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8 17:25:5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低碳生活的目的,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備受冷落的“活動”欄目
“活動”欄目是新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課改綱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的理念,但是長久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通常對加粗黑體字及正文部分的內容關懷備至,卻使所占篇幅不大但其實不容小覷的“活動”欄目內容備受冷落,僅僅一帶而過甚至直接省略不講;學生則更是在大部分情況下只是對課文主體部分知識進行記憶及理解,而忽視了“活動”部分所隱含的知識。此類知識恰恰是很少需要死記硬背,更多的是需要靈活機動地運用多方面思維能力解決其中的問題,因此學生對于此類知識的思維能力尚未得到很好的開發,學生在讀圖、記圖、畫圖等技能方面提高緩慢,進而在這類知識的得分上也無明顯進步。
二、地理“活動”欄目的意義與作用
對“活動”欄目的忽略,不僅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從學習中獲得的樂趣大打折扣,同時也使地理教學處于舉步維艱的尷尬地步。擺脫這種困境,以“活動”欄目為契機,在此基礎上搞好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就非常必要。
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探究”作為地理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為落實這一目標,各種版本的新教材都加大了活動的內容,形成了最具特色的“活動”欄目。“活動”已成為初中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功能已經從復習鞏固課堂知識、補充與延伸課內教學、承擔新知識學習轉向促使學生廣泛參與的活動教學,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其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因此,要求教師適時轉變自己的角色,以學習活動的促進者和合作者參與學生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生情增趣,在活動中發展提升。
三、地理“活動”欄目培養學生思維的實施方法
為了使“活動”欄目能相對應地起到開啟學生不同思維能力的作用,可在事先了解學生地理學情的基礎上,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實施。
1.培養學生思維的概括能力
要求學生處理好將眾多的地理事實材料總結歸納,上升到地理基本原理(如地理特征、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演變和分布規律以及形成這些規律的原因等)的過程。這一過程有利于學生抓住地理事物或現象的本質、全體和內在聯系的規律性,有利于學生綜合概括能力的提高,這種類型的“活動”是地理教材安排活動的主體。對于這類“活動”內容的處理我們教師絕對不能僅停留在將活動題的答案提供給學生,而是要幫助學生在分析材料、圖片、圖表形成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形成一定的地理概括能力,在大腦中形成一個認識過程的突變,產生概括行為,最終培養學生由“地”及“理”的能力。
2.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要求學生尋找原理與實際問題的聯系,認識實際問題中各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的過程與規律,做出合乎邏輯的判斷、歸納與推理,從而對實際問題做出合理描述與解釋。
3.培養學生思維的多端性
“活動”的創設帶有很大不確定的問題情境,這時通過要求學生運用地理的原理、觀點、方法來多角度、多側面地描述,答案多元、開放,鼓勵創新,意在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多樣性(即多端性)。一般問題的解決要從已有知識中找出解決問題的“支點”,依次進行知識重組、遷移,運用多端思維與系統聯系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4.培養學生的辨證思維和批判思維
在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批判思維和創新思維是達到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重要途徑。主要做法是:讓學生接觸各種不同觀點,對問題展開辯論,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膽提出自己的看法等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思維。為了滿足這一教學建議的要求,教材在“活動”的安排上更是有所體現,如,就如何協調城市建設與耕地保護矛盾的問題,談談自己的想法。
“活動”欄目的有效組織與開展,能夠逐漸促使學生較靈活地從多方面、多角度去探究“活動”中的問題,較好地從多方面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再只是等著當“書記員”,只是等著記錄老師所給的結論,并且在讀圖、畫圖、以聯系發展的眼光綜合分析問題等各方面都有明顯提高。而教師則在“活動”欄目的教學中轉變了自己的角色,以學習“活動”的促進者和合作者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去,與學生共同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獲得教學樂趣。
參考文獻:
[1]凌申.走進初中新課改地理教師必讀[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學生在學習知識、掌握技能過程中遵循一定的認知規律,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心智發展尚未成熟,認識事物的過程與成人不同。如果完全按照學科教學傳授知識,則難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現在學生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可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他們很少參加實踐活動,有些甚至連簡單的生活自理也依賴父母,因此,對學生進行體驗式教學,有利于他們更快地學會低碳生活的知識。
那么,如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從單純的記憶知識向理解掌握知識轉變?筆者認為學校應該在學生已有生活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搭建有助于學生合作交流、實踐體驗的平臺,讓枯燥的知識傳授轉化為親身體驗,通過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靈溪中小學生態教育基地(以下簡稱“靈溪基地”)對學生進行新能源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就充分利用基地內部的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灶等新能源設施,讓學生親手燒開一壺水,在此過程中學生會認識到,人們不用電力、燃氣、煤這些高消耗的能源也能達到生活的目的。通過實踐,學生不僅親身體驗到低碳生活是一種可實施的新型生活方式,同時也認識到低碳生活不只是環保主義者、政府官員和專家學者關心的課題,更關系到每個人的生存與發展。這種以學生實際生活為依托,以低碳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方式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體驗為載體的體驗式教學方式,有利于低碳生活知識的更好傳播。這種做法也充分驗證了陶行知先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教育理論。
實踐中養成低碳生活習慣
“習慣”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在長時期里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而心理學則認為,習慣是人在一定情景下自動地去進行某些活動的特殊傾向。有些習慣是無意識多次重復的結果,還有許多習慣是通過自己有意識地反復實踐而形成的。習慣是行為的自動化,不需要特別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別人的監控,在什么情況下就按什么規則去行動。習慣一旦養成,就會成為支配人生的一種力量。那么,怎樣才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低碳生活習慣呢?
葉圣陶先生認為,養成習慣貴在躬行實踐。同樣,我們也應該注重學生對低碳生活的實踐體驗,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融入低碳生活,切實了解低碳生活的意義,養成良好的低碳生活習慣。例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養成低碳生活的良好習慣,靈溪基地首先對達到接待標準的農戶進行低碳知識的培訓,然后將進入基地學習的學生分配到農戶家中,由農民伯伯來照顧學生的起居。在三天的生活中,農民伯伯對學生進行低碳教育,幫助學生節約一滴水、一度電開始。幾天下來,學生們通過親身感受,心態也發生了變化,低碳意識明顯增強,初步養成低碳生活的習慣。在此基礎上,學校幫助學生制定自己的低碳生活計劃,并要求學生堅持在每天的生活當中按照自己的計劃重復自己的低碳行為,然后體會一下完成任務給自己帶來的好處,這一做法得到了學生們的認可。
實踐證明,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都是通過體驗來完成的。學生不但主動的去實施低碳生活,甚至會發動身邊的人加入到低碳生活的隊伍中來。這三天的體驗真的可能會為自己,同時也為他人帶來一生的收獲。
實踐中理解低碳生活意義
