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1 16:35:2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會計事務所發展前景,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關鍵詞】
會計事務所;發展;國際四大事務所;注冊會計師;會計人員;共贏
0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迅速,本土事務所也在不斷發展壯大,近些年通過不斷的兼并重組與完善,已經逐步形成了一批初具規模且可與國際上一些事務所比肩的會計事務所,可以進行獨立審計,但事務所在發展過程中任然存在諸多矛盾和問題,諸如經營規模小,收入偏低,執業范圍狹窄,內容單一,缺乏對國外市場的認知和開展國際業務的經驗,同時事務所內部控制也存在缺陷等問題。經濟活動的增加,經濟業務廣度和復雜度也進一步增強,這些對會計從業人員的各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現實的狀況卻是高層次的會計人員仍緊缺,而普通的會計人員卻人數較多,而注冊會計師經驗缺乏,專業勝任能力不足仍然是個需要長時間解決的問題。
在接下來的探討過程中我們將選取全國規模較大的10家會計事務所,對其規模以及會計人員結構作簡要分析,同時與國際上四大的進行對比,得出事務所發展壯大的創新性思路;另一方面,我們對會計從業人員的從業動機,職業道德,工作中的人際關系,人力資源的管理等對會計人才市場的健全完善提出一些建議。
1 事務所現狀調研
在對事務所研究方面采取的采用的是實證研究,選取的事務所有:天健會計師事務所中瑞岳華會計師事務所,立信會計師事務所,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國富浩華會計師事務所,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大信會計師事務所,天健正信會計師事務所,京都天華會計師事務所,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這10所國內大型的會計事務所,他們是我國百家事務所中排名比較靠前的,其規模大,擁有的注冊會計師人數多,在過去的幾年中,這些大所大多都經歷了合并,其中一些事務所成功之路尤為令人驚嘆,可以反映大型事務所的發展趨勢,因此,這10家大型事務所能夠在總體上大致能代表我國大型本土會計事務所人員的結構和規模情況。
對這10家事務所的數據分析分析我們發現,這些會計事務所的發展規模的擴大,主要是通過兩種途徑來增長,一種是集聚性增長,即通過完善事務所內部結構,拓展業務范圍等方式逐步實現收入和規模的增長;另一種則是通過粗放的集中性增長,即幾家會計事務所通過與其他會計事務所的兼并重組來實現收入和規模的增長。而我國事務所的壯大增長之路大多是通過粗放擴張的道路來實現的,這是由現實狀況決定的,在這一過程中,注冊會計師發揮了重要作用,下面我們單從這10家注冊會計師的轉況來分析事務所發展的種種情況。
1.1 注冊會計師比例
近年來本土事務所注冊會計師的比例在不斷的上升,說明各事務所在擴大規模的同時也兼顧了人員素質的提高,招進了大批的注冊會計師,而注冊會計師是通過了全國統一的考試,在知識結構,專業勝任能力上比非專業人員有著明顯的優勢,這有利于事務所提高審計質量,提升自己在業界的競爭力。當然,現實中,事務所不可能全部招注冊會計師,它也通過積極鼓勵從業人員考取注冊會計師來提升會計人員的能力,這也是注冊會計師人員比例上升的一大原因,這從客觀方面也反映了事務所希望有一定比例的注冊會計師,及高素質的人才,希望普通的會計人員能有意識的提升自己,這樣不緊提升了會計人員素質和業務質量,也在事務所內形成了良好的氛圍。
1.2 年齡結構
2007年-2009年注冊會計師年齡結構的變化:根據調研得出的數據表明08年和09年的年齡結構基本上市保持不變,通過計算得出注冊會計師三年的平均年齡為38.56歲,36.14歲和36.34歲。07年到08年平均年齡下降比較明顯,說明有更多的年輕的注冊會計師進入事務所工作,而另一方面,事務所的中間力量由40-60歲的中年注冊會計師構成,原因無外乎中年注冊會計師經驗豐富,業務熟練質量有保證,同時中年注冊會計師對年輕注冊會計師可以起到監督,指導和培養的作用,對人才素質起到間接地提高作用。
1.3 學歷結構
2007-2009年注冊會計師學歷的結構比例:根據調研得出的數據表明注冊會計師主要來源于本科及以下學歷的人員,這與注冊會計師的工作偏重實務,同時進入門檻低有關,相對來說待遇薪水還可以,以致于許多畢業學生力圖進入會計事務所工作,而事務所也樂于用這一批“廉價勞動力”,會計工作的繁瑣,高強度的腦力勞動以及工作性質的枯燥使事務所需要一些年富力強的員工,而相對來說這些會計人員的工資還不是很高的,所以對事務所來說還比較劃算。此外,我們注意到08年到09年,這10所事務所注冊會計師增長了82.34%,博士注冊會計師增長了233.33%,這說明事務所不僅僅注重普通會計人員的引進,近年來,越來越重視吸收引進高學歷人才,加強對人才結構的優化。
1.4 與“四大”的比較
