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8 17:25:5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創業市場風險分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4年10月9日
一、引言
2009年10月23日,我國深圳證券交易所推出創業板,這是一個重要的中國證券市場的制度創新,它的建設將會面臨一些風險。因此,理性和全面的理解和評價上市公司的財務風險,并在此基礎上探討科學、有效的防范措施,加強對財務風險的控制,是創業板上市公司正常運行和穩步發展的重中之重。
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的面世時間較短、數量較少,學術界和實務界對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的控制研究還沒有足夠的關注。中小企業是創業板上市公司的主要來源,它是市場經濟體系中比較活躍的、發展前途較好的企業類型,在數量上有著絕對的優勢,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提供就業的主要渠道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然而,中小企業一般規模不大,市場的競爭比較激烈,而且容易破產倒閉,其地位較弱且比大公司面臨更多的財務風險。通過分析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財務風險控制問題,可以為創業板上市公司平穩健康發展提供理論幫助。
本文將財務風險基本的理論與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財務特點相結合,識別和分析了創業板上市公司主要的財務風險,通過一些具體的財務數據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對策和建議,因此本文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二、創業板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狀況分析
雖然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已經開始重視財務風險的控制,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和潛在風險。本論文選擇創業板制造行業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主要原因是:創業板制造行業上市公司大多數是高技術、高成長型企業,可以體現創業板板塊特征;創業板制造行業是創業板最大的一個行業,具有代表意義。本文選取11家創業板市場上市時間為2009年,上市時間較早,財務風險相對具有代表性的企業進行分析。數據來源均為國泰安數據庫。
(一)償債能力分析
1、短期償債能力分析。短期償債能力是指企業以流動資產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它反映企業償付日常到期債務的能力。表1列舉了2013年12月31日11家創業板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主要指標的統計數據。(表1)
流動比率是衡量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比較重要的財務指標,這個比率越低,說明企業償還短期負債的能力越弱,流動負債得到償還的保障越小。然而,流動比率過高也并非好現象。由上表可以看出,超過60%的公司流動比率均不理想。根據對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財務比率中流動比率的分析,不難看出創業板公司存在著一定的償債風險。速動比率平均值為3.01,總體速動比率偏高,最高為9.22,最低僅為0.73。現金比率平均值為1.48,遠高于正常水平。最高為7.09,最低僅為0.09。根據以上所列創業板上市公司指標情況,可見這些公司具有較大的經營風險,一旦經營失敗,投入的資金有去無回,將導致公司無法償還到期債務。因此,以上大部分企業短期償債能力不理想,即使這些企業經營上尚未出現問題,但有可能在未來發生償付債務的困難,導致財務風險。
2、長期償債能力分析。長期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對債務的承擔能力和對償還債務的保障能力。表2列舉了2013年12月31日11家創業板制造業上市公司的長期償債能力主要指標的統計數據。(表2)
由表2看出,資產負債率平均值為30.23%,說明大部分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較為合理,大禹節水最高為66.35%,超出標準數值。但大部分企業資產負債率符合要求。利息保障倍數平均值為131.85,最高值為中元華電860.34,天龍光電為負值,其他公司水平均較低,遠低于平均值。因此,長期償債能力不理想。產權比率平均值為54.12%,大禹節水高于100%,只有一小部分公司的產權比率較低,其中中元華電最低為4.21%,較為理想。因此,大部分企業償債能力有待提高的,否則可能在未來發生償付債務的困難,導致財務風險。
(二)財務杠桿分析。從理論上講,企業財務杠桿系數的高低可以反映財務風險的大小。,3列舉了2013年12月31日11家創業板制造業上市公司的財務杠桿主要指標的統計數據。(表3)
一般來說,企業財務風險的大小主要取決于財務杠桿系數的高低。財務杠桿系數越大,資本收益率對于息稅前利潤率的彈性就越大,如果息稅前利潤率上升,資本收益率會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如果息稅前利潤率下降,資本利潤率會以更快的速度下降,從而風險也越大。反之,財務風險就越小。由表3可知,財務杠桿系數平均值為1.31,整體水平較為合理,大禹節水最高為2.748222,財務杠桿系數較大,所面臨的財務風險相對偏大。大部分企業DFL接近于1,此時財務風險較小。
在同一產銷量水平上,一般而言,經營杠桿系數越大,利潤變動幅度越大,風險也就越大。通過經營杠桿與財務杠桿之間的相互關系,有利于管理層對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進行管理,即為了控制總杠桿系數,經營杠桿和財務杠桿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組合,以此降低財務風險。
三、結論與建議
通過本文的研究,對更多的創業板上市公司在創業板防范財務風險并獲得成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創業板公司必須充分認識到,防范財務風險不僅是財務部門的職責,這是一個系統工程。財務風險管理處于企業風險管理的核心地位,需要經營者的高度重視,需要企業員工參與,全面系統的分析,找出企業財務風險的根本原因并進行有效防范,從而使企業在創業板市場發展和成長。
創業板市場企業財務風險涉及許多方面,企業經營發展的過程中,首先要從自己開始,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和內部審計,消滅于萌芽狀態,當業務難以避免財務風險,也應該及時做控制措施。因此,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財務預警和控制系統和內部審計的有效性是企業經營發展的強有力支持。
由于有關創業板市場的理論還未形成一套有機的體系,因此在寫這篇文章時所受到的最大限制是資料不足,同時由于目前本人能力水平以及時間的限制,論文中難免有論述不充分、考慮欠妥當的地方。正因如此,對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的分析難免出現不準確的地方,本文只是對創業板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狀況進行了淺顯分析,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隨著我國創業板市場的不斷發展,將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斷修正。
主要參考文獻:
[1]趙坤,趙育萱.創業板上市公司財務風險實證研究.商業時代,2012.3.30.
[2]許言.創業板上市公司財務風險問題研究.天津財經大學,2011.5.1.
創業板是為成長型、科技型以及創新型企業提供的一條新的直接融資渠道,創業板上市企業主要是一些達到《證券法》新規定的發行條件但尚未達到主板上市標準的中小型企業,創業板的設立為風險投資提供了退出渠道,從而推動風險投資快速發展。從全球范圍來看,創業板市場都以高風險性著稱,如著名的納斯達克市場企業退市率一直居高不下。有資料表明,1995年到2007年間,納斯達克的退市公司數量接近或超過同期新上市公司的數量,尤其從1999年到2001年3年間,納斯達克退市公司占美國市場退市總數的比例達到40%。我國創業板市場自運行以來,市場風險已經顯現。從已經公布的2011年三季報可以看出,不少創業板公司上市之后和上市之前判若兩樣,業績下滑,財務狀況變差。統計數據顯示,在2009-2010年間,創業板公司有32家凈利潤復合年增長率出現負增長,更有76家之多的創業板上市公司在2011年前三季度出現凈利潤呈現負增長。以“高成長”性著稱的創業板企業,其成長性墊了底。雖然由于運行時間短,創業板還沒有出現退市企業,但財務狀況持續惡化,終將會給創業板企業和投資者帶來損失。因此,加強對創業板企業財務風險研究,幫助廣大投資者認識創業板企業風險性,避免投資風險是非常必要的。
財務風險分析模型選擇及多元判別模型形式
企業財務風險分析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法與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是由分析者通過對企業財務運行狀況、組織管理的各種風險綜合判斷得出風險結論的方法。常用的有標準化調查法、四階段癥狀分析法、三個月資金周轉表法、流程圖分析法及管理評分法。定量分析法是利用掌握的大量企業財務統計資料,運用數學模型或數理統計方法對統計數據資料進行加工處理,而得出分析判斷結論。定性分析依靠主觀判斷,主觀隨意性強,缺陷明顯,定量財務風險分析方法引起更多關注和研究, 各種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的定量分析模型陸續出現。按照所選預測變量信息的不同,已發展的財務風險預警模型有:一元判別分析模型(Univariate),即單變量分析模型;多元判別分析模型(Multiple Discriminant Analysis,MDA);多元邏輯回歸模型(Multivariate Logit Regression,MLR);人工神經網絡模型(BP-ANN)。我國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有3種,即多元判別分析(MDA)、多元邏輯回歸(MLR)和BP人工神經網絡(BP-ANN)。
多元判別法主要原理是通過統計技術篩選出一些變量,這些變量滿足在兩組間差別盡可能大,但在兩組內部的離散度最小的條件,使得多個標識變量轉換為分類變量時信息損失最小。多元判別法具有數據易得、結構簡單、計算方便等優點,如果財務指標選擇合理,模型有很高的預測準確性。本文選用多元判別法構建創業板上市公司財務風險數量分析模型。
判別分析是判別研究對象所屬類別的一種統計分析方法。進行判別分析時必須已知觀測對象的分類和一些表明觀測對象特征的變量值。判別分析就是要從這些變量中篩選出能提供較多信息的變量,并使用篩選出的變量建立判別函數,要求建立的判別函數對觀測樣本分類時的錯判率最小。本文主要研究兩類分司:一類是財務風險公司,另一類是財務良好公司。通過找出反映這兩類公司相關性高的特征變量而建立判別函數,作為創業板上市公司財務風險分析模型。模型的形式是:
PS=a1X1+a2X2+a3X3+…+anXn+C
其中:PS為判別值,X1、X2、X3…Xn是反映研究對象的特征變量,如財務比率。a1、a2、a3…an為各變量的判別系數,C為常量。
財務風險分析模型建立
(一)2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基本情況
