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8 16:27:3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特殊教育學校德育,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特殊教育學校的教育對象都是有一定生理障礙或情緒障礙的學生(比如聽力障礙、視力障礙、智力障礙、多重殘疾等),他們特有的生理缺陷導致了其一定程度的認知障礙和生活障礙。他們心理上的自卑、退縮、沖動、自我懷疑和自我迷失等表現較為明顯,他們與正常人在心理、品德等方面有哪些共性和個性,他們現在和未來的學習、生活狀況是怎么樣的?應該是怎樣的?這些問題都值得思考和探究。
一、常規工作是基礎是保障
(一)狠抓安全教育保證學生安全、學校穩定。德育無小事,學生安全更是大事。尤其在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生理障礙各異,安全工作極其重要,比如智力障礙學生沒有觸電危險的意識,易觸碰電路、容易互相傷害和自殘;自閉癥學生喜歡單獨行動和做重復性機械性動作、盲生看不到看不清生活中的環境易發生危險[1]、聾生對安全規則的接受性最差且在體育運動中愛做危險性動作等等[2],都需要重點關注和有針對性矯正:對于培智學生,需要定期和不定期開展生活安全教育;聽障學生和視障學生等需要每學期初、學期中段及學期末,定期進行開安全主題班會等。從夯實學生基本安全常識、提高學生安全意識出發,內容主要包括校內外生活里的用電、防火、防災、防雷電,注意交通安全、注意煤氣使用安全,防溺水、火災脫險和自然災害逃生等等,并且堅持抓反復、反復抓。(二)做好班主任思想工作,強化班主任的育人責任意識。學校要通過各種途徑增強廣大教師的德育意識,提高其課堂教學與課余生活中的德育滲透的能力和自覺性,要做好與學生接觸最親密的班主任的思想工作,強化其責任意識。讓班主任認識到班主任工作的最初和最終目標是育人,是幫助學生健康成長,而不僅僅是為了班主任津貼和評優晉先。另一方面幫助其理順班主任工作中的各種關系,明確班主任的權利職責,努力施行公開、公平、公正的科學及人性化的班主任考核評價體系,也要加強對班主任工作路徑和思維方法的定期培訓和指導,幫助教師實施更具人文關懷、更具實效性的班級管理工作。同時要求班主任定期上交一份班級管理總結反思,并以此為根本,定期召開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舉辦班主任工作理論與實踐總結活動,以便相互借鑒學習推廣。(三)做好學校學生會干部的選拔任用與培訓工作。讓學生管理學生不僅具有可操作性,還能真正利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起到帶頭、示范和表率作用。[3]俗話說,好的學生干部頂半個班主任。首先就要做好品德優良、行為習慣正確、學習成績較好并具有一定組織管理潛力學生的選拔工作。特殊學校尤其是類似于我校這樣聾啞學生占大多數的特殊教育學校,學校的智力環境與品德環境對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的養成具有很大的熏陶和影響作用。[4]其次,以定期、多種方式提高學生會干部的品德修養,塑造他們起標桿作用的良好行為習慣,并著力培養這部分學生的溝通協調及管理能力,讓他們能在各班級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并逐步讓這股力量成為學校正確價值導向、健康積極輿論氛圍的無形打造者。
二、堅持殘疾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規律,實施重難點突出的德育教育
(一)穩抓日常行為習慣的規范、養成教育。習慣養成教育對學生的一生發展極其重要,故學校應加大低年齡段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加強常規訓練,明確目標,每周的德育重點和常規訓練要求是學生行動的準則。[5]根據重大節日、學校的中心活動及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有系列、有重點地堅持公布“一周一要求”。每周的要求力求做到語言生動、目標明確、易懂,針對小學部和中學部的各自特點,分步分批次要求,形成特色。為了使“一周一要求”真正得到落實,得到效果,德育處在每周一的升旗儀式結束后,進行國旗下講話,針對每周的要求進行具體指導,使學生心中有目標、行動。堅持常規評比,形成機制,因為常規評比是確保學校各項制度的落實,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規范的一種激勵措施,比如,我校的常規評比內容是:早讀、早操、課間、食堂、午休和衛生等方面,要進一步細化和增加常規評比內容,以更加公正、公平、公開的方式進行班級量化考核。德育處要結合《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要求和各類殘疾兒童身心特點,擬定學校學生文明禮儀標準、日常行為規范和良好品質素養方面的具體方案,尤其是針對學校自身存在的問題,要給予重點關注與突破。(二)以“愛”為主線,以活動為載體的德育教育滲透。殘疾學生是社會的弱勢群體,需得到全社會的關愛,這其中包括師愛、親情愛、社會愛、同伴愛等。積極倡導學校教師要全面關心殘疾學生成長,無微不至,用特殊教育教師師德要求實施教育工作,當然,必須堅持嚴格、嚴肅、嚴厲要求與尊重、關愛并重的教育思路和德育方式,必要的懲罰和適時的糾正是肯定的,但一定要注意懲罰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要讓學生意識到懲罰是為了他的健康成長。家庭是學生接受道德熏陶最早的地方,學校應注意引導父母應將愛的雨露更多播灑在殘疾孩子身上,讓他們享受到親情溫暖。學校應多與社會各界聯系,鼓勵社會成員為殘疾學生獻愛心。學校教育方式上要注意以情動人、以情激人和以理服人,拋棄單純的德育知識的單項灌輸方式,以學生自主體驗為主體,以多種活動形式為載體,讓學生多感受、多體驗實實在在的道德活動。如課堂教學中的討論式、角色扮演的體驗模式,如日常生活中進敬老院、自然災害面前的互助互幫及捐款捐物活動、兩難生活情景的道德判斷與抉擇等方式。(三)加強殘疾學生挫折教育,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化學生自我自律教育。由于殘疾學生的生理殘疾,致使其信念不堅定、意志脆弱、責任感意識不強、依賴性強、抗挫折能力嚴重不足。針對此問題,學校德育處應把學生的挫折教育放在德育工作的重要位置或者說首要位置。殘疾學生不可能在學校待一輩子,老師不可能照看他們一生、家長也不可能照顧其一輩子,作為社會中的少數量的弱勢群體的殘疾學生,走出社會、融入社會是無容置疑的。因此,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一定要想辦法、費心思對殘疾學生進行意志品質及抗挫折能力的培養。