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1 16:35:4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幼兒園語文教育,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幼兒期是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的關鍵期
老師要注意學生學習習慣培養,讓學生剛入園時學寫字,保證每一個學生的握筆姿勢都正確。如果哪個學生在幼兒園階段寫字姿勢不對對于他們將來學習將是很壞的開端,現在很多中學生和大學生就因為剛上學時握筆姿勢不對,坐姿不規范導致書寫不規范早早就近視眼的不良后果。要讓幼兒在幼兒園階段養成嚴謹學習態度,按時完成老師交代的學習任務,上課專心聽講,愛思考問題,對新鮮事物懷有好奇心的好習慣。很多孩子因為在幼兒園學習階段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到了上小學時直接影響學習成績。很多孩子上課比較松散,對老師的教導不放在心上,哪個老師好欺負就不聽哪個老師的話,哪個老師嚴就聽哪個老師的話。更有甚者厭學,在上幼兒園時就養成逃學的不好習慣。有些家長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只要自己的孩子稍有不舒服或不高興就隨意不上學。
文化是一個概念,因此不同的人對文化有不同的看法。文化還是相對的,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文化習俗。文化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同時文化在不斷演化。從文化的形態看,文化可以分為藝術形態、生活形態、組織形態、社會形態,其中生活形態和組織形態對幼兒教育的影響最密切。文化還包括語言文化、禮節儀式等。“文化和我們的關系就像是水和魚。水中之魚不知道水的存在,只有跳離了水才發現水的重要。而教育是為了傳遞文化。經過文化熏陶和專門訓練使孩子擁有文化的習性,使之社會化。
多元文化教育也是近年來美國教育界非常熱門的話題。許多人無法認識到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使我們必須提倡多元文化教育:看看現在的國際局勢,國家和國家間的接觸愈來愈頻繁,彼此的關系愈來愈密切,人民出國旅游的機會愈來愈多,計算機網絡的發達更是達到「天涯若比鄰的境界,若我們能認識、了解不同種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將促進良性的交流。
文化的多元性已經成為當代社會發展的主題之一,自然也成為早期教育最為重要的背景之一。文化的多元共存意味著文化即是獨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不同的文化之間應當保持一種生態平衡,避免過分偏離或過分融入。
在多元文化教育上,我們的核心教育理念是――“文化自尊”和“文化尊重”。“文化自尊”的教育,主要通過民族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讓幼兒們感受豐富性,培植民族文化尊嚴。例如,幼兒園開展的“國慶”主題活動;“中秋節”制作月餅,與家長共同品嘗,體驗勞動成果與親情;知道“重陽節”的來歷,尊敬、愛戴老人等等,這樣讓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使幼兒對我民族的了解與認識,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文化尊重”的教育,則是通過面向世界的教育幫助孩子們了解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學會尊重其他文化。過去在我們的傳統文化教育中存在一種誤區,即往往以突出表現差異感的方式來強調民族特性,在贊揚民族精神的同時,不自覺地貶低其他文化;或者在介紹其他文化時,常常與自己文化進行“孰優孰劣”的比較,其結果使我們的孩子不是過分自卑就是盲目自豪。殊不知,不同文化的認知特征很不相同,因此對不同文化進行價值觀和風俗的優劣比較是不合理的。為避免上述誤區,我園在多元文化教育上致力于幫助幼兒認識和了解本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內涵,學會尊重其他文化的多樣性,認同其他文化的差異性,并從中發現文化的共同性和相互依存性。
21世紀需要全面發展的人才。幼兒期是人的一生中語言發展與運用的關鍵時期。幼兒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言素質,能夠正確運用語言,才談得上今后的全面發展。這是因為:首先,在人的諸多素質中,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和書寫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素質。一個人如果不能正確理解和使用語言,也就難以生存,沒有生存,何談發展?其次,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是思維的表現形式。人類的思維成果正是依靠語言的幫助得以鞏固、發展和傳遞的。語言對思維的促進作用已是不爭的事實。