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7 17:33:2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產業園景觀設計理念,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景觀設計的內涵與發展
景觀設計所涉及和融合的學科十分龐大,因此,這就決定了它是一個既充滿鮮活力量的新的發展學科,也是一個擁有極其豐厚內涵的古老的學科;它囊括了天文、地理、人文、社科、政治、經濟、哲學等等在內的各個不同類別的不同體系的知識理論,為景觀設計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理論基礎。從一般意義上來說,景觀設計的定義是人類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而有意識地從事環境改造,使其對自身的健康發展產生有益的活動。隨著科技和文明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新的時代賦予了景觀設計新的內涵。因此,現代景觀設計不僅是傳統的、單純意義上的環境改造,更是綜合了各種生態因素,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把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和自然生態有機地、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旨在創造一個更加適合人類生存的空間環境。
景觀設計在現代生態產業園中的重要應用
1.城市景觀設計在生態產業園中的重要應用
在提高城市系統的生態循環中,城市景觀設計占了很大比重,成功的城市景觀設計能夠使城市的系統生態循環更加完美。因此,城市景觀設計既要跟進快速發展的現代城市建設的步伐,又要注重景觀設計在城市生態系統中的良好的健康發展。
由于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城市人口的高度密集,使得城市人工生態系統變得比較脆弱,而現代景觀設計則是加強其承受能力的一個新的途徑。現代景觀設計不但承擔著城市發展建設的重任,更重要的是它必須將生態環境和生態循環系統和諧統一起來。它把凝結著人類對情感和藝術的追求以及智慧結晶的空間形態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同時也將人類和生態自然完美地連接在一起,從而創造出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可持續發展的嶄新的城市生態產業園。
在當今新的時代背景下,城市景觀已不再是單純的物態存在,它更是設計者靈魂的寄托和表現。人與地球的和諧相處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時代主題已經在城市景觀設計中表露無疑,對這種科學的景觀設計思想已成為評判城市生態產業園景觀設計進步與否的重要和唯一的標準,城市景觀設計應當順應這一潮流,把生態美和生活美結合起來,將對已有環境的生態破壞降低到最低程度。
2.居住區景觀設計在生態產業園中的重要應用
一個城市的居住區環境,是反映一個城市生活狀況的直接窗口。居住區景觀設計的得當與否,直接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便利與否,現代居住區景觀設計不僅把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考慮在內,更是在最大程度上加大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處,讓人們在選擇居住區的同時也能選擇與自身喜好相近的生活景觀,在便利生活之余的同時,將生態景觀之美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而增強了人們對景觀設計層次的提升意識,對自然和人文的互惠依存的意識。
3.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在生態產業園中的重要應用
