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8 16:27:2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初中物理實驗方法,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Yang Jicheng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thod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experiment: real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Seriously good student grouping experiment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nd experimental operation skills;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small experiment” in the textbooks, training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operate.
【Key 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1切買重視演示實驗,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物理演示實驗具有形象真實、生動有趣的特點,能為學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規律前營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學生感受倍深。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動作記憶效率比語言文字記憶效率要高好幾倍。“百聞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做”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經驗告訴我們:一個成績優秀的物理尖子對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具有很強的“悟性”,這種“悟性”源于對日常生活豐富的感性認識。
對物理學習有障礙的人,其最大的障礙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對日常生活的用心觀察,頭腦中缺乏感性經驗,而這些感性經驗恰恰是物理思維的基礎。因此,作為一名物理教師,首要任務就是盡一切可能,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現出豐富多采的物理現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師不僅要用好課程標準上規定的演示實驗,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話、一幅插圖、一道習題也可以將它搬上“講臺”,進行演示。演示的形式不能僅僅是“教師演,學生看”,還可以是“教師導,學生演”。即邊學邊實驗。
(1)做壓強的實驗。雞蛋握在手中,使勁握也難以破碎,但手拿雞蛋在碗邊輕輕一敲即破。說明:雞蛋緊握在手中時,受力面積大,壓強小;而在碗邊輕敲時,受力面積小,壓強大。可見,壓力的作用效果不僅跟壓力大小有關,還跟受力面積有關。
(2)做大氣壓實驗。將浸濕酒精的棉花放在廣口瓶內,點燃棉花,并讓它燃燒一會兒,然后將一只剝殼的熟雞蛋(稍大于瓶口)置于瓶口上,熟雞蛋在瓶內、外壓強差作用下,被壓人了瓶里。
(3)做物體的浮沉實驗。將一只雞蛋放人濃鹽水中,然后緩緩倒入清水稀釋、攪拌,隨著鹽水的不斷稀釋,雞蛋排開液體的體積隨著增大,由漂浮狀態慢慢變成懸浮狀態,最終沉入杯底。這說明:浸在液體中物體的上浮和下沉,決定于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合力。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重視演示實驗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德國物理教育界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沒有演示實驗的課,不算是一堂成功的課。”德國的物理教師除了極少數純理論課沒有演示實驗外。一般每堂課要做2-3個實驗。美國物理教師普遍都很重視演示實驗。
在他們上的每一節課中至少要做一個演示實驗。而且這些實驗都是他們自己設計,所用器材都是他們自己動手制作的。日本的物理教學也非常活躍,學生課堂上動手活動量較大,有半數以上的課是在實驗室渡過的。大量的信息資料顯示:國際物理教育界正在流行這樣一種趨勢,即衡量一堂物理課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堂課中演示實驗的數量和質量。
2認真上好學生分組實驗課,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實驗操作技能
分組實驗多以測量性、驗證性和實用性實驗為主。要提高學生分組實驗的教學效果,就必須使學生真正進入角色,手、眼、腦并用地進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動。根據教育心理學的觀點,課堂教學的目的不在于教師完成某種過程,而在于通過某種活動促使學生在行為上發生某些重要的變化,如在學生身上引起的認識上、理解上、技能上、態度上的變化。如果學生通過主動參與教學,在教師的積極指導下獲得物理知識,則會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強他們的學習動機。
在新課教學過程中:
(1)教師啟發學生思考。如何利用桌上現有的器材連接成一個電路,使兩個小燈泡同時發光,并提示連接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種。學生利用器材自己探索進行連接電路的實驗。
(2)教師從中選擇幾個相類似的電路,組織學生通過比較的方法進行討論,找出相同之處進行歸納,由此得出電路的一種連接方法:串聯。此后進一步提出問題:如果取走其中的一個小燈泡,其余小燈泡還能不能繼續發光?學生會進行猜測,此時教師示意可通過自己所連接的電路加以實驗,由此通過實踐操作加深對串聯電路的理解。
(3)由于有極少數的學生有不同的連接方法,當取走其中的一個小燈泡時,另一個燈泡仍然發光,此時他們會提出異議,當投影他們連接的電路時。大多數同學會發現他們所連接的電路與前面所示的電路有區別,教師由此組織他們進行簡短的討論,分析它的連接特點,并示意學生利用手里的器材進行實驗,實驗下來大家發現用這種方法也能使兩個小燈泡同時發光,教師再組織學生進行比較、討論,找出相同之處進行比較,得出電路的另一種連接方法:并聯。此后進一步提問:如果取走其中的一個小燈泡,其余小燈泡還能不能繼續發光?并示意用實驗進行檢驗,學生由此通過實踐操作加深對并聯電路的理解。
素質教育要求初中課堂不僅要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還要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實驗教學便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但從當前初中物理教學的現狀來看,多數教師還沒有擺脫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理念,對物理實驗教學重視不夠,使得物理實驗往往流于形式,難以有效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那么,初中物理教師該如何改進物理實驗,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呢?
