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8 16:27:3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微觀經濟學變量,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問題
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在本科階段的微觀經濟學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切合實際的案例比較少
微觀經濟學是在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基礎上,吸收美國經濟學家張伯侖及英國經濟學家羅賓遜的壟斷競爭理論以及其他理論逐步建立起來的。教材中主要也采取西方國家的經濟案列,缺少對于亞洲特別是我國當前熱點和焦點問題的案例(如土地價格、房地產行業問題等)。這使得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案例的理解有距離感,僅停留在表面層次,不夠深入,很難運用所學理論解釋現實經濟問題。
(二)課時相較與內容偏少
從教學時間的安排來看,相對于這一課程的特點、學生情況和教學內容,48學時較為緊張。學生往往要在一堂課掌握近一章的內容。即使課前進行了預習,學生完全吸收課堂內容難度也較大。這就導致前一章內容還未掌握好,教師已進入下一章趕教學進度。由于課程內容的連貫性,學生往往陷入囫圇吞棗的惡性循環,教學和學習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
由于教學教過的評估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試為主,這就決定了學生以書本為主、教師以應試為主,從而忽略了課堂教學的真正意義。作為解釋現實問題的經濟理論,其初衷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服務的。因此,對于理論的學習并不僅僅是弄懂數學公式的推導,或是概念的死記硬背,更重要的在于學會應用已掌握的理論分析現實問題,并嘗試給出解決途徑和方法。
三、微觀經濟學課程改革的幾點建議
結合微觀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以上一些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以提高微觀經濟學的教學質量。
(一)精心設計課堂內容
由于微觀經濟學內容龐雜,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對教材內容有所取舍,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包括如何引入話題、如何突出重點、如何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對學生提出問題等。遵循由淺入深、由抽象到具體、由理論到實踐的原則,讓學生既能緊扣課本地掌握重點知識點,又能從抽象理論中體會其真正含義。講課過程中,以價格決定機制為主線,讓各章內容貫穿于這一體系當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心中始終有一條明確的主線。
(二)豐富教學手段
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點,對教材進行梳理、歸納,通過動畫、短片、圖片等形式引入課程改革內容,并通過課件的制作使學生清晰微觀經濟學理論脈絡、重點概念、定理等內容,加強學生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多媒體教學往往節省了大量的畫圖時間,且能夠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到變量的變化過程及相互間的影響,教會學生如何看圖、看表。其次,加強課堂互動。微觀經濟學課程本就是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從提出和分析現實經濟中的焦點、熱點問題入手,教師引導、學生參與的信息雙向交流過程,能夠將枯燥的理論講解轉化為活躍的理論討論,并能夠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
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生產者、單個消費者、單個市場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的一門學科。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量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微觀經濟學的主要范圍包括消費者選擇,廠商供給和收入分配。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換往往使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這種情況下,資源配置被認為是帕累托有效的。
(來源:文章屋網 )
《微觀經濟學》是國家教育部規定的高等院校經濟類專業核心課程之一,也是高等院校非經濟類專業培養“寬口徑、厚基礎、重能力”人才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該課程既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同時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它側重于有關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論的教學,使學生對市場經濟運行機制的一般原理和規范行為等方面的內容有詳盡了解,并能運用一些數學方法和模型,分析解決現實經濟問題,為其它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但在微觀經濟理論中數學知識運用頻繁,許多經濟理論的得出,都是用高等數學的知識證明和推導,對數學知識掌握一般且缺乏應用能力的學生來說,感到很抽象、深奧、難懂,使很多學生普遍感到經濟學難學。因此,在講解微觀經濟理論中如何恰當運用數學分析方法,增強其具體應用價值,促進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使微觀經濟學的變抽象為具體,變復雜為簡單,變晦澀為通俗,變苦學為樂學,對增進學生學習興趣,改革微觀經濟學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正確認識微觀經濟學課程中的數學分析
