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3 14:45:4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網絡監管的重要性,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在縣級圖書館中開展網絡信息化的建設是當前工作中的重點任務,在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過程中,縣級地區始終應該得到重點的關注,從經濟層面上看,發展縣級圖書館事業的重要性在于能夠促進地方性的經濟增長,并且吸引更多的外來人才,從而為綜合性的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縣級圖書館也將迎來的信息化建設的春天。
1、縣級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
總的來說,開展縣級圖書館的發展與建設對于方方面面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因為經濟與文化具有密切的聯系,只有當地人們具有了較高的思想覺悟,不斷的增長知識,才能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在現代化的建設與發展中,反過來又促進了文化事業的進步。從文化層面上來說,加快縣級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有助于實現文化信息的資源共享,從精神上為人們提供重要的精神食糧,因此更加有必要開展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我國當前的發展正在呈現出一種信息化的趨勢,這也是在未來發展建設中的必然出路,要想在今后的發展道路上明確方向與目標,就要從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中入手,更為重要的是這一工作要在縣級開展,只有從基層做起,才能穩定基層的發展,提供文化營養,為實現全面的文化復興帶來嶄新的動力。
實現縣級圖書館的信息化發展建設還有利于對人才的培養,因為當前社會上最緊缺的就是人才,而人才又是需要培養的,書籍是無聲的老師,能夠為人們提供更多豐富的資源,在書籍的世界中徜徉,才能培養出更加優秀的人才,從這一方面上來說,未來的社會是一個智能化的社會,需要更多的發展型人才進行掌控,這樣才能為人才留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有必要實現圖書館的信息化管理。
2、縣級圖書館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縣級圖書館開展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將這一重要性實施在圖書館的發展與建設中呢?首先應該解決當前均在的諸多問題,只有認識到解決問題是發展圖書館事業的重要途徑,才能從根本上將問題得到解決。
首先,影響縣級圖書館信息化發展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必要的經費支援,沒有充足的經費就無法有效的進行信息化的發展,更不必說促進經濟、文化以及人才的發展了。國家在發展建設的過程中,對于地方上的經濟投入不多,尤其是落入縣級文化事業的經費就更是少之又少了,要想加強圖書館信息網絡化的發展與建設,每年的資金約需要100萬元,這并不是一筆小數目,國家將資金投入到縣級開展公共事業的發展后,相關的領導部門并沒有起到表率的作用,而是將這些資金應用在了其他領域的建設中,因此造成經費不足的情況。
其次,在縣級圖書館中,一些基本的設施長期得不到更換以及修繕,基本的信息化設施功能已經不完善,不能有效的為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信息化網絡建設在縣級圖書館的應用具有重要的功能,建設多媒體放映室,改善閱讀環境,都是信息化建設中的重要內容,正是因為如此,才要進一步發展與建設圖書館的信息化事業,從整體上看,如果這方面的工作任務得不到有效的發展,那么整體的服務質量就不能得到提高,在縣級開展具有特色化圖書館的目的也就不能實現。
第三,在人才的引進方面,縣級圖書館在發展中仍然有所欠缺。人才在建設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先進的人才可以為縣級圖書館的推廣提供更廣闊的思路,但是當前的圖書館人才中,主要缺少的就是掌握這種信息化技術的人才,同時,又沒有得到及時的培訓,導致在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專業型人才的比例嚴重失調,因此也就無法達到發展與建設縣級圖書館的任務要求。專業人才的引進問題關系到今后的發展,這對于在圖書館中開展信息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相關的職能部門應該做好這項工作。
3、完善縣級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的措施
實現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并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實現的,首先在政府的影響下,加強主導功能的作用是實現現代化發展的根本要求,這就要從資金的投入著手,只有資金的管理到位了,才能在更多的領域實現信息的現代化管理,將信息化的建設進行逐步的完善,這樣才能為我國公共事業的發展貢獻出一份重要的力量,從而在縣級的基礎單位中發展圖書館的信息管理,真正做到從基層文化事業的發展做起。
實現縣級圖書館信息化的發展與建設,應該從用戶的需求入手,只有了解用戶最基本的需要,才能將最優質的服務提供給廣大的用戶,逐步提升的服務質量,實現全方位的服務管理。信息化管理的發展能夠最大化的滿足客戶的需求,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并且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還能制定個性化的需求,這樣在不同需求的要求下,就能夠滿足客戶的實際需要,從而提高服務質量。縣級圖書館開展信息化的建設可以將圖書館中的資源優勢得到進一步的整合,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在這一積極的影響下,就能夠實現圖書館服務質量的提高。
提高縣級圖書館工作人員素質,加強人力資源管理。一個方面是對于在工作崗位上的工作人員,縣級圖書館應該支持在職從業人員積極參加各類在職培訓以及攻讀學歷和學位,應該制定計劃分批選派合適的人員外出參加相關業務學習,例如:開展工作經驗交流座談會等,拓寬從業人員的知識面,提高業務水平;另一個方面是,為了優化館員的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圖書館在引進人才方面需要設立一個較高的準入門檻。
4、結語
總之,圖書館信息化建設將會越來越重要,要想建立起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數字化圖書館,圖書館必須要有良好的技術、資金以及人才方面的支持,只有在這三個方面得到有效的加強,才能實現意義上的圖書館信息化。從而使其能夠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成為真正服務于基層群眾的文化陣地。
參考文獻
1.1培育當地土地流轉市場,切實加大宣傳力度
引導農村土地流轉,要切實加大土地流轉重要性的宣傳力度,說明農村土地流轉的重要性,讓人們在思想上對土地流轉具有一定的認識。培訓方式可以采取印發彩頁,也可通過報紙、雜志等進行宣傳,另外可以開展講座、培訓,切實做好宣傳工作,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
1.2明確管理機構,規范流轉行為,充分發揮村集體在土地流轉中的引導作用
首先,明確管理機構,分工明確,培育流轉市場,規范流轉行為,督促鄉(鎮)落實好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將引導土地流轉真正提上工作日程,要將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做到實處,充分發揮村集體在土地流轉中的作用,引導農民開展土地流轉,促進土地向有資金、懂技術、會經營的群體集中,實現農業產業化和規模化。因此,要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做好土地流轉工作是重中之重,要及時培育當地土地流轉市場,切實加大宣傳力度,明確管理機構,規范流轉行為,充分發揮村集體在土地流轉中的主要作用。