一、改變教學理念,重視能力培養
新課程改革將“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學觀念早已不再適用于初中物理的教學活動。為此,教師要加快物理教學理念的轉變,高度重視物理實驗教學,將更多先進的實驗教學觀念和方法運用到課堂中,并努力適應新課程改革對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提出的要求,逐步從課堂主宰者的角色轉變為課堂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將課堂還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使學生養成主動思考、主動質疑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在學習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聲音的傳播》時,很多學生對聲音可以在液體內傳播表示不能理解。為此,教師一改傳統教學中生硬傳授知識點的做法,設計了一個演示實驗,讓學生在觀看演示實驗的過程中加深對聲音在液體內傳播的理解:將五把鑰匙用細線系好,放入盛滿水的大燒杯中,然后上下抖動細繩,這時我們可以聽到鑰匙碰撞的聲音。此時教師提問道:“大家仔細想想生活中還有什么例子能夠證明聲音是可以在液體中傳播的呢?”學生受實驗的啟發,列舉出“人在潛水時可以聽到岸上人說話的聲音”和“鞭炮在水中爆炸的聲音”等例子。通過這種演示實驗和教師的有效提問,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促進了學生自主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
二、改進實驗裝置,增強實驗效果
一個優秀的物理實驗能夠使物理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很多物理實驗受實驗器材和環境條件的制約,容易出現實驗成功率低,實驗現象不明顯等問題。教師在處理這些實驗時,要擺脫“教材至上”的觀念,根據實驗特點和實際條件靈活選擇實驗器材,改進實驗裝置,增強實驗的直觀效果。教師在改進實驗裝置時要遵從現象明顯、操作簡單、成功率高的原則,使實驗能夠更好地突出實驗原理,驗證教學內容。在學習“液體汽化的物態變化”時,教材提供的是“觀察水的沸騰”演示實驗:利用酒精燈加熱裝水的燒杯,待水溫達到沸點后觀察水的變化。由于燒杯容積相對較大,盛水量較多,所以需要較長的加熱時間。為了縮短實驗時間,教師對實驗器材進行了改進,將燒杯換成大號試管。相比于燒杯,大號試管可以直接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并且盛水量更容易控制,減少了加熱的時間,使實驗的可控性更高,實驗現象更明顯,加深學生的理解。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7(a)-0178-01
物理實驗在物理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有助于物理概念的形成、鞏固驗證所學知識,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一名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能正確的掌握實驗教學的方法,把握好“演示實驗”“分組實驗”和“探究實驗”這三個關鍵環節的教學方法,就能激發學生求知欲望,促進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1 課堂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是教師為配合教學內容,在課堂上表演示范的實驗。它的目的是將所要研究的物理現象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根據實驗現象分析思考、總結歸納新知識。有目的、有計劃的選擇和安排演示實驗,是學生進行觀察和獲得感性知識的重要源泉。成功的演示實驗可以通過刺激學生的感官,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設活躍的課堂氣氛,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設計實驗和演示實驗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1 設計實驗要科學性強、目的明確
在課堂教學中,考慮要不要演示實驗,選擇什么樣的演示實驗都要以突出教學重點和解決教學難點為目標。比如有關大氣壓內容教學的演示實驗比較多,有的實驗用于說明大氣壓的存在,有的實驗用于說明大氣壓強比較大,有的實驗用來說明大氣壓的數值。這就要教師在備課時精心選擇、認真設計,使講授內容與演示操作恰當配合。如果是要引入新課,演示大氣壓存在可以通過演示讓小試管沿著大試管上升的實驗,在課堂教學中創設物理情景、激發學生興趣。用一根較細的試管放在一根粗細適當的裝滿水的試管內,將試管翻轉過來,口向下。學生意外發現:水向下流,小試管不是落下而是上升了。這個現象出乎學生意料,使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不用教師多講,他們就立即產生強烈的求知欲,為接下來大氣壓概念的引入起了很好的鋪墊,促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掌握技能。
1.2 實驗儀器要簡單、實驗現象明顯
演示實驗是學生獲得新知識最直接的手段。學生通過對演示實驗的認真觀察,對物理現象有了初步的認識,同時也能發現實驗所反映的客觀規律。因此為了達到更好的實驗效果,我們在設計實驗時,要注意實驗器材的簡單化和實驗現象的顯著性,讓課堂內的所有學生都能觀察到。例如:在振動產生聲音的實驗中,用小錘敲擊音叉,雖然能聽到聲音,但振幅比較小,難以看到振動現象。這就要借助一些器材來證明音叉在振動,即把泡沫小球放在發聲音叉上,看見小球在跳動不停,由此就證明了音叉在振動。只有通過明顯的實驗現象,學生才能觀察到更多的事物。
1.3 演示過程要正確、規范
演示實驗是教師做的示范表演性實驗,所以規范實驗操作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掌握實驗方法及提高實驗技能和素養。初中生由于剛學習物理,對于如何做實驗充滿了好奇。比如怎樣正確選擇和使用實驗器材;如何確定實驗方案、編寫實驗步驟并按步驟進行操作;怎樣讀取示數和記錄測量結果;怎樣列表和作圖;如何分析、推理和歸納得出正確的結論;怎樣分析實驗誤差等都需要教師長期結合演示實驗進行言傳身教。讓學生通過觀察演示實驗,培養他們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實事求是的探索精神。
2 學生分組實驗
學生分組實驗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動手,通過親自實踐,驗證物理規律、加深對教材理解的教學手段。學生親自操作、觀察、記錄、分析和總結物理現象,是對知識的再認識、再學習和再提高。在教學的過程中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2.1 利用所給器材引導學生設計實驗
在近幾年的中考中出現了一些開放性更強的實驗試題,即只給實驗器材,讓學生去設計實驗,求出所需的物理量。這就要求學生對實驗操作必須要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教師平時就應該對學生進行開放性實驗的培養。在培養學生設計實驗時,主要是利用所給器材讓學生去盡情地發揮,這樣有利于開拓視野,發揮出學生的潛質。
