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1 16:35:3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共享模式的商業模式,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9255(2016)03-0011-04
一、問題的提出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2016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分享經濟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讓更多人參與進來、富裕起來。”分享經濟,也稱共享經濟。在新經濟形勢下,我國把發展共享經濟放在國家戰略的高度,充分說明這一經濟形態的重要意義。
目前,共享經濟已成為社會服務行業的一股重要力量,在住宿(如Airbnb、小豬短租)、交通出行(如Uber、滴滴出行)、技能(如在行)、生活服務(如我有飯)及旅游(如丸子地球)等領域,都涌現了一批優秀的共享經濟企業。據統計,2015年共享經濟在全球的市場交易規模約為8100億美元,其中,美國的共享經濟市場規模約為5100億美元,約占美國GDP的3%,同時,2014年至2015年間,共享經濟的風投資金增長規模超過了5倍。總之,“共享經濟帶來了一場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資源革命,它帶來了經濟生活的全新組織方式,將會超越傳統的市場模式。”[1]
目前,學術界對于共享經濟的研究還比較少,企業界對這一新興商業模式的現實案例分析較多,共享經濟以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為基礎得以快速的發展,目前還處于一個理論探討期。專家和學者們主要通過分析共享經濟企業的案例,梳理出共享經濟的基本要素、運作機制、產生動力、面臨的阻力和障礙等問題,比如,Rachel Botsman等人深刻剖析了全球實踐共享經濟的新興企業以及這一商業模式,勾畫了共享經濟的發展藍圖[2],Robin Chase在《共享經濟:重構未來商業新模式》一書中回顧了Zipcar的創業經歷,用了大量的全球共享經濟案例和經驗歸納了共享經濟給個人、商業帶來的巨大變化,提出了人人共享模型,主張用共享理念解決氣候變暖、水源變少、食物不安全等問題[3],Jeremiah Owyang撰寫了大量的有關共享經濟的理論、案例以及全球發展現狀[4];國內學者蔡余杰、黃祿金剖析了不同行業的共享經濟案例,探討了共享經濟對商業、生活與工作的改變[5],劉國華、吳博對共享經濟2.0進行了精確定義,分析了共享經濟2.0的基本理論,深刻剖析了典型的共享經濟案例,對共享經濟的發展提出了展望。[6]
如何理解共享經濟的內涵?企業通過共享經濟實現商業模式創新的動力有哪些?又有哪些創新要素?這些都需要予以系統地分析。本文在已有文獻的基礎上,系統地剖析共享經濟的內涵、共享經濟下商業模式創新的動力和要素,以期為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提供參考。
二、共享經濟的內涵界定
共享經濟的概念最早是由Marcus Felson和Joe L.Spaeth提出的,他們認為,共享經濟主要是通過第三方建立的信息技術平臺為共享基礎,消費者個人則通過該信息技術平臺進行產品交易,實現資源、信息的共享。[7]Jeremiah Owyang認為共享經濟是一種“通過常用技術使人們以點對點的方式而不是從企業端購買所需的產品和服務”的商業模式[8],他指出共享經濟是一種“去中介化”的模式,即個體不再依附于商業組織獲得產品和服務,而是可以通過平臺直接向個人購買產品和服務。Robin Chase則認為共享經濟是由“產能過剩+共享平臺+人人參與”這三個核心要素構成的經濟模式。
基于此,本文將共享經濟定義為:個人、企業或組織通過共享平臺分享閑置資源的使用權,并從中獲取回報的商業模式。結合Robin Chase的定義以及共享經濟的實際運作情況,本文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共享經濟的內涵:
第一,閑置資源,即過剩產能,是實現共享經濟的根基所在。閑置資源不僅包括以汽車、住房等為代表的有形資源,還包括以知識、技能、時間等為代表的無形資源,共享經濟就是要重新發現、挖掘并利用閑置資源,從而使資源利用率最大化。
第二,以信息技術建立的共享平臺是共享經濟的載體和媒介。信息技術為共享經濟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性。
第三,使用價值的轉移是共享經濟區別于“交換經濟”的本質。共享經濟是對閑置資源的重新利用,提高資源的使用率,強調“使用”比“擁有”更重要。
第四,獲取回報是共享經濟的重要結果。共享經濟不同于“共享”的一點就在于,它是以獲得經濟回報和收益為目的。
第五,供需雙方是具有影響力的合作者。共享經濟實行的是輕資產模式,供需雙方的匹配以及忠誠度對共享經濟運營的成敗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三、共享經濟下商業模式創新的動力
在借鑒學術界對商業模式創新的動力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文主要從新技術市場化動力、市場環境壓力、市場機會拉動力等三個方面予以分析。[9]
(一)以移動互聯、大數據、云計算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市場化動力
新技術的市場化是商業模式創新的動力之一。基于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創新正是在新技術的市場化推動下而實現的。共享經濟是在移動互聯、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背景下而得以快速的發展,與基于PC(個人電腦)端互聯網形成的電子商務平臺不同,共享經濟是基于移動互聯而建立的共享平臺,通過對供需雙方進行快速、精確匹配,撮合供需雙方實現閑置資源的分享。滴滴就是把業務遷移到騰訊云,采用云計算,實現業務的穩定性、安全性、靈活性,利用大數據算法實現供需匹配和預測、精準營銷、用戶畫像以及自動計費等功能。
(二)易變、不確定性、復雜和模糊的商業環境壓力
新工業革命的到來引起了企業競爭范式的全面轉變,企業競爭環境面臨著較強的易變性、不確定性、復雜性和模糊性,超競爭環境將成為企業的新常態。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價值創造模式、主體、來源以及過程都將發生重要的變化,唯有各利益相關者的價值共享才能真正實現企業的價值創造。[10]從企業運營的角度來講,在超競爭環境下,企業必須實行組織運營的扁平化、敏捷性和柔性,才能應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壓力,這就意味著企業原有的組織架構、組織邊界勢必要發生根本性的變革。共享經濟這種商業模式本身所具有的靈活性、無邊界性恰恰為企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
(三)“資源閑置+輕資產杠桿效應”帶來的市場機會拉動力
通常,企業傾向于“擁有”更多的資源,通過資源的“大而全”擴大自身實力,這種重資產模式的結果往往是組織運營的僵化、較高的運營成本以及較低的利潤空間。事實上,資源的價值在本質上在于其使用價值,只有資源的使用價值達到最大化,才能夠充分體現資源的價值本身。從這個角度來講,多數情況下企業遭遇的資源緊缺往往是資源使用不夠造成的,并非資源真正的匱乏。特別是對于初創企業而言,創業者在資源緊缺的創業情境下,通過價值共享,充分利用手頭現有、零散和看似沒有什么價值的資源(特別是閑置資源)來開發新的創業機會、支持創業成長[11],事實上,這種資源拼湊的過程,恰恰促成了共享經濟的形成。Airbnb的三個創業者就是當初將看似沒有什么價值的、閑置的客廳租給游客居住,然后發現其中蘊含的創業機會,它不擁有一間房屋,住宿規模卻超過了世界最大的酒店,最終實現創業成功。
四、共享經濟下的商業模式創新要素
借鑒魏煒等人對商業模式的定義,即商業模式是企業與其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主要包括定位、業務系統、關鍵資源能力、盈利模式、現金流結構、企業價值等六個要素。在此基礎上,本文探討共享經濟下商業模式在這六個要素上的創新表現。
(一)定位創新
商業模式的定位是指滿足顧客需求的方式,這是商業模式的中心內容。共享經濟下,企業通過信息技術建立共享平臺,撮合供需雙方完成對閑置資源的共享,這不同于普通的B2C企業,往往被動響應顧客需求,也不同于普通的C2B企業,主動響應顧客需求,它是通過建立供需雙方之間的“連接”,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自動撮合雙方,具有更多的靈活性,更能滿足顧客個性化的需求。
(二)業務系統創新
業務系統是指企業選擇與之合作的利益相關者及其交易方式,主要由構型、角色和關系三部分組成。構型是利益相關者及其形成的網絡拓撲結構,角色是擁有具體實力的利益相關者,關系是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治理關系。從構型上來講,共享經濟主要是由供給方、共享平臺、需求方三大利益相關者形成的網絡結構,共享平臺是一個撮合供需雙方的媒介,供給方大都是擁有閑置資源的一方,較為分散,供需雙方通過在共享平臺注冊為用戶,就可以根據需要分享閑置資源。從交易角色上來講,不同于傳統企業垂直方向的供應鏈關系,共享經濟中的供給方和共享平臺之間是一種更加扁平的橫向合作關系,即合伙、同盟關系,滴滴和順風車車主之間就是這種關系,滴滴本身并沒有乘車需求,需求來自于乘客,因此,車主并不是滴滴垂直意義上的供應商。從治理關系上來講,傳統企業和利益相關者之間往往存在純市場交易、所有權交易、參股、控股等治理關系,而共享經濟和利益相關者(特別是供給方)之間更多的是一種合伙、聯盟關系,除了供需雙方之外的其他利益相關者,為了資源和能力的互補性,可能存在上述其他治理關系。
(三)關鍵資源能力創新
