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1 16:35:3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高新企業財務要求,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知識經濟的概念和特點
1、知識經濟的概念
知識經濟就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經濟,它是一種全新的基于科技和人類知識精華的經濟形態。知識經濟的核心就是把知識作為經濟增長的基礎,將高新技術作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2、知識經濟的特點
(1)注重技術創新
知識經濟中的知識主要指高新技術和基礎科學的研究成果,高新技術和研究成果的不斷創新是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投資將更多的流向有利于創新的部門,特別是在研究和開發方面的無形資產投資將迅速增加。
(2)注重培養高素質人才
知識經濟的發展要求有大量掌握現代科學技術、具有創造力的科技人才。科技知識的生產、傳播和使用需要更多的腦力勞動和復雜勞動。因此,社會和企業將更為重視對人才的培養。
(3)影響企業管理方式和組織結構
知識經濟的發展使企業管理方式、組織結構等都發生了重大變革。首先,企業管理方式從手工作業、人工核算逐步轉變為信息化網路化管理。其次,企業組織機構傳統的按職能劃分的金字塔形企業組織,變為一種新型的網上公司,其規模也會隨著業務量增減而不斷調整。
二、知識經濟對財務管理的影響
1、對資產結構的影響
由于知識經濟使技術成為企業生產要素的核心,專有技術、專利權、商標、商譽和信息等以知識為基礎的無形資產對經濟增長起著決定性作用,這導致企業資產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在傳統經濟環境下,企業經濟增長主要依賴于廠房、設備、資金等有形資產。而在知識經濟環境下,專利權、專有技術、商標、商譽等無形資產在資產結構中所占比例不斷上升。無形資產成為企業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無形資產管理必然會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
2、對財務管理方法的影響
知識經濟拓寬了企業經濟活動的空間,這使得財務管理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財務管理呈現網絡化發展的趨勢。信息技術網絡具有互動性、共享性等特點,它構成了知識經濟的基礎設施,企業競爭從實體競爭逐步轉化為網絡上的競爭。另一方面,財務管理虛擬化程度有所加強。隨著企業經濟活動網絡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傳統的商業運作模式已無法滿足企業經濟活動的要求,電子支付、電子采購和電子定單等虛擬交易方式應運而生,并成為經濟業務的主要實現途徑。
3、對財務風險的影響
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財務風險不斷增大,這主要是由以下幾個原因導致的。第一,知識經濟時代,隨著技術創新速度的不斷加快,使企業產品的壽命周期大大縮短。企業隨時面臨著被市場淘汰的危險。第二,金融業務和金融工具的大量涌現,使企業所面臨的融資和投資環境更為復雜,企業金融風險有所加大。第三,企業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會將資金大量投放到高新技術產業和無形資產上,隨著以高新技術為內容的風險投資在企業投資總額中的比重的日趨提高。企業的投資風險進一步加大。第四,信息技術的發展,在為企業帶來了發展機遇。同時也將企業更多的信息透露給競爭對手,從而加劇了企業所面臨的風險。
4、對企業收益分配的影響
隨著知識在經濟發展中地位的日益提高,擁有知識的勞動者成為企業的擁有者。勞動者由于掌握了具有經濟價值的知識和技能。等于向企業投入了知識資本,其將在更大范圍內參與企業收益的分配。與此相適應的企業收益分配格局將被打破,企業員工的工資及其他形式的報酬將會提高。
三、基于知識經濟的財務管理完善對策
1、更新財務管理理念
一方面,要注重對無形資產的管理。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競爭力更多的取決于企業知識資本的擁有量和知識創新能力高低。與此相適應。財務管理應逐步轉化為知識化的財務管理,將知識含量作為決定財務管理創新的關鍵性因素,將人力資本納入資本管理體系。企業必須樹立知識化理財觀念,重視對企業無形資產的管理,加大努力提高企業信譽。另一方面,在知識社會中,人的作用不可忽視。因此,企業要為員工搭建平等、合作、寬松和創新的平臺。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通過增加人力資源投資來提高企業管理者和和員工素質,推行財務分層管理制定,提高員工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參與意識,加大知識資本投資力度。
2、確立符合知識經濟時代要求的財務管理目標
傳統經濟條件下,財務管理目標主要有利潤最大化和股東財富最大化兩種。市場經濟使企業將在競爭中優勝劣汰,其能否生存下去直接取決于其是否獲得高額利潤。因此利潤最大化成為了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但從知識經濟角度來看,把利潤最大化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企業片面追求利潤最大化,往往從短期利益考慮,進行資源掠奪式經營,從而破壞生態環境。影響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其次,股票價格除了受財務因素的影響之外,還受其他因素的影響,股票價格并不能準確反映企業的經營業績。針對以上情況,企業應不斷適應新時代的要求,重新確立財務管理目標。第一,財務目標多元化。知識經濟擴展了企業資本的范圍,改變了企業的資本結構。物質資本地位的下降和知識資本地位的上升,使人力資本成為決定企業發展的核心資源和決定社會財富分配的關鍵因素。因此,財務目標不僅要考慮財務資本所有者的資本增值最大化、債權者的償債能力最大化、政府的社會經濟貢獻最大化、社會公眾的社會經濟責任和績效最大化的財務要求,更要考慮人力資本所有者的薪金收入最大化和參與企業稅后利潤分配的要求。第二,財務責任社會化。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出發,企業既要考慮資本投入者的財務要求,又要兼顧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時的財務要求,并在這兩種財務要求之間謀求均衡,把企業的社會責任納入財務目標體系。
3、推進財務管理信息化
現代經濟社會的一個特點,就是信息技術高速發展,以數字化技術為先導,以信息高速公路為主要內容的信息技術革命,使信息的傳播、處理和反饋的速度大大加快,知識及信息資源可以快速地搜集并實現共享,信息成為市場經濟活動的重要媒介。這就決定了在現代經濟社會里,財務管理人員必須牢固地樹立信息化財務管理觀念,從全面、準確、迅速、有效地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人手,進行財務決策和資金運籌。要制定統一的信息化建設標準規范各部門行為,采用計算機與網絡先進技術建立統一的計算機平臺,重組企業業務流程。采用統一的財務管理軟件,實現財務系統與產供、銷、人力資源管理等系統的信息集成和數據共享,使企業會計核算、內部控制、預算編制與結算等財務管理工作規范有序進化。總之,通過建立嚴密的信息管理系統保證對企業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有效監控。
4、強化風險管理
(1)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手段防范風險
首先,企業要充分利用互聯網進行風險調查研究,運用科學方法對投資項目進行預測。提高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減少和避免因投資失誤而給企業帶來的風險損失。其次,須改進無形資產價值補償方式,由于在高新技術產業與無形資產上的投資及取得超額收益的時間、數額很難測定,用于它們的投資風險遠遠大于固定資產投資,因此,僅僅要求無形資產在有效期限平均攤銷。無疑增加了對高新技術產業與無形資產投資的風險性,所以應對那些技術進步快、對國民經濟具有重大促進意義的無形資產采取類似于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的方法進行攤銷。
(2)強化財務人員風險意識
1、原有的產權理論及制度加劇了股東、經營者和員工之間的利益沖突。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上的經濟,它使傳統的以廠房、機器、資本為主要內容的資源配置結構變為以知識資本為主的資源配置結構。而我們現有的產權理論和制度仍然維護“業主產權論”,忽視了人力資本對公司發展的重大作用。事實上,在現有的市場經濟中,創造、接受、利用、加工信息和掌握知識技術的員工在企業財富的創造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傳統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過渡時期,現代企業已不再僅僅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的問題,現代企業實際上是財務資本與知識資本這兩種資本及其所有權之間的“復合契約”,是“利益相關者”的產權合作。傳統工業經濟時代的產權理論及制度只注重有形資產和投入資本的配置,忽視知識資本的有效配置,只注重出資者享有企業的剩余索取權,排斥智力勞動及其他相關利益者對企業的剩余分配權,從而,會加劇所有者(股東)、經營者和員工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沖突與矛盾。在這種情況下,財務人員有必要進一步明確應該以誰的利益最大化為企業的理財目標。
