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4 16:48:4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法學研究范式,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在對刑事訴訟的法學的研究之中,需要說明的是,對于刑事訴訟的法學的研究,不是對近年來研究成果以及為我國的司法的發展的推動的否定,更不是要對在學術研究方面存在不足的研究人員進行責備,目的是為了推動我國刑事訴訟的法學研究的改善與創新。根據我國的法學的研究現狀以及所具有的特點,進行相應方法的改進。
1 規范化分析研究方法在刑事訴訟法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理論與實踐差距太大
在法學的教育過程中,教材上的理論過多,缺乏對于刑事訴訟法在落實方面的信息。由于學術研究的缺陷,使得教師或研究人員在課堂以及教材中過少的提及有關刑事訴訟相關事務的解決知識,從而使得大部分的研究人員以及對法學的學習人員,懂得了過多的理論知識,在真正的司法執行中不能勝任工作的要求。
1.2 在對刑事訴訟的規范化的分析研究中憲法的規范對司法的約束重視度不夠
學術研究人員進行形式訴訟的法學的探究中,基本上忽略了憲法在研究中的作用,進而忽略了對憲法的分析。進一步來說,由于缺少對憲法的運用,使得規范化的分析方法被法律所拘泥,想要使得廣大師生以及研究人員意識到憲法的地位在統治中的理念以及進行法律化的人類思索是很難實現的。
1.3 存在嚴重的學科之間的問題
通過規范化研究法學的學術人員很少對其他學科進行探究,使得所研究的成果缺乏深層次化、體系化。對其他的研究方法以及外國的研究法要有效的利用,然而對于一直被倡導的研究一體化,卻很少被執行,使得學術的研究不能實現真正的體系化。
2 通過實證來進行探究的方法存在的問題
2.1 信息收集困難,范圍相對狹窄
由于司法部門所進行的統計過于隱蔽,使得很多和刑事訴訟有關的內容和數據無法被統計的范圍所覆蓋。因為公眾對司法以及刑事訴訟的信任度不高造成相關的行政機關或者司法部門對進行實際的考察驗證這一研究方法過于警惕,使得相關的學術研究工作人員的信息來源幾乎沒有,致使通過實證來進行法學研究的路途非常艱難。
2.2 研究的成果不夠科學化
很多研究人員由于缺乏系統的、合理的、規范的訓練,使得通過實證來進行刑事訴訟的法學研究還處在一個比較艱難的開始階段。對于科學化的分析、研究、調查等方面還存在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有的學術研究成果缺乏合理的依據,使得其研究的成果可信度不高,研究的成果不夠科學化。
2.3 研究的作用效果不明朗
對于刑事訴訟的研究,相關學術人員在通過實證進行研究的同時,行政機關以及司法部門也在進行研究。相對于學術人員的研究,司法等機關的研究成果往往不會公開。然而學術研究人員的調查由于缺少合理的依據,使得研究的成果不夠嚴謹,不具有科學創造力,使得國家在進行法律的制定和改革時缺少學術的依據。
3 通過比較來進行研究的方法所存在的問題
3.1 研究的成果過于武斷化
在通過比較來進行學術研究的過程中,很多學術研究的工作人員缺乏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進行學術研究結果之間的照搬和抄襲或者是進行表面的探索而不從深層次上思考問題,使得學術的研究在成效方面過于武斷化,缺乏真正的探索與科學的創新。
3.2 研究人員內部意見不統一
在研究時,很多學術工作人員由于各持己見,不進行及時的溝通與交流,甚至缺乏合理正確的讓步,使得學術研究工作無法順利的有效的開展。有的研究思想浪漫色彩很嚴重,有的過于守舊,墨守成規。而有著不同觀點的兩派學術研究人員,進行研究時,沒有從法律的角度考慮,不結合中國的基本國情,使得研究的成果過于不切實際化。
3.3 研究的范圍不夠均衡化
通過比較的來進行學術的探究,然而研究人員在研究時有很大一部分研究國外的相關的英美法學,只有很少一部分研究大陸法的法學,使得研究的范圍不均衡,進而研究的成果也就缺乏實效性。
4 針對三種刑事訴訟的法學的研究方法所進行的思考
規范化分析的研究方法需要在多種層面上進行探究,從正確的理論出發,將司法的解釋作為輔助,將法律的條例作為研究主體,建設以憲法的規范為研究中心的分析研究體系。結合我國的發展實情,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合理的探究與改進,促進我國刑事訴訟的法學的發展,進而改善我國的司法狀況,為我國的司法的改革與指定提供合理的學術依據。
通過實證來進行研究的方法要吸收多種學科,像經濟學、哲學等的研究策略,在此基礎之上,從我國研究的實情出發,改善自身的不足,開展嚴謹化、合理化、科學化的研究。進而拉近自身與國際研究之間的距離。要多汲取先進的學術研究方法與策略,通過對其他學科的先進探索方法的學習,進而找出適合通過實證來進行法學研究的捷徑。擴大實證研究的范圍,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增進通過實證來進行形式訴訟的法學研究的合理化、精確化、規范化、科學化。使得實證的研究與探索更能提供有力的依據。
通過比較來進行研究的方法,要消除對中西文化矛盾的影響,要站在一個長遠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學術無界,文化可以學其精華,棄其糟粕,進行有選擇的學習。積極對外開放,多與外進行先進的學術交流與探究,將我國的基本國情與國際基本準則相結合,深刻的研究我國的刑事訴訟的法學,從而推動我國與國際刑事訴訟方面的協作,加大我國的司法發展步伐。
5 總結
在刑事訴訟的法學研究中,有著廣泛應用的三種研究范式,在一定的程度上都有著需要改進的地方。針對不同的研究方法給予不同的改進決策,從而促進該研究方法的優化,進而推動我國刑事訴訟的法學的進步,為我國的司法部門的發展奠定基礎。除此之外,我國的刑事訴訟的法學還要注意與時俱進,吸收國外的先進的法學研究成果,激勵不同學科之間的相互協作。通過規范化、系統化、扎實化、開放化的研究,促進我國法學的發展,提升我國法學在刑事訴訟方面的研究水準。
參考文獻:
[1]蔣石平, 甘力文. 英美刑事庭前準備程序比較研究[J].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2).
[2]魏治勛. “規范分析”概念的分析[J]. 法學論壇, 2008(05).
[3]萬毅. 刑事訴訟中的扣押:規范分析與法律解釋——以兩個關鍵詞為例[J]. 法學, 2008(07).
