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8 16:27:3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大學學歷教育,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G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4)07-144-00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大力發展現代遠程教育,建設以衛星、電視和互聯網等為載體的遠程開放繼續教育及公共服務平臺,為學習者提供方便、靈活、個性化的學習條件。建立繼續教育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實現不同類型學習成果的互認和銜接。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促進各級各類教育縱向銜接、橫向溝通,提供多次選擇機會,滿足個人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要。[1]
《河北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根據我省具體實際提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立廣覆蓋、多形式、更便捷的繼續教育陣地。發揮廣播電視、數字傳媒等技術優勢,整合各類高等教育資源,建立開放大學,實施遠程教育,充分發揮電大教育的作用。推進寬門類、多樣化、靈活性的社區教育、職工教育、老年教育。[2]
在上述背景指引下,承擔籌建河北“全民終身學平臺”的廣播電視大學,必將承擔著前所未有的重大職責。目前河北電大系統正結合河北經濟社會發展與重點,圍繞推進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深化與京津地區的教育合作,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的現實需求,并借鑒國內外開放大學成功經驗,積極探索創設河北開放大學。
一、河北開放大學的職能定位
河北開放大學并不是河北電大的簡單“翻牌”,一方面它繼承了電大輝煌的辦學歷史和優良的辦學傳統,另一方面作為一所新型的大學,又具有時代賦予的新職能:
1.穩步發展學歷教育,大力發展非學歷教育,兩者并舉,協調發展
為適應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發展趨勢,滿足更多國民接受優質高等教育的需求,積極、穩妥地發展學歷繼續教育;同時加強與相關部門、行業合作,大力開展以提升職業能力為核心的各種職業教育、技能培訓,以及社區教育、特殊教育、干部在線培訓工作,使未來的河北開放大學更加健康、和諧的發展。
2.推進現代科技與教育的深度融合
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探索建設集教學、科研、管理、服務于一體的網絡平臺和數字化學習資源庫,促進數字化學習環境的形成,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在省屬高校間實現共建共享,為各類學習者搭建方便、靈活、個性化的學習環境。
3.為河北省終身教育及學習型社會建設提供服務
定位于服務河北終身教育體系及學習型社會構建,促進經濟強省、和諧河北建設。面向基層、社區、行業以及邊遠山區、弱勢群體,提供豐富、全面、實用的各類教育資源和服務。
二、開放大學教務管理系統功能設計
教務管理是開放大學管理的核心。在開放大學創建中,建立一個技術先進、高效實用、功能完善的綜合性遠程開放大學教務管理系統至關重要。本文結合河北電大目前各類辦學形式以及未來河北開放大學辦學需要,設計教務管理系統各項功能,使之成為河北開放大學教務管理的核心系統。
1.整體設計,分步實施
河北開放大學的教務管理系統應該建立在學校“數字校園網”建設總體框架之內,它是集網頁制作技術、多媒體技術、數據庫處理、網絡通信等多種信息技術于一體,不但能滿足當前需要,更能保持長遠的規劃使用。隨著開放大學建設工作的不斷深入及新業務的拓展,大教務管理系統建設必須統籌規劃,分步實施。一方面保證協調發展,防止重復建設,避免人財物的浪費,另一方面確保良好的可擴展性,應用上兼容并包,實現新需求的無限對接。
2.多系統、多平臺、多用戶融合
電大當前教育類型比較多,主要有遠程網絡教育、普通高職教育、成人教育、中專教育、特殊教育、社區教育等,使用的管理系統和平臺也多,如:招生系統、教務管理系統(CPS1.0)、電大在線、形成性測評系統、中央電大考務系統、無紙化考試系統等,這些系統不但復雜,而且數據無法實現共享,在操作過程中造成諸多不便。各式各樣的非學歷教育和短期培訓,同樣需要一個功能強大的管理系統作為技術支撐。新的開放大學教務管理系統就是將這些平臺與系統實現全部融合,形成多位一體的大教務管理系統。
3.全方位,多層次的課程設置格局
開放大學是面向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綜合性大學,因此在專業、課程設置和層次設置方面應該有所突破。創建多層次的辦學結構,涵蓋中專、中職到研究生各個階段。教務管理應徹底改變以“教學計劃”為龍頭的管理模式,以“課程超市”和“學分銀行”為核心,真正體現開放理念。學習者從“課程超市”所選的任何課程考核合格后,認定學分,建立學習者個人“學分銀行”,通過學習成果認證機制,搭建終身學習的“立交橋”,促進“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教育和學習型社會的建設。
4.操作簡單,以用戶為中心
教務管理系統是服務工具,各類用戶才是使用者,主要包括:管理人員、教師、輔導員、學生等。用戶通過互聯網,無需安裝任何軟件就可以登錄系統,實現操作、查詢等功能。只要一臺可以上網的移動終端就可以實現隨時隨地辦公和遠程辦公。開發者可以設計各類用戶“快速入門操作手冊”,減少大量系統培訓,方便用戶使用。
5.構建多層級安全策略,保證數據和使用安全
網路化管理是把雙刃劍,給我們提供方便的同時,也會帶來各式各樣的問題。首先,我們必須選擇安全性較高的操作系統和數據庫系統來運行。因為教務管理中的數據是學校教學管理的重要依據,一旦數據出現問題,后果難以估料。其次,實行嚴格的權限管理機制,根據不同的角色分配不同的用戶,用戶的訪問記錄要定期備份保存。
三、教務管理系統框架結構
根據當前電大系統結構特點以及未來工作流程和業務需求,教務管理系統實施模塊化設計和流程化管理。以學期為周期,貫穿從入學到畢業整個過程。圖1為河北開放大學教務管理系統功能模塊。
(1)系統管理模塊:主要針對系統管理員權限設置。數據字典維護、各級用戶管理、管理權限組、定制教育類型(學歷、非學歷及各種短期培訓)、操作日志查詢等。
(2)教學機構:創建并維護各級學習中心及合作單位,實現隸屬和授權合作結構關系;學習中心硬件管理(固定資產、網絡計算機及機房、雙向視頻等);師資管理(維護全系統內教師信息、外聘教師信息、客座教授、業內專家);教學點專業(開設和停止)。
(3)招生模塊:它主要完成招生計劃信息設置,包括招生專業管理、計劃分配、招生數據的授權申請、審核,入學測試設置,錄取等功能,并將最終數據生成學籍數據,學生相片管理(新華圖片社提供,伴隨入學到畢業證發放)。招生花名冊管理。
(4)課程管理:主要推行課程平臺搭建工程,為學生積累學分獲取學歷與非學歷證書提供通道,最終實現建立“課程超市”和“學分銀行”。主要包括:課程信息(名稱、代碼、學分等),課程資源(教材、多媒體課件等)。提供學生自主選課,選課方式分為專業內課程選課和自由開放選課。
(5)規則管理:包括學歷教育規則管理和非學歷教育規則管理。以學分制為基礎,可自由靈活選課。真正體現面向課程為核心。學歷教育包括:培養方案和規格,專業名稱、專業層次及學習年限和畢業學分,學位管理。非學歷項目內容包括:培訓機構、證書名稱、發證機構、證書課程設計等。
(6)學籍管理:學生信息管理(學生姓名、身份證號、學歷信息等),學籍異動(獎懲信息、轉學、休學、退學和復學等),畢業審核(畢業申請和學位申請、電子注冊號、證件管理和畢業成績)。
(7)考務管理:為學生提供報考、考試和考核服務。考試考核分為兩部分,一是終結性考試,二是形成性測評,三是自開課考試。終結性考試主要內容有考試文件管理、考試定義、考試總表維護、考試科目維護、考試時間單元、考場編排、訂單管理、考點管理等。對于機考課程提供預約考試功能,題庫建設、組卷、試卷評閱等。形成性測評學生可以通過題庫選擇試題組成作業,在線完成提交,或者是教師自主定義作業內容,學生以附件形式提交。自開課考試,省校提供樣題或者考點命題,通過在線傳輸到省校備案。
(8)成績管理:對考試成績進行統一管理,成績包括形考成績和終考成績。功能包括:成績錄入、成績導入、成績合成、成績、成績更動、成績統計、成績查詢、打印管理等功能。另外成績還包括教育部網絡統考成績、北京地區學位外語考試成績等其他社會成績管理。
(9)認證管理:為體現開放大學辦學理念,對各類學習者的學習經歷依據相關規定進行認證。包括系統內課程學分轉換、課程替代、免修免考、證書認證、學歷認證、科研成果、進修培訓和與其他合作單位及培訓機構的學習成果認證。
(10)費用管理:定義收費項目、標準及結算方式。課程注冊費、考試及補考費、免修免考費、學分認證費、畢業審核費等。支持通過網上銀行系統實現學生自主繳費、學習中心代收、退費等多種支持方式。
(11)公共服務平臺:學術交流(網絡孔子學院)、系統內新聞、通知公告、校友管理等。以及其他輔助功能:系統提供站內信息互動交流、咨詢熱線、投訴建議、BBS論壇、網絡存儲、文件共享、討論管理、博客等。同時還可以設置相關單位和部門鏈接。
四、結論
河北開放大學秉承以學習者為中心,以服務京津冀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為目的,面向全體社會成員開展學歷繼續和非學歷繼續教育以及終身學習支持服務。為充分體現上述目標,未來的河北開放大學教務管理系統將是一個技術先進的,集教務教學管理、公共服務等于一體的綜合性信息管理平臺;是一個可以實現師生交流、教學互動的網絡平臺;是一個可以實現自主化學習,隨時認證學習成果的,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務的信息化平臺。
基金項目:2013年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虛擬化技術在河北開放大學教務管理系統中應用研究》(SQ131017)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http:///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2010-07-29/2011-09-07
[2]《河北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http:///2011-03/01/content_1688747.htm
[3]周杰,劉超球,等.廣東開放大學教務管理系統設計探析[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6)
開放大學,是在終身教育理念影響下,與傳統大學辦學模式不同的一種新型大學。它打破以往把教育限定在一定年齡階段的傳統觀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整合優質教育資源,并突破時空限制,將優質教育資源輸送到所需要的地區和所需要的人群,為不同需求者提供教育機會和服務。這種新型辦學模式,對于實現教育現代化,促進教育公平,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提升國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將我國人口大國建設成為人力資源強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國建立了國家開放大學。作為國家開放大學重要組成部分的內蒙古開放大學正在積極籌建中,相關的理論探討也在進行中。非學歷繼續教育在國家開放大學體制內如何定位,如非學歷繼續教育的地位、教育對象、教育目標、教學模式、考評方式、管理制度等等,都需要電大人認真研究。
一、非學歷繼續教育是國家開放大學的主要任務之一
