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3 14:45:4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健康教育的傳播方式,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 醫院開展傳染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住院患者居住和活動比較集中,流動性大,預防疾病知識缺乏,衛生習慣和健康行為不穩定,加之患者健康狀況差,病情復雜,抵抗力降低,在一定程度上給傳染病的流行與播散造成了有利條件,使這部分人群成為傳染病爆發和流行的高危人群。2003年非典暴發流行就發生在醫院。在傳染病流行中,高居首位且最活躍的可控因素是不正確的健康觀念、不良的生活行為習慣。而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傳染病的傳播與流行,所以通過健康教育改變人類不良生活行為習慣在傳染病防控中具有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2 健康教育在醫院傳染病防控中的實施
2.1 組織:成立健康教育領導小組,組長由院長擔任,組員包括醫政科、護理部、感染管理科、宣傳部等相關部門負責人。醫院健康教育工作由組長統一部署,形成各司其職、互相配合、相互促進的教育局面。
2.2 健康教育計劃的制定:每年制定本年度健康教育計劃,包括基本內容、時間、方式、課程安排等。根據季節、流行病學特點并結合當前傳染病流行現狀制定健康教育內容,做到每月都有不同的主題,根據實際情況增加健康教育內容。
2.3 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在患者中開展健康教育主要通過健康傳播來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識水平,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使機體獲得良好的免疫功能。健康傳播是指通過各種渠道,運用各種傳播媒介和方法,為維護和促進人類健康而收集、制作、傳遞、分享健康信息的過程,是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重要手段和策略[2]。
2.3.1 群體健康教育:充分利用講座、板報、宣傳欄、條幅、廣播、滾動屏、宣傳折頁、宣傳畫、網絡等進行健康宣傳和教育;召開不同主題不同形式的防控傳染病主題宣傳活動,開設專題講座,開展健康知識咨詢活動,提高患者的興趣和傳染病防控能力。
2.3.2 個體健康教育:包括就診時面對面的健康教育及電話咨詢服務,內容包括講解傳染病發病特點、傳播途徑、防控措施、用藥知識等,提供進一步檢查、治療的建議,及傳染病患者追蹤隨訪。
2.3.3 開展健康教育半小時活動:住院患者每日要進行半小時健康宣教活動,將傳染病防治知識列入醫院宣教計劃,并與實時傳染病流行與防控情況相結合,及時調整和更新宣教內容,以確保宣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 體會
3.1 醫院健康教育對傳染病防控效果顯著:自醫院開展健康教育后,患者健康習慣明顯改善,防控傳染病知識知曉率明顯提高,說明以多種形式開展的健康教育有效,且健康教育半小時宣教活動是提高患者健康知識水平、改善其不良衛生習慣的最直接有效途徑。
一、醫院開展傳染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住院患者居住和活動比較集中,流動性大,預防疾病知識缺乏,衛生習慣和健康行為不穩定,加之患者健康狀況差,病情復雜,抵抗力降低,在一定程度上給傳染病的流行與播散造成了有利條件,使這部分人群成為傳染病爆發和流行的高危人群。2003年非典暴發流行就發生在醫院。在傳染病流行中,高居首位且最活躍的可控因素是不正確的健康觀念、不良的生活行為習慣。而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傳染病的傳播與流行,所以通過健康教育改變人類不良生活行為習慣在傳染病防控中具有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二、實施步驟
(一)組織
成立健康教育領導小組,組長由院長擔任,組員包括醫政科、護理部、感染管理科、宣傳部等相關部門負責人。醫院健康教育工作由組長統一部署,形成各司其職、互相配合、相互促進的教育局面。
(二)健康教育計劃的制定
每年制定本年度健康教育計劃,包括基本內容、時間、方式、課程安排等。根據季節、流行病學特點并結合當前傳染病流行現狀制定健康教育內容,做到每月都有不同的主胚,根據實際情況增加健康教育內容。
(三)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在患者中開展健康教育主要通過健康傳播來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識水平,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使機體獲得良好的免疫功能。健康傳播是指通過各種渠道,運用各種傳播媒介和方法,為維護和促進人類健康而收集、制作、傳遞、分享健康信息的過程,是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重要手段和策略。
(1)群體健康教育:充分利用講座、板報、宣傳欄、條幅、廣播、滾動屏、宣傳折頁、宣傳畫、網絡等進行健康宣傳和教育;召開不同主題不同形式的防控傳染病主題宣傳活動,開設專題講座,開展健康知識咨詢活動,提高患者的興趣和傳染病防控能力。
(2)個體健康教育:包括就診時面對面的健康教育及電話咨詢服務,內容包括講解傳染病發病特點、傳播途徑、防控措施、用藥知識等,提供進一步檢查、治療的建議,及傳染病患者追蹤隨訪。
(3)開展健康教育半小時活動:住院患者每日要進行半小時健康宣教活動,將傳染病防治知識列入醫院宣教計劃,并與實時傳染病流行與防控情況相結合,及時調整和更新宣教內容,以確保宣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教育效果評價和分析