2加強農村經濟環境監管力度,強化物價監管調控,營造健康放心的農村經濟市場
2.1穩定農資價格,加大農資價格監管力度
穩定農資價格,就是對于農民朋友購買農資的第一個保障,不至于花費太多,同時對批發零售各個環節進行調查監控,核定并公示農資銷售價格。可以嘗試建立農資直銷網絡,聯系化肥生產經營企業實行產供銷一體化服務,將化肥營銷網絡延伸到鄉村,降低農資流通成本,為人們節省資金。
2.2加強農資市場管理,切實維護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要加強農資市場的管理,尤其是在備春耕期間和夏播期間,一定要切實做好農資市場管理工作,這就要求各個部門之間要相互配合,主動出擊,切實維護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給農民朋友營造一個放心購買農資的健康環境。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缺斤短兩、哄抬價格等坑農行為,同時強化物價監管調控,由物價、工商、公安、鄉(鎮)政府等組成監管調控工作組,準確把握農村市場商品價格,杜絕哄抬物價的行為,適時監管農資價格走勢。因此加強農村經濟環境監管力度,強化物價監管調控,營造健康放心的農村經濟市場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也十分重要,不可小視。
3積極推進農業產業信息化建設,提高農民的信息意識和利用農業信息網絡的能力
現在大多數的農村已經具備了使用網絡的條件,因此在網絡信息時代,農村發展也要跟上步伐,逐漸優化資源配置。在推進農業產業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要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在有條件的地方,應該建立網絡連接,普及網絡知識,讓人們逐漸的熟悉網絡的使用,走進網絡信息時代。通過計算機網絡把農業科研成果、農業生產技術、農產品供求信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政策傳遞給農業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以指導農業生產經營、農產品流通和消費。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農業產業信息建設方面,國家和政府也要給予一定的幫助,可以組織一定的培訓。農村環境決定熟悉網絡計算機的人才并不是很多,所以應該從基礎做起。
二、網絡銷售食品安全監管中的困境分析
所謂的網絡銷售食品主要是指,利用互聯網或者電子商務平臺的方式,為食品產品提供交易的一種特殊售賣模式。通過對網絡銷售食品安全監管中的困境分析,將對日后網絡食品銷售工作的發展、食品品牌都會產生極大影響。本文結合當前網絡銷售食品安全的相關問題,探究網絡銷售食品安全監管中的問題及困境,對于網絡銷售食品的發展空間也會產生一定的帶動作用。
1.網絡銷售食品的質量。
據不完全統計分析,網絡電商平臺上銷售的食品,大多數是正規、具有合法“三證”企業生產的產品。但魚目混珠,網絡平臺上往往出現“自制食品”、“秘方食品”、“特色自制”,這些“特色”產品在生產環境、生產工藝流程、生產衛生狀況等方面與正規企業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在質量方面存在著安全衛生問題,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隱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規定:對食品上市的質量,包括對食品的外包裝、內包裝、標志、嘜頭和商品外觀的特性、食品理化指標以及其它一些衛生指標都必須要有嚴格的送檢要求。而這些“自制”廠家,他們為了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提升了產品利潤,并沒有依《食品安全法》規定,在產品生產原材料的配比、生產車間的安全衛生、生產流程、產品包裝、儲運等環節,都沒有產品標準。如添加劑方面,存在著違規或超量添加劑的現象;在包裝物上,采用低廉的非食品級包裝物,這些方面都存在著嚴重的安全問題,對消費者的人身安全及財產安全產生了很大的不利影響,長此以往的發展下去,也將會給社會公眾的生活質量造成不利影響。
2.網銷進口食品存在較大風險。
在網絡食品銷售的過程中,大多數進口食品的價格比市面上暢銷的產品價格會低出百分之二十左右,這也是導致部分人選擇網上購買食品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的食品經營者紛紛開始進口食品的銷售或代購業務,以獲得高額的經濟效益。然而,由于進口食品的商標大多數是英文標注,這些食品是否符合國家的食品安全標準?這些進口食品是否真的屬于進口食品?代購風險一旦出現,消費者維權就出現了較大的取證問題。
三、解決網絡銷售食品安全監管中困境的有效策略
結合網絡銷售食品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深入的分析問題產生和存在的原因,對于提高社會公眾的生活質量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解決網絡銷售食品安全監管中困境的有效策略,將會對規范網絡銷售食品的安全工作,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重視解決網絡銷售食品安全監管中困境的有效策略的探究工作,對于網絡銷售食品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1.強化網絡食品銷售的立法機制。
為了在短時間內解決解決網絡銷售食品安全監管中困境問題,強化網絡食品銷售的立法機制工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強化網絡食品銷售的立法機制,需要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盡快的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積極的建立健全我國食品安全監督體系。從食品安全監督機制的方面進行一定的創新,來完善網絡銷售食品的整個過程。根據網絡銷售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隱患問題,從政府及相關機關的職責角度出發,加強立法工作,建立完善的網絡銷售食品安全監管機制,才能有效的促進網絡銷售食品的安全工作的順利開展,2015年10月1日生效的《食品安全法》就明確將網絡食品銷售納入監管范圍,這對于網絡銷售食品的安全問題進入了一個新紀元。
2.完善網絡經營者的制約機制。
為了更好的規范網絡銷售食品的整個過程,完善網絡經營者的制約機制非常重要。完善網絡經營者的制約機制,這就需要商務平臺提供方加強與網絡平臺經營者的合作。通過與網絡經營者的交流,促使網絡食品經營者嚴格遵守相關的法律機制、嚴格依商務平臺的要求將食品上架,對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產品,拒于平臺之外。同時,商務平臺提供方也要主動、積極配合工商部門,對商務平臺食品銷售的日常查核,對查處出食品安全問題的經營者加強處罰力度,加大其違規的機會成本。只有這樣,才能讓食品經營者銷售合法、安全的食品,因而有效的規范網絡銷售食品的安全問題,促進人們不斷的提高生活質量。
3.提高商品描述的真實性。
在網銷食品環節中,提高商品描述的真實性,避免網絡銷售食品的商家對其商品進行無限夸大的產品描述,對消費者進行誘購。因而必須加強對網絡銷售食品經營者的管控,及時審查經營者提供的商品信息的真實性。一旦發現不符合產品實質的虛假宣傳,必須立即進行處理,以免更多消費者上當受騙造成經濟損失。此外,還應加大網絡商品安全知識的宣傳,使人們正確的認識網絡銷售食品真實性問題的重要性,因此,提高商品描述的真實性,對于解決網絡商品安全問題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從目前該網運行情況來看,企業和各級監管機構可利用網絡信息平臺對現場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有效的監控,全區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網絡化監管。