我國創業板首批28家公司于2009年10月30日上市交易。28家上市公司行業分布涉及6大行業,資產規模最小的為3.64億元人民幣,最大的為27.43億元人民幣,平均資產為9.90億元人民幣,具體行業分布和規模情況如表1所示。
(二)樣本選擇
樣本選自A股上市公司,數據源于證券時報網數據庫。樣本選擇原則是:樣本企業所在行業要與28家創業板上市企業相同,樣本企業規模(總資產)要與28家創業板上市企業盡量接近。最后選擇了符合條件的樣本數量112家,其中有56家ST公司和56家非ST公司。樣本公司行業分布及規模情況如表2所示。由表2可見,樣本企業總體平均規模與創業板企業非常接近,樣本企業平均資產與創業板平均資產比例接近1,僅有社會服務業偏差大一些,但所占企業數量有限,對樣本總體影響不大。
(三)財務比率選擇
財務比率可從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成長能力四個方面來選擇,結合我國上市公司的財務特點和數據的易得性,本文選定如下11個財務比率作為分析的起點: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股東權益;銷售凈利率=凈利潤/銷售收入凈額;營業利潤率=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存貨周轉率=銷售成本/存貨;應收帳款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應收帳款凈額;總資產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平均總資產;股東權益比率=股本權益/總資產;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總資產增長率=(本年總資產-上年總資產)/上年總資產;凈現金流量對負債比率=年經營現金凈流量/年末流動負債;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本期主營業務收入-上期主要業務收入)。
(四)模型建立過程
模型建立過程是根據已知觀測量的分類(0,1)和表明觀測量特征的財務比率變量,推導出判別函數,并把各觀測量的自變量值回代到判別函數中,根據判別函數對觀測量所屬類別進行判別。首先將112家公司隨機分成2組,第一組有56家公司,其中有28家ST公司,28家績優公司;第二組也有56家公司,其中同樣有28家ST公司和28家非ST公司。第一組樣本作為推導建立判別函數的估計樣本,第二組作為檢驗判別函數的測試樣本。然后將估計樣本組財務數據輸入SPSS統計軟件,利用軟件中的判別分析工具來幫助計算,建立模型。經過判別分析,從原來的11個特征財務比率變量中最后推導出只有6個變量的判別函數,即:
PS=0.002X1-0.034X2+0.414X3+
0.004X4+1.067X5+0.03X6-2.046
(1)
其中:X1為凈資產收益率,X2為流動比率,X3為經營現金流量對負債比率,X4為總資產增長率,X5為總資產周轉率,X6為股東權益比率。
(五)判別函數檢驗
表3給出了判別函數所能解釋的方差變異,可以看出判別函數解釋了所有變異的100%。“Wilks`的Lambda”表格用來檢驗函數有無統計學上的顯著意義,從Sig值看,判別函數在0.01的顯著性水平上都是很顯著的。
實證分析結果
估計樣本分類的準確性。用建立的判別函數對56個估計樣本可以很好分類,結果令人滿意,非ST企業有25家判別分值大于0.4,ST企業有25家判別分值小于0,如果將判別分值大于0.4作為非ST企業判據,判別分值小于0作為ST企業判據,原始樣本錯判2例,準確率達到96.4%(見表4)。
臨界值的確定。根據估計樣本判別值的分界線可以選擇0和0.4,但還需要測試樣本檢驗。為此,用建立的函數(1)式算出56個測試樣本公司的PS值(見表4)。結果表明非ST公司中,估計樣本和測試樣本共有56家,有49家企業PS值大于0.4。雖然有3家ST公司被誤判為非ST公司,但根據財務上的謹慎性原則,依然認為PS值大于0.4即代表該公司為財務良好公司。ST公司中,估計樣本和測試樣本共有56家,有50家PS值小于0。雖然有2家非ST公司被誤判為ST公司,可以認為PS值小于0即代表該公司為財務風險公司。另外在PS大于0小于0.4之間,ST公司有3家,非ST公司有5家,因此將PS值處于0到0.4區間的公司判定為財務風險不確定公司。據此可以得出以下判別法則:凡判別分(PS值)小于0的公司被判為財務風險公司;凡判別分(PS值)大于0小于0.4的公司被判為財務風險不確定公司,需要關注;凡判別分(PS值)大于0.4的公司被判為財務良好公司。
首批2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財務風險分析
運用以上判別模型對首批2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進行財務風險分析。數據來源于證券時報網,采用2010年年報數據,計算結果見表5,首批2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總體PS分值不高,最高得分僅為0.78,遠小于估計樣本組的最高得分2.92和測試樣本組的最高得分2.47,說明首批上市創業板企業財務表現沒有預期的好。具體看,28家中有15家企業財務狀況良好,4家企業財務狀況有風險,有9家企業財務風險不確定,需要關注。
綜上,創業板自運行以來,表現難以讓人滿意。特別是經過精挑細選的首批28家創業板公司,成長性一般,估值水平偏高,有部分企業可能發生財務危機,因此對于創業板應該格外關注。此外,本文建立的模型變量少、數據收集容易,操作快速、簡便、成本低,預測效果佳,可作為投資者投資決策的輔助工具,廣泛應用于證券投資實踐中。
參考文獻:
1.陳越.財務危機預替指標體系的構建[J].會計之友,2005(2)
關鍵詞:創業板;中小企業;風險
Key words: growth enterprise market;SMEs;risk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28-0036-02
0引言
創業板不僅為創業性企業提供了證券市場的股權融資平臺,同時也為早期投資創業性企業的投資者提供了證券市場的退出渠道;此外,通過上市,還能夠迅速規范這些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創業板的成功推出,還壯大了資本市場,完善了資本市場結構。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創業板也因其制度和結構的不完善,許多的風險也伴隨其應運而生。因此,根據中國創業板現狀,認清創業板風險實質和來源,探索風險應對策略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1我國創業板市場的主要特征
1.1 進入門檻較低創業板市場的一個共同特征就是上市門檻比較低。在創業板上市主要有兩條定量業績指標,一是要求發行人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于1000萬元,且持續增長;二是最近一年盈利,且凈利潤不少于500萬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于5000萬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于30%。只要符合其中的兩條指標中的一條便達標。
1.2 面向新興企業,注重增長潛力創業板市場作為服務于中小企業和新興公司的創新股票市場,其設立的目的就是為具有增長潛力和發展前景的中小型高科技公司提供募集資金的渠道,促進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這類公司往往具有科技含量較高、戰略計劃較好、主營業務比較鮮明,成長性高。
2我國創業板市場的風險分析
作為創業板市場的參與者,上市企業、保薦人、投資者、監管者都應注意到創業板市場不僅僅是一個拓寬企業融資渠道、促進資本市場發展的場所,同時也是一個具有風險因素、尚不完全成熟的市場。由此,應當正確認識創業板市場當中存在的風險因素,探尋降低創業板市場風險的手段和措施,促進創業板市場良性健康運行。借鑒國外創業板市場的發展歷程,并綜合考慮我國的實際情況,本文將分別從上市企業、保薦人、投資者、監管者這四類市場參與者的角度分析我國創業板市場所面臨的風險。
2.1 上市公司面臨的風險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實體經濟增長放緩,流動性危機正使得我國很多中小企業面臨資金短缺而難以繼續進行技術創新的困境。此時,我國推出創業板市場,并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中明確了在創業板市場上市的企業定位―“自主創新企業及其他成長型創業企業”,這就意味著那些能力強、發展前景好的中小企業可以借助創業板市場融得發展資金,引導社會資金優化配置,促進創新型行業的發展,并對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在創業板上市后,企業通常會遇到以下幾個方面的風險:
2.1.1 上市公司經營的風險經營風險是指上市公司的決策人員與管理人員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出現失誤而導致公司盈利水平的變化,從而使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的可能。處于成長期的創業企業,其盈利模式、市場公開占有率、公司經營管理都處于較低水平。
2.1.2 上市公司的財務風險。財務風險是指公司財務結構不合理、融資不當而導致投資者與其收益下降的風險。在公司出現經營和技術風險、市場風險之后,公司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就會大幅度降低,維持企業正常運轉的現金流就可能斷裂,企業的生產和經營困難,嚴重的甚至會讓企業破產倒閉。
2.2 保薦機構的風險我國的創業板市場實行保薦人制度,從而賦予了現有的證券承銷經營機構對其保薦的中小企業負有長達兩年多的承銷和保薦責任。《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規定保薦人應對發行人的“成長性”出具專項意見,在這一過程中,由于保薦人自身水平以及調查能力所限,很難對上市企業的“成長性”及“創新能力”做出全面客觀的評判。此外,保薦機構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對企業調查研究之后,發現企業并不是完全符合成長型企業的標準,出于對前期較大投入的考慮,保薦機構難免為了追求利潤對企業進行包裝,然后出具模糊的專項意見,難以有效地發揮對發行人的監督作用。
3控制我國創業板市場風險的措施
對于我國證券市場來說,作為一個新生事物的創業板市場來說,借鑒其他創業板市場的先進經驗,防范和化解潛在的風險,是創業板市場能否成功運行的關鍵之一。我國要充分吸收國際創業板市場發展的經驗,為創業板設計完善的制度并加強監管,才能切實保護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才能充分發揮創業板市場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支持功能,保持證券市場的持續繁榮和發展。
3.1 培養優質上市公司,切實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香港投資銀行界知名人士、享有“紅籌之父”稱譽的法國巴黎百富勤勞團行政總裁梁伯韜說:大陸創業板能否成功,關鍵在于能否吸引到高增長的企業上市,以及對風險的控制。他還忠告國內的投資銀行業同行,一定要挑選好的企業,按照市場需求、市場規律,平衡企業與投資者的利益去定價,要避免主板市場的問題就必須使上市企業的篩選標準更具有市場化。首批上市公司要具備一定的質和量,要加大風險投資力度,加快高科技產業,為創業板輸送更多的優質資源,以確保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其次,要減少創業板的運行風險,高質量的上市公司是第一位的,因此,在挑選上市公司中應嚴格把關。對首批上市的公司更要精挑細選,把好質量關。
3.2 加強對上市公司違規的處罰力度,提高上市公司違規成本
