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5 13:36:5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氣象服務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流域水位情況
2014年7月11—18日,湘中偏北地區特別是沅水流域出現強降雨,11日8:00至18日20:00,湘西自治州中南部、懷化中北部地區累計降水量超過250mm,湘西吉首市累計降雨量達480.6mm,鳳凰縣累計降雨量達457.1mm,懷化辰溪累計降雨量達419.8mm,過程流域累計降雨量見圖2。受上游持續強降雨影響,地處沅水流域中游的五強溪水庫入庫流量不斷增加,水位逐步逼近保證水位108m。7月17日5:00,五強溪水庫下泄流量達到了26000m3/s,10:00沅水流域桃源站、常德站、漢壽站全面超過保證水位;17:00桃源站水位達到47.05m,突破1996年46.9m的歷史最高水位。與此同時,常德市境內沅水干支流地區也出現較強降水,導致沅水流域沿岸水位不斷上升,沅水流域桃源站7月17日23:00水位達47.37m,超過歷史最高水位0.47m,7月16日8:00至19日00:00,桃源站在警戒水位上運行了64h。此次沅水流域特大洪水持續時間長、強度大,給其下游地區農業、交通等行業及人民生產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據統計,此次特大洪水導致常德市140萬人受災,緊急轉移安置10.01萬人,倒塌房屋781戶1779間,嚴重損壞1727戶4195間,農作物受災面積13.5萬hm2,其中成災面積9.29萬hm2,絕收3.92萬hm2,直接經濟損失16.9億元。2預報預警從整個過程來看,常德市、縣2級氣象部門對此次暴雨過程在暴雨落區、強度預報基本準確,精細化程度也較高。常德市氣象臺提前5d關注了上游地區的強降雨及上游地區的大暴雨對下游地區水位的影響,特別關注到了中上游的五強溪水庫的蓄水情況,同時關注到強降雨帶后期會影響常德所轄區域。16—18日強降雨帶臨近常德市時,及時暴雨、雷電等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16日20:00至19日8:00共暴雨黃色、橙色紅色預警信號9次,共9縣(區、市)。據對市氣象臺此次過程的強降雨、暴雨等預警消息的提前量為5d左右,而對短時臨近預警信號提前量的統計,預警的提前量都在1h以上,部分預警的提前量在1~3h。
3氣象服務特點分析
“14.07”沅水流域暴雨洪澇決策氣象服務流程。根據決策服務工作流程,分析此次氣象服務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流域聯防、資料實時共享,為流域防洪贏得了主動性
湖南省境內有湘資沅澧四大水系,流經常德轄區的為沅水和澧水。多年來,水情和水患已成為常德最大的市情和隱患,因此流域聯防歷來是常德防御流域性洪水的寶貴經驗之一。在“14•07”沅水流域超歷史暴雨洪澇氣象服務過程中,常德市氣象部門同樣借鑒了以往好經驗:時刻關注上游地區的雨情、水情信息,與上游的銅仁、黔東南及湘西自治州、懷化氣象臺保持緊密聯系,對強降雨落區、強度及天氣系統將來的演變趨勢進行加密會商。7月11—19日,除了每天固定的每隔3h交換各自轄區內的雨情、水情、災情信息,還不定時開展強降雨天氣系統演變會商,為下游地區開展決策氣象服務贏得了主動性。
3.2決策氣象服務穩步跟進,為政府應對流域性洪水提供有力保障
針對“14•07”沅水流域暴雨洪澇過程,常德市氣象局在過程前詳細預估、過程中緊密跟蹤、過程后及時影響評估,決策氣象服務效果良好。7月11—19日,常德市氣象局共《重大氣象信息專報》2期、《氣象專題匯報》2期、《中小河流洪水預警信號》2期、《城市內澇預警信號》1期、與國土部門聯合《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2期、為農業部門提供《為農氣象服務專題》1期。各類決策服務材料均在第一時間呈送至市委、市政府及其他防汛抗旱成員相關單位,為政府主導、部門聯動迎戰暴雨,進行防汛抗災贏得了充分的準備時間。根據常德市氣象局預報,7月10日下午常德市防汛指揮部向各縣(區、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市防汛指揮部各成員單位下發《關于迅速做好迎戰新一輪強降雨的緊急通知》,要求全市相關部門做好強降雨天氣的應對工作。過程中常德市氣象局還進行了滾動決策氣象服務,每天提供天氣實況、防御氣象災害提示等快捷的決策氣象服務產品。
3.3預報預警信息及時快速,強化了暴雨洪水預警信息向基層的延伸與跟蹤服務
多年來,氣象部門與通信運營商建立了預警的長效機制,氣象災害預警短信全網工作流程不斷完善。其成果在此次暴雨洪水過程也得到了顯現,進一步提高了預警的提前量和時效性,強化了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向基層的延伸和跟蹤服務。此次超歷史暴雨洪水過程,常德市氣象局從11日起每日通過常德氣象網、電視天氣預報節目、手機短信、96121聲訊電話、氣象電子顯示屏等自主媒體和多種渠道,及時重要天氣實況、最新天氣預報及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等氣象信息。過程前2d和過程期間與廣播、電視、網絡、報刊等社會媒體展開充分合作,群媒聯動,實現氣象預報預警信息的廣傳播。7月16日8:00至19日8:00上游來水與本地強降雨相疊加期間,通過預警信息平臺向全市防汛責任人、各級地質災害責任人、中小學校安全責任人、交警指揮人員及氣象信息員暴雨、雷電、大風等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共計13次,共計60萬人接收預警短信。通過手機短信平臺向社會公眾強降雨天氣消息200萬人次。多位氣象信息員均表示他們通過收到的氣象預警短信參加救災搶險。
3.4部門合作與媒體聯動,共同迎戰流域暴雨洪澇
由于此次過程持續時間長、強度大,可能引發中小河流洪水及滑坡、泥石流、城市漬澇、農業災害,常德市氣象局加強了與國土、水利、電力、住建和農業部門的聯合會商。7月13日制作《為農氣象服務專題》1期,16、17日聯合國土部門《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2期,16日下午城市內澇預警信號。在接到氣象部門暴雨預警后,常德市水利局立即啟動應急方案,城管、市政以及各職能部門在暴雨前做好全員上崗到位準備,縣、鄉各級政府立即安排調度抗災應急物資和設備,做好抗災救災準備;防汛、國土部門加派人手對山洪地質災害隱患點、尾礦庫和病險山塘水庫加強巡查排險,確保堤壩安全;市政部門疏通和清理城市排水管道,防止城市內澇;各大水庫提前調度水庫庫容,確保下游城市安全度汛。針對即將開始的暴雨過程,7月11日上午《常德氣象網》率先發天氣頭條新聞《15-17日我市將有大范圍強降水來襲》,同步向《常德日報》《常德晚報》《民生報》《瀟湘晨報》《紅網》《尚一網》等市內主流媒體提供新聞通稿。7月16日常德交通廣播電臺、鼎廣新聞電臺電話連線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詳細解讀此次暴雨洪澇過程。常德市氣象局抓住時機,部門聯動,群媒聯動,共同迎戰暴雨,社會效益顯示。
4服務效果分析
“14•07”沅水流域超歷史暴雨洪澇過程,雖然持續時間長、范圍廣,但由于常德市氣象局預報準確,預警信息及時,氣象服務細致到位,加之部門聯動響應快,社會媒體參與度廣,使得過程災害性影響控制得當,各級黨政領導、社會各界和廣大公眾對氣象服務給予了高度評價。
4.1決策服務效果
根據常德市氣象7月10日、13日、14日的《氣象332專題匯報》、15日的《重大氣象信息專報》等決策氣象服務材料中的氣象預報信息:市防指提前調度下游水庫騰庫迎洪,對蓄水較高的五強溪實行錯峰泄洪,為迎洪調峰做好了準備,并為后期有效蓄水創造了較大的經濟效益。據了解,根據氣象預報預警信息,市、縣2級政府及基層氣象信息員通力合作,截至19日8:00,全市共緊急轉移安置群眾5萬余名,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4.2公眾評價
對“14•07”超過歷史暴雨洪水過程的氣象服務,常德市氣象局電話回訪預警短信用戶,90%以上用戶表示預警信息及時準確,對減少災害損失起到關鍵性指導作用。
