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30 16:25:3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環境污染物的特點,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縱觀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GDP增長與生態環境脆弱的矛盾日益突出,農村環境污染與農村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矛盾日益加劇業已成為政府、企業、百姓既關注又頭痛的瓶頸。筆者在調查中了解到,在點源污染與面源污染交織、工業生產污染與農村生活污染疊加的現狀下,以農業污染源為突出代表的農業環境污染又呈現出新的特點,更給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
1.農業環境污染新特點
1.1農民增收的喜悅與自濺家園苦果的酸澀
農村大部分養殖場,受資金條件局限和養殖戶傳統習慣的影響,很少有相配套的畜禽糞尿處理利用設施,致使大量畜禽糞尿隨意排放或只簡單堆放在養殖場和農戶院外,造成大氣惡臭污染、周邊地表水有機污染、富營養化污染,甚至造成地下水污染。養殖戶和其他農戶生活在畜禽糞便的環境中,病原體直接威脅人身健康。《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于2010年2月9日,農業部王衍亮巡視員指出:“從這次普查的結果看,在農業源污染中,比較突出的是畜禽養殖業污染問題,畜禽養殖業的化學需氧量、總氮和總磷分別占農業源的96%、38%和56%。”以成年牛為例的調查顯示:每頭牛每日食干料8kg,引用大量水,以每戶養殖50頭計算,排出糞便量可想而知。
1.2經濟提速的光環與突發事件惡劣的偏頗
李干杰提出:部分地區的環境污染還很嚴重,重化工業等重點產業、重點行業的污染排放,在工業污染排放中的所占比重還很高。污染源找到了,但污染的地域在哪里?城市產業升級換代和城市環境改善在某種程度上是以犧牲農村環境為代價的,以電子廢物為例,城市回收利用的部分只能是一小部分,大部分污染只能由農業環境承載。“環境突發事件和污染事故進入了高發期,由于環境污染引發的一些社會矛盾日益突出”的現狀,突發性強、傷害性大、恢復難度大的現實,為全社會敲響了農業環境污染新特點的警鐘。
1.3今昔欠帳的繼續與子孫買單的無奈
隨著我國人民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農村垃圾數量和結構都發生了新的變化:一是垃圾總量變大。農村養殖業糞便、房屋建筑、生活自有垃圾不斷增加。二是垃圾結構冗雜。不可降解塑料地膜的大范圍使用和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無控制使用,農村的白色垃圾污染不斷增加。農業外部污染如城市工業延伸和農村工業發展造成農村環境污染排放量日益加大,農村內部污染如農業污水和生活污水“二污合流”、垃圾中的難降解有機物質、化肥農藥的過度使用、養殖業對水環境的污染等問題日益加劇。老污染問題尚未解決,新污染問題逐漸顯現,灰霾天氣、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湖泊富營養化等新的污染問題出現增長趨勢,農民及子孫來承載污染的歷程還要繼續。
2.應對措施
筆者通過大量的調研體會到,針對農業環境污染新特點,應采取新的應對措施。
2.1摸清底數跟蹤監測
長期以來,“底數不清”制約農村環境保護規劃制定和農村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對策,結果只能是“影響工作”。規劃、措施是以掌握農村各類污染源的行業、數量及其分布地域為基礎,以了解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去向為依據,以農村生活污染、工業污染、農膜污染和施用農藥、化肥造成的農村面源污染程度為參照。要想早發現、早防治、早見效,必須隨時掌握農業環境污染第一手材料,真正全面摸清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的家底,才能有“防”有“治”,防治兼備,因地制宜、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使農業環境污染少發生、早治理并且成本降到最低。
2.2明確標準快速判斷
應因地制宜地采取符合我國具體實際的計量標準對環境污染問題進行衡量、裁定、監督、治理,實現規范化計量、標準化。例如,最新研究表明,當前我國的大氣污染結構已由過去的煤煙型污染轉變為煤煙型和汽車尾氣復合型污染,多種污染物都以高濃度同時存在的污染狀況。而我國現行的空氣質量標準和評價(API指數)體系不能全面表示城市空氣質量等級。應借鑒國際空氣質量監測評價方法,重新修訂我國現行空氣質量標準和評價體系。
農業環境污染特別是突發性污染事故,具有時間突發、形式多樣、危害嚴重和處置復雜的特點。快速判斷污染事故的類型及污染狀況,是污染事故得到及時處理、恢復措施得以及時制定、不良影響得以及時消除的前提和關鍵。環境污染處理人員要把污染物質的種類、污染物質的濃度、污染的范圍及其可能的危害,在最短的時間,采用最簡便的方法,取得最直觀的數據,得出最準確的結論,提供第一手資料,為事故處理搶抓時機。
2.3普及常識應急演練
環境污染防治和處理不僅是環保等幾個部門的事情,而是涉及全社會的事情,是時時有可能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普及防治知識,常抓現場演練,提高防范能力,是應對農業環境污染新特點的有效機制。現場演練旨在提高對農業環境污染事件特別是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少農業環境突發事件及其造成的損害。
參考文獻:
2環境監測實驗室治理污染物所存在的問題
2.1污染物難以收集
由于環境監測實驗室所要監測分析的對象多而復雜,使得所產生的污染物量少,同時也比較分散,這樣就不利于對它們收集。加之,較長時間內,實驗室內環境污染都不被重視,導致了污染物收集和治理工作都難以展開。即使實驗室已經廣泛開展了標準化建設,但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實驗室對環境污染管理方面都不能嚴格履行規范化要求,導致環境監測實驗室污染物不僅僅是難以收集,而且在收集和處理的設備上也很落后。
2.2污染物的種類繁多,危害較大
調查研究表明,大多數實驗室污染物是廢氣、廢液和固體廢棄物,大多數環境污染物種類包括有機污染物,重金屬類和酸堿類污染物以及部分刺激性氣體等,實驗室環境污染物種類多,危害大,對周圍環境和人體健康都帶來很大的危害。
2.3污染的治理方法較少
總的來說,環境監測實驗室的環境污染一直都未收到上級部門的重視,這樣也就致使污染治工作無法得以有效的進行。雖然很多實驗室也已經根據化學實驗室的規范要求,分配不同放置污染物的殘液缸,而事實操作過程中卻沒有按類別放置,而是一概丟向下水道。然這種狀態是普遍存在的。上級管理部門一直都未能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不管是進一步進行規范化監測實驗室的建設,還是增強對環境監測實驗室問題的意識,都離不開監測能力以及質量管理。
3環境監測實驗室污染物治理措施
3.1合理有效處置實驗室污染物
盡管環境監測站實驗室的污染物在數量方面并不出奇,可是由于污染物的種類多而復雜,而且這些污染物的成分以及危害也相差很大,所以在處理實驗室的污染物時,要嚴格按照它們的性質和狀態,對它們進行分類收集,從而避免二次污染。除此之外,實驗室的這些污染物必須要及時回收,不同的廢液分類裝入相應的回收瓶中,并安排相關的負責人員妥善保管,然后將它們送至專業的單位處置。同時還要充分考慮治理成本,有效的進行循環利用,以此來處理環境監測站實驗室中的污染,對于那些不可回收利用的有毒實驗室廢棄物,統一收集后交由資質的污染物處理單位統一處理。
