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8 17:25:5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商業銀行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理財是經濟社會發展到特定階段的必然產物,目前我國理財需求持續膨脹,銀行在業務轉型中開展理財業務的壓力持續加大,而近年來金融市場快速發展為理財產品提供了越來越豐富的投資工具。
首先,宏觀經濟環境和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為債券理財計劃的開發和創新奠定了重要基礎。從國內各個金融市場的流動性、收益性和風險性來看,一方面銀行間市場擴容力度在不斷加大,金融工具創新不斷增加,逐漸成為直接融資的重要渠道,為理財產品的開發設計和創新,進一步拓展了空間。另一方面,目前通脹的預期依然存在,市場收益率長期來看處于高位,促使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提升;在較好地控制產品風險的情況下,可以更有效地滿足客戶資產保值、增值的需求,也為理財產品帶來了較大的操作空間。
其次,以股市為代表的高風險市場波動劇烈,風險較大,2010、11、12年的股市讓多數客戶損失慘重,預期隨著經濟恢復高增長而走強的股市并沒有出現,越來越多的客戶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風險,也會促使更多的客戶開始轉向于穩妥和風險可控的投資,理財計劃無疑是較好的選擇。
再次,商業銀行主要經營的仍是傳統業務,大部分資金運用主要集中于貸款,主要利潤也來源于存貸利差,導致贏利能力單一,經營風險過于集中。中間業務主要集中于常規的結算類、保險、黃金等傳統或新型創新業務,而通過為客戶提供專業化服務來收取手續費的理財咨詢類業務仍較少,由此帶來的直接結果是盈利能力低且缺乏專業經驗。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逐漸推進和銀行業的競爭加劇,加快發展中間業務已迫在眉睫。理財產品創新可以為理財計劃提供優于市場的收益,推出更有市場競爭力的理財產品,提升商業銀行品牌形象,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降低整體經營風險。
二、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創新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的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國內個人居民擁有的資產日益增加,但目前國內居民的投資渠道十分狹窄,主要投資品種為銀行儲蓄存款、股票市場及房地產。隨著存款利率維持較低水平、股市難有大的起色、多個城市樓市價格調整,龐大的儲蓄存款面臨著尋求保值增值途徑的壓力。
(一)理財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針對性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種類、結構、功能都比較接近,浪費人力、物力,金融業務服務類似,缺乏個性化、專業化,同質化非常嚴重。金融創新的層次較低,范圍較窄,產品的科技含量低,運用效果差,尤其是中間業務方面的創新更是非常落后。由于外部環境、體制、技術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商業銀行業理財產品的設計還主要停留在以自身傳統業務開展為基礎,以負債、融資、業務為核心產品的階段缺乏金融創新意識,各個理財產品同質化嚴重,銀行無法綜合利用金融市場開展理財業務,僅僅是業務、信息服務、咨詢服務停留在淺層次,理財業務發展的空間受到制約,很難體現出價值和吸引力。絕大部分商業銀行僅僅是根據時間的安排、銷售目標群體等進行不同側重的銷售而已,這些業務只有手續費收入,沒有明顯的自身經營效益。在投資領域幾乎都是證券、外匯、保險、基金、債券等投資產品的組合,沒有針對客戶的需要進行個性化的設計。
(二)客戶范圍定位不合理,導致市場不均衡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在理財方面主要是為高端客戶服務,理財業務市場大都以高端客戶為目標,理財計劃的市場定位仍以廣大中產階層及城市居民、公務員為主客戶群體。自改革開放以來GDP、人均收入不斷增長,逐漸富裕起來的中產階層及廣大城市居民提供了廣闊的理財市場,但是銀行在為他們盡可能提供豐富的理財產品時,而忽略了中、低端客戶的理財需求,這導致了各家銀行在戰略決策上具有盲從性,缺乏足夠的市場調查研究,造成產品服務同質化,加大了決策風險造成需求不足。例如,市場上針對零售的理財產品起點為人民幣5萬元以上,門檻還在不斷提高,由于自身本金安全性,高收益、方便性的特點為越來越多的穩健型投資者所青睞,被譽為富有的投資者選擇。
(三)內控制度不完善,造成操作風險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創新業務內控機制正處于逐步完善的過程中,內部程序、人員、系統或外部事件內控執行不嚴格、人員業務能力有限不完善、失靈,以及外部的欺詐加大了理財的風險程度。理財業務的內控執行不嚴格,將給商業銀行造成損失。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創新和發展因其粗放式管理的運營模式多存在利用監管漏洞和空白進行監管套利的問題,從產品設計到銷售、投資管理都不夠精細,易于復制和推廣,存在諸多風險隱患。
(四)監管存在漏洞,出現諸多風險隱患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正在朝著多元化道路上發展理財業務發展迅速。據數據顯示,銀行理財產品在中國的金融市場已經排名第一,超過其他類別的金融產品,促進國內金融市場已成為發展的主要力量。目前銀行客戶是最多的,如果沒有推進金融服務監管的法律問題,并沒有及時保護客戶的合法權益,因此,很容易造成,影響金融穩定,會影響社會穩定。中國銀行業金融過程理財業務的相關法律規定還存在諸多問題,從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運作情況可以看出,理財理念及業務發展還存在著不少有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間接性調整我國銀行理財產品創新,現階段辦法、通知、指引與理財產品相關的立法層次低,法律效力低。銀行分業體制滯后于金融業務創新的整體趨勢,銀行不能涉足證券、保險、基金等業務,只能代銷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的產品,嚴重地影響了商業銀行在證券、保險業務領域的創新力度,銀證合作、銀保合作缺乏應有的深度,理財品種和服務手段缺乏足夠的競爭和效率,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拓展創新受到制約和束縛,許多與資本市場相結合的理財品種無法開辦。金融法律對銀行混業經營已逐漸顯現認可趨勢,但仍然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政策,商業銀行不得開展證券、保險等金融業務,與“以客戶為中心”的理財業務內涵相去甚遠。商業銀行將客戶的資金投向國債、金融債、央行票據等融資工具,為獲得比較優勢,越來越多開始通過第三方產品將客戶資金通過基金、信托計劃對股票市場和實業進行投資等,拓展更多的資產保值投資渠道。在國外理財業務繁榮是以其本國金融混業的現實背景作為支撐的,這促使我國商業銀行在分業格局面臨一定的法律和政策風險,分業經營模式下的法規風險。
其次,規范性文件沒有明確銀行和客戶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以及相關法律責任。銀行違反規定所應該承擔什么民事責任、客戶享有什么權利,客戶依據什么法律,沒有統一的法律認定或者準確的判定。存在著缺乏統一立法和監管標準導致法律關系不明確的問題,部分理財產品明顯違規。因此迫切需要我國在引導和協助商業銀行不斷創新金融理財產品的同時,學習國外先進理念,加強監管,統一金融立法和監管原則。
再次,與理財產品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我國對銀行理財產品給予了有限認可,從我國目前的規定來看,還存在許多法律的空白。例如,一旦銀行破產,關于破產清算清償順序的規定就是空白的。
三、探尋理財產品創新可持續發展之路
(一)合理定位客戶群體
分析客戶需求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對客戶進行必要的分層,在此基礎上做好不同客戶分層的產品設計,增強對于商業銀行理財品牌影響力、業務創新能力的提升、優質客戶資源的維護豐富理財計劃產品線,滿足廣大客戶需求。按照不同的地域劃分及信貸投放特點及資金運作需求,針對客戶結構,結合社會經濟狀況,實施客戶細分,以專業理財理論指導理財產品的創新設計,自主設計發行理財產品。可以對每位客戶的人生階段的重大事件,為其提供咨詢方案,開發個性化產品,最終建立起客戶跟隨銀行一同發展的良好關系。
(二)拓展創新方式
隨著相關監管法規的完善,商業銀行重信貸、依靠息差的傳統業務的發展空間必然縮小,發展資產管理業務是大趨勢。應加大對高端理財產品的研發創新力度,不斷創新投資理財概念,進行個性化的設計與策劃。例如,隨著類基金產品的不斷繁榮,商業銀行與證券公司或基金公司合作的“銀證”或“銀基”模式也不斷深入。例如,某商業銀行與私募基金合作推出“陽光私募基金寶”通過各私募基金的操作風格和特長優勢,構建陽光私募基金評估體系。
(三)打造品牌產品
商業銀行應該根據金融市場形勢變化進行理財產品創新,注重打造品牌理財產品,通過品牌效應提升自身理財業務的市場競爭力和收益水平。商業銀行一方面應精心培育一批具有品牌效應的理財專家,并進而通過持續的包裝和營銷,逐步擴大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另一方面,除了提供優質的硬件條件外還提供好的軟件條件,對于普通客戶可提供滿足其需求的一般性理財產品,從而確立其他銀行在理財業務無可取代的競爭優勢。
(四)完善管理體系
隨著理財產品的快速增長與發行及近期國內外金融市場的劇烈變化,伴隨著經濟增長和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客戶的理財意識不斷增強;商業銀行應該進一步完善客戶管理體系,以提升在理財產品市場的競爭力。首先是完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售后管理體系,提高商業銀行對理財產品風險的管理水平,不斷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尤其是金融體系環境。其次是提高銀行客戶關系管理能力,加強客戶維護和客戶增值服務;完善理財產品業務相關的架構、流程。再次是加強與客戶的溝通和盡職調查;對發行的產品要建立提醒和報告機制,建立產品到期兌付準備提醒制度等有效措施和手段的基礎上,梳理未到期理財產品的預期兌付情況,做好銷售后的業務跟蹤,密切關注理財產品未來兌付情況。
(五)彌補法律漏洞,強化法律監管
我國金融業的體系存在分業經營模式的法律沖突,導致商業銀行法律監管出現許多真空混沌狀態,加劇銀行和客戶之間的利益沖突。商業銀行應該按法統一各方的權利和責任,特別是受托人的責任要統一,以保證其競爭條件的公平。銀監會先后頒布了《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關于規范銀行業金融機構個人理財業務管理的通知》、《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投資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以及最近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指導商業銀行開展理財業務,使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業務得到了進一步的規范。商業銀行應該從理財計劃的設計、發行、管理均嚴格按照上述法律法規的要求進行,同時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建立健全理財業務的法律體系,協調統一各法律法規,找到金融理念與法理的共同解釋避免法律沖突,從而增強立法的規范性和權威性,強化國家管理部門監督引導規范職能;進一步明確銀行理財產品金融功能和發展定位,健全相應的監管制度建設。
參考文獻
[1]張月飛,孫璐.對商業銀行開拓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思考[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07,(04).
