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8 17:25:5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博弈論內容,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大學生具有強烈的關注現實問題的意愿,對社會熱點問題表現出極高的興趣,尤其在理解焦點問題時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和認知共性。因而應牢牢抓住這一共性,迎合學生在知識需求上的實用化和功利化的特點,從當前豐富的信息資源中尋找承載博弈論知識的現實問題,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把豐田汽車賠償、西南五省大旱、相親類節目《非誠勿擾》、2008股市大跌等現實熱點都搬上了講臺。下面,筆者就通過教學實例進行說明。
在講授200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馬斯?謝林(Thomas C. Schelling)的博弈承諾及其可信性概念時,筆者以制定《反國家分裂法》為典型案例進行分析。由于祖國統一問題是所有國人關心的國家大事,大學生也不例外,所以講授過程非常順利,以致學生在課后反饋中把這一案例列為講授最成功的部分。接著,為了講解如何應用可信承諾處理現實問題,筆者選擇了電視連續劇《老大的幸福》第四集中的一個視頻片段,進一步強化了知識點。實踐證明,人物生動的形象在給課堂增添活躍氣氛的同時,也很好地承載了傳遞知識的作用,以縮影的形式把可信承諾的概念和應用可信承諾策略的方法植入了學生的頭腦中。最后,筆者以拆遷補償合同簽訂中的一種可信承諾策略為例,對本節課進行了總結,并請學生加以點評。由于拆遷問題是當前社會的焦點問題,所以學生對點評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樣,通過抓住學生的認知共性,展示了可信承諾策略在焦點問題上能夠將劣勢變為優勢的強大作用,成功地引導學生了解并掌握了博弈承諾及其可信性概念。
二、增強主題的典型性和知識模塊的簡潔性
以經典博弈問題為主題有利于組織素材、選擇教學內容,簡潔地安排知識模塊、弱化知識的層次性有利于照顧各類學生在知識面、綜合能力和認知水平上的差異,少而精地選擇課程內容有利于突出重點,多角度地反復講解有利于降低知識門檻,提高學習的效率。
例如:在主題選擇上,筆者以多數學生熟知的“囚徒困境”作為第一主題,以試驗性強、易于展開的“理性基礎和有限理性”作為第二主題,以現實性突出的“重復動態博弈”作為第三主題。由于“囚徒困境”與經濟學中的“理性人假設”密不可分,所以第一主題既能讓學生感受到博弈問題的趣味性和深刻性,又能激發他們對該主題的進一步思考,使他們逐漸認識到“理性人假設”所具有的超越現實、過于理想的特性,從而部分地為第二和第三主題做好鋪墊。另外,有大量關于“囚徒困境”和理性問題的課外資料易于獲得,這為學生在課程初期進行興趣驅動的導讀創造了條件。
在知識模塊設置上,筆者采取“自成模塊、減少關聯”的策略。例如:針對非常重要的“信息不對稱”主題,我們選擇以二手車市場為核心,構建包含藥品市場、電腦市場和就業市場等典型主題的知識模塊。一方面,這些市場為學生所熟知,易于接受,另一方面,這些市場中包含著非常典型的“信息不對稱”因素,因而通過對市場現象的自然描述完全可以弱化學生對經濟學市場知識的依賴。為了弱化知識的層次性,突出重點內容,筆者舍棄了理論體系中的某些知識模塊,如“海薩尼轉換”“斯賓塞信號傳遞模型”和“斯蒂格利茨信息甄別模型”。
三、重視案例應用,尤其應重視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有關的案例
博弈論有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它“聲名顯赫”,并且與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關系密切。許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都曾涉足博弈論領域,在博弈論的建立和發展中直接或間接作出過貢獻。“名聲在外”為博弈論的詭計公選課的開設提供了有利條件,也為課程的講授提供了獨特的視角和豐富的素材。
納什是博弈理論發展的劃時代人物,納什均衡是博弈論的核心概念,兩者都是公選課中必須包含的內容。為此,筆者設計以下三個環節:(1)借助“囚徒困境”和“情侶博弈”講授納什均衡及其不唯一性;(2)播放電影《美麗心靈》,并進行討論和點評;(3)布置以納什為主題的案例設計作業,讓學生在課堂上演講。
第一部分是講解的重點,講好納什均衡意味養博弈論課程成功了一半。第二部分可以把人格培養和素質教育有效融合起來,《美麗心靈》不僅能讓人體會到學生心靈中因愛而生的溫暖,還能給出人生原本就是一場博弈的警示,體現出“大人物小故事”的精髓。縱然納什這樣的天才也有無法擺脫的困境,何況他人?所以,在人生的博弈中,既要承認能力的差異,又要找尋屬于自己的色彩。同時還應看到,縱然如納什般為頑疾所纏都可以逐漸康復,何況其他挫折?所以,要以積極、樂觀、健康的心態對待人生,終身學習而不輕言放棄。第三部分是對學生的啟發環節。該環節不僅要培養學生對本課程的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要通過為其提供上臺演講、展示成果的機會,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學生在設計案例時自學了有名的“智豬博弈”和“戀愛博弈”等經典模型,鞏固了納什均衡概念,還有學生甚至對納什曾經設計過的一種“六連棋”博弈游戲進行了分析。
四、重視學科交叉,尤其應重視學科交叉視閾下的學術前沿成果
博弈論己逐漸成為一門為諸多學科提供思維方法和分析技巧的學問,可以說,所有與生命有關的學科都蘊藏著博弈論的應用空間。在公選課中,應重視從學科交叉的視角供給知識,廣泛培養各專業學生對課程的興趣。例如:筆者選擇生物演化理論和博弈論交叉所產生的演化博弈論作為知識模塊,以人類社會的同性戀演化作為典型主題,挑選最前沿的學術研究案例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為學生進行講解,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在演化博弈論的開創性著作《演化與博弈論》一書中,作者約翰?梅納德?史密斯(John Mavnard Smith)用精妙的語言、深入淺出的分析和豐富有趣的案例把博弈論的思想融入到生物演化中,推動了對“動物為什么如此”這一問題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動物群體行為演變的動力學機制。筆者首先以“哺乳動物一雄多雌”案例作為引導,簡單介紹演化博弈論在性選擇和性別比問題上的研究視角以及邏輯結構,然后立刻引出了人類面臨的一個有關性的問題――同性戀演化主題下的性問題: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男男同性戀的存在完全沒有任何意義,這是因為同性戀相比于異性戀而言成功繁殖后代的可能性太小,那么為什么同性戀的基因沒有被淘汰?顯然,這一問題接近現實熱點,對學生極具誘惑力,而且還具有很強的學術延伸性。為了講解同性戀基因延續的演化博弈機制,筆者借助2010年2月24日美國心理科學雜志上發表的關于薩摩亞島上男男同性戀的最新研究成果,利用最前沿的學術案例詳細分析了“親族選擇”假說下的演化博弈機制。教學實踐表明,通過這樣的內容設計,來自不同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都被調動起來,加深了他們對博弈論的理解,順利實現了教學的目標。
五、重視開放性,尤其應重視教學信息交流反饋的開放性
信息交流有利于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內容,讓有興趣的學生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獲得知識上的感悟和能力上的提升,并逐步脫穎而出。信息反饋有助于教師突出教學的亮點,發現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學中加以改進。
教學實踐中,筆者讓學生通過電子郵件的形式反饋“課堂心得”,并要求他們同答以下三個問題:(1)這次課對你影響最深或最成功的是哪部分?(2)最失敗或可有可無的又是哪部分?(3)對本次課你有什么意見和建議?
這三個問題一方而可以督促學生對課堂內容加以回顧、梳理,另一方而又可以從中發現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事實上,在交流和反饋中,許多學生都針對課程的內容、進程和教師的教學習慣、技能等提出中肯的批評和建議,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這些批評和建議包括講課的速度有點偏快、思考時間較少、有些理論過于深奧、希望針對時事展開分析、希望多些互動、理論是需要加強的等,當絕大多數學生贊成“少一點數學知識”并希望“講得詳細點”時,筆者采納了這一建議,并列出了幾本偏重數學工具的參考書,讓那些“吃不飽”的學生自學。
教學探索與實踐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只要教師能夠及時、充分地了解學生的需求,不斷總結、深化課程教學改革的經驗,就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效。
在缺少合適的教材這一問題上,筆者設想,可以采取靈活性較強的活頁方式(如當前許多大學英語教材中都有活頁內容)改變這一現狀。活頁方式既可以突出主題的典型性,又可以涵蓋即時事件,滿足學生的需要。同時,教材活頁的積累還能為課程建設尤其是優質博弈論公選課教材的編著奠定基礎。
只要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需求,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方法,不斷加以分析、總結,進一步完善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一定能順應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趨勢,在確保教學質量的基礎上,逐漸把博弈論的詭計公選課建設好。
參考文獻:
[1]顧建民.高等教育學[M].杭州:浙江人學出版社,2008.
[2]裘松良.轉型期高校教育研究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胡劍鋒.高校經管類教育研究與實踐[M].杭州:浙江人學出版社,2011.
[4]潘月明,郭秀芝.人學英語口語公選課教學模式設計與實踐[J].高等教育學刊,2009(2).
[5]川浦徐進.本科博弈論教學過程中的案例運用[J].江南人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12).