數學分析方法是現代經濟學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經濟學科學化的主要標志之一。在經濟學分析中應用數學分析有助于清晰地表達思想,使論證富有邏輯性,避免曲解、混亂。但并非所有的經濟問題都能用數學分析解釋和解決,數學方法只是一種工具,在現實經濟領域中,有不少現象很難用數學模型來解釋和說明。因此,我們應對微觀經濟學中的數學分析持正確態度,經濟學數學化與拒絕數學分析都是錯誤的。在微觀經濟學教學中要正確認識和把握數學方法在各章講授中的使用量和難易程度。對于能較好地說明經濟理論且實際應用價值較強的數學知識部分可重點強化,詳細講解推導過程及舉實例討論應用;對一般性理論可考慮簡要說明,適當刪減,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提高學習興趣。
二、微觀經濟學課程中數學應用方法的一般思路
1、以應用知識為導向,堅持基礎性、前沿性、實踐性和創新性相結合的原則。
在微觀經濟學教學中應以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科學的分析方法與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為主,增強學生畢業后的工作適應能力。因此經濟學知識在最大程度上應以職業應用知識為導向。在微觀經濟學講授過程中的基礎性是指要把基本理論的內容、它們之間的關系以及與核心概念之間的關系講述清楚,從總體上構建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前沿性,就是在堅持基礎性的同時,及時將微觀經濟學的前沿理論、國內外經濟前沿問題引入課堂,這樣既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和激活課程的經典內容,又加深了學生對基礎理論的理解。實踐應用性是指并不需要學生精通數學,而以應用為導向,并采用問題場景的方式展開敘述。每一章的數學分析過程都與某個具體問題如何運用及其對決策制定等出發,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通過演示和互動輕松掌握各種數學分析方法。如利用微觀經濟學基本原理中的供需原理以及彈性理論說明我國燃油稅開征對燃油價格、社會福利的影響。通過數學分析方法證明燃油稅開征確實短期內會抬高油價,抑制需求,有利于節能減排和構建節約型社會,促進新能源的開發。創新性,主要體現在教學方式的改革和創新,以培養創新型的學生。如案例討論教學法及開展課外輔助教學等,鼓勵學生參加課題研究、公開等。
2、全面推行多媒體教學,提高演示效果。使用多媒體和其他課輔軟件教學,借助動畫和數據圖表能直觀地向學生闡述有關經濟變量的關系,當堂演示計算和推導過程,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有助于學生對基本理論的理解。
三、構筑微觀經濟學數學應用方法教學改革的教學體系
1、課程設置的改革。根據經濟類專業與非經濟類專業的不同,分層次設置經濟學課程,應有普及與提高之分。非經濟類專業主修初級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用比較通俗、直觀的方法,講述基本概念,介紹基本理論;而經濟類專業主修中級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不僅深度、難度有很大變化,而且引入較嚴謹的數學分析方法;側重工商管理類的專業可繼續選修高級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課程,前提是學生必須具備較好的高等數學基礎。
2、教材建設的更新。現有的微觀經濟學教材對于許多學生而言,無論從理解閱讀上抑或習題練習上都存在一定難度。應根據學生可接受及實際需要的程度,進行教材的改革與更新,使其更適合中國理論與實踐的要求,也有利于西方經濟學在我國的流行、普及與深化。
3、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若真正能把微觀經濟學課程內容透徹地傳授給學生,還特別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數學基礎、外語基礎及世界歷史知識等,為此任課教師需進一步學習或進修。
邊際效用作為微觀經濟學中消費理論的基礎概念,對微觀經濟學的建立和發展具有推動作用,邊際分析法作為標記效用在微觀經濟學中的主要表現形式,對微觀經濟學的相關理論具有重要的分析作用,所以,經濟學家只有掌握邊際效用的相關知識,才能夠對微觀經濟學具有更好的理解能力,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的平穩發展。
一、關于微觀經濟學-邊際效用的相關概念
1、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又被稱為個體經濟學,屬于現代經濟學的一個主要分支,是一門以社會中的單個經濟單位所產生的經濟行為作為研究主要目標的科學,因此,微觀經濟學也被稱為市場經濟學。
2、邊際效用
邊際效用的含義是,在一定的時間內,由于消費者新增的一個單位的商品或是服務所帶來的相關的新增效用,也就是說,在外界相關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種商品隨著消費量的增加,從此件商品增加的每一個消費單位之中所獲得的滿足程度被稱之為邊際效用。在邊際效用中,商品的消費量是自變量,由商品消費量增加而產生的效用是因變量。
3、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
首先假定消費者對某一商品的消費量保持不變,那么,該消費者從此件商品所增加的每一個消費單位中所獲得效用的增量是遞減的,這就是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通過對該規律的透徹掌握,可以幫助人們更好的理解消費者所進行的消費行為。
二、在微觀經濟學建立和發展的過程中邊際效用的意義
1、邊際效用對微觀經濟學的意義
邊際效用對與微觀經濟學的建立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通俗的來說,正是由于邊際效用的出現,才使得商品使用價值、消費者消費目的以及消費者消費感受三者進行了緊密的聯系,同時,經濟學家也通過邊際效用的幫助對消費者在收入確定的情況下,針對商品價格的約束所表現出來的理性消費的行為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因此,邊際效用在很大程度上使微觀經濟學從傳統的唯物主義的困境中得以解放,使微觀經濟學成為一門具有實際意義的社會科學。
