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9 16:22:2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影像藝術專業,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在此次的imagePROGRAF PRO系列新品中,十二色的imagePROGRAF PRO-520和imagePROGRAF PRO-540沿襲了佳能專業影像產品的“紅線”設計,也傳承了“紅線”產品的影像技術實力,使象征佳能專業實力的“紅線”家族從EOS數碼單反相機、EF鏡頭、A2幅面打印機和投影機等產品線拓展至專業影像輸出這一生產領域。佳能EOS數碼單反相機和EF鏡頭所捕獲的高分辨率畫質,可通過imagePROGRAF PRO系列新品實現商業打印輸出,逼真還原畫質、再現生動色彩,實現高品質影像從輸入到輸出的無縫對接。
打印技術的三大核心全面升級,兼顧高品質與高生產力
在大幅面打印設備中的眾多技術中,打印頭、墨水技術和圖像處理技術是其中最為核心的三大技術。作為全面升級換代的大幅面打印設備,imagePROGRAF PRO系列新品對這三大核心技術進行全面升級,實現高品質與高生產力的兼顧與平衡。
首先,imagePROGRAF PRO系列新品采用的是佳能自主研發的FINE打印頭技術。FINE技術可以使墨滴達到4微升的最小顆粒,確保圖片輸出效果更加細膩;而佳能納米級的生產工藝則讓高精度的噴嘴布局得以實現。通過高精度微小噴嘴和高密度排列的打印頭,imagePROGRAF PRO系列新品可確保微小墨滴能夠精準地打印到介質表面,帶來精細度更高的圖像表現。
其次,imagePROGRAF PRO系列新品配置了新的LUCIA PRO微膠囊墨水系統,實現圖像的“晶彩再現”。與以往的墨水系統相比,微膠囊形狀的LUCIA PRO墨水可增加紙張上的顏料密度,提高圖像的色彩表現度和清晰度。十二色的imagePROGRAF PRO-520和imagePROGRAF PRO-540中還加入了晶亮色墨水,這也是佳能首次在大幅面打印設備中引入晶亮色。晶亮色墨水表面有透明圖層,可實現均勻的光反射,使打印作品在保留原有色彩的同時實現更豐富的暗部細節表現、提高整體圖像的光澤度、大幅提升打印作品的耐磨性。
另外,imagePROGRAF PRO系列新品搭載了新的L-COA PRO高速影像處理引擎,由之前的單芯片升級為三芯片,可以高速、精確地處理海量圖像數據,生成打印數據、優化墨水布局,輕松實現高分辨率、高速打印。與現有產品相比,imagePROGRAF PRO系列新品在打印同樣精度的圖片時,可以更好地提高生產效率,節省墨水消耗。
在近二十年的時間里,隨著攝影技術、尤其是數碼攝影的飛速發展和技術的日益成熟,在現代各類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視覺傳達設計中,幾乎都開攝影課程。攝影的這種普及地位不可小覷,它以其畫面的直觀性、表現的豐富性、快捷的傳播性和準確的表現性等在產品包裝設計中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商業廣告攝影畫面造成的視覺沖擊力,已成為現代包裝設計中不可或缺的設計元素,運用非常廣泛和普遍。
1 現代商業廣告攝影的發展
在攝影術誕生之前,人們為了獲取影像,一般只能通過繪畫的方式來達到目的。雖然繪畫也可以表現真實的物象,但畢竟是藝術地展現客觀對象,再者也有時間上的局限。自從1839年攝影術由法國畫家達蓋爾發明后,人們便多了一種獲取影像的方法,它與繪畫相比具有更真實的記錄特性。雖然它的歷史不到200年,但發展卻非常迅速。材質由早期的銀版攝影到膠卷攝影,再到現在的數碼攝影,徹底擺脫了傳統的銀鹽感光模式,進入一個新紀元。它改變了傳統攝影使用底片感光、顯影、定影再顯影的處理流程。攝影不在是高不可攀的技術性工作,真正地走入了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
在現代攝影分類上,我們習慣上一般把它分為記錄攝影、藝術攝影、商業攝影。記錄攝影的創作目的在于對客體的視覺形象進行記錄,并用以向社會群體或個體傳播信息,或用于社會文獻檔案的攝影形式。作品必須對客觀現實真實地反映,根據題材又可分為新聞攝影和紀實攝影;藝術攝影的創作目的在于表達拍攝者自身的審美理想和審美情趣。根據拍攝手法又可分直接呈現的藝術攝影和組合創意觀念的藝術攝影;商業攝影是以商業、文化、社會觀念、廣告推廣用途為目的的攝影形式。商業攝影根據拍攝內容又可分為商業廣告和商業人像。本文主要探討的就是商業廣告攝影的特征及對現代商品包裝設計的影響。
其實,商業廣告攝影自攝影術誕生初期,在其中就貫穿著它的影子。19世紀50年代興起的人像照相館是最早的攝影商業活動;在當時的上流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效應,貴婦們爭相為自己保留永久的影像。它以其清晰、直接、逼真和快捷性的特征、以及快速傳播的特點,從此與商業攝影結下不解之緣,隨后的攝影發展都和商業緊密相連。另外,現在的數碼攝影更是極大地推動了商業廣告攝影的發展。
2 現代商業廣告攝影的特征
商業廣告攝影在現代商業宣傳中是一種使用頻率非常高的手段。它能真實、客觀地再現出宣傳商品的外觀、質量、顏色等,在包裝設計中被普遍運用。通過真實、客觀的圖像,吸引消費者的眼球,最終完成購買行為。商業廣告攝影雖然是攝影門類的一個分支,具有一般攝影的基本特征,但它的主要特征集中在:宣傳商品的具體形象;介紹商品的具體特點;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達到促銷的目的。在當今商品經濟的浪潮中,商業廣告攝影無疑是提高商品競爭力的有力手段。
(1)信息性。傳播商業信息是商業廣告攝影最主要的任務之一。在商品經濟時代,各種商業產品琳瑯滿目,各個商家競爭日益激烈,商業廣告攝影主要針對目標市場和用戶進行拍攝和制作,具有非常明確的市場定位和宣傳目的,準確傳達商品信息是它的頭等任務。通過商業廣告攝影圖片,盡可能多的傳遞商品的具象信息,它的大信息量優勢在商品推銷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實用功利性。商業廣告攝影從本質上講,它應該屬于實用藝術的一個門類。通過它的可視化形象,最終讓消費者完成購買行為。因此,其實用性是不言而喻的。它的最終目標是以傳播商品的信息和品牌理念為主要契合點,迎合消費者的不同口味,達到促銷的目的。商業廣告攝影的好壞,其評價標準主要以市場為基礎,由市場和消費者說了算,而不是以攝影師個人的審美好惡、個人感受為標準。
(3)審美性。商業廣告攝影雖然是以商業推銷宣傳商品為主要目的的,但是,藝術地表現商品的客觀形象,再加以后期的完美制作,使商業廣告攝影更加具有藝術性。在視覺愉悅的同時,促使其產生購買欲望,達到購買目的,也是設計師最終要達到的商業目標。因此,商業廣告攝影最終要以視覺形態來傳達商業理念的,其中具有創意美和藝術美的形象不但能美化商品外觀,達到良好的傳播效果,吸引消費者,而且能激發消費者的想象力和審美情趣。