博弈論是研究在利益相互影響的局勢中,參與人如何選擇自己的策略才能使自身的收益最大化的均衡問題,是研究聰明而又理智的決策者在沖突或合作中的策略選擇理論。無論是人類社會的發展變化、社會經濟制度的變革,還是人們的日常生活,我們都會經常碰到利益相互影響的博弈問題,也會經常使用博弈去選擇策略,不管是自覺的還是無意識的。博弈論的思想極為深刻,內容十分豐富,引起了眾多經濟學家的極大興趣,贏得了經濟理論界的廣泛關注。
一、博弈論發展脈絡
博弈思想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早就存在,但這只是停留在經驗上,沒有形成理論。在我國,有文獻記載的最早博弈思想,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著名的田忌賽馬的事例。在國外,1500年前巴比倫猶太教法典中的婚姻合同問題,也包含著明顯的博弈思想。博弈論應用到經濟分析中,是在19世紀中期,博弈論體系的產生、發展、繁榮,則是近幾十年的事。
現代博弈論思想在經濟上的應用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萌芽階段
最早的包含博弈思想的經濟學文獻,是1838年法國經濟學家古諾(Cournot)提出的寡頭市場產量競爭模型。而1883年法國經濟學家伯特蘭德(Bertrand)提出的寡頭市場價格競爭模型,把古諾模型里寡頭廠商的產量競爭變成了價格競爭。1913年策梅羅(Zermelo)提出的關于象棋博弈的定理是博弈論的第一個定理,提出的逆向歸納法是博弈論的第一種有一般意義的分析方法。這一階段,還有很多學者涉及了博弈論的研究,但都是零散的研究,沒有形成體系。
2、產生階段
一般認為,博弈論作為一種系統的理論產生的標志,是1944年馮?諾伊曼(von Neumann)和摩根斯坦(Morgenstern)合著的《博弈論和經濟行為》一書的出版。該書在總結以往博弈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給出了博弈論研究的一般框架、概念術語和表述方法,提出了較系統的博弈理論。在此階段,還涌現出許多著名的博弈理論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概念和理論。例如,1950年納什(Nash)提出了均衡點的概念,1950年塔克(Tucker)介紹了“囚徒困境”博弈,1953年夏普里(Shapley)提出了合作博弈里著名的“夏普里值”,這些概念和理論共同構成了現代博弈論體系的核心。
3、發展階段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博弈論進入一個發展和完善的階段。1965年澤爾騰(Selten)提出了子博弈完美納什均衡的概念,1967-1968年海薩尼(Harsanyi)建立了不完全信息博弈理論,1974年奧曼(Aumann)提出了相關均衡的概念,1975年澤爾騰又提出了顫抖的手均衡的概念,1982年克里普斯(Kreps)和威爾遜(Wilson)提出了序貫均衡的概念,1991年弗登博格(Fudenberg)和梯若爾(Tirole)提出了完美貝葉斯均衡的概念,這些都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博弈的理論。
4、繁榮階段
20世紀90年代以來,博弈論開始受到經濟學家真正廣泛的重視,并被看作重要的經濟理論和經濟學的核心分析方法,開始貫穿幾乎整個微觀經濟學、產業組織理論,在宏觀、金融、環境、勞動、福利、國際經濟學等學科中也開始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大有以博弈論為基礎重構經濟學大廈的趨勢。尤其是1994年納什、海薩尼、澤爾騰這三位博弈論學者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使博弈論作為重要經濟學分支學科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權威性的肯定,也表明了博弈論已在主流經濟學中占據重要地位。
二、博弈論理論體系
博弈論涵蓋的內容很多,從總體上可以分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兩大類。如果博弈中存在有約束力的協議,就是合作博弈;相反,如果博弈中不存在有約束力的協議,就是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主要研究的是在有約束力的協議作用下,參與人采取符合集體理性的行動達到博弈均衡后,各參與人的收益分配問題。而經濟問題中遇到的多是在個體理性基礎上的決策,這使得基于個體理性的非合作博弈在經濟研究中廣泛應用。對非合作博弈的分類,主要涉及博弈的過程和博弈的信息結構兩個方面:
1、博弈的過程
從博弈的過程來分,博弈論可以分為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兩類。如果所有參與人同時選擇策略,或者決策雖有先有后,但后行動者并不知道先行動者的選擇,這樣的博弈稱為靜態博弈;如果參與人的行動有先后順序,而且行動在后者可以觀察到行動在先者的選擇,并據此做出相應的選擇,這樣的博弈稱為動態博弈。
2、博弈的信息結構
博弈的信息結構又分為關于收益的信息和關于博弈過程的信息兩方面。在關于收益的信息方面,如果各參與人完全了解所有參與人各種情況下的收益,稱為完全信息;而至少部分參與人不完全了解其他參與人的收益,稱為不完全信息。在關于博弈過程的信息方面,如果輪到行動的參與人全部能夠看到在他行動之前行動的所有參與人的行動,就是完美信息;而至少部分輪到行動的參與人不能全部看到在他行動之前行動的某些參與人的行動,就是不完美信息。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完美信息和不完美信息實際上是只針對動態博弈的,而靜態博弈中所有參與人可看作同時選擇策略,所以不存在完美信息和不完美信息的問題。
這樣,根據上述博弈的過程和博弈的信息結構兩個方面,我們可以將非合作博弈分為完全信息靜態博弈、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完全且完美信息動態博弈、完全不完美信息動態博弈、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等類型。掌握了博弈的分類情況,針對每一個具體的博弈問題,我們就可以將其歸于某一特定類型,根據這一類型的分析思路來解決這個博弈問題。
參考文獻:
[1]奧斯本,魯賓斯坦.博弈論教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2]弗登博格,梯若爾.博弈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3]王文舉.經濟博弈論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謝識予.經濟博弈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
從歷史方面來看,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海薩尼、澤爾騰以及納什等人在相關研究中對博弈論的解概念予以不斷精煉,并將其在理性經紀人的行為分析中予以應用,表明經濟均衡與博弈論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了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完全信息動態博弈以及完全信息靜態博弈等多種傳統博弈論的分析框架,使博弈論在經濟學領域中產生的巨大影響。
一、智豬博弈分析
假設豬圈中有小豬、大豬各一只,于豬圈一端對按鈕予以設置,每按一次按鈕,豬圈另一端的食槽就會有10單位豬食進槽,但是每按一次按鈕就導致相當于2單位豬食的成本被消耗。若是大豬按鈕取食,小豬呆在旁邊觀望,那么大豬可以進食9單位食物,而小豬只能進食1單位食物;若是大豬與小豬同時按鈕取食,那么小豬可以進食3單位食物,大豬可以進食7單位食物;若是小豬按鈕取食,大豬呆在旁邊觀望,那么小豬可以進食4單位食物,大豬可以進食6單位食物,詳見表1。這個博弈并無“剔除劣策略均衡”,主要在于大豬并無劣策略,而小豬的劣策略主要為“按”,因為大豬不管怎樣選擇,小豬選取“等待”均要優于選取“按”的一種策略。因此,小豬會將“按”剔除,選取“等待”,而大豬了解小豬一定會選取“按”,所以最佳選擇為“按”。
實際生活中,這樣類似的“智豬博弈”案例較多,其主要體現的是參與人低位不對等的博弈結構,此不對等可以是參與人選取的策略與行動,也可以是其擁有的支付函數與信息。例如:大戶在股票市場上為大豬,其主要對信息予以收集,進行技術性分析,對股價走勢進行預測,而散戶在股票市場上則為小豬,其在技術分析方面基本不用花費資金,主要在于其跟隨大戶在投資方面的策略進行股票買賣,這一現象就是“散戶跟大戶”。大股東在股份公司中為大豬,其主要對相關信息予以收集并負責監督經理,在經理任免方面擁有決定性的投票權,而小股東在股份公司中則為小豬,其不需要對經理予以監督,在投票權方面并無實際權利,主要跟隨著大股東獲取收益。大企業在技術創新市場上為大豬,其在技術創新上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成本,對新產品進行研發,而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上則為小豬,其不會開展大規模技術創新,而是跟隨著大企業的技術研發,當大企業研發的新型產品進入市場之后,對大企業研發的新型產品予以仿制來進行產品銷售。
二、演化博弈論分析
演化博弈論,實質上就是生物學與經濟學的結合產物,其不僅汲取了哈耶克的思想觀念,還對傳統博弈論中理性經紀人的超理性假設進行了修正,主要強調熱情、沖動、遺忘、規則、習俗、習慣、非理性預期以及犯錯誤率等一系列傳統博弈論中未被重視的內容,對傳統博弈論的理論基礎產生的一定的影響。演化博弈論的合理性主要體現在其提出經濟人并不是超理性的,而是以慣例、習俗以及個人習慣等一系列生活常規為基礎的一種“異質低度理性”,大部分時候其在了解、掌握的信息基礎上作出理性、正確的決策與行動。這一觀念主要表明,適應性過程的展開有充足的時間時,在社會制度變遷中有著關鍵性決定作用的并不是個人理性,而是演化力量,強調均衡形成過程中制度變遷具備的重要作用。
所以,在均衡概念理解方面,傳統博弈論與演化博弈論在本質上存在著差異性。例如:若是傳統博弈論強調的是塵埃落定之后世界看上去會是一個什么樣子,那么演化博弈論則更加關注塵埃是怎樣落定的,并且將這一過程當作隨機力量形成的持續沖擠,因此在博弈論中引入隨機過程后,可能會引起多種結論出現變化。若是將傳統博弈論看作是演化博弈論的一種特例,那么對于“進化穩定策略”形成機制的演化博弈論進行探討,能夠進行研究的內容就更為寬泛,演化博弈論在正統博弈論基本假設方面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對博弈論的解釋能力、解釋范圍予以了豐富與擴展,并且使其成為了一個潛在諾貝爾獎研究領域。
同時,在對“制度”進行分析的時候,演化博弈論在這一方面主要將制度作為一種合理的高維博弈中的均衡,若是在規范方面出現了偏離狀況,則需要接受懲罰。比如,在一個行駛需要靠左的國家中,在行駛過程中靠右的結果就是車毀人亡,但是這并不代表規范、制度處于一塵不變的狀態,有些時候均衡在獨癖性沖擊下會出現相應的變化,例如:法國大革命之后,民眾強烈要求拿破侖制定并實行向右行駛的新規定,并且逐漸向拿破侖占領的國家中傳播,在此后多年中,由于道路資源使用頻率逐漸增大,局部性規范逐漸轉變為地區性規范,奧地利、西班牙以及葡萄牙等多個國家改變了行車規則,因此靠右形勢無疑是行駛的最佳策略。
三、結語
博弈論主要來源于實際生活,其完美且不平凡,其完美主要體現在博弈論具有透徹且凝練深邃的策略思維,同時與人類智慧的最佳發揮相伴。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通常可以找尋到博弈論理論模型的原型,而且現實生活中的習慣、習俗以及經驗法則均能夠在博弈論中尋找到相關元素,博弈論在實際生活中的體現實質上就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且學術研究前沿主要在現實生活中獲取驗證,而隨著演化博弈論的出現及發展,博弈論理論研究必然會更加深入的推進。
參考文獻:
[1]李凌,王翔.論博弈論中的策略思維[J].上海經濟研究,2010.
