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31 16:21:4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國民經濟與市場經濟,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道理上講,股票市場作為國民經濟的一個“晴雨表”,應該可以反映出我國經濟運行的基本面。但在我國宏觀經濟基本面日益向好的背景下,與之相對應的,卻是我國股市的連創新低。從國際上看,1990年以來,歐美國家股市市值的大幅上升,以日本為代表的一些國家的股市所經歷的劇烈波動,對居民的消費水平產生了明顯的影響,最終都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形成了促進或阻礙作用。股票市場作為反映國民經濟狀況的一個窗口,股票市場的興衰直接反映國民經濟發展的好壞與快慢,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
一、股票市場與國民經濟的關系
(一)股票市場的發展揭示著國民經濟增長的動向
事實上,股票市場是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能推動企業的發展。投資者之所以會投資于股票市場,最主要的原因是股票市場有財富效應,可以為投資者帶來財富增值的機會。投資者購買股票能夠通過股票價格的上漲,分享高風險投資帶來的高收益。上市公司可以通過發行股票來迅速籌集到大筆本是閑散的資金用于企業的發展。
而且,股票市場能夠優化資源配置,促使國民經濟健康地發展。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是廣大投資者對公司投資決策、管理水平、經營業績較為客觀的評價,會對公司管理層產生一定的監督壓力。朝陽產業、高科技產業的高市盈率會促使上市公司管理層增加對科研的投入,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同一產業內上市公司股票價格的差異反映了投資者對公司經營管理水平的不同評估,公司的股票價格隨著不盡如人意報表的公布而下跌,這些都是投資者迫使企業管理層改善自身管理水平、提高企業經濟績效的一種市場壓力。股票市場規模的擴大、交易率的提高增加了固定資產投資,加快了企業的技術進步,推動了國民經濟更快的增長。
由此,股票市場發展是金融深化的重要環節,是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的一股推動力量,是經濟發展潛力的一項重要衡量指標。
(二)國民經濟的發展狀況決定了股票市場的發展
從宏觀經濟角度來看,為了調節固定投資規模使經濟得到持續健康的發展,政府不可避免地將出臺一些政策進行宏觀調控。這些政策在短期內不可避免地對股市走勢構成影響。
2007年,為了遏制國內固定資產投資的快速增長,無論是央行、銀監會還是政府相應的部門,都紛紛出臺了一系列強制經濟降溫的調控措施。如央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收縮信貸;銀監會則要求商業銀行對于盲目投資、低水平擴張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及沒有按規定程序審批的項目,停發新的貸款;國務院則要求各地清理檢查2003年以來的土地占用情況;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要求控制出臺漲價項目等。這些政策推出后,不僅掀起了國內金融市場的巨大波瀾,而且很快波及全球金融市場。由此可見國民經濟的發展狀況對股票市場的決定作用。
二、股票市場與國民經濟相互背離的探討
尤其是在2007年尾和2008年初,股票市場與國民經濟相互背離的情況最為清楚。雖然股票市場和國民經濟有上述密切的關系,但是在我國總會出現股票市場與國民經濟背離的情況。綜其原因,應從一下幾方面去分析:
(一)我國是股票市場的發展與生產力發展要求不適應
如今,多個上市公司似乎遠遠代表不了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雖然一些上市公司目前已成為了本行業的龍頭,但是,這一“樣本”還不到足夠大。而且,上市公司中主要還是國有企業,而作為我國目前經濟增長中堅力量的民營企業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只有當不斷增長的上市公司在各自的行業中不僅僅是龍頭地位而且還能夠起到群龍之首作用的情況下,它們才能扮演整個國民經濟晴雨表的角色。只有隨著上市公司數量的增多和質量的提高,它才會更貼近國民經濟,兩者的相互作用才會更直接、更有力。
(二)證券市場中存在某些計劃因素
在我國,證券市場的產生是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背景相關聯的。因此,證券市場是社會化大生產和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改革開放之前,雖然也是社會化大生產,但實行的不是商品經濟而是計劃經濟,因此只能取消證券交易行為和證券市場。伴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的證券市場也逐步地成長起來。但是由于我國至今還不能說是完整意義上的市場經濟而是伴隨有一定程度的計劃經濟的痕跡,因此,現階段的我國證券市場也就無法完全體現市場經濟的特征,一些人為的因素必然會夾雜其中,這些人為的因素中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主觀因素包括了對證券市場的期冀和愿望,客觀因素則是通過對其他市場的命令和指揮來影響著證券市場,帶有計劃色彩的政策性的證券市場也就由此產生。這種計劃的色彩其表現形式不一定是直截了當或裸的,但它的影響力度卻是不容忽視的。
(三)股票市場中各種違規行為的廣泛存在
我國過去十多年股票市場的發展歷程也是我國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時期,這樣的一個時期,由于市場還沒有完全成熟,不可避免地給各種投機者以可乘之機,在各種投機行為廣泛存在的情況下,這個市場已經變得十分混亂,造成了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巨大經濟損失,而且由于管理部門的監管不力,致使人們對股票市場的公平性產生了極大懷疑。而且這幾年來,隨著互聯網在我國的迅速發展,人們能夠很容易地通過互聯網這一便利的渠道收集到很多關于股市和上市公司的信息,這就使得原來那種投資者和上市公司之間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有了很大的改善。各種違規行為或者是一些不加證實的謠言更加容易廣泛傳播。在這樣一個獲取信息成本越來越低的社會里,違規行為的廣泛存在,而管理當局對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不夠,使得人們容易有充分的理由對這個市場的合理性產生懷疑。
(四)投機行為向投資行為的轉化
近年來,隨著股票市場的發展,人們的投資意識的提高,人們逐漸對股市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從而減少了以前的那種盲目投機性,逐漸從完全的投機行為向投資行為轉換。在2000年的時候,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的年平均換手率為492.87%,深圳證券交易所的年平均換手率為509.10%,這說明我國股票市場換手率偏高,人們更多考慮的是短期收益目標。從長期來看,作為一個理性的投資者,在股票市場中最主要考慮的應該是市盈率。市盈率的高低決定了長期的投資收益的多少,因此在市盈率過高的情況下,一個理性的投資者將會考慮將資金投入其他投資渠道,而不是進入股票市場。在200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市盈率為58.22,深圳證券交易所的市盈率為56.03,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年投資收益率還不足2%,比同期一年期存款利率還要低,而投資股票的風險卻是遠大于把錢存入銀行的風險。正是由于人們逐漸認識到了這點,雖然我國調控部門一再降低利率,甚至是面對現在的實際負利率,居民儲蓄不但不減反而快速增長。
參考文獻:
在我國少數民族聚居地,民族音樂是一項極具潛在經濟價值的人文資源,深入挖掘民族音樂資源中的經濟價值,不僅可以為當地民族群眾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還可以使本土民族音樂文化在接受外來文化沖擊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自身特色,牢固樹立在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只有通過商業化的運作方式,民族音樂才能不斷體現其文化價值中所蘊含的影響力,促進自身的長久發展,獲得預期的經濟效益。在當今市場化經濟背景下,我們并不需要將一切有形的物質或無形的精神全部轉化為商品,但從社會基本形態來看,始終是以追求經濟價值為主要發展趨勢的。我國少數民族人民大多集聚在西部地區,受地理、歷史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要遠遠落后于東南沿海地?^。因此,自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都將發展西部地區經濟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工作中一項重要內容,致力于提高少數民族人民的生活條件水平。
對于少數民族地區而言,要想加快發展經濟,應學會合理利用當地的優質資源,包括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等。而在所有的人文資源中,民族音樂是最具地方特色的,擁有著十分突出的經濟價值。因此,我們應把握機遇,積極開發民族音樂,從其文化價值中提煉出經濟價值,不僅可以為當地人民帶來更多的經濟收入,還能充分確保我國本土民族音樂文化在現代化發展進程中保持一定的獨立性,獲得理想的社會效益,進而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一、提煉民族音樂經濟價值的重要性
一直以來,經濟與文化兩者之間都存在著十分密切的聯系,這一點在民族音樂的發展進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早在很久之前,民族音樂與經濟之間就已經形成了一種相互促進的和諧關系,提煉民族音樂中的經濟價值,不僅是對民族文化的弘揚與傳承,也是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樣地,社會經濟的穩定繁榮發展也有利于民族音樂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創新,構建出良好和諧的社會環境氛圍。民族音樂文化得以在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地發展,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取決于社會各個階層的努力。其中,政府始終扮演著引導者的重要角色,采取各種積極措施深入挖掘、提煉民族音樂文化中的經濟價值,盡快將其轉化為當地人民所共同擁有的經濟財富,并進一步帶動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需要明確的一點是,我們在提煉民族音樂經濟價值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既要注重對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保護與繼承,也要結合時展趨勢積極探索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新路徑。由此可見,對民族音樂的經濟價值進行大力開發,不僅能夠讓當代人充分認識到民族音樂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也充分保障了民族音樂文化的保護與發展。