2、邊際分析法對微觀經濟學的意義
邊際分析法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一種針對經濟活動進行分析的方法,通過把進行追加的支出和收入進行比較,得出數值相等時的臨界點,也就是所得利益、投入資金以及輸出過程中產生的損失相等時的點。隨著邊際分析法的逐漸普及,對不同經濟變量間的數量關系進行分析的可能性大大提高,這對于微觀經濟學的意義在于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對各種經濟學現象進行解釋,同時為經濟學家進行經濟均衡分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邊際效用在微觀經濟學中的應用除了應用范圍最廣的遞減規律以外,還包括成本的遞增規律、產品邊際轉換率的遞增規律等等,由此可以看出,邊際分析法在經濟學家對微觀經濟學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三、對邊際效用中遞減規律問題的分析
1、邊際效用是否唯心
雖然消費者自身的心理因素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在對商品進行消費的過程中給消費者帶來的滿足感,即商品的邊際效用,但是,由于消費者具有個體差異性,所以不同的消費者必然會擁有不同的消費偏好和傾向,這就決定了不同的消費者對于同樣一件商品在效用評價方面必然會有所不同,但是并不能因此把依存于讓消費者心理而產生的效用評價與心理學或是唯心主義劃上等號。雖然社會的經濟和科技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過程之中,但是在現階段人類所達到的科技水平仍舊具有極大的局限性,這就導致了經濟學家無法直觀的對消費者在進行商品消費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相應的邊際效用進行衡量,但是并不能以此而否認邊際效用的存在,因為在對商品進行消費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商品效用是可以被消費者所感知的,商品關于物質方面的屬性以及消費者在進行消費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主觀感受都是有客觀依據所支持的,由此可以看出,邊際效用是客觀存在的,而并非是由消費者的心理因素所虛構出來的,但是想要對邊際效用的存在進行否定卻是一件無法完成的事情,因此,作為具有客觀存在性的邊際效用與唯心主義從本質上就背道而馳。
2、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是否唯心
通常情況下經濟學家普遍認為,消費者所共有的生理和心理基礎是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具有普遍適用性的原因,這里需要重點進行強調的是,雖然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是依托于消費者的心理活動而產生的,但是這與唯心主義具有本質上的不同。雖然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無法通過實質性的物質進行準確的衡量,但是,通過在可控的條件下進行實驗,已經將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進行了證實,這說明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同樣是客觀存在的。所以,不能因為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的產生是以消費者主觀的心理感受為基礎,就認為該規律是主觀唯心的,如果僅僅因為無法被衡量就說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是唯心主義的,那么我們就會進入思想的誤區,從而影響邊際效用在微觀經濟學中的運用。
1、研究對象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如家庭、廠商等。正如美國經濟學家J亨德遜(JHenderson)所說居民戶和廠商這種單個單位的最優化行為奠定了微觀經濟學的基礎。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則是整個經濟,研究整個經濟的運行方式與規律,從總量上分析經濟問題。正如薩繆爾遜所說,宏觀經濟學是根據產量、收入、價格水平和失業來分析整個經濟行為。美國經濟學家E夏皮羅(EShapiro)則強調了宏觀經濟學考察國民經濟作為一個整體的功能。
2、解決的問題不同。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是資源配置問題,即生產什么、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問題,以實現個體效益的最大化。宏觀經濟學則把資源配置作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會范圍內的資源利用問題,以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個量分析,即研究經濟變量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則是總量分析,即對能夠反映整個經濟運行情況的經濟變量的決定、變動及其相互關系進行分析。這些總量包括兩類,一類是個量的總和,另一類是平均量。因此,宏觀經濟學又稱為總量經濟學。
(來源:文章屋網 )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微觀經濟學是高校教育中經濟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是一門兼具理論性實踐性、科學性、藝術性的應用學科,該課程從最基本的微觀經濟學知識入手,了解和分析生活中出現的經濟現象,使學生樹立正確科學的現代經濟管理理念,為日后的課程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學生就業、創業打下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1微觀經濟學課教學程存在的問題
