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1 16:56:4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老年人安全防護措施,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3-0071-02
隨著我國老齡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老年住院患者逐漸成為醫院護理關注的問題,因此必須對其進行安全防護,控制相關危險因素。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自2012年1月~2012年11月共收治了300例老年病患,對這部分老年病患進行資料分析,從而對其出現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找出有效措施進行解決。
在這300例病患中,其中男性病患168例,女性病患132例,年齡在65~8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1.2±3.1)歲。在這部分患者中,患有合并性疾病的患者有101例,合并性疾病以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作為主要病癥,未患合并性疾病的患者有26例。
1.2 方法
對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進行全身檢查,并實施安全護理。通過問卷調查法以及文獻參考法對我院老年人出現的不安全因素進行統計。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2.0軟件對本研究的數據進行統計學的分析,計數資料的對比應用卡方檢驗,而計量資料的對比應用t檢驗,p
2 結果
在我院就醫的患者中有12名患者發生跌倒的意外傷害,且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傷害,通過上表可以明顯觀察出老年人跌倒受傷的主要類型以及其所構成的比例,從而對這種情形加以預防。
3 討論
3.1 不安全因素
老年患者由于年齡增加、相關生理器官逐漸退化、動作反應變慢,因此對于某些意外情況不容易預防,導致危險情況的發生,因此必須對其住院期間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才能夠保證老年患者的人身安全[1]。
3.1.1 跌倒
跌倒是在老年患者經常發生的一種意外事故,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導致跌倒的因素有很多,以下進行詳細分析:
3.1.1.1 個人因素 經過資料研究,出現跌倒的患者人數,老年女性患者要比老年男性患者多,這是由于女性患者雌激素下降導致的骨質疏松發生頻率較大導致,因此當其跌倒后,很容易造成骨折以及骨粉碎等傷害。老年患者由于年齡增加,容易出現冠心病、高血壓以及骨質疏松等病癥,且遲鈍因生理功能的退化而逐漸緩慢,因此及其容易發生跌倒事件。
3.1.1.2 環境因素
如果不對老年患者進行安全護理,當其走到有水漬或者地面較滑的地方的時候,極易摔倒[2],因此老年人在住院期間,必須對病房內的阻礙物品進行挪移,防止因防護措施的不足(例如走廊欄桿損壞、馬桶太高、床鋪鋪位不舒適等)造成老年人跌倒。
3.1.1.3 護理人員人手不足
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退化,因此會出現失眠、尿多等癥狀,此時部分老年人便會離開病床隨處走動,而夜間護理排班的值班人員較少[3],容易忽略老年患者的情況,增加老年患者跌倒致傷的幾率。
3.1.2 意外傷害
意外傷害包括墜床、燙傷等傷害。老年人由于平衡感減退,因此常常在睡眠過程中失去主動控制意識,發生墜床,造成骨折、頭部撞傷等傷害。
燙傷是由于老年人的感覺功能有所減弱,因此在進食以及使用熱水袋等物品時,由于動作不靈敏導致意外傷害的發生[4]。
3.1.3 誤吸、誤食
老年患者由于疾病困擾,常常會發生誤食的現象。由于老年人運動功能減弱、運動量減少,因此在進行吞咽或者進食的過程中,容易被唾液或者是食物卡住,從而阻塞呼吸道,造成老年患者呼吸困難,嚴重者容易發生窒息,有生命危險。
3.2 對策
3.2.1 跌倒護理
針對老年人的病癥情況以及患病程度,將其進行分類,安排有經驗的護理人員對高危患者進行全程護理,對身體狀況良好的患者進行實時護理,分時段檢測。
將病房以及走廊中不安全的因素去除,為老年人更換防滑、舒適的衣服鞋子,移走容易絆倒老年人的凳子等,保證走廊的照明設備工作情況,通過全方位的照顧方式防止老年人跌倒[5]。
3.2.2 防護措施
為防止老年人發生意外傷害,應該進行制定安全防護措施,護士長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工作討論,對容易發生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挑選高危因素,針對每種危險因素的特點進行計劃制定。
進行責任分工制,通過對每個護理人員實行評優績效等做法,從而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加強防護意識,加強護理措施,對老年人實施人性化護理手段,從而避免意外傷害的發生。
3.2.3 安全教育
通過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從而提高護理人員的防護意識與工作積極性。通過對老年患者進行不安全因素的健康宣教,從而提高老年患者及其家屬的安全防護意識,從細節入手,避免老年人在住院期間發生意外傷害。
通過對老年人住院期間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并進行對策防范,有效提高我院老年病患的住院安全,減少了不必要的醫療糾紛,提高了病患住院期間的滿意程度,有利于醫院的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 瞿韋,朱乾萍,唐靚等.老年住院患者常見不安全因素及護理對策[J].健康必讀(下旬刊),2011,(12):320.
[2] 朱藩.老年患者住院期間的安全隱患及應對的護理措施[J].醫藥前沿,2012,02(11):240-241.