社會主義發展的今天,城市公園也不單單是公眾休閑游覽的地方,它更多的意義是人們進行科普文化知識宣傳及交流,健身運動等的場合,現代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在滿足這些人們基本需求的前提下,依據當地環境,盡量提高資源利用率,巧妙的將自然放置之中,能讓人們在進行休閑娛樂的同時近距離的接觸大自然。 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在城市現代化進程中的應用,為城市綠化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保證。
4.風景園林景觀設計在現代生態園中的重要應用
作為最具生態價值和美學價值的風景園林景觀,是一個地方的地理實體的直觀反映。現代風景園林景觀設計站在生態學的觀點,根據不同的環境資源種植和養護的植物都與當地的環境和氣候適應,將各種植物交錯種植,既符合生態循環,又在視覺上有鮮明的層次色彩沖擊。
景觀設計在生態產業應用過程中的建議
不可否認,適時適當適量的景觀設計可以充分展示一個地方的文化精神和資源面貌。對于中國現代景觀設計的現狀,應在我國國情發展基礎上,借鑒國外景觀設計理念;科學的估算工程的建設成本及管理維護費用;完善有關景觀設計的法規,培養適合新時代的景觀規劃與設計工作者;在實現社會功能和藝術觀賞的前提下,注重效益與環境并重,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獲一時之利。
結語
1 城市綜合體發展概況
在現代都市中,快節奏的人們需要有一個方便、快捷、經濟及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空間來享受高效率的生活和工作,城市綜合體應運而生。城市綜合體是指將城市中的商業、辦公、居住、旅店、展覽、餐飲、會議、文娛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間的三項以上進行組合,并在各部分間建立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動關系,從而形成一個多功能、高效率的綜合體的城市空間形式。天安數碼城集團是中國城市產業地產的引領者。城市產業綜合體是天安數碼城繼工業園、工貿園和科技產業園之后的第四代產品,以辦公業為主,融合產業、交流、生活于一體。在此基礎上,天安數碼城還做出了進一步的細化,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打造了城市產業園、生態型產業園和創意產業園等三種各具特色的產品線。
城市綜合體以超大的空間尺度、地標式的城市建筑、現代化的城市景觀等為主要特征,代表了一個城市發展的面貌。景觀設計在開發的過程中占據了至關重要的位置[1]。天安數碼城的前三代產品在規劃設計等方面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近年開發的城市產業綜合體多處于建設階段,根據已建成情況來看,景觀效果宜人,社會反應良好,如天津、重慶、青島天安數碼城等項目,本文將以此為基礎,分析探討城市綜合體的景觀設計方法。
2 城市綜合體景觀設計分析
2.1 城市綜合體景觀特征
(1)現代、時尚、標志性
城市綜合體代表了一個城市的發展水平與現代化的面貌。應用現代城市設計、環境與行為理論進行景觀與環境設計是城市綜合體的重要特征。特別是近年來當代藝術逐漸擺脫博物館的束縛,走向了開放的城市空間,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如通過標志物、小品、街道家具、植栽、鋪裝、照明等手段形成豐富的景觀與宜人的環境。而地標性的建筑再加上公司的文化、主題,也很容易形成景觀的標志性,打造區域特色。
(2)開放的城市公共空間
公共空間是城市綜合體的靈魂。城市綜合體的公共空間則是真正對公眾開放的城市型公共空間。這樣以來,開放的城市公共空間的景觀設計特點也適用于城市綜合體中的景觀設計。下圖是天津天安數碼城空間布置圖,不難看出,開放空間、沿街開放空間在整個綜合體中占據了大量比例。
(3)豐富多變的空間景觀層次。
城市綜合體設計應充分利用地形或建筑本身的造型特點,以及地下空間、中庭空間、屋頂空間,形成若干節點性的廣場,并大量采用天橋、峽谷、巷道等形式進行空間的過渡和銜接,形成豐富多變的空間層次,與城市的步行公共空間自然融合在一起[2]。
2.2 城市綜合體景觀設計理念
(1)創造具有文化品格的外部空間
文化是一個園區與眾不同的特征與氣質,也是一個園區吸引力之所在。天安數碼城一直倡導“自我設計、自主經營、自由競爭”和“鼓勵成功、寬容失敗”的運營文化,使園區由聚集(要素空間集中)走向聚合(產生有機聯系),而最終發生聚變(形成創新集群)。城市綜臺體以其巨大的形體和復雜的功能而具有創造標志性的先天優勢。標志形象的形成.有賴于準確理解把握和提煉地域文化,依托于對歷史文化、社會文化和環境文化等抽象意義的具象化。
