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3 14:45:5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初中地理學習方法,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讀書要講求科學性、藝術性。
學生應根據地理學習目標,結合自己定的短期目標,有目的、有重點地讀書自學。讀書時切忌走馬觀花,最好邊讀邊標注。在指導學生課前預習、課前質疑的基礎上,教師應教會學生一種預習模式:是什么?(明確要讀的問題)――在什么地方?(帶著問題看書)――有什么?(尋求完美答案)――為什么?(探究問題的前因后果)學生經常這樣自問自答,對培養探究性學習習慣也很有幫助。
2.讀書時最好左圖右書、圖文對照。
教師應將書本上的文字內容歸納成題逐一落實到圖上,使學生逐漸掌握以圖為媒介的學習方法,養成隨時運用地圖的能力和習慣。做好圖文互換、知識定圖,是成功預習的策略。
二、指導學生學會聽課,提高課堂效率
學生地理能力的發揮主要是在課堂上,地理知識的獲得和鞏固也是在課堂上,可以說,課堂是教師發揮教學水平的主陣地,更是教師引導學生探求新知的天地,教師要指導學生課堂聽課講求技巧性和實效性。
1.“讀”。
是指教師安排指導,讓學生有目的地讀書、讀圖,較準確地勾畫、標注出課文中的知識要點,圖像中的重要界線、范圍與注記等,使學生讀圖的目的明確,勾畫、標注文圖的方法得當,逐步養成讀書、讀圖的良好而規范的習慣,掌握讀書、讀圖和自學的基本方法。
2.“動”。
是指學生在課堂上的各種動腦、動口、動手的學習活動,教師應有計劃、有目的、有意識、有組織地恰當安排,有機地穿插在整個課堂教學的45分鐘之內,讓學生“動”起來。“動”的核心是思維活動,是學得生動活潑,而不在于形式上的站起、坐下、齊聲答問次數的多少。
3.“練”。
是指課堂上對學生進行鞏固強化知識,掌握基本技能,啟發訓練思維,形成各種能力的訓練。練習要講求準確性和創造性,首先落實基礎題。在做題時,一般按照以下的思維訓練:(1)審題。即明確要求,抓住核心,找出關鍵字眼;(2)剖析題意,回憶知識點,聯想地理圖;(3)突破難點、關鍵,形成思路,明確解題方案,完成答案;(4)對題目進行引申和變換,從而開闊思路,探索規律。設計題目切忌一看就會,似曾相識,教師應精心設計、安排“練”的材料、“練”的時間,把“練”貫穿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使“講”和“練”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4.“評”。
是指學生或教師對學生口答、筆答、訓練、操作等練習答案和結果的評析、評價、評講。教師應抓住一切學生練習訓練的機會,引導學生對同學的答案進行評講或由教師對學生答案進行評析,以便及時彌補知識缺陷,使學生牢固掌握那些易混易錯的重難點知識及規范化的答案,順利達成學習目標。
三、指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會研究地理問題
“讓學生獲得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它體現了教學應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探究并認識地理規律,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源于生活,對生活有用。這就要求同學們在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有“問題意識”,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老師的指導下確立研究課題;通過查找資料、收集信息,或通過調查訪問、實地等手段,獲取大量資料;運用所學地理知識、規律原理、地理觀點不斷進行分析論證,從中歸納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觀點。地理學科因為與生產生活聯系密切,值得研究的問題很多,很適宜開展研究性學習。
四、指導學生科學記憶法,提高理解能力
地理概念和用語(術語)等分不清是造成某些學生學習被動、學習效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教師有必要讓學生掌握一些科學的記憶方法,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
1.編制記憶口訣法。
如講黃河流經的省級行政區,用“青川甘寧內蒙古,閃進(陜晉)豫魯”,而講長江流經的省級行政區,用“青藏穿(川)滇魚(渝),扼(鄂)湘贛,挽(皖)蘇滬”,學生容易記住,并且長時不忘。
2.歸納記憶法。
