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1 16:35:3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跨境電商的設計,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跨境電商的涵義
1.跨境電商的定義
在“互聯網+”時代下,互聯網與外貿相結合,催生了跨境電商。簡單來說,跨境電子商務是以網絡化、電子化形式完成包含交易、支付結算、物流等活動在內的跨境貿易。
2.跨境電商的類型
在我國,依據貨物進出境流通的方向,把跨境電子商務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模式,另一種是跨境電子商務進口模式。根據交易對象的不同,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模式又分為跨境電子商務B2B模式、跨境電子商務B2C模式以及跨境電子商務C2C模式,但以B2B和B2C兩種模式為主;進口模式分為跨境電子商務B2C模式和海外代購模式。
二、紹興“眾創小鎮”成立的背景分析
紡織產業作為紹興市傳統支柱產業之一,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從紡織原料、化纖織選、印染后整理、服裝生產、紡織機械到專業市場的較為完整產業鏈。雖然紹興市紡織產業具有完善的產業鏈,但是產業鏈中80%的企業是中小企業。而中小紡織企業具有天生創新能力不足的劣勢,在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以及國內需求增長緩慢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下,紹興紡織產業產能過剩、庫存加大的問題日益凸顯。
因跨境電商活動把傳統的國際貿易活動變得簡單、透明,降低了中小企業進入國際貿易活動的門檻和進出口成本,使得中小企業能有機會參與全球貿易的競爭。因此,跨境電商成為中小企業走出去,實現產業轉型,帶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契機。
紹興的紡織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越發重視跨境電商,試圖通過跨境電商化解產能過剩,增強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在此背景下,紹興市柯橋區政府于2015年斥資7億元打造“眾創小鎮”,園區將結合柯橋當地傳統的紡織面料產業,吸納大批跨境電商企業及服務上下游企業入駐,打造成為柯橋的首個跨境電子商務實驗區,以便更好地為柯橋的紡織中小企業提供跨境電商服務。
三、跨境電商生態圈視角下的紹興“眾創小鎮”發展路徑分析
“眾創小鎮”位于紹興市柯橋區中央商務區,總占地面積達110畝,由深圳動態集團在柯橋注冊紹興動態商務有限公司負責運營。自運營以來,“眾創小鎮”已吸引包括杭州王道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紹興分部等在內的40多家企業入駐。從入駐的企業來看,跨境電商企業及服務上下游企業入駐的數量偏少。對于園區而言,當前的主要任務是集聚企業、技術、人才、資本等相關要素,實現電子商務產業集群,打造具有活力的跨境電商生態圈,從而促進柯橋傳統紡織面料行業的外貿轉型升級,以進一步優化柯橋紡織產業的結構,提升紡織產業,破解當前紡織產業發展的困局。
1.跨境電商生態圈的構成要素
按照生態學的理論,生態圈由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以及生態系統環境等要素共同組成。以生態學為基礎,本文認為跨境電商的生態圈包含生產者、消費者、服務機構、生態圈環境四個要素。
(1)生產者
跨境電商生態圈的生產者主要是指實施跨境電商活動的企業,即跨境電子商務活動中的賣方。既包括自建銷售平臺或者利用第三方跨境電子商務平臺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活動的企業也包括了為企業提供跨境電子商務服務的第三方平臺。生產者能夠根據最終用戶的需求提供個性化的跨境電商服務,他們是生態圈的核心企業。
(2)消費者
跨境電商生態圈的消費者主要指最終用戶,即跨境電子商務活動中的買方。他們通過跨境消費行為與生產者發生聯系,間接產生跨境電商服務的需求。
(3)服務機構
跨境電商生態圈的服務機構指提供資金支持、人才支撐、物流服務的機構。包括行業協會、金融服務機構(銀行、保險、擔保公司等)、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人才服務機構(人才交流中心、翻譯機構)、物流服務機構(海關、物流企業、海外倉儲服務機構、商品出入境檢疫局)等。它們既全方位地服務于跨境電商生態圈又可以優化生態圈內各資源的配置,以促進生態圈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4)生態圈環境
跨境電商生態圈的生態圈環境包括影響生態圈發展的政策環境、制度環境。依據本生態圈實際情況出臺的政策、制度,能規范本區域的跨境電商行業行為,使得本區域的跨境電商駛入健康、快速發展的軌道。
2.紹興“眾創小鎮”發展跨境電商生態圈的路徑
(1)優化完善政策制度,促進跨境電商生態圈建設
各省市繼國務院出臺《關于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后,紛紛出臺相關政策、文件,旨在統籌推進跨境電商發展。但是,紹興市政府只出臺了《進一步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建議紹興市相關職能部門能夠進一步開展深層次調研和多層次溝通,把跨境電商與一般電子商務活動區別對待,盡快出臺相關的政策、文件為促進生態圈的建設提供保障。
(2)引進跨境電商第三方服務平臺,提供個性化服務
從目前紹興市紡織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活動的情況來看,他們大都通過亞馬遜、敦煌網、速賣通、wish等平成相關的跨境電商貿易活動。但大部分中小紡織企業因資金、技術的原因自身并不具備在以上平立開展跨境電商活動的能力,而是把相關的業務委托給第三方服務平臺來完成。而從“眾創小鎮”目前入駐的企業情況來看,僅有一家杭州王道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為相關企業提供速賣通平臺的跨境電商服務。
生產者是跨境電商生態圈的核心,“眾創小鎮”應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跨境電商第三方服務企業為紹興紡織企業提供跨境電商代運營、營銷推廣、網頁美工等方面的服務,以協助紡織企業進行準確的市場定位、幫助設計精準的跨境營銷推廣方案,從而能為生態圈的消費者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
(3)推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升運作效率
跨境電商比境內貿易電商所涉及的工作環節要復雜的多,它包括線上平臺、線下門店、境外物流、報稅倉儲、報關檢驗、訂單配送、結算結匯、營銷推廣等等。“眾創小鎮”可借鑒國內其他跨境電商園區的做法,聯合紹興市商務局、國稅局、外匯局、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行政職能部門建設公共服務平臺,以線上平臺的方式為中小型紡織企業進出口提供物流、報關、信保、收匯、退稅等整合服務,提高跨境電商活動的工作效率,提升“眾創小鎮”的運作水平。
(4)完善配套服眨營造功能齊全跨境電商生態圈
只有把專業的事情委托給專業的公司來完成,中小紡織企業即可集中精力依據客戶的需求實現定制化生產,為生態圈中的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因此,“眾創小鎮”可出臺相關政策吸引人才培訓、翻譯服務、物流服務、投融資服務等相關專業服務企業落戶,進一步完善配套跨境電商服務產業鏈,營造功能齊全跨境電商生態圈。唯有此才能吸引更多的紡織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活動,以此提升紹興紡織國際市場競爭力,推動紹興紡織外貿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吳敏.“互聯網+”視域下跨境電商生態圈構建思路探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5(34):75-76.
[2]汪傳雷,朱紹平,陳嬌,蔣孝成.基于DICE模式的電子商務物流生態圈系統構建以安徽青年電子商務產業園為例[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6(02):135-141.
