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5 05:22:2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營銷方式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通過對用電終端的科學管理,使用電負荷平均化,提高終端能源使用效率,可以節約電能,從而降低電價;實施階梯電價,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部分減少電能消耗,從而降低電價;而智能電網的最終建成將智能配置電能利用,提高利用效率,有利于電價的穩定。
利用現代信息化手段暢通電力營銷渠道,提升客戶滿意度。
第一,加速電力企業信息化建設,推廣國家電網SG186營銷業務應用系統。建設大型的信息化項目和信息化集約項目并應用在生產和管理上,在“十二五”信息化規劃期間,將努力建設數字化電網技術應用,生產業務精細化管理,新一代網絡技術網架結構影響及數據中心硬件架構優化在SG816信息一體化應用基礎上向鞏固信息化建設成果邁進,努力使信息化建設再上一個臺階。
第二,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不斷完善客戶服務中心建設。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應用于各行各業已不是鮮例,所帶來的改變有目共睹。比如,計算機視覺技術。
這種智能系統在電力自動化中的應用起了很大作用。利用計算機視覺技術形成的工業電視系統和遙視系統,利用紅外技術形成的紅外成像系統等從本質上屬于圖像技術。在電力監控人員對很多圖像進行識別時,由于人眼易疲勞,不能快速對各種畫面進行綜合判斷,而電力系統又是一個信息能量變化非常迅速的系統過渡過程,這時就需要計算機視覺技術代替人眼進行工作,從而實現電力系統圖像信息的智能處理。
樹立良好的供電企業形象,全面贏得客戶滿意度。
企業形象塑造歷來受到重視。供電企業形象塑造要從全面完善供電營銷服務做起,供電營銷人員戰斗在營銷第一線,他們的形象就是客戶對供電企業的第一印象。因此,營銷人員要加強與客戶的聯系,溝通,加強向客戶進行業務知識普及和業務宣傳,使他們做到心中有數,對供電措施支持和理解,電力營銷人員要有充分的業務敏感性,以能夠保持現有營銷規模和擴大用電客戶為己任。
三全面完善線損管理,降低線損率
第一,推進智能電表的實施和舊電表的更換。
第二,強化線損動態管理和考核工作。
1.銷售模式:特許經營和品牌銷售。《汽車貿易政策》第11條規定,“實施汽車品牌銷售和服務。自2005年4月1日起,乘用車實行品牌銷售和服務;自2006年12月1日起,除專用作業車外,所有汽車實行品牌銷售和服務。”該條第2款規定,“從事汽車品牌銷售活動應當先取得汽車生產企業或經其授權的汽車總經銷商授權”。此即所謂“特許經營”和“品牌銷售”的汽車銷售制度。
中國的“特許經營”汽車銷售制度,是指汽車銷售企業要想經銷某品牌的汽車,必須先取得該汽車供應商的許可,工商行政部門才進行工商登記并頒發工商執照,否則工商行政部門不進行工商登記和頒發工商執照,汽車供應商也不會向該企業發貨,汽車銷售企業也無法經銷該品牌的汽車。但這里的“特許經營”并非壟斷經營。獲得汽車供應商的許可和獲得工商營業執照是汽車銷售企業獲得品牌經營權的兩大前提,而并且后者以前者為條件。
“汽車品牌銷售,是指汽車供應商或經其授權的汽車品牌經銷商,使用統一的店鋪名稱、標識、商標等從事汽車經營活動的行為。”②品牌銷售的含義是指,店鋪的顯著位置上應標注統一的與該汽車品牌有關的名稱、標識、商標等區別性標志。
通過上面論述可知,國家實行“特許經營”和“品牌銷售”的汽車銷售模式,這是國家的強制性規定,任何一個汽車品牌經銷商都不可逾越。
現行法律作出的特許經營和品牌銷售的強制性規定,即只要有汽車供應商的許可工商部門就頒發給經銷商營業執照,這種法律規定性淡化了工商部門對汽車銷售企業的市場干預,是符合行政法的精神和要求的。但法律并沒有把汽車銷售這種市場行為完全交給汽車銷售企業自主行使,相反,法律規定了汽車供應商授權的前置條件,使汽車供應商來制約汽車銷售商的市場行為,導致雙方市場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嚴重失衡,有違民法原理。這種失衡的權利義務關系必將制約中國汽車營銷方式的創新,同時也決定了中國汽車營銷方式的創新將是汽車供應商的事情,汽車經銷商將在一定程度上不是真正的創新主體,這與國際上通行做法和趨勢背道而馳。
2.營銷方式:多樣化銷售。國家雖然在銷售模式上作出了兩個強行性的規定,但在具體的經營方式上國家并沒有任何強行性的規定,相反,國家鼓勵汽車營銷方式的創新。國家鼓勵汽車銷售“實現集約化、規模化、品牌化及多樣化經營。”①《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第33條規定,國家鼓勵借鑒國際上成熟的汽車營銷方式。
首先,新車營銷方式的多樣化。第一,店鋪名稱、標識、商標的統一,并不意味著汽車品牌經銷商只能采用“4S”店這種唯一的店鋪形式。在店鋪的規格、規模、空間布局和結構等方面,品牌經銷商完全有權利自主選擇,也受法律的保護。也就是說,除了“4S”專賣店之外,中國的汽車經銷商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營銷方式,如汽車超市(汽車大賣場、汽車商場)、汽車交易市場(汽車園區)、汽車大道等。國家商務部市場建設司負責人也解讀并申明了這一觀點[1]。為了充分保障汽車品牌經銷商的自力,《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第24條對汽車供應商的授權行為作出了以下禁止性規定,“汽車供應商不得干預汽車品牌經銷商在授權經營合同之外的施工、設備購置及經營活動”。這個規定在很大程度上是針對現在的市場而言的,“4S”專賣店遍地開花,但建立“4S”專賣店違背了汽車經銷商的意志,違背了經銷商“低成本、高收益”的市場追求。從法律層面上來說,尤其是《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實施后,汽車供應商強制汽車經銷商建立“4S”專賣店將是違法的,但鑒于現在“4S”專賣店的營銷方式依然居于主流地位,汽車供應商與汽車經銷商之間經過理性的正和博弈,會逐漸降低“4S”專賣店的市場地位,但短期內汽車經銷商企圖用另一種營銷方式取代“4S”專賣店既不現實又不可行。第二,“品牌銷售并不等于品牌專賣”[2]。換句話說,只要獲得汽車生產商的授權,汽車銷售企業既可以銷售這個品牌的汽車,也可以銷售那個品牌的汽車;既可以銷售新車,也可以銷售二手車。
其次,舊車經銷主體的多樣化和經營模式的多樣化。第一,經銷主體的多樣化。銷售二手車的主體將放開,二手車交易市場不再對二手車進行壟斷經營,二手車經銷商、二手車拍賣商、汽車生產企業、汽車專賣店等經營主體都可以進入二手車市場進行二手車經營。另外,二手車買賣還可以由買賣雙方直接交易,但二手車直接交易應當在二手車交易市場進行。第二,經營模式的多樣化。二手車銷售模式和營銷方式都不受法律限制,二手車經營者可以實行二手車專賣、二手車混合經營和新舊車混合經營等多種銷售模式和營銷方式。
但特許經營和品牌銷售的強行性規定,賦予了汽車供應商強權,汽車供應商會拿品牌授權對汽車營銷方式的設計進行市場干預,這可能使鼓勵汽車營銷方式創新的法律初衷大打折扣。
3.汽車銷售商必須提供售后服務保障。不管是新車銷售還是二手車銷售,不管是“4S”店營銷方式還是汽車銷售園區、汽車大道、汽車超市、汽車大賣場等其他營銷方式,銷售商都必須保證對其售出的汽車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務。
《汽車貿易政策》第15條第1款規定,“汽車供應商應當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以及向消費者的承諾……提供售后服務。”第2款規定,“汽車經銷商應當在經營場所向消費者明示汽車供應商承諾的汽車質量保證和售后服務,并按其授權經營合同的約定和服務規范要求,提供相應的售后服務。”《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第29條規定,“汽車品牌經銷商應當在經營場所向消費者明示汽車質量保證及售后服務內容,按汽車供應商授權經營合同的約定和服務規范要求,提供相應的售后服務,并接受消費者監督。”
《汽車貿易政策》第22條規定,“二手車經營企業銷售二手車時,應當向買方提供質量保證及售后服務承諾。在產品質量責任擔保期內的,汽車供應商應當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以及向消費者的承諾,承擔汽車質量保證和售后服務。”《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第18條規定,“二手車經銷企業銷售二手車時應當向買方提供質量保證及售后服務承諾”。
二、中國汽車營銷方式的市場現狀分析
從汽車經銷商與汽車供應商的關系來分,中國的汽車經銷商可分為一級經銷商和二級經銷商;從店鋪形式來分,可分為“4S”專賣店、汽車超市、汽車交易市場、汽車園區、汽車大道;從交易方式上來分,可分為新車交易、二手車交易、汽車拍賣、汽車經紀和汽車置換。這里著重從店鋪形式劃分方面,從是否有利于汽車經銷商的角度,對各種營銷方式進行優勢和劣勢分析。
1.“4S”專賣店。據業內人士透露,“4S”專賣店這種營銷方式都是汽車供應商在授權汽車經銷商“特許經營”時要求建立的,并且按合同約定這種專賣店只能經營一種品牌,即實行“品牌專賣”。盡管“4S”專賣店也在不斷的發展,但這種變化只是提供服務的內容的變化,其規格、規模等店鋪硬件建設方面的要求并沒有什么根本的改變。
“4S”專賣店的優勢在于,“汽車專賣店具有品牌和服務優勢”[3]。由于“4S”專賣店的經銷商大多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汽車供應商愿意為其提供汽車資源。同時,由于其通過合同承擔了更多法定的本由生產商提供的服務保障義務,這不僅能為客戶提供品牌質量保證和良好的售后服務保障,而且也分享售后服務的一部分利潤。
“4S”專賣店也存在明顯的劣勢,對客戶來說,它提供的汽車資源一般品牌單一、車型單一、價位單一,因而其對客戶的吸引力較弱。對汽車經銷商自身來說,店鋪的建設投資成本過高、收回成本周期過長。“4S”專賣店既不能最大限度地給汽車經銷商帶來利潤,又不能給客戶帶來最大的便利。
2.汽車超市(或汽車商場、大賣場)。這種營銷方式是將各品牌的汽車集中在一起銷售,給客戶提供品牌、車型、價格等方面更多的選擇權。其最大的優勢是,由于經銷商的經營成本較低,因此能為客戶提供價廉的汽車。劣勢是由于供應商不愿將汽車交給汽車超市經營,經銷商只有從一級經銷商那里獲得汽車資源。這樣一方面增加了汽車超市的進貨成本,另一方面在車市供不應求時又很難獲得汽車資源,更為重要的是,其在售后服務方面還無法做到“4S”店那樣的規范和有保障。
3.汽車交易市場(或汽車園區)。這種營銷方式是各品牌的經銷商云集一起,是各品牌汽車經銷商聯盟的產物。這種營銷方式具有汽車超市的一切優勢,它能夠向客戶提供售前、售中到售后的一條龍服務,是最有利于客戶的汽車營銷方式之一。
但這種營銷方式受到諸多限制,一是受制于各品牌汽車供應商的布點規劃的限制。二是受經銷商發展戰略的限制。汽車交易市場的建立非一家經銷商能力所能,它更多的是對市場的管理,而不是直接經銷汽車。汽車交易市場的運行靠的是各品牌汽車經銷商的落戶,招商不成則汽車交易市場終歸流產。
4.汽車大道。這種營銷方式是在道路兩側設立眾多品牌的汽車專賣店,他們各自獨立經營、自主經營,是各品牌專賣店的聚集。與汽車交易市場不同的是,汽車大道是開放性的。如上海的“聯合汽車大道”、北京的“京西汽車大道”。
“汽車大道”營銷方式的優勢是,汽車經銷商能為客戶提供“方便省力選擇多”[4]。劣勢和汽車交易市場相同,同樣不能使經銷商擺脫高成本的投資困擾。
三、汽車營銷方式的創新路徑