1.反思、教學反思的內涵及意義
20世紀80年代以來,關于反思 (reflection)在國際教育領域得到了廣泛的討論與研究。[1]最先把反思引進教學過程的是美國教育家杜威,他在名著《我們怎樣思維》中認為, 反思是人們“對于任何信念或假設性的知識,根據支持它的基礎和它趨于達到的進一步結論而進行的主動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可以說反思是對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對自己體驗過的東西的理解或描述。這里的反思并非教師對教育教學工作進行一般意義的思考和回顧,而是要從反思自我開始,進而反思教學能力,反思育人方法,反思課程改革,反思生活等。
反思被廣泛地看作是教師教學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從事以人為目標,以人為核心的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其中“教學反思”就顯得尤為重要。[2]“教學反思” 又稱“反思性教學”(reflect teaching),是指教師自己完成的教學實踐活動,有目的地進行審視,做出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導日后的教學,通過思考、解剖自己日常實踐從而不斷地超越提升自我。用教學反思指導控制教學實踐,教師就會探索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就會積極優化教學,進一步充實自己。經常性的教學反思可使教師自身教學發展得到顯著提升。可以說反思是教師自身教學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也是教師新成長的起點,而教學反思則是教師教學發展的直接抓手。
2.反思能力與教師教學發展關系
要學會和利用教學反思促進教師教學發展,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就顯得更為重要,因為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決定教師教學反思的深度和廣度。
反思能力是教師以自己和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決策、行為、方法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分析、調整的能力。[3]教師要想提高教學反思能力,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自我監控能力和教學監控能力,這包括教師對自我的教學發展規劃能力、對教育理念把握吸收能力及對自我教學認同能力等。
教師教學發展是指教師以自身專業素質,包括知識、技能和情意等方面的提高與完善為基礎的教學成長和教學成熟的過程。[4]在這個過程中要不斷學習、積累教育科學知識和一般文化科學知識,要在教學職業生涯的每一階段掌握良好教學實踐所必備的知識和技能,要不斷形成和提高學科能力,要不斷養成教育素養。
3.教學反思是教師教學發展的有效途徑
影響教師教學發展因素的研究很多,不僅有的社會環境因素,還有個人因素,并且在個人因素中,反思能力的缺失在自身發展中占有很關鍵因素。波斯納提出的教師成長公式:經驗+
反思=成長,也充分說明了反思是教師教學發展的有效途徑。反思是教師教學發展的內因,起著主導作用,反思已成為增強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一環。[5]
教師教學能力水平的提高是建立在教學反思的基礎上的,教學反思能力決定著教師教學水平提高的發展周期,決定著教師從“教學型教師”向 “研究型教師”轉變的程度。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越強,越容易發現教育現象及感悟教育規律,越容易把握教學實質,越容易實現自己的教育超越,教師的教學水平發展的速度也就越快,教師的研究型程度也就越高。
教師教學水平的發展與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是相輔相成的,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教師在教學發展中,只有不斷地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并對自己面臨的教學實踐進行深刻的反思和感悟,才能逐步形成對自己教學實踐的反思意識和能力,才能在反思中對自己的教學經驗進行剖析、感受和理性提升,從而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最終促進教師的教學發展。
4.教師教學發展各階段教學反思的主要特征
目前教師教學發展問題依然困擾著大多數教師,在提高教學反思能力方面又顯得無從下手。如果我們能夠根據教師教學發展不同階段中教學反思所表現出的特征入手進行剖析,那么對于提高教師教學反思能力,促進教師教學發展,提高我們教育教學的整體水平是十分有益的。
若按“反思型實踐者”范式,我認為可將教師教學研究水平的發展概括為以下幾個階段,它們是:適應期、階段發展期、停滯期、飛速發展期、成熟期。
所謂的適應期是指教師在職業生涯初期對于一般意義上的教學常規與經驗的積累過程。教師在這個階段主要表現為知識講授的呈現階段,教育方法的學習與揣摩階段,教育理念的吸收階段,并不帶有太多的行為實踐性和反思性。雖然在這個階段會表現出旺盛的職業精力和教育思維活躍性,但并不是以反思性為主,多數是教學后的反省,更難說反思能力的提高。這一階段如果更多地反思自己的教學監控能力,那么對于教師自身的教學發展將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階段發展期是指教師在職業生涯中形成一定風格后,開始在職業活動中主動運用教學實踐,積極進行教學反饋與調節的應用過程。教師在這個階段主要表現為教學的主動實踐性、運用的及時調整性、結果的充分反饋性。在這個階段教師最能產生自我教學效能感和價值感。但同時教師會在這個階段被大量的信息和反饋的結果包圍,會進行非習慣性的反思,仿佛反思得越多,教學中要思考的就越多,卻越無從找到答案。在這個階段教師最多的會反思自我的職業規劃與教學發展設計。由于這種反思是非習慣性的,無主動意識的,因此這種反思并沒有成為教師教學發展的催化劑。如果在這個階段能從生活反思能力、自我反思能力以及德育反思能力入手培養自己的反思意識,那么對于教師自身的教學發展將起到決定性作用。
停滯期可謂是教師職業生涯中的一個倦怠期。由于教師教學情境的多變性,新知識結構的不斷更新,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會導致教師在工作任務上的疲憊感,教學情緒的低落感,教學研究的困惑感,教學思想的沖擊感以及教學實踐的不充分感,從而最終導致教師個人成就感的缺失。那么在這個階段惰性是教師的普遍表現,如果能夠更多地從情感能力、價值能力方面進行反思將對于教師自身的教學發展起到轉折性作用。
飛速發展期是建立在教師的反思基礎上的,是教師在停滯期期間對教學活動的意義及價值進行深入的思考后、對教學實踐重新梳理和調整后,對自我評價重新判斷與定位后,更為主動地進行教學思考,促進教師教學發展的一個最重要的時期。在這個階段教師能夠有意識地、謹慎地、經常性地、有針對性地將研究結果用于教育實踐,會逐步形成一種反思習慣,會將反思作為促進自身教學發展的一種手段。
成熟期是指教師真正意義上成為 “專家型”教師、“學者型”教師、“研究型”教師的時期。這一階段的教師會做到“邊教邊悟”, 教學參與更為主動,教學發展更為積極,會創造性地實施教育教學活動,具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更多地表現為思維的再次活躍性、教學的積極創造性和自我的不斷發展性。
5.教師教學反思能力培養與提高應注意的問題
從教師教學水平發展的各個階段可以看出,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是關鍵所在。那么在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培養與提高上也應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1)避免思維狹隘性。即各個發展階段的教學反思不是對教學工作的一種單純回顧,而是要對自己教學理念的把握,對自己教學方法的設計,對自己教學手段的運用,對自己教學組織形式的開展等進行的全方位的反思。
(2)避免權威認同性。反思型教師應對教育理論和實踐持有一種健康的懷疑與批評,應學會用一種前瞻性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能夠對自己以及自己行為給予學生的影響進行積極的反思,不要固守結論,盲從權威,也不要全盤否定自我,學會注重實踐研究,能夠在研究狀態下進行教育教學實踐,從而形成自己獨到的教育教學風格。
(3)避免純粹理論性。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培養與提高要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操作中進行,從狹義上來說,一次教學實踐后,要及時進行教學反思,總結經驗,之后再次實踐,再歸納總結。從廣義上來說,階段性的實踐后進行系統反思,發現新問題,總結新經驗,循環反復,不斷上升,在這一過程中,只有教師的教育實踐能力得到不斷提升,教師才能得到可持續的教學發展。
(4)避免一蹴而就。這種教學反思應是一個持續不斷的認識自我、否定自我、提高自我的反復過程,要養成反思習慣,要克服急躁或懈怠情緒。反思的意義在于實踐中的反復錘煉、反饋與評價,不應成為階段性的產物。
(5)強調時效性。針對一個教學活動結束后要及時總結,針對一定階段的學科發展要及時研究與學習,針對一定教學理念創新要及時吸收與調整,這樣可以縮短教師教學發展的周期。
6.教師教學反思能力培養與提高具體措施
對于教學反思的方法研究已經有很多,如行動法、比較法、對話法、錄像法等,針對教學反思的不同側面,筆者提出的具體辦法和途徑如下表所示。
目前我們教育教學面臨著教師如何進行教學研究及專業化發展的問題,培養反思型教師是促進教學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發展的有效手段。讓教師養成習慣性的教學反思是教師走出教學困境,促進自身教學發展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3]周廣強.教師專業能力培養與訓練[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魏 F.談教學反思[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35).