1.1課程難度大
微觀經濟學是以單個經濟單位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個體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量的單項數值,來解決社會資源分配的合理問題。存在著大量的基礎概念、經濟理論、經濟模型及分析方法,只靠傳統的灌輸式授課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龐大的課程體系和分析方法容易使學生望而生畏,造成厭學的負面情緒。另一方面,在市場供需分析、消費者行為分析、生產者行為分析、成本分析等章節中出現大量的圖形及經濟數學知識,對于數學程度參差不齊的同學們來說難度較大,特別是多個章節中出現了導數的運用,數學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了微觀經濟學的教學效果,數學基礎不扎實的同學在學習微觀經濟學中一知半解,會產生厭學情緒。
1.2案例脫軌
微觀經濟學這門課程的特點是概念多、理論多、模型多,學習起來比較枯燥,因此單純的理論講解起不到理想的效果。教學方法方面要注重案例分析來引導學生。隨著數字化、信息化時代的來臨,學生接受到大量豐富的信息,如果案例不能貼近時代特征,教師不重視案例的適用性、適用性,沒有根據教學內容精選出與時俱進的典型案例,學生接收到生硬的老舊案例達不到最好的學習效果。同時,微觀經濟學作為西方經濟學最重要的理論體系之一,是在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的,在課本的案例教學中大多是西方國家的經濟現象,學生在認知層面上缺乏興趣,也不容易接受。
1.3學生缺乏對經濟的認識、意見分歧多
微觀經濟學這門課程是以西方經濟學中的微觀經濟學理論作為主要教學內容。學生以對中國經濟初步認識的眼光看待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學理論難免會存在意識偏差,往往得出錯誤的結論。而經濟學本身就是一門百花齊放的社會科學,分歧爭議貫穿歷史的各個階段,學生們的觀察角度、側重點、假設不同,都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2微觀經濟學教學改革建議
2.1合理安排課程,把握微觀經濟學基本內容體系
2.1.1分專業選擇授課難度
微觀經濟學的內容繁多是不爭的事實,授課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專業對課程的授課有不同的偏重,如對于經濟類專業的學生,授課內容可以更深入、讓學生了解詳細的推導過程,而對于管理類專業的學生,可以把復雜的經濟學理論表述得簡單易懂,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對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達成廣泛共識。
2.1.2理清微觀經濟學內容體系
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是居民、廠商和資源擁有者的經濟行為,教學的主要內容包括消費者行為、生產者行為、供求均衡、廠商均衡與收入的分配等,要重視內容的聯系和統一,把知識點串聯起來,掌握微觀經濟學的基本框架,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在授課中強調學習微觀經濟學的作用,運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機會提出問題,自由討論,把握經濟問題,抓住熱點話題,不能強迫學生死記硬背,而是側重知識的理解,培養解決問題的邏輯。
2.2實施案例教學
2.2.1實時更新案例
案例教學法的運用是否能達到預期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在于案例的選取。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元化,微觀經濟學教師在案例教學的實施中也有了更多的選擇。在教學中,教師要與時俱進,尋找身邊的經濟熱點話題與學生進行探討,讓學生對微觀經濟學產生興趣,例如,在教授消費者行為章節的時候可以選擇當前熱點話題“雙十一”進行講解,抓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把枯燥的課本知識變為身邊實實在在發生的社會現象的解疑。
2.2.2運用翻轉課堂
在微觀經濟學的教學中,學生不能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翻轉課堂,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查閱網絡、書籍和小組討論等方式分析社會熱點問題,在課堂上,教師有更多時間與學生進行探討、交流,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當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樹立自信,肯定自我價值。
2.3探索科學的課程考核方式
微觀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最終目的是提高教學質量。對學生而言,課程考核是衡量教學效果最直接的途徑。教師在設計考核方式時,建議把日常教學中的案例教學、探究式教學納入考核范圍,使考核方式更加科學有效,而不是采用單一的閉卷考試的方式進行考核。加大考勤、課堂發言、小組討論等平時成績的占比,促使學生注重日常的積累,鞏固所學知識。
參考文獻
[1] 雁.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教學研究,2008(1).
[2] 任云霞.微觀經濟學的幾點教學建議[J].教育教學論壇,2015(23).
微觀經濟學中需求的含義是在一定的時期,在一定的價格水平下,消費者愿意并且能夠購買的商品數量。
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生產者、單個消費者、單個市場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的一門學科。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量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
(來源:文章屋網 )