對上市公司所募集的資金設立專項基金進行監管,一旦發現起資金被挪作他用,應立即實施調查,并對其違規行為進行查處,對相關責任人提出警告。這樣不但是對本公司錯誤行為進行糾正,同樣也是對其他公司的一種威懾。
3.3 強調保薦人的責任,加強保薦機構的誠信管理保薦人是創業板市場的第一看門人,要求切實履行好保薦人的職責。首先要求保薦人有很高的專業知識。由于保薦人不一定了解創業板企業的技術優勢,因此保薦人除了應具備豐富的投資業務經驗及較強的經濟實力外,還要擁有一批既洞悉創業板運行規則,又了解行業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其次保薦人要樹立全新的企業價值判斷標準,注重候選企業的內在素質。此外,為了防止保薦機構為了謀取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提供不真實的“成長性”專項意見報告,監管機構應對上市公司上市后的情況進行嚴格監控。
4結論
業內專家表示,風險投資與創業板猶如一對“孿生兄弟”,互相促進,相得益彰。創業板的推出為風險投資提供了靈活而順暢的退出通道,有效促進風投業的發展,而風險投資的發展又將不斷孵化科技創新型企業,為創業板培育優秀的上市資源,從而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擴大容量、優化結構,健康發展。當然,創業板市場能否創建成功并且穩定發展,還有許多的限制因素在里面。只有通過不斷地深化認識,嚴格控制風險,優化各種運行機制,創業板才能健康的成長起來。
參考文獻:
2發展期的風險分析與管理
2.1發展期的風險分析
發展期的企業進一步擴張的趨勢比較明顯,然而農業類企業普遍股本偏小、盈利能力較弱,融資需求量增大,易導致資產負債率偏高,資金流動性差,進而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包括償債風險、收益變動風險、投資風險等;多元化經營通常是發展期企業的擴張戰略。不論是同心多元化經營還是水平多元化,都會給企業帶來資源分散、精力分散及戰線拉長、區域分割等多元化風險。良好的發展狀態,容易引起當前的和潛在的競爭對手的注意。他們會通過低價傾銷、壟斷市場等手段阻撓企業的發展。加上行業的進入壁壘較低,生產技術及農業技術含量不高等原因,市場跟進者會增多,易導致客戶資源、人力資源等流失,以及環境競爭風險與經營模式風險增大。所以在企業發展(成長)時期,比較突出的風險是財務風險、多元化經營風險、競爭風險。
2.2發展期的風險管理
第一,完善的財務管理系統,設置高效的財務組織機構,配備具有較高風險管理能力的財務人員。注重資金的使用效益,增強企業的還款能力;優化資本結構,適度負債,這個度既要滿足綜合資本成本最低也要滿足企業價值最大化。以預提或者計提減值準備的方式建立財務風險基金,減少財務風險的發生對企業運營的沖擊。提高資產周轉率,盤活存量資產和閑置資產,加快資金的回收,提高負債的償還能力。
第二,科學制定戰略規劃,準確定位新業務,降低多元化風險。農業類企業起步晚,資金、管理等基礎較弱,可以選擇同心多元化,并利用企業專業優勢,整合企業資源,發揮企業潛在優勢。最大限度利用各種政策優惠,盡量規避由政策變動所帶來的行業風險。重視先進技術的開發,加大研發投入,制定合理的技術創新激勵機制,以克服多元化經營的生產技術風險。引入戰略機構投資者,緩解農業企業資金的短缺。建立完善的內控制度及公正的績效考核機制,可采用平衡計分法進行考核,減少由多元化引起的管理風險。做強優勢產業,整合劣勢產業使之轉化優勢,有效規避多元化經營分散企業財力物力的風險。
第三,通過方案制定、技術升級與創新及項目投資等途徑,充分應對競爭風險。對內建立競爭風險機制,包括預警機制、內控機制、保障機制,最大可能地減少競爭風險。加大研發投入,制定完備的競爭方案并加強評估,選取競爭收益最大的方案,或者競爭收益一定而風險相對較低的方案充分應對企業風險。發展其他產業是分散風險的有效途徑,企業在保證主營業務順利發展的前提下,進行項目投資,對外企業可以與其他企業進行戰略聯盟,可以在品牌、市場、銷售渠道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企業之間可以進行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
3成熟期的風險分析與管理
3.1成熟期的風險分析
與其他企業類似,農業企業進入成熟期后組織風險較為明顯,內部組織關系趨于復雜,組織系統逐漸鈍化,已不能適應成熟期的形勢發展。特別是家族企業,組織管理效率逐漸降低,創業者的垂直式和面面俱到式管理顯得力不從心,內外利益分配與風險分攤的矛盾激化,內部制度執行效果較差,相互牽制能力較弱,由高度集權到過度分權,信息嚴重不對稱,進而導致道德風險和較高的成本。成熟期企業的品牌已經建成并具有一定的市場影響,市場占有率較大。管理者通常會對品牌的關注度有所降低,企業只注重從品牌索取收益而松懈質量管理,加上外部競爭日益增強,使得企業品牌容易受到侵蝕,即存在品牌風險。
3.2成熟期的風險管理
第一,通過組織創新來有效抵御組織風險。組織創新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創新的制定階段和執行階段。在創新制定階段,分析企業環境,找出影響企業組織存在、發展和效率的因素,將這些因素納入組織創新議程,制定組織創新方案并評估方案,選擇方案;在執行階段,實施效果評估、調整與變更并終結原有組織,以適應成熟期的農業企業發展。同時引入多樣化的有效溝通渠道,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低成本間接實現溝通與協同。第二,面對產品品牌的侵蝕,可以分別從顧客需求、產品功能、產品質量、產品安全等方面入手。緊跟市場,捕捉顧客多樣化需求,融入產品的設計和生產當中,使得產品功能滿足顧客需求。建立農產品綠色生態產業鏈,構建完全的質量標準及控制體系,使得產品質量處于全程監控中,保障產品的質量和安全。農業企業區域品牌是農業企業所處的區域內與農戶、區域內相關機構等所共有的品牌。在鞏固產品品牌和企業品牌的基礎上,努力建設區域品牌。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充分利用區域的資源優勢,找到區域發展的突破口,培養消費者對區域農產品的差異性價值的認同感,保護企業商標權。
4衰退期的風險分析與管理
4.1衰退期的風險分析
處于衰退期的企業,市場占有率降低,忠誠客戶減少,業績下滑,產品銷量急劇下降,產品價格下調,這個階段市場風險比較突出;企業開工不足,資產大量閑置,企業資產損失較嚴重,資產減值風險明顯。企業內部軟硬件老化,適應市場能力減弱,抵御風險能力降低,內部管理機制失效,管理者創新激情減弱,干部腐敗,員工流失等現象嚴重,企業管理風險也成為這個階段主要風險。
4.2衰退期的風險管理
第一,企業應緊跟市場需求變動,加強與消費者溝通,迅速收集和處理市場信息,降低生產者與消費者信息的不對稱性,適應客戶需求,拓寬市場;加強與農戶和專業合作社聯系,幫助其提高組織化程度及抵抗風險的能力。構建專業化、規模化的運銷渠道和物流配送,與農產品市場有機對接,增強與批發商、零售商的合作。打破區域阻隔,與各區域相關企業建立互利共贏的農產品生產、供求、價格、檢測與預警體系;搭建宣傳展示、旅游銷售、產品研發、生產加工、經驗交流、貨源保障、網絡推廣及營銷、網絡商城、商渠道、品牌孵化、包裝、倉儲物流等平臺,與市場實行有機接軌,增強企業整體的市場風險抵御能力。增加研發投入,利用技術創新帶動企業轉型,開辟新市場,盡快縮短企業衰退期進入新的生命周期。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0)03-0152-03
1 引言
創業投資是科技與金融相結合的投資機制,它是一種高風險、高收益的行業。我國的創業投資存在資金來源渠道單一的問題,而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總量占有社會資金的絕大部分。雖然商業銀行與創業投資的經營目標相矛盾,但兩者之間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著相互促進、互利共生的關系,作為長期資本之一的商業銀行資金面臨著保值和增值的壓力,而創業投資又急于尋求新的風險資本來源。所以商業銀行通過適當的方式參與創業投資在促進創業投資發展的同時也可以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我國目前對商業銀行介入創業投資的研究比較少,而且基本上是對商業銀行參與創業投資的方式和模式分析,對具體運作過程中的問題探討甚少。本文在借鑒美國硅谷銀行運作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主要分析商業銀行在直接投資模式下參與創業投資的風險管理問題。
2 我國商業銀行參與創業投資的現狀
總的來說,商業銀行參與創業投資的模式主要有直接投資模式、間接投資模式和風險貸款模式。外國商業銀行參與創業投資的歷史比較長,經驗也比較豐富,其參與模式比較全面綜合,其中比較典型的是美國的硅谷銀行。硅谷銀行的投資模式涉及到了直接、間接和風險貸款部分,是非常典型的綜合運用風險投資各種模式的銀行,其成立至今的運作也是非常成功的。其運作模式如圖1所示。
我國商業銀行參與創業投資主要采用的是“投貸聯盟”模式,即商業銀行與風險投資機構簽訂“投資聯盟協議”,協議規定由商業銀行為風險投資機構提供一定的授信額度,在既定的授信額度里,風險投資機構所投資的高科技企業若遇到資金短缺,可由商業銀行直接貸款,而無須經過再次審查。其運作模式如圖2所示。除此之外,深圳市采用的是銀行和擔保公司合作的獨特模式。但在為企業提供擔保時,高新投擔保額度為90%,其余的10%由銀行承擔。這10%的額度主要是為了強化銀行的責任心,而不是為了分擔風險。
從方式上看,我國商業銀行參與創業投資的方式主要包括:(1)為風險企業提供創業貸款。即商業銀行根據貸款申請者從事行業或項目的特點、發展趨勢和盈利前景,提供數額不等的貸款,滿足創業者的資金需求,主要有抵押貸款、質押貸款、擔保貸款和信用貸款。(2)通過附屬機構參與創業投資基金的設立。這是我國商業銀行規避管制、間接參與創業投資基金創設的一種組織機構上的創新。例如,中國建設銀行就通過旗下的建銀國際籌建了中國第一家醫療保健投資基金,從事醫療保健行業的股權投資。(3)托管創業投資基金。即商業銀行以獨立的中介機構的身份參與創業投資基金的托管和監督,制約和審計資金的流向,保證創業投資基金的專款專用。在此過程中商業銀行可以從中收取一定比例的托管費用。(4)提供創業投資相關的中介服務。目前各個商業銀行密切關注創業投資帶來的機遇,紛紛推出了對創業投資一站式的中介服務,通過提供中介服務提升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盈利水平。
從整體上來看,由于受監管體制的限制、金融市場的不完善以及商業銀行自身等原因的影響,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參與創業投資的廣度和深度都比較低,參與方式相對單一,商業銀行對創業投資的支持力度不夠,也難以獲得創業投資帶來的大量利潤。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參與創業投資的主要方式是貸款,但這種方式并不能很好的推動商業銀行和創業投資的共同發展。加之我國金融業走向混業經營的必然趨勢,我國應當對當前的政策和制度進行創新,探索商業銀行參與創業投資的新模式。
3 商業銀行參與創業投資的風險分析
3.1 商業銀行傳統風險在參與創業投資中的表現形式
商業銀行的傳統風險主要包括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市場風險和匯率風險等。當商業銀行以直接投資模式參與創業投資時,對信用風險沒有多大的影響,其主要體現在風險貸款模式中。當不涉及境外投資時,對匯率風險也不會有影響。所以,商業銀行以直接投資模式參與創業投資將主要給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和市場風險帶來新的變化。
(1)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是指商業銀行沒有足夠的現金來彌補客戶取款的需要以及未能滿足客戶合理的貸款需要或其它即時的現金需求而引起的風險。商業銀行參與創業投資,對風險企業進行的是權益投資,投資周期長,將長期占用部分銀行資金,使銀行的信貸資金規模減少,如果控制的不好,將有可能導致流動性風險的爆發。此外,風險企業多是未上市企業,股權缺乏流動性;而且如果投資失敗,將給銀行資金帶來重大沖擊。因此,參與創業投資將使銀行的流動性風險明顯增加。流動性風險是商業銀行參與創業投資后對銀行傳統風險影響最大的一種表現形式。