4.3媒體評價
此次流域性暴雨洪水過程及其氣象服務受到各大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
5思考與啟示
(1)準確及時的天氣預報是做好重大氣象災害應對服務的基礎。“14•07”過程除了在氣象服務技巧和社會應急管理上有所改進外,暴雨過程的準確預報是主因。氣象服務是否成功與天氣氣候預報預測的準確及時程度密切相關,是最直接最關鍵的影響因素。氣象部門應該重點加強強降雨預報技術的研究,提高暴雨落區、發生時間和強度的預報水平。
(2)流域資料實時共享是流域防洪的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此次過程中,上游的銅仁、凱里、懷化地區的雨情、水情及災情信息及時為下游地區共享,特別是五強溪庫區的庫容、入庫流量、出庫流量、水位變化等信息流域資料的實時共享,為下游常德地區科學防洪決策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決策依據,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1.2休閑農業面臨的氣象災害休閑農業是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傳統農業和休閑旅游業相結合的一種新型生態產業。農業生產在種類、品種和布局上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高投入、高產出的果樹、花卉、茶葉、反季蔬菜、水產養殖等特色農產品占據主要地位,通過人工規劃布置,與田園風光相結合,營造一種回歸自然鄉村的氛圍。但這種人工農業生態系統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嚴重不足,大風、暴雨、冰雹、雷電、強降溫、大雪、連續高溫以及連續陰雨寡照等氣象災害都可能造成經濟損失。大風天氣會使農作物葉片機械擦傷、苗木倒伏、樹枝折斷、落花落果而影響產量。暴雨天氣會致使田塊受淹,影響作物生長和品質。冰雹和大雪都會破壞大棚的外膜,甚至造成大棚坍塌,對棚內農畜產品帶來嚴重損失。2013年4月山西陽泉出現暴雪天氣全市塌損溫室104個,大棚41個,露地蔬菜受凍面積50畝,涉及14個鄉鎮20個基地,直接經濟損失500余萬元。連續的陰雨寡照常常造成種子霉爛、發芽,病蟲害的滋生蔓延,導致作物減產。夏季熱雷雨能導致魚塘殘渣加速分解,水中還原物和浮游生物增加,耗氧量大,造成水中缺氧,使魚類感染疾病,甚至死亡。水溫在25-35℃、久晴不雨時,草魚出血病流行。強雷暴天氣還會使大面積鋼架大棚以及戶外務農人員遭受雷擊事故。全國雷電災害統計報告顯示,全國每年都有多起農民田間務農遭雷擊身亡事件。由此可見盡管很多農園采用了溫室、大棚、人工氣候室等現代化農業設施,通過環境調控為動植物生長提供適宜的溫度、濕度、光照和空氣等環境條件,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對自然環境的依賴。但仍然受到自然氣候條件(如光、溫、水)的約束[5,6],氣象災害更對休閑農業具有直接破壞的影響,多發的災害天氣還會影響農園的經營。
2、休閑農業氣象服務需求分析
2.1、高效準確的災害性天氣預報和預防措施天氣變化時刻影響著農業生產,農園依據每日常規天氣預報合理安排農事,但突發性天氣事件往往給農業生產帶來不便。準確率高、傳遞速度快、預報提前量長的重大災害性、關鍵性、轉折性天氣預報服務效果顯著。調研中無錫江陰一位農莊老板談到去年10月收到氣象與農業部門聯合的大風天氣預警短信后,及時對園內葡萄架和果樹進行加固和防護,避免了數十萬元損失。同年8月西安灞橋區村民幾年來苦心經營的150畝葡萄園遭受大風破壞,預計損失達300萬元。如果農園都能提前了解到各類災害性天氣的預報和預警,就能及時采取措施減少損失。同時由于廣大務農人員對氣象災害了解甚少,及時獲悉氣象災害的研究成果和預防措施,更能提升休閑農業防災減災能力。
2.2、微氣候的監測和研究農業微氣候監測是指對溫度、光照、濕度、風向、風速、氣壓等氣象要素進行連續不間斷觀測,通過研究分析,準確定量各類動植物優質生長的生態條件和氣候指標。準確的氣候測報改變了過去天氣預報區域性大,生產活動較為被動的狀態,使得種養殖過程中施肥、殺蟲、喂飼料、清潔等工作時效性更強,生產效率得到廣泛提高。同時在人工環境(溫室、大棚、人工氣候室等)中開展微氣候監測可以掌握氣象要素隨外界環境變化的規律,一些現代化農園通過科技手段調節室內的微氣候指標,可以控制農產品的生長指標,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
2.3、精細化的專項氣象服務休閑農業具有投入大、效益高、與氣候緊密依存的特點。各類特色農產品的發育、開花、成熟等關鍵期,以及運輸、儲存、銷售需要更精細化的氣象服務。在常規天氣預報的基礎上,通過專業加工、衍生,開發出針對休閑農業產品特點的多要素預報,以及重點環節的農情氣象業務,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同時結合休閑農業自然景觀和休閑旅游的特點,開發有針對性的旅游氣象服務,更能適應休閑農業的發展。
2.4、氣候資源開發和利用氣候資源是為農業生產提供物質與能量的可再生資源,其光、熱、水等要素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農業生產類型、生產率和農業生產潛力。科學分析和評估一個地區的農業氣候資源的時空分布特征,對高效利用農業氣候資源,合理布局產業結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休閑農業通過改變產業結構,引進新型農產品和特色水產養殖來滿足市場需求,吸引游客前來觀光旅游。這些特色農產品的種植大多未作氣候可行性論證,氣象部門也無法主動介入引種的科學論證[8],導致當地的氣候資源不能充分利用,產業結構不能因地制宜,損失難以避免。
2.5休閑農業氣象防災減災服務在氣候變化的影響下,休閑農業受制于極端天氣事件和病蟲害的威脅日趨嚴重,需要更加完善的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服務體系。休閑農園從業人員普遍對氣象知識缺乏,希望氣象部門加強氣象科普宣傳,增強涉農人員對氣候資源、農業氣象、災害防御等實用技術的應用能力。同時近年來新增的各類農業保險為休閑農業避免和減少了種養殖風險,氣象部門應參與理賠氣象指標的制定,及時為受災農園提供理賠鑒定服務,減小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
3、休閑農業氣象服務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近年來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極端天氣事件頻發,氣候災害制約著休閑農業的發展。休閑農業對氣象服務的需求不斷提升,以期能更好的利用氣候資源提高防災減災能力。中國氣象局和各地氣象部門為適應休閑農業的發展需要,不斷加強相關技術應用研究,更新氣象服務手段,部分地區還建立起了休閑農業氣象預報系統,增強了休閑農業氣象服務能力,進一步開展創新性研究并豐富業務服務工作手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不斷完善休閑農業氣象服務系統。各地氣象部門逐步建立農業氣候資源數據庫,并對當地氣候資源特征和氣象災害分布和發生頻率進行了詳細分析[5],構建了特色農產品的周年服務方案和指標集,使得休閑農園布局和農產品選擇更加科學。全面拓展多媒體傳播渠道,運用LED電子屏、氣象預警短信、氣象大喇叭等設施,開展為農服務直通車,及時傳遞氣象信息,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二、開展休閑農業專項氣象服務。在常規天氣預報的基礎上,增設了多種氣象指數預報,開發了集預報模型庫和數據查詢為一體的天氣預報系統。建立了休閑農業氣象信息服務系統,及時向相關從業人員提供短期和中長期氣候預測和氣象災害應對措施。開展了休閑農業微氣候監測和研究,為休閑農業發展提供氣象保障。三、加強農業氣象科研與合作。各地氣象部門與高校進行了大量的實驗研究,并加強與農業生產部門合作[9],共建科技示范基地,開展各類特色農產品氣象災害防御指標、病蟲害防治指標、危害等級預報的研究,建立信息共享、聯合會商機制,發揮氣象科技對休閑農業的推動作用。