3.2充分提高認識
制定相應的技術規范環境監測實驗室在治理環境問題的時候,首先必須要提高對實驗室環境污染的認識,并且嚴格按照實驗室站點的實際監測工作的特點以及重點,找出針對性的措施降低實驗室的污染狀況。除此之外,實驗室的重要工作人員還應積極向上級部門反映,調動專業人員對監測實驗室的污染特點和防治途徑進行更徹底的調查和研究,并根據實際的狀況制定相應的具有很好的操作性的技術規范,而且還要及時的把這些技術規范落實到監測站的標準化建設中去,使得這些技術規范切實的成為能力建設的重要成分,為各項實驗室環境污染的防治的貫徹落實提供可靠地依據。
3.3控制環境污染源頭以及改進分析方法控制
環境污染的源頭,不得不說這是降低實驗室環境污染的產生量的根本措施,在滿足實驗分析的要求下,要對分析污染物的方法進行有效的改進,分析測定方法要盡量遵循以下四個基本原則:試劑毒性小,取樣量少,試劑消耗量少以及污染物產生量少。例如在對COD進行分析測定的時候,所采用的方法是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而不是利用傳統的重鉻酸鉀法進行測定,利用ICP以及ICP-MS對重金屬進行分析,可以一次性對多種物質同時分析,同時這種方法所消耗的試劑量要遠遠低于光度法;在分析測定多種陰陽離子的時候,采用離子色譜法要比光度法以及滴定法效果好的多;在對有機污染物分析測定時,密閉的固相萃取法或者密閉液相萃取法更占據優勢,不但降低了有機溶劑的揮發,還減少了有關操作人員與污染物的接觸時間。
中圖分類號:X5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21-0230-01
石化企業是以對石油天然氣進行化學儲藏、提煉和加工為主的工業企業,在進行工業生產時,會產生大量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險化學品和工業廢料,在進行上述有毒有害危險化學品進行運輸和排泄廢物時,如果處理不當,就會產生重大的突發性污染事故。這種污染事故會對周圍環境產生極大的危害,使周圍的環境受到嚴重的污染。因此,石化企業要嚴謹的對待石化生產過程中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并對其進行應急監測,通過應急監測及時的解決環境污染事故。保證周邊環境的安全和穩定。
一、應急監測在石化企業突發性環境污染中的應用價值
應急監測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石化企業突發性污染事故的嚴峻性中,石化企業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主要有以下幾種特性:首先,是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突發性,石化企業的污染物排放沒有固定的方式和途徑,在發生事故時,突發性環境污染會在不固定的位置上大量的排放高危險性的污染物,對環境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其次,石化企業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污染物成分復雜,主要成分包含液體、氣體和固體。氣體中包含了大量的有害氣體,包括一氧化碳、硫化氫、氯氣、氨氣等,一旦暴露在空氣中,會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液體中則含有大量的耗氧物質,一旦進入到周圍環境中的自然水體中,就會急劇的惡化自然水體的水質,使水中動植物大量死亡,進而導致嚴重的環境污染。最后,石化企業的突發性環境污染的另一特性是范圍廣泛,污染物一旦大量進入周圍環境,對周圍大面積的環境都會造成影響。可見,石化企業的突發性污染事故具有非常高的嚴峻性。而應急監測的主要內容就是對上述環境污染進行監測,確定污染出現的地點和污染的影響程度,分析污染物的成分,從而進一步的解決污染,減少對環境的傷害。
二、石化企業突發性環境污染應急監測應對措施及處理方法
2.1 確定污染因子
石化企業的污染源和危險品種非常多,具有多種形態、多種傳播方式、大面積出現的特點。在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出現時迅速的對污染因子進行判斷和辨別,能夠有效的提升對污染物進行處理的速度。石化企業的最主要兩大污染源是水污染和空氣污染,主要的污染物成分為一氧化碳、硫化氫、氯氣、氨氣以及耗氧物質等。不同的污染物需要經過不同種類的控制措施,因此,對污染因子的判斷是應對突發性環境污染的基本工作。企業的環境監測系統應該能夠迅速的啟動應急監測設備和工作流程,通過應急監測及時、準確的判斷污染物的種類、濃度、以及可能的污染范圍和發生的其他環境問題。以便通過有效的監測,從而達到控制事故情況,減少事故危害的目的。
2.2 采樣點位的布設
水污染和空氣污染都屬于是發散式的污染,污染物進入空氣或水體后,會迅速的擴散到水體和空氣中,并且無法明確的檢測到污染物的擴散范圍。因此,對環境污染的采樣點的布設,就是找到污染物傳播范圍、確定污染物的傳播速度的重要手段。環境空氣應急監測點的設計應該設計在污染發生的地方,確定污染源后,在靜風的情況下,將監測點放置在離污染源最近的地方,在有風的情況下,將監測點反之在上風向的位置上,并且特別是當周圍出現醫院、居民區、學校甚至是商業繁華區時,要將監測點設置在這些區域周圍,以便確認環境污染對這些地區的影響,在氣候條件對污染的監測產生影響時,要采取更加密集的檢測方式,可以采取網格布點、軸線布點和扇形布點等方式進行空氣采樣。在發生水污染時,需要在水污染源頭設置監測點,并建立事故污水收集池。并在接觸到飲用水源或牲畜水源地等地區時,對上述水源地進行設點監測,成立應急監測小組,保證水源地的污染最小化。
三、企業應對突發性環境污染的合理化建議
3.1加強石化企業生產工作中的環保宣傳力度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往往是企業對生產安全重視程度高,但對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視程度不夠,以至于在生產中產生突發性的環境污染事故。在進行生產時,企業應重視環境污染事故的預防和對環保的宣傳。在出現突發性污染事故時及時的通知相關的環保部門對環境污染源進行解決和處理,并對已經受到污染的環境進行改善,一旦錯過了敏感點的監測時機,對環境污染的監測和處理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3.2加強石化企業應急監測的配套裝備
應急監測時,需要多部門的人員對污染源進行布點、采樣、追蹤和監測,因此,需要大量的交通工具、檢測設備以及聯絡設備。以便隨時的報告情況、改變方式,調整位置等工作。在事故現場污染物濃度高的情況下,需要對檢測人員進行防護設備的配備。這些都需要企業對配套設備進行充分的準備。
3.3石化企業監測技術人員的水平提升
石化企業的突發性污染事故出現的時間不固定,呈現突發性的特點,如果監測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不到位,應變能力不強,就會影響到突發性污染事故的監測工作的結果,進而影響到整個污染事故的處理。因此,要對石化企業應急監測技術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和大量的實戰演習,以得到良好的技術熟練度,充分的提升石化企業突發性污染事故的處理水平。
參考文獻
[1]曾建.淺談化工企業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J].能源與環境,2014,06:68+70.
[2]郭艷.化工企業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J].北方環境,2013,06:138-140.