接下來我們將本土事務所與國際事務所進行比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并不是說國際四大所有的東西都是好的,在比較過程注意對本土事務所和國際四大的優缺點的把握。國際四大事務所與本土事務所最大的差別表現在注冊會計師占從業人員的比例上,前者為18.53%,后者為64.63%,從從業人員的規模來看,四大平均達到三千多,接近四千,而本土所僅僅一千多,這說明本土所在規模上還與四大有著較大差距,這是由于現實中具體表現為國際四大發展時間較長,業務種類比較多,經營范圍廣范,而本土所為后起之秀,經營業務比較單一,說明本土事務所需要進一步拓寬市場,開展多元化經營。從注冊會計師的比例上看,本土所注冊會計師比例較大,具有潛在優勢,但現實情況是,這些注冊會計師有相當部分業務能力和經驗還不夠成熟,因此人數的優勢并沒有給本土帶來較大的優勢,但是其未來的發展潛力巨大。從年齡結構上看,四大以年富力強為主,中老年員工較少,而本土事務所中老年會計人員相對較多,這固然存在著中年會計師業務熟練經驗豐富等因素,但比例相對過高,這對于員工的更新換代不利,而老年員工較多也不利于接受新的知識,比如計算機的等新的科技技術的掌握,這要求事務所對會計人員的要求方面進一步提供高,既要年富力強,又要跟的上時代的節奏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的技術。從學歷層面可以看到,本土事務所存在學歷較低的現象,在碩士學歷層面與國際四大有較大差距,而這種高級的會計人才正是未來我國會計行業所急需的,這要求會計事務所優化結構的同時,還要對人才選拔的方式進行改進,以獲得事務所發展所需的高級會計人才。
此外,很多會計事務所是處于無序競爭狀態中,很多事務所為了業務的需要遷就客戶,在審計上放水,豈不知這種事一旦發生,無異于飲鴆止渴,不利于事務所品牌的打造對事務所聲譽也造成惡劣影響。另外事務所還存在著一些問題,諸如事務所對已查明的上市公司財務會計信息隱瞞不披露,而是審計能力不足,對上市公司信息審計仍存在重大疏漏,這對會計師職業道德產生重大壓力和威脅。要求事務所遵循會計準則和中國證監會的要求,而會計人員自身應不斷提高,才有利于事務所的長遠發展。
2 會計人員方面
2.1 現狀
統計顯示,目前我國有900多萬的財會從業人員,其中高級會計人員才6萬多。而且目前注冊會計師不過13萬,而其中具備從業資格的注冊會計師不過6萬多,被國際認可的更是少的可憐。按照經濟發展的需要,至少需要35萬名注冊會計師。
會計人員的從業結構上看,我國會計事務所人員有43.4%是經過介紹來的,24%是個人求職的,只有0.96%是通過校園招聘進入會計事務所的,這種人才選拔方式還有待該進,未來的趨勢來看大專院校的畢業生將是主力軍。
2.2 建議
針對求職者對事務所的不同動機,有以下一些建議,對于喜歡從事會計工作的人,進入事務所是一條正確的選擇,可以將知識運用于實踐,在自己喜歡的領域中奮斗,而對于實實在在的求職者,只是謀生的手段也可以進入事務所,如果在行業中獲得較好的發展則繼續進行,如果發展前景不大,則可轉入其他行業,這是人之常情,也有利于事務所真正吸收到能甘心工作的人,這對于以人力資源為本的事務所而言最為重要,要讓最想在這里工作的人發揮最大的作用,多培養忠誠度高的會計師。
此外,會計人員在薪酬待遇方面以及社會的對其滿足度方面得到充分滿足時,更容易遵循會計職業道德,這對于提高審計質量,提升經濟發展質量都有很大的作用。
現實中由于專業課程設置的交叉性,很多會計工作者知識結構中并不單一掌握會計知識,尤其以應用型為主的會計人員,在大專院校的課程設置中,財會專業的學生基本都要學習一些其他專業的課程,這對于會計人員以全面的角度看待會計工作,在處理業務中真正層面上理解會計事項有極大的幫助,這些在提高審計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時至關重要。
3 關于處理兩者關系的建議
通過表格的比較,以及前文中對本土10大事務所數據的分析探討和會計人員行為的分析上,我們認為在處理事務所和其工作人員關系的問題中是可以實現共贏的,可以通過一些措施,互相折中,滿足互相之間的需求,具體而言:
一是兩者應該協調發展,任何一方大的突進和落后都必然不能獲得長遠的發展,事務所盲目擴張必然會導致開支的增大,人員素質的降低,導致業務能力下降,最終發展速度還是要降下來,會計人員素質得不到提高,但普通會計人員過多必然會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長期待遇及發展前景的不明朗可能回事從業人員喪失信心,轉而投入其他行業,因此兩者應該協調發展;
二是事務所應該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對員工定期進行培訓,把培訓當作體現公司文化、幫助員工發展、提高員工素質和服務能力的重要手段,進而增強事務所核心能力,加大對高水平會計人才的引進,在基礎條件牢固,人才資源儲備充分的條件下大力擴展市場,包括在國際上參與競爭;
三是就會計工作人員而言,要想獲得較好的工作待遇,在從業之前就應該把握準方向,一旦進入事務所,就要在事務所中抓住機遇,努力提高自己,此外尤為重要的一點是在工作中應該遵從職業道德,力圖從自身做起防范杜絕舞弊行為。