例如:在“浮力”一節中,教師將細線、彈簧測力計、石塊、盛有水的杯子在實驗臺上擺好,讓學生設計實驗:測石塊的浮力。這個實驗看似簡單,但是如果學生不動腦思考,教師千萬不要去告訴學生如何操作。如果教師讓學生先測出石頭的重量,再測石頭在水中受到拉力,那么學生不用思維,就完成實驗設計。缺少了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的過程就相當于剝奪了學生受到實驗鍛煉的機會。他們的創造性就得不到發揮。因此,在平時實驗的時候,教師應該少說話,多給學生充分的動腦、動手的空間。
2.2 學生通過討論設計出實驗方案
實驗課放手發動學生,讓他們利用所給的實驗器材去盡情的設計操作時,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有著各自不同的思路,因此設計、操作實驗的步驟、過程、結論是不一樣的。而在這些不一樣的結論中,就有一部分結論是不正確的,這些錯誤結論在學生的頭腦中很容易形成根深蒂固的觀念,不利于學生正確觀念的形成。這時需要通過討論來出臺一種正確的、所有學生都能接受的思路去操作實驗,這樣才有利于學生把握正確的方向,形成正確的結論。
3 探究式實驗
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應拋棄以往的“口頭式”“黑板式”實驗教學,改變以往“教師教的枯燥、學生學的乏味”的現象,真正體現出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發揮物理實驗教學的作用。因此,在新課程的物理實驗教學中,還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與創新能力。
探究實驗可以彌補課堂分組實驗的局限性,可以鼓勵學生在掌握分組實驗后,將課堂上探討的其他方案在課后通過探究實驗完成,激發學生的個性特色和協作精神。教學過程中注意以下幾點。
3.1 要開拓實驗的范圍。
演示實驗在物理實驗中占有“絕對多數”的比例。我們有必要想方設法將嘗試實驗擴展到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可以把演示實驗通過改進、改組和改造等方法適合于學生自己去實驗。
3.2 增加實驗時間。
將主要在課上實驗的時間向課外延伸。由于課外活動的時間比較充裕,形式上可靈活多樣,并照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等特點,有針對性地通過實驗操作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總之,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和探究實驗的教法學法各有不同,但他們都是為教學三維目標服務的。隨著新課改的穩定推進,教師只有在物理實驗課程改革中大膽嘗試新方法、新思路,加強物理實驗教學,才能提高中學生對物理的濃厚興趣和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技能,為今后學習高中乃至大學物理知識打下堅實基礎。
一、明確初中物理的教學目的和要求
初中物理是九年義務教育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學生通過物理課學到初步的物理知識,培養科學探究精神,獲得觀察,實驗的初步技能,逐步發展自己的能力,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初中物理的教學目的可以歸納為下面三點:1、引導學生學習物理學的初步知識及其實際應用,了解物理學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實驗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問題的能力;3、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創新精神,結合物理教學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品德教育。(1)初中物理課程的教學要求是:使學生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學習了解力學、熱學、電學、光學等方面的初步知識,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運用所學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2)因為,物理實驗課的教學必須尊循物理教學的一般原則;所以明確物理教學目的和要求,是上好一節實驗課的必備條件。
二、知道物理實驗課的類型
從廣泛的角度來看,一切以實驗為主題的課統稱實驗課。(3)然而在初中物理中大體上可以分有學生分組實驗課和探索型實驗課。學生分組實驗課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之下在實驗室里分組進行實驗的教學方式,是目前實驗課最常見的形式,是中學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實驗技能的重要環節。其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更仔細地觀察物理現象或驗證重要的物理定律,更深入地了解物理儀器和裝置的構造和性能,以及儀器的使用方法。從而加深理解和鞏固掌握的有關物理概念和規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
探索型實驗課是通過教師的演示實驗來研究物理現象和過程,探索物理量之間的聯系,為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規律奠定基礎或直接形成概念建立規律的課。它的主要目的除了要求學生在新的物理概念,定律或規律得出之前,探索實驗現象,以及掌握基本儀器的使用和操作技能。還要求學生學習控制變量的實驗方法,即在具有許多變量的物理現象中,每次實驗只改變其中一個物理量,探求其余物理量之間的關系,然后再依次變換物理量進行研究,最后概括出概念,定律或規律。控制變量法是中學物理實驗常用的方法,例如“研究液體壓強”、“研究電磁感應現象”、“歐姆定律”等實驗都應用控制變量的實驗方法,也都屬于探索型實驗課。
三、利用身邊生活經驗,創設物理實驗
物理學是一門觀察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與生活實際聯系密切,它滲透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學生身邊的一些學習、生活用品甚至自己的身體等進行實驗,它比我們在課堂上正規地做實驗更加富有親切感。這樣開展實驗有利于使學生明白物理就在身邊,物理與生活息息相關。
四、教師做好演示實驗、學生做好分組探究實驗
努力做好演示實驗。在沒有專職實驗員的情況下,教師在課前首先要準備好與實驗有關的全部儀器、材料。課前反復操作,直到熟練的地步,對于實驗中有可能出現的故障要做到心中有數并能及時排除。教師要考慮在演示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觀察,啟發學生思維,最大限度地發揮演示實驗的作用。演示操作要規范。正確的演示和指導學生實驗,不僅能激發學生求知欲望,促進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五、 精心設計與組織分組實驗
過去物理實驗時,總是讓學生預先知道實驗的目的、原理以及最后的實驗結論,只要求學生能根據實驗步驟重復實驗就行了。新課程標準探究實驗的一般程序是: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與驗證實驗相比,它的優點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鍛煉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更能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