2、風險理財已是財務管理中的重要問題。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企業會面臨更多的風險:(1)由于經濟活動的網絡化、虛擬化,信息的傳播、處理和反饋速度將會大大加快,倘若企業內部和外部對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時,或者企業當局不能及時有效地選擇利用內部和外部信息,會加大企業的決策風險;(2)由于知識積累和革新的速度加快,倘若企業及其員工不能及時作出反應那就不能適應環境的發展變化,會進一步加大企業的風險;(3)高新技術的發展,使產品壽命周期不斷縮短,這不僅加大了存貨風險,而且加大了產品設計、開發風險;(4)由于“媒體空間”的無限擴展以及“網上銀行”和“電子貨幣”的運用,使得國際間的資本流動加快,由此使貨市風險進一步加劇;(5)在追求高收益驅動下,企業將大量資金投放在高新技術產業和無形資產上,使投資風險進一步加大。因此,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種風險及危機,使企業更好追求創新與發展已是財務管理需要研究和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3、現有的財務管理理論與內容已不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投資決策需要。傳統工業經濟時代,經濟增長主要依賴廠房、機器資金等有形資產;而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資產結構中以知識為基礎的專利權、商標權、計算機軟件、人才素質、產品創新等無形資產所占比重將大大提高。無形資產將成為企業最主要、最重要的投資對象。但現今財務管理的理論與內容對無形資產涉及較少,在現實財務管理活動中,許多企業往往低估無形資產價值,不善于利用無形資產進行資本運營。傳統的工業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理論與內容已不適應知識經濟時資決策的需要。
4、現有的財務機構設置與財務人員素質嚴重妨礙著信息化、知識化理財。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一切經濟活動都必須以快、準、全的信息為導向。企業財務機構的設置應是管理層次及中間管理人員少,并具有靈敏、高效、快速的特征,我國現有企業財務機構的設置大多數是金字塔型,中間層次多、效率低下,缺乏創新和靈活性;財務管理人員的理財觀念滯后、理財知識欠缺、理財方法落后,習慣地一切聽從領導,缺乏掌握知識的主動性,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這一切與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相去甚遠,嚴重妨礙了信息化、知識化理財的進程。
二、解決問題的對策
1、樹立人本化理財觀念,充分協調好各相關利益者之間的財務關系。企業的每一項經濟活動都是由人發起、操作和管理的,因此,重視人的發展與管理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基本趨勢和客觀要求。隨著中國改革的深入推進和參加世貿組織進度的加快,新的產權理論與制度在中國出現不會太遠。在這種趨勢下,我們應創立新的財務管理模式與理論,以適應知識經濟時代人本化理財的要求,協調好利益相關者之間的財務關系。
(1)建立多元化的財務主體。按照“利益相關者合作產權理論,企業的理財主體應進一步細分和多元化。這里所說的利益相關者是指那些與某企業有一種或多種經濟利益的個體或群體,他們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與企業之間擁有正式的、官方的或契約的關系,包括財務資本所有者(股東)、人力資本所有者(經營者和員工)、政府、顧客等;另一類包括社會公眾、環境保護組織、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及所在社區等。這些利益相關者的財務要求都應被看成是企業理財的重要內容,但第一類是最主要的。
(2)重新確立財務管理目標。目前學術界普遍認為,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是“股東財富最大化”,這一目標定位的產權基礎是“業主產權論”,考慮的只是財務資本的產權所有者——股東的利益。從“利益相關者合作產權”的觀點出發,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應重新確立。第一,財務目標多元化。知識經濟的到來,擴展了企業資本范圍,改變了企業的資本結構,物質資本的地位將相對下降,而知識資本的地位將相對上升。人力資本將成為決定企業乃至整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最重要資源,是決定社會財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財務目標不僅要考慮財務資本所有者的資本增值最大化、債權者的償債能力最大化、政府的社會經濟貢獻最大化、社會公眾的社會經濟責任和績效最大化,更要考慮人力資本所有者(經營者與員工)的薪金收入最大化和參與企業稅后利潤分配的財務要求。使企業經理及職工的個人收入與企業的贏利,他們個人的資產積累和企業的長遠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這和目前單純的工資制相比,更有利于強化他們的主人翁意識,更有利于保障他們經濟上的直接利益,更有利于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第二,財務責任社會化。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出發,企業既要考慮資本投入者的財務要求,又要兼顧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財務要求。把企業的社會責任納入財務目標體系是“利益相關者合作”邏輯下的必然選擇。因為知識資源與物質資源的一個明顯差別是知識具有可享性和可轉移性,它使得企業與社會的聯系更加廣泛而深入,而企業對知識的要求和應用將又取決于社會對知識的形成和發展所做出的貢獻。因而企業必須履行社會責任,如維護社會公眾利益、保護生態平衡、防止公害污染、支持社區文化教育和福利事業的發展以及贊助社區的慈善事業等。這樣,既有助于企業實現其經營目標,也有助于其在社會大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更有助于其自身和社會的發展。
(3)建立反映知識資本價值的財務評價指標。在傳統財務會計中很難反映知識資本的價值,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對知識資本價值進行評價已是必然,它有兩個作用:一是可以反映企業今后的發展潛力及趨勢;二是可以反映企業繁榮后存在的缺點和潛在的風險。企業的管理者、投資者、債權者、員工等利益相關者要想不作出錯誤的決策,必然會關注反映企業知識資本價值的財務指標。具體建立哪些表示知識資本價值的財務評價指標有待進一步研討。
2、強化風險管理,促進競爭與合作相統一。市場經濟使任何一個企業都存在著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這種可能性在知識經濟時代會更大。因此,企業財務人員必須有正確的風險觀,善于捕捉環境變化帶來的不確定因素,有預見地采取各種防范措施,把可能遭受的風險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1)強化風險管理。首先要強化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及時調整財務人員適應新環境的知識結構,使他們能夠具有及時捕捉風險、衡量防范風險的能力。其次,要充分利用信息網加強調查研究,運用科學方法對投資項目進行預測,提高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再次,由于在高新技術產業與無形資產上的投資風險遠遠大于固定資產投資,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對那些技術進步快、對國民經濟具有重大促進意義的無形資產采取類似于固定資產的加速折舊法進行攤銷。
1、原有的產權理論及制度加劇了股東、經營者和員工之間的利益沖突。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上的經濟,它使傳統的以廠房、機器、資本為主要內容的資源配置結構變為以知識資本為主的資源配置結構。而我們現有的產權理論和制度仍然維護“業主產權論”,忽視了人力資本對公司發展的重大作用。事實上,在現有的市場經濟中,創造、接受、利用、加工信息和掌握知識技術的員工在企業財富的創造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傳統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過渡時期,現代企業已不再僅僅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的問題,現代企業實際上是財務資本與知識資本這兩種資本及其所有權之間的“復合契約”,是“利益相關者”的產權合作。傳統工業經濟時代的產權理論及制度只注重有形資產和投入資本的配置,忽視知識資本的有效配置,只注重出資者享有企業的剩余索取權,排斥智力勞動及其他相關利益者對企業的剩余分配權,從而,會加劇所有者(股東)、經營者和員工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沖突與矛盾。在這種情況下,財務人員有必要進一步明確應該以誰的利益最大化為企業的理財目標。
2、風險理財已是財務管理中的重要問題。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企業會面臨更多的風險:(1)由于經濟活動的網絡化、虛擬化,信息的傳播、處理和反饋速度將會大大加快,倘若企業內部和外部對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時,或者企業當局不能及時有效地選擇利用內部和外部信息,會加大企業的決策風險;(2)由于知識積累和革新的速度加快,倘若企業及其員工不能及時作出反應那就不能適應環境的發展變化,會進一步加大企業的風險;(3)高新技術的發展,使產品壽命周期不斷縮短,這不僅加大了存貨風險,而且加大了產品設計、開發風險;(4)由于“媒體空間”的無限擴展以及“網上銀行”和“電子貨幣”的運用,使得國際間的資本流動加快,由此使貨市風險進一步加劇;(5)在追求高收益驅動下,企業將大量資金投放在高新技術產業和無形資產上,使投資風險進一步加大。因此,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種風險及危機,使企業更好追求創新與發展已是財務管理需要研究和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3、現有的財務管理理論與內容已不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投資決策需要。傳統工業經濟時代,經濟增長主要依賴廠房、機器資金等有形資產;而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資產結構中以知識為基礎的專利權、商標權、計算機軟件、人才素質、產品創新等無形資產所占比重將大大提高。無形資產將成為企業最主要、最重要的投資對象。但現今財務管理的理論與內容對無形資產涉及較少,在現實財務管理活動中,許多企業往往低估無形資產價值,不善于利用無形資產進行資本運營。傳統的工業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理論與內容已不適應知識經濟時資決策的需要。