二、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性質和特點分析
1、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性質分析
微觀經濟學是西方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微觀經濟領域內的問題,研究對象為單個經濟,其核心問題是價格問題,研究的重點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微觀經濟主體的決策行為及其對經濟資源配置的影響。從理論上講,微觀經濟學既是經濟學理論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也是經濟學其他研究領域的基礎。所以,它是一門理論性學科;從實踐上講,微觀經濟學理論既可以用于指導企業或消費者的決策行為,又可以用于指導政府的決策行為。因此,它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
2、微觀經濟學課程的特點分析
(1)章節多,內容抽象難懂。從目前使用較好的幾本微觀經濟學本科教材來看,章節都比較多,如曼昆編著的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分冊有22章,黃亞鈞主編的微觀經濟學教材有16章,岳賢平主編的微觀經濟學教材有15章等。從內容上看,以曼昆編著的教材為例,主要內容有:經濟學十大原理、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相互依存性與貿易的好處、供求均衡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賦稅的代價、國際貿易、公共部門經濟學、成本理論、市場結構理論、生產要素市場理論和微觀經濟學前沿等內容。大部分內容是對西方國家微觀經濟學發展過程中理論成果的總結,而且是建立在假設的基礎上,采用公式、圖形和數學模型來闡述經濟發展規律的,比較抽象,這無形中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所以,大多數學生反映學起來費勁難懂。
(2)研究方法多,數學知識是基礎。隨著微觀經濟學課程的不斷成熟,其研究方法呈現出多樣化的態勢,如規范分析法、實證分析法、靜態分析法、動態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非均衡分析法、數理公式分析、幾何模型分析等。但總體來看,還是以實證分析法為主,主要是大量運用數學模型及推理來論證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自數學進入經濟學以來,它提高了經濟分析的水平,對于微觀經濟學課程而言,一是借用了微積分,尤其是偏導數和全微分等武器,提出了一般經濟均衡問題,創立了當今的消費者理論、生產者理論、壟斷競爭理論等;二是借用了集合論與線性模型分析了相關的經濟學問題。可見,數學對于微觀經濟學課程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學生在學習微觀經濟學的過程中,必須得具備一定的數學基礎。
(3)圖形多、曲線易錯亂。為了便于理解,微觀經濟學課程把經濟變量之間的復雜關系,通過理論假設,用圖形來直觀闡述。但該課程涉及圖形分析的章節比較多,而且曲線太多且有相似之處,學生在記憶時往往會產生錯亂的現象,要么記錯了曲線移動的方向,要么記錯了曲線的種類,導致在分析實際經濟問題時出現差錯。
三、微觀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1、強化實踐教學只停留在口頭上,沒有形成一種理念
十八屆三種全會以來,很多高校為了響應 “要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這一精神,紛紛喊出了建設應用型本科院校,加強實踐教學,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響亮口號,高校微觀經濟學課程也隨之改革。但從實際情況看,真正落實到位的高校很少,絕大多數高校只停留在口頭上,老師上課還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沒有調動起來。可見,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設,對于多數高校來說還沒有形成一種理念。
2、老師缺乏實踐經驗,沒有形成良好的實踐型教學團隊
從目前的情況看,一方面,高校擔任教微觀經濟學課程的老師,基本上都是從高校畢業之后直接走進高校,缺乏對經濟學知識的實踐鍛煉,基本上沒有嘗試過把理論和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難以勝任相關的實踐指導工作,更談不上科學合理地培養應用型人才了。另一方面,高校教師缺乏實踐教學環節的專門訓練,派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或到相關高校進行實踐培訓的也屈指可數,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對于實踐教學、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只能摸著石頭過河,至于說組建實踐型教學團隊更是紙上談兵。
3、教學手段和方法仍顯短缺和落后,沒有形成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
一是高校多媒體教學設施短缺,不能滿足教師案例教學、實務展示等教學環境的需要,并限制了教師教育教學改革的積極性。二是目前的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其方式主要局限在課堂上,自始至終都是老師講,學生聽,而且學生早就厭煩了這種被動式學習的方式,根本不想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因而無法活躍學生的思維。再者,因章節多,課時偏少,老師需要趕進度,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案例教學或課堂討論。另外,據學生反映,有些老師準備的案例太長或太老,學生沒有足夠的耐心和興趣,即使參與其中進行課堂討論也是被逼無奈,應付了事。可見,教師從本質上沒有真正把理論和實踐有效的結合起來。
4、校外實習基地建設薄弱,難以滿足教學實踐的需要