營銷方式創新的動力主體是汽車經銷商,創新的價值取向是“低成本、高收益”。經銷商為了實現其“低成本、高收益”的價值追求,就要和汽車供應商和客戶進行正和博弈,其結果就是要達到最大限度地從汽車供應商那里分得銷售的和售后的利潤,同時又要把客戶緊緊地拉到自己的市場圈內,做到利潤和市場“魚與熊掌兼得”。
汽車營銷方式的創新,必須是在現行法律框架內,另外還受汽車供應商的合同約定和客戶需求的影響。(1)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是經銷商能夠提供售后服務保障,以最大限度地保護消費者的利益。(2)汽車供應商的關注是經銷商能夠為自己分擔一部分售后服務義務,維護其品牌形象。(3)消費者的硬性和軟性要求是購車的便利、價廉、質量和售后服務保障。
根據上述三個要求,汽車營銷方式創新應遵循以下原則:既要做一級經銷商,又要做二級經銷商;既要新舊車混合經營,又要多品牌多元;既要重視售中服務,又要重視售前和售后服務;既要做主打業務,又要做“一條龍式”的其他輔助業務;既要做好單一品牌專賣店,又要拓展連鎖經營;既要做好有形市場,又要做好網上市場。
為了自身的價值追求,在兼顧各方利益主體的要求的情況下,根據汽車營銷方式的創新原則,汽車經銷商營銷方式的出路在于:以二級經銷方式整合一級經銷方式,實現一級經銷方式和二級經銷方式在經銷商內部的戰略組合。其戰略組合,是在一個汽車經銷商內部實現,不是兩家商的外部企業間的業務支持。
首先,汽車經銷商從汽車供應商那里獲得“特許經營”權,成為該品牌的品牌汽車經銷商,成為一級經銷商。這是戰略步驟的第一步,是“特許經營和品牌經營”法律制度和汽車供應商對店鋪(“4S”專賣店)特別要求的需要。作為一級商的營銷方式,“4S”專賣店雖然面臨諸多挑戰,贏利空間極其微弱甚至虧損,但它依然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因為汽車經銷商申請辦理工商營業執照的前提是獲得汽車供應商的授權許可,而汽車供應商在授權許可時通常的附帶條件就是建立“4S店”。因而,建立“4S店”才能獲得營業執照,同時建立“4S店”才能獲得汽車資源。在中國,不建立“4S店”的汽車營銷方式如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其次,建立汽車超市、大賣場、汽車商場之類的二級商,實行二級經銷方式,二級商從企業內部的一級商那里融通汽車資源。在這種營銷方式下,汽車經銷商每種汽車品牌獲得一次授權許可后,無須重復建立同品牌的“4S店”,而是在自己認為合適的地方完全自主地建立若干個汽車超市或汽車連鎖超市,這無須汽車供應商進行“4S”專賣店布點的可行性論證和批準。
再次,著力解決汽車超市的發展瓶頸——售后服務保障。為了解除客戶對售后服務的后顧之憂,二級商的售后服務保障義務由其內部的一級商即“4S”專賣店承擔,或由該經銷商企業建立連鎖維修店承擔,實現企業內部售后服務的資源共享和共贏。
四、結論
不少專家認為“4S店和大賣場只能共存”[5],然而其共存的機制如何則缺少論證。筆者認為,對于某家汽車經銷商來說,“4S”店和大賣場的共存存在著三種機制,一是汽車經銷商只擁有“4S”店而沒有大賣場,與其他汽車經銷商的大賣場營銷方式共存;二是汽車經銷商只擁有大賣場而沒有“4S”店,與其他汽車經銷商的“4S”店營銷方式共存;三是汽車經銷商既擁有“4S”店又擁有大賣場,“4S”店和大賣場在一個汽車經銷商內部的共存。前兩種共存機制對于一個經銷商而言沒有任何意義,只有第三種共存方式才是創新,這種共存方式既不違反“特許經營”和“品牌經營”的法律強制性規定,又最大限度地適應了買方市場,同時又規避了汽車供應商對店鋪的特別要求。這種創新也將會在贏得利潤的同時做大市場,做到利潤和市場兼顧,“魚與熊掌兼得”。
參考文獻:
[1]商務部市場建設司負責人解讀《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EB/OL]..
現有企業能力理論特別是營銷能力理論很難解釋產業市場上企業之間的營銷溝通活動。因為在產業市場營銷中,企業之間的溝通越來越聚焦于供應商的資源和能力, 而不是當前所要銷售的產品。例如,在資本類產品交易會上,參展商往往傾向于向客戶介紹來自研發部門的技術人員和產品的技術發展趨勢,而不是把當前所要銷售的產品作為介紹的重點;在紡織品展銷會上,參展商往往用各種時髦的時裝表演來演示其產品能力,而不是展示各種具體的棉紗或羊毛等材料;在醫療器械專業展覽會上,供應企業的技術人員一般喜歡討論病理學的發展和研究技巧,而不是探討各種器械本身的具體特點等等。由此看來,在實踐中,許多參展商向顧客所展示和溝通的重點并非是各種產品,而是潛藏于這些產品背后的、能為客戶帶來增值甚至能彌補客戶能力缺口的各種能力。
而供應商或參展商為什么將營銷溝通的內容聚焦于能力而非產品呢?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具體的產品太明顯,顧客想要知道企業或產品中的各種技術和能力是如何支撐他們的業務活動以及能否支持特殊的創新項目。例如,在現場溝通過程中,我們甚至還能看到,一些企業為了證明那些難于演示的能力的可信度,還可以現場免費講解和傳教一些技術知識。另一方面,由于產品的生命周期不斷縮短,顧客努力尋求一些相對不易貶值的要素(如戰略性資源和能力)取代產品來評估和選擇供應商。根據能力來評估供應商的價值創造潛力已成為客戶企業采購與營銷的一項戰略活動。越來越多的管理實踐也表明,產品和服務是客戶評價供應商創造當前價值大小的核心要素,而企業的資源和能力是衡量其將來價值創造潛力的關鍵指標。因此,供應商有必要向客戶推銷、溝通和營銷自己的能力。而主流文獻,特別是企業資源基礎觀或能力基礎觀似乎并沒有考慮到這些活動,它們把資源或能力(本文將資源和能力視為可替代使用)視為組織流程的輸入要素或者看作具有價值性、稀缺性、不可轉移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征的企業內部要素。特別是有關能力在要素市場上具有不可轉移性的觀點與實踐中企業能力的溝通和營銷現象存在本質上的沖突。很明顯,利用現有的資源基礎理論并不能解釋商品交易會和展覽會上的能力溝通和營銷活動。為了澄清和解釋這一沖突,一些學者結合企業的具體實際對上述問題進行了初步的探討。例如,Dyer and Nobeoka(2000)、Laseter(2001)分別以TOYOTA和HONDA為例探討了日本汽車產業能力轉移的成功做法。Prevot and Spencer(2006)采用案例對比研究方法比較了巴西物流產業、制藥產業和電信產業的能力轉移實踐,發現能力轉移的戰略目標、所轉移的能力類型和轉移機制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nZerbini et al.(2006)也采用案例對比研究方法研究了意大利的紡織產業、汽車制造產業以及美國的IBM公司的成功實踐,識別了能力營銷的主要特征和機制。
從實踐來看,能力營銷對企業的采購和營銷活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但目前學術界對該領域的研究才剛剛起步,研究的內容主要聚焦在對企業能力營銷現象的理論解釋、概念界定和機制探討,國內的研究還幾乎是空白。為此,本文將在回顧能力營銷研究的基礎上重點探討能力營銷的方式及其選擇機理,以從理論上揭示選擇能力營銷方式的情境條件和作用機制,為企業制定能力營銷策略和有效開展能力營銷活動提供理論依據。
二、文獻回顧
能力營銷(marketing of competence)概念最早是由Colfetto and Mazursky(2004)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的一文中提出來的,他們認為傳統的營銷研究并沒有看到企業營銷實踐中一種特殊營銷形式(如意大利紡織行業中的能力促銷和銷售現象)的存在,他們把這種特殊的營銷形式稱作為能力營銷。Gibbert et al.(2006)也指出,企業能力基礎觀并不能解釋產業市場中企業所開展的能力溝通和交易的活動。而且,他們也把這種現象稱之為能力營銷,并把它定義為企業在產業市場中進行能力促銷、轉移和銷售的工具和流程。Moiler(2006)也支持能力營銷的觀點,并提出了另外一種解釋。例如,企業為了強化核心能力建設往往把一些非核心的能力外包出去,那么這些合適的外購商在邏輯上就成為這些外包商的能力銷售商,出售給外包商所需要的能力。 Ritte(2006)認為,所有的市場溝通都是基于能力的溝通,但是能力溝通和營銷的內容隨著市場導向的類型和顧客需求的不同而改變。Blois and Ramirez(2006)也認為能力可以作為一項能夠進行市場交易的資產。
從概念來看,能力營銷對資源基礎觀的邏輯基礎提出了挑戰。因為,傳統的營銷資源或能力研究遵從資源基礎觀邏輯,主要是解釋消費者市場中營銷能力如顧客關系能力、市場導向和優越的渠道設計技能等是如何影響競爭優勢的。但是這種邏輯認為績效的差異來自于所輸入的或投入的要素在市場上不可移動、深深嵌入于組織程序之中,并且通常具有很強的粘性,從而很難在內部進行轉移,更不用說在外部進行轉移。而能力營銷觀認為,一些能力并不像資源基礎觀認為的那樣不可流動,事實上,作為輸出要素的營銷能力在要素市場上能夠購買到。這就表明傳統認識對營銷能力存在狹隘的理解,將營銷通常作為一個形容詞,因此,營銷能力就成為了具體營銷能力(如顧客關系能力、渠道管理技能等)的一般或統一標志。實際上,營銷還可以作為一個動詞,從這個意義來看,營銷能力可以被理解為能力的促銷、轉移、銷售和聯盟。
為此,上述觀點引發了許多理論和實際問題需要重新進行思考和新的探討。例如,從理論上看,既然企業能力可以進行促銷、轉移、銷售和可作為進行市場交易的資產,那么相對于作為主流的產品或服務營銷而言,能力從作為一個輸入因素變為一個輸出要素,這與資源基礎觀構成挑戰,我們該如何理解它們之間的沖突?從實際來看,既然能力營銷是企業進行能力促銷、轉移和銷售的工具和流程,那么哪些因素會影響這些能力營銷活動呢?開展這些活動的條件又是什么呢? 本文將在總結能力營銷活動或方式的基礎上探討能力營銷方式的選擇機理以回答適合能力營銷的情境問題。
三、能力營銷的方式
能力營銷是企業進行能力促銷、轉移和銷售的工具和流程。根據定義,我們可以看出能力營銷可 以采取促銷、轉移和銷售等方式。根據產業市場中的企業能力營銷實踐,結合上述文獻,我們將企業能力營銷歸納為三種方式:能力溝通與展示、能力銷售和轉移、能力聯盟與共享。每種方式又有多種不同的具體手段。但在不同的情境下,能力營銷的方式和手段具有差異性。
1 能力轉移與銷售能力
轉移與銷售是企業借助一定工具和手段為客戶提高整體解決方案或直接為客戶植入所需能力而進行的一系列相關活動。能力轉移和銷售可以采取人際溝通、編碼傳播、內嵌轉移、人員交換、管理者遷移、團隊工作、現場參觀、業務外包等具體形式。這種方式對營銷雙方的互動程度要求較高,而且主要是以業務流程和管理活動為載體的互動,但對雙方所需作的組織與流程調整以及制度變革的要求較低。
2 能力促銷與溝通能力
促銷不同于能力的實際銷售,因為能力的角色是促銷而不是銷售。也就是說,在產業市場中,能力不僅自身可以作為一種產品或產品的附加價值能夠被銷售,而且還能像廣告一樣作為一種促銷手段促進其他產品和服務進行銷售。如一些紡織企業利用時裝表演就是向顧客展示和溝通其生產的紡織材料制作下游最終產品的能力。產業市場中常見的能力促銷與溝通手段有參與展銷會、制造公共關系事件和邀請媒體宣傳等。這種方式需要營銷雙方進行一定程度的溝通互動,但這種互動更多地使用介紹、講解、演示和體驗等手段,對雙方所需作的組織與流程調整和制度變革的程度最低。
3 能力聯盟與共享能力
聯盟與共享是營銷雙方在資源和能力互補的基礎上,基于某一技術、能力或市場開發等戰略的需要共同所進行的能力研發、整合和共享的聯盟活動。整合企業之間的能力并組建能力開發聯盟可以采用組建跨文化團隊、相互調整、任務標準化、流程定義、目標共享、發展共同的戰略邏輯和標準以及共享價值觀等具體手段,但是為各個聯盟企業分配不同的角色是有效利用上述手段實現能力整合和聯盟的前提。這種方式對營銷雙方的互動要求最高,不僅需要知識的講解和培訓,而且需要組建合作團隊就研發項目進行職能分工和流程整合,同時,這種方式對雙方的組織和制度調整與變革的程度和范圍也最大。