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有助于良好品質的養成。對于學生來說,親身經歷到的更刻骨銘心。在課程中,我們已經看到了實踐與體驗的無窮魅力:學生在體驗中獲得了多元感受,獲得新知,也在體驗中形成了意識,鍛煉了能力。如靈溪基地的環保課就是一方面通過讓學生親密接觸當地的小流域治理后的優美環境,使學生感受到祖國山河的秀美,增強了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講解當地環境治理前后的變化,喚起學生心靈的共鳴,讓學生感受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體會到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空間,保護環境是每個人不可推卸的責任。
現代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然而,物質的豐盈并沒有隨之帶來生活的完全幸福。由于受科技工具理性和資本的邏輯傷害,人們一直賴以生存的世界已經不再是天然合理的,人的價值理性不斷地被扭曲,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被單純地功利化和工具化。面對這種狀況,人們對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斷進行考問,為此,“回歸生活世界”的呼喚應運而生。“回歸生活世界”實質上就是向人自身回歸,把一切屬于人的內容和意義都歸還于人。當下發展低碳經濟、倡導低碳生活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是對“回歸生活世界”的一種應答。
一、低碳生活的內涵厘定
低碳生活是低碳經濟在生活領域里的一場變革,也是對生活世界的本真回歸。那么,究竟什么是低碳生活?時下學界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三種:一種認為低碳生活就是盡可能避免消費那些會導致二氧化碳排放的商品和服務,以減少溫室氣體產生的生活;[1]另一種認為低碳生活是以“低碳”為導向的一種共生型消費模式;[2]還有一種認為低碳生活是簡單、簡約、簡樸和可持續的生活方式。[3]雖然這些表述有所不同,但對低碳生活認識的主旨卻是一致的,表明了低碳生活是一種以“低碳”為導向,要求節約資源能源的利用,減少碳排放,確保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自身和諧共處、永續發展的生活方式。由此,低碳生活表現出以下三方面的特征:一是經濟性,這是低碳生活的評判標準。低碳生活在本質上要求簡約。倡導簡約生活,反對高能耗、高排放的“便利消費”、“面子消費”、“奢侈消費”,少用或不用高碳商品,節約使用、循環利用資源、能源,減少環境污染。二是可持續性,這是低碳生活的發展要求。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遵循的是“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生產消費模式。這種生產消費模式是以資源消耗型消費和環境污染型消費為特點的,具有不可持續性。低碳生活就是要擯棄生活中種種不合理消費,著眼于人的生存和長期穩定發展,確保代內消費和代際消費的公正。三是和諧性,這是低碳生活的價值目標。表象上,低碳生活是基于對環境、氣候的認識,緩解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而深層次,人與自然矛盾的實質體現了人與社會以及人自身內在的不和諧,因為人與自然關系的變化和發展直接影響著人與社會的關系及人自身;同時,人與社會的關系和人自身的變化和發展又通過物質利益關系體現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當下社會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卻遮蔽了對人的生存意義以及生活目的的追問,使得多元的、具體的生活世界因人類無止境的物欲變得片面化。倡導低碳生活主要是為解決人與自然的矛盾,促進人、自然、社會和諧共生,共同發展。
低碳生活是一種綠色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是建立在自然資源的有限性和人類對自然的依賴性的關系基礎上,明確生態自然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本根性。“人本身是自然界的產物,是在他們的環境中并且和這個環境一起發展起來的”。[4]人靠自然界生活,人離不開自然界。自然不但提供人類物質需求,同時也是滿足人類精神需求的地方,優美的生態環境能使人精神愉悅、身心健康,最大范圍地調動和激發人的主體精神,反之,人就會陷入空幻乃至錯亂的精神狀態之中。 同樣,作為地球生態系統的成員,自然界因人類的存在而被賦予它的價值和意義的同時,具有自身獨立運行體系。人與自然的雙重關系決定了二者和諧互動的倫理訴求:一是自然具有自身內在承載界限,人類實踐活動不能跨越這一界限,否則就會招致自然的報復;二是作為地球生態系統的成員,人和自然環境都具有自身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低碳生活從關注生態平衡、關注人的生命和生活出發,反思生活中浪費能源、高碳排放的消費習慣和消費行為,要求節約資源能源,盡可能循環利用資源,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低碳生活是一種有生態道德的生活方式。人性即道德,不但人與社會之間需要道德倫理的維持,同樣道德也應賦予自然其他存在物。生態道德是道德范疇具有特殊涵義的一部分,指反映生態環境的主要本質、體現人類保護生態環境的道德要求,并須成為人們的普遍信念而對人們行為發生影響的基本道德規范。[5]生態道德是完美人性的組成部分,也是人有道德生活的必然要求。由于自然與人不一樣,自然處于靜默狀態,這就要求作為地球上唯一的道德主體的人,將道德賦予其他生存物,主動擔負起維護整個生態系統正常有序運行的職責。低碳生活要求關注生活的各個細節,把自然與社會發展兩者之間的關系作為均衡生活行為的標尺,主動約束自己的行為,改善自己的生活習慣,自然而然地去節約身邊各種資源,變不合理消費為低碳消費,過一種有道德的生活。
低碳生活是一種有利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生活方式。倡導低碳生活和提高生活質量是一致的,低碳生活的目標是保持經濟高速發展,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低碳生活倡導節儉生活,目的“不是節儉或節約生活,而是節制欲望 ,約束不必要的或超生活需要的消費行為 ,使生活消費不偏離生活目的本身”。[6]換句話說,是對當前不合理生活方式的糾偏,調整人對自然的物質占有關系。這就需要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調整產業結構、開發低碳產品來實現。由此可見,低碳生活不是靜態不變的,而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發展的,是一個不斷創建的過程。一方面,人對自身生產活動的自我調節,使生產活動符合生態環境的發展規律;另一方面,人按自然規律對生態環境的主動建設,使生態環境更適合于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二、低碳生活的現實境遇
隨著氣候問題日益凸顯,“低碳”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從一個生僻的學術詞匯成為耳熟能詳的日常生活概念。低碳生活目前還處在起始階段,對絕大多數人而言,低碳生活要成為其行為準則還面臨著種種阻力。當下低碳生活的這種現實境遇主要表現為以下類型:一是積極主動型。這類人具有很強的生態理念和環保意識,關注生活中的碳排放,不僅自己努力減少碳排放而且向他人宣傳,但目前他們還只是低碳生活的少數。二是實用型。這類人公共意識不強,他們的低碳化生活主要出于自身經濟利益考慮,很難理解經濟發展與自然資源之間的利害關系。這類人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長期形成的節儉生活習慣使然,另一種是以自我為中心,只關注自身利益,對公共利益往往不管不問。三是理論型。這類人思想上理論上明確人—社會—自然是深刻關聯、相互依存的和諧生態系統,認為有必要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是很難將這種理念付諸行動。四是隨意型。這類人對“低碳”、節能減排的價值和現實意義似懂非懂,“低碳”往往成為他們生活的“時尚”或者“一時性起”,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和不穩定性。五是全然不顧型。這類人認為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與自身無關,意識深處奉行絕對人類中心主義價值觀,認為自然應該為我服務,人主宰自然是必然的、無可指責的。行動上我行我素,他們或是為炫耀財富、顯擺身份,或是為“面子工程”等肆意浪費,高碳排放仔細分析形成低碳生活現實境遇后幾種的狀況,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首先,“低碳”意識不強。目前,民眾對全面實現低碳生活普遍存在疑惑:全面實現低碳生活離普通民眾的生活是否太過遙遠,普通民眾會“心有余而力不足”? 實現低碳生活是不是意味著生活水平的降低?比如人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希望通過購買汽車或者排量大、性能更好的汽車來改善自己的出行條件,希望購買較大的住房來改善自己的居住條件,這些顯然與低碳生活格格不入。 [7] 受種種疑惑影響,再加上生態環境的公共性,當公共利益遭遇私人利益時,人們就很難從生態利益的角度作出理性選擇,對公共物品需要“人人有責”時,往往最后會演變成“人人都不負責”。
其次,炫富意識作祟。改革開放讓國人富裕起來,但是國人好面子、講排場、愛顯擺的特性也暴露出來,尤其受消費主義影響,奢靡性消費、炫耀性消費、面子消費充斥著人們的消費領域,顛覆了人們的消費理念。部分人眼里,大肆消費成為一種榮耀,節儉被嗤之為寒酸。這種高能耗、高排放的高碳消費助長了社會不良消費之風,阻礙了低碳消費。
再次,大眾傳媒的泛物質化宣傳。在市場經濟的驅使下,大眾傳媒已經被架上了資本的馬車,為消費主義搖旗吶喊。當前,傳媒宣傳更多的是市場經濟中的成功人士,他們的生活方式、消費行為、消費習慣成為某種成功符號和標志,成為年輕人爭相模仿的對象。傳媒宣揚國外發達國家的生活方式,渲染國內新富階層的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宣傳各類奢侈品消費,客觀上誘導并刺激了人們對各類物質享受的欲望。傳媒的消費主義傾向進一步顛覆了人們的價值取向,混淆了人們的感官世界,影響了低碳生活的施行。
