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8 17:25:4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生物學科的魅力,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突出導語
課題導入是課堂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成功的導入能夠承上啟下,開宗明義,抓住學生的心理,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把學生帶入生物教學的情境之中,為完成教學任務創造了條件。因此,課題導入是一種教學藝術,是教師的學識、智慧、口才、情感的綜合體現。要把導言設計好應該考慮如下幾個問題:
1.導語要有針對性。導言的設計是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根據教學目的、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點而定的。因此,每種導言都從明確目的出發,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和內容,啟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造成追求答案的渴望心理,最終達到理解教材和識記教材的目的。
2.導語要有趣味性。設計導言要做到引人入勝,使教材內容以新鮮活潑的面貌出現在學生面前。這樣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引導和促進學生去接受新教材,防止學生產生單調枯燥的厭倦心理。 因此,教師必須重視精心設計導言,使學生產生渴望學習的心理狀態,引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投身到學習活動中,為整個課堂教學過程打下良好的開端。
3.導語對學生要有啟發性。導言對學生接受新內容具有啟發性,以便使學生實現知識的遷移。通過淺顯而簡明的事例使學生得到啟發。富有啟發性的導言導入新課,能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激發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以達到調動學生思維活動的積極性,促使他們更好地理解新教材。
二、優化語言
有了好的導言是這堂課成功一半。學生已經進入你所設下的圈套并激發了他們的積極性,下面就要看教學過程中語言的魅力了。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鮮明而深刻的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我們深信,高度的語言修養是合理的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這體現了語言在課堂教學中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把深奧的事理形象化,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將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教材的主要內容呢?生物課堂教學在運用語言時,主要應注意以下藝術技巧:
1.形象比喻,妙趣橫生。要使學生覺得生物課“有趣”,關鍵在于教師能設疑激趣,扣人心弦。形象的語言可營造出真實生動的情景,引人入勝的氛圍,而枯燥無味的語言無疑是一副“催眠劑”。所以教師的語言一定要生動形象、活潑有趣、深入淺出,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教師的語言要生動,可運用形象的比喻將難以理解的問題變得通俗易懂。例如在講葡萄糖和肝糖原的關系時,我把它們比喻為銀行的活期儲蓄,葡萄糖和肌糖原的關系比喻為定期儲蓄;在講人體免疫的三道防線時把他們依次比喻為護城河、城墻和城墻里的警察。通過比喻,不但給枯燥的語言注入了調味劑,使學生興趣倍增,且可借以豐富和美化課堂語言,從而達到傳授知識的目的。
2.語言要嚴謹,準確,講究科學性。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教學語言不僅要有趣味性,而且要有科學性。如果教學中指鹿為馬,把錯誤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就會影響教學質量,誤人子弟。因此,教師要吃透教材,在課堂教學語言的科學性上下功夫。例如在講生長素時容易口誤說成生長激素;糖尿病患者糖氧化供能發生障礙(糖字不能丟);如線粒體是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主要兩個字不能丟)等。
三、活用多媒體
生物教學強調情境與協作,重視直觀和操作,提倡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某些內容的處理上如果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文本、聲音、圖像、動畫等的綜合處理及其強大交互式特點,能充分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為課堂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就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地改變傳統教學的單調模式,從而使學生的樂學落到實處。多媒體在教學上主要有以下好處:
1.輕松展現出未知的實物圖。老師的口才再好,比喻再恰當,講出來的東西在學生頭腦中還只是一個模糊的印象,甚至學生想象出來的東西與我們的實物相去甚遠。所以在教學中如果利用多媒體把實物圖展示給學生看,效果會更好。例如“花的結構(如雄蕊、雌蕊、花瓣、萼片等)”、“染色體的實物圖”、“胚芽鞘的實物圖”等圖片就可以讓學生輕輕松松的感受到。
2.讓連續的生理過程真正的動起來。傳統的教學不能把連續進行的生理過程講得很形象,而且容易出現脫節現象,但是利用多媒體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教學中我會利用Flas,直觀地把連續的生理過程展示給學生看,例如在處理“細胞的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噬菌體侵染細菌過程”、“轉錄和翻譯”等難點章節時,靈活運用多媒體,就可以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形象化,達到預期的效果。
3.容量大,節約時間。在進行練習講評的時候經常會聯系到以往學習的東西,如果教師不復習的話,學生聽不懂,復習的話可能會涉及到一個復雜的過程,時間上不允許。例如在講到基因型為AaBb的生物產生幾種類型的配子時,如果學生對減數分裂不熟悉,教師是沒有時間畫圖給學生分析的,而多媒體教學的話就可以馬上從電腦里調出減數分裂過程圖放給學生看,既達到復習的目的,又節約了時間。