四、能力營銷的選擇機理
根據知識管理理論,我們認為,能力營銷是能力屬性、營銷雙方特性、雙方組織文化距離、雙方關系質量以及顧客價值和企業價值等變量的函數,但這些變量與能力營銷之間的作用機理并不相同,從而影響不同能力營銷方式的選擇,如圖1所示。
1 能力屬性因素與能力
營銷能力是一系列復雜的內嵌于組織規則的技能和知識。能力的最終本質是知識。但知識的明晰性與默會性、簡易性與復雜性均會影響企業之間的能力營銷活動,特別是能力營銷方式的選擇。首先,知識的明晰性與默會性程度不同,會導致知識對其所依附的載體或環境具有不同程度的粘性。因為,一方面,默會性程度越高的知識就越難進行編碼和表達,從而造成傳播困難;另一方面,默會性程度越高的知識經常內嵌于企業的任務、規則、慣例和內部人際網絡以及外部協作網絡之中, 它的價值只有在特定人際和組織環境下才有效,單純模仿只能學到知識的表面,很難把知識與承載這些知識的單元分離開來,并把它注入到另外一個行為主體的知識基礎。由此,默會性程度越高的知識,很難利用溝通和培訓來向被營銷方來分解、剖析知識的內涵和結構,因此不適宜像營銷明晰性知識那樣可以選擇能力溝通和銷售的方式,而應采取基于項目的共同開發的營銷模式。合作雙方利用某一項目共同開發能力,能夠讓雙方都熟悉能力所依附的組織情境,了解能力產生效應的機制和所需搭建的支撐平臺。這種共盟式的能力營銷方式,不僅克服了一些默會性知識的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特點,而且還有利于在被營銷方企業中為所接收的能力,營造一個與其發展相匹配的組織暖箱。為此,我們認為:營銷能力的知識明晰性程度越高,能力溝通、銷售和轉移的方式就越有效;相反,所營銷 能力的知識默會性程度越高,能力聯盟與共享的方式就越有效。
除了能力的知識特性以外,能力營銷還必須考慮所營銷能力的復雜性。從能力的復雜程度來看,能力由低到高依次分為個體能力、職能能力、群體或團隊層面的能力、跨職能間的能力和組織間能力。這些能力因其復雜程度不同,熟悉和掌握這些能力所需要的知識基礎以及相互間所需要開展和介入的組織活動也不一樣,因而其營銷的方式也就不同。一般而言,所營銷的能力越簡單,對營銷雙方的溝通程度要求就越低,需要雙方調整和變革(如對組織結構和流程的調整以及對制度和規則的變革)的范圍和程度就越小,營銷的過程也越簡單,所需時間也越少;相反,所營銷的能力越復雜,對營銷雙方的溝通程度不僅要求越高,而且對雙方的變革和調整范圍與程度也就越大,營銷的過程也就越復雜,所需時間也就越長。例如,團隊能力的營銷并不像物流技能的營銷那樣可以采取分發和學習物流指導手冊與操作流程等溝通和轉移的方式就可以達到其目的,其最佳方式應該是組建咨詢團隊與客戶企業員工一起工作、反復進行現場指導和跟蹤。當然,這其中采用合適的團隊組建方式(如師徒式工作、項目參與式工作等)是提高這種能力營銷效率的關鍵,因為供應商利用合作項目派專人指導可以監測執行的結果和了解細小的不足與失敗,進而能夠讓客戶企業人員及時進行糾正。基于此,我們認為,所營銷的能力越簡單,能力溝通、銷售和轉移的方式就越有效;相反,所營銷的能力越復雜,能力聯盟與共享的方式就越有效。
2 營銷雙方的特性因素與能力
營銷企業之間的能力營銷方式選擇還與能力營銷雙方的特性即意愿、目標和能力有關。雙方的能力營銷意愿強弱一方面反映了雙方感知能力營銷活動對雙方各自戰略目標的潛在重要性。一般而言,企業之間開展能力營銷往往具有不同的目標,包括追求財務回報和利用外部能力等能夠為營銷雙方創造直接效應的目標;尋求反饋效應、獲取關系租金和共同創造能力等能夠對雙方能力產生間接影響的目標;轉移公司戰略和實施網絡管理等對雙方戰略產生間接影響的目標。但是,實現上述不同的能力營銷目標要求采用與之相匹配的能力營銷方式。一般而言,能力營銷對營銷方的戰略目標越重要,則營銷方就會更加努力去控制能力營銷的結果和傾向于采用互動要求高的營銷方式,如能力聯盟與共享等。另一方面,雙方能力營銷意愿的強弱反映了雙方相互之間的了解和信任程度,而信任水平是企業之間開展長期能力合作的基礎。因此,如果營銷雙方之間具有堅實的信任基礎,同時雙方均感知到能力營銷對各自目標的達成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則雙方更傾向于采用能力聯盟與共享的方式;相反,若營銷雙方之間的合作時間不長,彼此還并不完全了解,開展能力營銷對雙方也沒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則雙方一般傾向于采用能力溝通、促銷和轉移的方式。為此,我們認為,營銷雙方的能力營銷意愿越強,雙方之間就越有可能選擇能力聯盟與共享的方式;相反,營銷雙方的能力營銷意愿越弱,雙方之間就越有可能選擇能力溝通、促銷和轉移的方式。
除此之外,選擇不同的能力營銷方式還需要營銷雙方具備相應的能力如溝通能力、學習能力或者 吸收能力等加以支撐。因為營銷雙方的溝通能力、學習能力和吸收能力越強,則雙方開展能力營銷的方向、努力程度和速度就更符合所制定的計劃和預期。一方面,營銷雙方之間的學習方向一致,表明雙方的能力發展戰略和積累路徑大體相同,這會提高能力銷售和轉移的便利性;另一方面,雙方之間的溝通能力越強、學習努力程度和速度越大,則能力轉移的過程就更為簡潔、溝通的效果就更好。相反,雙方的溝通能力、學習能力較弱,這種以培訓講解和模擬操作為主的授教式方法可能難以奏效,需要雙方采取項目合作,利用干中學等實踐操作的方式才能達到能力營銷的目標。為此,我們認為,營銷雙方的溝通能力、學習能力越強, 雙方之間就越有可能選擇能力溝通、銷售和轉移的方式;相反,營銷雙方的溝通能力、學習能力越弱,雙方之間就越有可能選擇能力聯盟與共享的方式。
3 營銷雙方的組織文化距離與能力
營銷文化距離(Cltural Distance)是一個企業的共同價值觀念和標準不同于另一個企業的程度。在不同文化情境中的企業之間進行跨邊界的能力營銷要比處于相同文化中的企業之間營銷更為復雜和困難。因為能力轉移和營銷本質上是一種跨文化管理形式,是一種跨文化交易行為。另外,文化距離還可以增加資源和技能分配與知識的粘性,因而可能會增加能力營銷過程的復雜性從而對能力營銷的效率產生負面影響。學術上一般均采用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權力距離、不確定性避免、長期導向與短期導向等文化維度,因為它們反映了社會的差異性特征和人們處理信息的不同方式,本文也采用這些維度來分析文化距離是如何影響能力營銷方式的選擇。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維度是一個社會強調個人或集體成就以及人際間關系的程度。研究表明,這個維度影響個體分享其知識和能力的意愿。來自或處在集體主義文化中的人特別強調對組織的認同,不太傾向于與組織之外的成員分享知識和能力,而處于個體主義文化中的個體為了樹立自己的權威和獲得他人的欽佩,喜歡在他人面前表現自己和宣傳自己的實力,因而更樂于與組織之外的成員溝通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權力距離維度強調社會中人們之間的平等或不平等的程度。在權力距離大的文化里,人們認為社會不平等和呈等級形態是很自然和正常的社會規則。權力距離的存在導致企業之間的能力營銷往往講究門當戶對。在權力距離大的企業之間, 他們的行業和社會等級觀念非常強烈,更傾向于開展能力溝通、轉移和銷售等營銷活動;而在權力距離小的企業之間一般更容易產生能力合作研發等聯盟行為。不確定性避免維度是指社會對不確定性的容忍程度。具有高不確定性容忍的個體因能接受更高的風險而更愿意溝通和轉移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因而更傾向于選擇能力溝通和轉移等方式。長期導向與短期導向維度關系到營銷雙方對能力營銷意義的戰略認識。持有長期導向的企業一般有較強的關系營銷觀念,將對方視為自己的戰略合作伙伴,更傾向于與對方進行能力共享和聯盟等長期活動;而持有短期導向的企業往往有較強的交易營銷觀念,更傾向于與對方開展能力溝通、銷售和轉移等短期項目。基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均為個體主義文化的、權力距離大的、不確定性避免程度低的或持短期導向的企業,更容易進行能力溝通、銷售和轉移活動;均為集體主義文化的、權力距離小的、不確定性避免程度高的、或持有長期導向的企業,更容易發展能力聯盟等項目。
4 營銷雙方的關系質量與能力
營銷關系營銷理論表明,企業關系是企業獲取外部知識和技能的主要方式,因為它們有助于激活特殊的關系流程和機制,從而推動和刺激雙方之間的互動以及甚至最復雜的和默會性能力的轉移。這種觀點為理解一些顧客為什么向供應商尋求技術知識和技能支持提供了一個新的解釋,也為企業發展開辟了一條新的成長路徑。
但是,企業與合作伙伴之間的不同關系質量(如正常的業務交易關系與密切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能力營銷的方式選擇。正常的業務交易關系只是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營銷行為,并沒有長期合作的持續關系導向;而且這種交易關系主要受市場價格等信息的影響,是純粹的產品交換活動,或為支撐產品使用而提供相關的能力和技術方面的溝通和轉移等服務,除此之外,并不含有任何其他額外能力的輸出和聯盟等內容。這就意味著只要價格稍微發生變化,企業就很有可能更換或改變合作伙伴。然而,密切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并不會因市場的變化而更換合作伙伴,因為合作伙伴之間的相互投入使相互之間的依賴程度很高,㈣他們已經為合作和融合的需要而對各自的組織、流程和制度作了適度調整和變革,這意味著他們的知識基礎和主導邏輯越來越趨向一致,因而更容易產生能力的合作與共享等長期性的聯盟行為。基于此,我們認為,有一般業務交易關系的營銷雙方更傾向于選擇能力溝通、銷售和轉移等方式;有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營銷雙方更傾向于選擇能力聯盟與共享的方式。
5 顧客價值、企業價值與能力
營銷上述所討論的因素如能力屬性、營銷雙方特性、文化距離以及關系質量等雖然能夠影響能力營銷的方式,但最終所要營銷的能力到底用何種方式,主要還是受企業對顧客價值和企業價值的綜合權衡而決定的。例如,企業對先進制造技術進行投資在價值回報上就有兩種方式可供選擇:第一種方式是將先進制造技術作為產品生產效率和質量提高的驅動要素,也即采用能力轉移的方式;第二種方式是將其作為可交易的資產或者作為交易物的組成部分,也即采用能力銷售的方式。但是在實踐中,我們通常發現,企業在安裝和引進先進制造技術后的初期,往往采用能力轉移的方式,即將其作為一項提高產品生產效率和改進產品質量的驅動因素,但是到了利用這項技術能夠獲得預期的規模經濟效應的時候,企業就會采用新的方式如能力銷售的方式將其作為可交易的資產來直接利用它。譬如有的企業看到一些客戶一直實施標準化的零部件采購模式而苦于回避昂貴的非標準化部件采購的做法時,企業就會使用這項新技術來進行定制化生產,而且以更低的價格將零部件提供給顧客。從而這種方式直接降低了顧客的成本或者使顧客從其客商那里獲得了更多的回報。因此可以看出,企業對能力選擇何種營銷方式來源于對顧客價值的觀察,特別是對顧客價值中的成本與利益成分的識別。因為,供應商必須思考它所擁有的任何一種能力對降低顧客價值中成本成分或提高利益成分的潛在貢獻。如果所擁有的能力或擬投資開發的能力具有能夠對顧客價值直接做出貢獻的潛力,那么將能力采用銷售的方式就具有很大的可能性。
