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31 16:21:4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大學生對經濟發展的認識,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高等教育逐漸向大眾化教育階段發展,大量的大學生逐漸成為社會的主要勞動者,尤其是在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下,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再一次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現階段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最佳途徑就是實現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大學生通過創新創業不僅能解決就業問題,同時還能從中實現個人的價值, 獲得成就感,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1]。高校作為培養大學生的主要場所,如何通過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和教育內涵的完善實現人才素質的培養,為社會提供創新型的人才是目前高校亟須解決的一個重要性問題。
一、對當代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必要性
1.當下就業形勢要求學校進行創新教育理念
目前高等學校作為人才輸出的主要場所,其對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成為社會和政府關注的重點,并且針對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研究活動也受到外界的高度關注。長時間以來我國大學生處于分配工作的狀態,因此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培養也被忽視。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高等院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學生就業能力問題逐漸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雙重影響下凸顯出來[2]。目前大學生對自我就業能力不能準確定位,對自身需求和社會要求不明確,無法在符合自我就業目標的前提下實現自我價值,也無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同時近年來世界經濟發展一直處于緊縮期,受到世界經濟環境的影響,大學生的整體就業環境處于比較尷尬被動的局面。并且長期以來高等院校沿用傳統的重理論教育,忽略綜合實踐的教育模式,造成大學生在社會實踐方面處于劣勢,大學生需要的實踐能力無法在學校得到提升,對大學生就業產生了一定的障礙。大學生自身并為從實際出發,造成就業市場需求和大學生就業能力相脫節。在目前緊迫的就業形勢推動下,轉變傳統的高等院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突破口,實現大學生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新型教育,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率[3],成為當下教育的重中之重。
2.創業教育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
創業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它是一種新的教育觀念,也是一種新的素質教育內涵。推進我國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不僅能有效促進大學生的思想解放,同時大力推進創業教育,鼓勵大學生創業,能培養出具有創業精神的創業家,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創業教育的本質就是倡導創業精神,高校中開展創業教育能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踐,將大學生在學校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創業實踐中,在創業實踐中形成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人才,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區域經濟的創新發展是市鼉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區域經濟的發展需要創新創業人才的積極參與,只有創新創業人才的大力參與和支持才能促進經濟高速、高質量的發展。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能促進自身的實踐能力不斷地提高,并且從社會實踐中獲得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形成與現代生活生產方式相適應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提高企業的生產勞動率,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帶動社會經濟發展。
二、創新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實際影響
1.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
創新創業教育是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最佳途徑。創新創業教育之所以能提升大學生的結業能力,主要原因在于創新創業教育能從深入改變大學生對創業的認識,改變大學生的就業理念,提升大學生創業創新意識,消除大學生就業方面的障礙因素。大學生作為時代的新生力量,他們有較高的積極性和進取心,創新創業教育就是對大學生積極性和進取心進行有效的引導,促進大學生的能力能充分地發揮出來,并通過自身的實踐實現創業的理想,實現自身的抱負。創新創業教育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根本上消除大學生的就業障礙。
2.能夠激發大學生學習興趣
創新創業教育注重的是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并且提升的主要途徑是通過實踐完成的。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學生能充分地將自己在校學習到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實踐活動中,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有更深刻的認識,能真正地意識到學習專業知識的重要性,從而加強在校學習。同時創新創業實踐能有效地提升知識學習的趣味性,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實踐中,為實現自身的價值,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更加積極主動地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同時積極地了解社會就業發展動向,為今后就業創新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3.能夠增加學生專業及實踐水平
研究者提出就業工作者需要七種基礎專業技能,包括了基礎技能、基本能力技能、溝通技能、適應能力、自我發展能力、群體交往能力、影響技能等。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實際就是大學生在校期間對專業知識的和專業技能的學習和積累,通過對自身潛能的開發實現自身的理想和目標。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注重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創新創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參與到創業實踐活動中,使他們進一步了解社會用人需求,了解單位、企業用人需求,同時通過社會實踐,提升自我的溝通技能和群體交往技能,使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得到提升,更好地適應社會和用人單位的需求,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4.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有效的提升,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從而能在社會中創新出適合自身發展的事業,而這方面的能力正是目前大學生在新的就業形勢下所需要的。現階段的大學生缺乏創新意識和管理能力,因此制約著大學生的就業發展,而創新創業教育能充分彌補大學生在就業能力提升和綜合素質提升過程中的缺陷,使大學生創新意識和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創新創業教育主要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體驗、競賽科研、創業輔導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提升了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同時也促進了大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增強等綜合素質的發展。
三、基于創新創業教育視角下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有效途徑
1.通過創新創業教育提高學生就業的主動性
高校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最終目的是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促進大學生就業率。因此首先就是要提高大學生就業的主動性。通過創新創業教育促使大學生了解社會的就業需求,了解經濟發展總體趨勢,充分認識到自身的不足,積極主動地學習就業方面的知識,提升就業的主動性。大學生長期處于校園封閉的環境中,對外界社會的變化不能及時掌控,作為就業主體,大學生只有充分認識到現階段的實際就業環境,體會當代經濟發展的強烈競爭氛圍,才能積極主動地發展培養自身的能力,促進自我發展使之與市場發展相吻合。高校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要以此目標作為教育的具體目標,也要以此作為教育的最終發展目標,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潛在學習動力,在就業選擇和就業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2.通過創新創業教育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大學生的發展長期受到傳統的教育觀念的制約,在創造性方面的發展不盡如人意。現階段仍然有許多的高等院校沒有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教育觀念,也沒有認識到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導致創新創業教育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傳統的教學觀念造成教學方法上的單一和枯燥,學生長期以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學習,對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學習興趣逐漸消失,出現懈怠的現象,甚至長期呈現出被動學習的局面。高校肩負著教育的使命,同時中國的教育也正在歷經深刻的改革,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為學生搭建一個廣闊的學習平臺,無論是從課堂教學方式上還是從課外探究的方式上,將單一、枯燥的教學方式轉變成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以外,高等院校還應打開校門,廣泛吸收其他國家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先進經驗,以學校本身的創業環境作為教學的出發點,通過大量的模擬實踐或體驗式教學形式促進學生對創業意識的理解,激發創業的熱情。
3.通過創業創新教育中的實踐方式,提高學生對社會的認知能力