即引導學生把記憶材料與其相互聯系的材料結合起來進行歸納。例如:我國地理的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秦嶺和淮河,它是我國一月0攝氏度等溫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還是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的分界線,等等,這樣對提高記憶十分有益。
3.利用繪圖、形象記憶法。
如講新疆地形特征“三山夾兩盆”,就可以先畫個三角形,然后在這個三角形中畫上三條山脈和兩個盆地,并注上名稱,不要求學生畫得多好,主要是直觀形象,便于記憶即可。
4.圖表記憶法。
即把地理教材內容取其精華、提綱挈領地制成圖表,或比較、或歸納、或解析,有助于學習和掌握記憶。如講南北方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時就可設計圖表進行比較,從而使學生在大腦中有條不紊地存儲地理知識,在需要時暢通無阻地提取。
5.對比記憶法。
即將相似易混淆的地理知識放在一起對比記憶。如美國的舊金山、洛杉磯兩座城市的名稱、位置容易混淆,如把兩城市簡單記憶為“飛機(磯)失事落在山(杉)下了”,對比起來記憶覺得輕松有趣。
6.想象記憶法。
有些地理名稱很長,可根據文字適當展開想象,變成有趣的句子,從而達到識記目的。如記俄羅斯的“庫茲巴斯煤礦”時,想象成“一位煤礦工人去拉煤,一蹲褲子扒絲了”,這樣很容易就記住了。
學生學習方法也應因人而異。不同學生的學習習慣與方法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學法指導”也應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因勢利導,有的放矢,個別指導,使每個學生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一、熟練掌握地理學科的工具―地圖
我們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經常使用的一種工具就是地圖。地圖是將地圖按一定的比例縮小后,直觀的呈現在我們面前,使我們能夠更好的理解抽象中的地理知識。初一的地理知識是最基本的地理常識。【1】針對初一的學生來說,在課堂上高效率的利用地圖這個工具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如何將地圖的使用與日常上課相聯系呢?首先,上課之前,請務必準備地理課程的基本工具,也是一個常用的工具-地圖集。然后,在聽老師講課的同時,將課堂上老師所講授的知識和地方在地圖上找出來并標記好。比如,學習亞馬孫的熱帶雨林氣候時,我們可以在地圖上找到亞馬孫,知道他的經緯度和周邊的地區環境。接著,學會辨別各種各樣的地圖,學習將地圖進行分類,比如:原理圖,日照統計圖,地形剖面圖,地質圖,地理景觀圖,地理氣候圖等等。【2】然后,學習利用地圖。通過地圖所呈現給我們的知識,捕捉地圖提供給我們的信息,通過這些信息反饋,了解信息背后所涉及到的知識點。比如看經緯線圖時,要學會觀察經線和緯線各自有怎樣的特征,從所給圖中知道他所截的一部分是哪一部分,在整個地球上的大概方位,延伸出在這個方位上具有怎樣的地理特征等等。最后,學會看地圖時以點概面。做到觀看地圖的時候,腦子里呈現出與該地有關的所有知識點。比如,學習美國知識點時,要在地圖上找到美國的地理位置,同時,腦子里要有美國的所涉及到的知識點,美國的地形地勢圖、美國的氣候、美國的風土人情等等。
二、熟練把握教材,將教材的知識點理解透徹
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依據是初中地理課本,教師教授地理課也是以課本為依托,我們學習地理知識的理論順序,知識體系等都是根據課本一步一步走過來的,因此,吃透地理課本非常重要。首先,拿到課本,將目錄理解透徹,一本書的目錄通常會概括出整本書的編輯內容,并且從目錄中可以看出整本書的框架體系。根據目錄來看書,心中就會形成固定的先后順序,通過看書的進程,填補心中的框架,最后使得知識體系達到完整。讀課本,首先要學會將課本“讀厚”,在閱讀課本的過程中,不僅要將課本里面所包含的內容理解透徹,還要將課本知識點有關的其他課外知識進行補充,使得課本不僅涵蓋原本的內容,還包括很多與之有關的課外知識,不知不覺中,課本也就自然而然的被我們“讀厚”了。其次,要學會將課本“讀薄”。那怎樣將課本“讀薄”呢?比如,在期末總復習的時候,由于復習時間有限,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將課本一頁一頁的仔細的把課本里的所有知識點都過一遍,這個時候就要學會將課本“讀薄”了。打開課本目錄,將整本書的框架體系梳理一遍。可以現在心里構架一個大的支架,然后根據目錄的提示,將大支架進行細分,再根據記憶力里的內容,將細分的支架下的知識點也補充完畢。【3】因此,將課本“讀薄”,關鍵在于將課本的理論框架構建起來,梳理架構。
三、善于連接不同的地理事物