[2]張國鵬,丁恩杰,涂相華.基于博弈論的協作中繼策略[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2012.
中圖分類號:F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4)01-0154-03
近年來,隨著對管理激勵和約束機制的不斷研究,一門新的學科出現在人們的面前,即管理博弈論,所謂管理博弈論是指綜合管理激勵和約束機制二者的一種新的理論,是對二者研究成果的概述和精煉,是博弈論、非對稱信息博弈論在管理學的應用與發展。因此,管理博弈論可以說是以管理激勵和約束機制為基礎產生和發展的。
1 博弈論與現在管理的融合
所謂管理,是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的博弈,是以人為主體的創造性的工作,因此,我們在管理的過程中必須要能夠激發出人的主觀能動性。管理工作的對象是有限理想的社會人,管理的環境相對于管理的目標而言太過于復雜多變,這就決定了管理活動的多階段性;管理激勵和約束機制的多重性,決定了被管理者的需求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層面的,因而所形成的管理活動也是多層面的,這就決定了博弈論在管理學中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管理激勵與約束機制這個概念的提出,很好地銜接了管理與博弈,從而促使博弈論正式進入管理學中。博弈論在管理的過程中很好地把管理發展需求、個人特點、優化結果、管理目標及管理層級結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為博弈論在管理學中的應用奠定了基礎,所以說管理博弈論是以管理激勵和約束機制為基礎產生和發展的。
2 博弈論的發展為管理博弈論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數學基礎
很久以來,經濟學家都沒有意識到激勵問題在古典微觀經濟理論中的重要性。科斯交易成本理論的提出,使經濟學家開始重視激勵問題。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至今,經濟學的發展離不開博弈論的應用,數學模型分析方式開始應用到激勵問題的研究中,這是由近年來不斷出現的分析工具所決定的,而這些分析工具是為了探索非對稱信息下經濟主體行為相互作用。隨著博弈論在經濟學中的應用,許多經濟學家對激勵問題的研究熱忱越來越高,隨之產生了與之相適應的激勵機制模型和設計理論,對激勵問題的研究及其以后的長足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進作用。而非對稱博弈論,即契約理論則是以個人激勵機制為主要內容的經濟理論,在實際的應用中就是在只有一個人信息指導的情況下,達成什么樣的協議才能最終形成最好的效果。
由此可見,管理者與被管理的博弈其實就是管理過程中的管理激勵和約束機制的相互作用。管理者與被管理者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只有協調好二者的關系,使兩者協調統一,才能使二者彼此影響、彼此促進。博弈論在應用的過程中有一定的規則,而管理激勵和約束機制也必須遵循這些規則,才能在經濟學中得到更好的研究、應用和發展。
3 管理激勵理論的發展為管理博弈論的產生奠定了方法論基礎
所謂管理激勵是指,通過對組織資源的合理配置,使個人在組織中受到激勵或者約束,這不僅滿足了管理組織和組織成員的需求,而且推進了管理組織和組織成員的共同發展。
1912年,泰羅在《科學管理》一書中,提出了科學管理理論。科學管理理論的提出為博弈論在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和發展奠定了方法論基礎。所謂的科學管理理論是指依據“第一流工人”對現代管理過程中的操作方法、工具、機器、材料、環境等提出一個統一的標準,同時也對工資報酬制度、職能工長制及一些管理原則進行了規定。泰羅認為,科學管理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勞動生產率,他忽略了“要精確地研究影響人們的動機”,認為工人最終是為了追求較高的工資,因此,提出了在管理的過程中必須同時進行管理激勵和約束機制,從而產生了刺激性的工資報酬制度和懲罰制度。這種理論被人們稱為“經紀人假設理論”,它認為人們參加生產勞動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獲取經濟利益,人們把金錢當作高于一切的存在,而經濟利益的提高或者降低都能夠相應地影響到人們的工作熱情。在那個時期,在管理的過程中只剩下人們完成勞動任務的多少,而沒有任何關于人的情感或者道義的存在。隨著“經紀人假設理論”的發展,逐步產生了“胡蘿卜加大棒”的政策,這種政策只注重金錢刺激所帶來的工作效果,不考慮關于人的任何的心理或者精神追求。
但是隨著經濟和科學知識的不斷發展,工人們也逐漸意識到金錢不是萬能的,而古典管理理論和方法顯然已經不再適應新的環境,不再能提高工人們的勞動生產率,企業主人、管理學家和經濟學家逐漸意識到這一點,對古典管理理論和方法進行改革和創新,從而形成了一種與當代社會相適應的新的管理理論和方法。行為科學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社會人”階段和“自我實現人”階段。所謂“社會人”是指當時的行為科學只注重研究個人在組織中的相互關系,是職工社會需求的滿足,而“自我實現人”是指行為科學注重研究個人在工作當中是否能夠實現自我并獲取相應的成就感,注重的是個人需求的滿足。相繼前兩個階段,隨后出現了第三個階段“復雜人假設理論”階段,這個階段的行為科學認為人的工作動機是復雜的、多變的,而不僅僅是受經濟利益所驅使的,而在管理過程中,針對時間、地點和人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對工人進行管理。
由上可知,行為科學從個人的動機出發,綜合考慮個人因素和外在環境因素,對人進行多層面的研究,它綜合了心理學、社會學及人類學等學科的知識,通過調查、測驗、試驗和案例分析等多種科學方法研究激勵問題,極大地推動了激勵制度在管理過程中的發展。經濟學家在此基礎上對于激勵問題的研究熱情越來越高,對于管理激勵和約束機制在管理學中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同時他們將激勵理論的研究重點逐漸轉變為激勵問題定量化、模
型化。
4 博弈論在管理理論中的應用局限性
4.1 博弈論的學科特點
要想把握博弈論在管理學中的應用,就必須掌握復雜的數學知識和經濟理論,因為博弈論起源于數學,而最初應用于經濟學。但是現代企業的管理者,由于要處理各種各樣的事務,他們往往沒有時間去學習數學知識和經濟學理論,更加沒有在管理過程中探索的意識。但是博弈論在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并不受這些條件的影響。
在博弈論發展的初期,博弈的雙方都清晰了解彼此的信息,這個時期稱為靜態博弈時期;而在現在的企業管理過程中,這些信息管理者可能沒有辦法得到,這種靜態的博弈很難應用到顯現的管理工作中。隨后,博弈論逐步進入動態博弈時期和不完全信息博弈時期,但是由于博弈的片面性,依然不能很好地為現在企業管理所用。另外,由于博弈模型的多邊形和博弈參與者行為的不確定性以及博弈的規則和建模技術所受到的限制性,形成了靜態博弈論、動態博弈論和不完全信息博弈論的片面發展,不能在現代管理工作中得到很好的應用。
4.2 博弈論和傳統管理理論的差異分析
博弈論的主體是博弈參與者,主要研究博弈參與者的行為及各參與者之間的相互影響,現代企業管理則主要研究各個企業之間的相互影響。管理理論一直致力于如何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研究,應用于現代企業中則是注重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由此可知,在現有管理理論已發展成熟的基礎上,企業的管理者對博弈論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存在著不理解或者排斥行為。
5 博弈論在現代管理中的應用前景
5.1 宏觀層面
隨著信息技術和現代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社會的發展將充滿不可預知性。從政治層面來看,在蘇聯解體之后,世界政治格局將逐步完成從一超多強到多極化的轉變,各個大國之間相互合作、相互影響,這實質上就是各個大國之間多種形式的博弈。從經濟層面來看,多種大小不等的經濟體不斷出現,且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甚至不斷融合,而在這個過程中,世界范圍內各個國家的經濟相互依賴、相互影響,這種經濟上的依賴和影響其實也是各國之間的博弈,而東南亞的金融危機和美國的次貸危機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不管是在政治上還是在經濟上,博弈論的應用無處不在,并且發揮了難以估計的作用,由此可見,博弈論在未來的政治和經濟發展過程中將應用得更加廣泛。
5.2 中觀層面
所謂中觀層面,在現代的企業管理中,主要包括企業戰略、市場營銷、人力資源、財務及公司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博弈論在戰略管理領域中應用得最早,同時也是應用得最多的領域;而在市場營銷管理領域中,博弈論多處于次要地位,多以輔助競爭戰略應用于這個領域當中;博弈論中的激勵機制和心理博弈多應用于人力資源管理領域中。雖然博弈論目前在中觀層面的應用還不是很廣泛,但是隨著博弈論的不斷發展,博弈論的應用在這些領域中將是不可或缺的。
5.3 微觀層面
所有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都屬于微觀層面的范疇,人與人的關系是多重的,包括領導與被領導者、管理與被管理者、競爭者與合作者等之間的錯綜復雜的關系。在人際關系當中必然會涉及到經濟利益的問題,人與人一直相互對抗或者合作,存在多種形式的博弈。到目前為止,博弈論的很多研究,如激勵機制、心理博弈、行為科學等都應用于現代企業管理的微觀層面當中。管理者應該如何應用博弈論處理好員工之間的利益關系和分工合作問題是非常重要的,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們還要不斷推進博弈論的應用和發展。
由上述可知,博弈論的理論思想、方法、模型和手段已經逐漸貫徹到現代企業的管理工作中,我們要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發展博弈論存在的問題,并切實解決問題,不斷推進博弈論的深化發展和優化完善,為博弈論在以后企業管理中的應用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
參考文獻
[1] 侯光明.管理博弈論導論[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
出版社,2001.