盡管氣象部門在休閑農業氣象服務工作中取得了很多成績,但仍不能滿足國內休閑農業迅猛發展要求,還存在諸多的不足和差距。具體表現在:一、氣象服務技術能力不足。氣象預報信息內容單一,服務產品針對性不強,精細化程度不夠,科技含量不高[10],不能有效運用到一些特色農產品的生產管理中。傳統預報模式的滯后性和中長期預報的準確性不能滿足迅速發展的休閑農業對氣象信息時效性的要求。目前大多數休閑農園還不具備氣候自動監測系統,各地氣象部門缺乏休閑農業氣候監測網絡和遠程服務管理。基層氣象部門設施落后,各類氣象科研成果難以在休閑農業氣象服務中展開應用。二、農業氣象復合型人才缺乏。多年來,我國農業氣象隊伍整體發展緩慢,知識層次高和知識面廣的農業氣象人才較少[7],一線氣象服務人員普遍對特色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生理特性和病蟲害防治了解甚少,對環境因子對作物生長發育的影響機制、作物生長模擬等研究不夠深入,面對氣象災害和病蟲害無法做出科學的生產指導,限制了氣象服務的水平和實效性。三、休閑農業氣象服務機制尚不完善。休閑農業主體是企業,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民,專項氣象服務是休閑農業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休閑農業迅速發展的趨勢下,氣象部門與涉農企業合作方式、服務機制等還有待完善,氣象為農服務任重而道遠。
4、休閑農業氣象服務發展方向
4.1轉變理念,建立氣象服務新思路。氣象服務領域從傳統種植農業向休閑農業、特色農業、工廠農業等現代農業轉變,甚至包括農業發展、農村穩定、農民增收等“三農”各個方面。服務產品從對大宗作物服務產品轉變到開發針對特色農產品的個性化服務產品。服務內容從粗放化服務轉變到精細化,從間斷轉變到全程,涵蓋農產品的關鍵生長期以及存儲、銷售和運輸等各個環節。在目前農業氣象服務的基礎上,針對休閑農業的需求,建立一套全面、高效、專業的休閑農業氣象服務體系。
4.2加強休閑農業氣象服務科技支撐長期內外協作開展農業氣象的研究和試驗,在深入研究氣象因子與作物關系的基礎上,形成特色動植物不同生育期與環境關系的指標體系。加強GIS等現代信息技術和動態農業氣象模型的應用,使農業氣象服務由定性為主轉變為以定量為主。同時開發專業化、精細化、可視化、動態化的氣象服務產品,運用現代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建立智能化氣象服務平臺。各地氣象部門還要積極推進業務與科研的結合,強化科研成果轉化,助力休閑農業發展。
引言
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關系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特別是農業生產受天氣、氣候影響較大,各類氣象災害對廣大農民生命財產安全和農村社會穩定構成了嚴重威脅。根據中國氣象局統計,我國每年因各種氣象災害造成的農作物受災面積達5000萬公頃,受重大氣象災害影響的人口達4億人次,造成的經濟損失平均達2000多億元人民幣,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1%-3%,因氣象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80%在農村。因此,了解當前農村氣象服務狀況,提出改善農村氣象服務的應對措施,對于防御和減輕氣象災害,充分發揮氣象服務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這里通過分析當前農村氣象服務所存在的問題,并由此提出了做好農村氣象服務的對策和建議。
1.當前農村氣象服務存在的主要問題
1.1氣象服務產品滿足不了農村的需求。氣象服務產品單一,沒有針對農村實際需求的預報產品,如名特優農作物經濟作物生育期采摘期的氣象保障服務、新品種引種的氣候論證、養殖業發展的氣象服務、適應特色農業發展的農業氣候區劃等等在農村均還得不到;農業氣象災害、突發性氣象災害預報農民很需要,但不能及時得到;農民要求低溫凍害、高溫干旱、臺風暴雨等各種氣象預測預報產品要更及時、更準確、時效性要更長,并盡可能的定點、定時、定量。
1.2氣象服務信息的快速傳輸渠道還沒建立。目前農村獲取氣象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廣播電視、手機短信、氣象聲訊電話、互聯網等。但從調查的情況來看,農民主動從這些媒體獲取氣象信息仍然是少數,氣象知識在農村普及率極其低。更是農民舍不得花錢撥打氣象聲訊電話和定制手機氣象短信。農民喜愛的原始的有線廣播大喇叭在農村已消失,受經濟問題和文化問題制約因特網在農村普及,除電視外其他音頻視頻媒體在農村也沒有。目前許多地方在鄉鎮配了兼職氣象協理員,在村里配了兼職氣象信息員,這些人只是兼職的,待遇和地位問題未得到合理的解決,更主要是對這些人員的氣象應用培訓管理也沒到位,而且畢竟人少還撐不起氣象信息傳播的重擔。特別是臺風暴雨、寒潮等重大氣象災害的預報還是到各級政府層層傳遞到農村,灌輸到農村,但很難迅速到底到邊。更遭的是雷電、冰雹、局地突發性暴雨的發生發展往往只有幾分鐘幾小時,這些突發性災害的監測預報就不可在幾分鐘內傳遞給每位村民了。
1.3宣傳教育缺位,農民缺乏氣象科學知識。一方面氣象科學知識沒有納入到農民培訓的范疇,氣象主管機構因為管理體系和人力財力的關系,也沒有深入到農村搞宣傳教育工作,使得能懂一些氣象科學知識的人較少。另一方面是農村人員中文化素質高的人都外出打工或經商去,還有經濟條件好的能人,不斷遷居到城市去了。留守在農村的人員主要是老、幼、婦等。文化素質偏低的原因,農民解讀不了氣象信息,影響了氣象信息的科學利用。還有從事氣象工作的人員平時到農村調查研究少,不了解農村和農業生產,不了解得農村的客觀需要,在氣象服務信息中提出針對性強的指導意見少,影響氣象信息在農村發揮的作用。
1.4農村防雷意識淡薄,防雷裝置幾乎空白。在農村農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再受迷信思想深遠影響,農民常把雷電解釋為“天公發怒”,把受雷擊理解成是天意,沒有基本的防雷知識,在雷雨來臨時,往往跑到沒防雷裝置的涼亭、簡易棚、大樹下等最易受雷擊的地方躲雨,而遭雷擊傷亡。在農村農民建房為了節省投入,也沒意識裝設防雷裝置了。農村防雷減災的管理工作還不到位,由于政府投入人力、財力有限,建設主管部門和氣象主管部門還深入不到農村的防雷管理,規范的防雷技術服務還未延伸到農村。
2.針對農村氣象服務存在的問題,應采取的對策和建議
2.1氣象部門要深化氣象業務技術體制改革和加強氣象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各類氣象服務產品的質量和增加服務產品的數量。氣象部門要改變傳統預報產品,提供適合農村需求的預報產品不是一件輕易的事,涉及到氣象部門現行的體制、機制、資源配置、氣象業務服務機構職責分工、內部人員結構等很多方面,需要對整個氣象運行系統進行改革和調整。要解決這些復雜的問題,那就是要堅定不移地深化氣象業務技術體制改革,培養和引進相關人才努力加強氣象人才隊伍建設。
2.2建立與完善農村綜合氣象監測預報系統。加快農村加密自動氣象站網建設,以實現對中小尺度災害性天氣及局地小氣候的監測預警。增加與農村關系密切的農業氣象、生態氣象、大氣成分、雷電等觀測項目,提高遙感遙測技術在農村氣象監測的應用水平,為農村氣象服務提供必要的監測技術手段。制定針對特色農業進行農業氣象、重大病蟲害氣象、生態氣象、大氣成分等方面的觀測,為現代農業氣象服務研究提供基礎監測數據。建設或完善雷電監測網并加強雷電監測預警的科學研究。
利用多種氣象科技手段,建立鄉鎮短時、短期和中期氣象預報業務系統,以鄉鎮預報業務帶動和完善農村氣象預報預測系統建設。發展包含天氣、氣候、生態與農業氣象、大氣成分、人工影響天氣、雷電等內容的農村預報預測系統。通過完善與發展農村氣象氣象服務系統,制作更多的符合“三農”氣象服務需求種、養業各個環節的氣象保障預報服務、新品種引種的氣候論證、特色農業發展的農業氣候區劃、農業氣象災害預警等產品,構建現代農村綜合氣象監測預報系統。
2.3采取多種手段完善農村氣象信息傳播渠道。地方廣播電視部門要建立重要天氣信息綠色通道。像以往抗臺氣象信息一樣,及時插播農村種養業的關鍵期預報、突發性的強對流大風、暴雨、雷電等預報。同時氣象部門積極建立好高效的信息快速分發流程,實現重要氣象信息第一時間到達農村,有效指導農業生產及防御和減輕農村氣象災害的影響。
