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8 16:27:1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書法書寫規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本實施細則和考核辦法的依據為《某某煤礦斜巷軌道運輸管理規定》(暫行)。
第二條 本實施細則適用于井下所有斜巷軌道運輸。
第二章 組織管理
第三條 礦機電副總工程師負責全礦斜巷軌道運輸工作,對全礦的斜巷運輸安全負領導責任。各井機電井長負責本井斜巷軌道運輸工作,并對本井的斜巷運輸安全負領導責任。
第四條 生產部(生產辦)運輸組是礦(井)運輸職能管理科室,由一名副部長(副主任)專門負責礦(井)斜巷運輸管理工作,對礦(井)的斜巷運輸安全負直接領導責任。
第五條 運(搬)輸工區的區長,對本單位管理范圍內的斜巷運輸安全負直接領導責任。采掘及其他輔助單位應明確一名副區長,分管本單位的運輸工作,對本單位管理范圍內的斜巷運輸安全負直接領導責任。
第六條 運輸職能管理科室職責范圍:
一、制定斜巷軌道運輸管理實施細則,明確各級責任,及時發現并處理斜巷運輸系統問題,建立相關的獎懲辦法。
二、負責會同財資部培訓組對電絞司機、掛鉤工、信號工等要害工種的培訓計劃的制定、培訓、考試和年審工作,財資部要建立要害工種管理臺帳,記錄考試成績。
三、負責對當班電絞司機、掛鉤工、信號工班前是否具備上崗資格和班中遵章作業情況檢查、記錄與考核。
四、負責對全礦斜巷運輸線的軌道、道岔質量、設備設施、礦用車輛完好狀況、措施兌現、遵章作業、現場環境和制度建立等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限期整改,不符合運行標準的要摘除其運行許可證。
五、負責斜巷防跑車和跑車防護裝置造型設計審查和安裝驗收工作。
六、負責礦井斜巷運輸年、季、月工作計劃的編制和總結工作。
第八條 安全監察部門運輸專管人員職責范圍:
一、制定運行許可證發放及收回標準并建立運行許可證制度。
二、負責組織對全礦斜巷運輸系統安全設施設計審查、斜巷提升絞車、軌道和安全設施等運行前的驗收工作,符合“運行標準”的發給運行許可證;負責對在用斜巷提升系統進行安全監察工作,不符合標準的摘除運行許可證。
第三章
一般規定
第九條 小電絞運輸必須做到“三好、四有、二落實”。三好:電絞設備完好、巷道支護規格好、軌道質量好;四有:有可靠的防跑車和跑車防護裝置、有地滾和軌道防滑裝置、有信號及躲避峒室、有聲光兼備信號;二落實:崗位責任制落實、檢查維修制度落實。對做不到的責任單位,每一項罰單位100~1000元,罰單位主管50元,罰責任人100元。并停止運行限期整改。
第十條 小電絞司機上崗必須做到“六不開”。即:絞車不完好不開、鋼絲繩不合格不開、安全設施及信號設施不齊全不開、超掛車不開、信號不清不開、“四超”車輛無運輸措施不開。對做不到“六不開” 要求之一的,按嚴重“三違”論處,對有關責任人按某某礦發[2005]17號文件相關規定處罰。并責令現場改正。
第十一條 掛鉤工上崗必須做到“六不掛”。即:安全設施不齊全可靠不掛、信號聯系不通不掛、“四超”車輛無運行措施不掛、物料裝的不穩固不掛、連接裝置不合格不掛、斜巷內有行人不掛。發信號前必須對車輛的連接和保險繩等全面檢查,確認連接正常、電絞無余繩方可發信號開車。對做不到“六不掛” 要求之一的,按嚴重“三違”論處,對有關責任人按某某礦發[2005]17號文件相關規定處罰。并責令現場改正。
第十二條 斜巷運輸嚴禁蹬鉤,行車時嚴禁行人。人員上下時必須經掛鉤工同意并打定鐘后方可上下;斜巷上下車場和各甩道口必須安設與絞車聯動的聲光報警裝置。斜巷走鉤時,繩道內禁止有人。違反者按嚴重“三違”論處。對有關責任人按礦發[2005]17號文件相關規定處罰。
第十三條 絞車運行時禁止在斜巷內休息和工作,如需在斜巷內作業時,必須編制安全措施。違反者,按嚴重“三違”論處,并責令進入安全地點。不得在能自動滑行的坡道上停放車輛,確需停放時,必須用可靠的制動器將車穩住。車輛禁止在斜巷內懸鉤。否則,一次罰責任單位200~500元,罰單位主管50元,罰責任者100元,由此造成事故的,按礦相關規定處理。
第十四條 斜巷運送“四超”車輛時,必須制定專門措施,必須捆綁穩固,分提分運,重心不偏,必須用專用的多鏈環連接器連接。如果采用其它物品代替,必須有措施,并經分管領導批準。
一、運送“四超”車輛,每鉤只準掛一車。
二、專用車輛必須達完好標準。
三、運送“四超”車輛的單位負責人在現場必須明確:由專人負責 “四超”車輛捆綁穩固;由專人負責 “四超”車輛摘掛鉤;由專人負責發信號;由專人負責 “四超”車輛途經斜巷安全設施的操作;由專人負責在“四超”車輛途經斜巷上下滑板及各甩道設置警戒。
達不到上述要求的,停止運送。并對單位一次罰500元;對單位主管罰50元;責任人罰50元。
第十五條 礦井和各單位必須按要求及時建立格式統一的斜巷管理臺賬,登記該斜巷設備與設施的技術參數;選用設備與設施的計算依據和計算過程;設備與設施完好及包機人;管理單位變化情況及檢查存在問題。記錄設備與設施的原始設計和施工情況。斜巷管理臺賬由各單位技術負責人負責建立,臺賬的內容要完整齊全,數據準確,與現場實際相符,并按時報送礦(井)運輸組以便匯總。對敷衍應付、不負責以及不按時報送的,一次罰50元。
第十六條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符合條件的斜巷積極推廣使用連續牽引車、架空乘人裝置和助行器。
第四章 斜巷巷道、車場和峒室
第十七條 斜巷巷道、各車場、甩道 及峒室必須有設計,其巷道斷面、人行道寬度、設備設施及車輛互相之間安全間距雙軌車場安全間距等,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第21、22、23條規定。斜巷下車場和各甩道口必須設有躲避室。躲避室內不得存放物料、工具、設備等。對不符合規定的,一處罰責任單位100元,并限期整改。
第十八條 各車場具體要求:
一、采掘運輸小斜巷各車場長度不小于一次提升串車長的1.5倍。
二、主要運輸斜巷各車場的長度為一次提升串車長度的3倍以上。
三、上車場不得有向斜巷的傾斜度,以免車輛自溜下滑。
四、車場寬度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第23條規定要求。
對不符合要求的車場,一處罰責任單位100~500元,并限期整改。
第十九條 斜巷軌道運輸中部及下部車場甩道的軌道半徑必須有設計,應能滿足安設標準道岔的需要,軌道半徑符合以下要求:
一、炮采工作面行駛一噸礦車時,應安設2#道岔,曲率半徑不小于4m。
二、機采工作面使用支架和機組時,應安設4#道岔,曲率半徑不小于12m。
0 引言
中國書法藝術,所以能成為世界上最生動的藝術,來源于其動靜結合產生的奇妙趣味。書法藝術是線條的藝術,標示出其作為藝術的特質。中國人對線條的情有獨鐘和對線條美的追求使漢語漢字不僅成為言辭符號和思維工具,而且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線條既是書法的藝術符號,也是書法的審美意象,同時是書法傳情達意的全部載體。而書法中的線條并不是靜態的,包含著筆在紙上的全部運動。毛筆在紙上的運動不是二維的,而是有垂直于紙面方向的提按扭轉動作,三維的運動加上運動的時序性,四維的時空運動才形成了我們最后看到的線條藝術。這個時空交織的藝術世界才是書法無窮魅力的來源。
筆法即用筆的方法。筆法直接決定的筆的運動,從而決定的書法的線條。筆法的變幻與組合形成了線條的呈現的狀態,或重或輕,或高或低,或粗或細,或濃或淡。筆法之美是書法美構成中比重最大的部分,信息含量豐富。書法作品中的筆法語言,直接表達了書法家的情感狀態和藝術趣味。復雜的運動產生靈動妙趣的線條,這便是書法藝術。在數字移動終端蓬勃發展,并且已經很大程度地改變了人們生活方式的今天,書法藝術能以何種方式融入這種生活方式,繼續在數字平臺上為人們的生活體驗、審美需求和學習娛樂服務是需要被關注的一大課題。在現在已興起的數字終端(如平板電腦、觸屏手機等)中,以現有的交互方式,不可能完全體現包括筆法、筆鋒的運用等等的書法的全部精髓,需要提煉筆法要點,建立適合的維度,簡化毛筆的運動,來讓其在適用于數字終端上創作的同時最大程度的展現出書法的美與趣味。本文嘗試單從筆法的角度出發進行分析,研究在以觸屏技術為主的數字終端中,書法創作實現的可能性以及現階段模型的問題,并給出建議。
1 書法筆法介紹
1.1 筆鋒
(1)中鋒用筆。指行筆時將毛筆的筆鋒一直保持在筆畫中央,使用中鋒寫出來的線條渾厚、圓潤。中鋒用筆一直以來被視為書法中最為重要的用筆方式,甚至一些書家將中鋒用筆視為書寫時的最高法度。在使用毛筆書寫的時候,中鋒用筆就要求書寫者在用筆時將筆鋒時時跟在筆畫后面,任何不是書寫方向上的多余的動作都將導致筆鋒的偏。我們在書寫時的起收筆時的藏頭護尾,轉折時的提按頓挫,都是為了保持中鋒,使毛筆在書寫運行的過程中能夠及時跟隨筆畫變化行進路線。
(2)側鋒用筆。在隸書產生之后,側鋒用筆開始出現了,在書寫隸書的蠶頭燕尾時,為了寫出方折的筆畫而不可避免的使用側鋒。這一改在隸書出現之前清一色中鋒用筆的書寫方式,為之后筆法多變的楷書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在書寫方形筆畫時比較容易出現側鋒,側鋒所寫筆畫較中鋒更方折,更淡,更輕盈,在行草書中,中鋒給人以圓潤、厚實、飽滿的感覺,但筆筆中鋒難免讓人感覺悶堵,就需要比較靈動的用筆去增加書寫的流動感。魏晉時期一批以王羲之為代表的書法家就善用側鋒書寫,形成了飄逸流媚的書風,如《伯遠貼》、《喪亂貼》、《何如貼》等等。
(3)其他用筆方式。在傳統的書法用筆中偏鋒、散鋒、破鋒、逆鋒等等用筆都被視為錯誤的用筆方法。在數字書法中,這些用筆方法可以暫且簡化略去不用考慮。
1.2 筆的運動
隨著書體的發展,對毛筆的使用也是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最終形成毛筆三維的運動即提按主導的筆法語言系統。毛筆在紙上的運動,包括兩個方向的力,一個是水平方向的力,一個是垂直方向的力。邱振中《論楷書對筆法衍變的若干影響》一文中提出筆鋒運動的空間形式包含“平動、絞轉、提按”三大基本范疇。“任何復雜的筆法,都可以由這三種基本的運動組合而成”。其中平動是在紙面的二維面中進行的,提按是在垂直于紙面的縱軸進行,而絞轉則包括了這兩個維度的運動。
(1)平動。這種運動形式主要指直線運動。直線運動又分為勻速運動與變速運動。古人在筆法理論中論及行筆速度的諸如徐、疾、遲、速、緩、急、滯、駐等,均可歸屬,均可歸屬勻速與變速運動這一范疇。同時,用筆的速度還與墨色有著緊密的關系,行筆的速度越慢墨色越濃,行筆的速度越快墨色越淡甚至出現飛白。平動在觸摸屏上非常容易實現,運動的方向、速度與加速度都是可以測量到并直接體現出來的。