針對殘疾學生認知特點,進行榜樣示范及引領教育,結合多媒體直觀講述現實生活中的模范事跡、邀請英雄人物現身說法,讓學生與他們親密接觸,增強學生對道德意志概念的理解并幫助學生樹立主動鍛煉自己意志的愿望;組織安排提高殘疾學生意志力的活動,如登山活動、定期運動會、拔河比賽和大幫小等等。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青春期學生的性心理和女生的自我保護方面,為學生提供一個情感釋放和心理疏導服務的場所與條件。蘇霍姆林斯基強調:“道德準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去追求,獲得和體驗過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成為學習的精神財富。”[6]教師、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一味的講解與灌輸有時不但不能取得應有的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影響師生關系。因此,要重視殘疾學生自我教育、自律教育,反省教育,最終實現達到一定程度的道德自覺。
三、創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提升特殊學校德育工作效能
(一)開展德育研究工作,強化班主任及教師的德育科研意識。特殊學校德育工作非常重要且無比艱辛,因此要在學校營造群策群力的良好氛圍,尤其在校內要開展校本德育研究,例如,提煉班主任工作總結及反思,使之成為全校教育問題的良好對策,做好交流宣傳工作,把相關成果迅速共享,幫助全校教師提高管理水平;再如,殘疾學生尤其是聾生既容易接受良好的社會風氣的影響,也容易受到不良的社會風氣的腐蝕,不懂得辨析是非,法制觀念淡薄,甚至有的不懂法。針對這些情況,德育處應認真討論和探究出適合某種殘疾類型學生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形式,可以讓盲生收聽相關收音機專題節目、到法院庭審現場聆聽等;輕度智力障礙學生、聾生和有殘余視力的盲生可以組織監獄參觀,請派出所、法院的同志到校進行專題法制講座,用典型實例對學生進行教育,組織觀看禁毒圖片展等,以期通過不懈努力增強學生法制觀念,提高辨別事非的能力。還有關于學生健康上網、理性上網的問題,也應該加以重視探討如何引導學生正確利用互聯網,幫助自己增長知識、擴展視野、健康成長。(二)構建回歸生活的德育體驗路徑。生活世界是德育魅力的源頭,各種德育理念來源于生活,應回歸生活,指導實踐。任何試圖脫離生活世界的德育的努力,都將失去德育自身的生命力與實效性。[7]真實生活在特殊學校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學習生活。學習是殘疾學生在校的主要活動和任務。全體特殊學校教師應樹立起學科教學和課堂教學是德育滲透的極其重要途徑的意識,廣大教師應幫助和引導殘疾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注重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教育,培養其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殘疾學生把努力學習和殘而有為、自強不息聯系起來,增強其學習的內在動力。二是交往生活。比如聾生與盲生自身障礙使其體驗較多的人際交往障礙,從而導致自我懷疑而失去自信,產生嚴重的人際生活自卑感。因此,學校德育教育應積極承擔起指導殘疾學生交往的任務,嘗試增設中、高年級人際交往課,創設多樣化的生活情境,以多樣化的靈活方式傳授人際交往知識,培養其交往能力,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我,建立平等和睦的良好人際關系,為其順利“回歸主流”打好基礎。(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主要從硬件文化和軟件文化兩方面入手。硬件方面主要包括校園物理環境,在宣傳欄、教室走廊、班級內空間呈現正面積極的名人名言、模范人物傳記等內容。也要注意學生宿舍文化的建設,引導鼓勵學生按照個人特點、興趣愛好布置宿舍,使宿舍優雅溫馨又不失文化韻味,讓宿舍不但成為他們休憩的最佳場所,也成為陶冶情操的好地方。軟件文化方面主要從校風校紀、生活方式、文化娛樂及輿論風氣等方面進行正面隱性營造。[8]例如,針對聾生的視覺優勢、形象思維能力發達與直觀體驗需要強烈的特點,開展校園藝術節活動進行審美教育,重視并多開展體育運動進行道德意志培養、集體主義等教育。由于一定的生理障礙,殘疾學生認識事物的途徑和方式沒有健全人那么完整和豐富,最熟悉的環境的熏陶和影響作用重大,因此一個更為重要的是要注意教育合力的共同作用。要注意各學科教師和班主任要經常溝通,在教育方法、評價方式、價值引導及情感教育方面要努力達成一致,以便于教育作用的合力發揮。倡導從學校領導到一線教師、到后勤人員,在言行著裝等方面要適度得體,給學生良好的正面啟發與引導。(四)重視學校、社會、家庭三維一體的德育教育模式的探索。特殊學校學生總人數都較普通學校少很多,但依然要重視校內少先隊與團隊活動的多樣化開展,讓殘疾學生在享受到和普通學生一樣的少先隊員和團員一樣的權利同時,使他們認識并逐步承擔起力所能及的責任義務。當然,家庭教育在殘疾兒童思想道德建設中依然具有無可替代的位置。特殊學校要定期舉辦家長培訓班,向家長宣傳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政策,傳授手語、盲文、特殊教育學和心理學等有關理論知識,指導和幫助家長學習特殊的家庭教育方法,共商育人之道。也要積極利用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倡導人們樹立正確認識、平等對待的意識,積極營造全社會扶殘、助殘的良好氛圍。共同推動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面的緊密結合,形成三維一體的合力德育教育模式。
作者: 單位:1.拉薩市特殊教育學校 2.重慶市北碚區特殊教育學校
參考文獻:
[1]王輝.特殊兒童教育診斷與評估[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75-90.
[2]楊韶剛.從科爾伯格到后科爾伯格:社會認知領域理論對特殊教育的德育啟示[J].中國特殊教育,2013(9):17-21.
[3]曾昭皓.德育動力機制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2.
[4]周朝坤.聾生道德品質的發展特點及教育策略[J].南京特教學院學報,2011(2):18-21.
[5]李曉軍.特殊教育學校開展德育工作的幾點思考[J].教育革新,2013(11):6-7.