四是對于政策制定者而言,應該努力為事務所和其會計工作人員的協調發展做好服務工作,創造條件,進行積極引導,同時加強法律法規的制定,對事務所和會計人員形成一定的監督,逐步形成健全合理的體系和制度,這對于增進職能部門的建設,促進社會分工進一步向專業化,精細化發展具有重大作用。
4 結語
會計事務所與會計人員的關系處理的好壞關系到整個會計行業的發展,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對整個市場的良性運轉都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打造本土的高水平的事務所和會計人員,是本土事務所在國際競爭中有一席之地,從長遠來看,高水平素質的會計人員慢慢會散步社會各行各業,對國民經濟各個體系的核算,財務信息的客觀真實起到極大的監督作用,是我國整體經濟在質和量上都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參考文獻】
[1]賀霞.2010年我國38家會計事務所收入過億
[2]朱瀛,我國本土事務所的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A].中國商界,2008(4)
[3]季春銘.淺析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現狀和發展[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06,2.
[4]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關于《2008年度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前百家信息》的通告
一、上市公司會計監管的涵義
會計監管是指具有監管權力的主體在一定監管措施和監管法規的約束下對監管客體進行約束和控制的行為。近年來,上市公司的數量不斷增多,會計信息披露制度也越來越規范。然而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現象和注冊會計師出具虛假審計報告的事件層出不窮(如下圖1)。
圖1 截至2011年底上市公司典型財務造假案件的數量分布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證監會
圖1顯示了我國證券市場中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案件數量的年分布情況,財務造假事件頒發給現有的會計監管制度敲響了警鐘,并促使我們開始對會計監管模式進行重新思考。如何在技術和制度上加強對上市公司的會計監管成為迫切的問題。
二、上市公司財務監控指標體系的設定
有效辨別虛假的會計信息是完善上市公司會計監管體系的核心內容,通過充分考慮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可得性以及可操縱性,本文建立了針對性較強的財務監控指標體系,作為會計監管的時間窗口來實現公司的財務預警,監測財務異常,提高會計監管的有效性。
(一)上市公司財務異常的主要表現形式
一般情況下,上市公司財務異常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會計鉤稽關系的不正常。鉤稽關系是指會計報表之間相互配對的指標出現了異常,邏輯上不合理,這說明會計報表的編制出現問題;(2)年度變動異常。如果不同年度的經營數據出現明顯的異常,則顯然違背了公司的正常經營運作規律;(3)橫向可比異常。如果財務報表的數據明顯好于同行業其他可比公司,也說明公司財務出現異常。
(二)上市公司財務監控“四維指標”體系
從完善公司會計監管體系考慮,財務監控應包括對公司全部經營狀況進行審核的過程,要綜合考慮財務指標的可行性,設立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以及發展能力等指標。
1.反映公司償債能力的指標
公司的債務狀況是會計監管主要的考察對象,償債能力過低會導致公司陷入財務危機,引誘財務造假動機。
監控公司償債能力的具體指標包括:(1)資產負債率。此指標反映公司的長期償債能力,如果比率過高,則說明公司的債務負擔過重,會對公司長期支付能力形成潛在威脅。(2)流動比率。該指標用來衡量公司資產流動性的大小,反映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如果指標過低,則說明流動資金嚴重不足,公司有可能面臨技術性清算;(3)速動比率。該指標越高,則表明速動資產對流動負債的保證度越高,一般來說,正常的速動比率為1,下限為0.25,如果比率過低,則說明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偏低。
2.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標