但是,能力應為顧客價值做出貢獻只是能力營銷方式選擇的一個必要條件,只有在這種營銷方式還能夠提高企業自身創造價值能力或價值獲取能力的情況下,能力才有可能用這種方式來營銷。因為雖然理論上認為,企業存在的目的是幫助其他企業顧客創造價值,但是只有在它們預測能夠獲得或分享其中一部分價值的時候,企業才有可能幫助其他企業或個體創造價值。因此,供應商需要從顧客和自身的觀點來評價每種能力的價值創造潛力,在對能力選擇何種營銷方式之前,供應商必須對因向顧客提供更大附加價值而所獲利益與因此而造成收入減少的損失進行權衡。總之,不論企業所擁有的能力屬于何種類型,營銷雙方的意愿和能力有多強,雙方的組織文化有多接近和雙方的關系質量有多高,對顧客價值和企業自身價值的貢獻是企業最終決定營銷方式選擇的兩個前提條件。基于此,我們認為,顧客價值與企業價值能夠對能力屬性、營銷雙方特性、文化距離和關系質量等因素與能力營銷方式之間的關系產生調節作用。
五、結論
本文在總結能力營銷方式的基礎上探討了能力營銷方式的選擇機理和影響因素。其主要結論有:
1 就能力營銷的客體屬性而言,能力的默會性和復雜性影響知識的可溝通性和能力與組織環境的粘性,因而,對所營銷的能力而言,其知識明晰性程度越高或越簡單,能力溝通、銷售和轉移的方式就越有效;其知識默會性程度越高或越復雜,能力聯盟與共享的方式就越有效。
2 就能力營銷的主體特性而言,企業之間的能力營銷方式選擇還與能力營銷雙方的意愿、目標和能力有關。雙方的能力營銷意愿強弱,反映了雙方感知能力營銷活動對雙方各自戰略目標的潛在重要性。一般而言,營銷雙方的能力營銷意愿越強,雙方之間就越有可能選擇能力聯盟與共享的方式:相反,營銷雙方的能力營銷意愿越弱,雙方之間就越有可能選擇能力溝通、轉移和銷售的方式。另外,選擇不同的能力營銷方式還需要營銷雙方具備相應的能力如溝通能力、學習能力或者吸收能力等。因為營銷雙方的溝通能力、學習能力和吸收能力越強,則雙方開展能力營銷的方向、努力程度和速度就更符合所制定的計劃和預期。因此,營銷雙方的溝通能力、學習能力越強,雙方之間就越有可能選擇能力溝通、銷售和轉移的方式;相反,選擇能力聯盟與共享的方式更為有效。
3 就能力營銷的文化情境而言,營銷雙方之間的文化距離及其不同維度是影響能力營銷方式的重要情境變量。我們發現,均為個體主義文化的、權力距離大的、不確定性避免程度低的或持短期導向的企業,更容易進行能力溝通、銷售和轉移活動;均為集體主義文化的、權力距離小的、不確定性避免程度高的、或持有長期導向的企業,更容易發展能力共享和聯盟等項目。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二手資料法、深入訪談法等方法實現對研究理論及研究內容的支撐,具體研究方法如下:一是二手資料法,二手資料是指特定的調查者按照原來的目的收集、整理的各種現成的資料,又稱次級資料,如年鑒、報告、文件、期刊、文集、數據庫、報表等。在一手資料難以獲取的情況下,二手資料構成本研究信息、數據獲取的重要來源。這些數據為本研究的后續開展,即SL公司紡織品國際營銷方案的制定打下研究基礎,同時也節省了調研時間和調研成本。二是深度訪談法,深度訪談法是指研究者與受訪者一對一透過訪談以獲得分析資料的研究方法,屬于質化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一種,研究者直接面對面與受訪者互動,透過提問以交換所需訊息。深度訪談法是本研究工作開展的重要研究方法,訪談內容集中在兩個方面:SL公司紡織品在國際細分市場上的發展情況,及SL公司紡織品國際營銷現狀分析。依據二手資料搜集整理及后續待研究問題擬定訪談大綱,為了獲取信息的最大彈性,通過半結構式訪談,請訪談對象在既定的訪談范圍內自由交談,具體問題可在訪談過程中邊談邊提出,對于提問的方式和順序,回答的記錄,訪談時的外部環境等,沒有嚴格限制,以充分調動訪談對象的主動性,積極性,靈活性和創造性。透過訪談對象的實務經驗與觀點,了解當前SL公司紡織品各個國際細分市場的整體行業發展情況、SL公司紡織品在這些細分市場上的發展情況、SL公司紡織品國際營銷的現狀,為后續SL公司紡織品國際市場營銷方案的制定奠定依據。
三、結果分析
從1988年到2014年,中國紡織品的出口總額增速基本穩定,呈現良好市場發展態勢。從1987至2012歷年國內紡織品出口總額的情況,可以看出從1987年到2012年,除少數幾年外,中國紡織品出口一直是增長的。另外,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2014年1至10月,中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2484.2億美元,增幅擴大至6.3%。此外,中國加大采取貿易便利化措施的力度,也有效提高了紡織品貨物的通關效率。今年以來,我國紡織品對歐盟、美國出口恢復較快,而對東盟地區出口增速回落較快。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對歐盟出口額為460.06億美元,同比增長16.37%,增速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10.31個百分點;對美國出口額為352.78億美元,同比增長7.01%,增速較上年同期增長0.89個百分點;對東盟出口額為260.37億美元,同比僅增長3.91%,增速較上年同期大幅回落38.83個百分點。中國現有的自主服裝品牌很少,同時,中國的服裝設計水平遠遠不及國際上的先進水平,中國也沒有國際知名的優秀服裝設計師,大多數企業都是仿造國外品牌設計,沒有自己的風格,這就使得企業只能跟著國外服裝企業,走不出自己的路。同時,國內也缺乏培養優秀服裝設計師的環境,沒有完善的培養機制,許多有才華的設計師都選擇自己創業而不愿意留在服裝企業打工,所以中國紡織品服裝行業的設計水平一直偏低。缺乏專業人才是中國紡織品服裝行業的通病,制約著中國紡織品服裝行業的高端發展。亞洲市場是中國紡織品的重要出口基地,又分為東亞市場和西亞市場。東亞市場主要以香港、日本韓國為主,東南亞等國也是中國的主要市場。日本和韓國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紡織品貿易的重要市場,貿易額在中國的紡織品貿易國家中名列前茅,這兩個國家經濟比較發達,居民整體收入和生活水平較高,市場的總體購買力較強,而且近幾年來中國對這兩個國家的紡織品貿易額不斷攀升,但是這兩個市場對紡織品質量要求相對較高,綠色技術壁壘等限制措施很多。歐盟在世界紡織品貿易中一直充當著很重要的角色,中國又是紡織品出口歐盟最多的國家,一方面歐盟內部市場對中國紡織品形成了依賴,另一方面歐盟又擔心中國廉價而又優質的紡織品的涌入會對其自身紡織品產業造成沖擊,首先帶來的就是就業問題,所以中歐紡織品貿易一直在矛盾中曲折前行。歐盟已成為中國紡織品出口的第二大市場。歐洲地區居民生活及消費水平都很高,購買力強,尤其是對高質量的紡織品需求量較大,另外,歐洲地區執行的紡織品技術標準相對于中國來說更高一些,國內企業要想在歐洲市場取得一席之地,需在產品設計和質量上有所提高。北美主要是加拿大和美國,更以美國為主,這兩個國家都很發達,居民消費水平高,購買力強,所以北美市場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服裝進口市場,一直以來都是紡織品貿易公司必爭之地,而美國更是重中之重。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紡織品進口國,美國對紡織品的需求量巨大,而且對紡織品的需求比較多樣化和個性化。盡管美國對中國紡織品出口規模有所限制,但是總體上在不斷增長。2002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國開始成為美國最大的紡織品供應國。2005年,全球紡織品配額取消,中美《紡織品與服裝協議》(ATC)結束,中美紡織品貿易自由化發展開始,中美紡織品進出口額迅速增長。由于美國的紡織品貿易逆差十分嚴重,出于對本國紡織品行業的保護,目前美國針對中國紡織品出口的貿易壁壘一直很多,反傾銷調查也越來越多,對中國的對美紡織品貿易限制較大。結合SL公司的情況,公司缺乏優秀的、有影響力的設計師,在設計方面無法和國際知名大公司匹敵,所以應該避免與大公司在設計上競爭,產品應該以綠色純天然的原料為主,面料市場營銷采用天然纖維面料,以棉、絲綢、麻為主,舒適、自然、透氣,以回歸自然為主題,款式則以簡單合理、個性較強。以自然的環保色作基本色系,配以流行亮點作為點綴,且不拘于流行,總體印象以自然界為基調,同時結合國內的手工藝產品,融入中國元素,走出一條自己的服裝品牌道路。SL公司在國際細分上具有如下經營優勢:一方面是管理理念新潮、服務意識超前。公司一直堅信顧客就是公司的衣食父母,所以承諾以最優質的產品和最真誠的服務給客戶。SL公司從上到下,不管是領導還是普通員工,人人都有使命感,管理人員兢兢業業做好企業日常的管理工作,業務人員更是不辭勞苦,積極努力地開拓市場,發展新客戶,同時經常跟客戶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掌握顧客的購買意向,提供給顧客他們想要的產品。第二方面是人才優勢。歷經七年發展,SL公司積累了深厚的經驗,并培養出一批優秀的企業管理人才和銷售人才,公司多次邀請國內外有名的企業家和銷售大師講課培訓,并且公費派遣多名企業職工出國學習,參加國外的各種展會,學習不同國家的服裝文化、了解不同國家客戶的需求。經過多年的積累,公司已經擁有了一批有著先進管理理念的中高層企業管理者和一批擁有豐富銷售經驗和溝通技巧的業務人員。第三方面是優質產品以及穩定的客戶資源。產品質量是公司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公司對產品質量的把關一刻也不放松,在國內有著穩定、優質的貨源的同時,承諾以優質的產品回饋客戶。依靠優質的產品和公司的營銷團隊,SL公司在國內外擁有一批穩定的客戶和合作伙伴。這些老客戶是公司業務和訂單的主要來源。對供貨商,公司承諾雙方合作共贏,從不或者極少拖欠貨款。因此在采購、銷售環節均得到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經過這些年的努力,無論是在客戶還是供貨商中,公司都贏得了良好的聲譽,在客戶心中建立起良好的產品形象和品牌形象,這十分有利于公司的發展,樹立起良好的企業形象。第四方面是地理位置良好。SL公司地處寧波市,寧波是國家規劃的進一步對外開放的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浙江省對外開放的門戶和窗口單位。而且寧波市是一個港口城市,航運業發達,2011年中國港口排行榜中,寧波-舟山港以6.91億噸的吞吐量成為中國第一大港,目前寧波擁有航運企業124家,航運業發達。所以SL公司能夠充分利用寧波市的航運優勢發展對外的紡織品貿易。除了政策支持和進口關稅的降低,SL公司在產品國際細分市場上的機會還包括:一是經濟環境好、技術水平提高。近幾年盡管全球遭遇金融危機,但是中國的經濟仍然取得了高速增長,經濟形勢一片大好。另外,隨著中國加入WTO后的投資環境逐漸好轉和投資領域的開放,大量的外資進入中國,推動了中國經濟的增長,同時也為中國帶來了較為先進的紡織工業技術,預期未來幾年,中國的紡織業技術有望得到大幅度提高。二是國際市場對紡織品需求旺盛。隨著金融危機后的國際市場復蘇,國際紡織品市場對中國的紡織品需求會逐漸增多,SL公司應該抓住這個機遇,在保持老客戶的基礎上不斷開發新客戶。三是跨國文化交流及互聯網的普及。國際貿易本身也是跨文化的交流,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加深,中國與外國的文化交流越來越多,這也促進了服裝貿易的發展,同時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為紡織品進出口公司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平臺,網絡成為了一個十分便利的促銷渠道。
0引言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和電子商務的發展,房地產市場出現了利用Internet網絡資源進行的網絡營銷。其優勢在于,網絡中介市場開放自由、信息傳播廣泛迅速、供需雙方可以選擇多種方式交流,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可是,網絡營銷在高速發展的中國房地產市場上的應用卻很缺乏,大多房地產公司仍然執著于過去簡單的市場買賣概念與傳統的營銷模式。