(4)形象寫實性和真實準確性。商業廣告攝影的主要特征就是直觀形象性和寫實性,這也是攝影與生俱來的屬性,這種真實準確性是其他表現手法望塵莫及的。通過真實的圖片來表達商品的形象,準確地反映商品的質地、色彩、細節,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增加消費者對商業品牌的信任度,縮短消費者和商品之間的距離,激發消費者的聯想,比起文字的描述在商業宣傳更真實可信、更具有說服力。在產品包裝設計中使用具有獨特創意、視覺沖擊力強的商業廣告攝影,首先抓住了消費者的眼球,進而駐足觀察了解、激發購買欲望、完成購買行為。
(5)現場紀實性。通過商業廣告攝影可以準確地還原和再現拍攝對象的外部特征和局部細節,其具有的高度紀實性也是攝影的獨特優勢所在。商業廣告攝影的這種紀實風格可準確地表現對象的形態,使消費者可以感知到宣傳的商品和商業廣告攝影圖像中表達的形象是一致的,具有高度的可信度,有很強的說服力,因此,這種紀實性不但具有良好的視覺沖擊力,而且廣告信息的傳達效能也非常高。
(6)傳播迅速性。自從有了攝影術,它就有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圖像可以快速、大量的復制和傳播。而要使傳播迅速,就必須可以大量復制,這是就是攝影藝術與其他藝術形式(如繪畫)相比的優勢所在。通過快速傳播的這一特性,使商業信息快速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日益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跟,從而贏得商機。
(7)快速記錄性。攝影從早期的傳統膠片攝影到現在的數碼攝影,也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最明顯的一點就是記錄圖像的速度越來越快,這也是和其他藝術的重要區別之一。這種特征正好適合現代快節奏的商品經濟時代,在激烈競爭的商海中快速更新,使商業宣傳得以快速推廣。
(8)注目性。現代商業廣告攝影通過豐富多變的拍攝手法,并且運用電腦數碼后期處理技術對其進行后期的二次創作,這樣表現出的作品具有極強的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這種注目性在商業宣傳中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牢牢吸引住消費者的眼睛,在視覺感受上先入為主,進而引起消費者的興趣和注意力。在現代商業宣傳中要引起受眾的青睞,攝影圖像的注目性就顯得非常必要。
(9)語言共識性。圖像語言是一種世界語言,它的共識性特點就決定了商業廣告攝影圖像具有非常廣泛的宣傳范圍。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種族、不同的語言、不同的年齡和受教育程度、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費人群,這種通俗易懂的真實化、形象化語言對他們來說沒有任何認知的障礙,都可以很好的理解和認識宣傳對象。因此,這種特性對商業宣傳來說覆蓋面更廣、影響范圍更大。
3 現代商業廣告攝影在商品包裝設計中的作用、影響
(1)代言人形象提升品牌號召力。在現代各種不同媒體的商品推廣、促銷中,幾乎每個品牌都有形象代言人,產品外包裝設計中代言人形象的使用也不例外。把產品形象代言人印在產品的外包裝上,通過代言人的號召力,提升產品的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冰力克無糖含片糖”的廣告宣傳中,借助形象代言人吳莫愁的個性照片,率真、個性十足的形象特點,與冰力克品牌的“特立獨行、夠閃夠味”的品牌主題不謀而合,建立了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溝通橋梁,增強消費者對品牌的喜愛與忠誠。很好地達到了推銷商品的目的。
(2)圖解說明產品功能和使用方法。在現代好多商品的包裝上都有類似“看圖說明”的標識。通過客觀的圖片表述,再加一簡潔文字的描述,消除抽象文字描述所產生理解上的歧義與誤解。商業廣告攝影正是一種服務于現代商業宣傳的圖解性攝影,提供形象直觀的信息要素,幫助初次使用該商品的消費者依照包裝上的圖解了解該產品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它與反映商品外觀形象的作用不同,主要指導消費者通過真實的攝影圖片演示商品如何組裝、正確使用的方法及需要提示注意的地方。使傳達商品的相關信息更加準確有效。如家用小電器的外包裝設計通常使用這種圖示的方法提示消費者如何正確使用,在食品包裝設計中提示如何正確食用的參考方法等。
(3)反映產品的文化內涵。在競爭激烈的商品市場上,為了避免現代包裝設計中的同質化問題,設計師在進行包裝設計時不僅要考慮產品的特點與使用價值,還應重視商品品牌的文化內涵,不同的文化內涵給消費者以不同的心理感受。在包裝設計中運用意境十足的產品廣告攝影圖片,使商品包裝的外觀與消費者在視覺上進行交流、互動。這種人性化、藝術化的巧妙設計,會大大提升商品的文化內涵和品牌形象。
(4)展示商品的細節特征。通過攝影特寫的方法把產品的最突出的局部細節反映出來并表現在商品的外包裝上,是現代包裝設計中的一種趨勢。這種局部的描述,可以讓消費者近距離感受到商品的內在特征和質感。這在現代產品包裝設計尤其是食品包裝設計中會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最大化地通過攝影的逼真影像反映食品的色、香、味,緊緊抓住消費者的購買心理感受。
(5)反映商品的優良品質。將產品的具體形態通過攝影的高清晰影像傳達出來,無疑對提升產品的視覺形象和視覺沖擊力有很大的幫助。消費者通過包裝盒外觀的這些高清圖片,能進一步了解產品的優良品質,進而,產生對這一產品品質的信賴程度。這種表現形式在大多數各類商品包裝設計中都有所體現。
(6)創意圖像增加商品的個性特征。由于現代數碼攝影技術的發展,這給圖片后期創意制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設計師根據商業廣告攝影的圖片素材,根據不同商品的品牌形象、受眾群體、產品的獨特性等進行藝術的再加工,用敏銳的目光挖掘商品的質感、色彩造型等方面的特征,創造出新穎獨特的藝術效果,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費受眾的注意力。
結語
商業廣告攝影是整個產品營銷宣傳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商品銷售的好壞其外觀包裝在某種程度上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因此,產品包裝的外觀設計是每個商家都非常看重的一個方面。商業廣告攝影在包裝設計中以其直觀性、真實性的強大視覺沖擊力征服著消費者的眼球。在現代包裝設計中,商業廣告攝影越來越多地運用到產品包裝設計中來。通過發揮商業廣告攝影的優勢,并且在其中運用現代設計技巧,融匯中西設計理念,設計出的商品包裝一定會被更多的消費大眾所接受。
參考文獻
[1]聶鑫.《廣告攝影》.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0.
[2]朱和平.《產品包裝設計》.湖南大學出版社.2010.