(2)絞轉。筆鋒的絞轉在運動學上可用轉動來描述。除了筆在平面內的轉動,絞轉還包括一個常被忽略的含義“絞轉實質是連續不斷地變動筆毫所使用的錐面”,所以絞轉除了為了作用于線條的轉彎,還常常為了調整筆鋒,與筆鋒聯系在一起。
(3)提按。書法作品給人的直觀感覺是二維紙平面上筆鋒的運動軌跡。然而,線條的粗細變化、點畫的呼應顧盼等則是垂直于紙平面的第三維的提按運動之結果。如果僅有水平方向的力,寫出來的字,只有結構而談不上筆法。垂直方向的力(向上表現為提,向下表現為按)能否運用純熟,也就是是否掌握了提按規律是書法筆法的關鍵,書法經過漫長的演變,最終形成毛筆三維的運動即提按主導的筆法語言系統。而這個重要的筆法卻是在以多點觸控技術為代表的數字終端中最難實現的筆法,也是現在數字書法創作中最缺失的維度,它的缺失直接導致了數字終端的書法創作流于表層。
2 數字終端中書法筆法的提煉與模型的建立
2.1 筆鋒
筆鋒看似變幻非常細微,可能有人覺得對書法影響并不大,其次因為現在的交互方式很難體現出筆鋒的復雜變化,所以現有的絕大部分書法創作應用都沒有筆鋒的概念。但其實,筆鋒對書法表現的意義重大,并且只要有正確的取舍,筆鋒的表現是完全可以體現在數字終端中的書法創作中的。
中鋒用筆一直以來被視為書法中最為重要的用筆方式,而側鋒使用情況比較少,而散鋒、破鋒、逆鋒則是極個別的情況,所以,在數字終端的書法創作中,我們首先選擇體現中鋒用筆的筆法,而舍棄其他的筆鋒形態,簡化數字終端的書法創作需要切換和變化的維度。
中鋒用筆會給書法線條帶來什么呢?書法中有一個很常用的比喻:錐畫沙。當用錐尖在沙上劃道,其溝痕必然是中間最深,兩邊及頭尾漸淺,而中鋒行筆使墨由筆尖落紙處向滲開,其情形一致。當墨隨筆著后,由中間向兩邊擴散,中鋒處墨最重,也著紙最多,因而中間最深,兩邊依次減弱。這帶給了書法線條立體感與力度美。因為一筆中的墨濃淡不同表現出來的層次感,在視覺上形成了浮雕的錯覺,從而產生了“立體感”的美。中鋒著紙處正好成為對稱軸,中鋒便成為對稱軸的關鍵,甚至可以說“中鋒便是骨”,于是“中鋒為對稱軸的骨”便起到骨的支撐作用,在字的結構中產生了“骨力”。由此可見,筆鋒的重要性,缺少筆鋒形態的線條就好像布帶一般,筆筆都很相似,沒有生氣而又綿軟無力。
將筆鋒簡化為中鋒用筆后,在數字終端上的實現是很容易的,只要分析走筆,提取筆畫的中軸線,將最邊緣的墨色逐漸減淡就可以,而中軸線交匯的地方即使頓點或拐點,墨色疊加也可顯示出筆畫的疊加。
2.2 筆的運動
(1)平動與絞轉的合并。前面介紹過,絞轉分為平面上的轉折與立體方向上的筆鋒的變化,由于我們的模型中簡化的筆鋒的變化,所以可以說絞轉中筆鋒的變化也可以簡化掉,并且絞轉常常也是為了調整筆鋒達到中鋒用筆的狀態,所以本身可以忽略。去掉筆鋒的變化后,絞轉就剩下了在紙平面上的轉折,與平面上的平動是同一維度的運動,由運動方向、速度與加速度組成。絞轉還會有向心力等力產生,但是可以忽略。在書法中,筆在紙平面的運動決定了字形,在數字終端,這種字形是最容易記錄的,所以基本所有書法創作應用都做到了這一點,也正是因此,所有思路都局限在了對字形的體現,而忽略的筆法中實則最重要的,提按。
(2)提按的補充。平動與絞轉決定了字的形狀,但是如果沒有了提按,只有粗細均勻的線條,那便不是書法藝術。按力小,多用的是筆尖部分,筆畫顯得細瘦,寫出的字,便顯得清秀。如宋徽宗的“瘦金書”、董其昌的行草、歐陽詢、褚遂良的楷書等。按力大時,可以幾乎把筆的二分之一按到紙上,筆畫顯得粗厚,字亦顯得厚重,如顏真卿的楷書、張旭的草書、隸書中的張遷碑等,給人一種沉實、雄壯的感受。
同一幅書法作品中,提按變化幅度的大小,也給人以不同的感覺。懷素小草《千字文》,提按變化幅度較小,給人一種寧靜、古雅、樸實無華的印象。隸書中的《曹全碑》、王羲之的《十七帖》、山人的書法也是如此。而提按劇烈、變化幅度較大的書法作品,則給人一種激動、跳蕩、狂放的刺激感。如米芾的行草、徐渭的狂草等,均是用筆中提按變化幅度較大的作品,筆畫間有著強烈的對比。
提按對書法表現如此重要,但是由于提按是垂直于紙面方向的運動,在電容屏為主的數字終端上不能記錄力度的大小,也不能準確感受屏幕上方物體距離的遠近,所以簡單地模擬書法的書寫過程是沒有記錄這一維度的,需要單獨引入提按的概念。現在大部分的應用沒有提按的概念。這是有待補充的維度。
2.3 簡單交互模型的建立
經過分析,我們對書法的筆法進行了取舍,留下重要而簡單的筆法維度:中鋒用筆、平動與絞轉和提按。它們對書法線條的影響,可以總結如下:
通過分析與提煉,我們總結出了在數字終端中要表現書法的簡單交互模型,如果要在數字終端創作出更接近書法的實質的,有美感的作品,這三個維度缺一不可。
3 根據模型對現有應用的分析
3.1 Zen brush、逸書和毛筆親筆信――維度的錯誤建立
Zen brush(禪宗畫筆)是現在最流行也是做得最好的一款水墨書寫應用,由國外團隊設計,在蘋果app store售價18。逸書是較新的書法創作應用,毛筆親筆信是以毛筆書寫為特色的手寫信工具。他們的設計各有特色,功能目標各不相同,但都希望體現書法的筆法與線條神韻。但是,根據我們前面對筆法的總結與分析,我們發現它們有兩個共同的錯誤:1)就是建立了錯誤的維度――以書寫速度來決定筆畫的粗細;2)忽略筆鋒。我們以zen brush為例說明問題。
(1)錯誤的維度。Zen brush最初的書寫規則為一個手寫字形,另一只手通過一個滑動條來控制線條的粗細。Zen brush后面意識到了這樣書寫的不自然,將線條粗細的控制加入了一只手的書寫過程中,但是他們這一維度加入到了與書法筆法不相符的變量中――速度。上文分析過,書法筆法中,速度對墨色的影響較大,但是對筆畫粗細并沒有決定性的影響,影響筆畫粗細的因素是提按。
由于宣紙吸墨能力的不同,有的宣紙因為較為吸墨,在毛筆停留時會稍向四周暈開墨色,但是這不是書法筆法的一部分,也不是決定線條粗細的因素,設計者出于此理解而將粗細加入到書寫速度中,和書法筆法有悖。其次,Zen brush中,書寫速度既控制墨色深淺,也控制線條粗細。相當于用一個變量控制兩個分別在兩個維度的結果。這樣的設計不符合一般原則。
維度的錯誤影響了Zen brush中書法的創作,表現在:
第一,書法的書寫節奏被打亂。書法不但在欣賞時有無聲的節奏感,而在書寫時,書寫的節奏更為重要。漢字有形,書寫有順序,所以有結構與節奏。中華書法的本質就是漢字結構與節奏的書寫。這就是中華書法與西方抽象繪畫不同的地方。漢字的每一筆書寫都要考慮到與下一筆的關系,要完成整個筆勢的運動與變化才能銜接下一筆的筆勢。我們很難想象一個人寫字可以從最后一筆倒寫到第一筆,以時間帶動空間,這才是書法藝術的魅力所在。所以這決定的書法在書寫時有一種獨特的節奏。比如行書中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引”、“以”這樣左右結構的字左右拉開很寬,中間有足夠的空間產生張力。這就是書寫在左下角的筆畫有停頓與蓄力,然后才能彈跳到右上角的筆畫。可以形容為一個優秀的跳遠運動員。停、頓、連、轉、帶,這樣的節奏在書寫時時刻都在發生,為的并不是線條的粗細,如果將線條的粗細用書寫速度這一變量控制,這種書寫的節奏完全會被破壞,書法書寫的愉悅與線條美也就完全無法展示。如圖1,每一筆最后都會因為停頓形成不必要的墨點。
第二,速度控制兩個維度,決定了線條粗的地方墨色也深,線條細的地方墨色也淺。書法的力度美不是由線條的粗細體現的,纖細的筆法也可以產生金鉤鐵骨的力度。但是這種情況不會在Zen brush出現,在這里的字,羸弱的地方更加羸弱,而厚重的地方也顯得愣頭愣腦。圖2是zen brush宣傳頁中的作品,可以看到有的筆畫非常笨重,而“者”的一撇就已經沒有了墨色與重量。
第三,需要書寫速度很快,不易控制。如果需要寫出較細的筆畫,需要用非常快的速度書寫,而在這種速度下筆畫很難控制。并且經常為了達到線條粗細的變化突然變化書寫速度,這種速度的變化帶來的結果也是書寫者難以預料的,只能靠猜測來碰運氣。
第四,提按是有方向的,而用速度控制不能做到這種方向,每一筆無論粗細都是中間對稱的筆畫,比如楷書中的捺,還有隸書中的蠶頭燕尾的燕尾這樣有方向的提按都不能被表現出來。
(2)筆鋒的缺失。忽略的筆鋒的作用,每一筆都是扁平而對稱,沒有了立體感和“骨力”。造成書寫出來風格綿軟無力,圓碩卻缺乏生氣。圖3 是Zen brush宣傳頁的第一張作品,當中筆鋒的缺失帶來的影響體現得非常明顯。
3.2 逸書的啟示
逸書與zen brush的書寫規則大致相同,但是逸書有一點進步,它將書體進行了分類。因為篆隸草行楷的筆法與習慣各有不同,于是逸書根據這些不同調整了不同書體的書寫算法,使得書寫更接近實際書寫的體驗。這帶給我們很大啟示,對不同書體的書法的筆法與書寫習慣進行研究,分別進行模擬與建模是后續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
4 改變與假想
通過對現有交互方式以及應用的分析,我們知道現在在數字終端的書法創作中,普遍缺失的是筆鋒以及提按維度的加入。可以從現有的技術及設計入手,我們可以提出一些合理的改變方向及展望。
4.1 分維度練習
分析現有應用時,我們發現了一個臨摹字帖的應用叫活字帖。它是讓用戶描摹字帖,而用戶只要畫出了正確的筆順,整個字就會自動填充到字帖里。整個書寫過程十分無趣,但是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啟發,就是不是每一個維度都需要用戶去控制,可以分開來練習。活字帖顛倒了重點,所有筆畫都自動填充,而用戶則像填色的幼兒一樣畫一遍筆畫順序即可,對書法的練習沒有幫助。如果說在書法的練習中,字形和提按可以分開來練習,那么可以反過來,筆在紙平面上的運動,也就是字形的書寫自動完成,而用戶則在書寫的過程中控制筆的提按,小心地完成每一筆的起筆、走筆按壓和輕抬收筆。用戶只要控制一個維度,就可以完成書法創作。字形與提按,兩個維度分開練習,是一個可以提供的思路。
4.2 自然交互下的書寫模擬
在觸摸屏上模擬寫書法的過程,大家都會想到用手指去書寫,而為了體現書寫的力道不同,最自然的方法就是應該按筆時按壓屏幕,應該抬筆時提起手指。雖然電容屏不能感受按力的大小,但是在按壓屏幕時,手指接觸屏幕的面積自然增大,提起手指時,手指接觸屏幕的面積自然減小。可以將這個規則確定,計算手指與屏幕的接觸面積,由模型計算后給出對應的線條粗細。通過不斷的模擬與實驗,我們可以調整算法,建立最接近真實書寫情況的模型。這樣的規則最貼近書法書寫時筆與紙的真實交互情況,用戶最容易上手與理解,并且經過不斷地練習,應該可以比較精確地掌握書寫方法。
5 總結
本文為了更好地在數字終端上進行書法創作與練習,研究了書法的筆法,總結提煉了適合在數字終端上表現的重要書法筆法,建立了簡單的維度模型。通過模型的建立,我們可以看到現有的書法軟件存在的問題與錯誤,并提出了改進的意見。后面我們會細化對各個書體的筆法和書寫習慣的差異性的研究,建立更加完整、具有針對性的模型,希望設計出更人性化的書法創作應用。
參考文獻:
[1] 桂曉亮.筆法略論[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001):158-159.
