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1 16:35:3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當前國內經濟形勢分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原油、糧食價格震蕩回落,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走低,暫時緩解了全球通脹壓力,但未來走勢不明朗。下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在突破每桶145美元后,受沙特增產、世界經濟疲軟對石油需求減少、美元匯率較穩定的影響,油價一路走低,于10月16日盤中跌破70美元大關。受全球小麥產量預計增加、中國和印度大豆產量創下新高、泰國和越南大米豐收等利好因素的影響,國際糧食價格出現回落。短期看來,受全球經濟放緩和供給增加的影響,國際初級產品價格出現回調,輸入型通脹壓力暫時減緩,但初級產品價格未來走勢仍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因素:雖然增長減緩,但新興經濟體的發展仍存在較強勁的需求;如果價格持續下跌,原油供給可能出現下降;而颶風等自然災害以及大國利益權衡等政治因素也為油價走勢增加了變數。
(三)世界經濟下行態勢明顯。發達經濟體增長集體放緩,部分國家或地區面臨衰退風險:2008年二季度日本實際GDP環比下降0.6%,同比下降2.4%,9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創出歷史新低。歐盟主要成員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家地區GDP環比都出現下降,二季度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德國GDP萎縮0.5%,法國GDP環比下降0.3%,意大利GDP初值環比下降0.3%;歐盟和歐元區“經濟信心指數”雙雙大幅下降,通脹率創出16年來新高,英國GFK、法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均創出歷史新低。美國8月份失業率達6.1%,創4年來新高。新興經濟體“硬著陸”風險加大:越南幾乎陷入經濟危機;印度盧比、泰銖和馬來西亞林吉特兌美元貶值;泰國政局變動更加劇了經濟下滑;二季度俄羅斯GDP增幅7.5%,低于經濟學家預計和一季度增長,對2008年通脹預期也由此前的10.5%上調至11.8%。新興經濟體普遍面臨出口下降、通脹率高、金融風險加劇等問題。
2008年10月8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世界經濟展望》預測值概覽中,將其對今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3.9%。
進入下半年,國內經濟增長持續回落,隨著CPI的回落,預期國家宏觀調控措施將根據國內外形勢變化適時微調,將會適時理順價格形成機制,推出“減稅讓民”等措施,保持經濟平穩發展。
(一)三大需求集體調整,國內經濟增長將持續回落。工業和房地產業的不景氣帶來了投資的下滑,隨著物價漲幅的回落,名義投資增速也將會向實際投資量增長回歸;股市和樓市的持續低迷、居民收入增速的放緩、物價漲幅回落將影響下半年消費的穩定增長;雖然國家已出臺促進出口的相關政策,人民幣升值速度放緩,但外需的疲軟、企業利潤空間被擠壓等因素導致出口增長短時間內難以恢復,三大需求同時面臨調整,國內經濟將持續回落。
(二)宏觀調控初見成效,體制改革時機顯現。今年以來,國家實施的“一保一控”政策初見成效,CPI實現穩步回落。為了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持續發展,央行于9月15日下調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和中小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緊接著又于10月8日再將一年期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各下調了0.27個百分點,并下調了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開始向市場注入資金,這些調整有助于緩解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并增強宏觀調控的靈活性、針對性。在輸入型通脹壓力的減小、CPI呈現穩步回調以及PPI和CPI倒掛嚴重擠壓企業利潤的情況下,預期國家將會加快資源價格改革步伐,適當放松政府對價格的干預和管制,理順價格形成機制。在經濟下行周期,為緩解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生存壓力,提高居民消費水平,刺激經濟保持穩步增長,預期國家將實施靈活的財政政策,加快增值稅改革、提高個稅起征點等政策的出臺。同時,為了防止經濟過快下滑,地方政府紛紛出手,通過上大項目、加快生產自救等方式擴大投資,甚至以行政方式干預經濟運行,這些措施的推出有利于增強市場主體的信心,保持經濟穩定增長。
三、京津一體化,加速京津冀地區發展
隨著京津城際高速列車的開通運行,京津“半小時交通圈”成功建成,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大城市作為雙核的都市圈發展又向前邁進了一步。京津兩地聯手,資源能夠得到有效共享、配置,雙核的極化作用將進一步加強,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對省市的輻射作用,加速了京津冀經濟圈的發展。今年,在我國長三角和珠三角兩大重要經濟增長區生產放緩、企業生存困難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紛紛倒閉的背景下,經濟增長的第三極,京津冀經濟圈的穩定發展就成為各界關注的重點。充分發揮獨有的政治、信息、科技和人才優勢;借助國家給與天津濱海新區的各項優惠政策和改革試點的機會,抓住奧運會給北京帶來的全球化契機;加快經濟圈內的產業梯度轉移和產業結構升級,京津冀經濟圈勢必將成為今年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
2012年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受到外需下降、主要工業企業改造搬遷引起的停產、減產等因素影響,呼和浩特經濟運行呈現出“低開穩升,反彈有力”的態勢,同時,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加快。2012年呼和浩特經濟運行主要呈現以下三個特點:
(一)經濟增速企穩回升,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從經濟走勢看,2012年一季度增速為3.0%、上半年增速為7.0%、1-9月為9.0%,經濟在一季度見底后,實現快速回升。雖然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戰略新興產業培育取得明顯成效。首先,國家級數據中心建設進展順利。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云計算項目全部開工建設,明年先后投入運營,目前中國電信一期項目已封頂,百度、阿里巴巴等相關企業將落戶云計算產業園。其次,以香港浩源碳纖維、金三角塑料光纖、f12高強有機纖維、銀宏干細胞、中環光伏二期等為代表的新材料、生物技術項目,既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科技含量比較高,成長性又非常強,可能成為“成長型巨人企業”,產值可達十幾億乃至幾十億。
二是重大平臺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及時啟動了遠期100平方公里、近期為20平方公里的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區建設,加快推進沿黃沿線工業集中區建設,中石油500萬噸煉油擴能改造已試生產,tcl和創維升級擴能搬遷、廣銀鋁業等項目推進良好。盛樂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如意總部基地、煤炭物流園區等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正加速發展,萬銘總部廣場、西蒙奈倫廣場、伊泰中央公園等一批總部項目,大紅城煤炭物流園區二期、北方物流總部等一批億元以上現代物流項目,海亮二期、金宇新天地等61個城市綜合體項目正加緊建設。
(二)供給恢復增長勢頭強勁,需求增長較快
2012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為2.1%,較一季度、上半年提高19.1和7.3個百分點,恢復增長態勢明顯。投資和消費需求保持高速增長,對經濟發展起到有力的支撐作用。一是投資增長強勁。1-9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38億元,同比增長28%,為近幾年同期最快增速。一、二、三次產業分別完成投資74.9億元、161.5億元和701.6億元,增長43%、3.9%和33.7%;工業投資完成151.85億元,增長2.6%。二是消費市場穩中趨暖。前三季度,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729.8億元,增長13.9%,增速較上半年加快0.3個百分點。三是外貿進出口降幅收窄。前三季度,全市進出口總額為13.7億美元,同比下降17.3%,較1-8月收窄2.4個百分點。其中,出口額6.6億美元,下降20.8%;進口額7.1億美元,下降13.8%。