可見,恰當地選用多媒體制作課件來輔助教學,能使學生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
四、轉換角色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對學習的態度與任課教師的態度有直接的關系。如果學生喜歡某位老師,則他們對這位老師所教課程不但偏愛而且努力學習,與其他課程相比可能學得最好,即使后進生也是這樣。因此在教學中如何處理好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對于提高教學質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要轉換我們的角色,讓學生喜歡自己的老師,進而喜歡老師上的課。那么怎樣去做呢?下面我談談自己角色轉換并在與學生建立和諧關系方面的幾點認識。
教育不僅是為了傳授知識,培育能力及應付考試,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多方面的素質得到整體提高。換句話來說學生不僅要有知識技能,而且要有更好的身體素質、道德素質、審美素質、心里素質和人文素質。要全面發展學生的各種潛能,就不能丟棄培養學生良好審美素質的任務,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就離不開美育。審美素質是現代人的素質結構中基礎性的要素之一,它具有相對獨立性,又能對道德、心里、人文等素質要素的提高產生影響。所以,沒有美育的素質教育是不完整,不全面的。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愛美是人的一種天性,審美趣味就是這一天性的具體體現。但是。由于各種后天因素的影響,比如,家庭環境,人際交往,社會風尚等。故此,審美趣味不僅因人因時因地而異,而且還存在高雅低俗之分。人在青少年時期,趣味是最濃的,若不將他們引導到高尙趣味的路上,他們就可能流入低俗趣味的污道。因此,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去做呢?現在就以我這十來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淺談幾點看法,與同仁們商榷。
1 用形象生動的審美材料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美育活動中來
生物學科恰好具備了這方面的優點,生物課程里的生動形象的審美素材隨處可見。比如,植物的花和果實以及根、莖、葉幾乎毫無例外地受到人們的歡迎,尤其是植物的花朵更是令人賞心悅目。不僅如此,生物學還包含了可以用數學表達的形式美。例如蜜蜂所造的巢穴和燕子搭的窩都蘊含著數學美。蜂房不僅是完美的,而且是科學的設計:它的正面由正六邊形組成,不僅美觀整齊,而且使用面積最大;其底部由三個全等棱形頻接起來,而且每個棱形的鈍角都是109度28分,另外的銳角是它的補角,為70度32分。那么,在生物教學中我們如何巧妙地利用他們呢?比如,在講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這點知識時,我是這樣做的:先讓同學們下去認真預習,通過預習讓他們列舉出生活中常見的昆蟲有哪些?并對他們的生活習性、發育情況和所筑巢穴進行了解,在上課時我先按教學大綱將書本知識以師生互動的形式講完,然后我就抓住適當時機對同學們進行美育教育: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對家蠶、蝗蟲、蜜蜂、蒼蠅、蚊子等昆蟲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你們對蜂的巢穴了解有多深呢?這時,同學們爭先恐后的回答:了解,它們是由許多許多的小孔連在一起而形成的。我接著追問:那你們知道這些小孔是一個什么樣的幾何外形呢?這時就有大部分的同學回答不知道。我急忙抓住同學們這種強烈的求知欲望給他們詳細地講解蜂房的構成:它的正面由六邊形組成,不僅美觀整齊,而且使用面積最大;它的底部由三個全等棱形拼接起來,而且每個棱形的鈍角都為109度28分,另外的銳角是它的補角,為70度32分。同學們一聽不由得發出“哇!”的一聲驚嘆。同學們的驚嘆聲剛落我就說:這只是你們對蜂房的一個了解,生物學乃至大自然中有許多許多奇妙的東西,只要你們用心觀察,用心體會,有待于你們發現的問題還很多呢!這樣一來,不但引發了學生的想象,而且還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審美意識。
2 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以美引真”,不要一味追求所謂的“美”而歪曲“事實”
生物是一門自然學科,生物學的教育尤其要強化客觀性。一個合格的自然科學工作者不能以個人 的喜好影響他們的理性判斷,簡單來說,一個搞植物學的人不能因為喜歡花兒討厭給花帶來養分的糞便。就拿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說的一句話“鮮花插在牛糞上”來說吧!這句話常常用來比喻某個漂亮的女子找到了一位不如意的郎君。但 換個角度來看,鮮花也只有插在牛糞上才能夠茁壯成長。沒有牛糞的無私奉獻,哪來鮮花的嬌艷呢?所以說自然科學工作者個人的主觀意志要服從于客觀規律。故而生物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美育教學時這點是萬萬不能忽視的。魯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一文中提到:先生給我改作業,發現我畫錯了小臂的血管,是因為我為追求美觀而忽視了實際存在的客觀事實。《藤野先生》給我的啟示是:在自然科學領域里,即使是為了審美的目的,也不能違背客觀規律。就拿顯微鏡下看到的洋蔥表皮來說,由于每個學生選擇的觀察范圍不一樣,畫出來的圖像就不一樣,這時我們老師就要給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同學們,你們視野內看到的洋蔥表皮細胞是什么樣子就把它描繪下來。切記,不能照課本的圖形畫,也不能照著其他同學的圖形畫。如果你在顯微鏡下什么也沒有看到,就請舉手讓老師幫你解決。這樣同學們就會認真地去完成實驗,并把自己的所見如實的描繪出來。但是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有許多老師不能做到這點,他們把自然科學教育的藝術性理解為是在講授過程和課堂組織才會有所體現的教學技巧,而沒有花力氣去挖掘教材的審美特質。如理論及推導,實驗方法等所具有的審美價值,甚至有些老師還認為自然科學教育與美育是水火不相容的,這種看法是違背素質教育規律的,所以“引美為真”的做法應當提倡。
錯因分析 學生出現上面的錯誤,其實是生活實踐中積累的真實想法與最自然化的理解. 出現這樣的錯誤,是教師常常會為432 - 98 = 432 - 100 - 2的錯誤,對學生不停灌輸“加一個數時,多加的數一定要減掉,少加的數一定要繼續加;減一個數時,少減的數一定要繼續減,多減的數要加回”. 其實這樣的一句話記憶起來本身就很拗口易混淆,很多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加減乘除法的算理,而且計算的熟練程度也不夠,往往會弄巧成拙錯誤連連. 很顯然這種計算的算理沒有在學生的頭腦中根深蒂固,他們只憑借著自己對數的理解或模糊的記著老師強調的那幾句話,就覺得已經運用了簡便計算.