農村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重點內容應當包括五個方面。首先是立足于維護股東的權益,農村商業銀行在經歷改制后,股權結構有了明顯的變化,因此需要內部審計來加強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第二,本著農村商業銀行利潤最大化的財務目標,內部審計應當注重對經濟效益的審計。第三,堅持風險管理的原則,通過風險識別、風險控制、和風險規避的流程對農村商業銀行的創新業務、新的經營領域等進行內部審計。第四,由于商業銀行不同于其他企業,其與我國的財政政策的實施有密切聯系,因此需要對管理層的經濟責任進行審計,比如在領導調離崗位或崗位變動時就需要進行相應的內部審計。最后,內部審計應當包括業務流程方面的薄弱環節、漏洞或缺項等出現的問題進行審計。
1.2審計方法的發展趨勢
隨著科技的進步,內部審計的方法也需要進行革新。首先是建設內部審計的信息體系,通過信息體系收集銀行內部的所有財務數據,審計人員通過數據終端實現無紙化操作和審計,從而提高內部審計的效率。其次是內部審計的信息網絡化應用,建立在大數據的基礎之上,通過相關軟件的歸納分析對相關財務問題進行審計,從而簡化內部審計的工作。
1.3審計戰略的發展趨勢
在以往內部審計的定位中,內部審計主要是體現監督和控制的職責,而隨著審計的的推廣和發展,內部審計的作用已不僅僅局限于財務監督,現已體現出審計咨詢的發展趨勢。在對經營活動進行內部審計時會發現很對問題,而審計機構就可以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解決措施和建議,特別是在現在科技信息發達的時代,內部審計完全可以通過大數據總結先進的經驗從而提出有效的建議對策,從而對農村商業銀行的經營活動起到不只是監督,還有輔助和導向的作用。
2我國農村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2.1我國農村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現狀
2.1.1內部審計制度的現狀。銀監會在2006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內部審計指引》,在文件中明確了內部審計的職責和職權的相關問題。2013年又了《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指引》,規定了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相關內容。這些制度的和實施有效規范了農村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操作流程和方式,為農村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指引方向。2.1.2內部審計實施的現狀。目前我國已基本建成農村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體系系統。從內部審計的審計機構來看,我國農村商業銀行已成立了專門的內部審計部門。在實際的建設情況中,審計部門一般設立在各商業銀行的總行,對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負責,在行政職能上對銀行行長負責,在各分行下設分管的審計部門。在審計內容上,內部審計相比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來說,更注重于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在審計手段和方式上,內部審計已逐步開始利用計算機和網絡進行無紙化審計操作。
2.2我國農村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2.2.1審計部門管理機制不完善。由于管理機制不完善,審計職能與業務職能的分工不明確,導致審計工作的開展受到影響,審計項目的獨立性得不到充分保障,從而不能保證審計意見的公正性和可信度,使內部審計的職能得不到發揮。2.2.2內部審計計算機系統缺乏完善。隨著商業銀行和審計體制的改革,審計機構的地位得到公司章程的認可,并且直接對董事會負責,這樣確保了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保證了審計職能的順利履行。目前,在進行內部審計計算機系統開發過程中,系統實現過程未能預留審計接口,無法完成易用性優化,導致審計關聯復雜,數據分散,結構不清晰,成為阻礙內部審計信息化平臺建設的主要因素。在計算機系統開發過程中,缺乏完善的審計監督體制,從而導致審計的部分環節出現差錯,影響了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順利進行。內部審計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已經成為企業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根據目前發展形式來看,審計系統還一直在沿用傳統的信息管理系統,未能根據時展來優化信息化平臺,從而無法應付未來內部審計工作,影響內部審計信息化平臺的發展。2.3.3審計部門的職能分工不合理。在我國農村商業銀行設立審計部門起,審計、稽核和監督三項工作就存在于商業銀行之中,但三項工作都分別進行,缺少必要的聯系和溝通,資源共享能力差。由于三項工作都是對商業銀行財務活動和經營活動的有效監督和控制,因此現有的分工仍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尚待解決。2.3.4審計部門人員業務素質有待提高。內部審計工作涉及的知識面相對較廣,要求熟悉財務的流程和商業銀行的業務流程,然后結合熟練的審計知識,發現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因此開展審計工作的人員需要掌握相關的法律知識、審計方法、一定的計算機技能以及財務專業知識,除此之外,應當具備較好的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能夠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科學分析和準確表達。然而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一部分工作人員業務知識不夠精通等現象,不能滿足當前的內部審計工作需要。
3改善我國農村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對策
3.1完善農村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制度
在銀監會等相關部門的引導下,我國現已基本建成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規范制度,提高商業銀行財務活動的風險控制的效率。另外,作為內部審計部門的管理層應當定期對內部審計工作規范進行適應性調整,做到內部審計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和效率性。
3.2加強農村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和風險控制意識
內部審計作為農村商業銀行的一項重要工作,相關工作人員應當提高對內部審計的重視度。農村商業銀行應當根基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并結合我國相關政策的和實施對內部審計的風險控制進行調整,從而加強對風險項目的控制。其次,要重視對員工的業務培訓,特別是在引進新型項目和業務或者面臨新的市場環境時,應當對內部審計員工作及時的、對應的培訓和訓練,提高風險意識和責任感提高對風險的控制力。
3.3提高內審人員的整體素質
下文主要講述了中國商業銀行會計和審計工作的特點以及中國商業銀行會計和審計的未來發展趨勢。
1. 中國商業銀行會計和審計的特點
1.1中國商業銀行審計工作受國家保護和制約,具有強制性的特點
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比較迅速,傳統的經濟審計工作已經不能滿足發展越來越快的市場經濟。因此,經濟審計工作必須要進行快速和強有力的改革措施,才能跟得上時代的腳步,而為了減少經濟審計工作的大量成本費用,加快經濟審計工作的改革速度,政府在其中發揮關鍵性的作用,通過政府對經濟審計工作的介入,可以保障經濟審計工作的有效實施,還能保障中國商業銀行的經濟審計工作有效的監督、管理和控制。
1.2中國商業銀行會計和審計工作的標準是由國家政府制定的
中國的商業經濟是國家社會發展和人民進步的保障,因此商業銀行的會計和審計工作的標準都是由政府來制定的。由于國家政府對會計和審計工作的介入,商業銀行的會計和審計工作就具備了國家性質,因此會計和審計的工作就受國家的制約和保護,這樣可以保障會計和審計工作的完整性和可實踐性,便于為中國銀行的經濟活動提供有效的服務。
1.3中國不同的商業銀行會計和審計工作存在很大的差異
雖然中國的商業銀行會計和審計工作的標準是國家和政府制定的,但是不同的商業銀行會計和審計工作的差別卻很大,針對不同商業銀行的制度不同,會計和審計工作在商業銀行的地位和表現形式就會有所不同,而且由于銀行經營活動的范圍不同,會計和審計工作的內容就會千差萬別,因此不同商業銀行的會計和審計工作存在差異,是現今商業銀行會計和審計工作的特點。
2. 中國商業銀行會計工作的發展趨勢
2.1中國商業銀行的會計工作的標準與國際化的會計工作標準接軌
中國商業銀行因其會計的涉及范圍不同,所執行的會計工作標準也有所不同,但是這種會計工作標準的不一致,對社會主義國家建設市場經濟和維持市場競爭的公平性、公正性十分不利,通過實行國際化的會計工作標準,可以改善這種不一致的局面,利用國際化的會計標準對我國的商業銀行的會計進行統一,可以有效避免我國商業銀行的會計標準不統一問題,減少對商業銀行經營活動競爭力的困擾,推動市場經濟良性發展。因此,中國商業銀行的會計標準與國際化的會計標準接軌是中國商業銀行會計發展的趨勢。
2.2中國商業銀行的會計工作的管理上的統一
一般情況下,中國商業銀行較多地關注經營活動的壯大和發展,往往忽略會計工作,導致中國商業銀行會計工作管理不能實現統一,有的商業銀行的管理模式比較先進,已經引進了信息化管理手段,但是有的商業銀行的管理方法就相對比較落后,還采用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的辦法對商業銀行的會計進行管理,傳統的管理方式存在很嚴重的滯后性,有很多人為的因素對會計工作造成不公平的影響,因此中國商業銀行的會計工作管理的統一是未來商業銀行會計工作的發展趨勢。