國家開放大學是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基礎上建立的。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為了彌補高等教育資源不足,為行業、企業從業人員和部隊士官以及其他社會成員提供接受高等教育機會,而建立的新型高等學校。其主要任務是開展本科、專科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同時,開展崗位培訓及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等非學歷繼續教育。國家開放大學是“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需要,促進終身教育體系建設,促進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形成”,而建立的“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面向全體社會成員開展學歷繼續教育與非學歷繼續教育,辦學網絡立體覆蓋全國城鄉,沒有圍墻的遠程開放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建設方案》進一步指出,國家開放大學的“主要任務”是,“大力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適應學習型社會和人力資源強國建設需要,根據社會成員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充分利用國家開放大學的公共服務平臺,開設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有利于提升公民素質、科學素質和文化素質的網絡公開課程。加強與相關部門、行業合作,大力開展以提升職業能力為核心的各種職業教育、技能培訓活動,以及社區教育、干部在線培訓工作。”非學歷繼續教育與學歷繼續教育一樣,是國家開放大學的主要任務和主要辦學形式。
二、內蒙古開放大學(籌建中)非學歷繼續教育定位
內蒙古電大在籌建內蒙古開放大學過程中,非學歷繼續教育的定位應分為一下三個層次。
(一)更新傳統繼續教育觀念,樹立終身教育思想
傳統意義上的繼續教育,是對脫離正規教育、已獲得一定學歷和專業技術職稱的在職人員進行的教育活動。是學歷教育的延伸和發展,使受教育者不斷更新知識、提高創新能力和獲得學歷,以適應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的需要(高志敏2001年)。可見,傳統意義的繼續教育施教對象主要是在職的、有一定學歷或專業技術職稱的成人;施教目的主要是更新知識、提高能力和獲得學歷;偏重于學歷繼續教育。現代意義上的繼續教育是“面向學校教育之后所有社會成員的教育活動,特別是成人教育活動,是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它的教育對象是所有社會成員,更具廣泛性;教育目的具有多樣性,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升國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實行學歷繼續教育和非學歷繼續教育并舉。《國家開放大學建設方案》指出,國家開放大學要大力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充分利用覆蓋全國城鄉的辦學網絡,與政府有關部門、行業、企業、社區等深度合作,整合相關教育培訓資源,共同開展各類教育培訓工作,促進各類學習型組織建設。非學歷繼續教育與國家開放大學一樣,是終身教育思想的產物。
內蒙古開放大學(籌建中)應打破重學歷繼續教育、輕非學歷繼續教育的傳統觀念,樹立終身教育思想,大力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把終身教育理念貫穿到具體的辦學過程中。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客觀實際的需要。因為經過30多年各種形式的學歷教育,學歷繼續教育的生源在萎縮,競爭在加劇,內蒙古開放大學(籌建中)學歷繼續教育在生源方面面臨巨大挑戰。而非學歷繼續教育既符合終身教育思想和學習型社會構建的時代要求,又有充足的生源和現實需求,是方興未艾的事業。內蒙古是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水平偏低,民眾的文化程度及整體素質有待提高。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內蒙古常住人口為24706321人,其中,小學、初中文化程度人口15969273人(包括小學、初中在校生),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1005102人。65歲及以上人口為1868157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65歲及以上人口上升2.21個百分點(李松林,2011年)。2000年內蒙古的城鎮化率為42.7%,2011年已經達到56.6%(《今日內蒙古》)。這些數據最起碼說明三個問題,一是截至2010年內蒙古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高達67.8%;二是老年人口在逐年增加;三是農牧業人口在向城鎮加速轉移。這三個信息都說明內蒙古開放大學(籌建中)非學歷繼續教育的潛在生源很充足,肩負的責任更是重大。需要加大非學歷繼續教育投入力度,以加強人力資源能力建設為核心,以提高內蒙古民眾文化程度和綜合素質以及老年人生活質量和農牧民職業能力為己任,開展非學歷繼續教育工作。將優質教育資源不分時間、地點、年齡和社會經濟背景提供給所有人,為內蒙古全體社會成員的終身學習提供保證。為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內蒙古作出貢獻。
(二)面向基層,服務社會
內蒙古開放大學(籌建中)非學歷繼續教育,在大的方向上定位于為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內蒙古服務。在落實過程中,應該根據地區實際,具體定位于為內蒙古基層民眾的終身教育提供服務。以農牧民等基層民眾為主要對象,以提高其綜合素質、職業能力和生活質量為目標,倡導全民學習,開展各種培訓活動和社區教育,向所有有學習意愿、有學習能力的人提供學習機會和服務。包括各行各業在職人員提升職業能力的培訓,離開學校準備求職人員(包括沒有學歷的農牧民工)或準備職業轉換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農牧民的種養植技術培訓,農畜產品互聯網銷售培訓,社區居民的養老保健、養生健身、休閑娛樂、醫療、文化、育兒、子女教育和其他生活需求培訓,殘疾人等社會弱勢群體的學習提高培訓等等。充分利用國家開放大學優質教育資源和支持服務平臺,為基層民眾提高生活質量和就業能力服務,扎根基層,向下延伸。
黨的十報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基本實現工業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鎮化質量明顯提高,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要實現這些宏偉目標,首先要實現人的知識化和全面發展。特別是城鎮化意味著農村牧區人口和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并且要融入城鎮,生活、學習、就業于城鎮;農業現代化也要求農民掌握現代化知識和技術。沒有農牧民等基層民眾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就不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所以,內蒙古開放大學(籌建中)非學歷繼續教育應把握這方面的機遇,準確定位,把提高農牧民等基層民眾的科學文化素質和職業能力作為非學歷繼續教育的具體目標。
(三)以質量和聲譽求生存
內蒙古開放大學(籌建中)非學歷繼續教育,要通過質量和聲譽求生存、求發展。盡管非學歷繼續教育的潛在生源充足,但要變成現實生源,還需做大量工作。特別是要提高辦學質量,讓求學者學到實實在在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其生活質量和職業能力。為此,一是要有方便快捷有效的支持服務平臺。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對接國家開放大學教學平臺,充分利用國家開放大學教學資源,為不同的求學者提供方便快捷、多樣化的學習支持服務。如利用計算機網絡、云電視、電話、手機等媒介,輸送學習資源,方便求學者兼顧家庭和工作進行學習。并根據地區實際,開發相關教學資源,開設特色專業,進行課程建設和跟蹤檢查評估等支持服務工作。二要有優秀的教師隊伍。無論什么階段、什么形式的教育,教師永遠都是教育的主體,在整個教育活動中起主導作用。內蒙古開放大學(籌建中)非學歷繼續教育施教對象的職業、年齡、知識層次、接受能力、自學能力、學習習慣、學習目的、學習需求等等都有較大的差異,教育內容也因求學者的不同變得龐雜、廣博,教學形式也應豐富多樣。這樣,要求教師不僅有淵博的知識、嫻熟的現代教育技術,更需要有高尚的師德、高度的責任心和對弱勢求學者的耐心和愛心,幫助基層求學者學會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和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的信心。教師隊伍的結構也應優化,如知識結構、學歷結構、學科結構、職稱結構以及教師、科研、管理、支持服務人員比例結構等等。督促教師隊伍與開放大學同步成長。三要有嚴格有效的監督管理考核制度。俗話說,嚴師出高徒。嚴格有效的監督管理制度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保障。內蒙古開放大學(籌建中)非學歷繼續教育,必須遵守國家開放大學的各種規章制度,按照教育規律研究符合自身培養目標和培訓目標的學習、管理、考核評價規章,包括教師隊伍管理制度,確保支持服務平臺高效暢通,教育資源高質量且適用性強,管理精細,評估程序完整,考核嚴格,監督到位。四要發展內蒙古開放大學校(籌建中)園文化。校園文化可以為師生創造良好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是學校的軟實力。學校領導和教師帶頭倡導勤奮好學、誠實學習的校園文化,形成比學習比進步的良好風尚。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具有凝聚師生力量,陶冶師生情操,啟迪求學者心智,促進求學者全面發展的作用。要加大網絡平臺建設和優質資源整合利用,通過積極健康、美觀清晰、方便快捷的網絡資源吸引學員,營造健康、適用、個性化的校園網絡學習環境,激發學員的學習積極性。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網絡文化活動,培養求學者的高尚品格和進取精神,提高求學者的文化修養和綜合素質,保證非學歷繼續教育的質量,提高辦學聲譽。
總之,內蒙古開放大學(籌建中)非學歷繼續教育的準確定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它不僅關系著未來內蒙古開放大學的生存與發展,而且對提高內蒙古基層民眾的綜合素質、職業能力和生活質量,促進學習型社會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系內蒙古電大科研基金項目“內蒙古開放大學非學歷繼續教育的定位與發展對策研究”(項目編號IMRTVU—GSR130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2]國家開放大學建設方案,.
[3]高志敏,繼續教育概念辨析,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J],2001,(1).
