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3 14:46:1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投資決策的評價方法,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價值工程與模糊評價方法是現代科學管理技術與技術經濟綜合分析方法。價值工程與模糊評價方法廣泛應用于改進產品設計、改進生產工藝、改進生產組織、管理方法和效果評價等多方面。價值工程與模糊評價可以在商業項目決策領域廣泛應用。
一、價值工程與模糊評價方法簡介
價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簡稱VE),是一種提高研究對象“價值”的科學方法和管理技術。價值工程中的“工程”的含義是指為實現提高價值的目標,而對研究對象的功能和成本所進行的一系列分析研究活動。因此,價值工程可定義為:以最低的壽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實現研究對象的必要功能,從而提高對象價值的有組織的活動。價值工程的研究對象,包括所有為獲取功能而發生費用的事物,如產品、工藝、服務等 。模糊評價方法則是以現代模糊數學為基礎,研究和處理模糊現象、模糊事物的一種評價方法,主要應用于將難以量化的研究對象進行定量分析,做出定性判斷的評價活動。如公共福利實現程度的定性分析等。
二、價值工程與模糊評價方法相結合的主要特點
價值工程與模糊評價相結合是一項通過對研究對象的功能進行分析,從而提高對象價值,然后進行效果評價的有組織的活動過程。其特點體現了價值工程和模糊評價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著眼于提高項目價值。價值工程與模糊評價相結合既不單純追求降低成本,也不片面追求提高功能,而是以提高它們之間的比值――價值為目標,研究多角度、多項目的最佳匹配,然后進行評價。
2.功能分析是研究的核心。價值工程與模糊評價相結合的方法著重對項目進行功能分析,通過功能分析,明確和保障項目的必要功能,盡可能減少或消除其多余的不必要功能,并補充不足功能,使項目的功能結構更加合理,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價值的目的。
3.價值工程與模糊評價相結合是有組織的創造性活動,需要進行系統的分析、研究。項目的價值涉及到投資、收益、管理、成本和政策等,需要調動多方面共同協作,尋找最佳方案。
三、價值工程與模糊評價方法相結合,優化商業項目投資決策的步驟
在投資決策過程中,不同方案間的比較選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以往的一些評價方法主要側重于經濟指標的評價,缺少對實際情況和項目功能的考察,測算出的數據具有片面性,不能全面反映商業項目的情況。利用價值工程與模糊評價相遞進的方法,可以比較準確地評估商業項目的價值功能,測算出工程項目總體功能的優良程度,是一種比較適宜的評價方式,其操作步驟如下:
1.確定各項功能指標及其權重。對于擬建商業項目,在方案比選時利用價值工程原理,可以以方案比選過程作為價值工程的對象,根據商業項目的不同用途和要求,確定功能指標及其權重。現在假設有甲、乙、丙三種備選方案,假定預期收益(U1)、市場占有率(U2)、期間費用(U3)、綜合指數(U4)為功能評價指標。可以利用04打分法或層次分析法(AHP),確定各項評價指標的權重,現假定U1、U2、U3、U4的權重分別為A1(0.38)、A2(0.25)、A3(0.16)、A4(0.21)。
2.求出各被選方案的功能系數Fi(i=甲,乙,丙)。由數位專家組成投資決策方案評審小組,對各方案的功能滿足程度分別用百分制評定打分,將數位專家對于一項功能指標的打分加權,算平均值;得出每個方案各項功能的得分后,按照各項功能指標權重加權,得到各方案的加權總分;然后計算各方案的功能系數F,如表1所示。
3.求出各方案的成本系數(Ci)和價值系數(Vi),如表2所示:從價值工程的角度分析,雖然甲方案相對比較是最佳方案,但三種方案的價值系數差別不大,所得結論缺乏說服力,此時價值工程評選結果失真。因此可以再次利用價值工程評選過程中的數據,運用模糊分析方法,測評出各備選方案的總體功能的優良程度,然后做出選擇。
4.對各投資方案進行模糊分析。首先,建立因素集。令U={ 預期收益(U1),市場占有率(U2),期間費用(U3),綜合指數(U4 )}。然后建立U的諸因素評價集A,各因素的權重為A (0.38),A1(0.25),A2(0.16),A3(0.21),權重集為(A1,A2,A3,A4),即A=(0.38,0.25,0.16,0.21)。
5.建立U的評語集,進行比較分析。評語集是評價者對評價對象可能做出的各種評價結果所組成的集合。本評語集可以在數位專家對各個方案不同打分的基礎上建立,選取一定的規則,針對U的每一個因素,將不同的打分轉換成優、良、合格和不合格出現的概率,總和等于1。這樣不同的方案就會形成不同的模糊評價矩陣R ,對U進行評價,就可以得到模糊綜合評價Qi=ARi(i=甲,乙,丙)
例如:甲方案中預期收益(U1)的得分為80,它是由100位專家打分的均值,我們可以規定90分以上為優,80分到90分為良,70分到80分為合格,70分以下為不合格,這樣就可以把得分轉換成優、良、合格與不合格發生的概率。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將所有功能評價指標轉換成概率形式,這樣就形成模糊評價矩陣R 。如下(數據假定)
因此,Q甲=AR甲=(0.51,0.25,0.15,0.09)。用此方法同樣可以分析出Q乙、Q丙,然后進行比較。
6.對比模糊綜合評價值,確定備選方案。比較各備選方案的模糊綜合評價值,著重考察各方案的優良實現程度,優良實現程度最高的方案為最佳方案。
參考文獻:
[1]武獻華:工程經濟學.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年3月
[2]吳全利:建筑工程經濟.重慶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
二、傳統投資決策是環境投資決策的基礎
(一)環境投資決策與傳統投資決策的本質相同
進行投資活動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礎。這是伴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需要而產生并發展起來的。這種發展是源于市場的形成與發展,這種需要是為了滿足內外部利益關系人的需要,來自于受托經濟責任關系的需要。企業同其利益關系人之間的受托責任關系是企業充分利用有限資本、合理配置有限資源進行投資決策的基礎。企業的生存價值在于其創造價值,對于創造價值而言,投資決策是最重要的決策。因此,傳統投資決策就是為了企業更好地履行受托經濟責任,滿足利益關系人的更多需要。
在環境問題對經濟發展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后,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已成為全球性的重要問題。社會衡量、評價一個企業,不再單看企業的經濟效益,還要考慮其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共同構成了企業的整體效益。企業所履行的受托責任也應涵蓋環境效益,這種受托責任不僅是經濟責任,還包括了環境責任。可見,環境投資決策的本質是使企業的投資決策活動為履行受托經濟責任和受托環境責任服務,使企業的發展更順應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需求。
以上論述表明,環境投資決策是傳統投資決策發展的必然結果,二者是同源的。傳統投資決策建立在受托經濟責任的基礎上,環境投資決策則以受托經濟責任和受托環境責任為基礎,而受托經濟責任的發展導致了受托環境責任的產生,所以傳統投資決策是環境投資決策的基礎,二者的本質是相同的。
(二)環境投資決策與傳統投資決策的主體和對象相同
財務管理中討論的投資,其主體是企業,而非個人、政府或專業投資機構。不同主體的投資目的不同,會導致決策的標準和評價方法等諸多方面的區別。
投資對象可以劃分為生產性資產投資(直接投資)和金融性資產投資(間接投資),投資決策中企業的投資對象大多是生產性資產,這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所需要的資產。
環境投資決策與傳統投資決策在本質上是相同的,環境投資決策也是在傳統投資決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就決定了環境投資決策的目標應與傳統投資決策的目標一致,即仍然是為企業的經營者和管理者服務,因此,環境投資決策的主體也是企業,其對象也應是企業的投資對象——生產性資產。
(三)環境投資決策與傳統投資決策評價的基本原理相同
傳統投資項目評價的基本原理是:投資項目的收益率超過資本成本時,企業的價值將增加;投資項目的收益率低于資本成本時,企業的價值將減少。企業投資項目的收益率必須達到這一要求。企業投資取得高于資本成本的收益,就為企業創造了價值,反之則摧毀了企業的價值。
同理,環境投資決策也是為了企業選擇正確的投資以增加企業的財富,并且在選擇的時候充分考慮了環境效益對企業財務的影響。在環境投資決策中,當經濟收益與環境收益的總收益高于資本成本的收益時,該投資項目才具有可行性。所以,環境投資決策評價的基本原理仍是比較項目收益率與資本成本的大小。
(四)環境投資決策與傳統投資決策的投資管理程序相同。
對任何投資的評價都包括以下幾個步驟:提出各種投資方案、估計每個方案的相關現金流量、計算投資方案的價值指標(如凈現值、內部收益率等)、價值指標與可接受標準比較、對已選擇的方案進行再評價(如圖1所示)。
三、環境投資決策應用的新特點
盡管環境投資決策有著與傳統投資決策相同的本質,它是在順應了社會和時代要求的基礎上由傳統投資決策發展起來的,這就決定了它在應用上必然有著比傳統投資決策突出的特點。
(一)環境投資決策注重環境效益
如前所述,傳統投資決策的目標是為企業選擇經濟效益高的投資項目,通過比較各備選項目的經濟指標,作出最好的決策。重點是在經濟效益上。這是同企業的性質和生存的價值相一致的。環境投資決策的目標則是利用有限的資本為企業創造更高的價值出謀劃策,確保企業履行受托經濟責任和受托環境責任。