我國絕大部分的青少年自年幼時起便開始接受民族音樂文化教育,這對培養青少年民族自尊心,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從成長角度來看,青少年在欣賞民族音樂時,能夠不斷地從中汲取有利于促進自身成長的有價值信息,并按照相關的價值準則來嚴格要求自己。隨著市場化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提煉民族音樂中經濟價值,有利于促進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增強我國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的文化軟實力。因此,我們應平等看待各地區的民族音樂,采取積極措施為其繼承與創新做出努力,并借此機會促進各個民族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從而有效提升民族音樂文化在地區經濟發展中的地位。
二、提煉民族音樂經濟價值的具體策略
1.樹立市場化運作意識。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新時期的音樂工作者們應加快轉變傳統的文化觀念,學會以演出市場為依托,采取市場化的包裝、宣傳手段,吸引更多受眾,既要堅持愛國主義精神,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魅力,也要關注其文化價值衍生的經濟效益,增加演出收入,最終形成一條成熟的以民族音樂為主線的產業發展鏈。這就要求音樂工作者們認真研究市場發展趨勢,深入了解受眾們的心理需求,創作出更多優秀的音樂作品。例如,在許多流行音樂的演出中即便是內容不深刻、曲調簡單,依然能夠為企業帶來巨額收入。之所以會形成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流行音樂工作者在操作市場時,事先準確把握了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興趣愛好,并以此為基礎來進行創作。除此之外,商家在演出上也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財力,高度重視宣傳工作,采用促銷等多種市場化經營手段來提高演出票銷售量,進而獲取大量利潤。民族音樂工作者也應緊跟時展潮流,樹立全新的市場化營銷理念,根據大眾興趣愛好對民族音樂作品進行適當包裝,在宣傳過程中要充分突出民族音樂的文化內涵與藝術氛圍,積極探索促進民族音樂市場發展的有效路徑。
2.建立完善的民族音樂市場機制。一直以來,我國在發展民族音樂時,仍沿襲傳統的模式,即由國家承擔相關費用,文化部門統一負責民族音樂的創作,經篩選后,將優秀作品以公益演出的方式進行展示。客觀而言,這一體制的存在為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但同時也令民族音樂在發展過程中產生較強的依賴性,內在動力不足,只關注市場投放,卻不注重實際產出,很難在音樂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在如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下,民族音樂工作者必須樹立正確的市場觀念,不斷拓寬投資渠道,充分吸收社會各界的資金投入,并運用市場化營銷手段去策劃、組織民族音樂演出。此外,我們還應努力構建起不同國家、地區之間文化互動交流體系,擴大民族音樂的演出規模,讓全世界更多人民共同見證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成果,進一步提高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綜合競爭實力。
3.拓寬民族音樂的演出市場。在當前形式背景下,民族音樂工作者們應嘗試依托現代化的制作機構,盡可能地拓寬民族音樂的演出市場,充分實現其經濟價值。為此,文化部門應在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指導下深入貫徹落實音樂制作法人制度,明確相關人員的責任與義務;選拔業內專家、音樂達人以及權威人士等擔任民族音樂的制作人,不斷壯大演出隊伍,同時以豐厚的報酬來適當激勵團隊的創作積極性,加快推陳出新的速度,拓寬民族音樂的演出領域,進而有效促進我國民族音樂市場的繁榮發展。
4.加強對民族音樂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從本質上來看,市場競爭實際上就是人才競爭。在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下,民族音樂的演出經費主要來源于國家政府部分撥款,文化部門則負責利用行政手段進行組織,演出具有較強的公益性質,很少會去考慮實際經濟效益。而如今,?S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運用市場營銷手段來對民族音樂進行包裝、宣傳是順應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所致。就以往的市場運行模式來看,工作效率十分低下,難以適應民族音樂在新時期的發展要求。因此,有關部門應重視民族音樂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工作,定期組織專業培訓活動。學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陣地,藝術類院校和綜合大學的藝術學院應當將民族音樂納入新課程體系的規劃當中,盡可能地培養出更多優秀的民族音樂表演和經濟管理人才。與此同時,社會各界也應積極支持民族音樂人才的培養工作,共同構建出有利于促進民族音樂經濟管理人才發展的良性環境,為我國民族音樂經濟價值的提煉工作奠定牢固的人才基礎。
中圖分類號:F114.4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9-0000-01
一、政治地理空間視閾下的政治與經濟
1.國家間的溝通效應
威斯特伐利亞體系(westphalian system),是近現代歷史上的第一個國際關系體系,也是具有現代意義的第一個國際條約,它結束了歐洲“三十年戰爭”(1618-1648),確定了歐洲大陸各國的國界,在歐洲大陸確立了一個相對均衡的多極格局。其最重要的貢獻在于確立了國家和平等原則,使民族國家體制成為了現代國際關系活動的堅實基礎。在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今天,威斯特伐利亞體系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民族國家發展和強大過程中,必須要與周邊國家的經濟與政治形成有效溝通機制,將國家經濟與政策放到本地區或國際關系的框架下進行研究,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效應的最大化。國家間的溝通是構建相互信任與合作的平臺,這樣能實現資源的互補,實現溝通的聯動效應。
2.區域一體化對民族經濟的挑戰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逐漸加快,面對市場體制的規范性、企業運作的標準化、各種稅務與貿易壁壘將被打開,每一個國家的民族經濟將受到更大的沖擊。首先,一個良好國際經濟秩序將促進經濟的增長和國際環境的穩定,但不可否認的是,良好的國際經濟秩序也將是一個具有秩序的競爭體系。民族國家必須要適應國際經濟秩序的相關規定,避免因為國際無序競爭而導致國內就業壓力增大、資源浪費、金融無序及競爭優勢轉移等問題。其次,由于區域間國際關系的日趨復雜,各種民族利益關系在促進地區合作關系更加緊密的同時,也會使國家間、區域間的關系更加復雜、資源更加短缺,在這種情況下,周邊形勢也容易變得更加不穩定。最后,區域一體化將帶來民族產業升級,并且這種升級會呈現雙重壓力,尤其是市場經濟不夠完善的情況下,就面臨雙重的轉型任務。
3.地緣政治對經濟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對民族國家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全球化通過國際接軌,可以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全球財富的增值。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可能導致更多的發展不平等,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由于國內很多制度、政策不能與國際經濟秩序有效接軌,因此,將會長期在競爭中處于劣勢。地區間政治地緣性使得經濟一體化變為聯系各個國家之間的紐帶,密切了國家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加強了民間往來。這樣的良性互動可以加深國與國之間的了解與信任。同時,經濟的交往也會帶來地區間人口的流動,從而帶來了跨境民族問題的凸顯。如果節制經濟的交往將會損失資源,不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
二、促進民族國家與市場經濟協調發展的策略
1.從制度創新來提升國家宏觀調控能力
制度的演化實質是對制度這種公共產品的公共選擇過程。在進行制度制定的時候,需要進行充分的實際調研,制度一旦實施,就無法隨意進行改變。但由于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制度只有適應變化的事物,才會具有有效性。如果新制度不能適應變化了的事物,無法有效滿足實際需求變化,對于社會公眾利益缺少有力的保障,就會造成有效制度供給不足。有效制度供給不足,主要是指制度對現實的回應程度,是對制度的激勵程度和規制能力的評價,它體現了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這種現象在世界各國都普遍存在。在我國,自改革開放后,盡管已經認識到了制度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并且已經在制度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有效制度的供給一直處于不足狀態。“供給管理模式”是解決制度有效供給不足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市場活力的釋放和企業創新。
2.構建國家間信用體系,完善長效合作機制
