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7 17:33:3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中醫專業基礎知識,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實訓室物質人文環境屬于硬件,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是學生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和條件。包括實訓室建筑風格、裝修、裝飾、儀器設備的布置等。我們利用新校園建設的契機,對護理實訓室的裝修、布局最大限度地按照工作環境要求設計,也就是按照醫院病房設計病室、護士站、治療室等。空間的裝飾也要模仿醫院的真實場景,設備陳列盡量模擬病房,給學生以真實的感覺,培養學生的角色意識。
2精神人文環境
人文精神主要體現在師生的價值取向、行為方式、道德規范等方面。我們在實訓室建設中主要從校風、教風、學風、班風、人際關系和集體輿論上設置符合護理專業職業道德標準的運行和管理模式。一方面采取名人名言、圖畫上墻來體現“立德立志,善學善能”的校園文化和“扶傷濟世,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的醫院文化[3];另一方面從學生禮儀、語言、服飾、溝通能力以及實訓教師的真實工作情境的構建出發,盡可能按照醫院工作過程來組織實訓教學。在情景教學中,教師就像一位體貼入微的護士,呵護、關愛病人,學生的人文精神在模仿中得到提升。總之,要使學生一進入實訓中心,就能得到良好的精神熏陶。
3制度人文環境
制度人文環境是實訓室的內在機制,是實訓室正常運行的有力保障。為了使實訓室安全、正常、可靠運行,我們制訂了一系列實訓室管理制度并懸掛在墻上,比如在進門大廳懸掛“護理實訓室管理制度”,在實訓室內有各種實訓操作規程。隨著各種制度的落實和推行,使護理專業學生的行為逐漸由他律變為自律,并逐漸養成職業習慣,養成護理制度文化的自覺性。學生進入臨床實訓室的服飾、禮儀都有嚴格規定,實訓室設有專門的穿衣鏡,保證學生著裝規范進入實訓室,大廳、走廊懸掛我校學生穿著各式護士裝的照片,增加了學生對白衣天使形象的好感,認識到護士的形象是美麗的。每一實訓操作均以案例形式出現,配有標準的操作前解釋、操作中指導、操作后囑托的規范語言。讓學生在這樣的規范流程中從不會到會,從會到熟練,再到融會貫通,熟能生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使學生在重復中形成習慣,最后變成一種內化的職業習慣。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b)-0047-01
1 中職學校計算機平面專業“理-實”一體化建設的原則
1.1 堅持學校發展與社會支持相結合
學校要深入企業、認真調研,并與企業進行分析、研究與磋商,將學生的培養和教師的鍛煉與企業結合起來,走校企合作之路。
1.2 堅持開辟新路與遵循規律相結合
校企合作為職校辦學開辟了新路,在注重教的同時,滲入了產業的因子。在實施校企合作的同時,強調遵循教學規律,遵循認識規律。
1.3 堅持教學活動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實施校企合作要靈活調度教學與生產的安排,既確保生產任務的及時完成,又使學生和教師得到鍛煉。
1.4 堅持學校管理與企業規范相結合
實施校企合作,學生到企業實習,決定了學生的雙重生份,要求對學生實施學校對學生的管理措施,使學生在校企合作中成長。
1.5 堅持合作互利
學校有一批基本理論扎實,實踐能力強的師資隊伍,他們是“雙師型”或“多師型”人才,可以發揮他們的專業長處,為企業提供支持服務。
2 中職學校計算機平面專業“理-實”一體化建設的教學改革
2.1 計算機平面專業畢業生要求能在社會生活實踐中獨立地解決問題,具備實踐中的操作動手能力
綜合素質表現為政治素質高,社會適應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強,基礎知識扎實,動手能力強,開拓創新能力和決策能力強,適應能力強,思想政治素質好,開拓進取,勤奮求實,成為本行業、本單位的骨干力量,就業前景樂觀,可以從事計算機平面設計等工作。
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的辦學宗旨;“以理論教育、實踐教育和科學研究”三結合的辦學理念,構建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需要的課程體系,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理論授課的同時,強調實踐教學環節的內容,加強學生職業技能培訓,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2.2 推廣以項目教學為主要內容的現代教學方法
項目教學的主要方式是根據技術部門、企業具體實際,讓學生自己去規劃行業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理論部分由教師講授,由教師統一出案例題,學生課下自己找資料、去思考和設計方案,回到課堂上,教師選擇幾種有代表性的項目進行分析。
2.3 豐富實踐性環節,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改革實踐教學,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實踐教育是教學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感性認識、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徑,作為理論教學的延續,通過對學校資源和教學內容有效整合,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在基礎研究和實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具有獨立獲取知識、組織協調、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因此,學生培養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突出實踐環節。
2.4 課程體系建設
改變已有的“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課程體系,制定與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訂單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相適應的全新的課程體系。實施“教、學、做”合一、“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方式,并制定實施性教學計劃。建立一套較為完善的“項目教學體系”、“電子教案”及“課程考核體系”。
3 中職學校計算機平面專業“理-實”一體室建設方案
中職教育的重要特征是突出實踐實訓環節,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并貫穿教學的全過程。能否保證實踐教學的順利實施,實驗室建設是關鍵之一。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使學生較熟練掌握就業所需的專業技能,實訓內容廣而新并符合科技發展的最新要求是現代實驗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計算機平面專業“理-實”一體室建設應體現出一個“仿真―生產”一體化理念,在功能方面應要貼近社會的需求,做到真正的與社會需求接軌,所以,增建圖形圖像處理“理-實”一體實訓室,形成集教學、培訓、技能鑒定、技能大賽、生產、技術服務、職業素質訓導于一體的共享型、生產性校內實訓基地。學生在這里可以將理論知識、實踐操作融為一體,“教、學、做”在這里得到高度的統一。圖形圖像處理“理―實一體實訓室”建設方案圖形圖像實訓室的功能。
學校的“多媒體技術、辦公自動化、計算機繪圖、計算機輔助設計、三維動畫、計算機平面設計”等相關調和提供實驗、上機場地。
可完成的實驗項目:掃描儀圖形圖像輸入實驗、掃描儀圖形圖像輸出實驗、語音輸入輸出實驗、數據壓縮、解壓縮實驗、光盤刻錄實驗、3Dmax應用實驗、Photoshop應用實驗、AutoCAD應用實驗、Flash應用實驗、Corel draw應用實驗、illustrator應用實驗、網站建設、網頁設計制作實驗。
教學軟件:Windows 7、Photoshop cs5、3Ds max2012、coreldraw簡體中文版、dream-weaver cs5、Flash 8、illustrator cs5、會聲會影x12、office 2007,添加高亮投影機或大屏幕液晶電視機。
4 加強校企合作
加強校企合作,與平面設計公司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學生在“理-實”一體化實訓室除了能完成校內學習、實訓等任務外,還能與合作企業取得密切合作,從企業中得到一定的平面設計任務,為他們完成一定的項目,實現“產學結合”的理念,這樣既幫助了企業,同時讓學生在項目制作和完成過程中體會到了社會人才需求的方向,使他們明白今后該學些什么,如何去學。因為他們有了為什么而學的目標,還會使學生從內心產生一種學習動力。通過校企合作,“理-實”一體化實訓室會充分發揮它潛在的作用,正向發展下去,可以跟合作企業的平面設計公司相聯合建立下屬分公司,專門承攬一些平面設計和制作任務。
總之,中職學校計算機平面專業“理-實”一體化建設改革,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技能,提高了學生的美術鑒賞和平面設計和制作水平,使中職學生更能把握目前市場動態和前沿的設計思路,為今后走向工作崗位提供了有力保障。也能為“工作即能用”的企業用人思想接軌,學生的就業質量和就業對口率會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一、明確培養目標
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誠信、敬業、有責任意識、遵紀守法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中職會計專業要依靠實踐教學基地進行教學活動以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讓學生掌握會計相關崗位必需的知識結構和基本技能,在專業層面上應強調實訓課的開設和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求專業培養目標與職業活動零距離及課程標準與職業標準對接,在課程層面上應按照“實際、實用、實踐、實效”的原則設置課程和精選內容,要求以知識講授和實際操作相結合,重視教學規范化、科學化。
二、清晰改革內容