(2)尊重場地、注重生態
一個完整的園林景觀設計過程可以概括為兩個階段:①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②解決問題。對問題有了全面透徹的理解后,基地的功能和設計的內容也自然明了了。而如今席卷全球的生態設計的理念,也必須以場地分析為基礎,針對場地的設計才能真正做到生態環保。如重慶天安數碼城根據用地山地的特點,提出“綠谷”的設計主題,并以此展開,根據已建成幾期的情況來看,景觀效果宜人。
(3)與城市密切聯系,形成連續性、一體化的城市空間
城市綜合體通常與城市的主要交通保持著密切而便利的聯系,這也使城市綜合體擁有了更高的開放性與可達性,組成了城市開放空間體系的重要部分。城市綜合體景觀的營造不僅僅在于自身的完整性,更應融入城市的大環境中,對城市整體的環境產生積極的影響。城市綜合體在規劃設計之初就應該關注與周邊城市環境之間的關系,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閑活動和社會交往的平臺,同時人的活動也為城市綜合體帶來了生機與活力。
(4)基于行為特點的空間設計
城市綜合體是一種功能符合型的城市集聚空間,來這里的人目的各異、行為特點各異,環境景觀的設計要根據人的行為特點給予合理的功能設計,同時還可以根據需要做好空間的引導作用,使空間功能合理,景觀合宜[3]。
3 城市綜合體景觀分區設計
3.1 辦公區
(1)總部樓區
總部樓是天安數碼城的特色,是辦公樓中的“別墅”,對于景觀的要求較高。對于現代化的總部樓外部整體景觀設計應該給人一種自然、輕松的氛圍,而不應該是莊嚴肅穆;作為總部辦公區,應該安靜,景觀要有高品質感;又是天安數碼城的特色核心部分,景觀設計要有藝術感,體現現代美學。另外景觀要具有很強的標示性,根據不同的總部樓,創造不同的景觀。
對于總部樓圍合的中庭以及入口空間等,還要根據不同公司來進行設計,將企業的文化、理念等融入景觀之中,創造特色的景觀。如下圖所示,為重慶天安數碼城總部樓區景觀效果圖。
(2)產業樓區
產業樓作為科技研發、技術創新的基地,在這里工作的多是高科技技術研發人員,工作相對單調而又要求他們有一定的創意、創新能力,景觀設計應力求大膽,現代感與視覺沖擊力是這里景觀設計的重點。使工作人員能在工作之余,感受到景觀的魅力,為工作增添樂趣。根據天安數碼的規劃情況,產業樓的底層多為商業配套區,所以產業樓的景觀多為屋頂花園形式,景觀設計力還要注意屋頂花園的特殊要求。
(3)商業配套區
城市綜合體中的商業區多位于沿街開放空間,多數呈現狹長的直線帶狀空間形態。商業業態也多以購物為主,兼顧少量的休閑娛樂設施。由于地塊的限制以及步行人流量大的原因,使這里的景觀呈現出硬質鋪裝面積過大,綠化空間偏少的情況。基于此,首先可以通過垂直綠化的方式增加綠化面積,使場地因有更多的綠色植物而更具生機。其次可以將坐凳等休閑設施與當代藝術(雕塑藝術)、花箱、樹池等結合,使場地更具現代時尚感。對于大面積的鋪裝也可以融入不少設計元素、當地文化,這樣就使商業區的景觀設計實現宜人的景觀效果。
3.2 住宅區
住宅區是城市綜合體中部分員工以及其他城市居民生活休息的地方,其景觀設計必須營造一種安靜、舒適的景觀空間。住宅區景觀設計可以從普通居住小區的景觀設計中借鑒經驗。這里的景觀設計,應該遵循“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的原則,以植物材料為主體,以山石、水體、建筑小品為輔構成的游憩生活空間,創建富有生機、充滿趣味、歸屬感強烈、生態健全的田園般的居住環境。
3.3 配套酒店公寓區
(1)酒店式公寓
酒店式公寓是一種提供酒店式管理服務的公寓,集住宅、酒店、會所多功能于一體,概括地說,就是將星級酒店的高標準服務融于日常生活之中。作為城市綜合體的一部分,應該與整個城市綜合體的文化、景觀面貌保持一致。具體設計也可以和其它酒店、住宅區借鑒,注重生態,以人為本,打造用戶滿意,環境友好的公寓景觀。
(2)五星級酒店
該項目中,景觀設計要講究設計風格,通過硬景、軟景及配套設計來烘托建筑物,使其生命力更加旺盛。入口部分的景觀設計,并不是設計一個城市廣場,而是要體現酒店的品牌。首先在酒店主入口區域造勢,要有一個景觀中心,在城市道路與建筑主體的空間軸線上;同時可以依據酒店建筑的特點,在設計上給人視線上的引導,以滿足道路、交通、遮蔽、圍護等功能要求。
4 結語