一、網絡創建的重要意義
1、網絡化安全管理
近幾年,內蒙古安全生產形勢基本穩定,但重特大事故還時有發生,安全狀況仍不容樂觀。其中安全監管的手段單一,不適應我區高危企業多數散落在邊遠山區的特點,勢必難保較好的現有安全形勢。
為了改變我區對重點高危行業的監管采用的都是常規的手段這一現狀,實現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經常化、信息化,能夠及時掌握重點行業安全隱患治理情況和盟市、旗縣區監管情況,做到各級監管者和企業都心中有數,更有效的監督、指導重點高危行業重點企業的工作,自治區人民政府下發了《高危行業隱患排查治理監督管理規定》,這是內蒙古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第一份政府規范性文件,是自治區人民政府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具體體現,組織開展隱患治理工作,是“治大隱患、防大事故”的重要舉措,是去年抓安全隱患排查工作的深入和繼續。
安監局根據《高危行業隱患排查治理監督管理規定》要求,結合自治區近年來對高危行業隱患監管工作的實際情況,籌集經費42萬元,創建了安全隱患網絡排查治理信息系統,目前已進入正常運行,與此同時,全區發生各類事故13209起,死亡2074人。與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數下降5.92%,死亡人數下降11.59%。在數據上看安全網絡的建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2、安全檢查系統的使用
安全檢查系統創建運行以后,在傳真、郵寄等傳統隱患上報的形式上,又增加了網上錄報。網上錄報不僅是增加了一種上報形式,四級平臺的建立減少了工作量,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自治區安監局要求:各盟市每季度負責對列入治理計劃的重大隱患的排查、登記、治理工作進行一次全面核查;每季度對企業進行一次檢查,每次檢查面不得低于20%,并將檢查情況錄入信息網;對所監管企業檢查查出的安全生產隱患,經過詳細核實后,要及時錄入信息網;及時督辦列入治理計劃的重大隱患和所監管企業的重大隱患;每半年對旗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督辦情況至少進行一次監督檢查,并抽查其所監管企業。
各旗縣區每月組織一次對所監管企業重大隱患的排查、登記、治理工作的現場核查;對所監管企業每月組織一次安全生產隱患檢查,查出的一般隱患應責令企業立即整改,重大隱患應責令企業制定治理方案并監督其實施,并將檢查情況錄入信息網;檢查企業查出的安全生產隱患,經過詳細核實后,要及時錄入信息網;及時督辦企業上報和本級檢查出的重大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各企業主管安全生產負責人應當組織進行經常性的隱患排查。企業主要負責人每月至少組織一次由安全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職工等相關人員參加的隱患排查,并將檢查情況錄入信息網;企業要建立隱患排查治理報告制度,對排查出的重大隱患及隱患整改情況必須向所在地旗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報告,重大險情隨時報告;企業各崗位、班組、工段、車間、廠礦、公司都要設立隱患登記臺帳。企業應定時將各部位隱患臺帳分類統計,經主要負責人核查無誤后,錄入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網;發現重大隱患,應立即組織排除,在隱患排除前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應采取應急防范措施,必要時應停產、停業整改;企業負責人負責督辦一般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二、安全網絡化管理工作成績
全區安監部門和重點高危企業緊緊圍繞實現安全發展、科學發展目標,以貫徹落實《高危行業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監督管理規定》為重點,強化網絡建設責任制,加大對網絡系統的投入,注重對網絡管理員的培訓,利用網絡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登記工作,取得了明顯成績,受到了國務院安委會安全生產綜合督查組的好評。
安監局將企業納入網絡化管理,企業利用機關網絡平臺進行安全生產管理,這在全國還是首家,可以說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鑒。為把網絡系統建成操作既方便又實用,又符合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要求,采取了發動群眾邊試用邊征求意見的方法,不斷完善和改進網絡系統。
為實現對重點高危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管工作規范化、制度化、信息化,自治區安監局首先明確責任,進行分工負責制,在網站試運行前全區12個盟市安監局,101個旗縣區安監局,9個開發區,1297個重點高危企業相繼成立了領導小組,明確了責任,區分了任務,形成了四級網絡系統管理體系,為網絡系統建設和網上辦公打下了堅實的組織領導保障基礎。
初計劃要在三月底完成基礎數據庫建設,四月一日開始試運行,而內蒙古絕大多數高危企業都落戶在邊遠山區,將遍布全區的1297個企業基本數據采集完并錄入數據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自治區局精心組織,盟市局和旗縣區局密切配合,企業積極參與,有關人員加班加點,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完成了基礎數據庫建設,特別是赤峰市和鄂爾多斯市安監局在工作量大,困難多的情況下,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了任務。
為使注冊到安全生產網絡系統的企業、機構、執法人員會使用網絡系統,自治區安監局采取了網上培訓的方
法進行了有效的培訓,呼和浩特市局、錫林郭勒盟、包頭市局單位采取辦班的方式進行了培訓。目前全區12個盟市局管理員、89個旗縣區管理員、60%的企業管理員都能熟練應用網絡系統,和對本級用戶的維護管理。截至2月,內蒙古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信息系統注冊機構134個、執法人員1515人,發文件322份,并將全區1127家重點高危企業納入網絡化管理。
去年4月1日至12月31日,網站已登記隱患5713個(一般隱患5645個,重大隱患56個,列入治理計劃的重大隱患12個),期中,烏海市403個、赤峰市1935個、呼倫貝爾市788個、鄂爾多斯市437個。經企業整改,88.86%的一般隱患、80.88%的重大隱患、75.00%的列入治理的重大隱患驗收銷案。四級平臺的建立減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了企業和執法人員的好評。
三、網絡管理的不足之處
在全區安監機構和重點高危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四級網絡平臺已建立起。企業和各級監管機構可利用網絡信息平臺對現場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有效的監控,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網絡化管理和監管,但在實施用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據不完全統計,內蒙古去年前11個月非煤礦山重點企業上報隱患10398項、危險化學品上報隱患4262項、煙花爆竹上報隱患744項,而網上錄報分別只有1175條、1547條、565條,煤礦上報8000多條隱患、網上錄報的是1847條,企業不及時如實填報隱患,造成非網上報的隱患和網上錄入的隱患數相差甚大,使網絡系統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個別部門和企業領導不重視隱患排查信息網建設工作。一部分是認識不到位,沒有認真學習相關規定和下發的網絡建設的通知,沒有意識到信息化管理的先進性和重要性,沒有將其當作是今后一項長期的重要工作來抓,沒有認識到抓網絡建設是抓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二是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不落實,不督促操作員和執法人員及時在網上錄報隱患、當月的自查和檢查情況;三是沒有按要求配備專用電腦和操作人員;四是領導不帶頭學習電腦知識和使用網絡系統。