[2] 胡瑞年,陳超.淺析書法之“筆法,字法,章法”[J].知識經濟,2011(002):179-180.
[3] 王智忠.書法的生命形式――來自蘇珊?朗格的啟示[J].中國書法,2012(6).
[4] 邱振中.論楷書對筆法衍變的若干影響[J].書法研究,1984(3).
[5] 朱荃.數字書法前瞻[J].知識就是力量,2004(1):12.
[6] 張運國.說“提,按”[J].青少年書法,2003(11).
[7] 莊木弟.書法技巧中的物理原理[J].中國書法,2011(10).
[8] Cantoni V,Cellario M, Porta M. Perspectives and challenges in e-learning: towards natural interaction paradigms[J].Journal of Visual Languages & Computing, 2004,15(5):333-345.
[9] 郭麗,任向實,丁懷東.電子書畫系統中毛筆筆型的模擬研究[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理工版),2002(6).
巖畫的象形符號和畫本生命是文字和書法的基本起源,由于從巖畫中發現象形文字極少,學術界只能把陶文作為書法的最初始點。在此,我們仍然沿用約定俗成的觀點,暫從陶文入手研究書法的起源和變異過程。
甘肅大地灣陶罐上的幾個符號是迄今發現最早的、具有文字性質的刻痕。這幾個筆畫是中國文字第一次在人工制品上留下的痕跡,盡管我們至今無法破譯它的全部意義,但它作為文字的源點卻無可置疑。
隨著大量考古的發現,越來越多的陶文面世。西安半坡、浙江良渚、山東城子崖、西安樂都、甘肅馬家窯――先后發現了古陶文。從甘肅大地灣起歷經五千年,陶文慢慢地變異為可以識別的文字。
相對于陶文,甲骨文無論是在字形、書體還是章法上,都已經具備了相當的沉淀,為后來的金石了必要的鋪墊。但是,它們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書法,使用的書寫工具上大多是枝椏、石片,文字的載體是陶片、龜甲、骨等等。青銅器的出現為書法提供了新的載體,大量留在青銅器上的篆書開啟了書法的新紀元。
陶文由刻畫到涂寫是質的飛躍,它表明人們開始使用毛筆和顏料――這是書法的最初表現形式。
篆書的出現至少有五大特點:
1.古文字向今文字的過渡。雖然篆書和陶文、甲骨文都有具象性、意象性等象形文字的特征,但是篆書對象形高度概括使之抽象。
2.宗法式向世俗化的演變。陶文、甲骨文、金石文大多是宗教祭祀的功能,篆書更多的是記事的功能。
3.貴族式向平民化的轉變。
4.由多變性向規范化的轉變。
5.書體增加了自我美學的感彩。
以陶片、骨片、青銅、木竹、帛為書寫載體,制約了書法的發展,紙的出現才使這一現象得到了改觀。書寫的面積上,紙為書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和自由地選擇。書寫的傳遞上,紙可以隨意地傳遞和傳閱,表現為可移動性地閱讀。此前,雖然簡牘也可以隨意地移動閱讀,但是寫在木片上的書法沉重、容量小,往往記述一件事情需要一大堆的木片,古人所謂學富五車就表現了這種意思。紙釋放了書法的能量,使它作為傳遞信息的工具變得輕便起來。
書法教學計劃范文1教科書內容安排循序漸進,容量適度,使所有學生了解寫字的基礎知識,掌握一般的寫字規律,逐漸掌握鋼筆字的書寫技能,能夠按筆順規則使用鋼筆寫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
一、教材分析
1、目標要求適度
教科書內容安排循序漸進,容量適度,使所有學生了解寫字的基礎知識,掌握一般的結字規律,逐漸掌握鉛筆字的書寫技能,能夠按筆順規則使用鉛筆寫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并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2、體現寫字規律
本冊教科書以教基本筆畫、偏旁為重點,從簡到繁,由淺到深。每教一個筆畫和偏旁,配以與之相應的漢字。
3、緊密聯系語文教科書
寫字教學時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內容編排充分注意與語文教科書相聯系。
4、合理設置板塊
新授課一般由“寫寫筆畫”“描描寫寫”和“自己練練”三個板塊組成。板塊之間層次分明,各有側重。
5、引導自主探究
教科書注意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發現書寫規律。每課設計了兒童化的提示語,提醒學生在練字過程中,注意觀察每個筆畫的形狀、位置以及與其他筆畫的對應關系。
6、重視習字興趣
通過板書設計、漢字描紅、漢字書寫、多種評價方式等,讓學生在愉悅的心境中習字。
二、教學目標
1、能按“寫字歌”中“身直,紙正,頭正,肩平”要求做到用規范的姿勢書寫鋼筆字。
2、能用正確的握筆方法書寫鋼筆字。
3、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4、學習掌握基本筆畫橫折、豎折、豎提、橫鉤等的書寫技巧。
5、鋼筆字工整入體。
6、培養學生對書法的濃厚興趣。
7、結合書法傳統文化,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8、培養學生認真寫字和愛惜寫字用具的習慣;
9、掌握漢字的間架結構和一些常見的偏旁部首。
三、重難點
1、進一步了解漢字的結構特點,特別是各種不同的偏旁或同一偏旁在字形不同位置所占的空間大小及筆畫的變化。
2、寫字時做到字跡工整、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3、培養學生的寫字興趣、審美能力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4、培養學生認真寫字和愛惜寫字用具的習慣。
5、激發學生和培養學生的寫字興趣,提高學生對漢字書法的鑒賞能力。
四、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十五人,大多數學生對寫字不重視,在作業中表現出字跡潦草,結構不勻稱,沒有掌握硬筆字的運筆方法與規律。大部分學生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書法訓練,最基本的寫字常識都不清楚。他們寫字的時候很隨意,不僅不能端正地寫還經常出現錯別字,紙面也不能保持清潔,涂抹的現象也比較嚴重。學生不能規范自己的寫字姿勢,身直,紙正的持久性較差,對于坐正、肩平、身直,三個一(一尺,一拳,一寸)的規范寫字習慣,在近期內將作為寫字的常規重點訓練,從頭做起。養成了良好的寫字習慣,做到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正確,熟練掌握基本筆畫的書寫。本學期,學生寫鋼筆字興趣較高,大部分學生對寫字有了新的認識和足夠的重視,能注意到保持正確的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部分學生自控能力差,做得不夠好,本學期要多加指導,加強訓練,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把字寫漂亮。
五、教學措施
1、在教學中,適當向學生講述一些有關漢字起源與發展的知識,介紹一些古代書法家勤學苦練的故事,引導學生欣賞書法作品,培養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采用書法比賽、作品展覽等方式鼓勵學生好好寫字,真正調動起學生學習寫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起他們的寫字興趣。
2、認真上好每周一節的寫字指導課,優化寫字課堂教學,在教學中要做到訓練有度,在教學內容上注意由簡到繁,由易到難,使學生體驗到書寫的樂趣,樹立信心
3、重視寫字課教學,先講后練,提示注意點,再讓學生去練習,使學生的練習能夠有章可循,從而提高寫字水平。
4、要做到課堂指導和課后練習相結合;
處理好寫字與識字的關系;處理好寫字教學與課外書法活動的關系。
5、培養和發展學生們的書法興趣和特長,帶動全班同學參與到寫字活動中,進一步提高寫字水平。
書法教學計劃范文2一、指導思想
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方面。把字寫的正確、工整、規范、美觀,可以提高運用漢字這一交際工具的準確性和效率。一手漂亮的字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能使人聯想起美好的生活,得到美的享受。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握筆姿勢,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對小學生進行寫字教育,不僅僅是培養他們寫一手好字,更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意志毅力、智能素質、審美情操的培養。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大部分學生經過幾年的寫字學習,已經養成了良好的寫字習慣,能熟練掌握基本筆畫的書寫。學生的書寫工整率還算可以,但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還有待糾正,個別學生的書寫比較潦草,書法基礎較差。
三、工作重點
1、進一步了解漢字的結構特點,特別是各種不同的偏旁或同一偏旁在字形不同位置所占的空間大小及筆畫的變化。
2、寫字時做到字跡工整、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培養學生認真寫字和愛惜寫字用具的習慣。
3、培養學生的寫字興趣、審美能力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提高學生對漢字書法的鑒賞能力。
四、具體措施
1、在教學中以寫字書為載體,適當向學生講述一些有關漢字起源與發展的知識,介紹一些古代書法家勤學苦練的故事,引導學生欣賞書法作品,培養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采用書法比賽、作品展覽等方式鼓勵學生好好寫字,真正調動起學生學習寫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起他們的寫字興趣。
2、抓漢字結構的矯正,充分發揮“寫字歌訣”感染、激勵作用,較大程度地矯正學生寫字結構上的不足,美化寫字形象,同時要加強坐姿的指導。
3、認真上好每周一節的寫字指導課,優化寫字課堂教學,在教學中要做到訓練有度,在教學內容上注意由簡到繁,由易到難,使學生體驗到書寫的樂趣,樹立信心。
4、重視寫字課教學,先講后練,提示注意點,再讓學生去練習,使學生的練習能夠有章可循,從而提高寫字水平。
5、要做到課堂指導和課后練習相結合,處理好寫字教學與課外書法活動的關系。
6、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書法興趣和特長,帶動全班同學參與到寫字活動中,進一步提高寫字水平。
7、學生互評寫字水平,交流寫字經驗,激發寫字積極性。
8、開展各種書寫競賽活動,結合板報,展出學生優秀作品,鼓勵認真書寫。
提高書寫水平。
9、抓好表率,樹立寫字標兵,表彰寫字能手,定期舉行作業展覽,請“能手”介紹經驗,給予獎勵,形成你追我趕,后浪推前浪的局勢。
10、為孩子們搭建展示的平臺,把好的字及時粘貼在墻上,要鼓勵優秀的學生樹立更高的目標,使他們更優秀,鼓勵他們多練多寫多展示。
11、要及時關注后進生的發展,多進行輔導,多給予自信,多給展示的機會,及時表揚,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五、教學進度
隨課堂進行練習,對寫字書進行一課一練。
書法教學計劃范文3一、指導思想