城市綜合體作為一種新型的城市空間,景觀設計手法尚未成熟。天安數碼城集團積極實踐總結,為城市綜合體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鑒。城市綜合體的景觀設計必須緊抓自身現代、時尚、開放、景觀空間多變的特點,從創造文化品格、生態設計、注重與城市的密切聯系等方面進行分析設計,同時不同的功能區還要給予不同的對應處理,這樣才能設計出景觀效果宜人、功能合理的城市綜合體景觀空間。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P901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居住水平也在不斷上升,住宅布局整體上逐漸趨于規劃性和有序性,這將會在未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諸多的方便,為人們提供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目前,小區的景觀設計已經逐漸成為一個小區發展水平的關鍵因素,它不僅僅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舒適、健康的居住環境,還為房地產開發商提供了一個獲得良好銷售量的發展機會,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房地產開發商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所以,城市小區的景觀設計在現代的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視的,而后現代化的設計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城市小區景觀設計的具體實施以及居民的購房意愿。
一、后現代化的概念以及特征
1、后現代化的概念
所謂后現代主義思潮,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國家開始廣泛出現的具有重大影響的社會文化思潮,它涉及文學、藝術(包括建筑的風格等)、語言、歷史、哲學等社會文化和意識形態的諸多領域。雖然這一思潮至今仍處于一種紛繁復雜、多元化的發展狀態,但從總體上看,后現代主義思潮的目的性是非常明確的,就是要對現代文明發展的根基、傳統等各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批判性反思。因此,后現代主義思潮的興起,可以說為觀照現代性提供了一面新的鏡子,既折射出現代性與傳統的矛盾,又折射出現代性自身矛盾的方方面面。后現代認為,每個人都是在局部的知識背景中形成世界觀,對于初始的社會生活方式,他們卻充滿了懷念之情,是對現代文明生活的迷思。
2、后現代化的特征
后現代化是立足于現代文明發展的,強調要對現代化的理論、價值、文化乃至社會生活等所有具有結構或本質特征的東西進行全方位的、反向的質疑和挑戰。它主要的特征表現在(1)后現代化具有不確定性。(2)具有開放性。后現代化是和現代化相矛盾的一種思潮,現代化要結合科學技術進行改造,而后現代化則是開放性的發揮,不局限于某一方面。(3)具有復雜性。后現代化的復雜性主要表現在它的內容分類的復雜性,包括否定性(解構性)的后現代性,建設性(建構性)的后現代性,虛假(迪斯尼式)的后現代性。(4)具有多元性,后現代化的表現形式具有多樣化,它可以作為一種思維方式,可以作為一種“政治或思想的游戲策略”,可以作為一種“閱讀方式”,也可以作為一種生活態度,也可以作為一種審美趣味等等。在這個意義上,后現代性展現了與現代性完全不同的“文明圖景”,文明不再是結構性而是平面化的,不再是有序性、齊一性而是紛繁復雜乃至混沌的。 可以說后現代性的特色包括了全球化、消費主義、權威的瓦解以及知識的商品化。
二、我國城市小區景觀設計的現狀
隨著我國城鎮化的迅速發展,城鎮規模不斷擴大,城市小區建設使人們對城市景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學習國外城市小區集中規模綠化。90年代,房地產開發業蓬勃興起,人們開始重視城市小區景觀環境,景觀設計日益受到關注。到目前為止,已經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和城市建設以及人們對城市景觀的要求尚有差距,如“千城一面”、景觀單一等問題。因此,如何提高城市小區景觀設計質量,是當今迫切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現代意義的城市小區景觀設計最早發展于西方發達國家,20世紀60年代,美國建筑學家及設計理論家文丘里發表了《建筑的復雜性與矛盾性》,標志著現代主義的日漸式微和后現代的崛起,后現代設計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城市小區景觀設計的創新。70年代,日本針對城市小區設計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環境的方針政策。80年代,英國在新城市和居住區建設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環境”的設計原則。此后,景觀設計領域呈現出風格多樣性的后現代特點。