高校開展創業創新教育,學生通過實踐能有效地對社會的發展、經濟的發展狀況以及就業整體情況有所了解,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就業能力的提升。大學在校期間,大學生很少關心學校外界發生的事情,對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發展,以及就業的趨勢沒有整體性的概念,因此導致在就業時出現手足錯亂的狀態[4]。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要從世界發展、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整體局面為學生做出詳細的就業發展計劃,分析創新創業的熱點項目,促進學生對社會有一個新的認知。
4.通過創業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創業教育注重的是學生創新意識、觀念和精神的培養,因此在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要摒棄原有的學生以考試為主要目標的學習思想觀念,同時要改善學生由于升學而產生的壓力,以及對就業認識的不充分呈現出來的被動就業的狀態。創業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能在就業和工作中充分發揮出積極主動性,主動了解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快速地在市場經濟中找準自我位置。
總之,創新創業教育對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綜合素質等提升都有一定的積極促進作用,同時能為以后的創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高等院校應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參考文獻:
[1]胡新A,周 月.創業教育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英國高校的經驗與啟示[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43-50.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5-0244-02
誠信道德缺失已經成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突出問題。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其良好的誠信道德品質,不僅有利于大學生的成才和成長,也有助于促進整個社會良好誠信風尚的形成,對高校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誠信是市場經濟對大學生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
加強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大學生肩負著建設強大中國的重任,大學生的誠信道德水平直接關系到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方向。從某種意義上說,市場經濟也是誠信經濟,市場經濟的發展給我們帶來無限機遇,也帶來各種可以預測和不可預測的挑戰,要維護社會主義經濟、政治秩序的良好運轉,就必然需要一批誠實可信的高素質人才,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因此,加強大學生誠信素質教育,提高他們的誠信道德水平,正是適應了市場經濟發展對人才誠信品質的需要。
誠信是市場經濟運行的道德基石。市場經濟以等價交換為特征,交換的雙方必須誠心誠意、恪守信用,結成相互信任的經濟關系,交換才能完成。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下,大學生要想在未來國際競爭中取勝,必須具備誠實守信的道德品質。所以,無論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還是全球經濟一體化都對大學生誠信道德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強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是市場經濟對高校提出的必然要求。
二、市場經濟對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帶來的沖擊和影響
市場經濟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是普遍的,市場經濟的確立和發展,使社會成員在享受物質文明提高的同時,也在思想觀念和價值理念等方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大學生作為社會成員中的比較特殊的群體,正處于從學校走向社會的過渡階段,思想尚未成熟,可塑性較強,市場經濟的發展對其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市場經濟造成大學生價值取向錯位
由于大學生社會閱歷有限,使得大學生人生價值的選擇極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社會群體利益分配方式和價值觀念日益多元化,導致青年學生對成才的設計和期望呈現出多視角、多方位的狀態,使得大學生在價值觀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顯增多。這時,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往往對思想觀念尚不成熟的大學生具有更大的影響。
市場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可忽視。在市場經濟消極價值觀的沖擊下,使不少青年學生的人生價值取向出現了功利化傾向,他們重金錢實惠輕理想追求、重個人利益輕國家集體利益。不少大學生滋生了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價值觀念,很多不良社會風氣在高校中蔓延。比如熱衷于兼職打工、做小生意,甚至從事一些非法經營活動,以及學生之間的盲目攀比等。一些學生只重吃穿放松,忽視了自身的修養,不能正確處理掙錢與學習的關系。這些不良風氣和錯誤的價值觀念都容易使青年學生忽視大學理論學習和自我完善的全面發展,不利于大學生的成長與成才。
(二)市場經濟造成大學生忽視或輕視誠信道德修養
市場經濟確立了個人的經濟地位,重視個人利益,使社會價值觀念日益個體化。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和發展,使在封閉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價值取向受到了沖擊, 市場經濟下大學生的就業危機與競爭意識增強,成才意識驅使大學生開始按照社會的要求去塑造自己。大學生認識到只有在自己具備了一定的知識水平和一定的社會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扎實地掌握專業技能,拓寬知識面,主動迎接知識經濟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和挑戰,才能在未來的知識經濟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所以,當代大學生學習欲望強烈,學習的主動性明顯增強,學習的目的性多樣化,顯現出較為濃厚的個人主義和功利主義色彩。
在此影響下,許多大學生偏重于專業課的學習,忽視思想道德素質修養,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多是為了應付考試獲得學分。同時,大學生個人主體意識逐漸增強,不少青年學生在人生價值觀上崇尚自我,注重個人奮斗,片面強調自身利益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學生們普遍認為,個人價值的實現僅取決于個人的學識、才能、機遇和人際關系,社會衡量人的價值標準是財富的多少,與品德無關,所以,出現了忽視或輕視思想道德修養的傾向。
三、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的現狀
誠信既是社會秩序正常運行的重要基礎,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儒家視其為“進德修業之本”。 中國向來對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都很重視,而加強大學生誠信道德培養亦是進行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需要。中國高校開設統一的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課程等,旨在提高大學生誠信道德素質,努力將學生培養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但在具體教學實踐過程中卻出現一些問題。
在教學實踐中,教育模式單一,主要體現為課程知識點的統一傳授,這種教育模式不符合思維發展的客觀規律,也不能夠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對大學生道德教育帶來的新要求。作為意識形態的范疇,大學生誠信道德的養成往往具有個體性和自我選擇性的發展色彩。但是在普遍的教育方法中,教師不問教學對象是否接受,要求全體學生接受誠信道德教育的普遍模式,掩蓋了學生道德認知水平的差異,脫離學生思想實際情況,這種刻板的教育方式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這種灌輸式的教育模式,容易導致大學生對思想道德理論課程的漠視和反感,導致高校誠信道德教育缺少實效,流于形式。所以,面對新形勢,對大學生進行誠信道德教育,要在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內容、形式、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創新,增強時代感,使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有針對性,真正具有實效性,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四、加強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對策
1.樹立正確的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理念。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的大趨勢下,許多大學生輕視思想道德修養,形成了學好專業知識、找個好工作的功利化思想。并且許多高校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也不經意間附和了這種意識,認為道德教育課程可有可無。所以,必須糾正大學生的誠信道德教育理念,糾正高校重專業教學輕道德素質培養的狀況。大學的最根本目的在于培養有益于社會主義建設的人才,其本質是素質教育,而誠信道德教育便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學教育是青年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養成良好道德修成的一個重要階段。必須讓大學生認識到就業不僅是專業技能的競爭,更是人格品德和全面素質的競爭,誠信道德教育對于大學生的自我完善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2.構建良好校園環境以利于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高校作為一個文化建設和素質培養的重要基地,應當構建一個有良好風氣的校園,創造有利于大學生誠信道德素質養成的學校環境。構建有利于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的良好校園環境,嚴厲打擊各種學術舞弊行為;聯合有關部門清理整頓校園周邊的不良場所;采用網絡技術屏蔽不良信息網站等等。其次,教師在誠信教育過程中,扮演著特殊的角色,大學教職工的道德水平對大學生誠信道德觀念的形成產生直接而深遠的影響。所以,要加強師德建設,樹立誠信榜樣。教師一方面是誠信道德的宣講者,另一方面是誠信道德的實踐者。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所有的高校教職工,都應做到誠信為人,誠信做事。尤其是學生工作者首先要以身作則,才有達到言傳與身教的完美統一,才能培養出誠實守信有用人才。