基金項目:
英文攝影 “Photography” 一詞是源于希臘語,意思是“以光線繪圖”,是人類獲取知識、認識社會、了解歷史的重要手段,是文化改造世界的手段之一。它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涉及的知識面越來越廣,綜合性越來越強,形式也越來越豐富,既有以圖片編輯、新聞媒體為主的新聞紀實攝影,也有以平面設計、商業運用為主的廣告攝影,還有以影樓人像、婚紗攝影為主的藝術攝影。進行系統的攝影基礎理論教育,結合高超的計算機圖像后期處理技術進行修改及創意表現,對于提高藝術設計專業大學生的動手能力、技術水平、藝術修養和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心理素質、綜合的思維能力、高雅的審美情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圖像處理商業攝影是以傳播商業信息為目的,以攝影藝術為表現手段的一門專業攝影,它包括商業靜物、商業人像、商業風光攝影,是我國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一門不可缺少的專業課程。它旨在培養學生利用現代攝影技術為藝術設計創作圖像素材的能力,它是連接攝影與設計之間的紐帶和橋梁。通過商業攝影的綜合訓練,可為今后繼續學習設計專業課程打下基礎。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的商業攝影教學一般只安排四周共64―80課時。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高效的教學,筆者認為必須從高職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出發,結合自身教學資源與學生的特點,注重創新意識的培養,加強攝影技能訓練,并把握好以下幾個關鍵環節:
一、從基礎攝影訓練入手
不管學生有沒有上過基礎攝影課程,都應該在商業攝影教學之前進行不少于1周的基礎攝影訓練。對于有攝影基礎的學生,基礎攝影訓練可以讓他們進一步熟悉器材的操作,加深對攝影理論的理解。對于初學攝影的學生,基礎攝影訓練的重點是專業攝影器材的使用,光圈、快門、焦距、感光度等攝影概念的理解與掌握。基礎攝影訓練既可以鍛煉學生使用專業器材進行拍攝的能力,又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在教學中,筆者發現對于初學攝影的學生而言,如果一開始就學習專業性很強的商業攝影布光、測光、曝光、對焦、構圖等專業知識,學生缺乏對專業器材足夠的認識,往往會手足無措,拍出來的片子也非常的糟糕。這樣不但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耽誤了有限的教學時間,使學生感覺商業攝影課太難,產生一種畏懼和消極的情緒,也就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進行基礎攝影訓練中,要注意循序漸進,少講相機結構、光學成像原理,把專業相機的基本使用方法、測光與曝光控制方法、景深控制方法教會即可,重點放在學生的攝影體驗上,組織學生進行戶外人像、風光攝影訓練。通過一些輕松的拍攝實踐既鍛煉了學生操作相機的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觀察能力、表現力,有利于接下來的專攝影的學習。
二、通過分組教學合理安排棚拍實訓
在高職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中,商業攝影的教學資源往往不能滿足全班學生一起進入攝影棚進行拍攝實訓。根據攝影棚的大小、攝影器材的數量,教師要合理安排各小組進棚的順序和時間。筆者在教學中一般安排4組學生同時進棚實訓,每次實訓時間為2課時。并安排沒進棚的小組做好拍攝計劃,尋找模特,完成商業攝影的創作草圖、光位圖、道具準備。這樣,實訓與準備實訓交替進行,既合理的利用了有限的教學資源又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分組實訓教學可以使不同學生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發揮作用,學生在討論磨合中根據自身的興趣特點明確各自的分工,比如攝影、燈光布置、道具制作、化妝等等。這樣學生可以依靠集體的力量解決普通教學針對個體時所不能完成的任務。
三、有針對性的教學示范
教學示范是職業教育中重要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通過對幾種經典商業攝影技法的演示,進行專業相機操作、燈光布置、道具使用、模特姿勢設計、曝光控制、后期處理等的示范教學,讓學生迅速而準確的掌握到各種商業攝影的技能與知識。筆者在教學中發現,鼓勵學生模仿優秀的商業攝影作品,與學生一起研究優秀作品的拍攝技巧與方法,并幫助學生運用分析來的拍攝技巧成功模仿出高質量的商業攝影照片,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的自信與學習的熱情,從而為學生進一步進行商業攝影創新打下必要的經驗基礎。
四、強化數碼后期技術教學,緊跟行業發展的要求
隨著數碼影像技術日趨成熟,在商業攝影領域里,數碼攝影已經全面的取代了傳統攝影的地位。相對于傳統攝影,數碼攝影在工作效率上有著巨大的優勢,它可以一邊拍攝一邊通過液晶屏查看拍攝效果,可以及時的監控到照片的質量,而不需要等到洗出照片。從而使拍攝的時間和成本大大減少。通過數碼后期技術,攝影師只要拍攝一些原始素材,便可以依靠Photoshop等專業圖像處理軟件來完善和再創造。
2.科學的課程設置和評價機制
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高校人才培養最突出的問題是專業建設與市場需求和專業服務產業發展相脫節,主要原因是我國高校采用的是從學科基礎、師資力量和辦學條件來決定專業建設,而不是積極回應社會需求的“學科-專業-課程”式的專業建設模式。因此,地方高職院校影像技術特色專業建設必須以市場為導向,始終堅持市場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們就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的辦學方針,特別要培養能夠在不同工作環境中發揮潛能,滿足工作要求,并且具備有效地解決臨床不同影像技術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影像技術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課程設置要有彈性。一方面,要適應經濟社會和醫學影像學科的發展需要,便于學生在課程體系范圍內具有職業遷移能力;另一方面,要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增加選修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修,使學生獲得必要的知識廣度,實現個性化培養。同時,要建立“校外評價”機制,尤其是用人單位和社會公眾對學校及學生的評價,及時反映專業與市場所需人才的契合度,努力增強人才培養的適應性。
3.校企合作制定課程標準,建設特色教材
由臨床一線專家組成影像技術專業建設委員會,按照課程教學改革的需要和校內實驗實訓條件,結合臨床一線工作環境,制定課程標準,有針對性地編寫教材。目前,本專業要重點建設醫學影像檢查技術、醫學影像設備學、CT攝影與診斷技術、超聲診斷技術四門優質核心課程,形成課程建設標準;與醫院企業合作共同開發1~2部專業特色教材,完善2部專業特色實驗實訓講義;校院合作共同建立教學資料庫,完善和健全人體各系統正常結構影像與臨床典型病例影像電子圖片和傳統膠片等教學資料庫。
4.優化實踐教學環節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本著技能操作的規范性、先進性和實用性的基本原則,我院進行校企合作,共建真實職業環境的“醫學影像技術實訓中心”,強化學生實踐技能訓練。臨床實習前要求每位學生技能訓練都能過關,不合格的學生再進行輔導強化訓練,合格后方可進入臨床實習,以實現本專業與臨床實際崗位工作的“零距離”。在逐步完善校內實訓中心,全面提升實訓教學水平的醫學影像技術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同時,要進一步完善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在我院覆蓋長三角的16所教學實習醫院的基礎上,再擴充建設2~3所教學實習醫院,形成教學、實訓等功能齊全的校外實訓基地,保證本專業學生分組完成X線、CT、MRI、超聲診斷技術等專項頂崗實訓及綜合項目頂崗實習,確保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逐步建成一批融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和技術研發于一體的實習實訓基地。
5.構建一支以臨床影像檢查技師為主體、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
師資隊伍建設是特色專業建設的根本保障,也是學校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沒有合格的師資隊伍就無法建設特色專業。因此,實施特色戰略,就必須堅持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始終把師資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1)我院采用“外引內培”模式,加大經費投入。對緊缺的教師崗位,有計劃地引進具有較高學歷或較高職稱的專業人才,同時鼓勵青年教師攻讀碩士學位,努力提高教師的科研與教學水平,逐步構建高素質的師資隊伍。(2)不斷創造繼續學習和專業深造的機會。每年我院都要求特色專業骨干教師到臨床一線掛職鍛煉至少2個月,積極組織他們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活動,引導教師自覺學習和掌握最新學術動態,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3)專業課教師除了有教師證外,還必須取得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否則不予晉升。(4)建成一支與高職教育相適應的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經驗豐富、學術水平高、創新意識強的“雙師”素質教學團隊。依托合作單位,從醫院聘請在醫學影像領域有較深造詣的專家1名作為專業帶頭人,培養專業骨干教師6名,引進專業骨干教師1~2名,重點培養兼職教師8~10名,實現院內外師資互動和互通,完善資源共享機制,組建一支由多名影像一線專家組成的兼職教師人才資源庫。通過建設以“雙師”結構和專兼結合為特征的專業教學團隊促進特色專業發展,同時要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激勵制度。學院已制定相應政策鼓勵教師向“雙師型”發展,對“雙師型”教師除了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外,還在外出培訓交流、職稱評定、聘任、考核和評優以及科研經費安排等方面給予政策上的傾斜;對沒有完成“雙師型”教師培養目標的教師及時給予批評,并限期達標;要逐步淘汰不合格教師,做到讓教師既有動力,也有壓力。在對兼職教師的管理中獲得依托單位的大力支持,采用聘任制,并且納入教師考核行列,對工作中缺乏責任心的外聘教師通報到依托單位,由依托單位做相應處理,并不再聘用。對專業建設有突出貢獻且表現優秀的外聘教師給予相應的獎勵和政策支持。