[3]何兆華.石化企業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種類及應急監測對策[J].安徽化工,2014,01:56-57+62.
中圖分類號:X831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近年來,隨著工業廢氣量排放的增加、公路汽車行駛數量以及交通擁堵系數的增加等問題,一些大中城市的空氣質量逐步下降,加上霧霾天氣的頻繁發生,大氣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當前,人們并不能一蹴而就地改善空氣質量,在加大改善空氣質量投入的同時,只能按部就班地對大氣環境污染物進行嚴密的監測,以隨時了解和掌握人們所接觸的空氣質量及其相關問題。但是,目前由于環境監測部門等大氣環境污染物監測的重視度和資金投入力度不足,致使對大氣環境污染物的監測仍然存在許多不足。本文將對大氣環境污染物監測相關問題從理論和實際的視角進行探討。
1 大氣環境污染和環境監測概念及其基本內容
1.1 大氣污染、大氣污染物和污染物總量控制的概念及其基本分類
1.1.1 大氣污染、大氣污染物和污染物總量控制的概念闡述
大氣污染,顧名思義是指大氣中有害物質的數量、濃度和存留時間超過了大氣環境所允許的范圍,即超過了空氣的稀釋、擴散的能力,使大氣質量惡化,給人類和生態環境帶來了直接或間接的不良影響;大氣污染物是指在自然過程和人為活動中所產生的對大氣環境有污染的物質,本文主要指的是由包括工農業生產、日常生活和交通運輸工具等在內的人為活動所產生的污染物;污染物總量控制是指在某一區域內,對排入該區域的大氣污染物總量進行嚴密監測和控制,使其在一定時間內能被空氣所稀釋和擴散,從而不對大氣環境產生污染。
上述三者之間的關系則是:由于大氣污染物的過度排放,超過了大氣環境所能容納的飽和度,進而造成大氣污染,大氣污染的發生,極不利人們的工農業生產和生活,因而需要對大氣環境污染物總量進行控制。目前,屢屢發生的大氣環境污染現象,并不是監測力度的不夠,而是對大氣污染無產生的源頭改善和控制力度不夠。
1.1.2 大氣污染源和一些常見的大氣污染物
從大氣污染物產生的形狀及其所影響的范圍來看,大氣污染源主要是點、線、面、體等這四種來源,以煙囪為代表的廢氣排放就是大氣污染源的點,以道路交通機動車、火車、輪船和飛機等所排放的廢氣污染物就是大氣污染源的線,以一定區域內近地面的隨意排放的廢氣等就是大氣污染源的面,由焦爐爐體和工廠天窗等所產生的污染物就是大氣污染源的體。
一些常見的大氣污染物是:SO2、PM2.5為主的懸浮顆粒物、NOX、CO、VOCS、重金屬、放射性物質、光化學氧化物等。引起這些大氣污染物產生的因素主要有污染物排放總量超過大氣環境的飽和度、污染物的距離、污染源的排放高度、大氣自身的凈化能力等。表1是污染物在不同時間內超過不同的濃度時,就會引發大氣污染。
1.2 環境監測概念及其特征
1.2.1 環境監測的概念
環境監測是指為了預測環境問題并加以防范環境問題的出現,由環境監測部門對大氣污染物、污染源等各項內容進行間斷式的監測。
1.2.2 環境監測的特征
總體來看,環境監測具有準、快、全和法律效力的特征。首先,環境監測要以“準”為根本標準,只有進行準確的監測,才能提供準確的監測結果和數據;其次,環境監測要以“快”為根本要求,大氣環境的變化瞬息萬變,因此在對大氣環境進行監測時,要做到“快”,能夠對突發性事件做出及時反應;再次,環境監測要以“全”為基本指導,全方位的監測,能夠滿足各個部門的不同需求;最后,環境監測要以“法律效力”為基本前提,監測的數據要具有法律效力,這樣才能為環境保護舉措的執行提供依據和樹立權威。
2 大氣環境污染物監測布點的原則與方法
2.1 大氣環境污染物監測布點的原則
根據國內外對大氣環境污染物監測布點的設置,結合我國實際發展情況,本文認為在對大氣環境污染物監測布點時,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2.1.1 堅持科學性原則
這就要求監測部門應該根據污染物的不同,采取相對的監測方法。
2.1.2 堅持一致性原則
這就要求在科學性指導下,對監測結果要具有可信度,要使監測數據無論是在地形或不同氣候條件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2.1.3 堅持代表性原則
這就需要監測部門在進行監測時,要有重點監測,并要使監測數據能反映出未來大氣環境的發展趨勢。
2.1.4 堅持經濟性原則
這要求監測單位在保證監測科學性的條件下,對監測點的設置進行合理分配,將主要資源集中在污染嚴重的區域。
2.2 常見的污染物監測布點的方法
目前,常見的污染物監測布點的方法主要有四種方法,分別是扇形法、同心圓法、功能區法和網格法。扇形法適用于具有明顯的主導風向和污染源屬于點源的區域,主導風向是扇形的軸線,點源是扇形的頂點;同心圓法適用于某些具有多個污染源的區域,并且這些污染源相對要集中,由于污染源的隨外擴散能力不斷降低,同心圓的半徑設置應該有所差異;功能區法適用于具有顯著城市功能分區的一二線城市,這些城市功能分區常有居住區、商業區和工業區等其他區域。
3 關于進一步加強大氣環境污染物監測的若干建議
近年來,隨著霧霾現象的頻繁發生,大氣污染面臨著嚴峻考驗,空氣質量不斷下降,在做好對大氣污染源監測的同時,要結合信息技術不斷進行創新,具體如下:
3.1 加強電化學免疫傳感器在環境污染物監測中的應用
利用電化學免疫傳感器進行監測時,主要是借助于這些具有特異性的親和反應,通過對平衡狀態時抗原-抗體復合物進行監測,對待測物的分析進行監測。讓免疫化學反應發生在傳感器的表面,它具有很強的功能,較高的靈敏度,它可以在很短時間對物質做出監測。大量的研究顯示,電流型免疫傳感器的廣泛應用主要通過一定的競爭機制,對電子傳遞的途徑加以改善,并與流動分析相結合,可以提高小分子半抗原靈敏度的監測。對它更加重要的應用研究還有環境雌激素,包括孕酮、雌二醇等。
它與常規的免疫分析儀器不同,電化學免疫傳感器技術的花費較小,能夠實現儀器化,對現場監測比較適合。因為有以上特點,電化學免疫傳感器要滿足對痕量污染物的定量監測,它主要應用于毒素、有機農藥、病源微生物等方面的監測,并被廣泛應用。
3.2 基于無線傳感器網絡的環境監測系統的在線監測方法
通過傳感器來測量與監測所需的參數,再借助網絡將它發送到控制中心,用來實現監測的目的,它主要是通過公共有線電話網、移動電話網來完成任務。PSTN在布線上有許多困難,所需的費用很高,所以它的應用范圍非常有限,而利用移動電話網對數據進行傳輸時可以解決布線的困難與缺點,對于大范圍的測量,會出現成本太大并且數據采集的精度太小。此外,因為有太大的能耗,所以在較短的時間內要及時地對電池進行更換,這種監測主要是應用于危險區域及大面積監測區域,在應用時的特點是不方便。它主要是由低功耗微小的網絡節點,自己以自發組織方式構成,再通過比較密集的節點進行布置,大家通過協作可以感知、監測和采集網絡分布區域內的各種微觀環境信息,還可以對這些信息做進一步的處理,在根本上可以取得詳細、準確的信息。
無線傳感器網絡在國內外的研究成為了熱點,并有了非常大的變化,如在Intel研究中心的伯克利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主要是使用無線傳感器網絡對島上鳥類活動進行必要的分析,這一系統主要是對將傳感器所獲取的溫度、所獲取的濕度及氣壓等環境信息會通過多條路由的方法,可以將各信號,通過各種方式將其發送到監測管理中心,通過對這些比較有效的信息做進一步的監測,使其達到不打擾野生動植物的正常生活情況,并可以對其環境進行監視。
4 結語
隨著工業廢氣量排放的增加、公路汽車行駛數量以及交通擁堵系數的增加等問題,大氣環境污染物監測工作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環境監測部門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環境保護工作,為國民經濟的良好發展和人們健康水平“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 劉芳鳳.淺談大氣環境監測的數字化測量[J].科技風,2013(17):56.