三、后現代的城市小區景觀設計的特點
1、體現城市的自然特色和歷史文脈
城市小區后現代景觀設計以景觀作為表達歷史和傳統文化的符號意義的載體,能夠體現自然特色和歷史文脈精神,有效地向人們表達自然和歷史文脈的特點。作為景觀的設計,首要提倡順應自然,尊重歷史,如廣東中山的歧江公園景觀設計就是后現代設計的典范。歧江公園景觀設計是北京大學俞孔堅教授及其團隊設計的,曾獲國際城市土地學會ULI 2009年全球杰出設計與開發全球獎,該景區設計保留了原有的舊造船廠,利用已有的古樹,又引入了新的語言和形式,采用路網、裝置物等元素,形成了歷史與自然、現代結合的新型的景觀設計風格。
2、體現人與環境的和諧關系及人文關懷
城市小區后現代景觀設計作為表達生活方式的符號,應體現和諧的人與環境關系,體現人文精神的基本內涵,貫注以人為本的精神。例如,由12名亞洲杰出建筑師共同設計的“長城腳下的公社”建筑群,是一座具有相當規模的時尚前衛特色酒店式服務公寓。每棟房子各具特色與生活情趣,錯落有致地坐落在陡峭的山谷里,與環境融為一體。“手提箱”屋后,有蜿蜒小道通向后山,可穿行在樹木籠罩的山坡上。三號別墅——“看與被看”,室內室外相通,在主人和鄰居、客人之間的“看與被看”的互動往來中享受濃厚的鄉村人情。“竹屋”里纖纖細竹隔出的“茶室”,六面皆竹,透過竹縫還可見長城的烽火臺,形成一種足不出戶就可與景交流的意境。
四、城市小區后現代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1、商業廣場的后現代景觀設計實際應用
現代社會是一個以人為本的社會,人是社會的主體,也是空間的主體,設計有一定的創新性,或簡潔、或前衛,宗旨是能使消費者清楚地感覺到他的存在,并能對其內部產生興趣,有前去消費的欲望。廣場設計是最關鍵的“主題”,配合這個商業的營銷理念和整體規劃理念。比如綠色低碳、科技人文、責任感等,為體現社會責任可采用雨水收集系統,凸顯環保低碳理念,在駐足景點處,可增設一些節約減排的宣傳看板等。如長沙友阿奧特萊斯商業廣場,定位為世界名牌折扣店,集休閑與購物為一體,選址在離鬧市有點遠的地區。多數來買名品的消費者都是有時間、有車一族,愿意開車去不塞車的地方休閑購物,覺得很合算,市區外的視野開闊,門樓與入口設計很適合高大的造型,這點把握得很好,既迎合了這一階層消費者的心態,也符合了地理環境。
2、商業街的后現代景觀設計實際應用
商業街的建筑外立面是景觀設計的重要部分,外觀立面造型設計可分三個層面,第一層面是建筑的整體造型,也就是天際輪廓線,外觀很醒目,使人過目不忘;第二層面是人在中距離上對建筑的感知,包括建筑的開窗與實墻面的設計,立面橫豎線條的劃分等;而第三層面則是人到建筑跟前,與建筑直接接觸的微觀層面,人所感受到的范圍在一層高之內。這一層上的設計重點是細部和材料的運用,包括臺階、踏步、扶手、欄桿、燈具、掛畫等的材質與色彩等,只有把這三個層次處理好,才能使商業街具有“人情味”。商業街中間的布景更是讓人流連忘返的主要元素,如長沙黃興路步行街景,街景雕塑為集中展現各種街頭藝術形態,如賣油翁、修鞋匠、補鍋、小孩踢毽子、掏耳、臭干子攤等獨特的街區小品與園林造景相映成趣,輔以夢幻造型的燈光,組合營造了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全新商業環境。步行街建筑線形空間的活動焦點,是步行街游人的共享空間,中庭廊道頂部由玻璃覆蓋,透過玻璃頂可直接采納天光,且室內步行街二樓三樓形成回廊,人們可憑欄俯視街景的精彩紛呈。
3、創意產業園的后現代景觀設計實際應用
在后工業高度發達的今日,人類社會呈現出個性化、人性化、多元化和復合化的趨勢。同時,藝術和文化在社會與經濟的發展進程中也越來越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創意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產業類型,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無限改變和可能,作為其載體的創意產業園應運而生,并發展快速。目前,國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發展模式從形成的原動力及功能方面來看,主要分為政策導向型、藝術家主導型、開發商主導型、資源依賴型、成本導向型及環境導向型六種。這六種文化創意產業集聚模式沒有嚴格的劃分界限,當條件成熟時可能發生模式轉換和混合。