一、研究的總體情況概述
筆者選擇"電子商務"、"常設機構"、"認定"等為題名或管檢測,在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 系列數據庫檢索了相關文獻,提出非學術性文獻及重復文章后,得到專題研究的期刊論文60余條。
對所載文獻的內容進行分析,筆者發現,目前學界和業界爭議較多的問題集中在"常設機構原則能否使用與跨國電子商務活動"、"服務器或網址是否構成固定營業場所"和"網絡提供商是否構成營業人,進而構成常設機構"這些問題上。
二、相關研究焦點梳理
(一)常設機構原則能否適用于跨國電子商務活動
對于跨國電子商務活動所產生的跨國營業所得,是否可以按照現有的國際稅收協定中確定的常設機構原則確定征稅權的劃分?針對這個問題,本文將有關國際組織的觀點進行了總結如下:對于國際互聯網上開展的電子商務活動中的稅收問題,有關的國際組織,特別是OECD給予密切關注。OECD的財政事務委員會(CFA)就此問題展開了一系列研究和討論活動。1997年11月,OECD在芬蘭的圖爾庫舉行討論會,最終的阿城一致意見,即:OCED稅收協定范本中有關常設機構的概念同樣可以適用于跨國電子商務活動,但是需要進一步明確如何適用。
綜上所述,當前普遍的觀點是:對于跨國電子商務活動中產生的跨國營業所得的征稅權劃分,仍然適用現行的常設機構原則。
(二)常設機構的認定
雖然大多數學者和國家及國際組織都持繼續保留"常設機構"原則的觀點,但針對電子商務的特殊性,對現有常設機構認定標準的修改問題,學界又是中說紛紜。以下是我國學者對"與電子商務有密切聯系的服務器、網址和因特網服務提供商能否構成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常設機構"這些具體爭議焦點的看法總結:
1、服務器能否構成常設機構的問題
通過對所參考文獻進行總結歸納,筆者發現,絕大多數學者認為服務器構成固定營業場所。筆者在此將其中較主流的觀點歸納如下:
黃素梅(2006)認為,首先,服務器是硬件且有形,在一般情況下較為固定,不論是直接所有或租賃,頻繁更換服務器的成本都很高。因此,即使按照傳統的常設機構認定標準,它也具備了構成常設機構的物理條件;其次,服務器及人員的存在并非構成"常設機構"所必需的,即使在傳統商務領域,是否有人參與經營也不是構成常設機構營業活動的必要條件。因此,服務器可以構成固定營業場所。①
2、關于網絡服務提供商能否構成常設機構的問題
朱炎生(2001)認為,經合組織財政事務委員會沒有完全排除網絡服務提供商成為其他企業常設機構的可能性。如果某個網絡服務提供商向某個企業提供維持網址服務過程中,草畜其營業常規,例如有權以該企業的名義與他人簽訂合同并經常行使此項權利,那么該網絡服務提供商將構成該企業的常設機構。注釋第42.10段的第4句話清楚地指出來這種可能性。②蘇寧華(1998)認為,我國在簽訂國際稅收協定時,應明確提出一個營運人及時無權為本公司對外簽訂合約,但只要經常為這個企業包郵庫存并交付貨物或商品,應視為常設機構。因為該人已具備盈利的作用,不再符合輔、準備性的精神。③
三、簡要評述和展望
(一)服務器構成常設機構的認定
針對電子商務環境下常設機構的認定標準,有的學者主張作較大改革,如預提稅、虛擬常設機構及公式利潤分配等方案;有的主張小調整,如人的干預、引力原則、取消例外及軟件功能例外等方案,這些觀點各有優缺點。為了維護我國稅收權益,我國可以認定服務器構成常設機構,而網絡服務供應商(ISP)以及網址在一定條件下構成常設機構。
我國可以借鑒OECD觀點,在稅收協定中規定:如果外國銷售商通過設在我國的服務器(包括購買和租用)從事了實質性的營業活動,則該服務器應當認定為常設機構。
(二)網絡服務供應商構成常設機構的認定
我國在稅收協定中應明確規定,如果網絡服務供應商有權代表企業簽署契約、經常代表其從事實質性營業活動、或者全部或幾乎全部為某個銷售商提供網絡服務,則構成在我國的常設機構,我國可以從源征稅。
當然,以上規則的實行存在一些制約因素。首先,修改現有對營業利潤征稅的規則將會比單純改變國內規則更困難,需要的時間也更長。其次,許多國家除了必須修改國內法外,還要修改稅收條約與協定,如果通過重新談判方式進行的話,耗時很久。第三,即使修改現行規則,在過渡時期里,新舊規則的并存也將增加雙重征稅和不征稅情形的發生。上述問題的解決需要與我國簽訂稅收協定的當事國予以協商、合作,對此遇到的重重困難,我們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注釋:
①黃素梅:電子商務中常設機構認定標準的新發展[J].國際稅收.2006(8).
②朱炎生:跨國電子商務活動中常設機構的認定經合組織觀點述評[J].涉外稅務.2001(5)
③蘇寧華我國跨國營業所得課稅中常設機構的認定及完善〔J〕.涉外稅務1998 (8).
參考文獻:
[1] 黃素梅:電子商務中常設機構認定標準的新發展[J].國際稅收.2006(8).
【關鍵詞】跨境電商崗位;中職商務英語專業;課程設置
跨境電子商務,簡稱跨境電商,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并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以及“互聯網+”的出現,我國跨境電商行業發展迅速,外貿產業面臨巨大的挑戰與機遇。2016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將增長至6.5萬億元,是2013年的2倍多,預計2018年將達到8.8萬億元。跨境電商已經成為國家經濟轉型的重要支撐和未來經濟發展的主流趨勢。伴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推進以及國內貿易的趨勢,跨境電商市場的發展環境愈加優化,越來越多的中小微型企業加入電子商務的行列,將產品推銷至世界各地。
一、跨境電商崗位的需求概況
2016年,汕頭在《中國城市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報告》中位列 “電商百佳城市”第26位,比2015提升了16位,在廣東省位列第7位 ,居粵東西北地區首位;在2016年“全球雙十一”購物節中,汕頭企業交易額排行全國20位,處于強增長趨勢。汕頭電商各指標數據迅速增長,有效地促進了傳統外貿轉型升級,跨境電商在進出口貿易中的滲透率逐漸攀升。為了緊貼汕頭新興產業,緊貼職業崗位,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科學確定辦學定位,健全校內專業建設動態調整和與行業對接并協同發展機制,筆者調查研究了汕頭市跨境電商行業對崗位的需求。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汕頭市跨境電商崗位主要分為兩類:操作類崗位和運營與推廣類崗位。
二、跨境電商崗位的能力分析
根據調查結果,這兩類工作崗位的職能要求具體如下。
第一類,操作類崗位是以電子技術為手段,具備在互聯網平臺上進行外貿網絡營銷的基本技能,在線完成產品的詢盤、定價、運輸、支付、交付、糾紛處理,更好地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按照業務的操作流程及管理制度來執行和跟蹤貿易業務。包括:負責跨境電商平臺的商品,上傳產品信息,聯系客戶,對客戶的詢盤及時處理,提高詢盤訂單轉化率;負責對意向客戶的不斷跟進;負責訂單確定及傳達,回款跟蹤,發貨跟蹤,物流跟蹤,并能獨立處理和解決所負責的任務;負責將單據及時寄給客商清關報關;負責跨境電商平臺賬戶的穩定安全并協助社交賬戶的運營;熟練應用客戶開發工具與客戶溝通,利用掌握的產品的專業知識來完成產品售前咨詢服務,售中和售后跟蹤服務,跟蹤客戶產品使用情況及客戶關系維護,維護店鋪好評;負責投訴業務,合理處理爭議、換貨、退款,及時反饋客戶爭議和客戶意見,以顧客為中心,協助優化內部業務流程。
第二類,運營與推廣類崗位是以電子技術為手段,能夠在互聯網平臺上熟練運用網絡營銷工具優化產品信息,通過運營與推廣,提升轉化率,更好地開展企業跨境電子商務,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具體包括:熱愛推廣,能合理地控制成本,對廣告費用能做到合理規劃,精準投放;及時整理網站相關報表,配合主管做好日常工作。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利用“數據縱橫”,積極收集、分析并總結產品營銷過程中的市場信息,與公司內部其他部門協作并提供建設性意見,創建相關的、精準的關鍵詞列表以及設置展示位置,通過分析和優化對投放的關鍵詞廣告的數據分析,促進銷售;熟悉各跨境網站的產品刊登、維護、關鍵字競價優化等工具;熟悉外文各大互動性社區網站;科學管理平臺廣告賬戶,優化產品詳情描述,做好關聯營銷;負責產品搜索排序優化、轉化率優化,優化各推廣平臺,確保推廣資源效果最大化。根據公司戰略和營銷策略,利用網絡營銷工具制訂推廣計劃并及時實施,提高產品優化率。具備一定的文案創意、策劃能力,能主動提出各種推廣策劃方案,具有很強的應變能力與創新精神。
由此可見,以上兩類跨境電商的崗位職能要求學生應具備能力包括:跨境店鋪運營管理能力、客戶服務能力、跨境電商操作能力、數據分析能力、文案策劃能力;除此之外,還應具備學習能力、應變能力、創新能力、溝通能力、協調能力等一系列職業綜合素質方面的能力。
三、基于跨境電商崗位的中職商務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