[2] 張偉.遙感FTIR在大氣環境監測中的新發展[J].科技風,2013(17):276.
而今,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受到大氣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要影響,對于當前的大氣環境污染問題,相關部門已經積極投入到大氣污染環境的研究和治理中,從而使得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得到維護。對大氣環境污染物進行監測能夠了解大氣環境污染的具體情況,進而采用科學的原則、方法以及手段對其進行有效地控制,減少大氣中的污染物,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和氛圍。
1 大氣污染物監測的主要內容
實際生活中產生的大氣污染物主要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氮氧化物的主要來源是車輛排放的尾氣,現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車輛的數量也逐漸在增多,尾氣排放量也大幅度增加,城市中的氮氧化物數量也呈現增長的趨勢。此外,石化燃料燃燒、化肥燃料排放等都會產生氮氧化物,使得大氣環境污染更加嚴重,這也是導致現如今霧霾天氣增多的重要原因。在大氣環境監測中,主要是監測煤炭、石油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硫、硫化氫、細小顆粒物等,[1]影響大氣環境的因素中,二氧化硫是最為嚴重的,如果大氣環境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超過標準,就會引發人類的支氣管炎、結膜炎等,由于對于一些體質比較差的人影響更為明顯,容易使其患上各種疾病。通過光照,二氧化硫與大氣中的氧化劑發生作用,就會產生硫酸鹽氣溶膠,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大氣環境監測中也需要對硫氧化物進行認真的監測。
2 大氣環境污染物治理的有效措施
2.1 進一步完善監測制度體系建設
在對大氣污染物進行治理時,需要明確其污染源,了解大氣污染物的監測范圍,使得污染物的監測工作能夠順利推進。完善監測站的建立,使得大氣監測技術得以優化和改進,實時監測當地環境的變化情況,了解污染源,使得監測工作更加針對、科學。加強無線傳感器技術的網絡環境監測,重點監測重污染地區以及人工監測難度大的地區,了解污染物的分布和遷移。[2]對于重工業地區,可以將永久性的監測平臺設置在這里,相關部門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以及監測的結果明確大氣排放的具體標準。
2.2 實現新能源的開發利用
當前我國的工業生產中依舊大量使用傳統的生產方式,將煤炭作為主要的燃料,這種燃料的能耗高,會造成極大的污染。要想使大氣污染問題得到有效地解決,就需要積極推進產業結構的升級,實現集約式的發展,減少能源消耗,使得資源能夠高效利用。大力開發和使用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以及地熱能,使得我國的能源結構得以優化與完善。
2.3 加強大氣污染的監督管理
為了更好地實現環境保護的效果,需要加強環境保護的投入力度,進一步完善和建立健全大氣污染的治理條例,對于環境污染的企業要加大處罰力度,對于不達標的重污染企業需要停業整頓,對城市工業區進行合理劃分和布局,使得污染物能夠有組織的排放。實現城市各管理部門的合作,對露天施工以及車輛排放的污染物進行監督和治理,借助于新媒體的作用,發揮群眾監督的作用,保證大氣環境污染得到有效地解決。
3 大氣環境污染物監測的方法
3.1 紅外吸收光譜法
紅外吸收光譜法具有很好的選擇性。不同的氣體有著自己相對應的光吸收頻率,即使是將不同的氣體混合在一起,氣體也會獨立的吸收自己對應的頻率光譜,并不會干擾其他氣體吸收自己的光譜。在監測混合氣體就可以利用紅外吸收光譜方法。
這種紅外吸收光譜法對氣體的濃度監測時,主要是依靠頻率的不同進行的,相比于實際的儀器,這種監測方法不會輕易老化,也不會輕易出現中毒的現象。實際的監測儀器有著自身的測量的限度,測量的結果并不準確。使用紅外吸收光譜法能夠防止出現這種問題。紅外吸收光譜法測量時需要在低電壓下進行,防爆性比較好,在礦井、煤氣站等容易爆炸的地方使用這種監測方法是比較安全的。紅外吸收光譜法的監測準確性也比較高,能夠長時間使用,受到信號干擾的程度比較小,因此使用比較廣泛,在軍事領域中也能夠體現其優勢。
3.2 計量法
對大氣中的固體顆粒物的濃度進行監測,通過具有切割特點的采樣器,在穩定的速度下抽取待監測的氣體,將不滿足監測條件的固體顆粒物進行篩除掉,利用濾膜截流需要監測的顆粒物。在平衡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對采樣前后濾膜的質量以及氣體采樣的體積進行測量,從而對固體顆粒物的濃度進行測量,處理濾膜之后,可以進行組分分析。[3]
3.3 電化學法
利用傳感器的化學原理,將與氣體濃度相關的電信號輸出去。這種測量的方法與物質的化學性質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不同氣體使用的電化學裝置也是存在差異的。電化學法主要是對大氣污染物中的有機、無機氣態污染物進行監測,如甲醛、二氧化硫等,就可以使用電化學方法進行監測。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大氣環境污染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問題,一定要提高重視,加強治理。大氣環境污染治理中需要先做好污染物的監測工作,明確大氣中污染物的成分以及比重等,了解大氣中污染物的變化情況,對監測的數據進行科學的分析,對污染物的變化情況進行預測,進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預防和治理大氣污染問題,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和諧、可持續發展,為人類創造好的生存發展環境。
參考文獻
1現代生物技術的特點
在當前生態系統中,生物作為其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生態系統內物質循環需要通過生物過程來完成。生物技術能夠實現對環境的有效保護,在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時屬于一個純生態化過程,具有快速、低消耗、高效率、低成本、反應溫和及無二次污染等優勢。在當前生物技術在環境污染治理中的應用主要是通過利用微生物,其在對污染物處理過程中,其最終產物多為無毒無害、穩定的物質,有效的避免了污染物的多次轉移。而且一些難以處理的環境介質也可以通過生物技術實現治理,即可以利用生物修復技術來凈化環境,使受污染源的水資源及土壤等重新得到利用,同時還能夠進一步強化環境的自凈能力。隨著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其不僅在環境污染治理方面進行廣泛應用,而且在環境監測方面應用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特別是通過利用生物傳感器發展起來的環境生物監測技術,能夠在線提供各種環境質量參數,為環境質量預報和報警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持。