國家間信用體系的構建,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過程。在發展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民族國家需要在考慮民族利益的基礎上,采取多種舉措來構建起國家間信用體系,完善長效合作機制。一是要充分認識到當前跨國公司的力量,通過稅收等經濟手段,吸引更多跨國公司進入,密切國家之間在政治、經濟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更好地融入國際經濟體系之中;二是要合理處理民族品牌與國際品牌之間的關系,在遵循國際準則和良性競爭的前提下,努力提高民族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增強民族國家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三是加強民族國家的立法工作,盡快形成較為完整的信用法律體系,打造“征信國家”。國家間信用體系的確立,是以信用主體合法、交易合法、程序合法為基礎的,只有確保國家信用管理體系運轉良好,才能促進市場信用交易健康增長,更好地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與合作,實現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
3.積極融入地區、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
中國區域經濟一體化戰略,應立足于開拓新興市場、鞏固亞洲生產網絡、保障外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確保戰略資源供應等基礎之上。要想真正融入地區、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之中,就要善于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今年以來,我國外貿大幅回落,對國內經濟造成了巨大沖擊。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國際經濟合作顯得更加重要,而加速資源要素的流通也勢在必行。建立自貿區有助于提振外貿,穩定經濟發展,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三、結語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市場經濟與民族國家的關系,成為民族國家發展中面臨的重要課題。要提高民族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就必須要把民族國家經濟建設與國際政治關系有機結合起來,將市場經濟發展與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有機結合起來。對于民族國家來說,只有充分認知當前國際關系的復雜性,積極改善外資投資環境和條件,推進外向型產業結構優化調整,進一步完善國內外貿易制度,加強對國際政治經濟走勢的預期和國際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地緣政治的發展趨勢研究,才能實現各種資源要素合理配置,充分發揮市場經濟對國家發展的正向作用。
通知
各區縣民政局、財政局:
根據國務院國發<1991>18號《國務院關于調整糧油統銷價格的決定》和財政部、勞動部、人事部、民政部、國家教委〔<91>財綜字第44號〕文件精神,經研究決定,對我市由國家供應統銷價口糧口油享受定期撫恤補助救濟的優撫、救濟對象,從1991年5月1日起給予適當補償。補償范圍及金額見附表。因補償而增加的經費,由市和區縣財政分別負擔。具體分擔辦法,市級單位增加的支出由市財政負擔,區縣級單位增加的支出如何負擔由市財政局與區縣財政局另行商定。
本文認為,國民經濟與民法之間存在著相輔相成的關系。一方面,民法推動了國民經濟的良性運轉。民法規范了市場經濟中獨立利益主體的行為準則,起到了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公民權利的功能,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國民經濟的協調、良性發展;另一方面,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也會帶來民法的繁榮,使民法不斷走向優化與完善。在未來的經濟社會中,國民經濟與民法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必然會更加明顯。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市場行為主體雖然自由度增強并且日趨多元化,然而宏觀調控仍舊是政府規范市場行為的一項重要手段。這其中,法律調控是宏觀調控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規范市場經濟過程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作為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法律,民法致力于規范市場行為主體的行為準則,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
在很多人的認識誤區里,“民法”常常被誤解為“公民法”。實質上,民法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具有國家強制力。目前我國尚缺少一部較完整的民法典,而是以《民法通則》為主體,輔以《物權法》、《合同法》等其他單行民事法律。不同于經濟法強調國家與市場兩種力量的整合,民法是一種私法,它以自由平等為核心,偏重于根據當事人個體來規范其權利與義務,關注平等主體間的社會關系。當我們追溯民法的起源時會發現,民法實際上是商品經濟的產物。在早期的商品交易過程中,人們逐漸認識到必須要制定出一套可以共同遵守的交易規則,來保障交易的順利進行,民法從而得以衍生并走向發展。由此可以看出,從誕生之日起,民法就與國民經濟息息相關、難以分割,在我國當下的社會現實中,這種密切相連的關系表現得更加明顯。
我國的社會主義國民經濟建立在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之上,不斷滿足著勞動人民日益增長的需要。我國的國民經濟必須要按計劃、按比例地協調發展,這離不開發展商品生產與商品交換的行為。為了發展國民經濟,首先必須壯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范社會主義經濟體制,這也就離不開民法的協助。民法作為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系的基本法規,實際上與國民經濟間存在著相輔相成的關系。一方面,民法促使國民經濟走上正軌,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另一方面,國民經濟的良性運作也會反過來助力于民法的推行與完善,保障民法的調整與干預行為落到實處、達成實效。具體來說,國民經濟與民法的相輔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民法以個人權利為宗旨,規定了市場主體的行為準則,從而使得當前的市場經濟有章可循,推動了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轉。當前的社會主義經濟中雖然也含有計劃的成分,但已經逐漸走向了以市場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行為主體趨于多元化,并追求由、平等、開放、競爭。這些主體可以自由的進出市場經濟,作為一種獨立的經濟利益主體而存在,這個時候民法在社會經濟中的基本法地位就得以彰顯出來。民法為現代化的市場經濟提供了行為規范準則,相當大程度上影響到行為主體的參與行為,從而使得經濟主體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從事經濟活動,在鼓勵爭取經濟利益的同時保障經濟行為的合法性。處于民法約束范圍中的經濟主體既可以追求自身合法權益的獲得,又必須約束自身行為,防止侵害到他人的權益。由此可以看出,在當下充斥著獨立經濟主體的社會經濟領域中,民法的作用尤為重大。
民法在社會經濟中的干預,實質上是公權對自然狀態的干預行為,決定了經濟主體的利益歸屬。在民法的干預下,國民經濟中經濟主體的商品交換和商品交易行為從而得以有序展開。民法實質上是市民社會的法,主要致力于維護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與財產權利。在民法的制定和發揮法律效力的過程中,國家的干涉力量并不強烈,取而代之的是私法所包含的平等、自由精神。作為一個國家的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的總體,社會主義國民經濟是一種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需要民法對商品交換和商品交易行為進行規范與調整。民法通過公權來干預經濟市場,既出于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的考慮,也具有一定的國家強制力,從而在國民經濟的運行過程中表現出其他法律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國民經濟的良性運作離不開民法的強力且細致的保障。
其次,民法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公民權利方面,為國民經濟的協調、有序發展提供條件。隨著社會分工和生產社會化的不斷發展,國民經濟的結構處于不斷變化之中。我國的國民經濟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同時商業、服務業等新興產業也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著越來越大的比重。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生活的不斷進步,促發著國民經濟格局的改變,然而這個時候需要法律的強大力量來保證社會的整體安定。只有社會處于穩定狀態,國民經濟的發展才能走向協調。這個時候,民法恰如其分地展現出它在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的重要功能。
一方面,民法為人權提供了有力保障。通過對人身權、財產權等基本權利的保護,民法保障了公民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權利,從而使得公民的日常行為有理可依、有法可保,滿足了公民的生存需求。只有公民能夠自由合理地追求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權利,社會才能保持一定程度的穩定狀態;另一方面,民法體現著公平正義的精神。弘揚平等、自由精神的民法不僅保障了人們的合法利益,也打擊著侵犯他人利益的行為,最大程度地維持社會的公平正義,從而引導社會生活的穩固發展、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