一方面,為了應付各級評估檢查,院系簽訂了一批經濟學實踐教學基地,但簽訂的這些實踐基地大多數如同虛設,浮于形式,學生到這些基地實踐鍛煉的卻很少,有些實踐基地甚至每次只能容納一兩個學生進行實踐,不能滿足大批學生的實踐需要。另一方面,我國企業改制后管理者有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傾向,對于沒有任何經驗的在校學生,拒之門外,再加上和專業相關的實踐基地少之又少,總體上不能滿足教學實踐的需要。
5、考核方式單一,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微觀經濟學是一門專業基礎課,考試方式一般采用閉卷考試,題型主要有單項、多項選擇題、概念解釋題、簡答題、計算題、論述題等,案例分析類的題目比較少見,這些題目主要考察學生的記憶能力,而對于學生如何根據所學理論結合實踐進行判斷、分析的考察甚少。因此,對于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缺乏鍛煉,沒有達到應用型本科教學的預期效果。
四、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路徑
1、加大宣傳,讓師生認識到微觀經濟學實踐的重要性
微觀經濟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政府的許多決策如果能夠科學地運用微觀經濟學知識,就會減少決策的盲目性;對于企業而言,微觀經濟學中的均衡價格理論、彈性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成本與收益分析、市場結構理論等等對于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決策更具有指導意義;對于消費者來說,微觀經濟學中的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可以指導他們的選擇行為。因此,要通過大力宣傳,讓師生都認識到該課程實踐教學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形成一致的思想、理念和行動。
2、注重教師實踐經驗的培養,創建實踐型教學團隊
一是要讓微觀經濟學的教師去企業掛職鍛煉,積累實踐經驗;二是要實行以老帶新的“傳幫帶”活動,讓有實踐經驗的教師幫助實踐經驗缺乏的年輕教師;三是組織微觀經濟學的相關教師進行專門培訓,通過培訓,掌握實踐教學的方法和能力;四是要創建實踐型教學團隊,團隊成員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形成科學合理的實踐型教學隊伍。
3、豐富和完善教學手段和方法,確保經濟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
為了改變單純的課堂教學方法,一方面,高校應配齊多媒體教學設施,滿足教師在案例教學、實務展示等教學環境的需要,以增強教師教育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教師應靈活選擇案例教學法、素質拓展法、幕課教學法等教學方法,以便微觀經濟學理論能夠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達到預期的效果。
(1)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在微觀經濟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搜集一些和經濟學原理相關的真實情境或事件,通過課堂討論,剖析現實經濟問題,揭示經濟現象隱含的本質內容,吸引學生認真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培養和發展學生主動思考、分析和剖析問題的能力。例如針對禁毒還是教育能夠減少與相關的犯罪這一問題,教師可以收集一些禁毒和教育對犯罪產生影響的案例,讓學生主動思考和分析,做出判斷,教師通過講解和點評讓學生真正理解問題的本質,通過案例教學,理論聯系了實際,進而達到預期的效果。
(2)素質拓展法。素質拓展起源于國外風行了幾十年的戶外體驗式訓練,通過設計獨特的富有思想性、挑戰性和趣味性的戶外活動,培訓人們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團隊合作精神,是一種現代人和現代組織全新的學習方法和訓練方式。在微觀經濟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經濟學的內容設計一些富有思想性、挑戰性和趣味型的活動,通過團隊合作和理論指導,訓練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和團隊精神。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當地經濟的促進與影響這一主題進行素質拓展,讓學生通過團隊合作,自我實踐,展開調研,收集資料,分析大眾創業與創新對地方經濟所作的貢獻,通過素質拓展,理論聯系了實際,達到預期的效果。
(3)慕課教學法。慕課是新近涌現出來的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它發展于過去的那種資源、學習管理系統以及將學習管理系統與更多的開放網絡資源綜合起來的新的課程開發模式。在微觀經濟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把所有的教學資源全部共享到網絡上,讓學生自學,而教師要在每周組織開展經濟學相關的研討話題,要求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研討問題,充分解決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疑問。如教師可以布置煙草壟斷行業的討論話題,讓學生課下學習、思考,在每周一次的研討會上,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或有疑問的問題讓大家一起討論,老師在現場可以幫助解決問題,通過研討,理論聯系實際,達到預期的效果。
4、加大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確保滿足教學實踐的需要
大學生要進行實踐教學,必須想方設法拓展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一是要簽訂和微觀經濟學這門課程相關的實踐基地,不能光強調數量,更要注重質量;二是要維護好現有的實踐教學基地,要經常性地和基地的負責人溝通交流,盡量請基地負責人(企業的領導)來學校講學,或帶學生到企業進行短期的實踐;三是鼓勵教師與企業共同研發科研課題,學生參與其中,在實踐中不斷鍛煉和提高。