在農村建設氣象預警專用系統,可采用手機短信、氣象警報接收機和無線氣象信息電子顯示屏相結合的方式,布設24小時待機的受控高音喇叭音頻播出設備,確保信息的及時和接收。
利用手機短信和固定電話來傳播氣象信息是最便捷、服務面是最廣的。因此,要大力發展農村手機短信訂制用戶和固定電話包月用戶,同時相關信息產業部門也要適當降低收費標準,讓更多農民能用得起這些信息。
2.4建立農村氣象科普教育體系。氣象主管部門要進行多方調研,編寫適合農村特點的、通俗易懂的氣象預報運用、氣候資源利用、種養業氣象服務指標、避雷防雷技術等鄉土教材。
啟動氣象信息“進村入(下轉215頁)(上接214頁)戶”工程,通過廣播、電視、報紙、互聯網、專題資料、墻報、手機短信、氣象聲訊電話、現場咨詢活動等手段不斷加強氣象科普知識的宣傳;在有關涉農培訓基地開設氣象科技知識課程,定期地舉辦農村氣象技術培訓班,傳授經濟實用的農村適用技術,培養鄉土氣象專家,從而努力提高農民群眾科學利用氣象信息的水
。
把氣象知識編寫到中小學校地方教材中,給學生發送氣象科普知識,組織氣象專家到學校作科普講座,組織學生參觀氣象科普基地、參觀氣象部門,做到科普宣傳從娃娃抓起。
2.5加大農村防雷減災管理力度。做好農村科學防雷宣傳教育工作外,把農村防雷減災納入到規范管理中,在農房建設許可中把好防雷設計關和施工關,建立農村建設項目的防雷設計審核和施工監督制度。對農村的防雷狀況進行定期普查,公布普查結果。特別是對農村企業、公共建筑、學校的防雷隱患,要分類指導,督促整改到位。
2.6充分發揮政府在農村氣象服務中的主導作用。從維護社會公共安全的高度,各級政府要完善管理機制,支持氣象部門為農村服務而進行的業務體制改革、人才隊伍建設、現代化裝備建設,協調氣象、建設、信息產業、廣播電視等部門,規范農村防災減災防工作。制定農村氣象防災應急預案,投入資金完善農村氣象信息傳播渠道、氣象觀測網建設,投入資金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公共場所的防雷措施和規范農村防雷減災管理。
各級政府要重視氣候資源的應用開發,推廣太陽能的利用,進行風能資源、光溫資源等的調查,做好特色農業氣候區劃評價和成果推廣、落實氣象科普宣傳、對農民進行氣象科技知識培訓等工作。
要落實各鄉鎮氣象分管領導,真正落實專職兼職氣象協理員,建立農村兼職氣象服務隊伍。確實解決這些人兼職人員的待遇地位問題。
3.結語
加強和完善農村氣象服務是一項社會綜合工程,也是今后一個時期氣象服務工作的重點、難點和焦點,做好這項工作,取決于廣大農民防災減災趨利避害的自覺程度,取決于氣象部門科研開發和服務的主動性,取決于相關部門的相互配合,取決于各級政府在農村氣象服務中的主導作用。
1.2影子價格法中Pi取值的改進在影子價格法中,以往通常定義為第i類公眾通過座機接收到氣象服務信息的比例;但現在除了座機以外,手機也是可以獲得氣象服務,所以文章將其定義為第i類公眾通過手機和座機獲得氣象服務信息的比例,根據調查結果,影子價格法中的矯正系數分別為P1=0.539,P2=0.52。
2評價結果
2.1支付意愿法通過在調查問卷中直接詢問公眾每年愿意為接收氣象服務支付的貨幣量,得到以下調查結果,詳見表1。根據表1的數據,可得到支付意愿法下的公眾氣象服務效益值:W1=1374.0(億元)
2.2影子價格法通過調查得到公眾愿撥打氣象聲訊電話的頻率調查數據(換算成公眾每天愿撥打氣象服務聲訊電話次數),具體調查結果見表2。根據表2的數據,可得到影子價格法下的公眾氣象服務效益值:W2=2591.5(億元)。
2.3節省費用法節省費用法和支付意愿法相類似,不同的是從為消費者節省費用的角度考慮最終的效益,調查結果見表3。根據統計數據,可得到節省費用法下的公眾氣象服務效益值:W3=36818.9(億元)。
2.4公眾期望值估算公眾希望政府投入氣象服務的年保障經費值計算模型如下:其中W4為公眾希望政府投入氣象服務的年保障經費值(萬元);i為公眾分類,這里將公眾分為城市和農村公眾兩類,即m=2;Mi為第i類公眾的總人數,M1=665575306,M2=674149546;Ni為調查問卷中第i類公眾的總人數,N1=15300,N2=7800;j為投入金額等級劃分,n=5;Cj為第i個投入金額等級的中數,為開區間時取最低值;Bij為第i類公眾中選擇第j個投入金額等級的人數,見表5。根據統計結果,可得:W4=914.5(億元)
3評價方法的改進
3.1對W1的修正在中國由于公共氣象服務屬于公益性的公共服務,多年來公眾形成了讓政府來“買單”的思維模式,而不是由個人來買單,所以,調查獲得的公眾支付意愿額應該小于其真實的支付意愿額。上文計算結果也顯示,公眾希望政府為公眾投入氣象服務的經費遠高于政府部門對中國氣象局的實際投入。因此,文章將W4中超出政府投入的經費(914.5-118.1=796.4億元),也算作的公眾“支付意愿”。通過“支付意愿法”評估的公眾氣象服務效益應該在原有值(W1)的基礎上再加上這部分經費(796.4億元),即2170.4億元。
3.2對W3的修正在以往的研究中,對“節省費用法”有兩種計算方法,按戶計算更為恰當。根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數據,全國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1人,按戶口數據計算出的公眾氣象服務效益為11877.1億元,約占2010年全國GDP的3%。
4三種方法比較
目前,支付意愿法、節省費用法和影子價格法的使用非常廣泛,但各自又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1)采用支付意愿法來估算公眾氣象服務效益時,由于支付意愿的金額并非市場真實定價,并且不論定價是多少,公眾必須支付;此外公眾的支付意愿還會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如調查群體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評估結果,因而該評估值與實際的效益值之間會存在著一定的出入。(2)影子價格法中C的選擇影響結果準確性,不同的C會產生差別較大的結果。由于公共氣象服務是無償向公眾提供的,因而沒有辦法直接計算出公支付意愿的金額有多大,但可以通過調查可以得到公眾通過電視、電話等途徑獲取天氣預報的次數,即公眾對天氣預報的需求量。目前最常用的“影子價格”是參照撥打一次12121電話查詢天氣預報的價格。因此確定在影子價格時,只能給出一個理想估值,并非目前的真實價格。此外,這種方法確定的影子價格,會因為接收天氣預報的渠道的改變而改變,如2010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城鄉公眾通過手機和座機獲取天氣預報的所占比例,分別為53.9%和52%,因此影子價格法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3)“支付意愿法”和“影子價格法”得出的結論比較相近,而“節省費用法”的計算結果偏差較大。這主要是因為氣象損失中不僅包含避免損失,還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損失,公眾正確使用天氣預報也只能挽回部分“可避免損失”,因此“,節省費用法”評估出來的經濟效益是一種極端的理想情況,是公眾氣象服務經濟效益的上限。因而在評估時,會形成過高的評估值。此外,公眾通常對氣象服務到底給他們減少多少損失,并沒有一個準確的概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計算結果的準確性。
從2月6日除夕夜開始,恒源祥的電視廣告在全國多家電視臺黃金時段播出,1分鐘內,廣告背景音從“鼠鼠鼠”一直叫到“豬豬豬”,把12生肖叫了個遍。單調的創意和高密度的“轟炸”引來了不少公眾抱怨——簡直就是在挑戰觀眾的忍耐極限,一些網友將此斥為“比腦白金還腦殘”的惡俗廣告。但是,對企業廣告來說,被人記住是很重要的一個要素,比如被人認為惡俗的腦白金廣告,還是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我們到商店買保健品,自然而然就會想到腦白金。