在開展健康教育前后,采用隨機整群抽樣方法,抽取住院的患者為調查對象。在查閱有關資料后自編調查問卷,主要調查患者對常見傳染病(甲流、肺結核、乙肝和艾滋病)基本知識的知曉情況。共發放問卷1000份,收回有效問卷948 份,有效回收率為94.8%。開展健康教育前患者總體回答正確率只有18% 。通過健康教育后患者防控傳染病知識知曉率達到89%以上。全面開展健康宣傳,尤其是開展健康教育前后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三、結果
(1)醫院健康教育對傳染病防控效果顯著:所在醫院開展健康教育后,患者健康習慣明顯改善,防控傳染病知識知曉率明顯提高,說明以多種形式開展的健康教育有效,且健康教育半小時宣教活動是提高患者健康知識水平、改善其不良衛生習慣的最直接有效途徑。
目的:
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
手段:
語言教育方法:口頭交談;健康咨詢;專題講座;小組座談。
文字教育方法:衛生標語;衛生傳單;衛生小冊子;折頁;衛生報刊;衛生墻報;衛生專欄;衛生宣傳畫。
形象化教育方法:圖片、照片、標本、模型、示范、演示等。
電化教育方法:廣播、投影、錄像帶、VCD等。
效果評價:
近期效果評價:主要是對知識、信念態度的變化進行評估。主要指標有衛生知識知曉率、衛生知識合格率、衛生知識平均分數、健康信念形成率等。
中期效果評價:主要是指目標人群的行為改變,評價的指標為:健康行為形成率、行為改變率等。
遠期效果評價:是對健康教育項目計劃實施后產生的遠期效應進行評價。包括目標人群的健康狀況、生活質量的變化。主要評價指標有:生理指標、心理指標(人格測量指標、智力測驗指標、癥狀自評量表)、疾病與死亡指標(發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嬰兒死亡率、平均期望壽命等)、生活質量指數(生活質量指數、ASHA指數、功能狀態量、生活質量量表等)。
健康傳播技巧:
人際傳播:是指人與人之間一種直接的信息溝通的交流活動。這可以是個人與個人之間,也可以是個人與群體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
大眾傳播:是指通過廣播、電視、電影、報紙、期刊、書籍、標語、板報、宣傳單張、互聯網等大眾媒體向社會人群傳播信息的過程。
組織傳播:是指通過組織之間,組織內部成員之間的信息交流活動,是有組織有領導而進行的有一定規模的信息傳播。
自我傳播:是指個人接受外界信息后,在頭腦中進行信息加工處理的過程,這是人類進行一切信息交流的必要的生物學基礎。
健康教育計劃范文:為貫徹落實全縣健康教育工作精神,進一步提高社區居民群眾健康知識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全面提高居民的生活和環境質量,推進社會健康發展,結合社區實際情況,制定如下計劃。
一、工作目標
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進一步指導社區的健康教育工作,以達到營造健康的環境,培育健康的理念,優化健康的設施、完善健康的服務,擁有健康的人群的目的。使轄區居民群眾掌握有關的健康知識和衛生保健常識,增強創建意識和自我保健意識,形成一定的健康行為規范,倡導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工作重點
1、健全機構,強化職能
充實健康教育領導小組組織機構,進一步發揮以社區領導干部、居民小組長為主體的健康教育網絡的作用。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專(兼)職人員。
2、加強培訓,提高素質
辦好健康教育居民學校,以社區健康教育為主,組織居民群眾積極參與健康教育學習培訓、座談,努力提高社區居民素質。健康教育學習培訓每年不少于兩場,做到授課有計劃安排、有記錄,開課率達100%。
3、廣泛宣傳,增強意識
廣泛開展各類宣傳教育活動,大力普及健康教育知識、增強群眾健康意識。利用宣傳欄等陣地向居民宣傳健康保健、衛生科普知識,每季度更換一期宣傳內容,引導居民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人人講衛生的好風尚。
4、創新方式,豐富載體
探索創新健康教育活動方式,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健康教育。開展上街入戶宣傳并發放健康知識材料普及健康知識,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識和抗病能力,同時舉辦健康講座,以中老年人、婦女為重點的常見病、多發病保健咨詢,開展健康保健培訓。
5、突出重點,狠抓落實
今年重點做好流行病的防治、宣傳工作,宣傳怎樣防治的基本知識。開展全民愛國衛生運動,消滅四害孳生地棲息場所,降低蚊蟲密度。
6、開展控煙教育,構建和諧社區
積極開展倡導不吸煙、不敬煙、主動戒煙宣傳以及吸煙危害健康等宣傳活動。加強對公共場所、單位的控煙宣傳,并設立禁煙標志與制度,讓無煙場所真正走進社區居民的生活。
健康是人類生命存在的正常狀態,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民族興旺的保證。維護全體公民的健康和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是 社會主義的重要任務之一。而健康教育則是一項投入少、產出多、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其作為衛生保健的戰略措施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認,并被列十一大基本公共衛生項目之一,是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1.1健康概念
隨著社會經濟、科學技術及生活水平的進步,人類對健康內涵的認識不斷深化。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是身體的、精神的健康和社會幸福的完美狀態”。對健康內涵的全面理解有助于指導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實踐。