作為社會的一部分,企業必須適應社會的發展,企業的發展必須滿足社會的需要。在當今時期,環境問題已成為社會問題,社會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必須重視環境的保護。因此,企業不單單只對利益關系人承擔受托經濟責任,而且還要承擔受托環境責任。企業的發展也不僅要考慮經濟效益,還要兼顧環境保護。正是從這種意義上來說,企業的投資決策活動必須注重環境效益,它要求企業從整體效益出發,更能符合社會的要求。
環境投資決策從其產生的背景和動因看,它的最終目標不僅僅與經濟發展相關,更注重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
(二)環境投資決策的利益關系人進一步延伸
利益關系人是指獲得企業某種形式的利益或承受企業財務、社會活動產生的風險的個人和群體。企業的利益關系人可以劃分為內部和外部兩個群體,內部利益關系人包括企業的經理人員和雇員,外部利益關系人包括政府管理部門、股東、債權人、供應商、消費者、當地的群眾組織和公眾等。
傳統意義上的利益關系人不包括相關的環境保護組織,在這些組織也成為企業外部利益關系人的時候(如圖2所示),企業的經營活動就要受到這些組織所制定的大量的環境法規的約束,企業的投資決策活動就必須考慮這些組織的影響。在近20多年里隨著公眾環保意識不斷提高,環境問題也成了消費者和公眾十分關心的問題,企業的經營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可能會對毫無利益關系的一些周圍的居民產生影響。這時候,這些居民也成了企業的外部利益關系人,企業的決策就必須考慮到他們的反應。
(三)環境投資決策的方法改進
環境投資決策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在傳統的投資評價的基礎上,從成本范圍、成本分配評價的時間范圍和評價指標方面進行改進。總的來說,是把環境因素作為重要因素考慮。目前國內外學者主要選用全部成本評價法、多標準評價法、風險評價法和利益關系人價值分析法。全部成本評價法(TotalCostAssessment,TCA)是在資本預算分析中綜合考慮環境成本的一種方法,把環境成本作為成本中重要的一項,對項目的全部成本和收益所進行的長期的綜合的財務分析;多標準評價法(Multi-criteriaAssessment,MCA)充分考慮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采用多元化的指標,幫助公司系統地根據不同的或不可計量的多重標準評價方案,有助于企業在無法將全部環境和社會影響加以貨幣化時進行投資決策,也可以幫助企業在環境和其他目標之間進行權衡;風險評價法主要有敏感性分析和方案評價法;利益關系人價值分析法(StakeholderValueAnalysis,SVA)是根據不同利益關系人對方案的看法,有的可以貨幣化,有的無法貨幣化,從而建立一套決策模型將財務分析和非財務分析綜合在一起,為決策提供支持。
(四)環境投資決策的成本范圍擴大
傳統的投資決策的基本目標是計算不同投資備選項的成本和收益的凈效益。它需要較準確的成本信息。傳統的成本較少包含環境成本。有的也只是籠統地歸集到制造費用里。然而環境因素的影響越來越大,環境因素導致的成本已經不容忽視,甚至在有的項目里占到了舉足輕重的位置。企業的投資決策離不開準確的會計信息,這就要求會計部門將成本的范圍擴大,使其包括環境成本在內。
充分考慮了環境成本的決策可以減少投資風險。下面以1項設備購置決策為例說明環境投資決策分析的這一優點。(采用凈現值法。)
例如,某企業將要投產的新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一種殘余物,該殘余物可以用2種方法清除。
方法1:采用蒸汽去除法。所需設備投資50萬元;每年發生的開支有:購買材料6萬元,交納排污費6萬元,生產控制支出4萬元。這種處理方式會產生一種有毒廢氣,企業目前沒有處理該廢氣的能力。但國家近幾年將會頒布一部有毒廢氣排放的控制法規,企業的行為很有可能面臨巨額罰款,經過估算罰款額高達150萬元(假定罰款在設備報廢時1次性支付)。
方法2:采用堿式去除法。該工藝不釋放任何廢氣,只會產生1種含堿廢料,廢料可回收制造肥料。其費用包括:設備投資100萬元,購材料9萬元,交納排污費3萬元,生產控制支出3萬元,堿廢料回收0.5萬元。(假定2套設備使用年限均為10年,采用平均年限法提取折舊,無殘值;不考慮所得稅的影響;折現率為8%。)
2種方法投資及現值見下表。
(①=60000*(P/A,8%,10),
②=1500000*(P/S,8%,10),
③=500000+402600+402600+268400-335500+694500)
從表中可以看出,方案1的凈現值是1932600元,大于方案2的凈現值1301950元,應選擇凈現值較小的方案2。方案1較方案2而言多出了一項環境損害的罰款支出1500000萬元,這是企業通常做投資決策時容易忽視的一項現金流出,也是企業較大的一項現金流出,如果不考慮該項罰款支出,則方案1的凈現值就是1238100元(1932600-694500),小于方案2的凈現值1301950元,會選擇方案1。這樣就會導致企業選擇錯誤的投資決策,將造成不小的損失。
(五)環境投資決策評價的時間范圍延長
在將環境因素納入投資決策的過程中,評價的時間范圍必須延長,以便更好地反映項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尤其在環保投資項目中,投資的回收期往往長于其他投資,因為有關的損益常常需要在未來的許多年才會自然增長。環保項目帶來的效益,如產品的質量提高所增加的收入,公司和產品的形象改進等,只有通過較長時間才能更好地體現出來。
圖3列出了一個礦山在整個壽命周期內的現金流量分布。對于礦山開采來說,應推行循環經濟中“污染物減量、資源再利用和循環利用”的技術原則,在項目終止時對礦山及時進行可墾性測試,填土造地,種植植物,穩定坡面,防止水土流失(第18年)這會產生一項不小的現金流出。企業只有延長決策評價分析的時間,充分考慮這部分成本,并且改進生產技術以減少這部分成本,才能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六)環境投資決策考慮環境因素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一般來說,投資項目總是存在著風險。由于項目的未來凈現金流量存在不確定性,任何決策都會面臨風險。傳統的投資決策需要估計項目風險以及處置風險。考慮了環境因素后,由于未來法規變化的不確定性,使項目的現金流量類型更加難以預測,因此不確定性更為顯著。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日益增強,投資項目中的環境因素的風險性更加突出。因此投資決策估計項目風險時需要考慮環境因素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對于投資所包含的環境風險和不確定性,一些學者總結出可以通過敏感性分析進行評價,除此以外,還可以利用方案評價法和決策樹或蒙特卡羅模擬模型進行評價。
四、總結與展望
將環境因素納入投資決策是財務管理的一個新興領域,世界范圍內有關環境投資決策的理論和實踐工作還不夠完善,我國對于環境投資決策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才剛剛起步。隨著環境管理在企業財務管理中應用的重要性已被人們逐漸認識和重視,在企業財務管理中考慮環境因素也開始成為一種發展趨勢。為了幫助企業更好地實施環境投資決策,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重對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
在環境問題十分嚴峻的今天,人類應當轉變過去那種單一追求經濟利益的方式,自覺保護環境、改善環境。環保問題事關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從現在開始就要加強全民的環保意識教育,普及環保知識,尤其應加強企業環保基礎知識教育,在全體職工中定期開展環境學的教育,增強職工實踐環境管理的自覺性。
(二)完善會計制度,制定環境經濟政策
應將環境因素納入會計準則、法規,完善會計制度,以便于企業會計人員掌握。結合我國實際制定環境經濟政策,是一個復雜的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涉及面廣、內容復雜,對社會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必須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社會各部門應積極配合,相互協調,制定出適合我國國情的環境經濟政策。這樣,實施環境投資決策也有章可循。
(三)加強對企業環境信息的管理
通過加強會計部門與其他部門的及時溝通,有助于環境管理人員及時獲得相關會計信息,會計人員、決策人員加強環境管理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也便于更好地收集環境會計信息。此外,決策部門也要安排具備環境投資決策理論知識的人員,這樣有助于加強會計部門對環境信息的收集,提高環境信息的質量,精確地核算環境成本,準確地進行投資決策,降低投資風險。
世界上許多國家已經在投資決策納入環境因素方面給我們樹立了榜樣,我們必須密切關注其國際化的發展和動向,結合我國經濟現實,注重解決我國的實際問題,不斷完善環境投資決策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以促進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及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財務成本管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
[2]郭曉梅.環境管理會計研究:將環境因素納入管理決策中[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3.