針對學生的這種心理現象,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幫助學生加深對簡便計算算理的理解. 例如:在理解432 - 98的簡便算法時,賦予其生活中購物付費場景,能使學生深刻體會到:付98元,在零錢不夠的情況下,一般都是付100(減100),再找零(加回2),也就是432 - 100 + 2. 多次創設類似的生活場景進行訓練,再遇到該類型的純算式時,學生自然而然就會萌生聯想,恰當處理. 這種算用結合的教學遠勝于純算理的(多減要加回)教學,更不用說那種機械的“一拆(100 - 2)二變(括號前面是減號,括號里面都變號)三計算”模式了. 這種付款經驗適合于所有多加少加、多減少減的算理中,學生理解起來很容易,不需要死記硬背即可準確解題. 這樣利用生活經驗會更有效的幫助學生理解算理而且容易記憶.
案例二 125 × (8 × 4) = (125 × 8) × (125 × 4) = 1000 × 500 = 500000
25 × (40 + 4) = 25 × 40 + 4 = 1000 + 4 = 1004
錯因分析 從學生的錯誤中,我們發現由于乘法結合律與乘法分配律在表現形式上十分相近,往往會攪亂學生的正確感知. 這說明學生對這兩條運算的理解還不夠透徹. 乘法分配律是乘法對于兩個數的和或差的分配律,而乘法結合律是幾個數連乘時,可以交換運算順序. 那怎樣從美麗錯誤中突破難點呢?
面對這些學生,教師不能簡單的從形式入手,告訴學生括號里是乘號時不能運用乘法分配律,只能當括號里是加法或減法時才能用乘法分配律. 于是就設計了這樣的練習:某品牌西服,一件上衣的批發價是500元,一條褲子的批發價是300元,明明媽媽的商店要進這種西服8套,共需多少錢? 學生通過對實際問題的探討中,結合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加以理解,再次明確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再通過對比練習,讓學生更加清晰. 思考:下面兩道題有什么不同?
125 × (8 × 4) 125 × (8 + 4)
生1:第1題小括號里是乘,而第2題小括號里是加.
生2:第1題是運用乘法結合律進行計算,而第2題是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計算的.
師追問:那這兩題各有幾個125呢?
生3:第1題中8 × 4 = 32,所以有32個125,而第2題中8 + 4 = 12,所以有12個125,是不同的.
讓學生對這兩條運算定律進行比較,深入地理解乘法結合律及乘法分配律的意義,自主建構起知識體系. 學生在教師教學過程中學到的不僅僅是正確的結論,而是領略探索、嘗試的過程. 我們要耐心地面對錯誤,努力以錯誤為突破,化錯誤為精彩. 在“出錯”、“糾錯”的探究過程中,學生得以發展. 案例三 378 - 154 - 146 = 378 - (154 - 146) = 378 - 8 = 370.
1.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擺脫了單純的口授或局限于應用傳統媒體(板書+掛圖等)進行講授的方式,充分發揮了多媒體形象、動態、直觀;教學信息大;不受時空限制等優勢,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提高了教學效率。在八年級上冊學習“空中飛行的動物”時,根據初中學生好奇的認知特點,上課前播放一段鳥類展翅高飛的錄像,再現鳥類真實生活,化靜為動,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思考:“我要是能飛該多好!”為后面的探究實驗“鳥適行的特點”進行鋪墊。在學習“有絲分裂”的過程中,借助多媒體動畫的播放,更好地體現有絲分裂是一個連續的動態的過程,相比較于“掛圖”教學的缺乏動感,較為抽象等特點,收到的教學效益也是傳統教學方式所不能及的。總之,把多媒體引入課堂,能使教學形式煥然一新,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提高了教學效率。
2.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習效率
心理學實驗證明,在學習同一份材料時,如采用口授方式,單純靠聽,3小時后能記住60%;若只是看,3小時后能記住70%;假如聽覺和視覺并用,3小時后能記住90%。三天后三種學習方法的記憶率分別是15%、40%和70%。這說明眼耳并用、視聽結合的學習效果是最好的,高于視、聽分別記憶之和。多媒體教學注重視聽媒體的合理應用,結合老師的講解,真正做到視聽組合,動腦、動眼、動口相結合。因此,在學習“DNA的復制”一課時,教師首先應用多媒體呈現立體的DNA分子模式圖,引導學生復習DNA結構,然后播放DNA復制過程的動畫,動態演示該過程,讓學生對DNA復制有一個總體印象。接著分階段播放DNA復制過程的每個環節,結合教師講解,并組織學生展開討論。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全方位地調動學生多感官參與學習,符合學生學習與認識事物的規律,學生能夠當堂掌握DNA復制的條件、過程、特點及意義等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3.多媒體教學優化課堂結構
生物體內發生的生命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連續的過程,且比較抽象,如細胞產生分泌蛋白的過程、基因表達的過程、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等,但借助多媒體的圖文并茂尤其是動態的特點進行教學,則能幫助學生更快理解。例如“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教師播放噬菌體侵染的動態過程,克服了傳統掛圖教學的很多不足,動態圖像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積極性,課堂的結構得到了優化。
4.多媒體教學調動非智力因素
多媒體教學手段類型多樣,突破了傳統“教師滿堂灌”教學模式。多媒體的適時、適量的參與,能輔助教師的精講啟發;學生的質疑、討論;以及師生互動、人機互動。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單調古板的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師生的互動,體現教師導,學生學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動機,產生積極的學習情趣、動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綜合效應。
二、《減數分裂和的形成過程(一)》多媒體教學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減數分裂”既是對有絲分裂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學習孟德爾遺傳定律的細胞學基礎,減數分裂是遺傳學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多媒體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的模式——人機互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輕松地學習減數分裂的概念及過程,是筆者設計本節課的一個出發點。
