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1 16:35:1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環境污染典型案例,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F812.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9-0-02
杭州市作為浙江省的省會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處于全國前列,居民總體生活水平較高,但是,目前仍然較為嚴峻的環境污染問題不利于居民幸福感的進一步提高。隨著杭州市成功舉辦G20峰會以及將要舉辦亞運會,國際聲譽在不斷提高,亟需加快環境污染治理,提高生態環境水平,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的協調統一。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指排污者通過繳納或按合同約定支付費用,委托環境服務公司進行污染治理,改變了過去“誰污染、誰治理”的傳統污染治理模式,轉變為“污染者付費、專業化治理”的新模式,是推進杭州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
一、杭州市環境污染治理現狀
一直以來,杭州市政府非常重視環境污染治理工作,尤其是浙江省實施“五水共治”工程以來,污水治理工作成效明顯。2016年全市安排污水治理項目944個,整治河道9200多條,排查了18462個池塘、小水溝等小微水體,完成160個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建設。此外,盡管杭州市政府在固體廢棄物和大氣污染防治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財政資金,并且建立了生活垃圾分離處置制度,但總體治理效果仍有待進一步提高。特別是,杭州市大氣污染治理工作的成效仍與絕大部分居民的預期相去甚遠,霧霾問題仍是困擾環境保護部門的重大難題。2011年到2014年,杭州市霧霾天數分別達到159天、157天、239天和154天,浙江省環境監測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造成杭州市霧霾天氣的空氣污染物并非來自北方,而主要是由本地區排放產生。在環境污染治理機制方面,杭州市目前主要以傳統治理模式為主,于2015年8月正式成為國家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試點單位,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
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優勢
(一)降低企業環境污染治理成本
在當前我國宏觀經濟增長總體放緩、社會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的情況下,市場競爭顯得異常激烈。實際上,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對于釋放企業活力有著非常直接的效果,國務院總理今年以來多次強調,通過減稅降費等方式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在“誰污染、誰治理”的傳統污染治理模式下,污染企業在污染治理設備、人員、資金等方面的投入構成企業重要的成本來源,而通過由第三方企業提供環境污染治理、污染企業購買服務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的環境污染治理成本。如寧波北侖某印染織廠,曾一次性投入污染治理設備1200萬元,此后每年仍需投入上百萬元的運營費用,采用第三方治理后,只需根據污染物排放量付費,大大降低了污染治理成本。
(二)提高企業環境污染治理效率
在傳統污染治理模式下,政府主要通過制定污染物排放標準來監測企業的污染物排放是否達標,污染物的治理主要由企業直接采購污染治理設備,自行掌握污染物處理技術。但是,由于污染治理并不是企業自身的業務專長,在技術人員缺乏、管理經驗不足的情況下,往往導致企業環境污染治理效率低下。盡管企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但實際效果卻往往不佳,并且由于企業的分散性,給環保部門的監管工作也帶來了很大的挑戰。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則由專業的第三方企業從事污染治理工作,通過實現規模效益來提高污染治理效率。實際上,對于第三方治理企業來說,處理500噸與5000噸廢水的實際運行成本差別并不大,而污染物的集中處理也給政府監管帶來極大的便利。
(三)促進環境污染治理技術創新
從社會發展的動態視角來看,環境污染治理技術創新才是提高污染治理效率的根本動力來源。但是,在傳統污染治理模式下,污染企業既沒有動力也沒有能力從事污染治理技術的研發工作,無法有效推動社會污染治理技術進步。相反,由第三方企業從事專業化的污染治理工作,可以積累豐富的污染物治理經驗,保持較高的污染物處理技術研發熱情,促進環境污染治理技術創新。
三、推進杭州市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政策建議
當前,浙江省杭州、寧波、嘉興等城市都在積極嘗試開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但是從總體上講,大多數企業對于第三方治理的接受程度較低。主要原因在于,第三方治理在實施過程中面臨著付費標準、風險管控、責任分擔等多方面的問題,污染企業和第三方治理企業需要在污染治理過程中不斷磨合,探索出一套實現雙方共贏的商業合作模式。建議杭州市環保部門在推進第三方治理的過程中,對當前已經實施的成功案例進行梳理,不斷總結成功經驗,加大典型案例的宣傳與推廣力度,逐步轉變企業的污染治理觀念。
(二)加強政府監管力度
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要求第三方企業具有較高的污染物處理水平,維持一定的污染物處理量以獲取規模效益,制定合理分攤成本的價格形成機制,并防止在污染治理效果上弄虛作假,這就要求政府不斷加強監管力度,結合第三方治理特征制定監管應對措施。在當前政府簡政放嗟拇蟊塵跋攏建議杭州市環保部門主要通過過程與事后監督的方式加強監督工作,在鼓勵優質企業開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的同時,加強對企業污染治理效果的監測,對于未能達到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治理企業,通過負責人約談、限期整改、行政處罰等方式督促企業提高污染物治理水平,定期向社會公布第三方企業的污染物治理情況,實施污染治理效率末尾淘汰制,將未按期整改或惡意偷排污染物的第三方企業納入市場禁入名單。
(三)提供財稅扶持政策
在實施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初期,由于第三方治理企業集中處理的污染物規模較小,初始投資較大,企業可能處于虧損狀態,這將不利于第三方治理行業的整體發展。2015年1月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明確提出,對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治理項目給予中央資金支持,有條件的地區也要對第三方治理項目投資和運營給予補貼或獎勵,研究明確第三方治理稅收優惠政策。因此,建議杭州市政府在相關政策法規框架內,制定第三方治理企業的財政補貼和獎勵標準,助推優質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發展壯大。同時,由于稅收優惠政策的制定權限集中在中央,建議杭州市政府在積極調研企業政策需求的基礎上,積極向中央爭取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
(四)處理好污染治理的跨區域協調
環境污染治理并不是單個地方政府能夠獨立完成的,污染物本身具有跨區域流動的特征,這就要求杭州市政府在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過程中,積極做好污染治理的跨區域協調工作,尤其是向周邊省市宣傳本地區的第三方治理成功案例,推動本地區優秀的第三方治理企業走出去,參與其他地區的市場競爭。同時,鑒于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在我國尚屬新事物,國家層面也只是從2015年初開始試點工作,并未形成完善、有效的運行模式,建議杭州市政府加快推進本地區的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并牽頭與寧波、嘉興等市建立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區域協調機制。
參考文獻:
[1]葉敏,閆蘭玲.杭州市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現狀及發展對策[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6(7).
[2]田艷芳.財政分權、政治晉升與環境沖突――基于省級空間面板數據的實證檢驗[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
[3]劉超.管制、互動與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5(2).
[4]田楠.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迎來新一輪政策利好[N].證券時報,2015-1-15.