我校是去年剛剛成立的一所以培智教育為主的特殊教育學校。我們招收的學生以中輕度智障兒童為主,這些學生表面上與正常兒童無異,但從日常的學習、生活、舉止上的表現來看卻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主要表現為智力低下、反映愚鈍、性格怪異、情緒偏激等。為了讓這些智障兒童正常融入社會生活,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和引導。通過一學期的德育教育,許多學生的不良性格已明顯好轉,思想狀態已基本趨于正常,出現了許多令人可喜的變化。我們主要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的嘗試和努力。
一、充分發揮校園環境的育人特色,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整潔的校園環境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學校的具體體現,它就像是一本無聲的教育課程,在潛移默化中陶冶著教師和學生的情操,對美化心靈、啟迪智慧、激發靈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雖然我校的學生以智障兒童為主,但是他們的心理狀態與正常兒童有著相通的一面。他們渴望別人的關愛和表揚,希望別人關注他們,對其優異的表現給予肯定和鼓勵。這些特殊兒童來自全縣不同的地方,初步調查發現,導致他們性格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不是由于先天的智力缺陷,多數學生主要由于同伴的欺負和教師的歧視,逐漸使他們失去對人的信任感,對自我的認識出現偏差,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自己當作一無是處的人,不良性格由此產生。還有些學生由于出生后先天智力因素的原因,父母過分溺愛而形成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獨斷專行的性格,喜歡以自我為中心,不能正確感知社會中他人的行為,對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規范和制度不易接受,出現情緒偏激的行為。
對于以上特殊學生的種種表現怎樣才能有效地糾正?我們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研和思索,認為培養人良好的情緒狀態應該從所處的校園環境文化入手。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健康優美的校園環境就像是一部立體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書,它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美化心靈、激發靈感、啟迪智慧,也有利于學生素質的提高。校園環境的育人作用是無聲的、長期的。從當前所處的教育教學環境入手,體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宗旨,會使每個特殊學生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受到高尚情操的道德教育。例如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在一樓樓道口設置“仁、信”二字的掛畫,要求教師要懷有愛心,學生要誠實守信。二樓樓道的“微笑、快樂、學習、知識、收獲、希望、夢想”,寓意為微笑面對生活,保持樂觀精神,努力學習知識,去收獲自己未來的希望,實現自己的夢想。再比如由我校教師設計的校徽寓意特殊兒童成長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愛,在全社會的共同關心下,這顆殘缺的心才能化作騰飛的翅膀。
教育環境的教育作用雖然是無聲的,但是它的影響卻是深遠的。隨著許多特殊兒童在我校的逐步成長和學習,“快樂生活、健康成長”的辦學宗旨已深入每個學生的心中,“愛心傳遞希望,自信成就未來”的辦學理念已成為全體教師的共識。
二、有效開展喜聞樂見的校內外活動,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課外活動是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大舉措,在課外活動中,可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提高他們分辨是非、真偽善惡的能力。讓學生走出課堂、接觸社會,不但可以培養他們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感情,還可以培養他們團結互助、愛科學、愛勞動、遵守紀律、愛護公物等品德。比如我校《 給媽媽的一封信 》征文比賽活動讓學生懂得了如何去感恩,體現對母親的感恩之情;“防火逃生演練活動”增強了師生的消防安全意識,對普及消防安全知識和提高學生自護自救能力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內務整理評比活動”進一步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增進了寢室成員之間的關懷、友愛之情,培養了學生的自治自理能力;“文明行為教育活動”的開展培養了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還有,根據我校特殊學生年齡小,社會閱歷少的實際,組織他們到校外進行購物和參觀公園景點等活動,對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和了解周邊民俗風情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學生的精神狀態變化很快。剛入校時有些學生拘謹不愿說話,有些學生言語粗俗,有些學生情緒低落,還有些學生不合群總是想著回家等,現在的校園到處充滿著歡聲笑語,見人問好已成為學生文明禮貌的一大亮點,活潑有序的活動安排初步成為我校德育的特色。
三、有計劃地開展主題班會課,使學生受到系統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應該有計劃、有目標。學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是主題班會課,我們要求每堂班會課都要確定教育主題,特別是根據當前社會熱點把學生感興趣的,而且對切身利益影響重大的話題作為班會主題。例如“感恩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勞動教育”等,通過授課教師生動形象的課件展示,圖文并茂的真情講述,再加上詳細、具體的音頻視頻資料,使學生在課堂教育中受到良好的教育,感受社會正能量對人的引領作用。
我們認為,“學生身體有缺陷,但心理應該是健康的;身體有殘疾,品德應該是優良的”。德育工作是學校工作的主要部分,培養特殊學生良好的品德應該以主題班會教育為突破口,及時發現學生不健康的思想,有針對性地進行化解和疏導,才能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撥云見霧,受到全面系統的德育教育。
四、制定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培養學生遵紀守法的好習慣
【關鍵詞】
特殊教育學校;德育;心理健康
一、引言
新課改以來,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的教育,即實現學生素質教育的提升。尤其是在特殊教育學校,更是要注重學生德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進而實現對于學生的心理疏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可以實現學生心理問題的有效防治,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由此可見,探討特殊教育學校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二、在特殊教育學校開展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
我們都知道,對于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來說,由于學生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他們會比較悲觀,且心靈也比較脆弱,再加上受家長以及學校的保護,他們通常與社會沒有太多的接觸,因此當進入社會以后,接觸到復雜而又新奇的社會環境,他們很容易產生道德偏差,進而影響三觀的正確樹立,因此,良好的德育教育的開展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進而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同時,一些正確的德育教育的開展還可以提升他們自身的法律意識以及自我保護意識,進而糾正他們的思想,實現社會行為的規范。
2、實現心理疏導