(1)課程建設。一是按照不同學習領域統一課程標準。二是按照會計課程標準重構課程體系。中職會計課程體系構建,要考慮兩點:其一,理論課程要緊跟新會計準則,注重會計證書培訓——知識體系的構建則是以必需和夠用為標準,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根本,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教學過程改革教學方法重構教學評價體系融入會計職業資格培訓內容,突出學生能力培養。其二,實踐能力培養要滿足會計崗位需要教學課程體系要求,以會計崗位能力為核心,以技能優先為原則,注重崗位應用能力的培養。三是加大精品課程建設力度。會計專業建設目標的一個重要途徑是課程建設,特別是精品課程的建設。(2)會計手工模擬試驗室。由示教桌、學生試驗桌、會計工作流程圖、教學試驗資料、多媒體教學設施等部分組成。學生可以在會計手工模擬試驗室分崗位(會計主管、會計、出納)手工完成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的賬務處理。通過手工賬務處理使學生能夠理論聯系實際,扎實地掌握會計核算的基本流程與方法,為后續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3)會計電算化模擬試驗室。學生可以在會計電算化模擬試驗室,按照會計核算崗位工作流程的要求,通過模擬試驗掌握會計核算軟件的賬務處理、報表處理、工資核算和固定資產等子系統的實際運用,讓學生完成賬套的新建、賬簿的啟用、初始化設置以及憑證的錄入、填制、審核到過賬、結賬、生成報表,掌握應用財務軟件處理會計業務的全過程,增強學生會計電算化核算能力。(4)ERP沙盤模擬實驗室。ERP沙盤模擬實驗室主要由ERP沙盤模擬訓練課程軟件操作系統、多媒體設施、教具等設施組成。在企業ERP模擬試驗室,針對生產企業,將該企業運營的關鍵環節:戰略規劃、資金籌集、市場營銷等幾個部分設計為ERP沙盤模擬課程的主要內容,把企業運營所處的內外部環境抽象為一系列的規則,由學生組合形成六個相互競爭的模擬企業。(5)校內外實訓基地。方案一,學校提供實訓辦公場地,聯系實際從事會計記賬的公司進駐學校設點辦公,專業教師與記賬公司職員共同指導會計專業學生進行頂崗操作。由記賬公司提供一定數量的企業,第一個月由教師指導學生了解掌握整個會計操作過程,然后指導學生觀看該企業以往憑證、賬簿、報表等,第二個月開始由學生獨立完成該企業憑證、賬簿、報表和報稅的過程,整個過程由指導教師負責把關。方案二,申請創辦一個具有法人資格的真實企業,在銀行開戶后從銀行購置支票等各種真實的結算憑證供會計專業學生訓練,并從稅務部門購置發票指導學生填制后再定期繳銷。方案三,從熟悉的工業企業中定期掃描、拍攝經濟業務的附件(隱藏企業的賬號等需要保密的信息),建立附件貯存庫,指導學生操作,使學生熟悉各項經濟業務應具有原始附件的種類、格式、經辦的手續等真實內容。(6)師資隊伍建設。一是鼓勵教師考取專業資格證書。加大專任教師”雙師“培養力度。二是建立與會計職業界的聯系與交流機制。鼓勵教師主動參加會計職業界與教育界的各種論壇與會議,及時了解會計行業發展的動向和會計理論發展的趨勢。三是加強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隊伍建設。結合重點專業建設培養一批理論功底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專業帶頭人和“雙師型”骨干教師并設立獎勵專項經費,制定和完善考核管理辦法,實施“雙師型”骨干教師和專業帶頭人負責制度。四是引入兼職教師。一方面應提高現有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并從中選拔專門的實踐教學教師;另一方面從企業一線聘請一批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技能人才擔任會計實踐和實習指導教師,提高實踐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我國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應以培養社會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熟練勞動者和各種實用人才為主。”以此培養目標為指導的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必須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大量具有實際動手能力、操作能力的生產、服務、經營、管理等專業技能型人才,其落腳點是使學生能順利地走向社會,適應工作崗位和社會發展要求,提高學生的就業率。由此,中等職業學校必須加強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培養,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就業競爭能力、從業能力、崗位適應能力和發展創新能力。
一、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專業技能的構成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專業技能一般由基本能力、專業能力、關鍵能力和優良的思想品德素質構成。
基本能力,是指從事社會職業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的、通用的能力,它具有在社會不同職業和崗位之間普遍的適用性、通用性和可遷移性等特點,是作為一個現代職業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和從業能力,主要由語言表達能力、文字表達能力、自理和自律能力、責任感、誠信度、計算機操作能力、基本的判斷能力和辨別能力等構成。
專業能力,指專門知識、專業技能和專項能力等與職業直接相關的基礎能力,是職業活動得以進行的基本條件。這是作為一名崗位技術人員所必備的能力,主要由專業崗位知識、實踐操作能力、應用能力和推廣能力等構成。
關鍵能力,指的是具體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以外的能力。它強調的是,當職業發生變更,或者當勞動組織發生變化時,勞動者所具備的這一能力依然起作用,從而能夠在變化了的環境中重新獲得新的職業知識和技能。這是一種從事任何一種職業的勞動者都應具備的能力。可以理解為在一般專業能力的基礎上掌握的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及創業發展等必須具備的能力,主要有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包括合作能力、溝通能力、交往能力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運用科技的能力等;心理承受能力,包括自信心、獨立性以及適應環境、承受挫折和風險的能力等;組織管理能力,包括預測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判斷力、決策能力、設計能力、協調能力、經營能力、管理能力等;發展創新能力,主要包括想象能力、思維能力、進取心、上進心、毅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等構成。
優良的思想品德素質,是從事職業活動所必備的素質,也是形成良好專業技能的基礎。思想品德素質在職業實踐中,主要表現在職業道德的優劣,對待勞動的態度和勞動能力的強弱及自強、自立、自尊、自律意識等方面的構成上。
二、培養學生良好專業技能的現實意義
1.專業技能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學會從業
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要求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得到全面發展的基礎上。獲得某一特定職業所需的實際能力,即學會做事,學會從業。這是職業教育的基本目標。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培養,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因此,為強化學生實際的工作能力,必須綜合職業的知識和技能,并以從業能力的培養為核心,既注重實際操作技能的嫻熟,又注重新時期對職業人心智、技能的訓練。所以,在學生獨立完成某項任務時重視綜合能力的培養,將使學生在今后職業實踐中具備在職業崗位上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從業能力。
2.專業技能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學會創新
專業技能的培養,著眼點應在于結合實際的生產環境和過程,使學生在掌握基本從業能力的基礎上,訓練其綜合運用技能、知識與經驗的能力。可以這樣認為,專業技能的培養是造就具有創新思維的高素質從業人員隊伍的必然要求。
3.專業技能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學會生存
隨著科技進步和經濟活動規模的擴大,崗位的相互替代性、新型勞動組織和管理機制的出現,都會使勞動力市場的不穩定性增加,因此,要求從業者以穩定的心理適應職業的變遷。專業技能的培養,特別重視學生的心理訓練,既強調智力因素的開發,又注重非智力因素的開發,教育鼓勵學生走向社會、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教育,增強承擔實際生活中產生的各種心理壓力的能力。其目的在于使學生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具備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正確認識社會和集體合作的能力,正確處理和化解矛盾的能力。
4.世界各國對職業技能的定義
從總體上看,現代職業教育已從單純滿足專業技能的培養走向培養學生持續發展的能力。比如,美國勞工部提出的關鍵技能共有五個方面:學習技能、思考技能、交流技能、技術技能、人際交往技能;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將培養學生的“生存技能”作為教育改革的目的,其中包括:溝通技能、實踐技能、判斷技能、獨立思考技能、問題解決技能、信息處理技能、同情心和正義感等基本素質和綜合技能;澳大利亞也對勞動者提出了必須具備的關鍵能力,包括收集、分析和組織信息的能力,交流信息的能力,計劃和組織活動的能力,與工作伙伴合作交流的能力,運用數學和基本技巧的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運用科學技術的能力。這是當今世界職業教育面臨的挑戰與主要傾向。由此可見,重視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已成為世界性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
三、專業技能的培養途徑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的好壞,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是關鍵。堅持“以就業為導向”要求教師們在業務能力上要由單一型教師向全能型教師發展,其專業理論知識必須與實踐技術能力緊密結合,使得教師在教學上必須強調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并重,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職業態度、職業敏感性及對自身知識與技能進行不斷更新的良好習慣,以達到“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必須加強師資培訓力度。對此,我校著重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對新參加工作的教師,學校根據其特長,幫助其進行職業生涯設計,選擇發展的方向,同時加強崗前培訓;其次,對在職的教師,學校制定了相關的政策并加大投入,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其成為“雙師型”教師;第三,加快形成學科帶頭人合理梯隊,重視對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培養,為其提供進修深造的機會,拓寬其專業面,提高其學歷層次、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第四,立足校本培訓,以自身作為師資培訓的基本單位,把培訓與教育教學、科研活動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認識水平和實踐水平;第五,增強科研意識,注重教師的研究能力,把教師是否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做為一名教師是否是專業教師的根本評價標準。
2.培養學生的專業意識
所謂專業意識,是指專業工作者在反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專業思想、觀念、情感和意志。專業意識可以使人的專業活動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可以引發強烈的專業熱情,使學生盡早地樹立專業意識。可以從如下兩方面進行:一是采取多種形式向學生提供大量的專業信息,尤其要注意突出專業領域的發展空間,使他們看到大有發展的未來;二是在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教學中,努力尋找與專業理論課和專業實踐溝通的渠道,真正體現其對“專業”應有的基礎作用。加快學生角色向職業角色的轉換,達到使學生對專業產生強烈興趣和求知欲的目的。