關鍵資源能力是支撐交易結構背后的重要資源和能力。不同的商業模式要求不同的關鍵資源能力,關鍵資源能力往往決定了同類商業模式的業績水平。傳統企業的關鍵資源能力往往以產品質量、研發能力、價格等為主,共享經濟是以新興信息技術為支撐而發展的,共享平臺是其唯一的運營環境,因此,信息技術就成為共享經濟企業的關鍵資源能力之一,羅賓遜物流公司就將信息技術作為其關鍵資源能力,每年在信息系統建設上的投入就達5000萬美元以上。另外,傳統企業往往重視需求側,把客戶資源作為擴張實力的重要籌碼,而對共享經濟企業而言,供需雙方是具有影響力的合作者,供需雙方的匹配以及對平臺的黏性和忠誠度對共享經濟運營的成敗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共享經濟企業不僅要重視需求方,還要重視供給方,要同時提高雙方對平臺的黏性,將供需雙方都要作為企業的關鍵資源能力的一部分。
(四)盈利模式創新
盈利模式是指企業收入的來源和收支方式。傳統的企業盈利模式很簡單,收入一般來自顧客,成本來自外部供應商、內部運營以及員工等方面,互聯網經濟使得許多商品和服務近乎免費,能夠在協同共享上分享,零邊際成本現象隨處可見[12],共享經濟極大地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對資源的使用邊際成本近乎為零,對共享經濟企業而言,其收入一般來自平臺供應方或者需求方,主要有比例抽成、沉淀資金投資、大數據分析等增值服務帶來的收入,成本主要來自平臺的運行和維護、信息技術的投入和研發等費用,在計價方式上,共享經濟企業中以時間計價的占居多數,Airbnb根據住宿的天數和時間段計費,在行根據行家提供服務的時間計費,滴滴也綜合了距離和時間的因素。
(五)現金流結構創新
現金流結構是以利益相關者劃分的企業現金流入、流出的結構及其形態。共享經濟實行的是輕資產模式,企業能夠以較少的投入獲得持續、穩定的回報和增長,這也是共享經濟企業深受風司青睞的一個重要因素。
(六)企業價值創新
企業價值是指企業的價值增長能力。傳統的企業以重資產模式為主,給企業帶來較高的運營成本、較低的利潤空間以及較高的資源閑置機會成本。與此不同,共享經濟屬于輕資產模式,只是通過共享平臺整合閑散的、過剩的各類資源,實現閑置資源使用權的轉移。這種輕資產模式極大地減少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從而提高了企業利潤空間,促成企業價值的持續增長。美國羅賓遜物流公司就是一個典型的輕資產物流公司,通過兩大信息平臺整合社會上閑散的車輛資源,讓車主和貨主共享各類運輸服務。據統計,1994-2014年,羅賓遜的毛利和營業利潤年均分別增長14.4%和15.7%,遠高于行業增速,輕資產模式給羅賓遜帶來了持續的價值增長。
綜上所述,基于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具有諸多創新之處,但是目前共享經濟的發展還面臨著些許問題,比如法律、監管、信任等問題,所以共享經濟下的商業模式創新面臨著一定的阻力,主要是來自于外部監管環境以及既得利益集團方面的阻力,從一些地區主管部門對滴滴、Uber的限制、禁止行為可以看出,共享經濟這一商業模式仍然面臨著一些阻礙。但無論如何,共享經濟的發展將成為主流趨勢。
參考文獻:
[1]杰里米?里夫金.零邊際成本社會:第2版[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224-228.
[2]Rachel Botsman, Roo Rogers.What's Mine Is Yours: The Rise of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M].HarperBusiness,
2010:9.
[3]羅賓?蔡斯.共享經濟:重構未來商業新模式[M].王芮,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9.
[4]Jeremiah Owyang. Report: The New Rules of the Collaborative Economy, 2015 Data on the Rise of Sharing[EB/OL].[2015/11/30].http:///blog/category/collaborative-economy.
[5]蔡余杰,黃祿金.共享經濟[M].北京:斯坦威圖書有限責任公司,2015:9.
[6]劉國華,吳博.共享經濟2.0:個人、商業與社會的顛覆性變革[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15,11.
[7]Felson M, Spaeth J 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J].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978, 21(4): 614-624.
[8]Jeremiah Owyang.The Collaborative Economy Defined
[EB/OL].[2015/11/25].http:///blog/2015/08/27/the-collaborative-economy-defined/.
[9]項國鵬,周鵬杰.商業模式創新:國外文獻綜述及分析框架構建[J].商業研究,2011(4):84-89.
[10]肖.共享價值、商業生態圈與企業競爭范式轉變[J].改革,2015(7):129-141.
[11]梁強,羅英光,謝舜龍.基于資源拼湊理論的創業資源價值實現研究與未來展望[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3(5):14-22.
[12]杰里米?里夫金.走向物聯網和共享經濟[J].企業研究,2015(2):14-21.
Business Mode Innovation in Sharing Economy
ZHANG Xiao-qin
一、我國物流平臺的商業模式分析
錯綜復雜的行業發展環境,對物流平臺商業模式的創新具有推動力,更富有挑戰力。基于對現有商業模式的透徹分析,展開以下論述。
1.信息平臺
在我國占據較大比重,是整合后物流信息的承載體,以解決物流行業貨源、車源、物流服務信息不對稱為目標,為貨主和車主提供多項選擇,服務模式單一,收入模式為收取信息費、跟蹤服務費以及會員費。目前確保信息的真實可靠和車貨匹配過程中的誠信度是信息平臺維護的兩大首要任務,競爭手段較為初級,競爭優勢少差異性。
2.交易平臺
信息平臺加金融服務的衍生物,以打造貨運線上業務的生態閉環為目標,借助交易監督、信用評級、風險防范等體系逐步完善線上交易流程,為多方交易提供擔保,收入模式主要是服務流程中收取的費用,主要有會員費、信息服務費、席位服務費、網上交易服務費分成等。目前,交易平臺致力于借助大數據技術將交易記錄和信用評級作為物流投融資參考,解決中小物流企業和商戶融資難題,打造實名認證、交易憑證、保險、結算、信用評級的體系,促進服務模式多元化。
3.社區平臺
在我國多數為物流在線運輸網絡生態特征的平臺,連接的運輸鏈較長,規模效應明顯,能夠以低成本靈活地實現跨越多層級的業務連接,全鏈條共享信息,除了在途追蹤外,運輸網絡的上下游企業的財務費用、經營績效以及服務水平也可實現透明化。但透明化使得管理工作非常復雜,在龐大的網絡結構下,保護鏈條上各個企業的商業隱私常常存在漏洞。
二、共享經濟背景下物流平臺發展存在的問題
1.競爭模式較為初級
對于物流平臺,其生存的根本是整合信息和資源的力度。各家物流平臺企業為了爭奪貨源,展開價格戰,不計后果,惡性競爭的后果甚至是毫無利潤可言,忽略了共享經濟時代下共贏才是根本,反映出物流平臺的構建無使命感,H以盈利為主。
2.盲目模仿難以創新
我國物流平臺的前身種類復雜,這些企業抱著擁抱互聯網的心態進行企業轉型發展,涌現出后者盲目模仿前者的態勢,部分平臺甚至砸錢補貼刷流量,投資巨大,卻未切實地分析企業自身能力,擊中用戶痛點,設計出特色的產品與服務。
3.平臺僅為政府政策支持
物流平臺是服務于物流上下游鏈條而自身不從事物流業務的平臺,但部分區域性企業自稱物流平臺卻涉足物流,以此獲得政府相關紅利,導致物流行業小、散、亂、差的問題難有巨大改觀。
此外,我國物流平臺的發展還面臨物流平臺專業人才匱乏、企業內部職能組織過于傳統、中小企業融資難等窘境。
三、物流平臺商業模式的改進策略
物流平臺商業模式創新可以從基本要素的任一方面展開,但其出發點一定是價值主張的確定,以獲取企業獨特的競爭力。以下將基于共享經濟時代對物流平臺商業模式提出改進意見:
1.聚焦物流,單點突破
深挖某些特定服務群體的痛點,作為對多邊群體價值需求的響應。企業應專注于提高技術水平,提升信息化程度,服務內容由初級向高附加值方向轉變,提高抗風險性。借助內外部網絡打開渠道通路,展開線下合作,布局區域乃至全國性的價值網絡。但要特別注重信用體制的建立,避免雙方或多方交易物流交付的不穩定而引起運輸糾紛問題難以解決,例如無車承運人等。
2. 標準化帶來發展新姿態
在大數據分析的背景下,設備達到標準化,通過掌握物聯網技術,開發以各類設備為模塊的信息管理系統,保障設備的利用率達到最高,同時也要保證以重資產方式運行平臺的盈利模式,維護機制要健全,價值網絡要透明。此外,物流技術方面,要積極引進專業物流人才或者以聯盟的方式與價值網絡中的戰略伙伴聯合研發,確保物流技術的及時更新與維護,以服務于平臺的價值主張。
3.發力多式聯運和云倉代運營
借助價值網絡中的合作伙伴的數據共享合理開發倉配一體化服務,提高庫存周轉率。值得注意的是,價值網絡的構建要充分考慮多式聯運節點處貨物安全性,強化服務系統,提供在途貨物實時監控。
4.共享終端配送資源
對整個用戶體驗過程進行控制,具備一套良好的客戶關系管理信息反饋系統,保證及時獲取并改進客戶反饋信息,物流平臺的外部性與客戶關系管理相融合將促進雙邊或多邊群體規模的擴大,發揮邊際成本遞減的經濟效應。城市配送打造自提柜與公共貨運班車主流,或可發展小型集裝箱系統;農村物流開展智慧共配。平臺信息系統與自提柜電子系統連接,實時監控平臺數據流量。對于大件物流,應具備專業的第三方物流合作方,例如日日順等。
5.構建物流綜合系統
作為綜合型物流服務系統,此類系統是物流平臺的佼佼者,在市場中占據較大份額,在合作中更具有話語權。其商業模式的創新應當從交易各方角度考慮,集中于提供供應鏈解決方案并對綜合服務采取全面質量管控。
四、結束語
依據《中國制造2025》戰略,作為重要的生產型服務業,物流產業將逐漸由資源密集型向知識和技術密集型轉變,同時,由產業中低端向中高端延伸。物流平臺作為一個集成的信息系統,在我國還有足夠大的上升空間,優良的商業模式將有利于提升其整體效應。物流平臺商業模式將依據理論與實踐提出新思路,以對未來的構建與發展有所借鑒。
參考文獻:
[1]李懷勇.基于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創新[J].商業經濟研究,2017,(1):120-122.