4、現有的財務機構設置與財務人員素質嚴重妨礙著信息化、知識化理財。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一切經濟活動都必須以快、準、全的信息為導向。企業財務機構的設置應是管理層次及中間管理人員少,并具有靈敏、高效、快速的特征,我國現有企業財務機構的設置大多數是金字塔型,中間層次多、效率低下,缺乏創新和靈活性;財務管理人員的理財觀念滯后、理財知識欠缺、理財方法落后,習慣地一切聽從領導,缺乏掌握知識的主動性,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這一切與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相去甚遠,嚴重妨礙了信息化、知識化理財的進程。
二、解決問題的對策
1、樹立人本化理財觀念,充分協調好各相關利益者之間的財務關系。企業的每一項經濟活動都是由人發起、操作和管理的,因此,重視人的發展與管理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基本趨勢和客觀要求。隨著中國改革的深入推進和參加世貿組織進度的加快,新的產權理論與制度在中國出現不會太遠。在這種趨勢下,我們應創立新的財務管理模式與理論,以適應知識經濟時代人本化理財的要求,協調好利益相關者之間的財務關系。
(1)建立多元化的財務主體。按照“利益相關者合作產權理論,企業的理財主體應進一步細分和多元化。這里所說的利益相關者是指那些與某企業有一種或多種經濟利益的個體或群體,他們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與企業之間擁有正式的、官方的或契約的關系,包括財務資本所有者(股東)、人力資本所有者(經營者和員工)、政府、顧客等;另一類包括社會公眾、環境保護組織、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及所在社區等。這些利益相關者的財務要求都應被看成是企業理財的重要內容,但第一類是最主要的。
(2)重新確立財務管理目標。目前學術界普遍認為,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是“股東財富最大化”,這一目標定位的產權基礎是“業主產權論”,考慮的只是財務資本的產權所有者——股東的利益。從“利益相關者合作產權”的觀點出發,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應重新確立。第一,財務目標多元化。知識經濟的到來,擴展了企業資本范圍,改變了企業的資本結構,物質資本的地位將相對下降,而知識資本的地位將相對上升。人力資本將成為決定企業乃至整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最重要資源,是決定社會財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財務目標不僅要考慮財務資本所有者的資本增值最大化、債權者的償債能力最大化、政府的社會經濟貢獻最大化、社會公眾的社會經濟責任和績效最大化,更要考慮人力資本所有者(經營者與員工)的薪金收入最大化和參與企業稅后利潤分配的財務要求。使企業經理及職工的個人收入與企業的贏利,他們個人的資產積累和企業的長遠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這和目前單純的工資制相比,更有利于強化他們的主人翁意識,更有利于保障他們經濟上的直接利益,更有利于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第二,財務責任社會化。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出發,企業既要考慮資本投入者的財務要求,又要兼顧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財務要求。把企業的社會責任納入財務目標體系是“利益相關者合作”邏輯下的必然選擇。因為知識資源與物質資源的一個明顯差別是知識具有可享性和可轉移性,它使得企業與社會的聯系更加廣泛而深入,而企業對知識的要求和應用將又取決于社會對知識的形成和發展所做出的貢獻。因而企業必須履行社會責任,如維護社會公眾利益、保護生態平衡、防止公害污染、支持社區文化教育和福利事業的發展以及贊助社區的慈善事業等。這樣,既有助于企業實現其經營目標,也有助于其在社會大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更有助于其自身和社會的發展。
(3)建立反映知識資本價值的財務評價指標。在傳統財務會計中很難反映知識資本的價值,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對知識資本價值進行評價已是必然,它有兩個作用:一是可以反映企業今后的發展潛力及趨勢;二是可以反映企業繁榮后存在的缺點和潛在的風險。企業的管理者、投資者、債權者、員工等利益相關者要想不作出錯誤的決策,必然會關注反映企業知識資本價值的財務指標。具體建立哪些表示知識資本價值的財務評價指標有待進一步研討。
2、強化風險管理,促進競爭與合作相統一。市場經濟使任何一個企業都存在著蒙受經
濟損失的可能,這種可能性在知識經濟時代會更大。因此,企業財務人員必須有正確的風險觀,善于捕捉環境變化帶來的不確定因素,有預見地采取各種防范措施,把可能遭受的風險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1)強化風險管理。首先要強化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及時調整財務人員適應新環境的知識結構,使他們能夠具有及時捕捉風險、衡量防范風險的能力。其次,要充分利用信息網加強調查研究,運用科學方法對投資項目進行預測,提高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再次,由于在高新技術產業與無形資產上的投資風險遠遠大于固定資產投資,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對那些技術進步快、對國民經濟具有重大促進意義的無形資產采取類似于固定資產的加速折舊法進行攤銷。
知識經濟時代,給現代財務管理帶來了許多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形成并發展于工業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在許多方面與知識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已顯示出不適應,并面臨著許多新問題。筆者從知識經濟的角度,分析了21世紀財務管理所面臨的新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新對策。
一、財務管理面臨的新問題
1.原有的產權理論和產權制度加劇了股東、經營者和員工之間的利益沖突。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上的經濟,它使傳統的以廠房、機器、資本為主要內容的資源配置結構變為以知識資本為主的資源配置結構。而我們現有的產權理論和制度仍然維護“業主產權論”,忽視了人力資本對公司發展的重大作用。事實上,在目前的市場經濟中,掌握知識技術的員工在企業財富的創造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傳統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過渡時期,現代企業已不僅僅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問題,實際上是財務資本與知識資本這兩種資本及其所有權之間的“復合契約”,是“利益相關者”的產權合作。傳統工業經濟時代的產權理論及制度只注重有形資產和投入資本的配置,忽視知識資本的有效配置,只注重出資者享有企業的剩余索取權,排斥智力勞動及其他相關利益者對企業的剩余分配權,從而,會使得所有者(股東)、經營者和員工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更加突出。在這種情況下,財務人員有必要進一步明確應該以誰的利益最大化為企業的理財目標。
2.財務管理中“風險”的涵義趨于復雜化。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會面臨更多的風險:(1)由于經濟活動的網絡化、虛擬化,信息的傳播、處理和反饋速度將會大大加快,倘若企業內部和外部對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時,或者企業當局不能及時有效地選擇利用內部或外部信息,會加大企業的決策風險。(2)由于知識積累和革新的速度加快,倘若企業及其員工不能及時作出反應那就不能適應環境的發展變化,會進一步加大企業的風險。(3)高新技術的發展,使產品壽命周期不斷縮短,這不僅加大了存貨風險,而且加大了產品設計、開發風險。(4)由于“媒體空間”的無限擴展以及“網上銀行”和“電子貨幣”的運用,使得國際間的資本流動加快,由此使貨幣風險進一步加劇。(5)在追求高收益驅動下,企業將大量資金投放在高新技術產業和無形資產上,使投資風險進一步加大。因此,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種風險,使企業更好地追求創新與發展,已是目前企業財務管理需要研究和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3.現有的財務管理理論與內容不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投資決策需要。傳統工業經濟時代,經濟增長主要依賴廠房、機器、資金等有形資產;而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資產結構中以知識為基礎的專利權、商標權、計算機軟件、人才素質、產品創新等無形資產所占比重將大大提高。無形資產將成為企業最重要的投資對象。但現今財務管理的理論與內容對無形資產涉及較少,沒有予以充分地重視;在現實財務管理活動中,許多企業往往低估無形資產價值,不善于利用無形資產進行資本運營。傳統工業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理論與內容已不適應知識經濟時資決策的需要。