一、投資決策是指企業對某一項目(包括有型、無形資產、技術、經營權等)投資前進行的分析、研究和方案選擇
投資決策具有四個特點:(1)投資決策具有針對性.投資決策要有明確的目標。(2)投資決策具有現實性,投資決策是投資行動的基礎,投資決策是現代化投資經營管理的核心。投資經營管理過程就是“決策一執行一再決策一再執行”反復循環的過程。因此可以說企業的投資經營活動是在投資決策的基礎上進行的,沒有正確的投資決策,也就沒有合理的投資行動。(3)投資決策具有擇優性。投資決策與優選概念是并存的,投資決策中必須提供實現投資目標的幾個可行方案,因為投資決策過程就是對諸投資方案進行評判選擇的過程。合理的選擇就是優選。優選方案不一定是最優方案,但它應是諸多可行投資方案中最滿意的投資方案。(4)投資決策具有風險性。風險就是未來可能發生的危險,投資決策應顧及到實踐中將出現的各種可預測或不可預測的變化。因為投資環境是瞬息萬變的,風險的發生具有偶然性和客觀性,是無法避免的,但人們可沒法去認識風險的規性,依據以往的歷史資料并通過概率統計的方法,對風險做出估計,從而控制并降低風險。
在確定投資項目的投資方案時,應用系統分析原理,從企業發展戰略的要求出發,全面分析企業所處的環境和自身的綜合能力,確定投資目標。然后,從分析投資項目所在地的投資環境入手,為實現投資既定目標,對工程項目的各個方面進行分析比較、論證,選擇靜態分析指標(投資回收期和投資收益率),以及動態分析指標(凈現值和內部收益率)作為項目技術經濟指標,以減少投資風險,為投資決策提供堅實的基礎,從而全面提高企業的投資決策效果,達到其經營目標。在對項目進行技術經濟評價時,需要對產品的成本情況和市場銷量以及銷售價格進行預測與分析。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總的來說是由其購買動機的推動而發生的,受很多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外部影響因素,包括社會因素、經濟因素、企業因素等,另一類是內在因素,即個性心理因素。因此,對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過程進行研究能夠影響投資的實現程度。
投資決策的程序一般分以下幾個步驟:(1)明確投資目標,提出投資方案。(2)估計投資風險。(3)投資方案的財務可行性研究。(4)確定投資方案的收入現值,估算投資凈現值。(5)利用“凈現值法則”對投資方案作出拒絕或接受的投資決策。(6)投資方案的執行。
二、投資項目評價分析
1.投資項目評價是在項目可行性研究中,提供科學決策依據的最關鍵、最重要的部分,它是一個技術分析、論證的過程。它對于充分發揮投資效益、降低投資風險、優化資源配置和投資結構,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實現國家對投資項目決策與管理的科學化、民主化、規范化和法制化的重要措施,也是個人或其他投資主體正確進行投資決策的理論、方法和工具。
2.投資項目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技術評價、經濟評價和社會評價三個部分。技術評價主要是根據市場需求預測和原材料供應等生產條件的調查,確定產品方案和合理生產規模,根據項目的生產技術要求,對各種可能擬定的建設方案和技術方案進行技術經濟分析、比較、論證,從而確定項目在技術上的可行性。經濟評價是項目評價的核心,分為企業經濟評價和國民經濟評價。企業經濟評價亦稱財務評價,它從企業角度出發,按照國內現行市場價格,計算出項目在財務上的獲利能力,以說明項目在財務上的可行性。國民經濟評價從國家和社會的角度出發,按照影子價格、影子匯率和社會折現率,計算項目的國民經濟效果,以說明項目在經濟上的可行性。社會評價是分析項目對國防、政治、文化、環境、生態、勞動就業、儲蓄等方面的影響和效果。
3.投資項目評價的方法可分為貼現的分析評價方法和非貼現的分析評價方法兩種。
(一)貼現的分析評價方法。
貼現的分析評價方法,是指考慮貨幣時間價值的分析評價方法,亦被稱為貼現現金流量分析技術。
(1)凈現值法。所謂凈現值,是指特定方案未來現金流入的現值與未來現金流出的現值之間的差額。按照這種方法,所有未來現金流入和流出都要按預定貼現率折算為它們的現值,然后再計算它們的差額。如凈現值為正數,即貼現后現金流入大于貼現后現金流出,該投資項目的報酬率大于預定的貼現率。如凈現值為零,即貼現后現金流入等于貼現后現金流出,該投資項目的報酬率相當于預定的貼現率。如凈現值為負數,即貼現后現金流入小于貼現后現金流出,該投資項目的報酬率小于預定的貼現率。
(2)內含報酬率法。內含報酬率法是根據方案本身內含報酬率來評價方案優劣的一種方法。所謂內含報酬率,是指能夠使未來現金流入量現值等于未來現金流出量現值的貼現率,或者說是使投資方案凈現值為零的貼現率。
凈現值法和現值指數法雖然考慮了時間價值,可以說明投資方案高于或低于某一特定的投資報酬率,但沒有揭示方案本身可以達到的具體的報酬率是多少。內含報酬率是根據方案的現金流量計算的,是方案本身的投資報酬率。
(二)非貼現的分析評價方法 。
會計決策支持系統是一種基于計算機的交互式系統,用來幫助會計問題決策者應用會計信息和其他信息,采取適當的模型來解決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會計問題。會計決策分為經營活動決策、籌資決策和投資決策三個方面。投資決策支持系統是會計決策支持系統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利用數據倉庫、聯機分析處理等信息技術對企業投資決策過程中內外部相關數據進行分析,為決策者提供決策信息,最終目標是實現企業投資科學化、最優化。投資決策支持系統可以支持的決策項目包括:企業擴建投資、新產品的開發投資、設備的更新投資、技術引進方案決策、投資資金分配決策。隨著很多企業應用會計決策支持系統,投資決策支持系統的理論也不斷趨于成熟,投資決策支持系統的應用普及已經是一個必然的趨勢,而且國內外的開發者與企業也在這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工作。但現行的投資決策支持系統,尤其是國內這方面的應用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傳統的會計信息系統中大部分的數據是以貨幣計量的,一些重要的非貨幣信息確被排除在外,而且數據存儲重復。信息不充分以及數據冗余影響了投資決策支持系統的數據來源及其有效性。第二,雖然現在很多管理信息系統中都有投資決策支持模塊,但投資決策模塊只有投資狀況及投資成果的分析與評價功能,對企業投資活動還只是投資管理,沒有投資決策功能。第三,投資決策支持系統主要解決非結構化和半結構化問題。隨著市場的變化,企業面對的問題越來越復雜,用常規數學方法難以描述或解決,而目前應用的投資決策支持系統中原有的模型已經陳舊,無法適應新的決策。
企業管理人員急需一個模型驅動的企業投資決策支持系統,以彌補傳統管理信息系統在企業投資方面的不足。
二、基于模型驅動的投資決策支持系統概述
模型是指以某種形式對一個系統本質屬性的描述,以揭示系統的功能、行為及其變化規律。模型來源于實際,又高于實際,與客觀世界相比模型更簡單、更抽象。驅動是一種模型庫、數據庫各自獨立的驅動方式,以模型庫為核心,強調對于模型的訪問和操縱。模型驅動的投資決策支持系統通常不需要很大規模的數據庫。基于模型驅動的企業投資決策支持系統應當以下特征:第一,集成化。接入互聯網的模型驅動投資決策支持系統將企業整個投資活動所用所需對象作為信息采集點,納入企業信息網中。很多數據是從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的各個子系統直接采集,少數數據從其他外部系統獲取,絕大部分的信息能夠實時采集,投資決策數據集成化。這些模型驅動的投資決策支持系統不再是信息孤島。第二,智能化。模型驅動的投資決策支持系統是由人、微型電子計算機系統、網絡系統、數據及程序等有機結合的應用系統。它離不開人的相互作用,尤其是預測與決策的功能必須在人的參與下才能完成。模型驅動投資決策支持系統是一個人機交互作用的智能化系統。第三,模型化。投資決策活動涉及許多變量,各變量之間存在著復雜的關系,而且不同的決策者具有不同決策風格,投資決策支持系統要為了適應復雜的變量關系,滿足不同決策者的要求,針對具體問題建立模型,將非結構化和半結構化的問題轉化為結構化的問題。
按照投資決策支持系統可以支持的決策項目,基于模型驅動的投資決策支持系統可以分為基于模型驅動的企業擴建決策系統、基于模型驅動的新產品的開發決策系統、基于模型驅動的設備更新決策系統、基于模型驅動的技術引進方案決策系統、基于模型驅動的投資資金分配決策系統。針對每一種系統的不同模塊可以建立不同的決策模型。因為基于模型驅動的投資決策支持系統中的模型比較多,現就如何構建基于模型驅動的企業設備更新決策系統進行探討。
三、企業設備更新決策模型構建
基于模型驅動的投資決策支持系統是針對企業投資活動的具體特點設計并采用模型驅動方式的投資決策支持系統,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經濟性。企業設備更新決策是確定何時選擇何種設備更新方式的投資決策。針對該系統的開發方法,本文采用模糊評價法。
其一,模糊評價法。模糊評價法是由若干組的評價人員分別對若干個備選方案的相應因素進行評價,得到模糊評語矩陣和模糊綜合評判矩陣,再得到模糊綜合評判向量,最后根據最大隸屬原則確定等級,得到模糊解的方法。在企業設備更新決策中,模糊評價法可分為5步:
(1)確定因素總集U。因素總集U包括與企業設備更新決策相關的因素,如企業設備更新目的、法律環境因素、金融市場環境因素、經濟環境因素、股東、債權人、金融機構、供應商、客戶和政府機構以及企業設備更新能力。對于各因素的選取應考慮可靠性以及經濟性;對各因素應盡可能給予明確的定義,能定量說明的最好給出具體數據。
(2)確定評價人員。評價人員一般來自企業內部各級人員,按各自的專業及經驗分成決策層人員、財會人員、技術人員、設備使用人員4個評價小組。
(3)確定因素子集。根據評價小組的特點,將因素總集分成相應的4個因素子集,即U=(U1,U2,U3,U4)。評價人員只評價他們熟知的因素,這樣做出的評語更加客觀可靠。
(4)確定權值集。首先,確定因素子集Ui(i=1,2,3,4)中每個因素的權值。根據各因素在子集中的相對重要程度分別給出權值,則子集Ui的權值集Wi為:Wi={Wi1,Wi2,Wi3,…,Wimi},其中mi表示子集Ui中的因素個數且 wij=1;其次,根據第i(i=1,2,3,4)個評價小組中每個成員在評價過程中所起作用的相對重要程度分別給予權值,則權值集Pi為:Pi={Pi1,Pi2,Pi3,…,Pili}其中li表示第i個評價小組中成員數且pij=1;最后,根據各評價小組在評價過程中所起作用的相對重要程度分別確定權值,則權值集Q為:Q={q1,q2,q3,q4},其中qi=1。
(5)評價及評語的處理。因素評價一般采用5級打分的方式。滿意為5分;介于滿意一般為4分;一般為3分;介于一般不滿意為2分;不滿意為1分。每個評價人員根據各自的看法打分,最終評價是對問題認識的一種模糊但具有一定趨勢的描述。
其二,企業設備更新決策模糊評級模型。企業設備更新決策方案包括四個具體方案:設備大修理方案、設備改裝方案、設備原形更新方案、出現新設備時更新方案。因方法相同,現只針對設備大修理方案具體建立模型。首選定義模糊評語為Eij(k)(m),其中i表示第i個評價小組,k表示第個i個評價小組中第k個評價人,j表示Ui子集中第j個因素,m表示備選方案中第m(m=1,2,3,4)個方案。就設備大修理方案而言,將第i個評價小組第k個評價人的模糊評語匯集成評語矩陣:
Ei(k)(1)=[Eij(k)(1)]
評判向量:
S1=Q?[S11,S21,S31,S41]T=[q1,q2,q3,q4]?S11S21S31S41
其三,決策方案結果。按照以上方法,分別求出第二種方案設備改裝方案、第三種方案設備原形更新方案以及第四種方案出現新設備時更新的方案的模糊綜合評判向量S2,S3,S4。最后根據最大隸屬原則確定等級,就可以得到企業設備更新決策的模糊解。
四、結論
本文針對目前投資決策支持系統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基于模型驅動的投資決策支持系統。接著嘗試構建了基因模型驅動的投資決策支持系統中的企業設備更新決策模型,我們可以看到基于模型驅動的投資決策支持系統的優越性。由于當今社會投資決策者面臨的決策環境越來越復雜,構建與之相對的模型越來越艱巨,如何把遇到的問題轉化成簡單的結構化問題,如何將基于模型驅動的投資決策支持系統的作用發揮到位,在我國現今的企業環境中,我們仍需做許多基礎工作。
引言
企業選擇恰當的投資決策方法是企業正確進行投資的前提。許廣義認為:投資決策的各種分析方法是在實踐中形成并發展完善的,但這并不表明運用這些方法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效,造成方法失效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
目前,投資分析方法主要分以凈現值法為代表的傳統的投資決策方法和近年來新興起的實物期權法。由于傳統的企業投資決策方法(NPV)在解決不確定問題時有其固有的局限性,這樣使得該方法在評價具有風險不確定性項目時顯得蒼白無力。于是新的評價投資決策方法的工具――實物期權法得到了發展,它對應企業管理者來說非常重要,它提供了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可以根據企業投資決策的投資機會靈活地調整投資的節奏與規模,最大限度的回避風險,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實物期權法它不是對傳統決策方法(NPV)的完全否定,而是在保持傳統投資決策方法合理的基礎上,對不確定性因素積極地做出回應的思維模式。
本文將通過對傳統的凈現值法和新興的實物期權方法進行比較分析,以達到為企業經理人提供一種全新的投資決策思路的目的,進而得出企業要想獲得豐厚的預期收益,就必須要能夠審時度勢,面對復雜多變的競爭條件,及時有效地做出正確的抉擇。
二、比較分析
(一)傳統的投資決策方法及局限性分析。
對于我們了解的眾多的企業投資決策分析方法,目前發展最完備、應用最廣泛的是凈現值法(NPV)。
凈現值法(NPV)是評價投資項目的一種方法。該方法通過將企業投資項目從開始階段到項目結束完成的整個存續期間的各期現金流入量和現金流出量按合適的折現率貼現,將以此得到的現金流入量現值與現金流出量現值進行加總求和得到凈現金流入,然后把其作為評估企業是否應該投資的基本依據。 如果凈現金流入為正值,則投資方案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凈現金流入為負的,那么投資方案就不可接受。并且凈現值越大,投資方案越好。但是此時的傳統投資決策評估方法(NPV)由于具有本質靜態性,缺乏決策上的靈活性,已不能滿足在現實不確定環境下進行項目價值評估的需求,局限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NPV法假設投資項目是可逆的。不過現實中大多數的投資都是不可逆的,這是該傳統投資決策方法的重大理論缺陷。投資開始后,如果投資項目的實際運營情況沒有預料的好,企業也能夠沒有任何損失,收回最開始的投資;相應地,如果企業不能立即投資,就將會永遠失去這個投資機會。很明顯,傳統的企業投資決策的這一假設與事實不符。但實際上,大多數情況下,企業的投資都具有不可逆性。實體經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有一定的專有性。故其在二級市場上變現就比較困難,更談不上毫發無損。總之,企業的投資一定會有沉沒成本在的。
2.NPV法忽略了企業未來成長機會的價值。因為對于企業來說,投資項目在短期內并非都能獲益,但長期看來,這些項目卻可能為企業帶來很大的后續投資機會,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故具有戰略價值。而傳統的企業投資決策方法往往只注重投資項目存續期間的直接獲利能力,忽略了其對企業長期發展的深遠影響。例如,投資于研究和發展項目,可能會獲得專利,為企業創造未來獲利機會;購入一塊土地可能會有利于未來開采礦產或者開發房地產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使企業獲得未來成長的機會。
3.NPV法忽略了企業投資靈活性的價值。傳統的企業投資決策方法在評估投資項目的可行性時通常假設投資項目后續進度總是按決策之初制定的程序進行,項目存續期間一般不再進行任何更正和改變,很少考慮到企業可以根據經營環境的變化適時調整投資的規模和時機,即傳統的企業投資決策方法沒有將投資項目的靈活性價值納入考察范圍。
(二)基于金融期權理論上的實物期權法。
由于傳統的NPV 法存在有缺陷,研究者對其進行進一步地改進。于是,基于金融期權理論的實物期權這一理念在1977年由麻省理工學院的學者Stewart Myers首次提出。
他提出了把投資機會看成是增長期權(Growth Option.)的思想,并認為管理柔性與金融期權具有一些相同的特點,比如說認為對一項實物資產的看漲期權便是賦予企業以一種支付約定的價格得到基礎資產的權利而不是義務;與此同時,看跌期權便是賦予企業出賣一項資產而得到約定價格的權利。當企業對項目進行初始投資時,才能當該項目有更好預期回報時賦予企業隨后的投資權利。對這一理論的改革,成為不確定狀況下投資決策重要的分析工具。從實物期權方面看,投資項目的價值是:擴展的NPV=靜止的NPV+投資機會的價值。
三、結束語
鑒于以上的論述分析,我們得出如下結論觀點:
企業要取得良好的投資效益, 必須做好投資機會研究工作。如果一開始就沒有成功的項目選擇評價,那么所有后續的評價就沒有成功基礎。企業的風險投資項目在投資過程的不同階段都會有相對的風險,因此企業投資決策者要通過審慎評價,盡最大程度地把握投資過程中的各種風險因素,從而可以在不同的投資階段據以做出正確的判斷。企業的發展一定不要墨守成規, 一成不變, 要依據存在的各種因素的發展變化, 不斷做出調整, 只有這樣才能在變化的市場中生存壯大起來。最后強調了實物期權法的實用意義,拓寬了投資者的思路,有助于決策者用長遠的目光分析問題,正視千變萬化的市場,把握恰當的機會為企業創造最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一、現行項目投資決策方法分析
(一)不考慮風險價值的決策方法
1.項目投資靜態決策方法
靜態決策方法不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將不同時期的等額現金流量作相同處理。投資回收期法是靜態決策方法的代表,該方法需要計算投資回收期指標,即能使方案現金流入量等于現金流出量的時間,并用此指標來衡量方案的優劣。該方法計算簡便,可用以衡量投資方案的變現力,能間接反映投資方案風險的大小,但沒有考慮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的影響,沒有考慮方案投資回收期后的收益。
2.項目投資的動態決策方法
動態決策方法考慮了貨幣的時間價值對不同時期產生的現金流量的價值影響,這類方法根據考慮的側重點不同可以分為:凈現值法、現值指數法和內含報酬率法,分別通過計算凈現值、現值指數和內含報酬率指標來確定方案的優劣,決定方案的取舍。該類方法考慮了貨幣的時間價值因素,從而使決策方法建立在符合客觀經濟現實的基礎上,正確反映其價值總量,但沒有考慮風險因素。
(二)考慮風險價值要素的決策方法
1.風險調整貼現率法
這種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對高風險的投資項目采用較高的貼現率去計算凈現值,然后根據凈現值法的決策規則來選擇投資方案。該方法考慮了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比較符合邏輯,理論合理,使用廣泛。但該方法將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混在一起,據此對現金流量進行貼現,人為地假定風險會隨時間的推移而加大。但是有些投資項目時間越久遠,風險越小,如果用該方法進行決策,可能會淘汰可行項目。
2.肯定當量法
這種方法的基本思路是用一個當量系數把含有風險的現金流量調整為無風險的現金流量;然后按無風險的貼現率去計算凈現值;再利用凈現值法的決策規則來選擇投資方案。該方法克服了風險調整貼現率法夸大遠期現金流量風險的缺點。但是,如何確定合理的當量系數成為該方法的一個難點,如果當量系數的確定不合理,就會導致決策失誤。
二、項目投資決策新方法――熵權評價法
在上述的比較和分析中,靜態決策方法和動態決策方法沒有考慮投資的風險價值要素。因此,單純采用該類指標做出的投資決策是不科學的。考慮了風險因素的按風險調整貼現法和肯定當量法雖有了一定程度的改進,但兩種方法自身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風險調整貼現率法是采用一個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相糅合的貼現率去計算凈現值,必然會使風險隨時間的推移而加大。肯定當量法中,準確確定當量系數難度很大,如果采用經驗系數法,即通過標準差率與肯定當量系數的經驗數據確定,則該方法的主觀性過強,說服力差;如果采用換算系數法,即令風險調整貼現率法的凈現值等于肯定當量法的凈現值,從而解出當量系數,該法實質上就是風險調整貼現法的一種變形,沒有實際的意義。因此,這種采用風險調整后的凈現值作為決策標準的方法,如果調整公式設計得不科學,必然會導致風險的歪曲反映,與初衷相違背。
筆者的思路是構建一個項目投資方案決策的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能夠體現方案收益、時間價值、風險價值等各種指標,能夠全面反映影響方案決策的各種因素,然后采用綜合評價方法中的熵權評價法確定各個指標的權重,進而做出決策。項目投資決策方案的熵權評價法具體思路如下:
(一)建立評價指標體系
現行投資決策方法大多采用一個或同一類別的指標直接作為決策方案的判斷標準,這種單指標的決策方案,或只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或雖考慮到風險價值,但由于方法設計中存在缺陷會導致風險的歪曲反映,以此為依據進行的項目投資決策必然不科學、不準確。
項目投資風險決策方案的熵權評價法是建立一種決策方案的指標體系判斷標準,即選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指標,建立一個評價體系,以期全面反映貨幣的時間價值和投資的風險價值這兩個重要的影響投資決策的因素。該方法對風險因素的處理與風險調整貼現率法、肯定當量法不同,不是通過計算風險調整后的凈現值作為決策判斷的標準,而是將能夠衡量投資風險的一些原始指標納入指標評價體系,使風險價值作為指標體系中影響投資方案決策的要素。
(二)采用熵權法估算各個指標的權重
基于熵的概念可建立熵權評價模型。即結合待選方案的各個指標所提供的信息量,并融入決策者的主觀判斷力來確定指標的權重,然后計算待選方案所有評價指標與理想指標距離差的加權和,對投資方案進行決策。