在不同的地理對象之間建立聯系之前,我們必須先問“為什么將這些地理事物進行聯結?”這種提問方式將導致良好的地理思維習慣。例如:中國大部分是季風氣候,但是,中國為什么是季L氣候而不是非季風季候呢?中國的季風氣候是怎樣形成的呢?我們可以尋找有關工具進行查找答案。比如根據地圖,根據經緯度的位置分析,首先查詢季風氣候形成的條件,然后再查詢中國的地理條件是否符合季風氣候形成條件,就可以解答之前的疑問了。其次,我們要學會在理解地理原則的概念上,抓住關鍵點。學會掌握地理原則和要點,地理學科不像物理,數學那樣準確,有唯一的答案。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只要抓住關鍵,就很容易理解和把握。最后,學習態度非常重要,好的學習態度能夠使學生養成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以積極的態度學習地理知識,養成勤學好問的良好習慣,相信你會在地理知識的海洋里,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四、總結
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對“初中地理學科學習方法與策略”展開詳細論述。首先,本文強調了要熟練掌握地理學科的工具―地圖,學會看地圖,捕捉地圖給我們提供的信息。然后,學會熟練把握教材,將教材所涉及的知識點吃透。學會將書本“讀厚”和“讀薄”,補充課本中沒有涵蓋的知識點,并且理順整本書的框架體系。最后,要學會善于將各個不同的地理事物連接起來,找到他們之間的聯系。相信從這三方面出發,學生們能夠學好地理學科。
參考文獻:
和同學之間多討論,同學之間的討論會許給你的思路帶來新方向,帶來新啟發,會覺得豁然開朗。
注意總結規律,地理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總結出了這些規律記憶起來很容易。比如氣候影響河流中,降水影響外流河的水量大小。
初中地理是地理教育的啟蒙階段。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初中地理學科課時較少,但學習任務重。那么學習更要講究方法,科學的學習方法能正確地指導學習實踐。下面簡單談談初中地理的幾個學習方法。
一、學會從地圖中獲取信息
各門學科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地理學科也不例外。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是地理知識的載體,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地理學習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培養良好的用圖習慣,才能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才能學好地理這門學科。
首先,養成良好的讀圖、用圖習慣。我們講“左圖右書”,是說要注意隨時運用地圖,查閱地圖,善于從地圖中發現地理知識。從地圖中來,到地圖中去,用地圖記憶問題,用地圖思考問題,用地圖分析問題。長期堅持,就能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圖,文字和地圖有機結合,形成正確的空間概念。
其次,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讀圖要注意先后順序,先看圖名、圖例、比例尺、方向這些基本要素,知道該圖表現的主要內容、范圍等,再觀察地圖的具體內容。觀察要全面,不要漏掉任何一個信息。
第三,善于觀察和發現。不同的地圖,如地形、氣候、河湖、植被、土壤等自然地圖,人口、城市、農業、工業、交通、旅游等人文地圖,所承載的內涵、信息或者主題是不同的,但表達的內容都比較形象、明晰、深刻。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問題,找出規律,分析原因。
第四,要掌握位置和輪廓特征。有些地理事物需要掌握它們的位置:半球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相鄰位置、戰略交通位置等。還有一些地理事物,比如大洲、重要國家、島嶼、我國的省區等,要觀察它們的輪廓,用形象記憶法掌握其特征。
二、學會從文字中獲取信息
教材是我們獲取地理知識、提高地理素養的重要途徑,課文中正文、閱讀材料、各種地圖、活動,包含著許多地理知識,我們要認真閱讀和理解,從而分析歸納出其中蘊含的知識信息。讀書時我們應該注意把握以下幾個要點。
首先,讀出書中有什么。閱讀教材,先要讀懂,明白書中講了些什么。比如,教材在這里介紹某個地理區域時,一般從構成這一區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別進行論述。這個區域在哪兒?這里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氣候、植被、土壤等如何?經濟發展包括工業、農業、交通情況怎樣?存在什么生態環境問題?解決的途徑是什么?怎樣謀求人地協調發展?