安全管理是指為保證患者身心健康,對各種不安因素進行有效控制[1]。安全是保證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備條件,是減少質量缺陷,提高護理水平的關鍵環節,是控制和消除不安全因素,避免發生醫療糾紛和事故的客觀需要[2]。由于眼科患者視力障礙,在住院期間發生跌倒、誤食、暗室內碰傷等安全問題的幾率比一般患者高,故而我們組織全科護理人員對可能發生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總結采取人文關懷以及安全防護,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影響眼科住院患者安全危險因素分析
1.1跌倒眼科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視力障礙,地面光滑、潮濕、有果皮,病房內設施多,過道障礙物,俯臥時間過長等均可使患者站立不穩而跌倒。據報道,有患者因術后臥床時間長,在慌忙起身接電話時跌倒,導致顱底骨骨折[3]。
1.2誤食眼科患者因視力障礙發生誤食屢見不鮮,特別是老年性白內障患者。另外,因糖尿病引起眼底出血,激發白內障或青光眼的患者,誤食后會嚴重影響治療效果,給術后帶來不利因素。
1.3暗室內碰傷暗室是眼科檢查的特殊環境,眼部許多精細檢查都要通過裂隙燈、檢眼鏡在暗室內進行。為有利于檢查,暗室內光線較暗,加上患者對環境陌生以及視力障礙,沒有適應暗室環境就接受檢查,很容易碰傷,引起醫療糾紛。
1.4墜床眼科患者因視力障礙回避險境的反應比較遲鈍,易發生墜床。
1.5告知行為不規范,健康宣教工作不細致護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幫助患者及家屬自愿的接納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減少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從而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健康宣教不細致或不恰當,會給病人帶來不穩定的心理負擔,甚至導致治療失敗,給醫院帶來負面影響,如因眼內惰性氣體在高空中急劇膨脹可引起高眼壓等并發癥,故玻璃體切割聯合C3F8氣體注入的患者應禁止坐飛機;玻璃體切割聯合硅油填充術的患者,術后應該注意俯臥的姿勢,在保持俯臥的同時,胸部不能長時間壓迫,以防靜脈回流障礙使頭部供血不足,引起視神經缺血,導致視力下降。若健康宣教沒有告知患者,將會給患者帶來安全隱患問題。
2安全防護措施
2.1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是護理安全的保證,安全教育應在落實上下功夫,找出相關不安全因素,制定防范措施,加強薄弱環節的管理,強化護士的安全意識,提高安全工作的預防性和預見性。組織全科護士學習相關的疾病知識,提高法律意識,從職業道德和法律的角度規范眼科護士的護理行為,確保各項規章制度落到實處,使護士認識到遵守規章制度也是一種自我保護,提高護士的自覺性,消除隱患,防患于未然。我們考慮到眼科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視力障礙的特殊性,要求護士必須向患者和家屬進行安全教育,使患者和家屬掌握安全防范的措施。
2.2進行風險評估患者入院后護士及時進行入院評估,評估內容除一般情況、護理體查、心理社會評估外,重點評估患者的生活處理能力,根據評估分析患者存在的危險因素,針對患者個體存在的危險因素的具體情況,制定個體化護理計劃,通過提出預見性護理措施,指導護士有重點地對患者進行觀察及護理,從而使護理人員處于主動地位。
2.3我們對手術后和俯臥時間長的患者提醒其做到3個30s,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30s后再站立,站立30s后再行走,以防跌倒。
2.3.1保持周圍環境的安全(1)病房用防滑PVC木地板,在拖地板時要求擰干拖把,并用干布立即擦干,保持每塊地板清潔干燥。病房和通道內簡化設施,走廊、廁所設有扶手。單間廁所門口加防滑墊,最大可能地減少患者滑倒。(2)患者的用物整齊地放在患者易取之處,醫療器械和電線需卷放好,以免散放在地上絆倒患者。(3)針對老年患者視物不清,囑其上廁所時可按呼叫器,由護士給予幫助,呼喚器應放置患者觸手可及的位置。2.3.2囑患者穿防滑鞋,衣褲寬松舒適。
2.3.3性低血壓是老年人暈厥和昏倒的重要危險因素[4]向高危患者及家屬提供有關低血壓的相關信息,使他們了解發生性低血壓的原因,如何預防以及一旦出現性低血壓的癥狀該如何處理。對存在危險因素的患者,護士應指導其分幾步緩慢起床:在起床前,先取半臥位,再在床上坐幾分鐘,再扶床頭柜,拐杖等緩慢站起。囑咐患者一旦出現眩暈、視物模糊時應立即坐下或躺下。
2.4防誤食對于視力極差的老年患者,均應由護工或家屬喂飯,每喂一口都要用餐具或食物接觸一下老人的嘴,然后再將食物送進口中;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的老年患者每餐均應由護士檢查后方可食用,以免飲食不當影響治療效果,再者喂飯的時候盡量讓患者取坐位或半臥位。
2.5防暗室撞傷為避免患者在暗室內碰傷,我們將暗室的儀器和物品放置簡潔、合理,在患者手術前先帶其到暗室,熟悉暗室的設施及檢查時要擺放的位置,適應暗室的環境,責任護士與患者一起熟悉病房及暗室的線路,讓患者有安全感,對雙眼視力障礙及80歲以上的老年人,均在患者一覽表上用紅色小三角標志區別,使各班護士做到心中有數,進行重點護理。并安排護士在暗室內攙扶患者,有效地幫助醫生完成檢查,在攙扶患者的時候,我們與患者面對面,護士的雙手拉起患者的雙手,患者向前走,護士退行,這樣患者不再有踩空的感覺,到檢查臺前先讓患者扶住凳子再協助其坐穩;然后一手扶住患者的頭后,另一手扶住前額,慢慢向前移,平穩地將下巴放在支架上,前額貼緊額頭架,檢查時囑其不要變動頭位和,以免儀器碰傷。
2.6防墜床為防止老年人或兒童發生墜床,我院專門把我科70張床更換為帶護檔的可調試的自動床。同時要求加強夜班護士的夜查房,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
2.7加強眼科健康教育為落實健康教育,我們請各專業醫生講解疾病的特點及注意事項,并選派護士外出進修學習,要求護士在患者入院3天內講解有關疾病知識,每個責任組有一名護士進行健康宣教,護士長對入院3天以上的患者就健康教育知曉率進行檢查,并把此項檢查以優、中、差納入護士量化考核中,直接與獎金和年終考評掛鉤,每月召開一次公休座談會,傾聽患者對醫療護理及病區安全管理方面的意見,及時改進工作,對潛在的安全隱患妥善處理,從而保證了護理安全。
3小結
影響眼科患者住院期間的安全因素是多方面的,我們必須采取積極措施對各種不安全因素進行有效的檢測,為患者創造一個安全的就醫環境。這也是我們護理管理中的一項重點工作,是避免發生醫療糾紛和事故的客觀需要,同時能夠取得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史自強,馬永詳,胡浩波,等.醫院管理學.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5,238.