最后,相關政策法規不健全。有人認為低碳生活屬于民眾私人領域的生活,主要靠民眾自己轉變觀念、加以踐行,政府及相關部門一方面無權干涉,另一方面對民眾日常生活方式的轉變也甚感乏力。也有人擔心倡導低碳生活與當前我國的經濟消費政策不符。因此,往往出現生活中低碳行為不能及時得到政策法規的扶持。其實,低碳經濟的發展所帶來消費領域的變化并非是自然形成的,經濟基礎的變化需要經過消費者不斷克服長期形成的消費傾向慣性,這個過程需要政府和社會不斷引導以及相關政策的支持和法律的保障。
三、低碳生活的本質要求
低碳生活的現實境遇削弱了低碳生活創造美好生活、維護人的生存和發展的現實功能,造成“孤芳自賞”的尷尬場景。破解疑惑、走出困境的關鍵在于把握低碳生活的本質要求。
二戰以來,人的生存和發展問題已經引起西方哲學界的高度關注。“生活世界”就是現代西方哲學的核心概念,它是由現象學大師胡塞爾首先提出的。胡塞爾基于對現代歐洲科學危機和人性危機的認識,試圖在現象學的視域內實現常識、哲學和科學層面生活世界的融合,從而為解決歐洲出現的科學危機和人性危機提供一個真實的基礎。然而,由于胡塞爾只是從現象學的意義上理解生活世界,因而他的生活世界仍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缺乏現實依據。盡管后繼者海德格爾的“存在論”、哈貝馬斯的“交往理論”、維特根斯坦的“語言游戲”等豐富了生活世界的內容,在批判現代性基礎上試圖喚醒人們的向生活世界的“回歸”意識,但是他們沒有抓住生活世界的現實基礎,把實踐活動排除在生活世界之外,這就使得他們的生活世界失去了應有的現實性,因而也無法真正解決人的生存和發展問題。對此,馬克思作出了很好的回答。馬克思雖然沒有明確提出“生活世界”的概念,但在其哲學思想中常用“能動的生活過程”、“現實生活過程”、“日常生活”等概念來指稱現實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既是馬克思哲學思想的基礎和出發點,也是其價值旨歸。在馬克思看來,生活世界是具體而又現實的,實踐是生活世界的現實基礎和源泉。馬克思以實踐為立足點,徹底擯棄了以往對生活世界的唯心的理解,認為實踐是人向自然和自然向人的雙向生成活動,它塑造著人與自然的現實性,并使“現實的人”與“現實的自然”達到內在統一,共同構成了人生活于其中的現實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現實的人在其中生存、交往、創造價值和意義的世界,因此回歸生活世界就是回歸人的生存方式。[8]
現實中,作為低碳生活的本質,“回歸生活世界”已經成為當代各國政府制定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共同價值理念。1987年《我們共同的未來》提出可持續發展的概念,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通過了《里約宣言》和《21世紀議程》,確定了相關環境責任原則,全球可持續發展進入實質性階段。2003年,英國政府率先提出實行低碳經濟的主張獲得了世界各國的積極響應。發展低碳經濟,全面實現低碳生活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具體體現。
首先,低碳生活不是抑制而是加快經濟發展步伐,不是削弱而是要在更大程度上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低碳生活促使人們從更為廣泛的意義上看待人類經濟生活和經濟發展,明確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是人類可持續發展、實現生態和諧的基礎和前提。低碳生活通過更好地改善人們的生存環境和條件,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曾幾何時,幸福被認為是享有富足的物質生活,然而,物質財富的增加并沒有帶來意想的幸福生活,人們的幸福指數不升反降。低碳生活重新詮釋了幸福概念,表明了衡量幸福的標準應該是一個綜合性指標,它不僅僅包括物質因素還包括人際關系、生態環境、生活休閑設施等。低碳生活表達了這樣一個事實:物質生活應該與自然承載力平衡,一個人的物質享受不能對他人健康、安全構成威脅。
其次,低碳生活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并非遙不可及。誠然,現實中全面實現低碳生活需要經受時間考驗,比如,價值觀念的轉變、技術的創新、產業鏈的調整等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低碳生活不是一個純理念的生活模式,它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連,每個人都是低碳生活的實踐者。因為對每個普通人來說,低碳問題只是一個態度問題而不是一個能力問題,生活處處可以“低碳”。當下,我國正處于現代化、工業化、城鎮化建設時期,正是能源資源利用高峰期,處理不當,生態危機問題就會激化。民眾是低碳生活的主體,沒有民眾的支持、貫徹實施,低碳生活就是紙上談兵。
再次,低碳生活的倡導和實施,離不開政府這個載體。因為政府是推動低碳活動有序運轉的有力保障,政府有責任有義務引領民眾轉變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政府及相關部門不僅是社會事務的管理者,更是百姓生活的服務者。政府及相關部門應該通過各種方針、政策推動環境教育,營造一個低碳生活環境。建立低碳社會的民眾參與機制,實行信息公開,讓民眾積極參與、監督;建立激勵機制,鼓勵民眾按低碳要求調整生活行為。加大宣傳力度,向民眾提供一些實現低碳生活的信息服務,通過出臺一些政策對他們的生活行為進行引導。這對每個人都自覺地“低碳化”生活具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轉貼于
因此,低碳生活是一種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而不是完全擺脫現代生活方式、擺脫工業技術的“干擾”、降低人們的生活質量。它要求在政府的引領下,全體人民的共同努力,有效遏制生活中“高碳”的現象。為此,必須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是普及低碳意識,塑造生活未來。低碳意識不僅僅限于節約用水、電、氣等感性生活層面,而且是一種全方位的綜合性的思維方式。因此,低碳意識的普及首先必須明確人與自然之間的共存共生共進關系,反對只向自然索取或在自然面前“無力無為”的做法;必須承認自然生態價值,辨證對待自然界的消費價值和生態價值,反對把自然界當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巨大的“公用倉庫”;必須賦予生態自然倫理道德,尊重它,承認它存在的權利,承擔對它的道德責任和義務;必須徹底拋棄傳統的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必須轉變高消費、高排放的消費方式。由于當前“低碳”仍是一個新詞,對普通民眾來說還較陌生,并且實行低碳生活的主體對象具有分散性,不同個體的差異也很大,低碳意識參差不齊,因而加強生態教育尤其是低碳教育顯得十分重要。早在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通過的《21世紀議程》就強調環境教育的重要性,提出“教育是促進可持續發展和提高人們解決環境和發展問題的能力的關鍵”。[9]我國1994年頒布的 《中國21世紀議程 》指出:“加強對受教育者的可持續發展思想的灌輸……將可持續發展思想貫穿于從初等到高等的整個教育過程中。”[10]要把生態教育、低碳教育列入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列入義務教育、大學課程教育、各級領導干部及政府管理者的強化教育,讓低碳教育成為每一個人的終身教育。
二是健全政策法規,完善生活秩序。低碳生活需要每個人的自律,但在自律起不到約束或者約束力不強的時候,政策法規是讓一切有序運轉的強有力保障。因此,促進低碳經濟,全面實現低碳生活,政府必須發揮主體作用,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政府應該制定合理有效的減排標準和獎懲措施,建立獎懲分明機制。獎勵積極實行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和生產的企業、個人等,給予經營低碳產業、生產低碳產品的企業以財政補貼和優惠;反之,對于那些能源浪費嚴重、高碳排放的企業、個人要予以嚴厲懲戒。此外,媒體應弱化逐利性,積極發揮其公信力功能,宣傳好維護好社會生活秩序。當媒體的經濟利益與社會責任發生矛盾時,經濟利益必須服從和讓位于社會責任。要在不斷提升社會責任的前提下,積極開拓發展空間,通過合理的方式主動追求正當經濟利益。
三是堅持科學發展,回歸生活本真。科學發展堅持以人為本這一核心理念,徹底否定那種片面的、不協調的、不可持續的發展,實現人、自然、社會的和諧共進。科學發展是一種全面發展,它徹底拋棄傳統的重物輕人、一味追求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主張全面發展,即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的全面發展,崇尚的是高揚人的個性豐富與發展的生活方式。科學發展是一種協調發展,要求人類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認識自然、利用自然、維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要求注重人文價值追求,反對物質主義、消費主義,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科學發展是一種可持續發展,要求人類適度消費、綠色消費,實現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確保社會永續發展。科學發展向人類展示了這樣一種生活方式,即“追求各種需要得到充分和協調的滿足的同時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滿足、在追求各種才能自由和盡情發揮的同時追求更高層次的才能發揮方式”。[11] 這是人類生活世界的本真回歸。生活世界發展必然趨向于一種自覺的意義探尋,低碳生活為“自覺的意義探尋”披荊斬棘,不斷提升人的需要、實現人的目的、體現人的價值、展示人的本質,促使人從“物的依賴性基礎上個人的獨立性”轉變為“人的自由與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范松仁.和諧 幸福 公正 疏解:低碳生活的倫理維度 [J]. 前沿,2010,(9).
[2]吳鈾生.低碳生活是人類應對氣候變暖的行為選擇 [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1).
[3]張一鵬.低碳經濟與低碳生活[J].中外能源,2009,(14).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人民出版社,1995:38-39.