2.3中國商業銀行的會計核算手段趨于現代化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商業銀行的會計核算手段不斷發展與完善。由于計算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極大提高會計核算的信息化水平,同時計算機數據庫也在商業銀行會計核算中占據重要地位,各種網絡技術廣泛地應用于商業銀行的經營活動中,如網絡銀行、支付寶、手機銀行、ATM自助銀行等,網絡通訊技術在商業銀行會計核算中的體現,都預示著中國商業銀行的會計核算手段趨于現代化。
3. 中國商業銀行審計工作的發展趨勢
3.1中國商業銀行審計工作漸漸呈現集中稽核的趨勢
中國商業銀行審計工作往往是針對商業銀行經營活動的事后的審計,這種審計存在很大的漏洞,難以將審計的結果付諸于實踐,審計工作流于形式,中國商業銀行的審計工作應該轉移重心,對經營活動進行事前審計和事中審計,便于發現問題并及時采取補救的措施,做出適當的獎懲,將經營活動的風險扼殺在萌芽階段;在商業銀行實行垂直集中稽核的前提下,對總行的法人負責,實現審計工作與相關人員分離,中國商業銀行審計工作漸漸呈現集中稽核的趨勢,是中國商業銀行審計工作發展的必然。
3.2中國商業銀行審計工作漸漸與國際化的審計標準靠攏
對于中國商業銀行的審計工作來說,雖然由政府制定相關標準,但是不同商業銀行的審計工作出現的差異,影響了商業銀行經營活動的審計工作的質量,中國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商業銀行的經營活動已經向國際化靠攏,因此商業銀行的會計的審計工作漸漸與國際化的審計標準接軌,已成為中國商業銀行審計工作的發展趨勢。
3.3中國商業銀行審計工作漸漸呈現專業化和社會化趨勢
中國商業銀行的審計工作是對商業銀行經濟活動的監管和控制,是商業銀行開展一切經濟活動的必經之路。以當前發展來看,審計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主要由于審計工作沒有實現專業化,缺乏嚴格、統一的執行標準,經濟審計的工作也得不到社會各界的支持和有效的改善,造成經濟審計工作的觀念和模式的滯后。但是隨著經濟活動的透明化,中國商業銀行的審計工作就會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和理解,商業銀行的審計工作就會呈現專業化、社會化的發展趨勢,為經濟審計工作的開展提供便利條件。
結束語:
中國商業銀行會計和審計工作與國家化的標準接軌,已成為當前商業銀行發展的必然趨勢,實現會計和審計工作的社會化、現代化和專業化是商業銀行的發展目標,中國商業銀行的經營活動要想得到較快較穩定的發展,必須要重視商業銀行的會計和審計工作。
參考文獻:
[1] 夏博輝.深圳發展銀行會計部.中國商業銀行會計和審計的現狀與未來.2010.05.06.
[2] 李峰,趙健偉.遏制會計信息失真加強金融風險防范[J] . 經濟師, 2008.04.05, (1) : 167- 169.
【中圖分類號】F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309(2012)03-0112-2
一、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概念
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概念,按照《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規定》的定義,廣義的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是指不構成商業銀行表內資產,表內負債,形成銀行非利息收入的業務。包括金融服務類業務和表外業務,即銀行為客戶提供各項金融服務收取手續費和傭金的業務。
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前提,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產生和快速發展既受內在原因的驅使,也是外部因素影響的結果。首先,國際上各國相繼放松進入管制,銀行業經營的自由化和國際化趨勢大大促進了包括中間業務在內的金融創新的步伐;其次,市場競爭也促進了中間業務的發展,商業銀行傳統業務不但面臨著同行業的競爭,而且隨著各國資本市場的發展,直接融資比重大大增加,商業銀行傳統的資產,負債業務日漸顯現出“夕陽產業”的頹勢,因此,商業銀行被迫進行新的業務創新以創造新的利潤來源;再次,中間業務創新是市場需求所致,由于利率和匯率頻繁波動,企業和商業銀行本身所處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日漸增加,這就對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尤其是一些金融衍生工具產生了需求,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即是為了滿足客戶風險管理以及其他多樣化金融服務的需求;最后,銀行自身擁有的有利條件,以及20世紀8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為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提供了可能。
二、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現狀
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現狀。據統計,2002-2005年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占營業收入比重從3.8%提高到8%左右,實現了較大的跨越。中國銀行高居第一,占比達10.88%,股份制銀行均有較好的結構占比。國外大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對銀行收入的貢獻率已達到30%-70%,同時發達國家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正以平均每年一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可見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和國外商業銀行之間的巨大差距。近幾年商業銀行逐步認識到發展中間業務的重要性,以筆者所在的銀行為例,中間業務收入從2009年的27017萬元增加到2011年的46340萬元,增長率達71%。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但中間業務收入占比在30%左右,與國外銀行相比,差距很大。
國內外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趨勢。我國的入世過渡期到2006年12月11日結束,銀行業正在迎來全面開放的時代,隨著外資銀行的大量涌入,我國銀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和壓力,管理模式和效率,盈利水平等都直接與經濟利益掛鉤。外資銀行的進入將刺激商業銀行不斷進行深化改革,改變同質業務模式和相對單一的收益模式,中間業務所具有的成本低,收益高,風險小等特點已越來越被商業銀行所重視。從國外銀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西方國家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在短短數十年間突飛猛進,一躍成為三大主營業務之一;從其發展特點來看,中間業務的高科技含量大大增加,越來越多的大銀行利用網絡的便利,推行交叉銷售,實現了中間業務的自動化,使得客戶,市場,銀行三位一體的運行系統的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西方銀行業在機構設置,產品開發,人員配備,定價方面靈活多樣,日益重視營銷,以客戶為中心發揮整體優勢,綜合營銷。此外,在目前這個知識經濟時代,中間業務的發展方向更為明顯。信息化和網絡化是知識經濟最本質的特征,從長遠的利益來看,不能與網絡相結合的金融產品將不會有太強的生命力。根據艾倫米爾國際管理顧問公司預測,在未來的十年,,網絡將瓜分三成的銀行業務利潤,因此,商業銀行網上中間業務的發展勢在必行。
三、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滯后的原因分析
銀行中間業務服務和收費缺乏規范性,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各商業銀行為了占市場、上規模,紛紛采取降低收費標準、減免收費甚至倒貼的做法以增強競爭力。這種混亂的收費狀況,嚴重威脅著中間業務市場的培育和發展,最直接的后果是中間業務量與收入不成比例,銀行賺了熱鬧賠了錢,嚴重影響了中間業務的有序發展。
世界金融危機爆發,使中國商業銀行受到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國家注意到商業銀行自身體系穩健經營的重要性。在改革中對商業銀行進行了收購、剝離不良資產,以及改制上市等公司治理,但就現狀而言還是存在一些實際問題。
一、商業銀行公司治理中的若干問題
1.大股東濫用權力
國有股一家獨大造成了股東濫用權力的現象。商業銀行改制上市后,國家作為商業銀行的最大股東,可能引發大股東濫用權力的行為,如執行國家的經濟政策時,而不顧銀行或小股東的權益。由于國有大股東的超脫性導致了大股東權力漠視,公司領導或管理人員沒有盡到自己的職責,使銀行、小股東以及債權人的權益受到損害。大股東擁有剩余索取權,委任的政府官員擁有剩余控制權,剩余索取權和剩余控制權分離,有關政府官員不必承擔決策風險,為設租、尋租等不法行為提供了制度空間。
2.內部監督環節薄弱
商業銀行的內部組織設置不盡合理,董事會、監理會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決策和監督作用,實際決策權往往被經營管理層所控制,權力層面相互制衡力度弱化。董事會成員大部分由政府提名或是政府委派,這就使各銀行在商業決策時,會受到來自政府的干預和牽制。而監事會的約束制衡作用,往往只注重財務方面的監督。實際的問題是商業銀行對內部監督重視不夠,雖然內部監督約束制度不少,但難以發揮它應有的效果。
3.薪酬激勵機制不合理
我國商業銀行工作人員的基本薪酬制度為基本工資加績效工資。但總的來說,工作人員的薪酬結構還比較簡單,大多是發獎金的短期激勵,缺乏中長期的期權、分紅制度,導致了商業銀行領導或管理者行為目標短期化。商業銀行的董事會成員或者高層管理者的職位任免有著很強的行政性,人事權力壟斷降低了管理人員的工作主動性。
4.外部治理機制缺乏約束
商業銀行的外部治理機制沒有來自資本市場、產品市場、債權市場等外部約束。商業銀行占有的市場份額偏大,有著國家信用的隱性擔保,使商業銀行受到市場競爭的壓力偏小。由于股權相對集中,我國商業銀行很少存在并購現象,外部因素對商業銀行的治理約束有限。存款者與銀行有信息不對稱行為,存款者有搭便車的思想,缺乏監督銀行的積極性。