4.現有的財務機構設置與財務人員素質嚴重妨礙著信息化、知識化理財。企業財務機構的設置應是管理層次及中間管理人員少,并具有靈敏、高效、快速的特征,我國現有企業財務機構的設置是中間層次多、效率低下,缺乏創新和靈活性;財務管理人員的理財觀念滯后、理財知識欠缺、理財方法落后,習慣地一切聽從領導,缺乏掌握知識的主動性,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沒有能力做好領導的參謀和助手。這一切與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相去甚遠,嚴重妨礙了信息化、知識化理財的進程。
二、采取的新對策
1.樹立人本化理財觀念,充分協調好各相關利益者之間的財務關系。企業的利益相關者是指那些與某企業有一種或多種經濟利益的個體或群體,他們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與企業之間擁有正式的、官方的或契約的關系,包括財務資本所有者(股東)、人力資本所有者(經營者和員工)、政府、顧客等;另一類包括社會公眾、環境保護組織、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及所在社區等。這些利益相關者的財務要求都應被看成是企業理財的重要內容,當然第一類是最主要的。要處理好他們之間的關系,一是建立多元化的財務主體。按照“利益相關者合作產權”理論,企業的理財主體應進一步細分和多元化。二是重新確立財務管理目標。目前學術界普遍認為,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股東財富最大化”,這一目標定位的產權基礎是“業主產權論”,考慮的只是財務資本的產權所有者(股東)的利益。從“利益相關者合作產權”的觀點出發,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應重新確立。第一,財務目標多元化;第二,財務責任社會化。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出發,企業既要考慮資本投入者的財務要求,又要兼顧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財務要求。把企業的社會責任納入財務目標體系是“利益相關者合作”邏輯下的必然選擇。這樣,既有助于企業實現其經營目標,也有助于其在社會大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更有助于其自身和社會的發展。第三樹立知識效益和人才價值觀念。知識經濟是以知識、信息網絡來發展經濟的,附著于人力資源的和以知識、信息等形態獨立存在的知識資源,將成為經濟發展的首要經濟資源。企業要牢固地樹立起“以人為本”的理念,財務管理要把“人”作為核心,加大對人才的投入,加強對人才價值的計量與信息反饋。
2.強化風險管理,促進競爭與合作相統一。強化風險管理,首先要強化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及時調整財務人員適應新環境的知識結構,使他們能夠具有及時捕捉風險、衡量防范風險的能力。其次,要充分利用信息網加強調查研究,運用科學方法對投資項目進行預測,提高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再次,由于在高新技術產業與無形資產上的投資風險遠遠大于固定資產投資,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對那些技術進步快、對國民經濟具有重大促進意義的無形資產采取類似于固定資產的加速折舊法進行攤銷。市場經濟使任何一個企業都存在著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這種可能性在知識經濟時代更大。因此,企業財務人員必須有正確的風險觀,善于捕捉環境變化帶來的不確定因素,有預見地采取各種防范措施,把可能遭受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3.創新和調整財務管理理論與內容,使財務管理適應各種經濟環境的變化。當前,世界經濟正在實現一體化,信息和知識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在這種新的經濟背景下,傳統的財務管理體制受到嚴峻的挑戰。傳統的財務管理是以數字統計,事后分析,報表為依托的,知識經濟下的財務管理將以人為本,其管理思路將從管理有形的財物資源轉向管理無形資源和有形資源并舉。在知識經濟下,財務管理理論的應用和發展不是孤立的,它涉及到金融,投資,企業財務,電子信息,以及全球經濟一體化所帶來的國與國之間的經濟安全問題,匯率風險和股市風險日益加大等問題。因此,要創新財務管理理論,改進和調整財務管理中的相關內容,并把無形資產作為企業投資決策的重點,改進和調整財務管理中忽視無形資產投資及其決策評價的內容,建立切實反映無形資產狀況及其結果的決策指標體系。
4.改革財務機構,提高財務人員素質,增強企業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隨著知識經濟時代對財務機構高效靈活的要求,改革現有財務機構、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財務人員已是當務之急。為適應知識經濟發展對高素質財務人員的要求,首先要深化改革高等教育,對學生實施創新教育,既培養學生獲取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技能。其次,改革現有企業管理體制,分設財務與會計機構,使現有的財務人員明確自己的職責,有參與競爭適應新形勢的緊迫感,促使他們充實、調整現有的知識結構,并使重設的財務機構有利于利用無形資產進行資本運營。
【參考文獻】
一、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
1.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我國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后,企業擁有自主的財權,企業不僅與投資者有著利益關系,而且還與債權人、往來客戶、國家有關政府部門、內部職工等其他利益主體有著利益關系。國家既是主要投資者,又是社會財富管理者,必然對企業財務管理有著很大的影響。因而,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既要反映企業所有者的利益,還要兼顧其他主體的利益并服從于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要求。因而,股東財富最大化并不是我國企業理財的合理目標。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應定位為企業價值最大化。考慮到該指標相對難于量化,當前企業的考核指標可選擇資本增值最大化。
2.我國企業財務管理觀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財務管理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更重要的是觀念的更新。如果不改變觀念,即使同樣運用西方先進的財務管理技術,仍然沒有效果。而觀念的更新比起核算方法和模式的改革更為困難,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企業管理越來越以財務管理為中心,風險理財已是財務管理中的重要問題。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企業會面臨更多的風險。因此,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種風險及危機,使企業更好追求創新與發展已是財務管理需要研究和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3.我國企業的資本制度。我國1993年頒布實施的《企業財務通則》確定以資本金制度為核心的新的資金籌集制,隨后頒布的《公司法》作出了詳細規定。《企業財務通則》規定,設立企業必須有法定的資本金,資本金指企業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的注冊資金。《公司法》規定了法定資本金的數額,即企業設立時所必須具備的資本金的最低限額。同時,在《工業企業財務制度》中又規定,資本金可以一次或分期籌集。根據上述規定,我國企業在登記時的實收資本可以和注冊資本不一致,但最終企業的實收資本與注冊資本是一致的。顯然,我國采用的是折衷授權制,是在吸取了法定資本制和授權資本制的優點的基礎上形成的,既遵循資本的最低原則,有利于鼓勵企業財務公開,便于投資;又對資本最低限額作出規定,有利于保護債權人等的利益,保持企業和社會經濟的穩定。
4.我國企業的外部籌資模式。改革開放以來國民收入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居民收入顯著提高。但是,我國的證券市場規模很小,主要是政府債券,居民個人的投資選擇較少。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也有限,主要依賴銀行貸款。這就造成我國企業外部融資采取以間接融資為主,直接融資為輔的模式。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完善,企業直接融資的比例必將越來越高,并逐漸形成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相互結合的模式,以充分發揮兩種融資方式間的互補性。
5.我國企業的收益分配政策。1993年頒布實施的《企業財務通則》規定,企業利潤分配只能按政府規定的順序、比例先提取10%的法定公積金,直到積累到注冊資本的50%為止:同時還要提取5%~10%的法定公益金;而后,經股東大會等決定可提取一定比例的任意公積金;最后才可進行股利分配。提留的盈余公積將長期積累在企業內。在這種收益分配政策下,企業的自很少,但可把更多的財務長期留存在企業內,這是與我國的會計實踐以企業利益為導向以及企業所持有的長期經營觀點相適應的。
二、解決問題的對策
1.樹立人本化理財觀念,協調好利益相關之間的財務關系。企業的利益相關者是指那些與某企業有一種或多種經濟利益的個體或群體,他們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與企業之間擁有正式的、官方的或契約的關系,包括財務資本所有者(股東)、人力資本所有者(經營者和員工)、政府、顧客等;另一類包括社會公眾、環境保護組織、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及所在社區等。這些利益相關者的財務要求都應被看成是企業理財的重要內容,當然第一類是最主要的。