1.2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個人和群體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自愿采納有利于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與過程。即是使教育對象知識、觀念、行為改變的統一。這三者之間的關系表現為:知是基礎,信是動力,行是目標。其目的是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
2 調查
今年我院開展了6次社區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的調查,現將調查評估結果報告如下:
2.1 調查結果
本年度調查共測試600人,健康知識部分共10題,健康行為部分共6題,測試結果為:居民健康知曉率93%,居民健康行為形成率76%,調查人群分布情況下:
(一)年齡分布情況:
2.2 分析
2.2.1 從今年調查的結果來看,無論是健康知識知曉率,還是健康行為形成率均比上年有大幅度提高,說明我院的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我們還要更加努力,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制定整改措施,不斷提高我院健教人員的健康教育工作理論水平和工作技能。
2.2.2在健康知識方面,本次測試涉及到多方面的內容。測試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居民對食鹽日攝入量,高血壓的診斷標準,確認糖尿病的常見癥狀,艾滋病由性傳播,戒煙、限酒、適量運動有利于健康等基本都能回答正確。對高血壓和糖尿病應怎樣進行藥物治療,艾滋病由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合理飲食與心理平衡有利于健康等回答錯誤較多。今后我們將針對這些問題加強健康教育宣傳和講座,提高居民對這些問題的了解。
2.2.3在健康行為中,中老年男性吸煙、飲酒者較多,女性較少。基本上都有為瑣事煩惱的時間。基本上都有吃過熏腌肉、蛋等食物情況。青中年鍛煉的較少,老年人基本上長期鍛煉。今后我們將長期的宣傳吸煙、酗酒的危害,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為營造健康、和諧的社會做出應有的努力。
2.2.4對100例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生活方式、遵醫囑行為及血壓控制進行評價,健康教育干預后患者的生活方式、遵醫囑行為、血壓控制有顯著改變,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壓患者對高血壓基本知識的認識,增強其遵醫囑行為,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有效控制血壓,減少并發癥,維護患者健康
3 討論與建議
健康教育是提高人群對健康的認識,使他們懂得一些基礎的衛生保健知識(基本的內容和實施方法),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必須按照各類人群不同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起點,設計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內容。既要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學習,如家庭護理、嬰兒養護、緊急救護等方面的科學知識,也要開展較純粹的自我提升、養生修性式的學習活動,如健身操、書法繪畫、花卉培植、讀書學習等。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惡性腫瘤的發病率也逐年升高[1],并且惡性腫瘤患者死亡率已居于我國的前3位。惡性腫瘤的發生多半是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行為、自我衛生習慣、飲食習慣以及職業類型和環境污染等息息相關[2]。近年來研究提示,眾多研究者發現通過多種不同的健康教育措施來提高人們對惡性腫瘤的認識,使人們能夠有效的獲知相關的健康知識及生活行為,從而使人們對惡性腫瘤的認識發生明顯的改變,進而減少惡性腫瘤的發病率[3]。具體預防措施如下。
1 健康教育內容
1.1語言健康教育方式 語言健康教育方法是指通過面對面對話、解答患者咨詢的有關健康衛生教育問題、開展專題講座或進行小組座談等教育方式對患者進行健康衛生教育[4]。通過面對面對話的方式來進行語言教育的又稱口頭交談教育方式,一般是通過面對面談話,來進行信息傳遞等進行患者行為指導的。這種健康衛生教育方式具有簡便易行、較強的針對性以及能讓患者及時反饋情況等優點,特別適用于對患者家庭進行訪問以及進行個別教育。解答患者咨詢的有關健康教育問題又簡稱為健康咨詢,具有能幫助患者解除疑慮、做出良好的行為決策,進而保持或促進患者的身心健康等優點。開展專題講座就是通過組織患者集體進行聽課或者針對患者舉辦學習班等方式,并由專業人員進行授課。這種健康衛生教育方式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較強的系統性以及較強的針對性、且還具有目的明確以及能突顯出教育內容的特點,一般適用于社區健康教育,主要針對社區重點人群的一種群體系統教育方法。進行小組座談是指健康教育組織者組織、引導并協調小組座談的小組成員進行集體討論、并且能讓患者互幫互學的教育方式。這種健康衛生教育方式的人數一般為5~20人左右,該方式具有能使患者集中精力、較強的針對性、能使患者及時反饋學習情況、互相交流健康信息以及指導方式等特點。