5.存在貸款償還風險
中長期貸款值過高表明商業銀行在風險控制、績效考核以及風險定價方面存在明顯的問題。我國商業利率呈現上升的趨勢,各銀行的長期貸款居高不下使資產負債錯配風險加大,在央行取消了貸款浮動上限之后,商業銀行可以充分利用利率浮動,估價不同風險確定貸款額度。但商業銀行沒有獨立的風險定價系統,只能延續中長期貸款行為。中長期貸款值的居高不下也受商業銀行的績效考核的影響,因為中長貸款期限在十年以上,而高管的任期卻達不到這一期限,所以決策層會更傾向于發放中長期貸款,借此來降低不良資產比率,突顯自己的業績。而當中長期貸款遇到償還問題時,接任高管卻不承擔前任領導的責任。
6.風險評估能力薄弱
我國商業銀行在進行風險評估識別工作時,沒有對應的風險評估體系,不能對風險進行量化,銀行管理人員的評價標準比較低,數據累計資料也比較少。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正在采用的是內部評級方法即打分法,它根據既定的一些財務指標和特定性指標,讓專家判斷并設計出每個指標的權重,讓評級人員根據打分表打分,相關評級工作人員只對相應指標進行打分判斷,然后根據事先準備好的評分標準確定信用級別。雖然這種評級方法操作過程簡便,但由于使用的是以前的財務資料,沒有現金流分析預測,不能反映評估對象在未來真實的償還能力。
二、完善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的措施
1.引入戰略投資實施股權多元化
商業銀行盡管可以通過規定的制度,有效地提高公司治理效率,但國有股占主導的股權結構使政府行使權力時,缺乏必要的約束與監督,進而會通過各種方式侵占其他投資者的利益。對此,要防范政府股東行使權力時的利益侵犯,其根本方法是采用股權多元化。一方面可以幫助商業銀行處理國有產權虛置,有利于對經營者進行約束;另一個方面可以通過股東之間的相互制約,減少政府股東對其他投資者的利益侵占。所以積極引進戰略性投資者,促使民營企業法人入股商業銀行,在嚴格監管下充分發揮股東的正面作用。在商業銀行股權多元化的同時,還應界定出監管部門的政府股東角色,使銀監會具有相應的獨立性,防止政府股東對其他投資者的利益侵占。
2.加強商業銀行內控監督
對于商業銀行,進一步改善公司治理的方法是加強商業銀行內控監督制度,提高商業銀行的治理改革效率。商業銀行內控監督制度的落實情況同相關領導的業績內容掛鉤,有效構建內控監督制度的考核機制,讓各部門參與到這項考核中去,對于內控監督制度存在的問題及時改進,獎勵表彰內控監督制度嚴格遵守的部門,批評懲處違反內控監督制度的行為。內控監督體系研究者需要發散思維拓展領域,深入到商業銀行的工作一線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問題出現的根源,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通過實證案例分析,變理論知識為實踐經驗。
3.優化商業銀行薪酬制度
商業銀行工作人員的薪酬制度,可以由商業銀行董事會中的薪酬委員會決定,建立績效業績為主的薪酬標準。一是實現以員工職務、工齡為基礎,向工作技能、競爭力為主的薪酬制度轉變;二是提高商業銀行高層管理人員的薪酬透明度;三是實行貨幣化的薪酬管理制度,減少住房、出國旅游等隱形薪酬;四是注意調整商業銀行的薪酬結構,采用長期激勵的薪酬方式,兼顧好商業銀行的長期發展與銀行資深人員的管理激勵。
4.加大貸款償還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要求監管部門對中長期貸款進行強制性的劃分,使之成為次級貸款,在銀行方面要有足額的提取準備金,把可能發生的風險映射到商業銀行的日常經營管理之中。同時,還要建立有效的科學的績效考核機制,對銀行的薪酬制度進行改革,對高端管理人才進行高薪引進,規范商業銀行領導者或管理人員的經營行為。
5.完善商業銀行金融業務制度
我國商業銀行的金融業務與國際接軌,國外的金融理論不斷深入國內金融市場。因此,需要有良好的金融管制來規范金融市場。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商業銀行金融業務方面還有很多不足,要防止因為國內與國外金融業務制度上的差異所造成的管理上的漏洞,給我國商業銀行帶來經濟損失。
6.建立動態評估評級體系
當今社會科技發展迅速,商業銀行可以利用現代信息管理系統,對會計信息提供可靠的質量保障,使日常業務真實化和高效化。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建立銀行動態風險評估系統,通過動態的金融風險預測模型對金融創新進行預測和預警。做到在金融創新實施前、實施中、實施后都能進行風險控制,實時地反映出銀行金融創新的風險,及時感應風險的變動趨勢,并對未來可能發生的狀況做出合理判斷,真正掌握風險管理的主動性,讓銀行的風險管理不再滯后。
三、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的趨勢分析
1.商業銀行國際化
在國家宏觀調控和金融政策方面,積極推進商業銀行跨國經營是必然趨勢之一。我國商業銀行實施“走出去”戰略,必然要面對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因此高起點、高標準是我國商業銀行拓展國外業務的重要原則,選擇跨國企業對商業銀行參股的方式,加快商業銀行在國外發展。
2.銀行業務全能化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在國際金融競爭方面,主要受到跨國銀行的競爭,尤其是對全球金融市場的爭奪。只有建立全能化的商業銀行才能有效的應對競爭。同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商業銀行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我國的商業銀行的業務范圍還沒有形成規模效益,還沒能組建大型的全能化商業銀行集團,以致商業銀行盈利能力與市場競爭能力的不夠強大。因此,我國商業銀行有必要對相關業務進行戰略調整,組建全能化的商業銀行集團,這應是我國商業銀行未來的發展趨勢。
3.業務流程規范化
相比西方國家的商業銀行信息化進程,我國商業銀行在這方面還有待加強。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商業銀行的信息化、網絡化服務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商業銀行的現代化程度也已基本實現,這為業務流程規范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商業銀行在技術創新方面也進行了組織結構的調整,通過加強對業務風險管理以及技術風險管理,使內部控制監督機制有效實施,通過強化商業銀行客戶關系的管理,商業銀行從以業務為中心轉變為以客戶為中心。在開發客戶、綜合理財、風險防范等相關業務方面,通過優化集成,實現了信息與資源的共享。因此,繼續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是商業銀行業務規范化的發展趨勢。
4.網上業務個性化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商業銀行開始注重金融電子化、網絡化的構建。近幾年發展起來的網上銀行成為我國商業銀行業務網絡化的重要標志,它主要靠充分利用數據庫,內部網站技術,對商業銀行現有的業務進行重組,利用互聯網進行客戶的方便快捷交流,和傳統的銀行業務相比更加具有后發優勢,網上銀行業務個性化的發展趨勢也備受商業銀行關注。
5.核心業務優質化
商業銀行應抓住有利于結構調整的時機,不斷的吸收并培養符合市場需要的創新型人才,使自己的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得到提高,為商業銀行的產業升級開拓道路,使自己的金融服務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在已有金融服務種類的基礎上,開發新的金融業務,努力使自己的金融業務更具特色,在激烈的金融市場競爭中產生較高的影響力,以提高中高端金融業務的比例。“大眾業務打基礎,高端業務增利潤”是商業銀行戰略性結構調整的主流趨勢。
6.金融創新科學化
創新是商業銀行不斷發展的內動力。國際金融市場競爭激烈,商業銀行只有不斷進行金融創新才能緊跟時代的發展。金融創新帶來的風險是難免的,但要有效降低風險。商業銀行在進行金融創新時,借助資產證券化把風險轉入二級市場,讓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擴散到整個金融市場之中,通過合理利用金融工具,使商業銀行的經濟效益得到提高。商業銀行在進行金融創新時,需要加強制度建設提高管理水平,要把握好金融創新與風險管理之間的關系,特別是要根據實際情況,注意把握好創新的度,不要在風險不明確的情況下盲目創新,盡量不觸及不熟悉的領域和業務。要充分強化銀行風險管理思想,學習發達國家預防風險的科學方法和手段,借鑒并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經驗,進一步提升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能力。
結語
我國商業銀行作為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需要國家宏觀方面的調控以及金融政策方面的支持配合,也需要在商業銀行自身方面做大做強。在公司治理改革中所出現的若干問題,必須采用多種措施加以完善,只有努力創新,才能實現我國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余磊,張彩虹.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中公司治理問題探究[J].技術與市場, 2009(07)
[2]劉小玄,王冀寧.新興小型金融機構的產權和法人治理機制[J].經濟學動態,2011(02)
[3]柴瑞娟.村鎮銀行公司治理制度之檢視與完善[J].山東大學法律評論,2010(08)
[4]王千.中國金融機構治理風險的現狀分析與對策選擇[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
[5]田錦川.淺議我國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結構的缺陷與應對措施[J].中國經貿導刊,2011(02)
[6]王志文,吳雅玲.淺析國有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機制[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08(02)
[7]王晗,仝書峰.關于我國商業銀行公司治理問題的思考[J].時代金融,2011(18)
一、我國商業銀行經營現狀