[2] 羅杰A.,麥凱恩.博弈論—戰略分析入門[M].北
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3] 郭朝陽.博弈論在戰略管理研究中的應用及前景
從19世紀后半期開始,哲學進行了語言學轉向,此后,哲學家、語言學家、邏輯學家關于語言哲學的研究方興未艾。語義學屬于語言哲學范疇,是關于符號或者語言符號與其所指對象關系的學科。在20世紀60年代,賈可·辛梯卡對博弈語義的思想進行了深入地研究,強調對博弈語義的基礎性思考,將語義解釋與博弈理論結合起來,創建了一階語言的語義賦值博弈理論,形成了博弈論語義學。至今,博弈論語義學已經成為影響最為廣泛的理論之一。
一、內容概括
博弈論語義學將博弈論與語義學結合起來,通過博弈過程來刻畫人們對命題語義的理解過程,最終以確定語句的真值。辛梯卡首先給出一個個體域,任何指派都可以在這個集合中找到。博弈論語義學的核心是將量詞短語看成加諸對象的變元,將句子看成語句函項,然后在給定的個體域中選擇某個對象改變將對象加諸變元的指派,從而將命題的值變為選定的對象,達到消除量詞,找到原子句的目的。在方法上,辛梯卡選擇了博弈論,他將人們對句子的理解過程比喻為一個兩人博弈,兩個玩家分別為“證實者”和“證偽者”,對于一個句子,根據規則,博弈雙方輪流將該句子約化,直至最后使得約化的句子不再包含變量和連接詞,即原子句,此時雙方就可以通過直接檢查當前指派來一決輸贏。如果這個原子句為真,則證實者取勝,證偽者失敗,反之亦然。①運用博弈論語義學,我們能夠從大量的語言信息中得到最基本、最簡化的語句,從而能夠輕松地判定這些語言信息的真假。
早在20世紀50年代末,辛梯卡等人提出了比較完整的可能世界語義學。可以看出,博弈論語言學遵循可能世界理論的路徑,實質是對量詞做替換解釋。辛梯卡認為,“量詞所做的事情是從簡單或復雜謂詞的外延中對實體作出某些選擇。”②在博弈論語義學中,博弈過程就是為加諸對象的變元找到指派的過程,這是替換解釋的做法。基于可能世界理論,運用博弈論語言學,我們可以輕松地談論摹狀詞。這種處理方案反映了辛梯卡試圖擺脫本體論承諾的困擾,將指稱問題直接懸置起來。
值得注意的是在博弈論語義學中對象加諸變元的指派,體現了將指稱賦予語言表達式的蒙塔古格式的哲學進路。這種實際解釋的解讀反映了辛梯卡通過指派的意義尋求語句真值的訴求。語義博弈的最后將對原子句做出真值判斷轉化為對指派做出檢查,意味著多主體最后將達成意見一致,即對指派形成公共知識。通常在一個社會群體中,對于某一個具體對象會形成一種較為一致的理解和看法,即形成公共知識。當個人的背景知識與群體的公共知識不相容時,就造成了自己與其他人的溝通障礙。博弈論語義學通過明確指派的博弈語義形成了多主體的公共知識。多主體的博弈進程為自然語言賦值,將語言意義與博弈論對應起來,能夠刻畫公共知識的生成過程。
二、哲學溯源
自然語言與博弈之間具有緊密聯系的觀點反復出現于20世紀。Paul Lorenzen 首先在20世紀50年代晚期為邏輯介入了博弈語義。而“后期維特根斯坦引人注目地由其《邏輯哲學論》極為清晰的邏輯結構轉向由規則生成的‘語言博弈’范例,而正如桑杜所說,有人(如斯泰紐斯)試圖在博弈隱喻中添加更多的實質性內容。”③正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辛梯卡提出了博弈論語義學。
辛梯卡說:“我們怎樣指出我們的語言所表達的意思?一種語言的一個句子與可描述的現實的部分如何聯系?對于后一問題的一個眾所周知的答案,維特根斯坦在《邏輯哲學論》中稱為圖像論。”④維特根斯坦哲學的主要貢獻之一就是在前期哲學中提出了“圖像論”,指出某個名稱的意義即為其指稱對象。圖像論是維特根斯坦對于本體論問題思考的結果。維特根斯坦的這種圖象與實在的關系被辛梯卡運用到了博弈論語義學之中。在博弈論語義學與圖像論的關系上,辛梯卡自己也曾明確指出,“博弈語義學不排斥圖示的(同形的)關系理論,圖示的(同形的)關系理論在原子句和現實之間建立了聯系。”⑤從這句話我們不難看出,按照辛梯卡的觀點,要確定命題的真值,只要將命題與圖象做個比較就可以了。
如果說維特根斯坦的圖像論為辛梯卡確立了名稱-客體的對應關系,那么其后期的“語言游戲說”則解答了名稱如何與客體相聯系的問題。維特根斯坦的“語言游戲”,實際上是強調語言的使用。在維特根斯坦看來,語詞的意義在于使用,因此,我們必須根據語詞具體的使用場合來確定語詞的意義。換而言之,一個詞的意義與語境是密切聯系的,同一個詞在不同的語境下具有不同的意義,所以,我們只有在各自游戲之中才能理解詞的不同意義。語言游戲的主要目的就是搭建語言和實在之間的橋梁。
維特根斯坦的這種轉變對辛梯卡的影響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維特根斯坦使用“游戲”來指稱目標導向的活動,諸如證實或者證偽的活動。辛梯卡延用了這一思想,他說:維特根斯坦的“用法”概念強調的是一種活動,是一種構成一個詞的自然環境并使該語詞從中獲得其意義的活動。⑥不難發現。辛梯卡同樣堅持認為語言的目標導向語言的本質,因此,在他的博弈論語義學框架下所研究的語義博弈,可以被看作是維特根斯坦意義上的一類語言游戲。
自80年代中期開始,博弈論的廣泛應用促使經濟學經歷了一次巨大變革,而且,目前這場變革還在加速進行。博弈論是數學的一個分支,1951年納什的文章和1953年夏普里的文章都是發表在數學雜志上。但博弈論作為一種研究方法,在經濟學上的應用卻最為廣泛成功。經濟學是研究資源如何有效配置以達到或實現既定目標的一門學科。但從現代經濟學的發展來看,這種觀點將被另一觀點所取代:經濟學是研究人的行為,即研究理性人的行為。博弈論在短短10余年對經濟學產生的如此深刻的影響是史無前例的。近年來,博弈論的思想和建模方法已滲透到了幾乎所有的經濟分析領域。而影響最大的便是微觀經濟學,甚至可以說成為微觀經濟學的基礎
80年代以后博弈論迅速地成為微觀經濟學的基礎。其原因在于它建立起了一個內容豐富、體系健全、邏輯合理和更加貼近現實的經濟學分析體系。博弈論不但強化了經濟分析的深度,而且拓寬了經濟分析的廣度,從而不但使經濟分析以更加符合現實的方式揭示經濟活動的內在規律,而且也使信息經濟學得以迅速發展。
博弈論在經濟學中的應用深深地影響了經濟學家的思維方式,成為經濟學家的必備分析工具之一,多位博弈論專家也因對博弈論的貢獻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博弈論獲得了經濟學的中心地位,成為微觀經濟學的基礎。博弈論在經濟學中熠熠生輝,引人注目。
博弈論在經濟學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如寡占理論、產業組織理論,并形成了經濟學新的分支――信息經濟學。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對博弈論做出開拓性的三位博弈論專家納什、澤爾騰和海薩尼。相隔十年,200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再度授予在博弈論領域做出杰出貢獻的兩位專家――托馬斯?謝林(Thomas C.Schelling)和羅伯特?奧曼(Robert J.Aumann)。博弈論廣泛而深刻地改變了經濟學家的思維方式,為研究各種經濟現象開拓了新視野,博弈論成為微觀經濟學的基礎,取得了主流經濟學的中心地位。
博弈論之所以被經濟學家普遍使用,是與傳統經濟學的缺陷和經濟學自身發展的要求分不開的。傳統經濟學在談到人(或其他經濟主體)的決策時,往往是假定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條件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個人的效用也只決定于自己的選擇,其他所有人的行為都歸結在價格這個參數中;市場是充分競爭的,壟斷和寡頭是特殊情況;信息是充分和對稱的。然而現實中這些條件都是很難成立的。第一,充分競爭的市場是很少有的(例如,國內具有一定規模的鋼鐵生產廠家屈指可數,占據一定市場份額的彩電生產廠家也為數不多),由于存在產品差異、地域差異和信息差異,任何一個廠商總是處于某種壟斷地位(正是這樣他們才有利可圖),所以與充分競爭相比,壟斷和寡頭倒很常見;第二,每一主體在做出自己的選擇時不僅要受到其他主體的影響,而且自己的選擇也往往影響到其他主體的選擇(考慮一下1998年長虹大規模吸納彩管的情形);第三,在市場競爭中信息幾乎總是不充分、非對稱的,獲取信息經常是有成本的,有時成本還是相當大的。如果不考慮以上這幾方面因素,經濟學所討論的決策其實僅僅是規劃問題,是在沒有競爭對手時的決策,所解決的也只是資源分配問題。現實世界中決策者要在面對有智能和充分理性的對手與之激烈競爭時做出選擇。在競爭對手日益明顯、競爭越來越直接的情況下,博弈論為經濟學研究提供了一種不可替代的工具。另外,經濟學現在已經越來越重視對經濟個體的研究,而在各個經濟個體之間,博弈是無時無處不在的。
博弈能夠融入主流經濟學,為主流經濟學家所接受,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博弈論分析范式與新古典經濟學不謀而合;二是博弈論符合了新古典經濟學的科學化趨勢。