個別單位沒有指定專人負責網絡系統工作,有些是臨時指定兼此項工作,出現了忙時無人做此項工作的現象,人員的不固定和兼項工作過多,使操作員不能專心信息網絡工作,不同程度影響了隱患錄報工作。
企業和安監機構自查、檢查制度落實不夠好。按照規定企業主要負責人,每月至少要組織一次由安全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職工等相關人員參加的隱患排查,并將自查情況錄入到網絡系統上。而我們的大部分企業和旗縣區安監局沒有按照規定辦。
目前內蒙古各級安監執法人員不足,安全監管專業技術力量薄弱,對所轄區域企業監管存在盲點。從網上統計數據和隱患整改治理情況看,部分安監執法人員對隱患信息網還不會使用,對企業上報的隱患審核和督辦存在滯后現象,有的企業上報重大隱患一周多時間,卻無人去審核去督辦。
四、下一步工作認識
與傳統保險營銷模式相比,保險網絡營銷具有如下明顯的優勢。
1.經營成本低。保險公司通過網絡銷售保單,可以省卻目前花費在分支機構網點及營銷員上的費用。保險險種、公司評介等方面信息電子化后可以節省印刷費、保管費。通過降低保險總成本從而降低保險費率,更好地吸引客戶。
2.信息量大,且具有互動性。網絡就如同一位保險專家,不僅隨時可以為客戶提供所需的資料,而且簡潔、迅速、準確,大大克服了傳統營銷方式的缺陷。客戶有什么要求和問題,可以在網上直接與保險公司聯系。借助互聯網,顧客足不出戶就可以方便、快捷地訪問保險公司的客戶服務系統,獲得諸如公司背景、保險產品及費率的詳細情況,顧客可以隨意訪問多家保險公司的系統,比較其產品的價格。從中選擇最合適的險種。聯機通訊固有的互動功能,極大地方便了保險雙方的溝通。
3.有利于促進保險宣傳和市場調研的電子化,加快新產品的推出。在網絡環境下,保險人可以用公告牌、電子郵件等方式向全球電子廣告,向顧客發送有關保險動態、防災防損咨詢等信息,既能擴大保險宣傳,又能提高服務水平,還能克服傳統營銷中借助報紙、印刷宣傳小冊子所固有的信息量小或成本高、時效差的不足。
4.節省營銷時間,加速新產品的推出和銷售。新產品設計出來后,幾乎無需其他環節就可以立即進網,供顧客選擇。由于網絡的存在,投保人也用不著等待銷售代表回復電話,可以自行查詢信息,了解保險產品的情況。而且保險網絡營銷還具有24小時隨時調用的優勢,減少了市場壁壘,為保險公司提供了平等的競爭機會。
二、保險網絡營銷的可行性
1.網絡環境初步具備。從INTERNET在國內的發展來看,目前我國已建成四大互聯網絡,即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網(CSTNET)、中國全國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中國教育和科研網(CERNET)和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這些網絡均面向公眾提供INTERNET商業服務。隨著我國加大信息產業投入政策的逐漸落實,INTERNET在我國的發展速度將是驚人的。
2.有廣闊而優良的潛在市場。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統計,1997年我國上網用戶達62萬戶,1998年為210萬戶,1999年底為400萬戶,估計到2000年底可能達到600-900萬戶。數量眾多且每年成倍數增長的互聯網訪問者是保險網絡營銷的潛在目標市場。這一目標市場的特點是:首先,上網用戶中大專以上學歷占90%,由于文化素質相對較高,他們對在互聯網上所提供的保險商品及公司信息理解相對容易。其次,上網用戶這一群體平均收入較高,為他們購買保險商品提供了經濟基礎。據調查,個人上網用戶平均月收入1000一2000元者占32.4%;2000—5000元者占14.4%。再次,從這一群體年齡結構來看,21—35歲之間的青年人占79.2%左右。他們的觀念新,樂意選擇優秀的保險產品。
3.我國保險界已認識到網絡對保險營銷的重要性,并積極嘗試。1997年11月,中國保險信息網面向公眾開通運行,這是我國在國際互聯網上開辦的第一個保險行業的專業網,也是繼英國出現“直播”保險公司、法國A&A.AON等發起組織全球保險網等一系列現象出現后,我國保險業在網絡化方向的一項重大舉措。
三、我國開辦保險網絡營銷應注意的問題
(一)開辦保險網絡營銷對保險業的影響
保險網絡營銷將給我國保險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但同時也給我國保險業的經營者和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課題。
1.對保險中介人的影響。保險網絡營銷方式的出現,會減少市場上對傳統保險人和經紀人的中介需求。然而,由于受現有技術和互聯網普及程度的約束,短期內保險中介人的地位不會受到沖擊。這就要求保險中介人早日調整自己的經營方向和經營理念。
2.對保險公司的影響。自我國恢復國內保險業務以來,保險公司發展業務的一般思路是以擴大機構的設置來增大市場占有率。網絡作為一種全新的經營管理工具應用于保險業,保險公司完全可以在網上作核保、核賠和遠程保險服務,這無疑對傳統的保險經營模式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另外,利用網絡進行保險營銷還存在一個網絡安全的問題。網絡安全包括安全管理機制和安全保密技術,而安全保密技術又包括網絡靜態節點的安全和信息流的安全。網絡靜態節點的安全防護主要通過“防火墻”來解決,信息流的安全則是通過對信息網的加密來解決。
3.對保險監管部門的影響。我國保險監管歷時不長,其監管手段如立法監管、技術上通過稽核舉報、財務監管等方式基本上是以傳統保險營銷為目標,在保險市場上網絡營銷與日俱增的情況下,原有監管手段的有效性面臨挑戰,為了適應保險業的發展,維護保險市場的良性發展和正常的經營秩序,保險監管部門要及時推出適應未來保險市場發展的監管制度和手段。
(二)面對影響應采取的對策
網絡信息繁雜,網絡安全受到威脅。如搜索引擎監管不嚴,暴力、低俗信息隨處可見、網站鏈接存在虛假信息、網購或游戲中存在安全隱患等。要確保新媒體時代網絡技術的積極作用發揮,首先應了解其特點,并采取必要的解決策略。
一、綜合類網站建設良莠不齊
近年來,國家逐漸規范了網絡使用原則,使各類搜索引擎及主流媒體的使用逐漸“綠色化”。但由于各類網站眾多,監管水平難以統一,因此依然存在一系列的不良信息。尤其是以某些網站為平臺所建立的個人博客、論壇等,很難對其實施監管。網站自身管理存在漏洞,無法對這類網站實施封殺,因此導致大量的不良信息通過特殊的途徑進入公眾視線。另外,目前網絡平臺對于其內容的監管上缺乏更好的管理手段,無法實現對其內容的完全凈化。針對這一問題,首先國家應加大不良信息瀏覽的懲罰力度,加大對網絡網站建設的管理,促進其規范化。從網站自身發展上,應減少漏洞,降低被利用的可能性。并且建立綠色網站模式,減少廣告等不良信息,獲得客戶的使用支持。新媒體時代,網絡信息繁雜,這要求使用者建立自我保護意識,從根本上杜絕不良信息。
二、欺騙性網站為網絡詐騙提供了媒介
新媒體時代,釣魚網站眾多。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網絡虛擬空間實施詐騙。這類網站往往通過一系列的實惠來要求使用者填寫姓名等信息來實現詐騙。網絡技術的發達也為這部分犯罪者帶來了方便。以短信、彩信、網站等形式所發出的詐騙信息使大量的客戶受騙。另外,一些不法分子依附于一些已經成名的網站,虛假廣告,使客戶上當受騙,這是目前新媒體時代網絡的主要特點之一。但是這類網站多存在明顯的漏洞,只要使用者摒棄貪小便宜的心理,對使用的網站,尤其是需要填寫個人信息的網站進行審查和思考后,再填寫,即可發現其中的問題,從而防止上當受騙。
三、經營類網站管理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以天貓、京東為首的網購成為一種新熱潮,在各大節日,打折活動和其方便性吸引了大量的使用者,尤其是年輕的使用者。但現代人對網絡具有明顯的依賴性,而網站自身在管理上存在漏洞,管理水平有待于提高。其主要表現為產品質量上,優質產品大量存在,但劣質產品同樣很難控制。網絡平臺對一些商家的信息缺乏必要的檢測過程,即使對其進行了相關檢測,但無法對所有產品的質量進行控制,因此導致假冒偽劣產品大量存在,給客戶帶來了利益損失。隨著網絡購物的興起,國家逐步加大了對網絡物品流通的監管力度,但行政手段對于這類問題的解決顯然作用并不明顯。這類經營類的網站以利潤為前提,因此對一些商品質量上、流通渠道的管理上的并不嚴格,這是造成網絡購物風險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四、游戲類網站成為吸金利器
