校結合學情、校情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努力探索有效的途徑,在重視專業理論教學的前提下,將實踐性教學納入了學校專業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所謂實踐性教學就是在向學生系統地講授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緊緊抓住專業應用性的特點,突出應用特色,強化實踐性環節,將理論學習與提高技能有機結合,以求培養學生動手操作技能的各種現場教學和專業實習活動。
職業學校的實踐教學是相對于學校的理論教學而言的,與理論教學密切相關,但又不同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的教學內容是傳授專業技能,是通過合理結構配置呈現的具體教學內容,包括實訓、見習、案例教學、畢業實習、科研訓練、社會實踐等;而理論教學的主要內容是理論知識和思維邏輯,教學形式主要是課堂授課。此外,實踐教學在培養目標、教學環境、教學設備等方面也表現出與理論知識教學的很多不同點,種種區別使實踐教學具有自己的特點。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創新的不斷加快,實踐性教學已經成為職業學校教學的重要一環。為了使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符合新時期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筆者認為在實踐性教學中只有透徹研究這些特點,并在了解該專業特點的基礎上探尋科學的方式方法,才能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達到預期的教育教學實效。
一、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的特點
1.教學目的的明確性
職業教育中采用的實踐教學不同于基礎教育中的基礎知識教育,也不是基礎教育中的素質教育,而是職業教育中的專業技能教育,教學的目的在于從對知識的傳授和掌握轉向對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注重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從而實現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所以實踐性教學就是一種對學生進行職業能力的訓練,是具有明確的職業能力標準、職業范圍甚至明確的就業崗位的教學。為實現這一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在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的組織上以應用性為主。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實踐性教學就是為旅游行業培養所需的導游、旅行社計調與旅行社管理、外聯、景區景點講解員等相關人才。這就需要培養學生具備相對應的管理知識,如上、下、平行溝通能力、信息處理能力、財務報表能力等。
2.教學計劃的系統性
實踐性教學不同于生活實踐,不是單個的行動和事件,是一個由一定的物質基礎和人員合作完成的系統工程,是有計劃地培養人的活動,即是一種系統性的教育。在中職教育中,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必須是系統有序的,要符合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逐步積累和深化、循序漸進的認識規律。因此要對實踐教學計劃進行統籌安排,學校應有自己的實踐教學方案,每個方案都要明確的實踐教學的設備、場地、資金規劃、師資、期限、過程等,體現出各階段的培養計劃,在制定計劃時要考慮到實踐教學目標必須與社會對旅游服務與管理人才的總體要求一致,要分階段、有層次、有梯度地來指導整個實踐教學活動,優化和完善各個實踐教學環節。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在一年級時讓學生學習、了解了旅游概論、旅游地理、旅行社經營與管理等基本理論課程的內容后要有針對性的安排學生在旅行社、景區參觀、見習,讓學生初步了解各個部門業務分工及合作的框架;二年級通過案例教學、實操等手段,使學生掌握實操的技能;三年級考取專業技能證后到相關企業實習,進一步掌握旅行社、酒店的服務技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形式的直觀性
人們常說:“百聞不如一見。”貫徹實踐性教學的直觀性,可以使學生獲得真實、具體、豐富的感性材料,通過直觀認知,了解、熟悉技術的操作要領,突破時空和思維模式的限制,使語言難以表達清楚的抽象知識概念具體化、形象化,為學生的感知、理解和掌握技術規范創造條件,增強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技能培養的效率。例如,講授“地陪導游中首次沿途導游”時,筆者用多媒體手段展示相關的視頻資料,學生清晰地看到了沿途導游的全過程;同時,教師通過情景模擬,讓學生能很直觀地明確沿途導游的內容及要領。
4.教學環境的開放性
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教學環境與其他教學不同,需要的是一種真實的或仿真的情景,需要的是可操作的實際設備,所使用的設備未必能在教室這個有限的空間內容納,所組織的活動未必能在教室這個固定的空間內展開,所使用的素材未必能在教室等特定的空間內獲得,所培養的能力未必能在師生單向交流中形成。導游專業的實踐教學除了在教室內進行情景模擬外,應把學生帶到旅行社學習不同部門的工作流程和技能,此外還要讓學生走進景區(景點),融入到現場導游的具體環境中去。因此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時必須處在一個開放的環境里。
5.教學內容的動態性
職業教育教學內容不同于普通教育,普通教育的教學內容是基于人類知識的積淀,而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是源于當代的職業世界,是對職業世界中技能的歸納和整理,隨著科學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專業知識的更新周期不斷縮短,許多新的技術、新的管理思想逐步應用于專業管理領域,專業管理教學應及時追蹤新技術、新裝備的發展進程,不斷更新教學內容。由于旅游服務與酒店管理的教學實踐是開放的體系,必須同外界尤其是旅行社、旅游景點景區發生信息的交換,因此實踐性教學也應有一個動態更新機制,在制定教學計劃時,要廣泛地開展社會調查,了解本專業相對應的職業崗位群的職責和綜合素質與能力要求,并根據旅游業的實際情況和對人才的要求來調整教學內容,針對企業實際所需的人才類型來培養學生,落實具體的課程,強化教學“應用能力”。其教學內容與職業需要必須盡可能的保持同步,至少不能落后于社會需求,因此實踐教學內容必須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而不斷更新,使其處在動態變化之中。
6.教學方法的創新性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重在培養人的智力水平,增加人的知識總量,但職業教育不能簡單照搬普通教育中的方法。在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應該根據職業教育的目的和學習內容的特殊性,重點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社會應變能力,以適應旅游服務與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創新,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角色扮演法、分組討論法、團隊合作法、案列分析法等