三、投資決策方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一)理論依據
貨幣的時間價值和投資的風險價值的評估是投資決策的基礎。貨幣的時間價值是指貨幣經歷一定時間的投資和再投資所增加的價值,也稱為資金的時間價值。從量的規定性來看,貨幣的時間價值是沒有風險和沒有通貨膨脹條件下的社會平均資金利潤率。由于競爭,每個項目都要取得社會平均資金利潤率,貨幣的時間價值成為評價投資的基本標準。運用貼現方法進行投資決策分析時,假定現金流量是確定的,即可以確知現金收支的金額及發生的時間。實際上,投資活動充滿了不確定性。如果決策面臨的不確定性比較小,一般與忽視風險的影響,把決策視為確定情況下的決策;如果決策面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比較大,足以影響方案的選擇,就要考慮投資的風險價值,進行投資的風險分析。
因此,在選取決策方案指標時,要以貨幣的時間價值和投資的風險價值作為衡量標準,使最終指標體系的組合能體現和涵蓋這兩個因素。
(二)指標選取
在投資方案決策的指標體系中,筆者選取了如下5個指標:
未經風險調整的凈現值、現值指數以及反映方案風險程度的投資回收期、綜合標準差和變異系數。
前兩個指標,未經風險調整的凈現值以及現值指數體現了項目的收益并考慮了貨幣的時間價值。未經風險調整的凈現值是絕對指標,如果投資項目初始投資額不同,絕對指標的可比性稍差,因此又選擇了現值指數這個相對指標,以消除投資額不同的影響。投資方案間的初始投資額數值相近,可以在主觀賦權時,加大未經風險調整的凈現值的權重;若初始投資額數值相差很大,可加大現值指數的權重。
后三個指標,投資回收期、綜合標準差和變異系數體現了投資的風險價值因素。投資回收期雖是靜態投資決策方法的指標,但是它可以間接反映投資方案風險的大小,回收期愈短,不確定性相對減少,風險愈小。而且該指標直觀簡便,成本不高。綜合標準差、變異系數是反映投資方案風險的直接指標。收益的標準差可以反映收益偏離期望收益的程度,因此可以作為風險的度量因素。但由于未來可能的現金流入量不止一期,因此要綜合考慮各年的收益標準差,計算出綜合標準差作為選取指標。綜合標準差是一個絕對數,反映項目風險的大小,如果各方案的投資規模不同,只用絕對數就難以確切比較它們的風險。因此,應將反映項目風險的相對數――變異系數納入決策的指標體系中。
(三)指標的計算公式及示例
1.未經風險調整的凈現值NPV
四、熵及熵權模型的建立
(一)熵及其性質
1.熵的定義
熵的概念源于熱力學,后在工程技術、經濟社會中得到應用,是一種多目標決策的有效方法。熵是系統狀態不確定性的一種度量,當系統可能處于n種不同狀態,每種狀態出現的概率為pi(pi=1,2,3,…,n),則該系統的熵為:
條件熵的定義為:設系統A、B統計相關,則E(A/B)是系統B已知時,系統A的熵或稱為條件熵。
2.熵的基本性質
(1)可加性:熵具有概率性質,從而系統的熵等于其各個狀態熵之和。
(2)非負性:系統處于某種狀態的概率為0≤pi≤1,所以系統的熵總是非負的。
(4)對稱性:系統熵與其狀態出現概率pi排列次序無關。信息熵是系統無序程度的度量,越小表示該系統確定度高,信息量多。系統熵與pi,n有關,n增大,系統熵也增大;pi越接近,系統熵越大,提供給決策者的信息量越大。
(二)建立熵權評價模型
1.求接近度dki
設有n個評價指標,決策評價m個待選方案,Xki是待選方案的k的評價指標i的計算值,Xi*是評價指標i的理想值,Xi*值大小因評價指標特征不同而異,對于正指標,Xi*越大越好;對于負值標,Xi*越小越好。
2.計算評價指標的條件熵Ei
3.計算評價指標的相對熵值
4.確定評價指標的熵權Qi
熵權并不表示決策問題中指標間的實際重要性系數,而是各指標系統提供給決策者的信息量多少的相對程度。熵權越大,提供信息量越多,指標之間競爭越激烈。決策者應重點考慮。
5.賦評價指標的主觀權值ωi
6.計算綜合權重λi
主客觀結合定權,既要考慮決策者對各指標的主觀定權,又要結合各指標提供給決策者信息的多少來綜合考慮,使主觀定權符合實際。
7.計算待選方案所有評價指標與理想指標距離差的加權和Sk
Sk越小,說明待選方案與最理想方案的距離差距越小,方案越優。
五、熵權評價法在項目投資決策中的運用
有5個待選方案分別計算出的5個評價指標值如表2:
表中列示了5個待選方案的各個指標值。按照凈現值最大、現值指數最大原則,應分別選擇4方案,3方案;按照投資回收期最短原則,應選擇5方案;按照綜合標準差最小、變異系數最小原則,應分別選擇2方案、1方案。因此,選擇不同的指標作為判斷標準,會得出不同的決策方案。
投資決策的熵權評價法綜合考慮了反映方案收益、時間價值、風險價值的各個指標,并結合待選方案的各個指標所提供的信息量和決策者主觀判斷力來確定指標的權重,具體決策過程如下:
以未經風險調整的凈現值(NPV)為例,列示dki、Ei、ei、θi、λi的計算過程。
(一)根據熵權模型中公式(1),計算待選方案指標的接近度dki
由表1可知,待選方案4的凈現值最大,NPV=7500,即評價指標的理想值Xi*=7500。則各待選方案指標NPV的接近度計算如下:
方案1.d11=4720/7500=0.6293
方案2.d21=2950/7500=0.3933
方案3.d31=3520/7500=0.4693
方案4.d41=7500/7500=1
方案5.d51=3100/7500=0.4133
PI、PP、D、Q接近度的計算方法與NPV相同。構成的接近度矩陣如下:
(二)根據公式(2)計算評價指標的條件熵Ei
根據公式(3)計算相對熵值ei:
根據公式(4),確定評價指標的熵權θi:
賦評價指標的主觀權值ωi。考慮到5個待選方案的初始投資額不同,絕對指標較相對指標可比性差,因此,在主觀賦權時,對凈現值、綜合標準差兩個絕對指標賦較小的權重。對現值指數,變異系數兩個相對指標,賦較大的權重。權重矩陣如下:
根據公式(5)計算綜合權重λi:
其他指標PI、PP、D、Q的Ei、ei、θi、λi計算方法相同。
5個指標的Ei、ei、θi、ωi、λi值如表3:
(三)根據公式(6)計算待選方案所有評價指標與理想指標距離差的加權和Sk
以方案1為例,列示計算過程:
其他待選方案Sk的計算方法相同。5個待選方案的Sk值見表4:
由表4可知,方案1為最優方案。
所謂風險投資,是指把資金投向蘊藏著較大失敗危險的高新技術開發領域,以期成功后取得高資本收益的一種商業投資行為[1]。風險投資的整個過程貫穿一系列的投資決策,決策正確,則投資成功;決策失誤,必導致投資失敗。因此,現代風險投資理論與方法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就是構建風險投資決策模型。準確構建決策模型不但需要利用恰當的研究方法,還要注重研究影響風險投資決策的重要因素。正確識別評估風險,有效挖掘投資潛力,可以幫助投資者規避風險,使收益做到最大化。
二、國外風險投資決策本文由收集整理研究
國外關于風險投資決策的研究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即一般風險企業投資決策體系研究,不同類型、不同階段風險企業投資決策體系研究和高科技風險企業成功關鍵因素研究等。
(一)一般風險企業投資決策體系研究
國外對vc的研究是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的。tyebjee&bruno[2]對41位風險投資家進行調查和談訪,從市場吸引力、產品差異性、管理能力、逆境承受能力以及退出風險等5個方面建立風險投資評估體系,為其他學者奠定了研究基礎。風險投資是高風險與高收益并舉的投資,投資決策是風險與收益之間的平衡。damodaran認為風險投資決策中一方面需要評估風險企業的總體預期風險與收益水平;另一方面是評估風險投資家的預期收益。macmillanl、siegel & narasimha(1985)沿用了tyebjee&bruno的研究方法,通過調研他們把風險投資家所關注的風險指標分為六類主要指標:競爭風險、投資風險、退出風險、執行風險、管理風險、領導者風險等。macmillanl、zemann& subbanarasimha(1987)在之前的研究基礎上,通過對150個風險投資公司調查研究,研究表明新合資企業獲得成功的標準與兩大因素密切相關:初創期的競爭程度,產品的市場接受程度。
對于之前的研究成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vance&robert(1995)認為之前的投資標準過于復雜,他通過自己的采訪,從產品戰略思想、管理能力、收益三個方面建立了一套簡易的風險投資評估體系。風險投資雖興起于美國,研究成果卻跨越了國界。在韓國風險投資較為蕭條時,joongdoug、jung&lee(1994)為了識別現有的風險投資評估指標中重要的投資標準,作者研究了現有風險投資的評估標準,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創業者的管理能力、融資能力、產品的市場吸引力、產品或技術的優越性、原材料的可獲得性、生產能力等六個因素在風險投資中較為重要。
(二)不同類型、不同階段風險企業投資決策體系研究
風險企業處在不同階段,發展所面臨的風險不盡相同,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發展,有學者開始針對不同類型、不同階段的風險企業進行研究。m.kakati(2003)針對高科技風險企業設置了38個評價指標,m.kakati教授把38個評價指標分為六類,分別為:企業家素質,組織資源能力,競爭戰略,產品特征,市場特征,融資能力。研究表明企業家素質、組織資源的能力、競爭戰略是企業生存能力和成就的關鍵性決定因素。chorev&anderson(2006)研究影響以色列高科技初創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發現在管理、客戶關系、產品研發是比較重要的,然而通常所強調的經濟政策、商業環境卻不太重要,但最為重要的是核心團隊的創業態度和創業能力。
(三)高科技風險企業成功關鍵因素研究
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發展,對投資決策的研究越來越細致,有學者開始研究影響高科技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這些關鍵因素無疑是做決策時的重要參考因素。創業企業通常以技術取勝,cohen&levinthal(1990)為缺乏技術優勢,即便有外部網絡資源和金融資本的支持,也難以在市場中獲得優勢地位。mcdougall、robinson& denisi(1992)認為新企業擁有強大的技術優勢就有獲得成長的機會并相對競爭對手有進入市場的優勢。hironori&sue(2002)研究風險投資家和創業者的認知和情感對績效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認知上的不一致的沖突有助于績效的增加,但是組織內部私人之間的情感沖突則對合作績效起著負作用。chen、zou&wang(2009)研究表明,技術能力、人際網絡關系、金融資本是企業發展的三大引擎。
三、國內風險投資決策研究
管理學決策理論認為,一個完整的決策過程包括存在先后順序的三個階段,即問題的識別與選擇—決策分析過程—決策與實施方案,決策分析過程在整個決策問題中出于最重要的地位[3]。由于風險投資具有投資周期長、風險大的特點,而且投資資金有限,因此面對紛繁復雜的項目需要謹慎篩選。如果風險投資家能在投資決策時充分考慮到各種風險因素并正確分析評價和科學決策,那么就能有效降低投資風險。國內學者對風險投資決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風險投資影響因素和決策模型構建兩個方面:
(一)風險投資影響因素研究
國內學者對風險投資影響因素的研究,多數是參考國外現有相關研究文獻并根據自己的認識形成決策指標體系。湯京華和王玉珍[4]分析美國、荷蘭、臺灣等國家或地區的風險投資項目評估因素,結合國內實際,從產品差異度、市場吸引力、管理能力、經濟績效、環境影響等五個方面建立指標體系。資金一直被視為企業運作的血脈,財務狀況是企業運作效果的直觀反映,客觀、有效的財務記錄能揭示公司運作的好壞情況。馬揚等(1999)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增加財務狀況等影響因素,建立了自己的評價指標體系。鄒輝文等[5]通過對風險投資項目的投資政策和投資階段的風險的分析,設置人員素質、市場前景、技術水平、財務狀況、退出機制、社會環境等6個一級指標、29個二級指標,建立風險投資項目評價指標體系。投資處在不同階段、不同行業企業的風險是不一樣的,彭衛民[6]研究高科技企業風險因素,認為高科技企業風險因素主要包括:管理能力因素、技術與產品因素、市場因素、退出及收獲的可能性因素。風險投資既有高風險性,同時還存在高收益性,風險投資決策分析時不僅要考慮風險因素,還應考慮收益因素。liu et al.(2011)針對高科技初創企業風險建立了指標體系,經實證研究得到了17個影響投資的關鍵因素。張春英和姜丹(2001)從風險和效益兩個方面構建風險投資評估的多目標評估指標體系。錢水土和周春喜[7]從企業發展角度,引入成長風險和道德風險因素,分析成長過程和環境以及企業道德對投資者投資風險的影響。
(二)風險投資決策模型構建
風險投資決策分析過程中,充分預計到各種風險因素是關鍵,但識別到風險因素之后,如何使用科學的方法衡量風險與收益也至關重要。在國內的研究文獻中,張春英和姜丹(2001)運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數學的集值統計原理分別進行指標權數確定和專家打分的數學處理,建立了定量評估模型;王世良和王世波[8]利用ahp構建了一個具體的層次分析評價模型;魏星等(2004)[9]運用層次分析法求出各個指標的權重并利用模糊數學建立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層次分析法和模糊數學是一種比較簡單實用的研究方法,但排列各指標的相對重要性時受人為的影響因素比較重,而且一致性檢驗難以通過,因此即便是同一套指標體系在不同的風險投資家所得出的結論也莫衷一是。針對上述弊端,王學軍和郭亞軍[10]運用序關系分析法(g1法)分析造成ahp判斷矩陣不一致的原因,指出了g1法與構造判斷矩陣的本質區別,解決了層次分析法的應用難題。隨著科學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張豐和段瑋婧[12]運用因子分析法對風險投資評價決策程序中初步評價階段的評價指標進行研究。孫曉梅[13]利用神經元網絡建立投資決策模型,實證研究的科學性已經被國外學者所證實,神經網絡能弱化人的主觀因素、降低人為因素在求權重中的影響。
四、對國內外風險投資決策研究基本評述
(一)從研究方法角度來看,
從研究方法角度來看,國外對風險投資項目評估決策的研究可以分為三類:①調查法,即采用對風險投資家面談或填寫調查表的方法,來總結風險投資項目評估決策指標;②實證法,即采用對實踐案例分析的方法,提煉總結風險投資項目評估決策的指標;③理論法,即采用理論推導的方式來得出評估決策指標。國外現有相關文獻中,風險投資決策的研究已經有了從實證到理論、從宏觀到微觀、從定性到定量的轉變,影響因素的研究更具針對性和更可操作性。
(二)國內文獻研究內容有效性偏若
風險投資實踐在我國起步較晚,文獻研究相比國外較為滯后[14],因此國內研究文獻多數借鑒國外現有研究成果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理論。我國風險投資決策研究得到的結論缺乏檢驗論證,研究成果難以保證與客觀實際相吻合。總之,上述還處于定性研究階段,投資決策影響因素的可操作性不強、難以量化[14]。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產業背景的創業企業風險因素不盡相同,國內現有文獻研究的針對性較弱。
(三)國內文獻研究方法的科學性不強
國內學者在研究投資決策方法時,普遍采取層次分析法、模糊數學、德爾菲打分法及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對項目風險或投資收益進行評估。在使用這些方法求權重時,沒有統一的標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得到的結論莫衷一是。
五、研究結論
針對以上國內學者的研究不足,擬開展以下四個方面的研究工作:
(一)加強科學研究,建立符合我國實際投資影響環境的投資決策指標體系。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市場發育程度不一樣、投資者風險偏好不一樣,影響投資決策的因素不盡一致。因此,亟需根據我國的實踐環境,研究符合我國投資實際的決策影響因素,建立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內在統一性的投資決策指標體系。
一、金融危機背景下企業并購投資決策體系的內容
企業的并購投資是企業的戰略行為,從戰略方面講,企業并購投資的動因有很多,例如,擴大規模降低成本、尋求新的發展領域等。盡管并購動因各不相同,但都需要建立投資決策體系,以利于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和及時性。
決策體系是決策主體與決策規范的結合體,它是決策意圖與決策行為的載體。金融危機背景下企業并購投資決策體系由以下部分構成:決策目標、決策組織、決策內容、決策依據與決策信息、決策方法與決策流程,決策執行與實施,決策評價,在每一個組成部分里都離不開金融危機環境的分析。在決策體系中,決策組織是核心和基礎,決策目標、決策內容、決策執行與評價是主體,決策技術與制度是技術和制度保障,金融危機環境分析貫穿于整個決策過程。金融危機背景下企業并購投資決策體系如圖1所示。
1.決策組織。金融危機背景下企業并購投資決策體系中,決策組織起到核心和基礎作用。在公司內部存在具有不同收入要求權的相關群體,不同的并購決策將會影響各自收益的實現程度,各方基于分配結果形成不同的成本收益函數,為避免利益受損均有積極性參與公司的并購決策制訂過程。這些利益群體參與途徑不同,或者利用信息優勢,或者通過法律賦予的投票權,并購決策的實現建立在各方競爭實力的動態均衡上。在企業內部,與并購決策利益密切相關的利益主體主要有兩個,那就是管理者和公司股東,控制權和剩余索取權的分離導致股東與管理者之間的目標追求并不相同。企業管理者不是公司剩余索取權的擁有者,他們會利用手中的控制權謀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當自身利益與委托人利益產生沖突時,可能損害委托人的利益,企業并購投資決策過程中這種利益沖突依然存在。
從并購動機看,所謂的管理協同、財務協同和經營協同,都是從股東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發,認為并購企業的管理者比被并購企業具有更好的規劃與監督能力,并購以后,可以借由這些管理能力來提升公司績效并且增加公司價值;可以通過并購擴大規模,通過規模經濟和財務杠桿,為公司帶來利益。從管理價值最大化方面講,并購能夠提高企業的多元化經營水平,能使管理風險降低。同時,并購擴大了企業規模,從而帶來追求銷售數量的最大化。管理者所追求的公司資產成長一般超過對利潤增長的追求;當公司的閑置資金增多時,并購能通過加快資金運轉速度來增加管理者控制的資源;另外,管理者出于被并購企業價值評估的考慮,認為并購之后可以使目標企業的績效得以改善而產生并購動機。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企業股東與管理者并購動機存在差異,需要通過決策組織來避免并購動機差異造成并購投資決策偏差,這是并購投資決策體系的組織保障。并購投資決策屬于戰略決策,為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必須保證決策主體的數量至少要有兩級。隨著決策主體數量的增加,決策的主觀性、專斷性和風險性會逐步降低,決策的民主性、科學性、準確性和認同度逐步提高。同時,其決策成本也隨之上升,決策速度會下降。為此,在企業并購投資決策體系中,應當設計兩級決策組織、一級監督組織,加上一級外部專家組織。兩級決策組織是指并購企業的董事會和并購企業最大股東單位的董事會,或者相當于董事會一級的決策機構,這樣的兩級決策基本能夠避免股東和管理者的并購動機差異;監督組織可由并購企業最大股東單位的監事會承擔,除監督外,還負責并購評價;外部專家由并購企業及其股東單位共同選定,組成工作小組,負責金融危機環境分析和其他技術層面的工作。
2.決策目標、內容、執行與決策評價。決策目標、決策內容、決策執行與評價是并購投資決策體系的主體。并購投資決策目標是并購投資所要達到的結果,該目標應以企業發展戰略為基礎,在大量調研和預測、分析的基礎上得出;要實現并購目標,必須要論證其可行性,需要收集多方面的信息,聘用專家組織研討評價。明確決策目標是并購投資決策體系的前提條件。
并購投資決策內容包括目標企業選擇、并購支付方式、決策時機、并購與新建比較,等等。目標企業選擇的標準是目標企業是否符合并購企業的發展戰略,而且雙方資源要具有相互關聯性,即雙方資源要具有相關性或互補性。在選擇目標企業時要考慮并購企業與目標企業雙方的經濟規模、財務狀況、地理位置、技術水平、市場地位及企業文化等因素。特別是,跨國并購不僅要考慮本國的國家戰略與優勢,還要考慮目標企業所在國的政治經濟形勢與策略。并購支付方式很多,采用何種組合方式主要考慮并購方的資金實力和并購后的收益狀況。決策時機是并購投資決策的重要環節,在恰當的時機實施并購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這就要求并購企業長期跟蹤宏觀形勢、行業發展和目標企業的變化。
并購與新建是企業規模擴張和實現增長的兩種重要方式,新建投資是企業在成長過程中利用自身的內部資源和生產能力實現規模的擴張和生產能力的提升。而并購則不同,它是利用外部資源和現有生產能力實現企業規模的擴張和生產能力的提升。兩者比較,并購投資的優點是速度快,能夠很快發揮并購資產的作用,以滿足市場需求或者獲得技術優勢;缺點是面臨的整合問題較多。新建投資不存在整合問題,但建設期較長,技術積累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可能錯過市場機會。因此,企業要進行并購投資時,必須進行并購與新建的比較,充分考慮行業、經濟和制度環境、企業特殊發展階段的具體情況,以確定在什么時候、什么條件下采用并購,什么條件下采用新建投資。
決策執行要解決執行主體、執行時機、執行成本和執行過程四個方面的問題。最后,并購投資決策正確與否需要進行評價,評價一般在并購執行至少1年以后組織,評價內容涵蓋每一個決策執行細節,評價結論主要作為今后決策的參考。
3.決策技術與制度。決策技術與制度是指決策依據、信息、方法和流程,前三個內容是決策技術范疇,決策流程屬于決策制度范疇,決策技術與制度是決策體系的技術和制度保障。
并購投資決策是否科學,決策依據與決策信息是基礎和前提。決策信息是形成決策依據的重要因素,決策依據體現為各種研究報告。如果基礎信息失真,形成的決策依據就會導致并購投資失敗。因此,決策需要高質量的信息。決策信息質量可從相關性、及時性、可靠性幾個方面來衡量。相關性是指決策信息與決策問題相關;及時性是指決策信息應及時收集,并由相關決策者掌握;信息的可靠性,一方面依賴于信息的可驗證性,另一方面可通過信息渠道的把握、信息源征兆來進行判斷。通過決策信息,分析外部環境與內部條件,探究組織結構、財務資源、人力資源、生產資源、技術資源和營銷狀況,形成各種研究報告,即決策依據。根據信息和依據,管理者做出并購投資決策。