六、擴大實驗教學自主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中學物理實驗又是學生將來從事科學實驗的起點。實驗過程要給學生留有較充分的思維空間。充分發揮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逐步形成獨立引出實驗步驟,獨立選擇實驗器材,獨立進行操作實驗,獨立設計記錄表格,獨立分析實驗結果的能力,使學生能夠獨立地提出問題,尤其是能在別人看來沒有問題或不能問題之處提出有些新意或有價值的問題,體現創新能力。
在實驗教學中,學生運用形象思維在頭腦中形成實驗方案,需要通過實踐的檢驗,才能判斷是否可行,設計過程中的錯誤和缺陷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不斷地修正,腦的活動不斷糾正著手的失誤,手的操作同時也不斷修正腦的錯誤,手腦結合,相得益彰。因而物理實驗教學中促進手腦的有機結合是物理實驗的客觀要求,又是培養適應經濟時代的創新人才的要求。
七、 注重實驗創新,增強實驗的趣味性
在提倡創新的教育之下,教師在物理實驗方面一定也要不斷創新。教師完全有可以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學校的實驗室條件和學生的具體情況,結合課程計劃,適當地增設實驗或者改進實驗。對于教材中進行操作有困難的實驗,要變換方法進行。對教材中出現的實驗缺陷,要適當補充步驟使之完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一定要在創新中想辦法為實驗增加趣味性。例如,為了讓同學們體驗大氣壓的大小,可以每桌配置兩只塑料掛衣鉤,將其背側緊壓在一起,然后同桌面向相反方向拉鉤,結果費很大勁才能拉開。或者,可以再將一張塑料卡片蓋在一只灌滿水的玻璃杯杯口,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過來 。手移開后,紙不會脫落,水也落不下來。和教材內容相關的趣味實驗的設置,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體驗到物理實驗的神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們對物理實驗的興趣,有利于學生觀察能力、實驗能力的培養和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加大實驗教學力度,加強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質必不可少的一個方面。因此,怎樣搞好實驗教學,是大多數物理教師研究的課題。那么,如何進行處置物理的實驗教學呢?
一、認識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要意義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中強調以物理知識和技能為載體,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精神和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這就要求過去以書本為主、以實驗為輔的傳統教學模式,真正實現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物理實驗教學能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細致敏銳的觀察力,分析對比,判斷推理,歸納總結的邏輯思維能力等,能使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綜合培養和發展,在實施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中有著獨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以新大綱為基礎的初中物理教材都非常重視實驗,通過實驗引入概念,得出規律;通過實驗檢驗猜想,發展知識;通過實驗培養興趣和能力,體現初中物理教學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
二、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方法
1、變式實驗法
所謂變式實驗法指教師或學生設計諸多的同類實驗,根據多種現象去揭示物理規律和本質。變式實驗能有效排除干擾因素,突出本質因素,從而使所要研究的物理現象以更為簡化和純化的形態顯露出來。
運用變式實驗方法揭示物理本質的基本做法,既要全方位利用學生的感官,使眼、耳、鼻“全頻道”接收,又要使實驗的現象,動態與靜態相結合,過程與狀態相結合,實驗與圖片相結合,只有通過“立體”式感知才能充分展現其物理本質。
2、程序實驗法
所謂程序實驗法是指教師精心設計實驗方案,合理安排實驗流程,整個課堂教學圍繞著實驗而展開的教學方法。它將物理知識引出于實驗之中,并在實踐中應用。
程序實驗教學的理想教學目標是教學中主體性的消失,以實現最優的教學。教學關系的最佳狀態是從認識關系、倫理關系逐漸上升為一種審美關系。當人們合理、合法地進行行動時,必然會追求一種合乎美的行動,在這個活動過程中,師生之間的關系,在認識論、倫理學的基礎上達到了美學的高度。
3、比較實驗法
比較是確定研究對象之間差異和共性的思維過程和方法,物理實驗現象和過程通常是通過比較來確定它們的差異和共性的。比較是實驗教學的基本方法,我們在實驗教學中,比較方法的應用較為廣泛,如:比較物理現象在一定時間內前后變化,比較幾個物理現象的異同點,比較研究對象隨條件變化等。在這些比較中,有的要在靜態下進行,有的要在動態下進行,因此,比較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根據科學方法中的比較分類,結合物理實驗的特點,我們提出比較實驗的三種模式:
1)異中求同的比較
異中求同的比較是比較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驗過程,找出其相同點。
2)同中求異的比較
同中求異的比較指比較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似實驗的過程,找出其相異點。
3)同異綜合的比較
同異綜合的比較指比較兩個或兩個以上實驗的相同點和相異點。
4、觀察實驗法
在物理教學中要教給學生系統的觀察方法,主要有這幾方面:一是對物理現象與物體外部形態關系的觀察;二是對物理現象與物體內部結構關系的觀察;三是對物理現象與物體動態關系的觀察,觀察事物的特征和運動發展變化的規律。
在物理教學中,有兩種常用的觀察法應使學生掌握。一是驗證觀察法。它分:實驗――結論――驗證三步進行。如電磁感應現象實驗的觀察就是這樣。第一步,先讓閉合電路的部分導體切割磁感線得出第一個結論;第二步,把磁鐵插入螺線管,驗證這個結論;二是歸納觀察法。它是從不同的現象中找出其共性
5、虛擬實驗法
虛擬實驗是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以計算機仿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為依托而建立的一種新型實驗教學。其流程如下:
1)確定實驗主題。只有選擇恰當的實驗主題,學生才能夠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更好地開展實驗,否則實驗效果可能不會很好。
2)提出猜想。這一階段應該讓學生單獨完成,在教師提出實驗主題之后,學生根據主題提出猜想。