通過與時俱進的實踐性教學方法,吸引開放性教育條件下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既受到基本學習能力的培養,又受到素質教育的熏陶,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
7.教學評價的多元性
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考核不像理論教學考核那樣單一和客觀,帶有主觀性和主體的自主性的特點。因為實踐性教學活動完成情況的考核標準以文字說明為主,除完成的字數、完成的時間是類似量化的指標外,基本上是定性指標及原則性說明,任課教師或指導教師對考核標準的文意理解必然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和隨意性。而開放教育下實踐性教學活動的完成需要依賴于學生自身的自主性和自覺性,但開放教育下的學生質量差異較大,而且整體水平不高,自主學習意識不強,很難靠自主性保證實踐性教學過程的真實性、完整性的教學質量。這種主觀性和自主性的特點導致評價的多元性,從主體視角來看,實踐教學評價可以由學校管理人員、教學人員、企業管理人員、學生家長、職業教育專家共同參與;從過程角度來看,實踐教學評價可以包括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從評價內容看,實踐教學除了技能評價外,還有知識評價、職業道德評價等。 但無論是誰評價,評價內容是什么,總之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對學生實踐活進行評價時,既要關注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在活動中的變化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更要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實施方式
實踐性教學是傳統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在如何加強實踐教學方面,我校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不斷進行探索,采用了實訓、見習、案例教學、畢業實習、科研訓練、社會實踐等方法,從技能初步形成、技能操作實訓到技能強化等分層次、分階段逐步地開展實踐性教學,將知識技能與工作崗位結合起來,突出操作,重視合作和創新,培養了一大批社會所需求的創新型適用人才。
1.技能形成性實踐教學實施方式
技能形成性實踐教學是實踐性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技能學習從無到有的成長過程的實踐教學形式。作為剛剛從初中畢業的學生來說,對所學的專業還沒有清晰地認識和了解,組織好校內實踐教學,有利于學生技能操作意識的形成和發展。按照技能學習的發展順序和規律,可以分為感知認同實踐和仿真模擬操作實踐等方式。
1.1感同認知實踐教學。所謂感同認知實踐教學就是組織學生利用感官了解職業工作的過程、企業的環境、設備的形態以及職業發展的空間等。目的是讓學生對所學的專業和將來所從事的職業從各方面有感性的、初步的認識,并產生喜好等認同感,為以后的學習和教學打好基礎。感同認知實踐的方式主要有參觀、調查、訪問、演講等,這些方式可以集中組織,也可以分散進行;實踐的地點可以是校內的,也可以是校外的。可以讓學生到學校所在的地區內各大旅行社看一看各旅游部門的工作流程,或讓學生分批跟團了解導游員的工作實況。或通過演講、班會等形式強化他們對所學專業的感受,增強專業意識,激發專業熱情。
1.2案例教學。在《導游實務》、《旅游法規》等課程的教學中可以利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我校專業課教師都非常重視案例的教學,收集了許多的案例進行補充教學。一般采用如下過程進行案例教學:①課前布置案例內容,由學生自主分析或互相討論;②課堂指定學生重點發言,并進行全班討論;③由教師進行歸納總結,課后要求學生書面歸納。
1.3仿真模擬。這是技能的初步形成階段,是按照職業世界的真實情況、構造,盡量模仿真實的工作環境,體現旅游服務業的原始原貌,營造職業工作的氣氛,通過教師的示范、影像教材的演示等讓學生了解、掌握技能操作的順序、動作標準和注意事項等,學生經過模擬掌握基本的動作要領,了解相關設備、工具的性能、使用方法等。
這個階段往往是學習新技能的基礎階段,理論與實踐教學并重,以理論為基礎,重點突出實踐操作,一步步培養學生操作技能。以上實踐性教學以在學校內部開展為主。
2.技能強化性實踐教學實施方式
學生在理解、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后,需要開始強化這些技能,并通過教學項目等不斷綜合單項技能,以達到熟練再現技能的程度。強化的方式主要有實訓、見習和技能競賽等。
2.1實訓。實訓是實踐教學的主要形式,是中職學生理論實踐結合的重要途徑,實訓是為熟練掌握某種技術或技能而在真實或仿真的環境中進行反復訓練的活動。實訓目前是我校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占相當大的比列,實訓的時間一般在學習專業課之后,是在一定理論和技能基礎上進行的,實訓的內容不是仿真模擬操作實踐教學期間的單項動作訓練,而是單項能力、甚至是多項能力的綜合,因此,實訓教學中經常采用項目教學等具有復合型的教學方式,實訓的地點隨所需條件而定,校內有實訓基地等條件的可在校內展開,也可依靠企業資源展開。
2.2見習。見習是實踐教學的補充形式。我校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在二年級上學期或下學期采取招標的形式與旅行社聯系,由中標的旅行社派出精干的導游員組織學生到岳陽樓、衡山、韶山等湖南經典旅游線進行實地教學活動,這些帶隊的導游員既是學生的導游工作者,更是學生的“師傅”。從這些導游員身上學生學到的不僅是他們的導游工作能力,還有他們的應變能力、語言溝通能力等綜合知識。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從課堂、學校走出來,開闊視野、增長實踐知識與技能。
2.3技能競賽。技能競賽是實踐教學的促進形式,有利于提高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教師和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提高中職學校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因此,應定期舉辦或參加全國、省、市、校級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技能競賽,將其制度化、固定化。需要注意的是,技能競賽應作為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的一個必要環節,卻不能用技能競賽完全代替系統、全面的專業教學,畢竟技能競賽前的強化訓練不可能面對所有的學生,但我們可以通過技能競賽所獲得的經驗和教訓,用于指導以后的實踐性教學,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3.技能整合性實踐教學實施方式
這是綜合利用所學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檢驗性實踐,進一步完善技能,并不斷獲得工作經驗的教學方式。包括以下兩種情況:
3.1校外實習。以畢業實習這種方式為主,這是學習期間的最后階段,是中職教學中必有的實踐教學形式。學習的內容具有綜合性的特性,包含了理論知識、專業技能、方法策略及社會能力等。學生兼有學習者和工作人員的雙重身份,還可領取一定的勞動報酬。實習目的是使學生充分利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復雜的難題,進行創造性實踐,由此達到最高級別的的實踐,因此這種教學實踐教學具有最終性特性,是職業教育整體培養目標的綜合反應。
為了提高學生的職業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幫助學生積累實際工作經驗,必須重視校外實習。在校外實習首先要和相關的企業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這可以借鑒德國“雙元制”教學模式。所謂“雙元制”教學是一種國家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辦學制度。“雙元制”中的一元是指職業學校,其主要職能是傳授與職業有關的專業知識;另一元是企業或公共事業單位等校外實訓場所,其主要職能是讓學生在企業里接受職業技能方面的專業培訓。這種“雙元制”模式重視能力培養,針對性較強,能充分調動企業辦學的積極性。在這種制度保證下,企業不僅會制訂完善的培訓規劃,促進專業理論與職業實踐相結合,強化技能培養,而且能提供充足的培訓經費,使教學有足夠的物質保證。不過當前由于就業形式比較嚴峻,使得學生的畢業實習變成了就業實習,這樣做從長遠來看是不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的,因為學生通過校內實習只是初步具備了基本的導游專業技能,學生必須要在實際工作中去鍛煉、提高并積累實踐經驗。這就需要學生不能始終在單一的崗位上實習,必須要有崗位輪換。通過崗位輪換一方面拓展學生的專業技能,另一方面也能培養學生的綜合專業素質和創新能力。
3.2社會實踐。這是指導學生在社會中從事的一項實踐活動,常以3-5人為一組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布置相關任務,目的是增強學生對實踐活動的了解,培養學生的協調能力、溝通能力和對理論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
以上這些實踐教學形式是循序漸進、互相補充的,動作技能的形成規律是由簡單技能的組合逐步形成復雜的技能,有一個熟能生巧的發展過程,只有熟練掌握了單項技能才能學習復雜的技巧,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必須給學生充分反復操練的機會,即結合專業特點,不斷的強化操作訓練,在最后階段整合實踐經驗,聯接所學技能,形成較完整的職業技能。
參考文獻
[1]張晉.高等職業教育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33.
[2]歐陽河.職業教育基本問題初探[z].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12):22.
藥學與臨床醫學一樣具有很強的實踐操作性。實踐教學在藥學生今后走上工作崗位時也會產生極大的指導作用。同時,實踐教學是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動手能力、發展智力、培養良好工作作風的重要途徑。但多年來,其一直是藥學生教學過程中一個薄弱環節和教學難點,存在諸多問題。為改變現狀,我們有針對性地發放調查表,合理安排實踐教學內容,加強對帶教老師、實踐學生的考核,收到一定效果。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1藥學實踐教學模式設計
1.1按照學生意愿,做好教學實踐準備
為使參加藥學實踐教學的學生較好地完成任務,我們先進行了問卷調查,其結果與我們想象的有一定差異。共發放50份調查問卷,同學們認為實踐教學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師的態度(44%)。實踐教學中,學生更注重實際操作(占到44%),認為實踐教學的考試以邊學邊考的形式對鞏固知識效果更好(44%)。教學實踐中,學生更注重實踐性(66%)。希望能與病人直接接觸(92%);教學內容能夠分級進行(58%);為使學生能重視實踐教學,應把實踐教學考試成績與理論考試活考研成績掛鉤(38%);實踐教學也應該注重興趣教學(48%)。
1.2按興趣分組,注重考核內容
藥學實踐的崗位較多,從藥品采購、保管、入庫到調配、使用,經歷幾個關口。特別是臨床藥學的實踐教學要求更高些。實踐教學前,再次給同學們發放調查表,對學生的實踐興趣進行摸底,做到心中有數。學生就自己感興趣的崗位先實踐,實踐中鞏固所學理論知識。調查中發現,藥學生最感興趣的科目是臨床藥學,其中更關注臨床。認為臨床藥學可以將自己所學知識運用其中(41%)。
1.3加強帶教老師考核,創新實踐教學模式
按照調查表匯總結果,我們關注了藥學實踐教學模式改進,加強帶教老師的培訓及考核。60%的學生希望老師能進行情景教學、綜合教學,把學生真正當作員工對待。據此我們把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實際操作的技巧放在首位,并以此制成考核條款,帶教之前先考核老師的準備情況,再上崗帶教,以滿足學生對實踐教學的需要。對帶教老師考核,我們增加了學生與老師的配合程度、學生臨床思維的能力、與患者溝通的能力等內容,從學生關注點入手,提高了對老師考核的全面性,讓師生共同重視實踐教學。
2藥學實踐教學變更的內容和措施
學生學習的特點還在于興趣。90后、00后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培育,獨立性強、接受能力強、敢于挑戰是其特點。在實踐內容上,我們打破傳統的以大綱為主線變為以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主線,提高學生的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調查表中可以看出,學生對實際工作的需要了解較少,需要學習的知識很多,無論是處方審核、藥品調劑、病歷調閱都缺乏感性認識(65%),根據調查,學生們還不知道如何把所學知識與實際工作結合起來。59%的學生認為理論知識僅少部分能應用于實際。對于醫學人文的了解更少。59%的同學認為人文教育非常值得,給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礎。這就更加需要進行實踐教學內容的變更,讓學生能有效地結合課堂知識運用于實際工作中。
2.1實踐教學內容更貼近于實際工作
按照學生的意愿或興趣的選擇,老師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如臨床藥學專業方向的學生,在進行臨床實踐教學前,先進行醫學人文、職業道德的培訓,然后安排學生進行相應的會診帶教。告訴學生要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學會與患者溝通、與醫生溝通。初步了解藥學基礎知識在臨床的應用。另外,學會查看病歷及相關檢驗單。教給學生如何結合實際了解醫生診斷,如何合理用藥。如何按照《處方管理辦法》進行處方審核。如何進行抗菌藥物合理性評定等。把實踐教學內容完全與實際工作聯系在一起,引起學生們極大的興趣。
2.2實踐教學時間更加靈活
如何保證藥學實踐教學的時間。在問卷調查中,學生們大多數認為教學的時間應該在3~6個月(78%),以保證扎實地學到真本領。并且希望能長時間在臨床藥學室、中心藥房學習。也有部分同學喜歡中藥、喜歡急診藥房。根據學生個人興趣,我們既要結合大綱的要求進行實習,也安排學生可以在自己喜歡的科室多帶一點時間,多了解自己喜歡的知識。這樣對學生的考核也要隨之變化。重點變為各科室的操作技能包括審方、調劑、用藥交代、用藥教育等內容。即用什么考什么,真正讓學生體會考試不是目的,掌握服務技能才是目標。