6.以就業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
依托職業鑒定機構,實行多證制教育模式我校依托有資質的職業鑒定機構實行多證書教育模式。目前,我校已經開展的有心理咨詢師、婦幼保健員、按摩師、營養師等證書教育,操作過程中嚴格按照國家有關部門制定的職業資格等級標準進行培訓和考核,鼓勵學生在現有教育的基礎上獲取這些職業資格證書。目前,該專業多證書教育覆蓋面近100%,對提高學生的素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增加了畢業生的就業機會和就業競爭能力。完善機制,創新載體,開展常態化的技能比武技能比武體現了“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過技能比武,充分展示學生的才華與技能,有效地提升團隊的協作能力,為較好地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起到了促進作用。通過比武,學生了解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薄弱環節,同時也反映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起到了“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引領作用。為了充分發揮技能比武的引領作用,促進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密切結合,促進人才培養和崗位能力標準密切結合,要進一步完善機制,讓大部分學生都有機會參加。目前,我校每年都開展相應的技能比武,比武項目以省級或國家級技能比武項目為藍本,同時積極參加省級和國家級技能比武,努力打造品牌效應,創造社會效應。我校還成立了相應課程學習興趣小組,這些興趣小組由專門人員負責,開展常態化的活動。完善高職專科升本科的教育形式為高職專科學生升本科建設綠色通道。目前,我院有兩種形式:一是和地方本科院校聯合辦學,二是引導學生參加自學考試,考試前給予必要的考前輔導。
7.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
建立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教學資源庫是為了整合優秀的專業教學資源,一方面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另一方面變封閉教育為開放教育,并且實現教育資源的廣泛共享,凸顯本專業的優勢地位。教學資源庫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必須調動廣大專業教師積極參與建設,也可以與相關院校共同研制開發教學資源,形成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環機制。教學資源庫建設又是一項系統工程,學校領導要有足夠的重視,教學團隊的每位教師都要積極參與,網站維護人員要有良好的技術和技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構建精品課程體系,通過精品課程建設逐步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目前,本專業主干課程有兩門已經建設成精品課程,其他主干課程正在逐步地精品化。精品課程建設的同時要建立精品課程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及標準,制定相應的保障政策和激勵機制,加強對驗收和評審等重要環節的監管,切實以精品課程提升特色專業建設水平。提升特色專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高職院校要重視對特色專業的宣傳,爭取使之成為品牌專業。特色專業不是自封的,必須為社會廣泛熟知和認可。雖然不能照搬工廠宣傳產品的做法,但可借鑒企業的營銷理念,通過一系列載體和必要的包裝進行宣傳。我校為了加大宣傳力度,印制了特色專業宣傳冊,放假前一個學生一本,讓他們帶回去給家長和周圍的人看;加大學院網站對特色專業的宣傳力度;通過技能比武平臺進行宣傳;再加上特色專業本身具備的核心競爭力,一定能夠形成品牌效應,擴大其社會影響和知名度。
8.加強教學過程管理
為了加強教學管理,高職院校應逐步完善院、系、教研室三級管理,健全教學管理規章制度以及特色專業建設管理運作機制,建立教學質量保證與監控體系。在此基礎上,我院成立了“特色專業建設督導組”,該組成員主要負責督促檢查:(1)特色專業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提出建設性的整改意見,并及時把這些意見反饋給相關責任人。(2)對專業帶頭人的管理要制度明確,責任落到實處,保障有力。特色專業帶頭人在特色專業經費使用上擁有自。(3)對教學各環節進行監控,包括課程監控、人員監控、制度監控及考評監控等。我院每個教學單元都設有以學習委員為成員的教學反饋信息員,實行周報制,通過這些信息員能夠及時發現、真實反映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學信息員通過反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參與到教學管理中來,在教師與學生溝通中起到橋梁作用。通過教學信息員反饋的問題,使我們從另一個方面了解到課堂教學的真實情況。(4)每周三下午為教研活動時間,督導組成員不定期參與。建立特色專業研究促進和保障機制針對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建立特色專業研究促進和保障機制,并依托合作單位和專業資源開展本專業教學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著力提高教師專業教育教學水平,逐步形成專業優勢和特色。同時,要建立應用技術研究的導向和保障機制,鼓勵專業教師積極參與應用技術研究,增強為行業或區域經濟建設直接服務的能力。還要注意“重科研、輕教學”的誤區,不能以科研代替教學。高職院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
學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要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例如天津中醫藥大學,首選科目妖氣是僅物理,再選科目要求是化學。醫學影像學專業是利用各種成像設備和放射治療設備,應用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基本理論知識,對疾病進行醫學影像診斷和治療的一個專業。
擴展資料
學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要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例如天津中醫藥大學,首選科目妖氣是僅物理,再選科目要求是化學。醫學影像學專業是利用各種成像設備和放射治療設備,應用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基本理論知識,對疾病進行醫學影像診斷和治療的一個專業。
(來源:文章屋網 )
中等衛生職業學校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醫學影像技術工作, 要求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較高的臨床操作能力。在醫學影像數字化時代的今天,醫學影像技術學數字化程度日新月異,伴隨日益更新的大型現代化影像設備的普及應用,對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改進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使教學措施不斷完善,教學手段不斷更新,在醫學影像技術教學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明顯提高。
1.突出影像技術專業學科特點
醫學影像學具有自己獨立的理論體系,是物理學、工程學、醫學等多學科相互滲透的綜合學科,是理、工、醫結合的產物。醫學影像技術的核心是為臨床提供含有最大信息量的高質量圖像,有利于臨床醫生對疾病做出正確的診斷。專業技術人員必須精通本專業和相關醫學專業知識,保證醫療設備正常運轉,全面發揮設備的功能,要做到既能從事技能檢查操作,又懂相關的疾病診斷。對醫學影像專業學生來說,影像技術是醫學影像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拿不出高質量的影像片,就談不上影像診斷,檢查不準確就容易造成漏診或誤診。按教學大綱要求實驗課占一定比例,這體現了醫學影像學多學科交叉和涉及知識面廣的特點,在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臨床課之間起著橋梁的作用,對后期的臨床實習有直接的影響。
2.職業學校教學的難點
醫學影像學在臨床診斷和治療中雖然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衛生職業學校教學中卻有較大難度。由于涉及的影像技術種類繁多,且不同的影像技術具有不同的成像原理和應用范圍,但職業學校開設的課時普遍較少,對教師而言,如何進行合理的課程設置是一大難題; 同時,中職學校招收的大多是初中畢業生和部分成績不理想的高中生,這部分學生成績差,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已是不爭的事實。對學生而言,自身薄弱的醫學基礎知識和臨床知識,要理解和掌握這門橋梁學科具有較大的難度。由于大部分學生畢業后是進入鄉鎮級衛生單位,因此對醫學影像學的重視不夠,興趣不足,增加了教學難度。