[5]李金.生態道德論[J].前沿,2008,(9).
[6]萬俊人.道德之維——現代經濟倫理導論 [M].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294.
[7]殷耀.改變不良消費嗜好生活注重低碳細節[N].經濟 參考報,2009-09-08.
[8]衣俊卿.回歸生活世界凸顯現實關懷[J].中國圖書評 論,2006,(8).
[中圖分類號]G6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13)24-0079-02
1引言
低碳經濟是人類社會的重大進步,在向低碳經濟轉型已經成為經濟發展大趨勢的客觀環境下,當代大學生也要順應時展要求,自覺采取低碳行為,進行低碳消費,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任務。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希望,更為重要的是大學生是一支重要的社會力量,他們的一言一行對社會能夠產生較大的影響,引起社會的關注。真正實現減排節能的任務,實現低碳生活的目標,是一件需要廣大人民參與的事情,這樣就能使大學生、學校乃至社會都能了解大學生群體低碳行為,從而使低碳生活真正走進大學,使大學生群體成為踐行低碳行為的發起人、領路人、實踐者。
2大學生踐行低碳生活的現狀調查
鑒于踐行低碳生活勢在必行,同時為了了解東北石油大學的大學生對低碳生活的認知度和態度,使大學生具備保護環境、節能減排等環保理念,使之建立綠色生活方式,我們展開了此次調查。調查對象為東北石油大學的大學生,調查方式采取了問卷調查法,以隨機的方式發放了問卷500份,回收498份,其中有效問卷490份,有效回收率為98%,其中男生和女生分別占46%和52%,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及其以上學歷的學生的比例分別為26%、32%、24%、18%。
21對低碳生活的了解狀況
在東油學生中,僅有8%的人了解低碳生活,92%的人不夠了解。對于低碳生活的了解途徑,主要是通過網絡、雜志兩種方式,這一比例高達80%,其次為公益電影以及同學與朋友間傳播,所占比例為20%,這也正好印證學歷與閱讀書刊的時間呈正相關,與看電視時間呈負相關并且從學歷上看,愛好上網的人集中在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群,從年齡上看,15~29歲的群體(大學生正處在這一群體中)愛好上網的人數最多、上網時間最長,顯然,教育程度越高,閱讀書刊、上網的時間越多,而看電視的時間則越少。
22對日常低碳生活的評價及實踐狀況
在東油學生中,對于“踐行低碳生活會降低生活水平”的看法,51%的人不同意這種說法,認為踐行低碳生活只要能夠做到同樣會過得很舒適,大多數人同意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真正去踐行低碳生活,有極少的同學持有觀望的態度。對于大學生能否真正在現實生活去實踐低碳,32%東油學生表示愿意積極地去做,55%的學生表示了對于低碳生活的關注但是去實踐的決心不大,13%的學生持有中立的態度;關于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在宿舍和教室里能否做到人走燈熄,35%的學生表示能夠做到,15%的學生表示偶爾能做到,50%的學生表示不能做到;關于宿舍的水資源的使用是否合理,24%的人表示這方面十分嚴重,48%的人表示這方面比較嚴重,28%的人表示用水比較合理。關于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過度消費的情況,45%的學生表示有過多次,46%的學生表示偶爾有過,9%的學生表示從來沒有過;在具體的過度的消費行為中,62%的學生表示在衣物方面有過,33%的學生表示在電子產品上有過,5%的學生表示在旅游方面有過。
23大學生低碳觀念方面
在東油學生中,有74%的學生表示愿意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去支持低碳,有16%的學生愿意為低碳活動投入更多的精力,6%的學生表示愿意為低碳活動捐錢,只有4%的學生不愿為低碳付出;關于踐行低碳行為能否在大學生中流傳,65%的學生表示低碳生活一定會在未來的大學生中成為新的時尚,5%的學生表示低碳生活不會流行開來,還有30%的學生表示對低碳生活是否會流行持有中立的態度。
3促進大學生踐行低碳生活的建議
31創新宣傳與推廣
雖然國家媒體的宣傳,低碳這一詞匯已經深入人心,但是真正對它有深刻理解的人并不多,因此我們需要對大學生加大宣傳的力度,開拓新的宣傳渠道。通過本次調查,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作為新的一代,對于傳統媒體并不感冒,反而對新興媒體如QQ、人人網等比較追逐,因此在對大學生宣傳時應該好好對新興媒體加以利用,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32營造良好的校內外氛圍
學校的氛圍對于學生的影響力就會顯得特別突出,要想形成大學生能夠踐行低碳行為的局面,高校要在這方面下大的工夫。首先,高校應該制定出比較合理、科學的低碳措施,引導和保證大學生走上低碳生活的道路,比如對大學生的用電、用水量加以嚴格限制,對于超出的以高價收取費用。其次,高校可以對于每個大學生制定出一個合理的低碳節能的目標,并把它的完成度作為大學生素質以及大學生獲得獎學金的評價標準。同時,隨著當代大學生的日常活動范圍的擴大,在校外構建良好的氛圍也是非常重要,這就需要社會以及國家政府的努力,社會用道德,國家用法律來構建出良好的氛圍。
33大學生自身應厲行節約
331節約金錢
對于當代大學生,應該為自己的未來的發展訂下一個良好的理財、低碳的財務計劃,同時又可以通過這樣的措施為將來的事業打下基礎,限制自己的浪費型消費模式。首先,每月制定一個財務計劃,確定自己在這個月里必要的支出,并要符合低碳生活的要求,并且在這個基礎上,做出這個學期的整個財務計劃,明確自己在這個學期花費;其次,在做好財務計劃的同時也要嚴格加以執行。通過這樣的措施你不僅會做到低碳的生活,同時也會積累財富和良好生活習慣,這會對你今后人生的發展頗為有利。
332節約糧食
近幾年來,我們國家的各種天氣災難比較嚴重,糧食的產量有很大的波動,這對于我們國家的安全是一個不小挑戰,同時作為農業,占用了我們國家大量的資源,比如水資源、石油資源等,這也就造成了農業也成為高能耗的大戶,我們要建立低碳社會,必須降低在這方面的能耗。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應該主動去節約糧食,減少能耗,保護我們大家自己的家園。
333節約能源
因此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努力在日常生活中節約能源、首先,隨手關閉電源。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不再使用電腦、臺燈時,要時刻記著隨手關閉它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能源的損耗;其次,在校內外盡量不乘車。在學校內做到不乘車,而靠步行,不僅能夠做到低碳環保,而且可以鍛煉自己的身體,在校外只要不是太遠的路就應該步行;最后,在校內應該合理用水。
34樹立正確的低碳消費觀念
341制定合理的消費碳的額度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買過多高碳的產品,因此我們有必要對于我們所購買的東西計算一下碳排量,在我們進行購買活動前做好碳規劃,以便指導我們去購買東西,明確我們哪些東西可以購買或去購買其替代品。
342改變奢侈、盲目的消費模式
當代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奢侈、盲目的消費,比如在衣物上,很多大學生一上街必購買衣物,其實,即使是一件普通的衣服從原料到成衣再到最終被遺棄都在排放二氧化碳,但是每少買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以減少25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大學生應該減少消費行為的發生,只要購買能夠滿足自己日常生活需要的物品就可以了,勤儉自強。
343減少購買一次性產品
大學生在校外進行購物和就餐時,常常會面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以及使用一次性筷子的選擇,可能很多人會不加考慮就會加以接受,你可能不知道:少用一個塑料袋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01克,只要少用10%的一次性筷子,每年就能減碳103萬噸。由此可以看出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做的事情還不少。
344循環使用消費品
每當大四的學生畢業的時候,寢室的樓下就會變成雷區――很多大學畢業生會把自己不要的、不容易帶走的東西扔到樓下,這對物品是個極大的浪費。對于這樣的情況,高校不妨支持大學生把物品贈送別人,或者建立專供大四學生處理物品的市場,再或者由學校加以收購利用,作為高校對于這問題應該有比較成熟的制度加以保證和支持,保證能夠實現對于物品的循環利用。