(2)利率風險。
利率風險是由于市場利率波動導致商業銀行持有的資產發生資本損失以及對銀行收支的凈差額產生影響的金融風險。利率風險主要源自資產負債的不匹配。在權益投資模式下,銀行的負債多是計息負債,一旦利率上升,銀行的負債加重,而權益資產不可能隨利率調整而獲得更多的利息收入。因此,這種不匹配可能會加重銀行的債務負擔,這樣便會帶來銀行的利率風險。不過,商業銀行參與創業投資對利率風險的影響相對較小。
(3)市場風險。
商業銀行的市場風險是指由于市場價格波動,使商業銀行的表內和表外頭寸遭受損失的風險。這種風險的大小取決于商品市場、貨幣市場、資本市場、不動產市場、期貨市場等多種市場行情的變動程度。我國目前的資本市場還很不完善,風險資本的退出機制不夠健全,當商業銀行參與創業投資后,受多種市場變動的影響,可能會增加其市場風險。
3.2 商業銀行參與創業投資的新增風險
當商業銀行參與創業投資后,除了會對自身傳統風險產生影響外,還會增加一些與創業投資相關的風險,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逆向選擇風險。
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商業銀行可能對風險企業和風險企業家的信息了解不夠全面、真實、準確,只是聆聽風險企業家的一面之詞,而風險企業家提供的信息往往會過于夸張、不夠真實。這種錯誤或虛假的信息會導致錯誤的選擇,從而使選擇的風險企業偏差,帶來投資風險。這種錯誤投資可能會給投資后帶來一系列的風險,包括技術上的可行性、產品的市場化、企業管理者素質等。這類投資風險體現在整個投資期。
(2)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指風險企業管理者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與投資者的目標產生偏差,從而侵蝕投資者的利益。企業經營者由于急功近利和從事一些高風險的獲利項目,會導致創業投資的風險資本陷入困境。這類風險一般出現在管理者素質不高或者管理機制不夠完善的企業。當出現這種情況時,投資者和經營者的利益不相一致,銀行將不能實現預期的投資收益。
(3)技術風險。
新技術能否通過研發得以成熟和完善,并達到應有的功能和效果,達到可商業化應用的程度,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是創業投資中最為突出的一種風險。商業銀行參與創業投資,同樣面臨著技術上的風險,包括技術前景的不確定性、技術效果的不確定性、技術的外部環境風險等等。這主要體現在創業投資的初期。倘若技術上不行的話,創業投資只有失敗,銀行的風險資本也將血本無歸。
(4)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是指由于市場的不確定性而使銀行投資面臨虧損的可能性,是由于新技術、新產品的可行性與市場不匹配引起的。市場風險是導致新技術、新產品商業化和產業化過程中斷甚至失敗的核心風險之一。包括市場進入風險、市場容量風險和市場環境風險。這類風險體現在創業投資的成長期和擴張期,這也是銀行的風險資本能否獲得高額回報的重要階段。
(5)管理風險。
管理風險又稱為經營風險,是指風險企業在運作過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導致的經營失敗所帶來的風險。管理風險在很大程度上體現為管理團隊身上,此外,企業治理結構、組織文化等也是影響管理風險的重要因素。銀行參與投資后,主要是靠風險企業對風險資本的合理運作和管理來實現資金的增值能力。如果商業銀行投資的是一個管理團隊不佳的企業,就很有可能導致經營失敗,面臨管理風險。
4 我國商業銀行參與創業投資的風險防范措施
由上述分析可知,商業銀行以直接投資的模式參與創業投資時,會帶來一系列的風險,如何控制防范這些風險對于我國商業銀行進入創業投資領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借鑒國外商業銀行參與創業投資的風險控制方式,結合風險管理理論知識,對我國商業銀行在參與創業投資運作過程中的風險管理提出幾點意見、措施。
4.1 設立“防火墻”,隔離創投風險與一般業務風險
由于創業投資固有的高風險特征,商業銀行必須將創業投資業務和傳統的存貸業務分割開來,獨立運作。在資金運用方面必須通過設立“防火墻”進行嚴格的分離,創業投資不從一般業務中提取資金,而一般業務也不從創投基金中挪用,避免相應的風險影響,防止創業投資的高風險向存貸業務領域擴散。商業銀行還可設立子公司或子部門管理創業投資基金,以保證創投的正常運作以及與一般業務的風險隔離。
此外,必須通過相關的法律法規對商業銀行從事創業投資的比例或資金規模進行限制,把參與的資金控制在一定的比例范圍內。這樣即使投資收益或損失導致資金量有大的波動,在乘以這個比例以后,也不會對商業銀行造成重大沖擊,達到一定程度控制風險的效果。
4.2 成立創投管理部門,避免和減少逆向選擇風險與道德風險
為了便于創業投資業務的管理,商業銀行可成立專門的創業投資管理部門,研究、協調與管理商業銀行的各種創投業務。商業銀行從事創業投資前,必須對投資對象進行詳盡的調查,調查對象及內容包括企業管理層、已經向這些企業投資的風險投資公司、企業的財務公司、法律顧問、現金流等。通過調查研究,對項目進行嚴格的把關,避免風險高而收益卻低的項目,選擇可行性高的企業項目,避免逆向選擇風險。創業投資管理部門還將負責投資后對創投業務的管理工作,因此可以預防和減少道德風險。
商業銀行還應加強與創業投資機構的合作,因為創業投資機構往往參與企業的經營程度較高,而且具備專門的人才,對風險企業的信息了解較多較準確。通過與創業投資機構合作,可以減少信息不對稱的風險,準確選擇投資項目。
4.3 進行組合投資,主要分散技術風險、市場風險等投資風險
通過組合投資的方式,可以很好的分散風險。其包括不同企業、不同階段、不同投資工具的投資組合以及分期投資等方法,具體如下:
(1)不同企業的項目組合投資。商業銀行參與創業投資可對不同的行業進行投資,如信息與電子技術行業、軟件與網絡服務行業、生命科學行業、新型技術行業等。也可同時投資于多個企業,而不是集中于一個企業,以避免一個企業倒閉時全部資金的流失。
(2)階段組合投資。創業投資不同階段的風險大小不一樣,所以商業銀行應對不同階段的項目進行組合投資,以綜合風險。也可以通過規避風險較大的投資階段(如種子期、初創期),選擇風險較小的投資階段(如成長期、擴張期和成熟期)來實現風險的規避。
(3)投資工具的組合。創業投資的投資工具除了債權、優先股和普通股外,還包括可轉債、可轉換優先股和認股權證、期權等,不同的投資工具有不同的特點。通過這些工具的組合運用,可以在控制風險的情況下分享投資成功的巨大收益。
(4)分期投資。即周期性的提供風險資本,分階段為風險企業注入資金,而不是一次性的注入。通過分期投資,一方面可以避免一次性投資過多而造成的重大損失,另一方面也能激勵被投資企業完成各期業績指標。
4.4 實行聯合投資,轉移、分散各種傳統風險和新增風險
集合多個投資者,聯手進行投資活動,可以轉移分擔投資的風險。商業銀行可以聯合其他銀行金融機構對同一企業進行投資,以分散風險。也可以和創業投資機構聯手進行投資,如硅谷銀行的投資前提是有創業投資支持的公司,這也是一種聯合投資的表現。 聯合投資可以是兩個機構之間的聯合,也可以是多個機構之間的聯合。
聯合投資是風險損失和風險收益的一種分攤。在聯合投資中,風險的分攤意味著風險的一種轉移,風險轉移又必然伴隨著收益的分攤與轉移。
4.5 建立激勵約束機制,防范道德風險和管理風險
為了防范道德風險和管理風險,在投資之后,商業銀行還應積極參與風險企業的經營管理,參與方式可以是參加董事會以及向風險企業監事會中派出財務監事,隨時對企業的經營情況、財務狀況和管理層素質進行監督和評定。這樣可以監督和控制風險企業的決策,幫助風險企業完善內部治理,在內部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財務制度,提高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
商業銀行應建立激勵和約束機制,使風險企業家的努力方向與商業銀行的投資目標相一致,實現資本收益。還應加強監管力度,防范道德風險。
5 總結
由于受監管體制的制約,我國商業銀行參與創業投資的方式比較單一,主要是采取風險貸款方式,參與程度比較低。然而,混業經營將是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的必然選擇,加之我國創業投資資金來源單一的問題,對創業企業進行權益投資將是我國商業銀行參與創業投資的必然趨勢。因此,本文就商業銀行以直接投資模式參與創業投資過程中的風險管理問題進行了分析。然而,本文只是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定性層面的分析,研究深度比較淺,對具體分析中的模型方法等還有望做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鮑丹丹.商業銀行參與風險投資模式探析[D].上海:復旦大學,2008.
[2]何崢等.我國風險投資領域引入商業銀行資金的可能性及運作模式探討[J].華東經濟管理,2004,(2).[3]王元龍,田野.商業銀行參與創投的五大法寶[J].中國科技投資,2009,(3).
[4]凌江懷.商業銀行風險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王涌.創業投資中的風險管理[J].中國青年科技,2006,(5).
1 引言
高科技企業區別于傳統企業的最大特點是技術起點高,因此,在技術、產品、生產和市場的成熟度等方面都存在更大的不確定性,即高風險。另外,高科技企業隨著規模的擴大,其資金需求量大、增長快速的特點也很明顯。風險投資分析風險投資缺乏數據借鑒,這給利用已有的風險評價與控制方法給高科技企業進行帶來了困難,因為風險控制往往建立在充分利用歷史數據基礎上。如收益率均值-方差模型、多因子定價模型、VAR(Value At Risk)風險測定法等均是基于大量歷史數據及事前信息的有效性,對事后信息考慮甚少。在高科技企業的投資風險評價方面,國內外主要處于定性分析階段,定量研究較少,且主要集中于風險投資的某一階段或是僅從風險或價值方面去分析,缺乏從生命周期的宏觀和整體上進行的研究,不利于對高科技企業進行全面的評價。
筆者根據高科技企業的特點,對其生命周期的各階段的主要風險進行分析,找出主要指標,在此基礎上,利用模糊層次分析法,建立高科技企業風險投資的分析模型,從整個生命周期對高科技企業的投資風險進行分析,同時結合其他思想,對產品的市場占有率、盈利水平等也做了說明和預測,以幫助進行風險投資決策。
2 高科技企業風險投資分析
2.1 高科技企業的生命周期
科技企業的生命周期一般包括六個階段,即研究與開發期、創業期、早期成長期、加速成長期、穩定成長期和成熟期。研究開發期要通過市場研究以確定所研究的產品或勞務的市場潛力,此時投資需求較小。創業期要開發出最初產品以向市場展示,并保證第一筆業務成交。這一階段對資本的需求顯著增加,包括工資、設備和推銷費用等。早期成長期,企業已完成生產線的開發,市場逐步擴大,然而企業仍然處于虧損階段,需借外部資金增加設備、招收業務骨干,并著手下一代產品開發。到了加速成長期,企業的產品或勞務已被廣大消費者接受,銷售額和利潤開始加速增長,現金流入可以滿足企業大部分需要,但新的機會不斷出現,企業仍然需要外部資金來實現高速膨脹,直到企業進入熟期。
2.2 不同階段的風險分析
依高科技企業的生命周期理論,可把高科技企業的分為以下幾個階段來考察風險投資的風險:
(1)種子期(Seed Stage),相當于生命周期中的研究開發期。是技術醞釀與開發的階段,創業者僅有產品的構想和初步設計,為實現實用化和商品化需進行產品、工藝流程、設備等方面的研究。由于開發高科技并將其轉化為現實產品具有明顯的不確定性,技術失敗是此階段的主要風險。
(2)創建期((Start-up Stage),相當于生命周期中的創業期。一般指技術創新和產品試銷階段。此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市場導入、創立企業和進行規模化生產。此階段產品的技術風險逐漸減少,但由于市場化過程中新產品的推廣和被潛在顧客接受需要時間,企業經營面臨許多外部的不確定性因素,市場風險和經營風險成為主要風險。
(3)成長期(Growth Stage),相當于生命周期中的早期成長期。企業已經建立,技術、產品也基本完善,主要任務是產品的市場推廣。企業將在本階段開始產生利潤。企業應綜合考慮市場容量、市場接受時間、價格因素,確立市場戰略,將產品迅速推向市場,避免市場風險。此階段企業面臨的另一重要風險為財務風險,成本的控制至關重要。