主要指標包括:(1)主營業務利潤率。該指標用來評價公司的獲利能力,數值越高,則說明公司的經營業績越好,發展潛力也就越大,不易發生財務危機;(2)凈資產收益率。該指標適用性比較廣,主要用于分析投資者的資本回報率,凈資產收益率越高,說明公司能夠給投資者帶來的收益就越高,公司充滿生機,財務狀況健康;(3)每股收益。該指標越高,則說明普通股投資效益越好,股東相信公司的良好發展前景,公司財務安全。
3.反映公司發展能力的指標
主要指標包括:(1)銷售收入增長率。此指標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時期內的增長能力,是對于公司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量化數據。此指標越高,則公司的發展潛力就越大,短期內公司的財務狀況也就越好;(2)總資產增長率。該指標反映了公司的總資產增長情況,總資產越高則說明公司的規模實力和抗風險能力就越強,不易發生財務危機;(3)權益增長率。該指標反映了公司的凈資產變化情況,指標數值越高,說明公司的凈資產年增長情況越穩定,股東的權益有保障,不易發生財務危機。
4.反映公司營運能力的指標
主要指標包括:(1)流動資產周轉率。此指標用來說明每1元流動資產所支持的銷售收入比率,流動資產周轉率越高,說明公司使用流動資產的效率越高,財務危機發生概率小;(2)應收賬款周轉率。此指標用來衡量每1元應收賬款投資所支持的銷售收入比率,應收賬款是由賒銷引起的,該指標越低,表明公司收賬能力越強,資金回收越快,經營效率也就越高;(3)存貨周轉率。表明每1元銷售收入需要的存貨投資,存貨周轉天數不是越少越好,存貨過多會浪費資金,存貨過少則不能滿足流轉需要,在特定的生產經營條件下存在最佳的存貨水平。
三、上市公司財務異常指標的判定及會計監管完善
(一)上市公司財務異常指標的判定
1.償債能力指標的判定
上市公司的一些財務操縱手段會影響到公司的資產質量,例如,資產減值準備計提不足、虛增無形資產以及計提折舊不足等舞弊手段都會導致公司的資產質量下降,造成虛假資產過多,影響公司的償債能力,對公司正常運營構成一定的潛在威脅。考察公司償債能力可以通過比較公司的流動資產比率而獲得直觀結果,如果公司的流動資產比率顯著異于同行業其他可比公司,則需要考慮是否為經營因素以外的人為造假原因導致這種財務異常情況的發生。此外,在本文介紹的償債能力指標以外,還可以通過考察無形資產等長期資產項目在總資產中的比率是否正常來判定財務運行情況。
2.盈利能力指標的判定
上市公司會計監管實踐表明,“其他業務利潤”項目通常成為上市公司財務操縱的針對指標,然而,對公司非經常項目的監管會涉及重要的關聯方,比如地方政府等部門,這就使得相關監管工作需要得到關聯方的支持。此外,公司可能會隱瞞對非經常項目的披露,造成會計監管工作的無效性,在實際監管工作中,為了應對這種情況,監管部門可以使用公司盈利能力指標來綜合判斷非經常性項目對上市公司利潤的影響,例如,如果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較低,而非經常性損益項目較高,那么上市公司進行財務操縱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3.發展能力指標的判定
公司的銷售額需要以公司的發展能力作為支撐,衡量公司發展能力的指標可以反映公司的經營規模和資產數量情況。如果公司出現經營困境,實際銷售業績滑坡,而會計報告期間的財務操縱使得公司的發展能力明顯超出行業其他可比公司,則可認為公司出現了財務異常,會計監管機構有必要審核公司在下一個年度操縱利潤的可能性,這類公司值得相關的機關部門進行重點關注。
4.營運能力指標的判定
公司經營過程中的部分“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項目也往往成為財務操縱的工具,經常性業務活動中的財務舞弊現象可以在成本、費用以及存貨等會計科目中得到反映,例如,財務操縱使得公司的存貨周轉率低于同行業的其他可比公司,但是反映在公司利潤表中的主營業務收入和稅金附加失去彼此間的對應比例關系,則會計監管部門在對公司經常性銷售活動進行監管時,就應有意識地核查公司營運能力指標與會計科目之間的對應數量關系,以進一步分析公司是否出現財務異常情況。
(二)上市公司的會計監管完善
當上市公司的財務操縱行為通過上述財務指標得到反映后,會計監管部門可以通過聯合證券監管機構進行深入調查。一般情況下,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會計事務所和證監會是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主要外部監管者,具體的外部監管措施可以包括會計事務所盡職審查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質量,對于不合標準的財務報告應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進行嚴格監控,如果上市公司財務報告顯示公司可能出現財務操縱,應派出監管人員進行實地分析與盤查,確定與財務操縱有關的懷疑對象;證監會在上市公司發行審查過程中采取嚴格的審查制度來分析財務報告的真實度,判斷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財務舞弊現象。