后現代的創意產業園的區域規劃與設計,要從人與自然高度協調的方面進行考慮。從而創造出了樸實、布滿人文藝術氣質的氛圍感受。同時,每一處景觀都是人類居住的家,中國古代山水畫把可居性作為畫境和意境的最高標準。后現代主義景觀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關注人們精神層面,它的存在滿足了人們趣味、個性的精神需求。體現人文精神的基本內涵,貫注以人為本精神的后現代景觀設計,是以場所的符號意義和情感體驗為核心思想。后現代主義在審美意向的傳達上有著新的追求,首先,為了對抗理性的束縛,后現代審美傾向于原始的、非理性的內在沖動的觀感對于現性生活經驗的沖擊作用。其次,后現代審美是反釋義的,引導個性審美體驗活動。最后,后現代美學被強調為一種回歸視覺的美學觀,回歸到了一種感性的審美意識中,使生活變得更加簡單化、感性化,后現代景觀設計承載著這樣一種生活方式。
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的城鎮化加速發展,人口和經濟活動日益向城市集聚,這對城市小區景觀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小區景觀設計需要創新。同時社會的發展和創新的需要也向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們用發展和創新的眼光去研究探索。就得通過建設具有較高水平的后現代化的城市居住區景觀設計,來達到改善城市生態質量與人居環境的目的。
參考文獻
休閑農業也稱觀光農業、旅游農業,具體是將高科技引入農業,并與旅游業相結合,合理安排作物種植,精心布置花卉展覽、魚類及珍稀動物的觀賞、名貴蔬菜和水果的生產及相關配套娛樂設施等,[1]為非農村游客提供休閑、體驗、教育、娛樂等多種服務的復合型農業經營活動。在中國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同時,伴隨“微度假”時代的到來,現代休閑農業掀起了發展熱潮。隨著社會資本的大量涌入和產業“膨脹式”發展,休閑農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尖銳問題:(1)盲目跟風,產業經營遍地開花;(2)檔次不高,規模較小,缺乏特色,項目規劃布局單一;(3)圈地運動,園區缺乏統一科學規劃,打破原有的景觀肌理和生態平衡,給生態和農業景觀帶來不可逆轉的“破壞性建設”等等。而今,在可持續發展戰略指引下,良好的功能空間布局對休閑農業可持續性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概括來說可持續休閑農業的注意點有:生態可持續發展、資源可持續利用、人文生態可持續發展。在這些要點中,科學規劃的空間功能布局是生態、資源、人文生態良性循環的重要催化劑,在可持續發展的循環中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因此,功能空間布局既是貫穿休閑產業園區經營的始終,也是休閑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本課題科研項目江蘇泰興虹橋濱江生態園(以下簡稱虹橋濱江生態園)結合實際土地資源進行了合理的功能空間布局,針對功能布局的重要性、設計原則、設計理念三方面進行論述分析休閑農業空間功能布局。
1休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景觀空間功能布局設計的重要性