職業教育課程設置要適合中職學生的特點,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經過下企業調查,充分分析外貿業務崗位的職業需求,確定崗位典型工作任務,以工作任務所需要的能力進行相關的課程設置。
(一)基于崗位能力要求,進行課程設置
根據以上跨境電商崗位的能力要求,商務英語專業課程體系可按照以下六大模塊構建商務英語專業課程體系的框架。
1.英語知識模塊設置6門課程:英語精讀、英語語法、英語聽說、商務英語聽說、商務英語、跨境電商英語。課程目標:培養學生熟練掌握英語基本知識。
2.商務技能模塊設置4門課程:國際貿易基礎知識、進出口貿易實務、外貿單證實務、商務英語函電。課程目標:培養學生熟練掌握國際商務理論知識。
3.電商技能模塊設置4門課程:電子商務基礎、跨境電商操作實務、圖像處理和網店管理、客戶服務。課程目標:培養學生熟練掌握電子商務知識。
4.專業選修模塊設置2門課程:中西文化比較、涉外禮儀。課程目標:培養學生英語交際技能,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
5.實踐操作模塊設置3門課程:商務辦公技能綜合實訓、商務英語綜合實訓、跨境電商平臺綜合實訓。課程目標:由專業指導教師按照崗位規定的標準和程序進行示范指а盜罰加強實踐教學,使學生體驗崗位,能夠完成工作任務;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技能。
6.公共基礎模塊設置7門課程:語文、數學、政治與經濟、職業道德與修養、法律、體育、計算機基礎。課程目標:培養學生的職業綜合素質。
以我校為例,學生在校時間3年(132周),其中課堂教學81周,考試5周,校外實習38周,校內實訓4周,入學教育和軍訓1周,畢業教育1周,機動2周。 以上課程可按照如下比例安排:公共基礎課占20%,英語知識模塊占30%,商務技能模塊占20%,電商技能模塊占20%,實踐操作模塊占8%,專業選修模塊占2%。
(二)整合課程內容,引入職業資格考證項目
基于跨境電商崗位,以崗位應具備的工作能力作為配置課程和界定課程的依據,以夠用、適用為原則,整合課程內容,開設符合崗位需求的綜合性課程。例如將市場營銷、物流知識歸納到國際貿易基礎知識課程中來,將跨境電商營銷與數據分析歸納到跨境電商操作實務課程中來,由于商品圖像信息編輯與網店管理在實際操作上有相關性,將兩門課程合并,將中英文字錄入實訓與商務辦公技能綜合實訓合并。進行改革之后,課程的崗位針對性明顯增強,最新的知識、技能能夠及時補充進來,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目的更為明確,學習效率有較大提高。
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 6號)指出:職業院校要加與職業技能鑒定機構、行業企業的合作,積極推行“雙證書”制度,把職業崗位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融入相關專業教學中,將相關課程考試考核與職業技能鑒定合并進行。因此,可以將跨境電商操作實務課程與全國跨境電商操作專員崗位專業考試相對接,把考證內容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構建“課崗對接、課證相融”課程體系。
(三)利用互聯網資源,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
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中,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促進教學方式與時俱進地發展。對于跨境電商崗位來說,實踐性教學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健全相應的配套硬件設施非常重要。順應跨境電商行業需求,學校開設以速賣通、敦煌網、亞馬遜、EBAY等主流跨境交易為平臺的完備的校內實訓中心尤為重要。依托互聯網,利用低門檻的準入條件,幫助學生開立真實的網店,進行實戰式實訓教學。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并整合更多的教學資源,及時了解跨境電商行業脈動,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例如,進入淘寶大學在線學習平臺,可以學到一線實戰賣家分享的各類實踐內容。同時,教師在答疑解惑時可以采用學生熟悉的社交方式,讓學生感覺到更加輕松、親切,在網絡化的教學互動平臺上,師生的交流更加自如。
綜上所述,基于跨境電商崗位,商務英語專業課程的合理設置應該在先進的課程理論指導下,基于跨境電商崗位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崗位所需要的核心工作能力,進行課程設置,實現課程學習與崗位能力培養有機對接;整合課程內容,引入職業資格考證項目,把考證內容融入各專業課程教學中,構建“課崗對接、課證相融”課程體系。轉變教師的傳統觀念,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讓學生在實訓中得以鞏固和提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為跨境電商行業培養出所需要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黃克孝.職業和技術教育課程概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郭瑞卿,溫耀峰.基于職業能力需求的高職商務英語專業課程體系改革[J].職業技術教育,2008(32):14-15.
考察中國電影的大勢走向,不是含混不清而是基本明了,這一判斷早已不是什么秘密,隨著創作產量的低落,和票房陷入前所未有的減少境地,中國電影的困境是顯而易見的。但也許應當說,產量和票房不是絕對的價值評判標準,那么,從發展態勢抑或藝術成就而言,人們還是難以避開中國電影是落入谷底還是進入的歧義紛爭,隨著時間的推移、21世紀的真正來臨,這一爭議的重要性就更多影響著對中國電影的發展和評價的判斷。
99年度中國電影的出品量和票房數是有史以來最低的,隨著市場化步伐的加快,這一趨勢未見減緩,國產影片的危機更加明顯,延續到2000年,中國電影的走勢依然沒有攀高,除了《生死抉擇》和《一聲嘆息》的較高票房之外,其它影片難得有收益,而《一聲嘆息》的發行方面對盡管票房可能達到1800萬的現實,卻為沒能達到預期的買斷權收益愁眉苦臉,更增添了中國電影的悲戚感。環顧這一年,進帳等而下之的影片不計其數自不必說,還能得到老百姓口耳相傳的影片微乎其微也不在情理之外,倒是得獎或是較好之作既不被市場看重又不被創作界認可的現實值得思索。中國電影的確到了落潮的臨界點,生存的憂思愈發嚴重。如果說這一年度沒有藝術努力的好作品肯定不是事實,但中國電影的之談似乎還需要扎實之作的證明。在整體上,國產影片的生機活力與時展和人民的需要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則顯而易見。
那么,如何判斷這一年度的中國電影態勢?一方面,承認在嚴峻的商業文化面前,中國電影市場前所未有的失落,導致投資與創作如履薄冰,生產成品不是束之高閣就是賠本;另一方面,各項改革措施也在出臺實施,對扭轉形勢起著有限的積極作用,延緩著滑坡的規模化趨勢。無視哪一方面都不是客觀態度,過于強調某一方面也不是正視現實。比如,對青年創作群體的創作支持,對低成本影片的投入,電影電視的積極政策等等,都是值得頌揚的事實。這些措施也確實在創作中起了一些扶危救困的作用,對于創作隊伍的穩定,特別對跨世紀人才的團結具有積極意義,環顧2000的較好影片也較多得益于這些舉動的推動力。但問題的嚴重性似乎不是僅僅靠一些善舉可以完全克服的。觀眾流失、票房低落、創作積極性不高、投資萎縮的頑癥沒有根本扭轉,特別是電影藝術的特性和中國電影的藝術創造性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目前,外在的因素已經成為中國電影極為重要的生存條件,實際上,這不僅僅是中國電影的單獨問題,近年來在世界范圍內,全球電影的不景氣狀況都大體相近。問題在于,藝術的內在魅力是電影存在的基礎,中國電影發展的桎梏因素復雜而多樣,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發展問題,無論是低谷論還是論,都也僅僅是無力回天的議論而已。
藝術,已經悄悄疏離電影,悲哀也就在此。時至今日,探詢電影的病癥,首當其沖的應是非藝術因素主宰了一切,無論是興盛一時的娛樂片、風光一時的主流片、潛滋默長的新生代實驗片,還是常規的生活片,都張皇失措多少淡忘了藝術的使命。藝術的本分是表現人類生活與精神世界的多樣性,對人性世界的展示肯定是藝術最為重要的本質,如果能夠充分發揮藝術家對人性世界的千姿百態的剖解,電影這一形象藝術的誘人魅力絕對會招引觀眾青睞。可惜在于,我們的許多電影沒有了曾經鮮靈活潑的藝術朝氣,追逐獲獎的浮躁,迎合時潮的媚態,求取票房和投資的功利性顯見突出,而人的形象和人性的多姿多彩一旦遠離銀幕,閃亮的影象世界就將黯然失色。試想,相當一些的電影不是教科書的翻版就是娛樂世界的浮世繪,藝術于是沒有立足之地,觀眾自然沒有垂青的必要。
所以,爭論2000電影的啟示應當是盡早采取措施使失落的藝術復歸影像世界!
