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3 14:46:1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高中語文古文常識積累,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學困生是高中生群體中較為特殊的一類,應當被足夠重視,以使他們輕松處理好學習過程中的負面情緒,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愛好,進而改善高中語文教學的學習效果。
一、學困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主要表現
在語文實踐教學過程中,學困生的表現及成因略顯復雜,有的高中生是因為小學初中階段語文科目基礎知識薄弱,無法接受高中語文的學習內容;另外由于受到自身理解水平的局限,導致學習效果不夠明顯;還有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帶有負面情緒,缺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語文科目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有限,造成語文成績較差。綜合幾種情況來說,在高中階段語文科目學習中,學困生的主要類型有基礎知識薄弱型、學習能力不足型以及情緒負面消極型三類主要表現形式。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1.對學困生進行思想及情感上的引導
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有一大部分的學困生情緒尚未穩定,學習興趣不足,心存畏難怕苦思想。想要對學困生實施轉化策略,應當從思想和情感上對其進行正確引導,使其擺脫學習中的負面情緒,積極融入語文課程的學習行動中。首先,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建立和諧溫暖的教學氣氛,使每一個高中生都能夠享受到平等的待遇,如此的教學氛圍對于引導學困生的學習主動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消除學困生心中的焦慮,使其以輕松自如的心態學習語文課程。其次,教師要學會觀察學生的思想動態。不管他們是在學習過程中遇到挫折,還是在思想上遭遇困境,教師都要給予最真心的關切,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最后,教師要經常表揚學困生,激發他們在學習語文過程中的潛力,對他們的進步和認真都加以夸贊,加強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2.幫助學困生打好知識基礎
大部分的學困生是因為語文基礎知識薄弱而形成的,因此,教師一定要從根本上使其夯實語文基礎知識,有針對性地補上之前學習階段過程中落下的語文知識。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定期對學生的語文知識進行測驗,掌握學生過去時間段內的學習情況。考試內容應當包括語文常識、語法、字詞、段落閱讀等,在批改試卷的過程中全面研究學生的學習情況,并發現他們在語文知識上存在的問題。在了解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后,教師應當針對具體的問題制訂具體的解決方案,在學困生薄弱的知識環節上有針對地予以輔導。比如有的學困生語文常識錯誤率較高的,應當要求他們將嘗試的內容系統化,并制作成小紙片隨身攜帶以便及時復習。有的學困生閱讀能力較差,教師則應以小組的形式讓他們深入探討做題的技巧性。
3.指導學困生的語文學習技巧
語文知識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對于提高學習效果具有關鍵性的作用。教師在教學時應當重點注重對學困生這方面的教學,要求學困生能夠隨時回憶起語文課程中最為重要的方面,并對其進行技巧上的引導。另外,結合學習時的反饋進行方法指導,使其有針對性地提高語文成績。如果學困生是在古文學習時存在障礙,那么,教師可以指導他們掌握五步訓練法。第一步是分段背誦古文的內容,在背誦之前需要將古文的內容及層次理解清楚,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二步是提問法,在學習課文之前進行充分的預習,羅列出學習的重點難點,并在課堂上以提問的方式提出,集中學生的集體智慧回答問題,鍛煉學困生的思考能力;第三步是語意聯想推斷方法,使學生掌握通過聯系文章的上文和下文來推斷文章中心思想,幫助其解決文字難以理解的問題,降低學困生翻譯古文的難度;第五步則是積累歸納法,這部分要求其可能在平時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養成積累與記憶的好習慣。長此以往,學困生的古文閱讀能力將得到明顯的提高。學困生有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技巧之后,學習的障礙將會減輕許多,特別是教師對于語文語法及古文閱讀等部分的方法指導,可以使其迅速找到解題的正確途徑,有效地幫助其提高語文學習效率。
學困生的轉化策略研究對于開展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具有積極的意義,學困生的轉化工作需要運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教師需要對這類特殊群體進行深刻、徹底的研究,正確認識學困生的成因及表現特征,有目的性地對其進行轉化,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實現轉化的任務,提高其高中語文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李爽.學困生成因分析與轉化措施[J].考試周刊,2011(29).
[2]胡勝利.中學生不同課堂情境的成就歸因及再歸因[J].心理學報,2013(3).
[3]文海山.如何培養語文學困生的語文能力[J].當代教育理論研究,2011(8).