選取浙江省溫州市中心醫院安全防護圖標實施后收治的124例神經內科患者為觀察組,另選取安全防護圖標實施前收治的124例神經內科患者為對照組。入選條件:均為首次住院治療,神志清醒,無精神異常,且言語表達及理解能力均正常。其中,對照組男68例,女56例;年齡26~79歲,平均(46.6±5.8)歲;平均住院時間(15.0±5.3)日。觀察組男70例,女54例;年齡25~77歲,平均(45.9±6.1)歲;平均住院時間(15.7±4.9)日。兩組病例的性別、年齡、住院時間等一般資料相比,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安全防護圖標的制作
(1)使用入院評估表對神經內科患者的基本資料、體檢情況、生活與營養狀態、心理狀況、自理與康復能力、疼痛程度、壓瘡及意外傷害的危險因素等進行詳細評估,最終確定13種神經內科常見的安全隱患,分別為防走失、防跌倒、防壓瘡、防墜床、防誤吸、防舌咬傷、防自殺與傷人、放燙傷、防意外拔管、防肢體功能廢用、防泌尿系統感染、防肺部感染、防下肢靜脈血栓。(2)采用圖文并茂的方法制作安全隱患識別與防護圖標,其中圖標外形要美觀、易于擺放,顏色要醒目、便于區分,內容要通俗、易懂。
1.2.2安全防護圖標的應用
(1)對神經內科的護理人員進行相關培訓,內容為安全防護圖標的使用、資料收集與信息反饋等。(2)分析所選病例的入院評估表,對于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病人,給予我科統一制作的安全防護圖標,將大圖標放置于患者病床尾部的信息欄,并詳細告知患者及其家屬相關注意事項,以便于床旁識別,幫助臨床采取正確而及時的防護措施。將小圖標貼于腕式識別帶上,以便于患者外出活動、檢查及醫務人員識別,避免不安全事件的發生。(3)安全防護圖標實施過程中,護士每2小時進行1次檢查,內容包括防護措施落實與否、圖標是否丟失等。責任護士每周進行2次復評估,若患者病情發生變化,則需根據新的安全隱患評估結果調整圖標的內容及相應的護理防范措施。(4)對出院時仍存在安全隱患的患者給予腕式識別圖標,以方便院外醫務人員的快速識別,使其獲得必要的醫療服務,并能向患者及其家屬及時匯報安全防護措施的實施情況。(5)定期進行電話調查、隨訪,及時反饋安全隱患的信息。
1.3效果評價方法
①觀察和記錄患者住院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意外事件,并填寫意外事件表,比較安全防護圖標使用前后患者發生意外事件的概率。②患者出院前1天,分別調查醫、護、患三方對護理安全管理和隱患防護措施的滿意度。
1.4統計分析
使用軟件包SPSS14.0處理所選病例的數據資料。其中,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實施前后不安全事件的發生率比較
與實施前相比,實施后患者的墜床、走失、誤吸或窒息、自殺或傷人、肢體功能廢用、肺部感染、意外拔管、泌尿系統感染、舌咬傷、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率均明顯降低(P<0.05)。
2.2實施前后醫、護、患三方對安全防護的滿意度比較
與實施前相比,實施后神經內科的醫生、護士及患者對護理安全防護的滿意度均明顯提高(P<0.05)。
骨質疏松癥屬于一種老年全身代謝性疾病,以骨含量減低和骨微觀結構破壞為主要特征,可引起骨骼脆性增加,導致骨折的發生,對家庭和社會的穩定造成嚴重影響[1]。隨著我國人均壽命的延長,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研究表明,有效的護理干預能明顯降低骨質疏松癥患者骨折的發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2]。筆者總結第三軍醫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大坪醫院38例骨質疏松癥患者的臨床護理資料,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診治的38例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均已行X線攝片及骨密度測定確診。其中男12例,女26例,年齡62~82歲,平均76.8歲。主要臨床表現:腰背痛、全身性骨痛。骨折患者18例,不同程度活動障礙患者8例。基礎疾病:冠心病16例,糖尿病11例,高血壓9例,類風濕性關節炎9例,慢性支氣管炎7例。
1.2 治療原則:主要以促進骨鈣形成藥、抑制骨鈣吸收藥、促進骨細胞形成藥為主。另外,絕經后婦女應用雌激素替代方法治療。護理措施包括飲食護理、運動護理、骨痛護理及健康教育等。
2 護理要點
2.1 飲食護理:①飲食適量:老年骨質疏松患者,飲食要適量,暴飲、暴食會損害胃腸道,不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尤其對于絕經后婦女,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降低,一次性進食過量營養物質,身體不能有效吸收,只能排出體外,不宜于糾正骨質疏松;②鈣及Vit D:鈣是人體骨骼生長、發育的必需元素,對于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應要求補充足夠的鈣,尤其是飲食鈣的攝入,才能平衡體內鈣的代謝。正常老年人每天鈣的攝入量應不少于850 mg,對于患有骨質疏松癥的老年人,則每天應增加至1 000~1 200 mg為宜,且鈣磷比例高于2:1,能有效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另外,Vit D能與甲狀旁腺素協同作用,從而維持體內血鈣濃度,促進腸道鈣的吸收[3]。含鈣高的食物有牛奶、酸奶、花生醬等;富含Vit D的食物有蛋黃、動物肝臟等;③蛋白質與Vit C:研究表明,進食高蛋白和富含Vit C的食物可有效增加機體鈣的吸收[4]。而體內蛋白質或Vit C缺乏均會影響骨骼生長發育,導致骨質疏松。因此,護理人員應向患者推薦富含蛋白質(魚、蝦、奶制品、豆類等)和Vit C(蔬菜、水果)的飲食,保證患者每天至少攝入優質蛋白60~70 g,Vit C 300 mg。