第二,讀出知識網絡。地理環境是一個有機整體,組成地理環境的各個要素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其中任何一個要素的改變,都可能影響到其他要素的變化。我們應該理清這些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在頭腦中形成這一地域的知識網絡。
三、學會在必要的訓練中培養解題能力
初中學生年齡較小,心智尚未發育成熟,空間想象能力較差,在學習地理學科的過程中,會碰到一些難點問題,如經緯網的特點、地球的運動、黃赤交角、地形圖的判讀、氣候的分布和特點等。這些知識是地理學科的基礎,又是不可回避的問題。怎樣突破這些難點知識呢?教師深入淺出地講解固然重要,必要的適量的規范的訓練,重要且必不可少。如果訓練了各種形狀的經緯網圖,那么學生會加深理解經緯線的特點;如果訓練了一定題量的地球運動知識題,那么學生會更深刻地認識地球的自轉公轉特點以及產生的地理現象;如果訓練了各種等高線圖,那么學生判讀等高線地形圖的能力會大大提高。解題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只有通過持之以恒的規范訓練,才能幫助學生完成從知識到能力的轉變。訓練是重要的地理學習方法。
在日常學習中,教師不應該僅以學生學會知識為出發點,還要培養其創新及實踐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好地理學科。所以,中學教師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建立現代化教育觀念,摒棄以往落后的教學模式,運用現代教學方法,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學生的主動發展為最終目標。
一、目前初中地理教學現狀
1.學校沒能足夠重視
一些中學對地理課教學的重視度相對較薄弱,教學設施落后。地理課時較其他課時所占比例甚少,甚至一些學校直接取締期中考試,或者干脆不開設這門功課。
2.師資力量薄弱
初中地理教師隊伍構成中師范類地理專業畢業的教師所占比例非常小,普遍存在地理教師專業知識欠缺的現象,對地理有關問題沒有認真研究,照本宣科仍然是主要的教學手段。另外,教師年齡結構老化,年輕教師偏少,教學精力嚴重不足,這種“先天不足”的師資隊伍現狀嚴重制約了當前初中地理教學質量。
3.學生缺乏正確的學習態度
很大一部分學生認為初中地理是副科,不需要完全理解,考試前死記硬背拿到好成績即可,沒有足夠的學習興趣,根本做不到仔細研究,認真掌握。
二、初中地理教學的基本原則
1.學以致用
在地理學習中,很多知識都可以和現實生活相關聯,教材上課后題涉及的如何識圖讀圖,進行基本的時差計算,方向判別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地理意識,教材迎合了生活的實際需要,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以人為本
新課標的前提是以學生為本,更多地注重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課堂上導入了活動部分,使學生多動手,勤動腦,通過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來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和實際應對能力,做到敢于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三、初中地理創新教學策略
初中地理教學要“回歸生活”。學生走進教室以前在日常生活、學習和交流活動中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定經驗和觀點。新課程強調教育要“回歸生活”,即要將教學內容恰如其分地與學生生活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文化生活相融合。地理學科教學納入學生與自然、學生與社會、學生與自我以及學生與文化的關系中植根于生活,既是新課改中地理學科追求的目標,又是地理學科的重要特色。在教學中,對于一些地理常識,從時差到方向判別,從地圖上獲取信息到從交通圖上選擇最合理的路線,從天氣預報到繪制各種圖表等等,可以把學生置于現實生活中,不只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的地理意識也得以樹立。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地理學科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是非常新奇的一門學科,他們感覺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地理內容都是我們身邊的或是存在的東西,而陌生的內容是要以全新的眼光去看待。面對這些問題,需要教師從地理學科的特點入手,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理解地理的實用性及綜合性,如電視節目中介紹各地風光的,報紙中關于旅游、房產的,指出地理的重要性,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信心與興趣。
2.加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學是教與學的結合,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課堂是地理教學的主要陣地,必須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優勢作用,不斷提高教學效率。積極引導學生認真思考,積極回答問題,同時鼓勵學生發表個人見解。必要時,可以讓學生自己講授和演示。
3.地理想象力的培養。由于地理的對象極其廣闊,要素異常復雜,難以一一感知。因此,學生在學習地理、獲得地理知識時均要借助于想象,想象是獲得地理知識的重要方法,也是地理學科發展的重要源泉。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啟發引導學生進行各種想象活動,充分運用各種地理圖像、模型等,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相關的地理表象。