2.3對帶教老師考核更加嚴格
對學生實踐教學從內容、時間、考核的調整加大了老師教學的難度。要求老師的基本功要扎實,知識面要更廣。而不是過去的靠著老經驗就可以應付的狀態。學生對老師的教學學歷、資歷、性格等更加看重,也說明老師在實踐教學中可能比理論教學占有更重要的位置。老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3考核體系更加完備
實踐教學結束,我們從管理指標、實踐指標、效果指標三個方面考核教師、考核學生。管理指標是從實踐教學內容的安排、時間分配、人員搭配等各方面進行考核。實踐指標是指將能否調配處方、調閱病歷、做好用藥交代、用藥教育、與患者溝通等內容作為實踐內容。效果指標即考核學生掌握的程度。
4結束語
4.1按照目前的藥學實踐模式,提高了對帶教老師的要求。老師帶教前不做充分的準備,學生接受實踐教學內容的效果就會差。學生提出的很多問題要求老師知識面一定要寬,善于學習。同時對實踐教學的大綱也提出了要求。大綱應該在實踐教學單位的教師中很好的討論后方可定稿。
4.2雖然按照學生興趣分組,滿足了大部分同學的愿望,但直接與醫生、患者接觸也給我們教學提出了新問題。如何與醫生交流?如何與患者溝通?這些都不是固定模式可以解決的問題。需要培養學生的醫學人文意識,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才能在老師的帶領下與病人接觸。在今天醫患關系如此緊張的環境里,能否真正做到想及病人所想,讓患者真正滿意,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4.3藥學實踐教學模式的探討,給帶教老師帶來壓力,需要掌握較多標準的規范化、統一化。
綜上所述,實踐教學方法關系到教學大綱和教學思想的落實。實踐教學是培養和造就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環節。良好的實踐教學方法應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激發,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創新學習。因此,在實踐教學方法探索中,我們仍需不斷分析、查找教學方法中存在的問題,采取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建立起符合當今學生特點的實踐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7-0178-03
“綜合與實踐”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標準》)設置的課程板塊之一。《標準》之所以設置這一板塊,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有關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積累學生的活動經驗,提高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其實,作為一個重要的課程板塊,“綜合與實踐”早在2001年就已經進入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體系,只是當時被冠以“綜合與實踐應用”之名而已。“綜合與實踐”被認為是新課程的一大特色,是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抓手。但是,一個令人尷尬的問題是:在十多年的實施過程中,不少學校或教師對這一課程板塊并不重視,“走過場”或“搞形式”現象相當普遍。尤其是在小學,“大多數教師對這一內容并不太重視,甚至‘跳過’這一教學進度(特別是第一學段),所以,‘綜合與實踐’實際上還沒有真正在小學階段‘登堂入室’”。
人們不禁要問:一個被寄予厚望的課程板塊何以備受冷落?問題的癥結究竟在哪里?盡管我們可以把它部分地歸因于“一個全新的領域,可以借鑒的經驗較少”,但是,在筆者看來,其根本原因在于部分數學教育工作者對其功能(尤其是在提升學生應試能力方面)以及恰當的指導方法缺乏深刻認識。因此,在新課標正式頒布實施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們仍然有必要對有關“綜合與實踐”的基本理論問題展開討論,以深化對這一課程板塊的認識。其中,本文所要探討兩個的問題是:“綜合與實踐”課程板塊的特點及教學要求。
一、“綜合與實踐”板塊的特點
從課程目標、內容結構以及教學方式等方面看,“綜合與實踐”明顯不同于其他三個課程板塊(即“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具體地說,“綜合與實踐”主要有以下四個特點。
(一)綜合性
在“綜合與實踐”領域,《標準》盡管確立了總的教學目標和任務,但卻并未具體規定教學內容。從所給出的“實施建議”以及所列舉的問題案例看,“綜合與實踐”的學習內容應該具有一定的綜合性。這種綜合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數學與其他學科、數學知識與活動經驗、各領域數學知識之間的融通與整合;二是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的綜合運用;三是包括數學應用意識、數學活動經驗、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內的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具體地說,該板塊的教學應以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為主要方式,以學生綜合運用多方面的知識和經驗解決實際問題(或跨學科、跨分支跨領域的綜合性問題)為重心,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主要目的。
(二)自主性
從課程實施的角度看,《標準》提出:“綜合與實踐”是“以一類問題為載體、以學生自主參與為主的學習活動”。而這意味著,在實施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應以自主探究為主。換言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自覺放棄大包大攬的做法,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幫助、引導和促進學生的深度參與上;與此同時,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探究主題,自己制定探究計劃并確定研究方法,并且主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探索并解決問題。可見,“綜合與實踐”為學生開展探究學習、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和創造潛能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三)過程性
“綜合與實踐”的實施通常是圍繞一些研究主題展開的。這類主題或問題一般應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綜合性或現實性。因此,在教師“從前臺退至幕后”的情形下,學生只有親身經歷一個相對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才有可能完成學習任務。而這意味著,在實施過程中,調查、閱讀、思考、實驗、猜測、驗證、交流等環節往往是必不可少的。讓學生親身經歷一個“再創造”或“再發現”的過程,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生成性