文言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據調查,不少學生視文言文篇章的學習為一件苦差,有部分學生甚至害怕,厭惡學習文言文。凡到古文學習的環節,便如臨大敵,考試中更是害怕古文部分。而另一些學生雖然對古文沒有如此強烈的惡感,卻也談不上喜歡。即便那些能輕輕松松的學好古文的同學,對古文也沒有多少好感。然而據《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的規定,高中語文課本中所選取的古文均是“通俗易懂的篇目,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高中文言文并非艱澀難懂,可為何高中生中對古文無興趣的呼聲如此之高呢?古文學習要求良好的氛圍,而正是學生在學習中沒有此種氛圍,所以在學習文言文要有良好的氛圍。
一、營造文言文學習良好氛圍的必要性分析。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強調:“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可以說,《語文新課程標準》降低了學習文言文的要求,并且中考文言文考試篇目限定于課本,從道理上講,應該有相當理想的成績,結果卻相反,很出乎意外。
據調查,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大多數的老師十分注重語句翻譯、記憶,以及進行針對性練習,教學過程嚴謹。然而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大多數學生認為,這樣學習文言文的過程比較枯燥,效率不高、體會不深,懵懂如學另外一門外語,甚至覺得老師煞費苦心的教好文言文,是老師的一廂情愿,學生只能“逆來順受”。學習文言文的效率不高的原因在何處,筆者分析如下:
⒈學生離開了理解文言文的情境。文言文確實不像現代文那樣,讓學生一下讀來流暢上口,通曉其意。學生難以接受翻譯斟字酌句的煩瑣,難以懂得文言拮倔聱牙的表達,難以體會古人情感真實豐富的抒發。
⒉學生離開了文言文運用的情境。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說明了學以致用情境的重要。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交流不會刻意用文言表達,覺得那是比較迂腐的表現,孔乙己“多乎哉,不多也”就是一證。在教學課堂中,我們老師也可能會忽視經典語句在不同情境下活用的特殊性。
⒊學生離開了文言文人文的情境。文言文包涵著豐富的詩畫意蘊,散發著獨特的文化魅力,凝聚著深厚的民族情感。然而,學生似乎不能領略到文言文其中的精妙處。例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學生理解了文章的“憂患意識”,“逆境出人才”的重要知識,但是,問其憂患意識的現代意義,如何讓自己成為人才,學生一籌莫展、一片茫然。這關鍵在于人文情境的缺失。文言文的人文情境的創設,就是要求學生關注當代社會文化生活、關注自身素質涵養,努力在文言文學習中受到良好熏陶,提高生活品味,培育健康人格。例如“憂患意識”的人文情境的創設即讓學生憂患于和平年代中的戰爭、發展社會中的環境、美好生活中的絕癥……讓學生學習到古人博大的胸襟,肩負起傳承優秀文明的責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由此可見,營造文言文學習的良好氛圍是非常有必要的,對文言文學習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營造文言文學習良好氛圍的策略性思考。
既然學習文言文需要一個良好的情境,同時營造文言文學習良好氛圍是那樣的重要,我們就應該為其進行策略性思考。
⒈反復吟誦而后得之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就是吟誦精妙呈現。例如:《陳涉世家》中“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的反復朗讀中與“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進行了區別,對秦興徭役、發民謫戍歷史有了深刻的理解。《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齊威王在鄒忌諷諫之后說“善”。一個字簡練精純、運用恰當,表明了齊威王對鄒忌勸諫的肯定,說明他是一位有魄力的開明君主。所以“善”字讀起來,應在短音中讀出齊威王的威嚴明智,在高音中讀出齊威王的大膽胸襟,一代明君可謂形神逼肖。而作為中國文學的精華文言文其實讀起來朗朗上口,如名篇《赤壁賦》《滕王閣序》等,讀來便是一種語言文字美的享受。像這樣的篇目更應反復吟誦,感受我國古典文化的語言韻律魅力。
⒉品味感悟而重修身
針對文言文教學,葉圣陶先生認為:“吟誦的時候,對于討究所得的不僅理智地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和理法化而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寶貴的一種境界。”陶淵明讀書,“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而“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便是個好例子。在《岳陽樓記》中我們吟詠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偉大的政治抱負時,更應體味“先憂后樂”即“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現實意義。在《魚我所欲也》中我們高歌“舍生取義”的神圣時,更應感受歷代仁人志士,為國捐軀,慷慨赴難的意志。在《赤壁賦》中我們體會面對困境淡然灑脫的心態。《史記》中一個個流光溢彩的歷史人物無不穿過歷史的硝煙,給我們心靈帶來震蕩。其實文言文也是古人思想情感的結晶和展現。
通過品味感悟,學生親切地體會,讓文言文學習有滋有味;學生獨特的審美情趣也讓文言文內涵熠熠生輝。同時,學生也將優秀的文化精髓汲取內化,臻于至善,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自身的文化修養。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99
學習文言文的目的,首先是學習語言知識,獲得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其次是掌握有關的文化思想。掌握文言文閱讀能力對學生其它文言文各種知識儲備要求比較嚴格,并且文言文所涉及的文化常識內容龐大。綜合來說,對于文言文的學習需要學生花費較多時間來慢慢學習,同時要求語文教師對學生文言文學習能力的培養進行科學的規劃,并進行學法上的指導。那么,面對內容龐雜的文言知識,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呢?