最后,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也必然帶來民法的繁榮。隨著社會化進程的逐步推進,社會主義國民經濟正在步入健康化發展的征途,社會生產力從而得到不斷提高。在這種情形下,經濟主體的積極性愈發高昂,社會經濟格局日趨合理與完善。私法自治原則下國民經濟出現的良性發展勢頭,正好印證了民法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功能。由此也可以看出,民法將民事生活與政治生活區分開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沒有過分行政干預的市場經濟同樣能展現出勃勃生機。當社會主義經濟逐漸由計劃走向市場,愈加多元的市場主體需要民法這樣的私法來保障經濟利益,同時也需要民法這樣具有強制力的法律來規范經濟行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趨于成熟的同時,民法也在社會生活中體現出不可缺少的重要功能。國民經濟的健康、良性運作,將引導民法更加契合社會經濟領域的切實需要,在實踐中最大程度地發揮民法的重要作用,從而更好地保障公民的人身權利與財產權利。總之,國民經濟的良性運行,同樣能促使民法不斷走向優化和完善。
關鍵詞:市場經濟;宏觀調控;微觀規制;結構調整;政府
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建立規劃、金融、財政之間相互配合和制約的經濟機制,保持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基本平衡,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實現對國民經濟運行的綜合協調與控制,是完善國家宏觀調控體系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目標。除此之外,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落實國家規劃提出的各項具體任務,調整經濟結構和調節社會分配,還需要與產業政策相配合,保持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深入持久地做好各項微觀規制的基礎工作。
一、總量調控與結構調整
實施宏觀經濟管理是政府的經濟管理職能。其中,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總量調控和結構調整是政府經濟管理的兩大基本方面。通常政府實施的宏觀調控主要是指對國民經濟運行總量調控,政府對國民經濟結構進行的調整則屬于宏觀經濟管理中的微觀規制。保持國民經濟運行的良好態勢,即保持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基本平衡,需要政府進行宏觀總量調控。宏觀總量調控又稱價值調控或信貸調控,是對社會總供給價值層面的調控,是通過控制貨幣總量而實現的對國民經濟運行的調控,其對宏觀總量的調節是要達到對宏觀供給總量控制的直接目的,并以此間接約束社會總需求。宏觀總量調控的具體控制力表現在對貨幣發行總量、信貸供給總量、證券市場規模等方面價值總量的控制上及對銀行儲蓄和貸款的利率、銀行法定準備金率的直接變動。宏觀總量調控是現代市場經濟中政府經濟管理職能的重要表現,是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的重要方面。政府擁有宏觀總量調控的職責,卻并不需要天天運作這種對宏觀經濟干預的職能。只有在國民經濟運行態勢偏離正常狀態和秩序時,即社會總供求出現明顯失衡時,才需政府發揮宏觀調控作用,對國民經濟總量進行必要的價值調控。宏觀總量調控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是由現代市場經濟的實踐證實的。根據新古典理論,包括理性預期學派的觀點,政府的宏觀經濟職責只在于維持市場秩序,讓市場的價格機制充分發揮作用,由市場利率和價格的升跌來調節投資、消費、信貸等等,政府不應為減少周期波動、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等目的而對市場的價格信號和資源配置進行直接干預。盡管至今在宏觀經濟理論的研究中,還有不少人傳承新古典理論,主張自由市場經濟,反對宏觀調控,但在現代市場經濟的實踐中,排斥政府作用,反對政府宏觀調控的聲音早已銷聲匿跡。
需要明確的是,宏觀總量調控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認的,而宏觀總量調控的有效性是有局限的。這就是說,在政府發揮宏觀經濟管理作用中,總量調控的作用是顯著的、必要的,但卻不能解決國民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所有問題,不能取代政府其他方面的宏觀經濟管理作用。就政府宏觀經濟管理的兩大基本面來說,總量調控只能解決總量問題,即解決經濟的過熱或過冷問題,解決投資總規模的過大或過小問題,解決國民經濟發展已經或可能偏離基本運行軌道的問題,等等,不能用于解決經濟結構調整的問題。因此,不能將經濟結構調整混同于宏觀總量調控,不能期望通過總量調控改變國民經濟結構,總量調控肯定影響經濟結構調整,但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性區別于宏觀總量調控,經濟結構的調整不可用總量調控替代且不同于總量調控的政府宏觀經濟管理內容。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社會生產的兩大部類包括物質生產,也包括勞務生產。兩大部類的平衡包括國民經濟運行中所有產業供給與市場需求間的結構平衡。這種結構平衡不僅是在價值層面上探討總量平衡關系,而是對實際生產能力的結構的適當要求,并在整個國民經濟運行范圍內要實現結構平衡。這其中,所有的供求結構平衡都源自生活消費品的供求結構平衡要求。正是從滿足生活消費的需求出發,才產生對整個國民經濟運行的結構平衡要求。這就是說,為實現生活消費品的供求結構平衡,其他所有方面的產品供求結構都只是一種邏輯對應關系,即都是在生活消費品生產適當的基礎上一層接一層展開的生產消費品的生產供給與市場需求間的結構對稱要求。由于生產生活消費品是生產的最終目的,生活消費品的供求結構平衡是社會最基礎的供求結構平衡,所以,在調整社會生活消費品需求方面,對整個國民經濟運行結構平衡的影響最為基礎和最有連鎖反應效力。
因此,在現代市場經濟中,政府的宏觀經濟管理應從滿足社會生活消費品需求出發,不斷地對國民經濟的結構進行調整。這種結構調整與總量調控有別,是政府宏觀經濟管理中微觀規制的重要方面。
二、微觀規制的基本特征
對國民經濟進行結構調整屬于微觀規制。微觀規制包含調整結構,卻不只是表現在結構調整方面,還有更多內容。但表現在國民經濟運行多層面上發揮的政府宏觀經濟管理作用,微觀規制不同于宏觀總量調控的特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長期性
宏觀總量調控基本上是短期性的,而進行結構調整的微觀規制具有長期性特征。在實際工作中,不論政府的微觀規制表現在國民經濟運行的哪個層面,都是政府宏觀經濟管理必須長抓不懈的內容。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劉樹成指出:“節能減排,以及把住土地閘門等,本屬于政府的微觀規制職能。我們常說把住兩個閘門:一個是信貸閘門,一個是土地閘門。信貸閘門屬政府的宏觀調控問題,而土地閘門屬政府的微觀規制問題。但由于政府的微觀規制是‘政府’的職能,很多人就將其視為‘宏觀’問題而歸入宏觀調控職能中。這樣一來,不利于節能減排和把住土地閘門的貫徹執行。因為宏觀調控是針對經濟運行的短期波動和變化而采取的措施,根據經濟形勢的‘冷熱’變化,其方向和力度可以時松時緊。但節能減排和把住土地閘門等這些屬于微觀規制方面的長期任務,卻不能時松時緊,而必須‘長’抓不懈。現在,一些地方由于抓緊了節能減排和土地利用等審批工作,因此經常有人問,什么時候宏觀調控可以轉松。其意思是,什么時候節能減排的審批門檻和土地閘門可以放松。所以,要把節能減排和把住土地閘門等這些政府的微觀規制從宏觀調控中剝離出來,以利于‘長’抓不懈,下大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二)針對性
宏觀總量調控對微觀經濟實體的影響具有普遍性或共同性,而不具有局部的針對性;而微觀規制在國民經濟運行各層面的作用都具有約束被規制者的針對性,即其作用不是泛泛地鋪天蓋地,而是針對具體的局部解決具體的規制問題。如,結構調整要解決鋼鐵產能過剩的問題,就要有針對性地對鋼鐵產業進行有效規制,做出具體的減少產能的安排并落到實處,直至達到調整目的。
(三)績效性
宏觀總量調控對國民經濟運行的影響具有時效性,一旦情況發生變化,宏觀總量調控必須極為迅速地隨之變化,而在此之前的調控即失去時效,不再有延續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而微觀規制是長期性的政府宏觀經濟管理的具體內容,因此,微觀規制具有政府實際工作成果的績效性,是長期的工作積累,與宏觀總量調控的時效性有所不同。如,政府對土地資源的微觀規制,是長年不斷的工作內容,而控制好土地資源,就是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工作的重要績效。
(四)法制性
宏觀總量調控是對國民經濟運行做出的價值調控,雖然是依法實施的經濟調控,但這種調控并不體現具體的法律規制,而更多的是經濟政策層面上的直接反映。因此,準確地講,宏觀總量調控表現出很強的政策性,是國家主要宏觀經濟政策走勢的集中體現。但對微觀規制來說,不論是哪一方面的工作,都要依據具體的法律法規條款辦事,不可能脫離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微觀經濟實體進行規制,因此,就這一點而言,與宏觀總量調控具有的政策性表現不同,微觀規制具有鮮明的法制性,表現為任何規制都要嚴格地按相應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如,反壟斷法規定:經營者集中達到國務院規定的申報標準的,經營者應當事先向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申報,未申報的不得實施集中。于是,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作為具體承辦的政府部門就要依法接受有關經營者集中的申報,嚴格制止未經申報的經營者集中。
(五)基礎性
宏觀總量調控治標不治本,因此,具有時效性和熱點性,而不能在對國民經濟的調控中直接觸及和解決運行基礎的建設問題。凡進行宏觀總量調控,都必定要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成為一段時間內的經濟熱點問題。但與宏觀總量調控的治標不治本不同,政府承擔的各方面的微觀規制任務,都是既治標也治本,而且重在治本。所以,嚴格的說,政府在宏觀經濟管理中實施微觀規制是為解決國民經濟運行中各方面的基礎問題,具有基礎性特征。如,政府對電力業務許可證的頒發,就是一種基礎性的規制電力行業經營與發展的宏觀管理手段,可以通過這一手段的運用達到有效約束電力行業的發電企業、輸電企業和供電企業的生產規模、技術進步、網點分布等直接的規制目的。
三、微觀規制的多層面表現
政府微觀規制負責對國民經濟運行的多層面進行調整。其職責是市場經濟體制的賦予,是國家法律的規定,是政府經濟管理職能的落實。
(一)調整經濟結構
保持經濟結構平衡是保持國民經濟運行良好態勢的基本面。微觀規制的長期任務之一就是保持經濟結構平衡,因此,政府微觀規制的工作重點就是要不斷地根據經濟運行的情況變化調整經濟結構,基本實現國民經濟運行中經濟結構的動態平衡。通過具體的協調工作,運用適當的產業政策,政府調整經濟結構微觀規制的成效表現為:一方面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另一方面保持市場供求結構的基本平衡。