1.2文字健康教育方式 文字教育方式是指通過健康衛生標語、健康衛生傳單、健康衛生小冊子、出版報刊、利用健康衛生墻報以及黑板報以及健康衛生專欄等健康教育方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4]。健康衛生標語教育方式是指利用大橫幅額、招牌健康標語以及條幅上寫健康標語等方式進行的文字健康教育方式。這種方法具有形式簡單以及標語制作簡單等優點,能用簡練的語言使患者容易記憶,進而能容易號召并鼓動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內容。健康衛生傳單教育方式是指針對社區亟待解決的健康衛生問題進行議論,并作出應急的措施。這種健康衛生教育方式具有內容詳細、能廣泛印刷以及散發等特點,進而能使大多數患者都能接受健康教育。健康衛生小冊子教育方式是指由專業人員組織進行編寫所得的小冊子來進行健康教育。這種健康衛生教育方式具有能保存健康教育內容、且能反復使用等特點,是健康衛生科普教育的好教材。出版報刊是指定期出版發行報刊利用文字教育廣大群眾進行健康衛生知識以及信息的學習。這種健康衛生教育方式不僅具有大量的健康衛生教育信息,而且具有較強的綜合性等特點。健康衛生墻報是指在顯眼的地方利用黑板報以及健康衛生墻報來宣傳傳播健康衛生教育的健康衛生教育方式。這種健康衛生教育的方式具有能及時更新健康衛生教育內容、內容簡潔明了、字體清晰以及版面美觀等優點。健康衛生專欄是指利用文字與圖片或宣傳畫相結合對患者進行健康衛生教育。這種健康衛生教育方式具有較強的吸引力以及較強的教育性等特點。
1.3其它健康教育方式 除上述所述的語言健康教育方式以及文字健康教育方式之外,還有其它一些健康教育衛生方式,比如形象化健康衛生教育、電化健康衛生教育等健康衛生教育方式[4]。形象化健康衛生教育方式是指利用圖片、照片、模型等一些比較形象直觀且具有較強真實性的健康衛生教育方式對人們進行健康衛生教育。這種健康衛生教育方式具有使患者印象深刻等特點,進而能夠加強人們的健康衛生教育意識。電化教育是指利用廣播、電視、VCD、幻燈以及電影一些電化教材的健康衛生教育方式對于人們進行健康衛生教育。這種健康衛生教育方式具有健康衛生知識傳播速度快、信息知識覆蓋面廣等優點,能較為系統、生動、直觀的將健康衛生知識傳播給人們。
1.4心理指導 除上述具體的健康衛生教育方式外,心理指導也是健康衛生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5]。大部分患惡性腫瘤的患者有很多是由于生活中的各種事情而悶悶不樂,從而導致機體抵抗力的降低,進而患上惡性腫瘤。因此,預防惡性腫瘤的發生還應對人們進行相應的心理指導,進行心理健康衛生教育。
1.5生活方式指導 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人們易患惡性腫瘤的原因之一。因此,除健康衛生教育知識的傳播以及心理指導等方式預防惡性腫瘤外,良好的生活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預防惡性腫瘤的方式之一。這種健康衛生教育方式主要是讓人們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性,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性,進而增強自身的免疫能力以及抗癌能力,從而預防惡性腫瘤的發生。
2 健康教育的具體措施
飲食方面,要叮囑人們注意飲食營養平衡,多食新鮮水果以及蔬菜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此外,平時所吃食物一定要經過恰當的加工,并注意飲食衛生,不吃已霉變、燒焦、經煙熏或經過度油炸的食物;眾多研究表明,肺癌已嚴重影響著我國男性的健康,而肺癌的主要危險因素是吸煙,因此告誡人們控制吸煙也是預防惡性腫瘤-肺癌的重要措施之一[5];肝癌也是一種嚴重影響人們健康的惡性腫瘤,而飲酒或引用過多的酒精飲料都是肝癌的危險因素,因此應提醒人們限制酒精飲料的引用。除飲食習慣之外,還應教育人們要注意個人的清潔衛生情況、注意適當的鍛煉身體、避免過度勞累、并且要時刻保持樂觀愉快的心情等等。再者,要加強環境的保護,減少環境中的致癌因素。最后,一定教育人們定期的去醫院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能有效的促進人們的健康、預防疾病的發生、改掉不良的生活習性等優點,從而能夠預防惡性腫瘤的發生、提高人們的生活以及生命質量。因此,健康教育在預防惡性腫瘤的工作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及作用。
參考文獻:
[1]馬紅梅.惡性腫瘤預防的健康教育[J].醫學信息,20113,4(26):545-546.
[2]黃明.健康教育在惡性腫瘤出院患者隨訪中的應用[J].中國健康教育,2014,5(20):450-451.
健康教育是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個人和群體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充分利用醫療衛生資源、自覺采納健康的生活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與過程。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1 社區健康教育的定義
社區健康教育是以社區為基本單位,以社區人群為教育對象,以促進居民健康為目標,有計劃、有組織、有評價的健康教育活動。社區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個人、家庭、社區以及社會的保健潛力,從而增進健康,減少殘障。社區健康教育的特點:①社區健康教育以健康為中心。以健康為中心、以促進健康為目標,是社區健康教育與醫院健康教育的最根本區別。②社區健康教育具有廣泛性。社區健康教育的對象是社區的所有居民,包括患者和健康人。③社區健康教育具有連續性。社區護理健康教育將貫穿人的一生,即從出生到死亡。
2 社區健康教育服務對心臟病患者保健的作用