中圖分類號:G648.2 文獻標識碼: 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5.06.029
Abstract: Based on understanding the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more than 1 000 students in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different professions, the college students contained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horticulture, and animal science had higher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but humanities and food science was lower; in different grade and education,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had had higher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but the graduate students of grade one was the lowest; the direct inner factors influenced the entrepreneur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was "the realization of personal value", and the external factors was the employment prospects. Therefore, the cultiv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the practical skill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experience of successful persons should be introduced and different professional employment should be planned.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據統計,2013年中國高校畢業生已經達到699萬,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披露的數字再次驗證了“史上最難就業年”的說法[1]。沒有最難,只有更難,2014年畢業生在此基礎上仍有增長,達到727萬人,成為2013年后的“更難就業季”[2]。更為嚴峻的是201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將達到749萬人,比2014年再增加22萬人,創下歷史新高,再加上去年未找到工作的畢業生,可預計高校就業人數多達810萬。
富有創新與挑戰精神的大學生,在中國經濟整體向好的大環境下,不循常規,謀求自主創業,在近年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教育部在《關于做好2015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全面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和自主創業工作”,并且首開先河的允許創業課程算學分,允許休學創業,傳遞了國家對扶持創業愈發重視的信號。在天津考察時,也勉勵大學生轉變擇業觀念,同時要求加大對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支持力度[3]。
大學生創業主要是由在校大學生和大學畢業生群體組成,但在目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發展相對較慢。749萬――這是201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的數量,1%――這是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創業的大致比例[4]。2個數據,反映出大學生創業難、創業配套政策跟不上的尷尬局面。因此,本研究以天津農學院為例,涉及全院各個年級不同專業的專科學生、本科學生和研究生,通過對創業意愿的問卷調查,來探討現在農業院校如何正面教育和引導大學生創業的動機,為學校努力創造出適宜大學生創業的社會環境以及推進大學生的創業進程等提供依據。
1 調查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獲取相關數據,問卷內容是參照國內相關文獻和學生訪談而確定的10個影響創業的直接因素,每個因素為不定項選擇。調查于2014年7―9 月份在天津農學院進行,共選擇專科8個專業,本科11個專業,研究生2個專業的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隨機發放紙質問卷,總共投出問卷1 435份,回收問卷1 207份, 回收率84.1%(表1)。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專業大學生創業意愿分析
從圖1可以看出 ,大學教育中除人力專業差異較小外,其余10個專業的大學生有創業意愿的占大多數,其中農環、動科、園藝、水產和基礎專業的大學生創業意愿較高,均占到一半以上(分別為56%,56%,54%,52%和51%);其次是工程、計算機和水利專業的學生(分別為49%,49%和47%);再次是經管和食品專業的學生(分別為44%和39%);人力專業的學生最低,僅為31%。
創業意愿反映出當前大學生對創業可能性的考慮,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在選擇創業時會首先考慮本專業創業的可能性。本研究中,園藝專業畢業的學生主要從事城市的園林綠化和美化工作,農環專業主要進行城市的環境保護、治理,動科專業主要從事畜禽飼養、寵物疾病的治療等,這些專業實用性、技術性強,而且目前國家扶持度高和實際聯系密切,個人可操作度高。因此,這3個專業的大學生的創業意愿在天津農學院是最高的。而人力專業主要以人事管理為主,與實際的商品接觸較少,因此該專業的學生創業意愿最低。
所以,可以看出不同專業的學生有不同的創業想法和意愿。總體上看,目前農學院的大學生創業意愿較強,這也符合社會的需求,學校方面應該積極加大對創業的指導工作,尤其是根據不同專業有的放矢的制定指導內容,應強調學科或專業的實用性教育[5],與社會的具體情況相結合,使學生真正做到有一技之長。
2.2 不同學歷教育和不同年級大學生創業意愿分析
由圖2可以看出,大學教育中除研究生一年級的學生外,其他各年級的大學生有創業意愿的占大多數,其中專科一年級和專科二年級的大學生創業意愿最高,分別為56%和57%,其次是專科三年級和本科一年級,有創業意愿的均占50%,再次是本科二、三、四年級和研究生二年級,分別為47%,45%,47%和47%,研究生一年級最低,僅為30%。
由于高職專科的專業教育與本科不同,專科教育不以理論內容為主,而是側重于實際技能的掌握,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技能相對較強,對本專業的實際應用也較了解,激發了他們自主創業的積極性,因此,高職專科的大學生的創業意愿在天津農學院是最高的。而研究生教育則側重于專業的深度研究,并且大多數學生擅長理論研究,整體創業意愿最低。
所以,學校應加強本科生和研究生實踐技能的培養,使他們既懂得本專業的理論知識,又掌握本學科的技術,具有一技之長,加強實踐教學是促進大學生和研究生創業的關鍵。
2.3 影響大學生創業意愿直接因素的分析
在對影響大學生創業意愿的直接原因進行調查時發現,多數的同學都選擇了兩個因素以上,說明創業意愿受多方因素的影響。Gilad 和Levine很早就提出了“推”和“拉”理論[6]。“推”理論強調外在因素, “拉”理論強調內在因素。
筆者把10個影響因素分成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2個方面,外在因素包括A、B、C、D、E,內在因素包括F、G、H、I、J(圖3)。結果分析顯示,內在因素對學生創業的影響比外在因素高19.4%。內在因素中影響最大的是實現個人價值,占32%;其次是賺錢,占30%;再次是對成功人士的崇拜,占22%。說明實現個人價值和賺錢,是大學生創業的主要或直接內在因素或動力。也說明農學院的大學生多數懷揣著夢想,想通過創業和自己的努力賺錢實現自我價值,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另外,有較多的學生選擇“賺錢”為創業動機與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和學生的家庭環境有直接的關系。農學院的學生較多的來自農村,經濟狀況較差,農村的社會和經濟環境也較差。這使得許多學生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他們的命運,“賺錢”改善家人的生活[7]。因此,學校的教育極大的影響他們的創業。
外在因素中影響最大的是就業前景。的確,就業前景是每個即將踏入大學校門的學生所關注的,也是在校生和應屆生求職時迫切關注的問題。由于大量的畢業生,2015年的就業形勢依舊嚴峻。每個學校、每個專業的就業前景是大學生創業的關鍵。
3 結 語
創業意愿的形成是個動態的過程,受著內在與外在環境的直接影響。國家為了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已經出臺了很多的政策和措施,但實際創業的比例還是很低。通過調查問卷,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有著積極的人生觀,在創業意愿上也表現出較強的興趣,學校要做的就是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8],激勵大學生積極向上,為實現自己正確的人生價值而奮斗;加強實踐教學和加強大學生技能的培養,讓他們有一技之長[9];多介紹本專業和本學科成功人士的成才經歷,讓學生懂得如何創業,真正學會創業的方法和明確創業的目標,腳踏實地的開始為創業籌謀和規劃。總之,農業院校要根據各個專業的特點培育出健康、有效的自主創業學習環境,使大學生對創業有系統的了解,激發出大學生的創業欲望和熱情[10]。
參考文獻:
[1] 2013年中國本科生就業率下降12個百分點[EB/OL]. ,2015-04-09.
[4] 749萬畢業生 自主創業如何撬動就業難的結構性杠桿[EB/OL]. http:///kuai_xun_4343/20141216/t20141216_1214131.shtml,2014-12-16.
[5] 趙璐詩.美國、荷蘭政府對大學生創業政策扶持經驗及啟示[J].商業經濟,2013(1):20-21.
[6] Gerry Segal, Pan Borgia, Jerry Schenfeld. The motivation to become an entrepreneur[EB/OL]. /1355-2554.htm.
[7] 劉瑛,O曉燕.大學生創業動機概念模型研究[J].機械管理開發,2011(1):155-156.
中圖分類號:G649 文獻標識碼:B
前幾年,筆者有幸前往加拿大安大略省參加了百年理工學院組織的職業學院教學法相關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加拿大職業教育體系的介紹、教育教學技術的學習和討論以及百年理工學院(Centennial College)、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的參觀等活動。此次培訓使我對加拿大的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特別是百年理工學院的辦學宗旨、辦學方式、師資隊伍、教學管理以及教學組織有了較為深切的認識,對其職業教育特色印象深刻,深受啟發。
一、加拿大百年理工學院基本概況
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共設有44所公立學院和大學,大學有皇后大學、多倫多大學等,百年理工學院屬于社區學院類。
百年理工學院是于1966年建立的加拿大安大略省第一所社區學院,坐落于安省的第一大城市多倫多,學院主要服務于社區,辦學方向和課程設置隨著地方經濟的變化而進行調整。學院共有4個校區(Ashtonbee校區、Progress校區、影視藝術校區、科技中心),8個學院(商學院、交通運輸學院、酒店旅游及烹飪藝術學院、社區衛生研究學院、通訊傳媒及設計學院、繼續教育和企業培訓學院、工程技術和應用科學學院、基礎學科及提高學院),240個專業,1300個繼續教育課程,400個遠程教學課程,其中商學院設有8個專業,專注于信息和通信技術的整合,人力資源管理就設立于此學院。學院共有約16000名全日制學生,5500名國際學生,2000名學徒工,22000名繼續教育學生,1500多名教職員工。學院頒發的證書包括資格證(1年)、文憑(2年)、高等文憑(3年)、學位(4年)、畢業證書(1年的Postgraduate Diploma)、學徒資質。學院由12位通過選舉產生的社區外志愿者構成的管理委員會負責管理、制定學院政策,設有1名院長(President),3名副院長(Vice President),5名助理副院長(Associate Vice President),全面負責學院財政、學術、學生管理、人力資源、市場營銷、合作服務、應用研究等方面的事務。下設8個學院分設院長(Deans)、系主任(Chairs)、部門主任(Directors),負責學院的各種利益,包括信息技術、專業發展、基金籌集、合作教育、學生服務、招生服務、圖書館、業務發展和國際教育等事務。
二、加拿大百年理工的職業教育特色
百年理工學院是一所社區學院,其教育特色帶有社區學院的特點,教育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為學生職業成功提供教育,服務于社區,服務于地方經濟。課程設計更切合企業的現實需求,學院諸多功能的實現離不開其獨具特色的辦學模式,其職業教育特色如下:
(一)學院管理團隊成員多元化
加拿大聯邦政府不專門設定統一的教育管理職能部門進行具體管理,而是由省級政府承擔了主要的管理職責,省政府成立職能部門通過教育立法、規劃、審核和經費等對社區學院進行宏觀管理。安大略省職業學校與大學部(MTCU)掌管安省高校專業,不對課程大綱進行詳細指導,對專業的開發進行監督和審核,確保高校間的教學一致性。
百年理工學院屬于安大略省職業學校與大學部(MTCU)掌管,但具體管理與運營由各學院的管理委員會和專業顧問委員會負責。管理委員會由院長和學院內部選舉產生(分別代表管理層員工、后勤員工、教學員工、學生)的志愿者,以及其他社區代表組成,管理委員會代表社區的利益和需求。各專業有自己的專業顧問委員會,其成員包括學科的專家、企業經理和高級技工以及協調員,主要職能是負責相關專業的課程設置、教學計劃以及教學改革等重大決策。學院管理委員會和專業顧問委員會各司其職,共同管理學院運營。正是社區代表的參與,學院的發展以及專業的開設符合社會的需要,多元化的管理成員組成有利于學院發展決策的科學化。