如前所述,本板塊的教學方式應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為主。這一原則性規定使得“綜合與實踐”的實施具備了一定程度的開放性和生成性。其生成性主要表現在:包括課程資源、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在內的諸多課程要素,大都是在教學過程中即時生成并不斷演進的,而不是事先設定的。換言之,由于教師不再直接干預學生的探究活動,學生有權決定探究內容和探究方式,所以探究過程及結果往往都是事先無法設定或預料的;同時,這種以充分彰顯學生個性、發揮學生的首創精神為基本特征的開放式教學,往往會使學生獲得非預期的發展或成長。例如,在“估算全班同學往返乘坐火車去北京天安門廣場觀看升國旗儀式所需費用”的活動中,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或采取多種方式獲來獲取所需信息,可以自主制定多套活動方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究竟學到了哪些知識,積累了哪些經驗,提升了哪些能力,往往都是事先難以預期的。
二、“綜合與實踐”的教學要求
從課程實施的角度看,上述特點也是《標準》對本板塊教學提出的要求。教學中,切實落實這些要求是發揮該板塊在育人方面獨特作用的先決條件。然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掌握分寸,避免走向極端。
(一)重視拓展,但也不能無限延伸
引導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認識數學的應用價值,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標準》設置“綜合與實踐”板塊的重要目的。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設計或設置跨領域、跨學科的學習主題及教學內容,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與社會實踐有機地融為一體,就成了一種必然選擇。按照《標準》的規定,本板塊的教學活動及教學內容主要是由學習主題統領或間接規定的,因此,其綜合性主要體現為設計適合學生探究的綜合問題。有了跨學科或跨分支的綜合問題或實際問題,就有了學生綜合運用多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解決問題的努力和嘗試,以及由此而導致的綜合素質的提升。
但是,在設計、提出問題時,師生所做的綜合與拓展也應該是有限度和有所側重的。一方面,應該確保解決問題所需的知識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相適應。反之,如果問題的綜合程度過高,知識覆蓋面過于寬泛,以至于遠遠超越了學生的知識、經驗和能力,那么學生可能就會“望而卻步”,自主探究可能就會“無功而返”。另一方面,知識的拓寬和延伸必須要以數學知識的學習和運用為主線,以促進學生在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為目標。作為數學課程的一個板塊,“綜合與實踐”畢竟不是高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因此,以數學為核心,彰顯數學學科個性是本板塊教學實施的題中應有之義。相反,如果隨意進行泛化處理,致使學習內容喪失“數學味”,那么這樣的教學不再是數學教學了。
例如,在第三學段,我們可以設置這樣的一個研究主題:根據書籍的某些數量特征對學生所在城市的某大型書店中的書籍進行分類。實施過程中,在了解有關事物分類的常識以及測量和計算的基礎上,學生可以根據其長寬比、厚度、頁數、封面面積等進行分類。顯然,這是一個“數學味”頗濃的學習主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如果在本學段要求學生去探討“適合高血壓病人參加的體育鍛煉項目有哪些”,則是不恰當的。因為這個問題是一個醫學或運動生理學問題,所用知識并不以數學知識為主。
(二)倡導自主,但也不可放任自流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能力是在活動中形成、發展和表現出來的。就學校教學而論,要想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就必須要讓他們親自去探索、去發現。相反,如果學生的學習始終以接受和模仿為主,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那么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發展就無從談起。所以,在“綜合與實踐”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該以維護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為己任,盡力為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及動手實踐創造條件,使他們在自主探索中發展能力,在親身體驗中積累經驗。
但是,另一方面,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等于可以放任自流。對于中小學生而言,“由于其自主性發展的階段性、過程性及不完善性等特征,自主學習的整個過程背后,有一條不可或缺的暗線,就是教師有效的啟發、引導、支持和幫助。”[4]對學生的探究活動進行全程跟蹤,全面、深入了解探究活動的進展情況,及時引導和幫助學生排除學習探究過程中所遇到困難和障礙,切實保障學生學習權利和人身安全,既是教師應當履行的職責,也是確保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的根本保證。
(三)重視過程,但也不可忽視探究結果
如前所述,能力的提升、經驗的積累必須要以主體相應的認識或實踐活動活動為支撐。在“綜合與應用”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否全程參了每次探究活動,必然會對教學效果產生重要影響。為了實現《標準》所提出的課程目標,教師必須做好督查、指導工作,確保學生都能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但是,重視學生的探究過程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忽略探究結果。事實上,如果我們只關心學生是否親身經歷了探索過程而不在乎學習結果,那么,由于缺乏目標的指引和評價激勵,學生的探究熱情和求知欲望就會逐漸減弱,弄虛作假、敷衍了事的不良學風可能就會滋生蔓延。所以,在“綜合與實踐”的實施過程中,除了重視學生參與探究的廣度和深度外,教師還要引導和督促學生去尋求正確的結論和完善的方案,并且依據評判標準對其研究結論或成果作出評價。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認真對待每一項活動,并深度卷入到探索活動之中。
例如,在第三學段,我們可以要求學生測量并計算本校占地面積以及教學主樓的建筑面積。活動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弄清“占地面積”、“建筑面積”等詞語的含義,靈活運用多種測量和計算(或估算)方法,而且還要提出“結論應該相對準確”的要求。相反,如果不對結論的準確性或正確性作出要求,那么,學生繪制和分割平面圖形、計算不規則圖形面積的能力訓練就失去了保障。
(四)重視生成,但也不應放棄預設