(4)擴張期(Expansion Stage),相當于生命周期中的加速成長期和穩定成長期的前期。擴張期是市場份額逐步擴大、經營業績逐漸上升的階段,企業在本階段實現累計盈利。但為進一步擴大生產和開拓市場,還需要更大的資金投入。同時,因技術開發成熟,可能有新的競爭者加入,企業將面臨競爭威脅,這將使企業的財務風險成為本階段的主要風險。
(5)成熟期(Bridge Stage),相當于生命周期中穩定成長期的后期和成熟期。是技術成熟和產品進入大生產階段,企業的產品和市場占有率已得到承認,生產規模擴大,技術、管理日趨成熟,銷售和利潤大幅增加,已超過盈虧平衡點,開始進入盈利期;企業的技術、財務和市場風險已降得很低,其知名度和信譽度開始建立。此時企業利潤率已變得不再誘人,風險資本開始考慮為上市做準備,以實現成功退出。
3 風險投資分析方法
3.1 高科技企業風險分析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把高科技企業的風險分為五個階段,在五個階段的風險中又可細分。因此,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一種很好的工具。
3.1.1 建立指標體系
如上所述,可以得到風險投資的綜合評價指標(見附圖)。
3.1.2 確定權重
設準則層對應的權重為a1,a2,a3,a4,a5,子準則層對應的權重分別為a11,a12,a13,a14,a15,a16,a17,a21,a22,a23,a24,a25,a26,a27,…,a51,a52,a53,a54,a55,a56,a57。記A=(a1,a2,a3,a4,a5),A1=(a11,a12,a13,a14,a15,a16,a17),A2=(a21,a22,a23,a24,a25,a26,a27),A3=(a21,a32,a33,a34,a35,a36,a37),A4=(a41,a42,a43,a44,a45,a46,a47),A5=(a51,a52,a53,a54,a55,a56,a57)。
3.1.3 建立模糊集合
(1)評價指標集合:U={U1,U2,U3,U4,U5},其中U1={u11,u12,u13,u14,u15,u16,u17},U2={u21,u22,u23,u24,u25,u26,u27},…,U5={u51,u52,u53,u54,u55,u56,u57}。
(2)評價評語集:V={v1,v2,v3,v4,v5}。其中,分別表示指標的評語為“優”、“良”、“中”“一般”、“差”,對應的相關投資風險的大小程度為投資風險“低”、“較低”、“中等”、“較高”、“高”。
3.1.4 確定評價隸屬矩陣
以上指標雖然可得到確定的評語,但其合理性卻有較強的模糊性。因此,在確定各個指標對評語集V的隸屬度時,要按一定標志選若干人(專家)組成評價組,采用專家調查和民意測驗等方法對子準則層確定等級。若采用簡單算術平均數來確定評判隸屬矩陣,則方法如下,設uij對評語集V的隸屬向量Rij為:Rij=(pij1,pij2,pij3,pij4,pij5),其中,pijk=vijk/n,k=1,2,…,5,n為參評專家人員總數;vik是參評專家中認為指標Uik屬于Vk等級的專家人數,評判隸屬矩陣為:
Rij=pij1pij2pij3…pijk=pij11 pij12 pij13 pij14 pij15pij21 pij22 pij23 pij24 pij25pij31 pij32 pij33 pij34 pij35… … … … …pijk1 pijk2 pijk3 pijk4 pijk5
因此,U1,U2,U3,U4,U5的隸屬向量構成5個隸屬矩陣,分別為:
RU1=(R11,R12,R13,R14,R15,R16,R17)T
RU21=(R21,R22,R23,R24,R25,R26,R27)T
RU3=(R31,R32,R33,R34,R35,R36,R37)T
RU4=(R41,R42,R43,R44,R45,R46,R47)T
RU5=(R51,R52,R53,R54,R55,R56,R57)T
3.1.5 多因素層次模糊綜合評價
在風險投資的綜合評價指標圖中,把影響高科技企業投資風險Z大小的指標分為2個層次,由于已經確定了第2層次指標對評語集V的隸屬度矩陣,所以可通過模糊矩陣合成對第1層次目標進行單因素模糊評價,即確定U1,U2,U3,U4,U5對V的隸屬度矩陣,進而就可以確定Z對評語集V的隸屬度向量。
(1)準則層模糊綜合評價。設Bi=AiRyi,對Bi進行歸一化處理的結果記為Bi,則Bi表示Ui對V的隸屬向量,其中i=1,2,3,4,5,并記Rz=(B1,B2,B3,B4,B5,B6)T,其中“”是模糊矩陣合成算子符號,其代表的意義是將Aij中第一行的各元素與Rij中第一列的各元素之間進行兩兩比較,在相應的兩元素之間先取最小值,然后在一組最小值中取最大值,并以此類推求得Aij第一行各元素與R其他各列的各元素的比較結果。
(2)目標層模糊綜合評價。記R=ARz=(b1,b2,b3,b4),對R進行歸一化處理的結果記為R,則R表示Z對V的隸屬向量,并記R=(b1,b2,b3,b4),式中,b1,b2,b3,b4便是高投資風險Z對評語V1,V2,V3,V4的隸屬度向量。
3.2 高科技企業投資收益
以上分析了高科技企業投資的風險,并給出了一種適合于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分析,以下討論一種方法對高科技企業的成長模型分析,從收益的角度來考察風險投資。
高科技風險企業所處的生存空間NES包含環境、環境和環境三個維度,其中間接企業生產函數且為只能接受而不可選擇的隨機變量稱為參變量,記自然環境中的參變量為Nα,經濟環境中的參變量為Eβ,社會環境中的參變量為Sγ,設企業在某時期所處生存空間參變量Nα、Eβ、Sγ為給定值,風險企業種子期初始為0,成熟期末時點為T。其余變量約定如下:xi為企業投入要素,i=1,2,…,m;yj為產出產品,j=1,2,…,n;Pj為第j種產品的市場價格;ri為第i種投入要素的市場價格;y(pi)為第j種產品的預期市場均衡量;Rj為企業產品j的市場占有率;R為企業產品的綜合市場占有率。則單一產品的市場占有率為:Rj=■(1)
因為yj=yj(xi,yj,pj,Nα,Eβ,Sγ)所以
Rj=■yj(xi,yj,pj,Nα,Eβ,Sχ)(2)
高科技企業的產品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多種產品綜合市場占有率表征其成長性為宜。產品j占產品市場總價值的權重為:Rj=■(3)
其中,■為預期市場均衡價格,■(pj)為預期市場均衡產量。其產品綜合市場占有率為:R=■wjRj(4)
由于高科技風險企業一般在生存期方能實現盈利,累計實現盈利更是在擴張期后,用企業利潤作為其生存能力的判定指標并不適宜,為此選擇期權定價方法,將高科技風險企業的股權價值視為期權,采用Black-Scholes公式其價值,即
Ve=SN(d1)-Xe-(T-1)N(d2)。
d1=■;
d2=d1-?墜■(5)
其中,Ve為企業股權的看漲期權價值;S為企業股權的當前價值;X為看漲期權的執行價格;T為距期權到期日的時間;R為期權有效期間的無風險利率;σ2為企業股權價格的自然對數的方差。
4 結語
高科技企業的需要大量資金支持,而高科技企業投資的高風險性,讓人望而卻步。從兩個方面對高科技企業風險投資進行了分析,即高科技企業的風險及高科技企業市場和收益的預測。筆者涉及到了一些可行的方法,并沒有對所提出的方法進行實例論證,但整個分析思路都可以在計算機上實現,具有一定的意義。希望通過的量化分析為評價投資項目風險從而做出科學正確的投資決策提供依據。使高新科技企業的投資決策更加正規化和合理化,同時也為高科技企業創造條件,為吸引投資提供。
參考
1 楊大楷,姜皓天,楊嘩.風險投資基金運作的理論分析[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1)
2 李世雁,何又春.高科技投入中技術風險分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1(7)
3 肖焰恒,黃祖輝.風險資本多階投資策略的價值分析[J].與財會,2003(4)
4 薛虹,陳健,賈雋.高科技初創企業管理風險評價體系的[J].西安學院學報,2004(2)
5 賈曉東,潘德惠.高新技術企業風險投資及投資風險評價[J].信息與控制,2003(3)
6 韓靜軒,馬力.高新技術項目投資風險的分析與測度[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01(3)
7 趙尚志,張憲.高科技風險投資價值分析[J].價值工程,1999(5)
8 謝冰,鄒偉,謝科范.高科技風險企業成長分析[J].科技與管理,2004(26)
9 許樹柏.實用決策方法——層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88
2.產品因素。主要考察高技術產品投入商業化生產后,產品能否順利上市,是否滿足顧客要求,并被顧客所接受。因此,對產品因素評估的指標有:產品性能的穩定性、產品功能獨特性、產品的替代性、質量可靠性、產品創新度、產品概念的激發原因、產品經濟壽命周期等。
3.市場因素,主要考察產品能否銷售出去,市場需求怎樣,市場半徑范圍、顧客類型及有效需求水平等。因此,市場因素的評估指標有:市場有效需求情況、市場份額、營銷網絡、營銷組合策略、競爭對手情況等。因此,本階段風險投資評估的主要因素如表-3所示。銀行支持建議:對該類企業提供的專業服務建議主要集中在創業指導如市場定位、整合管理團隊、商業計劃精細化,也包括一定的融資服務。
二、成長階段企業特征:
企業基本上實現了新產品的技術、生產和市場的結合,產品已經開始銷售,但尚未盈利,風險企業也已建立了相對穩定的財務水平。風險分析:這一階段產品開始銷售,但尚未盈利,投入資金的風險依然很高,可能會出現創業者管理能力不夠;制造成本太高,無法達到適當的邊際利潤;企業財務控制不當;產品競爭力不夠,市場增長緩慢;企業營銷策略錯誤;新產品、新技術的出現使產品過時等。
1.技術方面:產品技術開發開始讓位于工藝技術的開發;同時,風險企業面臨的主要技術挑戰是第二代產品的開發。因此,技術因素側重點是風險企業是否推出新型產品與后續產品以維持技術的不斷更新與技術領先能力。
2.市場方面:風險企業向市場推出產品,但缺乏商標知名度和銷售網絡,產品競爭力不夠,市場增長緩慢,大多數情況下,還缺乏生產制造方面的競爭力,制造成本可能太高,無法達到適當的邊際利潤,甚至發生企業營銷策略錯誤等;同時,新的競爭者不斷出現,從而會帶來新的市場風險。
3.生產方面:可能會出現原料材料供應渠道單一,價格偏高,導致制造成本過高,企業現有廠房和設備可能無法滿足新產品及風險企業增長的需要;生產過程及生產工藝可能過于復雜;生產管理水平欠佳等。
4.管理方面:企業規模的擴大,又為企業組織結構、企業管理層提出了新的要求。可能會出現創業者管理能力不夠;企業組織結構、管理能力是否能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因此,也可能會出現新的管理風險。
5.財務方面:由于擴大生產和銷售規模,開發第二代產品,風險企業需要很大規模的資金。但因其內部融資能力不足,固定資產還達不到銀行貸款的正常要求,這一階段,由于資金問題,企業有可能從成功走向失敗。評估考察:這一階段,對高新企業的評估重點放在新的技術因素、市場因素、管理因素和財務因素上。
(1)技術因素評估。主要考察企業是否有辦法和能力通過加大科研投入或與科研院所開展長期技術合作等途徑加以解決。
(2)市場因素評估。一方面是第一代產品的市場營銷能力的評估,主要評估企業是否針對新競企業搶占市場的威脅,采取有效措施,如通過開拓市場,增加營銷手段以擴大市場占有率等辦法加以解決;另一方面是第二代開發產品的市場可行性評估,主要分析第二代產品是否擁有較大的市場潛力,市場及消費者能接受的程度有多大等。
(3)管理因素評估。主要分析創業者及管理團隊是否能隨企業額成長不斷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以及是否愿意通過風險投資家積極參與企業決策、聘請外部專家提供管理咨詢、選聘更換管理人員等手段來減低管理風險。
(4)財務因素評估。一方面要注意根據投資方案評估與具體方案實施情況的比較,確定實際財務風險程度;另一方面必須判斷風險企業規模資金需求的融資風險。因此,本階段風險投資評估的主要因素。銀行支持建議:加大信貸支持,滿足企業日常性經營資金需求,可為企業提供“天使”系列、“科貸通”、“合同能源管理”、“保易貸”等,助其成長。
三、擴張階段企業特征:
企業已建立了有競爭力的企業系統,產品已被市場接受,開始生產并盈利,企業組織已漸具規模,但現金流量少,風險稍有下降,風險企業開始探索規模經濟,其財務狀況也逐漸趨于穩定。這一階段風險企業致力于:
1.進一步擴大風險企業的技術基礎,特別是營銷技術的開拓和創新以及產品的更新換代能力。
2.尋求過渡性融資,即籌措一個公司資本化過程中那些債務成分較少,權益成分較大的債務,如可轉換債券、資本性長期債務等。
3.進一步提高風險企業自身的管理能力等。風險分析:這一階段企業往往已開始生產盈利,但現金流量少,風險已下降,可能發生風險是管理不規范,盈利不足以支持企業繼續擴大;市場需求衰退;替代性產品出現等。評估考察:處于擴張階段的高新企業主要考察該企業的整體素質以及未來繼續成長獲利的機會。這時評估的內容重點是技術因素、管理因素;市場因素、財務因素也是考慮的內容。
(1)技術因素評估。主要是考慮風險企業技術開發能力是否薄弱,能否及時開發出新產品。因此,技術評估的側重點是風險企業是否推出新型產品和后續產品以維持技術的不斷更新與技術領先能力。評估指標有:技術領先程度、后續開發能力、研究開發機構以及對外合作技術開發等情況。
(2)管理因素評估。主要是考察風險企業管理是否規范,能否適應擴大了的企業的規范運作。因此,管理評估的重點是在企業能否有效地調整組織,使之有效地達到成熟階段。評估指標有管理團隊的經營理念、管理團隊的管理能力、管理制度的規范化程度、企業組織結構適應企業發展需要的情況。
(3)市場因素評估。主要包括市場目前的競爭優勢,市場成長的潛力、市場營銷隊伍、市場營銷網絡的健全程度、促銷手段、激勵機制等。
(4)財務因素評估。主要考察風險企業過去與現在的財務狀況,評估指標有:財務控制情況、經營狀況(資本結構、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償債能力)、財務預測、過渡性融資能力。因此,本階段風險投資評估的主要因素。銀行支持建議:加大信貸支持,滿足企業日常性經營資金需求,適當加大對高新企業金融服務創新,提供更適合其發展的金融產品。
四、成熟階段企業特征:
企業經營業績高速成長,組織結構完善,內外部管理科學,開始新的技術研發。風險分析:這一階段,高新企業的市場風險已基本解決,但仍有可能會有管理者流失;財務控制失當;不當的多角度投資與擴張;后續新產品開發不足;不能增加或保持現有的市場占有率;公司上市受阻等風險。評估考察:這個階段,主要是對高新企業進行全方面的評估。評估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技術因素評估。主要是強化技術開發能力,形成生產一代、儲備一代、開發一代的良好局面。因此,技術因素的評估指標有:技術的儲備情況、技術的后續開發能力、研究開發費用投入能力等。
(2)市場因素評估。主要評估高新企業是否有能力保持市場的競爭優勢,維持或擴大市場的占有率,是否能提高企業在顧客中的形象。因此市場評估的指標有:市場發育程度、市場容量潛力及增長、市場競爭優勢、市場進入壁壘、市場需求穩定性。
(3)生產因素評估。主要包括原料供應、生產設備、生產特征、生產管理等四個方面。
學術界對創業板上市公司抗風險性研究的興趣漸濃,尤其是經濟危機的沖擊使許多學者意識到,抗風險能力是制約創業板上市公司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國內外學者對風險進行了大量研究,國外學者Y.L. Everingham、R.C.Muchow等人(2002)通過價值鏈研究增強企業的風險管理和決策能力;Forstmoser(2006)從企業聲譽風險管理出發,研究風險管理,將對企業風險管理的研究擴展到了一個新的領域。Kallenberg(2007)分析風險管理對于公司價值的影響,指出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風險管理漸成為企業經營的重要內容。Arfaoui和Abaoub(2010)從全球宏觀經濟的角度出發,運用GARCH模型分析全球系統性風險因素。Wagner和Cockburn認為上市公司創新失敗的風險將可能影響到投資者參與的積極性,從而影響到創業板市場健康運行。而我國對風險的研究比較晚,主要集中在風險因素的研究和評價。國內學者戴勝利(2008)研究風險因素的識別、處理和評價,缺乏抗風險能力的研究。郭曉玲(2010)認為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面臨著中介服務水平不高帶來的風險。李曉明(2010)認為創業板上市公司主要面臨著技術創新與市場風險、估值風險和股價波動高于主板市場的風險。劉志業(2010)從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市場風險、財務風險、智力控制風險和投資者自身造成的風險四維度研究風險,控制風險,建立模型體系;王建中和徐征(2011)從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分析、認識和研究風險,并采取相應的措施。
綜上所述,本文研究創業板上市公司抗風險能力是必要的。但是對抗風險能力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所謂抗風險能力是指在市場環境、宏觀經濟政策、不可抗力以及產業發展周期等條件惡化情況下維持正常運營,并保持企業長遠發展的基本素質。
二、創業板上市公司抗風險能力指標體系設計
(一)設計初衷 創業板上市公司大多數是從事高科技、創新能力強的業務、具有高成長性且處于初創期的公司,這些公司對未來的發展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其發展的過程中,為了自身與環境相適應,需要不斷地競爭,同時會對抗各種風險,才能使企業更好地發展。通過國內外研究表明,處于該階段的企業的人力資源、產品技術和市場營銷權重所占比例較重,多達90%上,其他指標的權重所占比例較小。因此,本文將從人力資源、產品技術和市場營銷三個維度來研究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抗風險能力。人力資源是一種以人為載體的資源,是存在于人體中以體能、知識、技能、能力、個特征傾向等為具體表現的經濟資源。人力資源管理里面包括培訓和人員分配!而一個企業最重要的部門往往就是銷售部,那么如何給銷售人員培訓如何組成一個好的銷售團隊,對于人力資源管理來說銷售知識和市場營銷是重要的。產品技術創新的過程需要強化市場營銷,市場營銷不僅指新產品開發后的市場推廣能力,而且是指技術創新的市場研究能力。在當今市場經濟中,要進行產品技術創新,離不開人力資源,人力資源是經濟發展中最寶貴的財富,其三者間的相互關系如圖1。
(二)具體設計 主要如下:
(1)人力資源。為了分析人力資源對創業板上市公司抗風險性的影響,通過設計問卷并進行專家調研,篩選出有效程度較高的指標,即管理者教育程度、管理者的決策能力、管理者技能和經歷、員工教育程度、員工的經驗和履歷、員工的知識和技能、員工的發展空間和員工的凝聚力。通過分析這些指標,了解人力資源的現狀,開發人力資源,提高公司的抗風險能力。
(2)產品技術。在當今如此激烈的競爭市場,要想脫穎而出、出類拔萃,就必須有特色的產品,使產品不斷創新,且以較小的成本收到較高的利潤,因此產品技術也是影響創業板上市公司抗風險性的關鍵因素。為了分析產品技術對創業板抗風險能力的影響,通過設計問卷并進行專家調研,篩選出有效程度較高的指標,即產品質量水平、成本領先優勢、技術更新能力。通過分析這些指標,掌握核心技術,不斷創新產品,提高企業在同行業的核心競爭能力。
(3)市場營銷。在創業板市場上,企業的成長狀況及結果決定在市場上的命運,也決定著創業板市場發展的成敗,企業的成長性是創業板市場運作的核心問題。因此,創業板上市公司成長性及影響因素指標的選取成為關鍵。為了市場營銷對創業板抗風險能力的影響,通過設計問卷并進行專家調研,篩選出有效程度較高的指標,即市場占有份額、營銷渠道的多樣性、營銷策略的靈活性。通過分析這些指標,掌握市場的最新動態,提高企業在同行業的占有率。
三、創業板上市公司抗風險能力評價方法研究
(一)AHM模型和熵值法 由于屬性層次分析法確定評價指標權重具有較大的主觀性和隨意性,而熵值法確定評價指標權重具有客觀性,因此本文將采用屬性層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結合,采用主觀與客觀相組合方法來確定評價指標的權重系數,可以有效地避免完全主觀或客觀賦權的片面性,使得計算的結果客觀準確。
(1)熵值法。在信息論中,熵是對不確定性的一種度量。信息量越大,不確定性就越小,熵也就越小;信息量越小,不確定性越大,熵也越大。根據熵的特性,可以通過計算熵值來判斷一個事件的隨機性及無序程度,也可以用熵值來判斷某個指標的離散程度,指標的離散程度越大,該指標對綜合評價的影響越大。其步驟如下:設有m個參評對象,n項評價指標,形成原始數據矩陣X=(Xij)m×n;對原始數據矩陣X進行無量綱化處理,計算第j項指標下第i公司指標值的比重Pij=Xij/■Xij;計算第j項指標的熵值Ej=-k ■PijInPij,其中k=1/Lnm;計算第j項指標的差異系數Gi=1-Ej,其值越大,該指標越重要;確定第j項指標的權重Sj=Gj /■Gj。
(2)AHM模型。AHM是層次分析法AHP的改進,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 把人們的思維系統化、層次化和數量化,并根據所求問題的性質和目標, 將問題分解成不同的因素, 按照因素間的相互關系和隸屬關系,將諸多因素按不同層次組成一個多層次結構分析模型。與AHP相比,AHM最大的優勢就是其兩兩比較判斷矩陣不存在一致性檢驗問題。AHM 的兩兩比較判斷矩陣可通過AHP中判斷矩陣轉換得到,這樣利用AHM判斷矩陣就可以計算出各指標的權重值,具體過程如下:設元素為u1,u2,...,un,n個球隊,每兩個球隊進行1場比賽,每場比賽為1分。在準則C下,ui和uj比賽(i≠j),ui得分?滋ij,uj得分?滋ij。問題:已知?滋ij,(1≤i,j≤n),在準則C下對元素進行排序,即按得分多少對元素排序。
在屬性層次模型(AHM)中,元素ui與uj的比較可由相對比例標度aij給出,比例標度的確定可采用多種方法,常用的是1-9標度法,本文在1-9標度法的基礎上將采用一種精度較高的新指數標度法(見表1)。
四、實證研究
(一)權重計算 為了應用熵值法和改進的AHM模型確定評價指標的權重,進行了多次調研:首先,設計創業板上市公司抗風險能力咨詢表;其次,請專家對同一層次指標兩兩進行比較,根據評價指標的相對重要程度進行打分,打分的標準是采用90/9-98/9標度法,調研專家選擇的是大學教授、 同一地區的高科技類企業的財務總監等;最后,對專家咨詢的結果進行統計,用熵值法和層次分析法計算出評價指標的綜合權重。此次調查問卷發放256份,有效回收186份,有效回收率達72%。
(二)企業調研 本文從創業板市場316家上市公司中選取3家創業板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這3家公司都是高科技類企業。為了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和代表性,盡量消除異常樣本對研究結果的影響,對樣本數據進行以下篩選:為了排除新上市公司的影響,樣本公司選擇2011年以前上市的;樣本公司2009~2011年的經營范圍未發生重大變化;樣本公司2009~2011年的主營業務收入必須是正數并且數據必須是完整的。采用李克特量表的七梯級方法對3家公司進行專家打分,其具體過程是首先建立評價集,評價集可設為V = {很不好、不好、不太好、一般、較好、好、很好} ,對應的值N={1、2、3、4、5、6、7};其次,請專家對3家公司抗風險性的影響因素進行打分,調研專家選擇的是大學教授、同一地區的高科技類企業的財務總監等;最后計算出3家公司的綜合得分。此次調查問卷發放256份,有效回收186份,有效回收率達72%。
(三)綜合評價結果計算 綜合上述分析,本文對公司1、公司2和公司3的評價指標進行綜合得分處理(見表2)。
從評價體系的評價結果可以看出,公司1、公司2、公司3抗風險性的綜合得分分別是4.557、5.519、3.918,可見,公司2抗風險性最高,公司1居中,公司3最低。從分項指標分析,人力資源對創業板上市公司抗風險性影響最大,其次是市場營銷,最后是產品技術,而且三者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共同影響創業板上市公司抗風險性。從總體上看,三家公司綜合得分都在6分以下,抗風險性相對較弱。
五、結論
二、高新企業風險分析
高新技術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風險:
(一)戰略風險