目前,我國銀行業實行的是分業經營,各商業銀行主要靠傳統的存貸業務獲取利。傳統單一的獲利方式,已經不適應銀行經營發展的需要。銀行必須開拓新的利潤源泉,改善盈利能力差的現狀。隨著我國經濟市場化程度的加深,銀行的各類客戶對服務的需要也呈現出多元化,多業務綜合化經營是成為銀提高銀行競爭力、爭取優質客競爭發展的必然要求。
業務多元化經營已經成為國際銀行業的發展趨勢。由于兼并之舉盛行,金融活動全球化和經營規模的巨型化,必然引起業務經營混合化和服務功能全能化。借助于高科技和信息技術,國際銀行業早已滲透資本市場和金融衍生產品市場。大量的非傳統金融產品及其衍生產品蓬勃發展,推動商業銀行的服務功能朝綜合化全能化的方向發展,并且為銀行業的利潤提高找到了新的增長點。
二、商業銀行綜合經營的范圍經濟性
1 銀行業的范圍經濟
范圍經濟是研究經濟組織的生產或經營范圍與經濟效益關系的一個基本概念,指利用單一經營單位內原有的生產或銷售過程來生產或銷售多于一種產品而
產生的經濟。具體來說,它是指企業生產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產品而引起的單位成本的降低,或由此而產生的節約。對商業銀行而言,范圍經濟效應指的是隨著銀行經營范圍的多元化,即銀行增加產品的種類或拓寬經營范圍,單位經營成本是否呈下降趨勢,或同樣的投入是否能產生更多的產出。因而對于商業銀行這種金融企業而言,范圍經濟的大小決定了其實現多元化經營以節約成本及提高效益的空間與機會。
2 范圍經濟與綜合經營
對于商業銀行而言,范圍經濟很大層面上是與多元化經營即綜合經營聯系在一起的。實行綜合經營更容易出現范圍經濟。這是因為實行綜合經營能夠帶來下列好處:
①進入成本與營銷成本的節約。金融各行業相互進入的成本較低,這主要是由金融業的資產專用性低這一特征決定的。銀行實行綜合經營,服務更周全,提高了銀行的企業形象,節約了廣告成本。此外,范圍經濟還可以使商業銀行充分利用品牌優勢和營銷網絡。
②改善銀行的內部資金結構,拓展資金的運用渠道,提高銀行盈利。實行綜合經營,能極大地擴展銀行的投資渠道,使銀行內部的資金結構的匹配更合理,銀行的資金得到充分的運用,從而提高銀行的盈利能力。
③規模管理效應。范圍經濟擴大效率管理的覆蓋面。若銀行的管理者具有很強的管理能力,擴展企業的經營范圍,增加其金融業務,可以使管理者的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而且還不必增加新的投入。
④降低銀行的經營風險。綜合經營能夠改善銀行的資金結構,使銀行具有相對合理的資產組合,銀行的資產質量提高,降低了經營風險。
三、商業銀行的發展方向
上文從范圍經濟角度分析了我國商業銀行實行多業務綜合化經營的重要性。因此,擴大銀行業務范圍,允許商業銀行適度綜合經營,可以更好地利用范圍經濟帶來的好處。
1 宏觀發展戰略
(1)樹立正確的競爭理念。
這對我國商業銀行拓展業務領域和實現自身發展是十分必需的。我國商業銀行在確立自己的發展目標時要針對我國具體國情,大力發展中間業務,同時積極拓展其他業務領域,在此過程中必須進行審慎的強項和弱項分析,避免倉促上陣,
(2)確定競爭優勢,制定發展戰略。
銀行必須研究和掌握自己的資源優勢,才能在優勢資源基礎上發展超過競爭對手的業務能力。出色的發展戰略是銀行應對激烈競爭的利器,即銀行的資源如何讓銀行區別于多業務多領域的其他競爭對手,如何協調與控制才能有效地利用資源,從而占有在某項業務中的領先地位。銀行應注重把重要資源部署在對各項業務創造競爭優勢至關重要的地方。業務多元化的決策,不能只建立在對業務范圍有寬泛了解的基礎上,而必須通過對與競爭對手差距和自身優勢進行的嚴謹而細致的分析,從而做出開展某一新業務的決策。
(3)合理部署優勢資源,形成綜合化優勢。
銀行在明確知道其具備的優勢資源和能力,從而開發或引進所缺少的優勢資源和能力,并在現有的優勢資源和能力基礎上將它們進行整合,形成一個共生的、互相加強的整體。通過這種優勢互補、強強聯合的部署,拓展多業務領域才更有把握獲得成功。銀行應該謀求在新業務領域具備長期的競爭優勢,而不是一時的獲利能力。為了實現銀行在新業務領域長期立足和領先,保持可持續增長,進行多業務綜合化的銀行必須創造一些獨創性的產品。要成為最終的成功者,銀行應塑造該行特有的反映其經營特色并對客戶構成吸引力的能力,這是決定銀行占有市場份額和發展趨勢的關鍵因素。
2 具體的業務發展方向
(1)探索銀行業綜合化經營,允許適度混業經營。
我國金融業已經開始在不違背現行法規的基礎上,尋求銀證、銀保合作的途徑,探索混業經營。在改革商業銀行產權結構的同時,適度發展混業經營。從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范圍經濟的特征來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應該努力擴大表外業務和其它非主營業務,積極尋找恰當的分業與混業的交匯點,充分利用當前的政策環境,探索分業條件下的業務交叉經營,為日后的混業經營做準備。
一、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發展進程
我國的城市商業銀行始建于1995年,其前身是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中葉的城市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成立的初衷是為當地居民和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但在當時擴張性財政和貨幣政策以及投資潮刺激之下,盲目開始擴張,最終因管理低下、缺乏監管、違規投資、信用缺失等原因,積累了大量金融風險。為有效防范風險,國務院決定對城市信用合作社開展清理整頓,并著手組建由城市企業、居民和地方財政投資入股組成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其中政府占三成,其余七成可由企業單位和個人入股。銀行取名為“城市合作銀行”,1998 年統一更名為“城市商業銀行”。從此,股份制商業銀行就真正的建立起來了。
二、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發展現狀
(一)整體實力快速增長。2013 年,我國城市商業銀行資產總額達 15.18 萬億元,比 2012 年同期增長 22.93%,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 10.03%;負債總額達 14.18 萬億元,比 2012 年同期增長 22.89%,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 10.04%;截至 2013 年底,我國共有城市商業銀行 145 家。2014 年,中國城市商業銀行總資產超過 18 萬億元,占全部商業銀行資產總額的比重為 13.8%,不良貸款率低于商業銀行平均水平。
(二)地域發展關聯度高。截至 2014 年,全國共有 145 家城市商業銀行,其中千億元規模以上 29 家,已上市 3 家。總體上看,城市商業銀行發展空間主要被限定于其所屬的中心城市,而不同城市之間經濟總量以及金融環境的差異,成為導致不同地區城市商業銀行發展差異的主要因素。以全國范圍看,經營績效好的城市商業銀行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其中資產規模 5,000 億元以上的共 3 家,分別是北京銀行、上海銀行和江蘇銀行,盈利規模在 70 億元以上;資產規模在 2,000 億元至 5,000 億元的共 9 家,盈利規模在 25 億元至 45 億元之間;資產規模在 1,000 億元至 2,000 億元的共 17 家,盈利規模在10 億元至 25 億元之間;資產規模在 1,000 億元以下的共 116家。資產規模最大的 10 家城商行總資產占比 40.82%,凈利潤占比 37.18%,體現了較高的集中度和兩極分化程度。
三、我國城市商業銀行未來發展趨勢
(一)職能延伸,向綜合化、全能化方向發展
隨著銀行高科技的迅速發展,銀行的管理法規日臻完善,加上銀行自身的內部管理和內控制度愈來愈科學,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的職能將進一步延伸,向綜合化、全能化方向發展。銀行業務多元化,可以分散風險,增強其抗風險能力,能使得收入來源渠道也多元化,且各種業務直接可以做到交叉互補,因而可以從整體上增強銀行盈利能力,可以為客戶、為社會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金融服務,這樣既節省客戶同銀行打交道的成本,又提高了金融業的服務效率。城市商業銀行向綜合化發展、全能化運作,是一種發展方向和趨勢。
(二)把握利率市場化機制,提升競爭力
隨著中國人民銀行自 2013 年 7 月 20 日起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及自 2015 年 10 月 24 日起不再設置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存款利率浮動上限,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城市商業銀行應好好把握利率市場化機制,發揮其優勢,增強自身競爭力。利率市場化之后,商業銀行將采取差異化的利率策略,可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加大金融機構對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融資變得多元化,促使金融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也有利于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利率市場化后,金融機構也可從中獲利;貸款利率市場化以后,一些金融機構可能會上浮貸款利率,那么就能夠獲得更多貸款利息收入,為銀行增加更多獲利能力;利率市場化后,銀行也更加嚴格審核貸款人的信用狀況,信用好的貸款者將更多地受到青睞;利率市場化后,銀行存款利率一般會提高,貸款利率則會下降,老百姓將會得到更多的實惠,同時促進信用體系向前邁進一步。
(三)發展虛擬銀行
傳統銀行的競爭力主要在于資產規模、機構網點、地理位置等,但網絡銀行的低成本與個性化服務能力使銀行的核心競爭力發生轉移,從而改變傳統銀行依靠營業網點的擴張方式。因此,網絡銀行將為城市商業銀行贏得競爭優勢。城市商業銀行要通過發展網絡銀行,充分利用高科技技術優勢,實現無網點業務擴張,通過利用設計的軟件系統,使客戶在網絡上進行查詢、轉賬、資金交易等業務,從而進一步突破業務的地域限制,這將是城市商業銀行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趨勢。
四、城市商業銀行發展需要注意的問題