一、從課文學習入手
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收入了眾多優秀的文言文篇章,比如:《阿房宮賦》、《前赤壁賦》、《勸學》、《庖丁解牛》等,這些文言文篇章中涉及了高中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的文言知識,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文言文的學習過程中首先應該注重教材文言篇章的學習。教材的學習是學生學習的依據也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來源,因此,學好文言知識必須從課本入手,而不能舍本逐末著重文言課外書的閱讀。那么,對于文言文課文,教師如何進行講解并帶領學生進行學習呢?首先,文言文課文的閱讀是學習文言文必須注意的一個問題,對于文言文語的閱讀不像現代文那么簡單,首先學生需要對文段進行恰當的斷句,正確的斷句不僅有利于學生正確理解作者意思而且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語感,為學生文言文閱讀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在學生對文本能夠進行熟練閱讀之后,教師應該與學生一起進行文段的分析,在文段的分析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進行古文的翻譯。對于古文的翻譯要求做到“信達雅”三個要求,在翻譯的過程中教師宜采用提問的方式進行這一環節,讓學生進行文本的翻譯,一方面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主動思考的習慣,另一方面通過學生翻譯找出學生存在的不足,對問題進行專門強化,幫助學生解決不足。翻譯過后,教師要與學生一起對文言虛詞,文言文法現象進行具體的分析,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文言文學習習慣。
二、強化背誦
文言文課本的深入學習是學生快速背誦的前提條件。在高考語文的考察中對文言文名句背誦以及翻譯都有所涉及,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強化文本的背誦。文言文背誦是學生主要背誦內容,不過對學生而言其難度也是很大,因此,教師應該加大對學生文言文背誦的指導。對于文言文背誦指導,教師可以采取四種指導方法,即參照譯文背誦、化整為零背誦、抄寫背誦和抓三點背誦法。選入高中語文課本的文言文篇章大多比較長,對學生而言背誦起來難度大,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背誦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法的指導,依據篇章的整體結構采取恰當的背誦方法,幫助學生縮減背誦時間,提高背誦效率,以此節省時間完成其他內容的學習。此外,文言文的背誦還涉及到字詞意思的背誦。學生熟練掌握閱讀文言文的技巧的前提是對古文字詞意思的了解乃至背誦。在文言文中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文法現象比較常見,因此,對于文本下面的小注釋要求學生認真熟讀乃至背誦,它的掌握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有著極大的幫助。
三、課外閱讀的選擇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不僅數量浩繁而且藝術成就都非常高,其閱讀的價值大,高中語文教師在幫助學生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同時應該對古代文言作品進行篩選,幫助學生把握閱讀訓練的難易程度。不可否認有些文言作品對于高中生來說閱讀難度大且閱讀價值不高,所以,為了避免學生多走彎路,在課外閱讀內容上教師要把好關,幫助學生選擇一些既具趣味性同時又能提高閱讀能力的文章進行延伸閱讀。課外文言讀物對學生的幫助主要體現在語感上。語感是學生學習一門語言的隱形能力,語感一旦形成對學生閱讀會有意想不到的幫助,因此,為提高學生文言考試答題能力,教師不能固守課本文章而應該多方面對學生閱讀知識面進行擴展,幫助學生提高文言閱讀能力。
四、加強試題訓練和練習反饋
學生在高考中要想取得較好的文言文閱讀理解成績就必須對文言文閱讀試題具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對其考查的能力具備清晰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在日常的學習中加強某些方面的學習。文言文習題訓練的目的并不在于提高學生答題正確率,而在于對學生文言知識的重點考查。學生通過對不同類型文言文閱讀的訓練,對文言文考察的內容和形式以及學生應該掌握的基本的做題能力都會具有全面的認識,在認識之后反過來正確指導學生進行語文文本基礎知識的鞏固與再學習。在反復的對知識進行回顧與訓練之后,學生才能初步掌握基本的解題能力。當學生能夠基本掌握文言文解題能力后教師應該對學生的解題進行及時的反饋。這個階段教師反饋和指導能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做題能力,提高答題正確率。此外,為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課本的興趣和動力,教師在課外習題的講解中對于學生存在較大疑惑的知識點應該再次回歸到課本中,將課本知識點與習題知識點進行聯系學習,這樣幫助學生建立課文文本學習的動力。
(安遠縣第一中學,江西 贛州 342100)
摘 要:《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育的本質進行了詮釋,認為語文教育要以“培養人的素質,提高人的素養為目的,同時還要著眼于人的終身學習。”這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提高學生素質、促進社會發展的需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之外,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使高中語文課堂成為文化傳承的主陣地,使自己成為文化傳承的使者。本文分析了高中語文教學中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及相關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文化傳承;運用
文化傳承主要是指文化的傳遞和繼承,在此基礎上實現文化的創新和發展。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也是學校教育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高中課程中,語文與傳統文化的關系最為密切,在文化傳承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高中語文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應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為文化傳承工作做出自己的貢獻。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及現狀
新課標認為,語文教育要使學生認識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要讓學生吸收到民族文化的智慧,培養學生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的感情。因此,語文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傳承傳統文化的主陣地。高中語文教師要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積極對學生進行引導,讓文化傳承成為高中語文課堂的主旋律,努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在語文教育的大環境下,當代高中生在傳統文化方面存在著嚴重的缺失,不少學生缺乏基本的古文化常識,對傳統文化也知之甚少。有很多學生的歷史知識極度貧乏,逐漸淡忘了傳統文化。有的學生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呲之以鼻,不但沒有繼承和發揚,反而在道德和修養上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在這種形勢下,高中語文教學要積極探討實現文化傳承的有效渠道,努力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和整體素質,使學生成為文化傳承的主體,從而實現語文教學的目的。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文化傳承的運用策略
(一)高中語文教師應成為文化傳承的使者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才的主要培養者。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還要以自己的學識修養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教師要積極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使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文化傳承者,培養學生熱愛傳統文化、傳承傳統文化的興趣。要做好這些工作,高中語文教師首先要具備較高的人格魅力和人文素養,要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其次,高中語文教師還要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教學過程中以身作范,努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在積淀文化素養的同時,也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解讀能力,使自己符合文化傳承的要求。
(二)引導學生成為文化傳承的重要力量