1.課前準備
減數分裂過程是一個復雜、抽象、動態的過程。傳統教學一般采用“講述+掛圖+版畫”的形式講述,雖也能突出重點,但是缺乏動感,學生難以理解。因此筆者采用SWISHmax軟件制作了一個Flash,分為受精過程、減數分裂的概念、細胞形成的過程、細胞形成過程的模擬實驗等四個方面內容。希望通過借助多媒體的優勢幫助學生主動地、興趣地、輕松地學習。
2.教學過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筆者拋出“為什么有的嬰兒一生下來,眼睛像他的父親,有的是鼻子像母親,而有的既不像父親也不像母親?”作為本節的引言,從而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在講述和卵細胞以何種方式形成時,通過Flash播放受精過程,讓學生體會到和卵細胞結合染色體數目加倍,因此不可能由有絲分裂產生,這為學習減數分裂概念做好了鋪墊。
為了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減數分裂的過程,筆者尤為注重兩個環節的處理:減數分裂過程的“動”和“靜”。“動”表現在減數分裂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通過此情境的設置,一方面學生能體會到生命的連續性,另一方面學生對此過程也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而這一過程的建立正是體現了多媒體的優勢。“靜”也有它的優越性:可將減數分裂過程中的某一瞬間的動畫定格下來,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思考,按照教材的說法:“減數分裂同有絲分裂一樣都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我們為了研究方便人為將它分成不同時期。”這里的“靜”正是這一說法的寫照:把減數分裂過程的每一時期的特征定格下來,學生可以利用這暫停的時間有目的的分析每個時期染色體的數目及行為的變化情況(包括染色單體,同源染色體和DNA的變化情況也可以通過此過程來歸納)并且嘗試用語言來描述并記錄下來,最后進行總結!這種“動”“靜”結合的方式也只能通過多媒體才能展示如此到位。這種教學方式能更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一個復雜的內容簡單化,對于活躍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思考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在播放細胞形成的Flash中,要求學生每次觀看時,僅關注該過程中一種事物的變化情況(即只研究單一因素):先是看染色體數目的變化,接著染色單體,同源染色體等,使學生每次緊緊圍繞一個重點來看,注意力也更加集中,避免了毫無目的觀看。
素質教育的主題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隨著科學和社會的進步,“素質”的內涵在不斷演變,不斷延伸。為教育教學的改革開辟了一條無止境的路。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投影機、實物展示儀、多媒體設備作為新的教學儀器進入了課堂,互聯網也被運用到了教學中。現代教學媒體的應用,不但促進了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而且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學水平。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教學以其獨特的優勢正逐漸為教師們所采用,并為學生所喜聞樂見。對于生物課程中那些枯燥、抽象及難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識,如果采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就可以化枯燥為有趣,變抽象為直觀,從而解決并突破教學中的難點。比如細胞分裂、DNA的結構和復制、基因的表達、生殖發育、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等教學內容,不易于學生的觀察和實踐,因此可采用課件動畫或觀看有關科教紀錄片的形式演示這些生理過程或實施過程,讓學生有更形象、生動的認識,也便于他們理解和掌握這些抽象的教學內容。生物課程的信息量大,通過計算機輔助還能對大自然的萬千事物信手拈來,在有限的時間和場地內就展示大量的生命現象和規律。利用計算機還可以將生物題目中繁雜的題干快速地展示出來,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
多媒體教學法,它的特點是教學過程中出現了多種相關的“媒體”:如標本、實物、動畫等,這些教學媒體,不僅準確、豐富地“攜帶”了教學相關信息,而且把知識點轉化為了聲音、圖像、動畫等,使生物課中枯燥、抽象的概念變得生動、具體。學生在多媒體的幫助,對所學知識看得見,摸得著,更加激發和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并有效地提高了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一、恰當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
中學生對生物課感興趣是因為生物課講述的是鮮活的生命,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真實現象,但是在如今是信息時代,同學們渴望到更廣闊的生物世界中暢游。
通過實物投影儀,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觀察一只昆蟲的結構,如:在講《節肢動物門》這一節內容時,抓一只蝗蟲,放在實物投影儀的展示板上,對照實物講解,非常充實和生動。
然后,教師可以通過大屏幕,將蝗蟲的頭、胸、腹部一一指出,并數一數蝗蟲有多少對足,讓學生仔細觀察蝗蟲發達的一對后足,從而了解蝗蟲跳得又高又遠的原因。恰當地運用各種多媒體設備,把實物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可使學生身臨其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巧用網絡,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那么,如何才能利用好課堂的四十五分鐘,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呢?