戰略風險是指由于高新技術企業的戰略決策是否符合市場發展的需要而帶來的風險。目前絕大多數高新技術企業并未將戰略風險納入公司管理的主要風險的范圍。后危機時代,企業所面臨的環境越來越復雜,各種風險日益增多,戰略風險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有專家認為,戰略風險從某種意義上講是高新技術企業最大的風險。分析企業的各種風險,戰略風險應該受到更多的重視,因為企業戰略風險如果沒有被很好地管理,造成的損失有可能比其他任何風險更大。
(二)研發風險
研究風險是指能否將研究活動順利進行下去的不確定性,該風險是高新技術企業初期的主要風險。主要或關鍵技術人員的退出、無法獲得對項目研究至關重要的信息而使項目擱淺、研究所需的原料或設備無法得到滿足等這些情況都有可能導致研發風險發生。[4]國外有關資料表明,在研發活動中,從創意提出到開發成功具有一定商業前景的項目,失敗率高達95%左右。[5]
(三)技術風險
技術風險是指所研究的新技術不能達到原來設想的水平或不能滿足新產品生產的技術要求而使項目失敗的可能性,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面臨的首要風險。新產品生產和技術效果的不確定性是導致技術風險發生的主要影響因素。新產品在實際生產中,有可能遇到技術設計、工藝設備、材料性能、安全標準等各種問題,新上項目往往由于技術成熟,所以會帶來工藝過程不穩定,生產管理難度較大等一系列難題;高新技術產品變化迅速、壽命周期縮短,極易被更新的技術代替,而且被代替的時間難以確定;同時,高新技術企業還存在著技術流失風險,目前企業人才競爭激烈,頻繁的人才流動和一些不規范的競爭行為都有可能引起企業技術要素的流失,這不僅會給高新技術企業造成極大的損失,還會對企業的生存構成巨大威脅。
(四)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是指技術創新帶來的新產品能否為市場所接受,能否取得足夠的市場份額。高新技術企業的市場風險主要體現在:首先是市場對新產品接受能力的不確定性。高新技術產品的生產不像一般產品,可以預先了解顧客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研制開發,而它們的研究開發往往先于顧客的需求,很多情況下需要引導消費,新產品推出后能否被市場接受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第二是市場對新產品接受時間的不確定性。高新技術產品一般性能比較復雜,具因為具有明顯的超前性,顧客一開始往往缺乏對其了解,加之對傳統產品的消費習慣和信賴,新產品推入市場后多久能被消費者接受、什么時間能形成大量需求很難預測。第三是價格是否為市場接受也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高新技術產品的高投入必然帶來了高成本,因此需要較高的銷售價格才能收回投資,但是,產品的高定價是否超出了市場的接受能力而造成銷售困難也很難預測。第四是難以對新產品的市場擴散速度進行判斷。一個新產品從研制、開發到小試生產、批量生產,一直到產生經濟效益,短的需要兩三年時間,長的需要七八年甚至十年以上時間。在此期間,市場情況可能會發生難以預測的變化。新產品成功推向市場后為高新技術企業帶來的豐厚利潤也可能吸引來眾多的競爭者。
(五)資金風險
資金風險主要是指高新技術企業在資金籌措和資金使用過程中所產生的不確定性。高技術企業是資金密集型企業,資金保障極為重要,其資金風險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不能及時籌措到所需資金。新技術或產品的開發往往需要大量的資金,由于資金不能及時供應,導致產品研發受阻,其技術價值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貶值,甚至致使初始投資付諸東流。如果資金投入的分布結構與高技術企業發展的各階段對資金的需求量脫節,也可能使企業由于資金不能適時供應而貽誤發展時機。二是到期不能償還債務。由于高新技術企業存在著較大的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如果高新技術產品的研發或生產不順利,或者所研制的產品未被市場接受,企業就可能無法收回前期的大量資金投入,從而產生財務風險,進而導致的經營失敗。
(六)管理風險
管理風險是指高新技術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導致失敗的可能性。高新技術企業成長的不確定性對管理者的素質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它要求管理者隨時掌握市場信息,并根據市場變化情況及時調整企業的經營策略,推進企業不斷發展。影響高新技術企業中的管理風險的因素主要有兩種:一是企業能否聘任到急需的市場和管理人才;二是能否建立一個結構合理、高效運轉的管理機構。特別是到了高新技術企業的擴展期,企業進入產業化生產階段,產品開始大批量進入市場,組織結構較為復雜,高效科學的管理關乎到高科技企業能否健康、快速地發展,企業管理風險急劇上升,并成為成熟期階段企業運營中最大的風險因素。[6]
三、防范風險的措施與對策
高新技術企業的風險防范與控制需要企業、政府與社會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企業作為高新技術產業的主體,是產業發展的直接受益者,也必然是風險的直接承擔者,所以企業自身的風險防范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應采取各種措施來規避和控制風險。
(一)高新技術企業風險的自身防范
1.樹立風險意識。正確地認識高新技術產業領域的風險,對于有效地控制風險、避免風險或減少風險有著重要的意義。企業要不斷提高員工的風險意識,不僅管理者要有風險意識,研發技術人員、財務會計人員、市場營銷人員都要對高新技術的高風險性有正確的認識,要使員工明白,財務風險存在于企業工作的各個環節,任何環節的工作失誤都可能會給企業帶來風險,影響到企業的正常發展。
2.強化戰略決策。科學的戰略決策對于防范風險有著決定性的意義。高新技術企業在初創期,首先要充分考慮所選項目的風險,在風險與報酬之間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其次在營運資本管理上要采取合適的方式,盡可能嚴格控制固定資產上的投入,如設備以租賃方式代替購置方式,以勞動密集型代替資本密集型進行生產,以外包、轉包代替自產等,降低企業可能發生的經營風險。在成長期,則應實施高新技術研發和市場營銷特性相結合的策略,在進行產品生產規劃時選擇技術路徑、制造工藝、原材料等,都要考慮到它們能否用于大規模生產,要考慮到規模生產后的市場銷售情況。產品性能指標是市場需求和技術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市場和技術挑戰間的結合點,要結合市場需求和技術可行性恰當地確定產品性能指標。針對成長期的特點,應該在市場部門與研發部門之間設立一個客戶需求部門,負責將研發、生產與市場需求有效地聯結起來,以降低市場風險。在成熟期,應建立科學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結合高科技企業的特殊性建立起具有充分彈性、敏感性和適應性的組織體系,針對市場的變化情況,及時進行經營策略的調整。
3.加強風險預測,建立風險分析與監控機制。首先,要建立風險預測與分析機制。利用科學的方法對企業籌資、投資、銷售等項目進行預測,根據預測的結果進行風險分析,找出風險的成因,評估其可能造成的損失。第二,建立風險監控的組織機制。可在企業組織結構中單獨設立一個風險管理部,專職分析和研究本行業、本企業中面臨的各種風險因素,將風險分析和監控工作落到實處。第三,建立風險信息收集、傳遞機制。風險監控組織機構中應指定專人利用信息網絡搜集風險預測所需資料,通過建立科學的信息預測、反饋和分析系統,系統搜集國內外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動態,并利用科學方法進行綜合分析與評價,并將相關風險資訊有效傳遞給需要的部門,并迅速處理來自其他相關部門的信息反饋,以達到高效率的雙向溝通。第四,建立風險處理機制。根據有關信息對風險因素分析后,應根據市場變化及時制定相關的預防、轉化措施,修正相關數據,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風險的影響范圍,降低風險所造成的損失。
4.利用科學方法規避與減少風險。在項目實施之前,要進行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進行風險評價,盡可能規避風險,并且要考慮通過投資投向的多樣化來降低投資風險,通過企業之間聯營、多種經營、對外投資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財務。對于風險較大的投資項目,企業可以與其他企業共同投資,以實現收益共享,風險共擔,從而分散投資風險。在項目投資建設以及在以后的生產經營過程中,要在風險分析和監控的基礎上,在損失發生前設法消除風險因素,減少損失發生的頻率;當風險事件發生后要設法減少損失的幅度,使風險消縮。
5.合理選擇籌資渠道。高新技術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可以采用不同的籌資渠道。在初創階段,由于風險高、無盈利紀錄、信用狀況不定,無人愿意提供資金支持,這時可考慮應多利用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短期借款、政府財政資助以及企業的自由資金等籌資渠道;在成長階段可利用風險投資基金、銀行貸款等籌資渠道;在成熟階段則可考慮利用證券市場融資和內部積累等籌資渠道。總之,要根據自身發展規律和外部條件,采用靈活多樣的籌資方式,廣開籌資渠道,籌資到滿足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資金需要。
6.優化資本結構,降低資金成本。當企業資產凈利潤率較高而債務資本成本較低時,可適當提高債務資本在資本總額中的比重,利用財務杠桿利益提高權益資本的收益率;當資產凈利潤率較低而債務資本成本較高時,則可降低債務資本在資本總額中的比重,減少財務杠桿損失,減低資金成本。總之,高新技術企業要根據不同階段資本市場的情況,優化資本結構,權衡企業得失并作出正確選擇,做到債務適度,控制好企業資本成本,避免企業陷入財務困境。
7.提高管理者和員工的素質和水平。高新技術產業不同與一般產業,它們的高風險性要求企業的管理者和專業技術人員具有較高的素質和較強的能力。首先,企業在初期招聘員工時就要充分考慮該產業的特點,建立結構合理的、高素質的管理團隊和員工隊伍。與此同時,企業還要重視職工培訓,加大繼續教育力度,不斷提高管理者對形勢和環境的適應能力,特別是企業的管理層要具備較豐富的知識和合理的知識結構,更要具備開放性思維和創新能力,財務人員和相關管理人員要掌握經濟學、統計學、現代數學、金融和網絡技術知識,注重風險管理,合理科學地測算、分析各種指標,具備捕捉、衡量、防范風險的能力,掌握適合于高新技術企業的財務管理方法,以便更好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與決策。
(二)高新技術企業風險的社會分攤
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對于國家經濟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需要全社會共同關心和支持,如果建立起有效的相關機制,就能將高新技術產業的風險的進行良好的社會分攤,同時也可以使相關企事業單位以及社會個人分享到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所取得的利益。