(二)配置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屬于國家所有。土地是最重要的自然資源。除土地資源外,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還有:石油、煤炭、礦山、河流、風力、海洋、森林、野生動物,等等。耕地是最寶貴的土地資源,保護耕地是全國人民的神圣使命。按照憲法的規定,農村耕地是農民集體的生產資料,歸農民集體支配。但各級政府對農村耕地的保護是義不容辭的,必須落實到實處。無論何時何地,保護耕地都是政府微觀規制的重要任務,是政府經濟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城市土地及其他非農民集體所屬土地由各級政府負責支配。政府對土地資源的配置是重要的微觀規制權力,是政府參與國家經濟建設和干預國民經濟運行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只要政府把好土地使用關,就是做好宏觀經濟管理中最基礎的微觀規制工作,就可基本保障國民經濟運行在實體經濟領域不發生大問題。至于其他自然資源的宏觀配置,也是均由政府的各專職部門負責。肩負重任的政府職能部門必須依據國家法律,認真履行微觀規制職責,按國家規劃妥善配置各類自然資源,以滿足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
(三)創辦政府企業
政府企業亦稱公營企業、公共企業、公企業,是政府財政直接投資設立的企業。歐洲共同體在1980年的法規指南中明確地對各個國家都存在的公營企業,即政府企業,界定為:政府當局可以憑借它對企業的所有權、控股權或管理條例,對其施加直接或間接支配性影響的企業,而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創辦政府企業可直接調整國民經濟結構,穩定和維護市場秩序,滿足居民對某些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所以,政府企業屬于規制經濟范疇,是政府實施微觀規制的重要方面,是政府的經濟管理職能的重要表現。在世界各國,幾乎無一例外,都存在由政府企業構成的規制經濟,只是各國之間的規制經濟占國民經濟的比重有些差別。目前,世界各國的發展趨勢是,中央政府企業的數量相對減少,而地方政府企業的數量相對增多。只要直接為民眾服務的責任在地方政府,那么地方政府就有責任設立企業以滿足社會需求。有關國家安全的生產部門,自然壟斷行業及提供重要的公共產品與服務的產業,應是政府設立企業的主要領域。
(四)實施行政管理
政府宏觀經濟管理中的微觀規制對國民經濟運行的服務還表現在需要實施多方面的必要的行政管理。
1工商行政管理。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工商行政管理體現政府部門對微觀經濟實體進入市場經營的基礎服務,為企業辦理營業執照及其他必須辦理的手續。政府的工商行政管理服務是微觀規制,也是對企業資格的確認。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政府要對微觀經濟實體的各方面服務做到周全而細致。
2就業資質管理。在規范的勞動力市場,必定要突出表現政府的微觀規制作用。這就是政府要對勞動力進行社會保障性質的就業培訓,還要對各種就業的資質給予確認。政府的這方面工作亦屬于微觀規制的內容。這是政府宏觀經濟管理中對勞動力市場給予的規制,是政府引導勞動力市場走向規范的重要舉措。
3行政許可證管理。建立行政許可證制度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宏觀經濟管理的一項重要的微觀規制內容。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建立的行政許可證制度是我國政府宏觀經濟管理中微觀規制的重要內容。由中央政府授權的各專門機構實施的各類行政許可證管理對規范市場和推動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4反壟斷管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建立的政府反壟斷組織機構,負責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反壟斷管理。政府的此項工作屬于微觀規制,是市場走向成熟時產生的微觀經濟對政府行政管理的特定需求。
5文化市場管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市場是一個特殊的市場,政府對文化市場的行政管理是一種特殊的市場管理。因此,政府對文化市場的行政管理也屬于政府微觀規制。在這一領域,政府的管理工作含有十分復雜的規制內容。做好文化市場的規制工作,對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6價格管制。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絕大部分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要市場化,但還要保留一小部分政府管制價格。依據相關法律,政府對這方面管制價格的行政管理,也屬于政府宏觀經濟管理中的微觀規制工作。
(五)保護生態環境
保護生態環境是政府的重要職責。政府的微觀規制職能必須體現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具體工作中。十一五規劃綱要指出:各地區要切實承擔對所轄地區環境質量的責任,實行嚴格的環保績效考核、環境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各級政府要將環保投入作為本級財政支出的重點并逐年增加。健全環境監管體制,提高監管能力,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實施排放總量控制、排放許可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實行清潔生產審核、環境標識和環境認證制度,嚴格執行強制淘汰和限期治理制度,建立跨省界河流斷面水質考核制度。實行環境質量公告和企業環保信息公開制度,鼓勵社會公眾參與并監督環保。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建立社會化多元化環保投融資機制,運用經濟手段加快污染治理市場化進程。積極參與全球環境與發展事務,認真履行環境國際公約。
(六)保護知識產權
保護知識產權是現代市場經濟中極其重要的政府微觀規制內容。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各級政府保護知識產權的微觀規制工作,十一五規劃綱要要求做到:加強公民知識產權意識,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立知識產權預警機制,依法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行為。加強計量基礎研究,完善國家標準體系,及時淘汰落后標準。優先采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積極參與制定國際標準。發展專利、商標、版權轉讓與、無形資產評估等知識產權服務。
四、微觀規制的放松與改善
在市場經濟體制的政府宏觀經濟管理中,微觀規制是重要的基礎,也是政府工作職責的表現。根據國民經濟運行不斷變化的情況,政府的微觀規制運作也要適應變化的情況及時做出放松規制或改善規制的相應安排。
(一)微觀規制的放松
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建立規劃、金融、財政之間相互配合和制約的經濟機制,保持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基本平衡,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實現對國民經濟運行的綜合協調與控制,是完善國家宏觀調控體系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目標。除此之外,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落實國家規劃提出的各項具體任務,調整經濟結構和調節社會分配,還需要與產業政策相配合,保持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深入持久地做好各項微觀規制的基礎工作。
一、總量調控與結構調整
實施宏觀經濟管理是政府的經濟管理職能。其中,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總量調控和結構調整是政府經濟管理的兩大基本方面。通常政府實施的宏觀調控主要是指對國民經濟運行總量調控,政府對國民經濟結構進行的調整則屬于宏觀經濟管理中的微觀規制。保持國民經濟運行的良好態勢,即保持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基本平衡,需要政府進行宏觀總量調控。宏觀總量調控又稱價值調控或信貸調控,是對社會總供給價值層面的調控,是通過控制貨幣總量而實現的對國民經濟運行的調控,其對宏觀總量的調節是要達到對宏觀供給總量控制的直接目的,并以此間接約束社會總需求。宏觀總量調控的具體控制力表現在對貨幣發行總量、信貸供給總量、證券市場規模等方面價值總量的控制上及對銀行儲蓄和貸款的利率、銀行法定準備金率的直接變動。宏觀總量調控是現代市場經濟中政府經濟管理職能的重要表現,是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的重要方面。政府擁有宏觀總量調控的職責,卻并不需要天天運作這種對宏觀經濟干預的職能。只有在國民經濟運行態勢偏離正常狀態和秩序時,即社會總供求出現明顯失衡時,才需政府發揮宏觀調控作用,對國民經濟總量進行必要的價值調控。宏觀總量調控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是由現代市場經濟的實踐證實的。根據新古典理論,包括理性預期學派的觀點,政府的宏觀經濟職責只在于維持市場秩序,讓市場的價格機制充分發揮作用,由市場利率和價格的升跌來調節投資、消費、信貸等等,政府不應為減少周期波動、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等目的而對市場的價格信號和資源配置進行直接干預。盡管至今在宏觀經濟理論的研究中,還有不少人傳承新古典理論,主張自由市場經濟,反對宏觀調控,但在現代市場經濟的實踐中,排斥政府作用,反對政府宏觀調控的聲音早已銷聲匿跡。
需要明確的是,宏觀總量調控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認的,而宏觀總量調控的有效性是有局限的。這就是說,在政府發揮宏觀經濟管理作用中,總量調控的作用是顯著的、必要的,但卻不能解決國民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所有問題,不能取代政府其他方面的宏觀經濟管理作用。就政府宏觀經濟管理的兩大基本面來說,總量調控只能解決總量問題,即解決經濟的過熱或過冷問題,解決投資總規模的過大或過小問題,解決國民經濟發展已經或可能偏離基本運行軌道的問題,等等,不能用于解決經濟結構調整的問題。因此,不能將經濟結構調整混同于宏觀總量調控,不能期望通過總量調控改變國民經濟結構,總量調控肯定影響經濟結構調整,但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性區別于宏觀總量調控,經濟結構的調整不可用總量調控替代且不同于總量調控的政府宏觀經濟管理內容。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社會生產的兩大部類包括物質生產,也包括勞務生產。兩大部類的平衡包括國民經濟運行中所有產業供給與市場需求間的結構平衡。這種結構平衡不僅是在價值層面上探討總量平衡關系,而是對實際生產能力的結構的適當要求,并在整個國民經濟運行范圍內要實現結構平衡。這其中,所有的供求結構平衡都源自生活消費品的供求結構平衡要求。正是從滿足生活消費的需求出發,才產生對整個國民經濟運行的結構平衡要求。這就是說,為實現生活消費品的供求結構平衡,其他所有方面的產品供求結構都只是一種邏輯對應關系,即都是在生活消費品生產適當的基礎上一層接一層展開的生產消費品的生產供給與市場需求間的結構對稱要求。由于生產生活消費品是生產的最終目的,生活消費品的供求結構平衡是社會最基礎的供求結構平衡,所以,在調整社會生活消費品需求方面,對整個國民經濟運行結構平衡的影響最為基礎和最有連鎖反應效力。