1我國房地產網絡營銷存在的問題
1.1外部問題
1.1.1互聯網絡客觀環境的限制根據CNNIC(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統計,我國上網用戶突破1億,為1.03億人,在這些人當中有20%左右是學生,有15%左右是計算機工作人員,大多數消費者、房地產開發企業和房地產中介商對互聯網的特點和發展趨勢還未理解領會。
1.1.2消費者傳統的消費習慣的影響人們原有的消費習慣一時不會改變。在信息交流中,雙方的信任程度直接影響交流的效果。互聯網為交流雙方提供的是一種虛擬的不見面的交流空間,其開放性的特征更容易使人對網上信息產生不信任感。
1.1.3互聯網的安全措施還有待完善互聯網開放性的特征更容易使人對網上信息產生不信任感。這成為影響網上直銷發展的重要障礙,網絡營銷活動需要更安全嚴密的技術保障。
1.2內部問題
1.2.1企業自身的Internet營銷技術還不能滿足網絡營銷的要求雖然有些機構可以協助企業建立網址,設計網頁,幫助策劃企業上網等事宜,但這些機構幫助企業進行網上營銷的出發點不同,可能沒有設身處地的從企業角度對企業營銷活動進行深入研究,并結合企業的整體經營戰略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持。因此,不能取得較好效果。
1.2.2開展網上營銷的目的不明確,缺少計劃性有些房地產企業或項目上網存在一定盲目性。實際上,房地產項目在開展網上營銷活動時,應明確企業建立網站的目標,做出完整計劃,包括目的、市場調研、Internet服務情況等。
1.2.3房地產企業缺乏有效評估網絡營銷銷活動的手段瀏覽人數不能簡單作為可靠的評估指標,應有效的參考指標包括查詢成交人數、網頁登記人數等。
1.2.4企業對上網營銷的費用估計不足由于網絡營銷是建立在日新月異的Internet技術之上的,Internet技術發展會使企業在Internet上的投資逐步增加,而一個經常需要更新和維護的網站費用可能更高。只有不斷更新,才能取得良好的營銷效果。
1.2.5房地產網絡營銷的理論還未形成完全成熟的科學體系,還有待于不斷完善和發展。
但是網絡新技術在房地產中的應用絕不會因為這些原因而停滯不前。恰恰相反,思想前衛的消費者和營銷者將會積極利用網絡技術來獲取自己的優勢。房地產將成為網絡經濟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2房地產網絡營銷策略
2.1設計制作網頁、維護WEB站點在設計網頁的過程中,確定網頁的內容時需要考慮的項目比較龐雜,并且要為訪問者提供網頁的導航路徑,同時網頁要注意用戶界面的友好,使訪問者能快捷準確地尋找到其感興趣的信息。房地產營銷者可以選擇專業服務公司幫助策劃和設計網站。
2.2制定房地產網絡營銷計劃營銷者要進行房地產的網絡營銷活動,首先必須進行網絡營銷戰略策劃,確定營銷對象,以及網絡的訪問者可以在這里得到哪些有價值的房地產和營銷者信息,根據本企業的自身特點和房地產行業的特點,選擇采用多種網絡營銷方式,擬訂房地產計劃。
2.3企業應建立監控機制和相應工具,來評估網絡營銷計劃的進展和成果。企業必須注意用戶對網頁的反應,在必要時做出修改;不斷調整網上營銷策略是網絡營銷成功的關鍵。
2.4不斷更新網頁,并進行費用預測與估計市場在發展,網頁內容更應適時進行維護與更新,并將最新的信息展現出來。與此同時改變企業的營銷費用策略。
2.5突出可網上進行室內裝飾與家具布置的模擬的優勢房地產網絡營銷對消費者的的最大吸引力就是顧客可根據自己的需求在網上進行室內裝飾與家具布置的模擬。這省去了消費者在選擇過程中的各方面顧慮。突出此優勢將更吸引消費者。
2.6引導網絡消費者互動地參與營銷活動在精心設計的網絡站點上,消費者可以方便地把自己的意見及時反饋給營銷者,網上營銷的管理者也可以收到各個消費者的反饋信息,相應地調整網上的營銷行為,這種交互式雙向溝通使網上的營銷活動更有效。
2.7在互聯網上展開宣傳攻勢①將網頁地址注冊到本地區和全球的著名的大型搜索引擎或登記到互聯網上有影響的WEB分類目錄里。②在電子公告牌(BBS)、新聞組(newsgroup)、電子郵件組等擁有廣泛用戶基礎的網絡系統上周期性地進行網站的推廣。③在中國建設網、房地產聯合網等行業性網絡媒體站點上自己的網站信息。④與其他的web網站建立交換鏈接頁面,鼓勵其他站點在尊重網頁版權的同時復制自己站點的內容或創建到自己站點的網絡鏈接。
3房地產網絡營銷的主要手段
3.1房地產企業網站房地產網站主頁一般應包括企業介紹、企業組織結構、企業新聞、主要產品與品牌、營銷與服務、企業管理與文化等內容。房地產企業網站建設的著重點在于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設計獨特,內容詳實,樹立品牌形象。
3.2網絡廣告房地產網絡廣告主要包括固定廣告、彈出窗口廣告、浮動廣告、Flash廣告等四種類型。網絡廣告具有受時空限制少,信息容量大、即時更新、自由查詢,很強的交互性與感官刺激性等特點,將成為房地產廣告的中堅。
3.3電子郵件電子郵件的主件與附件可作為房地產商品宣傳的載體。
3.4網上中介欲購買房地產的消費者只需在中介商所設電腦終端上輸入目標房地產的特征參數,就可查閱所有符合條件的房地產類型,并且還可以通過網上電子地圖查看目標房地產的準確位置,通過網上播放的實地互動畫面“考察”目標房地產的外觀、環境、內部構造及結構細節;若房源不夠充足,還可委托中介商把其要求上傳至房地產專業網站,在更龐大的數據庫中查找。
4整合互補是營銷的成功之道
整合網絡營銷與傳統營銷,進行優勢互補,是網絡營銷的成功之道。首先通過傳統營銷方式和網絡的結合,促進房地產企業網站的推廣和品牌的建立。一方面通過傳統的廣告宣傳網站;另一方面就是通過網絡技術的方式去宣傳企業的網站。其次利用網絡提供信息。對房地產營銷從理論到實踐意義重大。
5總結
中國房地產行業正處于高速發展中,消費者對其關注度持續上升。而房地產屬于耐用消費品,消費者在做出購買決策之前往往要經歷提出需求-信息收集-方案比較-購買決策-購買行為等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都需要足夠多的信息。而房地產網站是一個信息、開展宣傳、拓展業務的窗口,具有強大的消費市場。因此,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網絡營銷將成為房地產市場上一種具有相當潛力和發展空間的營銷策略。網絡經濟時代的來臨,使房地產網絡營銷即將成為房地產領域不可阻擋的潮流。
1、本地紡織面料企業數量眾多
產品集中于低端品類,同質化程度高,生存環境差,只能靠價格戰。安陽市大部分中小紡織企業生產方式仍舊是家庭小作坊式,規模小,條件差,技術設備落后,產品質量難以保證,個別企業生產假冒偽劣商品。因此,為了打開銷路,它們之間只能展開激烈的價格競爭。
2、銷售渠道比較傳統、單一,運用電子商務少
安陽市大部分中小紡織企業營銷自己的產品,主要靠參加紡織品展銷會、訂貨會、定期給客戶寄送布料小樣等方式,渠道相對單一。
3、缺乏明確的產品定位和長遠規劃
安陽市大部分中小紡織企業缺乏明確的經營理念和產品定位,完全受市場導向的影響,存在較大的盲目跟風生產的沖動。另外,它們也缺乏長遠的戰略規劃,許多企業只滿足于為大型紡織企業代加工,不顧長遠利益。
4、缺乏專業的市場營銷人員,尚未采用聯合生產、集中銷售的方式
安陽市中小紡織企業目前都是一些家族式企業,銷售人員主要靠企業主及其親屬,基本上既要負責生產,又要負責銷售,不僅缺乏現代的市場營銷理念,而且缺乏分工和專業性,銷售行為也極為不規范。企業主也缺乏對銷售人員的業績考核。
二、安陽市中小紡織企業市場營銷的應有策略
通過分析安陽市中小紡織企業的特征和現有市場營銷的特征,可以看出,安陽市中小紡織企業的營銷策略應重在差異化產品,重在對市場進行細分,然后根據自身經濟、技術、人員等方面的實力來確定縫隙市場。
1、市場細分和產異化目標市場
消費者對紡織品的需求已經不再僅僅是經濟實用,而是豐富多樣,比如要求紡織品具有一定的裝飾、保健、生態等功能,因此,安陽市中小紡織企業應該多多開展市場調研,對空白市場進行分析,把握消費者的動態需求,然后進行專業化經營,做到以專補缺、專精致勝,這樣才能走出產品同質、靠價格戰生存的困境。之后,綜合考慮自身的資金、技術、人員等方面的實力,不盲目跟風,瞄準縫隙市場扎扎實實生產。
2、4P組合營銷策略
(1)產品策略(Product)安陽市中小紡織企業首先應有明確的產品定位,即制定明確的經營理念和發展目標。他們應注重產品的功能開發,生產出產品的賣點,或者說針對消費者的痛點設計產品來解決它,設計也應該更加人性化、更加符合市場變化。它們也應該利用自身貼近市場的優勢,多開展市場調研,及時把握消費者需求的微妙變化,例如消費者對功能型紡織品的需求上升了,就多設計、生產功能型紡織品,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簡單的代加工或者基本設計上。
(2)價格策略(Price)安陽市中小紡織企業的價格首先應該靈活,批發價格和零售價格應該進一步區分,針對不同運輸距離、不同市場需求、不同下游客戶采用不同價格,以期促進銷售。其次,必要的時候注冊自己的品牌,實施品牌戰略。注冊品牌,品牌打開銷路后,也就可以提高定價。價格應該適中,太低或者太高都不利于產品銷售,太低可能讓顧客感覺產品質量得不到保證,太高則會使價格敏感型客戶流失。
(1)給予回扣。日本企業就經常在其國際經營活動中采用這種方法,并屢屢獲得成功,下面就是一個這方面的例子。早在1963年,日本幾家電視機生產廠家共同制訂了“控制價格”,即最低出口價格。盡管該控制價格比美國電視機平均便宜40~60%,但沒有觸犯反傾銷法,從而合法地進入了美國市場。當時由于美國企業采取了降低利潤、提高勞動生產率、向海外訂購部分廉價組件等對策,使日本的“控制價格”還不足以摧毀美國的電視機產業。要把美國企業擠出市場,還得把價格訂得更低,但又不能因此觸犯反傾銷法。于是,日本企業決定采用提供回扣的辦法:在美國海關署申報時,報“最低出口價”,私下里則把最低出口價與實際傾銷價的差額部分作為回扣提供給美國進口商。日本人很快找到了美國最大的零售經銷網——西爾斯公司。后來,同意接受日本傾銷電視機的美國零售商竟多達80多家。
為了給回扣以偽裝,三洋公司提出了“忠誠補貼”的方式。1971年,三洋在巴塞爾的瑞士銀行開了一個特別戶頭,每月都開出15萬美元以上的支票,兩三天后,瑞士銀行的紐約分行就給西爾斯開一張面額相同的支票,在美國發出的支票上,絕不寫三洋的名字,由三洋派一個秘密使者將支票交到西爾斯,從而轉進西爾斯的特別帳戶。有的日本企業如東芝做得更直截了當,如對西爾斯購買其他商品,東芝等企業采用信用賒銷的辦法,以抵銷西爾斯多支付的那部分款額,作為回扣。
由于日本產品價格低廉、銷量甚大,更主要的還在于能得到大筆回扣,西爾斯逐步擴大了對三洋、東芝的購買量。這樣一來,過去一直把大部分產品交給西爾斯包銷的美國廠商沃維克公司,銷路日益縮小,它的資產終于以破產價格被三洋接收了。
(2)在協議中提供優惠條款。如美國西方石油公司的哈默1966年去利比亞參加投標。同時參加投標的還有40多家公司。普遍認為,這些實力雄厚的壟斷巨頭們一舉手就可以把西方石油公司推倒。但哈默采取了與眾不同的投標方式,他迎合利比亞人的民族意識,在投標書的正文別寫道:西方石油公司愿從尚未扣除稅款的毛利中取出5%供利比亞發展農業之用,西方石油公司將同利比亞政府聯合興建一座制氨廠。揭榜時,哈默竟得到兩塊租地,使巨頭們大吃一驚。
(3)提供專業知識或信息。具體做法是:若對方予以合作,將向其提供一定的專業知識,技術協助或提供某些特殊的信息。
2.利用合法權和聲望
這種方式是與權力聯系在一起的。例如,日本首相要求日本電器公司把摩托羅拉公司列入批準的供應商之一,因為首相有提出這種要求的合法權。