4.運用多媒體優化地理教學。多媒體大信息、大容量、省時、省力的優勢是傳統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在地理課程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補充教學內容,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認識地理現象,而且能夠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不斷獲取豐富的知識和技能,從而起到溫故而知新的教學作用。
5.巧用地圖教學。地圖是地理學科的骨架,其中蘊藏著豐富的地理現象、地理知識、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在地理教學中要幫助學生養成讀圖和用圖的習慣,告訴學生讀圖的時候要格外注意所讀圖的名稱和圖例,還要注意圖的地理界線和地域范圍等。引導學生有目的地去讀圖,讀圖要有重點,觀察地圖要學會從多角度分析,面對地理現象要積極思考,要慢慢地能從地圖中提煉出不同的地理事物的不同特征。教會學生能夠綜合運用各類地圖去分析地理事物和現象。讓學生面對一組不同類型的地圖,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圖與圖之間的聯系提出一些問題。然后思考針對這些問題如何運用這些地圖提供的信息去解釋。
綜上所述,現代化的地理教學不單單是以學生學會知識為出發點,更多的是注重學生的學習方法、創新及實踐能力,使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所以,在現代化地理教學中,要求教師一定要使用新的教學方法,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能夠全方位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二、新課標下初中地理教學方法
1.以新課標要求作為教學方法指南。
當前,在全國范圍內存在四個版本的地理教材,“一標多本”特點十分典型,且編排依據均為“新的課程標準”。在這種情形下,初中地理教師需要做的便是深入挖掘課程標準,從整體把握教材設計。盡可能避免出現考試試題非課堂講授重點,甚至未在課堂上教授等現象的發生。我們以人教版中講授“區域自然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為例,其中此部分將美國田納西河流域作為綜合開發利用的典型對象,深入探討了如何利用大河流域的自身地理優勢,進行綜合治理。在這一部分講解中,若教師過分強調田納西河,而未將知識進行橫向遷移,如采用聯想教授法,類比黑龍江、黃河等區域的開發利用,并對比其之間差異,那么顯然是教師未讀懂、堵頭“新課標要求”所致。另外,新課標強調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這是由地理學科獨特的人文特性和較廣的涵蓋面(如水文、土壤植被、氣候等)所決定的,因此這對于學生綜合分析能力提出了較高層次的要求。
2.以現代教學手段輔助學生更好完成課堂學習。
當前,地理課堂教學環境與以前相比獲得了極大的改進。通過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更活躍了,很多學生之前空間感、地理方位感不強的問題也能夠被部分解決。教師可以從互聯網上下載教學課件,以多媒體資料,如圖片、視頻等為學生展示生動、全面的地理教授內容,不僅更好的符合了初中學生活潑、求知欲強的心理,更能夠降低地理教學講授難度。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也可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課前查閱以便預習,在課后查閱以解決疑難點并加以鞏固。以此,地理教學課本與現代教學手段便能夠得到有機的結合。如,在“西氣東輸”一課中,教師可以準備關于我國西部地區能源分布圖,及東部資源緊俏相關資料,通過對比讓學生了解能源分布的不均勻,理解西氣東輸重要性。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習興趣便能夠被有效培養,課堂師生地位也能夠很好的被置換,地理教學課堂的深度及廣度也能夠有效改善。
3.鼓勵學生有效進行課堂延伸。
初中地理學科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不但要為學生傳授必要的書本知識,而且需要將該學科與學生實際生活密切聯系,可以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事件作案例進行分析與探討,從而有效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隨著現代社會的迅猛發展,很多版本的初中地理教材早已與時事應用不相同步,不僅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理論與實際的結合能力[3]。例如,針對汶川地震、日本海嘯和大家切實關注的霧霾問題等,教師可以設立專題,將與上述事件相關的地理現象進行全面分析,重點突出新課標要求下的提高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自主創新學習是適應時展的一種學習方式,也是新課改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發展學生自主創新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已成為當前教育關注的焦點。審視目前初中學生學習地理仍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1)教學中教師教得多,學生自主學得少,以被動接受方式為主要學習方式,學生很少主動思考,自我表現機會少,學習興趣低;(2)先教后學,教多少學多少,考多少學多少,不教不學,不考不學。基于此,地理教師必須改變傳統被動的教學模式,重視引導學生創新學習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創新學習,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學會學習,使學生在獲得地理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促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道德品質得以培養和發展。下面就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進行創新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創新學習談幾點看法。