(三)財政收入放緩,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升
2012年前三季度地方財政總收入完成221.93億元,同比增長4.4%,分別較一季度和上半年回落8.7和9.2個百分點,財政收入繼續放緩。與此同時,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好于預期。1-9月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3351元,同比增長13.6%;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2130元,同比增長16.4%。
二、呼和浩特市2013年經濟展望
(一)關于2013年經濟走勢預測
2001-2011年11年間,呼和浩特gdp平均增速達到19.9%,保持了高速增長。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呼和浩特經濟增速在11年間,可以明顯的分為兩個階段,2001-2007年高速增長階段和2008-2011年中高增速階段。2001-2007年7年間平均增速高達23.6%,2008 -2011年4年間平均增速回歸到13.6%,尤其是到2011年更是回落到11.3%。呼和浩特經濟增速可能與國家和的走勢基本吻合(見圖①),正處在經濟增長從過去的高速增長階段向中高速增長階段轉型的時期。
圖1 2001-2011國家、自治區、呼和浩特經濟增速趨勢圖
通過上述2001-2011年期間呼和浩特經濟增長特征分析,針對2013年呼和浩特經濟運行面臨的國內外復雜的環境和不確定因素,按照不同環境和政策力度設計可能的情景,存在兩種經濟運行情況:一種情況是2013年gdp增長15%以上的高速增長,其實現概率在70%左右;另一種情況是13%以上的中高速增長,其實現概率在30%左右。
1.高速增長:2013年gdp增長15%左右
世界經濟向好的預期發展,國家“穩增長”政策效果進一步顯現,經濟觸底回升態勢明顯,社會投資和消費信心及時提升,中石油、石藥、tcl、創維等大企業達產,工業恢復增長勢頭強勁。在此背景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15%以上的增速;房地產和基礎設施投資繼續保持較高水平,工業投資回升較快,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在28%左右;居民消費預期信心較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在17%以上,2013年gdp增長15%左右。
2.中高速增長:2013年gdp增長13%左右
世界經濟形勢持續疲弱,國內經濟增速回升較慢,呼和浩特工業較2012年溫和回升,消費和投資需求增長平穩。在此背景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13%左右的增速;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在25%左右;居民消費預期沒有明顯改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16%左右,2013年gdp增長13%左右。
(二)關于2013年經濟形勢分析
1.國際經濟環境將依然復雜多變,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的局面難以根本改變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期的“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報告預計,2013年世界經濟與貿易的增長率可能略高于2012年,其中歐元區經濟有可能擺脫衰退,實現微弱增長。盡管如此,全球總需求依然不足,主要經濟體增長乏力,大多數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率放慢到潛在增長率以下,加上各國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難度增加,世界經濟復蘇進程曲折緩慢, 2013年的國際經濟發展仍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對外部環境好轉期望不能太高,外需低迷態勢短期內難有大的改觀。
2.國內經濟保持平穩增長,經濟面臨下行風險
當前,面對國內外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國家制定了“把穩增長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的調控目標,不斷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從目前公布的前三季度情況來看,經濟運行出現了諸多積極變化,說明前一階段采取的微調預調措施已經收到一定成效,當前國民經濟運行正在由緩中趨穩到筑底企穩轉變。例如,近期公布的10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50.2%,中國制造業pmi在經歷了連續4個月的下滑之后,終以連續兩個月的反彈重新回到了擴張與收縮的50%臨界點之上;工業生產觸底企穩,9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長9.2%,比8月份加快0.3個百分點;9月份消費增長14.2%,比8月提
高了1個百分點;1-9月投資累計增長20.5%,比1-8月回升0.3個百分點;9月份出口增長9.9%,比上月回升7.2個百分點。同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報告認為,2012年我國gdp增長速度略高于7.5%,而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研究報告預計2012年我國gdp增長速度為7.7%。隨著今年已經出臺的穩增長措施的效果逐漸顯現,2013年中國經濟運行將會延續企穩回升的態勢,中國經濟將實現平穩溫和的增長,國內外多家研究機構預計2013年我國gdp增長率在8%左右,持平或高于2012年的水平。雖然目前經濟增長觸底企穩初現,但今后較長一段時期國內外環境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穩定增長的基礎尚不牢固,2013年中國經濟可能面臨下行的風險。
(三)2013年呼和浩特市經濟發展影響因素
根據上述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分析,結合現階段呼和浩特發展特點,2013年呼和浩特經濟發展既有較多有利因素,也存在不少不利因素,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任務艱巨。
(一)有利因素
1.國內經濟觸底企穩,穩定了增長的預期和信心
呼和浩特外部需求擴大,能有力拉動呼和浩特電力、化工等產業的增長,同時也會刺激零售、餐飲、旅游等消費需求增長以及保持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
2.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將繼續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加快調整經濟結構
從2012年國家經濟運行態勢看,觸底企穩的態勢還不穩固,國家“穩增長”的刺激政策不會退出,將更加注重需求政策與供給政策結合,短期政策與中長期政策結合,增強政策彈性和有效性,加快結構調整步伐,推動增長動力轉換和發展方式的實質性轉變。這對呼和浩特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特別是對光伏、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帶來利好,同時也有利于重大項目申報審批工作的推進。
3.自治區保增長措施深入實施
我區已出臺的擴大電價補貼范圍、實施電力綜合政策、建立部分工業產品儲備制度、減輕企業負擔、緩解企業資金周轉困難、鼓勵重大建設項目采購區內生產的原材料和設備、加大財政資金在基礎設施和民生社會事業投資力度等政策措施將會繼續深入實施,對促進呼和浩特經濟發展十分有利。
4.內部發展空間較大,增長動力較強
一是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區建設和現代服務業服務區建設進入實施階段,加上城中村改造力度加大,將有效拉動投資需求。二是2013年隨著中石油、tcl和創維等一批重大項目投產的效能有力拉動工業經濟增長。三是呼和浩特作為自治區首府,人口積聚能力強,人口規模不斷擴大,消費升級加快,內部消費需求快速增長,能有力的支撐經濟增長。
(二)不利因素
一是國際國內經濟增長還存在下行風險,可能對呼和浩特經濟發展帶來不確定的影響。二是土地、水等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對產業發展制約力度加大,特別是水資源和產業發展之間的矛盾會更加突出。三是原材料、人力、物流等要素成本持續攀升,造成企業利潤下滑,企業投資意愿不強。
(三)實現“雙保”及2013年目標的支撐措施
1.大動作的帶動作用
圍繞著推進城鎮化,首府今年以來,力推四大動作:其一是城南打造100平方公里的工業新區,為實體經濟特別是工業發展開辟新空間;其二是在城東全面啟動白塔機場遷建工作,為城市新區發展釋放100平方公里的新空間;其三是在城北實施150平方公里的大青山南坡生態保護治理工程,打造首府生態長廊;其四是在新機場周邊,規劃建設100平方公里空港產業區,打造航空經濟產業鏈。這四項重點工程及其配套的交通軌道工程的實施,將會產生非常大的投資,對實現保增長起到重要的帶動作用。
2.大項目的推動作用