二、講好緒論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講好緒論課,可以提高學生對課程學習的整體認識,尤其是在緒論課中加入環境工程中的典型案例和新材料在環境工程建設中的應用等,能激發學生對本課程內容的興趣,加深學生對學習環境工程材料課程在本專業領域中重要性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這種興趣和積極性,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這對今后學習本課程將起到積極的激勵作用。在講授緒論課時,應強調“一個中心、兩條線索”這條主線,即以材料的作用原理為中心,以分類、工程應用為一條線索,以材料制備為另一條線索。可以給學生理順這樣一條思路:污染控制類型—原理—控制材料—分類—材料結構特性—制備方法—應用。學習思路清楚,使學生在學習上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提高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三、環境污染控制工程材料緒論課的講授重點
(一)闡明生態環境與環境污染控制材料的辯證關系
從生態環境、材料的定義出發,闡明生態環境與材料的辯證關系。生態環境指的是以人類為主體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與人類發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總體,它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礎,也是人類開發利用的對象。材料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和先導,與能源、信息并列為現代高科技的三大支柱。從資源和環境的角度分析,在材料的采礦、提取、制備、生產加工、運輸、使用和廢棄的過程中,一方面推動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另一方面又消耗著大量的資源和能源并排放出大量的廢氣、廢水和廢渣,污染著人類生存的環境。因此,材料產業只有走與資源、能源和環境相協調的道路才是可持續發展的。也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環境材料學應運而生。環境污染控制工程材料是指同時具有滿意的使用性能和優良的環境協調性,或者能夠改善環境的材料。即指那些具有良好使用性能或功能,并對資源和能源消耗少,對生態與環境污染小,有利于人類健康,再生利用率高或可降解循環利用,在制備、使用、廢棄直至再生循環利用的整個過程中,都與環境協調共存的一大類材料。主要包括:(1)直接面臨的與環境問題相關的材料技術,例如,生物可降解材料技術,CO2氣體的固化技術,SOx、NOx催化轉化技術,廢棄物的再資源化技術,環境污染修復技術,材料制備加工中的潔凈技術以及節省資源和能源的技術;(2)開發能使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協調性材料,如仿生材料、環境保護材料、氟利昂與石棉等有害物質的替代材料、綠色新材料、生態建材等。今后生態環境材料研究熱點和發展方向包括再生聚合物(塑料)的設計、材料環境協調性評價的理論體系、降低材料環境負荷的新工藝、新技術和新方法等。未來的生態環境材料因為具有可循環再生性的特點,所以廢棄材料的有效、合理利用也將成為材料發展的熱門,而且材料結構功能一體化將會成為環境材料發展的一個方向。
(二)環境污染控制材料的研究類型和內容
(1)類型:環保功能材料、減少材料的環境負荷、材料的再生和環境循環。(2)內容:新型高效、無二次污染、低治理成本的水處理工程材料、大氣處理工程材料、固體廢物處理工程材料、環境修復與環境替代材料[3]。
四、環境污染控制材料緒論課講授的方法
(一)精心組織教學內容
環境污染控制工程材料包含的知識面廣,內容較多,有些知識點較為零散,只有通過對課程體系全面而系統地梳理,做到對教材每個章節的知識框架和重點難點了如指掌,才能在緒論課上通過向學生詳細介紹教材內容的框架結構及學時分配,串講并構建分析教材基本知識體系,可以培養學生的全局意識,有助于學生整體掌握教材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邏輯及其前后銜接,學生會更容易抓住學習重點,為進一步學習各章節的內容奠定基礎。
(二)緒論課的備課應“與時俱進”
隨著科學技術的持續發展和各種新材料的不斷涌現,教師應緊密追蹤國內外有關領域的最新科研進展,及時引入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斷更新教學內容與方法,將環境污染控制材料課程與時展、科技進步緊密結合,為教學內容注入新的活力,使教學內容始終保持先進,以開闊學生視野,使學生感到課程內容新穎、有現代氣息,利于學生激發學習興趣及產生學習動機。
(三)以環境污染案例激發學習興趣
在緒論課中引入一些典型案例,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除學生對環境污染控制材料課程枯燥乏味的感覺。據中科院測算,目前由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已占到GDP總值的15%,這意味著一邊是9%的經濟增長,一邊是15%的損失率。環境問題,已不僅僅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已成為吞噬經濟成果的惡魔。2010年七大觸目驚心環境污染事件中,福建紫金礦業有毒廢水泄漏事件繼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匈牙利鋁廠廢水泄漏流入多瑙河事件后排在第三位。2010年7月3日下午,福建省紫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銅礦濕法廠發生銅酸水滲漏事故。9100立方米的污水順著排洪涵洞流入汀江,導致汀江部分河段污染及大量網箱養魚死亡。三大原因造成紫金礦業污染事故:企業防滲膜破損直接造成污水滲漏、人為非法打通6號集滲觀察并排洪洞、檢測設備損壞致使事故未被及時發現防治措施采用加石灰片堿中和處理、滲漏口攔截、外溢污水回抽等。大量的例子和數字可使學生對環境污染工程材料課程有一種全新的感覺和全新認識,尤其是一些環境污染事故的深刻教訓,雖然有設計方面、施工方面和材料質量方面的原因,但也有企業本身利益的考量等。學生聽后深感今后工作責任的重大,從而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加深學生對本門課程重要性的認識,激發學生對工作的責任感和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
(四)以新型材料開發和運用激發學習的責任
隨著全球性生態環境的惡化,環境修復材料在未來將遇到更大的機遇與挑戰。溫室效應、臭氧層空洞、POPs污染等重大環境問題,無一不是依靠材料科學與技術的進步才能夠解決的。作為跨材料科學、環境科學以及生態科學等多學科的新型學科,環境材料技術在保持資源平衡、能源平衡和環境平衡,實現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修復材料的開發和運用。2010年大連新港輸油管道發生爆炸,令大連受污染海域擴大到430平方公里,北京威業源生物有限公司生產的國內唯一具有生物修復功能的溢油分散劑“微普緊急泄漏處理液”防污,用細菌在大連近岸、海灘清污和清洗中發揮作用。植物修復技術是近年來快速發展的一種環境友好的低成本的生物修復技術。所謂植物修復是指以利用植物忍耐、超量積累和轉化某種或某些化學物質的理論為基礎,利用植物吸收、降解、揮發、過濾、固定等作用,達到凈化土壤、水體和大氣中金屬元素、有機污染物和放射性元素的生物修復技術。與傳統化學修復和物理修復等技術相比,其具有很多突出的優點:首先,植物是“太陽能驅動的環境過濾系統”,節省能源,成本低廉。其次,植物的生物產量大,可對大量的土地進行修復。第三,植物修復范圍廣泛,可以對土壤、水和空氣中的污染進行修復。第四,植物修復的效果還可以通過植物組織的成分來監測。另外,植物還可以美化環境,是一種真正的綠色技術[4]。利用表面活性劑改性的有機膨潤土作為污染環境的修復劑。多孔陶瓷材料具有透過性好、相對密度低、機械強度高、比表面積大、熱導率低及耐高溫、耐腐蝕、吸附性能好等優良特性,因此廣泛地應用于冶金、化工、環保、能源、生物等領域,用作過濾、分離、擴散、隔熱、吸聲、填料、生物陶瓷、催化劑載體等元件材料。多孔陶瓷材料優良的物理和力學性能成為環境工程領域關注的熱點,是一種很有發展前景的生態環境材料,在環境治理和除污防毒工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和推廣[5]。微波加熱與傳統加熱不同,微波加熱具有選擇性加熱、速度快、效率高和便于控制等特點,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環境保護領域。微波輻射在很短時間內能使污染物分解或降解,使活性炭再生;常壓下用微波輻射含有有機污染物的土壤,可使有機污染物降解;微波技術在固體廢棄物處理中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前景,如醫療垃圾的滅菌消毒處理、微波焚燒處理廢印刷電路板(PCB)、回收貴金屬、廢舊輪胎的回收利用方面的應用、建筑垃圾、包裝廢物、放射性有毒廢物等的處理[6]。通過以上新型材料的具體應用,讓每個學生有一種“我就是開發這些材料應用的技術人員”的感覺[7],激發學生的學習責任。
(五)豐富現代教學方法
今年1月10日,奚某委托他人安排車輛運輸涉案碳九至金張公路碼頭,約定由南京龍鳳公司派船至碼頭接貨,期間,運輸方違規采用塑料軟管直接對接的方式裝卸涉案碳九,由于運輸船上的劉某等三人未認真進行檢查,導致在裝卸過程中約52.48噸涉案碳九從船體中泄漏至碼頭所在的朱涇鎮掘石港河道內,致使掘石港及下游黃浦江河道內水質受污染,金山區及松江區取水口自來水原水不達標,其中松江區部分區域被迫停止供水,奉賢區、閔行區取水口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造成金山區及松江區經濟損失計人民幣488萬余元。同時,泄漏的涉案碳九造成朱涇鎮等地區的空氣及飲用水源受到嚴重污染,46名居民因此導致身體不適在醫院治療。
據悉,2010年以來,上海法院共審結環境污染犯罪案件9件21人,其中污染環境罪6件11人,主要系向河道中排放或傾倒含毒性物質的廢液、污泥;投放危險物質罪1件1人,系向河道中排污;危險物品肇事罪1件6人,系有毒物質泄露;非法占用農用地罪1件3人,系在農用地上傾倒渣土,造成農用地退化。