1.分析范式的趨同。即強調個人理性,也就是在給定的約束條件下經濟利益主體各自追求效用最大化,最終達到一種穩定狀態,實現均衡。可以說博弈論與新古典經濟學的關鍵鏈接就是理性人的假設。任何一門學科都有一套有別于其他學科的獨特體系,而經濟學不同于物理、化學等學科就在有它的理性人假設。對此,經濟學家張五常曾舉過一個很有趣的例子:如果我把一張百元鈔票放到游行人的街道上,沒有風吹,也沒有警察,我敢打賭,這張鈔票會不翼而飛,在人類發明的所有科學中,只有經濟學可以推斷,可以解釋。整個新古典經濟學理論的大廈便基于這樣一個假設之上,即人類在其經濟選擇行為中是絕對理性的。這個假設意味著,每個人的所有行為,都是在局限條件約束下爭取最大化報酬。消費者根據自己的偏好和市場既定價格,在收入約束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廠商根據外生的價格水平選擇利潤最大化產量。各經濟行為主體的趨利行為通過競爭,最終達到穩定狀態,實現均衡,這包括從單個市場的局部均衡到所有市場的一般均衡。而博弈論研究范式是給出個人的支付函數及戰略空間,然后看當事人都選擇其最優戰略以最大化個人支付函數時將發生什么,這與經濟學效用最大化的方式完全吻合。博弈論從行為分析入手,堅持并突出了個人理性在經濟分析中的重要作用。不論馮?諾依曼和摩根斯坦因的“最小最大解”,還是后來的“納什均衡”及其精煉,都是以個人理性為基礎的,并對理性人的行為進行了深刻的剖析,揭示了理性人行為背后心理作用的過程,加深了對個人理性的信念。博弈論通過研究擁有不同利益的主體在發生沖突時是如何進行理性決策的,并研究利益沖突的主體如何通過理性決策最終達到均衡,從納什均衡到精煉納什均衡再到貝葉斯納什均衡和精煉貝葉斯均衡,博弈均衡概念的創立、精煉和完善及模型界的存在、性質與應用的研究是現代博弈論的主要內容。正是由于分析范式的趨同,經濟學家很容易用博弈論工具對經濟問題進行研究,使博弈論在經濟學有著廣泛的應用領域。
2.符合了新古典經濟學的科學化趨勢。對于經濟學是否是一門科學這一話題,歷來爭論不休,本文作者也不想就此展開論述,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西方學者一直致力于將數學、物理學等精密科學的分析方法應用于經濟學,試圖使經濟學變成一門科學,他們把現有制度視為外在,只研究可以純粹用目的和手段來刻畫和判斷的人類理,強調將復雜社會現象簡約成某種可以向物理學那樣可以準確把握的東西進行研究,試圖將經濟學變成一門科學。因此,經濟學的分析和論證盡量仿效精密科學尤其是數學和物理學的做法,在研究方法上,除了無法回避的規范分析之外,主要是實證分析,大量采用了數學方法。作為一種數學方法的博弈論,其創立之初就是為了是對經濟行為的分析更加精密、科學,《博弈論與經濟行為》本身就是用深奧的數學理論寫成的,對博弈論發展起過奠基作用的論文最初都是發表在數學雜志上。運用博弈論分析工具對存在利益沖突的理性人的選擇行為進行定量分析,可以使經濟學向科學化目標邁出一大步。
自從將博弈論引入經濟學以后,經濟學改變了傳統經濟分析地那種以個人孤立決策,其他經濟活動者的行為影響則被典型地簡化為價格信號為基礎的分析方法,而側重于經濟活動中多個利益主體的行為所產生的相互作用和影響的分析,從而使經濟分析更能反應經濟系統的本質。
參考文獻
[1]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謝識予.經濟博弈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
中圖分類號:F069.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29-0240-02
“博弈論”這一名詞的流行僅僅始于幾十年前,但是,博弈論思想本身卻有著悠久的歷史,如兩千多年前的“田忌賽馬”就是出色利用博弈論的典型生動的例子,至今仍然為中國的許多學者、老師應用來作為博弈論的入門例子。
一、博弈論的發展進程
博弈論思想雖然有著悠久的歷史,但是作為一門系統的學科來說還相當的年輕。近代以來,在學術研究的過程中許多學者逐漸認識到了博弈論的重要作用,對博弈理論進行了探索研究。一般認為,對于博弈理論的最早研究可以追溯到18世紀初。瓦德格拉夫(W aldegrave)在1713年提出了兩人博弈的極小化極大混合策略解。古諾(Coumot)和波特蘭德(Bertrand)分別在1838年和1883年提出了博弈論最經典的模型,兩位學者分別從產量決策和價格決策分析壟斷的雙寡頭競爭模型,確定了在競爭之下各自的最優反應函數。但是作為一種理論來說,1944年,馮?諾依曼(Von Neumann)和奧?摩根斯坦(Morgenstern)合著了《博弈論與經濟行為》在總結了以往關于博弈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博弈論的概念術語、一般框架和表述方法,提出了較系統的博弈理論,因此這被認為是博弈理論初步形成的標志。50年代初,納什(J.Nash)的兩篇非合作博弈論奠基性之后,博弈論飛速發展。作為博弈論的一部分,非合作博弈比合作博弈的發展更加迅速,在經濟學等其他學科中的應用也更為廣泛。提起博弈論,現在差不多總是指非合作博弈論。50年代以來,納什(Nash)、澤爾騰(Selten)、海薩尼(Harsanyi)等人是博弈論成熟并最終進入使用。
最近三四十年,經濟學經歷了一場“博弈論革命”,經濟學者們引入博弈論的概念和方法改造經濟學的思維,推進了經濟學的研究,可以說博弈論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改寫了微觀經濟學,成為推動經濟學發展的一大動力。一方面,納什均衡概念以及更多的博弈論知識的引入使寡頭競爭理論得到改造,在現實中應用的普遍性更明顯,嚴格而深入的探討競爭現實的現代寡頭理論迅速發展起來;另一方面,在經濟社會中,每個人的決策都是根據他所掌握的有關信息做出的,非對稱信息博弈論這種分析方法徹底改變了微觀經濟學的面貌,極大地促進了信息經濟學的發展,信息經濟學已經真正成為當今經濟分析的主流。
二、博弈論的主要內容
博弈論(Game Theory)又稱作對策論,是專門研究理性個體之間相互沖突和合作的學科。一個最基本的博弈結構,至少包括三個要素:局中人(player)、戰略空間(strategy space)和支付結構(payoff structure)。
博弈論的基礎假定是博弈的參與者即局中人是理性而明智的;在每個局中人的所有可選行動范圍(戰略空間)內,該局中人是獨立的,不受其他局中人任何形式的脅迫;一個局中人的支付結構表示在不同情況(不同戰略組合)下博弈終了時他的收益(或“得分”)。在典型的支付結構中,一個局中人所得的支付不僅與他自己選擇何種戰略有關,而且還是其他局中人所選戰略的函數,任何一個局中人改變自己的戰略都將影響所有局中人所獲的支付水平。這就是說,局中人之間的利益是相互牽連和相互制約的。除上述3個要素以外,要對一個博弈進行分析,對博弈定義一個信息結構也是必不可少的。研究者必須明確每個局中人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在局中人追求自己的支付最大化假定下,博弈論研究這些理性個體的行為選擇。一個博弈的“解”,也就是該博弈最可能出現的結果,稱為“均衡”(equilibrium)。一般情況下,博弈雙方的目的就是能夠得到一個均衡結果。
一個完整的博弈應該包含五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博弈的參與人,即博弈過程中獨立決策、獨立承擔后果的個人和組織;第二,博弈信息,即博弈者所掌握的對選擇策略有幫助的情報資料;第三,博弈的行動空間,即博弈方可選擇的全部行為或策略的集合;第四,博弈的次序,即博弈參加者做出策略選擇的先后;第五,博弈方的收益,即各博弈方做出決策后的得失。
三、博弈論的應用和對博弈論反向應用的思考
自從將博弈論引入經濟學以后,經濟學改變了傳統經濟分析地那種以個人孤立決策,其他經濟活動者的行為影響則被典型地簡化為價格信號為基礎的分析方法,而側重于經濟活動中多個利益主體的行為所產生的相互作用和影響的分析,從而使經濟分析更能反應經濟系統的本質。
博弈的過程在一定程度上更接近經濟生活中的實際,具體來說,博弈論是怎樣應用到實際事務上的,下面將舉例說明,并且討論探索反向應用博弈論是否可能、是否有意義。
我們以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學生與家長的博弈為例:
假設一小學生和其家長,學生每天都必須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家長可能檢查也有可能不檢查其完成狀況。如果學生按時完成家庭作業,玩的時間減少;家長檢查,學生沒有完成就會得到懲罰。家長當然希望孩子按時完成作業,如果檢查發現學生沒有做作業,家長會感到生氣,而且天天檢查對家長來說是額外的負擔。因此如果學生做了作業家長也檢查了,那么學生得到的效用是-2,家長得到的效用是2;如果學生做了作業家長沒有檢查,那么學生得到的效用是-4,家長得到的效用為3;如果學生沒有做作業家長檢查了,學生增加了玩耍的時間卻受到了懲罰,得到的效用是0,家長得到的效用是-2;如果學生沒有做作業家長也沒有檢查那么學生得到的效用是4,家長的實際得到的效用是-1.博弈矩陣如圖1:
博弈的結果是學生會選擇不做作業,家長會選擇不檢查,實際影響是無論是對學生自己還是對家長來說,得到的都是最差的結果。
面對這樣不盡如人意的博弈結果,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博弈總是在一定的條件下進行的,這些條件決定了博弈的結果。那么根據現有的博弈結果,我們是否可以反向應用,找出可以改變的條件從而改變整個博弈的格局,改變博弈結果,改善博弈雙方的效用水平呢?