為補足工業短板,首府實施了重大項目帶動工程。截至目前,今年重點推動的36個重大項目中,中國電信等三大云計算數據中心項目、中石油500萬噸煉油、銀宏肝細胞生物、tcl、創維年產300萬臺液晶電視模組整機一體化、大唐電力粉煤灰提取氧化鋁、新型光伏材料及應用技術、香港浩源碳纖維合成等一批項目開工建設,其中,中石油500萬噸煉油、tcl、創維各年產300萬臺液晶電視模組整機一體化、大唐電力粉煤灰提取氧化鋁、香港浩源碳纖維合成項目已竣工投產。
3.大產業的促動作用
經過新世紀以來的培育發展,首府已經形成食品加工、電力、生物、冶金化工、電子信息以及光伏、新材料、裝備制造等幾個大的優勢特色產業。上述優勢特色產業增加值在2011年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85%左右。“十二五”期間,這幾大產業將會得到進一步發展,為提升首府工業水平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經濟增速企穩回升,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從經濟走勢看,2012年一季度增速為3.0%、上半年增速為7.0%、1-9月為9.0%,經濟在一季度見底后,實現快速回升。雖然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戰略新興產業培育取得明顯成效。首先,國家級數據中心建設進展順利。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云計算項目全部開工建設,明年先后投入運營,目前中國電信一期項目已封頂,百度、阿里巴巴等相關企業將落戶云計算產業園。其次,以香港浩源碳纖維、金三角塑料光纖、F12高強有機纖維、銀宏干細胞、中環光伏二期等為代表的新材料、生物技術項目,既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科技含量比較高,成長性又非常強,可能成為“成長型巨人企業”,產值可達十幾億乃至幾十億。
二是重大平臺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及時啟動了遠期100平方公里、近期為20平方公里的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區建設,加快推進沿黃沿線工業集中區建設,中石油500萬噸煉油擴能改造已試生產,TCL和創維升級擴能搬遷、廣銀鋁業等項目推進良好。盛樂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如意總部基地、煤炭物流園區等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正加速發展,萬銘總部廣場、西蒙奈倫廣場、伊泰中央公園等一批總部項目,大紅城煤炭物流園區二期、北方物流總部等一批億元以上現代物流項目,海亮二期、金宇新天地等61個城市綜合體項目正加緊建設。
(二)供給恢復增長勢頭強勁,需求增長較快
2012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為2.1%,較一季度、上半年提高19.1和7.3個百分點,恢復增長態勢明顯。投資和消費需求保持高速增長,對經濟發展起到有力的支撐作用。一是投資增長強勁。1-9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38億元,同比增長28%,為近幾年同期最快增速。一、二、三次產業分別完成投資74.9億元、161.5億元和701.6億元,增長43%、3.9%和33.7%;工業投資完成151.85億元,增長2.6%。二是消費市場穩中趨暖。前三季度,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729.8億元,增長13.9%,增速較上半年加快0.3個百分點。三是外貿進出口降幅收窄。前三季度,全市進出口總額為13.7億美元,同比下降17.3%,較1-8月收窄2.4個百分點。其中,出口額6.6億美元,下降20.8%;進口額7.1億美元,下降13.8%。
(三)財政收入放緩,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升
2012年前三季度地方財政總收入完成221.93億元,同比增長4.4%,分別較一季度和上半年回落8.7和9.2個百分點,財政收入繼續放緩。與此同時,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好于預期。1-9月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3351元,同比增長13.6%;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2130元,同比增長16.4%。
二、呼和浩特市2013年經濟展望
(一)關于2013年經濟走勢預測
2001-2011年11年間,呼和浩特GDP平均增速達到19.9%,保持了高速增長。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呼和浩特經濟增速在11年間,可以明顯的分為兩個階段,2001-2007年高速增長階段和2008-2011年中高增速階段。2001-2007年7年間平均增速高達23.6%,2008 -2011年4年間平均增速回歸到13.6%,尤其是到2011年更是回落到11.3%。呼和浩特經濟增速可能與國家和的走勢基本吻合(見圖①),正處在經濟增長從過去的高速增長階段向中高速增長階段轉型的時期。
圖1 2001-2011國家、自治區、呼和浩特經濟增速趨勢圖
通過上述2001-2011年期間呼和浩特經濟增長特征分析,針對2013年呼和浩特經濟運行面臨的國內外復雜的環境和不確定因素,按照不同環境和政策力度設計可能的情景,存在兩種經濟運行情況:一種情況是2013年GDP增長15%以上的高速增長,其實現概率在70%左右;另一種情況是13%以上的中高速增長,其實現概率在30%左右。
1.高速增長:2013年GDP增長15%左右
世界經濟向好的預期發展,國家“穩增長”政策效果進一步顯現,經濟觸底回升態勢明顯,社會投資和消費信心及時提升,中石油、石藥、TCL、創維等大企業達產,工業恢復增長勢頭強勁。在此背景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15%以上的增速;房地產和基礎設施投資繼續保持較高水平,工業投資回升較快,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在28%左右;居民消費預期信心較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在17%以上,2013年GDP增長15%左右。
2.中高速增長:2013年GDP增長13%左右
世界經濟形勢持續疲弱,國內經濟增速回升較慢,呼和浩特工業較2012年溫和回升,消費和投資需求增長平穩。在此背景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13%左右的增速;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在25%左右;居民消費預期沒有明顯改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16%左右,2013年GDP增長13%左右。
(二)關于2013年經濟形勢分析
1.國際經濟環境將依然復雜多變,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的局面難以根本改變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期的“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報告預計,2013年世界經濟與貿易的增長率可能略高于2012年,其中歐元區經濟有可能擺脫衰退,實現微弱增長。盡管如此,全球總需求依然不足,主要經濟體增長乏力,大多數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率放慢到潛在增長率以下,加上各國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難度增加,世界經濟復蘇進程曲折緩慢, 2013年的國際經濟發展仍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對外部環境好轉期望不能太高,外需低迷態勢短期內難有大的改觀。
2.國內經濟保持平穩增長,經濟面臨下行風險
當前,面對國內外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國家制定了“把穩增長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的調控目標,不斷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從目前公布的前三季度情況來看,經濟運行出現了諸多積極變化,說明前一階段采取的微調預調措施已經收到一定成效,當前國民經濟運行正在由緩中趨穩到筑底企穩轉變。例如,近期公布的10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50.2%,中國制造業PMI在經歷了連續4個月的下滑之后,終以連續兩個月的反彈重新回到了擴張與收縮的50%臨界點之上;工業生產觸底企穩,9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長9.2%,比8月份加快0.3個百分點;9月份消費增長14.2%,比8月提高了1個百分點;1-9月投資累計增長20.5%,比1-8月回升0.3個百分點;9月份出口增長9.9%,比上月回升7.2個百分點。同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報告認為,2012年我國GDP增長速度略高于7.5%,而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研究報告預計2012年我國GDP增長速度為7.7%。隨著今年已經出臺的穩增長措施的效果逐漸顯現,2013年中國經濟運行將會延續企穩回升的態勢,中國經濟將實現平穩溫和的增長,國內外多家研究機構預計2013年我國GDP增長率在8%左右,持平或高于2012年的水平。雖然目前經濟增長觸底企穩初現,但今后較長一段時期國內外環境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穩定增長的基礎尚不牢固,2013年中國經濟可能面臨下行的風險。