利用聲望,可以使競爭對手妥協甚至退出競爭。對聲望的運用往往以洞察競爭對手的心理狀態為前提。堪稱世界首富的保羅·蓋帝就曾因運用“聲望”而獲得成功。當時,有一塊名叫“南西泰勒份地”的石油開采權狀準備公開拍賣,由于蘊藏量豐富,吸引了很多資金雄厚的競爭對手。人們預測,拍賣價一定會超過15,000美元。保羅請了一位在一家重要銀行當副總經理的朋友參加拍賣會,讓他為保羅出價,但不說明是代表他。看到這位銀行家出現在拍買會場,其他的人不自覺地聯想到:“這位銀行家可能代表某家主要的石油公司,他出的價一定會高于別人。”這樣一來,別人就根本不想再出價了。結果,保羅竟以令人驚訝的500美元的低價,買到了石油開采權狀。
3.商業強制與非商業強制
前者是指運用商業性手段,迫使對方同意某項業務。而遇到對方根本不接受任何誘導時,公司也可能采取威脅手段,這就是非商業性強制,如揚言取消給對方的援助。但這種方法往往起到相反的效果,使用時需謹慎。
大市場營銷的三個步驟是:
1.探測權力結構
經營者必須首先了解目標市場的權力結構。權力結構主要有三種類型:
(1)金字塔結構。權力集中于統治階層,它可以是一個人、一個家族、一家公司、一個行業或一個派系。中層是貫徹統治層意圖的,下層是執行者。早年,紐倫堡的法伯鉛筆公司壟斷著世界的鉛筆生產,法伯家庭集團成了金字塔權力結構的統治層。該集團作出規定:不準有鐵路從紐倫堡通向富爾特,也不準有軌電車在當地行駛,目的是不讓別人混進來盜走制造鉛筆的秘方。哈默通過深入調查了解到,該權力結構的做法已引起其下屬一個高級技師的不滿。于是哈默毫不猶豫地以高價挖走了這位技師,并把原料和設備偷運出來,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鉛筆廠之一。
派系權力結構。這是指在目標地區中有兩個以上的集團(權力集團、施加壓力的集團、特殊利益集團)勾心斗角。在這種環境下,公司必須決定與其中哪些集團合作。而一旦與某些集團結成聯盟,往往會影響與其他派別的友好關系。
聯合權力結構。各權力集團組成臨時聯盟,公司必須通過與聯盟合作才能達到目標,或者另組成一個對應的聯盟來支持公司。
在弄清權力結構后,公司必須對各方實力進行評估對比,作出相應的決策。
2.設計總體戰略
在進入一個封閉型市場時,公司必須先了解各集團中誰是反對者、中立者和同盟者。可供選擇的總體戰略有:
(1)補償反對者所受損失,使之保持中立。應把對受害者的補償包括在總成本內。
(2)將支持者組成一個聯盟,以壯大自身的力量。
(3)把中立者變為同盟者。這需要對中立者施加影響和提供報酬。
一、小學英語“文化意識”教學的重要性
語言是伴隨著人類的活動和文明進步而發展的。正是由于世界上存在有許多不同而又各有特色的社會文化環境和生活環境,因此就產生了許多不同的語言。語言與文化存在著不可分割的密切關系。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載體,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同時,語言又是一面鏡子,它能反映一個民族的文化,揭示一個民族的內涵。可以說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兩者是交叉滲透、相融相合的。拉多(Lado1964)在《語言教學:科學的方法》一書中指出:“我們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語言。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準則,就不可能真正學到語言。”¨因而學習一門外語,就意味著要理解和接受另外一種文化的思維方式和習慣。在目前國內以英語為主要語種的小學教階段,英語的學習意味著要去理解和接受英語國家的文化思維方式和習慣。《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有益于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有益于培養世界意識。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基于此,在具體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應適時適宜地根據學生的特點,注重文化教學,培養“文化意識”,以此來增進學生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使學生逐步形成運用英語傳遞信息、交流思想和表達情感的綜合語言交際能力;加深其對本國文化的理解,在培養學生的跨文化(Cross Culture)意識的同時,使其能正確適當地理解和運用語言。
小學英語“文化意識”教學勢在必行。因為我們必須要在小學這個打基礎的重要階段,就把“文化意識”教學放在突出的地位,讓學生從一開始就在有文化背景的環境下學到地道的英語。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意識”教學,也是新英語課程對新世紀小學英語教師提出的一個新要求。
二、小學英語文化教學的實現方式與途徑
教學實踐及理論告訴我們,小學英語“文化意識”教學的主要實現方式與途徑應以課堂教學為主,而課外活動則可作為其重要的實現途徑。
(一)課堂教學是進行文化教學的主要方式
就目前而言,課堂教學依然是教學活動的主要方式,而且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的時間也最長。課堂教學是進行文化教學的主要陣地,教師應把英語語言教學置于跨文化的環境中,把跨文化交際列為英語教學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1.對比差異,激活教材。教材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資源,然而小學英語教材的編撰對文化項目沒有作分門別類系統的介紹,在教材中只是以零星、不完整的形式出現,這就需要教師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將教材中那些有關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和社會風俗習慣的典型實例挖掘出來,讓學生領會英漢文化的差異,以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如課文中經常出現的打招呼用語,中西方的差別相當大。中國人通常用“去哪JD?”、“忙嗎?”、“吃了嗎?”等等表示友好的問候,并不關心答語的實質內容。而在英國人看來,這些問題是非常奇怪的,也容易產生歧義甚至于文化沖突。英國人見面問好通常用“Hello”、“Hi”、“Good morning”、“How are you?”等等。再如課文中單詞“dog”的教學,教師可聯系“a lucky dog”這一諺語,向學生介紹“dog”在中西方國家的地位是截然不同的。在英語國家它不單是寵物,更被視為人類忠實的朋友,甚至是家庭中的一位重要成員。“dog”在西方國家是一個褒義詞,因此英語中還有 “Every dog has it’s day.”(人人都有得意時)等說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努力激活教材內容,進行文化比較,及時點撥學生領會文化異同現象。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才能真正讓學生了解語言背景知識,培養其跨文化意識。學以致用,有效地提高其在真實場景下語言運用和交際的能力。
2.巧設懸念,激起探究。學源于思,思起于疑。教師要巧妙設疑,創設懸念,使學生產生求知欲和探索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通過巧設懸念,能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外文化的蘊含和差異。
例如:在教授問候語“How old are you ?”時,教師可請一名學生配合,由學生問老師答,當學生問完“How old are you ?”后,教師只是說:“Ah,it’s a secret.”此時,教師便可以問學生:“Why is a secret?”這個極其簡單又極富挑戰性的問題,立刻就把學生引人積極思考的狀態——為何老師不直接回“I am…….”而是用“Ah,it’s a secret.”代替,其中有何特殊含義。最后學生在教師更為具體明確的解釋中了解到:在英美國家,人們是非常忌諱別人問及他們的年齡、工資以及個人活動等私事。在這里,“It’s a secret.”便是一種回避的方法。所以,當與外國人交談時,除非他們毫不介意,否則最好不要問諸如“Are you married?”、等這類令他們非常尷尬的問題。取而代之的應是如“Nice day,isn’t it ?Lovely day ?”等等。實踐證明,通過這樣的課堂教學活動,不僅可以較自然地導人課文教學,同時也喚起了學生對課文文化的注意,激發其獲取知識、探究異國文化奧秘的愿望更能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了濃濃的興趣,有效地保證了學生學習課本知識的質量。
3.創設情境,培養意識。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播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創設典型教學情境,正是進行激勵、喚醒、鼓舞的一種教學藝術。情境是小學生身心成長的搖籃,是小學生心靈世界的培養基地,為發展小學生英語語言能力、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多創設情景,讓學生通過具體情境的語言實踐,學習和了解異國文化,從而獲得對異國文化更深刻的認識。在Do you use chopsticks in England ?這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多次設置情境,如在參加聚會與外國朋友進行文化差異的對話交流中,教師可設置如下的情境You are now in a party,you are having a new foreign friend.You are chatting,talking about the different culture between countries.這樣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中英飲食文化的對比,讓學生獲得親身體驗強化他們的語言文化認識,也能避免“中文思維交際”。
(二)以課外活動作為文化教學的重要途徑
課外是一個廣闊而多彩的天地,它比課內更富有吸引力。課外氛圍若是充滿了英語氣息,就能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熏陶學生。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課外時空,創設利有于學生英語學習和文化感知的良好學習環境,使學生自由地學習英語國家的文化
1.通過學習園地滲透“文化意識”教學。小學生對圖文并茂的英文內容總是興趣盎然,教師可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教室內設置“英語學習園地”,進行英語文化宣傳。“英語學習園地”應盡量做到“新、奇、趣”,以給學生一個寬松的學習空間同時保持學生的興趣。園地的內容可以是利于學生記憶的習慣用語和名言警句,也可以是英語詩歌和兒歌。教師也可根據班上學生的英語水平,編寫一些國外小孩經常玩的游戲,如bingo游戲、猜謎語等。也可以設置展覽臺展示他們收集的有關英語國家的風景名勝、民族文化、風俗習慣等資料。當學生對這些豐富多彩、充滿濃郁異國色彩的文化了解越多時,他們對英語和英語文化的興趣也就越濃厚這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也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了解英語及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這些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的內容能夠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感受外國人的思維方式,同時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英語語感。