3.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醫學影像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課程學時安排上,適當增加實踐性教學學時,使實踐性學時達總學時的50%以上,保障學生動手時間,強化學生動手能力。影像技術教學學時少、內容多,一直是困擾教學的大難題。怎樣在有效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是影像技術界在思考的問題。以往的教學多采用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指導、學生看的模式,這樣教出的學生理論考分可能比較高,但實際操作和圖像分析成績不理想,尤其是進入臨床后,學生在較長時間內不能獨立操作設備,動手能力差,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為改變這種狀況,應從多方面努力,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電腦、多媒體等,結合理論講解,并通過見習、閱片等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在理解的基礎上加深記憶。多讓學生動手親自操作,只有經過不斷實踐,才能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使投照技術與影像診斷相結合,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應如何去采用最佳的投照或掃描方法才能將病變顯示得更清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理解的基礎上加深記憶。采用啟發式教學,教師在講,學生在想,并且要經常向學生提出問題,然后共同討論、分析、解決問題,應用互動的方式,調動學生聽課的積極性,發揮其主動性,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活潑,所講內容易被接受。
4.重視學生實踐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應注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科學的研究能力。保障學生動手時間,強化學生動手能力,實際操作過程中,可在老師指導下上機操作,但是,老師一定要做到放手不放眼,在做大型儀器操作時,老師要全程在場陪同。經過實際操作,學生印象深、記得牢。在實驗課中,應重視設計性實驗和動手操作訓練,強調讓學生自己動手,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學風。為保證教學質量,學校要與一些影像設備較齊全的大型醫院建立長期穩定的見習基地,保證學生通過理論學習后,有更多的機會走到臨床進行實際的操作,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醫學影像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醫學影像診斷水平的提高,特別在醫學影像數字化時代的今天,如何發揮設備的最大功能,發揮最大效益,有賴于醫學影像技術人員的高水平發揮,因此,培養高素質的影像技術人才勢在必行。我們采取理論聯系實際,基礎結合臨床,加強實際操作的教學方法,但愿能為培養高素質的影像技術人才,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2-0250-01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在我國的發展時間相對較晚,但已有十余載。近年來,國家對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人才有著更高的要求,因而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尤為重要。就目前專業本科教育現狀而言,不能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對此,高校有必要促進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向應用型專業的快速轉變和過渡,推動教學改革的發展進程。
一、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本科教育現狀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本科教育雖然成為獨立學科,在高等教育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但其發展時間相對較短,存在不成熟之處,可能阻礙教育發展進程。首先,教師隊伍建設水平相對較低,高校專業未能為教師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導致教育存在缺失。其次,在專業人才培養中,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傳輸,忽視培養和提升專業人才的實踐技能水平,導致教育教學模式與社會崗位需求相脫節,難以為學生營造美好的未來。最后,高校開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時,對實踐教育平臺的構建較少,對應用型教學改革帶來消極影響[1]。
二、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向應用型專業教育轉變的必要性
實現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向應用型專業教育的轉變,具有必要性。首先,伴隨社會的發展,對應用型專業人才有著更高的要求,只有實現應用型教育的過渡,才能為培養應用型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條件。其次,應用型專業教育轉變,是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本科教育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教育轉變,可進一步培養和提升專業人才素質,充分激發人才潛能,為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更好發展指明方向。由此可見,加快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向應用型專業教育的轉變是必要的。
三、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向應用型專業轉變的教學改革
(一)加快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教學的實施者,決定著教育教學的成敗,所以,在促進該專業教學向應用型專業轉變的教學改革中,加快師資隊伍建設十分關鍵。“雙師型”、“復合型”教師團隊建設,是對該專業教師的要求。首先,學校應組織教師定期深入企業,進行頂崗實習或參與各工程項目。其次,學校聘請資深的專家及專業技術人員,蒞臨學校指導,針對高校師資隊伍建設中的不足問題加以指正[2]。
(二)確定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時,應確定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引導學校人才培養活動的深入開展。該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時,必須培養計算機專業和藝術設計專業的應用復合型人才。首先,高校可采用“3+1”的人才培養模式,即專業學生大一至大三年級時,在校內學習既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基礎技能,大四年級時,深入企業或專門的校外實踐基地而參與實習,跟進相關項目,既積累經驗,又能提高應用能力,為專業教育實現應用型教育的過渡創造有利條件。其次,根據該專業的職業崗位定位而確定人才培養模式,以滿足應用型專業教育需求。
(三)構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體系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是計算機和藝術的結合,因而在應用型專業教學改革進程中,應構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體系。首先,在創設理論教學體系時,相關教育工作者應進行全面的市場調研,以了解社會職業崗位需求,并力求理論知識與技能的聯系性。其次,創設實踐教學體系時,相關人員應增設實踐課程,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滿足社會崗位需求[3]。
新時期,高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發展中,應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標準,既加快教學改革進程,又能為社會培養一批批合格的應用型人才。在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本科教育向應用型專業教學改革的轉變中,必須加快師資隊伍建設,確定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和構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鮑楓,王以寧.英國高校數字媒體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及其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11,12:44-49.
[2]苗蘋,程顯峰,吳乃群,等.新媒體與數字媒體專業產學一體化的多維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2,21:147.