鞏固學生“雙姿”訓練的成果,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通過不斷完善寫字教學評價,對學生進行道德素質、意志毅力、智能素質、審美情操的培養,實現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寫字技能以及“端端正正寫字,堂堂正正做人”的目標。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大部分學生經過幾年的寫字學習,已經養成了良好的寫字習慣,能熟練掌握基本筆畫的書寫。學生的書寫工整率還算可以,但入體率不高。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不正確,個別學生的書寫比較草,書法基礎較差,有待加強。
三、工作重點
1、進一步了解漢字的結構特點,特別是各種不同的偏旁或同一偏旁在字形不同位置所占的空間大小及筆畫的變化。
2、寫字時做到字跡工整、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3、培養學生的寫字興趣、審美能力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4、培養學生認真寫字和愛惜寫字用具的習慣。
5、激發學生和培養學生的寫字興趣,提高學生對漢字書法的鑒賞能力。
四、具體措施
1、在教學中,適當向學生講述一些有關漢字起源與發展的知識,介紹一些古代書法家勤學苦練的故事,引導學生欣賞書法作品,培養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采用書法比賽、作品展覽等方式鼓勵學生好好寫字,真正調動起學生學習寫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起他們的寫字興趣。
2、認真上好每周一節的寫字指導課,優化寫字課堂教學,在教學中要做到訓練有度,在教學內容上注意由簡到繁,由易到難,使學生體驗到書寫的樂趣,樹立信心
3、重視寫字課教學,先講后練,提示注意點,再讓學生去練習,使學生的練習能夠有章可循,從而提高寫字水平。
4、要做到課堂指導和課后練習相結合;
處理好寫字與識字的關系;處理好寫字教學與課外書法活動的關系。
5、培養和發展學生們的法興趣和特長,帶動全班同學參與到寫字活動中,進一步提高寫字水平。
書法教學計劃范文4一、指導思想: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但有著鮮明的藝術性和廣泛的實用性,而且自身還蘊藏著豐富的德育因素。注重挖掘這些因素,并恰當地將其融合、滲透在教學當中,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們自身的道德素養和知識水平會大有裨益。因此,本學期的硬筆書法興趣小組根據書法的自身特點,并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特設計以下教學計劃:
二、教學意義:
越來越多的小學生字寫不好了,殊不知書寫是人們必不可缺的交流方式,書法又是我們中華民族藝術寶庫里的一朵奇葩。一手好字既可為閱者提供美好的享受,也展現了書者良好的文化素養。我校書法興趣小組的開設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激發學生練習書法的興趣,使少年兒童在進行漢字的書寫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和學習習慣。
三、教學目標:
1.在書法學習中,使他們養成良好規范的書寫姿勢和執筆姿勢。
2.指導學生寫出一筆漂亮的字,對其學習以及將來的工作、社會交際起到深遠的影響。
3.通過書法練習,培養學生認真負責、專心致志、持之以恒的精神。
4.讓學生直接接觸書法,接觸中國文化藝術之美,傳承祖國傳統文化。
四、教學措施:
(一)、精選學習內容:
首先,選好教材教材,闡明學習書法道理、增強學習勇氣。在教學中要使學生明白,書法不是高不可攀的。其次,創造學書氣氛、形成專注心境。要求學生臨帖寫字時要排除雜念做到平心靜氣、專心致志。
(二)、教給正確方法:
在書法教學中首先要教給學生正確的執筆運筆姿勢,執筆輕重的調控,書寫坐姿、站姿等要領;其次是教給正確的讀帖方法和臨帖方法,如看筆跡,悟其運筆過程,看結體悟其組合規律,臨帖時“字數宜少、遍數宜多”等;再次是要求學生注意寫字衛生。如桌凳、光線、寫字姿勢等,通過嚴格的學習訓練,使學生不但可以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還可以培養氣質。
(三)、加強書法訓練:
漢字書寫,落筆的輕重,結構的疏密,運行的緩急,氣勢的強弱,均有章法可循,訓練小學生遵守漢字書寫規律,便是“有紀律”。書寫內容為課內外文章、詩詞、對聯或名言、警句之類,一詞一語、一章一節,流瀉筆端,銘刻心版,便是“有文化”。要求學生書寫時學誰像誰,越像越好,這也是培養學生虛心、誠懇、一絲不茍的品德。
五、具體內容:
鋼筆書法及基本筆畫的書寫,獨體字的練習。
六、小組成員:
四一:王美樂劉一諾王藝昕韓如奇劉文秀
五一:王曉杰王鳳娟王偉劉文軍李欣
六一:韓永慶于瑩瑩閆文亮高新鵬韓力
七、具體效果:
第3周鋼筆書法及其基礎知識,橫、豎的寫法
第4周筆畫書寫——撇、捺的寫法
第5周筆畫書寫—--點、提的寫法
第6周筆畫書寫——豎鉤、弧彎鉤
第7周筆畫書寫——戈鉤、臥鉤的寫法
第8周筆畫書寫——豎彎、豎彎鉤的寫法
第9周筆畫書寫——豎提、橫鉤的寫法
第10周筆畫書寫——橫折、橫折鉤的寫法
第11周筆畫書寫——橫撇、撇折的寫法
第12周筆畫書寫——撇點、橫折彎鉤的寫法
第13周筆畫書寫——豎折、豎折折鉤的寫法
第14周筆畫書寫——橫折提、橫折折撇的寫法
第15周筆畫書寫——橫撇彎鉤、橫折折折鉤的寫法
一、漢字筆跡學的理論基礎
漢字筆跡學是一門新興學科,也是一門交叉學科。生理學、心理學、社會學、語言文字學、書法學等學科構成了它的理論基礎。
(一)生理學基礎
1. 人類大腦是筆跡形成的物質基礎。 筆跡是人類書寫活動的結果,書寫是大腦的反射活動,大腦是筆跡形成的物質基礎。從書寫的生理機制來看,它是大腦對外界刺激作出的應答性反應。即:書寫的產生是客觀世界的各種刺激作用于視覺、聽覺和其他感受器,并由相應的傳入神經傳到中樞――大腦,經大腦一系列的心理、生理綜合分析過程,才得以發出指令,然后再由相應的傳出神經將指令傳至效應器――手,才使書寫動作得以進行。人類的大腦與雙手是息息相關的,手部活動是人體最復雜的活動,腦部活動大部分為手而設,手能通過許多方式反映人的內心世界的活動狀況,書寫便是手腦聯合的產物。學者們從這一角度出發而普遍認為,筆跡就是腦跡,字跡是大腦的書寫。人在書寫時,與其說手在寫,不如說是大腦在寫。指尖的各種運動形式只不過是人內心世界在無意識下的一種不加修飾的流露,是被傳遞到手指上的無意識的思想,就像指紋能證明一個人的個體特征一樣,寫字時的每一筆每一畫都能反映出每個書寫人獨特的個性。所以說,通過筆跡可以挖掘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2. 生物遺傳因素對筆跡形成的影響。 筆跡的形成必然受到書寫者的腦、神經細胞的構置特點和神經沖動的電生化傳遞特點的制約,而這些因索通常是由生物遺傳因素所決定的。
神經系統的結構和機能對筆跡產生一定的影響,書寫活動與整個神經中樞有關,尤其與大腦的關系最為密切,它是腦神經、肌肉等器官協同操作的結果。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的特點影響著書寫運動的特點,并通過這一結果――筆跡形成的特征反映出來。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的特點對書寫活動的制約,也可以從氣質類型與筆跡特征之間的關系中反映出來。
內分泌腺機能對筆跡也有一定的影響,內分泌腺包括許多腺體,如腦下垂體、甲狀腺、剛甲狀腺、胸腺、副腎上腺、性腺等,腺體分泌的激素過多或不足都會影響神經信尸、傳遞的屯生化機制,從而對書寫的進行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如甲亢病人由于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引起病人基礎代謝率增高,血量增加,血流加快,病人的性惰暴躁易怒,惰緒反應強烈等一系列生理、心理變化。這時,病人書寫的字跡字體明顯增大,梭角增多,落力加重,鋒利的筆劃也相對增多。可見,內分泌腺的機能對筆跡的形成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
身體素質對筆跡的形成也有影響,身體素質包括身體的外形、體質、精力及其關系的總和。 每一個要素的基礎及其變化都會影響到人的行為,進而影響到筆跡的變化,各個要素的綜合關系最終形成對筆跡的決定影響。
(二)心理學基礎
心理學的方法提供了實驗和統計的手段,有助于對動作技能與行為習慣進行研究,這為筆跡學的研究提供了現成的方法,對筆跡學的理論系統也是很好的補充。在筆跡分析的術語和方法上,心理學也給予了很好的借鑒。筆跡心理分析實質上就是通過筆跡進行書寫者的心理分析,所以沒有心理學的理論支撐,就沒有筆跡心理分析的實際應用。
筆跡學關于書寫習慣的科學基礎,是在生理學、心理學和解剖學的基礎上進行的,其發展必然跟這些學科的發展相關聯。所以,心理學也是筆跡學的理論基礎,有人把筆跡學混為筆跡心理學就是因為夸大了筆跡心理分析的功能的誤解。
1.投射理論。 投射技術是心理學三大重要技術之一。投射的基本特征是:一個人真正的動機、欲望以及其他心理活動,可以通過此人的其他心理過程或心理活動產品間接的表現和反映,亦即投射出來。
筆跡反映了作者長期以來形成的書寫習慣,而這種書寫習慣與作者的視覺,動作協調,情緒,注意,思維,乃至個性和能力等心理活動相關。
2.潛意識理論。 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認為,人的絕大多數行為是由潛意識決定的。筆跡書寫的動作和人的其他動作一樣并不雜亂無章,都有其自身規律。書寫無數次重復的動作已經成了無意識的、自發的和不經自我分析地做出的。在筆跡書寫時,書寫者意識注意的中心是在文字的規定結構上,而筆跡線條無任何約定俗成的規定性,制造筆跡線條的主動觸覺同樣無任何規定性,書寫者無意于用筆跡線條去表達與他人交流的含義。人們都通常注意到文字規定的結構和文字的內容,而筆跡書寫的線條不是我們意識控制的中心,它在未受意識影響的個性心理無意識暴露的同時成為一種無意識的記錄。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筆跡線條的雙重無意識,即筆跡線條既是無意識的表露,同時又是可供觀察的無意識記錄。因為對筆跡線條本身書寫者和他人都不把它作為交流的形式,它是一種非社會性的動作,它完全按照書寫者個人的習慣和適應性進行,由于社會規則不對它進行過多干預,這種自我中心動作得到了充分的寬容,享有充分的個性。(三)社會學基礎
社會學是從社會整體出發,通過社會關系和社會行為來研究社會的結構、功能、發生、發展規律的綜合性學科。以E?迪爾凱姆為代表的社會唯實論,認為人存在于社會之中,其行為和思想都并非純粹服從于個體理性的,而是受到社會的塑造、限制乃至決定。
人類行為和思想的社會性決定了人類的行為不完全來自于人本身,還受制于社會整體的環境。因此,群體行為和時代思想是影響人類行為的正常因素。筆跡學所面對的筆跡,既是書寫主體的行為習慣的反映,也是書寫者的社會屬性的反映。因此,對于我們來說,絕沒有一個與社會隔離的書寫主體存在,只要書寫者在文化的背景下拿起筆,他的行為就已經烙印在社會的大背景下面,所以,我們完全可以對書寫主體進行群體性研究,運用比較和歸納的方法來對書寫主體進行劃分、歸類,當然我們尤其要使用社會學的統計方法進行分門別類的歸納統計,進行定量的筆跡統計,只有通過定量統計和比較歸納,得出的結論才是可信的,也才可以促進筆跡學的應用與發展。
筆跡與人的社會環境、生活經歷、年齡階段、文化水平、精神面貌等有密切的關系。不同的歷史時期,由于政治、經濟、文化、思想、觀念的不同,文字的書寫也有著各自不同的風格。一個從小生活優越的人與一個從小在艱苦環境下長大的人的字,其字體在字態、字勢、風格等多方面存在著差異。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筆跡特點也不同。一般來說,學生時代的字,由于還沒有定型,筆畫稚嫩、工整、拘謹;中年時期的字,筆畫熟練、流暢、個性突出;老年時候的字,筆畫老辣,略顯僵硬。不同的心境,筆跡也不一致。心態平和時,所寫筆跡端莊秀麗;心情急噪時,筆跡也浮躁潦草等。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字體的主要特征是不變的。只是近期的字更能反映書寫者最近較穩定的個性特征、情緒變化、心理特點等。
(四)語言文字學基礎