仍然以上面的學生家長博弈為例:
“博弈論”原本是數學的一個分支,但由于它較好地解決了對競爭等問題的可操作性分析,成為經濟學中激蕩人心的一個研究領域。可以說,“博弈論”已經改變了經濟學的傳統輪廓線。從對“博弈論”簡要、通俗的介紹中可以發現,我們身邊充滿了博弈,或者說,我們身邊的許多行為、現象都可用博弈來概括。“博弈論”不僅屬于經濟學,也理應屬于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歷史學等,這些學科也有理由分享“博弈論”那旖旎的學術風光和精細的分析技巧。“博弈論”的英語原文是Game Theory,直譯過來就是游戲論、運動論或競賽論。譬如在足球比賽中,雙方都想在努力鞏固防守的同時,積極進攻以置對方于“死地”。這種行為就是一種博弈。“弈”在漢語中是下棋的意思,下棋中的雙方行為特征也如同足球比賽中雙方的行為。當然,擴展開來講,企業之間的競爭、國家之間的角力等等,都是“游戲”,只是游戲的內容不同而已。
一、博弈簡介
“博弈論”就是分析博弈行為和博弈決策的一門科學。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已于前不久為“博弈論”研究專家羅伯特?奧曼和托馬斯?謝林所獲得,1994年度和1996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也分別由納什、澤爾滕、海薩尼、莫里斯和維克瑞等“博弈論”專家分享。如此眾多的“博弈論”研究專家的頻頻獲獎,凸現了“博弈論”在主流經濟學中日益重要的地位。
“博弈論”原本是數學的一個分支,但由于它較好地解決了對競爭等問題的可操作性分析,成為經濟學中激蕩人心的一個研究領域。可以說,“博弈論”已經改變了經濟學的傳統輪廓線。
我國古代有個“田忌賽馬”的故事,說的是齊威王與大將田忌各出三匹馬,一對一比賽三場,由于齊威王的最優、次優和較差的三匹馬分別跑得比田忌的三匹馬快,所以田忌總是以0∶3告負。后來田忌的謀士孫臏給田忌出主意,讓最差的馬去與齊威王最快的馬比,而讓最優的馬去贏齊威王次優的馬,讓次優的馬去贏齊威王最差的馬,這樣便以2∶1取勝。但我們還可進一步設想,如果齊威王知道了田忌的花招后,便會在以后的比賽中也更改出馬的次序,當然田忌的出馬次序也應改動。雙方的出馬次序怎樣才是最合理的呢?這便是“博弈論”更深一層次研究的問題了。
二、一個非技術性的定義
博弈即一些個人、隊組或其他組織,面對一定的環境條件,在一定的規則下,同時或先后,一次或多次,從各自允許選擇的行為或策略中進行選擇并加以實施,各自取得相應結果的過程。從定義我們可以看出,規定或定義一個博弈需要設定下面四個條件。
1.博弈的參加者。即在所定義的博弈中究竟有哪幾個獨立決策、獨立承擔結果的個人或組織。
2.各博弈方各自可選擇的全部策略或行為的集合。即規定每個博弈方在進行決策時,可以選擇的方法、做法或經濟活動的水平、量值等。
3.進行博弈的次序。在現實的各種策略活動中,當存在多個獨立決策方進行決策時,有時候需要這些博弈方同時作出選擇,以為這樣能保證公平合理,而很多時候各博弈方的決策又有先后之分,并且有時一個博弈方還要作不止一次的決策選擇。
4.博弈方的得益。對應于各博弈方的每一組可能的決策選擇,都應有一個結果表示該策略組合下各博弈方的所得或所失。
以上四個方面是定義一個博弈時必須首先設定的,確定了上述四個方面就確定了一個博弈。博弈論就是系統研究可以用上述方法定義的各種博弈問題,尋求在各博弈方具有充分或者有限理性、能力的條件下,合理的策略的選擇和合理選擇策略時博弈結果,并分析這些結果的經濟意義、效率意義的理論和方法。
三、博弈的結構和博弈的分類
由于博弈研究的問題多種多樣,因此博弈模型相互之間的差別可能會很大。這些差別可以理解為都是博弈問題的結果差別。當博弈結構有差別時,博弈的結果和分析方法往往也有不同,因此對博弈的結構特點有所了解是很有價值的,在此我們提出博弈論問題的分類和博弈理論的結構。
1.博弈中的博弈方:博弈中獨立決策、獨立承擔博弈結果的個人或組織為博弈方。因此我們把博弈方分為“單人博弈”、“兩人博弈”和“多人博弈”。這里的“單人博弈”和“兩人博弈”,并不一定是自然人,而是指前面所說的博弈方,既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經濟社會組織。
2.博弈中的策略:博弈中各博弈方的策略內容稱為“策略”。
3.博弈中的得益:得益即參加博弈的各個博弈方從博弈中所獲得的利益,它是各博弈方追求的根本目標,也就是他們行為和判斷的主要依據。
(1)零和博弈:它是常見的博弈類型,同時也是被研究得最早、最多的博弈問題。
(2)常和博弈:它也是很普遍的博弈類型。常和博弈可以看作零和博弈的擴展,零和博弈則可以看作常和博弈的特例。
(3)變和博弈:零和博弈和常和博弈以外的所有博弈都稱為“變和博弈”。
(4)博弈的過程:博弈的過程也是博弈結構的重要方面。根據博弈過程方面的這些差異,博弈問題通常分為“靜態博弈”、“動態博弈”和“重復博弈”幾個大類。
①靜態博弈:所有博弈方同時或可看作同時選擇策略,采取行動的博弈是靜態博弈。
②動態博弈:指博弈方的選擇和行動有先后之分,后行者可以根據先行者的策略選擇來決定自己的策略。
③重復博弈:所謂重復博弈實際上就是同一個博弈反復進行所構成的博弈過程。構成重復博弈的一次性博弈也成為“原博弈”或“階段博弈”。
我們研究的大部分是重復博弈的原博弈都是靜態博弈,或者說是由靜態博弈構成的。這種由同樣一些博弈方,在完全同樣的環境和規則下重復進行的博弈,在現實中有很多實際的例子。如:體育競技中的多局制比賽、商業中的回頭客問題、企業之間的長期合作或競爭等等,如果不考慮環境條件方面的細小變化,都可以看作是重復博弈問題。
5.博弈的分類和博弈理論的結構
博弈結構這些方面的差異對博弈結果和博弈分析都有重要的影響,而且博弈分類相互之間都是交叉的,并不存在嚴格的層次關系,但我們還可以根據各種分類對博弈分析方法影響程度的大小排除大致的次序。
(1)是分為合作博弈與非合作博弈。如果各博弈方能達成某種有約束力的契約或默契,以選擇共同的策略,此種博弈就是合作博弈。反之,就屬于非合作博弈。
(2)是分為零和博弈、常和博弈與變和博弈。
(3)是分為靜態博弈與動態博弈。
(4)是分為完全信息博弈與不完全信息博弈。在前一種博弈中,每一個參與者都擁有全部的相關信息,只擁有部分相關信息的便屬于后一種博弈。
四、“博弈論”中的經典博弈模型
根據博弈定義,小到企業之間的競爭和合作,國家之間的傾銷反傾銷、制裁和報復等,都有可以歸結為博弈問題。“博弈論”中有一些由點及面、發人深思的經典案例,這些案例不僅使專業研究人士如醉如癡,也使一些普通民眾興致盎然;不僅成為“博弈論”中的一道亮麗風景,也是整個經濟學領域中的學術奇葩。
1.囚徒困境
假設警察局抓住了兩個合伙犯罪的嫌疑犯,但獲得的證據并不十分確切,對于兩者的量刑就可能取決于兩者對于犯罪事實的供認。警察局將這兩名嫌疑犯分別關押以防他們串供。兩名囚徒明白,如果他們都交代犯罪事實,則可能將各被判刑5年;如果他們都不交代,則有可能只會被以較輕的妨礙公務罪各判1年;如果一人交代,另一人不交代,交代者有可能會被立即釋放,不交代者則將可能被重判8年。
對于兩個囚徒總體而言,他們設想的最好的策略可能是都不交代。但任何一個囚徒在選擇不交代的策略時,都要冒很大的風險,一旦自己不交代而另一囚徒交代了,自己就將可能處于非常不利的境地。對于囚徒A而言,不管囚徒B采取何種策略,他的最佳策略都是交代。對于囚徒B而言也是如此。最后兩人都會選擇交代。因此,囚徒困境反映了個體理與集體理之間的矛盾、沖突。
囚徒的困境博弈的重要意義,在于類似的情況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在市場競爭的各個領域和方面,在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以及政治、軍事和法律等各個領域問題中,都有類似囚徒困境的現象。
2.智豬博弈
假設豬圈里有一大一小兩只豬,豬圈的一頭有一個豬食槽,另一頭有一個控制豬食供應的按鈕,撳一下按鈕會有10個單位的豬食進槽。若小豬去撳,大豬先吃,大豬可吃到9個單位,小豬撳好后奔過來,則只能吃到1個單位;若大豬去撳,小豬先吃,小豬可吃到6個單位,大豬吃到4個單位;若同時去撳,奔過來再同時吃,大豬可吃到7個單位,小豬吃到3個單位。在這種情況下,不論大豬采取何種策略,小豬的最佳策略是等待,即在食槽邊等待大豬去撳按鈕,然后坐享其成。而由于小豬總是會選擇等待,大豬無奈之下只好去撳按鈕。這種策略組合就是名聞遐邇的“納什均衡”。它指的是,在給定一方采取某種策略的條件下,另一方所采取的最佳策略(此處為大豬撳按鈕)。
智豬博弈現象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司空見慣的。如大股東行使監督上市公司的職責,而小股東則坐享這種監督帶來的利益,即所謂“搭便車”;愛清潔的人經常打掃公共樓道,其他人搭便車;等等。
3.斗雞博弈
兩只公雞面對面爭斗,繼續斗下去,兩敗俱傷,一方退卻便意味著認輸。在這樣的博弈中,要想取勝,就要在氣勢上壓倒對方,至少要顯示出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決心來,以迫使對方退卻。但到最后的關鍵時刻,必有一方要退下來,除非真正抱定魚死網破的決心。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bidding status quo and existing problems,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modern game theo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ientific theory introduced bid ideas and skills.