判決污染環境案件“三個從重”
“上海法院始終堅持準確理解和正確適用《刑法修正案(八)》及‘兩高’《司法解釋》,依法嚴懲環境污染犯罪及相關職務犯罪,堅決通過定罪從重、量刑從重、財產刑從重來震懾犯罪分子。”鄒碧華表示。
據介紹,“定罪從重”即對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處置含有毒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的污染物,同時構成污染環境罪、非法處置進口的固體廢物罪、投放危險物質罪等犯罪的,擇一重罪懲處。“量刑從重”即對環境污染犯罪的慣犯、主犯、長期實施污染環境行為、造成嚴重后果的犯罪分子,堅持從重判處,并從嚴把握適用緩免刑的條件。“財產刑從重”即在依法適用主刑的同時,加大財產刑的判處力度,用足、用好罰金、沒收財產等刑罰手段,并通過采取追繳違法所得、收繳犯罪工具等措施,切實改變違法成本低的狀況,使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價,從經濟上剝奪犯罪分子再次犯罪的能力和條件。在已審結的案件中,判刑最高者9年,罰金最高達200萬元。
應急管理系統應急管理系統主要完成平臺日常的管理工作,由風險源管理子系統、應急資源管理子系統、應急預案管理子系統、應急知識庫管理子系統及平臺管理子系統構成。風險源管理子系統主要完成企業環境風險源的日常管理工作。由風險源申報、管理、識別、分級等功能構成。各企業可登錄平臺企業端進行本企業的環境風險源基本情況申報,平臺依據區域特征污染物識別區分方法、理化特性、擴散規律等對風險源進行識別與分級,并在政府端對區域內所有風險源進行統一管理和統計分析,并在GIS地圖上進行標注。應急資源管理子系統提供應急救援專家信息、救援隊伍信息、救援保障機構(包括醫療機構、公安機構、消防機構、運輸保障機構、通信保障機構)、技術支持機構(包括氣象部門信息,水文等監測部門信息等)、疏散目的地管理等信息。應急預案管理子系統實現各級政府及各企業預案的增加、刪除、查詢、編輯、預覽、、組織評審等功能,還可查詢敏感區域內的受體在典型污染物質泄漏時進行規避疏散的路線方案等。同時在這些預案庫的基礎上提供預案啟動條件,以界定事件發生時啟動相應級別的預案。應急知識庫管理子系統可實現化學品特性及事故處置方法、安全防護知識、相關法律法規和環保等標準規范信息的查詢、修改等。系統還將各種危化品及環境污染事故組織成案例庫,供應急時查詢相似案例,或日常用來進行應急人員的培訓。平臺管理子系統可對用戶實施嚴格的身份認證與權限管理,統一管理用戶信息和權限,分級分層管理各類數據。
應急接報管理系統還可查詢歷史報警事件,跟進每一個警情的處理進度等。風險動態模擬仿真及快速評價系統集成了危險品泄漏、火災及爆炸模型,并針對煤化工產業區主要特征污染物,建立了大氣環境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及快速評價系統,可進行基于GIS的大氣環境風場及濃度場模擬。這些模擬結果可預測重大環境污染事件發生時,受影響嚴重的區域,指導需要疏散及規避的受體,為政府進行應急決策提供重要的支持及評價。應急決策支持系統包括案例匹配子系統、智能方案生成子系統。在應急狀態下,決策系統首先會查詢系統案例庫,看是否有與之相匹配的案例,查詢結果會按照相似度排列,由決策人員根據相似度選擇一個最為接近的案例,調用其應急方案,快速展開應急工作。若沒有合適的案例,智能方案生成系統則根據動態模擬仿真的結果,匹配應急預案,生成應急救援方案,包括事件處置及資源調配等。決策者還可以利用GIS空間分析技術,確定最佳救援路線,確定需要疏散的人群范圍及疏散目的地及路線,并且根據實時監測信息及模擬預警信息預測事件的發展,及時調整決策方案。應急評估與總結系統應急評估與總結系統主要工作于事件應急的階段性工作之后,包括應急總結分析子系統、應急預案評價子系統、救援案例管理子系統。可在應急結束后,回放應急過程中的決策及處置救援過程,進行分析總結;并且對應急中使用的預案進行評價及修改,將本次應急事件作為案例加入系統案例庫中以供后續應急參考。
系統結構以B/S為主,兼顧C/S(復雜科學計算等),采用面向對象的JAVA語言,客戶端采用JSP技術和支持遠程異步調用的AJAX技術,服務器端采用Servlet+Hibernate。另外,系統以XML作為數據交換的中間介質,屏蔽了數據源格式差異,在不影響現有部門系統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實現了不同應急系統間的數據交換與共享,并且不增加原有業務系統的復雜度[7]。系統采用WEBGIS技術作為應用支撐,建立了基于GIS的風險源識別監控、應急救援網絡系統,有助于環保部門及時了解、掌握風險源狀況,有效地對風險源實施監控及預警、對各敏感受體進行及時有效的應急救援。整個系統由基礎服務支撐平臺、數據庫系統平臺、綜合應用系統平臺和公眾信息服務平臺4層框架結構組成,基礎服務支撐平臺系統的技術設計是否合理、先進,決定著整個業務系統的適應性、擴展性和可維護性,以及決定了系統隨業務變化能否長期正常運行和使用。數據庫系統平臺實現數據的存儲和管理。地理信息數據庫用來存儲系統所需的地理信息,包括屬性數據及空間數據,如污染源的分布、城市行政區劃、交通網等圖層數據集。業務數據庫存儲大量的屬性數據及文檔數據、模型數據,如應急處理處置方法、環境污染案例、各級應急預案及大氣污染擴散等模型等。綜合應用系統平臺不僅可以進行事發前的日常管理,如風險源、應急預案、應急演練、應急資源及平臺系統的管理;當突發事件發生時,進行在線監測預警,事故接報管理,啟動應急預案,動態生成優化的事故處置方案和資源調配方案,給應急提供輔助決策支持;事故應急結束后還能提供事件的總結評估及預案和案例的評估管理。公眾信息服務平臺包括申報登記、門戶網站、信息等。在日常管理中企業可通過網站進行風險源申報登記,以方便政府進行統一的識別監管。當應急事件發生時政府可通過門戶網站、短消息平臺等進行應急預警消息的;應急結束后,應急結束等善后信息。該平臺目前已試用于煤化工產業集聚區,運行效果良好,環境污染事件應急平臺結合應急資源管理、風險模擬預警、輔助決策分析、GIS空間分析等技術,以科學化、可視化、網絡化的方法,為突發重、特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救援指揮和處理處置提供全流程、全方位的數據基礎和決策支持,并服務于日常環境安全生產管理工作。該平臺易部署,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可維護性及可擴展性,可在整體上提高化工區域抵御突發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環境污染、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另外,平臺還預留了與安監、公安、消防、醫療救護及專業救援隊伍等多方面單位的接口,很容易整合現有的各級應急力量和應急資源,實現各部門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建立健全統一的事故救援指揮體系,有助于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并引領突發環境污染事件從被動應付型向主動保障型戰略轉變。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人類社會生產力的迅猛發展,特別是自工業革命以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物質財富,但同時,由此而造成的環境問題也日益嚴重,于是環境污染問題成了近年來全球普遍關注的熱門問題。環境問題是指因自然變化或人類活動而引起的環境破壞和環境質量變化,以及由此給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1]環境問題最主要的就是常說的環境污染。環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的原因致使環境發生化學、物理或生物學等方面的不良變化而影響人類生存的現象。[2]其實自從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以來,環境污染就一直是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特別是近現代以來,科學技術的發展使環境污染出現了許多新的形式,如噪音污染、電磁輻射污染等。本文擬從下面一個案例入手,探討人們生活別是在城市生活中日益引起人們重視的一種新的污染形式-光污染,進而分析光污染侵權損害的有關問題。
由于不堪忍受對面高樓玻璃幕墻的反射光每天長達十余小時的照射,家住歷下區武庫街的一居民以“光污染”為由,將山東華能大廈有限責任公司告上了法庭。原告李某系濟南市歷下區武庫街17號院內的一戶居民,被告華能大廈則位于泉城路17號,原被告相距近百米。1996年,22層的華能大廈建成竣工。原告訴稱:由于華能大廈的玻璃幕墻及樓頂的金屬球的反光從原告的后窗直射進屋,一天14個小時的光照導致室內溫度過高,不但使人根本無法休息,而且讓原告及其老伴的高血壓、心臟病等病情加重,先后花去醫療費2000多元。為了降溫,原告家里的電風扇從早到晚地吹,近幾年來,已相繼燒壞了3臺電扇,落地扇也修過兩次。為此原告要求被告立即停止侵權,排除防礙,并賠償經濟及精神損失共計28000元。但華能大廈認為,自己不應對此承擔任何責任。因為大廈是按規范要求設計建設的,該大廈與原告住房相距百米,其反光不會對人體及財物造成任何損壞;且原告所說的“光污染”,目前沒有法律規定,其訴訟請求于法無據。受理后,歷下區法院即對該案進行了審理。審理中法院查實,被告華能大廈頂部的兩個金屬裝飾球確實存在反光現象。但目前我國法律沒有有關光污染的規定,因此,華能大廈頂部金屬裝飾球的反光現象是否達到光污染標準,應當承擔什么責任,由于沒有法律依據而無法定論,且原告不能證明其病情加重及財產損失與反光現象之間存在必然聯系。因此,原告要求被告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經濟及精神損失的要求,法院不予支持。一審宣判后,原被告雙方均未提出上訴。[3]
至此,這起“光污染”侵權損害案件因為我國沒有“光污染”的相關規定而以原告敗訴而結束。那么,光照是否能構成環境污染侵權呢?“光污染”侵權的構成要件又如何呢?我們不妨從外國立法例中加以研究分析。
二、國外有關立法及理論探討
1、德國立法-不可量物侵害制度
從歷史上看,對于他人土地權利之享有或使用而發生排他害(亦即妨害)的情形,德國自中世紀開始即以概括性名詞“Immission”稱之,進而形成為獨立的“Immission”制度。大約于13世紀,該制度開始成為德國法制上的一項重要制度,并受到相當重視。[4]所謂“Immission”制度,一般被理解為“不可量物侵害”制度。德國對于光污染沒有做明文規定,但其不可量物侵害制度實際上包含了光污染這種侵權類型。