345提倡合理飲食,多吃素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的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人民的收入有了飛速的提高,人們的生活基本上從溫飽邁向了小康,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飲食方面放松了自己,大吃大喝的風氣大行其道,殊不知,這也在不知不覺中加大了碳的排放量,也使得人們的飲食結構趨于不合理,因此我們有必要去提倡像兔子一樣的生活――吃素,要知道:生產1千克牛肉排放365千克的二氧化碳,而果蔬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僅為該數值的1/9,此外低碳飲食還包括適量飲酒,如果一個人每年少喝05千克酒,可減排二氧化碳1千克。由此可知,低碳飲食不僅有益于自身,更有益于我們的環境。
參考文獻:
[1]蘭佳,蘭敏,夏燕雯大學生低碳經濟理念和倡導低碳生活方式的調研[J].上海商學院學報,2011
[2]莊貴陽,陳迎,張磊低碳經濟知識讀本[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10
[3]孟雨巖低碳社區案例研究――低碳生活方式的實現途徑研究報告[R].2010
一、低碳生活的概念與意義
(一)低碳生活的定義
“低碳經濟”在當前是個經濟發展中的熱門話題,其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
而相應的,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就是“低碳生活”的概念了。所謂低碳生活,就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代表著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歸真地去進行人與自然的活動。
(二)低碳生活的意義
低碳生活時一種簡約、簡單、簡樸的生活方式,它通過個人生活和企業運作過程中適度減低碳量排放量來達到集體總和碳排放的減少,達到保護環境,促進文明的發展,從而促進整個地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可以說低碳生活是生態文明的前提與基礎。
1、創導低碳生活對社會的意義
低碳生活的推行有利于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建設。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空氣的質量,延緩溫室效應的發生。同時大力推行低碳生活方式也可以使人們提高對環境的保護意識,增強科學普及拉近與發達國家的距離。有利于增強人們的節約意識;有利于緩解能源緊張,減輕環境壓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有利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有利于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低碳環保的實現還有有利于推動經濟的發展,促進新型環保產業的發展并且逐步的替代一些落后的高能耗產業,使人們的生活水平更加的綠色健康。
2、低碳生活對個人的意義
每個人都是社會的組成部分。養成低碳生活的好習慣,有利于我們形成正確的價值體系,對于以后工作生活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
學會低碳生活有利于傳到健康高效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是目前新的一種生活方式,象征著新的理念的形成。低碳生活既是一種生活方式,同時更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環保責任,是健康綠色的生活習慣,是更加時尚的消費觀,是全新的生活質量觀,對我們來說既是時尚的,也具有很好的現實意義。這就要求人們樹立全新的生活觀和消費觀,減少碳排放,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低碳生活將是協調經濟社會發展和保護環境的重要途徑。
二、大學生對于低碳生活的認識現狀---基于問卷調查的分析
(一)大學生對于低碳生活的認識現狀
本次調研共發放了500份問卷,通過課余時間在校園內隨機發放以,經整理統計后得到的數據顯示,大學生對低碳生活的認識及實際行動存在以下問題:
1、大學生缺乏對低碳生活的關注
在發放的500份問卷中,被問及你是否了解低碳概念時,3%的同學表示沒聽說過,了解低碳和基本了解的只分別占到30%和25%,有45%的被調查大學生表示不了解低碳概念,對于網絡高度發達的當今,有近一半的同學不了解,還有30%的同學對其沒有基本認識,說明大家對低碳環保的認識和了解還不夠,我們大學生還缺乏對低碳生活的關注。可見我們當代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對于低碳生活的關注還遠遠不夠,在低碳環保方面更是缺乏系統的了解和指導。調查顯示我們大學生生活習慣不好浪費成自然的消費觀念和我們對低碳知識認識不足夠有很大的關系。
2、大學生還未做到真正將“低碳”體現在行動中
我們在問卷中提到了幾個具有代表大學生生活中是否注意低碳的具體生活細節問題。
(1)根據調查問卷數據統計顯示,被問及“朋友之間互贈禮物時,是否采用精包裝?”的問題時,只有18%的人,認為包裝沒必要精裝,以環保為主,大部分人視情況而定,另外有17%的人則認為一般都買精裝,顯然缺乏環境保護意識。可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當代學生對于環保低碳沒有主觀認識,缺乏低碳環保的主動性。
(2)根據調查問卷數據統計顯示,被問及“食堂吃飯是否會剩飯”時,從不會剩飯的只有占到總數的14%的比例,24%,的人經常會剩飯,62%的同學表示偶爾會剩飯剩菜。絕大部分同學都有這種不好的習慣。雖然食堂上的宣傳口號和宣傳標語,隨處可見,桌上墻上到處都是,但是同學們剩飯剩菜現象仍然不見減少的趨勢。
(3)根據調查問卷數據統計顯示,被問及“夏季空調合理溫度”時,雖然有60%的同學認為應該將空調設置在26度以上,任然有接近40%的同學將空調溫度開到了20度到25度之間,甚至開到了20度以下或者更低,可見還有相當多的同學只注重自身的清涼而無視空調排放的氟利昂對臭氧層的破壞以及對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的嚴重損害。
由以上的三個例子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雖然有意識到低碳生活的意義,有心參加低碳生活并接受低碳宣傳教育。但是主要仍停留在理論基礎上,生存在現代社會虛榮、物質的風氣中,或多或少影響到我們大學生的生活方式,沒有讓我們真正付諸行動,而是受社會影響,有選擇的適當的進行低碳生活方式。
3、大學生低碳生活方式動機不純
由此我們對大學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出發點和動機進行了調查。調查數據顯示,當代大學生在選擇低碳生活方式時,存在很大的挑選性,不是全面接受和以低碳生活為主要出發點考慮和行動的,而是出于對低碳生活方式的新潮和時尚等別的目的,只有2%的學生在買東西的時候從環保角度考慮,幾乎一半的同學從時尚新潮考慮購買。例如,在具有時尚新潮氣息的節能電器選項中幾乎100%同學認為自己會接受并使用該電器。而在一次性消費品的選項中則應為貪圖方便只有30%的同學認為可以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大部分同學都認為為了方便會選擇使用。此外,iphone的熱銷和富士康代工廠污染員工中毒事件頻頻,卻仍然在世界上大賣特賣就是很典型的大學生忽視環保,只注重部分環保產品的新潮性質而忽視環保本身的偽環保案例。由此可見在低碳生活的普及上還存在很大問題和障礙。
(二)大學生低碳生活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從以上調查問卷的結果可見,大學生踐行低碳生活存在的困難和原因主要可以從主觀和客觀兩大方面來看。
首先,主觀上,大學生對低碳生活的認識不夠。當前大學生有很大一部分并不關注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中的熱門問題,還停留在自己的小空間里。即使在新聞中看到聽到“低碳”的概念,也會覺得離自己很遠,因此就更不會去想作為個人,應該如何去實踐低碳生活。此外,由于缺乏對低碳生活重要性的認識,就會導致大學生對低碳生活的重視不夠。在很多時候僅僅停留在“被低碳”的層次上。
其次,外在環境的刺激不到位,這主要體現在學校和社會對“低碳”概念的宣傳教育不夠。由于大學生主要的生活環境是學校,學校在低碳消費知識的普及上存在著不足,學校不僅沒有相關系統的課程,而且很少有相關宣傳普及活動,只有少量的學生或學生社團自發的活動,顯然缺乏系統性。此外,當前社會中對于“低碳生活”的行動也不足堅定。以塑料購物袋為例,只要顧客花費幾毛錢,就可以買到一次性購物袋。這樣塑料購物袋還會大量使用,因為它的使用成本太低了。所以說這種采用收費的方式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三、加強大學生低碳觀念的建議
(一)樹立正確的低碳觀念