[2]潘永剛,Tracy.從模式角度解讀“物流+互聯網”平臺[J].交通與港航,2016,12(6):28-31
【關鍵詞】商業模式 O2O 共享經濟 商業經濟
隨著全球技術革命的發展,為豐富的物質生活和社會,在這種情況下提供一個完整的產業服務支撐,人們發現了有很多工作和生活存在問題,有效協調過度消費,因此便產生了“共享”的現象,即為促進共同的經濟發展模式。越來越成熟的O2O模式為無線連接提供了平臺,實現在全球范圍內資源共享。
一、商業模式的演變
關于商業模式,大家的普遍認識是商業模式的核心是對定價權的控制能力,然而在二十世紀90年代之后,傳統行業的商業模式在悄然無聲地發生了質的變化,尤其是在數字化世界中的商業模式發生了變化,主要是體現為:1)馬太效應的增強;2)邊際成本降低;3)低成本的信息交互。
要想構建新的商業經濟模式,那么首先就必須了解過去,工業時代的商業模式原型非常簡單,為制造并銷售它。從工業時代的角度出發,此時有兩個成本的發生:1)商品的制造成本,2)商品的流轉成本。
因此,在工業時代,規模效應對成本的影響是巨大的。因為規模效益體現在規模增大帶來的經濟效益提高,然而從經濟學中的規模效應看出曲線商業模式的演進:改善供給端能力、重新定義需求、優化流轉效率、商品的虛擬化。
隨著管理水平的提高與市場自身進化,傳統的商業模式不斷變化,出現了以下四個方面的特征:(1)改善供給端能力(2)重新定義需求(3)改善流轉效率降低成本(4)虛擬化商品,流轉成本為零。
因此,在制造產品并銷售出去這個商業環節里,我們可以看到改變供給方式與能力、C2B、優化流轉效率以及商品的數字化/虛擬化幾種不同的商業模式演進方式,比較革命的是虛擬化,因為在某種意義上,它的存在已經脫離了三維空間,從有形化到無形化。商業模式演進為“服務+產品”組合拳的形式。
二、數字世界中的未來商業模式服務模型
互聯網引發了對于新舊模式的熱烈討論,許多銷售產品的公司逐漸轉向銷售“服務”,以咨詢解決方案將產品銷售出去的方式,從中我們可以得到的啟發是:產品和服務有怎樣的區別?服務的本質是什么?它與產品的核心區別是,它是一個事件。即服務要素在時間上的消耗,它與產品的最大區別就是多了時間t變量。或者說從商品到服務,商業模式本質的變化為銷售產品其實就是銷售某種服務要素的時間過程。
在數字世界里,服務要素可以低成本地復制,它們都有一個服務數字化程度較高的共同特點。比如大規模在線教育平臺,在線醫療,金融平臺,數據服務業等等,目前正在變革的各行各業的諸多環節都逐漸顯示出這樣的特質。這是我們能夠預想的商業模式的極致――人們可以通過較低的成本獲取更多的服務要素,從而提高了服務事件的數量和范圍。
展望未來十年,數字化和大數據是中國商業經濟模式繼續變革和深化的重點,因為在數字化世界里,產品的交互是如此簡單,服務要素的復制如此容易,以及基于大數據的精準匹配變得越發強大和基于用戶數據的多種增值商業模式將會大行其道。
原來的商業建立在點對點的連接方式,互聯網將這些點扁平化地接入并交互,一個巨大的星形網絡形成后,交互速度大大提高。既然商業模式的進化發展是在互聯網出現之后,促使了傳統行業的商業模式發生了質的變化,那么,我們就不可忽視這其中對商業模式演變的深遠影響。
三、O2O共享經濟商業模式發展現狀
(一)在線產業發展迅速
共享經濟其實就是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整合,隨著O2O平臺的發展和完善,最大限度地優化分享經濟的優勢。如旅游產業網絡的快速發展,大量的網站都推出了自己的旅游線路,實際上是分享經濟的一部分,處于閑置狀態的旅游資源,通過網絡讓更多的人選擇旅游,可以實現其最大利益,共同的經濟發展模式,并通過軟件將旅行的需求結合在一起,能夠充分激活社會資源,由于經濟的發展需要依靠群眾,分享O2O平臺聚集了更多的社會功能,從而提高資源共享的效率。
(二)共享經濟優勢凸顯
大量的閑置物品和生活品如果根據功能的商品,除了買家的使用功能、休閑功能必須有一個新的用戶,只能通過O2O平臺閑置功能用戶科學組合,將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基于大量調查數據,分享經濟能有效提高休閑產品的利用率,同時降低成本,根據人們需求的消費者的要求,可能不需要產品本身,產品的功能,很多人使用的產品,以確保其功能全面發展。
(三)業態創新成為主流
分享經濟不斷創新發展,將逐步形成健全的實踐體系。由于商品有許多用途,共享經濟在國家創新熱潮下,人們開始自覺地研究現有商品的功能以及實現價值。從經濟本身的角度來看,商品和其功能的自由交換是初級階段,隨著人們自由交換越來越深入,需求將是巨大的。因此共享經濟的創新逐漸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四、O2O共享經濟商業模式存在問題分析
(一)\信體系建設失衡
目前,中國的信用體系尚未完全建立,通過O2O平臺,相應的保護機制仍然完善。例如,如何解決細節的產品描述是真實的糾紛,如何保護雙方的利益,沒有形成一個健全的監督機制,這不是一個健全的社會信用體系的結果。因此如果社會信用體系不完善,外部發展空間很難。
(二)閑置產能調動不佳
目前,雖然O2O平臺已經建立,可以實現商品的自由貿易功能,但現實中由于缺乏評價標準和相應的條件,許多商品處于閑置狀態。通過社會調查,發現雖然大多數人都知道分享可以受益,但分享實體經濟真正閑置產能調動不佳。
(三)移動優勢利用不充分
目前的分享經濟,很多人主要以高價值的商品交換,主要是由于更安全的交易價值。從實踐來看,分享經濟的蓬勃發展,不僅讓移動運營商整合差異化,而且電商一體化的發展也不盡如人意。每當需要分享經濟需求時,如果不能建立連接到O2O平臺的移動終端,那么就看不到優勢。
五、O2O共享經濟商業模式構建
(一)共享經濟創新要素分析
1.信用機制
本質上分享經濟交易是建立在陌生與陌生人的基礎上,不能揭示客戶主體的完整性,只能通過第三方平臺來衡量,才能保證交易的完整性和不可抵賴性。通過在同一平臺上保持良好的交易記錄,可以促進誠信。
2.發掘閑置產能
由于消費過剩的存在,產生了大量的閑置能力,可以發現只有通過分享經濟的最大價值,才能找到商品相匹配的價值,這樣才能更好地為社會所用,因此建立相應的評價和安全保障體系,才能確保充分利用閑置能力。
3.有效共享網絡
共享經濟需要高度發達的互聯網技術的幫助,建立共享經濟O2O平臺,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分享經濟、人力資源和材料的有效結合,逐步提高客戶的經濟份額的熱情。
4.符合社交需求
任何一種經濟模式,應著眼于共同經濟的社會因素,通過O2O平臺閑置物品顯示,淘寶可以采取相同的模式,讓更多的消費者參與,在這個平臺上當消費者發現可以有效地消除剩余資源,實現價值最大化,那么將其會積極推動和參與。
(二)總體架構分析
通過分析上述O2O環境共享經濟商業模式,結合每個要素的特點,構建基本的經濟價值模型,如圖所示。
從圖中可以看出,通過分析商業模式的要素和創新能力,獲取、創造、傳遞和實現價值取向的穩定性制度,對于促進合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盈利模式分析
基于O2O共享經濟商業模式的分析,盈利模式主要包括:
1.平臺服務費
從國家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對于共享經濟發展是必然選擇,成為O2O融合發展的必然趨勢,利于自由經濟的相互發展,平臺能參加部分服務,確保正常有序運行。
2.平臺推廣費
在不影響共享經濟功能的前提下,由于線上線下的優勢,提高信息技術的整體營銷能力和水平,可以采取最大化廣告收入的方式。
3.線下展示費
宣傳模式也是一種服務模式,要搭建一個平臺,必須進行相應的宣傳,可以有針對性地獲得相應的廣告收入,獲得運營費用。
4.增值附加費
作為數據資源積累和數據中心演進的O2O平臺,當資源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實現了質的變化,形成了共同的經濟形態。如社會研究和分析的熱點話題,一些業務的做法,如決策模式可以轉化為收入,以保持經濟份額。
(四)運營策略分析
1.誠信價值評級
建立O2O共享經濟商業模式,必須依靠完善現有的社會保障體系,使得所有的交易都會有更高的信譽,也更有可能促進經濟的相互發展。在經濟不斷發展下,共享經濟模式將逐漸由熟人轉向一個陌生人經濟活動,這需要O2O平臺形成調節系統良好的安全機制和信用評價體系,尤其要重視信用評級系統的價格,通過歷史交易行為和表現,確定系統級。
為了提高信用評級,信用評級也可以選擇與平臺相對較高的平臺進行合作,因為很多社交活動用戶部分的平臺已經收集到了足夠的信息,可以直接使用或共同分享經濟平臺。如騰訊微信也會有相應的認證功能,安全性高的指標,很少出現欺詐行為,因此將使雙方一個安全感,共享經濟會增加信用值。
2.互動口碑營銷