醫學類三年制醫學影像技術專科專業培養的是能在醫學影像、核醫學、放射線輻射安全防護操作技術領域從事相關工作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并且可以從事醫療器械的維護與銷售等醫學影像技術相關專業的工作。通過對張家口學院醫學系2009年以來已畢業的400多名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生就業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的調查,從而獲取真實而有價值的數據,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從中獲取我校培養的醫學技術專業人才在數量、質量等方面與我省產業結構及優化升級的需要是否協調的相關信息,為今后我校醫學教育的專業、課程建設、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模式的改革等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對正確指導學生就業,提高就業率、縮短待業時間等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針對學生發的就業情況主要是圍繞就業率與學生的學歷、專業、地區、單位的優勢等關系進行分析,對一些深層次內容如未及時就業的原因、求職的途徑、專業對口率、工作性質、薪酬待遇、穩定性、與市場的需求量是否協調等問題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對張家口學院醫學系2009―2014年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查問卷分析,得到有效問卷321份,調查項目有包括:待業時間、就業渠道、就業率、專業對口率、起薪率、穩定率、保險率、發展前景、是否達到學生本人的期望值。用人單位的意見等細節性內容進行深入實際的調查,獲取真實而有價值的數據,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
1.1 研究現狀
目前國內專門探討醫學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去向的研究很少,且分析大同小異,主要是圍繞就業率與學生的學歷、專業、地區、單位的優勢等關系進行分析,對一些深層次內容如未及時就業的原因、求職的途徑、專業對口率、工作性質、薪酬待遇、穩定性、與市場的需求量是否協調等問題體現較少。對醫學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去向的研究更少,國外幾乎未見報道。
1.2 研究方向
通過對我校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專業對口率、起薪率、穩求職者本身的主觀因素,信息通道是否暢通、是否積極尋找、方法是否得當、要求是否合理等;用人單位是否及時招聘信息、途徑、范圍覆蓋面是否足夠,定率、保險率、發展前景、是否達到學生本人的期望值等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從而判斷其就業質量的高低。
2 結果
調查結果如下:
2.1 就業方向調查結果
參與本次調查的總人數為321人,就業方向:1)與所學專業對口272人,占總人數的84.74%;2)已就業309人,占總人數的96.26%;3)升學、參軍10人,占總人數的3.12%;4)待業2人,占總人數的0.62%;5)當年就業人數309,占總人數的96.26%;6)國辦醫院203人,占總人數的63.24%;7)私企87人,占總人數的27.10%;8)國企18人,占總人數的5.61%;9)個體、私人診所1人,占總人數的0.31%。
2.2 就業形式調查結果
參與本次調查的總人數為321人,就業形式:1)有編制或長期合同119人,占總人數的37.07%;2)上三險138人,占總人數的42.99%;3)上五險84人,占總人數的26.17%。
2.3 工資情況調查結果
參與本次調查的總人數為321人,工資情況:1)1000元以下23人,占總人數的7.17%;2)1001-2999元266人,占總人數的82.87%;3)3000元以上20人,占總人數的6.23%。
2.4 總體滿意度調查調查結果
參與本次調查的總人數為321人,滿意度:1)很滿意51人,占總人數的15.89%;2)滿意168人,占總人數的52.34%;3)較滿意66人,占總人數的20.56%;4)不滿意24人,占總人數的7.48%。
3 分析與討論
3.1 通過以上調查表格可以發現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畢業生有絕大多數在畢業后都能從事醫學影像技術相關專業,占畢業生人數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同比其他專業專業對口率偏高,說明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社會需求率還是處于很高的水平,就業前景是很樂觀的。
3.2 大部分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畢業生當年就能就業有少部分繼續考學或者參軍,與當年專接本的政策有關,深造與參軍人數少也間接證明了大多數學生選擇了就業的方式。
當年待業人數少,就業率很高,達到90%,且畢業生在國營醫院的較多,正規公辦醫院醫學影像技術人員的需求率很大。在企業工作的畢業生中,私企工作人數明顯多于國企,與工資待遇有很大的關系,更多學生傾向于工資待遇較好的私人企業。
3.3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大部分畢業生所從事的工作中大部分都有編制或者是長期合同關系,工作穩定性較好。且大部分畢業生都有三險或五險,安全性也具有保障。從而使畢業生可以安心的在本崗位工作,不會出現打的人員流動,因此工作滿意度總體水平還是偏高的。
3.4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畢業生的大部分就業人員的工資水平在1000-2999之間,約占總人數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大部分從業人員屬于中產階級,能滿足生活的基本需求。在私企或者北京深圳等大城市的畢業生一般工資較高,占總人數的百分之六,但是畢竟是一小部分,也有個體人員的能力及機遇決定。
3.5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畢業生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對自己目前的工作狀態滿意,只想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繼續努力深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與價值,獲得更高的保障與報酬,極少數的畢業生會出現不滿現狀而離開工作崗位的情況。因此通過自主擇業也可以找到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間接證明了本專業的社會需求量還是很大的。
通常人們關心最多的是畢業生的就業率。但就業率只能反映就業的量,并不能反映就業的質;而就業質量不僅能反映就業的優劣、結構、層次和性質,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就業的量。評價就業質量高低有五個因素:專業對口率、就業率、起薪率、穩定率、保險率。故就業質量高低應包括三個方面:就業機會的獲得(就業率);就業的主觀滿意程度,比如工作的穩定率、專業的對口率;就業崗位的客觀條件,比如工資收入、工作環境、保險情況、發展前景等。同時,我們還應該注意到,畢業生就業是否順利,不僅僅取決于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量,畢業生本身的專業能力、綜合素質,同時還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政策、導向是否有利于求職者;其他還有住房、戶口、社會關系等。通過對葛總因素進行分析可以給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畢業生提供一個全面的引導作用,幫助更多的本專業畢業生盡快找到自己合適的工作崗位。
通過分析,從中可以看出我校培養的醫學技術專業人才在數量、質量等方面與我省產業結構及優化升級的需要是相對協調的,為今后我校醫學教育的專業、課程建設、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模式的改革等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對正確指導學生就業,提高就業率、縮短待業時間等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創新是企業競爭優勢形成的重要源泉。然而,在全球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單一企業不可能具備創新所需的全部能力[2](Powell, Koput and Smith-Doerr,1996),尤其當處于技術發展非常迅速的產業時,企業若僅依靠自身現有能力,其競爭優勢將難以保持[3](Shan and Song,1997)。Levinthal和March(1993)的研究表明,外部知識(External Knowledge)可以幫助企業跳出“技術陷阱”[1],這類知識尤其對處在動態和復雜技術環境中的企業必不可少。目前,已經有大量的研究表明,超越企業組織和技術邊界的外部知識對創新是有益的[4][5][6](Rosenkopf and Nerkar,2001;Henderson and Cockburn,1994;Von Hippel,1994)。這些研究都說明企業若想進行創新,必須尋求外部知識資源。企業間的知識轉移是企業獲取外部知識資源的途徑之一,本論文就旨在研究基于產業鏈中企業間的知識轉移與技術創新之間的關系,即產業鏈中的企業間知識轉移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問題。