樹立正確的“低碳消費”的意識。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社會歷史觀的根本問題。社會意識的能動作用是通過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實現的。思想本身并不能實現什么,要實現思想就要付諸實踐。但毋庸置疑的一點是,我們必須要先樹立正確的意識,然后通過發揮我們的主觀能動性,把意識付諸于行動,從而為“低碳社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當代社會,消費已成為推動社會自身發展的重要的因素。在大學擴招的背景下,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在校大學生人數連年上升,客觀上也拉動了內需。當代大學生是市場中龐大而活躍的消費群體,他們的消費牽動著許多產業的發展,他們的消費觀念影響社會未來的消費潮流。大學生在社會環境和消費廣告無孔不入的刺激下,大學生的消費心理、消費對象、消費形式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二)積極宣傳低碳生活理念
經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同學都認為自己會參加低碳生活的校園活動,只有8%的同學表示不回去。看來對于,接受環保宣傳知識,大部分同學都是持支持態度的。由此可見,在大學生普遍接受的宣傳,應該在學校內開展比較有效和容易實施。能夠提高學校同學的低碳生活意識。可以通過現場答疑解惑、播放宣傳片、發放宣傳材料等形式,讓同學了解了“低碳生活指南”和“垃圾分類指南”等環保行為,建議每周需同學搜集有關環境污染危害和環保意識的資料并寫下自己的感想,綜合生活實際,列舉低碳行為,“變廢為寶”的活動。通過一系列互動和宣傳讓同學們學會簡單的辨別哪些是可回收的垃圾、有害垃圾和不可回收的垃圾。希望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低碳環保的生活理念。學校也可以開設低碳教育課程。
四、大學生踐行低碳生活的措施
(一)寢室生活
提到學校住宿,不得不說我們男女生寢室夜間燈火通明,通宵不息這一怪現象。由于大學生們正值壯年,年輕力壯,活力十足,所以在大學生寢室無論男生女生,通宵現象大行其道。加上高年級學生可以自帶電腦以后,通宵這一現象就更加頻繁了。這樣的生活狀況,不但不利于節約低碳生活的方式,也不利于大學生第二天的上課效率。經常有學生在宿舍通宵,到了上課的時候就埋頭大睡,不僅僅無法聽課,而且會影響課堂氛圍。對此現狀我們建議可以聯系學校后勤處在宿舍里開展“熄燈一小時”等活動,每個月,或者每個學期都固定一個日期舉辦該活動。宣傳低碳環保的重要性。
(二)在校飲食
在飲食方面建議我們大學生三餐最好在校食堂食用,減少訂外賣,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浪費資源的頻率,而且可能會有害身體。學校周邊固然有很多小吃,各種風味,但是不排除其中存在很多安全問題。建議學校禁止外賣送進寢室樓,既可以保護學生財產安全,又促進學生下樓吃飯,從而從側面減少了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三)外出交通
大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地理和社會環境優勢,對于坐落在市區(杭州市)的學校,自行車租賃十分方便,只要一張市民卡就可以在市區各個自行車存放點借存自行車。隨處可見的自行車存放點對于租借自行車十分方便。建議大學生辦理市民卡或公交卡,出門都使用自行車代步,既不會受到交通擁堵的影響,又可以行賞沿途的風光。同時進行騎單車宣傳低碳活動,呼吁大學生走出寢室,去戶外活動,組織大家騎車環繞西湖騎行。既鍛煉身體,有益健康,又促進宣傳環保知識,十分有意義。對于坐落在郊區的學校,可以充分利用公交車,盡量少坐的士,讓公交車“公共交通”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五、結論
低碳經濟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未來低碳經濟將會在經濟發展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倡導和推行低碳生活方式是發展低碳經濟的根本和前提條件。隨著低碳生活的推廣和影響的擴大,大學生這一社會主流人群對低碳生活方式隨暴露出不小的問題,值得我們去調查研究并提出改變方案和建議。倡導大學生低碳生活對整個社會推廣低碳生活方式發展低碳經濟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因此,對于大學生低碳生活的各種問題,我們有必要去深刻剖析其原因,不斷探索改變這一現狀的措施,使當代大學生養成低碳生活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薛妙勤.低碳生活的倫理基礎[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34-46.
[2]李培志.低碳生活:城市生活方式的轉型[J].理論界,2011(8):37-38.
[3]王莉群.倡導低碳生活方式推進向低碳經濟轉型[J].山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3):60-62.
[4]李文華.低碳經濟視角下的低碳生活方式[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11(4):69-61.
[5]劉淑美.推進低碳生活革新人類幸福觀[J].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學院經濟視角,2011(7):10-11.
[6]向章婷.淺議低碳生活的推廣路徑[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73-74.
二、活動負責人及主要參與者:
主要策劃組織者:盧星星(團支書)
一般組織者:秦沖漢 (班長) 徐潔(組織委員) 胡曉慧(宣傳委員) 徐林郁(生活委員)
參與者:08161班全體同學
三、資源需要:
此次活動為校外活動,班長秦沖漢同學、生活委員徐林郁同學提前去校外可進行此次活動的地點進行考察,最后確定本次活動于xx.3.12在河南財經學院前門糖果桌游吧舉行,活動經費由班費支付。
四、活動開展:
1、為了整體把握這次活動,并能夠順利,及時的保證活動進行,我支部特地召開了班委會,全體班干部一起對此次活動進行了周密的計劃和安排。班長秦沖漢提前一周預定了活動的時間并實地考察活動地點;團支部書記盧星星負責通知所有同學確保參加活動的人數,并準備好要向同學們介紹的低碳知識;組織委員徐潔負責準備有關低碳生活的知識印發給同學們;生活委員徐林郁負責和班長一同考察活動地點,計算活動經費;宣傳委員胡曉慧負責提前準備相機,并做好照相工作和活動記錄工作。
2、3月12日(星期六),08161班全體同學中午一點在5#女生宿舍樓下集合,一起出發。
3、同學們一起步行到鄭州航院578站牌,集體坐車到市區。
4、坐公交車到北環陳砦下車,步行到河南財經學院前門,到達活動地糖果桌游吧。
5、首先團支書盧星星向支部成員介紹了此次團日活動的主題“綠色我先行”的含義和“low carbon, better life"的主題意義。然后她分別從什么是低碳經濟、低碳經濟提出的大背景、低碳生活的定義以及生活中的我們如何實現低碳生活這四個方面詳細地向大家宣講了有關低碳方面的知識。
6、然后便是此次團日活動的重頭戲——“殺人游戲”,首先由我支部的“殺人”高手秦沖漢同學向大家詳細的介紹了“殺人游戲”的玩法和規則。游戲開始后,所有支部成員被隨機的分成了兩組,然后每組的同學進行抽紙片,每張紙片上分別寫有大自然(法官)、二氧化碳(殺手)、森林(警察)以及氧氣(平民),然后支部成員根據自己抽到的紙片進行角色扮演。在這一過程中,森林需要與氧氣一起找出二氧化碳,并對它進行公決,而二氧化碳也要趁著呼吸(天黑)的時候出來殺死森林或者氧氣。
7、“殺人游戲”結束后,同學們將通過其他小游戲進行對學習生活的學習。亦娛樂亦學習。
8、下午5點整,全體同學按來時路線集體返校。
五、經費預算:
本次活動支付方式為團購方式,所以,根據參加人數,預計需要經費40元左右。
六、活動中應注意的問題及細節:
1、此次活動為校外活動,應特別注意同學在途中的安全問題,切記要同學們集體行動,服從班級安排。
“綠色我先行”活動總結
第一部分:團日活動簡介
1、活動主題:綠色我先行
2、活動形式:室內活動,通過游戲學習有關低碳生活的知識。
3、參與者:08161全體同學
4、參加人數:22
5、人員分工:班長秦沖漢提前一周預定了活動的時間并實地考察活動地點;團支部書記盧星星負責通知所有同學確保參加活動的人數,并準備好要向同學們介紹的低碳知識;組織委員徐潔負責準備有關低碳生活的知識印發給同學們;生活委員徐林郁負責和班長一同考察活動地點,計算活動經費;宣傳委員胡曉慧負責提前準備相機,并做好照相工作和活動記錄工作。其他班委負責相關輔助工作。
6、活動工作開始和結束的時間:xx.3.12 下午1點開始,5點結束
7、活動地點:河南財經學院前門糖果桌游吧
第二部分:活動成效
1、預期目標:
同學們在游戲娛樂的同時能夠很好很快的掌握“低碳生活”的相關知識和內容,并意識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以及自己在環保工作中的使命。最終,達到每位同學都能在今后的生活中送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為環保事業做出自己的小小貢獻。
2、實際成效:
1、這次團日活動再次提升了我支部的凝聚力,支部成員相互之間加強了了解和溝通。每一名支部成員都充分的感受到、認識到自己是支部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是班級中不能缺少的力量。
2、班委在這次活動的籌劃準備以及開展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班委的分工明確,每一名班委都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務。支部成員積極響應參加活動,充分感受班級活動的意義。