一、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自主創新
良好的教學氛圍是課堂教學取得成功的前提條件,只有讓學生身心愉悅,才能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進行自主創新。地理課堂教學亦是如此,課堂應該是師生共同的課堂,學生也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教師要學會正確地看待和理解學生的不同觀點和看法,要充分發揚民主教學,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要尊重學生,關心每一個學生,正確引導學生自主創新學習,以此增強學生課堂“主人翁”的意識,鍛煉學生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勇于質疑的膽量,讓學生在跳一跳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積極創新學習的欲望。
二、培養興趣,為學生的自主創新學習打下基礎
興趣是人積極探究事物的認知傾向,穩定的興趣能使認識過程的整個心理活動積極化,使觀察更加敏銳、想象力更加豐富、智力活動的效能大大提高。興趣的高低、濃厚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態度、效果。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過去“要我學”的消極學習態度,增強熱情主動的“我要學”的意識,促使學生積極、自主創新學習。具體方法略談一二。
1.聯系實際,穩定興趣
地理學習與生活是密切聯系、不可分割的,每個學生都在體驗著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理環境與自己的關系,這也是學生最關心、最感興趣的內容。教師要善于把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有效地引入課堂中,這是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方法。如,教學“大氣對太陽輻射的消弱作用”時,我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指揮交通的紅綠燈,用綠色表示安靜與安全,為什么用紅色表示停止、禁止,用黃色表示有危險呢?這些問題都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也是學生所熟知的,但是卻很少有學生知道原因,因此,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2.巧妙設疑,強化興趣
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嘗試用自己的已有知識同化未知知識的過程。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設疑,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
通過設疑引導學生研究和分析問題。在指導學生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教給學生觀察、實驗、閱讀、思維的方法,提高學生歸納、總結和提煉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才能讓學習興趣持久下去。
另外,創設問題情境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效果,訓練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學生自主學習效果要進行及時檢查、不斷校正,才能使學生最終獲得良好的學習能力。
三、指導學習方法,為學生自主創新學習奠定基礎
自主創新學習不同于自學,自學是沒有教師指導,獨立學習的模式,而自主創新學習有賴于教、學雙邊的良性互動,需要教師適時的點撥、引導和鼓勵,只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促使學生自主創新的學習能力逐漸得以提升。
1.引導學生學會對地理規律進行提煉,使學生的歸納能力得到提高,自然有助于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
2.引導學生學會學法總結,要善于對習題進行歸納分析,總結解題規律,細心揣摩答題思路,從而得出解某一類題的思維方法和解題方法,讓學生思維方式得以超越。
3.引導學生學會整合知識,建立地理認知結構,這對學生今后繼續學習地理知識、進一步解決地理問題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同時知識構建過程也是學生地理思維能力培養的過程。
總之,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我們應認真研究,積極創新教學方法,真正在地理教學中發揮出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學習能力,讓學生更加全面、健康地發展。
當前我國社會已進入到高速發展階段,在人才定位上也出現了較大的變化,從早期的專業型人才轉變到了綜合性人才,而其中一個重要的定位因素就是對地理知識的掌握能力,以及對于地理知識的延伸和了解。在眾多學科當中,地理知識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它關乎對世界未來的整體掌控,只有學好地理才能了解每個區域地理環境的變化,從而對變化中的形式作出有效、積極的判斷。
一、初中地理的創新教育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創新型教育正在起到積極的作用,它是通過專家學者的交流研討,提出的以提升學生興趣為主的創新教育模式。教師要加大教育思想的轉變,從不同的角度向學生分析地理知識的重要性,不斷思索在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從被動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認真了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出的種種問題,積極作出響應與分析研究。教師要客觀地看待地理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從學生的視角出發分析地理應該如何學習才能更加有效、更加快捷,不能一成不變地實施強加式教學,要考慮學生的心理需要。所以在初中階段教師就要加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能力,讓初中學生確立自己的地理價值觀,明白地理知識的重要性。教師應摒棄應試教育的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的地理興趣為主,逐步滲透地理思想為輔,讓學生充分地認識到地理知識的重要性,從而形成有效的教學觀,撇棄舊的思想,走可持續發展的教育之路。