筆跡學的研究對象是被書寫了的“文字”,文字作為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具有自足系統。漢字學是以漢字為研究對象,研究其形體演變規律、語義系統及應用,以及其文化傳承的學問。漢字的各種形體為書寫者提供了豐富的可供選擇的書寫空間,不同書體的選擇體現了一定的文化心理,夾雜的個別非規范書體則表現了書寫者的特殊要求和求異、求古等心理,作為筆跡學研究者和筆跡分析工作者,首先要熟悉漢字的各種形體并且知道其演變規律,同時,也要了解漢字使用的時代性和特殊性特征。例如,如果我們發現一個四十出頭的人使用二簡字(二十世紀80年代使用并很快廢除),就可以斷定這個人是一個保守、遵守傳統的人;如果一個人喜歡寫異體字則說明這個人喜歡新奇事物、追求與眾不同的感覺;如果一個人喜歡用簡單易寫的俗體字,則說明這個人文化水平不高。
語言方面的習慣和言語選擇也可以作為筆跡分析的一個參考。如果一個人喜歡使用書面語、古語詞,說明這個人文化水平較高,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如果一個人用詞簡單,口語化較重,還有語病,則說明這個人文化水平較低;如果一個人喜歡用方言詞,則說明這個人比較固執、守舊,不易變通,而根據他的方言區域就可以斷定他的成長地;如果一個人喜歡用網絡語言,則說明這個人喜歡時尚,年青有活力。
總之,筆跡學的研究如果建立在深厚的語言文字學基礎上,就可以更加全面地把握書寫者透露的信息,也就能夠更好地進行筆跡分析。
(五)書法學基礎
漢字筆跡學研究漢字的書寫規律,書法學也講究書寫規律。不同點在于,漢字筆跡學是為了鑒定、分析書寫的痕跡――筆跡,而研究漢字的書寫規律的,書法學研究的書法則是為了美觀、為了藝術,為了更好地書寫而研究書寫規律的,所以兩者有共同的地方,但是在目標上是不一樣的。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聯系是都以漢字為對象,不同點是一個是為了分析而研究,一個是為了書寫、審美而研究。對于書寫而言,筆跡學分析的書寫是日常的書寫,是自然的、隨性的;書法所關注的書寫是主動的、抒情的、合目的的書寫。在書寫的層面上筆跡學的書寫和書法的書寫具有同一性,在一定程度上共同遵守作為語言文字的規范。從這一點上來說,書法的書寫和筆跡學的書寫是一致的,所以書法的評鑒中也有對書寫所反映的性格、心理、性情等的描述,就此,有人認為古時候書法學和筆跡學是混為一談的。其實,這只是問題的一個側面,沒有考慮書法學研究的書法的書寫和筆跡學研究的書寫痕跡是一致的,書法的書寫應該看做是日常書寫的一種特殊狀態,是日常書寫的一部分,所以書法的書寫跟筆跡學的書寫是重合的。
書法的筆跡和日常書寫的筆跡都是筆跡學的研究對象,書法家只不過是熟悉書法技巧,在書寫藝術上超過日常書寫的寫字者,因此,筆跡學和書法學有著密切的關系。書法理論中運筆方法和結體規律對于書法書寫者來說是共性,對于日常書寫者來說,則是不易掌握的技巧。雖然是共性,但是我們還是可以用筆跡學的方法分析出書法書寫者的個性特點和心理狀態。
研究漢字筆跡學離不開對書法學的研究,書法理論中的術語、概念以及一些理論都可以借鑒到筆跡學的研究中來;同樣,筆跡學的方法也可以運用到書法作品的解讀和研究中。例如,我們可以利用筆跡學的方法探究歐陽詢結字特點的深層原因,那就是童年經歷加上性格使然。我們也可以用筆跡學的方法對書法作品的真偽進行鑒定,為真偽的準確推斷提供參考。
二、漢字筆跡學的應用
筆跡學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并逐漸被接受。筆跡分析技術已被廣泛地應用于公安司法領域、心理咨詢領域、文化教育領域、人事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等。
在公安、司法領域,通過對作案者留下的筆跡進行檢驗,分析判斷其書寫習慣的本質特征是否與嫌疑人筆跡相同,從而斷定是否為同一人所寫。常常用于幫助擒拿、捕獲各種從事匿名信制造,偽造發票、證件、文件和其他文字材料的罪犯,從而協助公安部門偵破案件和法院進行判決。
在心理咨詢領域,通過筆跡分析技術可以知己知彼,可以幫助一個人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性格氣質、能力潛力、思維方式以及興趣愛好等,加強彼此之間的相互理解,促進相互之間的交流,幫助人們提高合作效率。在戀愛、擇偶方面,通過筆跡分析幫助戀人、情侶認識和了解對方,為戀愛、擇偶提供指導,減少盲目性和偶然性。
在文化教育領域,筆跡分析技術可以幫助教師了解教育對象的性格類型,在智力開發和素質培養方面進行有效引導,從而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效果。同時,還可以通過指導性的反復練字,糾正書寫習慣,以克服與消除個性中的不足與弱點,強化與鞏固個性中的優點,讓其個性獲得健康發展。
在人力資源管理、人才開發領域,通過筆跡分析技術開展就業咨詢,可以較全面、準確地認識和掌握求職者的個性特征、能力、特長、脾氣秉性、意志行為、管理素質、品德以及興趣愛好等,根據這些特征科學地安排工作,做到人盡其才,才適其職,使人才配置合理化,在提高效益的同時,使個人的潛能也得到最有效的發揮。
筆跡學的應用要以實踐為基礎,以理論為指導,合理的應用。既不可盲目地夸大筆跡學的應用范圍,把筆跡學看成是無所不及的萬精油,也不可以妄自菲薄,忽視筆跡學在社會領域的應用實踐。
書香文化:浸潤師生品位
校園文化是學校的精神和靈魂,是凝聚和激勵師生的強大動力。要讓每一位教師成為一本深厚的書,讓每一處墻面成為一幅精致的畫,讓每一寸土地成為一首流淌的詩,讓學生在詩、書、畫的藝術中發展成長。
金溪縣秀谷二小利用各種途徑,宣講書法教育的重要性,旨在轉變觀念。學校充分利用紅領巾廣播站、國旗下講話、晨會、班隊會等陣地,對全校師生進行宣傳;充分利用網絡媒體的優勢資源,在校園網上開辟了“書法教育”專欄,將書法知識、師生優秀作品等上傳至網絡;充分利用師生教學、備課、作業展,教師教學競賽等各項活動穿插書法藝術,如在思品課上,教師通過講述書法故事育人;在語文課上,通過識字寫字教學,展示漢字的演變,認識漢字的歷史,感受書法的文化等,把“書法”思想滲透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使“書法教育”這個特色深入人心、人人皆知。
金溪縣秀谷二小把強化寫字姿勢訓練,養成書寫良好習慣作為學生練字之本,自編自創了一套寫字“雙姿”律動操,每天集中習字前對學生坐姿和執筆方法進行強化訓練,教師也時時強調和糾正學生寫字“雙姿”,指導學生正確、規范書寫。11月17日,學校組織了一次寫字“雙姿”律動操比賽,掀起了雙姿訓練的熱潮,學生主動利用課間等空余時間練習,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正確的書寫姿勢與書寫良好習慣的養成。
科學方法:提升書寫品質
著名作家托爾斯泰說過:“成功一定有方法,失敗一定有原因!”書法教育也一樣,只有遵循規律、講究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學校倡導人人練好字,力求人人成為寫字教育工作者,建立了以書法教研組為主導、語文教師為主干、全體教師為主體的書法教育隊伍。規定每周一例會后為書法教學集中培訓時間,建立了秋根課堂,要求教師全員參與;規定在學生集中練字的同時,沒有教學任務的教師一律在辦公室練字;規定在每周五下午,每位教師挑選一份最滿意的作業交本年級的書法教研組成員批改、點評、存檔,要求張張有進步,月月有提高。緊緊依托教師的榜樣作用,狠抓常規管理,要求全體教師把備課本、黑板、學生作業本等視為書法練習紙,做到一筆一畫,毫不潦草,排列工整、有序,養成“提筆即練字”的習慣,讓學生處處有參照,時時可比照。
學校規定每周的星期二上午第一節課為集中習字課,由各班語文教師負責指導;星期二至星期五下午第一節課和第二節課之間專設20分鐘為集中練字時間,由語、數教師輪流負責指導,教師必須在上節課結束后提前趕到教室分發練字專用紙,做好練字準備工作,真正做到了專課專用。學校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分年級制定了不同教學重點和階段性要求,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書法教育教學活動。針對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剛學寫字等特點,采用了“唱唱練練”的教學手段;針對二年級學生筆畫及書寫規則有一定的了解,但框架結構不勻稱等特點,采用了“摹臨結合”的教學方法;三四年級學生正處于書法教育的磨合期,推出了“你寫我評”的上課模式,讓學生互評互改、合作探討、共同提高,有助磨合期的順序過渡;五年級學生采用了“書寫經典”的教學策略,把誦讀經典與書法教育兩種傳統文化緊密結合起來,體驗經典中的心境,揣摩書寫中的意境;針對六年級學生寫字時間長,對書法藝術已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重在指導學生怎樣設計書寫格式、怎么落款、怎樣創作“我的作品”,彰顯自己的個性,提升審美情趣。
學校成立了書法校本教研小組,規定每周五下午第二節課為書法校本教研活動時間,學習書法技巧,交流書法教育教學經驗,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各年級教研組成員每周末及時收集教師書法作品進行批改,點評存檔;每月對各班書法展示欄進行檢查、評比。定期組織各年級教師開展書法沙龍活動,定期組織全校教師寫字大比武和作品征集活動,許多教師成為校園書法新秀。同時,學校還把縣書協會員請到學校辦書法講座、走進班級指導學生書寫,并與教師現場交流互動。
開拓思路:升華師生品行
圍繞“書法教育”特色創建,學校開展了講、賽、展、賞等多種形式的“書法教育”活動。講:即給學生講書法名家刻苦練書法的故事,讓學生從小懂得苦練才能成才。賽:即堅持開展每月一次的書法賽,同時還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書法競賽活動,讓學生在競賽中看到進步和發展,在金溪縣青少年活動中心舉辦的2011年小學生毛筆字、硬筆字現場書法比賽上,學校選派的15名選手中有9人獲獎。展:即將學生的優秀作品進行公開展示,互相學習和借鑒,并配上本人相片掛在教學樓各樓梯間,做示范、樹榜樣。賞:即欣賞書法名家的大作,提升學生的書法藝術欣賞水平和鑒賞能力。
為了讓學生有真實的書法藝術體驗,學校組織教師帶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走入書山書海親身體驗書法藝術,一次就組織校書法沙龍的教師和書法興趣小組的學生共60余人前往仰山書院開展“走進仰山書院,感受先賢文化”書法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多彩的書法教育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書寫興趣,擴大了社會影響。
云南建水紫陶紋飾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殘貼和文人書畫裝飾藝術。“殘貼”即簡單上講就是在成型但未燒制的陶胚表面用白、黃、紅、紫、黑等天然色泥,分色區按照裝飾內容按順序嵌入陶器需要裝飾的區域,之后再用書法把詩賦詞句裝飾于色區之上。按順序第一色區及其書寫的內容有部分被第二色區及其書寫內容覆蓋;前面一層書寫的內容有一部分被后一層書寫的內容覆蓋,由此類推。色區和辭賦內容反復交替,多次覆蓋,其視覺上最終形成的表象特征極似現實中看宛若斷簡殘篇的效果,“殘貼”之名由此而來。云南建水紫陶“殘貼”藝術于清代末期出現,民間又稱“爛簡書”。此風格的創制為建水紫陶最終成為我國四大名陶之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在我國陶藝裝飾領域獨樹一幟。