何謂生成?生成就是創生、建構或生長。[5]就學校教學而論,重視教學生成,即重視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學生的首創精神和主體作用。從教學效果上看,生成性教學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激活學生的創造潛能,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自主探究活動中得到反復磨練和顯著提升。所以,在“綜合與實踐”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該為學生自主探索創造便利條件,讓學生在相對寬松和自由的氛圍中盡情揮灑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享受自主探究及動手實踐帶來的樂趣和解決問題成功后的喜悅,不斷增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但是,重視生成并不等于可以摒棄預設。雅斯貝爾斯(K.T.Jaspers)曾經說過,預設是一種計劃,它是實踐者的一種在特定情況下不可缺少的細節安排。[6]對于學校教學來說,預設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學的預設性源自于教學永遠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在進行教學之前,教師必須對教學活動進行細致、全面的預測和規劃,因為這是教學取得成功的前提。“如果生成沒有了預設,那么就會蛻化為無的放矢的自發行為,同樣也失去了教學意義。”[7]所以,在“綜合與實踐”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在全面了解和熟悉學生,深入研究和把握課程標準和探究主題的基礎上,對探究活動及其指導作出全面規劃和部署,以確保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和教學目標的全面達成。
總之,“綜合與實踐”板塊的特征決定了教師的指導方略應當有別于其他三個板塊:既要突出重點以彰顯板塊特色,又要統籌兼顧以順應教學規律;既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要貼近學生的實際需要。只有這樣,“綜合與實踐”板塊的教育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發揮,教學目標才有望全面實現。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5.
[2]黃德忠.《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第一學段“綜合與實踐”的內容解讀[J].教學與管理,2014,(1):53-55.
[3]斯苗兒.是一個領域,更是一種數學教育價值觀[J].人民教育,2006,(17):24-29.
[4]劉暢.學生自主學習探析[J].教育研究,2014,(7):131-159.
許多老師把“創設情境”僅僅看作提高灌輸教學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為教學的有機組成因素,具有引導學生經歷學習過程,發展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作用。為了迎合學生的喜好,通過情境設計、媒體使用、活動組織、物質刺激等外在手段達成目標。這種“外在化”有一定的效果,但會隨著外在因素的消失而消失,是短暫、膚淺的。只有讓學生在思維沖突中發現數學問題,引發學生對數學問題本身的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持久、深刻。隨著年級的增高,年齡的增大,教師就不宜再采用直觀形象外化的教學手段使學生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而應提升情境創設的層面,要側重于有助于學生持續發展的如學會自主探究,學會合作交流,學會深層挖掘教材的情境創設,盡量用數學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學生,注重內心的體驗和情感的滿足,從內化角度觸動其自身的學習動力。因此,在創設情境的角度上,應變“外在化”為“內在化”,把學生對外在學習的興趣轉移到數學問題本身上。例如,在教學人教版而年級《平移》時,某教師為學生創設了一個“金魚吃小蟲子”的童話情境,巧妙地設計了“小魚金向左平移幾格才能吃到小蟲子”這一挑戰性的問題,很自然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對金魚中有特征的部位,讓學生在觀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較、體悟。盡管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有過挫折,有過懷疑,有過失誤。但創設這樣的情境就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研究,在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探索并發現判斷圖形平移距離的方法。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習,不僅興趣盎然,學得主動,而且對知識的理解也更為透徹。
二、要有“數學味”,從“生活化”到“數學化”。
《數學課程標準》也十分強調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使孩子們有更多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的周圍。因此,我們要善于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感悟、有趣的教學情景,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觀察、操作、交流,使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對數學的理解,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如我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課前安排學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種各樣有角的實物,課堂中讓學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實物,然后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些實物有什么共同點,并組織討論、交流,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為切入點創設開放式的活動情境,通過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說一說的實踐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教學過程,使學生對角的認識有形象感知過渡到建立表象的層面,學完這節課后,又組織學生探索生活中角的運用及好處。比如:能收縮的躺椅的椅面和椅背成大小不同的角(教師用圖示展現在黑板上),你更愿意坐哪種形狀的椅子呢?為什么?等等。通過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理解鞏固學習內容,讓學生從生活中提煉出數學問題,然后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和現象,同時也使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三、要有“發展性”,從“接受化”到“創造化”。