前言:
提升中小學教育的美術教學質量,是提升中小學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研究示范方法在中小學美術教育領域的具體應用特點,并對相關示范方法進行完整的分析,能夠很大程度上提升中小學美術教學的質量。
一、中小學美術教育領域應用示范教學的意義
(一)有助于中小學學生更好的掌握美術學習的重點
在中小學實施常規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將美術領域的基礎知識通過直觀展示的方式完成對學生的基礎知識教育[1]。因此,教師模式和方法的頻繁轉換的保證美術教學質量的關鍵。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學需要將美術領域的理論知識和繪畫過程中的具體技巧進行融合,使美術教學可以通過示范教學的模式進行很好的教學設計,并保證全部的教學活動能夠適應美術教育的具體設計理念,并提升對教學意圖的實現水平。教學活動推進的過程中,示范性教育可以使抽象的美術理論變得更加巨化,避免由于中小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美術學理論而產生厭學情緒。美術教學的推進還能夠使教學活動在程序上變得更加科學,以便學生可以在現有的學習模式中加強對美術基礎知識的理解[2]。中小學的美術教育不同于高等美術專業領域的教育。因此,使用示范教學進行中小學美術教育領域重點因素的設計和實施,能夠很大程度上提升中小學教育過程中的重點突出情況,以便中小學的教育工作能夠保證學生熟練的掌握教學重點,避免在教育的過程中由于基礎知識的繁雜造成美術教學質量不夠理想。
(二)提升中小學生對繪畫技能的掌握水平
中小學生的基本繪畫技能是保證中小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關鍵,也是提升中小學生美術學習基礎功底的重要因素。在當前美術教育對創新因素要求較高的情況下,在中小學美術教育領域進行學生個性化塑造是美術教學的關鍵性內容[3]。因此,保證中小學的美術教學能夠為學生營造出更加高水平的個性施展空間,是提升中小學生美術學習質量,保證中小學生掌握基礎性學習功底的關鍵。此外,示范教學的開展還能使中小學生通過模仿的形式進行美術學習的開展,使中小學生可以避免由于理解力水平不高造成難以掌握基礎性美術學習能力,使中小學生能夠在尚不具備足夠理解能力的情況下將心中的創意進行完整的表達,保證中小學生掌握一定的美術繪畫功底。
二、中小學美術示范教學的具體執行方法
(一)直接由教師進行示范
首先教師需要采用較為簡單的程序執行美術示范教學,使學生可以按照較為直觀的方式了解正確的美術繪畫技藝。此外,教師要使用傳統的繪畫技巧進行展示,不能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示范程序的簡化,使學生可以在程序當中了解到正確的繪畫程序特征,提升示范教學的執行水平[4]。在執行具體的美術教學示范過程中,教師需要保證示范教學能夠涵蓋美術教學的全部過程,使中小學生可以在每一個教學過程中感受到正確的美術繪畫技巧,增強對新型示范教學方法的認同度。教師要保證在實施示范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參與到示范教學的活動當中,并在教師的指導之下進行美術學習技巧的掌握,保證學生可以在教師的示范過程中提升對教師教學內容的理解深度,并從根本上提升對示范教學的認可程度。例如,教師在進行國畫示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墨水的研磨到毛筆的舒展進行全過程的示范,并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將繪畫作品的染色程序和毛筆的轉折技巧進行處理,使國畫作品可以很好的進行色彩因素的正確配置,并保證色彩因素能夠適應繪畫技法的運行需要。教師還要在處理繪畫材料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示范,保證染料的制備狀態程度不會影響到繪畫示范質量[5]。教師還要時刻關注示范教學進行過程中的學生心理狀態,切實保證示范教學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在興趣因素的驅使下更好的進行美術學習的探索。
(二)應用媒體資源實施示范程序設計
中小學的美術教學雖然并不涉及到眾多的深奧的理論知識,但是,很多美術知識如果缺乏理論因素的協助,很難保證在應用的過程中產生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將多媒體技術正確的應用于中小學美術教學領域,可以使教學活動的推進獲得較強的科技層面的支持。在具體的多媒體資源應用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多媒體課件制作過程的關注。保證多媒體技術進行的示范教學可以同傳統的教學模式取得相同的效果。由于多媒體教學形式并不是由教師進行親自示范,教師必須保證以獨立操作的方式完成對多媒體教學的補充,使多媒體技術的局限性可以得到有效的破解,確保中小學美術教學質量。教師還要加強對多媒體示范教學的重要元素的分析,使多媒體教學可以保證具備較強的直觀優勢,并保證課件的制作可以使示范過程變得更加形象,確保多媒體示范教學的實際價值得到實現。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教學同美術課程的興趣因素進行聯系,使學生能夠在興趣因素的保證之下實現教學水平的提高。
(三)應用對比式示范方法
對比式示范是示范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需要科學的選擇不同的美術作品實施對比處理,并通過各類美術作品的優劣對比進行對比示范模式的構建,使對比示范方法的價值能夠得到完整的體現。教師可以將繪畫教學中的典型錯誤通過對比示范的方式進行展現,使示范教學能夠有效的將中小學美術教學領域的問題進行合理的展示,使中小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到繪畫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典型問題,并對問題進行處理,保證對比示范法的價值可以得到有效的延展。
結論:
示范方法是一種科學的教學方法,目前已經廣泛使用于中小學教育工作的各個領域,深入的分析示范教學方法的具體應用情況,并對中小學教學領域應用示范教學方法的情況進行分析,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強中小學美術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管慧勇.我國中小學美術教科書的設計教學內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
[2]饒丹.中日中小學美術教育的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2011年,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員會聯合了《關于實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若干意見》(教高〔2011〕10號),正式啟動了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其中,培養應用型、復合型法律職業人才,是實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重點。法學研究生教育旨在培養具有研究與創新能力的高層次綜合法律人才。法學研究生教育,作為后本科教育階段,與本科法律教育存在不同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式。改革法學研究生的課程教學方式,提高研究生課程教學質量,是培養拔尖創新法律人才的核心內容。
1 當前法學研究生課程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
隨著中國法治的不斷發展,三十余年來,無論是法律職業教育還是普法教育,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尤其是在法律職業教育領域,法學本科以及研究生教育發展尤為迅速。隨著法學研究生招生規模逐漸擴大,在研究生教學方式領域出現諸多問題,需要進行檢討與改革。
首先,法學研究生教學返歸本科生教育方式。法學本科階段主要是法學基礎知識積累階段,而研究生教育則屬于從本科知識學習階段向自主科研過渡的重要階段。法學研究生課程教學應區別于本科生知識傳授型教學,更應注重研究生科研能力以及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但是,在實踐中,隨著法學研究生數量的大幅增長,法學碩士生教學逐漸向本科教學方式傾斜,依賴集體班級授課,教學資源配置不科學。
其次,法學研究生課程教學手段單一。我國傳統的法學教學模式是以教師單項式講授為主,這種模式的優點在于能夠盡快使學生了解學科的基礎知識和重點問題,在法律入門階段,該方法具有較高的效率。同時,該方法因缺乏師生間互動以及培養學生的主動性而被廣為詬病。目前,以“教師講,學生聽”的知識傳授型教學模式仍然是法學研究生教學中最主要的方式。知識傳授型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講授為中心的講學方式,側重于單方的知識灌輸。針對知識傳授型教學模式的缺點,有些教師將教學方式改變為學生講授,教師點評的方式進行。這種方式一方面無法控制學生講課的質量,另一方面,可能導致因教師備課不足而疏于解惑。