從社會活動出發,分享經濟更具有互動性和口碑性,信息彼此之間更透明,可信度更高,應建立符合各方利益需求的互動商業模式。發揮良好的口碑效應,提高用戶體驗的效果,并隨著社會網絡營銷的幫助作用,形成病毒效應。評估交易過程和反饋網絡平臺用戶滿意度能得到更多的理解,還可以通過討論,優惠券和問卷調查來增強客戶的熱情和參與互動,加強信息數據的深度。
3.移動終端營銷
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目前國內消費者最佳時機的傳播平臺,并有針對性地進行營銷,通過手機將取得更好的效果。目前,營銷網站開始開發應用程序和相關的組,通過相應的接口設置,實現客戶快速反應,共享經濟的供求對接,減少供應和需求的接口,用戶可以通過手機支付平臺實現快速的支持,移動終端的應用將推動共享經濟進一步發展。
4.進行市場激勵及優惠推廣
在中國,由于不成熟的信用體系的存在,為了實現有效的推廣,必須打破國內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障礙。
(1)優惠吸引
目前,高信譽的朋友圈可以采取優惠方式,這部分潛在的支持團體,如購買商品,通過掃描二維碼,就可以得到相應的折扣,使顧客購物消費,他們在朋友圈的經驗,是一種快速提升。
(2)利益激勵
對于社會群體來說,自由體驗總是會引起廣泛的關注和參與,逐漸擴大品牌和經濟模式的影響。如流行的“掃QR碼,贈禮物”活動,除了平臺意識外,還可以獲取個人信息掃描。
綜上所述,隨著網絡科技的不斷發展,社會發展效率也在不斷提升,全球科技取得革命性的發展,傳統行業的商業模式發生了質的變化,為產業行為提供全方位的支撐,從實際發展來看,共享經濟雖然在應用模式上已經初見雛形,但在理論體系構建及具體實踐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力求為構建O2O共享經濟商業模式進行有益的探索與嘗,進而推動共享經濟模式的發展,使其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實現資源共享。
此外,互聯網作為一個新興渠道,還會提供給消費者更多元化的選擇。同時,化妝品企業也通過互聯網增加銷售渠道,拓寬銷售范圍,彌補傳統零售渠道在地域上的局限性。移動端讓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碎片化,如何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隨時隨地將信息傳遞給消費者,成為現今零售行業的重要命題。現在有很多品牌都是線上+線下的結合形式,這種注重用戶體驗的形式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可。
隨著市場的快速變化,信息時代的轉變要求我們跟上步伐,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我們在公司推廣方面也更多元化,包括建立微信公眾號、互聯網渠道進行實時新聞等形式。我們更為新產品制作專用微信頁面,使客戶能更簡易更?陜捷地獲取我們的最新資訊。
而隨著新生代消費群體的崛起,90后逐漸成為未來消費市場的主力軍,他們的主要特點是富有個性,愛好新鮮創意,但同時缺乏耐心,對品牌的忠誠度相對不高,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體驗是生活方式之一,購物消費習慣更加務實,比較相信口碑效應、價格與品質并重。
公司賬簿的概念和特點
(一)公司賬簿的概念
公司賬簿起源于中世紀商人自設的私賬,后來立法調整商事關系后要求商主體必須依法制定法定的賬簿。廣義公司賬簿是指公司在營業過程中設置的以及用文字形式記載的一切賬務簿冊,包括私賬和法定賬簿。狹義公司賬簿是指立法要求公司根據商事會計原則設置和造具的,反映特定營業真實情況的簿冊(范健,2011)。
公司賬簿是公司在商事經營活動中必備的經營要素,各國商事法律中均有所規定。我國目前雖沒有商法典,但商事性的法律對公司賬簿有明確規定,如公司法第8章關于公司財務、會計的規定,證券法多處關于財務會計報告的規定等。除此之外,原財務部的兩個部門規章即《企業財務通則》、《財務準則》,也是公司賬簿方面的主要法律依據。
(二)公司賬簿的特點
1.公司賬簿由公司制作。公司作為依法設立的以營利為目的的社團法人。公司擁有獨立的法律人格,公司賬簿的制作是公司的法定義務。一方面,公司賬簿的置備是公司的法定義務。根據公司法第164條規定,公司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財政部門的規定建立本公司的財務、會計制度。公司法第8章具體規定了公司的財務會計制度。因此,公司必須根據法律規定的要求,置備完善的賬簿制度,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稅務機關及物件部門都會依法在公司存續過程中行使職權對公司賬簿進行監督,違反法律規定的要求不設置公司賬簿或賬簿設置不合法,都會受到監督機關的行政處罰。另一方面,具體置備商事賬簿的部門是公司的財務部門。公司為了符合法律的要求設置賬簿,往往都在機構內設置專門的財務部門負責設置公司賬簿及處理相關財務事項。賬簿的設置是專業化程度很高的工作,負責公司賬簿設置的人員多是財務專業的專業人員,以保證公司賬簿設置的科學化和合法化。
2.公司賬簿制作要求嚴格。公司賬簿是商事主體中對于商事賬簿要求最為嚴格的,原因在于:
其一,公司是典型的法人型商事主體。公司與其他商事主體相比較最大的特色在于公司是法人型的商事主體。商事主體分為法人型的商事主體和非法人型的商事主體,而分類的標準記載于商事主體是否為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法人有四個條件,即依法設立、有一定的財產和經費、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公司完全符合上述四個條件,因此公司是典型的社團型的法人。而非法人型的商事主體包括合伙企業和個人獨資企業,他們雖然都是依法設立,有一定的財產和經費、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但不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其二,公司規范化要求的體現。公司是股東實現謀利的營利性工具,公司內部完善科學的賬簿制度有利于公司盈利目的的實現,從而滿足股東謀利的愿望。公司之所以不同于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就在于公司是法人型的商事主體,法人有著完善的科學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包括健全的商事賬簿制度,這些都保證著公司是最佳的投資工具和市場經濟中最為重要的市場主體。公司賬簿也是商事交易安全的要求。
3.立法主義:從放任主義到干涉主義。公司賬簿的立法態度經歷了從放任主義到干涉主義的轉變過程。所謂放任主義,指公司賬簿制度方面的立法沒有規定,立法對于公司賬簿不作任何要求,公司可以自由地對賬簿進行設置。放任主義存在于歐洲中世紀后期,當時無限公司和兩合公司產生不久,還不存在專門就公司賬簿的立法。后來隨著公司日益受到統治階級的關注,公司對于社會的影響越來越重大和公司立法的日益完善,公司賬簿也納入到了立法的層面,立法要求各類型企業都要設置商事賬簿,尤其是公司,公司的商事賬簿必須嚴格按照相應法律的要求設置,否則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立法者對于公司賬簿的設置,由放任主義過渡到干涉主義,原因在于:一方面,公司股東的有限責任和公司的獨立責任,是公司這一法人型商主體完全不同于非法人型的商主體,即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公司賬簿制度作為公司股東有限責任和公司獨立責任的配套制定,可以有效地保障公司制度的健康運作;另一方面,公司成為最主要的市場主體,公司賬簿制度關系到交易的安全和市場秩序的穩定。
公司賬簿的類型
會計憑證,指依法記錄公司日常商事活動的會計資料,是公司日常商事活動最為微觀層面的記錄,根據會計科目的不同,會計憑證可以分為若干類。會計憑證是會計賬簿和財務會計報告的基礎和主要依據,會計憑證若是失實,則會計賬簿和財務會計報告必然失實,公司賬簿也就失去記錄公司商事活動的功能。
會計賬簿,指公司根據一定的標準,將記錄日常商事活動的會計憑證整理成冊,反映公司財務和經營狀況的簿冊。會計賬簿在會計憑證的基礎之上來制作,反映不同類型的會計科目在一段會計期間的變化及其規律,或綜合反映公司在一定的會計期間財務或經營方面的會計信息。會計賬簿可分為序時賬簿、分類賬簿和輔助賬簿。