3.加強社會實踐以利于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人只有在親自從事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才能不斷深化對誠信的認識和把握。誠信道德教育的關鍵在于實踐,只有在社會實踐交往中養成誠信習慣,才能在實際生活中誠實守信地為人處事。所以,教育工作者們要幫助學生運用正確的世界觀、方法論去認識社會,在教育的途徑和手段上,不能局限于課堂說教,要走向實際生活和社會實踐。為學生創造一切可能條件參加實踐活動,建立統一的社會實踐部門,指導學生外出兼職、經商活動,規范和管理校內的各種促銷、商演等各種商業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加社會實踐。將這些社會實踐活動規范化、有序化,這樣既能形成學生正確的社會實踐觀,又有利于學生的誠信道德素質的提高,在實踐中鍛煉和體驗自己的誠信品質,同時也有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4.夯實社會經濟誠信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誠信環境。加強大學生誠信道德建設,需要良好的社會誠信大環境的支持。在全社會深入開展公民道德教育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樹立“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良好風氣,謀取共同發展。經濟領域的誠信道德是營造良好的社會誠信環境的重要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處在一個日新月異的跨越時代,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體制的同時,必須把誠信道德建設視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基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樹立現代經營管理模式,以公平競爭作為經營理念。只有在誠信道德建設的這塊基石上產生的經濟建設,形成人人講誠信的良好氛圍,才有可能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穩定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霞,禹旭才.論功利視角下的高校誠信教育[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9).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728(2012)01-0157-03
一、大學生開拓自主創業的重要性及意義
隨著21世紀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新科技革命成果不斷涌現,我國經濟發展已融入世界經濟發展的浪潮中,為就業提供了機遇和挑戰。由于我國大學生數量不斷地增加,從而就業的壓力也在攀升,出現了越來越多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已經不再只是單純的為謀生而找臨時工作,而是積極研究和探討走自主創業的道路。當代大學生要培養自強自立、立志自主創業的精神,積極開拓和創建自主創業渠道,這對大學生認識社會、融入社會、服務社會,積極投身于現代化建設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自主創業有利于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學生創業逐漸成為當前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鼓勵和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不僅有助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增強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而且通過開創多種就業途徑,對當前就業壓力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二)自主創業有利于大學生自我價值得以實現。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是對自己人生觀、價值觀的肯定,通過自主創業,選擇自己理想的方向,保持冷靜的思考方式和實事求是的態度,給自己一個明確的定位,在創業中不斷探討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有利于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增強認識社會、認識世界的能力,同時提高市場觀念、價值觀念,提高競爭意識,在自主創業實踐中發揮專業特長,實現自我價值,為社會創造更多財富。
(三)自主創業有利于大學生面對嚴峻的就業市場,積極開拓進取。大學生力爭自主創業,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結果,是順應時展的要求。面對我國改革開放后取得的豐功偉業和先賢們的創業之路,當代大學生已經從做一個穩定的職工的舊觀念中擺脫出來,而是勇于面向市場,開拓進取,拼搏挑戰,使自己的才智得到充分發揮,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探索出符合當代大學生特點的事業,在不斷積極開拓進取中,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四)自主創業有利于鼓勵大學生走出一條從專業到實踐再到自主創業之路。大學生受過高等教育,掌握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是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寶貴人才資源,大學生要有開拓創新精神,努力創業,充分實現就業,解決就業難問題。
(五)自主創業有利于促進在校大學生勇敢地面對就業的挑戰。創業難的現實,是對大學生選擇職業的考驗,使大學生更加珍惜在校學習的大好時光,努力學習和扎實地掌握所學的專業知識,為迎接創業、就業的挑戰奠定扎實的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術基礎。有利于大學生積極面對社會,努力尋求創業和就業機會和途徑。大學生在就業選擇上不要好高騖遠,要求真務實,有的放矢地深入了解社會和市場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對創業和就業方向要有準確的定位。
二、大學生創業難原因分析
大學生走自主創業這條路,不是一帆風順的,會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頭腦中設計的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很大,在創業過程中,會遇到一些非常復雜具體的實際問題。因而,要研究大學生自主創業,為大學生就業探討出可借鑒的途徑勢在必行。當代大學生創業可謂是困難重重,其原因不只是大學生自身,與整個社會發展的現狀密不可分。
(一)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給大學生的創業帶來更多的挑戰,也使創業之路的定位具有不確定性。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經濟發展與貿易往來與世界經濟的聯系更加緊密,隨時都受世界經濟發展狀況的影響。2008年以來,經歷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使得全球性經濟衰退,很多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縮減甚至因市場無銷路而倒閉,大量員工失業。社會服務行業也隨之出現經營蕭條現象,社會最熱門的公務員招聘考試,應試人員擁擠不堪,一個職位幾百人報名,有的甚至上千人競爭。對于就業難的如此現狀,大學生創業之路的定位更加難以選擇。
(二)大學生創業缺乏資金。資金是創業的經濟基礎和必要條件,資金缺乏和嚴重不足是制約創業的瓶頸,是大學生創業受阻的重要因素。大學生的創業,大多是白手起家,資金的來源大部分都是幾個合伙人集資或是家庭的一點小援助,而向社會貸款,又無抵押和償還能力,其資金力量嚴重不足往往使創業的規劃落空。
(三)大學生缺乏創業的知識和經驗。雖然當代大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和敏銳的思維,但是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大學生自主創業顯現出諸多的問題。最明顯的是基本的社會經驗不足,對創業的認識只是停留在理論的認識階段。在對市場的判斷和理解上、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和企業的經營能力上缺乏實踐經驗。而且在校學習的管理知識與實際相脫節,使創業步履艱難。
(四)各級政府部門對大學生創業扶助力度薄弱。大學生的創業離不開地方各級政府部門制定的優惠政策的支持,如低息貸款、自主創業免稅、幫助提供自主創業途徑等。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由于多種原因,各級政府對大學生創業的扶持還是遠遠不夠的。
(五)缺乏系統的創業教育和指導。面對高度競爭的21世紀,各行各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創業知識和技能,大學生的創業最大的障礙便是缺乏系統的創業知識和技能的信息,只憑大學生單純的創業意識,想要完成創業的理想還是很難實現的。從大學生在校期間看,由于缺乏對就業知識的培訓指導和系統的創業經驗教育,使大學生畢業時思想仍比較單純的停留在學生時代,創業和競爭的意識十分薄弱,有懼怕心理,影響主動開拓創業途徑的信心。
三、大學生開拓自主創業之路的策略
就業是民生之本、安國之策,就業問題始終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長期發展中的重要問題,鼓勵勞動者自主創業,是建立新型勞動就業體制的核心。對大學生就業和開拓自主創業途徑問題,國內外很多學者進行了廣泛而深刻的研究,在理論上提出了大學生就業和開拓自主創業的思路,在實踐上也出現了許多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典范。世界金融危機過后,我國已有許多企業的經濟開始復蘇,但就業形勢仍異常嚴峻,因而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策略提出幾點思考。
(一)必須科學確定自主創業的方向而不能盲目隨波逐流。大學生創業首先應該明確自己的方向是什么,其根本原則是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優勢。而當代大學生的優勢在于富有敏銳的思維和比較系統的專業知識;在資金、經驗、社會閱歷等方面又顯現出明顯的不足。因此,科學確定自主創業方向更為重要,只有確立明確的自主創業方向,才能把創業的設計落到實處。由于大學生一直生活在校園里面,對校外社會環境了解欠缺,很容易沖動,感情用事,盲目地追求一些不切實際的東西。譬如當
前流行的網上創業,就有一些大學生不考慮自己是否具備條件,是否有優勢,盲目地進人網絡行業中。當今網絡確實是市場經濟的延續,蘊含著無限的商機,但是,面對五花八門網絡行業的具體情況了解甚少,對誘人的購物買賣,網絡行業中的欺詐違法行為,如何辨別和應對一無所知。因而,自主創業定位必須了解與所要選擇創業相關的市場信息,選擇從事某一行業,要事先對這個行業作全面的了解和調研,掌握確鑿資料數據后方能定位,使創業方向具有實效性和可操作性。
(二)大學生創業要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敢于拼搏的勇氣。大學生創業是從零開始的,要融入社會走自主創業的路可謂是萬般艱難,挫折肯定是在所難免的。當代大學生有理想有抱負,首先要調整好心態,要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敢于拼搏的勇氣。由于社會經驗和能力不足,創業初期都要經歷一個較為痛苦的時期,其中挫折和失敗時常發生,當預期目標與現實形成強烈反差,甚至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對于大學生的打擊不言而喻。所以,當面對失敗的打擊時,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生必須調整好心態,認真從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勇于再次嘗試,樹立敢于追求、敢為人先的必勝信念,創業才有成功的預期。更不可忽視的是必須解決“眼高手低”現象,凡事要務實量力而行。
(三)善于利用國家的優惠政策。大學生的創業離不開國家給予的政策支持,面對形形的社會問題和當今大學生的創業熱潮,我國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政策正在逐步完善。例如注冊資金、各類社會保險、小額貸款擔保優惠、各種稅費減免等等。因此大學生的創業要著眼于政府相關有利于大學生創業的政策,進一步利用這些政策,充分的整合社會資源來為自己創業創造便利條件。
就業是民生之本,解決就業問題有利于維護社會的穩定,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因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直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大學生作為社會結構中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較高的群體,其就業關系到一個國家的發展。因此,國家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給予了高度的重視,迫切需要解決大學生的就業難問題,維護社會的穩定,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轉型。