無論任何時候,都要正確處理穩健、發展、效益之間的關系。當前,城市商業銀行面臨著激烈的競爭,任何安于現狀、不求進取的想法都不利于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但是,加快發展必須堅持以依法合規、加強管理、防范風險為前提。從目前實際看,城市商業銀行發展中值得關注的不是發展的動力不足,而是發展中的沖動往往因渴求發展而忽視穩健的問題,所以城市商業銀行一定要處理好發展、效益與穩健三者之間的關系。決不以一時的發展、效益為代價而破壞穩健的基礎。發展是建立在穩健發展上的發展,效益是建立在穩健基礎上的效益,是實實在在的增長速度,是一種長期的、可持續的發展,這樣才算是走高質量的發展之路。
中圖分類號:F83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11-000-02
一、中國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發展現狀
推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為投資、出口、消費,以高投資、高出口、低國內消費的粗放型增長模式難以為繼,中央決策層不斷推出改善收入分配格局的方案,提高低收入者的消費收入,培育一個龐大的中等收入階層。為刺激我國內需市場的旺盛奠定階層根基。隨著民生財政政策的不斷推進,藏富于民將是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核心。一個龐大的中等收入階層,必然會帶來巨大的內需市場。零售業務的發展將成為啟動這個龐大內需市場的助推器。零售業務的發展與民生領域息息相關,與個體的投資和消費活動密切相關。
在改革開放前,商業銀行基本上只有居民儲蓄一項零售業務,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社會公眾的可支配不斷提高,消費觀念不斷更新,金融投資意識不斷加強,以居民為主的零售業務悄然興起。特別近幾年,隨著理財業務發展,銀行競爭白熱化,各大銀行爭先大力發展零售業務。零售業務從最初單一的存款競爭,發展為涵蓋中間業務、負債業務、資產業務的零售業務體系,中國目前零售業務的主要內容如表1-1:
表1-1 中國目前零售業務的主要內容
業務種類 零售業務品種
零售資產業務 抵押貸款;大額耐用消費品貸款;信用卡透支;小額信用貸款等
零售負債業務 活期儲蓄存款;定期儲蓄存款、信用卡存款、金融債券等
零售中間業務 銀行卡業務;代收付業務;理財業務;保管箱業務;外匯業務;信息咨詢業務等
1.零售資產業務在我國商業銀行中主要以消費信貸為主,而消費信貸主要是由銀行向消費者提供資金,以此來滿足某種消費需求的信貸方式。在我國目前擴大內需刺激消費的方針政策下,人行也積極配合出臺了刺激消費的信貸政策,如《關于加大信貸投入支持住宅建設和消費的通知》、《個人住宅貸款管理辦法》、《汽車消費貸款管理辦法》等,消費信貸規模整體增長較快,但在信貸總量中所占比重較低。(1)住房消費信貸增速較快,發展潛力巨大我國居民用在住房方面的消費支出與發達國家相比,其比重還是比較低的,但伴隨著我國居民居住條件的改善,住房商品化進程的加快,住房支出在居民消費支出中的比重增長迅速。(2)汽車消費貸款發展迅速,獨立經營將成為未來發展趨勢我國目前的汽車銷售中,涉及汽車貸款的最多只有10%-15%,而發達國家的汽車消費信貸達到了60%以上,因此我國汽車貸款市場的發展潛力非常巨大。商業銀行零售業務在開展汽車貸款方面具有專業化的傾向,并且獨立經營在成本核算上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因此,商業銀行在開展零售業務方面把汽車消費貸款獨立出來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3)中小企業貸款需求有所緩解,為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政府有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使各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積極采取措施,改進金融服務的方式,從而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如工商銀行允許小企業在申請期限是3年之內的貸款時可有自然人給與提供財產擔保并承擔代償責任。建設銀行提出:建立符合中小企業特點的授信和信用評級制度;在中小企業比較發達的一級分行所在地區設立中小企業管理經營中心等。
2.我國商業銀行的零售負債業務自1984年以來得到長期穩定增長,并且在支持經濟增長,吸收家庭儲蓄方面已經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我國零售負債業務中工、農、中、建四大銀行占有絕對優勢。四大銀行在2000年儲蓄存款中的占比達71%,而到2005年上半年其儲蓄存款的占比已經達到87%,到2013年,更是達到89%。近年來,隨著股市分流速度減緩和金融危機的影響,銀行儲蓄增加。
3.零售中間業務發展較快,但在營業收入中占比較低,商業銀行零售中間業務在我國的起步比較晚,并且其利潤收入在總收入中的占比很低,同時中間業務主要以、咨詢等服務方式為主,業務品種數量非常少。自上個世紀90年代,我國商業銀行零售中間業務才開始逐漸發展起來,雖然起步晚,但發展速度較快。零售中間業務以業務為主,各家商業銀行為在競爭中取勝,積極開展產品創新,并漸漸把創新的重點轉移到風險較小、收益較高、成本較低的咨詢、保管箱等類中間業務上。例如:工商銀行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城鎮居民,在開展零售業務時,工商銀行在運用網絡、自動柜員機等先進設備的基礎上,逐漸突破傳統存取款等儲蓄業務的單一形式,不斷滿足居民的各種金融需求。工商銀行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其零售中間業務已經初步形成以個人理財為品牌,以工資為龍頭的8大類150多種業務組成的中間業務體系。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3年統計年報顯示,到2013年底,我國擁有136072萬人,全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收入8896元,比上年增長12.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中位數為7907元,增長12.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比上年增長9.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為24200元,增長10.1%。
表1-2 2013年年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及其增長速度
單位:億元
指 標 年末數 比上年末增長%
各項存款余額 1070588 13.5
其中:住戶存款 465437 13.5
其中:人民幣 461370 13.6
非金融企業存款 380070 10.1
各項貸款余額 766327 13.9
其中:境內短期貸款 311772 16.3
境內中長期貸款 410346 12.8
2013年末主要農村金融機構(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人民幣貸款余額91644億元,比年初增加13324億元。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消費貸款余額129721億元,增加25401億元。其中,個人短期消費貸款余額26558億元,增加7198億元;個人中長期消費貸款余額103163億元,增加18203億元。
這為我國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發展提供了無限大的發展空間,但是我國商業銀行零售業務還是塊人人窺伺但發展卻相對滯后的市場,大多數國內商業銀行零售業務比重不到3分之1,和發達國家零售業務占比50%以上的比率相比較,我國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發展還是相當滯后。
伴隨對公領域利潤的削減,商業銀行在強勢的對公領域議價能力較弱,在零售業務領域,商業銀行保持著傳統的議價優勢地位。民間企業家的融資難催生的高利貸,民間金融需求的旺盛與供給的極其不協調,引致個體經營戶對金融需求極度饑渴。零售業務的發展恰好彌補這一融資領域的空白,于國于民都是重要的利好政策。因此各大商業銀行追逐零售板塊的利潤將是未來商業銀行格局的重要風向標。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的發展對解決民間融資需求難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零售業務板塊中的小企業貸款和個人經營貸,都是針對民間中的融資需求難而設計的產品這些商戶大都為各城市的中產收入階層。零售業務的門檻往往要求商戶有房產抵押、凈金融資產等準入標準,因此被商業銀行遴選中的客戶往往具有較高的信用標準。零售板塊業務的利潤率也遠高于對公板塊業務的利潤率。
二、中國商業銀行零售業務主要存在問題
零售業務在國外銀行已經有數百年發展歷史,但是對于中國,還是一個相對新的銀行業務品種,且我國階段正是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時期,商業銀行在這種背景下開展的零售業務也帶有特殊性。這些特殊性不但表現在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的經營上,而且表現在我國商業銀行零售業務風險管理上,正是由于這些特殊性存在,導致了我國商業銀行零售業務存在的問題。
最優金融結構理論闡明了一國或地區最優金融結構是不同的,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最優金融結構沒有可比性,適合經濟、文化、政治狀況是優化金融結構的內在顯著變量。我國今后一段時期經濟發展表現出一些全新的特征:經濟增長趨緩,步入從中等收入發展中國家向高等收入國家轉變的時期,從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向第一經濟體發展的階段,經濟發展對內需重點依賴的趨勢明顯。因此,關注經濟新變化和新趨勢,借鑒他國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探討銀行發展,特別是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發展的理論支持課題,顯得尤為重要,而當前系統、有效支持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發展的理論缺乏有效供給。