“殘貼”的創始人王永清,字定一,清代貢生,畢生鉆研于陶藝創作,其作品多出于光緒、宣統和民國初期;他是建水紫陶發展進程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從保存下來的陶器進行考證,觀其作品可以看到:1.面與面之間在二維空間上按不同的角度進行有序鑲嵌,并進行多次局部交叉與疊加處理后所呈現出的某種象征意義上所具有的“層次感”和“空間”概念。2.色區與色區之間在彼此覆蓋處理上,附加寫、填、刻、涂、刮等陶上技法的綜合運用,自然產生了面整體之間的色塊對比與部分成不規則形狀的殘缺面之間豐富的色差調和與補余并存的構成形式。3.其不同色區面上附著的各體漢字內容,王定一先生把它作為所表現的主體元素,以點和線的形式布局按中國書法的傳統書寫方式,鑲嵌入面構成中,不僅打破了面的呆板與單一,還極大地豐富了裝飾區域的視覺內涵。4、在“殘貼”的制作過程中,王定一先生通過繁復多次的寫、填、刻、涂、刮等處理手法,有意識地促使表現元素之間或多或少出現和產生自然的“殘缺”。觀其作品可以看到,在有著明暗、色差和斑駁感的不規則的大小“殘片”上,有規律地鑲嵌著用各體書法書寫的我國歷代著名詩人墨客之詩賦詞句。“殘貼”所展現的美,是如同飽經歲月滄桑的斷章殘句,靜靜的附注在陶身上,又宛若是一種超越了千年中華民族思想所帶來的蘊涵了時間、空間和歷史的文明之美,一種難以用語言來表述的藝術之美,美中夾帶著一絲絲渾厚古樸,含蓄婉約的殘缺至極之美,給人以震撼之感。
此外,后起新秀陶茶居紫陶茗壺工作室田波設計的“殘貼大缸”,器型端正大氣、穩定沉著、有力氣,,選擇的圖案題材凸顯出了時代的風貌,符合現代審美心理。殘帖大缸,圓缺通融,,作品器型的設計傳遞出了舊時生活的影子,但又能符合現代感,陶身繪有書畫殘帖裝飾彌補了器型大、穩、圓中的呆板與稚拙,多了一分秀氣與儒雅,有雅俗共賞的特質。
(一)云南建水紫陶的紋飾類型
紫陶的紋飾的類型主要分為繪畫與書法殘帖兩類,繪畫方面主要題材分為人物、花草、禽獸、山水、吉祥圖案等等;而書法殘帖以隸、篆、真、草在陶身上刻寫古典詩詞或散文名篇;技法上有工筆和寫意之別。書畫須按適形造形的規律在弧形陶坯上來章法布局,同平面的宣紙上創作書畫相比,陶瓷裝飾有很大難度。比如說,平面書畫在創作和品鑒時可一目了然,而在弧狀的陶身上進行書畫時必須旋轉器物來刻畫和鑒賞。
(二)云南建水紫陶的紋飾組合規律
紫陶書畫裝飾多以《芥子園畫譜》中的梅蘭竹菊和山水為范本,也有效仿山人“寥寥數筆,妙趣橫生”的構圖和技法。建水陶藝大師向逢春首創“殘帖五彩裝飾法”,即將楷草隸篆字體臨摹在陶坯上,雕刻后又以紅、白、蘭、黃、v多種色泥分別填入,陶胚上的字跡盡顯端莊穩重,雍容大度,縱逸豪放,瑰奇雄健之氣。紫陶書畫裝飾并沒有上釉彩繪般絢麗,亦缺石雕浮雕般凝重,甚至不像傳統繪畫那樣墨分五色而純以線條描繪的技法,在今天已經被新技法所取代。而陶坯和色泥一般都有很大色差,或白體黑泥,或黑體白泥、關鍵是它能將書畫筆墨線條之感淋漓盡致的呈現。陶體經打磨拋光后出現的光亮感中所體現的那種安靜與祥和,有筆墨紙張不可企及之勢。
在探討建水陶書畫刻填技術具有時代感的筆跡墨痕,給人強烈感受到紫陶與書畫之間那種和諧、互補、映襯而激發出來的“競美詞而溢藻繪”之高雅品位,和“激濁揚清”的審美意識需求。品鑒者個人的品味、學識、涵養、情操不同,對紫陶紋飾內涵的理解和品評也是大相庭徑,主客觀,深度與廣度,現實與理想,真實與虛構相互交織之間,形成人們者各自不同的視覺理念,鑒賞者對紫陶工藝美術品的藝術構思和創作技巧,多半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例如看到窈窕修長的小口梅瓶身上秀逸疏朗的蘭竹,可能會想到“未出土時先有節,到凌云處總虛心”的寓意,有的人會想到“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板橋名句;面對亭亭玉立的美女瓶上龍飛鳳舞的書法,有人會想到“王羲之寫經換鵝”的典故,有的人會想到“張旭觀公孫大娘劍器舞而書法益進的”啟示;面對通潤雅趣的陶壺上雕刻著靈秀精細的紋飾,會有人想到“ “禪茶一味”的意蘊等等,不僅可以滿足人們的日常使用功能,在欣賞把玩時,亦能引發人們產生無窮無盡的聯想,體會寧靜安詳超凡脫俗的意趣。
【參考文獻】
[1]聶磊明.建水紫陶形式美探尋[J].前沿,2012(06)
課標中對低年級寫字教學的建議是:“關注學生寫字的姿勢與習慣,重視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激發學生識字寫字的積極性。”一年級學生在入學前就已經開始學習用鉛筆寫字了,但由于很多家長重視不夠,要求不嚴,很多學生的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都不正確。不過這些還沒有完全定型,而且兒童的可塑性極強。因此,在學生剛剛入學時,除了進行嚴格的常規訓練和正常的拼音教學外,我還教給學生正確的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在教室正前方貼上放大的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圖,要求學生經常檢查自己的動作是否正確,并熟背“三個一”的口訣,即“手指離筆尖一寸,胸部離桌沿一拳,眼睛離本子一尺”。學生每次只要提筆寫字,就在班長的帶領下齊說寫字要領:“拿起筆要牢記,一拳一尺又一寸。頭正肩平腳放穩,端端正正來寫字。”整個寫字過程中,我一直在學生中間巡視,遇到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有偏差的,立即幫助其糾正,使其逐步養成良好習慣。
二、練習描仿臨漢字,掌握間架結構
漢字的音形義皆獨具魅力。在2008年第29屆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上,通過影聲像的完美結合和演員的精湛表演,讓世人充分領略了漢字的形體之美。指導學生寫好漢字,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水準,讓學生更加熱愛祖國的文字。漢字是方塊字,為了讓學生寫好字,教師要指導學生在田字格里書寫。低年級學生初學寫字,往往掌握不好字的間架結構,我采取“一看二描三臨寫”的方法,訓練學生寫字。學生人手一冊的習字冊上,第一格是范字,后面兩格是讓學生描紅的字,還有兩個是仿影,最后幾個田字格讓學生自己臨摹練習書寫。另外,在習字冊上還安排了漢字的基本筆畫練習,而每個筆畫都滲透著毛筆筆意。首先,老師在黑板上認真講解筆畫起筆、行筆、收筆的方法,然后讓學生按照正確的運筆方法書寫。雖然鉛筆字不能明顯顯示筆鋒,但學生寫出來的字會更加端正,而且為以后學寫毛筆字打好基礎。通過長期的寫字訓練,不僅可以讓學生寫出一手好字,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和想象力。教材中,漢字的基本筆畫和漢字教學是同步的,我把這部分內容提前到拼音教學中,利用寫字課的時間,讓學生在和教材配套的習字冊上練習描紅、仿影、臨寫,并要求一筆寫成,不隨意擦掉重寫。在學生描寫的同時,教師巡回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并對姿勢正確、書寫認真的學生予以表揚,評出在寫字方面做得好的學生,發小紅花獎勵,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使他們有樣可學。經過幾周的嚴格訓練,絕大多數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寫字方法,初步具備了書寫能力。另外,在寫字指導過程中,我鼓勵學生少用或不用橡皮,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書寫質量,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三、充分發揮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
新課標指出,對學生的寫字要加強指導和示范。寫字指導,不能用多媒體的演示代替教師的板書。我首先要求學生仔細觀察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發揮自身的示范作用,在黑板上的田字格內認真范寫,一筆一畫地講解,使學生對字的間架結構有整體印象,并充分利用教室里多媒體設備的回放功能,將范寫過程一遍遍回放,讓學生熟記每一個漢字的正確筆順,再讓學生按照我講解的方法描寫,將每個字逐筆逐畫在田字格中寫好,使他們具體感知“橫”向上微斜到什么程度,“豎”怎樣寫直,“豎折”和“豎彎”有什么區別,在田字格什么位置最合適,等等,對每個所寫漢字形成具體印象,最后按照范字臨寫。寫完后同范字認真進行比較,反復揣摩,認真記憶,掌握所寫生字的結構特點及其每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通過不斷強調,促使學生看到漢字,不由自主地學會分析它是屬于什么結構,在田字格中處于什么位置,應寫得怎樣,從而懂得如何安排好字的結構,使它更合理。如此經過反復講解,反復描臨,學生對漢字的間架結構、構字規律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充分感受到漢字的形體之美,以后獨立書寫這些字時,就不易出錯了。教師除了在課堂上的示范外,言傳身教在書寫的教育中也尤為重要。改作業,寫板書,寫課題時,教師一筆一畫、規矩美觀,傳達給學生的是一種認真的態度,美的享受。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一、開展對外書法教育的必要性
書法(chinese calligraphy),即書寫漢字的規則和藝術。書法是以漢字為載體的藝術,漢字是中國書法的靈魂,是使中國書法成為一種第一無二的書法藝術之根本。漢字和古希臘、古埃及文字一樣肇始于象形文字,但由于漢字獨有的指事、會意方法使得漢字數量逐漸增加,可以滿足豐富多彩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并不像古希臘、古埃及文字那樣完全拼音化了。所以,漢字便順理成章的和漢語相“分離”了。這一方面賦予了漢語豐富內涵,與此同時也增加了學習的難度。對于外國留學生,更是如此,很多留學生尤其是不具任何漢字背景的留學生,往往能聽說讀中文,但就是寫不好。書法在攻克漢字書寫難關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書法首先是漢字的書寫規則,其目的在于使書寫準確、簡捷和形美。學習書法能增進對漢字字形理解,深化對漢字筆順的記憶,加深對漢字結體規律的認識。從而使留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書寫漢字。
筆者認為,對外國留學生的任何教學除了語言教學任務外,還無形中隱含著傳播中國文化的重大任務。中國漢字產生的最初目的是實用,但是隨著自身及整個中國文化的發展,書法被渲染上了文化的內涵,是中華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中國古代人文精神提倡人性本善,以心體天,從而達到天人合一。中國書法亦是如此,在書法練習時,講究萬緣放下,澄心靜慮,以成“心與物冥”的人生追求和心靈境界,申言之,中國書法是中華民族世界觀、人生觀、藝術意識和美學思想結合的產物,是中國精神的獨特體現。外國留學生學習書法,可能極難體味此種文化藝術精神,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絕大多數能達到體驗到“中國式平靜”的狀態,這不也正是中國傳統精神的傳播嗎?所以說中國書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有重要意義。
書法雖然是一個獨立的藝術門類,但是他與其他的藝術,如中國繪畫、篆刻天然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書法的教學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涉及到。所以書法有著“舉一反三”的獨特功效,留學生會不自覺的接觸到獨具中國特色的其他藝術。
書法,在當今越來越流派紛呈,在世界范圍內演變為注重形式,在中國稱之為書法,在日本稱之為書道,在韓國稱之為書藝。在歐美,本沒有所謂的中國書法,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西方畫家從中國書法中吸收養分。比如,法國人Georges Mathieu 受到中國書法的啟發開創了“書法畫”,美國人Maik Tobey 更是遠赴中國拜師學藝。加之,海外華人分布廣泛,對中國書法依然戀戀難忘,在許多華人社區甚至有書法培訓機構,一到春節,到處都是用中國書法書寫的春聯……所以,在外國學生中普及書法不僅僅是傳播中國文化,而且能促進中外各種書法文化的交流。
當然,對外書法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教會外國學生怎么寫好漢字,這是最基本的目標,再次基礎上才是文化的傳播和交流,不能本末倒置,否則就失去了書法教學課的初衷了。