恒源祥原是1927年創立的一個小商店,專門銷售人造絲和手編毛線。之所以能從1987年以后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大型企業集團,關鍵就是恒源祥利用品牌優勢撬動了龐大的社會有形資產,1987年,劉瑞旗除了恒源祥這個100平方米小店之外,一無所有,只剩下一個老字號“恒源祥”三個字,可是,恒源祥人就是將眼睛盯上這個老字號,將其名稱注冊成了商標,此后,充分運用老字號這一無形資產的魅力,以品牌為紐帶,通過聯合經營而非直接投資的方式組建了日長夜大的“戰略聯盟”,并使恒源祥這一品牌價值達到6個億,實現年銷售額30億。這就是企業形象的魅力所在。
所謂企業形象是指一個企業在用戶和社會公眾心目中的總體印象或者說是消費者合社會公眾對企業的整體認識與綜合評價。它包括企業文化、企業市場效應和企業經營管理等多個領域,它是企業在社會中對公眾所形成的綜合認識。有時也稱為“企業識別”或“企業個性”。
在現代社會中,一個企業形象的好壞與企業的經營績效存在著確定的因果關系。在CI理論中。企業形象只是一種結果和目的。為了樹立企業形象需要經歷多方面的努力。從短期收益來看,這種投資和收益是不成比例的,企業形象戰略是一種長期投資。從長期發展戰略來看,它是企業經營活動中最為寶貴的資源。于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眼光瞄向了企業實力的又一個重要表現形式—企業形象。根據國家設計協會的估計,企業形象預計每投入1美元可獲得227美元的收益。這充分說明,企業形象作為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行之有效的戰略手段受到各企業的重視。
在現有的市場條件下,大學后勤服務集團如何樹立自己特色的企業形象?在提升企業形象力的過程中。如何與消費者樹立長期良好的互動關系并謀求雙方的共同利益?這是21世紀大學后勤服務集團生存發展的關鍵問題和重要道路,是國際企業間競爭的新趨勢。
一個優秀的企業形象對一個企業的作用應在于:
(1)在明顯地將該企業與其他企業區分開來的同時又確立該企業明顯的行業特征或其他重要特征,確保該企業在經濟活動當中的獨立性和不可替代性;明確該企業的市場定位,屬企業的無形資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傳達該企業的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以形象的視覺形式宣傳企業;
(3)以自己特有的視覺符號系統吸引公眾的注意力并產生記憶,使消費者對該企業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產生最高的品牌忠誠度;
(4)提高該企業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提高企業士氣。
因此,沒有企業形象對于一個現代企業來說,就意味著它的形象將消失在茫茫的商海之中,讓人辨別不清;就意味著它是一個沒有靈魂的賺錢機器;就意味著它的產品與服務毫無個性,消費者對它若即若離;就意味著團隊的渙散和低落的士氣。
但是,用一局時下流行的話來說,企業形象是一把雙刃劍:優秀的企業形象固然能幫助提升企業的形象、促進企業的發展,而失敗的企業形象也一定會為企業形象帶來負面影響、妨礙企業更上層樓。
一個企業形象的失敗往往表現在:
(1)對該企業的視覺定位模糊不清,讓人覺得似是而非或產生不正確的聯想;
(2)視覺效果與企業經營范圍和理念乃至企業文化的精髓相去甚遠甚至背道而馳;
(3)缺乏內在的邏輯性和外在的美感;
(4)過于追求時尚,缺乏長久的生命力;
(5)復制別人和自我復制。
國內有一個小有名氣的運動鞋品牌,其產品標志簡直就是干脆把Nike和Adidas兩家的標志和二為一!國內目前偶有一些高水平的作品的出現,但大量粗制濫造的作品的存在使得國內的企業形象從整體上來看仍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造成這種局面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企業決策者與設計師。
那么,如何樹立良好的大學后勤服務集團企業形象呢?
(1)首先,樹立集團企業形象的第一步驟是制定明確的企業理念及企業戰略。這一步驟也是樹立集團企業形象的核心。當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一切與過去的經驗大不相同。所以要想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必須具有洞察時機的慧眼和超越時代變化的遠見。只有這樣,才能有助于樹立正確的集團企業理念和企業戰略目標。
樹立正確的集團企業理念有兩點必須注意:
第一,要突出集團企業理念的差異性。隨著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如果單純地依靠技術因素,漸漸地也無法達到脫穎而出的效果。那么,強調集團企業形象的“差異化”就引起了企業界的重視。而企業形象“差異化”的核心又是指企業理念的“差異化”。企業理念的差異化又首先決定于企業經營者是否能以有遠見的新眼光來重新審視經濟、技術和社會等因素對企業的影響,以建立一套獨樹一幟的企業理念,其次,也為集團提高識別能力提供一個廣闊的天地。
第二,要強調集團目標的超前性。具有真正實力的經營者善于透過各種現象,取得有創意的遠見,并且能獨具慧眼,果斷實行,就會永遠站在時代的前列,決不落伍。
(2)樹立集團企業形象的第二步驟是把企業理念和企業目標活動具體化。即要通過活動塑造一流形象來表達出企業的理念和所追求的目標。首先要通過教育活動,使集團的理念成為集團全體員工的共識。
其次,當集團的理念得到企業員工真心實意的擁護時,要求集團的全體員工在參與企業各種內外活動過程中,都能按照集團所實施的戰略來統一行動。
(3)樹立集團企業形象的第三步驟是把集團理念視覺化。所謂視覺化包括兩層內容:一是把集團理念應用于企業基本要素的設計,即使集團的標志、標準字等內容能反映出集團的理念:二是把基本要素用于應用要素上。
集團的標志、標準色和標準字等基本要素的設計,應把集團的理念通過色彩、圖案,形狀、聲音等方式,制作成商標和標準字,使人看到這些視覺形象,不僅能加深對集團理念的理解,而且可以做到過目不忘,產生雙重效果。把企業的基本要素用于各種應用要素(如廣告、刊物、辦公用品、運輸工具等)的目的,就是要通過這些媒體來傳遞企業的信息,這種信息傳遞的量越大,越持久,企業形象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就越牢固。
恒源祥企業的成功,在于創造了一個很好的企業形象,這就意味著企業具有明顯的個性化和顯著性。把恒源祥三字拆開,恒古常青、源遠流長、吉祥如意,把中國傳統文化當中最美好的含義都凝聚在品牌當中,這是恒源祥取得成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根據調查,當看到恒源祥的時候,人們會想到什么?80%的消費者會想到中國文化、會想到儒家、會想到源遠流長,這就是恒源祥概念,恒源祥品牌給消費者的記憶。
但是,恒源祥作為一個老字號企業能贊助奧運會很不容易,但怎么宣傳這個事件卻值得仔細研究,恒源祥應該在怎么塑造有文化有責任的民族企業形象方面進行品牌延伸,應該考慮長遠的企業文化和形象,而不僅僅是讓人記住。
所以,大學后勤服務集團為了取得最大程度的發展,必須在對集團競爭對手和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進行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全方位的策劃,為集團的發展和形象的塑造制定明確的方向。
參考文獻
關鍵詞:服務無形性營銷對策有形展示
服務與有形商品最顯著的區別就是服務具有無形性的特征。服務的無形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在許多情況下,服務是無形無質的。消費者感覺不到它的存在,既用手觸摸不到它,也憑視覺看不到它。另一方面,消費者在享用某些服務之后難以感受服務給自己帶來的利益。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服務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23.9%上升到2006年的39.4%。然而,服務的無形性特征給企業的營銷活動帶來了一些不利的影響。
1服務的無形性給企業營銷帶來的不利影響