2生物技術在在環境污染治理中的應用
2.1生物技術應用于廢水處理
在對廢水處理過程中,可能利用在自然條件下生長及系列的微生物,通過微生物的生命活動來轉移和轉化廢水中的污染物,達到凈化廢水的目的。這種處理方法稱為自然生物處理法,是一路具有較好經濟性的污水處理方法。利用微生物凈化廢水過程中,具有較好的吸附性、沉降性和降解能力,而與生態學和可持續發展觀點相符合。特別是當前隨著環境標準的不斷提升,廢水生物處理技術也取得了較快的發展,各種以其為基礎的新技術也不斷開發出來,并在污水處理中進行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2.2生物技術在廢氣凈化處理中的應用
目前采用的方法有生物過濾、生物洗滌和生物吸附法等。生物技術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安全性好和無二次污染等技術優點,國內外運用現代生物技術對廢氣凈化處理得到了較為理想的效果。美國學者利用微生物代謝凈化工業性惡臭氣體效果顯著,而且不產生二次異臭;德國研究者利用生物膜過濾處理含硫化氫的氣體,硫化氫除去率達90%以上。另外通過利用生物膜填料塔對橡膠再生脫硫處理試驗結果表明:運行條件控制適當時,凈化效率可保持在90%以上,能夠實現達標排放,且投資省,運行費用低。
2.3生物技術在固體廢棄物處理中的應用
目前,國內外固體廢棄物常規處理方法主要有固積、掩埋、焚燒,在處理過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固體廢棄物經過生物技術處理可作為作物生長的優質有機肥料。近年來,國外采用機械快速堆肥工藝,發展用蚯蚓床處理有機垃圾和糞便、處理城市垃圾,不僅可以將城市有機廢棄物轉變為肥效高且無臭味的蚯蚓糞土而且還能獲得大量蚯蚓作醫藥原料,加上蚯蚓體內蛋白質含量與魚類相當,是畜禽和水產養殖業的優良飼料,可以收到一舉數得之效果。
2.4生物技術在環境污染修復中的應用
利用生物技術來對環境污染修復過程中,盡可能在不對自然生態系統帶來破壞的情況下,通過利用自然凈化和增強分解污染物的能力來達到修復的目的。具體應用過程中充分的應用了生物生命代謝活動來減少環境中有毒有害物質的深度,或是將有毒有害物質轉化為無害化,使被污染的環境恢復到最初的狀態。利用生物技術在對環境污染修復過程中,主要以植物修復和微生物修復為主。主要是利用生物特有的分解有毒有害物質的能力來將環境中的污染物去除。在對油輪泄漏所帶來的污染處理過程中,通過投加營養和高效降解菌有效的對海岸環境質量進行改善,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當前生物修復技術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治理大面積污染區域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2.5利用生物技術處理難處理的污染物
傳統的生物處理技術利用生物及微生物,但生物和微生物代謝過程復雜,能量利用率較低,處理速度不快。因此需要有較好的技術來加以改進。還有許多的廢物不能完全處理好,采用新的技術和生物種類來進行處理、適當加大生物用量和添加流程步驟是改進廢物處理技術的關鍵所在。基因工程就是通過基因分離和重組技術,將人類需要的目的基因片段轉移到受體生物細胞中并表達出來,使受體生物具有該目的基因表達后顯現出來的特殊性狀。達到改進生物物種的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構建的高效菌種來治理污染,尤其是除草劑、殺蟲劑和塑料、橡膠制品等人工合成物質的污染,是現代環境生物技術發展的熱點之一,更是未來環境生物技術發展的趨勢所在。
3結語
生物技術發展速度較快,將其在環境污染治理中進行應用,能夠最大限度的將環境中的污染物去除,特別是在對廢水、廢氣及固體廢棄物等處理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同時還要能夠實現對環境污染的有效修復,對一些難處理的污染物在處理過程中也能夠達到較好的效果。利用生物技術能夠實現對環境污染的有效治理,還我們一個潔凈、安全的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陳飛.環境生物技術在環境污染治理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17):4673-4674.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and strengthening of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problem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existing problems; the analysis on importance
中圖分類號:X8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環境監測是隨著環境污染的形成而產生,并隨著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而發展的。作為環境保護工作的基礎,環境監測既是環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環境決策的重要依據。
一、當前環境污染的特點
1.1環境污染涉及面廣,影響深遠
首先,由于環境污染的污染源來自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各個領域。諸多的污染源產生的污染物質種類繁多,性質各異,并且這些污染物常常是經過轉化、代謝,富集等各種反應后,才導致污染損害。其次,與般民事違法行為所造成損害不同,污染環境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過程非常復雜。比如,1956年日本發生的“水俁病”,是因當地的一家氮肥廠將含汞的廢水排入河中,使汞富集于魚體之內,當地居民吃了這種魚而致病。應該說在這個系列環節中,單一的某個環節并不會致"水俁病" ,但經過這一完整的過程,最后導致了“水俁病”這一損害后果。
1.2環境污染損害具有持續性
環境中化學污染物相對濃度一般都很低,大多數在百萬分之幾,少數在十億分之幾,有的甚至在萬億分之幾的水平。因為濃度低,短時間內看不出危害,可是長年累月,“積少成多”,有的是終身受害,可釀成嚴重后果。生活環境中的污染因子濃度通常比生產環境中濃度低的多,但由于人群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下,因此作用面廣,機體內累積劑量大,累積損傷大,表現為低劑量、長時間的慢性中毒。
1.3污染物的種類繁多,作用機制復雜
環境污染通常是多因子聯合作用,健康效應表現綜合性環境中有害因子有很多種類,它們可能同時進入人體,多種污染物同時存在,各種污染物各有不同的毒害作用,產生相互作用,這些因子的聯合作用將使人體產生的效應更加復雜。可以是局部刺激致毒、也可以是全身作用;有的是特異性作用,有的是非特異性作用;而且污染物與污染物之間可以起協同疊加作用。
1.4環境污染損害具潛伏性