(三)2013年呼和浩特市經濟發展影響因素
根據上述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分析,結合現階段呼和浩特發展特點,2013年呼和浩特經濟發展既有較多有利因素,也存在不少不利因素,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任務艱巨。
(一)有利因素
1.國內經濟觸底企穩,穩定了增長的預期和信心
呼和浩特外部需求擴大,能有力拉動呼和浩特電力、化工等產業的增長,同時也會刺激零售、餐飲、旅游等消費需求增長以及保持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
2.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將繼續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加快調整經濟結構
從2012年國家經濟運行態勢看,觸底企穩的態勢還不穩固,國家“穩增長”的刺激政策不會退出,將更加注重需求政策與供給政策結合,短期政策與中長期政策結合,增強政策彈性和有效性,加快結構調整步伐,推動增長動力轉換和發展方式的實質性轉變。這對呼和浩特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特別是對光伏、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帶來利好,同時也有利于重大項目申報審批工作的推進。
3.自治區保增長措施深入實施
我區已出臺的擴大電價補貼范圍、實施電力綜合政策、建立部分工業產品儲備制度、減輕企業負擔、緩解企業資金周轉困難、鼓勵重大建設項目采購區內生產的原材料和設備、加大財政資金在基礎設施和民生社會事業投資力度等政策措施將會繼續深入實施,對促進呼和浩特經濟發展十分有利。
4.內部發展空間較大,增長動力較強
一是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區建設和現代服務業服務區建設進入實施階段,加上城中村改造力度加大,將有效拉動投資需求。二是2013年隨著中石油、TCL和創維等一批重大項目投產的效能有力拉動工業經濟增長。三是呼和浩特作為自治區首府,人口積聚能力強,人口規模不斷擴大,消費升級加快,內部消費需求快速增長,能有力的支撐經濟增長。
(二)不利因素
一是國際國內經濟增長還存在下行風險,可能對呼和浩特經濟發展帶來不確定的影響。二是土地、水等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對產業發展制約力度加大,特別是水資源和產業發展之間的矛盾會更加突出。三是原材料、人力、物流等要素成本持續攀升,造成企業利潤下滑,企業投資意愿不強。
(三)實現“雙保”及2013年目標的支撐措施
1.大動作的帶動作用
圍繞著推進城鎮化,首府今年以來,力推四大動作:其一是城南打造100平方公里的工業新區,為實體經濟特別是工業發展開辟新空間;其二是在城東全面啟動白塔機場遷建工作,為城市新區發展釋放100平方公里的新空間;其三是在城北實施150平方公里的大青山南坡生態保護治理工程,打造首府生態長廊;其四是在新機場周邊,規劃建設100平方公里空港產業區,打造航空經濟產業鏈。這四項重點工程及其配套的交通軌道工程的實施,將會產生非常大的投資,對實現保增長起到重要的帶動作用。
2.大項目的推動作用
為補足工業短板,首府實施了重大項目帶動工程。截至目前,今年重點推動的36個重大項目中,中國電信等三大云計算數據中心項目、中石油500萬噸煉油、銀宏肝細胞生物、TCL、創維年產300萬臺液晶電視模組整機一體化、大唐電力粉煤灰提取氧化鋁、新型光伏材料及應用技術、香港浩源碳纖維合成等一批項目開工建設,其中,中石油500萬噸煉油、TCL、創維各年產300萬臺液晶電視模組整機一體化、大唐電力粉煤灰提取氧化鋁、香港浩源碳纖維合成項目已竣工投產。
3.大產業的促動作用
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正在穩步進行,經濟增長速度也正朝著預期方向行進。但由于國際經濟形勢起伏不定,我國宏觀經濟形勢受其影響也出現相應變化。
一、國際宏觀經濟形勢
目前,世界經濟總體上保持著復蘇態勢,總體上看,2013年世界經濟仍將呈現低速增長態勢,2013年世界經濟的年均增長率為4.5%左右,發達經濟體的增長率為2.5%,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率為6.5%。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將進一步提升我國的國際影響力: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中地位提升必然要求對相關國際經濟金融機構進行改革,經濟格局的變化將提升我國的國際影響力,增加我國的話語權和決策權。包括20國集團在內的多種對話機制的形成將為我國廣泛參與全球經濟金融事務提供了更多的國際舞臺;世界經濟格局變化還將推動國際經濟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轉變。
從區域宏觀經濟來看,歐洲債務危機導致歐洲金融體系崩潰和歐元區解體的可能性很小。歐債危機使整個歐洲將陷入停滯,各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也將明顯下降,并嚴重危害世界經濟的復蘇。雖然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雖然立場存在明顯差異,但最終均達成有效的短期救助方案;而從中長期看,隨著歐元區在財政、金融等方面進行大幅度的制度調整,債務危機將會逐步得以解決。美國經濟不景氣對我國出口的影響也將逐漸顯現。另外,今年以來由于經受自然災害的日本經濟處于恢復期,需要大量進口,使我國對日本的出口一直保持較快增長,但是隨著日本經濟形勢好轉,進口將有所下降。
二、我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
當前,國內的經濟增長處于短期回調狀態,支撐經濟中長期增長的各類要素組合仍比較好,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良好:工業化、城市化都在快速增長;投資需求雖然有所降低,但仍然比較旺盛。與此同時,我們的勞動力成本將上升,地價將上升,資源環境使用成本也將上升,而且人口老齡化將更加明顯,這些因素將導致我們傳統的低成本競爭優勢逐漸喪失。
當前我國經濟正在經歷兩個轉變,即從高速增長轉為平穩增長,從規模擴張式發展轉為質量效益型發展。我國經濟總的形勢是好的,且由于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中期,工農業投資機會多,供給仍然不足,需要滿足市場需求。筆者重點介紹以下幾個方面的經濟形勢。
首先是經濟增長形勢,我國經濟仍處于增長“長周期”。從短期來看,房地產行業和制造業仍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另外,企業自主投資較強,制造業增長較快也將推動經濟增長。從中長期來看,企業設備升級等投資需求勢頭不減,國內較高的儲蓄率對拉動內需仍有很大空間,我國經濟將長期處在一個增長通道中。但是,我國經濟增速開始放緩。2013年世界經濟極具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金融動蕩已致外需明顯下降,國內高通脹下的投資拉動模式難以為繼,加之土地可開發數量減少,土地財政拉動經濟的空間縮小,也使內需增長有限,經濟增速呈現逐漸回落趨勢。
其次,經濟結構失衡問題嚴重。國內消費嚴重不足,居民消費率持續下降,雖然國家已經啟動刺激內需計劃,但截至目前為止效果并不明顯。過度依賴投資,不僅影響消費,也存在生產能力過剩和閑置,加大金融風險的隱患;依賴出口,國際貿易長期失衡,不僅具有較大的風險,也導致貿易磨擦加劇。
再次,曾經支撐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勞動力、土地、礦產資源等傳統要素,其供求關系已發生較大變化,價格持續上升,原有競爭優勢逐漸減弱,一些地方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已近極限。國內外經濟形勢的重大變化,使得過去那種依賴出口快速增長的外需拉動模式不可持續,憑借要素投入的快速增長模式不可持續,憑借低水平競爭和產能過度擴張的粗放增長模式不可持續。
另外,通脹方面,首先,通貨膨脹壓力減緩。經濟回落降低通脹壓力、輸入性通脹逆轉以及國內食品價格進入回落周期促使我國通脹回落。PPI也快速回落。但是,在全球貨幣寬松的情況下,通脹預期短期難以輕易改變;當前經濟內在擴張壓力依然存在;可能存在的自然災害、輿論炒作等都可能成為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的因素。
三、我國宏觀經濟形勢預測
2013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國內經濟運行環境,我國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國民經濟運行總體良好,但是,面臨著復雜多變的國際宏觀經濟形勢和,我國宏觀經濟形勢也不容樂觀。以下重點對幾個方面進行預測。