而思維又是智力的核心,所以,語言對智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正如著名教育家吳申斯基所言:“語言是一切智力發展的基礎和一切知識的寶庫,因而對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從它開始,通過它并恢復到它那里去。”再次,在新的知識經濟時代,學會學習已成為培養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語言恰是學習的工具,通過聽、說、讀、寫各種學習渠道,可以獲得大量的知識信息。因此,幼兒語言教育問題,依舊是現在和今后幼兒教育中的重要問題。筆者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發現幼兒語言教育依然存在很多問題,本文就幼兒語言教學中應遵循的幾條原則整理成文,就教于同仁。
一、幼兒園語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語言教育活動中只重視教師講,忽視幼兒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在教學實踐中,依然有許多教師教學觀念陳舊,不注重為幼兒創設語言運用的情境。
(二)語言教育中目標性不強,不能利用幼教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對幼兒進行全面的語言教育。
(三)孤立地進行語言教育。不注重語言教育與其它學科的相互滲透和整合。
(四)語言教育活動設計缺乏創造性因素,依然是“老師牽著孩子的鼻子走”。許多教師在遇到幼兒的發言或聽課表現有“意外”時,不能因勢利導,隨機應變轉化為教育活動內容。
二、幼兒語言教育活動組織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21世紀,對人的語言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幼兒語言教育在幼兒的全面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我們應該適應時代和社會的要求,創造性地開展語言教學,具體說來,筆者認為,在語言教育中,應注意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一)語言運用情境性原則
兒童的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而兒童語言的運用又是在實際的語言交流中實現的。新《綱要》明確要求“要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因此,在幼兒園里,教師給幼兒提供真實而豐富的語言情境,就是給幼兒創設可以幫助他們操作運用多種語言交流行為的交往情境。一方面是在專門的語言教育活動中,讓幼兒學習在不同的語言情境中如何運用相應的語言交流方式來與人交往。如談話活動中幼兒學習如何傾聽他人的語言;文學活動中側重理解和使用敘事性的語言表達方式;聽說游戲要求幼兒使用敏捷應變的語言。另一方面,日常的語言交往是真正真實而豐富的語言交往環境,幼兒可以有更多的機會與各種各樣的人交往,擴展自己的語言經驗。
(二)創造性原則
創造性教育已經得到了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的認同,但在實際中,許多人卻簡單的將幼兒創造性地培養放在藝術教育活動中,這幾年,許多教師上公開課都喜歡上藝術活動,因為這樣的活動可以比較容易的培養幼兒的創造性,使活動看起來新穎、好看。其實,創造性培養是貫穿和融合在教育過程的一切活動中,語言教育活動也不例外。反思我們的語言教育活動過程,教師在與幼兒交往的時候依然是由教師發起的提問很多。創造性地語言教育活動過程,應當是《綱要》所提出的幼兒“想說、敢說“的活動環境。教師所選擇的教育方法、手段和措施都要有利于保護和發展幼兒的創造性。
(三)因材施教的原則
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從孔子的創立到朱熹的身體力行,已經有兩千年之久,但實際運用得并不很好。一方面是因為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集體教學難以照顧每個幼兒的個別差異;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對個別差異研究不夠深入和細致,只籠統地按能力差異施教。當代兒童語言教育的一個突出特點,是認同兒童語言發展的既有人類語言發展的一般規律,又有非常明顯的個別差異,因而要求給每一個兒童提供符合個別需要的教育機會。《綱要》也強調“幼兒的
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的特點,教師與幼兒的個別交流、幼兒之間的自由交談等,對幼兒語言發展具有特殊意義”。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給了我們一種全新認識“智能”的視角,使我們能夠更客觀地看待每個孩子的“智力類型”,更好的實現“因材施教”,保證活動的高效率和高質量。
(四)整合性原則