2.2 日光、運動:老年人戶外活動減少,導致光照不足,影響了機體對鈣磷的吸收及皮膚Vit D的合成。另外,適量運動能有效刺激骨組織對鈣及其他礦物質的吸收利用[5]。適合老年人參與的運動項目包括散步、慢跑、健身體操及打太極拳等。運動時間以上午10點或傍晚為宜,30 min/次左右,運動量不宜過大,特別是有心、腦血管病史的患者,若出現嚴重心痛、胸悶等情況時,應立即終止活動,并報告醫生處理[6]。
2.3 骨痛的護理:骨質疏松癥患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腰背痛。對于輕癥患者可給予以輕柔按摩或熱敷,癥狀較重者應囑其臥床休息,膝關節下墊軟枕,保持膝關節處于功能位。對于疼痛劇烈不能忍受者可適量給予口服鎮痛藥。
2.4 健康指導:健康指導是患者獲得疾病相關知識的有效途徑,能提高患者預防疾病的意識,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從而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7]。避免飲用過量咖濃、茶啡、戒煙、限酒、忌刺激性食物等,有利于提高患者骨峰值。增強患者防跌倒意識,鼓勵其在戶外活動時使用手杖,以增加其身體穩定性,避免跌倒、摔傷。
3 結果
本組38例患者癥狀均明顯好轉出院,隨訪1~2年,無一例再發骨折。
4 討論
骨質疏松癥是老年常見病,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由于早期無明顯癥狀,患者常常以為腰背酸痛是自然規律,無法避免,未能進行及時、規律的檢查和治療,最終導致全身骨痛、骨折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研究認為,導致老年人骨質疏松癥發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活動減少、日曬不足、鈣、Vit D、Vit C、微量元素等缺乏[2]。本研究針對引起老年骨質疏松癥的原因采取一系列護理干預措施,結果顯示38例老年患者均好轉出院,隨訪1~2年,無一例再發骨折。提示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能提高患者的安全防護意識,及時補充身體所需物質,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預防骨質疏松癥的發生,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5 參考文獻
[1] 金志蘭.老年人骨質疏松癥的多因素干預[J].當代護士,2010,1(1):55.
[2] 謝冬梅,張雪梅,岳冀蓉.老年男性骨質疏松癥危險因素的調查及護理[J].四川醫學,2010,31(4):545.
[3] 劉 臻,王 茵.鈣、Vit A、Vit D等與骨健康關系的研究進展[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0,16(3):215.
[4] 唐麗琴.老年骨質疏松的護理[J].中外醫療,2008,27(32):126.
1.1環境因素:病區環境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當個體功能下降時,環境因素所引起的作用就顯得尤其重要【1】。老年人住院后由于對新的環境不熟悉、病房內衛生間、廁所缺少扶手、地面的濕滑、設備的擺放、床的高低、床腳剎制未固定等,對陌生環境有害怕感,不適應感都有可能成為老年病人跌倒的潛在危險因素。
1.2生理因素:住院老年患者隨著年齡的增加,機體的生理功能發生變化,其個體感覺、前庭、視覺、傳導神經和中樞整合能力明顯降低,老年人位置感受器敏感性減退,也可出現平衡覺失調,如走路不協調、站立不穩、肌力減退、關節靈活性減退、行走速度和步態異常等,易發生跌倒。另外女性絕經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骨質疏松和代償性骨質增生,易引起跌倒。女性跌倒的幾率為男性的2倍【2】。
1.3藥物因素:老年患者對藥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受機體退化的影響,容易出現反應遲緩,認知能力下降等不良反應,導致跌倒增加。如高血壓患者服用降壓藥物后,常因變動過快而發生性低血壓;心衰患者長期服用利尿劑,夜尿增多,頻繁起床,尿量增多后易發生電解質紊亂,出現低血鉀、低鈉等易跌倒的危險因素;冠心病患者服用擴血管藥物等均可通過影響神志、精神、步態、血壓等增加跌倒危險;服用止痛、鎮靜安眠藥也是跌倒的因素之一。
1.4心理因素:自信心和情緒也是影響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心理因素,一方面老年人個性好強,常有不服老和不愿麻煩別人的心理,對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要自己去做,這會增加跌倒的機會,另一方面害怕跌倒的心理又限制了老年人的活動,降低了活動能力,導致功能缺陷跌倒的危險隨之升高。沮喪和焦慮心理可減低老年人對自身及環境及其他人的注意力、不易發現危險情況,從而發生跌倒的機會。
1.5跌倒與改變因素:跌倒與改變有關,如如廁時起來跌倒,起床或者從椅子上起來時跌倒,長時間步行后坐下時坐空跌倒,老年人關節僵硬,屈膝不便起床及九坐后立即行走,的突然改變會導致大腦供血不足發生頭昏,站立不穩而跌倒。
1.6其他因素:我科絕大多數都是年輕護士,工作經驗相對較少,對患者跌倒的危險因素認識不足,宣教不到位等也可引起意外跌倒危險。如在值夜班時,一般只有1-2名當值護士,但需要承擔整個病區40-50名患者的治療護理和病區病情觀察重任,不能及時發現和滿足病人的服務需求。因此,由于護士人力資源不足也是造成老年人住院患者跌倒的一個重要因素。