3)虛擬實驗。學生根據提出的實驗猜想展開虛擬實驗,可以小組分工,或者單獨進行。學生先進行實驗步驟設計,然后開始虛擬實驗,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如果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困難,應該通過小組討論來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再向教師請求幫助。
4)驗證猜想。將實驗結果和自己剛開始的實驗猜想進行比較,看實驗結果和實驗猜想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檢查整個實驗過程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或者自己剛開始的猜想是否正確。這個過程應該是反復進行的,直到得出滿意的實驗結果。
5)得出結論。
了解實驗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是加強實驗教學的前提,但教師具體落實大綱和教材的這個精神,充分地了解教材中所設置的實驗教學的特點及其要求,才能在日常的教學中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有的放矢地按照不同的實驗安排和設計每一個實驗的教學。義務教育教材中所設置的實驗大體上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在實驗內容上的特點
(1)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可接受性。
(2)增強了實驗的趣味性。
(3)特別注意所選擇的實驗技能,對學生今后在生活和生產的實際應用價值。
2.在實驗要求上的特點
(1)初中物理實驗大體可分為: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小實驗(含習題的實驗),《大綱》對這三類實驗的要求各不相同。對演示實驗而言,教師要根據實驗原理熟練地進行示范操作,并引導學生了解為什么做這個實驗,要觀察什么、怎樣觀察,并要求學生邊觀察邊思考所觀察的現象能揭示什么有關的物理概念和規律。而對學生實驗來說,要求每個學生必須在了解實驗目的及其有關原理的基礎上,會熟練地掌握基本儀器使用、選擇安裝和簡單調試、準確的讀數,會按規范的程序進行實驗操作和記錄實驗結果,得出結論,并寫出簡單的實驗報告。至于小實驗,僅要求學生在課外時間能進行簡單的制作和簡單現象的驗證,是屬于課外活動的內容。
(2)突出實驗技能的實用性,并從實驗技能的實用性出發,對那些實用性較強的實驗技能提高了要求,如在長度的測量實驗中,提出了零刻度線的問題;質量測量實驗中,增加了物理天平的使用;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實驗中,強調了讀數的技巧,等等。而對實用性較小的技能降低了要求,如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刪掉了測4個滑輪組成的滑輪組機械效率等。
(3)實驗器材簡單易得,為適應廣大落后地區學校實際情況,在實驗器材的選擇上遵循了簡單易找而又低成本的原則,如序言中靜電實驗的塑料捆扎繩,振動發聲實驗的橡皮筋,音調實驗中的木梳,等等。這就更增強了實驗教學法的普及性。這就要求教師積極創造條件,因陋就簡、就地取材和自制教具,不折不扣地完成大綱、教材中所規定的每一個實驗。
二、實驗應注意的幾個環節
1.觀察
觀察是所有實驗的第一環節,包括對實驗器材的選取,器材的使用規則,器材的使用范圍,器材的精確度等,要有一個詳盡的了解。例如:測量教室的長度,我們是選用米尺還是選用皮尺呢?因為測量工具的米尺和皮尺,最顯著的特點是它們測量范圍――量程不同。如果用米尺就必須采用重復測量的方法,即使方法和操作都正確,但仍加大了實驗的誤差,而皮尺可以一次性測量,有效地減小了誤差。使用前,我們還要觀察它零刻度的位置,零刻度是否磨損,以及它的分度值。這些因素直接關系到我們是否操作恰當,讀數是否準確的問題。
2.操作
操作是學生實際動手參與實踐的具體過程。每一種儀器,都有它的使用規則和要求,例如天平的平衡調節,電表的機械調零等,我們應嚴格地按照它的規則要求進行操作。特別是在做一些帶危險性的或損壞性的實驗時,我們應先檢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損壞和意外。例如:在八年級電學中使用電流表測量電路電流的連接電路時,開關應斷開,電流表應與被測部分串聯,要保證電流必須從電流表的正極流入負極流出,被測電流不超過電流表的量程(在不能確定的情況下,可以采用點觸或試觸的方法),不能將電流表不經過用電器而直接接在電源的兩端。當然,我們可以事先將電路圖畫好,然后按電路圖連接,達到操作時降低難度的目的。學生必須得到教師的檢查同意以后,才可閉合開關進行實驗。否則一旦電流表的正負接線柱接反或電路中發生短路現象,很容易燒壞電流表。
3.記錄
記錄即在實驗中,正確地讀取和記錄數據,它包括:讀取的姿勢(例:刻度尺數值的讀取時,眼睛應水平垂直或豎直垂直刻度);讀取的方法(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和準確的記錄(數字與單位要準確)。在此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演示錯誤的讀取姿勢或方法,加深學生對錯誤和差的了解,加強學生對動手操作的掌握;同時,也應注重實驗的事實,而不能任意加大或減小實驗數據,有意迎合實驗的應有結果,應著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4.分析
一、充分的前期準備
首先教師要對實驗有深入的研究,且具備基本的實驗能力,包括實驗原理、實驗器材的選擇等。而且在實驗中我們會發現教材中的實驗有些設計并不十分合理,或現象不明顯,方法不太簡捷。我們可以通過細致深入的研究,拓展教材中的實驗,使之更全面,可操作性更強。這就需要教師對實驗過程有充分的了解,不斷更新改進,做好前期準備,從而使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獲得相關的知識。
二、探究性實驗課題的選擇
1.選擇的課題不能超出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知識能力水平。
2.課題的選擇必須有利于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學習興趣。通過查閱資料和自己動手、動腦而有所創新,從而獲得物理規律。
例如,探究“真空不能傳聲”實驗。教材中是用真空罩來實驗的,但對實驗設備的要求很高。在實踐中已有很多方法可以實現實驗現象,可以讓實驗改進。讓學生利用這個課題,查閱資料,重新選擇適合自己能力的、更便捷簡單的實驗方法來探究。
三、猜想與假設
在實驗前要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物理知識和實驗經驗,對要解決的問題的答案提出猜想和假設,對探究實驗的結果進行有理由的預測。
四、實驗方案的確定
確定實驗方案首先要根據實驗目的和具體要求的不同,尋求科學的、可靠的、有說服力的實驗原理。再依據實驗原理擬定可行的實驗方案,達到人為地控制研究對象,排除干擾,達到突出主要研究對象,突出實驗現象、過程及其特征。然后再根據實驗方法選擇合適的儀器,準備好實驗器材,完成實驗方案,從而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實驗的實施
主要是根據所設計的實驗方案,用實驗器材來構建物理情景,完成實驗方案,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探究實驗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科學性