作者簡介:成新華(1963-),男,江蘇泰興人,揚州大學商學院經濟學系主任,教授。(江蘇?揚州?225003)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26-0085-02
系統是由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構成的整體。系統方法既是確定目標的方法,又是實現目標的方法。運用系統方法指導“微觀經濟學”教學,必須明確教學系統的組成要素和功能、要素之間的關系、要素與系統的關系、系統與環境的關系等諸方面的問題,并在教學中樹立整體的、聯系的、比較的、發展的觀點。其目的在于,一是認識課程教學系統的特點和規律;二是利用這些特點和規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創造新系統,使其存在與發展合乎培養目標的需要,即調整系統結構,協調各要素關系,使教學系統達到優化目標。
“微觀經濟學”是我國高等院校經濟類和管理類專業必開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和核心課程,也是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經濟類和管理類研究生入學考試課程,一般安排在大一階段學習。對于走過高考“獨木橋”的路、長期習慣于教師灌輸式教學方法的學生來說,學習“微觀經濟學”普遍具有較強的恐懼感。對那些抽象的概念感到迷茫,對繁雜的曲線和變化縮手無策,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支離破碎,難以從總體上把握“微觀經濟學”的體系架構以及各部分內容的來龍去脈,自然降低了學習興趣,也影響著后續課程的學習。[1]綜合課程特點和學生狀況,結合筆者多年課程教學體會和課程建設的經驗,將系統思想運用微觀經濟學教學設計上,可以提高教與學的效果,達到預期的目的。
一、課程設計的整體性
“微觀經濟學”是一門從創立到不斷補充完善,再到根據實踐的變化不斷發展的學科。19世紀后期,門格爾、杰文斯、瓦爾拉斯分別提出了邊際效用價值論,認為商品的效用取決于人們對商品效用的主觀評價,并引入了邊際分析法。馬歇爾在綜合上述成果基礎上,以自由放任為最高準則,將研究從生產轉向消費和需求,明確提出資源配置是經濟學的研究中心,形成了以價格為中心的理論——微觀經濟學創立。20世紀30年代以后,羅賓遜、張伯倫提出的不完全競爭和壟斷競爭理論,希克斯、瓦爾拉斯、帕累托等提出的一般均衡理論、序數效用論、福利經濟學等,補充了馬歇爾的理論。[2]市場失靈理論與微觀經濟政策調節是對傳統理論的反思和總結;博弈論和企業產權理論是微觀經濟研究的最新發展,豐富了馬歇爾的理論,形成現代微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這也是目前國內大多數本科院校微觀經濟學教學的理論體系。這種體系既研究古老而又現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業經營,還大膽評說政府日益加碼的經濟調控。它既贊美價格機制這只“看不見的手”的效率優勢,也無情地剖析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上的諸多缺陷及發揮“看得見的手”在彌補這些缺陷中作用的方式和方法。遵循整體性原理,要求從總體上把握課程的體系架構以及各部分內容的來龍去脈,并確定理論形成的范式。現代微觀經濟學研究和解決的是資源配置問題,就內容體系而言,是在均衡價格理論和彈性分析工具基礎上,通過效用論研究消費者行為;通過生產論、成本論及市場論研究廠商行為;通過自由市場機制下供求兩種力量的形成及相互作用,分析市場均衡狀態的實現;通過分配論研究市場出清條件下的資源最優配置或社會福利最大化的理想狀態;通過微觀經濟政策對非均衡狀態和市場失靈進行調節,提高理論對現實的解釋力。就研究范式來看,微觀經濟學不同于宏觀經濟學,基本上是采用“問題—假設—推理—結論”的范式,研究方法則以實證分析,輔之以規范分析。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首先要突出這兩個方面,讓學生做到目標明確、任務具體、方法清晰,為學好課程奠定基礎。
二、課程設計中的聯系性
一切事物、現象和過程之間的聯系是客觀存在的,在“微觀經濟學”教學系統設計中,既要重視系統組成,更要關注各組成部分之間的聯系。設計“微觀經濟學”研究方法教學時,對實證分析形成理論的過程及各個環節要進行詳細地勾劃,實證分析第一步就是概念的界定,即對于研究所涉及的變量要有明確的解釋,這不是簡單地告訴學生這個概念,而是要從培養學生以后自主學習的基本要求和工作的基本素養上來設計。比如,研究農民收入增長問題,首先界定清楚什么是農民。純粹從戶籍角度來談,農民否包括在校讀書而沒有轉戶口的大學生?純粹從職業角度來界定,農民是否包括農業大學的老師?就這樣從小就知道的概念,其內涵學生并不一定能表述清楚,而未來工作和生活的諸方面都跟概念聯系在一起,在教學中不可忽視。遵循聯系性原理,在微觀經濟學教學設計中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聯系實際運用所學理論
一、本科生微觀經濟學的教學目的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經濟行為和現象的社會科學,現代經濟學是以微觀經濟學為基礎形成的一套邏輯體系。高校本科生微觀經濟學教學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現代經濟學的邏輯體系。要想實現讓學生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問題,就要求經濟學教師不僅要講授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分析框架,還要培養學生像經濟學家那樣具有思考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在有了明確的價值判斷和對所處的經濟環境、政治環境和其他約束條件有了清晰認識的基礎上,才能讓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經濟原理和分析框架來選擇或建立合適的分析模型,進而對現實經濟問題進行分析研究。
二、微觀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大量的教學內容。微觀經濟學內容繁多,集合了大量經濟學學家的思想、觀點與研究成果,而經濟學的發展也歷時幾百年,如此繁雜的思想內容想在有限的一個學期教學時間內讓學生了解并掌握,難度之大可想而知。現在國內很多高校選用中國人民大學高鴻業先生主編的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作為主講教材,以這本教材為例,全書共涉及十一章,很多章節的講解,至少需要十個以上學時才能完成,而近年來許多高校的經濟學課程的總課時都被不同程度的壓縮,這就更加加重了微觀經濟學如此繁多的內容卻無法得到足夠的授課時間保證的問題。