《綱要》明確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發展幼兒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這就要求我們在組織語言教育活動中,應該注意整合性原則,這主要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是語言教育活動內容的整合性。如把語言教育活動與其它各科內容進行整合;在選擇和編排語言教育活動內容時,把語言學習內容視為一個整體。二是語言教育活動形式的多樣性。在語言教育活動的設計和組織中,教師在組織活動時應為幼兒創設具有真實語言運用機會的不同交流情境,使語言教育活動的過程成為教師和幼兒共同建設的積極互動的過程。教師還應該注意把語言教育活動滲透到各種游戲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幫助幼兒擴展自己的語言經驗。如:秋天到了,幼兒園內的各種樹木發生了變化,在戶外自由活動時,讓孩子們仔細看一看,找一找幼兒園發生了什么變化。讓幼兒在觀察中議論、想象,及時地用語言表達出來,在觀察過程中,很自然地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五)主體活動性原則
(一)幼兒家長缺乏正確的教育理念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經常出現一些錯誤理念,比如說認知錯誤、虛榮心和情緒心理等。首先,家長在認知方面經常將孩子把孩子“聽話與否”作為衡量孩子好壞的標準,實際上這并不科學;其次,家長對教育孩子有虛榮心,主要體現在對孩子的吃穿的問題上的無限制的給予,這也是欠妥當的;最后,家長在教養孩子時有情緒心理,殊不知家長對待孩子的情緒化是導致家庭教育問題的重要原因。
(二)幼兒家長沒有科學的教育方法
據調查當前比較多的家庭教育方法集中在兩端,即溺愛和專制。一方面,家長有補償心理,想將自己童年時代的缺憾,用完整的享用來對自己加以補償;另一方面,家長自己父輩教育的影響,認為孩子不管不成才,因此時刻管制孩子,使其不能放開自己的手腳。前者容易導致孩子的驕橫心理;后者容易導致孩子的懦弱心理。實踐證明這兩種教育方法都是不科學的。
(三)幼兒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從孩子的身上能找到父母的影子,這不僅指長相及外形,更重要的是行為和心理上,這就是父母烙在孩子心理的痕跡。沒有父母愿意讓的孩子從的父母的生活中學不好的東西,但不好的東西往往被孩子學的最徹底,且給他們今后的人生帶來重大影響。特別是父母關系不和且經常爭吵對孩子的影響是持久而深遠的。因此,作為父母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特別是良好的心理環境是至關重要的。
二.解決幼兒家庭教育問題的相應對策
(一)家庭教育中應該有規則教育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幼兒教育中之所以會出現“5+2=0”的現象,從很多程度上說明家庭教育2天的教育,沒能為5天的幼兒園教育提供很好的輔助條件。因此幼兒在家也應該制定、執行一個符合科學生活常規或制度,培養幼兒有規律、有規矩的生活,避免其在集體生活中出現問題。
(二)家庭教育中應該體現正面教育
一個人的人格、性格定性就是在其人生的前10年內,而幼兒家庭教育就是這10年的中間階段。在這個時段中,特別是在飯桌上,父母盡量不要談論工作帶給自己的辛苦、無奈和悲慘的人生,因為這會不經意的刻在孩子幼小的心里,直至難以抹去。作為父母要談就要談論工作帶給我們的成績感和幸福感,或者要以正面的心態、積極地看待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領導對自己的不公正。注意,這不是讓家長跟孩子撒謊,而是一個成熟的人應該具備的優秀品質。堅持正面教育確實是一件很難的事,但這跟孩子一生的影響來比,還不算什么。
(三)家庭教育中應該教育方式一致
家庭能給孩子帶來人生中最初的安全感,這句話蘊涵著兩個方面的含義,第一是夫妻相處的方式,這一點會讓孩子體會到家的最初溫度;第二是夫妻對待孩子的態度,這一點會影響著孩子的生活立場。夫妻相處是一門學問,夫妻為孩子更好的相處是另一個更重要的學問。愛孩子,不僅要給孩子我們的愛,還要為孩子愛這個家,為他創造一個和諧的有愛的家庭生活環境,帶給孩子人生中最初的安全感;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定要保持一致,表現在兩方面:
⑴通過看照片、錄像使幼兒知道自己會漸漸長大。
⑵幫助幼兒了解自己在身體和學習、生活能力等方面的變化。
⑶培養幼兒積極的自我意識和喜愛自己的情感。
3、活動準備:
⑴嬰兒時期的照片(人手一張)
⑵嬰兒時期用過的衣物、物品、寶寶卡。
⑶幼兒時期與照片相對應的錄像、攝像機、電視機、錄像機。
4、活動過程:
⑴試用自己小時候的物品,感受自己長大了。
“這里有一些東西,是誰的呢?”
“請你們來試試,穿一穿,看看你發現了什么?”(通過試穿小時候的衣物等,使幼兒發現現在與小時候的變化)
“這些是你們自己的東西,為什么你們會穿不上、用不著呢?”
小結:這些是我們小時候的東西。現在,我們長大了,所以都穿不上,用不著了。
⑵認識寶寶卡、比較小腳的變化
“請你們和小時候的小腳比一比,發現我們的小腳變大了、變胖了。我們小時時候的東西也用不著了,因為我們長大了。”
⑶對比錄像和照片,說說自己的變化。
1)身體上的變化
①量身高、體重,通過現場量身高、稱體重了解到現在比小時候長高了、變重了。
②吃飯,通過看小時候媽媽喂奶的照片,再看現在自己吃飯的錄像了解到自己長大了。
③牙齒、頭發,通過看嬰兒期沒有牙齒、頭上光光的照片,再看現在的小朋友用牙齒咀嚼食物,摸摸自己的頭發感受到自己的變化。
教師總結:你們小時候很小、很輕,沒有頭發和牙齒,每天吃牛奶和稀飯。現在你們長大了、長高了、變胖了,長出了牙齒,會自己吃許多有營養的飯菜。
2)學習、生活能力的變化