實驗現象要能夠正確地展示物理現象、物理規律,因此實驗的科學性就顯得十分重要。例如,要分清反沖和相互作用力的現象。如果科學概念弄錯,那么實驗設計就會有錯誤,得到的結論就會是不真實的,甚至是錯誤的。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設計實驗時要格外注意概念間的細微差別,不能似是而非。
2.注意可視性
實驗現象要讓學生都能看清楚,因此可以對實驗器材稍加改進。比如,可以把實驗現象放大呈現。例如,在做三棱鏡色散實驗時,可以把美麗的七色光利用投影儀打在墻上,使很多同學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再如,利用驗電器檢驗電荷時,由于驗電器太小了,現象不清晰,可以在驗電器背后加一盞燈,使現象更容易看清,增加可視性。
3.注意實驗的穩定性
初中生的注意力,自信程度還比較薄弱。如果因為實驗的不穩定性使學生必須經歷多次的探究失敗,學生就會失去興趣。因此在適當的時候有必要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經驗傳授。如,在電學實驗時容易損壞的器材要留有備份,例如小燈泡。再如,做慣性實驗打棋子時,要告訴學生操作技巧,增加實驗穩定性,保證學生的實驗熱情。
4.注意實驗的安全性
(1)實驗的過程中要注意實驗可能給學生帶來的傷害。所以要培養學生規范的操作意識,防止實驗帶來傷害。如,在連接電路時,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例如,在連接電路時我們往往只強調要斷開開關,卻忽略了要最后才能把電源連入電路中,從而保證實驗的安全。而且學生會把所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實現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教育目的。
(2)實驗要注意安全可靠,考慮儀器的性能及量程,確保不會對儀器造成損害。實驗就需要教師培訓學生選擇器材的能力和方法,及安全意識。
六、實驗的創新性
初中物理教課書中的探究實驗方案有的存在現象不明顯或器材太復雜等問題,這就給我們留下了創新改進的空間。比如,可以利用現有器材重組,用簡易的材料搭建,買一些市場上簡單實用的生活用品。例如,“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實驗時,教材中的器材是圓柱形的玻璃瓶,有的學生認為液體的上升是熱脹的因素。可以用扁的瓶子來做,向左右拉瓶子,液體會下降,這樣就消除了學生的疑慮。而且器材簡單易收集,操作容易,現象明顯。再如,做物體在水中懸浮實驗時,不容易找到恰好密度與水相同的固體,學生的形象思維建立不起來,可以改進實驗。把食用油倒入酒精溶液中,通過調節酒精與水的比例使圓球形的黃色油珠懸浮在酒精溶液中,現象十分明顯,而且顏色漂亮,輕松地達到教學目的。
創新是一個過程,對于一個實驗要經過不斷地使用和改進才能逐漸達到完美。這個過程會提高學生對物理現象和概念、規律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點,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加強實驗的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獲得全面的學習情感體驗,了解和掌握物理學科的學習方法,同時還能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形成科學的世界觀,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應積極開展探究式教學,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推進教育改革的進度,使學生喜歡物理學科、學習物理知識、掌握物理實驗,進而形成綜合的物理素質。
一、初中物理探究式實驗教學的重要作用
傳統應試教育下的教學方式是“灌輸式”教學,教師在課堂上講得口干舌燥,學生在下面機械地接受,學習效果的好壞全憑個人,學生幾乎沒有獨立思索和探究的時間。而探究式實驗教學,保證了學生充分參與到實驗過程中,鼓勵學生提出質疑和自己的見解,最大化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物理學科是來源于生活的學科,學生在參與探究式實驗教學時能夠將知識和生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不僅擺脫了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提高學生在現實中運用物理知識的能力,更能發揮學生的創新精神,貫徹新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
二、新課改下初中物理探究式實驗教學方法
1.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物理研究始于問題,發現問題是物理研究的前提。有時候,當學生能對知識提出一個問題,要比他解決一個問題對其影響更大。因此,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不要認為學生沒有問題就是對知識已完全理解和掌握,往往有可能是學生沒有學通、學透,應鼓勵學生去發現問題,勇于提出問題,使學生在已掌握的知識和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面前大膽提出質疑,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導地位,學生是知識的探索者、創新者,而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
2.引導學生對問題提出假設、猜想
猜想是想象力的基礎,那些偉大的物理學家正是對別人沒有發現的現象或未曾認識的領域提出了大膽的猜想和假設,進而不斷地進行實驗探索,才為我們總結了今天的物理規律。同樣,物理實驗教學如果缺少了猜想和假設,教學過程就變成了單純的知識輸入過程,根本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科學素質。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引導學生對實驗提出猜想和假設,可在學生明確教學目標后,為學生設置合適的問題,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積極性,適時引導學生對問題提出假設和猜想,學生在假設和猜想的驅動下,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實驗探索中。
3.組織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動手實驗
設計實驗方案是提高學生實驗思維的重要環節,動手實驗是物理教學中訓練學生實驗能力的主要部分,學生通過自己的猜想和假設以及教師的相應指導,嘗試設計實驗方案。由于學生的思路差異,針對同一問題必然會有多個方案,有的設計方案從理論的角度看無懈可擊,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難以實現;有的方案缺乏科學性、合理性,根本不具備實施的意義等等,對于學生的這些思路,教師不能一句話就否定,而是要先鼓勵學生的創新想法,再適當地指導、糾正,避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實驗過程中要考慮到學生的基礎水平和實踐能力的差異,要做到有所區分、有所側重、有的放矢。
4.指導學生分析處理實驗數據、總結思維方法