二、創新型教育的實踐分析
在新形勢下,傳統的教育方法已經不再適合當前的地理教育了,因此教師首先要以改變地理教學環境為首要任務,以培養學生學習的熱情為主要目的。在實際教學當中,在知識素材的設定上,教師首先要對地理知識當中的問題進行分析鑒別,以實際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的地理問題為出發點,做到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也能夠感受得到地理知識的存在。教師選擇不同的問題素材,能夠使學生了解到不同的地理知識,并且可讓學生根據實際遇到的地理問題進行提問,對地理環境當中存在的真實性問題進行設定,然后進行實地的勘察,要求學生在實踐當中解決問題,以此來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讓學生知道,書本中記載的畢竟只是理論,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將知識真正掌握。
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學習教育中,學生的思想教育十分重要。但到了初中階段,學生似乎逐步開始忽視精神教育了,加上初中階段學業壓力非常大,學校對于學生的精神培養也就成了可有可無的一種教育。在這里之所以提出精神培養,首先就是在社會經濟的作用下,如果只注重學習成績,而不顧及對學生心理的正確引導,學生就成了應試教育下的學習機器,而背離了教育本身的意義。
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好奇的心理展開豐富的教學,利用所有有利的因素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愛好才是學生最好的指導老師,如何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尤為重要,教師要以平等的心態來從事教育,要在教學的過程中站在學生的立場對自身的教育作出準確的判斷,只有換位思考才能把握學生的心理變化。初中的地理知識過于書本化,很難做到理論與實際的聯系,都是僅憑教師口述表達,以及書本上的文字知識描述,還要靠學生自身的聯想能力來深刻理解這些知識,這給地理知識的傳播造成了巨大的阻礙。所以要更改現在的教育方式首先就要創建新的教學素材,要結合當地的地理環境開展教學,對于其他地區的地理環境學習要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來完成,當然最理想的還是通過實地考察來學習地理知識。
四、地理知識與多媒體結合下的教育模式
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是提高地理教學效果的最好方法。當前已經有很多學校引入了多媒體教育手段,而且已從以往的視頻設備上升到了以計算機為主要宣傳平臺的教育方式,通過計算機與互聯網的相互連接,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領下,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每一塊地層、地理的變化,還可以直接通過網絡視頻模擬現場讓學生直接目睹河流的走向變化,以及對森林礦產等現場的觀摩,并且可以與當地的居民進行網絡會話,充分了解每一次課程中真實的地理面貌。所以開展多媒體教學是非常重要的轉變教學模式的方法。此外,在課堂內外組織一些遠距離的地理環境知識的勘察,也是教學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曲忠厚,田孝東.河南省“初中地理優質課大賽”綜述[J].地理教育,2003(01).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055
地理學科作為文史類學科中的一門基礎性學科,在我們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對初中地理的教學工作,我們的任課教師要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策略,切實將新課標中提倡的新型教學策略應用到我們的實際教學之中。這不僅是對我們的教學工作負責的表現,也是對學生以及我們所從事的教育事業做貢獻的積極表現。在當前的初中地理教學中,我們可以明顯發現很多學校的教師在教授這門學科的時候并沒有認真對待,這和當前初中地理學科在我們日常教學中的地位有顯著關系,也和我們當前的教育教學理念密切相關。眾所周知,在當前的應試教育占主導的形式下,我們的地理學科明顯處于弱勢狀態,這也就促使我們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面對這種應試教育的大趨勢,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自然而然地過多的重視對所謂的主要學科的學習。這在我們任何一個中學都可以明顯發現。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很難將初中地理學科的教學落到實處。因此這也就導致我們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用心,學生當然也很難愛上對初中地理學科知識點的學習。因為,在日常的初中考試中,地理學科的考試內容只是簡單的選擇和填空,相對于其他重點學科很簡單,學生做起來也沒有難度。
很多學生都以為學好地理學科的關鍵就是死記硬背知識點。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只能感到深深的悲哀。那么,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該如何扭轉這種局面呢?我想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首先從教學方面轉變自己的做法,從而全面有效地提高我們的整體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發展。下面,我就結合自己近年來的教學經驗談一下初中地理教學方法方面的問題。希望可以給我們廣大的初中地理教師帶來一定的幫助。