服務具有無形性特征,這給服務企業的營銷工作帶來了一些不便。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服務不能儲存。因為服務是無形的,沒有及時消費的服務不能被儲存。例如,在淡季,沒有被銷售的火車、輪船、飛機等交通工具的座位、鋪位不能保存起來留到春節“黃金周”時供消費者使用。
服務不能申請專利。因為服務是無形的,所以服務不能申請專利。而不能申請專利,新的服務或現有服務就不能像有形產品那樣得到專利的保護。如2002年世界杯期間,巴西著名球星羅納爾多的“瓦片頭”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隨著巴西隊在比賽中不斷取得勝利,他的發型也被巴西人認為是時髦和能帶來好運氣的,因此迅速在年輕人中流行。如果能申請專利,羅納爾多一定會因為“瓦片頭”在巴西推廣而獲得不菲的收入。與此類似,如果沒有專利保護,一個服務業公司就難以在競爭中長期保持其優勢。
在購買前無法向消費者展示服務的成效。服務是無形的,消費者看不到服務。在消費者享用服務前,服務人員也不能提前生產供其了解。因此,怎樣在消費者使用服務前向其展示服務的成效成為服務企業的一大難題。
2服務企業的營銷對策
(一)努力減少供需間的錯位
因為服務不能儲存,因此服務沒有及時得到消費就會浪費掉。當高峰期來臨時,對于等待消費服務的顧客,服務企業也沒有庫存來滿足他們的需求。但并不等于說在這方面服務企業就無所作為。各種不同的服務企業根據其服務產出的內容、特點并結合其具體行業的不同情況可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1.對需求進行管理。在需求處于低潮時,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需求;在需求處于高峰期時想方設法壓低需求。實施需求管理通常可考慮采用以下方法:
實行差異化定價。當需求處于淡季時,可將價格適當調低以刺激需求;而當需求處于旺季時,則可適當調高價格以降低需求。
實行預訂與預約制度。為使服務的工作流程得到很好的控制,服務企業可實行預訂與預約制度。通過預訂與預約制度,把需求安排到服務能力的不同時間段內,便于服務企業提供服務和消費者享用服務,提高服務的生產率,減少顧客的等待時間,提高顧客的滿意度。航空公司、旅游公司、旅館、飯店和美容院等服務業普遍使用這種制度。
開發新產品。新產品的引入可以使服務企業在消費淡季時更有效地控制需求。服務企業可以讓設施場地能夠獲得更充分的利用,例如,電影院可以利用多余的戲院座位,體育館可以利用閑置的健身設施等,為企業創造效益。
2.供給管理。在需求處于低潮時,采取得力措施減少供給;在需求處于高峰期時千方百計增加供給。實施供給管理可以考慮以下方法:
適當鼓勵顧客參與。服務企業可鼓勵顧客參與服務過程,甚至讓其在服務過程中擔當更重要的角色,從而提高服務設施的利用率。自助式餐廳、自助式加油站、讓顧客在銀行填寫單據等都是顧客在服務遞送過程擔當作業性角色的例子。
靈活布置服務設施。服務企業對服務設施進行靈活布置使其服務能力的用途增多,從而消除瓶頸環節,提高服務設施的利用率,有效增加服務的供給。
擴大服務人員的技能。服務企業可適當擴大服務人員的技能,使其多樣化,同時將服務人員進行靈活配置,訓練其承擔多元化的工作。這種工作安排上的彈性和對各種不同供應角色的靈活管理能夠使服務企業在需求高峰時適度增加服務的供給。
靈活制定日程計劃。服務企業可以制定多種不同的日程計劃,根據服務需求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適合需要的日程計劃,這使得服務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根據服務的實際需求調整服務的供給。
簡化服務遞送方式。服務企業可以根據服務需求的實際情況對服務遞送方式作適當簡化。在服務需求的高峰時期,服務企業在遞送服務時僅執行基本性的服務工作,做好必要的預備來應對高峰需求量,認真全面地檢查現有服務過程,對可要可不要的部分予以剔除,對過于繁雜的部分予以簡化,以例行化和專門化加快服務的表現,對能夠利用科技取代人力的地方要利用科技,從而使整個體系更具生產性。
臨時雇用服務人員。在服務需求的高峰時期,服務企業可臨時適當雇用一些服務人員。根據服務需求雇傭臨時工,可以使服務企業臨時增加服務的供應量,緩解需求增加帶來的壓力。
(二)提高服務的技術含量
服務不能申請專利,易被競爭對手模仿。因此,服務業公司就難以在競爭中長期保持其優勢。服務業公司提高服務的技術含量能夠有效阻止其競爭對手的模仿,從而保持其在競爭中的優勢地位。服務企業要提高服務的技術含量,必須重視培養、開發和利用企業發展所需要的人才。阻止競爭對手對服務的模仿并保持競爭優勢要求服務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而科技的發展需要高素質的人才并能對其充分利用。服務企業可以依托國內外一流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加強與他們的科技交流、學術交流和人員交流,讓他們的科研人員、師資力量、在校學生以及科研設施成為服務企業發展需要的潛在資源,再將這些潛在資源轉變為可利用的現實資源。
(三)充分運用服務有形展示
由于服務具有無形性的特征,消費者難以感知服務或感受服務帶來的好處,所以,服務企業必須使用一些有形的手段盡可能使服務有形化,讓消費者能感知到并且獲得對服務企業及其服務的初步印象。
消費者在進入服務企業前后將利用各種感官對服務企業的各種有形物體進行感知,并將由此獲得對服務企業及其服務的印象,而這將直接影響到消費者對服務質量及服務企業形象的認識和評價。在購買和享用服務之前,消費者會根據有形物體所提供的信息對服務企業及其服務作出判斷,并作出是否購買和消費服務的決策。因此,服務過程中的各種有形要素將會對消費者的消費決定產生重要影響,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如果服務企業在這方面做得好,就會達到有效推廣其服務的目的。
(四)利用口碑
如果消費者在消費服務的過程中獲得滿足,就會主動地為企業進行免費的正面的口頭宣傳,這就是口碑。多數消費者覺得個人信息源往往更具有可信性。實踐表明,口碑溝通在決定和影響消費者的態度和行為方面往往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1955年,卡茨(Katz)等人發現,在影響消費者轉換產品與服務品牌方面,口碑傳播的效果往往是報紙與雜志廣告效果的7倍,是個人銷售效果的4倍,是收音機廣告效果的2倍。1971年,喬治•戴(GeorgeDay)也發現,在把消費者的消極或中立態度轉化為積極態度的過程中,口碑傳播的效果是廣告效果的9倍。因此,服務企業應積極創造條件,利用口碑宣傳服務及企業,從而贏得顧客,贏得市場。
(五)樹立良好企業形象
另外,鼓勵消費者試用服務。對于一些條件允許的服務,服務企業可以鼓勵消費者進行試用,這樣一方面向消費者展示有形的服務設施,另一方面讓消費者親自感受企業的優質服務,這樣可以消除消費者的疑慮,實現推廣服務的目的。
在購買有形產品時,消費者可以根據產品的款式、顏色、商標、包裝和價格等多種標準來判斷產品的質量,從而作出是否購買產品的決定。而在購買服務時,由于服務的無形性,在作出是否購買服務的決定時,消費者缺乏足夠的客觀信息,只能依據服務的價格和各種服務設施等信息作出。因此,他們在購買服務時所感受的風險通常要比購買有形產品時大得多。知名的、受人尊敬的企業形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消費者購買服務時感受到的風險。因此,服務企業可以花費必要的時間、精力和費用來塑造這種形象。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07中國統計年鑒[M].中國統計出版社,2008
公共服務型企業,是指諸如公共交通、自來水、能源等指政府出于向社會公眾提供必不可少的公共服務,增進社會公正,調節和平衡宏觀經濟發展等目的建立和經營的企業。地鐵是城市公共服務型企業的典型代表,也是與市民日常生活關聯最密切的公共服務之一,服務質量與品牌形象的維護,是地鐵行業鞏固業務成果、獲取經營收益、提升企業價值的重要管理措施,因此,以地鐵行業為例,我們可以從全國各大城市地鐵企業形象的宣傳實例中,得出一系列的印象:統一的界面、固化的主題、說教式的公益宣傳。
然而,帶給公眾以上所述的企業印象,是否真的有利于企業形象的提升呢?