3.注重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專業技能培養的有效途徑。實踐教學是符合教育部《關于制定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所規定的適用于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學習,實踐教學是職業教育區別于其他教育形式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專業技能培養的重要環節。職業教育的實踐教學應突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思維為核心、能力為目標”的教學理念。在理論教學上要以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應用和學習的能力為核心,盡可能結合崗位工作的過程與要求進行技能訓練和能力培養,逐步養成學生的綜合專業技能。應從四個環節抓起:一是圍繞職業活動開發課程,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教學大綱及技能規范要求,以避免教學的隨意性;二是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通過探究活動,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去尋求、去發現新的問題,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去發現知識、發現問題,而不是被動地獲得結果,教師通過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如學前教育專業的范例教學、模擬教學等,使之有效地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有利于知識的正遷移和問題解決技能的養成;三是加強檢查指導,以達到技能規范要求;四是嚴格考核評定,并使之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
4.推進產學合作,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
以就業為導向的中等職業教育需要行業、企業的深層次參與。通過產學合作的途徑,加強技術與技能培養,提高學生對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的適應程度。其中的關鍵是要探索和建立產學結合的長效機制,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瞄準人才市場需求,主動根據用人單位的需要進行課程安排、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與方法等方面的調整,從而適應企業技術崗位對專業技能人才的需要,使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后很快能進入角色,適應職業環境。以我校學前教育專業為例,與北京紅黃藍幼兒教育集團、北京愛兒坊幼兒教育集團、北京金色搖籃幼兒教育集團等企業共建了實訓就業基地,實行聯合辦學,實現校企結合,每年吸收近200名畢業生進行頂崗實習,合格后擇優錄用,從而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專業技能形成。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建筑裝飾行業突飛猛進,面對行業發展所帶來的挑戰和新形勢下就業所面臨的巨大壓力,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已經成為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目標和核心問題。目前,我國的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總體發展勢頭良好,但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仍存在著認識不到位、改革不到位、特色不鮮明等問題,具體表現在課程設置、實踐教學環節、“雙師”型教師隊伍、校企聯合辦學等方面。分析來看,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高職人才培養目標與市場需求脫節,課程體系的高職特色不夠突出
我國在現行的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體系,多是照搬或脫胎于本科院校以理論教學為主的培養模式。而高職教育應以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材為主要目標,只有確立了與專業人材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培養模式,教學目標才能得以實現。
當前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大多仍以理論教學為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市場人才需求脫節,教學方式趨于程式化、模式化,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不高。尤其是在實踐課程中,學生大多是以模擬項目的訓練為主,跟著老師的思路走,缺乏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加強教學的實用性、減少模擬性亟待解決。在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們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學內容要從結合實際出發,通過真實的設計實踐來完成設計方案,教師再不能照本宣科。此外,除了校內的實踐課程外,要積極參與社會上的藝術設計活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題與實際生產相結合,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豐富實踐經驗。
摒棄學科型的本科“壓縮餅干”式教學模式,構建出符合我國高職藝術教育規律的全新教學體系,圍繞專業核心職業技能的形成合理的安排理論課和實踐課,理論教學以“必需、夠用”為度,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強化實際操作技能的訓練,是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教學內容知識老化、教學方法陳舊落后,缺乏科學的多樣化教學
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由于現有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條件的原因,大多數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依然延用傳統教學模式,依然采取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在設計任務的布置上,脫離實際、過于虛擬化,設計案例也過于陳舊,完全與社會需求脫節;在環節測試中,過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內容。通過對用人單位及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反饋意見的調查,傳統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普遍存在以下問題:專業知識過于松散與陳舊,動手能力偏弱、與人溝通能力不強,往往出現“樣樣通,樣樣松”的問題。用人單位也普遍反映目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到了企業后完全不清楚自己的專長,找不到自己發展的方向,缺乏作為一個環境藝術設計師最重要的認識能力與創造能力。
所以,必須明確認識到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前提的教育,人才培養要突出適應職業能力的形成,滿足職業崗位的需要,課程也顯然不能以學科為本位,而應是以能力為本位的。因此就業導向、能力本位是高等職業教育課程觀的核心內容。轉變學科本位的思想,實現高職教育的課程模式向能力本位的轉換,在與時俱進和有機整合的觀念指導下實現課程開發,對于當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高等職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一套科學的符合高職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課程開發方法,是設計課程開發的重中之重。
三實踐性教學體系有待完善
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分別設置了課程設計、專業實訓、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它們是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完成技能訓練的主要途徑,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的重要過渡階段。但大部分實踐教學課流于表面形式,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實踐課程的任課教師缺少實踐經驗,依然沿襲傳統的教學方式,通常布置一套模擬的設計課題,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完成所有的實踐教學。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與社會實踐的聯系非常密切,社會實踐包含很多與實際工作相關的內容,拘泥于課堂常規教學形式,顯然無法滿足實際需要,這就導致了“閉門造車、紙上談兵”的情況。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更側重于藝術的表現,而不太重視實務性、應用性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畢竟不只是表現圖的繪制,它涉及到很多具體的材料及施工方式以及與其他技術工種的銜接與配合,還要有施工組織設計的實施等。在這樣的實際流于形式的實踐教學模式下,學生僅憑感性思維對待設計任務,沒有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所以設計出來的作品經常犯常識性錯誤并漏洞百出,在實際操作當中難于實施,到工作崗位后,需要幾年時間的實際鍛煉才能適應工作需要。
加強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盡可能讓學生明確本課程在實際運用中的作用,明確該課程的設置目的,少走彎路與偏差。課堂作業目的明確,針對性強,每一次作業都有一次新的目的要求,讓學生盡量探索不同的設計方法,培養其創新意識。盡可能給學生安排實際工程項目的考察實習活動,讓學生了解材料與施工工藝。加強學生的溝通與表達能力,訓練學生與工程甲方的談判技巧。培養學生團隊實踐合作意識和分工合作理念。建立完善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加大實踐教學環節的比重,可以突出培養學生基本實踐能力,突顯出高職教育的特色。