財務會計報告,也稱為財務會計表冊,指依法制作的反映公司在一定的會計期間財務和經營的綜合情況的會計資料,主要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財務狀況說明書以及利潤分配表。財務會計報告時一攬子會計文件的組成,其制作基礎為會計憑證和會計賬簿。其功能在于綜合反映公司的財務和經營狀況,為公司經營管理和決策提供指導。
公司賬簿的商業意義
(一)公司賬簿是投資者準確了解公司財務和經營狀況的依據
一方面,對于公司潛在的投資者,公司賬簿可以作為投資者是否要對公司進行投資的主要依據。潛在的投資者是否要對公司進行投資,是經過審慎的對比和認真的分析得出的結論,而其中所要投資對象的公司賬簿是投資者重點關注的目標,通過分析看是否有投資的價值和實現營利目標的可能性,因此,公司制作的商事賬簿必須真實、準確、完整,不得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和重大遺漏,否則潛在的投資者將會做出錯誤的或不當的決策,影響其營利目標的實現,當然針對股份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必須依法履行信息公開義務,否則潛在的投資者也無法獲悉公司的商事賬簿。另一方面,對于已經成為公司股東的投資者而言,公司制作的商事賬簿對于股東了解公司經營情況和財務情況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二)公司賬簿具有反映公司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的天然優勢
公司是依法設立的、以營利為目的的社團法人,公司存在的意義就表現為要實現營利的目的,使得股東作為投資者營利目標的實現,否則股東便沒有投資的欲望和動力,公司制度也就是去吸引投資者的優勢,公司也會慢慢退出歷史舞臺,因此公司作為投資者謀利的營利工具,必須具有營利的機制,其中公司賬簿就是公司實現營利目的的重要機制。通過公司賬簿反映出公司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公司可以實時地調整經營策略,趨利避害,甚至更換公司經營管理層以謀求公司的健康發展。
(三)公司賬簿是公司經營管理層作為具體決策的主要依據
現代公司尤其是股份公司,為了實現廣大股東的營利目標,一般會由董事會聘請專門的職業經理人作為公司日常的經營管理人員,對董事會負責,受董事會監督。職業經理人對于公司賬簿的關心異于一般人,其原因在于,公司賬簿反映了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一方面可以作為其下一步作出決策的主要依據,以實現公司財產增值保值的目標,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為其擔任公司經理的職業業績,企業經理人要想在這一職業中成為知名的、聲譽良好的、許多公司首選的人才,必須通過公司賬簿來說明其經營的業績。
(四)公司賬簿關乎公司債權人的切身利益
之所以成為公司的債權人,成為公司的交易伙伴,其主要原因在于對于公司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了解后的判斷,并認為公司目前的經營狀況良好,有投資的潛力,公司的財務狀況也很正常,不會出現財務緊張甚至資不抵債的情況,通過合作,雙方都會實現共贏的目標。因此,對于股份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而言,公司的信息公開義務或信息披露義務顯得十分重要,它保障了公司債權人信息渠道的暢通。除此之外,公司債權人對于保障其債權的實現,可以采取多種合法的措施,采取哪種措施甚至解除合同要求對方承擔民事責任,這都主要取決于公司賬簿反映出來的經營狀況,尤其是公司的財務狀況,公司債權人對于公司賬簿的關心,就是對于自身利益的關心,有利于在了解財務會計信息的基礎上進行自我保護和監督(施天濤,2006)。
未來公司賬簿立法模式的思考
(一)商法典模式
在民商分立制國家,既有民法典又有商法典,在商法典中規定有系統的商事賬簿的規定,統一適用于商主體。法國、德國和日本均為商法典模式的國家。應該說,商法典模式有其天然的優越性,公司作為典型的法人型商主體,商法典總則中的商事賬簿對于分則具有指導意義,系統規定所有商事主體在商事賬簿方面的要求,便于法律的適用。同時,在商法分則的公司法中,可以對公司賬簿的某些方面作出特殊規定,形成商法總則和公司法結合適用商事賬簿的格局,具有優越性。
(二)民法典模式
在民商合一制國家,公司賬簿規定在民法典中。公司作為商事主體之一,在民商合一制國家,公司作為法人的一種,規定在民法典總則法人一章,而其賬簿制度亦規定于其中。民法典模式在民商合一制國家可謂是順利成章,但公司作為從事商事活動以營利為目的的商事主體,規定在民法典法人一章,其賬簿制度也規定于其中,將會產生商事制度與民事制度共存于一體,不利于法律體系的和諧,也會發生法律適用方面的困難。
(三)公司法模式
在英美法系國家,公司賬簿制度專門規定在公司法中,實屬理所應當。規定在公司法中,可以系統地規定公司賬簿的種類和設置要求,有利于公司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公司作為營利工具的營利目的的實現,也有利于保護債權人利益,保障交易安全。
(四)證券法模式
證券法模式看到了在現代市場經濟國家,公司企業作為主要的市場經濟主體,尤其是上司公司已成為影響社會秩序并促進生產力發展的主力軍的背景下,將公司賬簿制度規定在證券法之中,可以嚴格規范公司的運作,尤其是上市公司依法嚴格履行信息公開義務,保障交易安全。
(五)單行法模式
單行法模式目的在于制定一部系統的專門規范公司賬簿的立法,系統規定公司賬簿制度。單行法模式一般是就整個商事賬簿制度系統規定,不僅包括公司賬簿制度,還包括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的賬簿制度,這樣有利于法律資源的節省,有利于法律的適用。
我國的公司賬簿制度立法模式較為復雜,不屬于上述任何一種。首先不屬于民法典模式,因為我國多數民商法學者認為我國是民商合一制國家,但目前民法典尚不存在;我國公司賬簿立法也不屬于商法典模式,我國是民商合一制國家,商法典也不存在;我國公司賬簿制度立法也不屬于公司法模式或證券法模式,也非單行法模式,我國商事賬簿的立法較為分散不系統,公司法、證券法、會計法、財務部部門規章等。由此可見,由于我國公司賬簿制度極為分散,應當將我國商事賬簿立法系統的規定起來,可以借鑒相關國家立法的做法,制定一部單行的商事賬簿立法,系統地規定商事賬簿制度包括公司賬簿。
農業上市公司是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紐帶,它們能否健康成長關系到整個國民經濟能否良好平穩地發展。目前我國農業上市公司大都期望通過多元化經營不斷擴大公司規模,從而提高公司績效。那么,現有的農業上市公司規模對其經營績效的影響如何?如何通過規模發展提高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這些問題的研究對農業上市公司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公司規模與公司業績的關系:簡要文獻回顧
關于公司規模與公司業績之間的相關關系問題,國內外學者進行過一些研究。Banz(1981)將1926-1975年在紐約上市的股票按公司的規模大小分成5組,結果發現在美國無論是各資產組合的收益率及其經風險調整后的收益率都呈現出隨公司規模的上升而下降的趨勢。Fama和French(1992)以1963-1990年紐約證交所、美國證交所上市的股票的收益率與公司規模進行回歸分析,研究發現美國股票市場中股票收益率隨公司規模上升而下降,但Dimson和Marsh(1997)研究發現英國股票市場股票收益率與公司規模呈正相關關系,而非負相關關系。劉志勇(2004)對2000-2002年度我國上市公司負債規模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中國現階段上市公司適度負債水平應在20%-40%為最好,當資產負債率高于60%時,公司管理者就應該防范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當公司資產負債率高于80%時,公司就可能處在破產的邊緣。賴國毅(2005)選用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的上證180指數的成分股作為樣本股票,研究發現公司規模的擴張與公司經濟績效間存在著明顯的相關關系,但這種相關性是等級相關關系,非線形相關,且二者之間有著顯著的不平穩狀態,公司出現規模越大,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和主營業務利潤越低這一不正常現象。魏良益等(2005)以每股收益、總資產收益率、上市期間作為解釋變量分析公司績效對規模的影響,研究發現公司規模與每股收益顯著正相關,與總資產收益率顯著負相關。每股收益對規模有正向促進作用并且影響力最大,而資產收益率會抑制規模大增長。高輝、張偉(2005)對2001年的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截面數據進行回歸分析,研究發現投資資本規模與績效呈現負相關。