根據《廣州市地下鐵道總公司2013年的乘客滿意度調研》[1]數據顯示,有75%的廣州市民普遍認為地鐵公司在人性化、親和力方面不足,認為企業與公眾的互動太官腔與生硬。可見,高姿態的企業形象傳播,對提升市民認同感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相反,它提高了市民對企業的期望與要求,容易因服務細節的不足引發超出責任范圍的投訴,造成負面輿論。這對公共服務型企業的形象塑造及傳播帶來的影響是消極的。
由此可見,傳統公共服務型企業的形象宣傳中,傾向營造高、大、全的企業特質,忽略貼近市民生活、迎合市民情感需求的要素,是目前企業形象宣傳工作中亟待改變的不足。公共服務型企業在社會上同行競爭極低,因此無須過多地把側重點放在企業優勢宣傳之上,相反,公共服務型企業與市民接觸面廣,企業所曝露的細節上的不足較多,因此市民對公共服務型企業的認同感,除了建立在對企業優勢的認可上,還須建立在對企業細節上不足的理解與包容之上。只有服務的優點與缺點均獲得了市民的肯定與理解,才能爭取到市民對企業的信任,讓市民廣泛參與良性互動,提出正面且有效的改善建議,有利于企業自身的成長,從而從根本上提升企業形象。
二、文化創意與公共服務型企業形象宣傳的結合
針對目前公共服務型企業在形象宣傳中脫離市民生活、未能迎合市民情感需求的不足,合理利用文化創意,把理性、生硬的宣傳信息通過藝術化的視覺形式傳達,將會是一種可行且有效的做法。以廣州地鐵為例,廣州是國內經濟水平較高,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較成熟的城市,市民精神需求隨著物質豐富與改革開放的成功,逐步與國際接軌。以廣州地鐵在2013年9月,公布了企業卡通形象吉祥物,并隨即與廣州漫友文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開展了合作,推出一系列以企業吉祥物為主形象的動漫公益宣傳廣告,下圖為其中的進站時禁帶易燃物品、有毒物品的企業宣傳廣告:
該系列公益宣傳創作中,借鑒了眾多本土年輕市民熟悉的娛樂元素,包括引用了80、90后童年時代所熟悉的動畫“美少女戰士”的經典臺詞,以及90年代通過香港電視傳入廣州的公益宣傳片經典臺詞。通過這些文化元素的融入,結合動漫風格的表現,使該系列公益廣告特別被市民關注,部分熱心市民更自發向廣州日報[2]等媒體表彰了這一舉措,贊譽廣州地鐵的做法親民、有趣,并倡議長期推廣。由此可見,文化創意在公共服務型企業形象宣傳中,起到了重要的元素整合和調劑作用,把原本剛性的、指令性的信息,轉化為趣味性、指引性的信息,拉近了企業與市民的距離,從而獲得了市民與媒體的一致好評,實屬公共服務型企業形象提升的良方。
三、企業形象宣傳的進階產物――企業文化創意產品
中圖分類號:S16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207
農業由于受自然條件的影響成為我國比較薄弱的產業,比較貧乏產生農業災害,故在極端的天氣條件之下增加了事故,令農業生產幾乎逐年都存有較大損失。另外,深層次的研究農業氣象展,它在傳輸過程實現之中也具有較強的滯后性,進而令“三農問題”逐漸突顯出來,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了我國在農業產業中實現全面性發展目標。
1 我國農業氣象信息的服務平臺相關構建現狀
目前我國在農業氣象方面現代化的服務體系系統現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其氣象員也從事著較多的農業服務工作,在多年努力之后,也相應取得了戰績。不斷拓寬其在農業服務方面的范圍,進而明顯提升了社會的經濟效益。我國氣象服務的系統主要包含:預測和預報以及信息的傳送等內容;其服務對象主要是農村農民,農業在發展中持續實現信息化的道路上,服務不僅是局限于預報的服務,還要有指導技術以及研究的工作者。
2 農業氣象信息的服務平臺具體實現
2.1 平臺資源和服務的集成
在廣義上,農業氣象信息的資源不只是為農業在生產中需要的氣象性數據類資源,如:溫濕水風。也該包含實施農業氣象規范研究的文獻類資源,與農業氣象有關變化以及政策的指導相關圖片、音視頻等資源。其平臺資源和服務的集成包含3部分,即:用戶應用(農民、生產服務,研究者、科研服務,管理者、決策服務),資源內容(文獻信息資源、數據信息資源、多媒體信息資源),服務實現(信息定制和推送、信息查詢和分析、虛擬咨詢)。
其中生產者運用平臺能夠對主要的氣象要素相關信息予以查詢,還能運用門戶的網站對氣象咨詢和有關政策的法規予以瀏覽,進而掌握目前氣象的信息和國家的法規,如果有疑問,則可通過與專家展開多個方式去實現咨詢,協助農民實現科學化的生產。例如:和專家以面對面的方式進行音視頻的咨詢,不僅方便了提問,還便于專家進行詳細化的解惑。
其研究者運用平臺能夠以直接方式對農業氣象有關文獻信息予以有效性檢索、瀏覽,與此同時,個性化的定制文獻類的信息,并且系統定期的把最新信息直接的反饋至研究者,不僅便于對課題進行跟蹤式研究,還有效延續了農業氣象課題的研究。
而管理者運用平臺實時掌握農業氣象相關最新資訊,以及全國各地農業信息的最新動態,在整體上掌握發展的狀況。在實施農業發展相關規劃的時候,可以運用內綜合信息進行分析并作為有價值的參考,同時也為國內農業生產的發展提供科學化決策。
2.2 平臺重點子系統的功能
2.2.1 門戶網站相關功能
服務門站集合了用戶在農業生產中所需的氣象信息類資源而構成專門的服務性系統。門戶在設計上要全方位權衡農業用戶需求和對其使用習慣等,再設置與用戶存在緊密聯系性專題節目。在資源組織方面,根據資源類型進而設置差異子系統的功能模塊,高效實現了檢索與顯示和分析及其輸出等功能,在多個渠道上去滿足于農業用戶對氣象信息的重要需求。
2.2.2 文獻檢索的子系統相關功能
該系統內匯集了和農業氣象信息相關且比較經常使用的文獻信息類資源,為農業現象學科的研究、決策等文獻提供了基礎保證。此系統內部收集了農業氣象類的期刊和會議以及學位等論文,其系統能夠為文獻提供一些簡單、高級的檢索,故農業用戶可以運用已掌握的信息予以科學檢索。同時,系統還能進行二次檢索,更加明確了農業用戶欲檢索的實際范疇。最后,系統對內容顯示、輸出予以支持,其用戶能依照自身對農業氣象相關信息的需求進而處理文獻的檢索結果。
3 結語
農業實現信息化發展具有比較漫長的道路,其農業氣象在信息化的發展中也是如此。農業氣象在信息服務上也有著較大的空間,例如:對服務資源作出改進和拓展服務的模式以及提升服務的質量。伴隨社會和科技在不斷的發展,有必要拓展對農業氣象信息的服務平臺相關建設工作。
參考文獻
[1]覃安春,劉芳,黃正宏,等.特色農業氣象信息服務系統的建立與應用[J].河池市氣象局,2012,10(24):398-401.