銀行業金融機構具有資產負債比率高、期限錯配、負債主體分散、資產交易信息不對稱性較強、外部監管嚴格等獨特的行業特征,使得商業銀行公司治理與一般企業相比而言,要求更為嚴格。我國商業銀行公司治理具有銀行公司治理的普遍特點,又兼具地方政府不同程度控制的特殊之處。在運營時期較短、基礎較差、地方政府控制和干預較強的現狀下,在轉型戰略確立和實施進程中,我國商業銀行公司治理需要解決內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問題,形成體現自身功能定位和服務職能、統籌利益相關者均衡目標、契合內外資源稟賦、兼具現代公司治理規范的商業銀行內部治理模式和機制。
三、中國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發展趨勢
零售業務具有客戶數量多、風險低、業務分散等特點,可以很好地規避系統性風險。要充分認識零售業務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及時轉換經營觀念,調整經營戰略,真正把零售業務當作主要業務來抓,將信貸投放由支持生產為主轉變為支持生產與消費并重,把服務對象由企業為主轉變為企業與個人消費者并重,樹立以個人為中心的營銷觀念和服務意識,科學設計零售業務的運作模式及所采用的手段,使零售業務朝著健康、高效的軌道發展。
零售業務要重點關注潛力客戶群,主要是在校大學生、青年職業人員等一些有較強增長潛力的客戶。這些年輕人都會用電腦,他們對應的是電子產品,應該作為電子銀行重點發展的一類客戶群,對他們的品牌規劃將來應該成為代表科技與時尚、充滿進取精神的象征。而中高端客戶對應的是理財產品,要為他們提供各種優惠的待遇和綜合的理財服務,成為代表成功與財富、具有國內領先地位的個人理財的品牌。只有真正樹立起客戶導向的理念,并以此理念為核心提升客戶服務,才能催動零售業務的發展壯大。
關鍵詞:
地方商業銀行;區域經濟發展;發展狀況
近些年,隨著金融業的開放,我國的城市商業銀行發展速度不斷提高。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關系到整個金融秩序的穩定和社會的穩定。因此,對于城市商業銀行未來發展問題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發展進程
我國的城市商業銀行始建于1995年,其前身是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中葉的城市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成立的初衷是為當地居民和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但在當時擴張性財政和貨幣政策以及投資潮刺激之下,盲目開始擴張,最終因管理低下、缺乏監管、違規投資、信用缺失等原因,積累了大量金融風險。為有效防范風險,國務院決定對城市信用合作社開展清理整頓,并著手組建由城市企業、居民和地方財政投資入股組成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其中政府占三成,其余七成可由企業單位和個人入股。銀行取名為“城市合作銀行”,1998年統一更名為“城市商業銀行”。從此,股份制商業銀行就真正的建立起來了。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進程分為三個時期:一是從1995年到2006年,這段時間是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初期。從1995年城市商業銀行組建之初,到2006年,由于國內經濟的迅速發展,城市商業銀行的數量持續增加,有些區域銀行的業務量已經超過了大型銀行,其初期發展格局也已基本完成;二是2006年至2011年,這段時間是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進化期。2006年以后,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周邊的農村建設也變得很快,與之相配套的基礎設施也開始投入,有些銀行抓住機會,快速成長。作為一個發展節點,上海銀行寧波分行的開業,開啟了城市商業銀行以開設異地分支機構、合并重組等方式實現區域性經營的發展趨勢。這個階段可以被認為是城市商業銀行發展的進化期;三是2011年以來的10年,被稱為城市商業銀行發展的改革期,是城市商業銀行能否發展壯大的關鍵階段。這一時期的特點是革除舊弊、自主創新、優化結構、順市而為,以從容應對前所未有且動態發展的金融市場。隨著市場化進程的加快,許多外資銀行涌入國內市場,他們具有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獨特的營銷方式,這給我國城市商業銀行帶來極大的沖擊,有些銀行甚至喪失企業競爭力。因此,城市商業銀行需要進行營銷方式改革,研發有自身特色的創新產品,這樣才能在競爭中占得主動,在逆境中求得發展。
二、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發展現狀
(一)整體實力快速增長。2013年,我國城市商業銀行資產總額達15.18萬億元,比2012年同期增長22.93%,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10.03%;負債總額達14.18萬億元,比2012年同期增長22.89%,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10.04%;截至2013年底,我國共有城市商業銀行145家。2014年,中國城市商業銀行總資產超過18萬億元,占全部商業銀行資產總額的比重為13.8%,不良貸款率低于商業銀行平均水平。
(二)地域發展關聯度高。截至2014年,全國共有145家城市商業銀行,其中千億元規模以上29家,已上市3家。總體上看,城市商業銀行發展空間主要被限定于其所屬的中心城市,而不同城市之間經濟總量以及金融環境的差異,成為導致不同地區城市商業銀行發展差異的主要因素。以全國范圍看,經營績效好的城市商業銀行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其中資產規模5,000億元以上的共3家,分別是北京銀行、上海銀行和江蘇銀行,盈利規模在70億元以上;資產規模在2,000億元至5,000億元的共9家,盈利規模在25億元至45億元之間;資產規模在1,000億元至2,000億元的共17家,盈利規模在10億元至25億元之間;資產規模在1,000億元以下的共116家。資產規模最大的10家城商行總資產占比40.82%,凈利潤占比37.18%,體現了較高的集中度和兩極分化程度。
三、我國城市商業銀行未來發展趨勢
(一)職能延伸,向綜合化、全能化方向發展。隨著銀行高科技的迅速發展,銀行的管理法規日臻完善,加上銀行自身的內部管理和內控制度愈來愈科學,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的職能將進一步延伸,向綜合化、全能化方向發展。銀行業務多元化,可以分散風險,增強其抗風險能力,能使得收入來源渠道也多元化,且各種業務直接可以做到交叉互補,因而可以從整體上增強銀行盈利能力,可以為客戶、為社會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金融服務,這樣既節省客戶同銀行打交道的成本,又提高了金融業的服務效率。城市商業銀行向綜合化發展、全能化運作,是一種發展方向和趨勢。
(二)把握利率市場化機制,提升競爭力。隨著中國人民銀行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及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不再設置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存款利率浮動上限,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城市商業銀行應好好把握利率市場化機制,發揮其優勢,增強自身競爭力。利率市場化之后,商業銀行將采取差異化的利率策略,可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加大金融機構對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融資變得多元化,促使金融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也有利于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利率市場化后,金融機構也可從中獲利;貸款利率市場化以后,一些金融機構可能會上浮貸款利率,那么就能夠獲得更多貸款利息收入,為銀行增加更多獲利能力;利率市場化后,銀行也更加嚴格審核貸款人的信用狀況,信用好的貸款者將更多地受到青睞;利率市場化后,銀行存款利率一般會提高,貸款利率則會下降,老百姓將會得到更多的實惠,同時促進信用體系向前邁進一步。雖然利率市場化以后,并不意味著所有金融貸款利率都會升高,中小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經營壓力可能會有所增加。我國的城市商業銀行都是由政府控制的,銀行領導和工作人員都由政府指派,基本上就是政府自己的銀行,與地方政府、中小企業、社區和居民關系更為密切,在處理風險和其他問題上更容易獲取政府的支持。城市商業銀行要發揮自身地域優勢,學習西方國家成熟的市場運作機制,把握利率市場化機遇,增強市場競爭力,將是未來的發展機遇和方向。
(三)發展虛擬銀行。傳統銀行的競爭力主要在于資產規模、機構網點、地理位置等,但網絡銀行的低成本與個性化服務能力使銀行的核心競爭力發生轉移,從而改變傳統銀行依靠營業網點的擴張方式。因此,網絡銀行將為城市商業銀行贏得競爭優勢。城市商業銀行要通過發展網絡銀行,充分利用高科技技術優勢,實現無網點業務擴張,通過利用設計的軟件系統,使客戶在網絡上進行查詢、轉賬、資金交易等業務,從而進一步突破業務的地域限制,這將是城市商業銀行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趨勢。
四、城市商業銀行發展需要注意的問題
無論任何時候,都要正確處理穩健、發展、效益之間的關系。當前,城市商業銀行面臨著激烈的競爭,任何安于現狀、不求進取的想法都不利于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但是,加快發展必須堅持以依法合規、加強管理、防范風險為前提。從目前實際看,城市商業銀行發展中值得關注的不是發展的動力不足,而是發展中的沖動往往因渴求發展而忽視穩健的問題,所以城市商業銀行一定要處理好發展、效益與穩健三者之間的關系。決不以一時的發展、效益為代價而破壞穩健的基礎。發展是建立在穩健發展上的發展,效益是建立在穩健基礎上的效益,是實實在在的增長速度,是一種長期的、可持續的發展,這樣才算是走高質量的發展之路。
主要參考文獻:
[1]丹,王洪靜.中國城市商業銀行經營風險的評價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0.12.