1.產業鏈與產業鏈中的知識轉移
1.1產業鏈中企業的特點
產業鏈是建立在波特價值鏈基礎上的,其中各企業通過信息流、物質流、資金流和知識流相互依存和制約,任一企業的變化都會對產業鏈中價值的傳遞和遞增過程產生重要影響。上游企業通常被認為是產業技術創新的發源地、標準規范的創建者,引領整個產業鏈的發展;中游企業是技術創新的追隨者、產品服務的提供者,促進產業鏈的發展;而下游企業則是技術創新的應用者、產品服務的配套者,對產業鏈的發展起輔助作用[7]。表1給出了產業鏈中上、中、下游企業之間的差異。
1.2產業鏈中的知識轉移
1994年Nonaka提出了著名的知識螺旋(SECI)模型:社會化(Socialization)、外化(Externalization)、整合(Combination)和內化(Internalization),這是個體知識向組織知識轉移的四個階段。此后,隨著分工的演進和市場競爭的深化,知識轉移由企業內部擴展到企業之間,并且在產業鏈層面上發生。
劉剛(2005)基于SECI模型建立了產業鏈的雙SECI模型――上中游和中下游構成的兩個SECI結構,它們相互依存和影響:上游企業通過知識轉移帶動中游企業不斷發展,并將上游的知識傳遞給下游;下游企業則是上、中游企業知識的接受者,本身很少有知識創新活動,主要進行新知識的傳播與擴散[7]。韓菁等(2007)對中國電信產業上、下游中的兩個企業――華為公司與中國電信之間知識轉移的案例進行分析,為產業鏈中的企業間如何實現知識的轉移提供了一個分析框架。
從總體上看,產業鏈中的知識轉移是一個SECI的雙循環結構,以中游企業的知識“整合”為紐帶連接。這既是企業贏得競爭優勢并構建戰略聯盟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產業鏈中知識資源價值的重要途徑。
2.產業鏈知識轉移過程中企業的技術創新機制
產業鏈中不同位置的企業其知識屬性與創新能力有很大的差異,在與上游企業的合作過程中轉移的知識也大不相同(如圖1示),因此企業應該圍繞自己的比較優勢選擇創新能力的提升途徑。
2.1生產下游端的初級加工與裝配企業
大多數下游企業由于能力、資金等方面的限制,側重于對上游企業傳遞下來的言傳性知識與已有技術進行模仿、學習和應用。若下游企業僅基于簡單加工和裝配這一合作層次,知識轉移將只限于物理系統,且內容僅為簡單的操作和維修技能這種可編碼化的顯性知識。由于上下游合作雙方能力差距過大,缺乏共有的知識和經驗,下游企業吸收能力較低且存在多層中游企業,知識轉移的效率和效果并不顯著。因此,上游企業對下游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提升作用并不大。
2.2產品或零部件的標準化生產(OEM)企業
若下游企業具備一定的生產能力,可以進行產品或零部件的標準生產(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合作時,知識轉移的內容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生產技術層面。在為上游企業生產標準化產品或零部件時,上游企業往往會對制造商企業進行一定的技術轉讓與培訓,但這種技術一般是通用性和標準化的。另一方面,上游企業嚴格的質量和成本控制間接提升了下游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這可以說是管理系統和價值觀念的間接轉移。此外,通過長時間的合作,下游企業還能從上游學習到整合產業鏈中上下游分工關系的能力,有助于促進與產業內相關企業的聯系,發展生產投入品的穩定來源。
與上一層次相比,在該層次的合作中,下游制造商可以與上游企業直接交流,減少了知識轉移過程中的許多“噪音”,加上該層企業本身知識水平的顯著提高,知識轉移效果較前有顯著提高,并且能培養下游企業的仿制能力,但對提升其技術創新能力的作用仍然不大。
在現代產業鏈經濟中,要想與上游企業保持更緊密的合作,還要求企業能夠以不同的方式重組價值活動,做到仿制能力的“質”的提高,以尋求與上游企業更進一層的合作。
2.3產品或零部件的再設計(ODM)企業
與OEM只經營制造業務的簡單外包與代工形式不同,ODM(Own Design & Manufacturing)經營制造和產品設計兩個環節的代工業務。
制造商企業要與上游企業保持緊密與穩定的業務聯系,必須在成本、品質和速度上優于產業中的競爭對手,同時還要提高自身的研發能力和市場控制能力。當制造商企業在OEM的基礎上積累了較強的生產能力時,可以通過與當地的研發機構或高等院校保持密切聯系,與上游企業進行價值鏈中端的合作,即針對某一特定市場產品或零部件進行適應性開發與設計,實現OEM到ODM的升級。
基于這一層次的合作,知識轉移開始出現雙向流動,但由于制造商企業在技術訣竅和基礎技術上還依賴于上游企業,這種雙向流動也還是以上游向下游轉移為主,主要包括產品設計技術和質量、成本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知識。而下游向上游轉移的知識主要是長久積累下來的應用性知識。下游企業在消化吸收上游傳遞的新技術后,將其與舊技術整合,生成新的技術體系。根據市場需求,企業將改進的技術和工藝用于對原有產品功能改進或擴展,或者生產出適應不同細分市場的產品,甚至向市場提供全新的產品,以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實現了產品創新和過程創新。
2.4合作創新(OBM)企業
OBM(Own Brand-name Manufacturing)是面向消費者經營從產品研發與設計、制造、營銷與分配及售后服務四個完整環節的自主品牌制造商。企業在技術、管理與營銷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并具備了一定的研發能力。這種OBM企業可以與上游進行廣泛的研發合作,或建立平等意義上的技術聯盟,分享核心技術和信息,共同創新。這意味著它已具備一定的國際競爭力,與上游企業在產業內分工也達到了協作和競爭的關系,可以從產業鏈關系逐漸向企業戰略聯盟發展。
OBM企業與上游企業在這一層的合作重在新技術的掌握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而,企業需要建立更廣泛、更密切的知識網絡以獲取和使用充分的信息、知識和資源,并擺脫長期形成而現在不再使用的知識范式。
3.案例研究:以聯想為例
1984年聯想集團成立。今天,聯想集團已是全球第三大PC廠商。筆者期望通過對該案例的研究,揭示出企業如何通過產業鏈中的知識轉移實現自身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
3.1聯想集團的發展歷程
3.1.1“貿”(1984年~1990年)
1984年11月,聯想集團正式成立,通過計算機服務和國外電腦品牌積累原始資本。在該過程中聯想跟蹤和掌握了業界最新技術,學習了國外企業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生產、營銷理念,逐漸鍛煉和培養了自己的隊伍。1988年香港聯想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邁出生產制造的第一步。它成功開發出聯想漢卡,使公司步入流通領域。
3.1.2“工”(1991年~2000年)
基于前一階段積累的資金與管理經驗,在獲得生產許可證后,聯想開始了自己品牌的計算機生產制造(主要基于產品技術)。1999年,它獲得了中國地區第一位的市場占有率,亞太地區也位列第一。
3.1.3“技”(2000年~2005年)
2000年,聯想集團成功拆分,并加大研發投入,大力發展核心技術,且大舉進入信息服務領域,以互聯網為核心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產品和服務。
3.1.4世界領先(2005年至今)
2005年3月9日聯想成功收購IBM公司PC業務,成為了全球第三大PC廠商,年生產電腦1400萬臺,占全球市場份額的7%,銷售額達到130億美元。
3.2聯想不同階段的技術創新機制
縱觀聯想的發展歷程,它走的是一條“貿工技”的道路,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建立企業的管理和營銷基礎,為技術創新的實現做好了準備工作。在此基礎上,聯想提出了“依托市場發展產品技術,逐步發展核心技術”的技術創新途徑。其實現創新的具體步驟為:
3.2.1奠定企業管理和市場營銷基礎。在創始初期,聯想處于產業鏈的最底端,僅靠提供計算機服務和銷售參與到產業鏈中。它通過活動積累了大量的國外企業先進的管理經驗與營銷知識。
3.2.2依托中國市場,依靠其市場和銷售能力、企業管理能力,推出自有品牌產品,并借此發展產品技術。主要的工作步驟有:①OEM產品,作為切入產品技術的基礎;②在自有品牌產品基礎上,發展其自有產品技術;③合作開發,特別是與國外芯片公司合作以獲得產品開發能力;④獨立開發,在該過程中聯想以各種投資的手段迅速獲得產品技術。
3.2.3在建立自有品牌產品系列的同時,通過聯想研究院大力發展核心技術,提高其在產品中的技術含量,提高產品利潤率。
聯想在開展電腦業務的初期并沒有很高的技術創新能力,然而它就是這樣一步一步成長起來,從先進技術的使用者,過渡到促進者,最后到創造者,甚至到現在成為產業標準的制定者。
4.結論