計算機的應用、互聯網的出現,讓整個世界變小了,人與人的之間的距離更近了,每個人獲取知識的方法也更簡單了。老師和學生既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新知識,又可以將這些新知識應用于學習之中,開闊學生的視野。
我校電教室里配備了多媒體電腦、大屏幕投影,購置了教學光盤,在生物課上,我經常把學生帶到電教室上課,如為了講生物的適應性,我把《動物世界》這張光盤在課堂上播放;我放上一段《地球的南極》,讓學生了解南極,理解生物是如何適應自然界的。同學們興趣盎然,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互聯網的出現,為同學們獲取知識提供了便利。如在上《節肢動物門》這一課時,我在講完了課本知識后,為了拓寬學生的視野,我帶領學生進入“廣東蝴蝶”這個網站,學生立刻被網站上豐富多彩的知識吸引,紛紛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這樣一來,不僅豐富了課堂知識內容,而且教會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
聲音、圖像、動畫俱全,豐富了課堂知識內容,活躍了課堂氣氛,使知識點更直觀,更形象,更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三、使用多媒體技術,增強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多媒體技術的出現,可以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啟發學生積極思維,觸發學生靈感,培養他們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從而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例如,我在上《細胞的有絲分裂》這節課時,利用多媒體設備動畫演示細胞有絲分裂過程,把原本抽象、難以理解的知識通過動畫形象演示出來,使同學們易于理解,印象深刻,從而順利達到教學目標。
“減數分裂”是高中生物課的重點,其知識點的掌握對后續《遺傳和變異》的學習將起重要的鋪墊作用。該節通過動物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詳細地介紹了減數分裂的概念及其基本過程,該節課教學重點是減數分裂的概念和減數分裂各期染色體的變化特點,教學難點是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該節原計劃安排2學時。筆者現安排1學時,運用計算機多媒體對該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進行優化和整合,不僅解決了該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生物科學的興趣。
二、教學媒體設計與運用
該節課中,筆者設計并制作了該節課的計算機多媒體課件。該課件共包括四大模塊,即:引入、新課、總結、練習。第一模塊用于引入新課,通過學生觀察顯微鏡下人的和卵細胞來復習舊課,自然引入新課。第二模塊用于講授新課,共分四個子模塊,即的形成、卵細胞的形成、有絲分裂、受精作用。第一子模塊通過學生自學、討論來總結、歸納出由精原細胞初級精母細胞次級精母細胞細胞的形成過程,再通過一段細胞分裂的動態畫面總結染色體的變化。第二子模塊通過鴨子產卵的畫面引入卵細胞的形成過程,讓學生通過觀察來比較和卵細胞形成過程的異同點,并請學生總結出減數分裂的概念。第三子模塊通過回顧有絲分裂過程比較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通過一段細胞減數分裂時的動態畫面對減數分裂過程進行復習,并請學生歸納總結出精(卵)細胞(2n)初級精(卵)母細胞(2n)次級精(卵)母細胞(n)(卵)細胞(n)。第四模塊用于反饋練習。該模塊筆者設計了數道有代表性的練習題,通過競答方式請學生上講臺點擊鼠標答題,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中“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舊格局。
三、把握好運用多媒體的時機,發揮其課堂上的優勢
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有著其它教學手段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它集文字、聲音、圖像、圖形、視頻、動畫等多種傳播媒介于一體,并可以靈活地把它們組合到一起,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徑地向學生傳遞信息,以其良好的交互性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生動活潑、靈活多樣、豐富多彩的人機交流的多媒體教學環境,較好地完成教與學、學與練的全過程,具有極佳的教學效果。
1. 顯示生物的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
生物學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其研究方向微觀和宏觀兩方面發展。利用多媒體技術課件可以向學生展示日常生活中摸不著看不到的東西。微觀方面,如細菌的形狀、放線菌的結構等,水螅的出芽生殖、生殖細胞的形成過程等。宏觀方面,對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等知識,理解起來要困難些,我們可通過剪輯整理錄像片段,加入聲音或文字解說詞。錄像中生動的畫面和逼真的聲效讓同學們身臨其境,加上其中簡潔的說明,不但可以加強其對知識的理解,而且會留下深刻印象。
2. 使抽象的內容形象化
顯示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進化可用多媒體將幾十億年的時間縮短,在一節課內完成教學。用動畫模擬原始地球的條件,讓原始生命的起源過程重現!這樣就變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使學生容易理解。生物的進化過程同樣可以用這種方法呈現。學生對有些概念、原理的學習理解是較困難的,而利用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多媒體,就能幫助學生順利解決這一問題。
3. 直觀地再現各種客觀現象
在生理教學中,一些組織器官的結構生理和功能等不易看到,而現代電教媒體則能輕而易舉地解決這一問題。通過課件能演示心臟有節律的搏動和血液的循環過程,再現消化道蠕動的動態過程,植物的發芽、生長、開花、結果的全過程,蛙的捕食,胚胎的發育,光合作用以及呼吸作用的過程等等。這些真實、藝術再現的客觀現象既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又使枯燥乏味的生命運動現象變得新穎有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說明學習的主動性與學習興趣密切相關。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個關鍵。在應試教育的怪圈中,教師教條條,學生背條條,一切以分數的高低評價學生學習成績的優劣,學生對學習政治毫無興趣可言,參與意識被禁錮,主體作用當然得不到發揮。新課程理念明確提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是辯證統一的,學生的主體性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任務就是要將學生的自覺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不但要教學生學會,還要教學生會學,突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努力做到創設多種情境,運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去表現自我、展示自我,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參與意識。
1.敢于留白。
一個過于“勤勞”的媽媽就會有一個偷懶的孩子。我們老師的教育教學也要敢于放手,不包辦。先放手,再指導點撥。為此,我努力做到“三個敢于”,即敢于把時間還給學生,敢于把問題交給學生,敢于把課堂讓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參與的過程中獲取知識,獲取參與的樂趣,獲取成功的體驗,獲取思維的開拓。
2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教師要教會學生學,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可或缺。而良好習慣又可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中居于主動地位,成為學習的主人。針對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參與意識缺失的情況,我在教學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調動他們內在的潛能。
(1)培養預習習慣。
努力糾正課前不預習、課堂被動聽講的弊病,力求做到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面對教師。