對于不可量物侵害制度,德國現行民法典有明文規定。其民法典906條規定:不可稱量的物質的侵入:(1)土地的所有人,以干涉不侵害或只是非重大侵害對其土地的使用為限,不得禁止煤氣、蒸汽、氣味、煙氣、煤炱、熱氣、噪聲、震動和來自他人土地的類似干涉的侵入。依法律或行政法規確定和估價的干涉不超過在此種規定中規定的極限值或標準值的,通常為非重大侵害。對于在依《聯邦公害防治法》第48條的,并且能夠反映技術發展水平的一般行政規定的數值,適用相同規定。(2)在重大侵害為因按當地通行的使用方法使用他人土地而引起,并且不能通過在經濟上可以要求此種使用人采取的措施加以阻止的限度內,適用相同規定。所有人依此應容忍干涉的,在干涉對按當地通行的使用方法使用其土地或對其收益所造成的侵害超過可以要求的限度時,可以向他人土地的使用人請求適當的金錢補償。[5]
由此可見,德國民法典對不可量物侵害指的是煤氣、蒸汽、氣味、煙氣、煤炱、熱氣、噪聲、震動七種及來自他人土地的類似干涉的侵入。至于“類似干涉的侵入”,依其司法判例看大致包括下述物質所生侵入:塵埃、砂、采石之粉、灰、火花、濕氣、真菌類、雪、銃彈、電流、落葉及“光的有意圖之侵入”。此外,僅有較小體積且其侵入之防止成為困難的某些動物,如蜜蜂、鳩、耗子所生侵入亦包括在內。[6]
對于德國的不可量物侵害制度,可以說其民法典第906條已規定的相當詳盡可行,對七種典型的不可量物侵害作了列舉式規定,而對于那些不典型的不可量物侵害,以及隨著社會生產力、科技的發展而新出現的不可量物侵害全部包括在“類似干涉的侵入”之中。對這些“類似”侵入,不可能作完全詳盡的列舉式規定,因為這些侵入具體包括哪些種類很難確定,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對生活環境要求的提高,會產生出許多新的不可量物侵害類型,作此“類似干涉的侵入”的立法規定符合社會實際,體現了法律的靈活性,同時賦予法官以自由裁量權,在司法實踐中以判例的方式確定“類似干涉的侵入”的具體類型,有利于實現立法的目的。正是因為有此“類似干涉的侵入”的規定,且由法官以判例的方式確定了諸多種類的“類似侵入”,如電流及“光的有意圖的侵入”等,才真正完善了不可量物侵害制度。而且,隨著社會的繼續發展,不可量物侵害所包含的范圍仍會不斷擴大,因為科技的發展給人類帶來巨大物質財富和方便的同時,也可能給人類帶來新的“不可量物侵害”類型。
參照德國立法及判例可發現,德國對不可量物侵害的規定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確認,例如在其司法判例中就確認“光的有意圖之侵入”構成不可量物的干涉侵入,對被侵入方構成侵權,這實際上就是對他方生活環境的侵權,是環境侵權。從某種意義上講,“光的有意圖之侵入”就是對環境的一種污染,因為它造成了人們生活質量的下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干擾了人們正常的生活環境,是一種新的環境污染類型(相對于傳統的環境污染類型而言,如廢氣、廢水、廢渣等)。當然,若僅是輕微的光的侵入就不認為是侵權,因為被侵入方負有一定的容忍義務,即有一定的容忍限度,如何來確定這一限度應由法官自由裁量。
2、法國立法-近鄰妨害制度
在民法立法上,法國民法典并未象德國民法典那樣就不可量物之侵害問題設置特別規定。對于社會生活中的近鄰妨害如煙霧、音響、震動、聲、光、電、熱、輻射、粉塵等不可量物侵入鄰地造成干擾性妨害,對于鄰地之日照、通風、電波障害(電波干擾),以及因挖掘、排水致鄰人侵害等,法國民法典并未作出規定,而是將其納入“近鄰妨害制度”之中,因為,法國長期以來的司法判例與學說理論經過不斷的探索與積極的討論,以至于時至今日,基于判例形成、學說構筑的近鄰妨害制度已成為一種較為成熟的定型的制度,實現并積極發揮著與德國法的不可量物侵害制度同樣的調整功能。[7]當然,法國的近鄰妨害制度與德國的不可量物侵害制度在法律要件及法律構成上有所不同。
由于法國的近鄰妨害制度主要是由司法判例與學說構筑而成,因而更具有靈活性,能隨著社會的發展,根據實際的需要而及時確立各種類型的“近鄰妨害”侵權類型。從其判例來看,其近鄰妨害侵權不僅包括實物侵權(粉塵、落葉侵害、光害、煤、煙、噪音等,這類似于德國的不可量物侵害),還包括觀念侵害(如家之營業等)。對于光侵害,法國也是以判例的方式予以確認,其典型判例為:
Pairs24mars1936,Graz.pal.1936.1.757
Y機動車公司在與鄰地相接近的境界處安裝了一個霓虹燈廣告招牌(一共6個字,招牌本體與地面垂直,霓虹燈發出的光成橙色,分外耀眼)。亦正是因此,其鄰地之居住者X1等,每每在該招牌的霓虹燈被接通電源之時起,即必須馬上把窗簾等遮蔽物拉上。同時,因在窗戶旁邊有如此強烈的光,致使在窗戶旁邊進行工作及居住都成問題(尤其是
三、四層之住戶遭受的損失更大)。為此,X1等提訟(其提出的請求事項不明)。控訴院維持原審判決,指出,以霓虹燈作廣告活動,即使其與國家的有關公共道路之行政規則相和,也不得對近鄰不動產的居住者之平穩生活與他們日常進行的通常的業務活動施予重大妨害。因此令Y撤去其霓虹燈廣告招牌(于判決后1個月內完成),并賠償損失(25000法郎)。[8]
從法國立法及司法判例來看,對光的侵害也認定為是近鄰妨害侵權的一種類型,是屬于相鄰關系的范疇。
3、瑞典的《環境保護法》
瑞典由于地處北歐,環境優美,國民對環境污染也相當關注。與此相應,該國《環境保護法》(1969年第387號,1995年修訂)詳細列舉了眾多造成環境污染的情形,其中就有光污染。該法第一條規定:本法適用于:3、(1、2兩款本文略)以可能造成大氣污染、噪聲、震動、光污染或其他類似方式干擾周圍環境的方式對土地、建筑物或設施的使用,但暫時性干擾除外。[9]可見,瑞典對光污染這種造成環境污染的情形在立法中作了明確規定,這在各國立法中是比較少見的。
綜合國外各國的有關立法及司法判例可以發現,對于光污染這一侵權類型,雖然大多數國家沒有在立法中明文規定(當然,瑞典作了明文規定),但從各國的司法判例來看,對于光污染這種侵權形式都作了確認,有的認為它是相鄰關系侵權之一種(如法國),有的認為它就是一種環境污染(如瑞典)。其實,雖然德國、法國等國家沒有將“光的侵入”規定為一種環境污染形式,但是歸根結底,“光的有意圖的侵入”(即因人為因素非自然地侵入他方),實際就是侵害了他人享有舒適生活的環境權,因為大氣、水、日照、通風等自然環境是人類的共有財產,各個人都享有在良好的自然環境中享受舒適生活的所謂環境權。如果因為人為因素(如新建筑物反光、新增發光設施等)而使光(包括日光及各種燈光光線)侵入他方,實際上就是干擾了他方工作、學習、生活的生活環境,影響了他人的正常生活、工作,有可能給他方造成財產甚至是人身上的損害,這種損害實際上就是通過改變環境因素,使他方的環境發生某些變化而發生的,因此,應當視為一種環境污染侵權。
三、我國立法的有關規定
1、憲法
憲法第26條規定:國家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憲法的這條規定實際上是賦予了公民享有舒適環境的環境權,任何影響他人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的行為都構成侵權,都應當被禁止。但憲法對哪些行為、現象屬于侵權并未作出規定,這就需要其他法律法規予以確認。
2、民法通則
民法通則第83條規定: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風、采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防礙,賠償損失。
民法通則的這條規定是規范相鄰關系的,這與法國的近鄰妨害制度是類似的。依現今通行的說法,該條規定并不適用于“光的侵入”這種侵權形式,因為防礙“采光”都被解釋為影響(一般是阻止)他方正常采光(一般指自然陽光),對于這種“光的侵入”情形,如本文開頭案例中所指的情形及其他燈光的人為侵入等,似乎不是本條立法的規范范圍。但是作為處理相鄰關系的基本條款,僅僅作這種字面的狹義解釋,也未免不符和社會發展的實際。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相鄰關系的侵權類型也在日漸增多,而且該條文在列舉了截水、排水、通風、采光之后又加上“等方面”的相鄰關系,這也類似于德國民法典906條之中的“類似干涉的侵入”。至于“等方面”具體應包括哪些方面,應當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思想觀念認識的不斷變化,在司法實踐中作出具體的判斷,也就是應當賦予法官以自由裁量權來判斷哪些情況還會構成侵害相鄰關系的侵權類型,這樣的話,本文開頭所舉的案例似乎也有適用該條文的余地。
3、環境保護法
環境保護法第24條規定:產生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單位,必須把環境保護工作納入計劃,建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產或者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噪聲、振動、電磁波輻射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
這條規定是我國進行環境污染侵權認定的最基本的條款。本條列舉了廢氣、廢水等眾多的環境污染類型,但是對“光的有意圖的侵入”是否是一種環境污染也未作出明文規定。但是根據環境保護法的立法精神,“光的有意圖侵入”應該構成環境污染,因為光的有意圖的侵入是因為人的活動而引起的,它能引起環境質量的下降,如溫度的升高,光線過于強烈而影響視覺等,這些都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所以“光的有意圖的侵入”與其他污染形式一樣是一種環境污染,構成侵權,當然輕微的情況下可不認為構成侵權。
4、中國物權法草案建議稿
本草案建議稿第134條規定:不可稱量物侵入的禁止:土地所有人或使用人,于他人的土地、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有煤氣、蒸汽、熱氣、臭氣、煙氣、灰屑、喧囂、無線電波、光、振動及其他相類者侵入時,有權予以禁止。但其侵入輕微,或按土地、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形狀、地方習慣認為相當的除外。[10]
該條實際上是仿照德國民法典第906條加以發展完善而制定的。不可量物侵入的禁止實質上是保護居家安寧和生活環境,其立法目的是保護環境,所以說不可稱量物侵入這種侵權類型實際上侵害的是環境權,這些侵權類型實質上是基于物權(所有權)的環境侵權。如果是僅僅是禁止不可稱量物的侵入,則可依據該條文予以請求禁止。但如果這種侵入給他人造成財產、甚至是人身損害,僅僅依據該條文予以禁止似乎還不夠,除禁止外,還應當請求損害賠償,這時的侵權損害就應當歸于環境侵權。將不可量物侵入侵權類型歸為環境污染侵權,更有利于維護受害方的合法權益。