面對社會復雜的環境以及周圍人異樣的眼光,很多特殊教育學院的學生會感覺自己和別人是不一樣,因此有很多的孩子存在嚴重的自卑心理,更是有很多孩子存在自閉心理,不喜歡與他人接觸,更不喜歡和他人袒露心扉,這時,良好的心理教育的開展就顯得尤為重要,不僅能夠改善學生的心理問題,還能夠幫助學生打開心扉,讓他們開始接受外面的世界,與外面的人和事進行接觸,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知道自己和別的孩子都是一樣的,不要自卑,進而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愛和溫暖,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同時也實現心理問題的改善以及糾正,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三、開展到的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
1、教育性的原則
所謂教育性原則指的是在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道德教育時,一定要要時刻秉承教育為先的思想,在調節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增強學生的道德教育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的培養。
2、全體性原則
所謂的全體性原則,指的是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德育教育時,一定要保證面對全體的學生,不可以單獨面向某一位學生,也不可以只針對部分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且教育的內容要考慮到全體學生共同擁有的特征以及普遍存在的問題。
3、差異性原則
所謂的差異性原則指的是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和德育教育指導的過程中要注意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并根據這些差異性開展不同形式、不同種類的教育方法,進而實現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和德育教育的全面指導。
4、主體性原則
該原則指的是在對特殊教育學院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指導和道德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時刻注意以學生作為指導中心,以學生作為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的主體,每一項工作在開展之前都要先考慮到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的發展是否是具有一定的好處的,進而實現學生的整體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5、保密性原則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心理健康問題也屬于學生的個人隱私問題,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特別是單獨針對某個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秉承保密性原則,要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以及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保密,進而保證學生的自尊心以及名譽等都不會受到影響。
四、在特殊教育學校開展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及措施
1、提升教師的教育意識
受傳統的教學思想的影響,很多學校只注重文化知識的教育,卻忽略了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的指導以及德育教育,因此,若想糾正這一現象,首先要做的就是開展學生德育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教師的教育意識。學校可以通過會議以及宣傳會的方式加強對于道德教育以及心理教育工作的宣傳,提升教師的道德教育意識以及心理教育意識,讓他們意識到這兩項教育工作的開展對于學生的重要性,同時,也可以外派教師到一些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開展比較好的學校去進行學習,進而實現教師自身教育素質的提升,為道德教育以及心理教育工作的開展奠定一定的基礎。
2、采用多樣化的道德教育開展措施
針對于特殊教育學校的德育教育活動的開展,相關的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育方式,例如,多媒體教育法、實踐活動教育法以及宣講教育法等等。其中,多媒體教育法,主要指的是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大家展開德育教育以及心理教育,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們播放“感動中國”的相關視頻,讓學生去觀看那些感人的事跡,進而讓他們感受到“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美好,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軟件播放一系列與道德以及法制相關的節目,進而提升大家的道德意識,實現道德教育的滲透。實踐教學法,主要指的是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實踐活動的方式展開學生的道德教育,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參加一些募捐活動或者是到敬老院去看望老人的活動,進而提升大家的道德意識。宣講教育法則比較簡單,主要指的是可以通過開展宣講會的方式實現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的開展,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3、采用多樣化的方法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
針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也多樣性的,首先可以利用網絡的方式開展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這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同時也是最方面的一種方法,畢竟如今的網絡技術如此發達,網絡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樣使用工具,可以制作一些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相關的PPT轉發給學生,這樣學生可以利用手機、電腦等工具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其次可以建立心理問題咨詢平臺,這樣大家有什么問題就可以直接在平臺上進行咨詢,既可以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改善以及指導,又可以保證大家的隱私,可以一舉多得。當然也可以采用宣講會等方式,還可以采用宣傳手冊的方式開展心理健康問題的疏導,同時,教師也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進而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給予自己的愛與溫暖,提升學生的歸屬感,改善學生的心理問題,促進學生身健康的發展。
五、結束語
總之,特殊教育學校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是一項長遠而富有意義的工作,在德育教育的路途上,教育者們要重視特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培養心理健康的特殊學生作為教學目標,把培養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人才作為追求,不斷探索特殊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新方法與新途徑,為特殊學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做出一份貢獻。
作者:王小麗 單位:內蒙古特殊職業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1]張衛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研究[D].遼寧大學,2015.
[2]陳玲玲.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學德育過程中的功能初探[D].蘇州大學,2010.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博士檀傳寶在他的《學校道德教育原理》一書中給德育重新下定義: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組織適合德育對象品德成長的價值環境,促進他們在道德價值的理解和道德實踐能力等方面不斷建構的價值引導活動。
《特殊需要兒童的心理與教育》中說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許多共同的地方。普通教育的一般規律在特殊教育中也是適用的。