1.建立健全風險投資機制。從投資行為的角度來講,風險投資是把資本投向蘊藏著失敗風險的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開發領域,旨在促使高新技術成果盡快商品化、產業化,以取得高資本收益的一種投資過程。從運作方式來看,是指由專業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資中介向特別具有潛能的高新技術企業投入風險資本的過程,也是協調風險投資家、技術專家、投資者的關系,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一種投資方式。風險投資可以實現對風險的多層次分攤:首先可以實現風險投資公司與從事高風險技術創新活動的企業之間實現風險分攤;其次風險投資公司各股東之間實現風險分攤。風險投資是一種高新技術與金融相結合的投融資模式,能夠有效解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資金瓶頸問題。據統計,自1992年至今,美國高新技術企業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為30%左右,而在這些高新技術企業中有80%曾經得到或正受到風險投資的扶持。[3]19我國風險投資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天津、廣州等中心城市已經取得了較好的發展,相對于全國各地蓬勃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還需要在更廣泛的地區建立和健全風險投資機制。
2.建立科技信貸體系。高新技術企業利用進行科技開發或技術創新,銀行就分擔了一定的風險。科技信貸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如買方信貸、銀團貸款、出口信用保險等。采用買方信貸,一方面高新技術企業可以及時取得銷售貸款,加快資金周轉;另一方面,由于買方信貸的債務人是眾多的購貨商,貸款的風險,被有效分散。銀團貸款,是多家商業銀行共同承擔一筆貸款,因此分散了貸款風險,同時多家銀行參與有利于強化對高新技術企業風險的監控。高新技術企業如果進行出口貿易活動,可以采用出口信用保險形式,在這種形式下,銀行將降低對出口企業的抵押、擔保要求,申請融資更加便利,有利于緩解企業的資金緊張狀況。借助出口信用保險風險管理機制可以協助企業完善風險防范制度,構建全面信用管理體系,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如果出口貨物遭遇國外買家惡意拒收,中國信保可以幫助其追討貨款,最大程度地減少企業的損失;出口信用保險還可以為企業分散收匯風險。
3.發行科技債券和科技股票。高新技術企業可以通過發行科技債券與科技股票吸引社會閑散資金,從而使產業發展的一部分風險在社會個人及有關單位中進行分攤。目前,高科技概念股在我國資本市場有廣泛的認可度,近年來航空航天、通信產業、軟件產業、數字電視、新能源等科技板塊,經常成為市場追逐的熱點。由此可見利用科技股票為高新技術企業籌集資金和分散風險是重要而且可行的途徑。部分發展情況比較好的高科技企業也可以通過發行高科技風險債券獲得資本用于高科技風險項目的投資。為了吸引公眾投資人購買高科技企業債券及高科技風險債券,債券可以在利率、期限和轉換方式上采取比普通債券更優惠的政策。
(三)高新技術企業風險的政府防護
由于高新技術企業的特殊性,政府可以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也可以采取積極措施對于高新技術企業的風險給予防護。
產業投資基金概述
產業投資基金是一種借鑒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規范的創業投資基金運作形式,對未上市企業進行股權投資和提供經營管理服務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集合投資制度,其特點可以概況為集合投資、專家管理、分散風險、運作規范。但是產業投資基金的風險要比證券投資基金大。從產業投資基金風險產生的環節上看,可以將風險分為兩部分:一是源自產業投資基金投資對象的風險;二是源自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方面的風險。而這兩方面的風險又可分為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構成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的因素很多,此外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期和基金市場發展初期,基金市場中各類行為尚未完全規范,因此我國產業投資基金的風險必然是多種多樣的。對這些風險的準確把握,有助于各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防范,使產業投資基金得到健康發展。
產業投資基金風險分析
(一)流動性風險
市場流動性風險是指,由于產業投資基金本身或者所投資的資金是否具有合理的流動性而產生的風險。產業投資基金的存續期有5-10年,投資對象是特定的企業,需要一定的投資回收期,所以流動性不是產業投資基金的固有特性。流動性風險是產業投資基金的最大和最突出的風險,產業投資基金能否生存和發展,取決于對流動性風險是否能夠達到有效規避和防范。其次,由于產業投資基金主要投資于見效周期較長的實業、未上市企業或上市企業的未流通證券,因此其投資的資產缺乏流動性。缺乏流動性使資金的周轉存在困難,一旦所投資項目經營狀況不佳,基金的處境將會十分艱難。特別是當基金的存續期滿后,基金仍不能從所投資資產中變現,那么,整個產業投資就以失敗而告終。
(二)市場風險
產業投資基金的市場風險指市場主體因市場環境的變化所產生的盈利或虧損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包括經濟周期波動、利率變動、通貨膨脹導致的購買力變化等宏觀經濟因素的改變而產生的風險,以及行業政策的變化所引起的行業供求關系改變所產生的風險。從微觀環境來看,市場風險指投資企業產品市場風險,包括:市場容量的不確定性。其決定了產品的市場商業總價值,產業投資基金一般投資規模較大,最后形成的產品對本行業會造成一定的沖擊。如果產品市場的容量不大,會導致產品供過于求,價格下降,利潤甚微或虧損。市場接受新產品的時間不確定性。產業投資基金所投資的高新技術企業生產的產品往往是市場中尚未出現的新產品。新產品被市場認可的過程和結果都是不確定的。市場競爭的不確定性。不管產業投資基金是投資于新興產業或者是傳統產業,都會面臨著一定程度的市場競爭。如果投資的產業市場競爭激烈,高的預期投資收益一般就難以達到,投資結果不理想。
(三)經營管理風險
產業投資基金的經營管理風險是指基金管理人的業務能力,及其在具體項目經營管理上的不確定性。具體包括項目選擇風險和決策管理風險。項目選擇風險指由于對投資項目選擇失誤而產生的風險;決策管理風險則指由于管理技能缺乏或管理方式不當所造成的損失。產業投資基金運行,通常遇到的經營管理風險有:體制風險。體制風險是指由于產業投資基金所采取的設立方式,及其基金運作過程中責權利的劃分方式而產生的投資風險。經營風險。主要由項目選擇風險和規模選擇風險兩部分組成。項目選擇風險是由于對項目的選擇的失誤而造成的損失,項目的規模風險是指項目在選取規模和種類上存在的風險。人力資源風險。人才的流失對企業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個別技術人才的流失有可能導致整個技術的崩潰,因此人力資源風險也是時時存在的。
(四)投資環境風險
產業投資基金的投資環境風險指資本市場投資環境的不確定性而產生的風險。主要包括三類:
第一,政策環境風險指由于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對待產業投資基金的政策發生了變化而引起收益變化。隨經濟形勢的變動政策不斷變化,從而使產業投資基金政策不明朗。
第二,法制環境風險是指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以及執法部門執法不力等造成對產業投資基金損害的可能性。我國仍處于經濟發展轉型期,各種規范市場的法律法規尚不完善,特別是投融資方面的法律法規明顯滯后于經濟建設的發展。在這樣的環境下,產業投資基金的運作就可能存在與其它法規產生沖突、甚至由于理解不同而出現觸暗礁的現象。同時,由于我國執法隊伍的素質原因,在產業投資基金運作過程中與有關部門發生糾紛時,產業投資基金的正當權益保護就會存在著一定的風險。
第三,市場環境風險指由于市場體系和市場規則不完善而對產業投資基金的運作產生收益減少的可能性。目前,我國的市場機制仍受傳統計劃經濟思想的干擾,特別是在金融領域的行政干預更加普遍。
(五)市場交易風險
產業投資基金的市場交易風險指由于在市場交易過程中因價格的變動而引起的風險。我國產業投資基金一般是依封閉式方式設立的,與封閉式的證券投資基金和其它股票一樣,產業投資基金一旦上市流通,就要接受市場法則的檢驗。普通股票的風險同樣存在于產業投資基金中,買進賣出、市場炒作等二級市場的各種風險都會發生。另一方面,市場價格總水平的變動(通貨膨脹)也可能使同樣數量的貨幣在不同時期的購買力產生差異,從而引起產業投資基金收益變動。
(六)道德信用風險
道德風險指基金管理人為了自身利益而弄虛作假、欺騙投資者,給投資者造成損失或收益減少的可能性。投資過程是基金管理人對資金的運作過程,除了資金因素,還有投資水平、投資技術等因素。其中基金管理人的道德水平和價值取向對基金收益也有很大的影響。因為在投資項目選擇、論證決策、經營管理、獲取收益等一系列環節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有關人員的道德品質的影響。同時,當前我國的社會信用環境不完善,秩序還比較混亂,專業性的組合投資和高素質投資隊伍比較欠缺,資本市場特別是產權(股權)市場不夠有效。最突出的問題可能是企業會計做假賬,審計結果缺少誠信,使得產業投資基金無法對項目做出科學判斷,增加投資風險。
產業投資基金的風險控制
產業投資基金在運作過程中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為了避免和減少風險造成的損失,需要不斷探索防范和控制風險的對策與方法。
(一)以預期的高收益性抵消流動性風險
由于產業投資資金大都投資于特定的企業,有一定的投資回報周期,因此,流動性風險是產業投資基金最大和最突出的風險。產業投資基金能否生存和發展,往往取決于對流動性風險能否有效規避和防范。由于未來收益的不確定性,導致流動性不足是一個很大的風險。為了彌補這個不足,產業投資基金常常是以預期的高收益來抵消。
(二)以科學的管理決策控制經營管理風險
對于項目選擇風險的控制,一方面要具有科學的決策機制,使選擇的項目具有相對穩定的投資收益;另一方面,要盡量利用有效的渠道爭取到有益的項目。而對于基金管理風險的控制,則要求盡量提高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建立市場化的用人機制,通過一定的激勵措施吸引高素質的基金管理人才。要從根本上規避經營管理風險,還必須建立有效的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結構,使基金的運作過程有一套高效、健全的投資決策機制。
(三)以規范完善的市場法律體系控制環境風險
對于投資環境風險的控制,要不斷地完善市場體系和規范市場行為,理順政府職能,使行政干預從微觀經濟領域中脫身,讓位于市場機制。同時,通過加強法律法規的建設、提高執法水平等多種途徑逐漸減少和消除這類風險。
(四)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并規范道德信用風險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除了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外,要避免道德風險,最根本的措施是強化規章制度的管理,將個人收益與業績真正掛起鉤來,制定合理的激勵約束制度,讓每一個基金經理在獲得合理報酬的同時相應地承擔風險及其它責任。
(五)采取市場化方式發起運作產業投資基金
我國大部分產業投資基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由當地政府牽頭發起,上報國務院申請設立。其發展思路是:先由地方政府設立一個目標,然后想方設法尋找投資人,再去尋找基金管理人。這種做法實際是本末倒置。很多情況下,地方政府不過是打著設立產業基金的旗號籌集發展資金,根本沒有市場化思維,更無法適應投資者,特別是一些機構投資者的投資需求。產業基金可能會淪為地方政府操控投資的工具。產業投資基金的發起運作應該真正采取市場化的方式,從而杜絕非市場化造成的市場風險。
參考文獻:
1.魯育宗.產業投資基金導論——國際經驗與中國發展戰略選擇[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2.李敏.我國產業投資基金基礎研究[M].天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