此外,構建上市公司的高效會計監管模式應時刻注意以政府強制力量為主導、以市場調節力量為輔助,這樣在保持會計監管獨立性、權威性以及針對性的同時,也充分賦予市場在會計監管中所發揮的自動調節力量,“政府-市場”的雙重監管模式對上市公司會計監管具有根本保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對于上市公司的監管主體多樣性,政府應明確監管主體各自的職能和監管權限,避免監管主體間過多的權利交叉現象,減少責任推脫。在目前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還不夠成熟的情況下,絕對依靠會計事務所進行上市公司財務監管是缺乏效率的,發揮社會多方面力量才可以引領和幫助我國資本市場會計監管走向成熟。
事實上,會計監管的最終目的是防止上市公司自身出現財務危機,只有切實有效的內部監管才能夠深入把握公司的真實運營狀況和財務信息,從源頭上杜絕財務舞弊,加強上市公司的內部監管是完善上市公司會計監管的重中之重。
結束語
我國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使得上市公司參與的經濟活動日益多樣化,所涉及的會計信息的披露內容也越來越復雜,目前國家性會計監管體系已經顯示出了一定的發展滯后性。實際上,完善上市公司的會計監管體系是與時俱進的系統性工程,更新會計知識和財務知識、健全配套法律法規和監管制度、提升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等多方面因素都應考慮到這項工程中來,提升會計內部監管和外部監管同時并舉的重要性,最終完善上市公司會計監管。
參考文獻:
[1]劉燕.從財務造假到會計爭議-我國證券市場中上市公司財務信息監管的新視域[J].證券法苑,2012(06):135-167.
[2]馬靜琿.我國會計法規監管效果的影響因素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08(10):35-37.
[3]韓東平.利益相關者理論條件下對經營者財務監控指標體系的設計研究[J].管理科學,2009(03):67-72.
[4]朱文娟.上市公司財務異常的會計監管問題探討[J].財會通訊,2011(07):23-27.
[5]張德榮.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預警指標體系的構建[J].財會通訊,2011(12):35-38.
二、上市公司財務監控指標體系的設定
有效辨別虛假的會計信息是完善上市公司會計監管體系的核心內容,通過充分考慮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可得性以及可操縱性,本文建立了針對性較強的財務監控指標體系,作為會計監管的時間窗口來實現公司的財務預警,監測財務異常,提高會計監管的有效性。
(一)上市公司財務異常的主要表現形式
一般情況下,上市公司財務異常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會計鉤稽關系的不正常。鉤稽關系是指會計報表之間相互配對的指標出現了異常,邏輯上不合理,這說明會計報表的編制出現問題;
(2)年度變動異常。如果不同年度的經營數據出現明顯的異常,則顯然違背了公司的正常經營運作規律;
(3)橫向可比異常。如果財務報表的數據明顯好于同行業其他可比公司,也說明公司財務出現異常。
(二)上市公司財務監控“四維指標”體系
從完善公司會計監管體系考慮,財務監控應包括對公司全部經營狀況進行審核的過程,要綜合考慮財務指標的可行性,設立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以及發展能力等指標。
1.反映公司償債能力的指標公司的債務狀況是會計監管主要的考察對象,償債能力過低會導致公司陷入財務危機,引誘財務造假動機。監控公司償債能力的具體指標包括:
(1)資產負債率。此指標反映公司的長期償債能力,如果比率過高,則說明公司的債務負擔過重,會對公司長期支付能力形成潛在威脅。
(2)流動比率。該指標用來衡量公司資產流動性的大小,反映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如果指標過低,則說明流動資金嚴重不足,公司有可能面臨技術性清算;
(3)速動比率。該指標越高,則表明速動資產對流動負債的保證度越高,一般來說,正常的速動比率為1,下限為0.25,如果比率過低,則說明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偏低。
2.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標主要指標包括:
(1)主營業務利潤率。該指標用來評價公司的獲利能力,數值越高,則說明公司的經營業績越好,發展潛力也就越大,不易發生財務危機;
(2)凈資產收益率。該指標適用性比較廣,主要用于分析投資者的資本回報率,凈資產收益率越高,說明公司能夠給投資者帶來的收益就越高,公司充滿生機,財務狀況健康;
(3)每股收益。該指標越高,則說明普通股投資效益越好,股東相信公司的良好發展前景,公司財務安全。
3.反映公司發展能力的指標主要指標包括:
(1)銷售收入增長率。此指標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時期內的增長能力,是對于公司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量化數據。此指標越高,則公司的發展潛力就越大,短期內公司的財務狀況也就越好;
(2)總資產增長率。該指標反映了公司的總資產增長情況,總資產越高則說明公司的規模實力和抗風險能力就越強,不易發生財務危機;
(3)權益增長率。該指標反映了公司的凈資產變化情況,指標數值越高,說明公司的凈資產年增長情況越穩定,股東的權益有保障,不易發生財務危機。
4.反映公司營運能力的指標主要指標包括:
(1)流動資產周轉率。此指標用來說明每1元流動資產所支持的銷售收入比率,流動資產周轉率越高,說明公司使用流動資產的效率越高,財務危機發生概率小;
(2)應收賬款周轉率。此指標用來衡量每1元應收賬款投資所支持的銷售收入比率,應收賬款是由賒銷引起的,該指標越低,表明公司收賬能力越強,資金回收越快,經營效率也就越高;
(3)存貨周轉率。表明每1元銷售收入需要的存貨投資,存貨周轉天數不是越少越好,存貨過多會浪費資金,存貨過少則不能滿足流轉需要,在特定的生產經營條件下存在最佳的存貨水平。
三、上市公司財務異常指標的判定及會計監管完善
(一)上市公司財務異常指標的判定
1.償債能力指標的判定上市公司的一些財務操縱手段會影響到公司的資產質量,例如,資產減值準備計提不足、虛增無形資產以及計提折舊不足等舞弊手段都會導致公司的資產質量下降,造成虛假資產過多,影響公司的償債能力,對公司正常運營構成一定的潛在威脅。考察公司償債能力可以通過比較公司的流動資產比率而獲得直觀結果,如果公司的流動資產比率顯著異于同行業其他可比公司,則需要考慮是否為經營因素以外的人為造假原因導致這種財務異常情況的發生。此外,在本文介紹的償債能力指標以外,還可以通過考察無形資產等長期資產項目在總資產中的比率是否正常來判定財務運行情況。
2.盈利能力指標的判定上市公司會計監管實踐表明,“其他業務利潤”項目通常成為上市公司財務操縱的針對指標,然而,對公司非經常項目的監管會涉及重要的關聯方,比如地方政府等部門,這就使得相關監管工作需要得到關聯方的支持。此外,公司可能會隱瞞對非經常項目的披露,造成會計監管工作的無效性,在實際監管工作中,為了應對這種情況,監管部門可以使用公司盈利能力指標來綜合判斷非經常性項目對上市公司利潤的影響,例如,如果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較低,而非經常性損益項目較高,那么上市公司進行財務操縱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3.發展能力指標的判定公司的銷售額需要以公司的發展能力作為支撐,衡量公司發展能力的指標可以反映公司的經營規模和資產數量情況。如果公司出現經營困境,實際銷售業績滑坡,而會計報告期間的財務操縱使得公司的發展能力明顯超出行業其他可比公司,則可認為公司出現了財務異常,會計監管機構有必要審核公司在下一個年度操縱利潤的可能性,這類公司值得相關的機關部門進行重點關注。
4.營運能力指標的判定公司經營過程中的部分“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項目也往往成為財務操縱的工具,經常性業務活動中的財務舞弊現象可以在成本、費用以及存貨等會計科目中得到反映,例如,財務操縱使得公司的存貨周轉率低于同行業的其他可比公司,但是反映在公司利潤表中的主營業務收入和稅金附加失去彼此間的對應比例關系,則會計監管部門在對公司經常性銷售活動進行監管時,就應有意識地核查公司營運能力指標與會計科目之間的對應數量關系,以進一步分析公司是否出現財務異常情況。
(二)上市公司的會計監管完善
當上市公司的財務操縱行為通過上述財務指標得到反映后,會計監管部門可以通過聯合證券監管機構進行深入調查。一般情況下,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會計事務所和證監會是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主要外部監管者,具體的外部監管措施可以包括會計事務所盡職審查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質量,對于不合標準的財務報告應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進行嚴格監控,如果上市公司財務報告顯示公司可能出現財務操縱,應派出監管人員進行實地分析與盤查,確定與財務操縱有關的懷疑對象;證監會在上市公司發行審查過程中采取嚴格的審查制度來分析財務報告的真實度,判斷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財務舞弊現象。此外,構建上市公司的高效會計監管模式應時刻注意以政府強制力量為主導、以市場調節力量為輔助,這樣在保持會計監管獨立性、權威性以及針對性的同時,也充分賦予市場在會計監管中所發揮的自動調節力量,“政府-市場”的雙重監管模式對上市公司會計監管具有根本保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對于上市公司的監管主體多樣性,政府應明確監管主體各自的職能和監管權限,避免監管主體間過多的權利交叉現象,減少責任推脫。在目前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還不夠成熟的情況下,絕對依靠會計事務所進行上市公司財務監管是缺乏效率的,發揮社會多方面力量才可以引領和幫助我國資本市場會計監管走向成熟。事實上,會計監管的最終目的是防止上市公司自身出現財務危機,只有切實有效的內部監管才能夠深入把握公司的真實運營狀況和財務信息,從源頭上杜絕財務舞弊,加強上市公司的內部監管是完善上市公司會計監管的重中之重。