[2]李樹生,何廣文.中國農村金融創新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8.
目前金融自由化的趨勢進一步強化,以證券領域為中心的金融商品和金融手段的創新,模糊了不同金融業務的界線,加強了分業管理的難度;同時金融證券化與金融衍生工具的高度發展,使得銀行的傳統存貸款業務日益萎縮,銀行作為金融中介機構的職能受到極大的威脅。同時投資銀行業務的繁榮與銀行業務的萎縮形成了鮮明對比,徹底打破了金融服務產業原有的平衡,銀行機構滲透到其它金融領域的要求日益高漲。金融商品不斷推陳出新,金融機構所需資金越來越大,單一的商業銀行或證券公司已無法獨自承擔日新月異的新金融商品的承銷,也無法滿足企業一攬子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和居民多樣化的金融服務的需要。以分業管理為核心的金融監管制度因而從底部產生了動搖。全能化的銀行將是本世紀發展的主流,銀證合作是金融市場內在聯系的必然要求,是全球銀證關系的發展趨勢。
我國證券公司的現狀及中外證券公司的對比分析
1、入世后日益激烈的競爭格局
從中國入世時做出的承諾來看,證券業堅持了循序漸進原則,但國內證券公司受到的競爭沖擊仍然很大。由于我國證券公司的業務種類單一,結構雷同,沒有形成自身的經營特色,各證券公司之間的業務競爭又異常激烈,并停留在無序、較低層次的競爭階段。隨著入世步伐加快,國際級的投資銀行和包羅萬象的金融百貨公司正搶灘中國,或獨資或合資,這帶來科學的管理理念、先進的技術手段、全方位的業務創新和高效的優質服務。以目前國內證券公司的競爭實力,尚不足以與外國的證券公司相抗衡,故面臨激烈的競爭。
2、中外證券公司的對比分析
規模比較。我國證券公司發展所面臨的“瓶頸”以規模偏小為首。規模小必然導致抗風險能力不足,開拓新業務能力弱,無力開拓國際市場,更談不上與國外龐然大物似的投資銀行競爭。截至2000年末,我國101家證券公司注冊資本金在10億元以上的只有22家。而同期美國前10位的投資銀行,資本金規模從30多億美元到接近200億美元。過少的資本使國內證券公司賴以進行資產擴張的基礎薄弱。就資產規模而言,中外證券公司的差距更加懸殊。至2000年末,我國證券公司的資產總額約695億美元,而同期摩根斯坦利總資產為4268億美元,美林集團總資產為4072億美元。雖然由于中美證券公司核算口徑不同使得數據不完全具有可比性,但中外證券公司資產規模的差距也由此可見一斑。
業務比較。國外證券公司業務的主要特點是范圍廣、適應性強、創新能力突出。其主要業務包括證券承銷、證券交易、兼并收購、基金管理、項目融資、金融工程、金融咨詢等,涉及金融所有領域,地域范圍涵蓋全世界。業務多元化的結果使得收入來源呈現分散化,提升了抗風險能力。其較強的研究開發力量和突出的業務創新能力也促使金融創新層出不窮,既滿足了客戶投資、理財的多樣化需求,也大幅增加了利潤來源。而中國證券公司目前開展的主要業務仍然是“老三樣”:經紀、承銷和自營業務。業務單一造成利潤來源的渠道狹窄。作為證券市場發達國家的證券公司重要業務內容的企業購并、資產證券化等業務,國內證券公司基本上尚未大規模開展。這種收入結構,加重了證券公司對二級市場的依賴性,一旦市場行情低迷,或傭金制度市場化,券商的整體經營狀況就面臨較大影響。
我國證券公司的現實選擇與發展趨勢
作為一種從事混業經營的組織形式,金融控股公司能夠集約化地使用金融資源。通過在控股公司內形成一個“蓄水池”,對子公司資金流動性進行統一管理,可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通過統一融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融資成本;通過對信息系統、客戶信用評估結果等金融資源的統一配置,在不同金融機構之間相互交叉或捆綁銷售各種金融產品,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金融服務,既能放大經營效益,又能實現資源共享下的成本節約,同時還避免了嚴格的分業經營下因交易成本太高而壓抑金融創新。此外,通過各子公司相互抵消盈虧或關聯交易,還可能降低控股公司整體的稅務支出。
我國現階段面對金融集團(如中信集團、山東魯能集團等)的出現,證券公司首先應該認識到:金融集團的出現是參與國際競爭的必然結果;同時,組建新的金融控股公司可以先采取較簡單的形式,模式有多種,其中以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為主要的子公司“銀證融合”模式為主要選擇。所謂“銀證融合”模式,即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通過股權合作,以合并重組的形式組建新的金融控股公司。在該模式下,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均作為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而存在,設立一個控股公司(母公司)對它們進行控制。
1、“銀證融合”模式的優勢
1)促進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業務互動
一方面,商業銀行(子公司)可以為證券公司(母公司)提供強大的資本、營銷及品牌等支持。首先是資本支持。在與國外證券公司的競爭中,我國證券公司存在資本規模過小的問題。如果通過“銀證融合”方式組建金融控股公司,證券公司就能獲得商業銀行強大的資本支持。這是因為同屬一家金融集團,商業銀行能夠把握證券公司的資信情況,提供各種資本支持較為便捷。同時,向本集團內部的證券公司提供資本支持還能夠降低商業銀行的許多交易成本和監督成本。其次我國證券公司由于發展起步較晚,營銷網絡遠未建立起來。而商業銀行,特別是國有四大商業銀行卻有遍及全國的分支機構,應加快以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的大型金融控股公司建設。可將每個國有商業銀行重組為一個金融控股公司和若干個股份有限公司。再加上如果以“銀證融合”方式組建金融控股公司,商業銀行便能以其龐大的分支機構為證券公司提供諸如股票、債券等各種有價證券更多、更快的銷售服務。另外,商業銀行可以為證券公司提供例如借殼或買殼公司在資本市場上選擇殼資源等的配套服務。
另一方面,通過銀證融合,商業銀行可以辦理證券公司的證券交易資金清算、申請證交所的驗資行資格等業務,商業銀行可以同證券公司合作發展咨詢業務。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在開展業務和調查研究的過程中掌握有大量信息資源,二者在信息交流的基礎之上共同發展顧問咨詢類業務具有廣闊的前景。目前,商業銀行可與證券公司合作,為客戶提供投資、理財和項目咨詢等顧問服務,并收取一定費用。通過銀證融合,商業銀行能以財務顧問的身份進一步發展這類業務。商業銀行可以與證券公司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最后,通過銀證融合,證券公司可以以更優惠的條件為商業銀行客戶提供關于收購兼并、資本與債券發行等多種服務。這樣,商業銀行便能保持和發展穩定的客戶基礎,增加商業銀行乃至于金融控股公司的品牌價值。
2)促進金融業創新
銀行在提高傳統業務經營水平之外,普遍重視開發新的業務品種,包括各種形式的代收代付、保險、委托理財等表外業務,以及項目融資、顧問咨詢、信息服務等證券公司業務。同時,證券公司也在不斷努力開拓新業務的同時,把觸角伸到傳統的商業銀行領域,如開展各種形式的存貸業務等。通過銀證融合,突破分業經營的種種限制,不斷推出各種金融創新業務,如資產管理、現金管理、全方位的融資服務、商業銀行等,以優質服務爭取優質客戶。
3)審批、管理等方面的交易成本較小
以“銀證融合”模式組建金融控股公司,與把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公司等同時集結在一起組建金融控股公司相比,較易得到政府的批準,各種審批程序也會相對較少,故審批的成本會相對小得多。另外,以“銀證融合”模式組建的金融控股公司在動作時,與把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公司等同時集結在一起組建的金融控股公司相比,較易操作。
2、“銀證融合”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現行的法律法規為銀證融合留下發展空間
由于國內外因素的變化,在實踐中我國許多金融政策已顯露出向混業經營方向轉變的跡象。如2000年2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聯合了《證券公司股票質押貸款管理辦法》,允許符合條件的證券公司以自營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券作質押向商業銀行借款,實際上就是允許商業銀行資金間接進入證券市場。2001年7月初,中國人民銀行施行了《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規定》,明確商業銀行在經過中國人民銀行審查批準后,可以開辦金融衍生業務、證券業務,以及投資基金托管、信息咨詢、財務顧問等業務。分業管理并不意味著分業經營,通過銀證融合組建金融控股公司,能夠繞過分業與混業之爭。事實上,政府并沒有對先行的金融控股公司采取遏制甚至打擊的措施,反而正式批準了中信集團、平安集團等組建金融控股公司。據悉,為適應金融企業多元化經營的發展趨勢,加強對金融控股公司在銀行業、證券業跨行業經營的監管,中國人民銀行正在制定有關金融控股公司的管理辦法。
2)已有銀證合作的基礎
目前通過像商業銀行的證券融資、債轉股、證券公司準入銀行間拆借市場、銀證轉賬等業務中的這樣的合作和溝通,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彼此之間較為了解,為以銀證模式組建金融控股公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