①穿衣服,通過看小時候媽媽抱著穿衣服的照片,感受到現在我們會自己穿衣。(通過看錄像)
②走、跪、拍球,幼兒看錄像里的自己在走路、跑步、左右手拍球等,感受到自己長大了。
③搭積木、畫畫,通過看錄像知道自己會玩各種各樣游戲、會畫畫。
總結:我們小時候什么事都要爸爸、媽媽幫忙,現在我們長大了,都能自己穿衣服、自己走路、拍球、和小伙伴一起搭積木,還會畫畫、玩油泥,學會了許多本領。
⑷讓幼兒知道自己還會長大,學到更多的本領。
2)多元智能教育有助于改進我國傳統幼兒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使幼兒的認知方式和能力等到廣泛重視,使教學方法和手段做到因材施教,有據可依。
3)多元智能教育有助于幼兒形成正確的評價觀,促使幼兒教育單位實現評價指標、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充分解放和發揮幼兒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4)多元智能教育有助于轉化幼兒教育觀念,使幼師能夠發現幼兒的不同特點和閃光點,使幼師形成積極樂觀的幼兒教育觀念。
5)多元智能教育有助于養成正確的發展觀,重視幼兒的身心發展,充分發掘和實現幼兒自身內在追求的興趣和愛好。
2多元智能教育在我國幼兒教學中的應用
2.1明確幼兒教育的指導思想樹立多元智能的幼兒教育觀念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傳統的、保守的教育指導思想已經無法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真正需要。只有不斷完善科學的幼兒教育理念、完善幼兒教育指導思想,才能為樹立正確的幼兒教育觀念提供健康、合理的平臺。通過將多元智能教育理念滲透于我國傳統的幼兒教育觀念中,使幼兒教師能夠充分意識到幼兒發展的不同水平和特點,認識到幼兒智能發展中存在的差異性和特殊性,認識到幼兒才是幼兒教學活動的主體,認識到幼兒發展的多元化特性,認識到幼兒教育手段的多元化發展。幼兒教師只有以多元智能化教育為條件,從幼兒的實際發展需要出發,明確幼兒內心的興趣和探求方向,才能投其所好,調動起幼兒學習發展的積極性。
2.2創設幼兒發展的教學情景實現幼兒多元智能學習模式
在幼兒實際教學中,幼師可以為幼兒創建對幼兒身心發展有益處的、幼兒自身感興趣的多元教學活動和導入方式,使幼兒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實現幼兒學習的多元化、個性化、互動化。幼兒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在幼兒學習場所中布置各種材料制作的手工藝品、模型等物體,并為幼兒提供參觀、模仿的活動時間,激發幼兒觀看、學習的興趣,引導幼兒細致研究、主動模仿創造。對于獨立完成創造活動的幼兒,教師要給予贊許和表揚,增強幼兒的自信心理;對于動手能力較弱的幼兒,教師要給予耐心的指導和幫助,使幼兒知曉只有堅持才會成功的道理。例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塑料瓶、硬紙板、紙盒等制作成為不同的汽車模型,并將模型展示給幼兒,要求幼兒獨立完成汽車模型制作并向同學介紹自身模型的特點。在這一活動中,可以充分發掘幼兒的語言智能、自我認知智能和人際交往智能,使幼兒在多元化、智能化的教學活動中得到發展。
2.3創建多元生活化幼兒教學活動促進幼兒在活動中感知生活
一切靈感均來源于生活。在幼兒的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為幼兒創建與幼兒生活息息相關的教學活動,利用不同層次的生活主題活動實現每個幼兒在不同層次上的智力發展。通過對貼切生活活動的參與和體驗,鍛煉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幼兒在實際操作中了解生活的美好、感悟生活的真諦。例如,“過家家”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之一,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這一興趣,為幼兒提供過家家真實的、安全的物品和器具,讓幼兒嘗試自己動手制作糕點、菜品、飲料等等,使幼兒體驗生活中的樂趣,品嘗生活中的歡欣和快樂。作為幼兒教師可以在多元化的生活中,發現每位幼兒的興趣和愛好,發現每位幼兒不同尋常的天賦,進而提升和發展幼兒的特殊智能。
例如:在每一學期開學之前,針對托班和小班的孩子進行家庭訪問,對孩子的一些基本條件與家長做好溝通,避免在進入幼兒園后孩子出現各種焦慮情緒。在進入幼兒園的第一天,幼兒園舉行了一次親子活動,一來可以讓孩子在家長的帶領下熟悉幼兒園;二來,讓家長更多的了解教師,放心的把孩子交給幼兒園。我們為每一個孩子貼上一個可愛的胸貼,標上孩子的名字,在活動中,老師能夠隨時叫出孩子的名字,孩子也會和老師產生一種親切感,也會讓孩子更加信任老師。家長在參加完親子活動后,對老師會更加的信任,也愿意配合工作,家長支持幼兒園工作,孩子也能更加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二、樂章次:引導家長,感受理解教學內涵
(一)家長要感受教學內涵