實驗操作結束后,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地記錄、分析和處理實驗數據,培養學生比較、推理、概括、歸納、總結等物理思維方法。學生通過實驗得出實驗現象及實驗數據后,與學生共同探討和分析,得出實驗現象的準確成因,去偽存真,引申探究目標。學生通過小組性的合作和交流,不僅鍛煉了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形成了良好的團隊精神,為學生將來步入社會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交流合作打下基礎。
總之,探究式物理實驗教學,不僅能培養學生獨立研究問題的能力、實際動手操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使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通過提出問題、設計方案、選擇設備、制作儀器、收集處理數據、評估交流結果等一系列探究性教學訓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學習經驗,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創新、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正是新課改背景下的現代教育目標。
1、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物理與實驗的關系
物理,主要是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物理課最有魅力體現之處,實驗教學在物理課程中有著無法取代的位置。
實驗,能提高中學生的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培養中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讓中學生在學習物理中逐步對解科學的發展歷程有詳實的了解。
物理與實驗是一對相輔相成的關系,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兩者有著同等重要的地位。
2、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現狀
2.1世界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發展歷程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始于從18世紀德國、法國,兩國許多學校都建立了實驗演示室,教學老師用儀器演示生動的物理實驗,世界上從此便開始有了物理實驗教學,成為物理教學中重要的教學手段和有效的教學形式,也開創了物理實驗教學的先河,但由于教學儀器的價格昂貴,物理教學的普及也開了慢慢路。
2.2我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現狀發展
初中物理實驗題的得分率普遍不高,已經成為困擾初中物理教學的最大難題,也反映了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弊端,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薄弱的環節。教師上課時都不同程度的重視理論講授和答題能力的培養,往往忽視了對初中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當前許多初中實驗教學只重視簡單的操作練習的現象普遍存在。
2.3我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儀器配備落后
由于學校教學經費的嚴重不足,物理實驗教學儀器設備陳舊簡陋,實驗室地方陜小擁擠,也制約了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正常開展,無法正常開展大綱規定的實驗教學,從而使得演示實驗的老師有心無力,導致學生在物理實驗動手能力上表現普遍較低。
3、對初中學物理實驗未來教學的幾點探究
3.1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要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實驗興趣。
初中物理學習“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興趣是產生學習動機的首要條件,初中學生只有對物理學習的課程發生了興趣,才能主動的去學習物理,在學習中也會更有積極性和創造性。在素質教育中,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對學習物理的科學態度,對于提高物理教學效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現代物理課本中有許多有趣的小實驗,往往這些小實驗都具有能直觀、真實、形象和生動的呈現在學生面前,能很好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教學實踐中,我們很注意根據大綱教學內容設計各種不同的物理小實驗教學,學生提供一個發現問題機會、并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給學生創造一個展示才能的鍛煉機會[1]。這樣的實驗教學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2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要聯系生活做實驗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要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所謂“物理”實驗教學,就是通過簡單的“物”引入物理教學概念,帶領學生研究物理變化的規律,就是要以簡單“物”喻出復雜的“理”的本質,以簡單“物”明復雜“理”的內涵,以簡單“物”揭示復雜“理”的真諦。物理實驗教學新課標明確指出:“現代物理教學課程應改變過去過分強調理論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初中學生親身體驗科學探究的神奇過程,幫助學生學習科學研究事物方法,培養學生具有勇于的探索精神、提高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2]”。
3.3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要認真做好演示實驗
初中物理演示實驗教學具有形象具體、真實易懂、生動有趣的特點,能為初中學生在學習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簡單規律前遲早出身歷其境的物理情景學習場面,使初中學生在學習物理時感受倍深。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動作記憶效率比純粹的語言文字記憶效率要高出好幾倍。“百聞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做”說法就是告訴我們這個簡單的道理。
3.4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要確實做到“精、真、顯”