首先,“十二五”期間我國將不斷加強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根據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到2015年我國工業化率將由現在的50%上升到65%左右,城鎮化率將由現在的45.7%上升到60%左右。工業產值每增加1個百分點,就可以帶動GDP增長0.6個百分點,城鎮化率每增加1個百分點,可以帶動GDP增長1.5-2個百分點。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將成為經濟發展的強大驅動力。
其次,預計投資增速將繼續下滑。與2013年一樣,隨后的拖累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的主要因素為房地產投資及其相關投資。基建投資,制造業投資在地產相關產業鏈,政策相對緊縮的大環境,以及財政收入下降等因素的影響下將繼續下滑。預計今后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繼續放緩,在房地產、基建、制造業的投資組合中,制造業相對增速最高。
再次,預計今后宏觀調控政策從整體政策框架和總基調上,不會有太大改變,可能仍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正確處理物價穩定和消費需求的關系努力保持物價水平基本穩定的方向,促進消費需求的穩定增長;可能會更加關注正確處理投資、出口和消費的關系, 有效防止經濟風險。此外,繼續對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控,使其有所成效。
綜上所述,當前國際國內各種不利因素的長期性、復雜性、曲折性。在國際金融危機重創之下,世界經濟由快速發展期進入深度轉型調整期。我國的宏觀經濟形勢不容樂觀,面對當前依然比較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只要我們采取正確宏觀調控手段,運用合適的金融調控政策,就能使我國經濟健康發展。(作者單位:江蘇省電力公司大豐市供電公司黨群工作部)
參考文獻
近年來,國際經濟形勢呈現出低迷狀態。各國出臺了相關政策以確保經濟復蘇,但由于就業、勞動力和成本等壓力造成經濟復蘇速度緩慢。基于此,我國主要貿易國加緊了貿易保護,導致我國產品出口量減少,很多外貿公司面臨倒閉。有鑒于此,我們很有必要深入研究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并提出與之相適應的外貿政策。
一、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分析
1.世界整體經濟處于緩慢復蘇狀態,部分國家經濟出現下滑
2008年,全球經濟呈現下滑趨勢。歐美國家和日本作為我國主要的貿易對象,在本次經濟危機中出現嚴重的經濟下滑和產出過剩現象。目前,各國經濟處于復蘇狀態,但復蘇緩慢。以日本為例,自然災害、戰爭等因素時期經濟常年處于低迷狀態。嚴重的債務負擔使得貿易國內出現大量的勞動力缺失、產品過剩現象。這一系列的因素導致日本國內經濟近期復蘇無望。而美國的季度GDP年率初值自2011年來始終呈現起伏不定的形式,增長速度較之前明顯下降。2012年1月~4月,美國IMS制造業的采購經理人指數為:54.1、52.4、53.4、54.8,而整個七月份則持續在50左右,說明了其經濟形勢出現復蘇現象。但長期的失業率問題嚴重影響美國的經濟復蘇。OECD組織報告顯示,以歐洲為首的我國主要貿易國經濟情況呈現出好轉趨勢,并且短時間內將維持樂觀狀態。但整體上,各國經濟在緩慢增長的同時還存在較多的不穩定因素,如長期的經濟低迷造成的工作恐慌,雖然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但民眾的購買能力并未真正的提高,且存在懼怕和保守心理,因此實際消費額較以往偏低。在歐債危機影響下印度、巴西等在內的經濟處于下滑或者緩慢增長狀態。
2.歐債危機依然對各個國家的經濟造成影響
為解決歐債危機,各國政府出臺了相關政策。自2013年起,各個國家逐漸拜托了歐債危機。愛爾蘭首先脫離了歐債危機的困擾。希臘政府償還了其歐元債務,并解決了由歐債危機帶來的各種金融壓力,對其外國國家的商務融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使歐債危機的波及面逐漸減小。為防止信用緊縮,歐洲央行為歐洲經濟市場投入了大量的低廉的經濟資金,但并未從根本上解決經濟危機問題。對于深陷歐債危機的各國來說,及時的經濟改革措施是關鍵。就目前看,針對經濟危機的經濟改革措施并不完善,銀行業在本次危機中受到重創,需要較長的恢復時間。債務成為影響各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其對我國外貿出口的影響依然在于大量的產品滯銷國內,供求關系失衡。
3.貿易保護主義造成各國之間的經濟博弈
貿易保護政策是經濟低迷時期國家采取的保護本國經濟的措施。該措施具有雙向作用,一方面,貿易保護促進了本國產品的生產和營銷,在國內形成穩定的貿易鏈條。但同時,貿易保護激發了產品創新與經濟發展緩慢之間的矛盾,不同國家之間的利益訴求存在差異,國內政治因素進一步縮小了各國之間貿易來往的可能性。作為貿易進出口大國,中國在此次危機中成為貿易保護對象針對的主要國家。一些國家提出了針對中國產品的在反補貼政策,導致我國產品出口困難。各國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政策明顯,印度曾針對我國進口的電力設備征收19%的進口稅。總之,貿易保護政策對我國的外貿造成巨大的沖擊,雖然目前呈現出好轉態勢,但經濟的低迷使各個國家的經濟博弈明顯。
4.供求矛盾影響物價走勢
目前,經濟市場的供需矛盾尚未完全解決,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無法解決就業問題,通貨膨脹隨之而來。戰爭以及相關制裁政策導致物品價格快速上漲,如歐美對伊朗的制裁政策導致石油價格快速上漲,并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使經濟處于崩潰狀態。另外,非洲、西亞等不發達國家戰事不斷,政局動蕩不安。聯合國關于2014年12分的經濟預測顯示,全球經濟緩慢增長了2.6%,物價市場的不平衡造成經濟運行分化嚴重。整個14年,發達國家CPI上漲1.7%,發展中國家上漲7.4%,整體上呈現出膨脹沖高回落狀態。總之,供求矛盾對于物價造成影響,使物價尚不穩定,影響了消費能力的提高,造成貿易保護嚴重,使經濟依然處于惡性循環中。
二、當前經濟形勢下我國外貿政策分析
1.增加產品的國內輸出
目前,國際經濟處于低迷狀態,貿易保護等政策造成我國的產品出口相對較難。在這種情況下,為促進我國經濟增長,應適當調整外貿政策,放棄部分貿易合作伙伴,而將精力轉向國內市場。我國人口眾多,具有廣闊的市場,因此,滿足客戶需求就成為企業發展的重點。政府應以此為基礎監督各國企業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經濟形勢低迷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但與此同時,要拒絕嚴重的貿易保護。另外,了解供求關系是解決經濟低迷的關鍵,基于此,應將精力轉移到非洲國家或者亞洲不發達國家,減少貿易出口量,但同時增加了利潤,并獲得了廣闊的增值空間,從而降低歐美主要貿易國家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實踐證明,拉動內需可以很好的解決國內市場低迷現狀。只有穩定國內市場,才能進一步向國際市場擴張,促進企業的穩定和發展,解決國內供求關系矛盾。
2.積極應對各國的貿易保護政策
歐美等國家的貿易保護影響了我國的產品輸出,中小企業利潤降低甚至倒閉,企業裁員造成大量人員失業,我國作為貿易出口大國,成為多個國家的貿易保護對象。要使我國經濟健康聲場,采取有效的貿易保護措施是關鍵。進入世貿組織是為了拓展我國的市場,提高我國經濟和政治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但政府還要明確了解市場需求,減少貿易出口,建立完善的國內經濟管理機制,將重點放在產品質量提高,樹立企業的產品意識健全的管理機制,促進國內市場的穩定,減少企業成本,促進國內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
3.解決外貿企業融資問題
融資難是企業運行發展中的一大難題,尤其是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利潤低下,致使企業無法獲得信任使其融資雪上加霜。因此,為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首先要解決企業的融資問題,針對外貿企業的運行機制,強化其出口信貸機制。政府部門應積極推行人民幣匯率改革制度,降低人民幣升值和貿易國家本幣貶值對中國企業造成的影響。另外,作為外貿出口企業,不能一味的追求利潤,或者是進行貿易保護,而是要隨時了解市場經濟變化情況,對市場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正確分析,從而采取相對應的政策,減少企業資金壓力,促進其穩步發展。
4.積極推進外貿結構調整
成本壓力是我國企業運營中面臨的最大壓力,而要降低運營成本,主要策略在于企業的結構調整。我國企業在長期的經濟市場影響下,存在勞動人員結構不合理的現象,且對產品原料的廉價具有較大的依賴性。針對市場需求進行產品性能調整,降低對勞動力和資源密集型產品出口的過分依賴。其中,最根本措施在于降低企業對產品出口的依賴性,要隨時調整企業的運行策略。通過國內企業的發展和壯大解決國內勞動力過剩問題,同時促進企業發展。新時期,正確定義我國的經濟形勢和勞動力需求以及市場發展策略是促進我國國力增強的政策。
三、總結
經濟形勢變化對外貿具有一定的影響。當前形勢下,我國的外貿出口受到國際低迷經濟形勢的影響。經濟形勢變化對我國外貿的影響主要在于影響外貿出口政策和出口質量。為此,國家應適時調整外貿策略。當然,從我國目前產品出口現狀出發,提高產品質量,與歐美國家進行談判,使其降低我國產品出口的技術管制是促進外貿出口的關鍵策略。
參考文獻:
[1]成思危.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和未來五年中國外貿的著力點[J].中國流通經濟,2011(5).