一、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和特點分析
(一)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處于相對穩定的階段,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導致對就業的拉動作用降低,尤其是由于處在經濟轉型以及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很多企業吸納人才的能力都受到了影響。另一方面,城鎮建設進程的加快也增加了大量的勞動力,而城鎮的發展本身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有限,也會造成大量的勞動力轉移,加劇了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同時,新興產業的發展以及區域經濟發展格局的轉變,也對大學生就業產生了嚴重的影響。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開始涌現出了大量的新興產業,對傳統產業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很多企業基于自身的發展情況以及趨勢的預測,開始減少新員工的引進。區域經濟發展格局的調整,使勞動力的流動呈現出了新的趨勢,區域就業形勢差別較大,整體上就業形勢依然嚴峻,此外,企業用人成本也呈現出了逐年增加的趨勢,也不利于企業吸納大學生。由此可見,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響和作用,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較大。
(二)當前大學生就業特點
受經濟環境以及就業形勢的影響,當前大學生就業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特點。首先,就業觀念發生變化,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大學生在就業的選擇上更加注重經濟利益,更加關注自身的成長和發展平臺,在區域和行業的選擇上,更加傾向于經濟發達的區域和城市,因此,出現了“北漂”、“蟻族”等群體。大城市在發展資源和平臺上,更具有吸引力,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不愿意回到小城市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畢業生的就業選擇范圍。此外,公務員、事業單位、國有企業也是大學生就業的一個主要選擇,相反,中小企業則受到冷落。其次,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心理也有所轉變,隨著就業壓力的越來越大,大學生在面臨就業問題時競爭更加激烈,很多大學生缺乏正確面對壓力、疏導壓力的意識和能力,因此,在就業選擇上往往比較盲目,缺乏目標和規劃,甚至很多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較弱,以逃避的方式和消極的態度面對問題。尤其是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需要具備過硬的專業能力,還需要其具備一定的綜合素質,導致很多大學生缺乏自信,增加了心理壓力。此外,在就業定位上,很多大學生都缺乏明確的職業規劃和定位。進入大學后,盲目參加各項社團和校園活動,對未來職業方向和職業技能缺乏足夠的認識,在面臨就業選擇時,才發現崗位的能力需求與自身的實際能力相差較大,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使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二、當前經濟發展對大學生就業的主要影響
(一)就業崗位有限
經濟的高速增長有利于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放緩,經濟增速保持穩定,在就業拉動能力上,有所減弱。同時,因受教育體制改革影響,高校的擴張政策導致了大學生數量的大量增加,對勞動力市場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出現了人才供需的不平衡,不利于大學生的就業。
(二)大學生就業傾向與市場崗位需求不匹配
從當前大學生就業情況上看,大學生就業主要集中在需要較高技術水平和專業知識的第三產業,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在解決大學生就業困局方面起到的作用比較有限。但同時,由于我國第三產業起步較晚,近幾年,隨著國家經濟結構的調整,第三產業才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從整體上看,與發達國家仍存在較大的差異,總體欠發達,對人才的吸納能力有限,無法解決大量大學生的就業問題。
(三)區域經濟發展差異較大
目前,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和沿海區域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對大學生的吸引力更強,無論是在薪酬水平、發展機會、職業成長、還是生活水平等方面,都更加符合當前大學生的就業選擇。而欠發達的中部、西部地區,則很難吸引和留住人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畢業后,選擇到大城市去奮斗和拼搏,導致大城市的勞動力市場過剩,競爭日益激烈,而經濟欠發達的地域和農村則由于缺乏人才,限制了經濟的發展。
三、大學生就業對當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
大學生作為知識水平較高的人群,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能夠有力的推動經濟的發展。在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過程中,高素質專業性人才是經濟建設的智力保證,在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產業升級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現代企業也更加重視人才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大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同時具備足夠的知識儲備和專業技能,當前企業的競爭也是人才的競爭,高素質的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重要資源,是未來經濟社會建設的主力軍。
(二)有利于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較大的轉型壓力,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競爭力較弱。促進大學生就業,充分發揮人才的優勢,推進產業結構的轉型,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黨的十上,進一步穩定了深化產業結構,發展高回報、高效益、低能耗產業的經濟建設策略,實現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經濟建設離不開人才的支持,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將大學生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儲備力量,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
四、促進大學生就業的路徑探索
(一)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拉動大學生就業
充分發揮經濟增長對拉動大學生就業的積極作用。根據2013年經濟形勢報告顯示,過去GDP增長一個百分點大約能拉動100萬人就業,這個數字經過經濟轉型和調整還在不斷提高;目前GDP增長一個百分點大約能拉動130萬—150萬人就業。可見,只有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堅持區域經濟和行業的協調發展,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戰略;同時加大力度,推動中部地區的崛起,扶持“老少邊窮”地區的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我國城鎮化建設,為大學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提供更多的就業選擇。
(二)擴大內需,優化產業結構
刺激我國經濟的發展,應堅持擴大內需,鼓勵居民消費,以消費、投資、出口三大動力拉動經濟的增長。同時,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擴大就業容量。第三產業作為大學生就業的主要選擇,對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應大力發展金融、現代服務、交通運輸、文化體育、信息等產業。根據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第三產業能夠提供大量的崗位,吸納大學生就業;目前我國第三產業的從業人員占總就業人數的比例還不足發達國家的一半,迫切需要提高第三產業的經濟比重。同時,推動傳統產業進行轉型和升級,發展一批先進制造業,提高傳統產業的現代化水平。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先導性、支柱性產業,支持和鼓勵小微企業的發展,擴大大學生的就業選擇,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
(三)鼓勵大學生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
創業帶動就業不僅能夠創造社會價值,同時還能夠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減輕政府解決就業問題的壓力。創業不僅僅是個人行為,還能夠帶動其他人的就業,從而提高社會的就業容量。政府等有關部門應積極鼓勵和扶持大學生創業,通過稅收優惠、項目扶持、降低創業門檻等手段,減輕大學生創業成本和壓力,使大學生充分發揮個人價值的同時,解決就業難的問題。加強對大學生的創業培訓,增加大學生的風險意識,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抗風險能力。將優秀的大學生創業者作為典型案例,加強媒體宣傳,發揮其模范和榜樣作用,鼓勵更多的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大學生創業需要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支持,通過社會各方面的協調配合、共同努力,為大學生的就業和創業創造良好的環境。
結語
大學生就業問題是關系到國家穩定和民生的重要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回穩,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拉動就業的能力;另一方面,大學生數量的逐年增加,也導致了就業形勢更加嚴峻。目前,我國大學生在就業選擇上,主要表現為就業觀念和就業心理發生轉變,同時缺乏明確的就業定位,不利于大學生的就業。而經濟發展也使就業崗位更加有限,大學生就業傾向與市場崗位需求不匹配、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等也加劇了就業難的問題。面臨這種現狀,應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拉動大學生就業,擴大內需,優化產業結構,鼓勵大學生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擴大就業容量,解決就業問題。
參考文獻:
[1]曾崢,簡國民,李善佳.地方高校數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探索[J].數學教育報,2012,(5):61-63.
[2]龐金玲,王艷明.經濟學視角下的大學生就業問題[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4).
[3]葛淑芳,孫永林,孫健.淺談大學生就業與經濟發展的關系[J].中外企業家,2012,(17).
[4]徐幼文.地方高校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動態對接的策略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13(9):50-53.