首先,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因素,營造一種文化氣息濃厚的教學氛圍。在高中語文教材中,蘊含傳統文化的優秀篇章比比皆是,這些課文是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資料。高中語文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積極的引導,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使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采取一些具體的措施。比如,可以在墻上懸掛古人的名言警句,增添文化信息;將教學方法和手段與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在課前導入時盡量選取一些與課文相關的詩文典故或名人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重視課外活動,讓學生走進傳統文化。要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實現文化傳承的目的需要長期的積累和努力,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高中語文教師要積極開展課外教學活動,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走近傳統文化的機會。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讀一些經典作品,使學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啟發。作為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課外閱讀的作用不可低估,在傳承傳統文化方面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還可以舉辦多種形式的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活動,使學生近距離的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比如,可以舉辦各種旨在傳播傳統文化的講座、辯論賽等活動。
最后,還可以將課內外結合起來,提高學生使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具有豐富的傳統文化信息,也是一種深厚的文化積淀。系統的學習語言文字是傳承傳統文化的根本途徑。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以文化的角度去了解漢語字詞的文化內涵,去品味語言文字和傳統文化。高中語文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積累語言文字的重要性和長期性,使學生在積累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使其熱愛傳統文化,從心理上親近傳統文化,這對于文化傳承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充分認識到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和意義,針對文化傳承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解決。教師作為文化傳承者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在課堂上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同時還要重視課外活動對于文化傳承的作用,積極開展各種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活動,盡最大努力讓文化傳承成為高中語文教學的主旋律,切實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使學生成為文化傳承的重要力量。
參考文獻:
筆者在學生高中入學的第一堂語文課上就從宏觀上對學生提出了要求,并對此進行了分點細化,提醒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要具體落實以下十大能力與素質要求:1.工整的卷面書寫;2.良好的思維品質;3.清晰的邏輯思路;4.準確的概括能力;5.流暢的表達能力;6.靈活的遷移能力;7.規范的答題能力;8.開闊的閱讀視界;9.豐厚的文化積淀;10.辯證的理性思考。先宏觀要求,再在字、詞、句、段、語、修、邏、文等微觀方面具體落實。為配合高中語文必修與選修教材的學習,筆者分“本“設計,學生分”本”落實,從高一到高三一以貫之。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另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認識到點滴積累的重要性。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分“閱讀鑒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四大模塊,筆者的分“本”設計按高考考綱要求的“語言知識”“語言表達”“古詩文閱讀”“現代文閱讀”“作文”五個模塊進行。學生從高一起就準備幾個筆記本:語言知識、文學常識、名言名句、妙詞美句等用一個本子,名為“采英擷粹本”;為切實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課堂上定期舉行“表達交流”活動,有相關的跟進訓練題,名為“文才比拼本”;古詩文閱讀采取“分散學習積累法”,安排每節課前由學生將課外閱讀的古文語段或古詩詞抄在黑板上,由學生當小老師講解、老師適當補充的方式進行,這就是“文言提升本”;設計“一周一閱讀”活動,由老師精選美文印發給學生,一方面作為早讀課的誦讀材料之一,另一方面學生進行“旁批點評”,小到字詞句的妙用,大到思想內容的概括、篇章結構的安排、表達技巧的賞析等,都由學生首先進行閱讀鑒賞,然后交上來讓老師批閱,評講則安排在周六的“研究性學習”課上,半個學期進行一次裝訂,這是“點評裝訂本”;閱讀與寫作是高中語文學習不可偏廢的兩個車輪,寫作也占半壁江山,寫作能力是評判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高低的關鍵,“作文隨筆本”不可或缺。語文學習是“慢工出細活”,需要“點滴積累功”,大家可以想見三年下來是很豐富豐厚的。在平時的常規教學中,筆者就是通過這五“本”解決方案來真刀真槍地從事著高中語文教學,想方設法切切實實地去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質的。
二、里應外合,傳承文化經典,增加古代詩文閱讀篇目
王旭明社長在向“偽語文”宣戰時呼吁“語文教材應加大古詩文比例”。據最新的語文高考改革方案可知,2016年的高考語文將增加分值,增加的部分可能涉及中國傳統文化。這一舉措被大多數人認為是語文教育的一次進步。如何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古詩文閱讀能力又一次提上了中學語文教學的日程。雖然筆者在前面的“文言提升本”的設計上已經談到了古詩文閱讀的重要性,但這只是其中的一種“分散學習積累法”。在這里筆者想談一談另一層面上的“里應外合”,增加古詩文閱讀篇目的方法。
以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二為例,教材上“閱讀鑒賞”模塊有四個單元,其中第二單元是古詩――《詩經》兩首、《離騷》《孔雀東南飛》《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歸園田居》(其一),第三單元是古文――《蘭亭集序》《赤壁賦》《游褒禪山記》,很明顯教材審定委員會是十分重視古詩文閱讀的。必修部分每冊安排了2-3個單元的古詩文教學,選修部分的《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鑒賞》《先秦諸子選讀》《中國古代文化經典選讀》更是突出了古詩文閱讀的重要地位。筆者這里提出增加古詩文閱讀篇目,是指教師在完成課內古詩文閱讀教學的同時,進行拓展遷移延伸閱讀。如學習完賈誼的《過秦論》(上),可以將《過秦論》(中、下)作為補充篇目;學習完《蘭亭集序》,引導學生遷移閱讀《世說新語:王羲之逸事》以及《蘭亭詩》(其一);在教學《孟子》選讀時,適當增加教材外的篇幅。筆者不僅要求學生真正讀懂讀通讀熟,還要求學生將這些補充語段抄錄到“文言提升本”上。這樣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傳承了中華優秀的民族文化,而且大大擴展了學生的古詩文閱讀視野,豐厚了學生的文化底蘊。
三、突出主體,打造有效課堂,多給學生活動交流機會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新課標進一步指出:“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學習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學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因此,新課標要求文言文應該有三個層面的教學內容:文字、文章、文化,教師要從這三個方面入手,實現文言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新課標下高中文言文教學要主要以下幾點:
一、在教學中實現“言”和“文”的結合
傳統的串講法把千古傳誦的名篇佳作,教成了文字語法的梳理和歸納,沒有把傳統文化的因素滲透到高中語文教學中去。當下入選的高中文言文大多代表中國的傳統文化,大概有以下幾個主題:先秦諸子的思想、學術觀點,以孔孟、莊子的文章為主;傳統英雄的崇高精神,中國特色的戰爭風云,以史傳散文為主;士大夫的淑世情懷,治國方略;文人名士的審美情趣、處世方式以及世界觀和價值觀;人間親情,宗法社會的傳統人倫。文言文教學除了進行古漢語知識的講解,培養文學鑒賞能力之外,還應幫助學生吸取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此外,文言文教學還要承擔培養和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的任務,要引導學生陶冶身心、涵養德行。具體教學中不能把文言文課等同于語言課,當然也不能純粹地上成文學閱讀課,在教學中要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在“言”中品“文”,在“文”中探“言”。那么課堂教學如何做到“言”“文”結合呢?