(二)專業設置市場化
百年理工學院的專業和課程制定根據市場的需求。隨著產業、行業的發展變化,市場也發生變化,專業的設置也需要根據市場的變化進行調整,當市場擴展,學院根據市場需求情況設立新專業,而當市場萎縮,學院則考慮調整專業或者停止招生。這樣的方式,最大程度的滿足了市場對于人力資源的需求,有利于學生的就業。省級政府教育部門僅對專業有框架性的設定,如標準學制、入學要求、文憑種類等等,新專業的設置由各學院根據市場以及其他院校同類專業設置情況自行決定。學院成立專業顧問委員會來開展新專業設計,擬定專業標準,設定課程體系。
(三)師資業績考核多樣化
學院對教師素質有嚴格要求。一是企業背景和經驗,要求教師不僅僅具備研究生學歷,而且要有五年以上的企業背景和經驗。二是新任教師采用試用期制,新任教師設立兩年的試用期,在用期內接受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術及內容的培訓,并由系主任親自進行教學指導和考核。三是多層次的評價考核,教師評價包括學生評價、系主任評價、院長評價、委員會評價、教師自我評價,以及課程大綱和考試評價,多方位、多層次考評教師教學質量。這種考核方式既能反映教師的教學質量,也能考察學院的整體水平。
(四)專職教師培訓常態化
百年理工學院對專職教師定期開展培訓,并創造盡可能多的機會,鼓勵教師參加培訓與進修,幫助他們了解技術前沿,跟上專業領域的新發展,更新專業知識,并鼓勵教師每五年到相關企業實習三個月,以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在參觀百年理工學院校園時,就是深切感受到了這一點,為了保證教師知識結構的更新,加強專業知識的即時性,學院圖書館提供此類服務,我們親眼目睹了正在開展的教師培訓活動。
(五)學生培養實踐化
百年理工學院的宗旨是通過學習改變生活和社區,為學生職業成功提供教育,特別看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能力本位的思想貫穿于教育教學的整個過程,他們的課程超過70%安排在實驗室完成,而理論課只占到30%。為了進一步體現學生培養實踐化的特點,百年理工專職教師不超過教師隊伍的50%,其他都是兼職教師。而兼職教師大都來自企業,他們是具備一定理論水平、有實踐經驗的行業專家,他們擔任學生的實驗實習工作指導,及時傳遞實際工作中運用到的知識。
(六)企業合作項目化
百年理工學院相當重視與企業的合作,學院為學生聯系接洽帶薪實習,這種帶薪實習就是加拿大社區學院與企業合作的Co―operative教育項目。學院提供實習崗位,符合條件的學生可以申請加入Co-op項目,這類帶薪實習通常每隔一個學期進行。百年理工商學院的領導與管理、會計、運營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國際商務、市場營銷、企業管理等專業都設有Co-op項目。學院為了更好的管理和協調,成立了專門的機構進行Co-op項目管理。
帶薪實習期間由企業和學院互相配合,共同考核學生,學生只有考核合格才可以取得相應的學分。Co-op教育項目為學生提供機會檢驗在校學習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也為他們接受新知識、新技術創造了條件,鍛煉了學生的適應能力、增強了敬業精神,提升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同時學生還可以獲得一定的工資,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經濟困難學生的壓力,籌措資金付學費,不至于失學。對于企業來說,解決了短期用工的勞動力問題,減少了企業用工成本,也有助于企業在實際工作中考察學生,從中選取合適的員工,增強了學院與企業的相互了解。
(七)學制和學分彈性化
在百年理工學院,學生只要修滿專業規定學分可以提前畢業,在規定學制期間,未能修滿學分的,也可以延長學習時間。因此在百年理工,沒有我們習以為常的班級的概念。學歷教育沒有嚴格的年限限制,可以是兩年,也可四年。加拿大的職業院校為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課程和方案,供學生選擇。
三、百年理工職業教育的啟示
學習和借鑒加拿大百年理工學院職業教育經驗,我們更應該堅定當前高職教育以能力為目標、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改革思路,怎樣結合我國國情,使我們的高職教育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經濟建設。
(一)深化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
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貫穿于加拿大百年理工的教學活動中。靈活的學制、學分,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課程設計時也充分考慮學生的背景,如性別、學習經歷、家庭背景、學生的學習預期以及其職業期望,圍繞學生的需求設計課程內容。學校的圖書館、教室、食堂等場所,也隨處可見人性化的設施,可以滿足各種學生的各種需求,處處體現環境育人、服務育人重要。圖書館設有舒適的座椅、學習討論場地等等,學校也為殘疾學生專門設置了自動開門按鈕,提供了專門的通道等。
(二)運用多元化的職業教育培養模式
百年理工學院的課程設置適應各種人員需求,包含了成人的補習、學徒的培訓、上崗證書的認證培訓、短期培訓、學歷教育、留學生教育等,學院涵蓋了多種辦學形式,形成了多元化、多格、多文化的辦學體系,學員有多種成長通道。不僅承擔教育功能,還體現服務社區功能。我們的學校也需要進一步開放,開通終身教育、學徒教育、上崗培訓等多種服務。
1當前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1)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基礎較差。
獨立學院學生屬第三批錄取的本科生,錄取分數與二本有較大差距。以近幾年湖北省招生錄取分數線為例,二本與三本的分數差在40-80分左右。同時我們還發現教學班級內學生個人英語成績差別較大,以我們學校為例,一個教學班內最高分有120多分,最低分只有39分。讓英語基礎相差如此懸殊的學生坐在同一個課堂上聽課,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由于學生水平的參差不齊,任課教師學的水準不好把握,使教學的難度明顯加大。與此同時,國家教育部要求本科學生畢業英語應該達到四級水平,在這種要求下,教師和學生都有沉重的負擔,時間一長,相當一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
(2)傳統英語教學模式陳舊。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師作為主角處于主動的地位,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在課堂上往往是一本教材、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臺錄音機,每篇課文的講授內容一般都是領讀生詞、講解課文、分析語法、做做練習、對對答案,現在學生都有跟教材配套的教師用書,這種八股式的教學方式,早已使他們失去了“好奇心”,他們往往是不愛問、不想問,也不知道如何問,這樣的課堂教學其效果能理想嗎?
(3)英語教學師資不足。
長期以來,尤其是近幾年受大學擴招的影響,大學英語師資短缺。一是數量上的短缺,根據大學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的統計,目前我國講授大學英語課的師生比是1:130,在湖北省的大部分普通高校的英語教師每周的教學工作量為12課時,而獨立學院英語教師的每周教學工作量高達16課時,有的老師甚至高達20課時。二是學歷職稱上的不合理,目前大學英語教師學歷結構與教學任務要求嚴重失調,教師具有學士學位或學士以下的高達70%。而隨著獨立學院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給大學英語教學帶來的巨大壓力遠遠超出了現有教師的承受能力,現有教師很少有在職進修的機會,更缺少定期出國提高自己語言能力和改善自身知識結構的可能。三是兼職教師過多,這給管理和教學造成的不利因素是很明顯的。兼職教師雖然大多是中年骨干,但在原單位的授課任務以及科研等任務本來就相當繁重,因此普遍超負荷工作,教學疲于奔命,其教學質量顯然難以保證。
(4)教學大綱相對滯后。
截止2005年5月26日,國家教育部已批準設立318所獨立學院,其中湖北省就有31所。由于發展速度很快,這些獨立學院的外語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基本上是從其依托的母體中“移植”過來,有的連教材、教參、測試檢查等也都是照搬。但是,如上所述獨立學院學生的文化基礎,尤其是外語底子普遍低于其他的本科生,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明顯較差。現行《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第一條規定:“本大綱的教學對象是高等學校非英語專業的本科生。入學時,他們應已掌握基本的英語語音和語法知識,領會式掌握1800個單詞……”,并指出,經過四年的學習,要求掌握4200個單詞。現行的教材就是按照此規定編寫的,現在要求獨立學院學生在同樣的期限內、使用同樣的教材,以同樣的教學手段來達到同樣的目標,豈非是強人所難嗎?我們認為,這也正是獨立學院本科生英語統考通過率不理想的主要癥結所在。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沒有切合獨立學院學生特點的教學大綱的指導,制約了獨立學院外語教學水平的提高。
(5)應試教學的負面影響。
目前大學英語教學帶有濃厚的應試教學成分,教師在教學中注重應試技巧,不少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只是為了拿到四六級證書。學生忙于應付考試,由此導致了教學目標滯后、觀念片面,學生口頭、筆頭能力差的后果。其實,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獲取用英語以聽、說、讀、寫、譯的方式進行交際的能力。學習是否達標也不能只以人們掌握多少詞匯、答對多少語法點為標準,而要看人們是否能熟練地用英語來表達思想,用英語來完成各種任務,更重要的是,是否掌握了自己日后繼續學習所需的方法、技巧,即學習策略。
2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對策
(1)實行分級教學,因材施教。
獨立學院作為第三批次錄取,較二本高校新生成績偏低,這是客觀事實。為了在更低的起點上使學生普遍有較快突破和提高,不致影響教學整體質量水平,實行分級教學、因材施教是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徑。就英語教學而言,根據入學英語摸底考試情況,進行分級。并結合各培養對象的特點,優化課程設置,精心選擇編排科學、主題靈活、內容實用、針對性強的分級教材,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從預備級開始學起,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全新的大學英語學習,在四學期學習后基本達到四級水平。
(2)改革傳統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
一是盡快改革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努力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外語教學模式。由“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能夠充分考慮到學生日常學習的方式,并且能滿足學生用英語進行實際交流的需要,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語言的能力。二是加強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用英語進行課堂交流,營造良好的課堂語言環境,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三是要大膽引入現代教學技術,開辟多媒體教學和網絡課堂,現代教學技術的最大優點是突出了學生認知的主體地位,適合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3)加強英語教學師資建設,提高教師素養。
獨立學院采用民辦機制、依托校本部的優勢進行辦學,因此,在師資隊伍建設上不可能沿用公辦高校的老路,而是需要多少教師就聘用多少教師,并且要注重師資隊伍的完整性。但是為保證教學質量和有效的教學管理,獨立學院必須要有一定數量的專職英語教師。只有達到一定數量比例的專職英語教師,才能更好地學理念、深入地開展教學改革,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由于獨立學院不可能全部引進所需教師,因此要特別注重這支隊伍質量的提升,如為他們加強教學方法的培訓、要求他們加強教學方法的研究等。同時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兼職教師隊伍的管理;管理的源頭是要抓好入口關,聘請兼職教師,不僅要看其職稱、年齡,而且要了解其教學效果,在原單位的工作負荷,更要注重對其師德的考察。其次,在管理過程中要注重人性化、人情化的方式,通過良好的溝通與合作,一方面使外聘教師的教學理念盡可能地納人我們的軌道,另一方面使外聘教師能相對固定,成為編外的“專職”。
(4)盡快制定符合獨立學院學生的英語教學大綱,編寫符合獨立學院學生的教材。
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信息全球化的發展形勢,對教育統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獨立學院是實施本科以上學歷教育的普通高等學院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合作,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獨立學院經過近15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獨立學院的發展過程中,教育統計既是上級教育行政部門下達的一項工作任務,又是學校發展建設中的一項基礎性和經常性工作。實際上,教育統計的第二項功能往往被忽視,學校內部的統計數據對于學校發展的重要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方面,在運用新機制新體制快速發展起來的獨立學院內部顯得更加突出。