“新常態”的概念的出現,是在河南工作時提出的概念性詞語。而在APEC會議召開時,在談到經濟發展的情況時,“新常態”的概念又一次被提出同時還對應的做出的相應的具體闡述。這說明“新常態”已不再是一個概念性的詞匯,它是我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對于我國經濟發展的形式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的判斷。它必然會對我國的在政策制定上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們要推進經濟發展,制定相關問題的解決策略就必須從這一概念出發,只有深刻的認識并學習領會這一概念,才能真正貼合經濟發展的需求。衡陽地處我國中部的城市,在教育方面的發展已經步入成熟,尤其是高職院校的發展,無論是在專業領域方面還是專業技能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優勢和特色。在“新常態”的概念引導下,我們要發展衡陽的經濟,首先就要解決衡陽的教育以及高校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問題。將更多的專業化、技能型的人才引入到我們經濟發展的隊伍中去,才是我們推行“新常態”經濟模式下的重要工作。目前衡陽高職院校的就業表現仍然不盡人意,存在著就業困難的問題。這與我們發展經濟的初衷相違背,同時就業矛盾如果不盡快的解決還可能影響社會的安定和諧。因此,在“新常態”經濟發展趨勢的推動下,我們必須制定一套符合目前發展規律的高校就業策略。讓高職院校的大學生能夠盡快的發揮自身的專業所長,為經濟建設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一、“新常態”經濟發展的認知
“新常態”這個詞匯雖然源自于國外。但在提出這個概念時,是在結合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勢頭下賦予它更多新的含義。“新”意味著與過去所不同;“常態”則表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的穩定。結合中國經濟的發展規律,“新常態”的經濟模式,就是在一定的發展規律的作用下,且又不同于以往,較為穩定的發展狀態。“新常態”的經濟發展不同于以往,經濟發展的增速已從之前的高速增長趨于中高速增長并逐漸向平穩發展。經濟發展的結構狀況也在逐漸轉變,第三產業逐步趕超第二產業并大力向前發展的趨勢。同時,我國的經濟發展的驅動因素也發生了轉變,由前期發展過程中依靠資本投入、勞力輸出以及破壞環境生態的發展,逐步向新的發展形態轉變。將制造型產業逐步轉型為創造性產業,以科技代替勞力投入,將生產開發建立在經濟、環保、長期的發展戰略上。
二、結合
“新常態”的經濟發展模式,分析衡陽經濟發展的情況“新常態”下的衡陽經濟發展既符合全國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有具有衡陽自有的優勢和挑戰。衡陽地處于我國中西部地區和沿海區域的過度區,因此占據著一定的樞紐地勢。能夠有效的結合四方的發展趨勢推動自身的發展。衡陽目前在經濟發展勢頭上已經呈現出高效的發展態勢,通過近幾年的發展數據對比,我們看到衡陽GDP的發展正蓬勃向上的發展。同時衡陽積極利用自身優勢,在發揮自身樞紐優勢的前提下,積極地帶動周邊城市的發展。將衡陽效應的影響不斷的向周圍發散。
三、衡陽經濟“新常態”發展下,構建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指導框架
(1)目前衡陽的經濟結構的調整還未達到基本的要求。無法滿足“新常態”經濟形勢下“三二一”結構的發展需求。同時過多的依賴于傳統的發展模式,尤其是衡陽周邊城鄉發展,由于缺乏相應的技術支持和投入,導致整體經濟發展的質量不高。在衡陽經濟發展過程中,應當更多的倚重于衡陽自身所在院校的科技知識的投入,引進更多的專業型人才將專業知識轉化為產能,更好地推動高質量經濟的發展。因此有效的構建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就業策略,能夠促進我們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科技知識的投入,能夠提升我們經濟發展的質量,同時還能夠有效的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2)“新常態”的經濟發展模式下,意味著經濟發展模式下三大產業的崗位需求量也逐漸減緩。然而,高職院校的入學和畢業生增長率并未下降,因此“新常態”的經濟發展模式必然會帶來一定的“供需”矛盾。并且增加的就業壓力也會給社會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3)“新常態”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僅僅是產業結構的模式轉變,同時也給高校畢業生帶來了一定的就業壓力和難度。因此構建新型的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就業模式是充分的發揮大學教育資源的作用,提供給學生們更加適合的就業模式。
四、目前就衡陽地區高職學生存在的就業問題
(一)缺少專業的就業指導
高職院校大學生對于就業指導缺少一定的主導意識,在面對就業問題時不會積極主動的需求專業人員的指導和幫助。同時,目前高職院校對畢業生的就業服務指導質量也層次不齊,有的只是虛掛名號,實際上無法提供更多的專業性的內容,而有的則是全面撒網的服務,沒有依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提出相應的指導意見。這樣的情況及時提出指導意見其實際效果也并不顯著。
(二)相應的指導
就業信息平臺較為落后,“供需”無法相符高職院校過多的將工作的重心偏移到教育培訓過程中了,而忽略了學生畢業前的指導。缺乏相應的就業信息平臺,不僅無法實現學生與企業之間的需求結合,也無法追蹤畢業大學生的實際就業情況,更無法提供相依的就業幫助。最終造成高職院校學生就業率不高,就業專業不對口。不僅僅浪費了人力物力同時也是對知識才能的浪費。
五、“新常態”+“新策略”的就業發展模式
(一)加快加強高校大學生就業輔導體系的搭建
“新常態”經濟的發展,最重要的結果就是將衡陽的經濟發展產業由第二產業逐漸向第三產業轉變,即大力發展服務業。高校在進行就業輔導工作的過程中必須認清這一發展轉變的情況。積極有效的引導學生能夠正面這種發展的需求,從而更好地進行就業。
(二)結合“新常態”的發展建立新的教學體系
“新常態”的經濟發展也給高職院校的教學體系帶來了一定的沖擊,由于目前經濟形勢逐步偏于穩定,同時產業結構也由最初的工業化向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發展,因此,高校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結合這一發展情況。將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和教學相結合,才能夠培養出更多符合市場發展需要的人才。
(三)結合企業需求提供更加完善的就業指導
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不僅僅是單純的進行與就業相關的指導服務。它是結合社會發展導向與高校教育之間的一種聯系。因此,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更加貼合于企業的發展需求,同時也能夠滿足高校畢業生的專業訴求。為了更加完善就業指導服務工作,高職院校不僅僅要對大學生進行相應的職業評測。同時還應當建立對應的就業網絡登記平臺。建立起企業與學校,企業與學生之間的橋梁,讓學生能夠更好的通過平臺在學校的助力下尋找到適合的工作。同時就業指導工作要時刻與社會發展的需求相結合,服務工作一定要經過專業的論證,才能夠確保每一位經過指導的學生能夠更加適合企業發展的需求。
六、結語
衡陽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模式,不僅給衡陽的經濟發展帶來的一定的機遇和挑戰同時也是給衡陽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就業帶來了一定的就業壓力。面對這種新的環境,作為大學生一定要更加充分的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和所處的環境,依靠學校提供的專業的建議和指導,有效的面對畢業職業的發展中的困難。堅定自己的理想,實現從“學校環境”到“社會環境”的轉變。
參考文獻:
[1]海新權.新常態下地方高等農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深化發展研究[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6,(05):15-18.
[2]黎志聯.試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我國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機制[J].教育教學論壇,2016,(24):19-20.