該條文明確列舉了“光”這種侵入形式,對于光侵入既可以基于物權(所有權)要求予以禁止,同時也可以基于環境侵權要求侵權賠償。
5、有關地方法規
《山東省環境保護條例》第10條規定:“城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家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標,制定本區域環境綜合整治目標和措施,加強對廢水、廢氣、粉塵、固體廢物、噪聲和光污染的防治”;《珠海市環境保護條例》第32條規定:“產生廢氣、廢水、廢渣、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振動、電磁波輻射、光污染等對環境有污染和危害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必須建立環境保護責任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環境污染”;《廈門市建筑外墻裝飾管理暫行規定》第14條規定:“對周圍環境會產生光照污染的玻璃幕墻或金屬幕墻,應采用低輻射等鍍膜或非拋光金屬板,不得采用鏡面玻璃或金屬板等材料。”
可見,諸多地方法規對光污染這種環境污染類型已作了明確的規定,這實際上是依據憲法及有關民法、環境法等的立法目的及宗旨,針對實際情況及社會的發展在不違背法律的前提下,對相關法律及時作出的補充性地方規章。可以說這些地方規章符合社會的發展需要,體現了有關環境法方面的立法方向,在司法實踐中具有積極的意義。
綜合以上我國的立法可見,對“光侵入”這種侵權形式,我國的現行立法雖無明文規定,但根據立法精神、目的及學理解釋,光污染侵權損害這一侵權類型實際上已經包括在有關立法之中,特別是許多地方規定已作出了明確規定。對于光污染侵權,可以根據民法通則的相鄰關系的規定請求予以禁止并請求賠償,也可將其作為一種環境污染根據有關環境保護法規予以禁止并請求賠償。特別是即將制定的物權法可能對此問題作出更詳細的規定,但物權法是基于所有權來規范光的有意圖侵入,更重要的是應當在環境立法中將其確認為一種環境污染形式,同時納入環保法的范圍,以保護當事人及整個社會的利益,維護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
四、光污染侵權的構成要件
光的有意圖的侵入作為一種環境污染侵權,其構成要件與一般的環境侵權相類似,主要有以下幾項:
1、必須有因光的侵入而污染環境的行為
也就是說,光的侵入使環境發生了變化,如溫度的明顯上升,影響視覺等,從而降低了環境質量,改變了原先的生活環境,影響了被侵入方的正常生活,降低了被侵入方的生活舒適度,如本文所舉案例中原告房屋內溫度明顯上升等現象。
2、必須是人為因素而造成光的侵入
造成光污染必須是人為改變光的自然狀態,如新建建筑物玻璃幕墻反光以及設置各種燈飾等。這些情況下,光經過了人的活動而改變了其原來的狀態。若僅僅是天然的陽光等,而且未經過人為的反射等活動來改變其自然狀態,則不存在光污染問題。
3、必須超過一定的限度
并不是只要有因人為活動而造成光的侵入就會產生光污染侵權。作為環境污染的一種,只有超過一定的限度方可構成光污染,也就是被侵入方負有一定的容忍義務,輕微的光侵入并不構成光污染侵權。那么如何來確定這一限度呢,立法中可以確定一定的判斷標準,并賦予法官以自由裁量權根據個案的具體情況予以判斷。
4、要有一定的損害事實
這種損害包括財產損害(包括直接和間接的財產損害),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損害。因為光的侵入影響了他人的正常生活,降低了生活的舒適度,給人的身心帶來了極大的損傷,影響了工作、學習和生活,所以光污染最關鍵的在于造成精神損害。
5、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也就是說,光污染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具有關聯性,即光污染行為直接或間接造成了損害事實。沒有因果關系,則不存在光污染侵權問題。
五、光污染侵權損害賠償的舉證責任
【Abstract】Hygiene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preventive medicine and is the required and the elective course in Food hygiene and nutrition professional learning system and it is a strong practical course.This paper introduce mainly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ideas and content.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in order to enrich our teaching content and increase the student’s memory and understanding, we combine social hot spots with our theoretical knowledge,arrange cas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and develop students’practical ability and creative spirit.Through hot case,Health and safety issues existing in life were solved in the form of discussion and the extension of extra curricular knowledge was increased,so as to enrich our teaching content and increase the student’s memory and understanding.
【Key words】Hygiene;Practice Teaching;Teaching design
衛生學是預防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學習預防醫學知識的重要課程,預防醫學是現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科學性、實踐性、群體性、綜合性和獨特性等特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1]。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預防醫學教育的根本培養目標是使學生樹立現代醫學觀,建立預防為主思想,掌握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命質量的基本技能。衛生學作為預防醫學的重要分支學科, 在指導人們應用本學科理論和方法,通過改善和利用環境因素來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衛生學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從預防醫學的觀點出發,使學習者在全面了解預防醫學歷史、現狀與發展趨勢的基礎上,系統掌握預防工作的理論、方法、技術,具備在預防疾病、增進健康的基本理論和實際技能,從而勝任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醫學工作。學習者應牢固樹立“預防為主”的觀點,正確認識生活環境和生產環境與人體健康的關系,掌握改造環境因素、預防疾病、增進健康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為培養預防工作的能力打下基礎。
本人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要求貫徹循序漸進和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衛生學課程主要面向已學完醫學基礎知識課程、衛生統計學、食品衛生與安全、營養學等專業課程的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專業高年級學生開設,學生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獨立思維能力,保證了課堂討論的順利進行,因此,案例教學法值得在衛生學教學中借鑒和推廣[2]。鑒于學生的知識背景,教學實踐主要涉及生活環境與健康(如水俁病)和生產環境與健康(鉛中毒、苯中毒、硫化氫中毒、農藥中毒、生產性粉塵中毒)等案例討論,使學生掌握了分析醫學資料的初步技能,為同學今后從事醫學教學、科研、臨床等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1 “生活環境與健康”案例
生活環境與健康的關系極為密切,環境污染對人類健康造成直接的、間接的或潛在的有害影響。嚴重的環境污染叫公害,水俁病是嚴重環境污染導致的典型公害病之一。
“水俁病”案例設置問題如下:
i.案例中出現中毒病例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判斷為某疾病、與傳染病有什么區別?要找出病因需做哪些調查?調查的方案是什么?
ii.案例中的中毒事件可否定為環境污染?什么是環境污染?通過本案例說說食物鏈在生物富集中的作用有哪些?
iii.案例中為什么要進行環境調查?水俁病的病因是什么?通過什么方法可以發現機體接觸了甲基汞?
iv.如何證實案例中的污染源的來源?
v.為什么說水俁病是歷史上發生的公害病之一,今后如何防止類似的公害事件的發生?
通過分組(每六人一組)討論,使學生能夠掌握水俁病的案例分析方法,熟悉環境污染相關疾病的識別與處理,了解水俁病案例調查的方法。
2 “生產環境與健康”案例
生產環境中存在的職業性有害因素以化學因素和物理因素為主。職業性有害因素對健康的損害應引起我們的廣泛重視。“鉛中毒”、“苯中毒”、 “硫化氫中毒”、“農藥中毒”和“生產性粉塵中毒”等是比較常見的職業性損害。
2.1 “鉛中毒”案例設置問題如下:
i.若判斷為某種職業病,病史是否充分,應當如何補充?
ii.鉛中毒導致的腹絞痛如何與其他因素導致的進行鑒別?
iii.鉛中毒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iv.如何證實鉛中毒,案例中還應作哪些資料的補充?
v.對患者的工作場所應當做哪些職業病危害的調查?
vi.常用的驅鉛藥物,作用機制有哪些?如何預防鉛中毒?