2 跌倒的護理對策
2.1評估危險因素,確立高危人群,患者入院后在對其入院評估時同時進行跌倒危險因素評估,以確立是否為高危患者,再針對患者個體需求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并加強安全管理。對高齡體弱能活動,以往有跌倒病史,定向障礙,自主活動受限,服用降壓藥、強心利尿藥、血管擴張劑、止痛鎮靜劑,視力下降,排尿排便頻繁,久病下床,心律失常及隨時有暈厥肯能的患者等均需納入跌倒高危患者進行管理,并每班交接追蹤,重點預防。
2.2入院健康宣教:要重視入院健康宣教,包括環境、安全宣教,藥物和疾病宣教,氣候宣教等。讓住院病人盡快熟悉住院環境,扶助患者親臨各處環境,給予提醒安全防范之處,指導患者正確用藥,告知用藥的注意事項,用藥不良反應及應對措施,對患者及陪護人員做好安全指導。如起床或變動時勿用力過猛,蹲下及站起來時要動作緩慢,起床時要做到3分鐘,即醒后1分鐘起床,起床后在床邊坐一分鐘再站立,站立后一分鐘再緩慢行走,對生活自理能力較差或年老體弱者不要單獨外出,囑其家人陪護,讓病人掌獲自己有哪些跌倒傾向,給予預見性的指導,有助于減少跌倒的發生。
2.3提供安全就醫環境:病人入院后告知患者或家屬,患者有跌倒的因素,并簽預防跌倒告知單,患者床頭溫馨提示放置“防跌倒”紅色警示標識,日常用物及呼叫鈴放置于患者觸手可及處,告知患者需要協助時隨時按鈴通知護士。病房及走廊光線要充足,夜間用光線柔和的照明燈,地面平整干燥無障礙物,病床高度適宜有床欄,床腿剎制固定好防止移動,洗手間廁所有扶手,濕拖地面時放置寫有“小心路滑,防跌倒”的醒目標志,使患者能提高警惕。
2.4心理護理:經常與患者及家屬交談,及時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給予心理疏導。對于不愿求助的老年患者,應讓其認識自身的生理變化及跌倒的危險因素,發現困難及時求助護士,對有跌倒恐懼心理的患者要幫助其了解如何預防跌倒的知識,克服恐懼心理。
2.5建立住院患者跌倒應急預案:當患者發生跌倒時,當班護士立即到患者身邊,通知醫生,檢查傷情,初步判斷摔傷原因及采取相應措施,盡可能將跌倒危害降至最低限度。并填報不良事件報告表,全科護理人員討論原因,吸取教訓,制定跌倒措施,并向護理部報告。
2.6護士加強巡視,做好安全防范:加強年輕護士培訓,提高對跌倒的干預意識,增強護士責任心,合理排班,嚴格按照等級護理要求巡視病房,特別是加強薄弱時段的有效巡視,對高度跌倒危險性的患者給予保護,主動關心病人的起居飲食,落實安全防護用具,為每個患者拉好床欄,睡眠翻身幅度較大或身材高大肥胖患者應在床旁再加用椅子防護。如發現患者睡近床邊緣時,要及時護欄,告知跌倒隱患,做好病人生理護理,減少因護士人力不足時對患者照顧不周而帶來的隱患。
3 結果
住院老年病人跌倒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隨時發生無限定模式和地點。對意外跌倒患者的原因分析,發現患者的原發疾病、環境、藥物因素及患者知識缺乏,年輕護士對跌倒的認知不足等都與跌倒有關,通過護理管理對策在住院老年患者意外跌倒的應用,有97%的住院老年患者不同程度地掌握了跌倒的危險性相關因素以及預防措施,使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發生障礙降到最低,維護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
安全管理是指為保證患者身心健康,對各種不安因素進行有效控制。安全是保證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備條件,是減少質量缺陷,提高護理水平的關鍵環節,是控制和消除不安全因素,避免發生醫療糾紛和事故的客觀需要。由于眼科患者視力障礙,在住院期間發生跌倒、誤食、暗室內碰傷等安全問題的幾率比一般患者高,故而我們組織全科護理人員對可能發生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總結采取人文關懷以及安全防護,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影響眼科住院患者安全危險因素分析
1.1跌倒眼科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視力障礙,地面光滑、潮濕、有果皮,病房內設施多,過道障礙物,俯臥時間過長等均可使患者站立不穩而跌倒。有患者因術后臥床時間長,在慌忙起身接電話時跌倒,導致顱底骨骨折。
1.2誤食眼科患者因視力障礙發生誤食屢見不鮮,特別是老年性白內障患者。另外,因糖尿病引起眼底出血,激發白內障或青光眼的患者,誤食后會嚴重影響治療效果,給術后帶來不利因素。
1.3暗室內碰傷暗室是眼科檢查的特殊環境,眼部許多精細檢查都要通過裂隙燈、檢眼鏡在暗室內進行。為有利于檢查,暗室內光線較暗,加上患者對環境陌生以及視力障礙,沒有適應暗室環境就接受檢查,很容易碰傷,引起醫療糾紛。
2安全防護措施
2.1防跌倒我們對手術后和俯臥時間長的患者提醒其做到3個30秒,即醒后30秒再起床,起床30秒后再站立,站立30秒后再行走,以防跌倒。
2.2防誤食對于視力極差的老年患者,均應由護工或家屬喂飯,每喂一口都要用餐具或食物接觸一下老人的嘴,然后再將食物送進口中;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的老年患者每餐均應由護士檢查后方可食用,以免飲食不當影響治療效果,再者喂飯的時候盡量讓患者取坐位或半臥位。
造成心血管患者墜床、跌倒的潛在危險因素有環境因素和自身因素。
1.1環境因素
1.1.1地面不平或過于光滑、地面潮濕。
1.1.2陌生環境,過道擁擠、臺階或樓梯、堆放障礙物等。
1.1.3床鋪過高,床、輪椅、坐便器等的輪子易滑動。
1.1.4室內光線不足。
1.2潛在自身因素