[3]黃行聰.經濟新常態下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對策研究[J].人才資源開發,2016,(04):238.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經濟全球化的步伐不斷加快,我國的經濟社會迅速發展,并在短時間內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促進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當我們在為這些成就而驕傲和自豪的同時,同時也應該看到其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以及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大學生接受信息的途徑變得多樣化,價值觀念發生扭曲,尤其是在經濟價值觀方面,利己主義、拜金主義以及金錢至上等觀念充斥在學生的周圍,使得大學生的價值觀念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如何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成為了當務之急。
1 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的重要性
(一)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思想基礎
大學生的經濟價值觀教育包括經濟理論教育、經濟形勢教育以及經濟政策的教育。作為今后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大學生肩負著艱巨的使命。而經濟價值觀的培養就是為了大學生能夠掌握最基本的經濟知識,學會利用自己學到的思想和價值觀念指導今后的經濟活動,對經濟形勢能夠產生正確的判斷,從而在大的社會形勢下能夠及時的認清事實,作出準確的方向判斷。大學生的身心各方面還不夠成熟,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誘惑,作出錯誤的行為,因此思想上的正確引導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培養大學生正確的經濟價值觀可以促進大學生用正確的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在經濟活動中堅持應有的態度,決不能為了獲取一時的經濟利益,而做出違背道德和法律的行為。
(二)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必然要求
作為全民族共同的思想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直以來指導著中華民族前進的方向,帶領勞動人民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是中華民族最可寶貴的優秀的文化遺產。經濟與文化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經濟的發展本應促進文化建設的順利進行,但是由于經濟發展的腳步過快,使得文化建設的步伐沒有跟上來,加之人們對經濟的過度追求,金錢至上等思想正在腐蝕包括大學生在內的廣大的中國人民。若要防止腐朽落后思想對人們的影響,關鍵之處就在于加強正確的引導,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作用。通過對大學生的經濟價值觀的教育,促進大學生正確看待事物,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加快文化建設的腳步,從而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健康發展。
2 培養大學生正確的經濟價值觀的途徑
(一)強化大學課程體系建設
大學生接受教育的最重要的途徑就是課堂教育,通過老師在課堂中的傳授可以確保大學生的教育效果,但是當前大學生的課堂教育主要注重的是專業性的理論知識的教育,相對而言,思想教育方面比較匱乏,從而使得大學生難以接收到全面的經濟價值觀的教育。課堂習題設置上存在一定的問題,針對目前大學教育中存在的這一問題,大學應當深化課堂體系的改革,增設經濟理論教育、政策教育以及形勢教育等。在課堂建設當中既要學習專業的經濟學知識,同時也要開設一系列的思想教育課程。使得學生在進行理論研究的同時,加強思想上的引導,用正確的經濟價值觀武裝頭腦,實現大學生教育體系的完善化。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完善大學生的經濟價值觀的教育。
(二)利用新媒體強化大學生的經濟價值觀的建設
隨著科學技術手段和經濟的發展,各種新媒體的出現,大學生接受信息的手段不斷增多,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同時其中也夾雜著一些落后思想。在這些落后思想的影響下,不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網絡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應當充分的發揮網絡的積極作用,凈化網絡環境,使得大學生能夠接收到健康向上的思想,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為了更好的利用新媒體,學校應當通過微信、微博等客戶端,不斷的向學生傳送關于經濟方面的理論知識,社會經濟發展形勢以及思想教育相關的信息,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在這樣的環境下,可以幫助學生不斷的強化自身的素養,接受健康的教育從而促進經濟價值觀的建設。
(三)加強學生的實踐經驗,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長期以來,中國的教育體制一直存在著一個弊端,那就是學校過分的注重理論教育而忽視了實踐的作用,理論只有與實踐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的指導學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通過實踐可以讓學生更多的了解當前中國社會的經濟發展行使,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加以應用,并從中不斷的提升自身的素養,經濟價值觀的培養是在長期的積累和實踐中逐漸形成的,既需要充足的理論支持,同時也需要實踐的積累,當前的經濟建設在不斷的探索中走向完善,大學生們親自在實踐中體驗到經濟建設當中的實際情況,能夠強化思想上的認識,促進正確的經濟價值觀的形成,并為今后的實踐提供思想指導。
3 結語
大學生的經濟價值觀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夠為學生今后的實踐工作提供價值引導,從而促進大學生在經濟建設當中最大限度的發揮自身的價值,實現中華民族經濟的偉大崛起,因此大學生應當正確的看待這一問題,形成正確的經濟價值觀,相信在社會各方的努力之下,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經濟價值觀。
參考文獻:
所謂自主創業,是指勞動者主要依靠自己的資本、資源、信息、技術、經驗以及其他因素自己創辦實業,解決就業問題。創業是就業的另一種模式,所不同的是創業者不是被動地等待他人給自己“飯碗”,而是主動地為自己以及他人創造“飯碗”。
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高速增長堪稱當代經濟奇跡。世界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認為:“創業型就業是美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是美國就業政策成功的核心。”
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知識經濟的迅猛到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投入到創業的浪潮中,也將會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主要動力。
一、大學生創業是我國創業的大勢所趨
據統計,改革開放至今,我國已先后出現三次自主創業,在30多年的社會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次自主創業,是在改革開放初期(1978~1985年)間,一般以無業人員為主,主要是小商品貿易,尤其是南方省市較為集中,結果成就我國第一批富人,實現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目標,帶動了地方經濟的增長。
第二次自主創業是在1990~1996年間,以國家公務人員離職創業為主,主要以承包、租賃等多種方式經營一些企業,即俗稱“下海”,成就了一大批輕工業和改制企業,實現了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目標,促使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
第三次自主創業是1999~2005年,這一時期創業主體人群有兩類,一類是網絡精英,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興起與普及,中國的阿里巴巴、百度、搜狐等著名網站都在這一時間成功創業,創新發展出新型互聯網行業。另一類是由于國企改制,減員分流出現的人群,由于失去工作而被迫進行創業,主要靠他們的技術、經驗從事維修、零售等服務,促進了我國第三產業的發展。
現階段,中國將迎來第四次自主創業潮,這一階段自主創業者主體是大量的高校畢業生。
二、影響大學生創業的因素
大學生創業已成為高校校園里“點擊率”較高的詞匯之一,也是目前社會上較為熱門的話題,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國家不斷推出針對大學生創業的各種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各地政府部門也都推出了針對大學生的創業園區、創業教育培訓中心等,以此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部分高校也創立了自己的創業園,為學生創業提供支持。
不過與國外相比,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業還僅僅處于起步階段,自主創業意識不強,實際參與創業的比例很低;創業質量不高,多數大學生創業時選擇了啟動資金少,容易開業且風險相對較小較容易操作的傳統行業,如餐廳、家教、零售等科技含量低的行業。
客觀地分析,除了大學生自身的能力素質外,我認為,影響我國大學生創業的外在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因素
在大學生是否選擇自主創業這個問題上,社會因素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首先,隨著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邁進,大學畢業生數量遠遠超過空缺崗位的數量,出現大學生“畢業意味著失業”的現象。就這兩年來說,2013年全國大學畢業生達699萬,是歷屆高校畢業生人數最多的一年,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年”,而2014年全國有727萬大學生畢業找飯碗,再加上2013年尚未就業的大學生,2014年大學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大學生就業之難,失業人數之多,已經成為無法改變的現實。嚴峻的就業形勢要求更多的大學生選擇創業之路。
其次,大學生就業制度由“計劃分配”到“供需見面”、“雙向選擇”再到“自主擇業”,而大學畢業生從“工作找我”到“我找工作”再到“我去創造工作”,這期間人們經歷了思想和認識上的艱難轉變。長期以來,不少大學畢業生在找不到滿意的工作后,才去考慮創業的問題,以致形成了大學生“無業才創業”的錯誤認識。
再次,大學生自主創業迎合了產業發展轉向“知識經濟”的趨勢。為達到經濟發展目標,需要借助學習力和領悟力較強、接受新鮮事物快、具有創造性思維和專業知識的大學生的力量,社會鼓勵高校學生自主創業。
由此而言,社會漸漸開始形成有利于大學生創業的公眾輿論氛圍,隨著市場經濟制度的完善,政府越來越大的重視以及社會給予的關心支持,大學生創業未來的發展空間很大。
2、學校教育
學校作為學生接受教育的地方,它對學生影響也是最大的。大學生是否會選擇進行自主創業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校園教育。
大學生自主創業既要有創業意識,還要具備一定的創業能力,包括專業技術能力、經營管理能力、社交溝通能力、風險承受能力、創新求變能力等,具有很強的綜合性。這就需要創業教育。