1.對串講法的冷思考
串講法的“講”是指通過逐字、逐句的講解,“串”是指貫通句子的意思及其與上下文的聯系;串講的目的主要是疏通文意,讓學生清晰地理解文章內容。于漪先生指出“對于文言作品,只有首先讀懂,才能做更深入的領會和體悟。”其實串講本身沒錯,關鍵是要講得適時、合適、有效。雖然我們主張文言文教學要淡化字詞教學,但并非不要字詞教學,畢竟把握語言是開展文學鑒賞的基礎。
語言體現一個民族的思維特點,體現民族的文化心理,是人類精神的外化。漢語不僅傳遞文化,其自身便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它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文言文不是詞語的簡單堆砌物,它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載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切忌把文言分解為一詞多義、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特殊句式等一個一個的高頻考點,孤立地靜止地講解。字詞教學要結合具體語言環境,要在文本整體閱讀中進行。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除了指導學生揣摩作者在用詞遣句方面的功力,還要從篇章結構、思想情感、文化背景等方面進行整體把握,讓學生接受古文化的傳承和熏陶。此外,在教學中絕不能一味串講,要將語言訓練和文學鑒賞結合起來,還要將串講法和誦讀法、自主學習等多種方法結合起來。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信息高度發展的年代,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將所有人類知識傳授給學習者,教育的任務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傳統學習方式過分突出和強調接受和掌握,學生學習成了被動地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被動的學習方式摧殘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成了學生發展的阻力。教師要轉變觀念,要以學生為主體,提倡讓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真正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主動地自覺自愿地學習。自主學習有助于培育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我國古代文化浩如煙海,只有讓學生學會學習,才能舉一反三,實現知識的遷移,讓學生真正的得益。
培養文言文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首先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上課要以學生的自學、活動、質疑為主,要求學生結合注釋、工具書,以及以前所積累的文言知識自主疏通文句,教師只在關鍵處作些指導,文言常識的教學力求少而精,讓學生在自主閱讀文言文的過程中,構建文言知識,獲取正確思想認識、情感體驗和審美意識。此外,教師要適當補充教學必要的語法常識,如詞性、語法成分等,這些語法常識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特殊字詞句,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二、加強誦讀教學
“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誦讀法是對古代閱讀教學方法的繼承,這是前人的讀書經驗,對我們仍有借鑒意義。強誦讀教學的好處在于,誦讀把無聲文字變為有聲語言,把課文所表現的思想感情融于聲音之中,能加深學生對作品內容的熟悉和記憶,增強文言語感,通過誦讀還能使學生在跌宕起伏、輕重有致的感情變化中得到美的陶冶,引起共鳴,使學生有所感悟和思考。誦讀還能改變傳統教學枯燥沉悶的氛圍,只要學生始終在誦讀中涵詠,就自然會產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熱情。
誦讀的基本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出語氣,準確地傳達文章的內涵和情感。誦讀可以反復進行,通過初讀粗略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基本內容。再經過多次的重復誦讀逐步理解和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并初步鑒賞文章的藝術特色。誦讀時可以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如在音樂背景下的誦讀,也可播放錄音,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喜好有選擇地去仿讀。
當然教師不能只一味地強調誦讀,必要的文言知識的教學是誦讀教學的一個必要前提和準備,因為文言文是古漢語,語言障礙是先天的,忽略了文字語法教學的文言課堂,注定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沒有必要的字詞句疏通,就讓學生用磕磕絆絆、干干巴巴的有聲語言朗讀
《阿房宮賦》《滕王閣序》之類的古文,其朗讀效果是可想而知。當然也不是所有的文言都適合朗讀,一些篇幅較長的傳記就不太適合誦讀,因此,文言文教學應該是多種方法并用,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三、必要的文言文作業
目前教師布置的文言文的作業基本上緊扣高考,是仿高考題型,應試性強,大多采用“每課一練”的形式,作業內容包括詞語解釋、句子翻譯、文段背誦,對課文主旨的理解等,課外文段選的基本上是人物傳記,這些練習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知識,但是除了必要的字詞解釋、翻譯練習之外,教師要嘗試布置積累型的作業,讓學生整理、積累常見實詞,通假字,詞類活用、虛詞、古漢語特殊句式、必要的古文化常識等方面的知識。知識積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礎,讓學生有計劃的積累漢語語言知識,不僅可以使之形成系統,還能轉化為能力,讓課文例子真正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此外,要把文言文與寫作結合起來,文言文以簡約凝練的語言、精巧的結構、深刻的思想、變幻多端的表現技巧是為學生寫作提供了借鑒的方法,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名句和典故也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寫作材料。例如,《游褒禪山記》中要求背誦的這部分,就可以挖掘多種思想,用來論證多個話題。教師還可以適當布置一些開放式的作業,寫一些探究類小論文,如讓學生探究“中國的酒文化”,或讓學生走進名人,探索名人的人生觀與哲學觀等。