因此,筆者認為綜合性特殊教育學校需規范德育管理,根據特殊兒童的需要進行特殊教育,特殊教育的目的和任務是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的要求,發展他們的潛能,使他們增長知識、獲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因而設定德育目標為:熱愛生活、健全人格、自食其力、融入社會。通過課程化的德育模式來實現德育目標,即2個德育課程:主題活動德育課程和綜合德育課程。
一、主題活動德育課程
主題活動德育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樂觀向上、陽光健康、積極進取的精神。
(一)月主題活動
政教處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并結合本校特點制定月德育主題,三個部(啟音、啟明、啟智)再根據自己本部的特點制定活動主題,各班將月主題教育通過板報、班會課、班級活動等形式呈現。
比如以安全為主題的月主題教育,啟智部班級開展交通安全主題班會課教育,啟明部班級開展“吃的正確”飲食健康教育,啟音部開展男女生青春期安全教育等等,做得特別典型的班級政教處會將該班的活動過程通過圖片和通訊稿的形式展示在學校網站,供其它班級參考借鑒。到期末的時候政教處評選出月主題教育優秀班級進行推廣,對相關班主任進行獎勵。
(二)“三節”活動
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等三節活動是每年必須完成的德育活動。通過“三節”活動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比如藝術節:視力障礙孩子的器樂和聲樂都是強項,啟明部就舉行以班級為代表的合唱比賽和以個人為代表的獨奏及獨唱比賽等。啟音部就舉行啞劇課本劇賽和藝術操比賽,為聽力障礙孩子的表演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培養。智障孩子就進行韻律操賽和繪畫比賽。每個部都根據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比賽內容,學生在玩中培養了能力。最后選取優秀的節目進行全校性的展演。
三部的三個“節”既各有特色又能相互學習、欣賞,充分體現出尊重學生差異、因生制宜、各具特色,又能展示學生的個性風采。
(三)融合活動
融合教育是世界特殊教育的趨勢,同時讓特殊學生回歸主流社會也是特殊教育的最終目的。
普特融合活動是學校的特色主題活動。旨在讓普通學校的學生近距離接觸了解特殊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同時又能讓特殊學生和普通同齡孩子進行很好地交流。比如:市二十二中中加班的學生來學校開展為期一周的普特融合活動,分別與三部的孩子同上課、同午餐、同游戲等,甚至有專題活動:文藝節目表演——“普特融合同成長”。此活動既可以讓普通學校的學生感受到特殊學生的樂觀、堅強、勤奮等,同時特校的學生更是展示出了自己的自信,對于融入主流社會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特殊教育德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特殊學生融入主流社會的能力。普特融合活動正是基于此目標而專門開展的活動,每學期都有來自全市普通學校的學生到學校來開展各類活動,這類型活動開展獲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市局領導及有關部門高度肯定。
(四)社會實踐活動
教育的最終是讓孩子能獨立、自食其力。學校每個暑假都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啟音部有的學生走進社區為老人理發、按摩等家政服務,還有的學生會將自己制作的手工鞋拿出來義賣。啟智部職高部智力輕度障礙的孩子則是到洗車場等地參與服務活動,啟明部的學生是加入到盲人按摩隊伍中去鍛煉自己的專業技能。
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得到歷練,溝通交往、專業技能等等都得到了提高。
二、綜合德育課程
規章制度的約束效用在德育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綜合德育課程除了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以外,還融合了專項德育教育。
(一)始業教育
每學期開學初由團、隊部負責組織專項主題教育。旨在讓學生們在專項主題教育中獲得德育,促進身心成長。比如:為了宣教我國系列載人衛星升空獲得的榮耀,學校開展“嫦娥奔月”主題始業教育。學校操場分成七個小陣營,每個陣營都是嫦娥奔月主題,但是游戲內容不一樣,有嫦娥蛋糕、餅干等點心制作,有航模表演,有貼鼻子等活動。
始業教育通過主題活動的形式區別以往的說教形式,德育功效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德育目標很好地得以落實。
(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一部分,學校特別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系列心理健康主題活動,以進一步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一是對針對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自我認同感,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二是對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清除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能適度地進行自我調節;
三是通過開展心理健康主題教育活動,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有正確的認識,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四是要關注個別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以學生為主體,啟發學生心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一、指導思想
切實落實《義務教育法》、《殘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積極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加強我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堅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為基礎,以班集體建設為重點的德育工作思路。面對新的形勢,針對特殊教育學校各類少年、兒童的個性特點和身心發展的需求開展教育活動,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健全人格。
二、工作思路
1、確立一種意識:以學生為主體。
2、抓住三條主線:班級管理,養成教育,安全教育。
三、工作內容
1、積極配合學校做好各項工作。
在學校的整個工作過程中,需要學校各部門、各位教職員工積極配合做好工作,德育組將以積極、熱情、認真的態度接受各項工作,并盡德育組的最大能力,完成工作任務。
2、繼續做好學校的常規管理
繼續不斷完善學校的寢室、教室、包干區的評分制度,使其更加的合理化,科學化、規范化、透明化,真正體現評比制定表揚先進,鞭策后者的目的,通過各項工作的評比來促使形成全校班級之間進行互相的競爭,形成良好的你追我趕的良好局面,同時促進良好校風的形成。
3、根據我校的特殊性,德育組將始終把學生安全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
德育組將配合學校認真做好全校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把學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時刻強調學生安全意識,做到安全工作時時講,時時做的原則。積極檢查安全存在的安全隱患,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德育組將會把安全工作視為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7、認真組織并開展好每一次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充分的認識、成長和鍛煉。
(1)、在校園內大力開展“行軍禮”活動。切實提高師生之間乃至于與外界交往中的文明禮貌的習慣。
(2)、開展“一枝筆”隨身帶的活動。發揮學生寫的功能,當在校園內遇到陌生人的時候,學生可以拿出筆來禮貌的詢問來者:請問您找誰?……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寫話能力,也可以感動來者,使來客有種賓至如歸的感覺。
(3)、養成“輕敲門”的好習慣。學生因為聽力損傷,敲門時往往不能顧及到常人是有聽力的這一客觀事實,敲門聲音會很大,不但影響其他辦公室的工作,還給門帶來一定的損壞,再說“輕敲門”也是一種禮貌,即使有急事也使自己不亂于方寸之中,學生如此,教工更應如此。大家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共同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塑造我們學校的人文環境。