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一直是一種“應試教育”,即使是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仍然以文憑(學歷)衡量能力標準,導致我們的學生成為“高分低能”的書呆子。隨著大學畢業生數量的增加,就業矛盾遂成為各高校的心腹之患。為促進大學生創業,近年來許多高校采取了開設創業培訓課程、成立創業指導中心和高科技創業園區等做法,但其發展現狀并不樂觀。調查發現,相當數量的大學進行“創業教育”的方式流于形式,已經開展的創業教育也只是重視普及一些創業理論知識,還是一樣用單方向知識傳送的方式將知識“灌輸”到學生腦里,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引導他們發展創新思維、產生對市場機會的敏銳認識,缺乏實踐指導。創業能力不足也導致了學生自主創業較少、成功率比較低。
3、家庭影響
在大學生是否選擇自主創業這個問題上,學生的家庭背景會有相當大的影響。在各種家庭因素中,家庭條件和家庭教育是最主要的兩種影響因素。
首先,家庭條件好的大學生因為有資金和信息、人脈資源等支持,敢于創業。經調查,有不少大學生創業者是家庭為他們提供了啟動資金。還有一些大學生創業者家庭主要成員在社會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或影響,能結識一些有利于從事創業活動的關鍵人物,對其創業有很大幫助。而家庭條件較差的創業者會更加在乎創業的成敗,考慮創業將會給家庭帶來的影響。
其次,家庭教育模式會影響下一代“生存能力”。如果能獲得創業意識的培養,無論家庭條件好壞,對創業者來說都有可能成為有利因素。由于中國的傳統習慣,許多孩子大都是享受父母的寵愛,對父母的依賴過于強烈,習慣于接受到手的工作,從而使當代大學生在創業問題上不夠自主。
值得慶幸的是,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市場化經濟運行水平的提高,以及市場化意識的普及與深入人心,現在的家長們正慢慢轉變教育觀念,開始注重對孩子獨立性、自主性的培養,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三、大學生創業的關鍵是教育改革
通過對影響我國大學生創業的外在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的校園教育缺乏對創業教育集中的、系統的和全面的研究。創業教育的缺失是導致我國學生創業意識不強、創業能力不足,創業成功率低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
創業教育是指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素質、創業技能的教育活動,即培養學生如何適應社會生存、提高能力,以及進行自我創業的方法和途徑。創業教育作為教育發展史上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它是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是社會和經濟結構調整時期人才需求變化的要求,是素質教育新的突破口,是解決當前及今后大學生就業、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 :大學生;體育消費;體育消費意識;經濟消費能力
在人類社會經濟活動過程中,消費行為是比較重要的一種。體育消費定義分為廣義和狹義之分,其體育消費的狹義定義是指參與體育活動或者觀賞運動競賽的過程中所對體育服務的產品或者直接有關的實物產品、精神產品的消費行為。而廣義上的體育消費除包含狹義體育消費內涵還包含直接的體育消費,如觀看比賽時的交通費、住宿費以及食品、飲料等方面的所有費用。體育消費的本質是通過消費的過程來滿足參與者的心理消費需求以及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國民經濟自2005 年以來其增長速度可達7%左右,為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據資料觀察,我國體育經濟發展80%的動因來自于國民經濟增長,體育產業的發展直接帶動了其相關產業的發展,解決了一大部分人的就業問題,滿足了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在產業化改革的大趨勢下,如何促使體育經濟的高效和快速發展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課題。隨著中國GDP 數值的上升居民消費水平也會隨之升高,消費市場將助推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有效促進體育消費,但問題的關鍵是能否設計出消費者喜聞樂見的體育消費項目。所以,我們大力地研究體育消費也是有效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有效手段與途徑。
大學生在我國體育消費群中的比重是不容忽視的,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學生體育消費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本文以遼寧醫學院在校大學生的體育消費意識與經濟消費行為為研究對象,以“體育消費”、“大學生體育消費”等作為
關鍵詞 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國內主流數據庫內進行檢索,搜集與本課題有關的文獻資料。同時,對遼寧醫學院400 名學生(女300,男100)發放了《大學學生體育消費意識與消費行為調查表》以調查消費的需求、動機以及對當前體育消費滿意度等(回收384 份,回收率為96%)并運用spss17.0 軟件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處理。
一、經濟發展背景下大學生的體育消費結構
我們知道,所謂的消費結構就是指在消費過程中由于社會生產的制約所產生的需求和供給,其二者間往往會呈現除種類與比例的關系。通常,我們將消費結構分為:實物消費結構和價值消費結構兩類,也有將其分為體育實物消費結構、參與性體育消費結構、體育信息類消費以及勞務類體育消費結構等。
所謂體育實物類消費就是指人們購買體育實物類商品或在參與和體育有關的活動中,所消耗的實物產品。其主要包括運動服裝、器械、紀念幣、體育彩票等實物。在對400 名遼寧醫學院在校大學生的調查中,其結果顯示實物消費中男生有67.2%,女生有66.0%,從這一組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男女大學生在體育實物方面的消費都比較高。
所謂參與性體育消費就是指人們為了達到自身的目的而在學校或班級中參與到與體育相關的各種活動中進行的消費。從表1中我們看到男生在此方面的消費占15.7%,女生占體育消費總額的12.0%,男生略高于女生。
所謂體育信息類消費是指人們購買體育報刊、雜志、書籍等;參加各種體育訓練培訓、活動等方面的消費。表1 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此類的消費中男生占3.7%,女生占1.6%,男生在此方面的消費略高于女生。
所謂勞務類體育消費就是指為了學習和掌握體育知識、技能,或因身體狀況而需要相關體育活動進行輔助治療的消費。在此類的消費中,男生占7.6%,女生占15.8%。女生此方面的消費接近男生的兩倍。究其主要原因,本文認為是女生人數多,又熱衷于瑜伽、健美操這樣的健美運動。
二、經濟發展背景下大學生的體育消費動機
調查顯示:400 名遼寧醫學院在校大學生中有52%的男生參加體育運動為了增強體質,塑造提醒,有58%的女生為了健美,培養身材。同時,男生參加體育運動多是為了健身和其他,占體育消費的82%;女生主要是為了健美和精神娛樂,以增加生活的情趣和交友,占體育消費總額的80%。
消費動機是消費者的購買需求或者購買欲望的表現,其常常被說成消費者的購買活動動力。事實上,消費動機是消費者在實現消費行為的基礎,其程度的高低將直接導致消費者購買行為的是否實現。由此,我們可以解釋什么是體育消費動機。本文認為所謂的體育消費動機是指對體育比賽、鍛煉等感興趣的人群經過一定的刺激并由此所引起了消費的欲望或者反應。分析認為,影響體育消費動機強弱的因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來自于人體內部對生命的需要,例如健身可以實現強體、可以延年益壽。其二,是來自人體的外部影響(社會因素)。例如,對于美的追求或者朋友間的相互攀比等。體育消費動機中,不同性別的消費人群會消費動機的種類及強度也不同。大多數女生認為體育可以增強體力或健康;豐富業余文化生活、滿足娛樂需要;豐富余暇生活;減肥、健美體型。而大多數男生則認為體育可以增強體力或健康;豐富業余文化生活,滿足娛樂需要;為提高自身的運動能力,豐富余暇生活。
三、經濟發展背景下大學生體育消費影響因素
通過表3的數據,我們可以得出遼寧醫學院的在校大學生在體育消費結構中以體育實物消費為主,信息類體育消費最少,勞務性體育消費中女生消費比例明顯高于男生。
那么具體是什么因素導致了上述現象的產生呢,本文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體來講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方面是消費者的經濟來源差異。就我國現在的國情而言,在校大學生的經濟來源主要還是靠家庭的供給。而我國的各地經濟發展處于不均衡的現狀,所有這就導致了大學生在體育消費行為上的不同。第二方面是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不同。上述研究中我們了解到大學生的在校體育消費主要是實物類消費,例如運動服、運動鞋等。而來自不同地區的大學生,都有著自己的穿著習慣,這也就導致了他們在體育消費行為上的差異。第三方面是在校大學生的學習壓力承受能力不同。隨著我國高校教育改革的實施,大學生不再實行分配制度,這樣一來就增加了大學生畢業就業的競爭激烈程度。而由此問題產生的連鎖反應就是大學生要在體育鍛煉的同時兼顧好自己的學業。由于大學生在承受學習壓力上的不同也就導致了其在體育消費上的選擇不同。第四方面是消費場所的因素。由于大學生們的體育活動一般都在校園內進行,再加上學校體育場地、設施都很齊全,因此,大學生無需到校外進行鍛煉,這就在相當程度上抑制了大學生的參與型消費。第五方面是消費觀念的不同。我們知道體育價值觀往往會影響到一個人的體育消費行為。就目前我國大學生的體育價值觀而言,僅僅通過體育教育還難以得到有效的培育。因此,不同體育價值觀的背景下必然會出現不同的體育消費行為。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遼寧醫學院的在校大學生對體育消費持著肯定的態度,在消費意識上能夠逐步意識到體育消費不僅具有強身健體、增進健康的本質功能,而且還具有娛樂休閑的功能。部分大學生已經將體育消費納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影響體育消費的因素上遼寧醫學院的大學生主要有來自經濟來源、學習壓力、消費習慣、消費場所以及消費觀念等五個方面。調查結果也顯示,在閑暇時間所從事的活動中,有70%的男生上網,女生中55%上網,40%在逛街,44%的聊天,男生中50%從事體育鍛煉,女生30%從事體育鍛煉。這些說明體育消費在大學生的生活中還沒成為主要的活動,換句話講體育消費的意識還有待提高。在體育消費結構中,大學生消費最主要的是體育服裝等實物類,其次是參加學校體育活動類消費。女生在勞務性體育消費明顯高于男生,這說明女大學生更加注重身材和精神娛樂。
從研究中我們看到,體育場地、器材較少是影響大學生體育消費的一個重要原因。總之,經濟發展對于在校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影響是巨大的,來自經濟發展發達地區的大學生在體育消費的內容、數額以及頻率上要好于經濟發展欠發達地區的大學生。經濟發展所產生的連鎖性反應間接性的影響了我國大學生在校體育消費水平提高。
四、引導在校大學生合理體育消費的建議
針對本文的研究結果及所分析出的問題,建議高校要積極開展體育消費的引導工作。具體而言,要突出在校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時加以引導并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從而建立正確的體育消費觀念。同時,高校要大力開展好體育教學改革,組織與實施好課外體育活動,通過多途徑幫助學生養成科學體育鍛煉的習慣。在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競賽的過程中,要做到依據不同心理、生理特點有效地開展。
通過研究我們知道,大學生的體育消費意識不強,更為主要的原因就是其對體育消費所帶來的積極作用認識不夠,從而影響了其體育消費的動機。當然,在引導大學生體育消費上,最為直接的方法就是開展相關體育消費理論課和專題講座。不僅如此,高校還可以通過校園文化的建設加以對在校大學生體育消費行為的引導。
體育消費的關鍵是體育場地、器材的配備,傳統的體育場地和運動項目在當下經濟發展背景下的優勢已并不明顯。一些新型的體育項目出現激發了大學生們的體育消費熱潮,如輪滑運動。因此,建議高校擔負起協助與引導相關企業或研發機構進行新型體育運動項目的開發與推廣。
課題名稱:
本文系遼寧醫學院校企科研合作項目:高校體育教學中花樣輪滑鞋與休閑輪滑鞋應用比較分析,編號:YA2013031。
參考文獻:
[1]陳善平,張中江,潘秀剛,姚明霞,王一帆.大學生體育消費滿意度調查[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4(04).