因此,在現代市場經濟中,政府的宏觀經濟管理應從滿足社會生活消費品需求出發,不斷地對國民經濟的結構進行調整。這種結構調整與總量調控有別,是政府宏觀經濟管理中微觀規制的重要方面。
二、微觀規制的基本特征
對國民經濟進行結構調整屬于微觀規制。微觀規制包含調整結構,卻不只是表現在結構調整方面,還有更多內容。但表現在國民經濟運行多層面上發揮的政府宏觀經濟管理作用,微觀規制不同于宏觀總量調控的特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長期性
宏觀總量調控基本上是短期性的,而進行結構調整的微觀規制具有長期性特征。在實際工作中,不論政府的微觀規制表現在國民經濟運行的哪個層面,都是政府宏觀經濟管理必須長抓不懈的內容。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劉樹成指出:“節能減排,以及把住土地閘門等,本屬于政府的微觀規制職能。我們常說把住兩個閘門:一個是信貸閘門,一個是土地閘門。信貸閘門屬政府的宏觀調控問題,而土地閘門屬政府的微觀規制問題。但由于政府的微觀規制是‘政府’的職能,很多人就將其視為‘宏觀’問題而歸入宏觀調控職能中。這樣一來,不利于節能減排和把住土地閘門的貫徹執行。因為宏觀調控是針對經濟運行的短期波動和變化而采取的措施,根據經濟形勢的‘冷熱’變化,其方向和力度可以時松時緊。但節能減排和把住土地閘門等這些屬于微觀規制方面的長期任務,卻不能時松時緊,而必須‘長’抓不懈。現在,一些地方由于抓緊了節能減排和土地利用等審批工作,因此經常有人問,什么時候宏觀調控可以轉松。其意思是,什么時候節能減排的審批門檻和土地閘門可以放松。所以,要把節能減排和把住土地閘門等這些政府的微觀規制從宏觀調控中剝離出來,以利于‘長’抓不懈,下大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二)針對性
宏觀總量調控對微觀經濟實體的影響具有普遍性或共同性,而不具有局部的針對性;而微觀規制在國民經濟運行各層面的作用都具有約束被規制者的針對性,即其作用不是泛泛地鋪天蓋地,而是針對具體的局部解決具體的規制問題。如,結構調整要解決鋼鐵產能過剩的問題,就要有針對性地對鋼鐵產業進行有效規制,做出具體的減少產能的安排并落到實處,直至達到調整目的。
(三)績效性
宏觀總量調控對國民經濟運行的影響具有時效性,一旦情況發生變化,宏觀總量調控必須極為迅速地隨之變化,而在此之前的調控即失去時效,不再有延續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而微觀規制是長期性的政府宏觀經濟管理的具體內容,因此,微觀規制具有政府實際工作成果的績效性,是長期的工作積累,與宏觀總量調控的時效性有所不同。如,政府對土地資源的微觀規制,是長年不斷的工作內容,而控制好土地資源,就是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工作的重要績效。
(四)法制性
宏觀總量調控是對國民經濟運行做出的價值調控,雖然是依法實施的經濟調控,但這種調控并不體現具體的法律規制,而更多的是經濟政策層面上的直接反映。因此,準確地講,宏觀總量調控表現出很強的政策性,是國家主要宏觀經濟政策走勢的集中體現。但對微觀規制來說,不論是哪一方面的工作,都要依據具體的法律法規條款辦事,不可能脫離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微觀經濟實體進行規制,因此,就這一點而言,與宏觀總量調控具有的政策性表現不同,微觀規制具有鮮明的法制性,表現為任何規制都要嚴格地按相應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如,反壟斷法規定:經營者集中達到國務院規定的申報標準的,經營者應當事先向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申報,未申報的不得實施集中。于是,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作為具體承辦的政府部門就要依法接受有關經營者集中的申報,嚴格制止未經申報的經營者集中。
(五)基礎性
宏觀總量調控治標不治本,因此,具有時效性和熱點性,而不能在對國民經濟的調控中直接觸及和解決運行基礎的建設問題。凡進行宏觀總量調控,都必定要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成為一段時間內的經濟熱點問題。但與宏觀總量調控的治標不治本不同,政府承擔的各方面的微觀規制任務,都是既治標也治本,而且重在治本。所以,嚴格的說,政府在宏觀經濟管理中實施微觀規制是為解決國民經濟運行中各方面的基礎問題,具有基礎性特征。如,政府對電力業務許可證的頒發,就是一種基礎性的規制電力行業經營與發展的宏觀管理手段,可以通過這一手段的運用達到有效約束電力行業的發電企業、輸電企業和供電企業的生產規模、技術進步、網點分布等直接的規制目的。
三、微觀規制的多層面表現
政府微觀規制負責對國民經濟運行的多層面進行調整。其職責是市場經濟體制的賦予,是國家法律的規定,是政府經濟管理職能的落實。
(一)調整經濟結構
保持經濟結構平衡是保持國民經濟運行良好態勢的基本面。微觀規制的長期任務之一就是保持經濟結構平衡,因此,政府微觀規制的工作重點就是要不斷地根據經濟運行的情況變化調整經濟結構,基本實現國民經濟運行中經濟結構的動態平衡。通過具體的協調工作,運用適當的產業政策,政府調整經濟結構微觀規制的成效表現為:一方面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另一方面保持市場供求結構的基本平衡。
(二)配置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屬于國家所有。土地是最重要的自然資源。除土地資源外,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還有:石油、煤炭、礦山、河流、風力、海洋、森林、野生動物,等等。耕地是最寶貴的土地資源,保護耕地是全國人民的神圣使命。按照憲法的規定,農村耕地是農民集體的生產資料,歸農民集體支配。但各級政府對農村耕地的保護是義不容辭的,必須落實到實處。無論何時何地,保護耕地都是政府微觀規制的重要任務,是政府經濟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城市土地及其他非農民集體所屬土地由各級政府負責支配。政府對土地資源的配置是重要的微觀規制權力,是政府參與國家經濟建設和干預國民經濟運行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只要政府把好土地使用關,就是做好宏觀經濟管理中最基礎的微觀規制工作,就可基本保障國民經濟運行在實體經濟領域不發生大問題。至于其他自然資源的宏觀配置,也是均由政府的各專職部門負責。肩負重任的政府職能部門必須依據國家法律,認真履行微觀規制職責,按國家規劃妥善配置各類自然資源,以滿足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
(三)創辦政府企業
政府企業亦稱公營企業、公共企業、公企業,是政府財政直接投資設立的企業。歐洲共同體在1980年的法規指南中明確地對各個國家都存在的公營企業,即政府企業,界定為:政府當局可以憑借它對企業的所有權、控股權或管理條例,對其施加直接或間接支配性影響的企業,而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創辦政府企業可直接調整國民經濟結構,穩定和維護市場秩序,滿足居民對某些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所以,政府企業屬于規制經濟范疇,是政府實施微觀規制的重要方面,是政府的經濟管理職能的重要表現。在世界各國,幾乎無一例外,都存在由政府企業構成的規制經濟,只是各國之間的規制經濟占國民經濟的比重有些差別。目前,世界各國的發展趨勢是,中央政府企業的數量相對減少,而地方政府企業的數量相對增多。只要直接為民眾服務的責任在地方政府,那么地方政府就有責任設立企業以滿足社會需求。有關國家安全的生產部門,自然壟斷行業及提供重要的公共產品與服務的產業,應是政府設立企業的主要領域。
(四)實施行政管理
政府宏觀經濟管理中的微觀規制對國民經濟運行的服務還表現在需要實施多方面的必要的行政管理。
1工商行政管理。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工商行政管理體現政府部門對微觀經濟實體進入市場經營的基礎服務,為企業辦理營業執照及其他必須辦理的手續。政府的工商行政管理服務是微觀規制,也是對企業資格的確認。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政府要對微觀經濟實體的各方面服務做到周全而細致。
2就業資質管理。在規范的勞動力市場,必定要突出表現政府的微觀規制作用。這就是政府要對勞動力進行社會保障性質的就業培訓,還要對各種就業的資質給予確認。政府的這方面工作亦屬于微觀規制的內容。這是政府宏觀經濟管理中對勞動力市場給予的規制,是政府引導勞動力市場走向規范的重要舉措。
3行政許可證管理。建立行政許可證制度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宏觀經濟管理的一項重要的微觀規制內容。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建立的行政許可證制度是我國政府宏觀經濟管理中微觀規制的重要內容。由中央政府授權的各專門機構實施的各類行政許可證管理對規范市場和推動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4反壟斷管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建立的政府反壟斷組織機構,負責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反壟斷管理。政府的此項工作屬于微觀規制,是市場走向成熟時產生的微觀經濟對政府行政管理的特定需求。
5文化市場管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市場是一個特殊的市場,政府對文化市場的行政管理是一種特殊的市場管理。因此,政府對文化市場的行政管理也屬于政府微觀規制。在這一領域,政府的管理工作含有十分復雜的規制內容。做好文化市場的規制工作,對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6價格管制。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絕大部分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要市場化,但還要保留一小部分政府管制價格。依據相關法律,政府對這方面管制價格的行政管理,也屬于政府宏觀經濟管理中的微觀規制工作。