3、大大豐富了同學們的課外知識,提高了同學們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3、活動最有特色的部分:
我們將環保知識融入到游戲中。例如,殺人游戲中,大自然是法官、二氧化碳是殺手、森林是警察以及氧氣是平民。我們將生物圈中的事物具體到我們生活中的角色。利用這些角色的社會關系表明生物圈中哥哥自成部分的關系。
第三部分:活動感想
1、此次活動到達了預期的目的,真正的讓我支部團員全面了解了低碳的相關知識。達到了使團員受教育,長知識,端態度,樹理想的目的。
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一些市民認為從節約資源能源,環保以及減少碳排放等角度看,實現低碳生活不僅是件大事,也是件好事。但從低碳生活的要求看,可能會降低人們好不容易提升起來的生活水平。比如人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希望通過購買汽車或者排量大,性能更好的汽車來改善自己的出行條件,希望購買較大的住房來改善自己的居住條件,這些顯然與低碳生活格格不入。
吉林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王憲恩等專家則認為,全面實現低碳生活與保持或提高市民生活水平之間并不沖突,它們的共同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改善人們的生存環境和條件,其中的關鍵是要找到一個結合點,探索一種低碳的可持續的消費模式,在維持高標準生活的同時盡量減少使用消費能源多的產品,降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
福建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益生說,低碳生活不是一個落后的生活模式,搞低碳經濟并不一定會降低我們的生活品質。在低碳經濟狀態下,交通便利,房屋舒適寬敞是可以得到保證的,可以采取低碳技術來解決這些問題。如城市中可以利用中水澆灌綠地,利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進行照明和日常使用,利用煤層氣等清潔能源作為汽車的燃料,利用污水源,淺層水源,深層高溫地下水源,土壤源等可再生能源熱泵技術解決建筑的供熱等。
在山西省朔州市的恢河公園,使用的路燈,地埋燈,庭院燈,草坪燈都是有太陽能提供電源,而且所有的燈具中加入智能控制,實現了白天自動熄燈,晚上自動亮燈,每年可節約用電80萬度左右。當地市民在享受城市建設帶來的身心愉悅的同時,無形中節約了能源資源,減少了碳排放。
困惑二:低碳生活離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太過遙遠,
普通市民是否會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些市民受訪時認為,低碳生活只是一種理論上的設想,對他們來說猶如遙不可及的夢想,與他們的日常生活距離太遠;也有市民認為,低碳生活是一項系統工程,僅依靠市民自身力量難以實現,與其這樣,還不如按日常的生活方式得過且過。
一些專家認為,城市居民長期以來形成的生活習慣和消費模式,在短時期內確實難以改變。在這種慣性生活模式下,推行低碳生活也可能會帶來不便。但這些并不能成為市民拒絕低碳生活的理由,只要人們從細節入手,有改變的決心和愿望,低碳生活完全可以實現。
世界自然基金會長春項目辦公室工作人員羅星碧說,在阻止全球變暖的行動中,不僅政府,企業需要制定有效的對策,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從身邊的點滴做起,減少個人碳足跡,在生活中培養低碳的生活方式,這不僅是當前社會的潮流,更是個人社會責任的體現。
困惑三:低碳生活是城市居民自己的事,
政府及相關部門能否當甩手掌柜
指導教師劉豪
班級長壽中學高2013級27班
課題組 成員
選題的目的、意義
目的:1 通過調查資料,認識低碳所帶來的影響,了解我國對低碳的所帶了的貢獻,以及認識到貫徹低碳的重要性。
2 通過社會調查問卷和詢問專家,培養社會實踐能力,提高整理和分析資料的能力。
3 學會互相幫助 加強交流 團結協作
意義: 1 通過有關資料的查找和收集,拓展低碳的知識{張靜怡負責}
2 通過查閱文獻和采訪專家,了解低碳生活的重要意義{彭代玉負責}
3 通過調查與采訪,了解社會民眾對低碳的看法和一些小竅門{胡潔負責}
4 通過走訪不同的地區城市農村,調查不同的年齡階段比較他們對低碳生活的了解程度{程鑫 車文星 負責}
5 學習研究性學習方法,體驗科學研究的樂趣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研究的切入點、主要問題、重要觀點等)
1 認識到什么是低碳生活,低碳生活的重要意義。
2 認識到低碳,刻不容緩,勢在必行。培養低碳意識。
3 掌握一些實用的低碳小竅門,在日常生活中提倡并去實踐生活,盡量減少二氧化碳的
排放量,認識到改善生存環境從我做起。
4 了解什么是低碳經濟。以及科技引領低碳時尚。
研究方法、手段、途徑等
一:文獻法
我們通過互聯網,書籍,報紙,雜志等各種渠道查詢相關知識,了解低碳的現實意義。
二:調查問卷法
對民眾對低碳的認識程度調查,問卷如下:
關于低碳的問卷調查
尊敬的諸位:您好
我們是長壽中學《低碳不低嘆》研究小組。設計了這樣一份關于低碳的調查問卷,
望大家在百忙之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如實回答相關問題。
本問卷回答無對錯之分,而且你的回答是保密的,調查結果僅供課題研究使用。因此,您不要有任何顧慮,請你如實填寫。我們真誠希望得到你的支持和幫助。
1. 您的年齡階段
a.15歲以下 b.15~20 c.21~30 d.31~50 e.51以上
2. 您對低碳了解多少?
a.在報紙電視上關注過 b.略有耳聞 c.不知道
3.您認為“低碳”是關于哪方面的?
a.降低二氧化碳 b.節約能源 c.發展新能源
4您認為“低碳”與我們生活關系大嗎?
a.沒關系,那是政府的事 b.某些方面有關系 c.與我們生活 沒關系, d 與我們生活 息息相關
5您主要是用什么交通工具?
a.私家車或打車 b.公共交通工具 c.走路或自行車
6生活中有意識地做以下環保的事情么? 如節約用紙,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 如節約用紙,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關掉不 用的電腦程序,隨手關燈、開關、拔插頭…… 用的電腦程序,隨手關燈、開關、拔插頭
a.當然,一直做得很好b.偶爾,想起就去做 c.不注意
7.低碳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環保,做了本卷,您是否愿意加入到低碳行列中來呢?
a.十分樂意 b.會嘗試在生活中多注意一下 c.一般
二、低碳營銷模式的實現路徑
1.改革企業文化
首先創造新的企業文化,在原有的企業文化基礎上融入低碳理念,并且將低碳貫徹于企業所有的經營活動之中,這就是低碳企業文化。企業以低碳理念為核心進行生產經營和銷售,主動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讓新的企業文化環境下企業的良好形象深入人心。企業堅持低碳的原則,有利于創造更高的未來收益,推動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2.增強低碳營銷方式的透明度
公開公正的企業營銷制度才能獲得消費者的信賴。因此建立透明的低碳營銷體制,讓消費者能夠通過各種渠道對企業營銷進行全方面有效的監督,這是低碳營銷方式變革的重要手段。在推銷本公司的綠色產品時,不僅僅要保證產品質量,還要從產品生產全過程以及整個生產環境方面對消費者進行相關說明,比如產品的原料屬性、生產過程中的排放量,產品的使用能耗等等,消費者不但能從這些信息中知道這個產品的相關功能,還能進一步了解購買和使用該產品所應承受的代價,這樣消費者對企業更加信任,也會主動購買這家企業生產的產品。在一切產品營銷方式中,舉行各種活動進行宣傳和營銷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企業應該將其要宣傳的服務或產品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相結合,以編故事的方式來傳播自己的企業文化,生動活潑的視頻形象往往更能打動消費者,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產生共鳴。而且以網絡為媒介的營銷方式不僅成本不高又低碳環保,還有廣大的目標群體,無形中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8-0268-03
一、問題的提出
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中國政府莊嚴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與此同時,為了迫使中國降低碳排放,歐盟近來提出要對中國產品征收碳排放稅,現實的考驗進一步加大了中國在降低碳排放方面的壓力。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可見低碳經濟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中的研究的重點和熱點。大學生作為特殊的群體,是國家未來建設的主力軍,對其低碳理念的培養和低碳行為的引導非常重要。