游戲同樣吸引了大量的年輕人。目前,收費游戲是網絡游戲的主要特點。一些通過Q幣等形式獲得資金,游戲者為了增加游戲的刺激感,購買游戲幣的欲望比較強烈。這使得游戲類網站成為了吸金利器。一旦網站為建設者帶來利益,維護者就會通過更加暴力甚至是的手段增加收入,這使得游戲網站的開發和建設處于惡性循環中。這一問題的解決主要在于通過正確的教育手段使游戲玩家正視游戲,減少其在游戲中的投資。當然,也在于對不斷更新的網絡游戲的分析,以防止游戲者在次上當。
五、通訊類網站風險指數高
網絡通訊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現代人接受。如QQ、MSN、微信等聊天工具,郵箱等信息傳輸工具等。隨著網絡技術的發達,網絡通訊的功能逐漸完善。因此,網絡通訊大量應用于個人業務、企業管理中。但網絡木馬的更新速度快,造成大量的信息丟失。尤其是對于企業財務信息,一旦丟失,將被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商家利用病毒軟件的傳輸獲取客戶信息,一些不法分子善于利用這類信息,一些行為甚至造成計算機系統的癱瘓。在QQ等聊天工具中,欺騙、虛假信息等問題無法杜絕,一些甚至威脅人身安全。網絡瀏覽所帶來的安全隱患多為人為原因,要解決這一問題應加大監管力度,并通過正確的宣傳使客戶認識到網絡安全的重要性。新時期,計算機網絡管理者還應從技術層面出發,對計算機網絡實施定時訪問,設置一定的權限,以減少病毒的入侵。并對使用者的使用方法進行指導,如使用計算機時要對計算機病毒進行掃描和查殺,加大計算機監管力度。使用者還應做好信息備份。就目前技術看,對稱性密鑰和非對稱性密鑰加密兩種方式是計算機信息備份的主要途徑。
六、總結
新媒體時代,網絡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了較大的方便。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能夠通過網絡獲得資源以及方便。但新時期,網絡信息同樣具有復雜性,并且難于兼顧,網絡安全值得注意。從技術層面、管理層面,網絡都存在一定的隱患。其分布于人們普遍使用的網絡游戲、網站以及網絡聊天工具中。這對網絡監管和網絡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網絡監管人員應從技術層面入手,減少網絡被侵襲的可能性,并加大監管力度,禁止不良網頁瀏覽。其次,使用者要認識到網絡信息保護的重要性,規范網絡使用原則,從而降低網絡安全隱患。總之,新媒體時代,網絡安全使用十分重要,應得到管理人員和使用人員的重視。(作者單位:吉林警察學院)
參考文獻: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建立健全規范化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網絡和供應網絡。按照“全區統一領導、地方政府負責、部門協調配合、各方聯合行動”的工作方針和“上下聯動、條塊結合、突出重點、綜合治理”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整合監管資源,創新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思路、方法和機制,著力構建覆蓋廣泛、監管有力、運轉協調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制。進一步規范全區食品藥品市場秩序,確保廣大人民群眾飲食及用藥安全、有效、方便、放心。
二、工作目標
㈠加強全區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網絡建設,建立以區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為主,鎮(街)食品藥品協管員,村(居)食品藥品信息員為輔的區、鎮(街)、村(居)三級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網絡。㈡落實食品藥品安全責任,使監管網絡覆蓋全區所有鎮和村,實現全方位監管、無縫隙覆蓋、高質量運行。到年底,健全三級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網絡,監管網絡要覆蓋轄區所有鎮(街)和村(居)。
三、工作重點
㈠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網絡建設。建立健全以政府為核心、行政監管部門為主體、鎮(街)協管隊伍為基礎、村(居)級信息人員為補充的三級食品藥品監管體系。各鎮(街)成立領導機構,并在現有鎮(街)干部中配備專(兼)職干部,負責食品藥品具體協管工作;在每個村(居)確定1名以上信息員,負責收集農村食品藥品監管信息,確保領導、人員、職責、工作“四到位”。
㈡提高食品藥品監督網絡運行質量。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要建立和健全三級食品藥品監督網絡例會制度、監督報告制度、檢查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等規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做好食品藥品協管員、信息員的聘任和調整工作,落實好各項規章制度;要加強對“協管員、信息員”的培訓,提高其監督協管能力和水平;健全和完善全區食品藥品監管信息報送、舉報投訴、快速反應和協同聯動機制。
㈢加強藥品市場的規范化管理。深入推進藥品放心工程。強化藥品經營使用單位的監督管理,規范藥品采購渠道,改善藥品儲存條件,確保藥房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加強對各類藥品和醫療器械的質量監管,杜絕假冒偽劣藥品、醫療器械進入市場,打擊各類非法游醫和走村串戶上門兜售偽劣藥品、保健品的違法行為。
㈣推進涉藥單位誠信體系建設。⒈建立誠信檔案。采集相關信息和數據,建立藥械經營、使用單位及銷售人員數據庫。⒉開展誠信活動。在全區各醫療機構、零售藥店中開展誠信經營評比活動。⒊加強誠信培訓。定期召開例會,對參會的醫療機構和藥店負責人進行誠信創建培訓,著力增強涉藥單位的守法和誠信意識。⒋加強誠信宣傳。利用執法檢查、發放宣傳材料等多種形式,利用網絡、報紙等媒介,進一步宣傳誠信建設的重要意義,引導各涉藥單位強化自律機制。⒌實行誠信檢查。將涉藥單位誠信體系建設作為藥品執法檢查的一項重要內容,對失信單位按進行要求整改,并嚴格回查該單位整改落實情況。
㈤加強對農村食品安全工作的監督管理。深入推進農村食品放心工程,進一步健全食品安全應急救援體系。在農村大力推行家庭自辦宴席報告備案制度、農家樂管理辦法、食品安全承諾制等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家庭自辦宴席衛生檢測和安全監管機制,充分發揮農村基層組織作用,逐級落實家宴食品安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加強對農村各類食品銷售網點的質量衛生監督,積極開展鄉村“食品放心店”創建活動。
㈥廣泛深入地開展食品藥品安全網絡建設宣傳活動。各有關部門要積極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宣傳活動,利用各種形式,圍繞科學、合理、安全飲食用藥等主題,普及食品安全和科學用藥、安全用藥等知識,經常性地對群眾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提高人民群眾的食品藥品安全意識。
網絡經濟的概述并不真正理解網絡經濟的運用,這時需要我們對不同形式的經濟進行對比分析,才能真正實現網絡經濟的界定分析,并進行充分的應用(謝芳,2007)。知識經濟充分運用生產知識、生產信息等進行合理分配,建立以知識推動生產的發展體系,只有建立在知識經濟的前提下,網絡經濟才有充足的結構體系支撐,并有了發展的內核。相同的,信息經濟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技術支撐,實現了高速化發展的信息來源。
(二)網絡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征
1.網絡經濟具備有多樣性。