(五)保護生態環境
保護生態環境是政府的重要職責。政府的微觀規制職能必須體現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具體工作中。十一五規劃綱要指出:各地區要切實承擔對所轄地區環境質量的責任,實行嚴格的環保績效考核、環境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各級政府要將環保投入作為本級財政支出的重點并逐年增加。健全環境監管體制,提高監管能力,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實施排放總量控制、排放許可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實行清潔生產審核、環境標識和環境認證制度,嚴格執行強制淘汰和限期治理制度,建立跨省界河流斷面水質考核制度。實行環境質量公告和企業環保信息公開制度,鼓勵社會公眾參與并監督環保。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建立社會化多元化環保投融資機制,運用經濟手段加快污染治理市場化進程。積極參與全球環境與發展事務,認真履行環境國際公約。
(六)保護知識產權
保護知識產權是現代市場經濟中極其重要的政府微觀規制內容。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各級政府保護知識產權的微觀規制工作,十一五規劃綱要要求做到:加強公民知識產權意識,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立知識產權預警機制,依法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行為。加強計量基礎研究,完善國家標準體系,及時淘汰落后標準。優先采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積極參與制定國際標準。發展專利、商標、版權轉讓與、無形資產評估等知識產權服務。新晨
四、微觀規制的放松與改善
在市場經濟體制的政府宏觀經濟管理中,微觀規制是重要的基礎,也是政府工作職責的表現。根據國民經濟運行不斷變化的情況,政府的微觀規制運作也要適應變化的情況及時做出放松規制或改善規制的相應安排。
(一)微觀規制的放松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房地產業在市場經濟中占有重要作用。研究房地產周期與宏觀經濟間互動關系具有重要意義,關系著市場經濟更好的發展,也關系著房地產產業的發展。本文將影響房地產周期的國民經濟因素分為房地產利率、國民經濟生產總值、貨物通貨膨脹及貨幣需求供應量等因素,分析房地產景氣指數與利率的相互關系。
一、影響我國房地產周期的宏觀經濟因素
在宏觀經濟上或者微觀經濟上,影響房地產周期的因素涉及廣泛,并且各個因素之間存在相互的聯系。房地產周期的微觀因素包括生產者與消費者心理因素或者經濟停滯不前等因素。從微觀角度分析,房地產的市場價格是通過市場上用戶的需求與供給而確立的價格。房地產周期的宏觀因素主要包括國民經濟因素、相關部門頒布的法律法規制度措施因素、社會風氣及地域文化等因素。
(一)房地產利率
通常情況下,房地產利率的變動與房地產周期的波動呈現相反關系。如果房地產利率上升,房地產市場經濟將處于衰落的趨勢;如果房地產利率下降,則房地產的周期波動范圍變大,市場景氣也就上升。房地產利率對房地產開發投資商投資規模有一定的影響,及對房地產用戶信用儲蓄及消費貸款有一定的影響。若房地產其它影響因素不變,房地產利率下降,則開發投資商比較容易擴大規模建設,其投資經濟成本也就較低,而對于房地產存款利率的下降,則可以帶動消費者的消費傾向,減少儲蓄的存儲,從而增加房地產市場景氣。降低貸款利率,也可以使用戶少支付貸款利息,在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消費者購房的消費貸款,也擴大了房地產市場的消費分期付款信貸規模。存款利率的下降、貸款利率下降是影響用戶購房的重要因素。
(二)房地產國內生產總值
國內生產總值指在固定的時期內,一個區域經濟中的全部貨物和勞動力的生產總值。其不僅可以反映一個區域的生產經濟,也可以反映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狀態。國內生產總值GDP主要受消費需求C、投資商投資規模I、政府補貼支出G及凈出口額X的影響,其公式如下:
GDP=C+I+G+X
國內生產總值GDP主要是體現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處于何種狀態,若GDP的增長數字大于0時,則國內生產經濟處于上升階段;相反,若GDP增長數字小于0,則處于下降階段,市場景氣處于衰退時期。要使國內生產總值體現一種真實的市場經濟現象,運用CPI指數,調整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動,從而精確顯示市場經濟我國內生產總值的實際變動。一個區域GDP的大幅度增長,體現了該區域的經濟正在蓬勃發展,國民經濟收入的增加,隨之帶動了消費者消費的增加,同時也帶動了房地產消費水平的提高。相反,一個區域的GDP處于負增長狀態,則該區域房地產市場經濟處于衰退時期,同時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也就降低,也減弱了房地產的消費供給,房地產市場經濟也停滯不前。
(三)貨物通貨膨脹
貨物通貨膨脹,將導致房地產市場價格與真實貨物價值的變動,從而影響房地產市場經濟的變化。房地產價格是體現總物價水平的關鍵因素,所以通貨膨脹影響著房地產價格的變化,其呈現正相關關系。若物價總體水平呈現上升趨勢,則房地產市場價格也呈上升趨勢,減掉通貨膨脹率,其房地產的真實價格也呈上升階段;相反,房地產市場價格及真實價值呈下降階段。
通貨膨脹因素,也影響房地產產品的保值功能與升值功能的變動,從而影響房地產市場經濟的波動。市場上物價上漲,導致引發通貨膨脹后,進而導致貨幣貶值,同時也影響了消費者的消費觀念。雖然通貨膨脹會影響房地產供給的需求,但房地產保值和升值功能與通貨膨脹呈正相關的關系,因此,通過為消費者抵御物價上漲所帶來的通貨膨脹,進而推動房地產經濟的發展。另外,市場經濟中通貨膨脹現象與通貨緊縮現象的交替變化,將會周期性的影響房地產投資商投資的預期回報率,進而影響房地產市場經濟周期性的波動。
(四)市場經濟中貨幣供應量
貨幣供應量是指市場經濟中某一時期貨幣通過流通手段與支付手段的貨幣總額,其主要包括用戶存儲、企業單位及財政金融機構的存儲等不同的金融資產。根據我國人民銀行劃分的貨幣供應量有M0、M1、M2三個不同的層次。通常情況下,選擇M2作為貨幣供應量,其不僅體現房地產的購買力,也可以體現國民經濟的發展狀況。
二、房地產周期與宏觀經濟間互動關系分析
運用VAR模型,實現房地產周期與宏觀經濟間互動關系。VAR模型又稱為向量自動化模型,也稱為分機構化多方程模型。VAR模型可以應用在很多領域,如模型中的脈沖響應函數可以用來顯示任何一個變量的變動如何運用模型來帶動其他變量的變化。因此,VAR模型可以作為分析市場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對市場經濟的影響。處理VAR模型中所選的變量,需要確定所選變量是差分平穩還是趨勢平穩;若每個變量都不是平穩的,但是變量的線性組合是平穩的,這種現象就稱所選變量是協整的,特別注意的是協整不適合采用變量的一階差分進行房地產周期評估。
結束語
本文主要分析宏觀經濟中房地產利率、國民經濟生產總值、貨物通貨膨脹及貨幣需求供應量等因素對房地產生產周期的影響,研究房地產周期與宏觀經濟間的互動關系。
參考文獻:
[1]尹惠媛.房地產周期與宏觀經濟間互動關系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7.
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建立規劃、金融、財政之間相互配合和制約的經濟機制,保持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基本平衡,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實現對國民經濟運行的綜合協調與控制,是完善國家宏觀調控體系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目標。除此之外,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落實國家規劃提出的各項具體任務,調整經濟結構和調節社會分配,還需要與產業政策相配合,保持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深入持久地做好各項微觀規制的基礎工作。
一、總量調控與結構調整
實施宏觀經濟管理是政府的經濟管理職能。其中,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總量調控和結構調整是政府經濟管理的兩大基本方面。通常政府實施的宏觀調控主要是指對國民經濟運行總量調控,政府對國民經濟結構進行的調整則屬于宏觀經濟管理中的微觀規制。保持國民經濟運行的良好態勢,即保持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基本平衡,需要政府進行宏觀總量調控。宏觀總量調控又稱價值調控或信貸調控,是對社會總供給價值層面的調控,是通過控制貨幣總量而實現的對國民經濟運行的調控,其對宏觀總量的調節是要達到對宏觀供給總量控制的直接目的,并以此間接約束社會總需求。宏觀總量調控的具體控制力表現在對貨幣發行總量、信貸供給總量、證券市場規模等方面價值總量的控制上及對銀行儲蓄和貸款的利率、銀行法定準備金率的直接變動。宏觀總量調控是現代市場經濟中政府經濟管理職能的重要表現,是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的重要方面。政府擁有宏觀總量調控的職責,卻并不需要天天運作這種對宏觀經濟干預的職能。只有在國民經濟運行態勢偏離正常狀態和秩序時,即社會總供求出現明顯失衡時,才需政府發揮宏觀調控作用,對國民經濟總量進行必要的價值調控。宏觀總量調控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是由現代市場經濟的實踐證實的。根據新古典理論,包括理性預期學派的觀點,政府的宏觀經濟職責只在于維持市場秩序,讓市場的價格機制充分發揮作用,由市場利率和價格的升跌來調節投資、消費、信貸等等,政府不應為減少周期波動、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等目的而對市場的價格信號和資源配置進行直接干預。盡管至今在宏觀經濟理論的研究中,還有不少人傳承新古典理論,主張自由市場經濟,反對宏觀調控,但在現代市場經濟的實踐中,排斥政府作用,反對政府宏觀調控的聲音早已銷聲匿跡。