(2)主動探究,發現問題的習慣。
本人大膽嘗試可調結構的改革,實施“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內化”過程。
課堂上,先讓學生根據預習情況,自主探究,提出問題;然后分組討論,發表意見;最后教師點撥歸納。并印發講義,鞏固強化,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3)培養閱讀習慣。
思想品德學習必須理論聯系實際。鑒于此,我平時注意幫助學生養成結合時政閱讀報紙、收看新聞的習慣。如,這段時間,我要求學生關注“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這件大事,認真觀看、閱讀相關報道,學習領會十七大精神。并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培養訓練口才的習慣。
我堅持開展了課前一分鐘即興演講活動。內容可以是教材基礎知識、基本理論的再組合,再加工;也可以是對當前某一社會現象或社會問題的看法。這樣及培養了學習政治的興趣,又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提供了學生的參與意識。
二、組織好課堂討論,把體驗過程留給學生。
在開放的課堂教學中,應該是師生關系平等、教學民主、尊重差異、崇尚個性、百家爭鳴。誠如一位大師所言: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相互交換,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但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相互交換,每個人都會有兩種思想。借助討論,學生由被動地聽轉變為主動地學,課題由此呈現出生動活潑的動態局面。課堂討論組織得好,能極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參與意識,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讓學生體驗獲取知識的整個過程,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一方面努力轉變教學觀念,把課堂當做一種對話,一種討論;另一方面又身體力行,大膽嘗試,努力組織好每一次的討論活動。比如,我在講九年級思想品德第一課第二框“不言代價與回報”這一內容時,發現學生對“承擔責任的代價與回報”這一問題似是而非,理解不透徹,僅靠老師的講授根本無法突破這一難點。我就組織學生進行了一次專門的討論,過程如下:首先,布置學生課前通過各種方式查找相關資料,各小組就找到的資料進行討論;然后選派代表自由發言,說出材料中的當事人在承擔責任的過程中付出了怎樣的代價,同時又獲得了什么回報;最后教師總結點撥,得出結論――承擔責任既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又會獲得相應的回報。
三、講究開頭的藝術,做好新穎恰當的導入。
俗話說的好:“萬事開頭難”,“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筆者認為,針對思想品德課枯燥乏味,理論性強,內容較為抽象的特點,應從精心設計課堂導入入手。用新穎別致的導入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熱情,從而為克服厭學情緒,提高主體能動性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平時的教學中,根據不同的講授內容,我分別采用了不同的導入方法,收到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1.故事導入法。列寧曾經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而人的情感有時在一定的情境下激發出來的。講故事學生最愛聽,也聽得最投入。特別是借助感人的故事情節,以激情入境,誘發思考,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最能調動起學生的參與意識,同時又有助于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比如,我通過講述原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長任長霞以身殉職和當代大學生楷模――徐本禹甘愿放棄讀研機會而到西部山區支教的故事,引出了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奉獻;通過朗讀一名失學兒童詞懇意切的一封信,引出了"珍惜受教育的權利,履行受教育的義務"等等,均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2.應用公益廣告導入法
“巧借東風布春雨,順風順水好行船”。公益廣告是現代社會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教學中運用得當,也會催生出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無窮生命力,從而受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比如,在講授八年級教材《我愛我家》時,我以央視播出的“愛心傳遞篇”的公益廣告之一――洗腳的鏡頭,引出了“孝敬父母,從小事做起”和“愛心是可以傳遞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九年級教材《承擔對社會的責任》時,我利用了這樣一則公益廣告導入:一個紅色的易拉罐在地鐵車廂里被踢來踢去,沒有一個人肯去撿它。后來終于被一個小女孩撿起放入垃圾桶,最后一句廣告語即是“社會公德比賽現在開始”。這是一條震撼學生心靈的公益廣告,比起簡單的說教,教育教學效果顯而易見,毋庸置疑。
3.活動導入法
即教師通過學生喜歡的活動方式導入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我在教學九年級教材《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時,就是以預先組織學生排演的小品短劇――一次隆重的法律家族聚會而導入的。具體做法是:找幾位能說會道的同學分別扮演不同的法律,上臺闡述各自的職責,教師適時提出問題:在這次隆重的法律家族聚會上,同學們能否看出憲法與普通法律有哪些不同?以此導入,水到渠成,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此外,我還經常以美妙動聽的歌曲導入,以名人名言、古詩詞導入,以重大時政為背景導入等等。這些導入方法都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以上只是本人在教學工作中的幾點拙見,還不太成熟,甚至很幼稚,僅供同行們參考。其實,提高學生參與意識的方法很多,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做個有心人,靈活設計教學方法,恰當創設教學情境,善于撥動學生的思維之弦,能給學生一個快樂的課堂,就應視為是成功的。最后,愿我們共同努力,在教學中盡力做到:
給學生一些情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
給學生一些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探究;
一、依學生的錯誤,順水推舟有效地激發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夸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的確,興趣是人們積極探索某事物的認識傾向,是學生進行認識活動的動力之一.有了興趣,就能產生積極的學習情感,從而主動地、熱情地、高效地獲取知識,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穩定地發展.課堂教學中有些錯誤的理由可令學生感到意外,而意外之事能喚起學生尋找錯誤的
他的解法只是有一點小錯誤,只是沒有注意t的取值范圍,導致y的范圍錯了.但是很有新意!我激動地說了一句:“多么有創意的見解呀!”并帶頭為他鼓掌,大家情不自禁地認同他,頓時,教室里掌聲如雷……
更多的課堂的生成,是出乎教師預計之外,再好的教學設計也可能因為學生情況不同、教學環境不同、學生的一個問題、一次敘述而打亂.因此教師在課前作課堂預設時要為學生的活動和發展留出更多彈性的空間,課堂中學生的回答往往會不經意地出現一些亮點.這些亮點是學生學習的頓悟、靈感的萌發、瞬間的創造,稍縱即逝.教師必須用心傾聽、及時捕捉和充分肯定,讓智慧閃耀光芒.以上案例中,我的一句:“多么有創意的見解呀!”大家情不自禁地認同他,其他學生也興趣盎然.教師面對學生的錯誤以一種寬容、耐心的態度去對待,并給予充滿智慧的評價.這樣處理,即巧妙地呵護了出錯誤學生的自尊心,又有效地保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敢”出“錯”,并在錯誤中“吃一塹長一智”,體現了良好的教學民主.這樣一來,師生的情感得到最好的溝通,達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教師順水推舟,隨著后面的課堂的進行,不時有同學舉手,不時有新的想法產生.由于教師捕捉到的信息“價值不菲”,從而激活了其他學生的思維、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迸發了智慧的火花.