再次,案例教學、診所教學、實驗教學等方式尚未體系化。我國研究生法學專業教育基本以理論教學為主導,缺乏對研究生法律思維能力以及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案例教學、診所教學、實驗教學是法學教育領域近年來探索使用的新的教學方式。但是,國內學理界對上述教學方式本身存在的原理以及規律尚缺乏系統的研究,亦即,上述教學方法尚未體系化、科學化。在實踐教學中,案例通常是由教師根據個人的主觀認識來選舉,缺乏指引性標準,有些選舉的案例過于陳舊而與實踐脫節。診所教學與實驗教學往往由于研究生可利用的機會和頻率過少而流于形式。
2 研究生階段法律科學教育的特質與導向
教學方法應該與學科性質相適應,否則會南轅北轍,與教學初衷相反。就其性質而言,法學主要歸屬于社會科學,但同時其知識體系又涉及自然科學與規范科學等。法學不僅是科學的知識體系,而且還是一門技術,技術的主要成分則在于實用。①法學的學習,不僅限于理論知識的獲取,同時更多的在于實踐運用能力的培養。在研究生階段,法律科學教育應著重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法學研究生教學應深化專業理論知識。本科教育階段以法學主干課程教育為主,并未有細化的專業劃分,教學內容以法學概念、特征以及法律規范介紹為主。在研究生教育階段,有明確的專業方向,研究生教學應根據專業特點設計系統科學的教學課程安排。法學研究生理論課程的教學旨在教授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論知識,引導學生能夠檢索閱讀相關文獻。尤其是在比較法領域,因為涉及的領域具有開放性,所以需要教師以更科學的授課方式引導學生學習。
法學研究生教學應注重培養法律思維能力。法律思維,簡而言之,是指按照法律的邏輯來觀察、分析、解決社會問題的思維方式。法律思維是法律職業者最基本的工作素養。本科教育階段,法學知識的獲取主要以理解和記憶為主,傳統“老師講、學生聽”的講授式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掌握基礎的法學知識。但在本科后教育階段,學生對法學基礎知識有一定掌握的情況下,應著重培養其獨立的思考能力和法律思維能力。目前,我國法學研究生課程教學依然以法律理論分析、法律規范闡釋、以及法律體系的引介之上,缺乏對研究生法律思維的啟發性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21-020-02
近年來,研究生教育中出現的學術道德失范現象愈演愈烈,前景令人擔憂。研究生學術道德的缺失,敗壞了校風和學風,扭曲了誠信治學的學術氛圍,嚴重影響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因此,鏟除培養學術道德失范的溫床,全面加強學術道德建設,是當前高校學風建設工作的首要內容。
一、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現
1、課程學習、科學實驗階段的學術道德失范表現
研究生在上課階段,就已經會采用各式手段瞞天過海,胡編濫造:期末考試時攜帶小抄,作弊以獲取高分;竊取他人實驗成果,偷換數據,抄襲實驗報告;從互聯網上下載論文,稍作修改即作為期末論文上交。
2、及畢業論文中學術道德失范的表現
大部分高校在評獎或畢業所需的條件上,都會注明或撰寫畢業論文的要求。這導致研究生不論是否側重于理論研究,都必須要有自己的專業性科研論文成果。于是,各種類型的學術道德失范行為集中于此,具體表現為:抄襲,剽竊、侵占他人勞動成果,或者“越境”翻譯國外學者的成果后據為己有;在未實際參加的研究成果或論文中掛名,或引用有關參考文獻未說明,或標注“偽注”,盲目列出并未引用的參考書目;一稿多投或一稿多用,將自己待發表的論文或者已經發表的論文,改頭換面,更換題目,繼續在其他刊物上投稿;找“”,出錢雇“”貫以自己姓名的論文,或充當“”替人論文等等。
二、當前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現象的原因分析
1、受社會不良影響較大
現今我國處于社會轉型期,唯利是圖、以最小代價獲取最大利益已逐漸成為人們新的座右銘。這些扭曲的價值觀,不可避免的投射到高校科研學術的凈土,從而轉化成為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的動因之一。職稱評審、職務認定、學術地位水平的評價,對名利的過度追逐導致學術規范的邊緣化,傳統學術道德規范體系的道德約束力日益削弱,學術泡沫、粗制濫造、弄虛作假、人情送禮、任人唯親、暗箱操作、學霸威懾等現象大有越演越烈之勢。另一方面,面對研究生擴招,就業壓力逐年加大,人才競爭日趨白熱化的大環境,很大一部分研究生無法平心靜氣的進行學術研究。為了日后能夠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他們只能在公務員考試、各種考證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因此也無暇顧及學術研究,到真正交稿之時就只能敷衍了事,東拼西湊。
2、高校缺乏對研究生的學術道德教育
(1)缺乏對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
一些高校往往注重“科研能力”、課題論文的數量,而常常忽視對研究生進行學術道德教育。其后果是第一,使研究生不了解學術規范的具體內容,對于科學研究中的譯、署名、引據、注釋等概念模糊不清,致使很多學術失范行為成了“無心之過”。第二,道德教育的缺失致使研究生的知識產權意識淡漠,缺乏學術道德觀念和自我約束力,不能以正確的學術道德規范自己的學術行為。
(2)監督懲戒機制不到位
目前高校對于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的懲戒大都只集中在考試中防抄襲、作弊的措施上,對于論文的剽竊、侵占,并沒有健全的監督管理和懲罰方法。這樣致使研究生的學術不端行為得不到及時的察覺、揭發和懲治。
(3)研究生學術水平評價標準單一
現階段對研究生學術水平評價標準非常單一,一般以所發論文數量與發表刊物檔次結合考察。思想政治狀況考核弱化,卻以作為評獎評優,乃至是否能夠畢業的唯一標準。有部分研究生不學無術,運用各種學術失范手段大量制造劣質論文,給予出版社適當“稿費”就可直接發表。最后,卻能夠擠掉很多真正潛心鉆研、刻苦用功的同學,摘得獎學金的榮譽。而那些踏實做科研的研究生,則因為研究周期較長,無法在短時間內取得學術成果,而與獎項擦肩而過。而在另一些高校里,在讀期間,不完成論文量化的標準,研究生就無法實現學業,甚至嚴重影響了將來的就業。在這樣的指揮棒下,現實性很強的研究生當然“急功近利”,想方設法走捷徑,提高論文數量,忽視質量。這也造成了滋生學術失范的溫床。
三、對于加強研究生學術道德建設的思考
加強研究生學術道德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采取多項措施,依靠學生、老師、學校乃至社會的共同努力。根據研究生學術道德的現狀及其問題的成因,結合本人多年從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積累的經驗,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從制度上杜絕學術失范現象的產生:
1、強化學術道德教育,形成以遵守學術道德為榮的研究氛圍
(1)充分認識學術道德教育對培養合格研究生的意義。
合格研究生不僅要具有過硬的專業水平,扎實的學術功底;更為重要的是,他所撰寫的論文不是建立在剽竊他人成果的基礎上,而是踏踏實實由自己努力完成的。過程的清白,才能彰顯結果的珍貴。所以,必須首先認識到加強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切實提高學術素質的具體措施。
(2)積極開展學術道德教育活動
秉承先入為主的規律,在研究生入學后的新生教育課中,將學術道德教育作為第一課,優先進行講解。從而給研究生打下必須自覺遵守學術道德的深刻烙印。同時將學術道德教育放入《研究生培養手冊》,并設立必修課專門對此進行解讀。以保證學術道德教育的常態化、長期性。
研究生在讀期間,要結合經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掌握研究生的思想動態,運用正反面典型事例,有針對性的進行學術道德教育,做到警鐘常鳴。使學生牢固樹立以遵守學術道德為榮,以學術道德失范為恥的榮辱觀,使之在正確的學術道德觀的熏陶和指引下成長進步。
2、完善研究生學術道德監管機制
(1)合理使用懲罰手段
合理使用懲罰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手段。可以最直觀的表現學術失范人員的不利后果,對周圍同學造成心理壓力,促使其按照規則做科研,不跨越紅線。同時也能使遵守學術誠信的學生相信,他們的努力能夠得到尊重和回報,通過造假走捷徑將最終受到殘酷懲罰。
建立完善的懲罰機制,首先需要根據研究生學術失范的不同情況規定輕重緩急的處罰措施。例如考試作弊,將給予記過處分,并取消當年的評獎評優資格;學期論文抄襲,取消學科成績并重修補考;畢業論文的摘抄率過高,將推遲畢業,重新修改論文。其次組建由學生、導師和主管領導構成的學術道德監督小組,對研究生的作業、考試、論文、科研等環節進行監督管理,對學位申請、評獎選優、出國推薦等過程中需要的學習成績、科研成果及進行嚴格審查和核實。將學術誠信納入學生的相關考核體系中,直接與學生能否獲得獎學金與能否畢業掛鉤,加強學術道德建設工作的聯動性。