二、分歧:WTO的恐懼與挑戰
2000年關于WTO的話題最為引人注目,加入世貿組織的風聲如山雨欲來一陣緊似一陣。中國電影的WTO情節的確匯聚膨脹,成為年內集中談論的對象。關于加入世貿協定的危機感和責任感的探討,成為關于電影發展須臾不可缺少的核心話題之一。不用說,中國電影的世紀問題歸結起來無疑是如何面對WTO的挑戰和沖擊,因為在這里,中國電影的內外交加的問題得以集中體現。可以肯定,對WTO問題,沒有人會欣欣然期待天上掉下一個餡餅,但人們的心態卻并不一致:例如,隨著世紀之交的益發臨近,不時有人感慨中國電影的種種危機,提出許多警醒的呼告,憂慮之心拳拳可見;更有人對中國電影進入WTO后的狀況作了“死而后生”的悲壯預言,慷慨之言令人驚心動魄。無論如何,至少有一點是無疑的,即我們已經認可中國電影遇到了轉折的關節口,人們都期望中國民族電影在歷史的變化中更為堅定的站立起來,甩開重負,呈現獨特的藝術風貌。在談論WTO時不同行業人們的角度又各不相同:制片業更多“狼來了”的恐懼,似乎中國電影將頃刻面臨滅頂之災;放映業則更多抱有希望,20部大片的遞增放開對影院收入多少是一個誘惑;理論界的切膚之痛并不深,但隔岸觀火的感覺還是造就種種不一的看法。顯然現狀并不叫人樂觀,但有一個奇特現象卻值得玩味深究,即理論界不少人對WTO的到來有某種幸災樂禍的感覺,這源于他們內心深處對中國電影現狀的不滿和失望,于是,入世的沖擊不定就是他們期待的改變現狀的良機。這里的合理性呈現為歪打正著,卻值得深思。
WTO問題的表面是“外敵入侵”的不可名狀的憂慮,但其實卻是“內患揭開”的很可擔憂的恐懼。就外患而言,許多擔憂集中在中國電影生產創作和市場的失落上。恐懼論者感到中國電影的地盤將很大程度為好萊塢侵占,的確,由于加入世貿組織后國外影片從現在的每年十部分帳“大片”增加為20部并逐年遞加,邏輯的推想就是中國電影自身將沒有立足之地。但實際上這一過程是漸進的,中國電影的回旋余地并非沒有。問題似乎又和若干年前引進國外“大片”相近,當伴隨市場變化,進口大片不期而來時,許多人驚呼“狼來了”的抗拒聲,中國電影第一次開始批量引入票房分帳的高投資國外和港產新片。現在看來,大片現象的最初出現,客觀上刺激了電影市場,激活了觀影的社會熱潮,營造出商業運作的新型方式。同時,也不可免提高了觀眾對觀賞的要求,更加速了對不適應百姓要求的創作品的市場淘汰速度。當然,引進大片的問題也不少。但大片進入中國既是改革開放無法回避的現象,也是中國電影變化的助動力,盡管當時非議頗多,但某種意義上大片對中國電影激起的緊迫感和對于電影藝術走向的確產生了影響,至少,對于電影如何處理好觀賞效果和藝術價值的關系是有啟示意義的。
至于對中國電影市場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好萊塢覬覦中國電影的龐大市場的商機是肯定的。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開放和準許外國電影院線的設立,中國電影的放映業以至制片業的危機將是巨大的。中國電影的生產、放映的時空都大大縮小。但既然加入WTO 是無可回避的選擇,需要的更是積極主動的呼應與迎戰。實際上早在引進大片就帶來了中國電影適應市場化轉型的促動力,市場化也帶來藝術傾向的變化。市場化和大片沖擊使90年代以后的電影創作愈來愈受到市場的制約,隨著電影改革步伐的加快,發行體制的幾經變革,引發了電影創作經營格局的巨大變化,各地電影公司的重組,集團化的出現,院線制在大城市的初具規模,放寬對制片機構的限制,等等。電影格局在短短幾年內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以市場為中心的電影創作方向已基本奠定。京、滬等一些影業有限公司的成功經營,使人們看到了改革后的成效,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又有可觀的經濟回報。當然,面臨市場化的中國電影卻也遇到了許多困難,生產資金的困難導致創作的艱窘,除了一些有影響的導演可以獲得投資者的器重,絕大多數影片要靠制片廠的有限資金投拍,市場回收多為困難。許多創作者還沒有完全適應市場,陷入無以家為的狀況。一些積極主動投身市場的創作也遇到實際困難。盡管如此,人們已經把中國電影必須正視市場作為共識,沉浮的代價必然要錘煉出如魚得水的適應者。如此來認識加入WTO的問題也許會有更為積極的態度。
由此來看,問題不僅在于外患,還主要在于內憂。中國電影整體體制自身沒有足夠的抵抗力,創作的藝術魅力沒有超越國外精致之作,發行放映體制沒有適應市場的需要,那么,就是再多的保護和優惠條件,也不可能生存,更遑論發展抗爭。
三、
我國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在新形勢下除了滿足企業對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基本需求外,還要培養符合高職教育發展趨勢、適應經濟結構升級需要、滿足企業日益增長的創新創業人才,帶動就業,提高就業率。當前,跨境電商快速發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高職院校應該抓住時機,通過學校、企業、園區、基地四方合作,通過外貿電商專業革新性課程的建設,促進高職畢業生創業、就業。
一、跨境電商創業型人才培養的背景和意義
目前,世界貿易增速趨于緩慢,為更好地拓寬市場、提高市場經濟效益,很多賣家致力于縮減流通環節、減少流通費用、拉近與國外買家的距離。在這種情況下,能大幅減少流通環節,降低費用的跨境電商得到了快速發展,成為國際貿易中越來越重要的貿易形式。
近幾年,在國家政策扶持和傳統外貿企業急于轉型的背景下,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跨境電商有了快速發展。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易規模為5.4萬億,同比增長28.6%,其中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4.5萬億元;2016年上半年,跨境電商進總交易規模2.6萬億。據預測,跨境電商行業仍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傳統外貿企業將成跨境電商主流。隨著國際物流運輸的大幅進步、網絡支付便捷性不斷提升、互聯網覆蓋率和質量不斷提高及全球經濟整體增長,未來數年,跨境電商將繼續在我國保持整體高速增長態勢。
目前,我國大部分開設電子商務專業的高職院校,在現有外貿電商課程體系中,對創業型人才的培養較少。在跨境電商迅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高職院校應該緊跟市場步伐,科學合理規劃高職跨境電商創業型人才培養目標及課程內容,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筑企業和行業為主體的戰略性、長期性和緊密性的創新體系,為社會輸送實用型跨境電商創業型人才。
二、高職院校跨境電商創業型人才培養的課程開發
(一)課程開發遵循的原則
1.課程開發必須適應高職學生特點。
高職學生普遍基礎不好,學習習慣較差,學習容易情緒化。對自己喜歡的內容學習積極性高,對于枯燥的內容則厭學、棄學。學生對實踐性環節的學習興趣明顯高于理論課程的學習。因此,課程開發必須結合學生特點和社會實際正確引導,必須圍繞跨境電商的職業定向開發,根據跨境電商創業的最新動向培訓專業課和實踐課,激發學生創業的熱情。
2.課程開發必須明確創業型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目標。
根據跨境電商的特點,創業型人才培養必須以實踐為基礎,以創業能力為目標,不僅要培訓學生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實際經營能力,因此,教學過程要完成職業任務所需的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課程開發要以創業型人才培養為核心目標。
(二)課程開發的思路
基于高職學生的特點和培養目標,課程開發的思路有如下幾個方面:
1.深入了解社會需求,按需設課。
電子商務的發展時間雖然不長,但是模式卻在不斷變化,特別是跨境電商這幾年發展十分迅速,在國內電商逐步轉向國際市場時,形式不斷發生變化,需要不斷了解社會需求,以便制定有針對性的課程。
2.不拘泥理論知識,注重實戰。
對于理論知識,可以做簡單介紹,加大實踐課程的比例,創業型人才培養的實踐課程的比例應該達到80%以上,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是熟練掌握跨境電子商務的各項技能。
3.校企合作共建課程。
現階段的跨境電商,用戶群體由草根創業向工廠、外貿公司轉變,且具有極強的生產設計管理能力。平臺銷售的產品由網商、二手貨源向一手貨源轉變。主要賣家群體正處于從傳統外貿向跨境電商業務艱難轉型期,生產模式由大生產線向柔性制造轉變,對代運營和產業鏈配套服務需求較高,所以學校應該與企業聯手制定課程,合作共建實踐教學基地,保證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4.以戰代練,戰中講解,實戰為主。
課程開發要以實戰為主,要圍繞實戰設置課程和項目,邊戰邊講,不斷總結。
(三)課程內容的選取
跨境電子商務創業型人才培養課程內容的選取取決于實戰的需求,其目的是實現學生熟悉整個操作流程的目標,課程設置的主要項目內容如下:
(1)跨境店鋪注冊操作,(2)跨境物流與海外倉操作,(3)海外市場調研操作,(4)跨境選品和產品信息化操作,(5)跨境產品定價、刊登和操作,(6)跨境店優化及推廣操作,(7)訂單處理、發貨、出境報檢報關操作,(8)收款、售后服務與客戶維護操作。
除了跨境電商基本操作步驟外,更重要的實訓教學內容是深入市場、企業,利用各大跨境電商平臺(如速賣通、敦煌網、阿里巴巴、EBAY、亞馬遜)開展直接項目教學,在實際操作中讓學生熟悉基本的實戰技能。
(四)課程教學設計
在課程教學設計上,要做到以下幾點:
1.采用中英文雙語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中英文雙語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熟悉專業術語的英文表達,了解跨境電子商務平臺英文國際版的操作流程,并且能在英文界面下進行基本的平臺操作。
2.實踐課――真實與模擬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利用電子商務專業實習軟件進行電子商務與企業經營等模擬訓練,借助速賣通、阿里巴巴國際站、敦煌網等真實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進行真實商務運作。在學生中組建跨境電子商務大學生創業團隊,由學院提供辦公場地及相關配套硬件設施和基本經費,由專業老師出資帶隊,創業團隊利潤共享,自負盈虧的運營模式。同時,利用電子商務專業實習軟件進行開展國際貿易和跨境電子商務專業實訓,利用合作企業的線上平臺進行外貿電子商務專業實踐。
3.教學設計中將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相結合,最大化利用學習時間。
鼓勵學生在速賣通等跨境電商平臺自主創業開店經營,通過店鋪的經營情況作為對學生考核評價的依據。教師可以對學生的經營情況實施監控和指導。師生之間可以借助QQ、旺旺、微信等通信方式進行教學互動、隨時輔導、布置任務、提交作業等,這樣將教學穿插在實踐中。通過這種課內學習和課外實踐創業,達到課內與課外結合,最大化利用學習空間,把課堂由課內延伸到校外;
4.承接企業網店建設和運營任務。
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創建創業工作室,承接外貿企業的跨境電商經營業務,作為教學環節的一部分。
(五)課程考核
跨境電商創業型人才培養的考核主要依據基礎知識及操作和實訓(包括創業項目)兩部分,為鼓勵學生創業,基礎知識及操作和實訓的比重分別為30%和70%,其中實訓部分,設置實訓項目的權重為項目總體選擇和規劃設計占20%,店鋪裝修占20%,經營業績占60%。
基礎知識及基本操作教學模塊,評價指標和評價方式如下:
綜合實訓內容是學生在跨境電子商務平臺開設店鋪,并制定相應的考核標準表。評價指標和評分分值如下:
跨境電商創業型人才培養的課程設置,必須與實際的操作實踐相一致,必須與相關企業合作共同建立課程體系并實時更新。為讓學生掌握實際操作技能,必須引導學生到跨境電商園區企業實習,也可以讓教師和學生一起成立跨境電商工作室,教師帶領學生共同創業。
另外,還要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跨境電商技能大賽,在競賽中提升學生跨境電商的基本操作技能,也可以在校內組織跨境電商創業競賽等項目。
參考文獻:
[1]陳旭華.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義烏市為例[J].價格月刊,2014(03).