在開展家長活動的時候,我們會聽到各種各樣的想法,導致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家長意見存在一定的分歧: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在幼兒園只要吃的好、睡的好、玩的好就可以了,完全不重視孩子的心理;有的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就放手不管,認為教育就應該老師來做;還有的家長是晚來得子,過分的寵愛、溺愛孩子等。作為老師,應多做家長的工作,轉變家長的思想觀念,家長應經常學習育兒知識、主動關心幼兒園、班級的事情,經常與老師溝通,達成教育的一致性,才能共同教育好孩子。在開學初,我們選擇召開一次家長會,向家長介紹介紹此年齡段孩子的發展特點以及在本學期內,孩子可能涉及到的活動,同時成立家委會,充分發揮家委會的帶頭作用。幫助家長樹立主人翁的意識,使家長明確家園共育的重要性,讓家長不僅對幼兒園和班級有更清楚的認識,更加明確自己在班級中應擔當的角色,知道應怎樣參與幼兒園、班級的活動,怎樣參與家委會的工作,怎樣指導、教育幼兒。班級家長委員會成了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橋梁與紐帶。
陳鶴琴老先生非常強調家園合作的重要性,說:幼兒教育不是家庭或幼兒園哪一單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幼兒教育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幼兒園只有和家庭密切配合,協同合力,共同架起家園共育的彩虹橋,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的發展。
(二)家長和教師要做好幼兒的表率
幼兒的發展依賴于生存的環境,即優良的人文環境、物質環境。只有打造一個溫馨、和諧的環境,才能放飛孩子的美好激情,張揚孩子的個性,塑造孩子的美好心靈。一切為了孩子,家長與教師做好表率作用,孩子需要快樂和健康的成長,作為教育者應當尊重幼兒,讓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中體會快樂,在快樂中體會禮儀。作為幼兒園的老師也應當注重和家長的情感交流,在一種平等、和諧、融洽的合作環境中展開幼兒禮儀教學,讓家長懂得幼兒的禮儀不是教師單方面的責任。
在幼兒園中,形成一種讀書漂流的形式,能夠更好的促進家園的互動。家長將自己家里適合孩子的書籍帶到幼兒園,幼兒園對家長開放園里的書籍,在家園合作相互借閱書籍中,豐富育兒科學觀,也能夠更好的在教育幼兒一題上形成統一的觀點,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三、樂章次:引導家長,發現疑難困惑,參與探索
家長的參與,能夠更好的利用幼兒園的教育資源,是幼兒園教學過程中的貢獻者,是孩子成長的一個良好的外在條件。有了家長的參與,能夠更好的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以及參與意識,能夠更好的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責任感。
例如:討論“奇妙的蛋”的故事,孩子可能會想出:“蛋為什么泡在醋里面會冒泡泡?”、“鹽水里面的蛋為什么會浮起來”。這時,我會告訴孩子們:“大家想一想,這是為什么呢?大家做的很好,發現了問題,那大家能不能自己再找到解決的辦法呢?”之后,如在圖書館查找、上網查找、問家里人等正確的方法都呈現了出來。我說:“那,大家今天回去好好想想,明天我們一起討論吧!
到了第二天,我在問孩子們的時候,明顯感覺到孩子的踴躍。王某某說:“我媽媽帶我去問了化學老師,老師說醋和蛋殼上面的鈣起了化學反應,從而導致蛋殼變軟。”林某某說:“我還發現,蛋在糖水中也會浮起來,我不明白是為什么?姐姐就幫我在網上查了一下,說是糖水的密度高,所以蛋會浮起來。”……還有許多的答案,孩子在快樂中尋找答案,從另一方面來說,也引導了家長參與和探索其中的奧秘。
實踐證明,家園共育需要一個民主、寬松、和諧的人文環境,讓家長成課程構建、實施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才能發揮家長的資源優勢,實現幼兒園活動的目的。
四、樂章次:培養幼兒禮儀
(一)營造幼兒學習禮儀的良好氛圍
在現代教育中,幼兒教育的一大特征是環境育人,正如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所言:“兒童認知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積極主動建構的。”在日常的幼兒園生活的時候,我們開展了一個“文明小使者”的活動,每一天,都由兩名小朋友佩戴好“文明小使者”的胸章,站在教室門口迎接其他小朋友,并且不時的像老師、家長們問好。每一位孩子都會愿意早早的來學校,而家長也會大力的支持。而在家長的支持中,關鍵在教師如何做家長的工作。教師應改變以往“封閉”式教育為“開放式”教育,使我們的家長認識到幼兒禮儀是優質教育的最佳途徑,都拿出熱情與行動積極參與到班級的各項活動中來。此外,親子游園活動、春、秋游活動等都是家長共同參與的活動。在幼兒演出、外出參觀、節日活動時,許多家長都主動幫忙,就是這樣,家長們默默地支持著、配合著老師們的工作,這樣,就為幼兒的學習禮儀營造出了良好的環境。
(二)合理規范幼兒的禮儀行為
幼兒經過長時間禮儀行為的培養,禮儀行為得到規范,能做到遵守幼兒園各項規章制度,講究環境衛生,不亂扔果皮紙屑,不亂吐痰,不踐踏花草,知道一k下樓梯行走規則。如以前出操,小朋友出門時,常出現擠著頭、手的現象,可現在沒有出現過擁擠的現象,大家已經習慣一個跟著一個走,不推也不擠。以前老師搞衛生掃一堆爛紙,而現在有了廢紙孩子們都主動扔到垃圾桶里。
五、樂章次:培養幼兒養成團結的好品德