綜上所述,有關公司規模與公司業績之間的相關關系問題研究出現截然不同的結論。結合行業討論公司規模與公司績效關系的文獻不多,研究我國農業上市公司規模對經營績效影響的文獻就更加少見。
二、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綜合評價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的“農業上市公司”包括農、林、牧、漁各業的上市公司,不包括食品、飲料行業上市公司。為了避免偶然性、本文選取了2001年12月31日以前上市的28家只發行A股的農業上市公司作為樣本。樣本數據均來自于巨潮資訊網和證券之星網。
(二)經營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設計
由于非財務指標通常很難收集相關數據并難以量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在財務指標中,故分析公司經營績效通常只用財務指標來體現。結合我國現有企業績效綜合評價體系和農業公司特點,本文選取了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總資產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總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銷售凈利潤率、銷售收入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和總資產增長率共12個指標建立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三)運用因子分析法計算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得分值
1、評價指標值的選取
筆者以農業上市公司2004年至2006年3年公布的年報數據為基礎,計算出各指標數值3年的平均值作為評價指標數值。
2、綜合績效的計算
(1)標準化處理原始數據。在進行因子分析前,采用SPSS15.0統計分析軟件先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使標準化后變量的方差為1,均值為0。
(2)計算各評價指標的相關系數矩陣。
(3)計算互相關矩陣的特征值,并計算出各特征值對應因子的方差貢獻率以及累計方差貢獻率,具體數值見表1。
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原則,經營績效評價選擇4個公共因子,累計方差貢獻率已達到78.85%,說明所選的4個公共因子已經能夠較好地替代這些指標對經營績效進行評價。
(4)運用回歸方法求得綜合因子得分值。其數學表達式為:
Fj=a1j×X1+a2j×X2+……+apj×Xp(j=1,2,3,4;p=1,2,…,12)
F1、F2、F3、F4分別表示4個公共因子的得分值,綜合因子F以各因子得分值加權匯總得到:F=0.29267×F1+0.20037×F2+0.19273×F3+0.10252×F4。
計算結果顯示農業上市公司績效綜合評價綜合因子得分值差別很大。天音控股公司經營績效得分最高,約為25.14,其次是好當家公司和順鑫農業公司,綜合因子分別約為10.77和9.49;經營績效最差的是華龍公司,綜合因子得分卻為-282.09。
三、農業上市公司規模對經營績效影響的實證分析
(一)公司規模度量指標
從投入的角度看,資產總額是衡量企業規模最主要的指標;從產出的角度看,銷售收入是衡量企業規模最主要的指標。Hopkins,H.Donald(1988)認為衡量公司規模的指標最通用的2個指標為企業資產和員工數。Cohen(1996)根據最新的研究文獻資料認為衡量企業規模的指標有員工數和銷售收入,還包括總資產、凈資產、存款以及市場銷售數量等。因此,基于大多數學者研究文獻,本文選擇報告期末員工總數、主營業務收入總額和總資產3個指標作為農業上市公司規模的衡量指標。
(二)研究假設
從理論上講,企業規模越大,生產設備越優良,研發能力越強,營銷管理越科學,企業的經營績效就越高。根據農業公司的特征和規模衡量指標,本出如下假設:
假設1:農業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與其經營績效呈正相關關系,即主營業務收入越大,其經營績效越高。
假設2:農業公司的總資產規模與其經營績效呈正相關關系,即總資產越多,其經營績效越高。
假設3:農業公司的員工人數與其經營績效呈正相關關系,即員工人數越多,其經營績效越高。
(三)農業上市公司規模統計性描述
衡量農業上市公司的規模的指標值差異比較大。天音控股主營業務收入最高,平均值達到100億元;香梨股份最低,平均只有4295萬元;總資產方面,北大荒最高,平均值達到93億元;華龍最低,平均只有4.2億元。員工人數方面,北大荒人數最多,平均達到37659人;禾嘉最低,平均只有44人,具體情況見表2。
(四)資本結構對經營績效關系的實證分析
本文以經營績效綜合因子得分值作為被解釋變量,以度量上市公司規模的主營業務收入、總資產賬面價值和期末員工總數作為解釋變量建立回歸模型進行分析。
1、農業上市公司規模對其績效影響的模型構建
根據類似生產函數模型,構建以下基本線性回歸模型:
Y=b0+b1×ln(X1)+b2×ln(X2)+b3×ln(X3)+ε
Y表示經營績效綜合因子得分;X1為主營業務收入;X2為總資產賬面價值;X3為期末員工人數;ε為隨機誤差項;b0為回歸常數;b1、b2、b3為回歸系數。
2、利用軟件進行回歸分析
由表3檢驗結果可以看出:F檢驗值達到5.665,所對應的顯著性水平為0.004,小于0.01,說明總經營績效與主營業務收入、總資產賬面價值、期末員工人數之間具有可信度很高的線性關系。主營業務收入對總經營績效有正面影響,且在0.01水平上是顯著的;總資產賬面價值、員工人數對總經營績效有負面影響,但在0.1水平上不顯著。調整的R2為0.341,表明主營業務收入、總資產賬面價值、員工人數可以解釋34.1%的經營績效的變化,經營績效還與其他因素相關。
四、結論與建議
綜上所述,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與公司規模之間存在著較強的線性關系,但不同的規模衡量指標對其經營績效的顯著性不同。農業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對公司績效呈顯著的正向影響,但總資產賬面價值和員工人數與公司績效負相關,且不顯著。
第二,農業上市公司沒有注意規模的擴大與經濟績效間的同步協調。在一定范圍內,企業的資產規模擴張有利于經營績效的提高,但規模的投入擴張超出一定范圍就會出現規模不經濟。農業上市公司目前資產和員工人數規模已飽和,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在實際經營當中增加主營業務收入,提高企業的主營業務利潤率。
針對目前農業上市公司的規模狀況,建議農業上市公司調整生產結構。資產規模只是取得營業收入的手段,要合理地控制企業的資產和員工規模。建議加強農業上市公司資產管理,全面提高資產的運行效率,提高自身資源專業化深度,強化企業核心競爭力,設法提高主導產品業務收入,降低公司經營成本。
參考文獻:
1、Banz,R.W.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turn and Market Value of Common Stock[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1(9).
2、Fama,E.F,French K.R..The Cross-section of Expected Returns[J].Journal of Finance,1992(47).
3、劉志勇.中國上市公司負債規模與經營業績關系的實證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04(10).
4、賴國毅.我國上市公司成長中規模與績效的實證研究[J].商業研究,2005(18).
5、魏良益,趙君,肖洪安.企業績效、股權結構對上市公司規模影響的實證研究――以我國部分制造行業上市公司為例[J].軟科學,2005(3).