__來自四川宜賓一個普通農村小學教師的家庭,從小培養出了吃苦耐勞、勤奮節儉、尊重他人的習慣,容易適應各種環境的生活。__出生于1976年10月,1994年考入石油大學,1998年在遼河油田參加工作, 20__年至今在__市氣象局從事雷電防護工作。現任__氣象局防雷中心主任工程師。
在領導和同事的指導與幫助下,__于20__年評為__市551人才,20__年擔任省局法規處主持的《__省雷擊風險評估技術規范》的主要編寫人,20__年__市氣象局考核優秀,同年編寫了科普資料《雷電防護手冊》、在__各縣(市)區發行,20__年參與編寫了《__省防雷裝置檢測實施細則》,并獲得“__市氣象宣傳信息先進個人”稱號,積極參與全省防雷服務管理年活動,協助輔導__市代表隊參加全省防雷技能大比武取得了好成績。在國際會議、核心期刊、專業期刊上發表約20篇論文,其中第一作者論文為17篇,多篇論文在國際會議和全國會議上進行了大會交流;《__市雷電災害特征分析》等3篇論文獲得優秀論文獎勵。先后主持開展和參與了《__市雷電災害重點防御區研究》等3個科研項目。
我國熱帶氣旋的出現比率很高,災害會帶來很大的損失。世界平均每年發生約80個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在8級以上的熱帶氣旋,然而每年大概有7個熱帶氣旋在我國的沿海城市登陸。洪澇是國內出現比率最多且帶來損失最大的自然災害。因此,相關的專家學者針對氣象系統的防災減災進行深入的研究,本文經實踐及分析總結出一系列針對于氣象防災減災能力的相應問題,具體內容如下文所述:
1 國內氣象事業進程為防災減災打好基礎
要促進氣象災害測檢預警系統的構建,氣象災害的應急測檢強度有明顯的提升。國內氣象局強化氣象測檢預警等相關設施的構建,根據要求進行業務技術模式革新已經有較為理想的效果。現在,國內已構建了全新的天氣雷達系統、地域性測檢以及衛星系統,與國內的兩千多個縣、市相結合的氣象通信網絡,構建了十分整體的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短期預報逐漸變為精準化,氣候模式的分析也獲得進展,暴雨、大風、高溫、沙漠化等預警預報程度有了顯著的提升;進一步的構建了生態和農業氣象。而且還構建了移動氣象的應急測檢系統等一系列裝備,這樣就能夠在突發事件中第一時間趕赴實踐現場且對氣象因素實施測檢,為突發事件的解決給出氣象數據。現在,國內的氣象系統正在逐漸配置這種移動氣象測檢設備,因此應急服務能力也會隨之得到深化。
2 強化氣象應急管理模式
2.1 深化防患于未然的理念
國家氣象局一直將氣象應急措施作為評定氣象工作效果的核心指標,認真貫徹我國一些應急工作的部署,多層次提升對保障及應急措施的核心性。在深化氣象應急工作上,主要促進氣象應急管理模式的構建,持續提升氣象應急相應服務的迅捷性。全面發揮雙重管理以系統管理為核心的優勢,應急管理辦公室主要負責氣象應急的指揮及調動等,國家氣象局災害測檢中心,主要對氣象災害的監控、預警還有氣象災情的分析以及評估。對于強烈極短的天氣氣候情況,國家氣象局每年提前進行汛前檢驗,持續深化對各級氣象應急部門能力的測檢,所有氣象系統常規及應急處理之間的聯系更為密切,從而相互協調的能力也有了顯著的提升。
2.2 突出協調,強化應急聯動和災害聯防
國家氣象局把開放協作,以及部門聯動當成是提升氣象應急服務程度的核心渠道,主動的促進構建突發公共事件的應對體系。和衛生部構建處理氣象環境導致的公共衛生問題的合作模式;和新華社共同簽署《新華通訊社、國家氣象局與氣象新聞信息共享及協議》;和交通部共同簽定《交通部、國家氣象局聯合做好海上搜救協議》,和農業部森林防火辦公室共同簽定“森林火災氣象測檢預報協議”,構建起氣象應急信息交換以及協作體系。一些氣象系統還和一些通訊系統進行合作,全面的提升氣象服務的深度。
2.3 提高科普宣傳教育力度
廣大群眾的了解,以及社會的參與,提高人民群眾的自救以及互救能力是降低災害損失的先決條件。國家氣象局利用一些手段和措施,深化宣傳及培訓力度,讓所有受眾了解必要的應急措施。國家氣象系統強化對《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應急措施》的宣教,讓各界都知道預案的啟動模式、級別以及應對方案。編輯出版了一系列與之相關的科普書籍與宣傳手冊,針對氣象災害的類別、特性、預警信號、應急的保護方式等知識實施全面系統的講解,為廣大的人民群眾給出實用的氣象災害應急措施的概念。國家氣象局應急管理部門還構建了一系列氣象應急宣傳參考資料,在國家氣象網、國家政府網、各區域的氣象網與社會相應的網站上進行發表。在世界氣象日等相關活動時,相關的氣象系統對外進行活動,請一些社會公眾尤其是中小學生進入氣象工作領域,讓他們深入的了解氣象,知道一些必要的的氣象災害應急知識。
3 針對于氣象應急工作的感受
3.1 快速構建系統間的聯動
在世界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下,目前國內的極端天氣事件明顯的提高。所以,注意全面發揮氣象災害預防的前導,充分的重視氣象要素及天氣氣候對突發事件的作用,結合實際的強化事前及事后的氣象保障與評估,能夠為科學的應對、合理的處置突發事件提供有力的保障。
3.2 構建一系列預案體系
為提升重大氣象問題與一系列突發事件的全面應對與快速反應能力,要最大限度的防止氣象災害導致的惡劣影響與災難性的結果。要全面深化氣象災害預警體系的構建,構建完善的災害類型預案,制定各類突發氣象災害的預警級別與一些部門、系統以及社會民眾的應急執行措施,構建測檢預警、信息的傳播、系統與社會民眾的防范規則等一系列協調聯動的工作體系,要建立有利于各系統各盡其職,全力合作、全面有效的公共事件處理機制。
4 總結
總的來說,想要增強氣象防災減災,要有系統單項防災減災向系統之間協同的全面防災減災轉型。要統籌統一各層次的可利用資源、進行資源共享,作為全面防災減災的核心;在此過程中還要有跨領域的合作、進行各學科穿插融合的綜合防災減災技術,作為防災減災的科技輔助;還要構建全面協調的管理體系,統籌協調系統之間的聯動性、資源的統一使用與測檢預警、應急措施等一系列防災減災的全面措施,從而提升氣象防災減災的全面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永芹,張學賢,黨修伍.氣象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問題和對策[C]//中國氣象學會2007年年會氣象軟科學論壇分會場論文集.2011,12(06):143-149.
[2]高雪相,吳林榮.一次成功的災害性天氣應急氣象服務案例分析[C]//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重大天氣氣候事件與應急氣象服務分會場論文集.2010,11(26):405-407.
[3]郭樹軍,范俊紅.范例推理(CBR)在氣象服務中的應用[C]//新世紀氣象科技創新與大氣科學發展――中國氣象學會2003年年會“城市氣象與科技奧運”分會論文集.2011,42(07):21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