空間顯示是研究景觀可持續性必不可少的方法。[2]簡要概括就是數年景觀生態學實驗對人類理解空間、認知關聯過程提供依據,并將其納入可持續性科學創建、評估的方法體系。而功能空間布局就是其空間顯示體系中的首要工作。空間功能布局簡單的解釋就是對規劃區域進行合理、滿足使用功能且具有一定美觀的空間布局。人為地對土地資源進行科學布局,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總體資源有效的鏈接分配,間接提高經濟、資源的有效利用水平,形成延續性產業鏈條帶。休閑農業中在生態農業的自然風光和自然的地理地貌保留外,還應加入一些人文景觀要素,并進行適當的景觀設計與舍取。景觀生態規劃的中心任務就是創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整體景觀生態系統,[3]其中景觀不僅要以現在的格局,而且要探索新的格局為各種生命形式提供持續的生態生活條件。以虹橋濱江生態園園區濱水功能空間布局為例,濱水區域景觀設計最重要的就是對水岸的綜合利用,以生態駁岸為基礎,將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相互結合起來。遵照當地地勢自然條件,采取有組織排水等工程技術措施,采用喬、灌、草等多層次植被營造生態型植物群落,形成一個完整的水土保持生態體系。[4]虹橋濱江生態園配合植物種植,維護保持原有自然景觀生態駁岸,以此達到穩定河岸的目的。從生態、觀賞角度看,起到了綜合利用自然資源作為經濟增長點的輔助作用。
2休閑農業可持續發展空間布局設計原則
2.1堅持循環、有效利用資源的原則
休閑農業生態景觀規劃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一定的景觀空間配置結構的多樣化,既要有景觀的生態功能,又要有美學功能,最終實現自然環境、經濟發展和旅游觀光活動的協調、平衡發展。[5]功能布局首先在整體規劃中搭建景觀結構框架,為后期的設計開辟良好發展空間。虹橋濱江生態園的森萱農莊(以下簡稱森萱農莊)在湖中三座島開發利用及功能安排上,充分開發水域生態系統資源,形成獨特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農業莊園,受到遠近游人的贊譽。并且依托獨特地理條件,生態資源轉換經濟資源,經濟資源又參與農莊生態發展,形成可持續能量循環體,促進良性可持續發展。
2.2堅持整體開發原則
合理的景觀規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生態效益。正如本科研參考項目虹橋濱江生態園,功能遵從自然資源,將水域特色最大化,全面整體看待濱江資源利用與開發,以科學的規劃思路分析景觀功能布局,加強農莊整體的協調關系與連接關系;在景觀功能布局及生態建設計劃中,保持生態整體性與持續穩定發展彈性空間。以當地自然資源為基點,為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提高環境承載力。
2.3堅持空間功能布局傳遞性原則
園區空間布局不同于一般建筑功能布局,是自然、人文、經濟交織的規劃布局。位于揚州南郊的西江生態園(以下簡稱西江生態園)成功地構建了一座個性化的特色旅游園區,通過農業觀光、現代農業技術的展示、農業科普以及農村生活體驗等功能設計,將農業與旅游有機結合,創造獨特的生態體驗園區。莊園各分區的有機組合、交流既有利于植物的生長和后期維護,還降低了資金、時間的成本,吸引當地富余(農民)勞動力,使莊園的不同功能布局發展融于當地人文環境中,依托當地群眾形成可持續發展效應,提高莊園經濟、生態效益。
3以科研項目虹橋濱江生態園為例闡述景觀功能空間布局思路
3.1主題性空間營造
站在區域全局視角下分析,并結合自身的本土文化及當地產業特色,提出適合園區的發展思路和功能定位。科學合理規劃,優化功能布局,突出獨特性。設計開發生產、展覽、貿易、服務等多種功能平臺,以打造特色莊園功能布局,樹立特色品牌,避免重復建設。虹橋濱江生態園中森萱農莊就突出了漁業文化主題,現有旅游觀光區、生態養殖區、休閑垂釣區、江鮮美食區、果園采摘區五大功能區域。是一個結合實際地理位置總體規劃垂釣、種植、養殖水產、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生態度假莊園。通過定義主題,多產業結合發展,體現功能空間布局對莊園的經營的便捷性和可持續性。
3.2空間連續性景觀規劃
結合功能區內在聯系,規劃連接空間功能布局景觀軸線,功能區邊緣要有延續性(連續性),多條景觀帶串聯主要功能分區,形成整體規劃,以促進園區各布局協調發展,相互呼應。宏觀上做到全局把握,綜合發展,微觀上做到景觀傳遞、移步換景。虹橋濱江生態園總體規劃注重功能區相互延續性,例如:體驗區與觀光區形成游覽軸線,花卉種植區與水產養殖區形成綠色生態區。功能區軸線分區分級排布,對游人可以很清晰地展示區域景觀,同時不同軸線方便了內外部人員的交通,更好地提高區域使用效率,促進區域高效率利用開發。
3.3參與融合景觀情景