傳統語文教學的法寶是多讀多練,然而當下學生課業重,圖“多”已不可能,那么除了教材外,還需要多少的文言文閱讀量才能讓學生具備初步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換言之,學生要具備多少的文言文實詞、虛詞、句式、文學常識等,才能形成閱讀文言文的能力,這些都是擺在教師面前的難題,有待今后教學中進一步深入研究,切實避免古文訓練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參考文獻:
[1]郭瑞林.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學語文[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確立的課程目標為:學生要在“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現·創新”五個方面獲得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必修課程根據“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兩個方面的目標組織教學,“閱讀與鑒賞”的目標中具體規定了“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學習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選修課中的“詩歌與散文”系列的目標為:“閱讀古今中外優秀的詩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用歷史的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詩文的思想內容,并給予恰當的評價。”“借助工具書和有關資料,讀懂不太艱深的古代詩文名篇。學習古詩詞格律的基礎知識,了解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豐富傳統文化積累。”
由此可見,文言文教學是不能只停留在文言知識教學的層面上,還要在鑒賞、領悟、拓展、創新上提升文言文學習的境界。簡而言之,文言文教學的目標應為文言、文學、文化三個層面。文言文課堂教學應由文言知識這個語言基礎的層面上升到語言所承載的內容——文學鑒賞,感受領悟古文中的思想和藝術的魅力。最后再進一步引領學生去發現古文中的民族精神、文化內涵,進而構建學生自己的對傳統文化的審視能力、傳承能力,構建學生自己的生存智慧。
二、文言文中的文學、文化內涵
2003年人教版的語文必修教材中,我國古代散文就占有10個單元,從先秦史傳散文、先秦諸子散文到漢魏晉散文、唐宋散文、明清散文,這些散文文本所記載的就是我國社會的歷史沿革、政治變遷、歷代志士仁人的精神追求、人生理想、各家各派的學術思想、藝術風貌等等,它承載的是歷史、文學、藝術、哲學、思想、文化等等,它蘊含著幾千年的民族思想文化的豐富積淀以及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古人的生存智慧。因此,古代散文的學習本身不只是要學生掌握文言這個語言工具,古代散文本身就是古人思想文化藝術成果的載體,是學生要汲取、傳承、踐行的對象。所以特級教師韓軍說,沒有文言,我們找不到回家的路。指的就是文言文的學習要在古文經典中涵泳體悟,在歷代先賢用智慧壘就的精神家園中探幽取精,進而獲得文學、文化、精神、智慧的滋養。學習先秦諸子散文和史傳散文,儒家的濟世情懷、仁愛精神,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及其對整個中國文化的影響;老莊的清靜無為、天人合一的哲學境界;其他各家或縱橫捭闔,或雄辯千古。這里是中國文化的源頭,也是中國文學藝術的起始,有的雖有些古樸,但卻閃爍著古人藝術的才華和非凡的智慧。漢魏更是充滿了才情與風骨。一部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足以讓后人從涵泳中咀嚼獲得無盡的體悟享受。唐宋散文中名家輩出,讓中國古代文學的殿堂更加璀璨奪目。蘇軾的一組《赤壁賦》不僅是文學上的一朵奇葩,而且也把中國文化史上的儒家道家佛教的思想哲理融入其中,……因此,文言文的學習,文言知識的學習只是為學生進入古人為我們所構建的精神家園鋪平道路。同時,文言是我們母語的源頭,我們既要掌握語言這個工具又要從中獲得更為重要的精神滋養。
三、課堂中三個層面的生成
首先,文言知識的學習是基礎,是學生讀懂文本的基礎與手段,也是學生進行鑒賞以至走進作者心靈與文本作者對話的前提。是幫助學生進行鑒賞與對話的語言工具。課堂上可借助注釋與工具書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教師適時點撥與輔導。借助于大量閱讀來讓學生積累文言知識的規律。
誠然,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種類繁多,天文、地理、宗教、歷法、科舉、錢幣、習俗、書法等,無所不包。高中語文課肯定不能做系統介紹,也不能做深入挖掘。那是大學甚至研究院的職責。中學階段,只是要培養對中華文化的感情,對常識有所了解,不至于渾渾噩噩。因此,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加強傳統文化教育。
一、提升語文教師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學高為師”,這些語句無一不在提醒教師自己要有所積淀。當下教師的狀況卻是傳統文化知識匱乏,對有關常識知之甚少,只是滿足于在大學里學到的一點皮毛。再者這塊內容屬于考試的范疇,教師對此的重視程度可想而知。其實,教育是教書育人,不僅僅是應試。難道我們忍心看到煌煌文化在我們這一代出現斷裂嗎?不能。為此,教師必須充分重視提升自己的傳統文化素養。身為語文教師,我們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對學生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要用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潤、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品位。因此,語文教師有必要重拾有關傳統文化的專著,一點一滴積累,使自己的知識結構得到更新,真正成為有文化、有涵養的教師。筆者案頭就散落著《論語》《菜根譚》《閱微草堂筆記》等,閑暇時翻翻,給自己增加點營養。只有這樣,在講授時,才能有底氣,才能深情投入真情流露,引導學生觸摸傳統文化的脈搏,感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二、語文教師要杜絕學科本位思想