二、利用學生的錯誤,鼓勵質疑,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學中生疑,疑則促思,思有所獲,學乃長進.在學生探索思考、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經常會產生錯誤,教師鼓勵學生質疑.對于學生的錯誤 ,我沒有予以否定,而是出了幾個類似的題目,同學們在做的時候,方法雖然是對的,但是結果經常會錯.雖然開始提問的同學最后否定了自己的觀點,但通過自己的質疑、互相啟發與辯論、最后成功釋疑,既使學生對問題有了清晰的認識,又保護了學生創新的積極性.
質疑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一把金鑰匙,是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和熱情、釋放每一位學生的潛能和才干的好方法.因此要求教師能敏銳地捕捉到學生的疑問,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真正成為知識的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想想,如果只是簡單的否認該質疑者,不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辨析,其后果可想而知了.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利用“有意的錯誤”讓學生嘗試錯誤,引導其反思自我發現思維中存在的矛盾,自我糾錯,培養發現意識,激活創新思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
上述解答看起來似乎天衣無縫、完美無缺,解答結果似乎正確.教師并不急于否定,而是引導學生用求得的特殊值a=45,代入a+b=1,得b=15.“這結果與已知矛盾!”有學生叫道.大家一臉疑惑:“怎么會這樣呢?”繼而對這一例題的解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時,教師引導學生反思錯誤的原因:①題目給出的條件ab
四、正視學生的“美麗的錯誤”生成性資源,有利于推動課堂的生成
學習本身是就是一個不斷地嘗試錯誤的過程,學生正是在不斷地發生錯誤、糾正錯誤的過程中獲得了豐富的知識、找到了科學的方法、提高了學習能力、增進了情感體驗.因為出錯,課程才能生成,才會有點撥、引導、解惑,才會有教育的敏感、機智和智慧.教師捕捉學生學習中的美麗的錯誤,并善于發現背后隱藏的教育價值,沒有輕易否定學生,而是敏銳地捕捉教育時機,通過巧妙地點撥,讓錯誤的生成轉化為課堂動態生成的教學資源,使其發揮出應有的價值,折射出燦爛的光芒.有的教師追求“完美”的課堂,特別是公開課,教師教學中不斷地暗示,不敢讓學生“惹事生非”.學生在課堂上出錯誤后,教師以冷漠的表情令學生坐下再想想,被“一棍子”打死,有些稍縱即逝的美麗的錯誤資源常常在不經意中被忽略.久而久之,學生由于怕出錯的心理不敢隨意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也無從獲得課堂上的真實的信息,以致于課堂變得很沉寂,師生之間的互動也變得干癟無力.我們應當給課堂中的錯誤重新定位,要以欣賞的眼光去正視學生的錯誤,給予學生足夠的辯錯的時間,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從而捕捉其中有利于師生、生生多維互動的信息.使“美麗的錯誤”轉變為催化劑,成為有助于課堂教學的添加資源,使學生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因為有“錯”,才讓課堂更具有挑戰性和創新性,變得更加精彩.這樣有利于推動課堂的生成 .
五、寬容錯誤,給課堂教學構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在案例一中,教師的一句“多么有創意的見解呀!”而不是指責他的錯誤.寬容錯誤,也是尊重學生個性發展,不挫傷學生積極性,給學生創造一個能主動探索的空間,使學生更生動活潑自覺地學習.建立了寶貴的師生共同見解的氣氛.這樣也為差生在心理上精神上創造條件,創造一種和諧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興趣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上寬容錯誤,放手課堂在實踐中不斷的探索、反思、總結,真正創設一個和諧、動態、開放的課堂空間,讓師生在其中自由飛翔.我們的課堂必定會是一個風采迷人、朝氣蓬勃的天地.
六、讓學生在“保存錯誤”中促進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
一、 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中挖掘課程資源
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真實的生活,利用調查法、談活法,了解學生入學前和入學后和情況、興趣、愛好方面的特點。如“我家地址、電話號碼,我最喜歡看的動畫片,我最大的愿望,我最愛做的事,人最不喜歡的事”等情況進行統計,對這些資源與教材重組,設計出活動方案。在設計“我像小樹苗”的主題活動中,我試圖消除教育與生活、課堂與社會、知識與實踐之間的隔閡,尋找最佳的教學切人點,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營造開放、寬松、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孩子們在開放式活動中充分去體驗、去感悟、去獲取。讓孩子向爸爸媽媽了解自己出生的情況,找找自己成長中的變化;邀請懷孕的媽媽談十月懷胎的感受,并在游戲中獲得體驗;采訪現場的爸爸媽媽,說說自己成長中難忘的事,體會父母養育孩子的辛勞。通過與小伙伴、老師、家長、周圍人的平等對話,孩子們學會合作交流,認識在親身體驗中得到了感悟,情感在相互碰撞中得到了升華。我不失時機地抓住孩子情感的火花,讓他們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爸爸媽媽表達心聲,通過打熱線電話傳遞孩子與父母的真情,使孩子們學會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樣,將“生活化的課堂”、“課堂中的生活”融為一體,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自然、學得快樂,真正成為認識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學生在課堂上明白的道理,還應回到生活中進行體驗,從而使之成為學生內在品德修養。當學生感悟到生命來之不易,父母養育自己非常艱辛,產生了對爸爸媽媽的感激之情后,我又布置了一個課外活動——讓孩子回家后和父母一起想辦法制作一張成長卡。一是繼續在生活中體驗父母、家庭的親情,和父母共享成長的快樂;二是體現課程“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激起學生創造的愿望和樂趣,制作的應是一張有愛心、有意義、有創意的成長卡;三是通過“成長樂園”的展示,滲透一種積極人生觀的啟蒙教育,人的成長道路上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平坦的大道,有坎坷的險途,有時一帆風順,有時逆水行舟。我們的生活還剛剛開始,今后的路還很長,我們要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熱愛父母,以愉快、積極向上的態度去面對未來!