這次機構改革,提出了把人員定編設崗和分流與改革人事制度結合,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管理體制,為全體干部提供了公平競爭的環境,我非常擁護,并積極參與競爭。綜合處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其人員尤其是領導難以在短時間內上手并開展工作,這就要求綜合處處長必須具備相應的條件才能勝任,特別是要熟悉該處室的工作并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敬業精神。我認為我具有很好的競爭條件。優勢在于:
(一)熟悉并掌握綜合處找作,對綜合處的工作職責、職能、工作范圍熟悉,具備擔任綜合處處長的能力。我自1986年以來,從事經濟信息、經濟形勢分析研究,從1995年以來負責年度計劃編制、計劃報告的起草匯總等工作,從1993年——xx年向人代會提交的所有計劃報告、一至七月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都是由我起草、匯總上報的,并通過人代會審議。我熟悉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了解國際國內經濟運行情況和趨勢。
(二)抓學習,并善于理論聯系實踐地搞好各項工作。通過十多年的學習和實踐,掌握了與業務相關的各項知識,能理論聯系實際開展工作。雖然綜合處的工作很清苦,但掌握的情況多、知識面廣,對人的鍛煉大,我熱愛這個工作,同時,我具備了較強的文字處理能力的綜合能力,在綜合處可以發揮自己特長,實現自身價值。
(三)有做好綜合處工作的經驗。在綜合處擔任副處長職務五年多,熟悉綜合處的職責、職能和工作范圍,具備了應有的決策能力、辦事能力和解決復雜疑難、突發事件的能力。能按公文規范和領導的要求,起草各類公文、文件、重要報告、調研報告,做到思路清晰,文字通暢,表達準確。從1990年以來同直負
責或參與起草、匯總每年省委、省政府要求計委上報和各種重要報告、重要文件。
(四)具有較好工作基礎和群眾基礎。能認真負責、積極主動地開展本處工作,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工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不計較個人得失,能以身作則,顧全大局,帶頭到處內同志的支持和信賴。
二、怎樣才能當好綜合處處長
(二)團結和帶領全處共同開展工作。實行民主協商,形成合理的分工協作的工作機制。在與副處長共同協商、分工合作的基礎上,形成團結、民主的領導班子,關心全處每一位同志,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人盡其才,確保全處統一、高效、靈活、協調運轉。
三、結合職能,談談在此職位上的設想和打算
(一)有計劃、高質量地做好國民經濟綜合處和經濟調節處的經常性工作。包括組織、匯總編制全省年度國民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對經濟運行中的重大問題提出對策建議;分析和研究全省社會資金平衡,負責好企業債券、基本建設專用基金、投資項目貼息資金的管理等。(二)想在事、抓大事,當好參謀。所謂大事就是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問題。中央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以來,在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下一步我們要抓住重大的財政金融問題認真深入研究,根據經濟運行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提出政策建議,供領導決策參考。要抓住一些重點問題深入研究,如:實施擴大投資需求的財政政策,對全省投資、消費、生產、出口等方面的影響,提出見解、思路和建議。
(三)切實加強對國民經濟運行動態的監測、預測和分析研究。加強對年度計劃、總量平衡、發展速度、結構調整、目標和政策研究,增強年度計劃編制的科學性和預見性,及時發現經濟
運行中的重大和熱點問題,每個季度都要提出具有一定質量和水平的形勢分析報告。
(四)適應市場經濟運行不斷變化的新形勢,積極開拓新業務。大力發掘新的業務工作,如擴大投融資渠道的研究、改進企業債券管理、推進產業投資基金試點等。
(五)以“三個代表”為指針,充分發揮好宏觀調控的職能作用。立足當前,著眼未來,高標準、嚴要求地做好工作。
1.全球宏觀經濟形勢分析
1.1 全球經濟整體呈緩慢增長趨勢
2016年,全球經濟形勢仍然復雜。金融危機八年后,全球經濟依舊疲軟,全球經濟的核心問題已由增長問題轉變為發展問題,全球經濟的未來,已不再決于寬松和刺激政策,而取決于通過生產效率的改善提升全要素生產率。IMF年內三次調降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當前2016年預期增速僅為3.1%,不僅低于1980-2015年的歷史均值3.5%,還低于2008-2015年的危機均值3.3%。全球經濟的希望,在于全球宏^政策從短期危機應對向中長期經濟治理的加速轉變;未來,美、中、歐“三極”的結構性改革進程將對全球經濟的中長期前景起決定性作用,IMF預計2017年增長3.4%。整體而言,短期不樂觀,長期不悲觀。
發達經濟體:美國減緩,英國”退歐”,日本乏力。
――美國2016年增長的預測從7月的2.2%下調到當前的1.6%,原因是商業投資疲軟和貨物庫存積累減速導致上半年增長表現不佳。隨著能源價格下跌和美元升值帶來的不利影響逐漸消退,2017年美國經濟增長很可能加快到2.2%。
――歐元區經濟預計2016年將增長1.7%,2017年為1.5%,而2015年則為2.0%。英國6月“退歐”公投之后的不確定性將對投資者的信心產生不利影響,增長預計將從2015年的2.2%放緩到2017年1.1%。
――日本的增長仍將乏力,預計2016年的增長率為0.5%,2017年為0.6%。近期內,政府的支出和寬松的貨幣政策將支持增長;中期內,人口萎縮將抑制日本經濟增長。
新興市場穩定增長。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六年來將第一次加快,增速將升至4.2%,略高于7月4.1%的預測。新興經濟體2017年預計將增長4.6%。新興市場中,不同國家地區顯著不同,但中國、俄羅斯、印度、印度傳統金磚四國的經濟增長均好于預期,支撐新興市場整體保持相對良好增長。
1.2全球貿易主義抬頭,貿易增速低于經濟增長
2016年,國際市場需求低迷,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思潮抬頭,恐怖襲擊頻發、難民問題和英國脫歐等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全球貿易增速可能將連續五年低于全球經濟增速。WTO的最新貿易展望報告顯示,將2016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速從前次預測的2.8%下調至1.7%,為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預計2017年全球貿易量增長1.8-3.1%,仍低于世界經濟增速預期。
2.我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
2016年以來,世界經濟仍處于危機后的深度調整階段,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中國政府適應引領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扎實推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良好發展預期,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好于預期,增長速度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位居前列。2016年經濟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2.1國民經濟運行平穩,結構調整穩步推進
產業結構優化,服務業比重進一步提升。初步核算,2016年前三季度GDP為52997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7%。產業結構調整穩步突進,服務業主導型經濟發展加快,前三季度一、二、三產同比分別增長3.5%、6.1%、7.6%。第三產業占GDP比重達52.8%,比重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
2.2 進出口降幅總體收窄,但出口壓力增大。
2016年1-11月份,進出口總額23466.73億元,同比下降6.9%,比去年全年收窄1.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8971.6億元,同比降低7.5%,降幅比去年擴大4.6個百分點;進口14220.8億元,同比降低6.2%,降幅比去年全年收窄7.9個百分點。出口仍面臨較大的壓力。
對一帶一路部分沿線國家出口增長,前三季度對巴基斯坦、俄羅斯、波蘭、孟加拉國和印度出口分別增長14.9%、14%、11.7%、9.6%和7.8%。部分大宗商品進口量保持增長,前三季度進口鐵礦石7.63億噸,增長9.1%;原油2.84億噸,增長14%;煤1.8億噸,增長15.2%;銅379萬噸,增長11.8%。
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外經貿形勢分析”課題組調研,與去年秋季、2016年春季調查結果相比,進入四季度企業出口形勢略有好轉、出口價格和利潤略有回升,但出口形勢仍較為嚴峻,仍只有不足兩成左右的企業出口增長。受訪企業持有的出口訂單略有增加,預計2017年出口形勢略有好轉,但出口仍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國際市場需求減少、勞動力成本上升仍是影響今年出口增長的主要制約因素。
3.國際航運市場形勢分析
3.1集裝箱運輸市場處于歷史低位,上行任存壓力
2016年以來,全球商品貿易量增幅低于預期,保護主義抬頭,集裝箱運輸市場低迷,運價陷入歷史低位,上半年集裝箱船公司全面虧損。進入三季度,集運市場通過多拆解、少交付兩種手段,雙管齊下控制運力過剩局面,供需失衡局面稍獲緩解,同時韓進破產時間也導致運價短期內上漲,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2016年11月25日上漲到777.13點,比4月29日最低點632.36點上漲了22.8 %。
總體來看,集裝箱運輸市場仍面臨較大的上行壓力,今后集裝箱運輸市場回暖有賴于全球貿易的復蘇和集裝箱供需關系的進一步改善。
3.2干散貨運輸市場最糟糕的時期已經過去,復蘇仍需時間