在不同的情境之中,人的思維活躍程度大相徑庭。特定的情境,能使思維更為敏捷,迸創新的火花,特別是小學生,他們的抽象思維還較差,創新思維的潛力正待發展。而學生是天生的探究者,學習本來就是一個主動探究的過程,推行探究性學習,重在教師根據需要創設探究情境,拓展探究空間。我認為不拘泥于教材,創造性的使用教材,這樣做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在教學 “9+2”時,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進位加法的起始知識。首先指導學生用湊十法,然后用語言描述使用湊十法的過程,最后同桌交流探討“9 +2”的計算方法——湊十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8+3”、“7+4”、“6+5” 等同類題目。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的創造潛能得到充分挖掘,創新思維得到開拓。又如我在教學《復式統計表》時,我利用教學中生成的教學資源,來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收集數據后提問:“用什么方法來完成這張統計表呢?”學生提出打“√”、打“正”等,并提出用“舉手”來統計更快些,后來的教學中我根據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讓學生比較“表1”和“表2”的問題,從而探索出“復式統計表” .我們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根本,既要大膽改革教學,在教學中為學生創新提供有利情境;又要增強學生觀念,把自主探索的權利留給學生。滲透創新方法,樹立人人都有創新的潛能,正如陶行知所說:“天天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人人是創造之人。”
所謂學生視角,簡言之,即站在學生的認知角度觀察事物、看待問題。因此,基于學生視角的課堂應表現為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從學生學習心理、認知特點出發,定位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以及推進教學活動。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學習起始尊重學生的認知起點
尊重學生的認知起點,是體現學生視角的課堂教學設計最基本的特征。換句話說,一節課的教學預設,連學生的學習基礎都不太清楚,那么體現學生視角便是一句空話。唯有準確把握學生學習起點的教學預設,才有可能做到在教學目標的定位上準確,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恰當,教學方法的設計上合理,教學活動的推進上有序,教師才能對“什么時候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什么時候需要給學生以幫助”等問題做到了然于胸。
2.學習過程體現學生的獨立精神
我們知道,一節課雖然由不同的教學環節組成,但終究是學生對某一個知識內容學習的過程。因此,保證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獨立精神,是體現學生視角的課堂教學設計的核心特質。也就是說,在整節課的設計中,教師始終需要明確自己首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組織者”“協調者”,然后是“合作者”,最后才是“幫助者”。表現在課堂上,就是教師一般在材料提供、問題引出以及活動推進時,介入得多一些,而在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時候,應盡可能退后,以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的實現。教師應始終牢記,保持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獨立精神,是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發展的關鍵因素。
3.學習環境保有生生交流的平臺
課堂教學首先是引導學生學習的環境建設,其次是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生態建設,而學生視角的課堂不單單著眼于學生個體的學習,它同樣關注學生群體的學習活動。因此,課堂上生生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是課堂生態環境建設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也是學生智慧生長、情智發展必不可少的過程。筆者認為,生生交流渠道通暢也應該是學生視角課堂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基于學生視角的課堂教學實踐要點
下面筆者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為例,結合自身的課堂教學實踐,從學習起點的發掘、學習過程中獨立精神的維護以及學習交流平臺的建設三個方面,對構建學生視角的課堂教學作具體分析。
1.把握適切的學習起點
正如前文所述,找準學生的學習起點,是體現學生視角課堂教學實踐的根本。那么,實踐中教師通過怎樣的方式方法才能準確地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呢?以下介紹兩種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經常采用的方法。
(1)課前微調查,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設定恰當的學習目標
所謂微調查,是相對于嚴格意義上的調查研究而言的。與一般的調查研究相比,微調查的調查范圍較小,調查手段簡便易行,調查材料簡潔,數據分析簡單及時,突出實用性。課前進行微調查,操作時一般需要圍繞即將教學的內容設計相關問題,采用簡易的問卷或小型的訪談等方式進行。目的是了解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或者掌握狀況,以幫助教師在課前預設時設定恰當的學習目標。
如筆者教學一年級上冊“加法的認識”一課時,就是在采用課前微調查的方式了解了學生的學習基礎后設定教學起點的。
調查內容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對全班學生進行問卷測試,內容為“計算8道加法式題:1+4、2+3、4+1、3+2、6+3、4+5、5+3、3+7”。第二部分,隨機選取一個大組學生(11人)訪談兩個問題:問題①,果樹上原來有3只小鳥,又飛來2只,現在果樹上一共有幾只小鳥?請學生口頭列出算式;問題②,請說說4+1表示什么意思。舉例說明。
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筆者了解到一年級學生對“加法”的認識基礎是:能夠進行10以內的加法運算,但對運算意義的理解及價值的認識尚未建立。于是,教學重點設定為:幫助學生在經歷加法運算模型形成過程的基礎上,理解加法運算的意義。教學進程設定為兩個層次:前半節課重點引導學生從“境”到“式”,經歷加法模型的產生與提煉過程;后半節課則重點關注從“式”到“境”,體驗加法模型的應用與解構過程,為學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的運算意義提供更多的幫助。