2.重新確立財務管理目標。第一,財務目標多元化。知識經濟的到來,擴展了企業資本范圍,改變了企業的資本結構,物質資本的地位將相對下降,而知識資本的地位將相對上升。人力資本將成為決定企業乃至整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最重要資源,是決定社會財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財務目標不僅要考慮財務資本所有者的資本增值最大化、債權者的償債能力最大化、政府的社會經濟貢獻最大化、社會公眾的社會經濟責任和績效最大化,更要考慮人力資本所有者(經營者與員工)的薪金收入最大化和參與企業稅后利潤分配的財務要求。使企業經理及職工的個人收入與企業的贏利,他們個人的資產積累和企業的長遠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第二,財務責任社會化。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出發,企業既要考慮資本投入者的財務要求,又要兼顧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財務要求。把企業的社會責任納入財務目標體系是“利益相關者合作”邏輯下的必然選擇。因而企業必須履行社會責任,如維護社會公眾利益、保護生態平衡、防止公害污染、支持社區文化教育和福利事業的發展以及贊助社區的慈善事業等。這樣,既有助于企業實現其經營目標,也有助于其在社會大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更有助于其自身和社會的發展。
3.建立反映知識資本價值的財務評價指標。它有兩個作用:一是可以反映企業今后的發展潛力及趨勢;二是可以反映企業繁榮后存在的缺點和潛在的風險。企業的管理者、投資者、債權者、員工等利益相關者要想不作出錯誤的決策,必然會關注反映企業知識資本價值的財務指標。具體建立哪些表示知識資本價值的財務評價指標有待進一步研討。
一、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
1.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我國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后,企業擁有自主的財權,企業不僅與投資者有著利益關系,而且還與債權人、往來客戶、國家有關政府部門、內部職工等其他利益主體有著利益關系。國家既是主要投資者,又是社會財富管理者,必然對企業財務管理有著很大的影響。因而,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既要反映企業所有者的利益,還要兼顧其他主體的利益并服從于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要求。因而,股東財富最大化并不是我國企業理財的合理目標。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應定位為企業價值最大化。考慮到該指標相對難于量化,當前企業的考核指標可選擇資本增值最大化。
2.我國企業財務管理觀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財務管理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更重要的是觀念的更新。如果不改變觀念,即使同樣運用西方先進的財務管理技術,仍然沒有效果。而觀念的更新比起核算方法和模式的改革更為困難,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企業管理越來越以財務管理為中心,風險理財已是財務管理中的重要問題。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企業會面臨更多的風險。因此,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種風險及危機,使企業更好追求創新與發展已是財務管理需要研究和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3.我國企業的資本制度。我國1993年頒布實施的《企業財務通則》確定以資本金制度為核心的新的資金籌集制,隨后頒布的《公司法》作出了詳細規定。《企業財務通則》規定,設立企業必須有法定的資本金,資本金指企業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的注冊資金。《公司法》規定了法定資本金的數額,即企業設立時所必須具備的資本金的最低限額。同時,在《工業企業財務制度》中又規定,資本金可以一次或分期籌集。根據上述規定,我國企業在登記時的實收資本可以和注冊資本不一致,但最終企業的實收資本與注冊資本是一致的。顯然,我國采用的是折衷授權制,是在吸取了法定資本制和授權資本制的優點的基礎上形成的,既遵循資本的最低原則,有利于鼓勵企業財務公開,便于投資;又對資本最低限額作出規定,有利于保護債權人等的利益,保持企業和社會經濟的穩定。
4.我國企業的外部籌資模式。改革開放以來國民收入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居民收入顯著提高。但是,我國的證券市場規模很小,主要是政府債券,居民個人的投資選擇較少。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也有限,主要依賴銀行貸款。這就造成我國企業外部融資采取以間接融資為主,直接融資為輔的模式。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完善,企業直接融資的比例必將越來越高,并逐漸形成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相互結合的模式,以充分發揮兩種融資方式間的互補性。
5.我國企業的收益分配政策。1993年頒布實施的《企業財務通則》規定,企業利潤分配只能按政府規定的順序、比例先提取10%的法定公積金,直到積累到注冊資本的50%為止:同時還要提取5%~10%的法定公益金;而后,經股東大會等決定可提取一定比例的任意公積金;最后才可進行股利分配。提留的盈余公積將長期積累在企業內。在這種收益分配政策下,企業的自主權很少,但可把更多的財務長期留存在企業內,這是與我國的會計實踐以企業利益為導向以及企業所持有的長期經營觀點相適應的。
二、解決問題的對策
1.樹立人本化理財觀念,協調好利益相關之間的財務關系。企業的利益相關者是指那些與某企業有一種或多種經濟利益的個體或群體,他們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與企業之間擁有正式的、官方的或契約的關系,包括財務資本所有者(股東)、人力資本所有者(經營者和員工)、政府、顧客等;另一類包括社會公眾、環境保護組織、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及所在社區等。這些利益相關者的財務要求都應被看成是企業理財的重要內容,當然第一類是最主要的。
[NextPage]
2.重新確立財務管理目標。第一,財務目標多元化。知識經濟的到來,擴展了企業資本范圍,改變了企業的資本結構,物質資本的地位將相對下降,而知識資本的地位將相對上升。人力資本將成為決定企業乃至整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最重要資源,是決定社會財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財務目標不僅要考慮財務資本所有者的資本增值最大化、債權者的償債能力最大化、政府的社會經濟貢獻最大化、社會公眾的社會經濟責任和績效最大化,更要考慮人力資本所有者(經營者與員工)的薪金收入最大化和參與企業稅后利潤分配的財務要求。使企業經理及職工的個人收入與企業的贏利,他們個人的資產積累和企業的長遠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第二,財務責任社會化。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出發,企業既要考慮資本投入者的財務要求,又要兼顧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財務要求。把企業的社會責任納入財務目標體系是“利益相關者合作”邏輯下的必然選擇。因而企業必須履行社會責任,如維護社會公眾利益、保護生態平衡、防止公害污染、支持社區文化教育和福利事業的發展以及贊助社區的慈善事業等。這樣,既有助于企業實現其經營目標,也有助于其在社會大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更有助于其自身和社會的發展。
3.建立反映知識資本價值的財務評價指標。它有兩個作用:一是可以反映企業今后的發展潛力及趨勢;二是可以反映企業繁榮后存在的缺點和潛在的風險。企業的管理者、投資者、債權者、員工等利益相關者要想不作出錯誤的決策,必然會關注反映企業知識資本價值的財務指標。具體建立哪些表示知識資本價值的財務評價指標有待進一步研討。
關鍵詞:財務管理;監督機制;經濟時代
中圖分類號:F25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7)10-0177-02
知識經濟時代,給現代財務管理帶來了許多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形成并發展于工業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在許多方面與知識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已顯示出不適應,并面臨著許多新問題。筆者分析了新時期財務管理所面臨的新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新對策。
1財務管理面臨的問題
(1)原有的產權理論和產權制度加劇了股東、經營者和員工之間的利益沖突。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上的經濟,它使傳統的以廠房、機器、資本為主要內容的資源配置結構變為以知識資本為主的資源配置結構。而我們現有的產權理論和制度仍然維護“業主產權論”,忽視了人力資本對公司發展的重大作用。事實上,在目前的市場經濟中,掌握知識技術的員工在企業財富的創造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傳統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過渡時期,現代企業已不再僅僅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問題,實際上是財務資本與知識資本這兩種資本及其所有權之間的“復合契約”,是“利益相關者”的產權合作。傳統工業經濟時代的產權理論及制度只注重有形資產和投入資本的配置,忽視知識資本的有效配置,只注重出資者享有企業的剩余索取權,排斥智力勞動及其他相關利益者對企業的剩余分配權,從而,會使得所有者(股東)、經營者和員工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更加突出。在這種情況下,財務人員有必要進一步明確應該以誰的利益最大化為企業的理財目標。