1.2.1自身疾病: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病、冠心病、動脈硬化均可出現短暫的腦血管供血不足,致大腦缺血缺氧,使老年人突然發生腦功能失調,出現一時性意識喪失而昏厥跌倒。
1.2.2年齡因素:大多數心血管患者是老年人,研究證明,年齡是病人跌倒危險的顯著因素,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老人行走時,舉足不如年輕時高,身體的重心前移,造成身體處于前傾姿勢,很容易被絆倒。有的老年人因肢體功能障礙、平衡障礙等導致步態失調。
1.2.3視力減退:心血管患者常合并眼底疾病,造成視力下降,很容易在行走時被障礙物絆倒。
1.2.4藥物因素:如服降壓藥、利尿藥、抗抑郁藥、失眠時服鎮靜催眠藥、糖尿病人服用降血糖藥,這些藥物均可影響腦部供血,引起性低血壓,導致機體的平衡失調。
2預防管理流程
2.1使用墜床跌倒危險因素評分表:每個患者入院后,護士按照墜床跌倒危險因素評分表對其進行評分,評估項目為表格式,每個項目對應不同分值,當分數越高證明患者發生墜床跌倒的危險性越高。根據此護士應該采取相應措施,執行相關護理,同時告知患者與家屬并在告知書上簽字。
2.2制訂墜床跌倒應急預案:制訂墜床跌倒應急預案,每個護士應認真進行學習,熟悉應急預案的內容,出現意外情況時能快速有效地處理。
2.3使用警示標識:對于容易發生墜床跌倒的高危患者,使用警示標識,張貼于床尾,醒目的標識不僅起到了警示護士的作用,也達到了提醒其他工作人員及家屬的目的。
3預防指導
3.1環境設施上的指導:入院時介紹周圍環境,避免臺階、門檻等障礙物,地面保持清潔干燥,床鋪固定,高度適合,減少床邊雜物,注意光線亮度,衛生間地板應采用防滑的材料,安裝坐式馬桶和扶手,向病人示范呼叫器的使用方法,指導患者最好穿防滑平底布鞋。
3.2安全防護指導:如要指導病人緩慢起立、坐下、上下床等,睡覺時將床欄拉起,活動時要有專人陪伴。對于高齡、肢體功能障礙、活動能力受限的病人應有專人陪護,并安排靠近護士站的地方,記憶力障礙病人要加強環境介紹,選擇一些醒目的標志,便于病人記憶,神志不清或躁動不安的患者應適當使用約束帶,告知患者家屬不要自行松解約束帶。
3.3使用藥物的防護指導:使用降壓藥時,應注意變化時動作緩慢,防止性低血壓發生;使用利尿藥物時,應多食含鉀食物,防止因電解質紊亂引起肢體無力致跌倒。使用糖尿病藥時,應隨身攜帶含糖食品。
4其他
定期巡視病房,對高危患者每班交接,每周評估一次,根據患者情況制定護理措施,加強指導與教育。
通過采取以上種種措施,護士的安全服務意識明顯加強,對墜床跌倒事件高度重視,通過向高危患者和家屬提供教育與訓練,使他們對辨別高危人群和施行干預措施上有明確的認識,真正的落實了對患者的安全管理,避免了住院心血管患者墜床跌倒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人成為跌倒的高危人群。老年人各個器官功能由于疾病的影響日趨下降和退化,老年患者的住院安全問題更需要我們醫護人員關注,做好老年患者住院護理的安全防護,已成為評價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有計劃有目標的教育活動,使患者及家屬建立安全意識,防范跌倒墜件發生。近年來,我院以提高護理質量,確保患者安全,開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取得一定成效,使社會滿意度提高。現報道如下。
1健康教育計劃的制定
1.1對老年患者進行評估患者入院后由責任護士收集相關信息,做出初步評估,為下一步制定健康教育計劃提供依據,可采用交談、體檢、查閱病歷收集資料。①身心狀態評估。如老年患者的實際年齡、既往健康狀況、家族史。②社會文化背景評估。如職業、文化程度、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個性特點。③既往受教育情況的評估。既往是否受過健康教育,掌握哪些護理知識,根據老年患者文化水平制定具體的健康教育方法。
1.2確定健康教育目標從評估中獲得的資料如患者缺乏哪些知識、技能、患者的文化程度、學習能力等建立學習目標,并由患者及家屬和責任護士共同制定,使患者及家屬積極主動學習。同時目標應具體,符合患者實際情況,這樣才能循序漸進地實施健康教育。
1.3健康教育的方式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選擇一對一教育,集體宣教和書面教育等方式進行宣教,指導和示范防跌倒墜床的一系列措施,使患者及家屬掌握健康教育的內容。同時通過病房墻壁張貼圖片、發放健康教育處方、觀看錄像,使患者及家屬易于理解和接受教育。
2實施步驟
2.1入院介紹教育可采用各種形式進行,如圖片、宣傳欄、錄像等,宣傳導致老年患者安全問題的因素,如生理因素,生理機能退化。病理因素,平衡能力下降,肢體活動障礙,老年癡呆,自理能力喪失,眩暈癥,高血壓。心理因素,焦慮癥、抑郁癥。環境因素,地面不平、潮濕、室內有障礙物、設施不到位,無床欄、扶手等。因人而異進行宣教,講解住院環境,設施,住院制度,指導患者及家屬對不安全因素的認識與預防。
2.2住院期間教育住院期間,不準患者擅自離開病房,如確實需外出,必須經主治醫生或值班醫生同意,醫患雙方簽署患者離院告知書,方可離開病房,并告知返回病房時間。做好臨床用藥安全管理工作。注意用藥方式、用藥方法正確,耐心解釋用藥原則及按醫囑給藥對疾病的重要性。說明擅自減藥物的危害性,提高患者服藥的依從性。做好環境評估,指導家屬將床周圍的用品整理好,保證走道暢通無障礙。病房環境安全、舒適,光線適宜,加強患者及家屬的教育,包括跌倒危險、安全活動注意事項方面的教育。指導老年患者改變時動作要緩慢。對老年患者使用帶床欄的防護床,對于有高危情況(有跌倒史、意識障礙、65歲以上的老年人、服用鎮靜劑、降壓藥等)的入院病人按跌倒評分進行評分,評分大于4分填寫評分表,護理記錄單有記錄,提示患者有跌倒的危險性,落實預防措施。將評分情況告知家屬并簽名,并留陪護一人,并根據病人情況每周護士長評估一次,并追蹤結果,強化教育。對跌倒墜床的高危患者的一覽表左上角做好紅三角標記,床尾應懸掛小心墜床警示標識,在小黑板提示欄內寫清跌倒墜床高危患者的床號、姓名。并進行交班。護理部不定期檢查有無漏報情況及護理措施落實情況。