在具體實踐課程內容的設置上應深入分析各實踐課程間的內涵及內在聯系,不能把每個階段具體的實踐教學看做是簡單的各門課程的累加。可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學習階段做出科學合理的安排,加強實踐課程的連貫性和統一性。在市場調節的基礎上有取舍有重點地以能力需要進行整合,以實現實踐教學效能的最大化。
四師資隊伍結構過于單一,結構有待改善
高職環境藝術設計的教學改革以及能否辦出特色,關鍵是教師,教師的專業素質與教學方法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目前,高職教師大多數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分配到教師崗位上,雖然在理論水平上有一定的造詣,但缺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經驗,這種狀況嚴重制約著教育水平的提高,也難以培養出符合高職培養目標要求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因此,必須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專業與專業基礎課教師既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和較高的教學水平,還要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作為學校,結合我們的設計專業,聘請一定比例的設計師作為兼職教師,一方面可以改善師資的結構,有利于教師成長和建設,另一方面也能靈活的適應設計專業變化的要求。作為專業教師必須轉變觀念,要充分利用各種實習機會和學習資源鍛煉自己,不斷更新我們的思維,改革教學方法,多方面的提高自身素質。
綜上所述,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應積極改革目前滯后的教育模式,思想要開放,立足本土文化,選擇性的學習國外先進的辦學理念,明確培養目標,加大學生技能型人才培養力度,積極尋求企業參與,改善教學條件,豐富教學模式,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和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國際交流的增加,英語教學漸漸成為我國高職教育的重點,只有確保在良好的教學質量中進行教學才能夠培養更多的適合當展需要的應用人才,實現高職教育良性發展。伴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代教育發展的需要,對英語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需要英語教師在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對英語教學的體系不斷地進行改善和創新,明確英語課程的目標和方向,及時的發現英語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地措施進行解決。
一、職業中專學校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素質有待提高
職業中專學校中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著缺乏良好的學習能力,學習成績往往很不理想,沒有足夠的自律能力,在學習方面沒有信心等方面的問題。特別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這些問題更加明顯,大多學生的英語基礎比較差,使得在學習過程中對英語產生畏懼之感,這些畏懼感嚴重的影響了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經歷了比較長的時期之后,這些畏懼感就會轉變為心理上的壓力。目前,中專學校的教學模式顯得比較古板,學生總是在教師的領導下被動地進行學習,缺乏學習的主動性。
(二)缺乏較強的師資力量
中專學校的英語教學的師資隊伍不夠強大,甚至有些中專學校沒有優秀的外教人員輔助學生學習,進行英語教學的教師沒有參與到相應的教學科研工作當中,中專學校的研究英語學術的氛圍不夠濃厚。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很難得到提高,造成了漢語模式化的英語教學,與職業中專學校的英語教學目標難以達成一致。
(三)教學方法上存在問題
職業中專學校的英語教學長期維持著老師講課、學生被動聽課的教與學的關系,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逐漸下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處于主導地位秀,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處于被動的地位,嚴重的影響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很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很難引起師生的互動,缺乏相關的靈活性,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限制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培養。
(四)教學過程中存在的“浪費”現象
因為教學大綱的編纂不夠完善、測評體系的不合理以及教師管理的不完善造成了教學過程中的“浪費”現象,主要表現在教材大綱設置不合理,重復的內容比較多;學生注重考試而不注重對知識的掌握,應試教育存在弊端;教師對基礎比較差、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缺乏關心,不能平等的看待后進生。
近來,對120所中專院校教材進行調查,如下表所示:
)
二、職業中專學校英語教學中存在問題的解決策略
1.促進英語教學的創新
提高我國英語教學整體水平的過程中,職業中專學校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職業中專學校的教學目標主要培養應用型的人才。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以培養應用性人才為目。同時結合職業中專學校的教學特色,培養專門的應用性人才。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采用多種教學方式進行英語教學,激發學生德學習興趣,形成良好地英語學習氛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師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創建比較真實的對話環境,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協調教與學之間的關系。
2.強化建設師資隊伍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占據著主要的地位,在教學發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前,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對我國英語教學的發展、提高教學的質量有著非常大的意義。首先,要聘用一些專業基礎比較好,綜合素質比較高的職業中專英語教師,加強對英語教師進行培訓,提高英語教師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因為職業中專學校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都比較差,每個人的英語水平都不相同,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結合學生學習的基本情況,在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之后,對知識進行針對性的講解,為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不斷地對教學計劃進行適當的調整,利用可行性比較高的教學策略,增加學生的英語知識以及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與此同時,應該讓學生自己制定英語學習的目標,使學生自覺的追求英語學習的目標,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
4.完善相關的教學條件
加強英語教學的基礎設備建設,創造更加良好的教學條件是提升英語教學水平的前提條件。首先,職業中專院校要加大建設學校硬件設備的力度,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充分的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為學生創造比較好的學習環境同時滿足當前英語教學發展的需求。其次,增強英語教材的編纂能力,根據學校的辦學特色以及學生提高英語水平的需要,重新對英語教材進行編纂,有效地促進英語教學事業地發展,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對專業的設置不斷地進行改善,利用比較先進的分級教學模式對教學實踐進行管理,解決教學規模擴大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發揚學校的辦學特色。
5.建立完善的評價和考核體系
合理的構建職業中專學校的評價考核體系,豐富評價的方式,對學生的英語水平進行適當的評價。例如,完善職業中專學校的英語水平的考試核查制度,加入適量評價估計元素,完善日常的教學評價和估計體系。在不同的教學階段鼓勵學生考取英語方面的證書,比如英語應用能力證書、國際職業資格證書、職業英語證書等。通過這些考試檢測學生的英語水平。與此同時,要對英語方面的競賽進行不斷的完善,通過英語技能大賽、英語演講比賽等提高學生英語運用方面的技能。
(六)利用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戰略培養應用型人才
在培養實用型人才的過程中,應該產業學校發展的需要,順應產業的發展規律進行教學,做到學校教學與企業發展的有效融合,創建實踐教學的基底,加強英語教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把課堂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有效的提升教學的質量。比如:對外貿易專業的學生要與對外貿易企業取得很好的聯系,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更多進行涉外貿易的機會;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要密切的與旅行企業進行聯系,在與外國游客接觸的機會中,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其他專業的學生也要加強與專業相關的企業進行聯系合作,理論與實踐向結合,不斷地提高自己專業方面知識和技能。
結語
調查表明,職業中專學校的英語教學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學生提高自己英語能力的進程,阻礙了學生在英語教學中的發展。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不斷改革,英語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對英語方面實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職業中專學校結合英語教學發展的現狀以及英語教學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劉爽.高職英語教育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電子制作,2014,05:194.
[2]趙寧,李智偉.傳染病教學在新時期面臨的挑戰及應對措施[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08:1885.