(2)財務管理中“風險”的涵義趨于復雜化。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會面臨更多的風險:①由于經濟活動的網絡化、虛擬化,信息的傳播、處理和反饋速度將會大大加快,倘若企業內部和外部對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時,或者企業當局不能及時有效地選擇利用內部或外部信息,會加大企業的決策風險。②由于知識積累和革新的速度加快,倘若企業及其員工不能及時作出反應那就不能適應環境的發展變化,會進一步加大企業的風險。③高新技術的發展,使產品壽命周期不斷縮短,這不僅加大了存貨風險,而且加大了產品設計、開發風險。④由于“媒體空間”的無限擴展以及“網上銀行”和“電子貨幣”的運用,使得國際間的資本流動加快,由此使貨幣風險進一步加劇。⑤在追求高收益驅動下,企業將大量資金投放在高新技術產業和無形資產上,使投資風險進一步加大。因此,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種風險,使企業更好地追求創新與發展,已是目前企業財務管理需要研究和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3)現有的財務管理理論與內容不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投資決策需要。傳統工業經濟時代,經濟增長主要依賴廠房、機器、資金等有形資產;而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資產結構中以知識為基礎的專利權、商標權、計算機軟件、人才素質、產品創新等無形資產所占比重將大大提高。無形資產將成為企業最重要的投資對象。但現今財務管理的理論與內容對無形資產涉及較少,沒有予以充分地重視;在現實財務管理活動中,許多企業往往低估無形資產價值,不善于利用無形資產進行資本運營。傳統工業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理論與內容已不適應知識經濟時資決策的需要。
(4)財務監督機制不健全,監督不到位。目前,企業財務管理中,對企業財務監督來自多方面。①來自政府、銀行、稅務等部門監督。主要是稽查特派員監督;②社會監督。包括社會中介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的監督。③來自企業的監事會、紀檢委、內部審計及職工民主監督。在三方面監督中政府監督、社會監督屬外部監督,這種監督雖然具有強制性,但不具有經常性,不能實現全方位的監督。企業內部審計監督,可經常性、全面性、直接性地監督,但由于企業各種關系錯綜復雜,以形成各種各樣的關系網和個別領導不重視,企業內部監督力度不夠,使企業管理弱化數字失真、防范不利,不能達到真正地監督的目的。
2加強財務管理的新對策
(1)樹立人本化理財觀念,充分協調好各相關利益者之間的財務關系。①建立多元化的財務主體。按照“利益相關者合作產權”理論,企業的理財主體應進一步細分和多元化。這里所說的利益相關者是指那些與某企業有一種或多種經濟利益的個體或群體,包括財務資本所有者(股東)、人力資本所有者(經營者和員工)、政府、顧客等;另一類包括社會公眾、環境保護組織、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及所在社區等。這些利益相關者的財務要求都應被看成是企業理財的重要內容,但這一類是最主要的。②重新確立財務管理目標。目前學術界普遍認為,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股東財富最大化”,這一目標定位的產權基礎是“業主產權論”,考慮的只是財務資本的產權所有者(股東)的利益。從“利益相關者合作產權”的觀點出發,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應重新確立。①財務目標多元化;②財務責任社會化。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出發,企業既要考慮資本投入者的財務要求,又要兼顧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財務要求。把企業的社會責任納入財務目標體系是“利益相關者合作”邏輯下的必然選擇。這樣,既有助于企業實現其經營目標,也有助于其在社會大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更有助于其自身和社會的發展。③樹立知識效益和人才價值觀念。知識經濟是以知識、信息網絡來發展經濟的,附著于人力資源的和以知識、信息等形態獨立存在的知識資源,將成為經濟發展的首要經濟資源。企業要牢固地樹立起“以人為本”的理念,財務管理要把“人”作為核心,加大對人才的投入,加強對人才價值的計量與信息反饋。
(2)強化風險管理,促進競爭與合作相統一。市場經濟使任何一個企業都存在著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這種可能性在知識經濟時代更大。因此,企業財務人員必須有正確的風險觀,善于捕捉環境變化帶來的不確定因素,有預見地采取各種防范措施,把可能遭受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3)創新和調整財務管理理論與內容,把無形資產作為企業投資決策的重點。知識經濟時代使無形資產成為企業最重要的投資對象,因此,要創新財務管理理論,改進和調整財務管理中忽視無形資產投資及其決策評價的內容,建立切實反映無形資產狀況及其結果的決策指標體系。投資決策的重點應以無形資產為主,并以是否給企業帶來人力資源積累、提高人力資源質量、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及持續發展動力作為效益評價的標準。
(4)建立健全財務監督機制,完善企業財務工作。作為國有企業領導班子的重要成員總會計師,要組織和領導本企業財務部門加強財務監督,強化成本管理,建立健全經濟核算制度,進行經濟活動分析,精打細算,提高經濟效益,以及協助和參與一切生活經營管理活動。
同時要建立健全企業監事會制度,促進監督機制的不斷完善,監事會工作能有力地推動和促進國企財務領導體制和監督機制,有效地遏制會計信息失真。
參考文獻
[1]侯海平.新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J].財務與會計,2002,(3).
知識經濟時代,給現代財務管理帶來了許多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形成并發展于工業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在許多方面與知識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已顯示出不適應,并面臨著許多新問題。筆者從知識經濟的角度,分析了21世紀財務管理所面臨的新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新對策。
一、財務管理面臨的新問題
1.原有的產權理論和產權制度加劇了股東、經營者和員工之間的利益沖突。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上的經濟,它使傳統的以廠房、機器、資本為主要內容的資源配置結構變為以知識資本為主的資源配置結構。而我們現有的產權理論和制度仍然維護“業主產權論”,忽視了人力資本對公司發展的重大作用。事實上,在目前的市場經濟中,掌握知識技術的員工在企業財富的創造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傳統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過渡時期,現代企業已不再僅僅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問題,實際上是財務資本與知識資本這兩種資本及其所有權之間的“復合契約”,是“利益相關者”的產權合作。傳統工業經濟時代的產權理論及制度只注重有形資產和投入資本的配置,忽視知識資本的有效配置,只注重出資者享有企業的剩余索取權,排斥智力勞動及其他相關利益者對企業的剩余分配權,從而,會使得所有者(股東)、經營者和員工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更加突出。在這種情況下,財務人員有必要進一步明確應該以誰的利益最大化為企業的理財目標。
2.財務管理中“風險”的涵義趨于復雜化。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會面臨更多的風險:(1)由于經濟活動的網絡化、虛擬化,信息的傳播、處理和反饋速度將會大大加快,倘若企業內部和外部對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時,或者企業當局不能及時有效地選擇利用內部或外部信息,會加大企業的決策風險。(2)由于知識積累和革新的速度加快,倘若企業及其員工不能及時作出反應那就不能適應環境的發展變化,會進一步加大企業的風險。(3)高新技術的發展,使產品壽命周期不斷縮短,這不僅加大了存貨風險,而且加大了產品設計、開發風險。(4)由于“媒體空間”的無限擴展以及“網上銀行”和“電子貨幣”的運用,使得國際間的資本流動加快,由此使貨幣風險進一步加劇。(5)在追求高收益驅動下,企業將大量資金投放在高新技術產業和無形資產上,使投資風險進一步加大。因此,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種風險,使企業更好地追求創新與發展,已是目前企業財務管理需要研究和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3.現有的財務管理理論與內容不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投資決策需要。傳統工業經濟時代,經濟增長主要依賴廠房、機器、資金等有形資產;而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資產結構中以知識為基礎的專利權、商標權、計算機軟件、人才素質、產品創新等無形資產所占比重將大大提高。無形資產將成為企業最重要的投資對象。但現今財務管理的理論與內容對無形資產涉及較少,沒有予以充分地重視;在現實財務管理活動中,許多企業往往低估無形資產價值,不善于利用無形資產進行資本運營。傳統工業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理論與內容已不適應知識經濟時資決策的需要。