2.3出院時教育為了使患者盡快地適應社會,適應家庭的自我護理,出院后必須圍繞加強自我護理為主題,真正從老年患者健康出發,鼓勵老年患者學習掌握安全知識,防止跌倒墜床發生,老年患者的生理變化及心理調適,合理休息睡眠,合理營養與鍛煉,合理用藥指導,并做好生活飲食指導,告知復診時間。
隨著社會的繁榮與發展,人們的自我保護意識、法制觀念日益增強,對醫療護理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神經內科的護士必須重視并隨時評估本科室存在的護理安全隱患,掌握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才能確保護理安全,提高護理質量。護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護理的全過程中,不發生法律和法規的規章制度允許范圍內以外的心理、機體、結構及功能上的損害、障礙、缺陷或死亡;是保證護理質量的前提,是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滿意的優質服務的保證[1]。
1 常見護理安全隱患及原因
1.1 跌倒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可引起病理性姿勢控制能力降低,同時,還可因腦細胞減少而引起生理性姿勢控制能力降低。大腦的決斷遲緩對險情不易發現,在快速回轉動作的復雜過程中也容易失去平衡而發生跌倒。如遇地面濕滑、地面不平整、床腳移動、坐凳不穩、防護措施不到位等情況,更易發生跌倒。另外住院患者多服用鎮靜藥、降血糖藥、降血壓藥,也是引起跌倒的重要危險因素。
1.2 墜床 腦血管疾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偏身感覺障礙,偏癱患者在恢復期對自己的能力認識不足,出現嘗試行為及高齡老年患者對病床的高度不適應而容易致墜床,另外昏迷、癲癇、躁動等患者未予床擋防護、肢體約束方法不正確、陪護人員對此重要性認識不足、擅自取下床欄、約束帶也是發生墜床的危險因素。
1.3 燙傷 神經內科患者存在感覺障礙的占大多數,患者對痛溫覺感覺障礙,使用熱水袋時護理人員由于宣教不到位,患者或家屬未掌握熱水袋、局部熱敷的溫度和使用方法易造成燙傷。
1.4 壓瘡 神經內科患者因病情重、長期臥床、癱瘓、大小便失禁等因素,或護理未到位,如及時給予氣墊床、翻身拍背及保持床單位平整清潔等易使患者形成壓瘡。
1.5 非計劃性拔管 神經內科患者因病情危重,或出現各種并發癥,給予留置各種導管的幾率很高。患者對置管不適,當出現躁動、肢體約束方法不正確,或護士宣教不到位,陪護人員對此重要性認識不足,擅自放松約束帶,或陪護熟睡未嚴加看管,易自行將導管拔除,影響治療,甚至危及生命。
1.6 窒息 神經系統多種疾病,如腦卒中,運動神經元病,吉蘭-巴雷綜合征,均可出現吞咽困難。如進食嗆咳嚴重而未及時調整進食方式,可引起食物誤吸。鼻飼操作未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如未充分證實胃管在胃內、胃管長度不夠、鼻飼速度等皮膚問題。滋潤劑能延緩皮膚水分的揮發,改善患者皮膚的干燥,減輕癢感和清除皮膚表面的脫落角質,增強皮膚屏障功能,提高對外界刺激的抵御能力,減少疾病復發次數。指導患者夏天以1~2次,冬天以2~3次,以達到最好療效[2]。
1.7 輸液外滲 神經科所用藥物大部分為高滲性,對血管刺激性大,再加之患者年齡、血管因素,因此臨床藥物外滲靜脈炎發生率很高。同時危重患者多,使用升壓藥時如外滲,由于該類藥有強烈的收縮血管的作用,處理不當或不及時,更易出現軟組織壞死。
2 神經內科護理中的安全防護措施
2.1 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 護理人員的素質是提高護理質量的重要因素,是護理安全的重要保證。護理人員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過硬的護理操作技術,同時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判斷力和應急的處理能力,才能在繁忙的工作中鎮定自若,遇急危重癥病人沉著應對,提供有效的安全護理。要有計劃地組織護士學習業務知識,訓練專業技能,特別是對年輕護士更應嚴格要求。
2.2 提高靜脈穿刺率 老年患者末梢循環差,血管彈性差,在輸液前注意觀察外周靜脈彈性程度,有無硬結,嚴格判斷靜脈炎和血管損傷征象,保證一次穿刺成功。輸液時,加強巡視,防止輸液并發癥發生。
2.3 抓好安全教育 加強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及職業道德教育,確立護理安全信念,營造護理安全文化,提高護士責任意識、安全意識,落實各項護理職責,按時巡視病人,加強看護,防止墜床、跌倒、管道脫出及壓瘡的發生。對有褥瘡危險的患者,給予按時翻身,做到“五勤”。對意識不清、煩躁不安的患者使用床檔、約束帶,保持約束帶松緊適宜,專人守護。對病情需要使用熱水袋或冰敷的患者,不能直接接觸皮膚,要用毛巾包裹熱水袋或冰袋,以免燙傷、凍傷。及時查看帶有各種管道的患者,評估管道有無松動脫出。對精神異常患者,專人守護,以防發生意外,并做好床頭交接班。
2.4 合理配備人力資源 增加護理人員,保證基本工作的需求,以提高護理質量。特別是在搶救患者時,節假日及夜班人員力量不足,易造成安全隱患,人力資源應合理配置。2.5定期召開護理安全分析會及總結
對出現的護理安全問題進行組織討論,制定整改措施;嚴格每日檢查清點急救物品、藥品及儀器,保證急救用品完好備用狀態。
3 結論