1 獨立學院教育統計工作現狀
1.1 統計機構及人員配置。與其他傳統公辦大學不同,獨立學院的辦學更多考慮對成本的控制,沒有設立專門的部門或者崗位來從事教育信息的統計工作。在多數獨立學院,承擔統計工作的部門一般為學校(院)辦公室。
1.2 統計工作總體流程。獨立學院在接到上級主管部門統計工作任務后,根據要求組織相關部門按照報表要求采集統計數據,學校負責統計的部門整理匯總,主管校級領導審核后報至上級主管部門。
1.3 獨立學院教育統計信息的特點。①信息量大,數據關系復雜。由于獨立學院具有辦學主體多元化、產權關系復雜的特點,涉及校園、校舍、師資等方面的數據統計時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數據關系較公辦高校要復雜一些,需要統計人員對原始數據進行分析、甄別、合并、計算等操作。②個別信息缺乏真實性。在獨立學院上報的統計數據中,雖然數據關系正確,但并不能保證數據完全真實準確。原因有兩方面,一個是學校內部統計信息由多個部門共同完成,掌握的標準也不盡相同;一方面是上級主管部門將統計數據與辦學指標直接掛鉤,數據達不到要求直接影響學校的辦學和發展。③統計信息口徑單一。獨立學院的統計信息更適合教育行政部門了解和掌握一定區域內高等教育發展的總體情況,宏觀指導高等教育的發展。在實際辦學中,一些重要的數據并不在統計的范圍內,在實際工作中使用的頻率很高,但是在統計信息中往往被忽略。
2 獨立學院教育統計工作存在的問題
2.1 指標體系缺乏對獨立學院的針對性。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發展,已呈現出公辦、民辦等多種辦學模式。但是,獨立學院作為一種新生的教育產物,其辦學模式存在著多樣化、復雜化的特點,既不同于公辦高校,又區別于傳統的民辦高校。但是在統計工作中,獨立學院一般被歸為“民辦”一類,而專門針對獨立學院的體系指標還不夠完善。①多數指標未體現獨立學院的辦學特點。普通高等學校教育統計信息的基本辦學指標與監測辦學指標共歸為五類院校標準,占據了教育統計信息的絕大多數比例,劃分標準沒有專門針對于獨立學院的相關指標做出說明。而獨立學院是新辦本科院校,在各項指標上勢必會與公立辦學有一定差距。②主體調查內容延用落后指標,不能發揮信息的服務功能。過去沿用的一些統計指標已經明顯落后于獨立學院的發展步伐,不能反映出發展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變化。例如圖書、語音室、多媒體等指標沒有關照獨立學院的辦學實際。
2.2 統計過程缺乏強有力的監督。從工作的流程可以看出,信息在自下而上的呈報過程中,上級主管部門缺乏對信息準確性的檢測程序。為了不被“停止招生”或者“亮出黃牌”,很多信息的填報上以湊指標為目的,難以保證真實性、科學性,于是上報結果時有些信息失真,沒有利用價值。
2.3 統計方法落后。①信息化工作意識薄弱。目前教育統計信息工作還是以手工為主,主要依靠各相關部門基層的統計工作,負責統計的工作人員主要針對上報信息,進行匯總、錄入。因此利用信息化手段的水平較低,不能適應信息化發展的需要。②統計口徑與實際應用不完全匹配。獨立學院的教育統計信息,主要是根據上級要求來完成統計內容,不能滿足綜合性的人事、教學、后勤等全面統計的需要,難以實現信息的整合,甚至個別信息只是簡單羅列,高層次、有深度的信息寥寥無幾,甚至內容滯后,可用性差。③信息資源功能單一。當前高校教育統計的數據除了成為國家宏觀調控高校發展的功能之外,其實也是高校對外交流,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工具。這就要求學校掌握所有辦學信息,依靠信息進行前景預測,掌握發展動態,但這一功能往往被高校忽視。
2.4 統計人員整體業務水平不高。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對統計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引進能主動接受信息化這一新的管理手段的高層次人才,成為獨立學院發展的必須趨勢。
2.5 管理制度不夠完善。目前,獨立學院教育信息統計工作未引起上級部門足夠重視,沒有形成完整的管理體制。因為這項工作不屬于一線管理工作,加之上報形式存在的問題,弱化了統計的功能。
3 推進獨立學院教育統計信息在辦學實踐中的應用
3.1 改革指標體系。①建立獨立學院教育統計信息指標。上級主管部門要根據獨立學院自身特點,結合獨立學院發展形勢,對統計指標體系重新進行調整、更新和補充,同時對指標進行簡化,增強信息的實效性。②完善主體調查內容。健全針對獨立學院特點的主體調查內容,增強信息的實用性,在突出辦學特點的基礎之上,增強對教育統計工作和學校的整體辦學情況的管理。
3.2 完善統計工作監督機制。針對于獨立學院,要完善法規,制定監督標準,發揮群眾監督的作用,如制定《獨立學院教育統計信息公開條例》、《獨立學院教育統計信息保護條例》和《獨立學院教育統計信息監督辦法》等。
3.3 加快獨立學院教育統計信息化建設。①成立信息化管理機構,增強信息化意識。信息化管理機構的主要職責就是按照學院發展思路,總體規劃、協調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工作,不斷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同時負責公共信息平臺共享數據的建設和維護、負責學校與各職能部門之間的信息化業務。②建立教育統計信息數據庫,細化信息分類。高校教育統計信息主要分三類:學生類、教師類、辦學條件類。獨立學院員工隊伍組成復雜,教師類分為自有聘任教師與校本部聘任教師;辦學條件類中的資產、房產等分為產權與非產權,非產權又分為租借用等情況。③加強信息采集的科學性。按照信息分類,將信息劃分到各職能部門,信息來源由各職能部門負責采集,涉及到有共享的信息,以信息源部門的口徑為準。④建立信息查詢管理平臺。拓展信息和查詢的空間,開辟信息查詢系統或者網絡辦公平臺,使得學校的各項統計信息能夠更好的管理與使用。設置不同的信息查詢權限,這樣,既做到了關鍵信息的保密,也發揮了信息的實際作用,方便了數據的查詢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⑤提高信息分析能力。對獨立學院而言,教育統計信息的收集與統計,不只是為了上報,還為了通過分析統計信息,了解本校的情況,找出教學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3.4 加強隊伍建設,提高統計人員的業務素質。獨立學院的信息資源是獨立學院發展的戰略資源。開發和利用教育統計信息資源,關鍵是要有一支人員精干、知識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因此要努力提高統計隊伍的計算機應用技術水平,注重加大人員的培訓力度,學習新技術、新知識,提高統計人員在網絡環境下操作計算機的能力和數據處理能力,熟練使用統計應用軟件,合理利用教育統計信息平臺。
3.5 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上級部門要制定起符合獨立學院特色的、健全的法規,提高教育統計信息中各項數據的權威性,為獨立學院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統計服務;獨立學院自身也要依據自身學院情況,制定各種制度來保障工作的順利進行。
3.6 擴大統計范圍,拓展信息應用。以教育統計信息應用性研究為契機,獨立學院的一些日常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此基礎之上順應信息化時代的發展,實現管理與使用的功能。如“檔案信息管理”、“固定資產管理”、“辦公用品領用管理”等日常辦公。
總之,獨立學院教育統計工作及其信息應用,是一個復雜的、不斷發展的課題,只有樹立改革意識,優化工作方法,推動實踐創新,才能是教育統計信息更好地服務于獨立學院的發展和中國教育事業的進步。
參考文獻:
[1]中華人發共和國教育部.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Z].2008.
CAI 在大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也是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必然結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成績顯著,但面臨許多問題。這主要有教學發展不平衡,總體水平不高,重知識,輕能力, “聾啞英語”已成不爭事實。“面對試卷,英語成績是高分,面對外國朋友,依然無法溝通。”現狀迫切要求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而CAI 理應成為這一改革的利劍。教育部已宣布將依據《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 》于去年2 月全面啟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這一改革正是要在教學中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尤其是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的優勢,構建個性化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同時,對這一次改革的試點高校,教育部特別強調了申報高校應建有滿足教學需要的電子閱覽室、語音實驗室和多媒體教室,使用多媒體教學的課時不得少于大學英語總課時的60%。由此可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其課堂的應用也是箭在弦上。
CAI 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還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為適應時展的需要,培養現代化建設的新型人才,實施素質教育把學生從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中解放出來,以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提高他們作為后備人才的競爭力。而素質教育的實施有賴于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教學手段的提高,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張學堯指出:要想提高人才的競爭力,首先要解決交流工具問題。結合我國大學英語的教學現狀與高等教育的辦學力量,推廣多媒體課堂教學模式無疑是解決該“交流工具問題”的一種可行方法。
二、CAI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優勢
1.大信息的視聽說直觀教學方式增強記憶,克服心理障礙,豐富文化背景知識
在人腦的記憶過程中,記憶形象信息比語言文字信息牢固得多。當語言符號的視覺及聽覺因素同時輸入大腦,在大腦中積累了足夠的主體模式,就能形成相應的語言模式。在胡春洞主編的《英語教學法》一書中也談及了這一問題,他在談到學生聽力方面困難時,是這么說的:“我國學生在聽力英語時,由于不太熟悉英美人生活習慣、文化特色、興趣、愛好等,常感到所聽的材料雖無具體新詞句,但卻不能聽懂內容。為此,聽力練習可配合一定情景,并在教學中注重文化背景。”CAI的出現大大改變了傳統聽力教學,它能很好地運用聲音、色彩、動畫效果的配合而融匯為一種科學性、藝術性和興趣性相結合的整體。由于畫面生動、形象,錄像引人入勝。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大大的改觀,通過聽覺器官、視覺器官的綜合配合,積極發揮腦的作用,并通過適當口頭模仿及動作模仿。較形象地完成了某一語言點的學習。CAI課件的另一優勢是信息量大,為此,可不失時機地通過動畫式電影片斷對學生進行人文地理知識的補充,使枯燥的人文地理知識更加生動形象,增強學生記憶力,掃除聽力障礙。
2.人機交流,解決個體差異性
這一優勢是其他的電教手段無法代替的,由于CAI的獨特性,即它可以通過微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作用達到最佳教學效果。使人機交流變為現實。這就給教師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你不必擔心是否有學生跟不上,也不必再害怕浪費優生的寶貴時間,學習不再是教師毫無目標的灌溉。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他可以通過按鈕的窗口的切換來選擇項目,如詞語解釋、同步知識點,他還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選擇題目的難易及數目。同時,每做完一部分,微機就會告訴你,那些題對了,哪些題錯了,正確答案是多少,你得了多少分。做對了的,還有一個praise給你,這樣,你就可以根據情況自己選擇內容學習了。同時,由于CAI課件的重復性優勢,差生還可根據自身情況反復學習,不至于因為沒聽懂而耽誤后面的學習,鞏固了知識,克服了學生的心理障礙,增強自信心。
3.設計新穎,便于學習者靈活機動操縱控制學習
根據教學需要,教師在利用CAI進行輔助教學時,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機動的操縱控制學習。這可通過CAI所提供的圖形、聲音、和語言等交互界面和窗互操作來實現。例如,在利用由清華大學出版的《Family Album U. S. A 》光碟進行教學時,你可根據需要選擇句法語言點學習或focus in的學習,非常簡便,你還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上課的過程由深至淺,由淺至深都可。你還可以通過主機監控學生自己學習的情況。同時利用CAI,短時間內即可檢查完學生學習情況,可以節省教師勞動的重復性。既然CAI課件輔助教學能有效地克服影響學生聽力障礙的因素,那么精心選材,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或自制CAI課件就有了其重大的意義。
三、多媒體CAI課件在外語聽力訓練中的運用
多媒體技術在20世紀90年代后成為發展較成熟的信息技術,它包括有傳播語言、圖形、圖像、動畫、視頻、文字等多種信息載體。這些技術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領域,尤其是在計算機輔助教學方面,即CAI。光學投影類媒體提供靜態特征,便于長時間觀察思考,教學過程的可控性強;電聲類媒體提供的音響信息,有利辨音和優化音響效果,便于語言環境的烘托和氣氛的營造;視聽類媒體展現聲畫結合,充分體現事物發展的動態變化過程,有利于對多種感官功能產生同時刺激,增強認知形成的功效。計算機類媒體有一個突出的特點是交互性,尤其是連上網絡的多媒體計算機,人們可以遠程充分調動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協調認知過程的各個環節,有機地組合人的學習能動性,達到優化的教學效果。