(2)課始重嘗試,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組織合理的學習進程
所謂嘗試,即先試著做一做,然后再討論。了解與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除了采用課前調查的方式之外,有時候我們也可以在一節課的前5分鐘設計一個組織學生嘗試的環節來完成。如筆者在教學一年級下冊《找規律》這個內容時,就采用了這樣的方式。
首先通過媒體逐個呈現三組圖形,每組圖形在屏幕上出現5秒后消失,隨即請學生說說剛才屏幕上出現的是怎樣的一組圖形。三組圖形中,前面兩組圖形是按重復排列規律排列的,第三組則不按規律排列(如下圖)。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活動后,請學生圍繞“記憶的難易”,談感受、說體會、找原因,最終得出結論:按一定規律排列的那兩組圖形容易記,沒有按規律排列的那組圖形不容易記。
接著便組織學生嘗試。問題:圖形按一定的規律排列記起來容易,那你能不能畫一組有這樣的排列規律的圖形呢?試試看吧。
沒有研究規律的特征,只是憑著游戲活動中學生的自主觀察與體會進行創作,這本身便是一個嘗試的過程。實際教學中,因為有了學生的嘗試,后續的學習材料也便足夠豐富,既包括“簡單重復排列”(即2個或3個圖形的重復排列)的材料,又包括“復雜重復排列”(即4個或5個,甚至有6個圖形的重復排列)的材料。活動價值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一則暴露不同層次學生原有的對“重復排列規律”的認識經驗,二則利于教師隨后組織交流活動時設計更有層次的學習活動。
2.設計獨立的學習空間
新課程實施已經十多年,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已經在一線教師中達成共識。體現學生視角的課堂,一個重要特征便是保證學生學習過程的基本獨立性。現圍繞《認識鐘表》一課的教學,就如何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獨立學習空間談幾點做法。
(1)關注人人參與,保證學習活動的參與面
人人參與是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的基本要求,說說容易,做起來卻不太容易,要保證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參與面,是需要設計的。筆者在《認識鐘表》這節課中,設計了三個“人人參與”的基本活動。
一是課始“畫鐘面”活動。呈現鐘表的圖片,請學生觀賞,然后提出任務:這些各式各樣的鐘表面上都有些什么呢?你能畫一個可以用來看時間的鐘面嗎?要求每位學生動手畫。
二是課中“畫時刻”活動。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鐘面上時針和分針的關系,并能夠初步認讀時刻后,請學生根據電子鐘呈現的時刻(6:00和12:00),在教師提供的不完整的鐘面上畫出相應的時刻。同樣要求全體學生動手畫。
三是課末“做時刻”活動。組織學生根據提供的電子時刻(3:00和9:00),請學生用肢體表示出來(左手臂為時針,右手臂為分針)。同樣是全體參與。
以上三個活動都有相應的活動目標。活動一,既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也為后續的討論學習提供豐富的素材;活動二,引導學生建立電子計時與鐘面計時的關系,建立鐘面表象,發展空間觀念;活動三,在進一步鞏固電子計時與鐘面計時關系的同時,強化空間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每個活動都有“人人參與”作保證,使得教師能夠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適時調整指導策略,在關注全體學生的同時,還能夠適時幫助更多的學生個性化地完成學習任務。
(2)關注獨立思考,保證學習活動的有效性
獨立思考既是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必要過程,也是課堂上學生思維成果交流的基礎,是保證學習活動有層次、有深度推進的關鍵。從本節課來看,“認識鐘表”的顯性知識點是知道鐘面的構成,了解鐘面上時針和分針的關系,知道生活中表示時刻的記錄方式――電子計時,理解電子計時與鐘面計時的關系。從思維角度來分析,這又是一個從觀察到理解,從直接反映到間接反映的過程,是思維從實物形象逐步走向概念表象的過程。完成這樣的過程,需要學生有深度的獨立思考作保證。
教學中,學生的獨立思考體現在兩個層次上:一是完成任務過程中的獨立思維活動,即在沒有人幫助下的個體思維。比如任務一中,學生在觀察了一部分實物鐘面后進行的嘗試“畫鐘面”,需要其結合看到的實物鐘面,獨立分析鐘面上的本質要素,去掉無關要素,在此基礎上畫出比較完整的鐘面;任務二,同樣需要學生獨立思考短針(時針)與長針(分針)的作用,畫出相應的時刻,特別是在畫“12:00”時,需要學生獨立解決時針和分針重合的問題。
二是在交流學習成果后的思維活動,即在同伴啟發下的個體反思。完成任務過程中的獨立思考,是思維成果交流的基礎,而成果交流后的個體反思,同樣是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過程。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設計一些學生自我反思的環節,以保證學生自我比較、自我調整,激起學生反思性的思維活動,調整或完善自身的思維成果。如在交流所畫的鐘面時,請學生自我修改;當學生在做游戲時,又請學生自己調整,等等。這些活動的設計,很好地解決了學生思維過程中的偏差,修正了學生的思維過程,這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相當有效的。
3.營造生生交流的學習平臺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其思維能力的發展以及學習素養的提升,除了個體的努力之外,當然也離不開群體的互動與交流。因此,學生視角的課堂在保障學生個體的學習狀態的同時,也需要在群體學習環境與學習活動的設計上下工夫。生生交流平臺的建設,是保障學生群體發展的重要因素。實踐中,教師要做好以下兩點。
(1)減少師生對話,增加生生互動,讓生生交流成為課堂教學的新常態
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教師“滿堂灌”的現象減少了,但“滿堂問”的現象多了起來,而“滿堂問”的課堂其實質還是教師主宰的課堂。學生視角的課堂更應該關注學生間的對話,即教師更多地履行自己作為活動“組織者”、問題“協調者”的角色,盡可能將學生呈現的問題或材料,作為“皮球”拋給學生,由學生幫助學生處理。主張課堂上的生生互動,建設課堂學習共同體,以保證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真正主人,反映在實踐中,則可以采用大問題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等。如一位老師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提出一個核心問題: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的?請學生結合這個實際情境問題討論交流,從而完成對“圓的特征”的認識,就不失為一種改變教師“一言堂”或“滿堂問”現象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