網絡經濟內容眾多且有明顯的滲透性。這導致網絡經濟在工業、農業的投入較多,服務業的運用也逐年增加。特別是網絡經濟促進了高科技電子行業、金融業、商業、通訊業以及科學研究等發展,使我國生產力發展愈發需要網絡經濟的支持。可以說,信息時代的經濟競爭便是網絡競爭,依靠知識和技術的競爭更加有利于資源與金錢的競爭。
2.網絡經濟涵蓋虛擬經營。
虛擬經營成為近年來重要的經濟發展方式,也是推動網絡經濟發展不可取代的因素。當網絡銀行開通后,我國出現了大量的網絡購物平臺,使網絡經濟的發展再上一層樓。支付寶等虛擬網絡支付平臺出現后,占據了中國互聯網第三方支付平臺一半以上的份額,對金融發展的影響不可忽視。當然,虛擬經營與現實經營相結合,才能發揮信息化經濟運行的一體化。本文通過數據表明網絡經濟的增長時態,體現網絡交易的增長變化。
3.網絡經濟具有成長性。
從上文的數據中便能得出結論,我國網絡經濟具有成長性。網絡經濟的成長性來自于網絡經濟的便捷化和高效化,也正是近年來經濟發展的方向之一。可以說,網絡經濟的成長性與用戶的反饋息息相關,如果有正面的用戶反饋,則將會作用于更多的用戶,促進發展;相反,如果有部分用戶給予否定的評價,則會反作用于后面的用戶,導致危機的出現因此網絡經濟的成長不可估量,這也正是它出現風險的重要來源。
二、信息時代我國網絡經濟風險種類以及成因分析
(一)財政風險
財政風險是網絡信息化經營數量增加過多所致,同時與經濟全球化非對稱性相關。網絡經濟大部分經濟活動是需要借助于網絡交易平臺來進行的,而這些交易平臺的存在導致了電子商務數量的增加,大大沖擊了傳統的經濟貿易模式。由于網絡經濟的諸多優良特性廣受人們青睞,導致傳統貿易的數額逐年減少,直接影響了當前稅基。特別是一部分網絡經濟交易避開了“納稅區”,導致納稅款的減少,并且查稅難度也逐漸加大,給政府財政管理造成安全隱患。其次,網絡經濟促進了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導致我國經濟風險跟隨經濟全球化,我國經濟受到西方國家金融危機的影響就越大。網絡經濟容易受到網絡的約束和影響,特別是網絡的“交叉感染”使網絡經濟容易出現網絡漏洞,譬如計算機病毒、網絡“黑客”攻擊等(孫文遠,2012)。再者,虛擬貨幣的出現給現實貨幣流通造成嚴重的影響,如果不能權衡虛擬貨幣和現實貨幣兩者的關系,極有可能導致貨幣政策監管失控,造成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
(二)監管風險
網絡經濟涉及面非常廣,部分企業網絡經營管理人力不夠,導致出現了監管風險。監管風險分為內外監督兩部分。據調查,有80.15%的網絡非法行為是企業內部人員操作,給企業和網絡用戶造成嚴重的不穩定影響。同時,監管不力還導致企業不能積極地實現企業與經濟變革的接軌,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缺失,商業機密泄露和經濟損失便在所難免。從我國當前部分網絡企業來看,缺乏系統的監管部門,不能及時有效地對外界出現的狀況做出全面的調整。從統計來看,百分之九十的網絡企業信息防控都存在不足,如果不能實現有力的監管,就極有可能導致風險的爆發。外部監管的困難在于交易網絡化、信息化、交易變化性大、消費者信息不能完全確保正確等(杜雷鳴,2005)。
(三)技術風險
技術風險指的是技術漏洞而導致網絡經濟出現的風險。一般來說,技術風險的構成因素包括網絡攻擊、網絡病毒感染、技術漏洞等。技術風險是影響網絡經濟的關鍵風險之一,如果不能克服技術風險,將會給網絡經濟帶來災難。技術風險又包括以下幾點:
1.網絡硬件、軟件風險。
硬軟件風險在于破壞硬軟件或者利用軟件漏洞所造成的風險。包括計算機、服務器設備的破壞,計算機病毒和黑客干擾。特別是部分企業進口一些不正規的計算機部件,使計算機硬件使用壽命出現安全隱患。更嚴重的是,部分硬件在出廠時便被預先設置計算機病毒等,給使用企業帶來威脅。我國網絡使用規模位居世界第三,但是由于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并不完善,可操作平臺相較發達國家較低,極難確保網絡使用的安全性。發展硬軟件迫在眉睫,可見硬軟件風險還會在一定時期內給網絡安全帶來損失。
2.網絡運行風險。
運行風險體現在人們沒有科學的網絡操作意識,有高達百分之八十的運行風險是來自于不正當的網絡操作。正確的網絡運行操作能夠有效地減少網絡病毒和黑客的攻擊,能夠有效地減少網絡數據傳輸安全。與此同時,還能確保網絡信息傳輸的可靠性,對減少技術風險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
(四)信息風險
信息風險指的是因為網絡信息的虛假性和不準確性等帶來的風險。虛假的網絡信息成為網絡詐騙的必要條件,只有遏制虛假網絡信息的傳播才能有效地發現詐騙信息并及時處理。據2012年統計,我國出現的網絡詐騙額高達300億人民幣,并隨著時間的推移,網絡詐騙的數額和數目也逐漸加大。伴隨著電子網銀的發展,快捷支付已經成為眾多網民網絡付款的重要方式,然而快捷支付所出現的漏洞也是巨大的。只要非法份子掌握了用戶的銀行卡號碼、身份證號碼以及手機號碼就有可能破解用戶的網上支付平臺,從中進行非法操作。這也是由于用戶沒有妥當保存好個人信息導致的。
三、信息時代我國網絡經濟風險化解對策
(一)普及網絡安全意識并提升風險防范能力
上文筆者便提到,有很大部分的技術風險和監管風險都來自于企業內部,因此提高企業內部員工的基本網絡安全意識是必要的。普及網絡經濟的風險,使員工清楚地認識到風險的重要性,并把網絡風險防范當成工作的一部分。建立網絡安全教育平臺,全面提升員工的風險防范素質;同時,要加大道德教育的力度,強化責任感,把保障企業安全和用戶安全當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學會尊重用戶的個人隱私和保護用戶信息安全。定期進行安全操作技能考核,確保企業員工在長期內提高防范敏感度,只有這樣才能把網絡經濟風險防范到極致。
(二)建立健全網絡安全監督機制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網絡經濟的風險防范需要健全的監督監管機制來執行。這要求我們國家建立網絡經濟風險監管機構,可以選取部分網絡經營企業和實體經營企業經營加盟。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定制網絡風險管理戰略、監督管理策略、運行監督規定以及其他相關規定,完善國家網絡經濟安全防范制度。除此之外,國家還要強化稅收監督,針對稅收問題定制相應的征稅管理公約,修訂和完善網絡經濟稅收法,避免出現網絡經濟“免稅區”。以網絡交易和支付平臺為重點保護對象,定制相應的網絡保護法律,明確電子支付平臺的職能和作用等。
(三)增加網絡安全技術研發投入
網絡硬軟件安全是網絡安全的必然保障。因此增加網絡安全技術研發的投入是提升網絡安全的必要做法。這要求我們提升網絡硬軟件建設水平,加大資金投入以提升企業硬軟件的整體水平,完善網絡經濟運行的基本投入。加大網絡安全技術研發的投入適用于以下方面:提升信息安全研發、防火墻建設、網絡數據監控研發、內部數據保密建設、網絡設備引進等。通過技術研發和技術引用實現企業的保密、反病毒等能力,提升企業網絡風險整體防范水平。
(四)加強網絡合作和網絡互助
經濟全球化使全球經濟合為一體,單獨依靠個別企業的成長是遠遠不夠的。特別是網絡經濟的全時空性更加要求企業加強全球合作和網絡互助。因此需要建立一個全球網絡經濟安全機制,使全球網絡風險判斷有相同的標準。當個別企業或者國家出現網絡金融危機時,給予相應的援助和技術支持。加強網絡合作能夠增加風險權衡能力、提升企業的整體抗風險能力。同時加強網絡合作還能實現個別企業的技術和設備升級、提升企業整體風險防范水平。
(五)完善網絡保險制度
網絡經濟是無形的,但是它的作用是巨大的。如果一個網絡運營企業沒有充分的保險作為前提,一旦出現風險經濟損失便難以挽回,這時就需要保險來減少經濟損失。網絡企業購買保險也是風險防范的重要步驟。本文以支付寶為例子:支付寶打造的余額增值服務。把錢轉入余額寶即購買了由天弘基金提供的增利寶貨幣基金,可獲得收益。余額寶在創造收益的同時,還可能會有風險。當然,這些風險是由支付寶和由眾安保險承保,被盜100%賠付,可見保險的重要性。
目前國內研究銀行間風險傳染的文獻均采用最大熵方法估計銀行雙邊交易頭寸(李宗怡、李玉海,2005;馬君潞等,2007;高國華、潘英麗,2012)。在此基礎上得到的結論大多表明,國有銀行倒閉會對銀行系統造成較大沖擊,而其他銀行倒閉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換言之,“大銀行”具有系統性重要性,而“小銀行”不具有系統重要性。這一結論雖然有符合直覺的一面,但范小云等(2012)的分析表明,與銀行資產規模相比,銀行間負債關聯程度是決定銀行系統重要性的更為關鍵的因素,簡單地把資產規模作為衡量銀行系統重要性的首要因素可能具有誤導性。我們認為,應用最大熵法的文獻實際上隱含了我國銀行同業網絡為完全型網絡的前提,而基于完全型網絡進行的分析很可能低估風險傳染的嚴重性(Allen & Gale,2000),尤其是一些“小銀行”倒閉帶來的風險可能被低估。此外,既有文獻側重于分析銀行的系統重要性,對銀行面臨風險傳染的脆弱性分析較少。通過確定系統重要性銀行從而對其加強監管固然有助于增強金融體系的穩健性,但提高易受傳染銀行的風險抵御能力也不容忽視。