二、教學內容
確定教學內容,是開展書法教學的第一步。很多對外漢語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并不清楚該怎樣在浩如煙海的書法藝術中抉擇,當然,有些老師本身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書法訓練,更是無從下手。書法藝術的范疇極其寬廣,包括書法技藝,書法發展史,書法思想史,書法理論史等。但是對外書法教學的對象是外國學生,太艱難晦澀的理論他們一時難以接受。在選擇教學內容是必須考慮到學生的漢語水平,水平好的可以適當增加深度。還要顧忌學生的喜好,比如有的學生就喜歡書法技法,有的就對書法的演變史比較有興趣,不一而足,需區別對待。不管怎么樣,筆者認為對外書法教學大概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書法技法。
這是首要內容,只要是書法課就必須有這一內容,除非是純粹的書法欣賞,或者是書法聯誼會可以考慮擯棄不用,但那就不是書法教學了。書法技法包括三個方面:筆法、結字、章法。
筆法即運筆之法,康有為曾說:“書法之妙,全在運筆”,運筆的方法決定了線條的形質。在中國歷代書論中對用筆之法極盡深化之勢,使后人難以捉摸。但在對外書法教學中,一般能使學生對逆鋒、順峰、中鋒、偏鋒有所體會,能夠依各自特色分辨開就行了。至于筆勢、筆力、筆意等內容則可以暫時省略。
結字,個人認為是書法教學中最重要的內容。它包括兩部分,一是漢字的筆順,二是漢字的結構規律。眾所周知,英文詩畫圈式的從左到右書寫,泰語是畫畫似的從下往上寫,所以外國學生學習中文最棘手的是漢字書寫,漢字書寫最大障礙又是筆順。寫好書法的前提之一是明了漢字的筆順,所以在書法教學中,老師必然要強調筆順,以求書法的氣脈暢通和諧。漢字的結構,總體包括獨體字和合體字,合體字又分為三:橫式、縱式和包圍式。教師在教學中需不斷滲透漢字的筆順和結字規律,講解時不要求多,但一定要講的透,有時候甚至要不厭其煩的拆解漢字,分析部件,然后重組漢字,通過反復訓練,學生才能寫出規范的漢字。
章法,是指對作品的通篇安排,所以讓外國學生掌握有相當難度,但是也可適量講授,一是可以增進學生的書法欣賞知識,二是可以讓學生依照章法進行創作實驗,激發學生興趣。
講解章法,一般可列出書法的一般布局格式,如中堂、斗方、冊頁、扇面、長卷、匾額等等,比較各種格式的差異,明了其適用的場所。然后在根據各個格式總結出書法作品應該包括正文、款識、印章三部分。然后可以進行創作練習。
(二)書法簡史。
中國書法上溯殷商,歷經秦漢、魏晉、隋唐、宋元、下迄明清,歷經數千年,每個時代都有各自的主導意識、風行書體,或端莊古拙,或輕靈飄逸,或豪放大氣,風格繁雜,博大精深。講到書法教學,有必要對此進行簡單的介紹。在介紹時一般可按照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的漢字發展規律逐一介紹。每種書體的時代、代表作品、代表書家都可以納入講解范圍。并可做一些適當書寫示范。值得強調的是,很多外國學生在了解了異彩紛呈的各種書體后,往往會要求學習其中一種。這時老師就要慎重考慮了,因為我們現在通用的漢字是今文系統,其筆順、結字規律和古文字,如篆書、今文有很大的不同,老師需分別對待。如果是中文水平較高,已經能流利書寫漢字的學生可以適當的學習篆書、金文等,但對于一般初學者還是應該從楷書入門。
在介紹書法簡史時,尤其是書法風格是難免會與各朝代的政治經濟相聯系,教師可依學生水平字形斟酌,盡量將其限制在較小范圍內,以免難度過大,打擊學生的積極性。
(三)其他知識。
講到書法,不可避免的會涉及與書法極其密切的其他知識。如文房四寶,篆刻,繪畫等。這些內容相對書法簡史更加簡單,且內容更富趣味,學生學起來輕松,較容易接受和理解。一般可以每一節課介紹一兩點,實踐表明,這樣比集中講授效果要好。另外對于韓國、日本籍的學生,可以將中國書法與其國內的書法進行橫向比較,厘清它們與中國書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甚至可以鼓勵學生講兩者結合,以中國書法的創作技巧進行本國的書法創作。
三、教學方法
確定教學內容之后就將進入教學實踐了,這對教師有較嚴格的要求,一方面需具備相當的書法專業知識,另一方面還要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技巧。
(一)區別對待、因人制宜。
既然是對外漢語教學,必然與中國人學習書法有差異。例如最基本的坐姿問題,中國學生不容易聚精會神,往往不能頭正、身直、臂開、足安,但是外國學生卻恰恰相反,大多數會身體過于僵直,不能自然。執筆也是如此,外國學生通常五指太近、太緊,此時需教其放松,才能心手相應。中國學生初涉書法,學習執筆一般要求掌豎腕平,外國學生很難習慣,不如任其自然,不必強求掌豎腕平。可以通過其他方法通過訓練腕力達到運筆自如。另外,很多外國學生習慣用左手執筆,但是學習書法就是否非用用手執筆不可,對此尚有爭議,但我認為,我國也有左手書法家,不必僵化,他們習慣用左手執筆,反而更加自然,如果強求用右手執筆,反倒弄巧成拙,效果適得其反。蘇軾《書論》說:“執筆無定法,但是松而寬”即是此理,只要不離大譜即可。
不但要注意中國人與外國人學書法的不同,還要注意區分漢字文化圈的學生和非漢字文化圈學生。一般認為漢字文化圈的學生有一定的漢字甚至是書法背景,比非漢語文化圈的學生更了解書法,比較容易接受書法的規則,所以在教學中可以適當增加專業知識,提高難度。很多日韓籍學生甚至有較好的書法功底,那就不必要再從一筆一劃的基礎教起,反而可以講章法,甚至是創作了。
(二)新意教學,激發興趣。
一般來說,外國學生對中國書法是比較陌生的,也正是這樣,當他們接觸到書法時,往往具有濃厚的興趣,老師要做的不是引起其興趣,而是保持其興趣。依照中國是的書法教學,學習書法的入門方法是對照字帖,一筆一劃的多摩多臨,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效果好,進步快,但缺點是比較枯燥,難以堅持。所以在課堂上有必要改進教學技巧,變枯燥為趣味。在筆者的教學實際中,一般喜歡引進外國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其他中國文化,來彌補書法練習的枯燥。如講解永字八法,八法是指側、勒、弩、、策、掠、啄、磔。其義深奧,外國學生很難理解。我就用武術招式解釋,勒如出掌,一送即收;如踢腳,迅捷有力……這樣既形象生動,用能緩解課堂氣氛,實際效果很好。再如腕力訓練,一般就是多寫多練,但并不知道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增強腕力。我一般是每堂課都讓學生用毛筆畫圈,以使其腕能靈活轉動,四面出力,如此幾次,手腕即會靈活許多。當學生可以用毛筆準確的寫出漢字后,不論字形漂亮與否,都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創作,一則就其創作講解書法創作的規律和方式,二則可以發現問題,指出改正,三則可以教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制作成小條幅,小冊頁,既激發學生興趣,又有紀念意義。總之,很多的教學技巧需在課堂上逐步探索、總結,以便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對外書法教學技巧。
(三)示范領先、操練為主。
古人講學習書法需口傳心授,顏真卿為得書法真諦,曾兩度辭官向張旭求教,張旭念其心誠,遂傳筆法十二意,顏真卿從此書技大進。可見老師在書法教學上的重大作用。尤其在學書法初期,老師的示范作用更是至關重要。運筆的方法,順峰、逆鋒都要有清晰、準確的示范,給學生以直觀生動的視覺沖擊。在結體上,不僅要有正確筆順、結構的演示,指出錯誤寫法,分析錯誤原因也很重要。所以老師可以再黑板上將正確寫法和錯誤寫法都展示出來,首先讓學生觀察,那個字體漂亮、正確,從而一步步地引導學生。老師在演示完后,很有必要讓學生自己依照范字臨寫,老師根據學生書寫的情況,及時對錯誤之處進行糾正。有的同仁認為盡量不要再黑板上的白紙上演示,因為這樣會造成墨水的回流。事實上,如果以宣紙貼在很班上書寫,老師控制蘸墨,一般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況且,在黑板上演示,字體較大,比較清楚。特別在學生較多的情況下,如果要向每個學生一一演示,會耽誤很多時間,我認為是不可取的。
(四)回歸傳統,摹臨結合。
傳統書法教學的路子是以臨摹為主,我認為對外書法教學如果要達到教學目標,取得良好效果,做種還是要回到傳統方法上。摹寫是以薄紙蒙在范本或影印本上照著書寫。臨時是將字帖放在一旁,看著字的點畫、結構仿照書寫。康有為《廣藝舟雙楫》云:“學書必須摩仿”“摹之數百遍,使轉行立筆盡肖,而后可臨焉”這說明摹寫、臨寫的重要性及程序。但是對外書法教學又需異之。摹寫雖易上手,但是容易忘卻,不易鞏固。臨寫剛開始較難,不易掌握字的間架結構,但是一旦抓住字形規律,往往記憶牢固。所以我的主張是在對外書法教學中,先摹后臨,臨中再摹,臨摹交錯,互相結合,興利去弊,取長補短。需要強調的是,課堂上的時間畢竟有限,摹臨結合有必要以作業的形式讓學生完成。
(五)由易到難、梯度教學。
不論學生硬筆書寫是否流利,對于絕大多數外國學生,書法教學的主要目的都是糾正其漢字書寫的錯誤,培養正確的書寫習慣,最終達到書寫漂亮。所以,對外書法教學應該由易到難,先教比劃單一、結構簡單的字,先教部首易寫的字,然后由簡到繁。就一般觀點而言,“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所以是先練楷書,然后再練行書,再練草書。但也有人主張可以諸體結合練習,避免枯燥。此法不失為一種方法,但仍舊應該遵循由易到難的要求。對于書法簡史也是如此,不宜過早的講授,比較妥當的做法是在進行一段時間的書法技巧訓練,學生對書法有一定了解后再講,這樣有利于他們更深刻地發現各時期書法的不同點。
(六)適時調整、多種方法結合。
可能老師教書法的出發點,是希望通過書法練習來外國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但實際的效果未必如此,或許學生在學習一段時間后對書法的好奇心和興趣會下降。所以老師應該要注意觀察學生學習書法的狀態,及時地對教學計劃、教學目標、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實際的教學讓我感覺到單一的課堂練習模式收效甚微,所以不妨采用課外活動的形式、如參觀書法展覽、參觀碑林、題寫扇面、制作書法條幅、學習篆刻和繪畫等。這些方法能調節外國學生的學習疲勞,但不宜過多,只可作為“調劑品”使用,否則會“喪志”或“貪多嚼不爛”。
四、結語
對外書法教學可以說是一門新的學科,是書法教學和對外教學的綜合產物。對外書法教學對于外國學生學習中文,了解中華文化意義重大,在對外書法教學過程中應該把握正確方向,以書法技巧為中心,積極探索有效教學方法,以期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理論。
(作者:徐戀,吉林大學法學院在讀法律研究生,研究方向:侵權法;李偉強,吉林大學法學院在讀法律研究生,研究方向:商法,近期研究方向:人權,法史)
參考文獻:
[1]曾昭聰.朱華《面向留學生的漢字書法教學芻議》[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09
Abstract:Calligraphy uses lines as the main expression of visual arts,and image expression is its main characteristic. Calligraphy image,conveyed through the artistic structure,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notation of creating image to convey meaning and of expressing meaning without too much emphasis on image,and by logical direction of naturalness and humanity. Calligraphy image structure,as a complex process,is introduced briefly from two aspects of creation and acceptance.