2.2 “苯中毒”案例設置問題如下:
i.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發生與生產性毒物有關嗎?其接觸機會有哪些?
ii.如何確定職業性苯中毒?臨床表現有哪些?如何預防此類事件的發生?
2.3 “硫化氫中毒” 案例設置問題如下:
i.造紙廠貯漿池內工人為何暈倒?最常見的生產性毒物是什么?還有哪些工種可能接觸?
ii.如果連續有人昏倒在工作場所,應采取哪些急救措施?
iii.硫化氫理化特性、中毒的臨床表現和中毒機制有哪些?
iv.如何預防生產環境中硫化氫中毒的發生?
2.4 “農藥中毒”案例設置問題如下:
i.有機磷中毒的臨床表現有哪些?與案例中病例表現是否一致?
ii.有機磷農藥中毒的毒作用機制是什么?
iii.如何預防生產過程中以有機磷農藥為主的急性混合氣體中毒?
2.5 “生產性粉塵中毒”案例設置問題如下:
i.案例中各工種所患塵肺屬于哪種類型?
ii.什么是患病率?通過案例中患病率的計算,探討各工種塵肺患病率差異的原因?
iii.各種塵肺病的X線特征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通過“生產環境與健康”的案例討論,能夠使學生掌握職業病的診斷及處理原則,掌握職業中毒案例分析方法,熟悉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調查與評價方法。以上實踐教學為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打下基礎,課堂以討論的形式解決生活中存在的衛生安全問題,增加課外知識的延伸,從而豐富我們的教學內容,增加學生的記憶和理解。該課程的實踐教學設計對培養學生防病治病綜合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將為培養預防工作的能力打下良好基礎。
教學過程可以適當穿插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是環境化學教學中實現理論聯系實際改進環境化學課教學的有效方法之一[3]。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將世界上發生的一些重大環境污染事件作為案例進行剖析,并圍繞案情發展而展開與學生進行互動式教學,使學生對這些事件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對所學的專業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透徹的認識。當然,案例的選擇要有明確的教學目的,要有時效性、典型性。例如,在講述重金屬污染時,結合一些公害事件,與學生一起討論重金屬的來源、危害、癥狀等,并剖析其中的遷移轉化過程。學生很容易記住水俁病事件是由于重金屬汞引起的,骨痛病則是典型的鎘引起的中毒事件。再如,倫敦光化學煙霧事件,可以展示拍攝的倫敦煙霧事件照片,在濃霧籠罩的倫敦街頭,能見度極低,交通擁擠且事故頻發,人們驚慌失措,眼睛流淚,眾生相都痛苦難耐。這些照片配上文字說明,讓學生感同身受,記憶深刻,自然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新聞媒體幾乎每天都在報道與環境有關的新聞事件,也可以利用這些新聞事件作為教學內容的切入點,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有效地貫徹教學內容。比如,可以引入了陜西東嶺冶煉有限公司致陜西鳳翔800多名兒童血鉛中毒這一新聞事件,接著與學生一起對鉛污染的來源、鉛中毒的危害和防治措施。另有2009年8月湖南湘和化工廠重金屬鎘污染事件,半徑500米內田地休耕,509名村民尿鎘超標。以2005年11月13日吉林省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發生爆炸引起的“松花江污染事故”作為典型案例,闡明了苯、硝基苯等類有機污染物在水體中的分配作用、揮發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這樣既可以豐富教學內容,還可以增強教學效果。如巢湖藍藻事件,將水體的富營養化與氮磷等無機鹽在水中的遷移轉化相結合,讓學生分析巢湖水體的黑臭、藻類大量生長和魚蝦死亡污染現象背后的環境化學機理。通過理論與實際案例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以環境化學的基本原理分析事件發生的原因,大大深化了學生對環境問題和環境化學規律的認識,激勵學生提出解決該類環境問題的工程技術手段、管理手段和法律手段等,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強化科研思想、培養創新能力
由于本科生在學習過程中接觸科研課題的機會較少,將實際課題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可以使他們強化科研思想、激發聽課興趣,培養創新能力[4]。在教學過程中,如在講授室內空氣污染時,以新房裝修帶來的氨、甲醛、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污染物超標問題。介紹相關老師從事膨潤土有機改性進行開發房屋裝修有害氣體凈化劑的科研項目,介紹項目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案和研究結果,從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當講到水中有機污染物的遷移轉化時,介紹相關老師從事的農產品加工的高濃度有機廢水的生物治理及回用技術的科研項目,介紹番茄醬加工過程中的有機廢水和油脂加工過程中的大豆廢水等處理的研究方案及取得的科研成績。同時,對提供的科研項目為研究主題,教師可推薦學生查閱、分析相關文獻,培養了學生對資料分析和處理能力,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嘗試設計研究方案,通過進行課堂匯報討論或撰寫小論文的形式介紹各自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案和預期研究成果。最后由教師對其進行評價。這對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再如針對新疆農業大面積推廣膜下滴灌技術,造成了地膜的大量使用,從而出現了白色污染的嚴重危害現象,針對這種現象,老師課堂上可以提出來,讓化學工程和應用化學專業的學生分析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再比如,目前房屋裝修造成室內空氣污染現象非常嚴重,尤其是一些揮發性有機物如甲醛、苯系物等容易導致人的疾病,引導學生利用自己專業知識去思考解決這一問題。可以開發具有光催化特性的吸附劑來光降解空氣中有害氣體,以及研究開發可生物降解和光降解的地膜。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和光催化降解的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學生深化課堂內容、擴大知識面,同時使學生樹立研究思想,培養研究興趣,對科研工作的全過程有一個感性認識,同時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進一步培養科研興趣及科研能力。
突出區域特點、激發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X131.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突發性水環境污染的危害影響分析
突發性水環境污染事件是指人為或自然災害引起,使污染物介入河流湖泊水體,導致水質惡化,影響水資源的有效利用,造成經濟、社會的正常活動受到嚴重影響,水生態環境受到嚴重危害的事故。[1]。比如說,2005年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100噸苯類污染物經排污口進入松花江,造成的污染帶長約80公里,導致哈爾濱市區停水4天,沿江數10個市(縣)及下游俄羅斯遭受影響。直接經濟損失6908萬元,加上下游城市停水、河流生態遭受的破壞,整個事故造成的損失更是無法估量。
二、突發性水環境污染產生原因和主要特征
從以往發生的水環境污染案例來看,造成突發性水環境污染的原因主要包括了各類化學物品的泄露、工業企業的事故性排污以及各類重污染物品的運輸這三方面。突發性水環境污染的特征可以總結為以下三個:
2.1突發性。這是指在水污染往往是突然發生的,來不及防護。比如說突然的石油泄漏給水質造成的污染等等。
2.2擴散性。由于污染水質的大多數是危險化學物質,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險性,而且水本身是在不斷流動的,會導致危險污染物在水中迅速擴散。
2.3危害性。突發性水污染事件可能嚴重破壞整個受污染區域的水生態系統有的還會造成人身傷亡以及公共、私有財產重大損失等嚴重后果。
三、水環境污染防治常規措施和應急措施
3.1常規措施
3.1.1加強危險源管理防患于未然。危險品的生產、存儲、運輸、使用的全過程必須要進行嚴密的監控,將事故隱患消滅于萌芽狀態。
3.1.1.1存儲。各危險品倉庫應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堆放、搬運過程避免碰撞,定期檢查保證存儲容器的完好,以防止危險品泄漏。杜絕火災隱患,防止因火災、爆炸事故引起的突發性水環境污染。
3.1.1.2生產和使用。全面調查全市涉及到危險品生產和使用的單位,制定危險品生產和使用情況登記表,分別列出危險源單位、其所在地址、所使用和生產的危險物質種類。對登記在冊的各個單位,應針對各自使用的危險品進行引發水環境污染事故的風險評估,制定相應的監測及應急預案并定期進行檢查。
3.1.1.3運輸。加強對危險品運輸過程中的管理,首先對危險品的運輸實行許可證制度。在運輸前,業主向有關部門提出運輸許可申請,明確運輸的線路、地點,駕駛員憑運輸危險品上崗證書上崗,經批準后再實施運輸。對運輸數量大、劇毒危險品設立全程跟蹤式管理,可以大大降低發生運輸事故造成突發性水污染事件的幾率。其次應明確劃分危險品禁止運輸的道路區間。部分道路應禁止運輸危險品的車輛通行,制定相應的危險品運輸路線方案,在禁行路段建立危險品禁行標志。