2.1 建立健康檔案-規范社區居民的健康管理 通常談到的健康管理是指狹義的健康管理概念,是對個體或群體的健康進行全面監測、分析和評估,提供健康咨詢和指導以及對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干預的全過程。它是在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基礎上進行的個性化健康事務管理服務,是運用現代生物醫學和信息化管理技術的模式,從生物、心理、社會的角度,對每個人進行全面的健康保健服務。健康管理是對服務對象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管理的過程,必須不斷循環運行。在健康管理期間,同時開展健康教育,及時發現危險因素,確定高危患者,定期評價與干預,預防發生心血管疾病危險。疾病管理是著眼于一種特定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等,以疾病發展的自然過程為基礎的綜合的、一體化的保健和費用支付體系。其特點是以人群為基礎,重視疾病發生發展的全過程,強調預防、保健、醫療等多學科的合作,提倡資源的早利用,減少非必需的發病之后的醫療花費,提高衛生資源和資金的使用效率。目標是建立一個實施醫療保健干預和人群間溝通,與強調患者自我保健重要性相協調的系統。
2.2 開展健康教育-提高社區居民防治慢性心血管疾病意識 健康教育是一門研究保健知識傳播技術及針對不健康行為的教育和干預方法,以期通過改變不健康行為和建立健康行為來達到促進健康目的的一門科學。健康教育以傳播、教育、干預為手段,以幫助個體和群體改變不健康行為和建立健康行為為目標,以促進健康為目的所進行的系列活動及其過程,核心是使被教育者摒棄不良行為,實行健康行動。健康教育能夠有效地預防慢性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一種生活方式性疾病,缺乏運動、吸煙、精神緊張、過度疲勞、過度飲酒、過少使用蔬菜、高脂飲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直接或間接與多種慢性心血管疾病有關,如高膽固醇血癥、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和冠心病等。健康教育應教育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平衡心態,堅持有氧運動,合理膳食,少量飲酒,戒煙,勞逸結合。同時應教育患者正確理解和認識心血管疾病,了解科學治病方法,掌握基本的疾病常識和自救方法,綜合提高防治慢性心血管疾病知識。健康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把健康知識轉變成健康行為,健康教育幫助人們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中樹立良好的健康信念至關重要。在衛生保健領域,健康教育是以消除或減少不健康的行為因素來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為特點的。健康教育通過信息傳播、認知教育和行為干預,重點是幫助個人和群體掌握衛生保健知識和技能,樹立健康觀念,自愿采納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達到提高居民對慢性心血管疾病的知曉率、治療率與控制率,并進一步降低疾病發生率、致殘率和死亡率[1]。
【中圖分類號】 R 179 G 479 R 512.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1-0039-02
自1981年美國發現首例艾滋病(AIDS)以來,艾滋病在全球快速蔓延傳播,發展成為全球15~59歲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1]。教育部先后下發了《關于貫徹落實〈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行動計劃〉的意見》、《教育部、衛生部關于加強學校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中小學生預防艾滋病專題教育大綱》等文件,要求從2003年春季起,在中學開展預防艾滋病專題教育[2]。
四川省什邡市艾滋病發展形勢也同全國其他地區一樣嚴峻。為了解什邡市中學生群體對艾滋病健康教育課堂的需求,特對該市中學生艾滋病相關知識的知曉情況、健康教育課堂的形式和方式、對艾滋病健康教育課堂的認可程度和參與熱情進行了定性調查。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分別選取什邡市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城區的1所中學和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山區的1所中學選取調查單位,在選定的調查單位內分別選取最高年級(高三)和最低年級(初一)的學生作為調查對象,按學校、年級、性別不同構成8個小組,進行專題小組訪談。
在進行專題小組訪談過程中,若發現表現活躍有思想的學生,可進行進一步的個人深入訪談。共對6名學生(3男3女)進行了個人深入訪談。在被選擇參加定性訪談的中學,選擇班主任教師進行個人深入訪談。
采用半結構式專題小組訪談和個人深入訪談的方法,了解學生對艾滋病健康教育課堂的相關需求。每場訪談有2名工作人員參與,其中1人主持訪談,1人負責記錄。訪談結束當天對訪談記錄進行整理歸納,所有訪談全部結束后進行編碼、整理、歸納和分析。實際共訪談47名學生,其中男生23名,女生24名;初中生23名(男生11名、女生12名),高中生24名(男、女生各12名);城區學校學生23名,山區學校學生24名。
2 結果
2.1 中學生的艾滋病相關知識知曉情況 整體而言,什邡市中學生對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識掌握較好。艾滋病的三大傳播途徑(血液傳播、性傳播、母嬰傳播)均能正確回答。但初一學生更多的是字面上的認識,甚至出現概念的混淆(有1名初一男生說,吃豬肉的時候如果不注意豬血就有可能得上。);而高三學生則對此有較深入的理解和認識。訪談也發現有1名初一男生和3名高三女生認為艾滋病可以治愈。對于具體的傳播方式則認識程度不一。無論城區學生還是山區學生、初一學生還是高三學生、男生還是女生,超過50%對“蚊蟲叮咬是否傳播艾滋病”認識錯誤;有30%左右學生對于“和艾滋病人共用馬桶圈”認識錯誤;對于“紋身”、“共用牙刷”等可能的傳播方式也有個別學生認識不足;有2名學生認為空氣和呼吸道接觸也有傳播的可能。