制藥工程專業是藥學、化學工程與技術、生物工程為主并相互交叉,且實踐性很強的專業,主要目標是培養既熟悉制藥工藝又熟悉工程設計的應用型技術人才[1]。實踐技能培養是制藥工程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構建制藥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對培養學生實踐技能具有非常重要意義,也是進行制藥工程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2]。本文就高等中醫藥院校制藥工程專業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進行了探討。
一、中醫藥院校制藥工程本科專業實踐技能培養現狀
目前國內開設有制藥工程本科專業的高等院校較多,培養的側重點各不相同,課程體系也各有特點,藥學專門院校多側重化學藥物原料藥及制劑生產相關的工藝、工程等,綜合性院校多側重化學工藝、化學工程等在制藥生產中的應用,中醫藥院校多具有中醫藥特點。大部分中醫藥院校均開設有制藥工程專業,一般設置在藥學院或中藥學院[3],多數以中藥學專業、中藥制藥或中藥制劑專業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如我院的制藥工程專業是以中藥學專業為基礎建產起來的,原名為中藥制藥專業,按照教育部的相關要求,2000年起更名為制藥工程專業。經過10余年的發展,中醫藥院校的制藥工程專業在實踐技能上取得了長足進步,改進了課程體系,加大了實踐技能訓練比重,部分院校建立了校企業合作平臺或校內的模擬訓練中心,盡管如此,各校在實踐技能培養上還是存在以下一些主要問題:
(1)各校雖然培養方案、課程設置等各不相同,但有一點則基本一致,把本應屬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制藥工程當作科研型人才培養,制訂培養方案與教學計劃時,大多只重視理論知識培養,而忽視實踐技能培養,如缺乏階段實習或時間過短,針對性不強,畢業實習對實踐技能沒有明確考核指標,部分學生缺乏制藥大生產實習機會等。
(2)實踐技能的培養缺乏系統性,沒有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育規律。中醫藥院校在工程設計能力的培養上明顯不足。
(3)辦學經費不足,實驗場地有限,加上連年擴招,學生人數增加,消耗大、耗時長的專業實驗被壓縮;部分實驗以“教、看”為主,學生缺乏動手機會,制約了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4)由于高校人事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各校“雙師型”(既具有理論根底又具有實踐經驗)教師明顯不足,導致部分課程的理論教學與實踐脫節,甚至部分實踐教學無法開展。
(5)一些學校缺乏實訓場地、設備、設施、藥品GMP文件等,導致學生對制藥大生產缺乏感性認識,對藥品生產質量管理沒有GMP意識,對生產各崗位及設備的操作相當陌生,進而導致相關課程的理論教學時過于抽象。
(6)一些專業課程的教材與生產實際聯系不緊密,缺乏實用性,針對性較強的實訓教材很少。
二、加強中醫藥院校制藥工程本科專業實踐技能培養的對策
(一)優化課程設置,構建實踐技能培養體系[4]。參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相關要求進行課程設置,遵循“厚基礎、寬口徑、重能力、求創新”的教學與產業相結合的教學理念,確立“夯實基礎、拓寬知識、增強能力、提高素質”的人才培養目標,堅持樹立以學生為本、知識傳承和能力培養并重、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并重的人才培養思路,建立“基礎教育、專業基礎教育、專業教育、綜合教育”層層遞進的課程體系和注重個性發展的培養模式。構建以實驗、實習、實訓、創新(簡稱“三實一創”)四個模塊為核心的實踐教學新體系,使實踐技能的培養具有系統性。中醫藥院校的制藥工程專業藥學(中藥學)理論基礎相對較好,工程設計能力相對不足,應加強制藥工程設計教學,壓縮部分理論教學,在大二學年或利用寒暑假增加階段實習,并使階段實習與制藥大生產、制藥工程設計緊密結合,增加學生對生產工藝,生產過程管理與控制、崗位與設備操作、藥品研發等的感性認識。
(二)改革實踐教學模式。探索將一些課程的實驗課從單一分散的完成轉變為系統進行等一系列實驗的改革,形成有機結合的幾大實驗教學模塊:第一模塊為基礎實踐模塊,主要包括基礎課程實驗課、社會調查、認知實習等;第二模塊為專業實踐模塊,包括專業課程實驗教學、科研訓練等;第三模塊為科研創新模塊,包括學生參加教師科研項目,本科生創新基金項目等,第四模塊為畢業設計與工作體驗,包括學生進入企業參與課題設計與生產實踐等。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建筑裝飾行業突飛猛進,面對行業發展所帶來的挑戰和新形勢下就業所面臨的巨大壓力,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已經成為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目標和核心問題。目前,我國的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總體發展勢頭良好,但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仍存在著認識不到位、改革不到位、特色不鮮明等問題,具體表現在課程設置、實踐教學環節、“雙師”型教師隊伍、校企聯合辦學等方面。分析來看,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高職人才培養目標與市場需求脫節,課程體系的高職特色不夠突出
我國在現行的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體系,多是照搬或脫胎于本科院校以理論教學為主的培養模式。而高職教育應以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材為主要目標,只有確立了與專業人材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培養模式,教學目標才能得以實現。
當前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大多仍以理論教學為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市場人才需求脫節,教學方式趨于程式化、模式化,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不高。尤其是在實踐課程中,學生大多是以模擬項目的訓練為主,跟著老師的思路走,缺乏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加強教學的實用性、減少模擬性亟待解決。在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們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學內容要從結合實際出發,通過真實的設計實踐來完成設計方案,教師再不能照本宣科。此外,除了校內的實踐課程外,要積極參與社會上的藝術設計活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題與實際生產相結合,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豐富實踐經驗。
摒棄學科型的本科“壓縮餅干”式教學模式,構建出符合我國高職藝術教育規律的全新教學體系,圍繞專業核心職業技能的形成合理的安排理論課和實踐課,理論教學以“必需、夠用”為度,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強化實際操作技能的訓練,是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教學內容知識老化、教學方法陳舊落后,缺乏科學的多樣化教學
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由于現有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條件的原因,大多數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依然延用傳統教學模式,依然采取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在設計任務的布置上,脫離實際、過于虛擬化,設計案例也過于陳舊,完全與社會需求脫節;在環節測試中,過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內容。通過對用人單位及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反饋意見的調查,傳統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普遍存在以下問題:專業知識過于松散與陳舊,動手能力偏弱、與人溝通能力不強,往往出現“樣樣通,樣樣松”的問題。用人單位也普遍反映目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到了企業后完全不清楚自己的專長,找不到自己發展的方向,缺乏作為一個環境藝術設計師最重要的認識能力與創造能力。