本文分別在完全型網絡和聯系稀疏型網絡的前提下考察了我國銀行同業業務的風險傳染效應。具體地,本文應用2013年我國118家銀行的同業頭寸數據,分別采用最大熵法和最小密度法估計了銀行同業網絡,對網絡整體特征的分析表明:最大熵網絡中銀行間聯系密切,有明顯聚集和中心化特征;最小密度中銀行間聯系稀疏,整體呈現出離散型特征。在此基礎上利用網絡傳導分析法模擬了兩種網絡結構下銀行間風險傳染情況,結果顯示:總體而言,最小密度網絡中風險傳染的嚴重程度比最大熵網絡更高,表現為最小密度網絡中風險傳染的廣度(受波及銀行數目)和強度(受波及銀行資產占樣本銀行總資產比率)均大于最大熵網絡。分銀行類型的進一步研究發現:在兩種網絡結構下,國有銀行均具有較強的傳染性,而城商行和農商行均容易受到風險傳染;最小密度網絡中,股份制銀行和少數城商行及農商行具有較高的傳染性,極端情況下股份制銀行具有較高的易受傳染性。
二、 銀行同業業務網絡的估計方法和網絡特征分析
1. 估計方法介紹。在由N家銀行組成的同業市場中,銀行間借貸關系可以表示為N階方陣X,元素xij表示銀行i對銀行j的資產頭寸。矩陣X等價于反映銀行同業網絡關系的有向賦權網絡,因此估計銀行同業網絡,實際上就是估計矩陣X中的未知元素。
最大熵法(Maximum Entropy Method)要求選擇使銀行同業頭寸分布的不確定性即信息熵最大化的分布。在最大熵方法下,任意單家銀行會盡可能將同業頭寸平均分布于其他所有銀行,從而傾向于形成完全型網絡,而現實中銀行間網絡具有聯系稀疏性特征。最大熵法假定銀行最大化分散其同業頭寸,因而無法有效反映銀行間市場相對集中的現實特征。Wells(2004)、Mistrulli(2011)對銀行間市場真實網絡和估計網絡的對比分析發現,最大熵法估計的銀行間網絡在完全性和連通性方面均大于真實市場結構,van Lelyveld和Liedorp(2006)的研究則表明最大熵法不適用于估計瑞士、荷蘭、比利時等同業頭寸集中度較高國家的銀行網絡。
相比之下,Anand等(2014)從維持交易關系需要成本這一基本經濟事實出發,通過最小化同業網絡中的聯系數來確定了一個更具經濟效率的同業業務分布。Anand等(2014)指出,在不了解銀行同業網絡其他任何特征的情況下,從信息理論的角度使用最大熵法是最優選擇,但是在已知現實中銀行同業網絡因交易成本等因素而具有稀疏特征后,就應該將這一事實與已知的銀行同業頭寸信息結合起來進行估計,此時最小密度法是更具合理性的選擇。形式上,最小密度法就是在同業頭寸總量的約束下最小化矩陣X中非零元素的總數。
2. 同業網絡特征分析。按照銀監會的分類口徑,本文樣本的118家包括了5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1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72家城市商業銀行、26家農村商業銀行、1家政策性銀行(郵儲銀行)和2家外資銀行(渣打銀行和匯豐銀行)。我們分別估計得到了最大熵網絡XME和最小密度網絡XMD后,統計了兩種網絡結構下同業網絡的各項關鍵性特征,發現最大熵網絡中存在的聯系數遠高于最小密度網絡。相應地,最大熵網絡的網絡密度遠高于最小密度網絡,說明最大熵方法下銀行間的交易更普遍。但是也要注意到,即便是最大熵網絡也與完全型網絡(網絡密度接近為1)相差較遠,說明我國銀行間市場確實存在聯系稀疏性特征。從度數中心度可知,平均而言一家銀行會與2(最小密度法下)到10(最大熵法下)家左右的其他銀行發生同業業務往來。最大熵網絡的中心勢遠高于最小密度網絡,說明最大熵方法下網絡的中心化特征更明顯,即一些交易密切的銀行構成網絡中心,其他銀行與中心銀行進行交易。最后,最大熵網絡聚集系數的均值為0.74,最小密度網絡僅為0.03。最大熵法中銀行聯系密集,較易形成多家銀行之間都存在業務往來的“抱團”特征,而最小密度法僅保留最有可能的少數聯系,網絡整體結構較為松散,聚集度低。
三、 銀行同業網絡風險傳染效應的模擬分析
基于估計所得的最大熵網絡和最小密度網絡,可以應用網絡傳導分析法評估我國銀行間市場的風險傳染效應。在網絡傳導分析法中,ci為銀行i的核心資本,α∈[0,1]為同業資產違約損失率。假設銀行j因某種突發事件而倒閉,銀行i持有銀行j的同業資產為xij,若銀行i同業資產損失導致清償力不足(即αxij>ci),則發生首輪風險傳染;銀行k持有銀行i和銀行j的同業資產分別為xki和xkj,若銀行k的損失為αxki+xkj>ck,則發生第二輪風險傳染。依次類推,直至初始和前m輪倒閉的銀行不再引發新的銀行倒閉,風險傳染結束。
1. 整體層面的風險傳染效應。本文在模擬過程中設定同業資產違約損失率α分別為0.1、0.2、…、1,在不同的損失率下考察任意一家銀行倒閉引發的其他銀行倒閉數目(風險傳染的廣度)及倒閉銀行資產占樣本銀行總資產比重(風險傳染的強度)。
我們分別列示了單家銀行倒閉所引發的最嚴重情形和平均情形。通過對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①隨著損失率的上升,銀行間市場風險傳染效應均呈逐漸增強趨勢。不過對于最大熵網絡,風險傳染的平均效應增長較為平緩;而對于最小密度網絡,當損失率由0.8變為0.9時,風險傳染的最嚴重情形和平均效應都有一個跳躍式上升,這是因為此時引發了幾家規模較大的國有及股份制銀行倒閉。②總體而言,平均情形下風險傳染效應較小,僅在損失率達到0.9后,最小密度網絡表現出較強的平均風險傳染效應。但最嚴重情形下風險傳染效應較大,如損失率為1時,單家銀行倒閉最多可引發66家其他銀行倒閉(最大熵網絡),倒閉銀行資產占比最高可達66.93%(最小密度網絡)。③最小密度網絡的風險傳染效應大于最大熵網絡。盡管最嚴重情形下,最大熵網絡中倒閉的銀行數高于最小密度網絡,但就平均情況看,最小密度網絡倒閉銀行的平均數和倒閉銀行資產占比的平均數均遠高于最大熵網絡。
2. 分銀行類型的風險傳染效應。
(1)不同類型銀行的傳染性分析。首先來看銀行倒閉是否具有傳染性(即至少造成一家其他銀行倒閉)。在最大熵網絡中,5家國有銀行在違約損失率高于0.6時全部具有傳染性,12家股份制銀行在違約率為1時只有4家具有傳染性,而城商行和農商行即便在違約率為1時也不具有傳染性。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最小密度網絡中,當違約率達到0.2時,一些城商行和農商行就具備了傳染性,并且隨著違約率上升,各類銀行中具有傳染性的銀行均呈上升趨勢。總之,在同樣的違約率下,最小密度網絡中具有傳染性的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和農商行數目均高于最大熵網絡。這說明,在聯系稀疏型網絡中,由于單個聯系承載的頭寸相對較高,發生風險傳染所要求的違約損失率閾值較低。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最小密度網絡中具有傳染性的國有銀行數目反而低于最大熵網絡。其原因在于,國有銀行同業頭寸的絕對數額較高,為了盡量降低和其他銀行發生的聯系數,國有銀行主要和其他國有銀行發生聯系,剩余的同業負債頭寸太小而不足以引起其他銀行倒閉。
在明確了不同類型銀行中具有傳染性的銀行數目后,我們進一步考察不同類型銀行傳染性的強度。通過考察各類銀行中單家銀行倒閉引起的其他銀行倒閉的平均數目,發現:在最大熵網絡中,國有銀行的傳染性最強,當損失率處于[0.5,1]區間時,一家國有銀行倒閉平均可傳染10家~20家銀行。不過,在最小密度網絡中,股份制銀行同樣具有較高的傳染性,在極端情況(違約率為1)時,平均一家股份制銀行和國有銀行均可傳染33家銀行。此外,最小密度網絡中的城商行和農商行的傳染性也不容小覷,在違約率達到0.7后,一家城商行(農商行)倒閉平均波及超過2(1)家的其他銀行。
(2)不同類型銀行的易受傳染性分析。應用網絡傳導分析法考察同業業務的風險傳染效應,不僅可以用于判斷不同銀行的系統重要性,還可以在模擬過程中找出容易受到傳染的銀行。在最大熵網絡中,國有銀行即便在極端情況下也不受傳染,股份制銀行也僅有一家銀行(浙商銀行)受到傳染。城商行和農商行的表現則較為脆弱,在極端情況下,大約80%的城商行和農商行均受到波及。與最大熵網絡相比,最小密度網絡中各類銀行被傳染的數目均有所增加,其中股份制銀行中受傳染銀行數目增加最為明顯(最多可達11家)。需要注意的是,在最小密度網絡中,當違約率超過0.9之后,有三家國有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也會受到傳染,這說明“同業頭寸分布較為集中”和“同業資產違約損失率較高”兩個條件同時滿足時,規模較大的銀行也會陷入破產。