[2]陳長英.浙江省跨境電商人才需求分析及培養路徑研究[J].中國商貿,2015(02).
[3]陳國雄.溫州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路徑與實踐[J].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3).
[4]季紹斌.我國高校學生業實踐活動新探――以溫州大學生跨境電商創業活動為例商貿人才[J].中國商論,2015(30).
基金項目:
1.咸寧職業技術學院2015年一般課題《高職院校跨境電商創業型人才培養研究》(課題編號2015Y012)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7)03-0088-03
一、營口跨境電商發展現狀
營口外貿優勢產品有石油化工、鋼鐵機械、鎂制品、汽保、管件等。外貿總量長期居遼寧省第三位。汽保設備生產規模一直在全國排列第一位。但營口的交通區位優勢是發展跨境電商最大的優勢。2015年,港口吞吐量實現34億噸,集裝箱運量達到592萬標箱,全國排名居第8位、世界排名第12位。“營滿歐”大陸橋6條中歐國際班列,占東北各港大陸橋總量的91%。營口港已同50多個國家和地區140多個港口建立了航運業務關系。2016年,營口成為國家第三批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點城市之一。2015年5月,營口市政府與阿里巴巴總部在杭州市舉行了項目上線運營啟動儀式,攜手打造全網絡最大跨境電商分銷平臺。合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營口物流、倉儲、保稅等優勢,發展速賣通對俄業務,滿足跨境電商快速發展的物流需求。營口港務集團有限公司平臺營口港(薈)成為營口地區最大的跨境電商平臺。2015年10月21日,創業板上市公司深圳迪威視訊公司在營口建設駝營網暨營口迪威跨境貿易電商服務平臺,半年內發展注冊用戶500戶,完成首單40萬美元的交易,計劃1年內實現平臺注冊用戶5000~10000家。但一年過去了,經過調研發現,該項目處于擱置狀態。
從上面情況來看,營口的基礎適合發展跨境電商,甚至某些基礎條件非常好,政府的各個部門為了發展跨境電商也開拓進取,積極工作,但實際效果并不顯著,對比跨境電商先進省市,仍存在較大差距。
二、先進省市發展跨境電商經驗
(一) 杭州
2015年3月全國第一個跨境電商試驗區―杭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成立,至11月底,交易規模從不足2000萬美元快速增至304億美元,從而帶動杭州市出口增長了38%,明顯高于其他城市。杭州市整體經濟增長速度已躍居全國前列。杭州經驗給我們的啟示如下:
1雄厚的民營經濟基礎
杭州短期成績的取得與其所在省份雄厚的民營經濟基礎密不可分。浙江省80%以上的外貿出口都由民營經濟創造。在全國民營經濟500強中,浙江省就占了203家。杭州擁有阿里巴巴等大型電商企業及全國1/3綜合性電子商務網,全省從事跨境電子商務的經營主體約3萬多個,在各大跨境電商平臺上開設各類網店已超過30多萬家,如ebay有2萬家左右的中國大陸賣家,其中30%是浙江的企業。這些企業奠定了杭州的成功,而這些電商企業大部分是民企。正是廣大民營企業造就了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培養出自由競爭、快速反應、勇于創新的企業運行機制。反觀營口,國營經濟占據主導地位,本地電商民營企業數量較少、規模不大、活力不足,即使政府做了大量工作,提供了優惠政策,引進了一些大型電子商務平臺,但由于地方民營企業發展較慢,難以行成規模經濟效益。縱觀跨境電商先進省市,大多民營經濟發達,政府主要是服務引導作用。要想發展好跨境電商,政府應夯實民營經濟基礎,發展壯大企業,積極引進人才,創新機制,營造產業氛圍。
2豐富的市場商品資源
杭州有義烏作為其商品基地,義烏作為全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交易中心,具有豐富的貨源產品。浙江本地優勢外貿產品涉及服裝、飾品、箱包、鞋類、汽摩配及家電等幾十個品類,大部分都是適合跨境電商銷售的產品,這是促成杭州有良好創業氛圍的優勢之一。有了質優價廉的商品,其它諸如跨境電商平臺運營、跨境物流、跨境支付各種方式的選擇組合都只是達成交易的手段,可以通過人才的快速培訓獲得。而營口優勢產品主要是冶金、機械、汽保、石油化工等,大部分都不利于做跨境電商。少數紡織、服裝、食品等規模較小,產品設計、營銷運營等方面較先進省市存在一定差距,需要政府多方面幫助提升規模。
3銷售平臺多元化
杭州大多數出口型跨境電子商務企業采取的是B2C的貿易模式,即直接面向單個消費者,利用ebay、速賣通、亞馬遜等銷售平臺,采取郵政小包和快遞的方式進行貨物運送,利用paypal和escrow等在線支付工具進行結算。80%電商實現了ebay、Amazon、速賣通、敦煌網等全網營銷,部分規模較大的跨境電商出口企業自建銷售平臺。而營口企業由于缺乏經商傳統、人才培養匱乏導致大部分外貿從業者只知道阿里巴巴,其他的跨境平臺、跨境支付方式知之甚少,導致尋找外貿客戶手段單一、成交量較小。
(二)鄭州
截至2015年8月31日,在全國7個跨境電商試點城市中,鄭州的業務量已突破3000萬單,單量和稅收總和都占7個試點城市的50%以上,即鄭州的單量和稅收都超過杭州、寧波、廣州、深圳、重慶、上海6個試點城市的總和。
1PPP商業模式
電商平臺PPP商業模式全國首創,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縮寫,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例如:河南物流保稅中心的建設,國有股東占51%的股權,而河南保稅物流中心總經理徐平私人占股49%。通過引進社會資本,不僅帶來了資金,還帶來了運營管理團隊。社會資本能解決政府投資能力不足、政府管理專業能力不夠和管理效率低下的問題,能充分調動民間企業活力,促進經濟效益快速增長。這種方式需要政府放權,在招商方面能夠引進高素質的跨境電商團隊,留住民間社會資本。
2跨境電商模式和政策的創新
州試點創新提出的“保稅備貨模式”,可以大大縮短客戶收貨時間。已被海關總署推廣至全國試點城市,也被稱為“鄭州模式”。即電商根據大數據分析,確定哪些商品暢銷,集中從國外采購通過輪船或火車貨運到境內的海關特殊監管區,處于保稅狀態。根據電商平臺上的訂單,在海關特殊監管區的倉庫進行包裝、分撥、通關查驗從鄭州倉庫向全國各地發貨。海關商檢采取“三個一”的工作方式,并以無紙化方式進行通關。跨境電商還是較新的事物,政府的頂層設計、制度創新可以彌補企業、人才、貨源等方面的不足,從而實現快速發展。這需要政府挑選具備國際貿易和電子商務的復合型人才,成立專業部門,負責研究執行上級部署和要求,邀請“外腦”制定產業規劃,加強海關、國稅、物流、金融等多部門合作,建設并完善跨境電商生態圈。地方跨境電商的發展不取決于單個企業的能力和意愿,取決于當地跨境電商生態圈的完善程度。
三、營口發展的路徑分析
(一)轉變觀念,制度創新
在發展跨境電商過程中,政府的作用不可替代。政府應成立專門的跨境電商領導部門,從全局出發,進行頂層設計,建設信息共享、智能物流、金融服務、電商信用、風險防控等體系,推動廣義的“單一窗口”,即不但政府管理部門信息互換、監管互認,還要與電商平臺、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物流等社會企業進行信息互換互認。遵循“企業先行、問題導向、動態解決”的原則。加強自我學習,發揮引導作用,營造產業氛圍。跨境電商與傳統產業不同,難以通過給土地、給政策、給優惠的方式招商,而要通過完善優化生態圈來吸引各方力量,通過政府和優秀跨境企業對傳統產業的示范推動,促使傳統企業快速轉型。
(二)建設地方品牌
應大力扶持適合跨境電商的服飾、小型汽配產品、鞋帽、假發、食品等,在做好產品質量的基礎上,打造優質名牌產品,進行“營口質造”,積極打造商品所體現的意義、價值、地位。從跨境電商發展趨勢來看,主流平臺ebay、amazon、特別是速賣通都在鼓勵中國商家擁有自己的品牌。在跨境電商中自建銷售渠道推廣品牌較為容易,如一個外語購物網站,配備營銷團隊,通過搜索引擎、社交媒體營銷將網站推廣出去,品牌效應就會產生。
(三)加強跨境電商的運營