環境損害一般具有很長的潛伏期,這是因為環境本身具有消化人類廢棄物的機制,但環境的這種自凈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某種污染物的排放超過環境的自凈能力,環境所不能消化掉的那部分污染物就會慢慢地蓄積起來,最終導致損害的發生。
二、環境監測的任務
環境監測的主要任務是對環境樣品中的污染物的組成進行鑒定和測試,并研究在一定歷史時期和一定空間內的環境質量的性質、組成和結構。基本目的是全面、及時、準確地掌握人類活動對環境影響的水平、效應及趨勢。
1.環境監測的特點
環境監測就其對象、手段、時間和空間的多變性、污染組分的復雜性等,其特點可分為:
(一)環境監測的連續性
由于環境污染具有時空性等特點,只有堅持長期測定,才能從大量的數據中提示其變化規律,預測其變化趨勢,數據越多,預測的準確度就越高。如監測點位的選擇一定要有科學性,而且一旦監測點位的代表性得到確認,就必須長期堅持監測。
(二)環境監測的綜合性
監測對象包括空氣、氣體、土壤、固體廢物、生物等客體,只有對這些客體進行綜合分析,才能確切描述環境質量狀況。對監測數據進行統計處理、綜合分析時,需涉及該地區的自然和社會各方面情況,因此,必須綜合考慮才能正確闡明數據的內涵。
2.環境監測的作用
(一)環境監測在城市環境規劃中的作用
在社會化生產過程中,經濟與環境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即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是統一的。黨和國家將環境保護工作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強調經濟建設與環境建設要實行“三同步”即: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實行“三同時”,即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
(二)環境監測在污染物總量減排和環境執法中的作用
隨著污染整治工作的不斷推進,環境監測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為污染物部量減排和環境執法提供了科學依據。
1)對重點污染企業進行不定時抽檢,促進企業治理污染,實現達標排放。
2)對排污企業進行監督性監測。通過對排污企業的督查性監測,全面及時掌握了企業的排污情況,為工業企業污染整治提供了技術支撐。
3)對違法排污企業進行暗查。根據暗查監測結果,對不正常使用污染治理設施、超標排污的企業處以罰款;對重點污染掛牌督查的高能耗、高污染的違法排污企業,報政府停產治理;對治理效果不佳的企業,建議關停。
(三)環境監測在社會商品中的作用
社會商品是在整個社會中流通和使用的。產品質量的好壞,不僅從適用、美觀、耐用方面去衡量,還從它對人和環境所產生的影響來衡量。如機動車排放有害廢氣指標,冰箱等家用電器的噪聲指標等都要進行測定。尤其是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工合成化學品越來越多,作為環境監測工作人員,更要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
(四)環境監測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科學技術的進步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而有一些科學研究又往往以環境監測為論據。如自然資源考察中的環境背景值調查、環境監測和環境容量研究中的污染源調查等等。做好這些方面的環境監測,將對推動科學研究、發展經濟有著重大意義。
三、影響環境監測質量的主要因素
(一)采樣質量
樣品采集過程中采樣點的布設、采樣的深度與厚度、樣品的儲存方法、氣象條件和采樣的時間等因素都會影響采樣質量。實際操作過程中常常會因為周邊環境、地理位置、天氣狀況等因素的影響無法按照理論上的要求布點,只能因地制宜地選取其他點位來代替。在這種點位布設不規范、具有一定程度隨著性的情況下所采集的樣品,測得的數據顯然不能反映真實情況。
(二)儀器設備性能的影響
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是被大氣圈,水圈,巖石圈和土地圈包裹著的。這幾個圈的氣、水、石、土和來自太陽的輻射能,共同構成了地球表面的無機環境。此中,廣泛地分布著一層薄薄的生命圈,由許多特性各異,規模不等的生態系統構成,生物圈內進行著以植物為紐帶的物質和能量的滲透和轉化。
1、大氣污染的現狀
我國是一個以直接燃燒煤為主的國家,而且利用率很低,不足30%,有關資料表明,煤燃燒后10%以上的物質以氣態和固態形式排入大氣。主要污染物有煤煙,粉塵,SO2,CO2,NOX,以及吸附在塵粒上的一些重金屬元素。
2、大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人類生產、生活所產生的污染物排入到大氣中,當污染物濃度超過環境自凈能力時,便構成大氣污染,可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人體健康。例如引起感官和生理機能的不適反應,產生臨床和病理改變。出現臨床體征或潛在的遺傳效應,直到發生急性,慢性中毒或死亡。SO2、BaP、和飄塵,一旦這些物質達到一定濃度,并結合起來形成復合效應,對人體危害就更加嚴重。吸附在飄塵上的BaP有強烈的致癌作用,SO2有促癌作用,放射性污染有遠期效應,包括引起瘤變不育和基因變異等。
3、利用生物凈化功能改善大氣質量,防治大氣污染
治理礦區大氣污染,提高大氣環境質量,需采取綜合防治措施、除積極發展煤炭加工,擴大洗選量,改進燃煤技術與燃燒裝置,大力發展集中供熱和區域性采暖外,利用生物凈化功能,尤其是綠色植物的生物工程防治大氣污染也是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地球上植物的生物量約占總生物量99%,好多種植物對環境有著十分強的耐受力,各種植物都具有通過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的功能,通過光和作用,森林固定了大氣中約1/3的CO2,地球上50-60%O2是由綠色植物提供的,一萬頃的樹木能消耗掉1000Kg CO2,放入空氣中720Kg O2,處于速生期的樹木每小時就能吸收CO2 20-40Kg、一天可達300-400Kg以上,綠色植物在調節大氣中CO2和O2的平衡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某些植物對于礦區大氣中的重要污染物——SO2也有較強的吸附作用,大氣中的SO2濃度太大會傷害植物,但當SO2濃度不超過植物急性傷害閾值時,對其有較強的吸附能力,一萬頃草坪在生長旺盛期可吸附SO2 20mg/天左右。
地球上森林的總葉面積約是地球表面積得3倍,植物表面形狀各異,有吸附、過濾和粘著作用,一般有毒氣體經過綠地有25%被阻留,可使降塵量減少23-50%,飄塵量減少37-60%。
在生長旺盛期的植物能分泌一種特殊功效的殺菌素,能殺死某些細菌,真菌和單核微生物,可減少致病微生物。
4、利用不同生物對各環境污染因子的敏感反應進行生物監測
生物監測是利用生物個體種群或群落對環境污染或變化所產生的反映闡明環境污染狀況,從生物學角度為環境質量的監測和評價提供依據。例如城市中地衣植物的消失與空氣污染程度密切相關,中國科學院植物所等單位在這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篩選出了監測大氣污染物如SO2、HL、HF等指示生物用于環境監測,各國的研究工作表明,生物監測研究工作開展十分活躍,日益顯示其獨特的優越性:
4.1 能反映環境污染物對生物的綜合效應
環境污染的成份極為復雜,即使使用世界上最先進理化檢測技術和手段,要對如此繁多的污染物全部進行監測分析,無論在經濟上或技術上都是不可能的, 加之環境因子的千變萬化,污染物在環境中不斷遷移,轉化以及多種污染物同時存在所產生的協同或拮據作用等等、使污染物質的生態毒理效應變得十分復雜。通過理化監測雖然能確定環境中部分污染物質的濃度水平及時空分布狀況,但卻不能確定污染物質對生物及人體的危害程度。生物監測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能反應環境污染物對生物體的綜合效應,能直接反應出污染物質對生物,生態系統及人體健康的影響,確定出它們對生物或人體的危害部位,危害程度及耐變閾值等等。目前國內外在對環境致癌、致畸、致突變監測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利用多種生物材料來監測和評價污染物的“三致”效應。如應用紫露草、蠶豆根尖、大蒜根尖等微核技術監測環境污染物,應用紫竹梅花粉母細胞監測環境誘變劑,應用水螅重聚體法予測環境污染物致畸危險等等。
4.2 能對生態環境進行連續監測
目前,由于受技術和經濟條件的限制,理化檢測僅少數項目可以進行連續自動監測,多數項目還靠人工采樣測試瞬時濃度或平均濃度值,時空代表性較差,不能反映監測前后污染物的變化情況,由于生物生活周期長,它們能儲存整個生活時期周圍環境因素變化的各種信息,環境污染和破壞必然作用于生物體,可通過生物體表液和外表液的變化監測環境污染,如根據生物個體數量和群落變化資料,宏觀及微觀受害癥狀的觀察、急性和慢性毒性實驗,生物體殘毒分析,模擬試驗等等能反應較長時間內的環境污染狀況。所以,在監測環境污染物變化的全過程方面,生物是理想的監測工具。
4.3 對環境污染的監測具有敏感性
某些生物對環境污染很敏感,在一些情況下,甚至連精密儀器都不能測出的微量污染物質,對某些生物都有著嚴重的影響,表現出受害癥狀。利用它們作為“指示生物”,可以靈敏地監測環境污染,即快速又簡便。在水生生態和陸生生態系統中,已篩選出許多“指示生物”,用于監測水質污染和大氣污染,均能獲得良好的效果。
(1)環境治理工程具有復雜性、艱難性的特點目前,我國環境污染狀況非常復雜,污染物的不可控性以及對環境的影響不可預知性這兩大特點也就決定了環境污染治理工程采用的方法和技術的復雜性。在我國,主要的環境污染物來源是工業三廢,分別是:噪聲污染、光污染以及放射性元素污染等等。這些污染物成分極其復雜,比如汽車尾氣,其就是由苯、醇、醛以及二甲苯等多種有機成分構成的,其他很多污染物的構成也是如此復雜的。此外,要想有效地治理環境污染,則需要非常先進的技術和工藝。目前在我國工業企業中,排放的污染物也是多樣化的,所以,要想高效地治理污染物,必須有針對性地采用多種工藝以及先進的技術加以治理。由于污染物對環境的影響難以控制,所以說,污染遍布整個世界,不同程度地危害著人類的生活,對大氣、土壤、動植物等重要資源有著嚴重的危害性。另外,環境污染物的頑固性也是難以測定的,誰都不能保證其不會因為時間的變化而對人們造成更加嚴重的危害,這一特點也就決定了環境治理工程的艱難性和復雜性。
(2)學科的邊緣性導致了環境治理工程的邊緣性環境科學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和人文科學以及其他自然科學都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特別是生物科學、物理化學學科等等,只有將這幾類科學知識融會貫通,才能更好地為環境治理工程服務。在我國的一些高校中,環境科學學科的確立的確存在一定的問題,缺乏關注度,其與其他學科的緊密聯系,再加上學科本身跨領域范圍廣的特點,導致了環境治理工程的邊緣性。
2環境污染治理工程的管理
(1)環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的要求第一,要將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競爭以及公平機制引入到工程的管理當中來,充分考慮到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的緊密聯系,但是,要秉承環境效益為先的原則,然后采用先進的技術和工藝,設計出合理的方案,在施工隊伍的選擇上也要慎重,選擇信譽度好的工程隊,嚴格把控工程的質量;在施工過程中,要嚴格執行審查管理制度,全面地控制整個工程的實施;充分運用污染治理技術的成果,將其記錄到檔案中,保證資料的完整性以及準確性,方便日后查找使用。(2)建立市場化環境污染治理工程①環境污染治理工程市場化的基本框架。政府在管理的過程中要不斷地完善新的法律、法規,制定相應的技術標準,通過建立健全市場管理機構和認證機構來加強對環境污染治理工程的管理。政府雖然沒有直接管理環境治理工程,但是依靠其權威性和強制性來規范市場也能達到管理的目的,比如出現責任和管理不力以及等現象,政府就會強制性的予以管理。環境污染治理工程中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隨意性比較大,因此必須要通過制定嚴格的標準和規范來管理生產者的行為。②環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中應該重視行政行為。第一,環境工程管理參與到市場當中,就要不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的經濟體制。政府對市場的管理方式主要是政策和其他一些必要的干預,大致通過稅收、政策、補貼和貸款等等手段加強管理。運用法律的手段對市場中的違法亂紀現象以及危害人民的行為進行打擊、管理,必要的要終止生產活動。第二,政府要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因為其作為市場運行的基礎,能夠保證環境治理工程市場的有序運行。第三,要加強環境治理工程標準的書面化、制度化。要想保證環境治理工程市場的規范運行,前提是要確立完善的工程質量標準和工程驗收標準,形成一套完善的參考體系和實施規范。
3環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的相關建議
在環境污染治理工程中,結合工程自身的特點,在招標這一環節應該加倍重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一些工程難度系數很大,要求的技術和工藝也相應比較復雜,因此要采用無限競爭招標的方式,可以讓多家企業聯合投標,盡量保證工程的質量。對于普通的工程,則允許有經驗的企業進行投標,以提高工程的質量。
二、水環境污染治理技術
目前水環境污染治理相關技術主要涉及到三個領域,即內源污染控制、外源污染控制和監測系統。根據水體周圍地質情況和社會情況不同,水環境污染治理方案也各不相同。下面主要從三個方面介紹水環境污染治理的相關技術。
1.內源污染
通常狀態下水環境中的底泥和水體之間會達到一個動態平衡。即使底泥中的污染物含量高出水體中的幾十倍,在動態平衡的條件下底泥中不會有污染物釋放到自然水體,相反會有部分污染物沉積到底泥中。但是當底泥的物化或者生物形態發生變化時,底泥中的氮、磷特別是重金屬等污染物會釋放到水體,對水體造成內源污染。目前底泥治理技術主要有環保疏浚、原位覆蓋和原位鈍化技術。環保疏浚技術即將受污染的底泥從水體底部清理出來,是一種應用較為廣泛、技術較成熟的技術。但是其工程量較大、疏浚過程中二次污染和疏浚底泥的合理化利用等問題都亟待解決。另外兩種原位覆蓋和鈍化技術在國內基本處于研究階段,僅有少量的工程實踐,但其效果的穩定性和可行性目前還缺乏系統的研究。以上三種技術各自存在優缺點,隨著進一步的研究和開發,底泥處理的應用方向很可能是某幾種技術的結合使用。