通過禮儀行為的培養,孩子們能與同伴友好相處。在交往中,懂得“為什么要這樣做”“應該怎樣做”“這樣做有什么好處”等。孩子們也知道對待同伴要多關心,互相幫助,使得全體幼兒共同促進、共同發展。如我們班的旁邊是小班,午睡后,我組織幼兒去幫小弟弟、小妹妹們穿衣服、系鞋帶等,孩子們干得非常認真、起勁,聽著弟弟妹妹喊著謝謝哥哥姐姐的話,孩子們也感受到了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快樂。平時寫作業時,常出現搶橡皮、不借給小朋友鉛筆等事情。為了讓幼兒切實體驗光顧自己、自私自利的害處,我們采用了游戲“兩人三足”、故事“孔融讓梨”等形式來實現。通過禮儀行為的培養,使幼兒明白了互相謙讓、團結同伴是一種美德。
六、樂章末:發揮家長優勢,重視家長輔助
二、幼兒園教學中賞識教育遇到的問題
在教學實踐工作中,由于諸多不確定因素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許多問題。
(一)幼兒教學中賞識的根本目的不明確
賞識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育工作者的最終目標,是教育的根本目的。狹義地講,教師每一次的賞識目的都應該有所區別。而現在某些教師一味推崇作為一種手段的賞識教育,而非作為理念的賞識教育,勢必導致賞識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明確。
(二)教師賞識脫離幼兒的實際情況
賞識是教育孩子的大前提,而教師對賞識的認識及運用決定了學校教育能夠有效發揮賞識教育的作用。所以當賞識教育在實踐中遇到困難時,教師因素不得不被列在首位。在實際教學中,某些教師往往一味強調“賞識”而忽略這一階段兒童的身心發展水平,忽視兒童對賞識的認識,忽視兒童對教師的所謂“賞識”接受與否。[2]這并不是說要將賞識藏著不讓幼兒發現,也不是說否認教師對孩子的夸贊,只是在利用賞識這樣一種教育方法時要從孩子的心理和認識發展水平出發,想他們所想,給予他們真正能接受并達到教育效果的賞識。
(三)幼兒園教學中賞識方法單一
賞識是一種教育理念,這種理念依靠各種賞識手段發揮最大的作用。賞識教育在方法上既存在質的難題,又存在量的缺失。幼兒園教學過程中,不乏賞識教育的實踐者,某些一線教師將賞識簡單地等同于機械表揚。賞識方法的機械性是賞識教育只重“技”不重“道”的表現,一味以“真乖”、“真好”、“真聰明”贊個不停,簡單的重復表揚成為教師的口頭禪。[3]
三、賞識教育中問題解決的策略
賞識教育首先作為一種理念而存在,所以幼兒教育中賞識教育問題的解決,首先應著手于幼兒教師教育思想理念的準確樹立。
(一)重視幼兒的主體地位
幼兒的發展是賞識教育的最終目的,所以賞識教育應該緊緊圍繞幼兒開展。要明確幼兒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一切從孩子出發,想他們所想,感他們所感,尊重幼兒的個性差異,發揮每個幼兒的聰明才智。
(二)提高幼兒教師賞識教育水平
賞識教育是一種充滿智慧的教育,它需要賞識者的聰明才智、科學方法及充滿藝術的感召力。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教師是教育的主要實施者。要實施賞識教育,必須首先提高教師的素質。
1.豐富教學活動,充實賞識內容。首先,要明確教師賞識的應該是孩子在取得成績的過程中付出的努力,而不是成績本身。每個孩子都有特質,如相貌、力氣、智商等,許多人都喜歡夸耀孩子聰明、漂亮,但北歐一位教授卻要求中國學者向她女兒道歉。教授認為中國學者的夸獎傷害了她的女兒:“你是因為她的漂亮而夸獎她,而漂亮不是她的功勞,這取決于我和她父親的遺傳基因,與她個人基本上沒有關系。你夸獎了她,孩子很小,不會分辨,她就會認為這是她的本領。而且一旦認為天生的美麗是驕傲的資本,她就會看不起長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4]可見,教師更應該明確賞識針對的是孩子的努力而非天生的特質。在幼兒園手工教學中,不僅要看孩子優秀的作品,還要看他們各自的努力,更應贊賞孩子努力認真的態度。其次,教師要獨具慧眼,賞識的內容不能總停留在孩子習以為常的優點上,而要挖掘甚至搜索他們身上一些鮮為人知的優點,表現出教師的獨到眼光,讓孩子得到一些新的肯定,便于孩子全面發展。
2.積累幼兒教學經驗,靈活運用賞識方法。教師的教育水平離不開教學經驗的長期積累,在工作中吸取經驗教訓,從而豐富賞識方法,并靈活運用。
首先,考慮到小班孩子安全壓力大,大班有的孩子欺生、淘氣,而中班孩子相對容易接納實習生,班導師給妮妮安排到中班實習。其次,與中班保教人員溝通,讓她們包容、接納妮妮,伸出溫暖的手,幫助她度過實習期。妮妮在中班實習時,也出現了獨自舞蹈,導致幼兒興奮地模仿亂成一團,早上睡過頭,沒有上班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中班保教人員及時與班導師溝通,班導師及時了解她的情況,給予她幫助。只有班導師、教師和保育員提供包容、接納、寬松的實習環境,妮妮才能度過艱難的實習期。
(二)挖掘她的閃光點,揚長避短
妮妮擅長繪畫,也能靜下心來做一件事。班導師建議她指導幼兒繪畫,既發揮了她的特長,也給她一個任務驅動,讓她在學中做、做中學。妮妮在指導幼兒繪畫中體驗到存在的價值,獲得了歸屬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三)與同伴交往,建立安全感