所有被調查學生均認為艾滋病距離自己比較遙遠,自己不可能感染艾滋病。而對于什邡市當前艾滋病的流行情況均不清楚。
教師們認為應加強對學生艾滋病相關知識的教育,尤其需要重點強化艾滋病的傳播途徑。若學生這方面知識欠缺,將對該病產生恐懼、不理解,行為上也有可能出現差錯,不能從自身采取有效防護措施。
2.2 中學生對艾滋病健康教育課堂的需求形式和方式 對于艾滋病健康教育課堂的課時,大部分高三同學認為每學期4~5課時比較適宜;初一學生的回答則有很大差別,有的認為每學期1~2次即可,也有認為每學期應該有10次課,有希望每周1次的,也有希望每月1次的。
對于授課的形式,高三學生都不希望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原因在于臨近高考,時間緊迫,角色扮演需要課外時間進行準備,而對于傳統的教師講授方式、分小組討論和播放宣傳片的方式則比較認可。初一學生則對教師授課、小組討論、播放宣傳片和角色扮演多種授課形式均表示接受,而對于角色扮演和小組討論表現出了更高的興趣。總體而言,小組討論是被多數學生認可的健康教育課堂的形式,角色扮演是多數初一學生希望的形式,對高三學生則并不適用。
對于是否要進行男女分開授課,無論城區、山區學生,還是高三、初一學生均表示不希望分開授課;初一的女生也大都表示不希望分開授課,但高三女生則在此問題上出現了分歧。
對教師的訪談則表明,教師比較認可的課時是每年1次,授課形式為單班授課和小組討論,同時提到希望聘請專業人員進行講解授課。
2.3 中學生對于艾滋病健康教育課堂的認可程度和參與熱情所有被訪中學生均認為有必要了解艾滋病相關知識,絕大部分被訪中學生認為有必要開設艾滋病健康教育課堂。認為有必要開設此門課程的原因主要是希望了解艾滋病相關知識,預防感染,也有幾名山區初一學生認為學習這些知識后可以向村里的成年人宣傳預防艾滋病的知識。相對而言,高三學生的回答更理性,需求更務實;而初一學生則多少存在些盲從,也有些表現出的是對自然知識的渴求和對家長的炫耀。
4名教師均認為有必要開設艾滋病健康教育課,同時均認為學生也會認為有必要;另一方面,4名教師中有3名認為學生會有相當的興趣參與到艾滋病健康教育課堂。總體而言,城區中學2位教師對艾滋病的重視程度不如山區中學,這可能與城區學校對于學生升學的壓力和期望值更高有關。
2.4 中學生對于艾滋病病人的態度 初一學生對于艾滋病病人的態度相對要比高三學生冷淡一些,50%以上的初一學生認為如果同學中有人得了艾滋病,雖不會主動逃避,但也會盡量避免接觸。高三學生則表現出對于傳播途徑的理解和更多的包容,大部分表示還會象正常情況一樣接觸,只是在傳播途徑方面注意即可。更能反映包容的是有一位高三男生說:“如果我的女朋友感染了艾滋病,我想……還是愛情更重要吧,我們還會在一起,會結婚的。而孩子嘛,現在社會都這么先進了,方法很多的……”。
3 討論
3.1 有必要對什邡市中學生開設艾滋病健康教育課堂 當前,我國艾滋病流行形勢十分嚴峻。學校作為青少年學習、生活的場所,在預防艾滋病、性病教育方面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3],健康教育是預防的有利措施,學校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已納入重要課程[4]。而位于四川西部的什邡市,也需要開設學校艾滋病健康教育課程,作為預防和控制艾滋病的重要基礎工作。與對不同地區的中學生艾滋病相關知識調查結果[5-7]類似,雖然絕大多數中學生對于艾滋病三大傳播途徑都能正確回答,但有部分學生對于某些知識存在認識錯誤。本次調查結果表明,什邡市中學生的艾滋病知識需要進一步提高,這可能是因為缺乏正確的信息來源和學校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薄弱。因此,開設艾滋病健康教育課堂很有必要。
3.2 艾滋病健康教育課堂的授課形式和方式 角色扮演、教師講授、班級討論和同伴教育是經常應用于健康教育課堂的方式[8],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可以促進學生積極參與[9]。調查表明,無論初中還是高中學生,教師授課和小組討論都是艾滋病健康教育課堂被認可的教學方式,而角色扮演則因為學習壓力不同而存在不同認識;另一方面,不分班授課和不影響主科課程的學習是學生們的一致意見。
3.3 什邡市中學生對于艾滋病健康教育課堂有較高的認可和參與熱情 什邡市中學生對于艾滋病健康教育課堂充滿期待和參與熱情。大多數高年級被訪問學生希望在學習艾滋病知識的同時,能使此門課程成為其他主科課程的調節劑,以達到緩解緊張學習壓力的目的。王琴等[10]對初一學生的調查認為,學生可以借助親情有效傳授艾滋病知識給父母及(外)祖父母,既可以是宣傳引入的關鍵力量,又可以成為預防艾滋病的骨干力量。而此次調查同樣表明,低年級學生基于對知識的渴求和對家長的影響,也對此課程有較高的參與熱情。
(致謝:第三批北京-什邡對口支援衛生防疫隊隊員和什邡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控一科工作人員參與本次調查并給予大力支持。特此致謝!)
4 參考文獻
[1] United Nations. Declaration of commitment on HIV/AIDS:Five years later, Report of the secretary-general. 2006-03-24.
[2] 教育部辦公廳編.中小學生預防艾滋病專題教育大綱.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馬迎華,王超,張冰,等. 全國高校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內容與方式需求調查.中國學校衛生,2006,27(4):300-302.
[4] 趙晉湘,吳霞,張銀菊,等.大學生預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效果評價.實用預防醫學,2004,11(1):165-166.
[5] 黃紅,葉秀霞,蔡艫,等. 三明市高一學生艾滋病相關知識態度行為調查. 中國學校衛生,2007,28(11):976-977.
[6] 孫秀梅,王寶蘭,于德河,等. 通州區大中學生艾滋病知識態度行為調查. 中國學校衛生,2007,28(8):683-684.