(2)充分發揮導師作為學術道德建設第一責任人的作用
研究生導師既要“教書”,更要“育人”。他不僅要培養研究生成才,教會他們學習方法,理論知識;更要注重其一言一行對學生道德上潛移默化的影響。將學術道德指導要求作為研究生導師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要求導師在日常學習和科研過程中注重研究生的德育教育和學術規范的示范與引導,向學生積極倡導求真務實的學術作風,用自己的高尚品德及人格力量教導和感染學生,培育學生養成恪守學術規范的優良風范。
(3)轉換研究生學術水平評價標準
第一,要在評價標準中明確規定學術道德素質要求。學術道德規范不是空有口號,也有量化標準。例如發表的學術論文抄襲率超過了多少百分比,就必須要取消學術不端研究生評獎評優的資格。將這些學術道德要求切實在評價標準中提出,可以對研究生的學術道德失范行為起到良好的現實制約作用。第二,取消要求研究生在規定的期刊發表一定數量的文章的規定,給研究生一個相對寬松的學術環境。學術研究是一種體力活,很多時候必須在大量閱讀參考文獻的基礎上才能產生自己的觀點。而部分高校動輒要求發表2-3篇學術論文才能畢業或申請獎學金的規定,一方面使研究生缺少時間靜下心來做科研,從而產生各種學術道德失范行為;另一方面助長研究生浮躁的學風,在人格上形成誠信缺失。所以,應該根據多元化培養目標建立相對應的研究生評價標準,不應以學術論文數量作為唯一標準。考慮不同學科特點以及行業特性,應在培養環節上各有側重。對學術研究型人才的評價應側重考察理論基礎和學術研究成果的質量,對復合應用型人才的評價應側重知識的掌握、運用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使不同類型的人才各盡其能。
參考文獻
翻轉課堂最初源于美國林地高中。兩位化學教師為由于各種原因無法到課堂上課的孩子們錄制教學視頻,將其傳到網絡上,為這些學生提供幫助。這兩位教師逐漸意識到這種教學模式不僅適用于未能上課的孩子,同樣也可以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應用于課堂教學中來促進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們的學習動機。2012年,這兩位教師成立了(FLN),用以幫助那些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感興趣的教師,為他們提供知識、技能、資源以及技術上的支持。此后,可汗學院,全球名校視頻公開課等都對翻轉課堂的教學改革起到了促進和推動作用。
翻轉課堂,又稱反轉課堂,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部分。課前,教師將課堂中的重難點問題通過制成7~15分鐘的短視頻形式在上課前提供給學生們,并根據知識點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們在課前對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還可根據教師的分組進行小組討論。在課堂上,教師根據學生們的討論情況進行補充講解。課后,應由學生梳理好課前課中的知識要點,進行教學反思。
2.QQ平臺的特點
QQ平臺是廣東深圳騰訊公司(外文名Tencent)開發的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時通信(IM)聊天工具。騰訊QQ支持在線聊天、視頻通話、點對點斷點續傳文件、共享文件、網絡硬盤、自定義面板、QQ郵箱,QQ群等多種功能,并可與多種通訊終端相連p]。QQ平臺具有即時性、存儲性、交互性、共享性、兼容性、泛在性等特點。
2.1 即時性
QQ平臺具備即時性。QQ用戶可以彼此即時收發文字消息或語音消息,分享各種鏈接、文件。教師上傳至QQ平臺的教學資源,學生可以在第一時間下載觀看。QQ平臺的及時性解除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障礙,縮短師生之間的交流距離。學生們對視頻的掌握情況,教師可以即時了解,繼而針對其制定和調整相應的教學內備和策略,使諫堂更高效。
2.2 存儲性
QQ平臺具有大容量網絡硬盤,可以存儲各種形式的教學資源。例如視頻、音頻、圖片、文檔等都可以以文件形式存儲。與傳統課堂的一次性教學相比,可存儲的教學資源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進行預習、梳理和回顧。教師可以精心篩選一些教學資源上傳到QQ文件中,這些資源可以一直儲存在QQ文件內,便于學生隨時查閱。
2.3 交互性
平臺可以創建QQ群、討論組。通過將單獨的賬號同時加到一個群組中實現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提供一個零障礙交流平臺。學生可以利用這個平臺針對知識點提出問題、討論問題,相互交流、相互學習。使學生們在自主學習中產生的問題得以解決。
2.4 兼容性與共享性
QQ平臺的兼容性使其可以與其他各種社交媒體或網頁進行無縫連接。教師與學生知可以在群內或討論組內相關的教學內容鏈接,對相關知識進行共享。
2.5 泛在性
QQ平臺具備4A元素(anywhere,anytime,anyone,anything),可以在任何有網絡或流量的條件下操作,沒有時間、地點的局限性。既可以在電腦上操作,也可以用豐機操作。另外,學生們對QQ平臺的使用再熟悉不過,避免了時間、資源上的浪費。學生們的學習時間,地點不在局限于課堂,而是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碎片化學習,節省了大量的時間。通過平臺,一些關于學習方面的感悟,反思也可以隨時進行記錄或與他人分享。
QQ平臺的以上特點能夠幫助師生滿足翻轉課堂的需要,使翻轉課堂的順利實施得到保障,是完成翻轉課堂的理想平臺。
3.基于QQ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
為了保證師生之間零障礙交流,首先教師要利用QQ平臺中的QQ群功能,建立一個QQ群。通過“邀請好友進群”或者下發群號的方式將所有學生加到群中。學生在群中以“班級學號姓名”的昵稱存在,這樣可以幫助教師做到有效監管。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特點進行分組,創建討論組,有助于在自主學習過程和課堂活動中進行小組討論,互評等活動。
課前。教師將教學視頻上傳至群文件,并在公告欄中予以提示。可以以消息形式或文件形式布置教學視頻的相關任務一-練習或測試,用糴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認真觀看視頻,做到有效地自主學習。還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開放性問題,例如讓學生找到一些和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相關的可以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資源進行分享。對于知識重難點部分,學生可以通過討論組進行交流、討論,達到互伴學習的效果。教師也可以隨時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選擇性解答。對于課前的自主學習過程,作為學習者主體,應該總結自己對知識重難點的理解和掌握形成記錄,利用日志將其保存作為形成性評價的一部分。作為協助者和組織者,教師能夠全程監控,可以根據學_們存在的問題進行課堂中的教學內容設計,使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更有效。
課中。首先,教師應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總結出教學視頻中知識點的重難點問題以及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這個過程可以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出自己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未能解決的問題或是在討論組中有爭議的問題。可以選擇讓其他小組學生進行助學,對于難題可以通過由教師和學生進行討論,教師講解的方式解決。最后,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總結,梳理知識點。
課后。教師與學生都應對已完成的教學過程進行教學反思/教師可以根據課前和課中所涉及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進行經驗總結。學生可以針對之前自主學習過程中的遺漏知識點進行補充,也可以對自己和同伴的學習方法進行總結,博采眾長,取長補短。這些都可以相應地記錄在QQ日志中,以供日后的回顧和査閱。
一、“翻轉課堂”概述
“翻轉課堂”(Flipping Classroom,也譯作顛倒課堂、翻轉教學等),是一種新出現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起源于美國落基山林地公園高中的喬納森?伯爾曼和亞綸?薩姆斯這兩位化學老師,他們將結合實時講解和PPT演示的視頻上傳到網絡而引起眾人關注。