伴隨社會經濟愈加發達,我國經濟市場生機盎然。企業數量也越來越多,規模也愈加增大,企業管理的重要性在此時凸顯出來。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企業若想取得久遠發展,就必須對自身管理工作嚴格要求,以此優化內部結構,推動企業完成各項經營管理活動。然而,我國多數小型企業并不具備現代化管理水平,許多大型企業也尚未開拓更大的海外市場。在此背景下,對企業工商管理工作進行研究分析,并創新企業管理模式,對于企業長久發展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我國企業工商管理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工商管理水平十分低下
企業和企業之間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會不斷競爭,它們的競爭力會對企業的發展產生嚴重影響,在企業競爭力中,企業的管理水平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采用市場經濟的同時,市場的活力也被有效地激發出來,這就讓企業獲得了更多的機會。不過市場經濟在我國現階段仍然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在整個市場中企業深入的程度還遠遠不夠,工商管理模式的應用還僅僅只是停留在表面,自身實際的發展情況和我國的國情存在嚴重脫節的情況,因此就導致了工商管理水平并不高,并沒有辦法發揮出其具有的實際價值。此外現階段還有很多管理人員在企業實際經營的時候,嚴重缺乏協調的意識,用戶的各種需求并不能被充分挖掘,企業內部中的各個部門之間沒有互動和溝通的途徑,另外造成企業工商管理水平十分低下的原因也和企業的管理觀念落后有直接關系。很多企業現階段都引進了國外十分先進的工商管理制度,但是在實際進行操作的時候其核心理念卻出現嚴重偏離,管理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被嚴重忽視,導致整個工商管理機制并沒有實際作用。如果想要有效地提高企業的工商管理水平,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將工商管理的相關機制去不斷完善,在實踐的同時將管理機制建立出來,對市場發展的動態去積極關注,把生產和市場之間的管理協調好,以此對企業工商管理水平進行提高并將企業競爭力有效增強。
(二)管理目標混亂
現階段,多數企業已經認識到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開始逐步完善工商管理工作系統。但是多數企業在開展工作時期未設立明確目標,使得管理工作無法取得實際效果。究其原因,多數企業只在乎眼前生產經營帶來的短暫經濟效應,卻忽視整個企業管理工作的建設,并未對企業未來進行展望。在當今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企業若想取得長久發展,此種做法只會讓企業愈加走向崩塌。
(三)企業對自身的定位不準確
目前,在對我國企業類型的相關調查中發現,國內加工生產型企業數量較多,并且,許多企業經營都是靠接取外貿加工訂單來獲取利潤,但企業沒有自己的產品,這不利于企業的發展,也體現出生產型企業向經營型企業的轉型難度。可以說,加工生產型企業往往是產業鏈中的最底端,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不足,也加大了企業經營的潛在風險,不利于企業的穩定發展。隨著國內市場環境的變化,時代的發展,單純地加工生產型企業不適合在市場環境中生存,如果不能盡快地進行轉型,形成自己的品牌產品,就很容易隨著經濟發展被淘汰。
二、企業工商管理的未來發展方向以及管理模式的優化策略
(一)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企業工商管理需要有人來完成,管理人員作為企業工商管理的重要參與者,如果不能保證管理人員的良好綜合素質,就會影響企業工商管理的開展效果。因此,如果企業想要提升工商管理水平,就需要先從培養工商管理人才著手,企業應該根據各部門的管理需求,做好管理人員的更換,引入管理專業人才,這樣才能提升工商管理的綜合化管理能力。可以說,一個企業的發展,與企業自身的人才儲備有很大關系,企業的發展不能脫離人才這個重要的基礎,只有加強對管理人才的培訓,提升人才儲備,才能發揮工商管理的作用。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應該定期組織管理人員接受培訓,轉變管理人員管理理念,確保管理人員對工商管理的正確認識。另外,企業還要加強與高校之間的合作,為高校內管理專業的大學生提供實習崗位,這樣不僅可以更好地引入專業管理人才,也能讓高校生提前積累實踐經驗。
(二)優化管理制度,注重培訓考核
開展企業工商管理培訓工作的相關人員應以不同工作崗位的工作人員的實際情況為依據,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工作,從而提升企業工作人員的素質水平。同時,企業應建立一個考核機制,企業要注重工商管理培訓考核,在對崗位工作人員進行工商培訓的同時,對其進行系統化考核,最大化提高考核結果準確率。
(三)構建科學管理模式
企業形成完整系統的最終目的是獲取更多經濟效益。在此背景下,現代企業工商管理模式應該按照市場需求建于其上,并根據市場形態及時進行轉換。借助我國加入世貿組織,與國外展開大量合作之力,借鑒西方工商管理模式,構建一套科學性的工商管理模式。此外,伴隨我國市場經濟制度愈加完善,我國相應法律法規也逐漸趨于完善。因此,企業工商管理工作應當建立在法律基礎上,在不違背法律的情況下進行合理化、良性化競爭,保障企業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方向一致。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必須做好企業工商管理工作,通過企業工商管理優化企業內部結構,為經營活動提供有力的支持,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讓企業更好地適應市場環境。
參考文獻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企業項目部主要采用工資薪酬制,張成偉在《關于工程施工項目管理團隊薪酬激勵制度探析》中結合我國工程施工項目管理團隊的情況,提出了一種新的薪酬激勵體系即核心是可變薪酬,基礎是基本工資,再加福利,從而達到激勵施工企業項目部管理團隊,施工項目效益最大的目的[1]。趙國旗在《施工項目管理問題初探》中提出企業與項目部利益關系調整,他提出了用模擬股份的方法去分配施工企業項目部人員的工資,這將有利于項目管理,有利于建筑工程施工企業的整體效益和項目部人員的利益[3]。
建筑工程施工企業項目部利益分配中存在問題如下:1、建筑工程施工企業項目部的利益分配中注重崗位技能的工資薪酬制度。這種利益分配模式簡單、單一,具有平均主義色彩,不能很好的調動項目部各參與主體的積極性。2、我國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企業都是國有企業,國有企業下的項目部人員的工資大多是行政監管部門以工效掛鉤的方式確定,受政策因素的制約,導致項目部人員的工資不能與施工企業經濟效益同步發展,致使建筑工程施工國有企業項目部人員產生不積極的思想。3、建筑施工企業中也有些是家族式企業,家族式建筑施工企業項目部人員中有不少是親戚關系,利益分配上照顧人情,也容易出現幫派現象,因此,家族式建筑施工企業下的項目部人員利益分配難以實現合理化。4、利益分配差異小,責權利不統一。企業利益分配逐漸走向均等化,很多企業為了達到平衡,在工資、晉升和培訓機會以及工作設備配置方面做到均勻分配。例如,員工薪資總額中績效工資占據了45%,大多依據系數比例來分配,使得收入差距小,晉升以及培訓機會多這種輪流的方式,員工心理產生等靠思想;年度考核方面,部門之間平衡促進企業內部的平衡,不能突出某一部門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責權利不統一。這些都是導致員工分配均等化,不能體現出工作價值,達不到激勵作用的重要因素。
二、施工企業項目部中各參與主體的利益分配原則
在制定建筑工程施工企業項目部的利益分配方案時應遵循的原則如下:①共享利益原則。即當所建設的項目完成時,各參與主體均獲得相應的收益的原則。②“按勞分配原則”。該項原則也會更加激勵各參與主體更加積極努力的為項目的成功建設而努力。③“風險分擔,收益共享原則”。即在建設工程項目建設之前應考慮各種風險的分擔,在項目建成之后進行收益共享。④激勵相容原則。該原則指的是要保證施工企業中各個參與主體在項目建設成功之后,項目部各成員的收益大于等于其他市場機會的收益,不然各參與主體將不會參與到項目的建設當中。
三、建筑工程施工企業項目部中參與主體利益分配方案
(一)問題描述
當今社會中,人才培養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礎,具有提高科學研究,促進經濟穩健快速發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利用產學研相結合的模式發展新型人才,便成為社會人才培養的發展趨勢。本人以工商管理專業的產學研結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為例,重點說明搞笑的工商管理專業中產學研合作實行應用對于培養新型人才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工商管理專業產學研相結合的概述
產學研相結合即字面意思,將生產單位、高等學校和科研單位進行合理結合,共同合作產品生產發展的過程或活動。其具體內容不僅包括對于新型科研成果的具體轉化和對于產品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更包括對于科研人才的專業培養。對于不同高校社會定位等級不同,因此可以選擇其中一項進行主體合作,但是,在高校中其定位雖然不同,但是其主要目的卻都是為社會培養經濟型人才,即是利用產學研結合進行的規范性教育,這便是社會對于各高校性質、任務的硬性定位,但是若從高校自身角度出發,便將其過程稱之為“學研產合作”即是先學習,然后進行研究。最終才是生產的模式。根據國際人才培養專業部門對于產學研結合項目即稱之為合作教育。