4.現有的財務機構設置與財務人員素質嚴重妨礙著信息化、知識化理財。企業財務機構的設置應是管理層次及中間管理人員少,并具有靈敏、高效、快速的特征,我國現有企業財務機構的設置是中間層次多、效率低下,缺乏創新和靈活性;財務管理人員的理財觀念滯后、理財知識欠缺、理財方法落后,習慣地一切聽從領導,缺乏掌握知識的主動性,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沒有能力做好領導的參謀和助手。這一切與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相去甚遠,嚴重妨礙了信息化、知識化理財的進程。
二、采取的新對策
1.樹立人本化理財觀念,充分協調好各相關利益者之間的財務關系。一是建立多元化的財務主體。按照“利益相關者合作產權”理論,企業的理財主體應進一步細分和多元化。這里所說的利益相關者是指那些與某企業有一種或多種經濟利益的個體或群體,包括財務資本所有者(股東)、人力資本所有者(經營者和員工)、政府、顧客等;另一類包括社會公眾、環境保護組織、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及所在社區等。這些利益相關者的財務要求都應被看成是企業理財的重要內容,但這一類是最主要的。二是重新確立財務管理目標。目前學術界普遍認為,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股東財富最大化”,這一目標定位的產權基礎是“業主產權論”,考慮的只是財務資本的產權所有者(股東)的利益。從“利益相關者合作產權”的觀點出發,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應重新確立。第一,財務目標多元化;第二,財務責任社會化。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出發,企業既要考慮資本投入者的財務要求,又要兼顧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財務要求。把企業的社會責任納入財務目標體系是“利益相關者合作”邏輯下的必然選擇。這樣,既有助于企業實現其經營目標,也有助于其在社會大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更有助于其自身和社會的發展。三是樹立知識效益和人才價值觀念。知識經濟是以知識、信息網絡來發展經濟的,附著于人力資源的和以知識、信息等形態獨立存在的知識資源,將成為經濟發展的首要經濟資源。企業要牢固地樹立起“以人為本”的理念,財務管理要把“人”作為核心,加大對人才的投入,加強對人才價值的計量與信息反饋。
2.強化風險管理,促進競爭與合作相統一。市場經濟使任何一個企業都存在著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這種可能性在知識經濟時代更大。因此,企業財務人員必須有正確的風險觀,善于捕捉環境變化帶來的不確定因素,有預見地采取各種防范措施,把可能遭受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3.創新和調整財務管理理論與內容,把無形資產作為企業投資決策的重點。知識經濟時代使無形資產成為企業最重要的投資對象,因此,要創新財務管理理論,改進和調整財務管理中忽視無形資產投資及其決策評價的內容,建立切實反映無形資產狀況及其結果的決策指標體系。投資決策的重點應以無形資產為主,并以是否給企業帶來人力資源積累、提高人力資源質量、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及持續發展動力作為效益評價的標準。
4.改革財務機構,提高財務人員素質,增強企業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隨著知識經濟時代對財務機構高效靈活的要求,改革現有財務機構、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財務人員已是當務之急。為適應知識經濟發展對高素質財務人員的要求,首先要深化改革高等教育,對學生實施創新教育,既培養學生獲取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技能。其次,改革現有企業管理體制,分設財務與會計機構,使現有的財務人員明確自己的職責,有參與競爭適應新形勢的緊迫感,促使他們充實、調整現有的知識結構,并使重設的財務機構有利于利用無形資產進行資本運營。
知識經濟時代,給現代財務管理帶來了許多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形成并發展于工業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在許多方面與知識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已顯示出不適應,并面臨著許多新問題。筆者從知識經濟的角度,分析了21世紀財務管理所面臨的新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新對策。
一、財務管理面臨的新問題
1.原有的產權理論和產權制度加劇了股東、經營者和員工之間的利益沖突。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上的經濟,它使傳統的以廠房、機器、資本為主要內容的資源配置結構變為以知識資本為主的資源配置結構。而我們現有的產權理論和制度仍然維護“業主產權論”,忽視了人力資本對公司發展的重大作用。事實上,在目前的市場經濟中,掌握知識技術的員工在企業財富的創造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傳統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過渡時期,現代企業已不再僅僅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問題,實際上是財務資本與知識資本這兩種資本及其所有權之間的“復合契約”,是“利益相關者”的產權合作。傳統工業經濟時代的產權理論及制度只注重有形資產和投入資本的配置,忽視知識資本的有效配置,只注重出資者享有企業的剩余索取權,排斥智力勞動及其他相關利益者對企業的剩余分配權,從而,會使得所有者(股東)、經營者和員工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更加突出。在這種情況下,財務人員有必要進一步明確應該以誰的利益最大化為企業的理財目標。
2.財務管理中“風險”的涵義趨于復雜化。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會面臨更多的風險:(1)由于經濟活動的網絡化、虛擬化,信息的傳播、處理和反饋速度將會大大加快,倘若企業內部和外部對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時,或者企業當局不能及時有效地選擇利用內部或外部信息,會加大企業的決策風險。(2)由于知識積累和革新的速度加快,倘若企業及其員工不能及時作出反應那就不能適應環境的發展變化,會進一步加大企業的風險。(3)高新技術的發展,使產品壽命周期不斷縮短,這不僅加大了存貨風險,而且加大了產品設計、開發風險。(4)由于“媒體空間”的無限擴展以及“網上銀行”和“電子貨幣”的運用,使得國際間的資本流動加快,由此使貨幣風險進一步加劇。(5)在追求高收益驅動下,企業將大量資金投放在高新技術產業和無形資產上,使投資風險進一步加大。因此,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種風險,使企業更好地追求創新與發展,已是目前企業財務管理需要研究和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3.現有的財務管理理論與內容不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投資決策需要。傳統工業經濟時代,經濟增長主要依賴廠房、機器、資金等有形資產;而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資產結構中以知識為基礎的專利權、商標權、計算機軟件、人才素質、產品創新等無形資產所占比重將大大提高。無形資產將成為企業最重要的投資對象。但現今財務管理的理論與內容對無形資產涉及較少,沒有予以充分地重視;在現實財務管理活動中,許多企業往往低估無形資產價值,不善于利用無形資產進行資本運營。傳統工業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理論與內容已不適應知識經濟時資決策的需要。
4.現有的財務機構設置與財務人員素質嚴重妨礙著信息化、知識化理財。企業財務機構的設置應是管理層次及中間管理人員少,并具有靈敏、高效、快速的特征,我國現有企業財務機構的設置是中間層次多、效率低下,缺乏創新和靈活性;財務管理人員的理財觀念滯后、理財知識欠缺、理財方法落后,習慣地一切聽從領導,缺乏掌握知識的主動性,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沒有能力做好領導的參謀和助手。這一切與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相去甚遠,嚴重妨礙了信息化、知識化理財的進程。
二、采取的新對策
1.樹立人本化理財觀念,充分協調好各相關利益者之間的財務關系。一是建立多元化的財務主體。按照“利益相關者合作產權”理論,企業的理財主體應進一步細分和多元化。這里所說的利益相關者是指那些與某企業有一種或多種經濟利益的個體或群體,包括財務資本所有者(股東)、人力資本所有者(經營者和員工)、政府、顧客等;另一類包括社會公眾、環境保護組織、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及所在社區等。這些利益相關者的財務要求都應被看成是企業理財的重要內容,但這一類是最主要的。二是重新確立財務管理目標。目前學術界普遍認為,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股東財富最大化”,這一目標定位的產權基礎是“業主產權論”,考慮的只是財務資本的產權所有者(股東)的利益。從“利益相關者合作產權”的觀點出發,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應重新確立。第一,財務目標多元化;第二,財務責任社會化。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出發,企業既要考慮資本投入者的財務要求,又要兼顧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財務要求。把企業的社會責任納入財務目標體系是“利益相關者合作”邏輯下的必然選擇。這樣,既有助于企業實現其經營目標,也有助于其在社會大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更有助于其自身和社會的發展。三是樹立知識效益和人才價值觀念。知識經濟是以知識、信息網絡來發展經濟的,附著于人力資源的和以知識、信息等形態獨立存在的知識資源,將成為經濟發展的首要經濟資源。企業要牢固地樹立起“以人為本”的理念,財務管理要把“人”作為核心,加大對人才的投入,加強對人才價值的計量與信息反饋。