3.1.2構建水質監測網絡。針對全市的主要河流、水庫、輸水管線、水廠建立水質監測網絡,實時監控水質的變化情況,可盡早發現水污染事故,同時也可以及時了解污染的擴散和分布,有利于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為減輕事故的影響爭取時間。
3.1.3城市規劃制定合理的城市空間布局。在城市規劃中應對城市水源地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在區內嚴格執行相應的保護措施;危險品倉庫布局應避開上述保護區,并與城市建設用地保持一定的安全防護距離;生產和使用危險品的工業企業應設置在相對獨立的地區,并劃出相應的防護綠地與周邊的居住用地、公共設施用地隔開。
3.1.4構建安全供水系統。通過管網改造建設城市分質供水系統[2],主體供水系統只提供經過深度處理的優質飲用水,另外建立局部性的非飲用水管網供應系統,如居民區中水回用、城市污水再生回用和工業水回用系統。分質供水系統在實現對城市水資源綜合利用的同時,也可提高城市的供水安全性。城市飲用水處理工藝必須進行微污染原水深度處理改造,平時可以提供優質飲用水,發生突發性水污染事故時,也能有效適應飲用水水源水質的降低。應開發并建立城市備用水源,提高城市供水系統的安全保障。
3.2應急措施。水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措施的核心為控制污染源和保障飲水安全。
3.2.1現場緊急處理。現場緊急處理是控制突發性水污染事件的關鍵。應根據全市水資源分布,結合突發性水污染的三個主要因素,假設可能發生的事故地點,預設可能發生的突發性水環境污染事故類型,選取典型情況制定出相應的現場緊急處理預案,一旦事故發生,能大大縮短事故應急反應時間,可有效控制污染源的影響范圍。
3.2.2制定安全供水應急方案。根據可能發生的突發性水環境污染事故類型,分析其可能對城市供水產生的影響,根據其影響程度提前制定出不同級別的安全供水方案,有效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飲用水安全。
3.2.3事故期間適當降低供水標準。《城市供水水質標準(CJ/T206-2005)》和《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中對各項水質指標均規定了單一的濃度限值,以保證居民終身飲用安全,均是以慢性長期接觸為基礎的慢性標準值。而參考《美國飲用水標準和衛生建議報告(EPA822-B-00-001)》,美國現行的飲用水水質標準制定了兩個濃度值,即污染物最大濃度目標值(MCLG,在該濃度下不會對人體產生任何已知的或可能的傷害);污染物最大濃度值(MCL,強制性指標,在考慮水處理工藝、技術等方面的因素后要求盡可能接近MCLG),另外還依據對人體健康影響的信息,將飲用水中某種化學物質的可接受的濃度預測值作為衛生建議,共分為三種:1日衛生建議、10日衛生建議和終生衛生建議,即經預測,暴露1日、暴露10日或者終生暴露不會造成任何有害的非致癌性影響的某種化學物質在飲用水中的濃度。所以,在現有的水質標準的基礎上,可在保證人體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增加類似1日衛生建議、10日衛生建議之類的短期標準,在突發性水環境污染事故期間可以暫時適當降低飲用水水質標準,采用短期水質標準來保證事故期間的供水需求,等事故影響消失后再恢復為長期水質標準。
四、總結
水是孕育生物的搖籃,是一切生命體存活的關鍵。總的來說,突發性水環境污染事故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必須想辦法將其危害降到最低。如何對突發性水環境污染事故進行防治,還需要學者們不斷的思考與總結。
在過去,關于環境污染,提到最多的就是室外的大氣污染。現經過我們的調研及很多資料顯示,室內空氣污染程度不能忽視。每年室內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逐年增加,在建筑物中有害于健康的室內污染物,已經引起全球性的人口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昆明學院《裝修家庭室內環境檢測狀況調查》的項目組,結合城鄉建設與工程學院目前所擁有的室內環境檢測設備,在經過一年的實際調研工作中,對“室內環境檢測相關性及發展的前瞻性”進行了研究。
1 與一般的環境污染相比,室內環境污染具有其獨特性
一、接觸時間長,影響范圍大
人類生活離不開建筑,建筑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衣食住行不可缺少的基本需求。人們學習、工作、生活、娛樂等活動在室內度過的時間占一生中的80%以上,人們無形中長時間、大幅度的接觸著室內環境,一旦遭到污染,其受到污染的時間之長,影響范圍之廣是可想而知的,人們被危害程度就很嚴重。
二、影響的漸進性和隱蔽性
在形容室內環境污染的特征時,常用的詞組是“無形的殺手”、“悄然而至”、“不易覺察”、“芳香殺手”……,這是因為室內環境污染物相對而言一般濃度都比較低,其揮發的過程具有持續性,甚至是無色無味。室內環境污染一旦形成,對人體的傷害,有別于車禍、斗毆而造成的傷害。室內環境污染物在人們正常的生活作息方式下,無聲無息的潛入身體。在經過一定的潛伏時間周期,少則三年,多則八年、十年、十五年以上,才能呈現出傷害的結果。[1]
3、污染物的多樣性
室內污染物的種類可以說成千上萬,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的污染物就有3000多種。按照室內空氣污染的類型劃分有:物理性污染、化學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物理污染是指由物理因素引起的環境污染,如:放射性輻射、電磁輻射、噪聲、光污染等,化學污染主要有:甲醛、苯、氡、氨、人造礦物纖維、石棉、氧化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及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主要來源于室內裝飾裝修及家具所使用的材料。生物污染指發霉的氣味、腐爛、細菌滋生等的污染,溫度、濕度、透氣等周圍環境條件一旦發生變化,就會引起很大一部分材料的發霉、發出臭氣以及材料邊角的腐爛滋生細菌。這些多種多樣的有害污染物有可能集中在建筑物內產生“疊加效應”,它們相互作用危害著人們的身體。[2]
2 室內環境污染的危害性
室內環境污染的危害性主要體現在建筑裝飾材料室內裝修污染,不良的室內環境容易危害人們健康問題,主要表現有以下幾種:
一、甲醛,具有持續釋放的特性,時間達3年到15年之久,存在于常用裝飾材料中,長期接觸低劑量甲醛可以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新生兒體質降低、染色體異常,甚至引起鼻咽癌。此外,甲醛還會使孕婦所懷胎兒致畸,對人們身體致癌。
二、 苯(C6H6),在涂料、膠粘劑和防水材料的溶劑或稀釋劑中存在。常接觸,皮膚可因脫脂而變干燥,脫屑,有的出現過敏性濕疹;長期吸入苯能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可導致胎兒的先天性缺陷,是危害人體健康的長期隱患。
三、 氨(NH3),建筑施工中為了增強混凝土的抗凍性促使其凝固,室內裝飾材料中的添加劑和增白劑中也含有氨。長期接觸過量氨氣,可能出現皮膚色素沉積或手指潰瘍癥狀;短期內吸入大量氨氣,會出現流淚、咽痛、咳嗽、胸悶,并伴有頭暈、惡心、乏力等,嚴重者可發生肺水腫,同時可能發生呼吸道刺激癥狀。
四、(TVOC)包括苯、甲苯、對二甲苯、鄰二甲苯、間二甲苯、苯乙烯、乙苯、十一烷,存在于各種涂料、粘和劑及各種人造材料等。引起機體免疫系統水平失調,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出現頭暈、頭痛、嗜睡、無力、胸悶等自覺癥狀,還可影響消化系統,出現食欲不振、惡心等,嚴重時甚至可損傷肝臟和造血系統,出現變態反應等。
五、氡(Ra)是一種放射性氣體,存在于房基土壤中,建筑材料(磚、瓦、水泥、砂、花崗巖、大理石、石膏、煤矸石磚、粉煤灰制品),供水及用于取暖和廚房設備的天然氣中。氡對人體的輻射傷害占人體所受到的全部環境輻射中的55%以上,對人體健康威脅極大,導致癌癥、血液病、心血管病等的發生,其發病潛伏期大多都在15年以上。氡已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列入室內重要致癌物質,美國環保局也將氡列為最危險的致癌因子。[3]
上述的污染物都是裝修材料中很常見的,不同的污染物同時作用在人體上,會發生很復雜的協同、疊加作用,危害后果是嚴重的。
3 室內環境檢測的相關性
室內環境檢測的相關性,就是指和室內環境檢測相關聯的主體和客體,和室內環境檢測具有關聯關系的主體有:國家、家庭業主(社會公民和民眾)、企業實體和單位;和室內環境檢測具有關聯關系的客體有:裝飾裝修公司、建材生產供應商、家具生產供應商等。
國家政府從關心人民健康出發,先后了一系列法律和技術規范,要求新建、擴建和改建民營建筑的室內環境質量必須到達相應的標準。把關乎民生,迫在眉睫的熱點、焦點問題放在首要解決。
家庭業主(社會公民和民眾)是房屋的受眾者,室內環境的主導者。家和工作場所,是最重要的室內環境之一。在追求個性裝飾的同時,面對室內環境的裝修污染,人們開始關注身邊的室內環境,尋找塑造良好的室內空氣品質的裝修方式。
裝飾裝修公司是在現代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建筑業成為了拉動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力量。房屋建造每天都在進行,購房的熱潮一直持續上漲。從中帶動了相關行業室內裝飾裝修的長足發展。在原來迎合客戶追求建筑“新、奇、美”奢華裝修的潮流中,逐漸回歸到了綠色、健康、環保、低碳的裝修理念上,