(4)、讓“尊師長”的好風尚在我們校園內蔚然成風。
(5)、繼續開展“愛同學”的活動。讓大同學幫助小同學的好習慣屆屆相傳。
(6)、開展“祭掃烈士”的愛國教育活動。
(7)、開展“助殘日”的慶祝活動。
(8)、開展“六、一”兒童節的慶祝活動。
花點時間讀書,那是智慧的基礎;花點時間思考,那是力量的源泉;花點時間觀察,那是認識世界之路;花點時間對殘疾孩子微笑,那是靈魂的音樂。
生活中,幸福既是物質生活的概念,又是精神生活的概念;既是享受的概念,又是創造的概念。而我卻以自己能在特殊教育這片芳草地里,永遠的耕耘而樂此不疲為幸福,這才是我追求幸福的完整的概念。
一、指導思想
切實落實《義務教育法》、《殘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積極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加強我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堅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為基礎,以班集體建設為重點的德育工作思路。面對新的形勢,針對特殊教育學校各類少年、兒童的個性特點和身心發展的需求開展教育活動,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健全人格。
二、工作思路
1、確立一種意識:以學生為主體。
2、抓住三條主線:班級管理,養成教育,安全教育。
三、工作內容
1、積極配合學校做好各項工作。
在學校的整個工作過程中,需要學校各部門、各位教職員工積極配合做好工作,德育組將以積極、熱情、認真的態度接受各項工作,并盡德育組的最大能力,完成工作任務。
2、繼續做好學校的常規管理
繼續不斷完善學校的寢室、教室、包干區的評分制度,使其更加的合理化,科學化、規范化、透明化,真正體現評比制定表揚先進,鞭策后者的目的,通過各項工作的評比來促使形成全校班級之間進行互相的競爭,形成良好的你追我趕的良好局面,同時促進良好校風的形成。
3、根據我校的特殊性,德育組將始終把學生安全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
德育組將配合學校認真做好全校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把學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時刻強調學生安全意識,做到安全工作時時講,時時做的原則。積極檢查安全存在的安全隱患,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德育組將會把安全工作視為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7、認真組織并開展好每一次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充分的認識、成長和鍛煉。
(1)、在校園內大力開展“行軍禮”活動。切實提高師生之間乃至于與外界交往中的文明禮貌的習慣。
(2)、開展“一枝筆”隨身帶的活動。發揮學生寫的功能,當在校園內遇到陌生人的時候,學生可以拿出筆來禮貌的詢問來者:請問您找誰?……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寫話能力,也可以感動來者,使來客有種賓至如歸的感覺。
(3)、養成“輕敲門”的好習慣。學生因為聽力損傷,敲門時往往不能顧及到常人是有聽力的這一客觀事實,敲門聲音會很大,不但影響其他辦公室的工作,還給門帶來一定的損壞,再說“輕敲門”也是一種禮貌,即使有急事也使自己不亂于方寸之中,學生如此,教工更應如此。大家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共同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塑造我們學校的人文環境。
(4)、讓“尊師長”的好風尚在我們校園內蔚然成風。
(5)、繼續開展“愛同學”的活動。讓大同學幫助小同學的好習慣屆屆相傳。
(6)、開展“祭掃烈士”的愛國教育活動。
(7)、開展“助殘日”的慶祝活動。
(8)、開展“六、一”兒童節的慶祝活動。
花點時間讀書,那是智慧的基礎;花點時間思考,那是力量的源泉;花點時間觀察,那是認識世界之路;花點時間對殘疾孩子微笑,那是靈魂的音樂。
本著我校的實際情況,特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指導思想
切實落實《義務教育法》、《殘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積極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加強我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堅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為基礎,以班集體建設為重點的德育工作思路。面對新的形勢,針對特殊教育學校各類少年、兒童的個性特點和身心發展的需求開展教育活動,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健全人格。
二、工作思路
1、確立一種意識:以學生為主體。
2、抓住三條主線:班級管理,養成教育,安全教育。
三、工作內容
1、積極配合學校做好各項工作。
在學校的整個工作過程中,需要學校各部門、各位教職員工積極配合做好工作,德育組將以積極、熱情、認真的態度接受各項工作,并盡德育組的最大能力,完成工作任務。
2、繼續做好學校的常規管理
繼續不斷完善學校的寢室、教室、包干區的評分制度,使其更加的合理化,科學化、規范化、透明化,真正體現評比制定表揚先進,鞭策后者的目的,通過各項工作的評比來促使形成全校班級之間進行互相的競爭,形成良好的你追我趕的良好局面,同時促進良好校風的形成。
3、根據我校的特殊性,德育組將始終把學生安全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
德育組將配合學校認真做好全校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把學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時刻強調學生安全意識,做到安全工作時時講,時時做的原則。積極檢查安全存在的安全隱患,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德育組將會把安全工作視為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7、認真組織并開展好每一次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充分的認識、成長和鍛煉。
(1)、在校園內大力開展“行軍禮”活動。切實提高師生之間乃至于與外界交往中的文明禮貌的習慣。
(2)、開展“一枝筆”隨身帶的活動。發揮學生寫的功能,當在校園內遇到陌生人的時候,學生可以拿出筆來禮貌的詢問來者:請問您找誰?……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寫話能力,也可以感動來者,使來客有種賓至如歸的感覺。
(3)、養成“輕敲門”的好習慣。學生因為聽力損傷,敲門時往往不能顧及到常人是有聽力的這一客觀事實,敲門聲音會很大,不但影響其他辦公室的工作,還給門帶來一定的損壞,再說“輕敲門”也是一種禮貌,即使有急事也使自己不亂于方寸之中,學生如此,教工更應如此。大家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共同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塑造我們學校的人文環境。
(4)、讓“尊師長”的好風尚在我們校園內蔚然成風。
(5)、繼續開展“愛同學”的活動。讓大同學幫助小同學的好習慣屆屆相傳。
(6)、開展“祭掃烈士”的愛國教育活動。
(7)、開展“助殘日”的慶祝活動。
(8)、開展“六、一”兒童節的慶祝活動。
花點時間讀書,那是智慧的基礎;花點時間思考,那是力量的源泉;花點時間觀察,那是認識世界之路;花點時間對殘疾孩子微笑,那是靈魂的音樂。
關愛是特殊教育工作的前提,是特殊教育工作的核心。正常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愛,對于生長在特殊教育學校中的殘疾兒童來說,關愛是他們生存的希望。是他們理想的火花,是他們成人的階梯。
一、為什么要實施關愛教育
1.生理上的殘疾。特殊兒童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某種殘疾,使他們在聽力,視力,走路,說話等方面帶來了極大的障礙。他們的生活是艱難的,甚至無法自理,學習是困惑的,不能像正常兒童那樣去讀寫。如:付長勇同學,9歲的孩子只有小嬰兒大的手,每次作業都無法完成寫字任務。生活和學習中的每一個細節,稍有不慎,他們就會前功盡棄,走向極端。
2.思想上的迷茫。殘疾兒童思想局限性很大。他們對自己的未來缺少正確的定位,沒有具體而又長遠的目標,對前途對未來是很迷茫的。如:侯志高同學快20歲的人,身體長的有大人高,大人粗,每次上課總是懶羊羊的,不管老師怎樣引導,他始終不愿意去寫,去記。殘疾兒童的思想波動常常通過外表展現出來,那就是痛苦和喜悅。
3.心理上的殘疾。殘疾兒童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他們的心靈是脆弱的,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他們容易自卑,感到自己不如人;他們容易失落,覺得成功離自己很遙遠;他們容易懦弱,毅力和恒心不能維持很久。如:杜志林,他有想開車的理想,老師抓住這點,激勵、鼓動他現在要好好學習,將來才能開車。但是每次約束自己一小會兒,很快又管不住自己了。