決策需要方法,國內外對決策理論研究的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由A.WALD所創立的統計決策,是在統計學、運籌學和決策分析的基礎上,從研究不確定條件下的決策方法開始,發展成為以隨機性決策方法和多目標決策方法為主要內容的決策分支,其特點是將實際決策問題通過各種模型作簡化,求解簡化后問題的最優解,以此作為現實問題的最優解。另一個方面是由西蒙所創立的現代決策理論,它是在心理學、社會學和組織理論的基礎上,以描述決策者與決策組織的行為機制為重點,發展成為以研究決策行為和決策心理為主要內容的決策行為學分支,它尋求的是現實問題的滿意解而不是最優解。并購投資決策應該在統計決策和現代決策理論的指導下,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現金流貼現方法、實物期權方法和博弈論方法等決策方法中的一種或幾種方法的組合。
在決策信息、依據與方法的基礎上,還需要決策制度保障,體現為決策流程。決策流程應與前邊所述的決策組織相匹配。既要設計同級決策組織的決策流程,又要設計不同級決策組織之間的決策流程,保證企業各層各級的管理者都能參與其中,各司其職;決策應當由經歷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多輪反復,以保證決策結果的可操作性。同時,在反復討論過程中進一步檢驗決策信息的有效性。
一、傳統決策方法分析
國家計劃委員會于1987年了《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和參數》,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1993年又修訂了第二版《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和參數》,為實現投資決策的科學化、規范化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這種房地產開發項目評價方法使用的是貼現現金流方法,即計算項目的凈現值、內部收益率等指標來進行決策。在我國,包括房地產行業在內的絕大部分項目決策評價都在使用這種貼現現金流方法。貼現現金流量法(DCF)主要包括凈現值法(NPV)、內部收益率法(IRR)等。NPV法最能體現項目投資的目標是實現價值最大化,IRR法反映了項目的投資盈利率。DCF方法具備合理性,但同時也存在局限性。
(一)貼現現金流量方法的合理性
DCF方法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計算出各項目“折現的現金流量”,并以此作為評價和選優的依據,從而使資金在各項目上的分配和投放建立在較為客觀且可比的基礎上。DCF方法常用的評價指標包括凈現值(NPV),內含報酬率(IRR)等。依據凈現值評價標準和內含報酬率評價標準,一般來說,若NPV>0,或IRR>要求的最低報酬率,則項目在經濟上可行;若NPV<0或IRR<要求的最低報酬率,項目在經濟上不可行。這一方法在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從二十世紀五十年展成熟至今就沒有多大改進,可見它確實具備相當的合理性并確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貼現現金流量方法的局限性
DCF方法存在的缺陷,主要是源于其理論方法的假設與實際情況的差異。該方法假設如下:
1、項目的投資是可逆的,即便市場結果比預期條件差,也可以不花費任何成本撤銷投資且收回全部支出。
2、項目的投資是不可推遲的,要么現在立刻進行投資,要么永遠不投資。沒有考慮投資時機等待、選擇等靈活性的價值。
3、在項目整個生命期內,投資內外部環境不發生預期以外的變化,并且能夠準確估價或預期項目在生命期內各年所產生的凈現金流,并且能夠確定相應的貼現率或風險調整貼現率。
4、項目是獨立的,即其價值以項目所預期產生的凈現金流大小為基礎,按給定的貼現率計算,不存在其它任何關聯效應(包括項目間的關聯和項目對企業戰略管理的關聯等)。
5、不考慮項目無形資產的價值。
6、在投資項目的分析、決策和實施過程中,決策者不能針對現實中市場條件和競爭狀況的變化進行決策變更。
而現實情況與上述DCF法的假設存在很大差異。首先,大量不確定性因素的存在是現實經濟生活的本質特征;其次,競爭者之間的相互制約和影響;不僅使市場環境波動加劇,也影響到競爭的參與者之間的決策制定;第三,項目之間存在不可忽略的協同作用。
二、房地產投資思維方式的改變
傳統投資方法在房地產短期投資、低風險、較低不確定性情形下應用很廣泛。它建立在企業經營持續穩定、現金流可預測的基礎上,只針對公司公開的投資機會和現有業務可能產生的現金流,而忽略了企業潛在的投資機會可能帶來的收益,也忽略了企業管理者通過靈活把握各種投資機會所能給企業帶來的增值。而且,傳統分析方法由于其理論方法本身的缺陷,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還存在難以解決的問題,使其面臨巨大挑戰。
企業的一些戰略投資如基礎建設、房地產產品前期開發、持有經營、租賃等所帶來的凈現金流量在大多數情況下是負值,依據傳統的投資決策則應當被放棄。這樣,投資項目的戰略價值被忽略,不確定性環境產生的潛力被埋沒,項目投資不足也就在所難免。
而在當今的市場環境下,社會發展很快,未來經濟增長模式也難以預測。在這樣的環境下,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的市場前景都很不確定,未來存在著大量的投資機會和增長機會。對于企業來說,能否把握不確定環境下的投資機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價值;對于投資決策者來說,忽視企業未來增長機會的價值會喪失很多良好的投資機會。但是基于未來收益的DCF方法對幫助發現這部分隱含價值無能為力。隨著世界經濟、科技的飛速發展,資本投資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大大增加,傳統的投資分析工具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在實踐中,企業決策者已經注意到了在實際的經濟運行過程中,不斷變化的、存在不確定性和競爭相互作用的市場環境,將使投資項目實際發生的現金流與期望現金流之間存在偏差;同時他們也認識到,當項目的新信息被獲知后,市場條件的不確定性和未來現金流會進一步明確。這樣,決策者就可以更改初始經營戰略,運用靈活的管理手段以利用良好的市場機會,避免損失。
三、實物期權方法分析
實物期權是金融期權理論在實物、非金融、資產期權上的擴展,是一種從金融期權向實物期權轉化的思維方式,這就要求將金融市場的規則引入企業內部決策中。實物期權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把一個投資項目理解為若干實物期權的組合,使得決策分析對象由項目變為實物期權,項目投資決策分析問題相應地轉化為實物期權的定價問題,這樣就為利用金融期權理論來評估投資項目價值提供了可能。
與傳統觀點不同,實物期權方法認為:不確定性帶來機會,不確定性的增加可以帶來更高的期權價值;時間和不確定性對實物期權定價有直接的影響。實物期權方法承認決策者的靈活性具有價值并能夠為之客觀定價,即將傳統財務評價方法無法定量分析的這部分價值加以量化,在做最終決策時,不強調其絕對剛性的決策,而是根據具體情況做出延期、擴展、縮減、轉換投資的決策以及確定適當的投資時機。由于實物期權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財務評價方法的上述局限性,因此,實物期權方法是一種更接近于實際決策過程的決策方法。
實物期權方法可以有效的解決傳統投資決策方法難以解決一些問題:存在或有投資決策,但又沒有其它方法可以對之進行評估;當項目不確定性很大時,為了避免投資失誤,可以采用實物期權方法決策;投資機會的價值不是由當前現金流所決定,而是由未來增長期權的可能性所決定;不確定性較大,需要進行方案比選時,可采用實物期權方法對靈活性投資方案進行評價;需要進行中間項目投資決策修正和戰略調整。
四、兩種決策方法的比較分析
綜上所述,各種投資決策方法都只是適用于一定的假設條件之下的,都是絕對的存在局限性而相對的存在適用性。所以必須學會跟隨歷史的步伐進行方法的創新,以適應時代的要求。沒有終極科學的方法,只有永不停息的方法創新。
企業在考慮投資決策時所采用的評價方法一般為傳統的DCF法,而其中最常用方法為NPV法。當NPV法在評估較穩定的現金流量時,問題并不難;但在評估企業的成長機會時,由于傳統的DCF法假設未來的現金流量為靜態,無法衡量當不確定性存在時,采取修改或遞延決策所帶來的決策靈活性。所以就不確定環境下進行投資而言,以凈現值法評估投資目可能會得到一個有偏差的結果。
傳統投資決策方法的假設是必須在特定時間點上做出投資決策,但這個決策時間點上的機會成本卻很大,而且忽視了后續決策選擇方式所創造的價值,使得企業露在極高的風險下,導致凈現值計算上的錯誤,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但事實上,投資項目或許可以等待更多的信息出現后,再執行投資決策。
由前述的觀念可知實物期權法與傳統的決策評價方法似乎相違背,因為傳統的決策評價方法認為當投資項目的風險越高,對投資應該較為不利,而實物期權法則反之。仔細分析后,不難發現其實這兩種方法并沒有沖突,只是思考的基礎有若干的差異。傳統的DCF方法的隱含假設本質上是一種完全信息假設。它將所有的未來不確定因素帶來的未知信息簡化成已知信息來處理,這種做法增大了決策的風險。為了彌補這種風險,DCF方法對于處理未來不確定因素的做法是增大項目的貼現率,而貼現率增加的結果是得到較低的凈現值。由此可知,在此時進行投資,獲利不大或導致虧損,因此不應進行投資。這樣的觀念并沒有錯,但是關鍵點在于目前不應進行投資并不表示整個投資項目就應該結束。決策者要正確評估投資項目的機制,應當了解到投資機會其實就是一種期權,風險是增加期權價值最重要的因素,風險在投資分析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傳統的凈現值分析是截然不同的,應用這兩種方法來分析投資項目所得到的結果才有所不同。
換言之,實物期權法與傳統評價方法,二者最大的差異在于前者考慮了投資項目所隱含的彈性價值,即項目期權價值。決策者要正確評估投資項目的真正價值,就必須考慮這一彈性。在投資決策中運用實物期權法,是將投資項目評價程序的DCF法所需信息加以擴充(加入決策靈活性所帶來的期權價值因素)。因此,在面臨高度不確定的投資機會評價時,DCF法得出的項目的NPV應該被當作一種拓展的期權框架的輸入量。也就是說,新的實物期權評價方法包括兩部分內容:一部分為項目的NPV,另一部分為適應決策靈活性的期權價值。所以說實物期權法并非是對DCF方法的徹底否定,而是批判地繼承和發揚。根據投資決策實物期權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一個投資項目的真實價值等于項目的NPV加上該項目包含的項目期權價值(決策靈活性的價值),表達式為:實物期權法中的項目價值=項目NPV+靈活性價值。
參考文獻:
1、駢永富,閻俊愛.房地產投資分析與決策[M].中國物價出版社,2003.