語文,就是純粹的語言文字嗎?不是。生活即語文。文化呢,有個比喻說的好,文化是個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裝。有人可能就要說了,語文和文化關系不大啊,倒是政治課里有個“文化常識”模塊,看來文化是政治課的教學任務,其實不然。語文教師要有一種使命感、責任感。文史哲不分家,傳統文化教學并不是單純哪個學科的教學任務。語文教師要和政治、歷史教師一道,為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出力。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一定不能推卸責任,要把傳統文化教學當做自己的教學任務,要讓學生了解到傳統文化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都有責任和義務去繼承和發揚。如此,學科之間的隔閡沒有了,文史哲在同一個層面上得到了交匯和融合,這才是語文大課堂。
三、充分利用好課堂這塊主陣地
語文課堂知識傳授,無論是基礎知識、基本能力還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都是在一個課堂上完成的。它的樣本都是前人積累下來的優秀文化。因此,語文教學本身就相當于傳授傳統文化。
1.創設一個文化氛圍濃厚的語文課堂。教學內容的完成絕大多數靠課堂,只有在課堂上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學生才能真正走進傳統文化,感受傳統文化。教師可以利用黑板報、宣傳欄張貼有關傳統文化知識;課前可以印發與課本內容有關的傳統文化知識,增強學生的興趣。這樣,課堂的文化氛圍和文化氣息就濃厚了,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教育。
2.構建師生交往交流的平等平臺。語文教學是教學雙方知識、理念、精神、思想、文化等因素物化交往的過程,教師與學生都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要著力構建師生交流平臺,在民主平等、和諧融洽、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課堂上完成教學。語文教師尤其要注重身教,讓自己成為學生心目中傳統文化的載體和傳播者。
3.充分利用課本資源,挖掘文化價值。中學語文教材經過幾代人的篩選,留下的大多是經典之作,尤其是古詩古文,它們往往承載著厚厚的文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蘊含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教師要立足課堂,充分挖掘和展示傳統文化優秀篇章中的各種道德因素,走進作品的精神世界,比如《論語》中的仁者愛人思想;《孟子》里“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積極入世態度等。教師在講授的時候就要注意引導,讓學生涵泳體會,進而受到震撼和熏陶,最終積淀成為價值觀和人生觀。
關于“文言文”版塊的教學,一直以來都是語文學科的重點和難點。作為古人思想文化的結晶,文言文往往蘊涵豐富哲理,對于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的語文整體素養都具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高考中與文言文相關的題目總分值也在20分以上,由此可見文言文板塊在高中語文日常教學中的重要性。然而,在高中語文課本中,相關的文言文章還呈現數量大、篇幅長、題材豐富的特點,這便給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教師的教學能力帶來了考驗。因此,筆者本次論述將從注重文章誦讀、注重基礎知識的拓展、確立學生主體地位以及營造情感氛圍這四個層面出發,簡要探討關于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引導學生多加誦讀
文言文向來以韻律著稱,引導學生對其多加朗誦,可以呈現出文言文的精髓,同時也能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和記憶。
在高中語文的文言文中,相關的辭賦駢文諸如《滕王閣序》《離騷》《赤壁賦》《將進酒》等,適用于學生誦讀。以《將進酒》為例,“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詩人李白悲憤抗爭、自信狂放的情感雖已在字符中呈現,但想要使得學生深切地體會到作者情感,還在于教師引導其進行正確誦讀,通過自己的口舌,去感知詩人內心的情感。
當然,僅僅停留在口頭的“誦讀”,并非真正的誦讀。所謂“學而不思則罔”,真正意義的文言文誦讀,還建立在對文章的理解與思考的基礎之上。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誦讀之前,不能忽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而是可以為其設置任務。比如,學生在誦讀文言文《陳情表》之前,教師提出問題:文中作者所陳何“情”?為何要學陳情?陳情的目的又是什么?如此,可以使學生帶著問題去誦讀,而非僅僅停留在表面的生讀硬背。
二、引導學生進行基礎知識拓展
學生對文言文基礎知識的把握能力,是教師實現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有效性的基礎。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拓展和文言文常識的總結。
這類知識拓展不僅僅限于課堂,教師可以利用更多的途徑,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比如,向學生推介《說文解字》《中華成語典故》等相關書籍,使其對古文詞句有更全面而系統的了解;而對于文言文中的部分文學常識,教師也應該對學生加以介紹,典型如在文言文中出現頻率較高“左遷”和“右遷”,前者表示官職降級,后者表示官職升遷;此外還有“拜”“除”“擢”“牽”等字,皆有不同的含義,教師可以對其加以系統的歸納和介紹,以減少學生文言文閱讀過程中的障礙。
三、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通常扮演著“翻譯官”與“記錄員”的角色。這種單向講授模式,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和思維的拓展,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相關語文老師應該轉變以往以自我為主體的教育觀念,確立起學生的主體地位,采取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策略,適度地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一)精彩的故事導入,調動學生興趣