跨境電商的核心是運營。現在大部分企業不重視運營,覺得有優質產品,掛到網上即可。運營人員很多都是初級跨境電商人員,只會在網上掛單,等待客戶。其實運營需要專業人士做大量工作,首先運營應本土化,即產品功能和設計應符合當地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和需求,利用當地搜索引擎、社交網絡、電商平臺、即時通訊工具宣傳產品。使用本地主流在線支付方式。其次,運營要具有專業能力。運營人員應充分利用各種網絡數據分析工具,如google trends,Alexa,及電商平臺的后臺數據分析工具研究品類管控,以最小成本獲取最大限度的銷售額和利潤率。研究各平臺的促銷方式、分析各個國家最優的物流、支付方式組合。在拓展渠道方面,除了速賣通、
ebay、amazon等主流歐美平臺,不少國家本土電商平臺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尤其是小語種的國家,如俄羅斯的Ozon,南美的Mercadolivre,這些都可能會帶來業務激增。
(四)引進人才
營口市是三線城市,大學較少,對高級人才吸引力較小,培養跨境電商人才,應立足于自己的高校。應把電子商務列為大學階段必修課程,在物流、報關與貨代、商務英語、國際貿易等專業開設跨境電商課程甚至跨境電商專業。此外,利用社會辦學,對俄語、韓語、日語輔導班增加跨境電商培訓。可選擇有創業欲望的學生組成創業團隊,由教師帶領開立公司,政府給予適當幫助。教學內容應該盡可能多方面、多層次。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9.018
0引言
本文對人才培養的研究,采取實地調研及訪談相結合的形式。調研地點為跨境電商行業發展的前沿陣地義烏和上海兩地,訪談對象選取該行業不同類型和職能的機構與單位,訪談內容根據各機構的類型有所側重,但都圍繞跨境電商行業發展及人才培養,同時也對人才需求狀況做一定了解。對訪談結果的分析,側重人才培養模式、各模式的特點、培養內容及優劣比較等,為以后學者們探究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提供借鑒。
1訪談設計
為對跨境電商行業有大致了解,作者首先對該行業進行調研。通過調研,希望了解該行業發展狀況及發展前景,跨境電商行業人才的供需情況,跨境電商行業人才培養情況,特別是對信管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等。
2015年11月,作者對跨境電商行業發展的前沿地區義烏和上海兩地的跨境電商企業、政府機構、跨境電商培訓學校進行了實地調研與訪談。作者選取不同類型的調研對象,在實地調研過程中,了解被調研單位的性質及概況、跨境電商行業發展等情況。訪談提綱的設計,從不同的單位機構、不同的被訪談者的視角,了解跨境電商行業發展狀況及前景、跨境電商人才供求與培養狀況。針對不同的單位及機構訪談內容側重有所不同,問題也更有針對性。如針對跨境電商企業HR和主管的訪談主要側重行業發展及人才需求、崗位設置、業務流程等方面;針對跨境電商人才培訓機構,主要側重學員情況、培訓課程、學員發展等方面。
2訪談實施
作者對義烏、上海兩地的有代表性的跨境電商組織機構進行了調研與訪談,訪談對象涵蓋了高校(義烏工商職業學院,訪談4人)、跨境電商企業(“義烏購”跨境電商平臺,訪談4人;上海深藍億康科技有限公司,訪談3人)、跨境電商人才培訓學校(吉茂科技有限公司,訪談2人)、政府機構(義烏市電子商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訪談1人)、政府資助的孵化中心(“中國網店第一村”青巖劉創業孵化中心,訪談1人)。每個機構與單位選擇經理、主管、HR或主任進行訪談,訪談對象對該行業或單位情況十分了解,較有代表性。
3訪談結果及分析
經過對代表機構的調研,了解了目前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式,各代表機構培養特色,包括課程設置、教學模式、培養方式等。
培訓內容:產品、開發、建店、運營、營銷和平臺操作技能及規則等由表1可看出,對跨境電商人才的支持與培養是多方面的,不僅培養機構類型多樣,且培養特色各有側重,滿足了市場對跨境電商人才的多元需求。
目前跨境電商人才培養主要有5種:高校、創業孵化中心、跨境電商企業內部培訓、政府政策扶持及補貼培養、社會跨境電商培訓機構。各方式途徑各有利弊且培訓側重點不同,詳見表2。
只針對平臺賣家和跨境電商銷售團隊整體來看,各培養模式間對人才的培養互相協作,互為補充,都存在著培養內容都與工作實際密切相關,注重實操,注重平臺的特點。
一、跨境電商對傳統國際貿易的影響
近年來,中國的出口增速逐漸趨緩,2014年,我國外貿增速為2.3%,但同期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強勁,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 2014年跨境交易額3.75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5%,增速遠高于外貿增速。跨境電商已經成為我國對外貿易新的增長點,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適應了國際貿易的最新發展趨勢,正逐漸改變著傳統外貿模式和固有的商業格局。相對于傳統外貿經營模式,跨境電商具有顯而易見的優勢,跨境電商通過外貿B2B或B2C平臺,實現了企業之間、企業與終端消費者之間的直接對話,買賣雙方可直接產生交易;由于跨境電商避免了不必要的流通環節,企業或消費者可以根據自身的購買需求即時采購、銷售或消費,因而跨境電商的交易頻率遠遠高于傳統外貿;在過去的5年中,傳統外貿出口增長不足10%,而跨境電商年均增長將近30%。與此同時,境內企業通過跨境電商平臺,其利潤由原先的5%~10%提高到了30%~40%。跨境電商對傳統國際貿易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改變了國際貿易利潤分配格局
在跨境電子商務模式下,傳統的國際貿易供應鏈顯得過于單一,傳統貿易中一些重要的中間環節被弱化甚至替代,原來的出口商、中間商以國外的進口商等環節的中間成本被擠壓甚至完全消失,這部分成本被很大程度轉移出來,變成生產商的利潤,另一部分成為消費者獲得的價格優惠,國際貿易的成本在產品價格中的比重大幅度降低,跨境電子商務幫助“中國制造”實現利潤回歸。
(二)促進中小型外貿企業快速成長
隨著跨境電子商務、現代物流以及跨境支付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在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的幫助下,“中國制造”的銷售渠道更為通暢,營銷方式更為靈活,跨境貿易更為便利。跨境電商平臺提供的專業服務可以逐步替代傳統貿易中貿易、金融、外語等專業人才的作用,使過去復雜的國際貿易變得簡單、透明。這些可大大降低中小企業進入外貿行業的門檻和進出口成本,有助于中小制造企業快速成長。在跨境電商平臺的幫助下,為中小型外貿企業與大企業提供同臺競爭的機會,促進了中小型外貿企業快速發展,為他們參與全球經濟貿易提供了難能可貴的機會。
(三)提升了“中國制造”產品優勢
跨境電商能有效打破行業壟斷,大大地節約交易成本,節省了交易時間,拓寬了營銷渠道,為我國企業創建品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提供有效途徑,尤其是給一些知名度不高的小企業創造新的發展空間。借助于跨境電子商務,產生了很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品牌。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中國制造商通過跨境電商平臺將產品直銷到世界各國。現如今,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已逐漸形成一條涵蓋營銷、支付、物流和金融服務的完整產業鏈,能為我國傳統外貿企業轉型升級起到推波助瀾作用,幫助傳統外貿企業向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發設計、銷售服務以及自主品牌的建立進行轉型升級,增強外貿企業自身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四)助推服務貿易不斷發展