第一,我們要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逐步轉變學生之前對地理學科的片面認識,讓我們的學生從心理上認識到學習地理學科的重要意義,從而培養他們對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
在當前的初中教學中,我們很容易發現的是很多學生面對地理學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是一門副科,我只要能夠記住教材中出現的重要知識點就行,考試的內容也會非常簡單,教師上課的要求也很少,地理課是一堂放松課等等。而且很多學生在地理這些認識在他們的腦海中已經根深蒂固,從小學以來,很多學生就已經形成了這些意識。所以,我們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想要改變學生的這種心態確實有些難度。那么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該如何扭轉學生的這些片面認識呢?我想最主要的就是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轉變自己以往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采用情境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式教學等方式讓我們的學生逐漸對地理學科的學習感興趣。當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我們的教師付出艱辛的努力。但是,作為一名一線教師,這也是我們的職責所在。其中,我們可以發現,初中地理學科中學習的中國國家地理方面的知識與我們的現實生活的聯系是相當緊密的,這就啟發我們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地將教材內容與我們的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參與意識。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節假日旅游的風潮越來越風靡,在旅行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沿途不同的風土人情、自然風貌的差異,而這些與我們的地理學科是有很大的聯系的,在教材中我們也會學到部分地區的自然風情、人文風景的特點。這樣,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好好學習其中的知識,相信很多學生也會對這些內容感興趣,因為這的確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
一、中學地理學習方法的指導
1.地理基本概念方面。地理基本概念有能說明某種特點地理現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低氣壓、高氣壓、地球的自轉、公轉等;有反映某種地理事物類別的特定概念,如氣候類型、陸地水類型、自然資源類型、農業地域類型等。有些地理基本概念容易混淆,指導時應說明概念的差異,特別是要注意這類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的分析。比如太陽輻射強度與氣溫,太陽輻射強度是地面獲太陽輻射能的多少,它與太陽高度有關,與大氣削弱有關;而近地面氣溫與地面獲太陽輻射有關外,還受下墊面性質的影響,受大氣狀況不同影響。采用圖示的方法加以指導,簡單有效。
2.地理基本規律與基本原理的理解與應用方面。“理解地理基本規律和基本原理,運用所學地理及相關學科知識和觀點,用地理事實材料,簡明地推導或定性地說明地理規律與原理。”這一部份知識較難,但規律性較強,多采用理科的方法復習。
3.地理基本技能方面。等值線的分析應用、各類圖表的繪制與判讀、各種地理示意圖的繪制與判讀、圖文轉換與圖圖轉換能力、圖解法等等,都可以依據基本的思維進行指導。
4.地理內容的文字邏輯表達能力方面。“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間結構聯系和發展變化過程。”“進行文字準確、條理清楚、邏輯嚴密的表達。”這種能力要求采用地理事象的發生、發展、變化過程;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滲透,以及地理的基本規律和基本原理。首先引導學生從題目中獲得給定的信息和最終結果要求,再利用信息與要求之間建立某種邏輯聯系,或者用反推的方法,問題就能得到解決。
二、幫助學生整理知識,形成知識框架
1.學習過程的指導(以《農業的區位選擇》為例)。
第一,將教材瀏覽一遍,抓住基本概念重點理解。本部分教材的基本概念主要有:區位、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社會經濟因素的發展變化等三個。先看教材的經典解釋,再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重述,試著延伸其外延。如區位,教材上說“區位包括兩層含義:一方面指該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該事物與其他事物的空間聯系。”我們是否可以這樣問自己:“該事物的位置”是指什么位置?是自然地理位置?還是經濟地理位置?還是兼而有之?設想,農業的發展能離開自然地理條件或是經濟條件嗎?
第二,抓住重點的基本原理去思考、理解。本部分教材中需要思考的基本原理主要是:農業區位因素中哪些是自然因素、哪些是社會經濟因素?哪個具體區位因素決定了農業區位選擇的必要性?哪些區位因素則決定了這種區位選擇的可能性?哪些區位因素是動態可變的?這種可變性是否是有條件的?對這些題進行思考,盡可能的在教材和配套的地圖冊中尋找答案。然后結合前面所學知識自己提出一些問題問自己。如蔬菜基地的區位選擇在交通發達的國家與交通不發達的國家是否有不同?為什么?如果這些問題中有些不能找到答案,就把問題帶到課堂上去聽講。
第三,嘗試做課后練習,把在練習中遇到的難題帶到課堂上去解決。只要你堅持做一段時間,你的聽課效率將驚人地提高,課后作業所需要的時間將比你原先預計的要少得多,你的學習就會在探索中進行,學習就會變得有意思,興趣就會越來越大,逐漸的預習的時間將逐漸縮短,復習效果也就更好,這將是學習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