4.學習上的困惑。由于生理機能的某一種或幾種缺陷,殘疾兒童在學習上往往要付出常人幾倍甚至幾百倍的努力。學習成功時,他們的喜悅也是常人所無法體驗的,萬一失敗了,他們會氣餒,始終覺得自己不如人,感覺真是什么用也沒有了。這時生活的信心隨時可能從他們的思想中消失。如:彭虎就這樣,能做好的時候特別的燦爛,做不好的時候就嫣了,
二、怎樣實施關愛教育
1.善于走進殘疾學生的生活。在農村,通常一個縣只有一所特殊教育學校。離開了父母和親人的殘疾兒童在生活上是孤獨的,也是極不方便的。由于身體上的缺陷,他們被關在校園里,要么聽不到自然界美妙的聲音,要么做不了常人能夠完成的事務……這時,作為從事特殊教育的老師,可以從小做起,從我做起,引導學生一點一滴的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教導他們領會其中的步驟和要領,讓他們體驗到做事的樂趣和老師真情的關愛。從而使殘疾兒童助長生活的信心,揚起生活的風帆。比如:課間時間常教學生系好鞋帶走路方便,,扣好紐扣整齊大方,慢慢的引導他們學會生活。
2.勇于做學生思想上的引導者。殘疾兒童,由于殘疾,思想迷茫而消沉;由于殘疾,找不到目標與方向。他們經常一個人在校園某個角落發呆。躊躇不前。這時教師要及時深入到學生中間,與他們談心,解開他們思想上的疙瘩。捕捉學生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特長,及時進行鼓勵。我們深信:一個殘疾兒童在生理機能上某一方面的殘疾,必然會在生理機能的另一方面會有超長發展。如::陳作平同學樂于助人,老師就抓住這點進行表揚鼓勵,讓他找到自信的感覺。
教育學生既要學會做事,更要學會做人,結合身邊的事例培養學生尊敬師長,熱愛伙伴,孝敬父母,講究謙讓,幫助他人,不怕困難等品格尤為重要。因而我們每一位特殊教育工作者,要敢于善于有耐心做學生思想上的引導者。
3.有意識地對殘疾學生進行體驗成敗的教育。殘疾學生心理上的缺陷,必須通過一定時間的操煉來促進其健康。為培養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我們可以編排一系列的"心理操練"活動。比如,在學校運動會中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在豐富多彩的興趣小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在"生活自立能力比賽"等。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快樂。當然,我們也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嘗試失敗,接受挫折教育。讓他們在嘗試失敗,接受挫折教育中保持"得之不喜,失之不憂"的心理品質,始終以平和自然的心態參與生活和學習上的競爭,能夠經得起未來人生道路上的風雨坎坷。
4.樂于和學生一起學習。殘疾兒童由于身殘智障等原因,在學習上的困難很大。知識要想順利地輸入學生的大腦,再通過手語或文字表述起來,這個過程是個反復不斷而又漸進的過程。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能深入學生的學習中去,和學生一起學習。從而化解學生學習上的困惑,和學生一道體驗成功與收獲。
隨著社會的發展,特殊教育行業同樣作出了改變,特殊教育行業工作者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為特殊教育學校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促進其生理發展和心理發展。特殊教育相比普通教育更特殊、復雜,因此,特殊教育學校學生需要得到更多的特殊照顧。
一、改變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教育觀念,給特殊教育學校學生以特殊關懷
在具體實踐中,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要與時俱進,使自己的思想觀念不斷更新,工作方法不斷改進,特別注意堅持一個“愛”字,突出一個“特”字。所謂“愛”,即要關注學生的成長方面,關注并幫助學生解決學習或生活中的困難。例如,關心學生和正常人的交流問題,解答他們的疑惑等,做到把“愛”落實到實際行動中。教師要樹立學生工作高于一切的思想,并以“愛”為紐帶,增進師生情感交流,耐心教育。同時,突出“特”字,考慮聾啞學生、聽力障礙學生的需求,選擇相適應的教學方法。積極面對特殊教育任務的艱巨性,要勇于克服工作的巨大困難。在具體的工作中,要積極幫助他們樹立起自強、自立、自信的決心,幫助他們樹立人生目標。
二、培養教師的綜合素質,給特殊教育學校學生以特殊關懷
特殊教育教師除具備職業素養和知識能力外,還要熟練掌握特殊教育知識,如心理學、缺陷教育學等,教師還要對語言、聽力等專業學科有所了解。教師要對自己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教材進行綜合理解,根據學生的不同特征進行有效的教育,滿足學生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要。例如,對有聽力障礙的學生,教師采用助聽、讀寫等形式對其進行教育,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還應照顧學生的心理狀態。因為聽力障礙學生實際聽力水平有所不同,教師在開展教育時,也要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實施針對性較強的教育方式。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對于增強學生的信心、滿足其教育需要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特殊教育學校要加強對特教教師的專業能力培養[1]。
三、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給特殊教育學校學生以特殊關懷
針對性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個人情況進行教育,如學生的能力、愛好、身體健康情況等,教師需要根據這些條件制定教學計劃、為學生制定學習方案。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在教學中,利用現有資源,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實施有針對性的教育。特殊教育學校的針對性教育主要是根據學生的身體條件和愛好進行教育。例如,學生對舞蹈充滿興趣,同時自身條件允許其學習舞蹈,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并給予鼓勵,增強學生學習舞蹈的信心,使其舞蹈生涯順利開始,并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體會到快樂。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需要的不僅是豐富的知識,更需要得到尊重。他們的內心是脆弱的,教師在教育時要照顧學生的心理感受,使學生的內心得到滿足,這種滿足會使他們感受到快樂,對生活充滿信心。因此,特殊教育學校對學生的教育要具有針對性,充分尊重學生的內心,使學生成為教育的主體。
四、堅持以人為本,給特殊教育學校學生以特殊關懷
任何教育都應堅持以人為本,使學生成為教育的核心。教育方案的設計要尊重學生的實際情況,在重視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更要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使學生擁有健康的心靈和健全的人格。然而,在特殊教育中,以人為本的理念一直被宣傳,卻沒有受到特殊教育教師的重視,特殊教育同樣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在教學中沒有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特殊教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過于程式化,導致學生的心靈和人格沒有得到充分的自由成長。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沒有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了解學生對生活的渴望,滿足學生作為單獨存在個體的情感需求。特殊教育學校以人為本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將學生的需求和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作為教育的出發點,使學生的潛在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其次,學生“以人為本”的本質是將學生價值作為教育的核心內容,將學生的生存和發展作為教育的最終目的,實現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學生服務的宗旨,促進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的綜合發展[2]。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實際發展與需要的角度出發,實現特殊教育學校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總而言之,隨著特殊教育的發展,特殊教育教師要樹立一種特殊教育理念,在特殊教育中堅持以人為本,為更好地從事特殊教育工作,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特殊教育的對象是身心發展有缺陷或殘疾的少年兒童,即智力、聽覺、視覺、肢體、語言、情緒等方面發展障礙的兒童少年。因此,不少的特殊教育學校視不同的對象稱為“盲人學校”、“聾人學校”、“啟智學校”等。特殊教育對象與普通教育對象在身心等方面存在著很大差別,這種差別在學校體育實施過程中表現得非常突出。