1.充分利用英語新聞和原版電影等資源
一般的教學都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這是符合教育的客觀規律的。但是筆者認為聽說教學有其本身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就前面也涉及到:學生在基本上不具備聽懂口頭英語的情況下,已經掌握了相當數量的單詞,并具備了基本的表達能力和理解力。從這種意義上說,在大學里,第一階段的英語聽說訓練,具有某種“補課”的性質。在進行聽說教學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已經具備不錯的書面語言理解力這一特點,在依照課本循序漸進進行訓練的同時,補充一些具備較高難度的材料,并給學生充分的指導(包括提供聽說內容的文本),往往可以取得不錯的效果。這樣,可以使學生迅速進入角色,達到能利用聽和說兩種技能,獲取信息,學習新知,形成以聽說為主導的新型教學模式,在學生那方面,也能夠有效地轉化為以聽說為主導的學習模式。這無疑是一種更接近語言學習常規的(如母語學習)方式。比較合適的“高難度聽說材料”一般包括國外電臺、電視臺的新聞報道和類似節目、原版影片等。將這些節目引入課堂,需要掌握合適的方式方法,以起到預期的效果。
2.巧妙使用字幕和對白
有了視頻資料的對白或文本,還必須能靈活使用。隨著技術的進步,獲取影片的對白越來越容易。現在,一種比VCD和VHS錄像帶更為先進的視聽技術是DVD。在一張DVD光碟上,一般可以存儲整部影片的高清晰度動態圖像,以及多種語言的對白和多種文字的字幕供放映時選擇,且一般都具備英文字幕。但是,這并不是說,在聽說課上使用DVD影片,直接調出英文字幕進行放映,教師的任務就完成了。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新技術帶來的便利,設計出更活潑的課堂練習形式。比如,可以節選出某個電影片斷,布置學生做“配音練習”。根據學生的水平,可以要求是進行純粹的模仿并配音,或者是先翻譯對白再配音。做課堂展示的時候,教師可以配合學生,放映抹除了字幕和伴音的影片片段。
1 教學改革的基本情況
大理學院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自2009年9月09級學生入學以來開始試點,10級學生入學后全面實施,到目前為止,改革一輪已結束。改革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在新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基礎上,制訂了新的教學大綱,將原來的以閱讀理解為主轉變到以聽說為主、全面提高綜合應用能力上來;二是改革教學模式和手段,將原來單純依靠課本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改變為計算機(網絡)、教學軟件、課堂教學綜合運用的個性化、主動式學習模式上來,主要采取課堂教學與網絡自主學習相結合的2+2模式,每周兩節課堂教學,兩節網絡自主學習;第三是改革大學英語教學檢測和評價系統,建立適應我校實際情況的大學英語教學評價體系。自09級以來大學英語的測試均為前三學期設為院級考試,2010級開始院級考試均采取網絡無紙化機考,最后一學期為校級紙質統一考試。每學期的成績均有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各占50%,對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性評價在教師的成績評價表中有詳細記錄,包括學生課堂出勤、課堂表現、上網自學時數、平時作業、讀寫教程和聽說教程的網絡自主學習進度、每學期不少于五次的網絡測試、課堂口語測試等。
學校在2010年在古城校區新增三個120座的大機房后,2011年又在下關校區也新增了兩間120座的大機房,緩解了原來下關校區60人以上學生人數的班級網絡課坐不下的矛盾,同時也大大緩解了新理念大學英語考試平臺多個班級同時進行期末考試的壓力。新型教學模式的硬件設施已基本具備。
2 調查范圍及調查方法
考慮到本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是涉及教學目標、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等多方面的全方位改革,要分析、掌握改革的情況,必須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入手。故本次調查范圍分兩部分,即教師與學生分別設計調查問卷。對教師的調查采取將調查表發到每一位大學英語任課教師郵箱,讓其填寫后發回課題組的方式,發出38份,收回34份;對學生的調查則以隨機抽樣方法,對09級、10級及11級學生抽樣調查,發出140份調查表,收回135份。
3 調查數據分析
(一)教師已適應新型教學模式,并能熟練運用網絡資源提高教學質量
經過三年來的教學改革,所有大學英語任課教師都已參與到改革中,并已根本上接受了改革。本課題組為了做出這個階段性的總結向大學英語任課教師包括外聘教師以電子郵件的方式發出了問卷調查表38份,收回34份。
根據對問卷調查的統計,對于“您對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有了解嗎?”所有老師的選擇都是A,B或者C(非常了解、很了解或有一些了解,無一人不了解),盡管了解的方式各不相同,97%以上的老師在對第7小題,“您對于計算機多媒體的掌握程度”都選擇了A,即能熟練掌握操作技術并在教學中已嘗試了自己制作或修改已有課件;或者B,基本掌握,但還沒在教學中嘗試自己制作或修改已有課件;只有一位教師的選項是C,能簡單操作計算機,但不會制作課件。
第8小題,“您通過何種那個方式了解學生學習情況、與學生溝通?”80%以上的老師選擇通過大學英語的網絡平臺,和通過課間與學生交流;第10小題,“您認為當前的大學英語網絡教學改革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大學英語水平嗎?”大約95%以上的老師認為有一定幫助,但與教師的有效指導有關,更關鍵的在于學生的自覺性,只有約6%的(兩位)老師認為網絡教學費時費力,無多大幫助。
(二)學生對大學英語新型教學模式的適應情況
新教學模式與舊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將原每周課堂講授的2學時改為網絡平臺學習,網絡教學的成敗是整個改革成敗的關鍵。故本次調查的重點在學生利用網絡學習的情況,調查表設計了17客觀選擇題讓學生作答,其中有11題是關于網絡學習的,具體情況如下:
1.學生對網絡教學的態度、學習情況及評價
從上述三項內容的數據看,絕大多數學生對網絡教學寄予厚望,大多數學生對網絡學習給予正向的積極評價,也希望教師在網絡教學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
此四項內容反映到的是學生在網絡教學實踐中的情況,學生主要利用網絡“完成學習聽力任務”、“瀏覽各類英語文章”、“評估學習效果”,是值得肯定的;但主動性極差,“如果老師不要求定期檢查網上作業”,竟然有60%左右的學生不會“主動如期完成網上學習任務”,這是很嚴重的問題,必須加以關注;而這一現象的原因,學生總結出的主要外部分別是“周圍同學”、“網絡機房”和“學校學風”,學生自身的原因主要是“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和“學習基礎”,對此需要學校管理、教學部門和教師都要想辦法。
上述四項內容學生網絡教學的主觀評價,從一、二項的數據看,學生對網絡教學開展以來的學習效果持謹慎的積極評價,“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英語的興趣”有所提高的學生超過60%;而三、四兩項的數據似乎給人消極的感覺,消極的“中性”的選擇都超過60%,但相對而言選擇“喜歡”的學生都接近30%,遠遠多于選擇“不喜歡”的學生。
2.學生對改革后大學英語教學的總體評價
開展網絡教學后,大學英語教學的效果如何?學生對改革后大學英語教學的總體評價如何也是本次調查的重點,我們設計了6個問題讓學生作答,具體情況如下:
上述數據是令人震驚的,進入大學后,超過53%學生認為“英語能力”沒有進步!為什么?分析下面數據或許就會得出答案。
上述情況顯示,學生的英語學習計劃性較差,預習、復習做得不夠,有近30%的學生無預習\復習的習慣,總體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重視不夠,超過60%的學生每周課余學習英語的時間不超過2小時,這是很嚴重的問題,反映出學生學習態度的突出問題,也回答了上大學后,多數學生自感英語“退步”的原因。
本問題涉及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期望,從學生開放性的選擇看,學生對英語課堂教學的認識和對教師的要求依然停留于傳統教學模式。
本題直接詢問學生心目中的英語教學模式,接近40%的學生傾向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接近50%的學生認可2+2模式,近15%的學生傾向于更多網絡與自主學習。
4 從調查結果看三年來教改的成果
4.1 教師的主觀評價(摘自于教師反饋的調查表):
對于教改,幾乎所有老師都認為從理論上來說,網絡平臺上內容豐富且學生可以自主選定學習模塊,學生還可以利用網絡重復播放的功能,對自己沒掌握的部分反復練習,對學生英語聽說能力、閱讀、寫作能力的提高及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有很大幫助并可實現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網絡自主學習可以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和學習態度,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當然,由于長期受傳統教學模式和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對教師的依賴已成理所當然,導致在學習方法上簡單、機械、缺乏創新精神。網絡自主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自主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行為者,他們完全可以自主地安排針對四六級考試練習的時間、選擇練習材料的種類等。自主學習可以使學生再也不用擔心回答不了老師的提問而在同學面前丟臉。這樣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應對大學英語四六級改革的最有力的措施,就是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網絡自主學習不管是訓練時間、學習效果、自信心的樹立還是學習興趣的培養上都發揮了課堂學環境下不可能有的功能。假如學生自覺性較強,加之教師督促到位,那么,借助于豐富的網絡平臺,學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但是網絡自主學習極大地考驗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老師們都意識到對于懶散的、不自覺的學生,網絡自主學習弊大于利,在網絡自學的時候,他們僅只是為了應付老師的檢查而抄襲答案,有的甚至趁機上網,玩游戲,即使教師從多方面引導和監督,多數學生還是不能做到主動自覺的學習,且多年的學習習慣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改變;但大多數老師認為,此項改革值得嘗試和堅持,爭取能對學生的長期學習習慣產生質的影響,畢竟網絡自主學習對于學習積極性高、基礎扎實的學生是很有幫助的;老師們也認識到網絡自主學習在對學生學習自覺性高要求的同時,對教師指導作用的發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對老師和學生都是一個新的挑戰。
4.2 學生的評價
大多數同學認為網上資源豐富,對自己有所幫助,但也有同學認為基本沒幫助,對于學生“對大學英語課程的建議及大學英語課程對自己最大的幫助來自什么?”這樣的問題,還有45%以上的學生希望多上面授課程,最大的幫助也是來自面授課程,這部分學生認為大學英語水平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學習形式的改變及學習要求的不同讓他們不適應,他們更喜歡中學時每時每刻不停有人督促,可喜的是同學們也意識到這純粹是個人自主學習能力及學習習慣的問題。
4.3 四、六級考試過級率的比較
此部分僅只是把08級(改革前的最后一屆學生)、09級(改革試點)兩個年級的大學英語4次過級率進行對比分析,發現大多數學院的大學英語過級率在改革試點后跟改革前相比確實有所退步,但也有學院進步了,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10級的兩次過級率僅為參考,似乎有點兒回升,但沒有具體的數據,只有等4次完整的統計后再進行比對評價。
5 新型教學模式中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5.1 對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三年來存在的問題與疑難進行研究和探討。現在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為基于計算機的多媒體網絡教學和課堂面授相各占總學時的一半,那么怎樣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合理利用網絡資源豐富課堂教學還需進一步的研討。
5.2 針對我校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性不強的現實,如何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管理和指導是今后急需的研究和探討的課題。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符合我校實際的自主學習監控系統,因勢利導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突出網絡學習非定時、多地點的特點,體現個性化教學是我們研討的目標。