本文試圖通過對武漢十余所高校大學生低碳理念與低碳行為的調查分析,了解大學生這一特殊對低碳理念的認知度與實踐度情況,并分析低碳理念和低碳行為的動機,旨在進一步推動“低碳生活”理念在大學校園中的傳播,倡導大學生踐行低碳生活方式。
二、研究設計
1.研究方法。在對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梳理的基礎上,發放調查問卷采集數據,利用SPSS統計軟件,采用頻數分析和單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力求發現在校大學生低碳理念和低碳行為特征。
2.問卷的設計。在此次研究中,將問卷設計為個人基本情況、對低碳理念和低碳行為的評價以及個人低碳行為踐行情況三個部分。個人基本情況主要包括性別、年齡、所學專業、家庭結構、家庭所在地等有必要的和針對性的信息。對低碳理念和低碳行為的評價采用里克特式五點量表法,記分方式如下:“很不贊同”給5分;“不太贊同”給4分;“一般”給3分;“比較贊同”給2分;“非常贊同”給1分,變量項目的平均數越低,代表贊同程度越高。而個人低碳行為踐行情況則包括日常實踐及相關影響因素分析。
3.調查方法及樣本構成。此次調研以武漢市大學生為目標群體,分別從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南民族大學、武漢紡織大學、湖北經濟學院及華中農業大學這七所高校中隨機選取了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抽樣調查,具體采用實地問卷調查和網上問卷調查兩種方式。本次共發出400份問卷,回收問卷383份,回收率為95.75%。經過檢查篩選,刪除數據不全的問卷43份,剩下340個有效樣本,有效率達85%。樣本構成(如表1所示)。
4.問卷的信效度檢驗。為了進一步提高問卷的信效度,我們利用SPSS19.0統計分析軟件對問卷進行了信、效度分析。其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量表的信效度分析結果
一般認為Alpha值為信度系數值,其取值范圍在0.60以上,其值越高,表示其內部一致性程度越高;KMO為取樣適當性度量,取值范圍在0.60以上,KMO值越大,表明變量間的共同因素愈多,愈適建構效度和進行因素分析,如果KMO值小于0.50時,較不宜進行因素分析,而因素分析是問卷建構效度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
樹立低碳理念的動機量表的Alpha和 KMO值分別為0.624和0.741,均達到了問卷的信效度要求。低碳行為量表的Alpha值為0.676,表明信度較好,符合研究要求。
對于內容效度的檢驗,由于量表中涉及到多個類別和性質的測項,且每個類別中的題項選擇既有單選又有多選,這種多類別變量的相關系數統計分析,不適合做因子分析,即構建效度分析,但其測試內容與測試目的基本相符,也具有一定的內容效度。
三、調研數據分析
(一)大學生低碳理念分析
分別從低碳內涵的認知度、低碳經濟理念的認知度、低碳生活理念的認知度及低碳理念的動機四個方面對大學生低碳理念展開分析。
1.低碳內涵的認知度分析
表3 大學生低碳內涵的了解程度分析表
表3表明,大學生對低碳內涵的相關維度的了解程度存在差異,其中,對低碳經濟、低碳生活的知曉度最高,這可能與國家政策的普遍推廣實施有關;對低碳校園、低碳網絡、低碳交通知曉度次之,這與大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知道學生較多;對低碳地產、低碳哲學和低碳音樂的了解程度相對較低,有些甚至沒有聽說過,這可能與大學生群體的工作、生活經歷以及興趣愛好等有關。
2.低碳經濟理念的認知度分析。英國牛津大學中國環境中心主任趙吉敏博士表示,低碳經濟并不是讓人們過得不舒服,而是在強調一種“度”,即當個人生活達到某種適合的舒適度;低碳經濟也不是人們通常以為的污染后的減排之類的補救措施,它其實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一種可供選擇的經濟模式。低碳經濟的實質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潔能源的開發。本次調研中,我們發現:42.3%的學生不同意低碳經濟是“受苦經濟”、“亡羊補牢經濟”的說法,僅有26.7%的人同意這種看法;49.8%的學生認為中國發展低碳經濟與每人生活息息相關,48.2%的學生認為是政府的事,與普通民眾關系不大,還有極少數人持觀望態度;29%的學生認為低碳經濟肯定會影響自身正常的生活,31%的學生認為一定程度上會有影響,24%的學生認為肯定不會有影響,9%的學生認為可能還會降低生活質量,3%的學生表示不確定。可見,大學生對低碳經濟的看法還是比較積極的,但對低碳經濟影響自身正常生活方面表現得并不樂觀,且“發展低碳經濟,人人有責”的意識不強。
3.低碳生活理念的認知度分析。本次調查顯示,關于大學生對低碳生活消費品的態度,49.4%的人表示自己非常感興趣,并認為它可能會成為一種新潮流;21.6%的人認為與一般產品沒有差別,并不一定會使用;17%的人認為別人買就會買;11%的人表示不看好低碳產品,不會購買;還有1%的人表示不確定。可見,大學生低碳生活理念有待加強。
4.低碳理念的動機分析。根據《動機心理學:理論與實踐》,將樹立低碳理念的動機分為身心健康動機、被尊重動機、文化動機、從眾動機、交際動機。采用likert五點量表進行測量,變量項目的平均數越低,代表贊同程度越高。
上頁表4表明,大學生把為自己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豐富自己的低碳環保知識,養成良好的習慣作為樹立低碳理念的主要原因。可見,身心健康是大學生樹立低碳理念的主要動機。
(二)大學生低碳行為分析
1.大學生實踐低碳生活的角色分析。本次調查數據顯示,45%的人認為有必要為減少碳排放量貢獻力量,但尚未采取行動;23.82%的人正在采取行動;不僅采取行動,而且積極向他人宣傳的實踐者占有22.65%;尚有8.53%的學生認為二氧化碳排放量與自己沒有關系。此外,女生認為有必要作出行動,但沒采取實際行動和正在積極向他人宣傳的人分別占48.17%和26.83%,均高于男生。
2.大學生實踐低碳生活方式的行為習慣分析。本次調研表明,96.7%的大學生認為實踐低碳生活中比較容易做到的行動是遠離一次性、節約用水用電、購物需適度。而在多吃素食、選用節能產品、參加低碳活動、出行多用自行車等方面表示比較難做到。
3.大學生低碳生活行為的踐行度分析。低碳生活行為的踐行度,通過設計量表進行測量,并從“衣食住行”四個層面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大學生實踐低碳行為的情況良好,(平均水平分值=3.385)。其中,大學生低碳生活行為在“行”方面,踐行度明顯高于平均水平,而在“住”方面,則低于平均水平,在“衣與食上”沒有顯著差異。
4.不同主體的大學生實踐低碳生活方式的差異分析。
表5顯示,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衣、食、行”方面低碳生活方式踐行度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在“衣”方面男生踐行度高于女生,而在“行、食”方面,女生比好于男生。在不同年級這一維度上,大三、大四的學生明顯要比好于大一、大二的學生。
四、研究結論與討論
通過以上問卷分析得出如下研究結論:(1)總體來說,大學生對低碳內涵的了解不夠充分。(2)大學生對低碳經濟的看法較為積極,但 “發展低碳經濟,人人有責”的意識以及低碳生活理念有待加強。(3)身心健康是大學生樹立低碳理念的主要動機。(4)相對其他群體而言,大學生實踐低碳行為的情況良好,但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衣、食、行方面低碳生活方式踐行度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在“衣”方面男生踐行度好于女生;在“行、食”方面,女生好于男生。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低碳生活方式踐行度方面也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大三、大四的學生明顯要好于大一、大二的學生。
鑒于此研究結論,我們建議:(1)加強宣傳力度,強化低碳理念。首先,政府作為推廣低碳經濟、低碳生活的牽頭人,可以通過組織社會專業環保組織在校園開展低碳的講座,宣傳部門印發《低碳生活守則》等形式,傳播低碳生活的基本知識,大力倡導大學生逐步向低碳生活的轉變。其次,作為輿論導向的媒體,應加強低碳生活的宣傳報道,對大學生的低碳行為典型事例,進行系列專題報道,彰顯示范效應。最后,學校以及大學生環保組織,應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倡導和規范低碳生活理念和行為,通過舉辦低碳大學生在行動論壇、大學生節能環保創新作品展、低碳生活圖片展等活動,積極宣傳低碳理念,倡導低碳生活方式。(2)踐行低碳行為,改變生活陋習。由研究結論可知,大三、大四學生的低碳生活方式踐行度明顯好于大一、大二學生。因此,學校應該加強對低年級學生尤其是新生的低碳生活方式教育,讓學生自覺做到:減少個人碳足跡,更多選擇公共交通、自行車和步行等綠色出行方式;養成隨手關燈、節約用水等良好的生活習慣;重復使用節能環保購物袋;減少一次性餐具、一次性日用品的使用頻率等等,最終使低碳生活成為校園時尚。
參考文獻:
[1] 低碳時代:大學生該如何踐行低碳呢[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