初中物理教學首先要做“精”,就是物理實驗教學要在選題、儀器、教案、教法等方方面面進行精心準備,要針對教材中提供給學生的演示的物理實驗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實際學習情況,把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放在首位。其次要做到“真”,就是物理教師在演示物理實驗的過程中一旦出現問題,作為教師一忌慌亂操作,二忌簡單結束,三忌虛假制造實驗過程,作為物理教師必須保證實驗過程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并且操作老師要保證實驗一舉成功。老師在出現問題不要得過且過,要迅速分析實驗失敗的原因,和學生一起找出實驗中的錯誤,并向學生做出正確的物理實驗[3]。最后物理實驗要“顯”,就是實驗過程要顯明易見,對演示實驗的目的要明確,就是在實驗前使全體學生對實驗有直觀的印象,增加初中學生在物理實驗教學課堂上的參與率,構建高效物理實驗課堂。
總而言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還有著許許多多的困難要客服,本文是自己多年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總結的幾點經驗,主要就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發展歷程,現代初中物理物理教學的現狀,并對新課改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教學方法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希望能對初中物理教學有改進之處。
參考文獻:
(一)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
在我國傳統的教學思想中教師是課堂中的領導者,在課堂中占據主導地位,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往往處于被動接受地位。長期以來,不僅學生的實踐能力相對薄弱,不能進行獨立思考與總結,學習也缺乏動力和總結規律的能力,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針對當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特點,應當將教學活動分為教學實驗課程以及課堂教學兩部分,不僅能夠增加學生動手的機會,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更為學生提供了發揮主體作用的良好平臺。
(二)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學以入門為主要目標,如何帶領學生進入物理充滿奧秘的世界,不僅需要教師具有充分的耐心更需要帶動學生了解物理知識的興趣,而不單單是為了完成學習而學習,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才能認識到物理實驗改革的本質。通過訓練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帶領學生逐步融入整個物理系統,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增加學生的物理知識。可以通過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象進行實驗分析,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就在自己身邊,拉進學生與物理學習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并不是遙不可及的。根據研究表明,優秀的學生往往是通過培養物理學習的興趣從而實現學習上的突破,而一些學生由于缺乏引導,導致本能的抗拒接觸自然科學,認識不到自然科學的魅力,從而導致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在物理學習中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引導應當著重做好引導工作。
(三)提高實驗教學的新穎性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主動性,教師預留一定的時間為學生思考物理現象背后的物理知識,并給予一定的趣味性啟發。在學生獨立進行物理實驗的過程中,要想激發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教師應當給予一些指導的建議,而不應當進行過多的干預,讓學生在自己選擇實驗設備,以及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在自己動手中發現物理世界的奧妙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滿足。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獨立觀察生活現象,從中發現背后隱含的物理問題,自己組織語言提出詳細的問題并獨立思考運用自己學到的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領悟。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當盡量提高實驗方法的趣味性與新穎性,由淺入深,逐步遞進,讓學生在獲得成功后更有繼續探索的興趣。
(四)訓練學生發散思維
教師在準備課堂內容時應當充分認識到學生對于所學知識掌握的程度,并根據所學程度布置學生獨立思考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引導學生舉一反三,提高邏輯思維能力是初中物理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如果不注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只是一味的讓學生掌握書本知識,不僅學生學習不到處理問題的能力,對于知識的掌握也只是限于學習時有印象,一旦脫離了學習環境,很容易就會失去對所學內容的印象。因此在物理實驗中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并且延伸問題的外延,從而得到不同途徑解決問題的方式,最終實現對物理知識質的運用。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是充分運用了發散思維完成了整個環節,能夠訓練學生不依賴他人完成學習的過程。
二、創新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策略
(一)改變傳統教學理念
創新實驗方法最重要的是改變以往的教學觀念。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占據整個課堂的領導者地位,那么在新的教學課堂中可以采取學生主導的模式,讓學生從另一個角度體驗教學活動的感受,甚至在課下可以以小老師的身份為教師的教學活動提出自己的看法,從這個角度來看,在制定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參與意見,結合學生的完成情況以及理解感悟能力、課堂上的檢測,完善教學計劃的制定,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性,形成更加開放和自由的教學方法。
(二)開放式實驗教學
通過開放學校實驗室的方式,讓一些對物理感興趣的學生能夠在課余時間也能完成物理實驗,可以在保障學生安全以及有人看管的情況下,對學生進行實驗場所的開放,傳統的管理方式阻礙了學生的學習步驟,不利于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對于一些創新的思路不能及時得到驗證。開放式的實驗教學能夠充分彌補這一缺點。
(三)注重教學過程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