產業鏈中處于不同位置的企業相互依存和制約,這使基于產業鏈的知識轉移狀況不同與其他組織間的知識轉移,因而這種知識轉移帶給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也有所不同。因此,產業鏈中的各類企業應根據自身的戰略地位與競爭優勢選擇合適的技術創新機制,提高創新能力。聯想集團正是由于產業鏈中知識轉移的作用,才逐漸由產業鏈的最底端發展成為上游企業引領產業發展。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已成為企業最有價值的戰略性資源,探討企業如何通過企業間的知識轉移獲取外部知識并進行技術創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產業鏈作為一種新的產業經濟研究視角,近年來已經受到眾多學者的高度關注。因此,本文將兩者結合,基于產業鏈中企業間的知識轉移進行研究,探討其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期望帶來一個新的研究視角,為后續相關研究提供有益的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 Levinthal,March. The Myopia of Learning[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3,Special Issue 14: 95-112
[2] Powell WW,Koput KW, Smith-Doerr L. Inter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 and the Locus of Innovation: Networks of Learning in Biotechnology[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6,41:116-145
[3] Shan W, Song J.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he Sourcing of Technological Advantage: Evidence from the Biotechnology Industry[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97,28: 267-284
[4] Rosenkopf L, Nerkar A. Beyond Local Search: Boundary-spanning, Exploration, and Impact in the Optical Disk Industr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1,22(4):287-306
[5]Henderson RM, Cockburn IM. Measuring competence? Exploring firm effects in pharmaceutical research[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4, Special Issue 15: 63-84
[6]Von Hippel E.‘Sticky information’ and the locus of problem solving: implications for innovation[J]. Management Science, 1994,40: 429-439
[7] 劉剛.基于產業鏈的知識轉移與創新結構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5,11
如今是一個網絡信息縱橫的時代。網絡以其前所未有的迅猛之勢深入到社會各個領域,對于高校大學生而言,網絡已成為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網絡信息對大學生的影響早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據筆者調查,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同其他院校學生不同,他們有專業自身的特點,在網絡學習上有其獨特的一面。本文主要從網絡信息對藝術設計學生的影響談起,通過發現問題,提出措施和對策,深化對這一問題的認識。
一、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特點
筆者通過調查,發現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特點大致表現為文化基礎相對薄弱,但實踐能力強,動手能力強;視覺反應力強,視覺接受信息的能力即感悟能力強;思想較敏銳,想象力豐富,個性張揚,不受束縛,比較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專業特色性強,創新能力強。
二、網絡信息對藝術設計學生學習的影響
從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特點我們了解到,大多數學生不滿足于傳統教育的單一模式,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更渴望接觸和掌握藝術設計的前沿思想。而網絡本身有著開放、互動、信息豐富、動態更新的特點。因此,學生在應用網絡時不可避免地會主動或被動接受這些信息,而網絡信息對學生而言,有的是“雨后甘露”,有的卻是“洪水猛獸”,這些海量信息對學生產生的影響,筆者試從利弊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一)有利影響
網絡提供了快速汲取知識的平臺。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往往要進行設計創作和論文寫作。傳統的資料搜集一般是在圖書館查閱相關書目,通過摘抄獲得。這種方式不僅費時費力,而且信息更新速度慢。而網絡信息具有方便、快捷的特點,學生可以輕松地獲取最新的學術動態。同時可以與其他人資源共享,有效地保證了信息的多元化,提高了學習效率,拓寬了知識面。通過網絡,學生可以多學多看,看到他人好的設計作品可以激發自己的設計靈感,進行設計創作。
網絡給學生提供了寬廣的交流平臺。利用網絡,學生與他人之間的交流更為頻繁。通過微博、QQ聊天、E-mail等網絡工具可以及時留言,教師也可以通過網上信息平臺進行及時有效的反饋。教學模式更加生動、豐富,教師的指導作用通過這種方式得到了體現和加強。同樣,在與其他院校進行學院動態、學術成果等方面的交流也變得輕松自如。
學生與社會的交流更為緊密,受專業特色的影響,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在做設計的同時需要及時與市場和客戶進行溝通,網絡就成為不可或缺的工具。學生還可以利用網絡參加設計大賽,通過“設計競賽”在網上投稿,通過“設計對話”可以與全國乃至世界的設計精英進行隔空對話,更容易獲得國內外的學術動態,接觸到學術最新的信息。
但是事情總是具有兩面性。網絡也是把“雙刃劍”,在享受網絡帶給我們便捷的同時,網絡的負面影響也悄然而至。
(二)不利影響
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由于文化基礎相對薄弱,自我意識強,約束能力相對較差,因此思想容易迷失在網絡不良信息的海洋之中,容易忘記自己的學習目標,轉而關注其他信息,造成時間和精力的浪費。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選擇藝術類高校時并非出于對專業的熱愛,而是由于藝術類院校文化課分數低,更容易進入大學。這一部分學生進入大學后,思想上較易放松對理想的追求,上網就成了他們的精神寄托。
網絡傳輸速度比較快,信息量大且全面,給一部分學生抄襲他人的作品和論文帶來了便利的渠道。由于網絡上的信息可以輕松下載和拼湊,這就使得抄襲現象更加嚴重。很多院校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舉辦一次設計展覽會發現似曾相識的作品很多,創意抄襲現象不在少數。創意是藝術作品的靈魂,抄襲一方面是對原創者的損害,另一方面是對藝術的玷污。長此以往,學生對網絡便產生依賴,失去了主動創作的熱情和動力。
危害學生的身心健康。長期沉迷網絡容易使學生產生記憶力下降、精神萎靡、人際交往障礙等不良后果。不健康網站的侵蝕還會導致學生學業荒廢,有的濫交網友、離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遺憾終身。
(三)措施和對策
綜上所述,網絡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很大的幫助,但負面影響也隨之而來。如何趨利避害,使網絡更好地為學生服務,減少其帶來的困擾呢?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針對這一問題進行對策探討。
加強藝術類高校大學生自身修養。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個性比較強,自我監督能力不強,容易受到網絡不良信息的侵蝕,應對其進行及時的教育和引導。首先,在思想上,應教育學生提高判斷和甄別網絡信息的能力。其次,要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教師應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并適當鼓勵,為學生樹立信心。
加強藝術類高校學生道德素養教育,并對抄襲剽竊等行為給予相應的處罰,要提高學生的自制力。教師應認識和把握藝術設計學生的心理、性格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品德教育。筆者發現,大二下學期和大三上學期是學生容易滋生惰性和迷茫的時期,因此這一階段的教育尤為重要。學校應針對這些情況特點多展開健康的校園文化生活,如設計大賽和設計講座。將學生的興趣愛好引導到藝術創新中去,分散對網絡的注意力,使學生在活動中找到自我價值,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結語
本文主要從網絡信息給藝術類高校學生學習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肯定有利方面,找出不足影響。針對藝術設計學生的特點對癥下藥,加強網絡德育教育,才能趨利避害,最大限度地降低網絡帶來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