[7] 王超,馬迎華. 北京市部分中學生艾滋病知識態度和技能行為現狀. 中國學校衛生,2007,28(4):309-311.
[8] 張毅.國內外大學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現狀.國外醫學:社會醫學分冊,2003,20(1):12-15.
【關鍵詞】 農村婦女; RTI防治; 健康教育材料制作應用;
生殖道感染(RTI)是指發生在女性生殖系統的一組感染性疾病,包括性傳播疾病,內源性菌群失調和醫源性感染,是育齡婦女的常見病,嚴重危害育齡婦女的身心健康[1]。為了探索農村社區針對性強、可推廣、能提高農村婦女生殖道感染(RTI)防治知識水平,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結合農村婦女的實際需求,采用喜看易懂的健康教育材料;結合形式多樣、參與性強的健康教育與促進活動[2],能有效提高目標人群的RTI防治知識水平和防護意識,有效降低了婦女生殖道感染,達到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的目的[3]。
我們根據重點人群、重點方法、重點疾病、重點危險因素,開展實施了針對性的生殖道感染防治健康教育
1 生殖道感染防治健康教育的重點人群及目標
1.1 重點目標人群 傳播的重點目標人群前六位依次是:已婚育齡婦女、青春期少年、貧困人群、流動人口、青年男子。通過健康教育活動,提高目標人群RTI和AIDS防治知識知曉率;提高經期/性衛生行為形成率,包括安全套的使用率;定期RTI檢查的檢查率和治療率。傳播知識:婦女RTI疾病的傳播途徑、防治知識和健康行為,定期做婦科檢查的好處等。傳播方式:同伴教育、聽醫生講課、錄像片、圖畫、小冊子等。
1. 2 預防生殖道感染的危險因素 缺乏相關知識及健康行為、不潔性衛生、夫妻合用毛巾和盆、醫源性感染、缺醫少藥。
2 優選材料,提高健教質量
2.1 材料優選 遵循衛生科普既要強化衛生精品知識[4],突出科學性的特點,又要遵循普及的規律,緊緊圍繞科學性、生活性、趣味性、教育性的原則進行健教材料的選定。健康教育材料,本著“以人為本”,突出農村婦女“聽得懂、看得見、學得會、記得住、做得來、傳得開”的“六個得”原則,注重婦女RTI防治中知、信、行的建立與提高,發揮婦女和家庭兩個積極性,深入、廣泛、持久地開展農村社區的健康教育。
1.1新媒體的概念
所謂新媒體,是相對于傳媒媒體而言的,是伴隨著數字技術、網絡信息技術、無限通信技術以及相關智能終端設備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型傳播媒介,是在傳統報紙、雜志、廣播和電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當前主要以微博、微信媒體形態呈現出來,其突破了傳統媒介中傳播者與受眾者之間的界限,實現的信息傳播結合交流的交互性、及時性和共享性,是當前網絡媒體發展的主流傳播形態。
1.2新媒體的主要特征
近年來,隨著網絡媒介的發展的多樣化發展,新媒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這與其自身特征是分不開的,新媒體不僅消除了傳統媒介之間的邊界給媒體行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而且在表現和傳播形式上都表現出其自身的特征性,其具體特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受眾主體呈現個性化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最大區別在于受眾主體呈現多樣化,可以面向更加細分的受眾主體,團體、個人均可,社會群體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定制新媒體形式的新聞,更加具有針對性,個性化突出,更有利于滿足于不同的主體需求,從根本上促進了其在多領域的應用和推廣。
(2)信息表現形式的復合性
新媒體的信息傳播方式突破了傳統媒體的單一性,呈現多元化發展其集文字、圖像、聲音、視頻、音頻等于一體,將傳統的報紙、電視、廣播電視等傳播形態充分融合,整合了多種信息資源,突破了時間和地域的界限,實現了信息傳遞的及時性、交互性和共享性。
(3)傳播方式的實時性和廣泛性
新媒體的最大優勢就是利用移動通信技術并借助終端設備,實現信息、接收和傳播的即時性和廣泛性,消除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隨時隨地進行信息的互動表達和獲取成為現實,同時也讓其越來越受到當代大學生的喜愛,并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其心理變化,這對進一步發揮其在加強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具有積極影響。
2新媒體在加強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體作用
根據相關數據調查,目前我國大學校園用戶已逾3000萬,平均年齡為20.84歲,青年學生群體已成為新媒體應用與發展的主力軍。而隨著新媒體的縱深發展,其正在逐漸成為各高校加強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并凸顯其獨特的作用。
1)新媒體促進了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多元化發展。
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復雜的過程,需要結合多種方式,才能夠實現良好的教育效果,而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傳統心理教育中的課堂模式,拓展了教育方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思想以圖文并茂的網絡新媒體形式展現出來,并進行廣泛傳播,以此使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根植于學生的日常信息交流中,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并塑造著學生的心理發展模式;同時,新媒體發展下,學生即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者,心理健康教育由被動轉變為主動,教師變為教育的引導者和幫助者,而學生真正成為了教育主體。
2)新媒體極大的拓寬了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平臺。
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打破了傳統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平臺固定、覆蓋面窄、影響范圍和力度小的局限性,實現了信息交流和傳播的全方位性,將傳統教育模式引向網絡平臺。當前,許多高校也逐漸認識到新媒體技術在網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優勢,并構建了多媒體網絡教學平臺,借助于網絡的交互性和共享性,將傳統教學平臺轉向在線遠程教育,一方面促進教育工作者能夠緊跟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更全面、細致的了解、分析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以便更有針對性的進行矯正教育;另一方面,通過新媒體教學平臺學生能夠拓寬自己的視野,從不同角度理解和認識生活、學習中的困難和問題,從而不斷的完善自我認知結構和認知能力,塑造和鍛煉心理素質,以此適應變幻莫測的社會環境,達到健康的心理狀態。