Keywords: game theory; Architecture design bid; Application; suggest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建筑設計招投標是市場經濟的產物,通過投標、中標,設計單位贏得設計機會,取得經濟效益,獲得生存發展。
我國正進行著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工程建設,這給建筑設計單位帶來很大機遇。隨著招投標制度的實施,建筑設計市場競爭激烈。面對挑戰,設計單位如何選擇投標策略,如何進行投標報價是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
一、我國建筑設計單位投標現狀
1.基本情況
我國實行招投標制度以來,隨著招投標法規的頒布和有關規定的出臺,建筑設計開始了法制化進程。建筑設計單位依法進行投標,市場平穩有序,許多單位總結了投標經驗和做法,總體形勢良好。
2.存在問題
調查發現,目前大部分建筑設計單位投標管理人員少,組織和制度不健全。有的單位投標管理人員僅占全體職工的1-3%,而且絕大部分為兼職。投標時無策略可施,無方法可尋,僅憑經驗領導一人決策,拍板報價。虛假投保、串通投標、圍標、陪標等違規行為時有發生,每年有不少人因串標定罪。
3.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原因是因為建筑設計單位長期受計劃經濟和傳統思想影響,對市場經濟認識不足,觀念陳舊,管理意識差,缺乏現代經濟理論、管理理論的學習和應用。
綜上分析,加強理論學習,轉變觀念,提高對投標重要性的認識,用現論加強投標工作的指導和管理是當務之急。
二、博弈論應用與建筑設計投標的思考
1.什么是博弈論
因對博弈論作出貢獻而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Robert Aumann教授說,博弈論是研究互動決策的理論,換句話說,就是研究個體如何在錯綜復雜的相互影響中的出最合理的策略。
所謂互動決策,即各行動方(即局中人)的決策是相互影響的,每個人在決策的時候必須將他人的決策納入自己的決策考慮之中,當然也需要把別人對于自己的考慮也納入考慮之中……,在如此迭代考慮情形進行決策,選擇最有利于自己的戰略。這也反映了博弈的模式和性質。
博弈論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博弈者的行為特征,即任何情況下,采用哪種策略,達到什么樣的結果,這類結果具有哪些特點和性質。
形成一個博弈具有四個要素:(1)要有兩個和兩個以上的參與者;(2)要有各方獲得的資源和利益;(3)參與者有自己能選擇的策略;(4)參與者擁有一定量的信息。
博弈模型按不用情況分為: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
2.博弈論的應用
生活處處有博弈,博弈論的思想自古有之,《孫子兵法》可謂第一專著。博弈論最初是研究棋弈勝負的問題,大都停留在經驗上。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博弈論在正式成為一門科學。博弈論強調理性,也就是在給定的約束條件下,追求效益最大化。博弈論這個全新的分析方法和思想已被廣泛的應用于經濟學、政治科學、軍事戰略、化學生物、計算機科學,并已成為重要的研究與分析工具,它還與會計學、統計學、數學基礎、社會心理學等學科建立廣泛聯系。
3.博弈論對建筑設計投標的分析
建筑設計招投標的整個過程就是投標人與業主、投標人與投標人之前的博弈過程。這些有著各自不同利益的主體,在決策時相互影響和作用,成為博弈中的各方。在投標時,每個投標設計單位在作出自己的決策時,不知道對手的決策,只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及對整個建筑設計市場的預測,再考慮其他投標人可能的決策基礎上,制定出業主可能接受的投標文件,并以密封形式送交業主及人,不讓自己的報價及其他信息讓對方知道,到開標時這方面的信息才全部揭曉,并確定誰是中標者。綜上分析,在正常情況下,這種招投標屬于典型的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完全可以采用博弈理論思想和方法去指導。
三、博弈論在建筑設計投標應用的建議
1.加強學習提高認識
從戰略高度出發,堅持科學理論指導實踐的原則,加強對科學發展觀和博弈論的學習,提高對投標重要性的認識和運用博弈論的自覺性,逐步掌握博弈論的思想和方法,這是提高建筑設計投標競爭力的前提。
2.加強建設提高實力
從戰略高度出發,堅持以實力求發展的原則,積極實施人才培訓和人才引進,并實施激勵機制,加強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積極開發利用投標軟件和先進設備,不斷提高設計能力,提高資源,鑄就品牌,這是提高建筑設計單位投標競爭力的基礎。
3.加強構建科學管理
從戰略高度出發,堅持以科學管理提升效益的原則,積極構建由技術、管理、金融、商務、人才組成的投標領導班子和管理團隊;建立健全包括信息采集分析、投標策略研發、投標文件制作、規范要求和檢查等制度和管理措施,這是提高建筑設計單位投標競爭力的保證。
4.加強捕捉巧用信息
從戰略高度出發,樹立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理念,堅持一切從調查研究入手的原則,不斷學習,掌握先進的信息收集技術和方法;廣開渠道,及時了解招標信息;設計工程項目信息(工程規模、性質、技術難度等),業主信息(業主信譽、資金來源、支付能力等)和對手信息(數量、資質、投標積極性、報價標準、已實施工程設計價格),在此基礎上,建立相關數據庫,為篩選有利信息共決策參考使用。這是建筑設計投標博弈成敗的關鍵,是投標單位共同關注的焦點。
5.加強研發優選策略
從戰略高度出發,充分認識策略的重要作用,堅持策略是生命力的原則,不斷加強策略研究,借鑒其他領域應用博弈論的經驗和方法,在總結基礎上建立投標策略、方法數據庫,為投標中根據實際優選策略做好準備,這是建筑設計投標博弈成敗的重點。
6.精雕細琢精準投標
從戰略高度出發,堅持把握細節是做好事情的關鍵這一原則,充分理解細節決定成敗的實質和內涵,從填寫資格預審調查到正式投標全過程中,在時間緊、任務量大的情況下,堅持做到:精讀招標文件,認真揣摩內容,全面落實響應,突出業績特色,語言文字規范,精準包裝排序,一步到位報價。細琢精準投標能在投標時不因點滴失誤造成遺憾,這是建筑設計投標博弈成敗的重中之重。
實踐證明,堅持將博弈論的思想和方法與建筑設計投標實踐相結合,學習用戰略的思維統領原則,用謀略的方式進行選擇,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細處著力,堅持做到實力建設持續化,投標管理科學化,捕捉信息常態化,策略選擇最優化,投標工作精細化,設計單位就能在持續的建筑設計投標中不斷獲得更多的投標機率,取得更多的中標機會,獲得更大的效益。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
[2] 卞耀武,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用問答,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1999.