跨境電商的發展,解決了中小企業找客戶難得的問題。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平臺,訂單與客戶需求形成無縫對接,相比傳統國際貿易交易方式極大地節約了成本。采用跨境電商多平臺服務,在保證高效低成本地完成交易的同時,滿足了外貿“跨境”國與國之間管理差異化要求。中國跨境電商的發展模式催生了相關行業的不斷發展和創新,正改變國際貿易服務業利益格局。通過跨境電商平成系統化、流程化操作,為中小型企業完成通關、退稅、物流、外匯、融資等全部外貿流程服務,針對性地應對了我國中小型企業參與數量大、運行效率低、專業化較弱的現狀,整體提升了中小型外貿企業運行效率。
二、跨境電商對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提出新的要求
面對跨境電商給傳統外貿企業帶來的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廣大中小型外貿企業紛紛尋求轉型,跨境電商專業人才的短缺成為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跨境電子商務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雖然跨境電子商務兼具國際貿易和電子商務的特點,但是跨境電商發展的核心是國際貿易,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電子商務結合出現了新特征。所以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更能滿足企業的要求,所以企業招聘跨境電商人才時更多傾向于選擇國際貿易和電子商務等相關專業。
目前,絕大多數財經類和綜合類的高職院校院校都開設有國際貿易專業,學校每年向企業輸送大量的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生,但是,兼具國際貿易和電子商務特征的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對人才的綜合性需求較強。單一的專業根本無法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的企業招不到合適的跨境電商人才。在跨境電商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人才缺口。面對現在變化很快的技術、市場,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滯后于企業的需求,仍然按照原有老思路去培養大學生,這樣只會造成更大的人才缺口,這也是更多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跨境電商的加速發展對國際貿易的人才培養規格提出較高的要求。一是從業人員要具有豐富產品行業背景的專業知識,對行業產品具有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的專業知識,這樣才能根據市場和客戶需求,選擇品類,經營細分目標市場。二是語言應用能力,要求具備較強的英語讀寫能力,特別能熟練運用一種或多種小語種語言,如法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等,這些語言都是非洲、阿拉伯國家和南美的官方語言。雖然是小語種,但是其覆蓋市場區域遼闊廣大。三是掌握綜合性國際貿易專業知識。開展跨境電商業務,不僅要掌握多平臺的操作方法,而且要了解交易國文化、習俗、語言、法律等方面專業知識,這樣就能了解當地消費者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因為對全球化的零售而言,營銷策劃是關鍵。不同國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消費對象、不同的產品(如阿拉伯和歐美)要有針對性的營銷策略。即使是拍一張產品照片和加一點產品說明,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有文化,習俗和愛好的不同。四是供應鏈管理能力。幾乎所有的跨境電商平臺的成功都離不開供應鏈管理的成功。全球零售從產品方案制定、采購、生產、運輸、庫存,出口,物流配送等一系列環節都需要專業的供應鏈管理人才。
三、新形勢下對國貿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建議
(一)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要更加清晰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明顯滯后于跨境電商對人才規格的要求,仍然停留在傳統國際貿易人才的層面,面對加速發展的跨境電商,國際貿易專業應該對其人才培養目標和崗位面向進行清晰定位,即以較高的外語應用水平為基礎,具有較強的國際市場信息分析、外貿業務洽談能力和跨境電商運作能力以及較強國際貿易業務操作能力,能在外貿企業或相關行業從事外貿業務操作、跨境網絡營銷、報關、貨代等業務工作的高等應用型人才。主要就業崗位面向各級各類進出口公司、生產企業從事外貿業務員、跨境電商平臺管理員、貨代員、報關員等國際貿易崗位工作。
(二)課程體系設計要與行業企業人才要求相一致
國際貿易課程設計應該從行業企業崗位職業能力需求出發,按照“校企融合、以崗定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優化課程體系,以崗位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培養為主線,與企業合作對專業核心課程進行教學內容的改革,構建以職業崗位為導向的“多重層級”模塊式課程體系。壓縮重組傳統國際貿易業務課程設置,把跨境電商的作為一個相對獨立模塊來優化課程體系。
以國際貿易職業能力標準為依據,以其業務流程為主線,圍繞其具體崗位工作展開。教學內容圍繞職業能力標準中崗位的劃分,體現國際貿易崗位工作過程的完整性,實現課程和教學內容安排重新排序;以工作任務為核心劃分教學單元,形成融過程性知識和經驗性知識、策略性知識于一體的能力培養單元,教學過程以完成特定工作任務為目標實踐化,以實現知識與技能、工作任務的無縫對接。
(三)要打造適應課程改革“雙師型”教學團隊
采用“培養和聘用為主,引進為輔”的方式,打造一支具備雙師素質專任教師和行業兼職教師為主體的優秀國際貿易實務專業教學團隊。按照“師生融合”的理念進行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為了實現國際貿易人才培養目標,通過聘請行業企業兼職教師主要承擔專業核心課程的實訓教學;選派專任教師到相關外貿企業頂崗鍛煉的方式培養教師外貿操作技能和專業實訓指導能力;從抓工作態度開始,提升教師責任意識,并貫穿于教學之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以及其他良好的職業素質。
通過選派骨干教師參加學術研討、專業培訓和企業掛職鍛煉,深入外貿企業參與產品國際推廣、外貿業務操作、跨境電子商務平臺操作等專項技能實踐,選派專業骨干教師參加外貿職業資格考試師資培訓,把實踐操作能力作為考核專業教師的指標。
(四)加強校企合作力度,嘗試建立校內實訓創業基地
建設校內生產性創業基地,是培養適合企業需要的跨境電商人才最直接的路徑,而跨境電商不同于傳統國際貿易的交易方式,為國際貿易專業建立校內生產性創業基地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學校可以和現有的具備條件的跨境電商校外實訓基地進行深度合作,探索建立校內實訓基地經營主體多元化的機制,由學校提供場地和硬件配套,由企業提品和項目,共同制定管理條例和制度,試點開發校企合作的教學創業一體化教學模式,為本專業學生形成零距離的就業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袁麗.跨境電商平臺的大學生網絡創業模式探析[J].電子商務,2014,(12).
[2]王莉莉.跨境電商漸成為國際貿易新模式[J].中國對外貿易,2014,(12).