3)新媒體能夠顯著的提升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著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高的效率實現教育目標是一項重要的研究和實踐課題,新媒體的自身特點決定了其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獨特作用,其改變了傳統教育模式中單板、枯燥和乏味,將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以一種生動、形象、具體的圖文并茂、聲情融匯的方式展現出來,使學生形成深刻的內心對比,以此來明辨是非,能夠最大限度調動學生接受心理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實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廣泛參與性和現實教育意義,這都從根本上提高了其教學效率和效果。
3新媒體在加強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新媒體的發展突破了信息流通和傳播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在加強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明顯的優勢,為了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必然要緊跟新媒體時代的發展,并將兩者充分的融合,彼此促進,從而為構建高校和諧校園和實現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標。
1)運用新媒體創新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當前,網絡新媒體發展的大環境下,復雜多元、良莠并存的社會思潮沖擊著大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而許多大學生的心理水平還沒有完全成熟,較容易受這些思想觀念的影響,甚至有可能出現心理疾病或是心理扭曲,這勢必會使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成為當前各高校研究的熱點話題。關于這一課題許多學者都進行了研究,而新媒體的發展更是助推了傳統課堂向以網媒為主體的在線課堂轉化,新媒體已經深刻的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學生依賴于新媒體,更傾向于利用新媒體技術來獲取知識,網絡心理健康教育者應該以學生為主,只有通過新媒體才能夠密切聯系學生,充分的認識到學生的心理變化規律,從而實現有效的心理溝通和教育。由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最為關鍵的就是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將新媒體技術融入其中,以更好的適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也能更好的調到學生的主動性,增添教育的樂趣性,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內健康發展。
2)構建多元化的新媒體教育模式。
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發現心理問題,認識和掌握心理變化規律,以實現健康成長之目的。在新媒體迅猛發展的今天,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應該緊跟媒體發展前沿,將新媒體技術滲透其中,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上深入的挖掘其優勢,以凸顯其媒體的個性化、受眾主體的細致化、傳播方式的多樣化信息傳遞的實時性等特性,并充分的利用這些優勢,以此為基礎來構建多元化的網絡新媒體教育模式,并充分的與傳統課堂教育相結合,運用新媒體技術來創新和發展傳統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使得兩者互相補充,相互促進,共同推進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斷向前發展。
【關鍵詞】健康教育 挑戰 對策
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全國“九億農民健康教育行動”的廣泛開展,基層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現就基層健康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對策探討如下。
基層健康教育面臨的問題(1)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病呈上升趨勢:由于農藥化肥的過度使用,環境污染,人口老齡化、吸煙、酗酒、飲食機構不合理、心理等不良生活方式,高血壓、腦卒中、冠心病、腫瘤、糖尿病等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意外傷害的發生率正大幅度增長,目前這些疾病已占本地區全部死因的70%以上。如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通過健康教育減少農民因慢性病導致的死亡與傷殘,改善生存環境,提高生命質量是巨大的挑戰。(2)傳染病流行的潛在因素仍然存在:如何針對這些問題開展健康教育,提高人們自我保護能力,是我們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3)健康教育經費與人員等問題:由于經費等原因,基層健康教育宣傳材料甚少,業務經費嚴重不足。(4)基層健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據調查大部分基層單位健康教育工作沒有計劃、總結、工作記錄;基層衛生人員在看病時很少講衛生知識,健康教育只是臨時突擊、應付。從事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員多數沒有接受過健康教育專業知識的培訓,缺乏健康教育基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今后基層健康教育工作應當采取的對策(1)健康教育應當納入當地衛生發展規劃,納入領導任期責任,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規范,建立評價考核制度等與之相適應的制約機制,保證健康教育扎實有效的運作。(2)健康教育從成本效益的角度來看是一項投入少,產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雖然投入少,但必要的投入是健康教育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3)提高專業人員的素質和技能,有針對性地開展健康教育才能取得成效。健康教育不僅僅是一般的衛生知識傳播和宣傳動員,其著眼點是行為問題,目標是如何使人們建立與形成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以消除危險因素,進而達到促進和保護健康的目的。將有關的健康知識轉化為適合于人們生活環境的行為方式,處理好某種行為方式在不同環境下的靈活應用問題。同時要注重大眾傳播與人際傳播的結合運用,加大宣傳力度,在一個地區造成聲勢、規模和影響,建立起促使行為轉變的社會氛圍。(4)環境因素與健康密切相關,重視環境保護,盡可能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可以大大降低各種疾病發病率,如改水改廁,避免過度施肥用農藥,(5)正確引導人們進行健康投資,進一步完善醫療保障制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