一、大學生創業難之原因歸整
大學生創業難是不爭的事實,其原因比較多,歸整主要如下:
社會經驗不足是目前在校大學生創業最大的瓶頸。雖然現在的大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論基礎,有一定的知識面,然而大學生畢竟身處校園,不能很好的了解市場規律和法則,同時又欠缺實際的經營管理能力和各種理財能力,在真正處理事務時顯得力不從心。
其次,資金的缺乏是制約在校大學生進行創業的一個重要原因。本身大學生就沒有經濟基礎和經濟來源,其在集資方面又欠缺經驗,常常導致“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局面。
第三,年輕人心態浮躁、急功近利、缺乏市場經驗等致命的弱點也制約著大學生自主創業。在校大學生創業還必須處理創業與學業之間的矛盾問題,如果學業都保證不了,還提什么宏偉的創業?
第四,創業知識相對缺乏影響大學生自主創業。應試教育下,我國高校只是在大學生畢業前突擊就業培訓,不過是臨“急”抱佛腳,指導一些應聘技巧等,大學生缺少自主創業的基礎,很少會想到自主創業。國內第一本大學生創業專著《大學生創業》主編汪歙萍認為,當前,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創業教育不夠,即使開設創業教育,也不全面、不系統。
相對于歐美比較成熟的市場環境,中國的創業者肩上的負荷更重。整個社會處于轉型期,創業所需要的各種服務還不完善,律師事務所在轉型改造,會計事務所在進行制度性的建設,融資和金融環境處在調整階段,讓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面對這么復雜的社會問題,很不現實。除此之外,家長的反對也是阻礙在校大學生創業的一個因素。
另外,有些人不適合創業。應該對大學生進行適當的分流,引導他們去做最適合自己的事。那些在理論和學術上有天賦和造詣的學生就不適宜加入創業的洪流。暨南大學創業經濟研究與試驗中心負責人、教授張耀輝介紹說,根據他的觀察和創業實驗,約有30%的在校大學生具有創業的稟賦,經過一定的知識積累和創業訓練,會有所發明創造,甚至擁有知識產權,再通過風險投資和社會保障機制的作用,就會完成知識的轉化,希望能通過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造就出一代年輕的知識富翁。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這些人不適合創業:一缺少職業意識的人,二優越感過強的人,三唯上是從只會說“是”的人,四偷懶的人,五片面和傲慢的人,六僵化死板的人,七感情用事的人,八“多嘴多舌”“固執己見”的人,九膽小怕事、毫無主見、樹葉掉下來怕砸破腦袋的人,十患得患失卻又容易自滿自足的人。當然,世上萬物,決非一成不變,社會學家認為,性格是可以改造的,任何一個人完全可以在實踐中注意克服性格缺陷,戰勝性格弊端,改變性格類型,不斷豐富和完善自我。
二、大學生如何做好創業的功課
成功創業需要很多因素,要想提高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成功率,要充分準備,做好這一功課,高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應加強創業教育,加強創業訓練和培訓。一般來說,大學一年級時,就應接受職業價值觀方面的教育,開始了解自己的興趣、特長和專業背景,為今后選擇創業、確定職業目標奠定基礎。大二、大三時通過參加社會實踐和實習活動,對專業的社會需求和發展前景深入了解,根據實踐中自我適應程度的反饋信息,反思和調整自己的職業取向,初步確定與自己能力相吻合的職業選擇。例如,要對個人的創業條件進行分析,準確定位,是“給別人打工”,還是定位在“給自己打工”。同時看自己是否具備未來的老板氣質和心理素質,比如承擔風險的能力、創新的能力、決策的能力和領導能力。
創業前還應做好市場調查和分析,準確掌握市場信息,做好市場預測,建立經營思路,設計市場進入策略,對經營項目的投資、籌資、成本、收益等作出可信的測算,學會常用的財務管理知識。