從本質上來講,產學研合作教育目的及時為新型社會培養具有更強適應能力的新型人才。在較深以上來說,產學研相結合教育即是指:高效利用有效可行途徑在保證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更培養出其能夠以較快速度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為重點,利用校內學習環境、研究教育環境和社會單位環境三種不同的環境模式及教師來源,采取校園內教學與學生參加工作實踐經驗進行合理的結合,來進行適合各種不同環境的人群,使之成為適合多環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其主要目標就是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使之成為具有較強適應能力的社會性應用人才。
二、工商管理專業產學研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措施
(一)國家政府方面。為促進工商管理專業產學研結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發展,國家政府應當加強其政策的引導性,一次推進產學研模式的結合,促進其三者的合作機制。從根本上來說,產學研結合模式的發展來源動力是市場需求,但實際上,產學研結合模式的發展并不是單靠市場需求的帶動,其發展同時需要政府部門對其的大力支持與推動。因此,國家政府部門在推動產學研結合模式的同時,更在促進了科研成果轉化中,起到了好的帶頭作用,其為協調、參與、支持、規范、管理、服務等職能起到了較大程度上的促進作用。
(二)工商管理專業方面。工商管理專業產學研結合的新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的建成,離不開課堂中工商管理課程內容的重度深化和社會實踐工作經驗的重度加強。隨著現代化經濟模式的不斷改變,社會性應用人才需求高度不斷增加,這就使得工商管理專業應該將基礎知識的培養能力加大,這樣才能使得學生步入社會之后對社會環境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更能夠專一多能的鍛煉自己的綜合能力、為人處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不同的興趣志向,對學生進行分流培養,在課程教學設置上應加強必修與主修、跨專業選修學科、課外學術活動等多種教育形式和機會,為學生發展各自興趣愛好、學習潛力和特長創造出一定的條件。
(三)學校企業聯合辦學方面。為推動工商管理專業產學研的結合,學校和相關企業應進行聯合辦學。根據國內高等教學模式的發展狀況(從“課堂教育傳授”教育轉變過渡到“實踐工作能力”教育,并最終發展成為“綜合素質能力”教育模式),工商管理專業對學生的教育模式必須進行必要的將學校和企業單位相結合,進行聯合教學模式,這樣,不僅可以拓寬學校的辦學經費來源,并在最大程度上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更能夠有效的擺脫學校脫離社會群體的現狀,從而促進了產學研結合模式的發展。
三、工商管理專業產學研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意義
根據目前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對于工商管理專業的新型應用人才培養的環境創造范圍將對其人人力資源的適應能力空間起到直接影響作用,產學研的結合,不僅是為拓展教學空間發展的有效可行途徑,更是國內外高等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和有效平臺。
產學研結合模式的建立充分利用學校內外任何一切可利用資源,將工商管理教育機構和相關的企業單位的距離拉近,并由此保持了產品產業與教學的密切聯系,從而為促進“產、學、研”結合模式的深入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結合當今工商管理專業的教育特征,是學生在校學習階段仍能夠接觸企業單位,并且在校學習過程中了解企業的基本特性,使之熟悉企業。產學研結合模式的工作重點即是在學校內外建立起穩定有效的教學實踐基地,學校聯合企業共同設計關于學生的培養計劃,開拓出學生的創新培養計劃。因此,工商管理專業只有與高校所在地的大型企業單位進行相應的合作,才能實現將校內外產學研教學基地作為承擔學生學習、實踐的基地、教師科技研究成果的轉化平臺,進而為社會創造出新興的應用型人才,以適應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
四、結語
產學研相結合的應用型人才在國內發展并不完善,但是對于我國社會發展卻對應用型人才需求量大增。這就迫使相關高校應以保持積極態度來全面認識和發展工商管理專業的應用性教育,只有不斷發展、探索實踐應用型人才教育的途徑和模式,才能在日趨激烈的社會經濟競爭中創造出能夠迅速適應社會環境的全面性人才。
參考文獻
[1] 董萍.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探討[J].山東英才學院學報,2010(01).
一、背景介紹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發展,企業在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經營如有不慎便會陷入危機。企業的危機,更多的是體現在企業財務上,通過對企業財務的分析和預測,如果能夠提前發現問題,做好準備,這樣企業在面臨激烈的競爭時將更有競爭力。
本文以化工行業為例,結合機器學習模型,對化工業企業財務預警模型進行研究,希望能夠為企業財務預警提供一定的參考,以便能夠幫助企業更好的適應激烈的競爭。
二、機器學習方法的財務預警模型建立
(一)財務預警模型的財務指標選取。為了比較全面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根據財務指標選取原則,在參照國內外學者己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并結合我國化工業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本文選擇了財務類和現金流量類指標。其中,財務類指標包含償債能力、營運能力、成長能力、盈利能力四個方面;其中,償債能力指標包括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有形資產負債率,營運能力指標包括應收帳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成長能力包括總資產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營業收入增長率,盈利能力指標包括營業利潤率、資產報酬率、每股收益,現金流量指標包括現金流量比、債務保障率、主營業務現金比率、每股凈資產。
(二)樣本的選取。我國上市公司實行的是“ST”制度,本文假定“ST"公司就是陷入財務困境的公司。由于研究的是小樣本數據,因而從所有化工也上市公司中選取少量樣本,作為研究對象。由此本文研究選取滬深兩市股票市場上2011—2012年兩年化工行業中被進行特別處理的ST公司共8家ST公司作為財務困境公司研究樣本。同時,與確定的8家ST樣本公司相對應,從同類型行業上市公司中抽取非ST公司18家,作為對比研究樣本。
其中,ST公司為:*ST 川化,*ST 索芙,*ST 中鎢,*ST 海龍,*ST 華科,*ST 鋅電,*ST 吉纖,*ST 鞍成;
非ST公司為:南風化工,紅太陽,黔輪胎A,青島雙星,青海明膠,海螺型材,海螺型材,天茂集團,遠興能源,保定天鵝,美錦能源,遼通化工,國際實業,湖北宜化,金路集團,江南紅箭,沈陽化工,恒逸石化,雙環科技。
對于被ST上市公司的財務研究數據的選取年份,我們根據這些公司的被ST年份,往前回溯3年,即某公司在第T年被ST,則選取第T-3年的數據作為該公司的財務研究數據。因為,財務法規規定,某公司在第T年是否應該被ST,取決于該公司的第T-1年和第T-2年的財務報告所決定,因而使用這兩年的數據不具有預測性,因此我們選擇第T-3年的數據作為預測數據。
本文將研究樣本分為15個訓練樣本(其中含3個ST公司)和11個預測樣本(其中含5個ST公司),隨機在研究樣本中不重復挑選生成。
(三)基于支持向量機(SVM)的財務預警模型
SVM是一種比較好地實現了結構風險最小化思想的學習方法,它可以自動尋找那些對分類有較好區分能力的支持向量,構造分類空隙最大的有較好推廣性能和較高分類準確率的最優超平面;通過核函數變換的方法將在低維空間無法分類的樣本映射到高維空間進行分類,很好的解決了有限數量樣本的高維模型構造問題構造的模型具有很好的預測性能,不存在過學習問題。因此,SVM非常適用于處理小樣本、非線性、多特征等問題。
本文根據SVM的原理來進行預警模型的建立,通過核函數的選擇以及相應參數的調整來獲得最好的SVM預警模型。
1.核函數的選擇。SVM可以使用的核函數SVM中不同的內積核函數將形成不同的算法,主要的核函數有三類:多項式核函數,徑向基函數,S型函數。本文使用徑向基函數的高斯核函數:
2. 參數的選擇。在本文的SVM簡單預測模型里,核函數采用的是市場公認的效果較好的Gauss徑向基核函數,因此模型有兩個參數需要調試,分別是 Gauss 核函數的參數?滓和模型最優化求解時所用的懲罰參數C,而針對不同的產業兩個參數所對應的值需要作出相應的變化。
使用訓練樣本來調試函數,從而尋找最佳的參數?滓和模型最優化求解時所用的懲罰參數C。在計算機選取15個訓練樣本后,對于懲罰參數C,以100作為初始值,根據預警效果的變化,找到最優的參數值;在確定了較好的參數之后,固定懲罰參數,不斷嘗試?滓的值,同樣根據預警效果的變化而得到最優值。最后,根據調試參數的表現,得到當懲罰參數C=1500,參數?滓=0.031677時,對訓練樣本的預測效果最好,正確率為100%;由此可以得到,當預測對象為化工行業上市公司時,支持向量機預警模型的最佳參數值。
3.模型的檢驗。將調試好的參數帶入高斯核函數后,對預測樣本進行預測,得到預測的結果為ST公司全部判斷正確,在非ST公司中,判斷錯誤一個,判斷的正確率為83.33%;
由以上結果可以得出結論,SVM模型對小樣本數據的分類預測有很高的預測準確性。
三、結論
支持向量機的優點在于可以很好地處理小樣本,并且捕捉數據的非線性性質;同時克服過度擬合,解決高維問題;而且它只需要設定的較少的參數 (2-3個),因而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可拓展性。這也是SVM方法在化工行業上市公司財務預警中有良好表現的原因
參考文獻:
[1]劉彥文.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模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
[2]William H. Beaver. Financial Ratios as Predictors Failure. The Accounting Review,1968.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