房地產網絡營銷是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現代通訊技術以及數字交互式媒介平臺進行房地產網絡營銷活動。概括地說,房地產網絡營銷主要有四個特點。(1)雙向的交流與選擇。房地產網絡營銷與傳統營銷相比,最大的特點在于其本質上是一種互動營銷,其信息流向是雙向而并非單向的。即樓盤的開發商利用互聯網,通過對采購平臺、廣告平臺、銷售平臺、信息平臺、交流平臺以及管理平臺的架設,分別與供應商、目標消費群、業主等群體發生相互的信息交流。互聯網幾乎無限的信息容量可以容納不同開發商針對不同消費者的差異化房地產信息,能夠較好地適應房地產消費者的選擇性。就單個開發商而言,其推出的房地產商品在網絡上可以即時獲得消費者的反饋,并針對消費者的口味加以改進。(2)實現了三維空間的溝通。借助于現代化的網絡信息平臺,克服了時空對房地產營銷相關各方制約性,拉近了營銷各方的距離,使超越時空的房地產營銷成為可能。(3)增強了市場信息的雙向透明度。利用房地產企業網站和專業網站,開發商將企業信息、產品信息、附加服務信息、價格信息、中介信息在網上,為房地產消費者及時獲得相關信息提供了保障,同時房地產消費者也可以把自己的支付能力、產品偏好、購買價格定位等信息掛在網上與開發商進行交流,便于開發商掌握真實的消費者需求。(4)以數據庫作為營銷工具。開發商把自己與潛在顧客發生的每一次聯系所獲得的信息包括潛在購買數量、價格、區位、時間、特定需求及家庭成員等記錄在案,建立顧客數據庫,根據數據庫進行市場調查與預測,選擇合適的營銷策略。
一、房地產網絡營銷優勢分析
基于網絡的自身特點以及與房地產業相互結合,同傳統的房地產營銷相比,房地產網絡營銷具有明顯的優勢。
1、真正做到以消費者為中心。就傳統營銷方式而言,真正做到以消費者為中心還有很大難度。而房地產網絡營銷始終以消費者為營銷的出發點與歸宿點,重點強調互動式信息交流,消費者可以通過網絡主動查詢感興趣的房地產的價格、地理位置、品牌、咨詢有關信息。通過BBS提問并及時得到解答,房地產企業與消費者保持密集的雙向溝通和交流,大大提高了營銷過程中消費者的地位,給予消費者前所未有的參與和選擇自由,極大地強化了消費者的核心地位。
2、減少了市場信息的不對稱,擴大了消費者的選擇空間。房地產是一種復雜商品,消費者購買時需要了解諸如價格、質量、結構、設計、合同、產權等大量信息,由于互聯網具有傳播范圍廣、速度快、無時空限制、無版面約束、雙向交流、反饋迅速的特點,對上述信息能夠做到全面快速準確的傳遞,減少了信息在供求雙方之間的不對稱。同時利用互聯網絡,消費者足不出戶,就可了解所需商品有關位置、戶型、結構、布局、環境、物業管理等微觀信息,還可以進一步查詢建設設計、城市規劃、能源利用、景觀布局等中觀信息,使房地產產品差異化特征更加直觀,更有利于不同偏好的消費者選擇。
3、目標消費群集中,可以實現高效營銷。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受眾雖多,但人群分布過于廣泛,年齡、收入等差距較大,導致房地產營銷的實際命中率很低。而房地產網絡營銷主要針對上網人群,據統計,截至2005年底,中國的互聯網用戶人數為1.2億人,在全球僅次于美國。他們的主力年齡是25-35歲。而在未來幾年內,這一人群也將是房地產的主力消費群。與傳統營銷相比,房地產網絡營銷有更為確定的目標消費群。
4、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效果易于測量。目前地產廣告主要依靠報紙,網絡廣告與其相比,成本只有報紙廣告的約二十分之一,而且,隨著房地產項目的不斷開發,報紙上房地產廣告正日漸增多,報紙廣告表現形式單一,人們對每個廣告的關注程度日益下降。網絡媒體則通過運用三維展示、電子地圖、語音解說等多媒體技術向購房者展示項目的所有信息,信息量大而翔實,不受時空限制,讓購房者的選購有更大的自主性。房地產網絡營銷采用網上采購、網上設計、網上銷售方式,有效地降低了包括采購費、場地租賃費、媒體廣告費、推銷人工費等在內的營銷成本,由于網絡信息傳播與制作的快捷性特點,從材料的提交到,只需要很短的時間就能把信息出去,提高了營銷效率。傳統營銷效果很難測量,而在網絡營銷當中,只要在相關程序中插入流量統計和探測流量來源的代碼,多少人看過此廣告、多少人點擊詳細查看等數據都易于測出。
二、房地產網絡營銷劣勢分析
1、虛擬和現實存在矛盾,消費者對網絡營銷缺乏足夠信任。房地產是一件價值巨大的產品,每個購買者都是相當謹慎的。網絡雖然可以全方位展示房地產的外形及結構,向消費者提供購買依據,但它無法向消費者提供親身體驗。房地產作為一種高價值、差異性極大的特殊商品,現場感受對消費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況且我國的消費者與房地產商的互信度一直較差,所以目前消費者是無法充分信任網上信息,網上交易更是困難。
2、硬件設施的制約,網絡內容簡單。我國網絡營銷尚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基礎設施、技術軟件、網絡安全保護措施和高水平的網絡營銷人員等方面均存在問題,網絡立法、結算系統及互聯網普及等也制約了網絡營銷現階段在我國的發展。現在房地產網站不少,但大多數房地產企業實力較弱,服務內容單調,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沒有超過傳統媒體,僅是將網站當成傳統平面媒體運用,缺乏與來訪者的互動交流,忽略了網絡媒體的特性和優勢,使項目失去了與潛在客戶溝通的機會。這樣的信息量是遠遠不足以促動網站訪問者做出購買決策的,至少應做到提供三維動態的樣板房、小區的位置及環境,除了房地產本身的信息外,為訪問者提供一些有關國家政策、法律咨詢、購房程序、技巧等知識也是很有必要的。
3、房地產企業對網絡營
銷的認識和投入不足。有些房地產企業開展網上營銷的目的不明確,缺少計劃性。實際上,房地產項目在開展網上營銷活動時,應明確企業建立網站的目標,做出完整計劃,包括目的、市場調研、所需的資源、資金分配、預期效果等。由于網絡營銷是建立在日新月異的網絡技術之上的,網絡技術發展要求企業經常更新和維護的網站,這會使企業在網絡上的投資逐步增加。只有不斷更新,才能使企業網站保持較高水準,否則網站缺乏吸引力。目前不少企業滿足于建立一個網站,不愿意追加投資,當然不能取得良好的營銷效果。
三、房地產網絡營銷的主要手段
1、房地產企業網站。房地產網站主頁一般應包括企業介紹、企業組織結構、企業新聞、主要產品與品牌、營銷與服務、
企業管理與文化、財務與經營狀況披露,行業動態與政策法規、房地產知識在線、BBS在線、站內搜索、我們的聯系方式等內容。房地產企業網站建設的著重點在于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設計獨特、內容詳實、實時更新的網站更能吸引消費者的目光,更容易在消費者群體中樹立品牌形象。
2、網絡廣告。房地產網絡廣告主要包括固定廣告、彈出窗口廣告、浮動廣告、Flash廣告等四種類型。網絡廣告具有受時空限制少,信息容量大、即時更新、自由查詢等特點,同時它還具有很強的交互性與感官刺激性,并且其受眾可通過點擊次數準確統計,正好匹配房地產廣告信息量大、時效性強、廣告受眾經濟層次高的特征。目前,房地產網絡廣告正以其制作成本低、超越時空限制、可隨時更新、動態跟蹤統計效果等優勢而日漸成為房地產廣告的中堅。
3、電子郵件(E-mail)。電子郵件的主件與附件可作為房地產商品宣傳的載體。由于互聯網上電子郵件的普遍使用,使得電子郵件已經超越了原有的網上通信交流工具的范疇,成為網絡營銷的重要促銷手段。電子郵件營銷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1)電子郵件適于最新的交互式個性營銷典型模式,即一對一營銷。(2)電子郵件營銷成本較電話、傳真、郵寄等促銷方式要低得多,營銷成本降低意味著競爭力的提高。(3)電子郵件營銷具有直觀、簡潔的特點,容易為受眾接受(4)通過電子郵件,企業與客戶可以建立信任與友誼,使它們之間的關系由買賣關系變為朋友關系,符合關系營銷法則。電子郵件營銷日益成為房地產網絡營銷的主要手段。
4、網上中介。房地產中介是最早應用電子商務的行業之一,而房地產中介行業電子商務化的最終表現形式是目前流行歐美國家的MLS(MultipleListingService)。欲購買房地產的消費者只需在中介商所設電腦終端上輸入目標房地產的特征參數,就可查閱所有符合條件的房地產類型,并且還可以通過網上電子地圖查看目標房地產的準確位置,通過網上播放的實地互動畫面“考察”目標房地產的外觀、環境、內部構造及結構細節;若房源不夠充足,還可委托中介商把其要求上傳至房地產專業網站,在更龐大的數據庫中查找。MLS使房地產中介商的服務更加專業化,更能有效地滿足消費者需求選擇性。
四、整合互補、網絡營銷的成功之道
在我國所謂房地產,是指土地、建筑物及固著在土地、建筑物上不可分離的部分和附著于其上的各種權益(權利)的總和。這些固著在土地、建筑物上不可分離的部分,主要包括為提高房地產的使用價值而種植的花草、樹木、或人工建造的花園、假山;為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安裝在建筑物上的水、暖、電、衛生、通風、通訊、電梯、消防等設備。它們往往被看作土地或建筑物的構成部分。因此,房地產本質上包括土地和建筑物及附著于其上的權益兩大部分。房地產由于其位置固定、不可移動,通常又被稱為不動產。
房地產主要有三種存在形態。其中土地指的是地球陸地表面及其上下一定范圍內的空間;建筑物是一種土地定著物,具體是指人工建筑而成,由建筑材料、建筑構件和建筑設備等組成的整體物。包括房屋和構筑物兩大類;其他土地定著物指的是建筑物以外的土地定著物,具體是指固定在土地或建筑物上,與土地建筑物不可分離的物,或者雖然可以分離,但是分離不經濟,或者分離后會破壞土地、建筑物的完整性、使用價值或功能,或者會使土地、建筑物價值明顯受到損害的物。
房地產是實物、權益和區位三者的綜合體。實物指的是房地產中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部分,例如外觀、結構、裝修、設備等;權益指房地產中無形的、不可觸摸的部分,包括權利、利益、收益(如使用權、所有權、抵押權等)。在我國,就房地產開發經營來說,附著于土地和建筑物上的權益包括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以及在其上設置的他項權利,如抵押權、典當權等;房地產區位指的是房地產的空間位置。具體的說,一宗房地產的區位是該宗房地產與其他房地產或事物在空間方位和距離上的關系。
二、房地產市場營銷的概念
房地產市場營銷是市場營銷的一個重要分支.房地產市場營銷與其他市場營銷一樣,也是個人和集體通過一系列的活動,特別是某些創造性的活動,同別的個人和集體交換產品和價值,以實現其經營目的的一種社會過程.可見,房地產營銷的實質是以消費者對各類房地產商品的需求為出發點,企業通過有效地提供住宅,辦公樓,商業樓宇,廠房等建筑物及相關服務來滿足消費者生產或生活,物質和精神等的需求,以獲取一定利潤的一種商務活動.與一般商品市場營銷相比,房地產市場營銷的主要特點是其交換對象的特殊性,房地產市場營銷的客體是房地產物質實體和依托 物質實體上的權益等,因此,房地產市場營銷既有其特點,同時市場營銷的一般原理也能在房地產領域得到很好的運用.