所以,必須明確認識到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前提的教育,人才培養要突出適應職業能力的形成,滿足職業崗位的需要,課程也顯然不能以學科為本位,而應是以能力為本位的。因此就業導向、能力本位是高等職業教育課程觀的核心內容。轉變學科本位的思想,實現高職教育的課程模式向能力本位的轉換,在與時俱進和有機整合的觀念指導下實現課程開發,對于當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高等職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一套科學的符合高職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課程開發方法,是設計課程開發的重中之重。
三實踐性教學體系有待完善
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分別設置了課程設計、專業實訓、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它們是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完成技能訓練的主要途徑,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的重要過渡階段。但大部分實踐教學課流于表面形式,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實踐課程的任課教師缺少實踐經驗,依然沿襲傳統的教學方式,通常布置一套模擬的設計課題,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完成所有的實踐教學。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與社會實踐的聯系非常密切,社會實踐包含很多與實際工作相關的內容,拘泥于課堂常規教學形式,顯然無法滿足實際需要,這就導致了“閉門造車、紙上談兵”的情況。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更側重于藝術的表現,而不太重視實務性、應用性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畢竟不只是表現圖的繪制,它涉及到很多具體的材料及施工方式以及與其他技術工種的銜接與配合,還要有施工組織設計的實施等。在這樣的實際流于形式的實踐教學模式下,學生僅憑感性思維對待設計任務,沒有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所以設計出來的作品經常犯常識性錯誤并漏洞百出,在實際操作當中難于實施,到工作崗位后,需要幾年時間的實際鍛煉才能適應工作需要。
加強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盡可能讓學生明確本課程在實際運用中的作用,明確該課程的設置目的,少走彎路與偏差。課堂作業目的明確,針對性強,每一次作業都有一次新的目的要求,讓學生盡量探索不同的設計方法,培養其創新意識。盡可能給學生安排實際工程項目的考察實習活動,讓學生了解材料與施工工藝。加強學生的溝通與表達能力,訓練學生與工程甲方的談判技巧。培養學生團隊實踐合作意識和分工合作理念。建立完善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加大實踐教學環節的比重,可以突出培養學生基本實踐能力,突顯出高職教育的特色。
在具體實踐課程內容的設置上應深入分析各實踐課程間的內涵及內在聯系,不能把每個階段具體的實踐教學看做是簡單的各門課程的累加。可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學習階段做出科學合理的安排,加強實踐課程的連貫性和統一性。在市場調節的基礎上有取舍有重點地以能力需要進行整合,以實現實踐教學效能的最大化。
四師資隊伍結構過于單一,結構有待改善
高職環境藝術設計的教學改革以及能否辦出特色,關鍵是教師,教師的專業素質與教學方法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目前,高職教師大多數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分配到教師崗位上,雖然在理論水平上有一定的造詣,但缺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經驗,這種狀況嚴重制約著教育水平的提高,也難以培養出符合高職培養目標要求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因此,必須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專業與專業基礎課教師既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和較高的教學水平,還要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作為學校,結合我們的設計專業,聘請一定比例的設計師作為兼職教師,一方面可以改善師資的結構,有利于教師成長和建設,另一方面也能靈活的適應設計專業變化的要求。作為專業教師必須轉變觀念,要充分利用各種實習機會和學習資源鍛煉自己,不斷更新我們的思維,改革教學方法,多方面的提高自身素質。
綜上所述,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應積極改革目前滯后的教育模式,思想要開放,立足本土文化,選擇性的學習國外先進的辦學理念,明確培養目標,加大學生技能型人才培養力度,積極尋求企業參與,改善教學條件,豐富教學模式,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和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硯祖.環境藝術設計的新視界[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1.研究如何利用樣本數據來推斷總體特征的統計學方法是
()。
A.描述統計 B.理論統計
C.推斷統計 D.應用統計
2.下列選項中屬于分類變量的是()。
A.服務滿意度 B.員工人數
C.籍貫 D.利潤
3.在抽樣調查中,樣本量是指()。
A.樣本的個數
B.樣本所包含的單位數
C.抽樣框的大小
D.樣本的可能數目
4.在抽樣框中每隔一定距離抽選樣本單位的調查方式是
()。
A.整理抽樣 B.系統抽樣
C.分層抽樣 D.簡單隨機抽樣
5.在某一特定類別中的數據個數稱為()。
A.均值 B.眾數
C.標準差 D.頻數
6.假設檢驗中第二類錯誤是指()。
A.接受正確原假設
B.拒絕正確原假設
C.接受錯誤原假設
D.假設設立不正確
7.當總體為正態總體,方差已知,樣本量為40,此時進行均值檢驗,應采用()統計量進行檢驗。
A.卡方 B.t
C.F D.Z
8.下列四個相關系數中反映變量之間關系最密切的數值是
()。
A.0.6 B.0.91
C.-0.8 D.-0.95
9.度量了因變量與k個自變量的總體相關程度的指標為()。
A.相關系數 B.多重相關系數
C.多重判定系數 D.估計標準誤差
10.某社會經濟現象在一定時期內平均每期增長的絕對數量是 ()。
A.逐期增長量 B.累計增長量
C.平均增長量 D.增長速度
11.某企業2008年參加醫療保險的人數是2004年的3倍,比2007年增長20%,那么,2007年參加醫療保險的人數比2004年增長()。
A.250% B.300%
C.150% D.60%
12.時間序列中在一年之內的周期性波動為()。
A.長期趨勢 B.季節變動
C.循環變動 D.不規則變動
13.下列選項中屬于質量指數的是()。
A.產量指數 B.價格指數
C.員工人數指數 D.銷售量指數
14.用基期作為權數的指數為()。
A.拉氏指數 B.派氏指數
C.綜合指數 D.平均指數
15.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標準,恩格爾系數在40~50%的國家和地區的人民生活水平的狀況為()。
A.貧困 B.溫飽
C.小康 D.富裕
16.國民總收入(GNI)的計算公式為()。
A.GNI=GDP
B.GNI=GDP+來自國外的要素收入-付給國外的要素收入
C.GNI=GDP+付給國外的要素收入-來自國外的要素收入
D.GNI=GDP+付給國外的要素收入+來自國外的要素收入
17.在一個經濟體中,影響家庭消費支出的最重要因素是()。
A.可支配收入 B.利率水平
C.價格水平 D.節儉程度
18.記消費為C,投資為I,政府購買為G,稅收為T,政府轉移支付為Tr,則三部門國民收入的均衡公式為()。
A.Y=C+I B.Y=C+I+G+T+Tr
C.Y=C+I+G D.Y=C+I+G-T+Tr
19.利率是影響國民收入的一個重要杠桿。如果其他條件不變,利率水平的提高會使國民收入()。
A.降低 B.提高
C.不變 D.不確定
20.經濟增長與就業之間存在高度相關關系,根據奧肯定律,失業率與GDP缺口之間存在一種()變動的關系。
A.正向 B.反向
C.不相關 D.不確定
21.經濟增長、充分就業、穩定物價和國際收支平衡是宏觀經濟政策的四大主要目標,平衡國際收支目標與其他三大目標之間的關系是()。
A.一致的 B.矛盾的
C.既有一致又有矛盾 D.不相關的
22.下列各種財政政策工具中,不具有內在穩定器功能的是
()。
A.累進稅收制度 B.轉移支付
C.農產品價格維持制度 D.政府投資支出
23.貨幣政策是指貨幣當局通過控制貨幣供給來影響投資需求和總需求,進而影響經濟增長、就業和價格水平的政策。貨幣政策工具不包括()。
A.公債與政府貸款 B.法定準備金率
C.再貼現率 D.公開市場業務
24.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下列各項中屬于資本和金融項目的是()。
A.貨物和服務貿易 B.收益分配
C.經常轉移 D.專利權交易
25.假定一國非充分就業,擁有足夠的閑置生產資源,則通過本國貨幣貶值會使當期貿易收支()。
A.改善 B.惡化
C.不變 D.不確定
26.下列各項對通貨膨脹成因的解釋中不屬于新凱恩斯主義的是()。
A.貨幣供應量增加
B.需求拉動
C.成本推動
D.經濟結構因素的變化
27.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刺激長期經濟增長的經濟政策是()。