二、從環境中挖掘課程資源
“生活即教育”,環境是一位不會說話的老師,潛積默化影響著學生。學校環境、上學路上、社區、家庭等這些兒童生活環境中蘊藏的豐富的資源,學生在其中的發現、存在的問題都是活動設計和開展時極好的載體。走進社區,深入生活,調查研究,學會生活,是一條極佳的途徑。通過兒童的親身感受、操作來完成,并在活動過程中,積累直接知識或經驗,體驗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發展自己的創造力。我帶著學生走出教室,到社區去調查:我們社區有哪些公共設施,它為我們提供了哪些方便?你覺得還應增加哪些設施,讓我們的生活更方便?我們周圍的環境又臟又亂,是怎么樣造成的?我們身邊有哪些危險,我們怎樣做才能避免傷害?然后,對調查材料進行整理、交流,再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在親身的體驗過程中,學生懂得要保護環境,受護公共設施,對危險說“不”,才能生活得更好、更愉快、更安全的道理。
三、從教材中挖掘課程資源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提醒教師教材是個實現目標的工具,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學時要通過兒童的真實生活經驗和活動去“激活”教材中的生活,使兩者之間建立條通道。教師深入鉆研教材和了解學生的基礎,通過兒童年的真實生活和自主活動來“展開”教材中的“生活”和“活動”設計,達到感受、理解、體驗的目的。如教材中游戲“交通安全棋”,我引導學生多種方法玩,在課間玩,與家人玩,讓“生活走進課堂,在課堂中學習生活”。
四、從教師自身挖掘課程資源
新課改中教師觀已發生徹底改變,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支持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師日常的教學行為中不是專注于“備教材”,而是以對兒童高度關懷的精神,去了解兒童不同的需要,不同的發展現狀,與兒童雙向交流加深這種了解,在此基礎上創設有意義的情境教學,支持兒童身心投入地活動學習,促使他們心智的發展。根據教師的特點,充當“知心姐姐”的形象角色參與到活動中來,按尊重、理解的原則,對學生的困惑進行疏導與點拔,給學生切實的幫助。
一、強化實踐教學模式,形成系統的實踐教學體系
要想提高美工教學的效率,我們應該立足于整體,從全局出發,首先應該對當前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進,我們發現盡管當前的教學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績,但是由于時代在發展,社會對教學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如果還盲目照搬之前的教學模式,那么不僅無法促進美工教學效率的提高,還會因為落后的教學模式限制了教學效率。
在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時,我們應該加強對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實踐教學要求教師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實踐機會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的理論知識,從而掌握相關的學習技巧,促進學生更好地適應今后的工作崗位。同時,實踐教學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實踐時間和實踐環境等,因此在強化實踐教學模式時,應該綜合這些方面的因素,形成系統的實踐教學體系,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美工教學效率,讓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更好地掌握美工知識。
二、實踐教材內容的修訂
當前各大高校使用的美工方面的實踐教材還存在著較多問題,使得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無法充分理解教材中的內容,因此在選擇教材時,不僅應該考慮到時代對教學的需求,還應該結合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制定出最合適的教學方案,選擇科學的實踐教材。
三、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更新專業教師教學思維
對于美工教學來說,教學效率一直無法得到提升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職業學校的美工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十分有限,因此教學能力和教學效果不佳,無法充分考慮到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導致教學選擇的教學方案和教學模式中存在著較多問題,教師落后的教學模式和錯誤的教學理念直接導致職業學校的美工教學效率低下,無法幫助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學習好美工知識。
四、實踐教學方法的改革
許多職業技術學校盡管已經開設了美工專業,并且有相關的美工教師進行教學工作,但是由于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落后性,導致學校的美工教學效率低下,學生對美工知識的學習興趣十分有限,因此美工教學效果不明顯。因此,職業技術學校應該提高對美工專業教學的重視,不斷改革當前的美工專業的實踐教學方法。
(一)采取較為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注重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美工專業和其他專業不同,要想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知識,適應今后的工作崗位,那么就要求學生既要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又要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充分把握該專業相關的操作技能。而對于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習美工專業知識的難度較大,因此教師在實踐教學工作中應該付出更多的耐心,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
(二)職業學校目前采取的還是較為傳統的教學模式,而這種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已經和當今社會的需求完全不符,因此要加強對教學模式的改革,在實際的改革過程中,我們應該多引進先進的教學設備,給學生提供更高質量的教學資源,將信息技術和傳統的教學模式相結合,這樣才能保證美工教學效率,讓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更好地接受美工知識。
(三)由于每節課的時間十分有限,但是需要電子商務專業學生掌握的相關美工知識較多,因此教師在充分利用課堂時間的同時,還應該注意利用好第二課堂,盡可能多的傳授學生理論知識,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美工知識的用途。
(四)為了提高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對美工知識的了解,學校可以定期組織一定的課題研究,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學校外、課本外的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美工知識,從而提高對美工的學習興趣。同時,課題研究和一般的教學模式不同,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并且發表自己的看法,因此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從而可以加強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及時調整教學工作中不合適的地方,提高教學效率。
五、重視實踐教學課程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