做好創業方向選擇。據了解,目前,很多應屆大學畢業生有自主創業的想法,但苦于找不到適合自己的項目,很多畢業生不知如何將自己的所學和經濟效益聯系在一起,如何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一塊新的“自留地”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并創造出經濟價值。方向選擇失誤就注定創業的失敗。創業選擇原則是:這個方向不一定是最賺錢的,但是最適合我的。做到一不熟不如不做,二大型不如小型,三重工不如輕工,四用品不如食品,五“做”男不如“做”女,六“做”大人不如“做”孩子,七綜合不如專業。
在創業過程中,創業者多會經歷很多的挫折、失敗、痛苦甚至是絕望,這對大學生來說也未必是什么壞事。這就需要在創業過程中,注重團隊建設,團隊合作與齊心協力是創業成功關鍵一環。另外,大學生自主創業,一定要明白:創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只有腳踏實地才能成功。
三、大學生創業之處遇
當前如何看待大學生創業還存在爭議.年輕人有闖勁,點子多,思維活躍,大學里人力資源也相對集中豐富。有一部分同學認為,創業需要各方面人才的搭配組合。如純是理科生,則在財務、企劃、管理、文案等方面先天不足,而純文科生,則對事物的分析可能相對表面化。這類同學表示,只要找到好的合作伙伴,有好的項目,他們就愿意試一試。另一些有“小富即安”思想的學生則認為,創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太累了,還不如找份工作來得輕松。
我國大學生創業的社會環境已經成熟,但機制還不成熟。且在校大學生不具備進入市場的經驗,創業之初理不清各種人事關系和產權關系。中國的風險投資體系也不完善,可享用的資源太少。不少創業者,當初都是憑著一腔熱情匆匆走上創業路的,一遇上艱辛與風險,便會束手無策。
同時還應看到,我國目前支持大學生創業的法律環境還不太理想,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主要有:企業注冊登記的程序復雜、對以知識成果出資及有關年齡的限制不太合理、關于知識產權方面網絡開店規定滯后、以及教育法勞動法規定有待完善等。
近年來,高校多支持學生創業,復旦、交大、同濟等高校都設立了上千萬甚至上億的科技創業投資基金。各校普遍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創業計劃大賽或科技創新活動。當然,對大學生創業,多數學校還是持一種支持但不鼓勵的態度,支持對象也主要集中在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
四、大學生創業前景展望
長遠而言,大學生創業前景是很好的。從就業政策上來講,國家對大學生自主創業是很支持的,目前主要以減免一些行政費用為主,比如,國家工商總局規定,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的,1年內免交5種行政費用。其實,學生剛進入一個行業,更需要有關的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專家給予指導,比如行業協會可以指導學生需要辦哪些手續;進入了這個行業后,還需要業務上的指導,但是,現在幾乎沒有這樣的指導專家。
目前大學生創業也存在著誤區,有的學生創業的目的不純,有急功近利的一面。楊致遠在最初發明Yahoo搜索引擎時,并沒有想過通過它來賺錢,他的目的很單純――為當時亂七八糟的網絡做點好事,直到最后他的網站人流量越來越多時,他才意識到Yahoo巨大的商業價值。這對我們創業者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啟示,學生創業者如果能夠跨過這個誤區,對自身及市場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將會在創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當然,大學生創業必需做好行業選擇,最好能夠將自己所學專業與創業項目相結合,與自己的興趣性格相適應。
為努力促進大學生創業,有必要通過社會、政府、高校與大學生自身等群體的共同努力,努力培育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創業的良好環境,通過加強創業培訓與創業指導等措施,切實提升大學生的創業能力與創業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人格,出臺健全完善的支持政策,不斷促進大學生創業。根據現實狀況,當以大學生創業為立法主題,梳理現有法律,修改阻礙大學生創業的法律條文,補充新的法律條文促進大學生創業,并根據情況設立大學生創業單行法律。同時,社會有必要形成有利于大學生創業的公眾輿論環境,形成利于創業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伍秋林.新形勢下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8(14).
[2]葉育旺等.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反思[J].中山大學學報,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