業務量的飛速增長也導致周邊配套設施不足的問題不斷凸顯,廣州富力國際空港綜合物流園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程怡在接受《物流》雜志專訪時表示:“跨境電商的發展需要扎實的物流配套作為基礎,目前空港周邊倉庫容量不足,嚴重制約了跨境電商的進一步發展。”據悉,為了緩解倉儲供不應求的壓力,富力物流園抓住市場先機,緊跟時代潮流,向機場海關、機場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申請開展跨境電商業務。
跨境進口電商發展迅猛
早期中國跨境電商一直以出口為主,所以到目前為止,出口電商仍占大頭。但近年來,隨著國內人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以及跨境進口新模式的推陳出新,加上政策的支持,跨境進口電商發展迅速。2014年,中國跨境進口電商交易額已達4762.9億人民幣,較2013年增長率超過58%,在跨境電商中的占比已達12.7%,而在2008年該占比僅為4.2%。
政策的支持、物流成本的降低與服務的提升、清關環節的規范以及電商對采購終端的掌控,進一步縮小了海淘的流通鏈條,跨境進口電商將進入高速發展通道。今年6月,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也曾在紐約的一次演講中,強調了現在跨境電商已經正式從出口電商向進口電商轉移。
對于跨境進口電商業務的操作,海關總署在2014年第57號公告中明確規定保稅跨境電商(B2B2C,監管代碼1210)進口僅限于在獲批試點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保稅中心(B)型倉庫內開展業務。
基于此項規定,廣州市機場綜保區充分利用其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相關政策優勢,成為廣州市跨境電商試點園區,目前已成功開展B2B2C保稅進口、B2C直購進口和個人物品等3類跨境電商業務。
程怡認為海關和檢驗檢疫局近年來不斷追求創新、堅持務實,積極為企業創造更優良的環境,貨物通關效率和業務操作的靈活性都提高了,這些都為廣州市空港跨境電商進口業務量的快速增長奠定了基礎。“在跨境進口電商業務量方面,廣州市空港僅今年第一季度的業務量就接近去年全年的總和。”
據統計,2014年全年,廣州市機場綜保區累計處理B2B2C進口49.6萬票,貨值1.24億元。而今年第一季度,B2B2C進口46.7萬票,貨值1.2億元。兩者數值非常接近。
保稅倉儲配套嚴重不足
跨境進口電商俗稱“陽光海淘”,目前有“保稅備貨”“保稅集貨”“直郵進口”三種模式。“保稅備貨”模式由寧波保稅區開啟,即:跨境商品先備貨、后有訂單。跨境電商企業在國外統一提前采購商品,備貨到保稅區指定的跨境商品監管倉內,消費者通過網絡平臺下單后,跨境電商企業辦理海關通關手續,以個人物品形式申報出區,并代繳行郵稅,海關審核通過后,跨境電商企業委托物流公司派送到消費者手中。這一模式在2014年的“雙十一”活動中大獲成功。
對電商來說,物流是其競爭力所在,跨境電商也是如此。跨境電商飛速發展,對后端保稅倉儲的需求不斷攀升。
程怡表示:“就全國來看,跨境電商業務量的增長速度遠比物流設施的成長速度要快,這導致物流成為跨境電商的瓶頸。再來看空港周邊,符合保稅跨境電商要求的倉庫幾乎已經全部利用起來了,現階段難以找到新的符合要求的倉庫。而且新倉庫建設周期長,還要經過海關批準才能具備特殊監管功能,有別于普通倉庫。”
據悉,國務院正式批復設立的廣州白云機場綜合保稅區規劃面積為7.385平方公里,是國內最大的空港綜合保稅區。包括中區、北區、南區3個區塊,其中中區位于花都區花東鎮,規劃控制范圍為0.765平方公里;北區位于花都區花東鎮,規劃控制范圍為2.099平方公里;南區位于白云區鐘落潭鎮,規劃面積為4.53平方公里。
其中,北區由廣州富力地產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廣州富力國際空港綜合物流園有限公司運營。富力物流園位于廣州空港經濟圈核心,園區總占地面積1529畝,倉儲面積約123萬平方米,北區一期圍網面積524畝。
目前,毗鄰白云機場貨物進出境口岸的機場綜保區中區及周邊海關監管倉庫已經供不應求,南區倉庫尚未開工建設,極大地限制了空港跨境電商業務的進一步增長。
富力物流園提前布局
在目前機場綜保區中區及周邊海關監管倉庫已經完全飽和的情況下,由富力物流園運營和招商引資的綜保區北區就顯得非常令人期待了。而目前北區一期圍網內倉庫尚未開工建設,為緩解跨境電商倉庫供不應求的壓力,抓住市場先機,富力物流園向海關、檢驗檢疫局申請在綜保區北區紅線范圍內(二期圍網區域)已建成的坡道式倉庫開展跨境電商業務。
對于機場綜保區北區的開發計劃,程怡透露會先開發60%的面積。屆時,由富力物流園運營的機場綜保區北區將享有國家的特殊政策優勢,包括稅收優惠政策(免稅、保稅、退稅、免征),保稅物流倉儲及進出口貿易政策、海關監督、檢驗檢疫、外匯管理便利政策等。據悉,富力物流園很早就開始布局電商業態,如三年前引入天貓進駐園區,天貓帶來了顯著的行業關注度和市場號召力。
近年來,跨境電子商務作為電子商務行業的新業態得到了迅速發展。諸暨市眾多中小外貿企業抓住跨境電商絕佳時機,紛紛布局跨境電子商務貿易,謀劃轉型升級。截至2015年11月,諸暨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出口的企業已達650余家(僅在阿里巴巴國際站注冊的企業達463家)。根據調研采訪,諸暨中小外貿企業在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的過程中問題重重。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促進諸暨中小外貿企業發展跨境電商的幾點建議。
2諸暨中小外貿企業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
諸暨目前正在開展跨境電商業務的企業,涵蓋紡織、五金汽配、珍珠飾品等各大類商品行業,態勢良好。其中不乏一些業績出眾的企業代表,如永華工藝品有限公司、水年華珠寶有限公司、鑫牛管業等代表性企業。據統計,2014年諸暨市跨境電子商務銷售額2億美元。大部分正在開展跨境電商貿易的諸暨企業多依托第三方跨境電商平臺,通過以“線上集成+跨境貿易+綜合服務”為主要特征的線上接單、線下交易的模式拿下訂單,打響自身品牌名號;各企業依托平臺也呈現多元化格局,依照自身需求,通過全球速賣通、阿里巴巴國際站、Ebay、蘭亭集聚、敦煌網、亞馬遜、環球資源、慧聰網、京東等各具特色的平臺開展自身業務。
與此同時,諸暨企業自發組建諸暨網商聯合會,電商協會等,依托此平臺,互相扶持,交流借鑒經驗,以點帶面,增強諸暨企業凝聚力,提高諸暨企業發展跨境電商的競爭力。但值得一提的是,諸暨企業通過跨境電商的出口由于受海關等限制大部分都不是直接從諸暨出口,而是從杭州、義烏、上海等地出口。
3諸暨中小外貿企業跨境電商發展中的挑戰
1企業的跨境電子商務應用水平層次較低
由于眾多中小企業缺乏資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和跨境電子商務自身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很多外部條件尚不成熟,導致諸暨中小外貿企業對跨境電子商務的投入相對較低,只能算是在傳統的營銷模式下試水跨境電子商務,往往停留在網上開店鋪和產品展示環境,尚未真正挖掘出跨境電子商務的潛在價值。[1]在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大部分企業對于跨境電子商務貿易,雖已開始埋頭苦干但對該業務不知甚解。大多數企業僅了解網上接單,對于具體配套環節如物流、支付等知之甚少,呈現出跟風效應,導致出現問題時企業抵御風險能力較弱。
2產品同質化嚴重,侵犯國外知識產權問題層出不窮
諸暨產業特色明顯,產業集聚,既是諸暨出口的一大優勢,卻又造成產品貨源同質化競爭激烈。比如海外買家在網上選購諸暨珍珠時,在速賣通或Ebay上可以搜到上百甚至上千提供類似款式的諸暨賣家,那么海外買家最終決定選擇購買的因素只能是價格了。貨源公開化、價格透明化導致國內賣家競爭日趨激烈,在惡性競爭下,致使大量的低附加值、無品牌、質量不高的商品和假貨仿品充斥跨境電商市場,侵犯知識產權等現象層出不窮。諸暨跨境電商出口的主要市場是歐美發達國家,商務環境和法律法規體系較為完善,很容易引起知識產權糾紛,后續的司法訴訟和賠償問題十分棘手。
3跨境電商人才缺乏
諸暨目前從事跨境電商的大部分企業并沒有相應的跨境電商專業性人才,依舊依賴于傳統外貿的業務員,而這部分人才僅具備國際貿易專業知識,對于電子商務技能和知識了解不多。由于缺少專業性人才,大多數企業僅通過網上開店鋪展示商品,而對于電子郵件、社會化媒體營銷等推廣方式從未涉足,甚至能充分利用跨境電商平臺提供的營銷推廣的企業也很少。
4跨境物流發展滯后
跨境電子商務具有訂單小、批次多和采購周期短等特點,對物流的速度要求較高。諸暨出口產品多為襪子、服裝、五金小配件、珍珠飾品等貨值較低的產品,支付不起高額的商業速遞費用,所以目前大多數諸暨企業并沒有采用國際四大快遞公司的服務,更多采用的是郵政包裹。據郵政局統計,2014年全年經郵政局寄往境外的小包共3萬件左右,價值200多萬元。出口商品以小飾品、針紡品、玩具類低價值日用品為主。即使是平郵的價格,給中小企業的流動資金也帶來不小壓力。加上物流速度太慢,延長供貨時間,降低客戶體驗滿意度,容易失去長期忠實的客戶。
4諸暨中小外貿企業發展跨境電商的策略
1加大跨境電子商務的投入
諸暨外貿企業應當清醒認識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明確自身的發展方向,加大跨境電子商務方面的投入。跨境電子商務企業,應該充分了解國外市場,理解不同國家地區之間的差異,包括語言、文化、法律、顧客喜好和支付方式之間的區別。在熟悉各大跨境電商平臺的具體業務情況下,結合自身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跨境電商平臺開展業務。在跨境電商實際業務操作中,可以探索服務外包的模式,可以將店鋪裝修、產品圖片設計、廣告設計、營銷宣傳、管理信息系統編制和跨境物流等環節外包給國內外專業服務商。
1打造自主品牌
在同質化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產品是核心,企業應該打造自主品牌,不斷創新產品。諸暨跨境電商出口的主要產品是服飾配件、珍珠、服裝、家紡、寵物用品、管材管件、家用小型機械等。企業應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多渠道與客戶進行充分溝通,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工具做好客戶消費需求和偏好預測,了解客戶的消費偏好和消費趨勢[2],滿足市場對產品差異化的需求,從而提高產品的附加值,爭取競爭優勢。
3 積極培養跨境電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