2016年以來,鐵礦石方面,國內汽車和房地產業火爆導致鋼材需求有所回暖,鋼材價格的持續拉漲使得鋼企效益轉好,盈利面擴大,補庫需求上漲加之傳統旺季因素,鐵礦石進口增速需求不減;煤炭方面,國內煤炭價格上漲和產能限制,國內煤炭供需缺口及價差導致進口量大增。得益于我國進口鋼材、煤炭量價齊升,干散貨船尤其是海岬型船運價大漲,BDI呈F上揚趨勢,11月18日創年內最高1257點,較2月10日最低290點上漲 333.4 %。
但11月中下旬以來,由于前期礦石進口持續增長,中國港口鐵礦石庫存高企,超過1.1億噸,加之冬季為傳統淡季,漲勢面臨考驗,貿易商看淡市場,采購意愿不強,導致海岬型船加速下滑,從而影響BDI出現較大幅度下挫。積極因素是受煤炭、糧食進口持續良好影響,巴拿馬船型運價穩定,對BDI指數起到一定止跌作用。
總體來看,干散貨市場最糟糕的時期已經過去,但市場全面復蘇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同時短期內市場也存在一定的回調壓力。
4.我國港口運營形勢分析
4.12016年我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在世界港口中占有絕對優勢(見表1)
4.2全國港口生產形勢平穩,增速較同期有所改善
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速有所回升。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18.3億噸,同比增長3.2%,增速比上年同期(與2015年1-11月份增速對比,后同)提高1.2個百分點。其中,沿海港口完成80.81億噸,同比增長3.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9個百分點;內河港口完成37.49億噸,同比增長3.6%,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0.4個百分點。
外貿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速同比回升。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37.62億噸,同比增長4.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8個百分點。其中,沿海港口完成33.73億噸,同比增長3.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2個百分點;內河港口完成3.88億噸,同比增長7.7%,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1.5個百分點。
2008年9月15日傍晚,中國人民銀行突然宣布提高金融機構貸款基準利率并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四年來首次提高貸款利率、九年來首次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舉措在整個社會引起很大反響,同時也令理論界對國家在2007年底提出的“實施從緊貨幣政策”的方向產生了疑問。
一、解讀“從緊貨幣政策”
200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為完善和落實宏觀調控政策,防止經濟由偏快轉向過熱,防止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脹,在未來一段時間要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在此之前,中國人民銀行已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及利率,“從緊貨幣政策”的信號非常明確。
從“穩健的貨幣政策”到“從緊貨幣政策”,我們可以做出以下解讀:
1.2007年,CPI明顯上漲,國際油價大幅攀升,通貨膨脹壓力日益增大。針對2007年宏觀經濟當中非常引人注目的物價上漲問題,全球已給予普遍關注,而對于我國而言,食品價格的上漲帶動的物價節節攀升已經對宏觀經濟面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從緊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要嚴格控制通貨膨脹的加劇,確保宏觀經濟保持穩定快速的增長。
2.國內房價迅速竄高,房地產泡沫已全面形成;股票市場沖高回落,反映了市場的不完善及投資者的非理性。從2007年經濟發展的諸多特點可以看出,在保持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微觀層面出現的問題不容小視。通過從緊貨幣政策的實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行經濟結構調整,使房地產、證券交易等過熱行業泡沫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緩解,規范市場操作,使市場回歸理性。
3.2007年,在奧運產業的帶動下,經濟仍然保持快速增長,其中,投資仍然保持較快增長速度,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首要因素。2007年企業景氣調查結果顯示,2007年以來宏觀經濟熱度指數持續攀升。在此背景下,人民銀行多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并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以吸引儲蓄、控制銀行信貸規模,解決投資增長過快、信貸投放過多、流動性過剩的問題。
二、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分析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從緊貨幣政策”是在2007年我國宏觀經濟背景下應運而生的,符合一定時期內我國經濟發展特點的貨幣政策,將對我國宏觀經濟的穩定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然而,自2008年以來,國際國內的經濟形勢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中央銀行也適時地調整了貨幣政策的方向。
1.國際方面。美國次貸危機的全面爆發已使危機升級為金融風暴,不但使美國經濟受到重創,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被席卷,全球經濟面臨嚴峻考驗。從2007年8月次貸危機爆發至2008年9月,包括華盛頓互惠銀行等在內的美國的多家銀行倒閉,著名投資銀行貝爾斯登、雷曼兄弟、美林證券先后被收購或破產清盤;“兩房”、美國國際集團先后被政府接管。金融風暴席卷全球,導致全球大部分國家股市暴跌,各國金融機構及政府所持美元資產受損嚴重。2008年9月,國內部分商業銀行公布各自持有的“問題公司”的債券數量,直接導致滬深兩市股指連續爆跌,國內金融業受到重創。
2.國內方面。2008年,人民幣持續升值對出口仍有一定抑制作用;1月份南方重大冰雪災害、5·12汶川大地震、9月“毒奶粉”事件等對經濟增長產生一定負面影響。
但從宏觀經濟數據來看,2008年1月~8月份,我國CPI明顯下降,但PPI卻逐月遞增,反映了我國物價水平仍然處于高位運行的狀態,防止進一步通貨膨脹的壓力依然存在;固定資產投資沿續近年來的高速增長態勢,1月~6月份的增長幅度為26.3%,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對GDP仍有較強帶動;奧運產業發展對經濟增長帶動仍然較為突出。因此,從總體上說,經濟持續走強的趨勢明顯,預計2008年經濟增長速度受負面影響較小,仍可保持9%左右的增幅。
三、當前及今后我國“從緊貨幣政策”的適用性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08年宏觀經濟增長仍然強勁,我國投資、消費的快速增長仍然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而經濟當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對“從緊貨幣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筆者認為,在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方面,中央銀行應該緊跟形勢,有針對性地選擇貨幣政策工具和目標,以促進經濟的穩定和持續發展。
2008年9月15日傍晚,中國人民銀行突然宣布提高金融機構貸款基準利率并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四年來首次提高貸款利率、九年來首次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舉措在整個社會引起很大反響,同時也令理論界對國家在2007年底提出的“實施從緊貨幣政策”的方向產生了疑問。
一、解讀“從緊貨幣政策”
200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 為完善和落實宏觀調控政策, 防止經濟由偏快轉向過熱, 防止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脹, 在未來一段時間要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在此之前,中國人民銀行已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及利率,“從緊貨幣政策”的信號非常明確。
從“穩健的貨幣政策”到“從緊貨幣政策”,我們可以做出以下解讀:
1.2007年,CPI明顯上漲,國際油價大幅攀升,通貨膨脹壓力日益增大。針對2007年宏觀經濟當中非常引人注目的物價上漲問題,全球已給予普遍關注,而對于我國而言,食品價格的上漲帶動的物價節節攀升已經對宏觀經濟面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從緊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要嚴格控制通貨膨脹的加劇,確保宏觀經濟保持穩定快速的增長。
2.國內房價迅速竄高,房地產泡沫已全面形成;股票市場沖高回落,反映了市場的不完善及投資者的非理性。從2007年經濟發展的諸多特點可以看出,在保持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微觀層面出現的問題不容小視。通過從緊貨幣政策的實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行經濟結構調整,使房地產、證券交易等過熱行業泡沫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緩解,規范市場操作,使市場回歸理性。