5.3 課堂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的整合研究,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了,怎樣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有效地發揮課堂教學的作用是每個教師都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5.4 研究和探討建立大學英語教師培訓、培養的機制和途徑。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新形勢對大學英語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樣才能使全體教師盡快適應你新的英語教學模式成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務。
5.5 進一步完善大學英語教學的評價體系,以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作為教學評價的出發點,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與學生的自我評價相結合,力爭建立多維的評價體系是外語學院和大理學院共同的任務。
參考文獻: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自學考試分會紀念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實施30 周年專項課題研究(課題批準號:2010zkfh212)成果。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既是國家考試制度,又是一種國家教育形式。經過30 余年的發展,以其開發性大、自主性強、效益性高的特點,滿足了公民學習的需要,符合國家構建終身教育與學習型社會的需求;已從制度創建初期作為一種補償、補充和以學歷教育為主向終身教育轉型,是國家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提高國民的文化素質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了完善自學考試助學服務體系,探索自學考試人才培養新模式,構建自學考試多元評價體系,近年來,各地開展了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課程學業綜合評價網絡助學試點工作。
一、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網絡課程改革的研究背景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是我國八十年代誕生的一種以高等學歷考試為主的教育考試制度。她是我國新時期教育改革發展的創新,是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教育形式之一。隨著國家建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和人們對學習要求的發展,目前自考社會助學的模式已呈難以適應和滿足學習需求之勢,需要創新形式,迎接挑戰。
當今時代背景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向網絡化教育方向發展是必然趨勢,這是由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和網絡化教育的本質和特征決定的。Internet 網絡技術的發展為開展自學考試助學輔導提供了強有力的手段,網絡教學更適合于自學考試考生,有利于為自考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有利于提高自考生的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自考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網絡課程改革的實踐
根據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辦公室文件精神,湖南省教育考試院與北京東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自考365 網校”合作建設并開通了“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網絡助學平臺”,開展了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課程學業綜合評價試點工作。湖南農業大學作為湖南省首批課程學業綜合評價試點單位,在網絡課程改革的實踐方面作出了積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積極宣傳課程學業綜合改革政策
作為首批課程學業綜合評價試點單位,湖南農業大學成立了以副校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多次召開各學院分管領導、繼續教育辦公室主任、長沙市助學機構負責人和專干會議,學校專門下發了湘農[2010]44 號文件,制定了《湖南農業大學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課程學業綜合評價實施方案》,對湖南省關于在我校開展課程學業綜合評價試點工作的精神進行學習,認真研究,深入領會。
其次,對于學校來說,課程學業綜合評價的試點工作也是自學考試一項全新的工作,為了確保試點工作順利進行并取得初步成效,湖南農業大學采取了聘請專家到校講解、組織相關工作人員集中培訓、組織相關人員外出考察等方法,積極開展了對課程學業綜合評價工作的前期準備,使大家有了較為系統的認識和了解。
再次,為了使得廣大考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此次綜合評價工作中來,湖南農業大學專門舉行了有校領導、17 個學院分管領導、繼教辦主任、自考專干、各助學班班主任、學生代表等共200 余人參加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課程學業綜合評價試點推介會”。
(二)積極組織考生報名,努力為考生提供優質服務
2010 年10 月首次報考網絡助學的考生共有3223 名考生,分布在長沙、湘西及婁底三個地、市、州參加綜合測試,合計參考4041 科次。由于是第一次進行綜合測評,廣大自考工作人員和考生都沒有經驗,學校高度重視,以方便和服務考生為宗旨,成立領導工作班子,下設巡視組、考務組、技術服務組、后勤組,負責測評的具體實施,制定詳細的工作方案,確保了考生順利完成測試階段的任務。
(三)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課程學業綜合評價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通過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課程學業綜合評價的網絡助學平臺,考生得到了豐富、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提高了考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廣大考生普遍反映“英語(二)、法律基礎與與思想道德修養”等課程,課件質量高,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循序漸進,激發了許多考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在學習時間測試、知識點測評與階段測評及班級活動測評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通過考后數據分析,未參加網絡助學的考生在政治經濟學、英語、高等數學、經濟法概論等13 門課程的考試中表現平平,13 門課程的平均成績只有43.8 分,而加入了網絡助學的考生13 門課程的平均成績卻達到了70.7,提高率達61.4%。其中,考生們普遍反映較難通過的英語(一)和高等數學(一),平均成績分別由原來的29.1 和25.1 提高至41.7 和40.6,可以說,網絡助學平臺除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以外,也為廣大考生提供了一個通過考試,取得理想成績的契機。全校綜合情況看,13 門課程參加課程學業綜合評價的有4041 科次,合成前的平均通過率為44.9%,合成后平均通過率為65%。
三、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網絡課程改革的優勢與不足
(一)優勢
通過實踐我們認為,在信息時代通過網絡形式對自學考試進行社會助學是時展和自學考試改革的必然趨勢,與傳統的面授、函授、廣播等助學方式相比,具有多方面的比較優勢:
1、突破了傳統模式的時空限制。網絡課程改革突破了時空限制,考生可隨時隨地學習,自由安排學習時間,還可反復聽課,不用擔心有課落下,凸顯了考生自主學習的主體性,更加符合了自學考試的目標與價值。有利于提高自考生的學習效率,有利于提高自考生理解知識的程度,有利于培養自考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網絡助學平臺為廣大考生提供了24 小時專人咨詢及答疑,快捷方便;
2、名師授課,教學質量有保證。網絡課程改革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傳輸速度快、覆蓋范圍廣、容納內容多等長處,在自考生和教學者之間建立快捷便利的信息通道,使各種教學信息迅速地得到傳播和反饋,給自考生提供及時的輔導和幫助。通過試點工作的充分開展,大部分考生反映,網絡助學的形式能夠充分調動多種媒體資源,形成立體輔助教學態勢,創造良好的自考文化氛圍,促進自考生文化素養的提高。
3、為學生搭建了個性化學習的平臺。網絡助學不僅可以提供豐富的、多層次的教育內容;更有利于考生的個性化學習,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下載符合個人能力的課程內容,實現學習的個性化。
4、降低了教學成本,提高教學效率。網絡化助學有利于擴大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規模,并降低教學成本;網絡化助學有利于提高助學效果,提高自學考試畢業生的素質;交互式助學有助于建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升自學考試制度的吸引力。
(二)主要存在的不足
但從整個網絡課程改革的具體實踐來看,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考生在學習和管理人員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均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
首先,從試點學校學生所反映的主要問題來看,網絡助學學習時間過長,所需的多媒體配套設施嚴重不足,致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降低;有些課程綜合測評與學習脫節,綜合測評難度大,考生在規定的時間內難以做完試題;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反映網絡助學平臺沒有相關提示,不能及時準確的體現學習到了哪個章節或反應哪個章節知識點還沒有學習到,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此外,宣傳工作仍然不到位,雖然投入了大量的宣傳,但仍有很多考生對這項工作一無所知,加之自學考試本身存在的點考與考試的不良風氣,影響考生參加課程學業綜合評價的積極性。
其次,從管理人員的角度來看,網絡課程改革的報名方法比較原始,未能提供便捷的報考方式,致使工作人員的報考工作量極大;同時,進行網絡課程改革后的組考工作量也較大,浪費機房電腦資源嚴重,致使各院校用于網絡助學、綜合測試的費用較多;此外,管理平臺的功能欠缺,工作程序復雜,不利于管理人員隨時掌握基本數據信息,督促學生學習。
四、完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網絡課程改革的建議
作為自學考試社會助學的重要形式,網絡助學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適應時展的必然選擇,網絡助學模式對于推動自學考試制度的完善和良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如何解決解決自學考試個人助學考試通過率的提高,網絡助學課程過程性考核系統的研究會成為綜合改革的創新和熱點。因此,我們必須針對試點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著力加以解決,完善自學考試網絡課程改革。
(一)上下一致統一思想,做好學生報名與學習督促工作
要全面動員有條件的助學點開展課程學業綜合評價的工作,推廣第一階段課程學業綜合試點工作的成果,把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服務落實到基層。廣大自考干事和班主任深入助學點、班級和宿舍,耐心的引導學生報考,但仍有學生對此政策,認識的不夠,報名的積極性不夠踴躍;報名后學生在學習時間測試、知識點測評與階段測評及班級活動測評中存在不學習的現象。針對這類現象一定要學生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
(二)進一步靈活安排預約測試,做好課程學業綜合評價的綜合測試
本次綜合測評考試首次實行考生網上預約,學校和廣大自考工作人員高度重視,對組考的每一環節責任到人。辦公室每一位成員按照分工各負其責,在組考前提前準備、清理好各種組考材料并分發到相關部門和人員,落實好各考區用于做考場的具體地點和機房,準備過程中及時向科室領導報告進度情況,以便對疏漏的方面及時補救。從4 月10 日預約考試情況來看,學生到考率高,成績較為理想。
(三)進一步加強宣傳力度,充分發揮課程學業綜合評價的優勢
通過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課程學業學業綜合評價的網絡助學平臺,考生得到了豐富、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提高了考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為了貫徹落實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關于開展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課程學業綜合評價試點工作精神,完善自學考試助學服務體系,加大宣傳力度,要求有條件的地市自學考試助學點開展課程學業綜合評價的工作,挖掘其資源優勢。
參考文獻:
[1] 張祥蘭,劉晶.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重新定位及發展的路徑選擇[J].成人教育,2009(10):75-76.