身體活動是體育的主要手段和形式。教師傳播知識、技術、技能和學生掌握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首先要借助一定的直觀手段(視覺、聽覺、本體感覺等),使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然后通過表象的再現和無數次的模仿練習,學生才能掌握知識、技術、技能。而這些,對于視覺、聽覺等方面殘疾的學生來說,要比正常學生困難得多。如智力落后的學生,其身體發育隨智力落后程度的加重而越來越差,生理和健康問題越來越多。中度以上智力落后兒童在肺活量、肌肉力量、身體平衡能力、身體協調性等指標明顯落后于正常生。
聽力殘疾的學生主要依靠視覺、觸覺、味覺、嗅覺等途徑感知外界事物。因此,限制了感知覺活動的范圍和深度。因為他們聽不到聲音,許多信息他們就不了解。他們的感知覺活動缺少語言活動的參與,使第一信號系統(客觀事物)與第二信號系統(語言)出現脫節,造成他們雖接觸的東西多,但會說(表達)的不多。由于思維活動要借助語言才能進行,因此,聽力的殘疾又影響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我國的心理學工作者研究發現,聾生在完成智力測驗的試題上存在著比同齡健全學生更多的困難(除語言理解方面的困難外),即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上都與健全學生有一定的差距。
盲生由于視覺喪失,因此缺乏視覺表象。他們的語言缺乏感性做基礎,導致語言與實物脫節,不僅如此,由于喪失視覺,空間定向能力差,往往依靠聽覺注意來補償。由于缺乏視覺表象,對事物感知受到局限,通過其它感覺獲得的感性材料往往只反映事物的局部特征,以此作依據進行分析、推理,很容易產生錯誤判斷。
不同的生理缺陷,又影響了殘疾兒童的個性健康發展。他們普遍存在著自卑心理、意志薄弱、缺乏主動性、興趣單一、穩定性差等弱點。由于特教學校體育對象的上述身心特點,特教學校體育的目標、課程、教學組織、教學器材設備等,都有別于普通教育。
2特殊教育學校體育的目標
在我國,特殊教育按其學段屬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學校體育目標與九年義務教育的體育目標是—致的。但由于學校體育對象的特殊性,特教學校體育目標又有別于普通教育,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特殊教育學校把功能缺陷補償與康復作為學校體育目標的重要內容之一。國家教育部頒布的《特殊教育學校暫行規程》在培養目標中明確指出,特殊教育學校要培養學生“……掌握鍛煉身體的基本方法,具有較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具有健康的審美情趣;掌握一定的曰常生活、勞動、生產的知識和技能;初步掌握補償自身缺陷的基本方法,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復。”121所謂補償,“是指機體失去某種器官或某種機能受到損害時的一種適應,是一種與正常人發展過程不同的有特殊性的發展過程。在這種有特殊性的適應和發展過程中被損害的機能可以被不同程度地恢復、彌補、改善或替代”11167。體育在這種補償過程中具有積極的意義,是功能缺陷補償和康復的積極、有效的手段。從這個意義上講,特教學校體育較之普通學校更重要。
其二,特教學校體育更突出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特殊教育理論認為,殘疾學生的生理缺陷為第—性的缺陷,如盲、聾、啞、智障等。而盲、聾、啞等生理缺陷導致的認識活動和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缺陷為第二性缺陷。體育以其獨有的功能在改善和矯正殘疾學生第二性缺陷方面同樣具有重要作用。體育又可以培養人勇敢頑強、團結協作的精神和競爭意識。而這些,都是殘疾學生將來走向社會成為自食其力的創造財富的勞動者所必需的。殘疾學生更需要通過學校體育培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提高其適應社會的能力。
3特殊教育學校體育課程
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學校體育課程更強調,“堅持’健康第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運動興趣,培養終身體育意識;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31。自不待言,特教學校體育課程概莫能外。但與普通學校相比,特殊教育學校體育課程內容更要體現殘疾兒童(少年)的身心特點。
第一,體育課程內容的選擇,在滿足學生對體育知識、技能等需求的同時,更追求其缺陷補償與康復的功能,使教學過程與缺陷補償相統1。我國的特殊教育理論認為,殘疾兒童的第一性缺陷是其心理和教育特殊性產生的物質基礎,是應由醫生來診斷和鑒定或通過醫療措施加以治療的;而由第一性缺陷派生出來的第二性缺陷要由教育工作者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教學活動來加以訓練和補償。因此,特殊教育學校體育課程內容的選擇,要追求缺陷補償與功能康復的實效性,使傳播知識、技能的教學過程與缺陷補償統—起來。這也是“健康第一”思想在特教學校體育中的具體體現。
第二,特教學校體育課程內容針對性更強。同是特教學校,盲生、聾生、智力落后學生的體育課程內容差別也非常大。在保證殘疾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科學文化知識、發展基本運動能力的同時,對盲生,應突出培養正確的定向和運動能力、坐立行走正確姿勢的課程內容;對聾生,鍛煉其視覺、觸覺、運動覺和殘余聽覺能力,集音樂、舞蹈、體操、游戲等為一體的律動內容的比重要大;對智力落后的學生,則要發展其大肌肉群的活動能力、反應能力的協調平衡能力,自然,與這方面相關的課程內容相對要多。對競技項目進行“教材化”加工時也應該充分體現上述特點。
4特殊教育學校體育的教學組織與教法
目前,基礎教育正面臨著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的轉變。就差異性教育而言,特教學校較之普通學校更為突出。如智力落后兒童既有智力落后程度和性質的差異、神經活動類型的差異,同時又有需要的差異、興趣愛好的差異和學習能力、學習風格、學習習慣的差異。即便是智力缺陷程度完全一樣,也可能由于不同原因而表現出對體育的不同需求。而對視覺和聽覺缺陷的學生,除了有低視力和全盲的差異,重聽與聾生的差異外,還都交織著其它身體與心理的差異。因此,實施個別指導是特教學校體育教學組織教法運用應遵循的重要原則。如對盲生,教師不可能像對待正常學生那樣,通過教師示范讓學生建立動作表象,而要逐一指導。通過用手的觸摸幫助其將姿勢做正確,或摸對位置,或讓其逐一觸摸教師的正確姿勢。
直觀手段的補償與綜合運用,是特教體育教學方法的顯著特點。直觀是體育教學方法的重要特征,信息傳遞是體育教育方法的本質功能。因此,有人將體育教學方法分為視覺信息類、聽覺悟信息類、觸覺及本體感覺信息類等。對殘疾學生,體育教學方法的運用,即直觀手段的選擇較正常學生局限性大,必須充分發揮各種直觀手段的補償作用,綜合運用各種方法使學生獲取更多的信息。如對盲生,宜采用聽覺、觸覺信息類方法以彌補其視覺喪失而不能通過視覺獲取直觀信息的缺陷;對于聾生,只能以形象的視覺和本體感覺信息類方法,來補償其不能通過聽覺獲取直觀信息的缺陷。
5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師資
普通學校的體育教師從事的是一般體育教育工作,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教師從事的是特殊體育教育工作。面對特殊的學生、實施特殊的體育課程、采用特殊的體育教學組織與方法,為實現特殊的學校體育目標,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教師不僅具備普通學校體育教師所具備的體育專業素質,還要掌握系統的特殊教育理論和實際技能。如學習和掌握特殊兒童心理學、特殊兒童教育學、有關盲、聾、啞殘疾兒童的病理學基礎、康復醫學基礎,特殊體育教育教學組織與方法,以及盲文、手語等。只有這樣,才能了解殘疾兒童的身心特點,滿足殘疾兒童的特殊體育教育需求。在特殊教育十分發達的美國,必須大學畢業并取得特殊教育專業資格才能擔任特教教師。因此,只具備一般的體育專業素質,是很難高質量的完成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育教學任務的。我國國務院頒布的《殘疾人教育條例》中指出:“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有計劃地舉辦特殊教育師范院校、專業,或在普通師范院校附設特殊教育師資班,培養殘疾人教育教師。”141我國有特教學校近2000所,每年都需要補充一定數量的特教體育教師。為滿足特殊體育教育的長遠發展對師資的需求,應增設特殊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特教體育教師。
6特殊教育學校體育的場地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