(二)課程內容抽象。很多學生反映在開始學習微觀經濟學的時候,感到困難和困惑,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可能是:首先,微觀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日常生活行為的學科,它研究個體單位如何做決策以及這些決策如何相互影響,因此學習這門課需要較高的抽象思維,而這門課的開課時間大都在大一下學期或者是大二的上學期,基本上是學生們首先接觸到的一門專業課,因此由于學生的前期訓練不足,所以往往是帶有更多感性地分析問題,缺少理性的分析,尤其是對于一部分文科學生以及前期數學等學科學習不是很好的學生而言;第二,微觀經濟學既然是解讀人類行為與社會現象的學科,就需要一定的社會經驗與人生閱歷,很多大學低年級的學生這方面的經驗是不足的,因此很難形成對現實的抽象和解讀的能力,學習經濟學的感覺自然很難在短時間內形成。所以,學生在開始學習微觀經濟學的階段容易有學起來困難的感覺。
三、解決的對策
(一)扎實的前期課程準備。在微觀經濟學的前期課程設置上,學生已經具備了邏輯學、高等數學、概率論、線性代數、統計學、大學英語和計算機應用等學科的學習基礎,這些課程的學習是學習微觀經濟學必要的前期準備。在經濟學的教學當中,教師可能面臨的問題就是學生前期課程體系學習的不完整或者是部分課程還沒有開課,這種情況對于微觀經濟學的學習和教學無疑是一種障礙,很多課程的學習應該在微觀經濟學開課之前予以完成。
比如,微觀經濟學的學習過程中會遇到非常多的圖表,這就要求學生除了要看得懂圖表,還能夠正確、熟練地描述圖表,說明事物間的聯系以及發展的趨勢。同時,學生要會自己動手繪制圖表,這種繪制圖表的方法更多的是應用計算機軟件去繪制,比如excel,明確了變量之間的關系,采集了正確的數據,會應用不同的軟件建立數字型圖表,比如最簡單的曲線、散點圖、餅形圖、柱形圖等。
另外,我們現階段學習微觀經濟學的思想和架構更多的還是借鑒西方的經濟學體系,這就要求學生要想學好微觀經濟學就要有扎實的英語基礎,除了教師課堂的講授以外,教師應介紹有代表性的英文版微觀經濟學著作讓學生們課后閱讀和學習,條件允許的話,應對這門課程實施雙語教學,或者即使是中文授課,在一般的國內經濟學經典教材中也有大量的英文詞匯,書后一般都有專業詞匯的中英文對照表,這些都是學生們應該掌握的。
還有,學生良好的數學基礎是學好微觀經濟學的關鍵,比如微觀經濟學中的彈性,線性與非線性的斜率,最大值與最小值,拐點的問題等等,基本上每一章都離不開高等數學微積分的內容,還有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知識,等等。如果涉及到中級或以上的微觀經濟學知識的話,線性代數、線性規劃、數學分析等知識也會用到。就是說,系統、完整的數學學習是學好微觀經濟學的保證,尤其是想要更加深入地研究這門學科。
(二)培養學生對經濟學的感覺。培養學生對經濟學的感覺,可以通過鼓勵學生多關注和了解社會、經濟時事,積極參與各項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能夠運用學到的理論知識解決現實生活當中遇到的問題;鼓勵學生大量閱讀經濟學以及經濟學以外學科的著作。經濟學本身就是一門和各門學科都有聯系的綜合學科,他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利用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來解決社會科學中的問題,比如經濟學中廣泛應用的均衡理論,就來自于物理學;而數學的推導是經濟學分析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經濟學還涉及比如歷史學、地理學、法律等其他許多學科的知識內容。所以,大量的課外閱讀,對各個領域知識的了解有助于學生擴展思維,更好地理解經濟學。
(三)案例與習題的運用。除了傳授課本上的知識以外,教師應該注重案例的引用,因為微觀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日常生活行為和決策的學科,所以學生的學習離不開案例的分析,正像微觀經濟學所研究的規律和定理基本上都來自于現實生活一樣,要使學生真正理解經濟學的知識內容,還要讓他們知道每個知識點應用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意義,以及如何利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所以,案例的研究和討論在微觀經濟學的教學中是十分必要的。
另外,學好微觀經濟學離不開做題,很多學生反映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內容和知識點在聽課的過程中即使都聽懂了,但是一旦涉及到做題,剛開始的時候還是會遇到一些困難,沒有解題思路或者覺得和理論部分銜接不上,而經過了習題訓練以后,學生們對知識點的理解則更加深入,也激發了學生對學習微觀經濟學的興趣。
(四)傳統與現代教學手段相結合。多媒體的教學手段是目前微觀經濟學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方法,特別是一些資料、案例和復雜的圖表通過多媒體的演示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多媒體可以生動地將微觀經濟學的模型圖直接呈現給學生,尤其是可實現一種動態的生成過程,比如蛛網模型,就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演示將蛛網模型的動態形成過程演示給學生。但是,在實際教學當中發現,如果全部的教學內容都通過多媒體來實現,效果也未必就好,比如一些需要數學推導過程的定理和證明,如果只是通過多媒體的演示,學生的理解未必深刻,如果通過教師板書的書寫推導,每個過程進行詳細的講解,學生的理解會更加深刻,對一些曲線圖形和方程的討論可鼓勵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自己進行推導或求解,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可以節約有限的教學時間。所以,多媒體和傳統的教學手段相結合是比較適合微觀經濟學的教學手段。
四、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