近年來,“翻轉課堂”在世界各地學校廣受歡迎,在我國也已逐漸興起,成為教育界熱議的話題,從認識階段逐步走向實踐階段。中小學已有不少學校在進行相關的實踐。但對高職教育來說,因為專業課程的復雜性,實踐條件的限制性,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對教師要求提高以及工作量劇增,而尚未得到廣泛應用。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性和有效性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和手段,增加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和個性化的接觸時間,形成讓學生對自己學習負責的環境,老師是學生身邊的“教練”,而課堂變成了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去使用優質的教育資源,不再單純地依賴授課老師去教授知識。課堂和老師的角色發生變化,老師更多的責任是去理解學生的問題和引導學生運用知識掌握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就是要通過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來提升學生素質,以切實做到“知行合一”。
三、高職教育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的可行性
1、互聯網的普及和計算機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使“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變得可行和現實,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去使用優質的教育資源,從而使得課堂翻轉的課前學習切實可行。
2、我國職業教育進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既需要數量規模上的發展,更需要質量效益上的提高。教學方法改革對于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有重要作用,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運用更加科學、先進的教學模式與方法,重視對職業教育教學方法改革的研究,加大對教師教學方法的培訓力度,改革其他教學要素等。
3、“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工具――“微課”、“慕課”的運用。
四、營銷專業課程廣告實務“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實施
1、教學模式對比
傳統課堂教學“翻轉課堂”教學
教學方式課堂講授,課后作業課前學習,課堂討論答疑,課后鞏固、可重復學習復習
教學手段教室、黑板(或白板
PPT),相對單一視頻、網絡課程、模擬實操等,多媒體、多樣化
教學方法教師滿堂灌,理論講授知識案例分析、情境教學、小組研討、視頻分解、參觀學習等
教學內容理論知識案例、小組探討、答疑
師生角色教師為主,學生為輔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參與
2、廣告實務“翻轉課堂”教學設計
廣告實務作為市場營銷、營銷與策劃的專業必修課,實踐性很強,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采用項目化教學,理論聯系實踐、“工學結合”。
(1)課程文件提前準備
包括課程標準、教學大綱、授課計劃表、實踐教學開課計劃表、實訓指導書、單元設計以及PPT等。這一系列課程文件資料,能讓學生準確接收理解到這門課程的學習任務,并且提前進行相關理論的學習和了解,從而更有效的加強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吸收知識,真正會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升職業技能。
(2)課程視頻錄制與準備
廣告實務課程共設計了五個大的項目:廣告認知、廣告調查及實施、制訂廣告計劃、廣告策劃、廣告效果測評。大項目下又設計了不同的子任務進行模塊訓練,例如其中廣告策劃項目就設計了確定廣告主題與創意、創作廣告文案、策劃不同媒體廣告、軟文廣告及植入廣告策劃、撰寫廣告策劃書這五個子任務,每一個子任務訓練模塊都精心設計,精心挑選材料整合教學資源。課題組成員收集案例,整理素材,完成PPT的制作,并結合案例以及廣告短片,完成課程視頻的錄制,同時按要求分發給學生進行課前學習,以保障“翻轉課堂”教學能夠順利實施。
(3)“翻轉課堂”教學內容設計――以“確定廣告主題與創意”為例
針對高職高專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欠缺,為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和提高學習興趣,在教學內容設計上尤其要注意實用性和趣味性,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達到“翻轉課堂”教學效果,在此以“確定廣告主題與創意”為例來說明。首先,供課前學習的視頻文件制作:理論知識講解“廣告主題類型、廣告創意方法與技巧以及廣告創意表現”的PPT,同一商品不同主題、不同商品同一主題、同一商品同一主題的廣告短片,盡量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商品類型,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其次,課堂討論和答疑,采取小組討論代表發言的方式,鼓勵學生充分表達意見和想法,我們設計了飲料這一商品的廣告主題確定和創意表現的討論,學生明顯表現出對于“快樂”“自我價值”等的濃厚興趣,發言很積極,以感性訴求去確定主題和創意,小組討論表現得非常積極,成員間也能利用相應的廣告創意方法去展開思維設計。最后,訓練鞏固所學內容。通過課堂上的討論與答疑,各小組基本上都能大概確定商品的廣告主題以及廣告創意表現了,但還欠缺細節思考,所以教師就布置小組作業任務來檢查學習效果,同時也為下一個訓練任務“創作廣告文案”打下基礎。
五、“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的幾點心得
1、合理布置自主學習任務
“翻轉課堂”強調課前學習,為了避免課堂翻轉因為學生沒有提前學習而無法實施,教師有必要對課前自主學習進行監督檢測,合理布置自主學習任務,這是“翻轉課堂”能夠順利實施的基礎。
2、制作優秀的教學視頻
教學視頻是學生課前學習的重要媒介,優秀的視頻更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所以,課前學習視頻制作質量要好,內容上由授課教師精心設計,視頻制作技術上可以請專業人士指導。
3、高效組織課堂學習活動
課堂學習是教學環節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通過靈活多樣的課堂組織形式設計,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盡可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學會怎樣學習,怎樣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才是教育的目的和教學的本質。
4、適當的激勵與獲取支持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教師作為輔助的“教練”,要能夠激勵學生養成學習的興趣,同時還要努力獲取學校、同行、家長的支持與認可,才能更好地推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持續進行。(作者單位:廣州城建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807.0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5)024-000-01
前言
定向運動是一項新興的體育運動項目,在我國已有30余年發展,早期是在一些軍事院校開展,后來逐步發展成為一項獨立的體育項目,目前深受廣大學生喜愛。定向運動在山東省開展普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無論在場地環境及參與人群。最近幾年在濟南、青島濱州等地方,出現了眾多定向運動相關機構及公司,對定向運動突破校園,走向社會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一、定向運動在山東省發展