A.刺激資本形成的政策
B.積極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C.促進技術進步的政策
D.增加勞動供給的政策
28.經濟波動的最直接原因是()。
A.經濟體制存在某種缺陷
B.經濟結構的變動
C.政府經濟政策的影響
D.總需求與總供給的不一致
29.以下會計假設中,對會計工作空間范圍進行限定的是()。
A.持續經營 B.會計主體
C.會計分期 D.貨幣計量
30.企業根據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對“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
A.可比性 B.實質重于形式
C.重要性 D.謹慎性
31.按照經濟內容分類,以下屬于“損益類”的會計科目是
()。
A.應收賬款 B.存貨
C.銀行存款 D.主營業務收入
32.會計賬戶有四個指標,包括:期初余額、本期增加發生額、本期減少發生額、期末余額。他們之間的關系是()。
A.期初余額=本期增加發生額-本期減少發生額+期末余額
B.期末余額=本期增加發生額-本期減少發生額-期初余額
C.期初余額=本期增加發生額-本期減少發生額-期末余額
D.期末余額=期初余額+本期增加發生額-本期減少發生額
33.“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是借貸記賬法的記賬規則,其中“借貸必相等”的含義是()。
A.任何一筆經濟業務記入借方賬戶的金額必須相等
B.任何一筆經濟業務記入貸方賬戶的金額必須相等
C.任何一筆經濟業務記入借方賬戶的數量和記入貸方賬戶的數量必須相等
D.任何一筆經濟業務記入借方賬戶的金額和記入貸方賬戶的金額必須相等
34.企業購入不需要安裝的生產設備一臺,取得的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價款為23 400元,發生運費1 000元,則計入固定資產的金額為()元。
A.23 400 B.22 400
C.24 400 D.21 000
35.收款憑證是用來記錄()收進業務的記賬憑證。
A.現金和金融資產
B.現金和銀行存款
C.銀行存款和金融資產
D.銀行存款和有價證券
36.以下方法中不屬于更正錯賬的方法有()。
A.直接涂改法
B.劃線更正法
C.紅字更正法
D.補充登記法
37.某公司在財產清查中發現材料盤虧1 800元,經查明,一般經營損失1 000元,能理賠的洪水災害損失500元,不能理賠的洪水災害損失300元,則最終記入“管理費用”賬戶的金額是()元。
A.1 800 B.300
C.500 D.1 000
38.以下屬于資產負債表“非流動資產”項目的是()。
A.貨幣資金
B.固定資產
C.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
D.未分配利潤
39.利潤表是依據()這一平衡公式,按照一定的標準和順序,將企業一定會計期間的各項收入、費用以及構成利潤的各個項目予以適當排列編制而成的。
A.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投資收益-投資損失
B.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成本
C.利潤=收入-費用+投資收益-投資損失
D.利潤=收入-費用+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損失
40.以下財務指標中,反映企業償債能力的指標是()。
A.總資產報酬率 B.凈資產收益率
C.流動比率 D.銷售凈利率
二、多項選擇題(以下每小題至少有兩項正確答案,每選對一項得0.5分,全部選對得滿分。多選或錯選不得分。本題共30分,每小題2分。)
41.統計數據的直接來源有()。
A.統計調查
B.文獻檢索
C.實驗
D.調查機構的調查結果
E.圖書中數據
42.下列關于統計表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A.統計表是組織數據的一種有效形式
B.表頭放在統計表的上方
C.行標題放在統計表的第二行
D.統計表的左右兩邊不能封口
E.統計表可用來支持使用者的觀點
43.評價估計量的標準為()。
A.一致性 B.無偏性
C.顯著性 D.有效性
E.綜合性
44.相關關系按其變動方向的不同可分為()。
A.完全相關 B.負相關
C.非線性相關 D.不完全相關
E.正相關
45.下面關于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A.該指數可反映通貨膨脹狀況
B.該指數能反映貨幣購買力變動
C.該指數可反映對職工實際工資的影響
D.該指數是采用加權平均法計算的
E.該指數大于100,說明報告期與基期相比綜合物價水平下降
46.一般來說,影響需求變動的主要因素有()。
A.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
B.消費者的偏好
C.廠商對未來價格的預期
D.消費者對未來價格的預期
E.相關商品的價格
47.導致市場失靈的主要因素包括()。
A.政府干預 B.信息不充分
C.外部性 D.壟斷
E.公共物品
48.從收入法來測量,GDP包括()。
A.勞動報酬 B.營業盈余
C.生產稅凈額 D.固定資產折舊
E.凈出口
49.下列各項中沒有被計入中國GDP的是()。
A.電力公司排放的污染物造成的環境破壞
B.海爾公司當前生產但未能銷售出去的空調
C.某房地產公司購買一塊土地
D.某飯店廚師在自己家里烹制膳食
E.中石油設在外國的工廠所創造的利潤
50.貨幣有狹義貨幣(M1)與廣義貨幣(M2)之分,下列各項中屬于M1的有()。
A.紙幣 B.活期存款
C.定期存款 D.貨幣市場存款
E.法定準備金
51.《會計法》規定的會計基本職能是()。
A.會計控制 B.會計檢查
C.會計核算 D.會計監督
E.參與決策
52.以下賬戶中屬于“資產類賬戶”的是()。
A.長期股權投資 B.固定資產
C.銀行存款 D.累計折舊
E.預收賬款
53.某企業購入原材料200 000元,收到了銷售方開出的發票賬單,企業已經開出轉賬支票200 000元支付料款,材料尚未到達企業。記錄以上業務需要使用的賬戶是()。
A.原材料 B.在途物資
C.應收票據 D.現金
E.銀行存款
54.對賬工作的主要內容是()。
A.賬證核對 B.賬賬核對
C.賬實核對 D.過賬與結賬核對
E.賬表核對
55.對實物資產進行清查時,可能使用的表單是()。
A.往來賬款清查表 B.盤存單
C.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 D.實存賬存對比表
E.庫存現金盤點報告表
三、判斷題(本題共20分,每小題1分。)
56.重點調查和典型調查屬于抽樣調查的范疇,是非全面調查。
57.統計量是樣本的函數。
58.假設檢驗中拒絕域的大小與顯著性水平有關。
59.假設檢驗的結果能證明原假設成立。
60.相關系數的大小與數據的計量尺度無關。
61.相關關系不是因果關系。
62.若時間序列存在自然周期,在對其移動平均時,應根據周期確定移動步長。
63.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采用加權算術平均法計算。
64.負外部性使得資源沒有實現最優配置,沒有達到帕累托最優,而正外部性則可以實現帕累托最優。
65.國內生產總值(GDP)是衡量宏觀經濟活動水平的最核心的指標。在GDP核算中,凈出口應該計入當年的GDP總量。
66.GDP縮減指數(GDP deflator index)是名義GDP與實際GDP的比值,這一比值以經濟體中全部的商品作為計算基礎,可以較準確地用來反映通貨膨脹的程度。
67.宏觀經濟政策是指國家或政府有意識有計劃地運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調節控制宏觀經濟的運行,以達到一定的政策目標,包括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主要是通過影響總需求和總供給來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
68.根據IS-LM模型,影響貨幣政策效應的主要因素是IS、LM曲線的斜率。在LM曲線斜率一定的條件下,如果IS曲線斜率小(即曲線平坦),則貨幣政策的效應就大。
69.匯率的表示方法有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兩種,其中直接標價法是以一定單位的外國貨幣為標準來計算對應多少單位的本國貨幣。在直接標價法下,本幣的價值與匯率的漲跌成反比。
70.如果會計信息的省略或者錯報會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據此做出決策,該信息就具有重要性。
71.企業應該統一按照會計準則的要求設置會計科目,不允許根據自身情況自行設置會計科目。
72.在借貸記賬法中,“借”、“貸”反映經濟活動的價值量變化的增減性質是固定的,不隨賬戶的性質不同而不同。
73.會計憑證按填制程序和用途不同,可以分為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兩類。
74.企業在財產清查中如果發現現金賬實不符,應及時查明原因,并將短款或溢余記入“待處理財產損益―處理固定資產損益”,待查明原因后處理。
75.資產負債表“年初余額”欄內各項目的金額,應根據上年末資產負債表“期末余額”欄內所列數字填列。
四、綜合應用題(以下每道綜合應用題包括5道小題,每道小題有一項或一項以上的正確答案,每選對其中的一項得0.5分,全部選對得滿分。多選或錯選不得分。本題共30分,每小題2分。)
(一)2008~2009年間某超市三種商品的價格和銷售量數據如下表所示。
以2009為報告期,以2008年為基期。請按要求回答問題。
76.經過計算2008年三種商品的平均銷售價格為()。
A.11.4元/千克 B.19.2元/千克
C.15.8元/千克 D.16.8元/千克
77.2009年的銷售額指數為()。
A.87.66% B.125.83%