在附屬幼兒園實習的還有另外一位福建籍實習生,班導師建議妮妮與這位同伴交往,避免孤獨感,盡快融入到幼兒園這個集體中。由于在實習前期出現了挫折,妮妮到附屬幼兒園實習時缺乏安全感,處處小心翼翼。班導師明確告訴她,不要緊張,大膽實習,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附屬幼兒園一定給予她實習的機會。在消除顧慮、有安全感的氛圍中,妮妮積極與其他實習生交往,建立同伴互助的團隊,相互支持,共同提高。
(四)密切與家長溝通,共助成長
經常與家長溝通,特別是妮妮情緒不穩定、消沉時,借助家長的關心和關愛幫助她走出困境,讓親情給予她肯定與鼓勵,幫助她重拾信心,找到心靈的依托。妮妮經歷幼兒園辭退后時常做夢,在夢境中又被辭退。妮妮家長則鼓勵她:大家都認為她在大學學習這兩年進步很大,如她在上學期間,冬天雙手生了凍瘡,也能勇敢地承受,不向家長訴苦,獨立能力增強了不少。家校的有效合作可以有利促進學生的成長。
(五)給予展示平臺,充分展現價值
附屬幼兒園要求每一位實習生在實習結束前展示一節匯報課,班導師、實習生、指導教師參與聽課、評課。妮妮想在匯報課上有充分的展示并有所創新,但由于準備不充分,出現了一些問題。不過她第一次嘗試了組織幼兒活動,也熟悉了組織幼兒活動的基本流程,積累了實踐經驗,也圓滿完成了實習任務。教育實習的一個重要目的是使學生畢業后具有在幼兒園獨立從事教學和教育工作的能力,獲得從事幼教工作的自信。教育實習應為學生提供充分鍛煉的機會,需要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幼兒園和高素質的班導師。2014年5月,妮妮參加福建省幼兒園教師招聘考試,筆試已經入圍,面試成績尚可,但由于缺乏實踐經驗,最后僅以四分之差落選。但她不氣餒,準備明年繼續應戰。每一個人都秉性不同具有差異,但每個人都有生長的空間,在學生的成長路上,學校、家長以及周圍同伴應伸出溫暖之手,共同幫助他成長。
二、班導師引導教育實習的策略思
考某具有幼兒園教師教育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基本是女生,在教育實習階段,她們具有雙重身份———在校大學生和幼兒園教師。這是她們第一次獨立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她們缺乏社會經驗,卻要與幼兒園領導、同事、家長、幼兒等對象展開交往,難免出現初入職的焦慮、迷茫、浮躁、困惑等社會不適應。下文以該校2011級學前教育專業大三年級女生為例,分析與思考班導師引導教育實習的策略:
(一)就業指導———幫助選擇優質
幼兒園幼兒園的環境相對比較單純,可以為教育實習生提供邁向社會的過渡緩沖期,幫助其成熟心智進而增強應對紛繁復雜社會的能力。大型民辦幼兒園大多擁有一支優質的教師團隊,而省級示范幼兒園都重視教師的培訓工作,在這樣的團隊中教育實習生能得到很好的鍛煉,專業能力也能提升較快。班導師推薦兩位教育實習生到九江早期教育學校(幼兒園)就業。九江早期教育學校是1997年創辦的一所大型民辦省級示范幼兒園,生源充足,管理規范,提供實習津貼,免費提供食宿。兩位教育實習生在一個單位工作,也是一個互助團隊,遇到困難能相互商量、照應,共同度過就業適應期。艷艷是這兩位實習生中的一位,曾在教育實習之前找到班導師要求給予指導。到這所幼兒園實習后,艷艷給班導師的短信中寫道:“真的很感謝老師推薦到早期教育學校實習,感謝老師在我最迷茫的時候指引我。在幼兒園我學到了很多、實踐了很多。在教師技能比賽中,我的說課嘗試用PPT演示,還擔任了主持人。任何一種嘗試對于我來說都是學習和成長,是經驗的積累和知識的不斷擴充。我會繼續努力,不會讓老師失望。”在這里,班導師幫助實習生選擇優質幼兒園就業,為實習生提供了發展的平臺。
(二)基層面對面———走近實習生和園長班導師需要
走向基層、走進幼兒園、走近實習生,需要了解實習生在幼兒園工作的實際情況,了解他們的困難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這不僅能讓實習生覺得親切、溫暖,而且能更加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班導師還與九江早期教育學校的園長進行深度交流,園長對兩位教育實習生的評價很高,認為她們工作態度好、有激情、專業能力強。園長還特別表揚了艷艷,講述了這樣一件事:九江早期教育學校春季教學是正月初五開學,正月初二艷艷就離開甘肅老家回到單位工作,責任心很強。園長感謝幼兒園教師教育的院校為幼兒園輸送了兩位優秀實習生,希望今后能推薦更多的畢業生到幼兒園工作。走基層活動也是班導師全面了解幼兒園的良好契機。2011級有兩位教育實習生應聘到一所新園———未來星幼兒園。班導師赴未來星幼兒園對幼兒園辦園基本條件、舉辦者的身份背景、幼兒園園長和幼兒園的資質等方面進行考察,確保教育實習生的實習單位能持續發展,實習生有安全保障。班導師與未來星幼兒園園長交流時,園長反映了實習生存在的一些問題,如上班時間吃零食、遲到、認為幼兒園管理苛刻、小題大做等組織紀律不嚴、生活不嚴謹、對自身要求不嚴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班導師要正視教育實習生存在的問題,引導實習生以《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師德為先的基本理念,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兒健康成長的啟蒙者和引路人。