現代市場營銷已經從商品交換過程發展到以商品交換為核心的各項相關活動中,涵蓋了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市場營銷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經濟發達的國家是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趨于成熟,在我國則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才在不少行業中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 。
三、房地產營銷渠道策略
目前我國房地產行業中,房地產營銷渠道策略可以大致分為企業直接推銷﹑委托推銷以及近幾年興起的網絡營銷﹑房地產超市等。
企業直接推銷,是指房地產開發企業通過自己的營銷人員直接推銷其房地產產品的行為,也稱為直銷或自銷。直接推銷的優勢在于它可以幫助房地產開發企業節省一筆數量可觀的委托推銷的費用(相當于售價的1.5%~3.0%),但推銷經驗的不足和推銷網絡的缺乏也是這種銷售渠道的致命缺陷。由于我國房地產市場正處于起步階段,房地產市場的運行機制尚不健全,必需的人才與管理經驗還有待于積累發掘。所以目前它還是我國房地產銷售的主要渠道,在房地產市場發展的將來,它依然會占據重要位置。
委托推銷,是指房地產開發企業委托房地產推銷商來推銷其房地產產品的行為。所謂房地產推銷商,是指接受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委托,尋找消費者,介紹房地產,提供咨詢,促成房地產成效的中間商。委托商可以分為企業商和個人商,前者是指由多人組成的具備法人資格的機構,后者是指中介的個人,即經紀人。
網絡營銷是信息時代和電子商務的發展的產物,目前它也運用到了房地產市場營銷上,目前國內出現了一些以房地產為主要內容的網站,如搜房網﹑中房網等,它們為房地產企業和消費者提供了全新的信息溝通渠道;同時,許多房地產商也利用internet網絡資源,進行網絡營銷。2000年9月,上海青之杰花園推出了全國第一本電子樓書,標志著網絡房地產營銷又增加了新的手法。現在不少開發商都在互聯網上注冊了自己的網站,為企業和產品進行宣傳和推廣。通過互聯網雙向式交流,可以打破地域限制,進行遠程信息傳播,面廣量大,其營銷內容詳實生動、圖文并茂,可以全方位地展示房地產品的外形和內部結構,同時還可以進行室內裝飾和家具布置的模擬,為潛在購房者提供了諸多方便。隨著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網絡營銷將成為房地產市場上一種具有相當潛力和發展空間的營銷策略。
房地產超市營銷是最近在浙江﹑上海等地出現的一種全新的營銷渠道。它的出現表明我國房地產銷售開始告別傳統的開發商自產自銷的單一模式,進入一個以超市為顯著特征的商品零售時期。有專家認為,房地產超市是我國樓市營銷理念﹑方式的一次改革和突破,為解決當前商品房銷售困難帶來了新的思路和轉機。
四、房地產營銷策略的現狀
目前 ,我國常用的房地產營銷策略主要有房地產企業直接銷售、委托銷售和 網絡 銷售三種。
1.企業直接銷售策略。它是指房地產企業利用自己的銷售部門對房地產商品進行直接銷售。目前我國絕大部分房地產開發商都是采用這種銷售渠道。最常見的形式是派出銷售人員,在一個固定的場所現場售房。這種策略的優點是銷售渠道最短、反應最迅速、控制也最為有效。
2.委托銷售策略。它是指一般開發商委托房地產商尋找顧客,顧客經過商中間介紹來購買物業的銷售渠道方式。相對于直接銷售模式,委托銷售降低了開發商的風險,通過商的服務性質,更易于把握市場機會,能更快地銷售房產。
3.網絡銷售策略。網絡營銷策略是利用現代 電子 商務的手段,實現房產的銷售。與傳統的銷售策略相比,網絡銷售策略可以降低房地產企業的營銷成本,可以實現零距離和全天候的服務,更方便地和消費者溝通, 可以樹立房地產企業意識領先、服務全面、信息完備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增加房地產企業的無形資產,有利于消除銷售的地域性等優勢
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營銷策略主要有以下特點:
品牌領導形象震撼確立市場地位,引起市場關注,鎖定目標消費群;
把握時機高昂入市抓住有利時機,高姿態低價格進入市場,迅速掌握市場主動權;
分期分批賣點不斷分期開發分批銷售,步步為營,組織儲備賣點群隨銷售階段適時引爆,帶動價格走高,達到持續熱賣效果;
進度跟進迭起緊跟工程進度(奠基、正負零、封頂、竣工、樣板房開放、園林開放等)制造階段性銷售,實現階段性銷售目標;
以質論價升值誘人以戶型、朝向、樓層、景觀論價,小幅多頻高走,預留升值空間,以升值空間激發熱銷;
物管跟進后顧無憂物業管理提前介入能迅速樹立項目形象,強化認同感,購買者無后顧之憂,達到促銷效果。
五、房地產市場營銷觀念。
企業的市場營銷觀念直接影響企業市場營銷活動的組織和管理,在商品經濟發展過程中,市場營銷的觀念經歷了三種不同的指導思想.
(一)生產觀點
20世紀20年代以前,資本主義經濟雖然得到了高度發展,但社會生產的增長速度仍然落后于消費增長的速度,社會產品供應不足,產品品種比較單一,市場需求處于被動的地位,沒有多大的選擇余地.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不愁賣不出去,因此,企業整個的著眼點就放在生產上面,我能生產什么,就能夠賣什么,企業的普遍思想是生產觀點.
(二)推銷觀點
20世紀20年代以后,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復蘇,資本主義經濟由于大批軍品生產設備和技術運用于民品,社會生產得到迅速發展,市場商品數量,品種開始增加,部分商品出現供過于求的狀況,競爭開始加劇,不少企業逐漸采用推銷觀點指導企業的經營活動.其基本特征是 我賣什么,人們就買什么.這一時期企業經營活動雖然增加了推銷活動,但其仍然是一種以產定銷的觀念,即我生產了什么,就推銷什么.
(三)市場營銷觀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以后,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廣大消費者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市場商品進一步供過于求,各種需求和欲望花樣翻新,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許多企業家開始認識到,能不能使自己的產品滿足市場的需求,在市場上占有較大的份額,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因此,許多企業逐漸用市場營銷觀點代替推銷觀點.
用市場營銷的觀點組織房地產企業的營銷活動,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要清楚地了解潛在的市場和需求,以及消費者和可能的買主的消費觀念和偏好,并運用合適的產品,定價,銷售渠道,促銷和服務等方法來滿足消費者的需要,房地產開發和經營商應本著顧客需要的宗旨去開發和經營房地產,才有可能吸引購房者,才能獲取盈利,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做不到這一點,市場營銷工作就可能是浪費金錢和時間.
我國房地產業雖然起步晚,但發展速度快,房地產企業之間競爭加劇,部分房地產出現了供過于求的現象,因此,我國房地產企業必須運用市場營銷觀點組織房地產營銷活動,才能在激烈競爭中取勝.
六、房地產營銷價格策略 。
房地產的開發建設、買賣、租賃、抵押、土地出讓、轉讓等營銷,都是商品經濟活動,必須按照市場規律、經濟原則實行等價交換。掌握房地產產品的定價方法,靈活運用各種定價的策略是開展房地產市場營銷活動的主要手段。在這里將主要介紹房地產定價方法、定價比例和價格調整策略。
1、房地產定價方法
一棟樓宇、小區的銷售往往是一個時期的或跨年度的。而消費市場變化莫測,樓宇的定價要能被市場接受,需要一定的超前意識和科學預測,可以說定價部分是藝術,部分是科學。影響價格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成本、樓盤素質、顧客承受的價格、同類樓宇的競爭因素等。產品的可變成本是定價的下限,上限是顧客所愿意支付的價格。市場中消費者總想以適中的價格獲得最高的價值,因此不應把價格和價值混為一談。定價之后,運行中可以做適當的調整,但不能做大幅度的或否定性的調整,否則會帶來非常惡劣的影響。從定價來講,主要有幾個方法:
(1) 市場比較法。將勘估房地產與相應市場上類似房地產的交易案例直接比較, 對形成的差異作適當調整或修正,以求取勘估房地產的公平市場價。
(2) 成本法。 以開發或建造估計對象房地產或類似房地產需要的各項必需費用之和為基礎,再加上正常的利潤和應納稅金得出估價對象房地產的價格。
(3) 收益法。 將預期的估價對象房地產未來各期(通常為年)的正常純收益折算到估價時點上的現值,求其之和得出估價對象房地產的價格。
(4) 剩余法。 將估價房地產的預期開發后的價值,扣除其預期的正常開發費用﹑銷售費用﹑銷售稅金及開發利潤,根據剩余之數來確定估價對象房地產的價格
當然,無論哪種定價方法,均應隨行就市,最大限度地獲取市場份額。在弄清方法之后,具體執行有低價、高價、內部價、一口價、優惠價等戰略。開發商采用低價戰略時,入市會比較輕松,容易進入,能較快地啟動市場;而采用高價策略則標榜出物業的出類拔萃、身份象征、完善功能、優良環境等,可用高價吸引高消費者入市,但不是盲目漫天要價,要物有所值。
2、定價比例
一般來說,先設定一個標準層,高層一般定在1/2高度,多層一般3-4層(9層以下)為最好。然后確定一個樓層系數,標準層以上一般每層加價比例為 0.8%,標準層以下每層下調0.5%。在高層建筑中,7層以下因其視野受限,一般應為低價區,頂層與低層的價格一般相差約30%。
用戶選擇購房不僅受樓層的影響,房子所處兩個主力面的景物和視野如街景、江景、馬路等亦是影響樓價的因素之一,即朝向系數。一般來說,江景、街景等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朝向系數大,為8-10%左右,而臨馬路邊因其噪音大,塵埃多,朝向系數亦低,為3-5%之間,樓盤的南、北兩個方位,如無景觀差別,一般南面售價高于北面。有的樓盤,因其朝向系數不合理,好的樓層和好的朝向全部賣光,剩下的全部都是不好賣的,使樓盤出現滯銷狀態。
商鋪的定價,由于一般顧客購物習慣在首層,因此首層商鋪定價一般是住宅平均價的三倍以上。車位的每平方米定價一般相當于住宅的50%。
3、價格調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