進一步考察不同類型銀行的平均受傳染次數發現,在最大熵網絡中,國有銀行不受傳染,股份制銀行中的浙商銀行在損失率高于0.6之后會受到2次傳染,城商行和農商行易受傳染性相對較高。在最小密度網絡中,當損失率處在[0.1,0.8]區間時,各類銀行易受傳染情況與最大熵網絡基本一致,表現為城商行和農商行較容易受到傳染;但在極端情況下(損失率超過0.9),股份制銀行反超城商行和農商行成為平均受傳染次數最高的銀行。
綜上可知,不同網絡結構下的銀行同業業務的風險傳染特征存在明顯差異。從傳染性方面看,最大熵網絡中,城商行和農商行絕對不具有傳染性,股份制銀行傳染效應也很小;而小密度網絡中,城商行和農商行大部分具有傳染性,股份制銀行傳染效應甚至高于國有銀行。從易受傳染性看,最大熵網絡中,國有銀行絕對不會被傳染,股份制銀行被傳染概率也微乎其微;而最小密度網絡中,國有銀行在高損失率下會被傳染,股份制銀行受傳染概率也顯著提高。最大熵法和最小密度法的分析結論為真實情況提供了可能的區間,有助于更準確地判別系統性重要銀行和風險傳染脆弱性銀行。
四、 結論與啟示
本文利用最大熵法和最小密度法估計了我國118家商業銀行的同業市場結構,分別得到聯系密集和聯系稀疏兩種網絡。在此基礎上利用網絡傳導分析法模擬了我國銀行間市場風險傳染過程,并分析了不同類型銀行的傳染性和易受傳染性。本文的結論是:(1)最小密度法下銀行同業網絡更具風險傳染性;(2)在兩種網絡結構下,國有銀行均具有較強的傳染性,而城商行和農商行均容易受到風險傳染;(3)最小密度網絡中,股份制銀行和少數城商行及農商行具有較高的傳染性,極端情況下股份制銀行具有較高的易受傳染性。基于上述研究結論,可以得到如下政策啟示: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3)10-0210-01
1 計算機網絡安全的涵義
我們需要理解的就是,計算機網絡安全的定義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同的使用者對于其涵義和認識都是不同的。基本上來說,計算機網絡是由其系統的硬件、軟件以及傳輸的數據來組成的,因此,其安全性也包含了這三方面。其中的各個環間都會因為偶然或故意的攻擊遭到破壞。
2 計算機網絡安全的現狀以及所面臨的問題
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我國很多重要的機構對于網絡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而近些年的黑客以及計算機病毒事件也經常發生,而且其技術手段也愈來愈隱蔽,我國的網絡安全形式比較嚴峻。一旦發生敏感信息的泄漏,后果將極其嚴重。因此,我國已經在立法和監管方面加大了管理力度,并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進行計算機網絡安全維護。計算機網絡安全的道路任重道遠。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計算機網絡安全也正在面臨嚴重的威脅,具體表現在計算機病毒、計算機操作系統和軟件安全漏洞、計算機網絡協議、黑客攻擊等等多方面。在這里,我們重點論述這其中比較重要的兩個問題,就是計算機網絡的數據安全和安全管理。
2.1 計算機網絡的數據安全問題
在計算機網絡中,數據的傳輸安全問題尤為重要,當我們進行數據的傳輸時就面臨著被竊聽的危險,還有很多不法分子勾結內部人員,對一些敏感信息和登錄密碼進行竊取和篡改,造成了數據泄漏。如果我們對于數據安全問題不重視,那么一些不法分子以及黑客將輕易可以竊取到我們的重要信息,假如該信息涉及到國家安全,那么造成的影響和后果是極其嚴重的。
2.2 計算機網絡的安全管理問題
計算機網絡的安全管理是網絡安全維護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很多情況下,這些安全管理制度并不完善,造成了目前的網絡安全風險。有些工作人員為了圖方便,將網絡的口令和密碼設置過于簡單,這樣黑客和不法人員可以非常容易的對其進行破解。還有很多網絡工作人員在進行登錄系統時,使用相同的用戶名和口令,加上管理混亂,如果出現問題更是責任不清不楚。計算機網絡安全本身就是利用各種方法阻止網絡的入侵,而這樣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責任不明確的管理體制是出現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的重要原因所在。
3 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護策略
據上所述,針對計算機網絡安全的兩大問題,必須要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護策略,以保護計算機網絡健康的運行和發展。
3.1 防火墻技術
顧名思義,防火墻就是在計算機網絡之外設置的一道關卡,任何經過這個關卡的信息和數據都要經過防火墻軟件的過濾和篩選,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防火墻技術識別非法的數據,以及封鎖惡意的計算機病毒。另外,它還可以阻止計算機對于特殊網站或站點的訪問,防止任何外來信息對計算機網絡安全進行破壞,很大程度上保護了計算機網絡的安全性。
3.2 數據加密技術
數據加密技術對于數據的保護是顯而易見的。例如我們將一個數字的十進制改為二進制后,它的表面特征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的。如果接收信息的人知道這個轉變,我們就可以成功地將這個數字安全的傳給接收信息的人。這個例子雖然很簡單,但是卻簡潔明了的說明了數據加密技術在計算機網絡安全中的重要性。我們可以對網絡中的數據或者文件通過一些自定的算法進行改變,使其成為一段不可讀的代碼,此時我們可以稱之為密文。只有在知道相應的算法后,第三人才能知道這其中的秘密。通過這樣一個過程,我們就可以保護數據不被黑客等不法分子閱讀。
3.3 云安全
“云安全”技術是一種全新的技術,是網絡時代信息安全的最新體現。這個概念是隨著“云計算”的提出而提出的安全概念。
云計算本身是一種新型的商業計算模型。與普通的計算模式不同,它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超級計算模式。它利用計算機網絡,需要處理的數據并不是在本地進行,而是利用互聯網將這些數據傳輸到一個集中的超級計算機中心,利用虛擬的資源,為用戶提供高速、快捷的服務。
而隨著云計算的發展,云安全的概念也隨之被提出。顧名思義,云安全就是通過一個集中而龐大的數據庫對網絡中的行為和數據進行檢測,獲取的木馬或者惡意程序信息又可以被搜集到這個數據庫中供另外的客戶端使用。因此云安全技術在應用后,病毒和木馬的查殺不再僅僅是依靠本地硬盤的病毒庫,而是依靠龐大的網絡服務,實時對數據進行采集、分析以及處理。
任何一個新概念的提出,都會引發廣泛的討論,甚至有學者認為云安全這個概念只是一個不可信的偽命題。但隨著技術的發展,現在有很多殺毒軟件公司成功運用“云安全”技術對病毒實現了成功的查殺,云安全技術成為了不爭的事實。正是因為云安全是一個全新的技術,所以我們還需要對此進行更深入的探討和研究,為計算機網絡安全做出更巨大的貢獻。
3.4 完善計算機網絡安全立法,加強法律監管
除了新技術的使用,網絡安全的立法工作也不能放松。我國雖然已經出臺了一些相關的法律,但是在面對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其發展還有些滯后,加上各部門之間缺乏協調,因此加快制訂和完善網絡安全的相關法律的同時,我們還需要加強網絡安全法律的監管力度。讓網絡安全相關法律也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原則。
另外,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也要加強數據的備份和恢復工作,因為即使數據被不發分子破壞,我們也可以利用備份恢復相關的數據。因此數據的備份與恢復工作是應對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的重要措施之一。
4 結語
隨著Internet的發展,計算機網絡的安全問題日益重要。我們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也應該從自身做起,規范使用網絡,做一個計算機網絡安全維護的紅客,從而使整個計算機網絡逐步走向安全和穩定的良好環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