由于受傳統德育工作模式的束縛,主要偏向于學生的規范性建設,忽視了學生創新性以及個性化的培養,不能適應當前社會教育發展的需要。在新形勢下,各個高校要積極發揮德育教育對大學生全面發展的促進作用,提高其專業技能以及道德品質,不斷增強大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健全大學生的人格,實現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1.現今大學生德育教育現狀
1.1識別能力與判斷能力不足
根據相關的調查資料顯示,現今大學生歷史使命感與責任感強烈,民族尊嚴和榮譽感也較為濃厚,政治思想上進步快,但由于受當前時代各種思想潮流的不斷碰撞以及干擾,大學生識別能力與判斷能力差,思維方式簡單,辨證能力有待提高,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上能力嚴重不足,做事情往往出現偏激的現象,整體文明素質較低。例如在諸多高校大學生在就業時,誠信問題尤為嚴重,推薦時虛報材料,偽造課程成績以及相關等級考試證書,虛構在校期間任職情況,在面試中誠信缺失,對自身能力夸夸其談,隨意毀約。由此可以看出,大學生的誠信問題已經成為了當前高校發展的關鍵問題。
1.2價值取向容易受外在因素影響
伴隨著當前教育的不斷變革,各個高校合并以及擴招等現象為校園內部正常秩序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其中的一些功利色彩阻礙了當今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大學生在個人奮斗與人際交往中,一些相對主義以及實用主義蔓延,導致當前大學生的健康發展受到了沖擊。例如在某些高校內,由于大學生各種攀比思想突出,出現的盜竊案件嚴重,不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
1.3自我化思想與理想化思想濃厚
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突出,尤其是自我化思想與理想化思想濃厚。由于當代大學生自主創業愿望強烈,急功近利,理想主義思維慣性強,陶醉在自我的世界中,思想視野不夠開闊,以自我為中心,自我封閉、自我循環現象嚴重,在社會不斷變革的環境中,理想化色彩濃厚,導致大學生在社會發展中面對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
2.德育教育在現今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
在現階段,德育教育環境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上:一是外部德育環境,二是學校內部德育環境。德育教育對大學生的人生目標、規劃及人格塑造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大學生們拜金、自私自利等思想蔓延,道德水平缺失,德育教育在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2.1德育教育是幫助大學生全面認識自我的必備條件
正確認識自我作為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大學生成長的關鍵,要求大學生要全面認識自身的特點以及長處,同時也是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以及自我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不斷強化德育教育,利用全面、發展的眼光來完善大學生對自身的認識,既要認識自己的外在形象與內在素質,實現外在美與內在美的和諧發展。其次,德育教育受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關鍵因素,不斷發現自身的優點與缺點,用正確的態度來看待自身,不自暴自棄,力爭上游,完善自身的不足,提高自身的認識價值。
2.2德育教育與心理教育并行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保障
隨著當前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當今大學生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要想使大學生成為當前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主力軍,必須要強化德育教育與心理教育并行,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在現階段,大學生心理應激反應強烈,各種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蔓延,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健康發展。德育教育能夠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以及業務素質,尤其對大學生的生理、心理上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促進其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滿足各種精神需求,在各種德育教育組織活動中,提高了大學生的自我意識,有助于形成正確的活學習態度。
2.3德育教育是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重要基礎
由于受傳統以計劃經濟體制為基礎的社會價值觀的束縛,加上新時期各種思潮交流之間不斷的碰撞,現階段的價值體系存在很多弊端,在客觀上影響了大學生正確社會價值觀的形成。同時,由于大學生處在一個躁動的時期,對社會認識不足,思想上未完全成熟,心理動態呈現多變趨勢,更阻礙了大學生正確社會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大學生在校期間,對于這種不成熟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各個高校要不斷強化德育教育,幫助大學生建立符合時代要求的社會價值觀,促進大學生的健康發展。
2.4德育教育是構建校園文化、塑造大學生人格的必要條件
人格作為大學生尊嚴、名譽以及價值的總和,包括思想、情感以及行為,不斷加強德育教育,對塑造大學生的健康人格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現階段,由于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斷的提高,教育變革逐漸向以人為本的方向發展,當代大學生個性鮮明,同時個人意識較強。基于這種情況下,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手段已經不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各個高校不斷強化德育教育,構建校園隱性教育文化,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從本質上來講,這種校園文化實現了學習氣氛、文化氛圍和精神氛圍的和諧統一,在無形中使大學生的心理素質、行為方式以及價值取向等方面與文化價值產生共鳴。積極利用校園文化的導向作用,將正確價值觀引入大學校園中,使大學生接受校園文化的熏陶,理性認識當代社會經濟與政治形勢,增強社會責任感,從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想使當代大學生成為中國特色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因此在高等教育的過程中,要不斷強化德育教育,提高的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萍,任曉蛟.基于境界論德育哲學的大學生自我修養意識培養[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6)
二、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準確把握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不同專業學習,并且與專業學習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不僅讓學生能夠掌握相應的知識理論,更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業熱情、創新意識,讓每一個學生具有更強的創新思維。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他們學習實踐的積極性,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社會發展需要相結合,鼓勵更多大學生將專業與產業相融合,以此來尋找更好的創新支點和創業契合點。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創業所需要的各種綜合素質,強化他們的風險意識,提升他們應用對風險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綜合素養。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不可能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立志創業或者創業成功,但會影響他媽的終生,創新精神不僅決定了高校大學生的學習和實踐,更決定了以后的工作和發展;創業不僅讓大學生在高校能夠真正的認識感悟,更讓學生一生都努力去實踐,讓大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一直都走在創業的路上,創業的激情始終不減。這樣既能夠重視創新創業教育,更能夠讓創新創業教育不急功近利,扎扎實實地推進理論和實踐教育,讓高校大學生先具有相應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培養他們的創業經驗,引導學生做好創業規劃,為他們提供相應的支持和服務,邁好人生創業創新的第一步,走好創新創業最為堅實的一步。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充分解放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