建材生產供應商是利用所生產和銷售的建筑材料,在建筑裝飾裝修的活動中,大量的建筑裝飾裝修材料走進了室內環境中。而這些材料中的有害物正是日后室內環境空氣污染的最主要的來源之一,其建材生產供應商也就成為室內環境污染控制把關的重要環節和對象。
從以上室內環境檢測的相關性分析中,可以看出室內環境檢測已經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涉及到的范圍和對象也是很廣的。從房屋擁有權的業主,房地產的相關運營,室內裝飾裝修材料的廠商,再到裝飾裝修行業。其污染范圍及其源頭追蹤,都是相互鏈接、相互關聯的。這也使室內環境檢測的工作,在對其污染源頭、產生的因果關系、涉及的范圍進行檢測、治理時囊括了各個相關的領域。
4 室內環境檢測發展的前瞻性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由建筑、家裝、家具帶來的室內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從20世紀90年代末,以裝飾裝修為主要污染源的室內環境污染事例在逐年上升。室內環境污染十大典型案件中的第一例由于室內空氣污染引發的裝飾工程質量的訴訟案例是,1998年陳先生購買北京昌平區某別墅小區的一套住宅,請北京某裝飾公司進行裝修。竣工入住后,陳先生感覺室內空氣刺鼻,致人咽痛咳嗽,辣眼流淚,喉頭不適,經醫院檢查,查出竟是“喉狀瘤”,并在協和醫院進行了手術。這時陳先生委托室內環境檢驗部門進行了實地檢測,發現室內的刺鼻氣味乃是裝修材料所揮發出的游離甲醛所致,室內空氣中甲醛濃度平均超過當時的國家衛生標準25倍!2001年12月30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陳先生室內環境甲醛污染案做出終審判決,判被告裝飾公司賠償原告拆除損失費,檢測費,醫療補償費,房租費共計89000元,并在10日內清除污染的裝飾材料[3]。在這一裝飾工程污染的訴訟案例中可以看出,室內環境檢測機構出具的檢測報告,在維護消費者權益,保護廣大民眾的身體健康方面起到關鍵的作用。[4]
2001年建設部了《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國家對由于建筑、裝飾和家具造成的室內環境污染問題進行了嚴格的控制和治理,制定了嚴格的控制標準完善了室內環境行業管理規范,保護了消費者的室內環境權益。各種各樣的室內環境檢測及治理機構大批涌現,室內環境檢測很快形成一個朝陽行業,蒸蒸日上。消費者的關注,國家的重視,潛移默化中將室內檢測這個行業推到了新興之路,讓其得到了快速發展。
調研后的統計結果顯示出家庭業主、裝飾公司、建材供應商等和室內環境檢測相關聯的群體,對室內環境檢測是積極熱情的,我們對室內環境檢測的市場有一個良好的評估結果。隨著人們在室內環境裝修中綠色、健康、環保、低碳的理念不斷回歸,室內環境檢測的發展是很有前景的。人們對室內環境的關注,已經從過去的事前麻痹、事中發現、事后被動治理,改變為事前關注消除隱患、事中主動監測治理,最大限度的降低室內環境的污染危害。體現室內環境檢測發展在房屋室內裝修前期的檢測、防范、治理是必要的,也就是本文所分析的室內環境檢測應該具有的前瞻性。
參考文獻
[1] [美]比阿特麗斯.特魯姆.亨特.《空氣與健康》[X].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2011
[2]曾捷.《綠色建筑》[TU].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21
[3]高軍林.《建筑裝飾材料》[TU].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摘要、5
[4]趙卿全.《健康源自空氣質量》[X].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8、14、18、19、27、30
作者簡介
1 概述
基于城市環境工程特點,污染治理是城市環境工程的重要內容,做好污染治理可以更好地為城市環境保護工作服務。但是結合城市污染治理實際,在具體的污染治理中,為了達到治理目的,總體成本支出較大。為了提高污染治理效果,有效降低成本,就要立足城市污染治理實際,對污染治理進行合理分類,并提高污染治理的針對性,還要在污染治理中做好成本核算,保證城市環境工程污染治理成本能夠得到全面下降,提高城市環境工程污染治理效果。因此,做好成本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2 城市環境工程應將污染治理進行合理分類
在城市環境工程污染治理中,由于污染種類較多,在具體治理中,如果不按照污染的種類進行治理,將會使污染治理出現多方沖突的現象,不但不利于資源的整合,同時也會增加污染治理成本。因此,城市環境工程在污染治理中應對污染進行合理分類,具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1 城市環境工程應把握污染治理的分類
考慮到城市環境污染種類較多,主要有空氣污染、水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這些污染在治理過程中需要花費較大的力氣,其成本支出也是比較大的。基于這一現實,只有對污染治理進行正確分類,并按照污染類別進行統一治理,才能達到提高污染治理效果和降低污染治理成本的目的。因此,應對污染治理進行合理分類。
2.2 城市環境工程應按照污染治理類別集中采取措施
對城市污染治理進行準確分類之后,應按照污染治理的類別,調配相應資源,實現對污染的集中治理,既提高污染治理的整體效果,又能夠做到合理利用社會資源,達到社會資源綜合利用的目的。因此,按照污染治理類別集中采取治理措施,是降低城市環境工程污染治理成本的關鍵,對城市環境工程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2.3 城市環境工程應提高污染治理的系統化
對城市污染治理而言,由于污染治理分類明確,在具體的污染治理中,只有將污染治理工作系統化、規范化,才能提高污染治理效果,實現多種資源的有效利用。因此,城市環境工程應提高污染治理的系統化,保證污染治理工作能夠在明確的制度和規范下進行,并對污染治理成本進行嚴格的管控,提高治理效果。
3 城市環境工程在污染治理中應提高針對性
考慮到城市環境工程中污染治理的實際難度,在具體的污染治理中,應抓住典型污染治理案例,對其污染治理過程和成本控制方案進行深刻剖析,吸取成功經驗,提高城市污染治理的整體效果。因此,城市環境工程只有提高污染治理的針對性,才能降低污染治理成本。具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3.1 城市環境工程在污染治理中,應對典型案例進行剖析
為了有效分析城市環境工程污染治理中的成本消耗,應選擇污染治理的典型案例,通過對典型案例的深刻剖析,得出污染治理的成本構成,為后續污染治理的成本控制提供有力的支持,保證城市環境工程污染治理工作能夠達到預期目標,達到合理管控污染治理成本的目的。
3.2 城市環境工程在污染治理中,應積極調整污染治理措施
通過對典型案例的成本分析,在城市環境工程污染治理中,相關的污染治理成本得到了明確,這為污染治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成本模版,使污染治理工作的每一個項目成本都得到了細化,為城市環境工程污染治理的成本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根據成本分析,按照降低成本的原則可以適當調整污染治理措施。
3.3 城市環境工程在污染治理中,應把握正確的污染治理原則
雖然污染治理成本是城市環境工程污染治理的重要考慮因素,但是污染治理質量也是必須要考慮的。所有的成本控制和成本降低都是要以保證污染治理效果為基礎的。因此,在城市環境工程污染治理中,應把握優質化原則、針對性原則和有效性原則,保證城市環境工程的污染治理在質量和成本控制上都能達標。
4 城市環境工程在污染治理中應做好成本核算
基于城市環境工程污染治理實際,要想在具體治理過程中降低治理成本,就要根據城市環境工程污染治理的實際需要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嚴格執行工程預算,提高成本控制的實效性。具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4.1 對污染治理流程進行分析,做好工程預算
為了保證城市環境工程污染治理的總體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在污染治理工作中,應對污染治理流程進行有效分析,掌握污染治理工作的實際內容,并根據治理內容做好工程預算,提高工程預算的準確性,滿足成本控制需要。
4.2 加強工程預算的控制,對于超預算項目要加強審核
為了有效降低污染治理成本,在污染治理過程中應加強工程預算的控制,對于超預算的項目要加強審核,確保工程成本能夠在預算之內得到有效壓縮,提高成本控制效果,達到降低污染治理成本的目的,提高污染治理實效性。
4.3 掌握污染治理的方法,準確核算治理成本
在污染治理過程中,應對污染治理工作內容和污染治理方法有較為深入的了解,并以此為基礎核算污染治理成本,保證污染治理工作能夠達到預期目標,提高污染治理的整體效果,有效降低污染治理成本。因此,準確核算治理成本是關鍵。
5 結束語
通過文章的分析可知,污染治理是城市環境工程的重要內容,做好污染治理可以更好地為城市環境保護工作服務。但是結合城市污染治理實際,在具體的污染治理中,為了達到治理目的,總體成本支出較大。為了提高污染治理效果,有效降低成本,就要立足城市污染治理實際,對污染治理進行合理分類,并提高污染治理的針對性,還要在污染治理中做好成本核算,保證城市環境工程污染治理成本能夠得到全面下降,提高城市環境工程污染治理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恩山.環境工程污染治理成本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14.
[2]陳鈺泓.環境工程污染治理如何降低成本[D].西南財經大學,2014.
[3]薛珊珊.城市環境污染治理的具體措施及成本控制方式[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