總之,護理安全是優質護理服務的保障,護理工作安全性的高低是衡量醫院護理管理工作的重要標準,也是保證患者安全,減少醫療糾紛的重要保證。只有抓好護理安全,排除安全隱患,不斷提高護理質量水平,才能為患者提供更安全、優質、有序的服務。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277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3038-02
本組研究的目的是探討老年住院患者護理安全隱患,制訂綜合護理措施并評價護理效果,為臨床提高護理質量、改善患者預后提供理論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對我院2007年2月――2009年2月期間住院的老年患者護理安全隱患進行分析,總結并制訂針對性的綜合護理措施,并于2009年5月――2011年5月實施,抽取實施前后病例各300例,評價護理效果。2007年2月――2009年2月期間抽取的300例患者中男182例,女118例,年齡60-85歲,中位數年齡746歲。其中冠心病86例,腦血管疾病80例,2型糖尿病50例,原發性高血壓病50例,直腸癌16例,肺癌18例。2009年5月――2011年5月期間抽取的300例患者中男180例,女120例,年齡60-84歲,中位數年齡753歲。其中冠心病82例,腦血管疾病78例,2型糖尿病52例,原發性高血壓病50例,直腸癌18例,肺癌2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疾病種類方面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安全隱患
121 患者及家屬因素 老年人生理功能退化,免疫力下降,常常罹患慢性疾病,病程遷延不愈。有些老年人平衡功能差、感覺遲鈍、聽力視力及理解能力減退,臨床上易發生墜落、摔倒、燙傷等意外事件[2]。患者離開工作崗位,自覺自身價值消失,會產生孤獨感。部分老年人固執偏執,不執行醫囑和護理措施。部分患者家屬工作忙,照顧不周,對老人關心不夠,會增加意外事件的發生。
122 病房環境因素 病房擺放物品過多,患者活動空間小,地面積水、燈光不夠明亮以及衛生間沒有扶手等均可能引起摔倒等意外事件的發生。
123 健康教育不到位 老年人往往記憶力差,對于合理用藥、合理飲食及運動度等指導需要反復講解。如果講解不到位,患者意外事件的發生率會增加。比如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應反復和患者講解便秘的危害,不能用力大便,否則可能導致心衰加重等情況。
124 護理人員因素 對老年人安全護理,應強調加強責任心[3]。部分護理人員因為工作繁忙、責任心不夠,未能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對工作中發生的安全隱患,未及時處理。和患者解釋病情時,有時過度夸大,加重患者心理負擔。
13 綜合護理措施
131 評估患者病情 采用跌倒、墜床等危險因素評估表對患者進行正確評估。對于高危患者應加強護理,在床尾給出警示標志,并告知家屬安全防護措施,保護患者安全。
132 改善病房環境 患者床上標識防跌倒及墜床的警示牌,保持地面干燥,病房照明充分,患者去輔助科室檢查時由專人陪護,避免患者摔倒。房間不放置過多物品,患者在衛生間時不能反鎖門,萬一發生意外可及時搶救。
133 加強安全意識,規范護理流程 加強護理人員安全風險意識,健全質量控制體系,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加強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提高護理人員的操作技術水平,加強對老年患者的責任心,特別是對評估的高危患者。加強病房巡視,熟悉各種儀器的使用,嚴格控制液體的輸入速度。
134 加強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耐心地向老年患者解釋各種輔助檢查的目的、治療藥品的作用及注意事項、飲食指導及活動指導,講解疾病的發病原因、誘發因素等。增加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糾正其對疾病和治療的錯誤認知、不良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增加治療依從性,積極地配合各種診療和護理措施。使患者充分了解治療及護理中的注意事項,減少意外事件的發生。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采用X2檢驗,P
2 結 果
綜合護理措施實施前300例患者共發生意外事件10例(34%),實施后共發生2例(06%),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小 結
護理安全是醫院醫療安全的核心,對老年病房患者實行安全管理,在為患者提供醫療安全的同時,也提高了護理人員自身的素質[4-5]。本組結果顯示:正確評估患者狀況、加強對老年患者的預見性護理、改善病房環境、規范護理操作和加強健康教育等綜合護理措施,可顯著減少老年住院患者住院期間的意外事件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改善護患關系。在臨床工作中,護士長應加強護理操作的監督,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并制訂改進措施,杜絕安全隱患。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加強責任心,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疏導,通過制訂并實施綜合護理措施,加強病房風險管理,減少各種意外事件的發生,使護理風險降低到最小。
參考文獻
[1] 付鳳齊,邢娟青老年住院患者護理健康教育需求及實施[J]中國護理管理,2007,7(3):63-64
[2] 趙敏老年住院患者的護理安全管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