[3] 田金信,建筑企業管理學,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3)08-0131-02
愛因斯坦曾經評說:“現代教學方法如果沒有完全扼殺人類神圣的好奇心,就已經可稱奇跡。”愛因斯坦對于教育的評論已經過去了近一個世紀,然而我們的教育形式化的后果卻很嚴重。
經濟博弈論是一門將博弈論原理與經濟問題結合,分析經濟活動中各博弈方的對策選擇的學科,雖然作為一門學科體系,早在半個世紀以前就已經出現,但長期以來并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直到近20年間諾貝爾經濟學獎多次垂青博弈論領域的研究,使得博弈論作為重要的經濟學分支學科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最具權威性的肯定,而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哈佛大學教授阿爾文·羅斯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羅伊德·沙普利同樣也是博弈論專家,因此用博弈論的基本方法分析經濟社會領域的相關問題,才能實現真正的理論和實際結合。然而,在我們傳統的教學中,只是追隨理論、方法、例題、練習、復習、考試這樣的教學環節,毫無自己的探索。
因此,在經濟博弈論教學領域中運用以問題為導向的(PBL)的教學方法可以培養學生對博弈論的熱愛和興趣,可以使學生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可以使學生加深對理論和實際的結合緊密度。
1博弈論課程的特點及現有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博弈論》又稱《對策論》,是一門應用性非常強的課程,雖然在經濟學中獲得了最廣泛、最成功的應用,被稱為現代微觀經濟學的基石,但它的應用領域小到到日常生活、行為選擇,大到政治、軍事、國際關系等。但是,由于博弈論的數學描述較為抽象,很多經濟學本科學生在初次接觸時會舉得十分抽象與高深,目前,《經濟博弈論》作為經濟學本科專業選修課,教學方法單一,側重于對理論的闡述,忽視理論的具體應用。結果是,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理論也不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然而,博弈論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把理論的學習融入對經濟活動實踐的研究和認識中,緊密聯系實際,提高學生分析經濟現象以及解決經濟問題的能力。因此,現階段的博弈論課程教學無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理論與實踐脫節,學生的“學”與“用”脫節。
2PBL教學法在經濟博弈論課程中的優勢
PBL,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英文全稱為Problem-based learning,是基于現實世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該教學方法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首創,最初用于醫學臨床教學,目前已經成為國內為各學科中普遍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與傳統的以學科為基礎的教學法有很大的不同,PBL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將學習與更大的任務或問題掛鉤,使學習者投入于問題中,它涉及真實性任務,強調把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學習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來解決問題,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經濟博弈論課程中包含大量的理論分析模型,對大學二年級的學生而言,單純的“我講你聽,我做你看”、“預習-聽課-復習-考試”四段式教學方法過于抽象、枯燥而乏味,缺乏學習的興趣,甚至存在學習和理解上的困難,學生沒有驗證理論的機會,學習效果非常不好。將PBL教學法有效地運用于博弈論的教學中,可以讓呆板孤立的理論知識生動起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突出了“課堂是靈魂,學生是主體,教師是關鍵”的教學理念。
3基于PBL教學法的經濟博弈論課程教學思路設計
基于PBL教學法的博弈論課程教學目標,即以實踐性的博弈論現實問題為出發點,將學生置身于模擬真實性博弈的情境之中,運用自身的經濟學知識分析現實的博弈問題,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多方位思考的能力。
3.1教學問題設計
博弈論課程中根據博弈方數量、策略的內容和數量、得益和博弈過程的特征以及信息的結構等將博弈進行了分類,博弈論教材大多數也是按照博弈的類型設置章節,因此,基于PBL教學法的教學思路設計必須針對不同的博弈類型進行。例如,可以從經典的囚徒困境作為問題案例引入完全信息靜態博弈,以商家之間的價格戰為模擬引導學生分組實驗,從經典的“海盜分金”引入動態博弈中的逆向歸納法,用“旅行者悖論”引入對逆向歸納法的有效性的討論,從選美博弈實驗引入重復刪除劣策略步數的方法,以最后通牒博弈引入人們對不公平的反應的檢驗等。
3.2具體實施
針對目前博弈論課程教學現狀和該課程的特點和規律,試圖在教學中引入PBL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價格競爭與博弈為例,具體實施情況如下:
3.2.1提出問題
首先將班級分成以5-6人為一組的若干小組。根據章節內容提出問題,以商家之間的價格戰引出完全信息靜態博弈為例:每個組將分別代表一家商家在市場經營。
市場經營的規則:
(1)所有商家的利潤率都維持在10%;
(2)如果有三家以下的商家采取降價策略,降價的商家由于薄利多銷,利潤率可達15%,而沒有采取降價策略的商家利潤率則為7%;
(3)如果三家商家同時降價,則所有商家的利潤都只有7%。
3.2.2分析問題
同組學生分工寫作、相互交流,利用網絡資源、圖書館等收集相關文獻資料,了解完全信息靜態博弈的特點。每個小組派代表先通過協商初步達成協議。初步協商之后,小組代表回到小組向組員匯報。小組討論之后,需要作出最終的決策:降還是不降?將決定寫在紙條交給老師。在本分析問題環節要注意作為小組代表在和別組代表討論時的出發點,回到小組中后小組成員的決策基礎(是否遵守了幾個小組達成的共識),以及是否運用了博弈。
3.2.3解決問題
本游戲看似簡單,但結果往往出人意料但又在意料之中,因為大部分公司都會選擇降價,結果降價會導致兩敗俱傷。這個游戲可以用囚徒困境來分析:盡管每家航空公司都不降價均可保持10%的利潤率,但是受到降價后15%利潤率的吸引,它們還是會選擇降價。在這種選擇下,每家公司都降價導致的是行業利潤率的集體下降,變成7%,但這種結果是無法避免的,因為每家公司都在追逐高利潤。
3.3理論分析
價格博弈在經濟中的實際表現為市場競爭中的寡頭價格戰。通過降價爭奪市場是市場競爭中很普遍的行為,但降價策略卻不是成功的策略,因為單個廠商的降價往往會引起競爭對手的報復,這樣的降價不僅不一定能擴大銷量,反而會白白降低利潤率。
以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為例,它們原來用同一種較高的價格(我們稱它為“高價”)銷售相同的產品。如果這兩個寡頭不滿足它們各自原來的市場份額和利潤,就都有可能通過降價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和更多利潤。但當自己的降價引起對手的報復時,這種目的就不一定達得到。假設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在原來的“不降價”策略下各可以獲得7單位和3單位的利潤,如果中國聯通單獨“降價”,則自己獲得的利潤可以和中國移動持平,各得4單位的利潤,如果中國移動單獨“降價”,自己得8單位利潤,而聯通利潤為0,如果雙方都采用“降價”,中國移動獲得5單位利潤,而中國聯通獲得1單位的利潤。這個博弈問題可以表示為下圖的得益矩陣。
圖1兩寡頭價格競爭依據上述得益矩陣,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囚徒的困境非常類似,假設中國移動采用“不降價”策略,那么中國聯通采用降價得4單位利潤,不降價得3單位利潤,中國聯通會采用“降價”策略,假設中國移動采用“降價”策略,那么中國聯通采用降價得1單位,不降價無利潤可言,因此,中國聯通同樣會采用“降價”策略。用同樣的方法分析中國移動的情況,也可以得出不管中國聯通的策略是什么,中國移動都應該選擇“降價”策略。因此,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這個博弈的最終結構一定是兩個寡頭都采用“降價”策略,分別得到5單位和1單位的利潤。很顯然,這是個非合作博弈的問題,兩方按照個體行為理性原則決策,因此雙方的“降價”策略對雙方來講都不是理想的結果,但因為雙方都無法信任對方,必須防備對方利用自己的信任謀取利益,所以雙方都會選擇“降價”,7單位和3單位的利潤結果是無法實現的。
對照現實,2011年中國移動、電信、聯通凈利潤分別達到1258.70億元、164億元、42.1億元,中國電信和聯通加起來也不及中移動老大的一個零頭,從收入角度看中國移動穩坐第一,但從速度看中國聯通憑借3G業務增長最快,所以,我們在這里的假設中國移動始終處于優勢地位是合理的。
以上為完全信息靜態博弈中價格博弈的例子,同理,在其他的章節,我們同樣可以通過類似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使得課程教學生動而有趣,更容易被學生喜歡和接受。
4完善PBL教學法在博弈論課程中應用的建議
4.1重新設計PBL教學法的課程
在以PBL為教學法的博弈論課程教學中,必須重新設計新的教學目標,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重新設計新的教學大綱,設計相關的學習內容;必須重新確定新的教學日歷和教案,組織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本知識和實踐活動相結合。
4.2循序漸進地推動PBL教學法
4.2.1轉變教師觀念
PBL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心理上的逐步適應和能力上的逐步提高。在PBL為教學中,教師承擔著多種角色的轉換,對教師能力的要求也隨之提高。教師由知識的傳播者變成了引導者,不僅考察教師的理論知識能力,還考察教師的實踐能力。PBL教學需要團結協作性,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在教學中,集中和松散并存,既需要提前做好課前準備,又需要組織好課堂討論,解決問題。
4.2.2改變學生習慣
傳統的LBL教學模式中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學生的學習是一種被動的接受過程;而PBL教學模式要求學生本身學習的積極性和自我學習能力在課前體現,課堂上體現更多的是學生之間的協作學習。因此使學生從長期的傳統的LBL教學模式向PBL教學模式轉變需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慣性。
4.2.3及時改變相關的考核和評估體系
在PBL教學模式中,相關的考核和評估體系也必須隨之改變,學生對知識提前學習能力,學生的團結協同能力,學生的創新能力等要和課程的考核和評估結合在一起,要改變以往LBL教學模式下的考核方式,需要相關的教務考務部門對考核標準,考核內容和考核方式等權利的逐步下放。
參考文獻
[1]謝識予.經濟博弈論(第三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
[2]張燕.經濟學本科《博弈論》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當代教育論壇,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