一、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英語作為一門通用性語言,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在這種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是,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英語聽力教學一直未得到鞏固和加強。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模式陳舊,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如何提高大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成為每一位大學英語教師都應該認真思考和探索的問題。教育工作者應轉變觀念,將大學生作為知識獲取的主體,圍繞大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大學生完成知識的自我構建。本文先分析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接著提出改革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方法和策略,意在起到拋磚引玉之用。
二、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現狀
(一)課程設置不合理和班級規模大平均每周一個課時很難滿足大學生提升英語聽力能力的需要。同時,學生口語能力的訓練被忽視。英語口語與聽力的關系十分密切,人對自己能夠表達的話語內容更為敏感,也更易理解。在傳統的大學英語課堂上,教師忙于完成教學任務,注重對語法、單詞的傳授,從而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口語能力的訓練。即使在視聽說課上,學生真正能夠獲得口語鍛煉的機會也相當少。班級規模較大也是造成學生聽說能力薄弱的原因之一,平均每班近50名學生,教師無法對每個學生的聽說訓練進行指導和點評,很多學生在課程教學中也心不在焉,導致自己的英語聽說能力不容樂觀。
(二)學生缺乏英語學習的積極性雖然大學生已經接受過多年英語教育,但是大部分學生無法快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英語聽力成績,對英語逐漸產生了畏難和懶惰心理,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嚴重受挫。學生上課時羞于開口說英語,口語能力也無法得到提高。學生單詞量的提高也十分緩慢,更不用說對單詞讀音的正確掌握,也就無法在聽力練習中對單詞進行辨別。由于平時不注重閱讀西方文化的相關書籍,學生對于英、美等說英語國家的文化的了解不夠,無法將自身的中式思維轉變成西方式思維,加大了考試中正確解題的難度。
(三)傳統聽力課堂教學模式陳舊在聽力課堂教學中,教師仍然遵循傳統的教學方式。偏重對單詞和語法的講解以及應試技巧的講授,而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和主體地位,使學生處于被動、消極地接受知識的境地。這種教學模式對于學生英語聽力水平的提高收效甚微。
三、素質教育背景下改革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方法和策略
21世紀的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社會各個行業希望從業人員具有良好的英語應用能力,提升大學生的英語聽力勢在必行,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是英語學習的主體,是自身英語成績提高的主要因素。因此,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是英語教學的第一步。打破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嚴肅、古板和高高在上的印象,但又不能失權威性,與學生建立起一種平等、互信與合作的良好師生關系,在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方面尤為重要。“事實證明學生一旦喜歡某個任課教師,就會對他所教的課發生興趣,在師生之間產生一條流暢的情感和心理通道,使得教師進行有效的施教,使學生的學習發生質的變化。”(姜宏,2008)教師理應將自己擺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這樣整個教學過程會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學生就不會產生抵觸、焦慮和緊張情緒。“研究表明,緊張情緒與個人成績成反比。在聽的過程中,學生越緊張,聽的效果就越差。”(姜宏,2008)這樣,學生就會愿意聽教師所講,也會樂于表達自己所想。教師需保持自己的權威性,表現出高水平的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贏得學生的信任與合作,才能讓學生完成教師制訂的學習任務,自覺進行單詞記憶和語法操練。除此之外,教師對大學生取得的進步和做出的努力都應給予相應的表揚和鼓勵,讓大學生內心產生成就感和自豪感,大學生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學習英語的動力。
(二)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有效途徑
1.課前準備在真正進入某一堂課內容的講授之前,教師應要求學生對將要講授內容進行預習,借助網絡、書籍和雜志等多種手段搜集與聽力內容主題相關的材料,并進行分類整理,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分享,或者學生可以選擇做有演示文檔(PPT)輔助的課堂展示(presentation)。教師也應做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對學生的陳述進行補充,介紹聽力材料相關的歷史、地理、政治概況、風土人情、文化習俗和名人逸事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介紹時須配以一定量的圖片,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穿插視頻,讓學生更直接地接收信息,教育者還要注意所使用的語言要風趣幽默。這樣做的意義在于,首先,通過使大學生熟悉聽力材料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大學生理解聽到的內容。其次,大學生自行查閱相關內容,準備課堂展示的過程可以使大學生接觸到聽力材料相關的詞匯和句型,通過自學收獲的知識成倍大于大學生從教師被動獲取的知識,并且,通過與其他同學的交流和分享,可以使大學生聽力和口語的能力得到鍛煉。另外,整個課前準備的過程,無淪是由教育者還是大學生完成的部分,都能有效地激發大學生學習的興趣。
2.課堂教學
(1)培養學生聽力技巧和正確的聽力習慣聽力技巧的傳授和聽力習慣的培養是必不可少的。做聽力練習之前,要求學生務必要審題,對可能聽到的問題進行預測。聽完后快速復述所聽到的內容,把握關鍵信息。有時,關鍵信息可能只是某個詞。在平時的訓練中,要提醒學生注意將自己的中式思維轉變成西方式思維,從而正確推測、揣摩說話人的隱含意思。
(2)結合聽力材料的話題進行口語訓練如前所述,傳統的大學英語聽力課堂只重視對學生聽力技巧的培養,忽視了學生口語能力的提高,即使是在視聽說課上,留給學生口語練習的時間也不多。這種重聽力、輕口語的做法收獲不到很大的成效。人對自己能夠表達的信息是較為敏感的。因此,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對聽力能力的提高至關重要。教育工作者應該有意識地在平時的英語聽力課和綜合課上給予學生足夠的英語口語訓練時間。至于口語訓練的話題,本文認為,可以與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緊密聯系起來。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聽力部分,即短對話(shortconversations)、長對話(longconversations)和短文(shortpassages),所涉及的話題,或考查到的問題,包括人物關系、建議措施、地點場景、行為預測和意義解釋等。讓學生就上述的某一話題,結合歷年考試中圍繞這一話題出現過的重點單詞,兩人或四人組成一個小組編寫對話并練習。要求必須具備所發生事件完整的起承轉合,鼓勵學生在對話中使用倒裝句、強調句和虛擬語氣等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考查的重點語法。以聽力考試考查的學校場景為例,學生可以使用到的單詞和詞組包括:academic(學術的)、major(專業)、grade(分數)、librarian(圖書管理員)、overdue(超期)、fine(罰款)、renew(續借)、thesis/paper(論文)、assignment(作業)、professor(教授)、lecturer(講師)、teachingassistant(助教)、stimulating(令人興奮得)、tuition(學費)、credit(學分)、semester(學期)、seminar(研討會)、notes(筆記)、takedown(記下)、turnto(向某人求助)、dozeoff(打瞌睡)等。大學生使用這些單詞和詞組組成對話并演練,然后在課堂上表演出來,讓教師和同學對其從單詞發音和內容方面進行點評,使大學生及時了解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大學生甚至可以模仿考試,就自己所表演的對話提問,由其他學生回答反復幾次之后,大學生會對這些單詞的用法和讀音較為熟悉,在錄音中就能將它們辨別出來二長此以往,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必定能有所提高。這樣做,教師成為“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莫瓊,2012),同時,通過由學生自己設置情境的對話練習,強調了建構主義者所倡導的“情境”在教學中的作用。
(3)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雙向方式提高聽的能力視聽過程中,教師著眼于語篇水平的理解,著手于語句水平的訓練,培養學生具備抓住細節意義,從而達到深刻領會通篇意義的能力。在課堂上,教師先放視聽材料,使學生把注意力放在對篇章的總體把握上。也就是把重點放在語篇的理解上,而不把思維停留在具體的單詞和語句上。其目的是讓他們體驗交際的真正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必須主動利用已有的圖式知識進行假設、思考、判斷、證實。經過對文章總體的提問及討論之后,教師對難詞及注釋給予解釋。第一遍視聽訓練宗旨就是要培養學生積極思維的習慣,提高在語篇水平上的理解能力。這是聽力所要達到的最終目標。因為我們學習語言就是要進行交際。而在日常交際中,人們經常會靠通篇的上下文、對話雙方體態語來釋意。而且除非有特殊情況,聽者在交際中很少有第二次重復聽的機會。為了確保聽懂口語材料,教師在辯音方面應使學生掌握連讀、失去爆破、省音、同化等技巧,在語流中練習詞句重音、節奏、語調。有了這些基礎之后,第二遍訓練重點就可以培養學生聽寫語句、語段等語言技能。可以在句子水平上反復聽同一句話(難句或重點句),直到學生給出正確的答案,確保語句水平的理解。重點句子聽懂之后,再分段聽和視聽。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還應根據上下文邏輯關系、已有的先前知識、生活經驗、詞的前后綴知識來加速聽力理解進程。
(4)利用英文歌曲進行教學歌曲是大部分學生喜歡的藝術形式。將歌詞難度適中、節奏較慢的歌曲作為聽力材料,讓學生進行聽寫練習,可以誘發學生的聽音興趣。教唱英文歌曲可以使大學生自我糾正英語單詞的錯誤發音。同時,利用英文歌曲進行教學也是改變課堂枯燥氛圍,使學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后放松神經的有效手段之一。3.課后自學教師應當督促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自學。除了復習、回顧課堂上所學習的內容,大學生應努力增加自己的單詞量,就語法薄弱環節進行練習。另外,教師應鼓勵學生大量閱讀英文雜志、報紙和書籍,聽英文歌曲,賞析經典英文影視作品,以及瀏覽國外新聞類網站等。
四、結論
提升大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至關重要,同時,這項培養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教師和學生都要有耐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持之以恒,大學生的英語能力必能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曉靜.基于認知策略理論的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模式研究[J].外語教學,2016(03):10.
[2]尹威.多媒體環境下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以J校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為例[D].東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