C.97.85% D.135.94%
78.經過計算2009年的派氏價格指數是()。
A.95.25% B.105.68%
C.116.8% D.120.46%
79.經過計算三種商品的拉氏物量指數為116.4%,其含義為()。
A.報告期與基期相比,三種商品的銷售額綜合提高了116.4%
B.報告期與基期相比,三種商品的銷售量綜合提高了16.4%
C.以基期價格為準,該超市報告期銷售額比基期多收入
14 380元
D.以報告期價格為準,該超市報告期銷售額比基期多收入
14 380元
80.拉氏指數與派氏指數的區別在于()。
A.兩者計算時采取的基期不同
B.在編制長期連續性指數數列時用派氏指數較方便
C.拉氏物量指數的解釋更符合現實意義
D.派氏物量指數的解釋更符合現實意義
(二)為預測我國居民家庭對電力的需求量,建立了我國居民家庭電力消耗量(單位:千瓦小時)與可支配收入(X1,單位:百元)、居住面積(X2,單位:平方米)的多元線性回歸方程,如下所示:
Y=124.3086+0.5464X1+0.2562X2
請根據上述結果,從下列備選答案中選出正確答案。
81.對于多元線性回歸模型,以下假設中正確的有()。
A.因變量與自變量之間的關系為線性關系
B.隨機誤差項的均值為1
C.隨機誤差項之間是不獨立的
D.隨機誤差項的方差是常數
82.回歸系數2=0.2562的經濟意義為()。
A.我國居民家庭居住面積每增加1平方米,居民家庭電力消耗量平均增加0.2562千瓦小時
B.在可支配收入不變的情況下,我國居民家庭居住面積每增加1平方米,居民家庭電力消耗量平均增加0.2562千瓦小時
C.在可支配收入不變的情況下,我國居民家庭居住面積每減少1平方米,居民家庭電力消耗量平均增加0.2562千瓦小時
D.我國居民家庭居住面積每增加1平方米,居民家庭電力消耗量平均減少0.2562千瓦小時
83.根據計算上述回歸方程式的多重判定系數為0.9235,其正確的含義是()。
A.在Y的總變差中,有92.35%可以由解釋變量X1和X2解釋
B.在Y的總變差中,有92.35%可以由解釋變量X1解釋
C.在Y的總變差中,有92.35%可以由解釋變量X2解釋
D.在Y的變化中,有92.35%是由解釋變量X1和X2決定的
84.根據樣本觀測值和估計值計算回歸系數 2的 t 統計量,其值為 t=8.925,根據顯著性水平(α=0.05)與自由度,由 t 分布表查得 t 分布的右側臨界值為2.431,因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有()。
A.接受原假設,拒絕備擇假設
B.拒絕原假設,接受備擇假設
C.在95%的置信水平下,2是由2=0這樣的總體產生的
D.在95%的置信水平下,居住面積對居民家庭電力消耗量的影響是顯著的
85.檢驗回歸方程是否顯著,正確的假設是()。
A. H0 ∶1=2=0; H1 ∶1≠2≠0
B. H0 ∶1=2≠0; H1 ∶1≠2=0
C. H0 ∶1≠2≠0; H1 ∶1=2≠0
D. H0 ∶1=2=0; H1 ∶i 至少有一個不為零
(三)某企業上年12月31日資產負債表部分項目的年初數和期末數如下(單位:元):
該企業上年度產品銷售收入4 000 000元,利潤總額400 000元,應交所得稅100 000元,利息支出15 000元。本年1月份發生的部分經濟業務如下:
(1)企業銷售A產品10噸,賬面單位成本600元/噸,單位售價800元/噸,企業開出發票賬單,貨已發出,銷售貨款尚未收到。
(2)向希望小學捐款5 850元。
(3)購入不需安裝的新機器一臺,以銀行存款支付價款及其他費用125 000元。
(4)結算本月應付工資總額86 000元,其中生產工人工資52 500元,生產車間管理人員工資9 000元,企業管理人員工資24 500元。
86.發生經濟事項(1)時,企業在銷售實現和結轉成本時需要編制會計分錄有()。
A.借記“應收賬款”8 000元,貸記“主營業務收入”8 000元
B.借記“主營業務成本”6 000元,貸記“庫存商品”6 000元
C.借記“銀行存款”8 000元,貸記“主營業務收入”8 000元
D.借記“其他業務成本”6 000元,貸記“庫存商品”6 000元
87.上述經濟事項(4)發生后,影響利潤報表項目()。
A.“主營業務成本”增加52 500元
B.“主營業務成本”增加61 500元
C.“管理費用”增加24 500元
D.“主營業務成本”增加86 000元
88.上述經濟事項(2)發生后,會對利潤表()項目產生影響。
A.主營業務支出 B.其他業務支出
C.管理費用 D.營業外支出
89.如果其他條件不變,僅發生上述經濟事項(3)后,與年初反映企業償債能力的相同比率比較,則本年()。
A.流動比率下降 B.速動比率下降
C.資產負債率下降 D.負債與權益比率下降
90.運用上年有關資料計算上年期末的以下比率,其中正確的有()。
A.資產負債率=43.33%
B.總資產報酬率=12.31%
C.銷售利潤率=7.5%
D.凈資產收益率=15.79%
二一年度全國統計專業技術中級資格考試
統計基礎理論及相關知識試卷標準答案(滿分120分)
一、單項選擇題(以下每小題各有四項備選答案,其中只有一項是正確的。本題共40分,每小題1分。)
1.C2.C3.B 4.B 5.D6.C
7.D8.D9.B10.C 11.C 12.B
13.B14.A15.C 16.B 17.A 18.C
19.A20.B 21.C22.D 23.A 24.D
25.D26.A27.B28.D29.B30.D
31.D32.D33.D34.C35.B36.A
37.D38.B39.D40.C
二、多項選擇題(以下每小題至少有兩項正確答案,每選對一項得0.5分,全部選對得滿分。多選或錯選不得分。本題共30分,每小題2分。)
41.AC 42.ABDE 43.ABD 44.BE45.ABCD
46.ABDE47.BCDE 48.ABCD49.CDE50.AB
51.CD 52.ABCD 53.BE 54.ABCE55.BD
三、判斷題(本題共20分,每小題1分。)
56.×57.√58.√59.×60.√ 61.√62.√
63.×64.×65.√66.√67.× 68.×69.√
70.√71.×72.×73.√74.× 75.√
四、綜合應用題(以下每道綜合應用題包括5道小題,每道小題有一項或一項以上的正確答案,每選對其中的一項得0.5分,全部選對得滿分。多選或錯選不得分。本題共30分,每小題2分。)
1.2學生學習情況學生要學習中、西醫兩套課程,幾乎每天全天上課,晚上還有選修課,學校其他組織團體活動也不少,一半以上學生還準備考研,所以,學習偏廢,所學內容也得不到鞏固。
1.3學習效果現代醫學已和國際接軌,要求更科學、先進、規范,發病機理的研究更為復雜,新的檢測手段、新的藥物日新月異。在講授《內科學》時,盡管教師用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化繁為簡的方法突出重點去討論,但因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夠,仍感有唯度一些現代檢查手段沒講過,許多藥物也沒學過,課時又少,內容多,頭重腳輕必定垮塌。
1.4評價學生標準多數院校和用人單位評價學生標準是中、西醫并重。有的用人單位對中醫本科生西醫水平的評價是“病歷寫不好,常見病看不了”。總之,五年的學習時間有限,對一門《內科學》來說顯得課時少,但十幾門西醫課的總課時和中醫課程總課時相比也不少,可見相當課時用在西醫上,而且講中醫的老師也占了不少時間講西醫,本末倒置,影響了中醫的學習,最終,中醫學得馬馬虎虎,西醫學的糊里糊涂。通過以上分析,我們找出了教學質量不高的主要問題,即:①混淆中醫專業和中西醫專業的培養目標;②完成現有大綱的課時較少;③相當的學生學習偏廢;④實習基地不符合《內科學》課程要求;⑤對西醫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標準過高。
2思考與建議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對癥下藥:
2.1區分中醫、中西醫本科生培養目標中醫是我們國家最值得弘揚的文化和醫學技術,中醫本科生的培養目標無疑是運用中醫理論對中醫常見病癥及疑難病進行辨證論治的中醫師。目前中醫專業本科生培養目標是要求中醫學精,西醫學會實際上是中西醫專業的培養目標。中醫院校的辦學必須堅持姓“中”的原則。堅持以中醫藥專業為主體,按照中醫藥人才成長規律施教,強化中醫藥基礎理論教學和基本實踐技能培養。
2.2修改教學大綱,調整學習內容到底中醫專業需不需要學習西醫知識?肯定需要,關鍵是要明確為什么學,學什么,達到一個什么效果。用原來的大綱就需要增加《內科學》課時,行不通,這就需要我們修改教學大綱,調整學習內容。如何修改,如何調整呢?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中醫專業學習西醫《內科學》的目的主要是對急、重、危、惡性病等致命性疾病有所了解,不至于耽誤病人。此外,了解一些西醫知識也能幫助中醫對某些病正確辨證施治,提高臨床療效。所以,對于西醫《內科學》課程來說,學習內容總體上也就是這些急、重、危、惡性病等致命性病癥了。這些病癥的診治都是復雜的,學到什么深度呢?①了解目前已明確的發病機制;②重點學習臨床表現;③簡介需做的相關檢查;④與這些病癥適應的一些基礎知識。通過相關西醫知識的學習,應能辨別所患疾病的嚴重程度,辨別是否中醫的診治優勢。較客觀地說,這些急、重、危、惡性病癥還是以西醫治療為主,并且需要更專業的醫師,中醫本科生只掌握一些原則即可。西醫專業學習中醫也只是一般了解。因此,在校期間,中醫專業學生應把寶貴時間用在中醫的學習上,為今后繼承和研究中醫打好堅實的基礎。西醫的其他知識可通過今后繼續教育學習。
2.3改變隨堂見習的內容與模式我們可以用西醫院病人的真實病歷及專家會診的影像資料作為教學內容,通過分析—討論—自學—再指導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彌補醫院病種少的不足,同時也讓學生熟悉了解醫院診治常規,為實習打下良好基礎。
2.4更換實習基地,滿足教學需要西醫課的實習基地要選擇病源充足、病種齊全、診療水平較高的西醫院。
2.5合理規定評價標準制定符合中醫本科生培養目標的質量評價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