3.2007年,在奧運產業的帶動下,經濟仍然保持快速增長,其中,投資仍然保持較快增長速度,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首要因素。2007年企業景氣調查結果顯示,2007年以來宏觀經濟熱度指數持續攀升。在此背景下,人民銀行多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并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以吸引儲蓄、控制銀行信貸規模,解決投資增長過快、信貸投放過多、流動性過剩的問題。
二、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分析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從緊貨幣政策”是在2007年我國宏觀經濟背景下應運而生的,符合一定時期內我國經濟發展特點的貨幣政策,將對我國宏觀經濟的穩定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然而,自2008年以來,國際國內的經濟形勢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中央銀行也適時地調整了貨幣政策的方向。
1.國際方面。美國次貸危機的全面爆發已使危機升級為金融風暴,不但使美國經濟受到重創,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被席卷,全球經濟面臨嚴峻考驗。從2007年8月次貸危機爆發至2008年9月,包括華盛頓互惠銀行等在內的美國的多家銀行倒閉,著名投資銀行貝爾斯登、雷曼兄弟、美林證券先后被收購或破產清盤;“兩房”、美國國際集團先后被政府接管。金融風暴席卷全球,導致全球大部分國家股市暴跌,各國金融機構及政府所持美元資產受損嚴重。2008年9月,國內部分商業銀行公布各自持有的“問題公司”的債券數量,直接導致滬深兩市股指連續爆跌,國內金融業受到重創。
2.國內方面。2008年,人民幣持續升值對出口仍有一定抑制作用;1月份南方重大冰雪災害、5?12汶川大地震、9月“毒奶粉”事件等對經濟增長產生一定負面影響。
但從宏觀經濟數據來看,2008年1月~8月份,我國CPI明顯下降,但PPI卻逐月遞增,反映了我國物價水平仍然處于高位運行的狀態,防止進一步通貨膨脹的壓力依然存在;固定資產投資沿續近年來的高速增長態勢,1月~6月份的增長幅度為26.3%,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對GDP仍有較強帶動;奧運產業發展對經濟增長帶動仍然較為突出。因此,從總體上說,經濟持續走強的趨勢明顯,預計2008年經濟增長速度受負面影響較小,仍可保持9%左右的增幅。
三、當前及今后我國“從緊貨幣政策”的適用性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08年宏觀經濟增長仍然強勁,我國投資、消費的快速增長仍然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而經濟當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對“從緊貨幣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筆者認為,在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方面,中央銀行應該緊跟形勢,有針對性地選擇貨幣政策工具和目標,以促進經濟的穩定和持續發展。
首先,“從緊貨幣政策”的大方向還應堅持。雖然央行在2008年9月15日宣布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和貸款基準利率,宣告了央行結束了單方面降低“雙率”的緊縮性貨幣政策時代,但并不意味著我國的貨幣政策已進入到“擴張貨幣政策”的階段。經過上述分析不難發現,央行提高雙率的宏觀經濟背景是特殊的、暫時性的。如果剔除掉這些暫時性的因素的影響,透視我國宏觀經濟的基本面,我國經濟仍然保持較快的增長,拉動經濟增長的投資、消費、信貸等方面增長仍然強勁。就此看來,中央銀行不應就此放棄“從緊貨幣政策”,而應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繼續堅持從緊的基本方向不能變。
其次,我國中央銀行在“從緊貨幣政策”的工具和手段的選擇上應更注重實效。在堅持“從緊貨幣政策”方向的同時,在貨幣政策工具、手段和目標的選擇上,中央銀行應該更加謹慎。相對財政政策而言,貨幣政策更具有靈活性和長期性的特點,因此,對于目前我國的發展現狀,應適當地將財政政策賦予經濟結構調整的重任,而“熨平經濟波動、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職責則應更多地交由貨幣政策來完成。在未來的幾年當中,貨幣政策將被賦予更多的使命,一旦經濟當中出現新的變化,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都應第一時間作出反應,適當地調整貨幣政策的短期行為,以滿足長期貨幣政策目標的需要。
綜上所述,我國當前的“從緊貨幣政策”的方向并未發生根本性變化,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中央銀行不但要繼續堅持“從緊貨幣政策”的主要方向,更應加強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靈活性,配合財政政策的使用,以促進我國宏觀經濟繼續平穩、快速地增長。
參考文獻:
從20世紀80年代我國皮衣,開始大量涌入俄羅斯市場,我國與俄羅斯的皮貨交易風風雨雨經歷了的二十幾年。在這期間,許多皮貨商一夜暴富,各個皮革和皮衣加工廠效益十分可觀。21世紀受俄羅斯內經濟影響,我國對俄皮衣出口急劇下降,與此有關的公司和個人都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對俄皮衣出口經營,有少數人堅持住了,一部分人在觀望、等待。大部分人對此市場已失去了信心。
隨著中國的“俄羅斯年”和中國的“俄羅斯年”的發展,我國對俄皮衣出口又出現了復蘇的跡象,但就目前來講,我國對俄皮衣出口在貿易方式、銷售形式等諸多方面存在著嚴重的不足和不規范之處。要想在這一領域繼續保持我們的優勢,不斷擴大出口量,規范對俄皮衣出口勢在必行。
一、俄羅斯消費市場的特點及對皮衣的需求
1.市場還很不成熟,機遇與風險并存。市場包括“供”和“需”兩個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方面,是二者的統一體。從目前情況看,俄羅斯國內許多商品市場的供給和需求十分混亂。商品的貨源、質量、價格還不十分規范。各種層次由各種合法與不合法的渠道進入的商品充斥著俄羅斯市場。
2.俄羅斯市場是一個獨特的、有著巨大容量的市場。俄對皮衣的需求量很大,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點:
(1)由于俄羅斯的氣候特點,決定其對皮衣的需求量很大。
(2)俄羅斯人的消費習慣也是大量需求國外皮衣的重要原因。
(3)俄羅斯人對皮衣的消費觀念,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著俄對皮衣的需求量很大。
二、對俄皮衣出口存在的問題
中國對俄皮衣出口經歷了風風雨雨,它是在俄法制不健全,經濟體制不完善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他從產生之初就已暴露了自身存在的問題。規范對俄皮衣出口已成必然。
1.出口皮衣質量低下且不穩定,從業人員素質低下。在對俄皮衣出口業務中,相當一部分人是個體商人,他們一般把追求經濟利益作為最大目標。他們常以一些低質產品去贏得最大利潤。甚至以次充好,假冒偽劣,極大損壞了中國商品的形象。提高產品質量、重塑中國產品的形象,已成為中國對俄皮衣出口的關鍵。
2.跨國直銷產生于獨聯體特殊的經濟環境和貿易條件之下,是俄法制不健全的產物。一方面,從俄國內經濟形勢分析,普京上臺后俄政府加強了各類法律的制定。加強了稅收管理。很多中國的集裝箱攤位因逃稅、漏稅而遭到稅警的檢查、罰沒、甚至查封。俄海關去年也曾經多次扣住通過“包機包稅”形式往莫斯科運輸皮衣的飛機。而在銷售淡季又想方設法采取不正當手段來壓倒對手,從而造成了價格體系和市場秩序的混亂。
三、皮衣出口亟待規范發展
“跨國直銷”這種貿易形式在很多方面已不適應俄當前形勢,兩國政府應根據實際、針對“跨國直銷”“包機包稅”現存的弊端、就這些問題采取協調一致的措施,來規范中國對俄皮衣出口市場。
1.就中方來講:(1)加強對俄皮衣出口的管理,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報關、商檢運輸體系,逐步改變“包機包稅”制度所帶來的市場無序和混亂。
(2)應嚴格審查進行對俄皮衣出口的企業和個人,對那些規模較小、無進出口經營權、缺乏市場競爭力的個人和企業應嚴格限制,規范其發展,逐步優化貿易主體。
(3)努力提高出口產品的質量,恢復中國商品信譽和中國企業形象,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以應對來自韓國、土耳其等國對我國在這一領域的沖擊。
(4)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加強現代市場經濟理論和實務的學習和修養,以適應變化了的俄市場的需要。運用現代市場營銷的各種策略和手段開拓俄市場。
(5)對皮衣出口的企業和個人要加強對俄法律、法規的研究,掌握在俄貿易的有關法律要求及俄海關、商檢等環節的法律規定,使對皮衣出口逐步走向正規化、法制化。
2.就俄方來講:(1)采取有效措施發展本國經濟,使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為進出口貿易創造良好的貿易環境,并為開展正規貿易創造條件。
(2)不斷完善各種法律、法規的制定,使中俄貿易發展有法可依。
(3)各部門協調一致,加強稅收管理,改變稅收制度、標準混亂的問題。
(4)整頓海關、商檢、運輸等部門,加大打擊走私、偷逃稅的力度。建立起規范的通關體制。
(5)加強市場管理,制定有效的市場規范,努力改善市場經營的自然和經濟環境,使大市場營銷有序化。
嚴禁跨國直銷、關閉大市場將會給俄居民和政府帶來不便和損失,且進行正規貿易的時機還未成熟,許多俄企業目前還不具備開展正規貿易的資信保障。俄銀行結匯、保險等方面都還不十分健全,對俄皮衣出口將會迎來一個從“跨國直銷”到正規貿易的過渡時期。面對這一新時期,中國企業和個人應“適應形勢,順應發展”找準自己的位置,注重研究市場,運用科學的營銷理論,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品競爭力,一定會使我國對俄皮衣出口不斷向前發展,在俄羅斯市場上保持我們的優勢,永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施用海主編:《開拓世紀之交的東歐中亞市場》.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