文言文本身就具備較強的文學性和故事性,相關文章背后更是充斥著大量的背景故事和典故,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對其加以介紹,可以在調動學生興趣的同時,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比如關于王勃的《滕王閣序》,流傳有這樣一個故事:王勃作完序后隨即離去,閣中眾人發現“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X’自留”一句中少了一個字。于是眾人紛紛揣測,有人說該填“水”字,有人道填‘獨’字,卻都覺得不夠到位,于是當地都督遣人快馬追上王勃,討要該字,王勃的隨從向來者說道:“主人一字千金,不能多寫了”。當地都督果真攜帶千金,親率一眾文人前往,請王勃補全該字,王勃故作驚訝:“我不是把字寫全了嗎?”眾人詫異:“那不是個‘空’字嗎?”,王勃說道:“對,就是‘空’字,檻外長江‘空’自流嘛!”,眾人恍然大悟,遂有了“一字千金”之典故。如此故事雖然戲劇,但對調動學生興趣大有裨益,也能使學生認識到文中“空”字的妙處,進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
(二)鼓勵自主學習,教師適當點撥
高中生已經具備了較為成熟的心智,鼓勵其在文言文板塊進行一定程度的自主學習,具備較大的可行性。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由知識“傳遞者”的角色轉變為“引導者”,進而培養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
一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一定的教輔資料和發達的網絡技術,對相關文言文的基本含義和文章脈絡進行自我學習和梳理,當然,在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相關的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對其加以必要的總結和點撥,針對文章的重難點詞句、思路章法以及作者情感進行剖析,解決學生疑難,以保障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營造文章的情感氛圍
有人說"沒有基礎就沒有能力",是很有道理的。有記憶就會有遺忘,這是一個對立統一的矛盾,因此語文總復習需要認真遵循記憶遺忘的原則。只有科學合理地安排記憶活動,才能實現高效復習。現代考試大多以能力考查為主,考查死記硬背的知識較少;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就忽視了總復習中對基礎知識的記,因為基礎知識的積累正是能力養成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在語文總復習中,現代漢語的字音、字形、近義詞的辨析、成語的意義、文學常識與名句名篇等等,都離不開下苦功夫的識記性積累。記憶是過去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它有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從"記"到"憶"包括識記、保持、再認或回憶三個基本環節,而"保持"階段就是同"遺忘"作斗爭的重要環節。遺忘是對識記過的內容不能再認和回憶,或者表現為錯誤的再認和回憶。對此,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揭示了一條"先快后慢"的遺忘規律:遺忘進程不是均衡的,在識記的最初時間遺忘很快,后來逐漸緩慢,而一段時間過后,幾乎不再遺忘了。學生一旦掌握了有關遺忘的科學規律,需要記憶的很多知識就會長久、清晰地保存在大腦中備用,考試時自然不會顧此失彼,也不會思維短路了。
一、深思熟讀,抓住重點精讀,就是要透過課文的語言材料,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用字、詞、句、篇的形式反映客觀事物、分析問題、進行思維的方法。閱讀時,要摸清作者的思路,透徹理解文章的內容和結構,并從中積累知識,加深理解,鍛煉記憶,積累詞匯,豐富語言,進而開拓思路。對精彩的范文,應多讀幾遍;第一遍得其概要;第二遍掌握其結構層次;第三遍體會哪些字、詞、句用得準確、鮮明、生動,進一步加深對全文的理解。
深思就是以"眼到、口到、心到"聽字音、辨字形、明詞義、析句子、理思路、揣摩表現手法。例如:用換詞對比的方法體會課文運用詞語的精當;反復吟誦一些含意深刻、耐人尋味的佳句,以便精心領會;對全篇文章,要把寫什么,怎樣寫和為什么要這樣寫結合起來思考,從中探討選材立意,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規律。精讀還須深思,這樣才能領會文章的精神實質,吸收語言精華,學到寫作技巧。
二、歸類練習,舉一反三考題并不是照搬書本的,因此,不要機械地復敘課文內容,死記硬背段意、中心之類,而要著眼于鞏固基礎知識和提高讀寫能力,通過知識歸類,反復練習,以迭到舉一反三、學以致用的目的。當然,歸類多練并不是多多益善,陷于題海而不能自拔。應以大綱和教材為依據,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有目的、有重點,有系統地去練。
練的內容要選擇精當,步驟要循序漸進。
1.字,詞、句的復習要抓重點,突破難點,歸類辨析,注意運用。近幾年的高考答卷,突出的問題是錯別字多。因此,要學一些漢字結構的知識,了解形、音、義的特點,把容易讀錯、寫錯的字歸類辨析,讀準字音,記清字形,辨明字義。對詞的掌握,難點在從古漢語中吸收過來的、有生命力和表現力的詞語(如"縹緲""覬覦"之類),要在復習課文和平日閱讀書報時注意積累。要確切理解詞義的細微差別,了解構詞方式,分清感彩。復習時,要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以便在具體的語言實踐中鞏固和運用這些基礎知識。讀多了,練多了,就能逐步嫻熟于心,把文章中的詞語,句式、表達方法逐漸消化、吸收。寫作時就會涌現于筆端,考試時也可增強語感而得心應手。反之,脫離上下文的語言環境去死背字、詞,必然事倍功半。
2.文言文復習的重點是,提高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要借助復習范文,了解古今漢語的差異,掌握古今異義的文言詞語和特殊的文言句式。了解一詞多義,通假字和詞類活用等特點。作翻譯練習,一定要忠實于原文,以直譯為主,不可隨意增減或引申。譯文的文字要合乎現代漢語的語法及用語習慣。對古文在語法上的省略,應作必要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