(三)教研指導———引導實習生進行教研活動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對專業能力有如下要求:主動收集分析相關信息,不斷進行反思,改進保教工作。針對保教工作中的現實需要與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制訂專業發展規劃,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幼兒園工作規程》第三十七條規定了幼兒園教師的主要職責,要求教師參加業務學習和幼兒教育研究活動。班導師應積極引導實習生開展社會實踐和教研活動,有意識地培養實習生的教研興趣、教研能力和社會實踐技能。如江西省九江市學前教育專業委員會每年開展幼教論文、教育案例、觀察筆記征集活動,班導師積極鼓勵教育實習生參加活動,并對實習生撰寫的幼教文章給予修改。在班導師的指導下,實習生英英的幼教論文《播下一個行為收獲一種習慣》在江西省九江市學前教育專業委員會2013年征集活動中獲得一等獎的優異成績,也激發了所有教育實習生的教研熱情。在江西省九江市學前教育專業委員會2014年開展的幼教論文、教育案例、觀察筆記征集活動中,所有實習生都積極參賽,實習生寫作和分析問題的教研能力得到了提升。
目前城鎮家庭普遍是1~2個孩子.而隨著我國經濟的良好發展.城鎮居民的收入普遍提高.家長們對孩子教育的關注達到了空前的程度.希望孩子早成才、快成才,這種迫切心理促使他們將這種希冀轉嫁到小學教育、中學教育.甚至是學前教育身上。
1.2幼兒園辦園宗旨不端正
由于當前很多城鎮地方政府不再投入辦幼兒園.民辦幼兒園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公辦幼兒園數量越來越少,公辦幼兒園的示范和引導作用難以發揮.民辦幼兒園便失去了制約。部分民辦幼兒園和許多自負盈虧幼兒園不是真正把培育全面發展的幼兒、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作為辦園的宗旨,而是一味“向錢看”。為了多收幼兒、多賺錢,這些幼兒園一味迎合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不頤幼兒的年齡實際、身心實際、接受能力實際,而開設一些不該開設的課程,向幼兒提出過高的學習要求.以求幼兒拿出學習成績來,滿足家長的虛榮,并以此作為“辦園成績”向社會炫耀.以提高幼兒園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1.3教育部門對幼兒教育指導、監督力度不足
面對日益蔓延的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城鎮教育部門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或者是視而不見.或者是予以默許。總之不見教育部門對這種錯誤傾向予以制止和糾正。更有甚者.一些城鎮教育部門在幼兒園的年度考核評價中,以幼兒的學習成績為評優指標.助長了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
2城鎮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
2.1扼殺幼兒天性.嚴重損害幼兒身心健康
幼兒的天性就是好動好玩,他們對什么事物都懷有一種新奇感.都想動,都想玩。他們在游戲玩耍中得到樂趣.在游戲玩耍中得到知識,認識外部世界,在游戲玩耍中進入人生。幼兒正處于身體早期發育成長期,身心極為脆弱。幼兒如果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大腦容易疲勞,會造成神經系統的傷害,過早、過多的規范性學習還能導致幼兒近視、駝背、消瘦等身體不良癥狀產生。幼兒期的心理發展還不完善.還不具備系統學習的能力,如果此時強迫幼兒像小學生那樣學習和做許多功課,引起心理的上變化,如表情呆板,對學習產生厭倦、畏懼情緒等。幼兒小學化的教育嚴重影響幼兒身心健康的成長目。
2.2對小學教育形成負面影響
幼兒園對知識的強制學習和強化灌輸的做法淡化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厭學情緒由此而生另外.由于幼兒園缺乏專科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不一定正確和準確.如不準確.幼兒便會先入為主.到小學很難糾正.反而誤人子弟。
3應對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措施
3.1加強對幼兒教育宗旨的宣傳.提高全社會對幼兒教育的認識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政府部門應通過報紙.電視節目,電臺等宣傳媒體加強對幼兒教育的宣傳.讓家長充分認識幼兒教育的宗旨、意義和目的.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糾正“小孩上幼兒園主要就是學習知識”的錯誤認識.懂得幼兒教育并不在于向幼兒傳授多少知識.而在于在玩中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自理能力、與人交流的能力、具備堅韌的品質和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只有提高家長對幼兒教育的認識.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才能有效得糾正,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3.2教育部門加大對幼兒園指導、監督、管理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