需要明確的是,宏觀總量調控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認的,而宏觀總量調控的有效性是有局限的。這就是說,在政府發揮宏觀經濟管理作用中,總量調控的作用是顯著的、必要的,但卻不能解決國民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所有問題,不能取代政府其他方面的宏觀經濟管理作用。就政府宏觀經濟管理的兩大基本面來說,總量調控只能解決總量問題,即解決經濟的過熱或過冷問題,解決投資總規模的過大或過小問題,解決國民經濟發展已經或可能偏離基本運行軌道的問題,等等,不能用于解決經濟結構調整的問題。因此,不能將經濟結構調整混同于宏觀總量調控,不能期望通過總量調控改變國民經濟結構,總量調控肯定影響經濟結構調整,但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性區別于宏觀總量調控,經濟結構的調整不可用總量調控替代且不同于總量調控的政府宏觀經濟管理內容。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社會生產的兩大部類包括物質生產,也包括勞務生產。兩大部類的平衡包括國民經濟運行中所有產業供給與市場需求間的結構平衡。這種結構平衡不僅是在價值層面上探討總量平衡關系,而是對實際生產能力的結構的適當要求,并在整個國民經濟運行范圍內要實現結構平衡。這其中,所有的供求結構平衡都源自生活消費品的供求結構平衡要求。正是從滿足生活消費的需求出發,才產生對整個國民經濟運行的結構平衡要求。這就是說,為實現生活消費品的供求結構平衡,其他所有方面的產品供求結構都只是一種邏輯對應關系,即都是在生活消費品生產適當的基礎上一層接一層展開的生產消費品的生產供給與市場需求間的結構對稱要求。由于生產生活消費品是生產的最終目的,生活消費品的供求結構平衡是社會最基礎的供求結構平衡,所以,在調整社會生活消費品需求方面,對整個國民經濟運行結構平衡的影響最為基礎和最有連鎖反應效力。
因此,在現代市場經濟中,政府的宏觀經濟管理應從滿足社會生活消費品需求出發,不斷地對國民經濟的結構進行調整。這種結構調整與總量調控有別,是政府宏觀經濟管理中微觀規制的重要方面。
二、微觀規制的基本特征
對國民經濟進行結構調整屬于微觀規制。微觀規制包含調整結構,卻不只是表現在結構調整方面,還有更多內容。但表現在國民經濟運行多層面上發揮的政府宏觀經濟管理作用,微觀規制不同于宏觀總量調控的特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長期性
宏觀總量調控基本上是短期性的,而進行結構調整的微觀規制具有長期性特征。在實際工作中,不論政府的微觀規制表現在國民經濟運行的哪個層面,都是政府宏觀經濟管理必須長抓不懈的內容。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劉樹成指出:“節能減排,以及把住土地閘門等,本屬于政府的微觀規制職能。我們常說把住兩個閘門:一個是信貸閘門,一個是土地閘門。信貸閘門屬政府的宏觀調控問題,而土地閘門屬政府的微觀規制問題。但由于政府的微觀規制是‘政府’的職能,很多人就將其視為‘宏觀’問題而歸入宏觀調控職能中。這樣一來,不利于節能減排和把住土地閘門的貫徹執行。因為宏觀調控是針對經濟運行的短期波動和變化而采取的措施,根據經濟形勢的‘冷熱’變化,其方向和力度可以時松時緊。但節能減排和把住土地閘門等這些屬于微觀規制方面的長期任務,卻不能時松時緊,而必須‘長’抓不懈。現在,一些地方由于抓緊了節能減排和土地利用等審批工作,因此經常有人問,什么時候宏觀調控可以轉松。其意思是,什么時候節能減排的審批門檻和土地閘門可以放松。所以,要把節能減排和把住土地閘門等這些政府的微觀規制從宏觀調控中剝離出來,以利于‘長’抓不懈,下大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二)針對性
由于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工作收入都有較大的增長,除去平常的開銷外,絕大多數閑置的錢都投入了房地產行業,這個趨勢催生了我國房地產經濟的增長。總所周知,房地產經濟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必須重視房地產經濟的發展,對于其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應充分關注。
一、房地產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關鍵地位
據報道,我國的房地產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趨高漲,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關注房地產經濟的發展,應對當前的市場形勢有正確地認識,對其發展中出現的嚴重問題應及時進行解決,從而保持房地產經濟平穩、健康地發展。如果房地產經濟正常發展,也會對國家的宏觀調整起到促進作用,同時也有助于國民經濟平穩、健康、較快的發展。
首先,房地產的發展離不開國民經濟,它需要國民經濟中的一些部門和行業提供些比如機械、建筑材料許多基礎性的資料。同時,也由于這些基礎性物質提供,房地產對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又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其次,房地產給國民經濟中的許多行業提供了更為優質的場所。由于房地產的發展,讓房屋買賣中介公司、搬家公司、裝飾公司和物業管理等許多的部門與行業如雨后春筍般的發展起來。第三,住房也會帶動其周圍的一些服務行業的發展。因為有人就有市場,就需要吃、穿、住、健身、娛樂等,從而刺激這些方面的消費。總之,發展房地產經濟不但能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同時也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消費水平。
二、我國房地產經濟現狀
我國房地產經濟目前出現以下狀況:首先,房價虛高。由于本地政府以牟利當先,是造成房價虛高的根本原因。此外,貧富兩極化也是將房價推至虛高的關鍵性因素。當然,對于這種現象,政府也采取了一些相應的措施,但是這些個措施對于解決房價虛高的問題都是蒼白無力的,最主要還是地產價格因素造成的。其次,我國的土地資源較為緊張,致使人們會出現房價會不斷上漲的意識,這也是造成我國房價持續虛高的原因。第三,由于銀行信貸非理性化現象的出現,將抵押消費引入房產市場。從中國銀行的角度來看,這項舉措無疑迎合了他們追逐“大企業”、 “大項目”、“大信貸”的思想,意味著房地產信貸實質上也有一定的風險。最后,由于絕大多數人都有房價一定會增值的想法,導致許多人都將閑置的錢財用來投資買房,妄想等到漲價后出售,賺取中間的差價。就是由于這種思想,讓房地產商和政府有機可乘,使勁的抬高房價,卻未注意到這樣的舉措為我國的地產經濟的發展帶來了隱患,房價比預測的偏高,是造成房地產泡沫經濟的一個關鍵因素。
三、房地產經濟泡沫原因
隨著我國房地產經濟的不斷增長,也帶來了許多的現實問題:其一,房地產市場的日益火爆,造成了各地的地價高漲。土地的價格決定于勞動力,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商品。地產市場對房價市場的影響較大,實質上有關地產市場的問題就是土地出讓資本化的問題。現如今,政府確定土地出讓的方式非常的不成熟,大都采用業績或是其他方面的成功條件才能出讓土地,但是這些事的決定方式太過草率,往往就是一念之間。政府本身的問題對房價上漲的影響很大,盲目的抬高地價會引起房地產的投資成本增加,然而這種影響往往會不利于經濟的發展,使其出現停滯甚至后退的現象。其二,房價預期過高。中國的房產經濟現已出現了房地產泡沫的現象,并且日益嚴重,導致房價連續上漲。但是,也正是房價連續上漲的這種現象,讓人們對房子的價格產生進一步上漲的期望,并且吸引著更多的人的投資興趣,致使在房產上的投資資本不斷的增加,從而導致房子的價格高于房地產實體價格,引起出現房地產泡沫。可以說,房地產泡沫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們的投機行為引起的,實質上就是資金在房地產行業中短期聚集,才造成了泡沫的現象。房地產的泡沫對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十分不利,同時,也會為我國金融體系帶來不盡的麻煩。其三,房地產經濟偏離了市場化的軌道。市場對房子的供需情況決定了是否需要再開發房地產,開發房地產所需的土地則需要通過政府來獲取土地的使用權。然而,這種方式與市場經濟的原理不相符,將會給房地產經濟的發展產生負面的影響。現如今,我國大多數采用政府出讓土地,規劃好周圍的商業區以及交通環衛等各種條件后,再引入房地產開發商來投資,當開發商決定建房后,才引入愿購房者前來買房。這種模式是我們都已習慣的傳統模式,但是這種模式并不科學,它違背了市場經濟的供求的原則。其實正確的做法是建房應根據市場的供需要求,在有需求時,政府再進行協調和規劃,只有這樣才能維持房地產經濟供需平衡,確保房地產經濟穩定發展。其四,房地產經濟沒有找準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歷來我國都將房地產行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它確實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起到一定的作用,對經濟持續長做出了積極貢獻。然而,我們也應考慮,將房地產行業長期的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是否合理,這一問題值得我們深入的探討。
四、控制房地產經濟的健康發展
解決當前房地產經濟的發展問題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其一,合理的規劃房地產建設的用地,嚴格控制建房的土地,避免出現炒地皮的情況。其二,加強政府行使其在經濟建設中的經濟職能,對房地產行業進行合理的約束,促使房地產行業不斷走向市場化、成熟化。其三,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使這兩種方式同時進行,調整房地產市場,避免出現房地產泡沫。
為了使房地產經濟健康地發展,加強政府與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是十分關鍵的。首先,市場經濟是所有經濟必須遵循的規律,房地產經濟自然不能例外,應根據市場的供需原則來發展房地產經濟。其次,在市場經濟下,如果發現市場經濟出現問題,導致供大于求或是供小于求的情況發生,那么就需要政府的宏觀調控去支援市場經濟。值得一提的是,應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落實到位,制定的文件雖小,但如果落到實處,便能確實起到宏觀調控的目的,阻止房地產經濟泡沫的進一步發展。宏觀調整手段和措施應以土地和房價為突破口,同時,借助于行政、法律和經濟等措施來控制房價,引導房地產經濟繁榮的、穩定的發展。此外,政府的宏觀調控也有助于房地產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使國民經濟的發展保持健康狀態。最后,建立價格預測警報制度,防止房地產泡沫的出現。房地產價格預測警報制度應充分考慮到影響房價的各種因素,并將預測的價格設定在一個科學合理的范圍內,如果房地產價格預測警報制度合理有效,便能防止房地產泡沫的出現。
結語
目前,房地產經濟仍然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雖然房地產經濟成績斐然,但是它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許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應借助于市場經濟與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只有兩者雙管齊下,才能確保房地產經濟的健康發展,不但可以為人們提供合適的居住環境,也能推動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與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