Key words:calligraphy;image;artistic structure;image creation
一、書法中的意象表達及其藝術構造性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序》說:“書者,如也(或若也、或也)”。如什么呢?茲摘梁武帝蕭衍《古今書人優劣評》數則:“鐘繇書如云鵠游天,群鴻戲海”;“王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如有神力”;“韋誕書如龍威虎振,劍拔弩張”;“蕭子云書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索靖書如飄風忽舉,鷙鳥乍飛……”[1]81-82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碑評》曰:“《爨龍顏》若軒轅古圣,端冕垂裳。《石門頌》若瑤島散仙,驂鸞跨鶴。……《元燮造象》如長戟修矛,盤馬自喜。《曹子建碑》如大刀闊斧,斫陣無前。”[2]822-823漢蔡邕在《筆論》中說:“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霧、若日月,縱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3]6元鄭杓認為蔡邕的“象”就是“意象”。姜澄清先生也認為這指的是“創作者心中應存其意象”[4]71。“形者象也,勢者意也。”韓玉濤先生對書之勢做如是說:“勢就是風骨,勢就是境界,勢就是意象”[5]110。由“書——如——象(像)——意象”的邏輯推演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書者,如也,如意象也。
書法之所以具有意象性首先在于其載體——漢字本身的象形性特征。我們知道,漢字是由圖像符號轉化而來的,在早期的書法作品如甲骨文和金文中,還能隱約看到古人造字的圖畫性特點。但若據此認為書法意象性僅由漢字的象形特征決定就不夠全面了。裘錫圭先生在《文字學概要》指出“由象形變為不象形,是字體演變過程中最容易覺察到的變化。在整個古文字階段里,漢字的象形程度不斷降低。古文字所使用的字符,本來大都很像圖形。古人為了書寫的方便,把它們逐漸改變成用比較平直的線條構成的、象形程度較低的符號,這可以稱為‘線條化’。”[6]28公認的最具表現力的書法形式則是最為簡化的行書、草書,這也說明了書法的意象絕不僅是狀物擬態的模仿,應該有更深層次的內涵。而作為意象性另一端的“意”也并非文字本身的釋義。 舉例來說明,中國的文字書寫具有雙重意象。第一層意象是對事物的寫征意象,屬字的本意。如“劓”,《說文》云:“刑鼻也,從刀。”這是相當古老的一種鼻刑,刑始于兵,這種酷刑應是古老的征戰中以割鼻報功演變而來。“劓”字的本意,給人是一種殘酷的意象。然而作為書法書寫出來的“劓”字,其字形的另一層意象則可以讓人感覺到,左右偏旁的繁簡疏密之間,就像一老一少相持而立,相安和諧。而書法的藝術意象就在于這第二層意象,這是書法藝術的象外之意象。文字書寫之所以上升為書法藝術,是這第二層意象性在起決定作用。
可以看出,書法意象不是由漢字本身的象形性和表意性單獨構成的,而應是一個多角度,多層次的構造結果。即是說書法意象是由創作者的主體投射,書寫過程中的形式表達和欣賞者的聯想和對作品背景的反觀共同構成的。正如楊小清先生所說的“藝術雖不是客觀的,但也不是主觀的。藝術是‘類’的客體主觀性在A B投射中由C的‘虛化’規則定位的,這是藝術存在的極其重要的屬性。”[7]41書法意象正是這樣通過作者、作品、欣賞者三位一體共同構造,并受時代審美趨向和藝術規則影響而形成的。所以書法意象的形成不是死板的、具體的,而是變化的、虛化的,是在特定的時空范圍內由主客觀相互交匯作用產生的審美體驗。
二、書法意象表達的邏輯指向
既然把書法意象的形成看做主客體雙方共同構成的審美過程,可以將書法意象表達的邏輯指向歸結為以下幾點:
1.立象以盡意,得意而忘象的內蘊
中國書法以“意象”論書的文化淵源可以追溯到《易》學思想和道學精神上。《周易·系辭》說:“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道德經》的第二十一章上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作為表意、表象的文字其文化指向是最初的意,作為表現文字美的書法恰恰通過合理的表達將這種美表現出來了。
古典書論中,最早將“意象”二字并提的是唐開元時期的書法理論家張懷瓘,他在《文字論》中說道:“探文墨之妙有,索萬物之元精。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潤色。雖跡在塵壤,而志出云霄。靈變無常,務動。或若擒虎豹,有強梁拿攫之形;執蛟螭,見蚴蟉盤旋之勢。探彼意象,如此規模。忽若電飛,或疑星墜,氣勢生乎流便,精魄出于鋒芒,如觀之,欲其駭目驚心,肅然凜然,殊可畏也。”[8]211他認為以翰墨構成的筋骨神情,足以體現萬物之精魄,已將書法的意象表現性表達得相當完整。清代劉熙載在《藝概·書概》一文之首指明“象”與“意”的關系:“圣人作《易》,立象以盡意;意,先天,書之本也。象,后天,書之用也。”應當指出,書法中如“萬歲枯藤”、“千里陣云”之類的自然物象,不是再現自然物之形,而是自然物象意態美的寫征。亦是說,書法表現的是自然客體的情趣。可見,書法中象有可見之象,如筆墨線條的特征;有不可見之象,即通過可見的筆墨在特定語境和條件下以聯想、通感的方式生成的象外之象。 意,則書法所表現出作者的主觀情緒、神情和意志。書者的心情、情趣不可能直截了當或者一目了然地展示給欣賞者,而是通過藝術作品之象來“暗示”書者之“意”。意象二字一隱一顯,一本一用,概括得完整而精準,成為書法創作和賞評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書法意象的自然取向
晉衛夫人的《筆陣圖》,其中將漢字基本筆畫以自然物態之象表述出來,如橫似“千里陣云,隱隱然其實有形”,點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其他如“陸斷犀象”、“百鈞弩發”、“萬歲枯藤”、“崩浪雷奔”、“勁弩筋節”,均是以自然之象比擬書法,成為后世書法理論的一大特色。唐李嗣真在《書后品》中評價王羲之書法時寫道:王右軍“正體如陰陽四時,寒暑調暢,巖廊宏敞,簪裾肅穆。其聲鳴也,則鏗鏘金石;其芬郁也,則氤氳蘭麝”;其草行雜體“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瑾瑜爛而五色,黼繡摛其七采”;其飛白體“猶夫霧觳卷舒,煙空照灼,長劍耿介而倚天,勁矢超騰而無地”,“又如松巖點黛,蓊郁而起朝云;飛泉漱玉,灑散而成暮雨……”[9]135這其中“有天時意象,有景觀意象,有人物意象,有色彩意象,有聲音意象,有香味意象,有膚覺意象……”[10]115-116書法作為藝術表現形式必然是人類追求自由,渴望窺見自然變化奧秘的手段,因此以自然之象喻書或是由書想到自然之象,都如馬克思所說是“對自我本質力量的確認”的表現。
3.書法意象的人文取向
“若而書也,修短合度,輕重協衡,陰陽得宜,剛柔互濟。猶世之論相者,不肥不瘦,不長不短,為端美也……瘦而露骨,肥而露肉,不以為佳;瘦不露骨,肥不露肉,乃為尚也。”[11]313骨肉、筋骨、肥瘦等是人們最初用人體意象類比論書的范疇,也是常見的方法,如“顏筋柳骨”是也。書法中人的意象美,也在由表象到內在的發展。由此推及楊雄的“書,心畫也。”三國鐘繇《筆法》:“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書法美的賞鑒本身就體現了古人對自己身體的認可與欣賞,正如黑格爾在《美學》中說:“自然美的頂峰是動物的生命美。而最高級的動物美正是人類形體的優美。”[12]188對由人創造出的文字以美的形式表達出來的書法給以人體美的類比不能不說是古人確認自我的自信顯現。
書法意象的人文取向還表現在人的氣質品味由書法作品中的反觀。姜夔說:“自然長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澤之癯,肥者如貴游之子,勁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攲斜如醉仙,端楷如賢士。”[13]393梁武帝《古今書人優劣評》覺得:王僧虔書如王謝子弟,奕奕有一種風流氣骨;蕭子云書,心胸猛烈,鋒刃難當;羊欣書如婢作夫人,羞澀不真;袁崧書如深山道士,見人退縮……
三、書法意象的構造過程
1.創造過程中的意象構造
首先是意在筆先的構思過程,王羲之所謂“意在筆先”的“意”,“并不是指某種抽象的道理,而是指具有藝術完整性的構思成果,也就是在形象、理性和感情相統一基礎上所構想的具有完整性的藝術形象”[14]290。作者在創作之前一定會對作品的整體風格、技法選擇、氣勢風韻等作出一個全面的構想,在腦中形成一個整體化的形式,并在紙上臆想出結果。然后是創作過程中的具體操作,不談具體技法,從空間構成上看,主要是對空間塊面的分割。如果把書法創作看作用黑色的顏料在白紙上作畫的話,整個書寫過程就是以長短、粗細、濃淡不同的黑色線條將白紙空間塊面分割開來,造成疏朗、緊密、渾圓、尖峭的不同空間塊面,這種黑白對比的空間構成是形成書法意象的物質形式,對于審美意象的生成有著重要作用。最后是創作過程中的調整、安排,這可以分為創作中和創作后兩個階段。創作中的調整主要指對章法構成的安排,這其中涉及陰陽、剛柔、動靜、疏密、巧拙、濃枯、暢澀等一系列對立風格技法的調和、轉換。其目的是要達到古人所說的中和的審美要求。創作后的調整是指物化形態的變換、調變,如紙質書作的裝裱、石刻、木刻等,這些形態轉換對書法表現效果將會產生新的作用,如裝裱產生的立體化效果,掛于壁上的可視效果,石刻的凹凸效果,經風雨殘蝕的金石(這是非主觀性的,但其拓本可以算作再創作的作品)效果都將對書法意象的生成造成影響。
經由以上幾個步驟,書法作品被創作出來,它的物化形態之中蘊涵著作者及其所處時代、社會的風格特征與審美取向,這些都將沉淀為書法意象的內質,伴隨著欣賞者的發掘而顯現為藝術化的意象。
2.欣賞過程中的意象構成
普通欣賞者面對一件書法作品首先想到的是它的內容,即它用文字表達的那些詞句是什么。這是不為專業鑒賞家和書法家本身所肯定的,因為書法不是寫字。雖然在古代相當長的時期內,書法的實用性與藝術性是不分的,但這并不能說明古人欣賞書法是從實用性角度出發的,否則為何成篇累牘的書論以形象化的詞句贊美書藝,而沒有哪個稱某位書家書寫清楚、工整,便于識別。事實上到了文字成熟以后,書家們所孜孜以求的恰是突破篆隸那種對稱、規范的書寫風格,因而行草書成為最便于表達書法家個性風格的書體,過于規范缺少變化的書寫則動輒被給以“如排印板”、“狀如算子”的詬病。可見欣賞者首先應關注的應該是形式而不是內容。
對于書法作品的形式欣賞是一個由總到分再由分到總的過程。先是整體觀照,可以見到所書作品的大小,是何書體,字數多少,風格特征,這一步驟能使我們得出整體的評價,即書作是剛是柔,是雄強是秀俊,在心中生成或威武將軍或羅綺美人的人格形象;或雷霆閃電或微風拂柳的心理感受。接下來細賞作品,可以見到字的大小對比,長短安排,虛實映襯,方圓變化,濃枯調和,章法上的起承轉合,疏密穿插……這一過程具有歷時性,如同欣賞音樂和舞蹈,當音符傳至鼓膜,動作映入眼簾,觸動心靈,喚起美感,但前一音節與動作將不再復現,僅是作為完整作品的一個環節和作品本身不可分割。這時的欣賞者看到的將是流動的意象顯現,或如壯士扼腕,或如美人含羞,或如獅子搏象、或如鶴游碧霄,總之作品隨欣賞者活了起來。最后還是會進行統觀式的賞析,但這時的觀照不同于最開始的,經過前兩個程序的欣賞者已被作品的藝術魅力所帶動、感染,不自覺地將那一系列美的感受回味,回頭再來看作品,真是滿紙活物,無需通過目光的移轉整幅作品已動了起來。當然受欣賞者文化修養、見識閱歷等因素的影響,每位欣賞者的構造結果不會完全相同。但可以共通的是通過聯想與通感對書作中的自然物象特征與人自身生命力量的把握。
[參考文獻]
[1] 蕭 衍.古今書人優劣評[M]//黃簡.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
[2]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碑評[M]//黃簡.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
[3] 蔡 邕.筆論[M]//黃簡.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
[4] 姜澄清.中國書法思想史[M].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1994.
[5] 韓玉濤.中國書學[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
[6]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
[7] 楊小清.藝術構造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8] 張懷瓘.文字論[M]//黃簡.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
[9] 李嗣真.書后品[M]//黃簡.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
[10] 金學智.中國書法美學[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4.
[11] 蘇 軾.論書[M]//黃簡.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