2、何德忠,何衛,張愛莉.房地產投資決策的實物期權方法[J].建筑經濟,2004(1).
山西省是中國最大的煉焦用煤炭資源基地,也會使山西省成為中國最大的焦炭生產基地和世界最大的焦炭出口基地。2000年世界焦炭貿易量2510萬噸,中國出口1520萬噸,占世界焦炭貿易量的60%。其中,山西焦炭出口占中國焦炭出口量的80%,占世界焦炭貿易量的48%,山西焦炭是世界焦炭行業的龍頭,其焦炭產量占到全國的40%,約占世界焦炭產量的20%,焦炭出口量占全國焦炭出口量的80%,并且天津口岸的山西焦炭價格已經成為國際貿易的基準價。可見焦炭對于整個山西省的重要性。而進行煤煉焦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焦爐煤氣,如何有效環保的對焦爐煤氣進行回收利用,如何對新上項目的綜合價值進行評價,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點。對待上新項目的環保性能、經濟性能進行評價,從而做出準確的投資決策使我們所關心的。
一、NPV評價方法
凈現值法(NPV):是評價投資方案的一種方法。該方法是利用凈現金效益量的總現值與凈現金投資量算出凈現值,然后根據凈現值的大小來評價投資方案。凈現值為正值,投資方案是可以接受的;凈現值是負值,投資方案就是不可接受的。凈現值越大,投資方案越好。凈現值法是一種比較科學也比較簡便的投資方案評價方法。我們知道傳統的項目評價中對于投資決策分析而言,主要是采用這種凈現值法,這種方法也曾經被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資本資產投資管理學院的DondleL.MeeDer提出并且利用這種方法用于投資決策具有嚴重局限的概念中,因為它是以投資決策在一定條件下能夠還原為前提的,也就是說項目的投資在市場條件惡化時,能夠以某種方式還原,如果不能還原,則是一個要么投資,要么永遠都不投資的決策,而如果公司現在不進行投資決策,那么它將永遠失去投資機會。但是人們普遍認為,凈現值法利用現值可加性原理,運用數學方法進行演繹計算,應該是一種最理性、最科學的分析方法,是投資決策分析中的法寶。
但是就我們所要研究的環保類項目的投資決策而言,凈現值法只是用于靜態的投資項目分析,對于動態的多投資階段的項目顯得有些不足,得到的評價結果勢必也是有局限性的。就焦化產業中的焦爐煤氣利用技術的選擇與比較中,關鍵是如何確定折現率,這也是一大難題,可以說,到現在為止,這不得不依靠我們的主觀判斷,其道理就像任意多的已知數與一個未知數相加其結果還是未知數一樣簡單,在凈現值為零的情況下,向左向右稍微調整某個因素,凈現值就能變成或正或負。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是焦爐煤氣的利用技術的產生過程有其特殊的局限性和特點。焦爐煤氣是指用幾種煙煤配成煉焦用煤,在煉焦爐氣中經過高溫干餾后,在產出焦炭和焦油產品的同時所得到的可燃氣體,是煉焦產品的副產品。對于單一焦化企業的主營業務就是焦炭生產和銷售。而對那些利用焦爐煤氣生產其他工業產品是由于國家環保政策法規的要求,故其計算時,當其凈現值為零或者是負數時,也都可以投資。但是在什么范圍內進行投資需要新的算法和條件,這也就是本文最終所要傳達的信息。
二、實物期權定價模型
實物期權分析法是指企業或者是個人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擁有的、能根據決策時尚不確定的因素,改變行為的權利(期權)進行投資可行性分析的方法。麻省理工學院FaimoK.Lamalain分析:如果投資者對某個投資項目進行首輪投資后,若該項目盈利前景良好,將能降低投資者進行第二輪投資的成本,而如果第一輪沒有投資,今后想再投資該項目或進入該投資領域就要付出相當高的成本。在進行投資時還要考慮應用動態規劃中的整數規劃進行投資時機的選取。可以看出,期權法強調了投資是分階段進行的,投資資金往往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先投入先期部分資金,生產銷售該產品,同時繼續對產品的性能、技術進行研發和改進,這可以減少投資者的潛在損失,其價值遠遠大于一次性投入的情況。這種方法就是針對項目的發展動態過程,根據項目開始投資后,管理者能夠收集到更多的關于項目進程和最終產品市場特征的信息。后繼的商業化過程是在前期的成功基礎上實施的,是可以選擇的;當新的信息不斷到達,項目投資回報率不確定性逐漸消失時,管理者可通過修正最初投資策略,提高項目的價值和限制損失。如果項目成功,企業能從中獲得巨大的投資收益;如果不成功,企業至多也是損失項目投入的沉沒成本,相當于期權的成本。
對于期權定價模型而言,焦爐煤氣的利用技術中,只有以焦爐煤氣作原料生產甲醇這項技術可以進行下一步投資,可以利用甲醇為原料生產甲醛、聚甲醛、醋酸等化工產品。而其他的投資項目成為最終的消費品。期權的投資前提是籌資的無限可能性,但是在實踐中難免有種種困難。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也使得我們在進行環保技術創新項目投資決策中不能夠簡單的依靠一種投資決策方法。
三、灰色關聯分析評價方法
灰色理論概述與于1982年由我國學者鄧聚龍教授所提出。鄧教授認為現實世界并不是清清楚楚的白色系統,又非一無所知的黑色系統,而是略知一二的灰色系統。灰色系統理論主要研究“小樣本貧信息不確定性問題”。以往用白色的思想處理問題,要找到因素間明確的映射關系,然而確定性作用原理在社會、經濟、農業、生態的等領域都沒有物理原型,雖然能知道某些因素,但很難明確全部因素,更不可能建立明確的映射關系。比如影響物價的許多因素,如心理預期、政府導向等是無法量化的。一些可以量化的數據又缺乏詳細的資料,因此對物價的定量預測具有一定難度,若不考慮這些因素,只將可以得到數據的因素考慮進去,必然帶來預測結果的不準確。就白色系統常用的回歸分析工具而言,在應用過程中具有其缺點。比如:要求樣本有大容量,是正態分布,平穩過程才能得到統計規律,計算工作量較大,不容易分析復雜系統等等。而對于以上困境,灰色理論應運而生,它處理問題另辟蹊徑,不是找概率分布,求統計規律,而是用生成的方法求得隨機性弱化,規律性增強的新數據序列。這一新的數據序列既能體現原數據序列的變化趨勢,又消除了其波動性,它可以較好的解決某些參數已知,某些參數未知的系統問題。
在我國焦爐煤氣的利用技術上既有新的技術也有些不被淘汰的舊技術,當然對于現在的生產而言,這些技術是相當成熟的,而要將項目的技術性和經濟性進行有效結合不是件容易得事情,更何況環保技術創新項目的投入需要考慮更多的因素。需要我們對項目的各方面進行綜合性考慮,這就涉及了灰色系統關聯評價方法。作為一種綜合評價方法,這種方法在對白黑兩種情況的考慮是相當充分的,即使實際中技術和經濟都存在不確定性,我們也是能進行相應決策分析的。就焦爐煤氣的利用上來說,可以根據項目的各種經濟性參數和項目的技術參數來構建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從而為項目投資決策的分析提供決策依據。
四、結論
由于本文所要研究的是環保技術創新項目投資決策評價方法研究現狀,我們在對目前比較流行的幾種評價方法進行分析之后,發現在進行單一的項目評價時,如果考慮的因素不是很多,可以采用NPV方法來進行項目投資的決策分析。可是這種方法又不能擺脫靜態性,而實物期權定價模型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使項目的投入具有動態性,可以提高決策的效果。但是如果我們在進行一個項目的開發時,如果所要考慮的因素不僅僅是經濟因素,那么影響我們做出最終投資決策的就不能用NPV方法進行簡單的評價,必須借助于系統工程理論中的綜合評價來進行綜合評判,從而決定我們待上項目的未來。
通過對三種評價方法的說明,結合文章的背景,山西的焦化產業環保技術創新項目決策時不僅要考慮投資性指標,還要考慮到技術投入指標和環境保護指標。只有將這三者考慮周全,才能做出正確的評價結果,從而有效的指導實際工作。這也是作者今后所要進一步研究的重點,利用凈現值法和實物期權方法對經濟性指標進行先評價,然后通過這一步整理好的經濟參數與技術指標、環境保護指標進行結合,利用灰色系統關聯分析綜合評價方法對待上投資項目進行最終綜合價值的評價,依據綜合價值最高原則可以選擇出優先進行開發的投資項目。這樣就實現了我們的決策分析。
總之,在今后的研究中,努力將技術創新與環境保護聯系起來,不光考慮項目的經濟特性、也要考慮項目的技術創新性和環境保護特性。充分利用項目評價中的各種評價方法進行深入細致的評價工作,從而有效的指導實際工作。文中提到的綜合評價方法灰色系統關聯理論只是綜合評價方法的一種,今后將其他的綜合評價方法進行再分析,通過實際案例結合數學模型來分析這種投資決策評價方法的優越性。
參考文獻:
[1]白思俊等:系統工程[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
[2]葉義成等:系統綜合評價技術及其應用[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6
[3]杜棟等:現代綜合評價方法與案例精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