2.外源污染
外源污染主要包括點源污染和面源污染。點源污染主要指未經處理的生活和生產廢水直接排入水體或者水體上游含有大量污染物。針對點源污染分散、水量小且水質波動大的特點,各個水處理的相關領域都已經有相對成熟的技術和設備。分散式污水處理設備主要采用的工藝有活性污泥法、物理化學法和電解法等,以上技術的組合基本可以滿足COD、氮、磷、SS、重金屬和油脂常規污染物的降解效果。除去常規的污染物,個人藥品和護理品(Ppcps)在水體中的殘留也逐漸受到重視。如各種馬西平、咖啡因和布洛芬等在水體中痕量存在。這類污染物被排入水體后,通過水體中食物鏈的累積,會在部分魚類體內富集。因其具有難降解性、生物毒性和長期危害性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針對該類污染物的處理技術目前都處于研究階段,主要方法有活性污泥技術、高級氧化技術、活性炭吸附和膜技術等。而且大部分技術效果都不明顯或只能起到收集和富集作用,只有高級氧化法能將其無害化。在面源污染治理方面,城市雨水具有危害性及資源性。初期徑流雨水含有大量雜質,直接排入水體,污染河道;雨水徑流有明顯的初期沖刷作用,污染物集中在初期雨水中,因此控制初期雨水成為雨水利用系統和城市徑流污染控制的一項主要舉措。面源污染治理主要措施包括:以自然沉淀為主的屋頂雨水處理工藝、道路庭院雨水處理工藝(濾柵、混凝、沉淀、除油和過濾等)、中間控制工程(建設下沉式綠地、生物滯留設施、雨水濕地、植被緩沖帶、植草溝、滲透塘、滲井和濕塘等設施)以及集中處理方法(設置雨水凈化設施等)。
3.監測系統
內源污染的治理和外源污染的控制,以及水體環境的改善最主要的是由水質數據來反映。水環境污染治理中大部分的水質數據是人為地感官無法辨別的,因此過程中的監測設備的實用性和準確性至關重要。第一,實時準確的水質監測可以有效的控制污染物的排入;第二,水體數據的變化可以對水體富營養化的爆發和水環境的變化有預警作用;第三,長期的水質監測為水環境治理和應急事件的處理具有直接的參考價值。水環境污染治理中水質監測常規指標與污水處理基本相同。目前國產的監測設備與進口設備在耐用性和準確度上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水環境污染治理中水質監測具有取樣點分散、取樣難度大和現場實驗條件差等特點。水質水文監測信息平臺建設應包括以下內容。水質監測:每條河道、水體設置評價斷面,初步考慮在每條渠道的起點、終點及重點雨水口下游布設在線式水質自動監測站。水量監測:按相關規劃要求,旱季水量不應低于生態需水量;在雨季,綜合考慮水系排澇安全需求,應保證有效收納周邊匯水,并控制城市內澇,進行合理排水。應在各重要節點下游布設在線式流速儀和在線式水位計。降水監測:建設自動化雨量站,并進行科學合理的選址。
三、水環境污染治理設備需求
水環境污染治理設備需求源自于其技術工藝,工藝的成熟基礎就是配套設備穩定可靠。水環境污染治理很大一部分涉及到水利工程的實施,因此將有大量的水利施工機械設備及通用設備(如泥漿泵、離心泵等)的需求。在污水處理專用設備方面除常用的專用機械設備外將增加對增氧推流設備、過濾分離系統、加藥系統等設備的需求。下面結合水環境污染治理工藝技術對相關設備需求進行簡單的介紹。首先關于內源污染的治理,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為疏浚技術,疏浚技術較為先進的設備為絞吸式挖泥船,該船將挖掘、輸送和排出等工序一次完成。但底泥疏浚帶來的問題其目前還無法避免,如擾動帶來的二次污染、對底棲生物生存環境的破壞和底泥運輸問題等。疏浚底泥減量問題也很嚴峻,一般底泥疏浚的深度50~100cm,疏浚過程會產生大量的高含水率底泥,不管是應用還是運輸降低含水率都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對底泥的比阻(反應污泥脫水性能的指標)測定疏浚底泥比阻值0.8×109cm/g屬于易脫水的范圍。
目前脫水工藝有機械脫水、自然干化和土工袋脫水。機械脫水環境影響小,效率高,但需要投入大型設備,基建費用高,運行難度較大,自然風干和土工袋脫水在環境敏感地區很難實現。底泥的資源化利用是伴隨著底泥疏浚帶來的。以1988-2005年滇池和巢湖的疏浚為例,共完成底泥疏浚2.051×107m³,大量的底泥如果應用不當極易造成二次污染。利用首先面臨的問題是處理,不同地區底泥中污染物含量各不相同,因此采取工藝各不相同。我國目前關于底泥的污染物含量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經測試發現其礦物質含量與粘土接近,因此目前其污染物含量的參考標準和資源利用參照土壤標準。目前已經有部分開展水泥熟料和粘土磚的燒結實驗。其次江河湖海等自然水體都具備一定的自凈能力,當水體中的污染物或者排入水體中污染物的含量超過了水體的自凈能力時水污染事件即會爆發。因此造成水體污染事件的原因種類繁多,該類水處理設備的種類也有很多種。
大體包括:針對點源污染中污染物的種類和含量研制的污水處理設備,如為了降低生活污水中氮、磷和COD含量研制的凈化槽;降低油脂含量研制的氣浮設備和降低污水中懸浮物研制的混凝沉淀裝置等;以凈化自然水體為目的的設備,例如通過活性污泥法降低水體中的COD和氮等污染物;利用通過加藥混凝沉淀去除水中的藻類和磷;通過在水體中種植水生生物降解水體中的污染物;通過曝氣或者推流設備改善水體中的溶解氧和水力特性減少藻類的爆發等。河道漂浮物和懸浮物的清理同樣是水環境治理的一個重要工作。由于雨水沖刷和私自排放以及河道管理問題,河道漂浮物不僅給河道帶來大量的污染物,同時水面漂浮的垃圾直接影響著河道的景觀。僅2003年初至汛期末三峽漂浮物的總量達40萬m³。目前針對河道漂浮物并沒有有效的治理措施,大部分地區為簡單的攔截和人工收集。高效簡便的漂浮垃圾收集和處理設備在河道和湖泊水環境治理方面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四、結語
水環境污染治理具有覆蓋面廣、涉及范圍大和系統性強等特點,包括城市防澇、污水收集與輸送、污水處理與回用、水環境生態修復等內容。因此,在設備需求上更加強調實用性,注重耐用性和環境友好性(如低能耗、低噪聲等),在設備功能方面將突出智能化和集成性,實現遠程控制,無人值守,自我管理等技術的應用。我國的水環境污染治理正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水污染事件頻發,水安全問題正在逐步受到重視;另一方面由于自然水體的特殊性專業化的設備和工藝還不夠完善。因此針對水環境治理的相關設備的開發和研制十分緊迫,且其市場空間十分巨大。
參考文獻
[1]楊海燕,師路遠.不同覆蓋材料對沉積物P、N釋放的抑制效果[J].環境工程學報,2015,9(5):2085-2090.
[2]唐艷,胡小貞,盧少勇.污染底泥原位覆蓋技術綜述[J].生態學雜志,2007,26(7):1125-1128.
[3]王鑫淼.納濾膜去除水中藥品和個人護理品的研究進展[J].給水排水,2014,40(10):117-123.
[4]陶君.河道疏浚底泥處理與資源利用方案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