2.強化風險管理,促進競爭與合作相統一。市場經濟使任何一個企業都存在著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這種可能性在知識經濟時代更大。因此,企業財務人員必須有正確的風險觀,善于捕捉環境變化帶來的不確定因素,有預見地采取各種防范措施,把可能遭受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3.創新和調整財務管理理論與內容,把無形資產作為企業投資決策的重點。知識經濟時代使無形資產成為企業最重要的投資對象,因此,要創新財務管理理論,改進和調整財務管理中忽視無形資產投資及其決策評價的內容,建立切實反映無形資產狀況及其結果的決策指標體系。投資決策的重點應以無形資產為主,并以是否給企業帶來人力資源積累、提高人力資源質量、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及持續發展動力作為效益評價的標準。
4.改革財務機構,提高財務人員素質,增強企業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隨著知識經濟時代對財務機構高效靈活的要求,改革現有財務機構、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財務人員已是當務之急。為適應知識經濟發展對高素質財務人員的要求,首先要深化改革高等教育,對學生實施創新教育,既培養學生獲取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技能。其次,改革現有企業管理體制,分設財務與會計機構,使現有的財務人員明確自己的職責,有參與競爭適應新形勢的緊迫感,促使他們充實、調整現有的知識結構,并使重設的財務機構有利于利用無形資產進行資本運營。
知識經濟,給財務管理帶來了許多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形成并發展于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在許多方面與知識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已顯示出不適應,并面臨著許多新問題。筆者從知識經濟的角度,分析了21世紀財務管理所面臨的新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新對策。
一、財務管理面臨的新問題
1.原有的產權理論和產權制度加劇了股東、經營者和員工之間的利益沖突。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上的經濟,它使傳統的以廠房、機器、資本為主要內容的資源配置結構變為以知識資本為主的資源配置結構。而我們現有的產權理論和制度仍然維護“業主產權論”,忽視了人力資本對公司發展的重大作用。事實上,在的市場經濟中,掌握知識技術的員工在企業財富的創造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傳統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過渡時期,現代企業已不再僅僅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問題,實際上是財務資本與知識資本這兩種資本及其所有權之間的“復合契約”,是“利益相關者”的產權合作。傳統工業經濟時代的產權理論及制度只注重有形資產和投入資本的配置,忽視知識資本的有效配置,只注重出資者享有企業的剩余索取權,排斥智力勞動及其他相關利益者對企業的剩余分配權,從而,會使得所有者(股東)、經營者和員工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更加突出。在這種情況下,財務人員有必要進一步明確應該以誰的利益最大化為企業的理財目標。
2.財務管理中“風險”的涵義趨于復雜化。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會面臨更多的風險:(1)由于經濟活動的化、虛擬化,信息的傳播、處理和反饋速度將會大大加快,倘若企業內部和外部對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時,或者企業當局不能及時有效地選擇利用內部或外部信息,會加大企業的決策風險。(2)由于知識積累和革新的速度加快,倘若企業及其員工不能及時作出反應那就不能適應環境的發展變化,會進一步加大企業的風險。(3)高新技術的發展,使產品壽命周期不斷縮短,這不僅加大了存貨風險,而且加大了產品設計、開發風險。(4)由于“媒體空間”的無限擴展以及“網上銀行”和“貨幣”的運用,使得國際間的資本流動加快,由此使貨幣風險進一步加劇。(5)在追求高收益驅動下,企業將大量資金投放在高新技術產業和無形資產上,使投資風險進一步加大。因此,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種風險,使企業更好地追求創新與發展,已是目前企業財務管理需要和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3.現有的財務管理理論與內容不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投資決策需要。傳統工業經濟時代,經濟增長主要依賴廠房、機器、資金等有形資產;而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資產結構中以知識為基礎的專利權、商標權、機軟件、人才素質、產品創新等無形資產所占比重將大大提高。無形資產將成為企業最重要的投資對象。但現今財務管理的理論與內容對無形資產涉及較少,沒有予以充分地重視;在現實財務管理活動中,許多企業往往低估無形資產價值,不善于利用無形資產進行資本運營。傳統工業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理論與內容已不適應知識經濟時資決策的需要。
4.現有的財務機構設置與財務人員素質嚴重妨礙著信息化、知識化理財。企業財務機構的設置應是管理層次及中間管理人員少,并具有靈敏、高效、快速的特征,我國現有企業財務機構的設置是中間層次多、效率低下,缺乏創新和靈活性;財務管理人員的理財觀念滯后、理財知識欠缺、理財落后,習慣地一切聽從領導,缺乏掌握知識的主動性,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沒有能力做好領導的參謀和助手。這一切與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相去甚遠,嚴重妨礙了信息化、知識化理財的進程。
二、采取的新對策
1.樹立人本化理財觀念,充分協調好各相關利益者之間的財務關系。一是建立多元化的財務主體。按照“利益相關者合作產權”,的理財主體應進一步細分和多元化。這里所說的利益相關者是指那些與某企業有一種或多種利益的個體或群體,包括財務資本所有者(股東)、人力資本所有者(經營者和員工)、政府、顧客等;另一類包括公眾、環境保護組織、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及所在社區等。這些利益相關者的財務要求都應被看成是企業理財的重要,但這一類是最主要的。二是重新確立財務管理目標。學術界普遍認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股東財富最大化”,這一目標定位的產權基礎是“業主產權論”,考慮的只是財務資本的產權所有者(股東)的利益。從“利益相關者合作產權”的觀點出發,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應重新確立。第一,財務目標多元化;第二,財務責任社會化。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出發,企業既要考慮資本投入者的財務要求,又要兼顧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財務要求。把企業的社會責任納入財務目標體系是“利益相關者合作”邏輯下的必然選擇。這樣,既有助于企業實現其經營目標,也有助于其在社會大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更有助于其自身和社會的。三是樹立知識效益和人才價值觀念。知識經濟是以知識、信息來發展經濟的,附著于人力資源的和以知識、信息等形態獨立存在的知識資源,將成為經濟發展的首要經濟資源。企業要牢固地樹立起“以人為本”的理念,財務管理要把“人”作為核心,加大對人才的投入,加強對人才價值的計量與信息反饋。
2.強化風險管理,促進競爭與合作相統一。市場經濟使任何一個企業都存在著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這種可能性在知識經濟更大。因此,企業財務人員必須有正確的風險觀,善于捕捉環境變化帶來的不確定因素,有預見地采取各種防范措施,把可能遭受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3.創新和調整財務管理理論與內容,把無形資產作為企業投資決策的重點。知識經濟時代使無形資產成為企業最重要的投資對象,因此,要創新財務管理理論,改進和調整財務管理中忽視無形資產投資及其決策評價的內容,建立切實反映無形資產狀況及其結果的決策指標體系。投資決策的重點應以無形資產為主,并以是否給企業帶來人力資源積累、提高人力資源質量、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及持續發展動力作為效益評價的標準。
4.改革財務機構,提高財務人員素質,增強企業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隨著知識經濟時代對財務機構高效靈活的要求,改革現有財務機構、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財務人員已是當務之急。為適應知識經濟發展對高素質財務人員的要求,首先要深化改革高等,對學生實施創新教育,既培養學生獲取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技能。其次,改革現有企業管理體制,分設財務與機構,使現有的財務人員明確自己的職責,有參與競爭適應新形勢的緊迫感,促使他們充實、調整現有的知識結構,并使重設的財務機構有利于利用無形資產進行資本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