山東大學比較早的組建了定向運動隊,并在全國招生定向運動高水平運動員,在各級比賽中一直保持良好成績,其他的很多院校大多是在2005年首次全省定向運動培訓(張曉威主講)開始發展起來的,山東省早期的發展離不開山東省無線電協會和深圳華瑞健定向的推廣。2007年山東省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基本功比賽將定向運動納入其中,此后每隔兩年舉辦一次,該項目在全省高校的體育專業有了進一步的普及。2010年山東省教育廳又將定向運動納入山東省大學生運動會項目,每四年開展一次,2010年山東省體育局也將定向運動設為山東省全民健身比賽項目,每隔一年舉辦一次,規模也越來越大。在省教育廳、省體育局的大力支持下,該項目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目前在濟南、青島、濱州等地,出現了眾多定向運動機構及公司,開展較好的地區每周都會有活動,普及一般的地區,也有一些學校和戶外運動愛好者定期的參與。定向運動在山東省已形成了自己的發展體系,在濟南、青島、濱州等地,無論在學校還是在社會群體,都基本完成了初級階段,為下一步的更快的發展做好了基礎。
二、曲阜師范大學定向運動發展
1.學校課程設置
曲阜師范大學也是從2005年山東省定向運動培訓班開始逐步發展起來的,在2013年休閑體育專業開設定向運動課程,2014年在全校公選課開設定向運動課程。
2.定向運動隊發展
在2014年3月也成立了曲阜師范大學定向運動隊,2014年5月,參加了山東省第二十三屆運動會定向越野比賽,并取得1金3銀2銅及多個前8名,并獲總成績第2名的好成績。同年7月,參加全國學生定向越野錦標賽,在參賽人數不占優勢的情況下也取得一塊銀牌,還獲得多個二等獎、三等獎。“山東省第四、五屆全民健身運動會”、“中國城市系列賽”等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2014年9月“曲阜師范大學定向運動協會”成立,在全校推廣普及定向運動,得到了眾多師生的喜愛。
3.學校團體活動開展
2014年成立了定向運動協會,不少學生加入到協會中,定向運動協會在周末時間組織多次活動,吸引了很多學生來了解和參與到定向運動當中。在體育科學學院每年舉辦一次“校園定向越野賽”,學生積極參與到比賽中,也吸引了不少慕名前來的學生和老師參與到比賽中體驗。定向運動也是一項必須掌握的軍事技能,2014、2015年定向運動連續被列入新生軍訓的正式訓練項目中。定向運動在2015年,被納入全校春季田徑運動會趣味項目,使更多的師生接觸到了定向運動。
三、小結
1.進一步完善課堂教學,在教學及訓練方面,形成適合發展的教學及訓練體系
山東省是一個教育大省,目前該項目得到了山東省教育廳、體育局的重視,極力推廣發展,無論在課堂教學、競技訓練,都會需要一批專業人才,進一步重視課堂教學與實踐,培養眾多定向教師及教練員,為下一步山東省的全面發展做好人才建設。
2.鼓勵學生參與各類比賽
定向運動在濟南、青島、濱州等地發展較普及,曲阜本地受各種因素影響,發展受到制約,鼓勵學生走出去,以賽帶練,不斷參加各級比賽,提高興趣,積累實踐經驗。
3.開發濟南、日照、青島、濱州等地區定向運動實習點
知識本身要體現學以致用,體育專業培養目標是使學生逐步具備教師、教練員等能力,去普及較好的地區實習,一方面可以能力得到實踐鍛煉及提高,也可以更好的抓住就業機會。
4.創建日照訓練基地
定向運動是地圖與指北針的結合,一般大賽都是在山地地形開展,需要等高線知識,曲阜鄰近泰山山脈,無論當地和濟南地區都是以石頭山為主,不利于等高線學習,而曲師大日照校區附近,地鄰廣闊的丘陵地帶,是非常理想的定向運動訓練場所。建設具備山地地形特點的訓練基地,對于隊伍走出山東,走向全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5.在社會上創建商業俱樂部
隨著全國定向運動賽事不斷增多,體育產業快速發展,定向運動商業化也越來越多,在開展較好的地區,從事該項目的商業賽事及活動,為未來定向運動商業化發展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亓美健.推動定向運動在我國快速發展的必要性[J].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2006,(04).
[2]張曉威.定向越野[M].北京:星球地圖出版社2003.
[3]賽慶彬.定向運動[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12.
[4]王娜娜,李培勇,陳克夢.定向越野的起源與發展趨勢的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2(02).
《加強高等師范院校師范生基本技能的訓練》文件明確指出:“要加強高等師范院校學生‘三字’(即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訓練”的要求。但在當前,一些師范院校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事倍功半,令人無奈。那么如何使師范院校的書法教學更有針對性和時效性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教學策略入手。
一、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學生的學書興趣
教學中首要關注學生是否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要在不斷強化其學習目標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學書興趣。
首先讓學生感受到書法本身特有的魅力,激發學習興趣。已故著名書法家沈尹默先生說:“世人公認中國書法是最高藝術,就是因為它能顯示出驚人的奇跡,無色而具畫圖的燦爛,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引人欣賞,心暢神怡。”在教學中,首先,教師可以通過介紹書法史、賞析書法佳作、組織學生交流等途徑,讓學生在真切的感受中,萌生自豪之情和使命之感,迸發出學習書法的興趣。其次,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書法的作用,強化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聯系師范生將來的工作性質,使他們意識到書法學習對今后的幫助。可以帶領學生在欣賞書法佳作的同時品析作品的內容,體味書法對學識修養提升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做事馬虎、心浮氣躁的學生,幫助他們在練字過程中磨練意志性情。當學生樹立練字目標變得實在而明確后,更愿意努力去學習書法。再次,要讓學生增強練字的信心,促使興趣內化。要使學生的練字興趣不轉瞬而逝,就一定要將外在不穩定的興趣轉化為內在穩定的需要和決心,這個過程中學習的信心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可以借助作業展示、評價交流、比賽活動等方式,讓學生取長補短,增添信心,獲取不斷進取的動力。
二、優化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
傳統的書法教學大多是“教師以多示范為主,學生以多練習為主”,這樣容易使教和學的過程變得枯燥乏味,導致教學效果欠佳。要提高教學效果,有效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可優化以下教學環節。
第一,優化示范。示范是使學生迅速領會書寫要領,進行有效練習的重要途徑。傳統的示范是在黑板上用毛筆或粉筆進行演示,一些學生會受觀察角度和距離的影響而看不清示范,降低學習效率,若使用實物投影則會避免這一不足。教學中,學生往往對中鋒、側鋒的變化不太容易理解,教師通過語言也不一定能把筆墨的變化過程完全解釋清楚。但是,通過實物投影的放大演示,就能將筆畫粗細、墨色濃淡、線條流動走向等清晰地展現在屏幕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細心觀摩,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對書寫的變化過程一目了然,大大加深了印象,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實踐,練字就事半功倍了。同時,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優美的音樂,營造靜心練字的氣氛,使學習的環境得到優化。
第二,優化指導。教會學生如何去觀察分析和思考總結,要比教會學生寫出幾個漂亮的字更為重要,所以要指導學生觀察分析和比較。例如“江”字,先分析結構,再分析局部和筆畫特點:左半邊的“三點水”旁,呈弧形排列,形窄;右半邊是“工”,形扁,筆畫粗細長短不同。經過這樣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會逐漸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他們觀察得越仔細,頭腦中字的印象就越深刻,書寫起來就會比較準確,而且有序的觀察分析方法可以提高學生自主臨帖的能力。在指導學生觀察的同時,還要指導學生不斷地發現和總結漢字書寫的一般規律,做到“授之以漁”。
第三,優化練習。書法教學要講練結合,方能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課堂練習時,為了解決“學生多,時間少,指導面窄”等困難,可以將學生按照書寫能力或者人數分成學習小組。指導時,教師就可以深入學習組中進行難點的再次示范和針對性指導,做到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學生也會在互助互評的學習組氛圍中學得更有滋味。第四,優化評價。評價在書法學習中意味著修正錯誤,指引方向,是學生最為重視的。但縱觀老師的評價,有的是重評數量輕評質量,有的是重評價輕反饋,有的是重批評輕鼓勵……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練字的積極性,因此要及時評價優化評價。可以采用多種形式的評價,如老師評、小組評、同桌評、自己評等,這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聽取不同的聲音,客觀地了解自己的書寫情況并建立更高的書寫目標。教師還可以采用適當的等級評價,建立一套批改評價符號;還可以有針對性地批注評語,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激勵他們更加努力練字。
三、滲透書法賞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學習書法的好處并不僅僅在于實用,更大的意義在于練習書法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陶冶情操、培養審美能力、提高文化修養的過程。《筆論》中說:“書者,散也。……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因此,書法課不能僅是練習,一定還要定期安排欣賞課時,教師要組織和指導學生多欣賞名家名作,使他們在心態、性情、認知、意趣等諸多方面得到美的享受,并逐步提高審美鑒賞能力。
四、注重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中不少教師過于注重臨摹,不太注重對學生進行學以致用的引導,致使不少學生只會打開字帖照著寫。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要求學生學習書法家們的運筆和結字的技巧,并把其優點運用到自己的書法練習中來。在學生練習到有一定的基礎時,教師就要指導他們注意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嘗試創作練習,寫出自己的字來,能夠學以致用,走出“只會臨不會用”的悲哀。
在素質教學的今天,書法教學也應該在繼承傳統中不斷創新。以上教學策略僅是筆者通過實踐的一管之見,希望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分析當今大學生犯罪的原因,從根源預防犯罪
(1)由于大中學生心理結構不夠成熟、不夠穩定,社會閱歷淺,對問題認識直觀、相對膚淺、片面,使其在面對較為復雜的問題時,一方面,自己往往缺乏冷靜的思考正確的分析、判斷,容易形成錯誤的念頭,產生錯誤的結論,從而導致錯誤的行為。另一方面,他們分析、判斷能力不成熟,獨立人格不完善以及經濟上的依附性使其抵制誘惑與判斷正誤、是非的能力相對低下,容易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被復雜現象所困繞,加上自身強烈的獨立意識與好勝心,易沖動而不理性的個性特征,常常在已經作出錯誤的決策和行為時難以接受家人和其他人的勸阻,不知悔改,一意孤行,最終導致犯罪。所以大中學生獨特的身心特點和所處的社會特點決定著其內在動因上的不穩定性和外在誘因上的易受感染性等多種復雜原因共同作用是犯罪形成的結果。
(2)于客觀環境的不當影響,首先在于家庭的不良影響。家庭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與他們生活時間最長,是對他們影響最大的第一環境。但由于一些家長的生活方式不當或行為不端、監護不力、家庭環境惡劣、家長教育方法不當等原因,導致他們劇烈的心理變化直至矛盾,隨即產生逆反心理和對抗情緒,將孩子“推”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其次是學校教育的失誤。學校是學生成長成才的主要場所。但如果教育方法不當,也可能使學生染上不良習氣,甚至違法犯罪。如教育思想不端正,忽視學生全面發展,導致學生厭學、逃學,甚至流入社會參與違法犯罪活動;學校監管不力。一些學校管理不善,規章制度不健全,對學生的不良行為不能進行及時的幫教處理,導致問題沉積,甚至產生違法犯罪團體。此外社會環境的惡化包括大學生在面臨就業時受到的不公平、不合理現象等問題導致他們偏激的認識等都是促使他們犯罪的因素之一。
二、完善信息溝通,加強學生管理―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
學院以“加強教育引導、強化過程管理,完善預防機制,注重工作實效”的原則和思路,在全院開展“預防學生違法犯罪工程”,做到思想認識到位,組織領導得力,預防機制完善,管理措施落實,工作效果明顯,是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不斷提高,法治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違法犯罪現象得到有效控制。
(1)學院始終把德育放在學校教育首位
學院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牢固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觀念,堅決糾正重智育輕德育、重課堂教學輕社會實踐的偏向,堅持德育工作院院長為第一責任人制度,以育人為目標,全面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把德育滲透到教育教學各個環節,實行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在學生中強化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創新德育評價機制,完善學生綜合表現評價辦法,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考核評比制度。
(2)加強和改進學生的法制教育
學院把法制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學生德育考核的重要內容,新生入學聘請專家進行專門的法制教育主題講座,堅持開展法律知識競賽、模擬法庭、參加審判旁聽等活動,尤其抓好每年“6?26禁毒教育”和“法制教育宣傳周”活動,提高學生法律素質和自我保護能力。
(3)做好學困生教育轉化工作
為做好學困生教育轉化工作,學院堅持教育轉化一個“學困生”與培養一個“優秀生”同樣光榮的思想,給予后進生更多的關愛和指導。認真落實后進生教育轉化制度,每學期確定幫教對象,建立好“1+2”幫教檔案,探索和研究有效的幫教措施,提高教育轉化效果。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學校教育工作實際,高度關注單親家庭子女思想道德教育問題,采取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和法制教育相結合的方法,做好學生違法犯罪預防工作。加強學籍管理,從源頭上控制學習困難學生流失,完善貧困生就學助學制度,確保學生不因經濟困難而輟學或成為學困生。
(4)切實加強班級管理和班主任工作
學院高度重視班風建設,完善管理制度,充分發揮班級管理在促進優良校風建設和預防學生違法犯罪中的重要作用。選配經驗豐富、責任心強、工作水平高的教師擔任班主任,提高班級管理水平。學院通過建立班級管理量化考核、文明班級創建和獎懲制度,促進班風建設,調動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組織學生觀看法制教育錄像、電影,舉辦法律知識競賽,開展征文、模擬法庭以及開設法制宣傳園地等形式,對學生進行生動、直觀的法制教育,強化學生道德意識和法制觀念。在班上成立幫教組織,加強對有不良行為學生的教育、轉化工作。設立心理健康咨詢辦公室,對學生反映的問題及時解決,對有心理障礙和行為異常的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心理矯治,避免學生出現違法犯罪行為。
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上,應該通過家庭、學校、社會等各個方面著手, 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努力構筑社會化的防范體系來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加強和改進教育工作,不只是學校和教育部門的事,家庭、社會各個方面都要來關心和支持,只有加強綜合治理,多管齊下,形成一種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社會環境,年輕一代才能茁壯成長起來,只有學校、社會、家庭三方協調配合,從早抓起,從苗頭抓起,抓緊抓實,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才能收到實效。
【參考文獻】
[1]張應立.家庭缺陷與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問題》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