這也是人文生態延續性的重要體現。虹橋濱江生態園功能區內有相應的體驗功能,生態綠洲觀光區、生態度假觀光區、網箱養殖觀光區以及特色農莊體驗區等,在不完全改變功能區定義前提下,可以靈活運用使各個功能區相呼應,例如,觀光區可以不單單是展示形式,換為實際參與體驗,或結合道路設計,增加游覽旅途的趣味性等。娛樂區也可以加入展示的部分,寓教于樂,讓游人在玩樂的同時認識新的事物。而在位于生態度假區的森萱農莊莊園里,關于人文生態的景觀就明顯地表達了互動式功能布局這一特點,莊園景觀節點、農作物生產基地、水產養殖水域等功能分區均有相關體驗功能的設置,增加了功能分區的趣味性,豐富了功能空間的利用方式,拉近各個功能布局聯系的同時,促進人文生態延續性的良性發展。功能空間布局設計理念除以上三個方向,還可以有其他角度,例如:分期分步規劃布局建設,一個重點多個附加功能規劃布局、單個功能空間布局內含多個下屬功能布局等多種功能空間布局設計方法,在遵循布局原則的前提下,可以設想不同的規劃理念,不同的理念結合不同的實際項目規劃既能表達相應的獨特性,同時也是相對應不同土地資源的利用體現。本課題研究的案例虹橋濱江生態園致力于彰顯“漁業”文化特色,無論是生態園的空間布局、景觀節點的細節、園中的雕塑小品、還是餐飲文化,都充分體現了莊園主打的產業文化主題。形成獨特的度假漁村,展示自己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經營模式。因地制宜,對不同分區資源進行合理開發。鑒于實際自然資源及農業產業鏈條,實現旅游、生態和諧統一,進而發展和形成地方特色。綜上,功能布局設計在整個設計中地位非常重要。農業景觀功能布局設計必須順應可持續發展潮流,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環境。鑒于此,必須將“可持續景觀”“生態優先”“保護優先”等理念貫穿于布局規劃中,在不破壞原有自然資源結構的前提下進行精心的藝術加工設計,珍惜和保護自然資源的可持續景觀格局才會給世界和人們帶來好的自然生態景觀設計,這樣的景觀作品才能真正達到“為民服務”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云才.景觀生態規劃原理[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10.
[2]趙文武,房學寧.景觀可持續性與景觀可持續性科學[J].生態學報,2014.34(10):2453-2459.
[3]程星.淺析可持續發展下的可持續景觀設計[J].科技與創新,2016(7).
[4]范水生.休閑農業的景觀生態規劃設計與規劃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0(12).
(二)國內創意產業園區的發展
當前,國內許多經濟中心城市正積極推進創意產業的發展,大力推進創意產業的空間集聚,構筑創意產業園區。上海市在2004年11月6日成立了創意產業中心,。2005年5月,北京中關村創意產業先導基地揭牌,中關村創意產業基地將把文化與科技的結合作為發展創意產業的方向,并以此為機遇,形成以文化為內容、以科技為載體、以創意為核心的創意產業發展模式。另外,隨著城市產業的更新加快,體現個性化的產業日益增加以及城市空間的更新改造。這些變化在客觀上為創意產業園區的出現提供了可能。
(三)創意產業園區號觀規劃的意義
產業園區的建設不僅要注重產品自身的研究開發,同時要注意營造優美的環境。良好的景觀對提升園區形象,弘揚產業文化,體現產業特色,促進產業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創意產業園區”景觀規劃設計
“創意產業”的景觀規劃模式不能依照開發區的規范進行,而且其景觀規劃也必須建構其自身的特色。對于創意產業的景觀,應以自然景觀為核心,以人工景觀為點綴,以歷史景觀為底蘊,形成體現創意產業文化品位的園區景觀;以園地制宜、生態化、文化性及協調性為景觀原則,以“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融入自然”為景觀理念,力求園區景觀能實現“好景可觀,創意無限”的目標。當然,“創意產業園區”景觀規劃設汁是個系統工程,涉及面廣,本文僅就創意產業園區的植物景觀、道路景觀及建筑景觀等進行論述,為創意產業園區景觀的合理建構提供一點參考。
(一)植物景觀
生態優美的植物景觀是創意園區景觀建構中的重要內容。園區的植物景觀設計,要本著鄉土化、多樣化、群落化、藝術化的原則。由于刨意產業鮮明的時代特色,因此植物造景的風格應反映時代特性,并體現出園區產業特色。園區內的綠化要達到40%以上,園區內的喬木、灌木及草皮、常綠樹與落葉樹、大樹與小樹要合理配置。不能以追求形式美為唯一目標,可以采用以人工模擬自然植物群落為主要植物景觀形式,配以屋頂綠化、建筑樓層綠化、建筑墻體綠化、道路綠化、小廣場綠化等。既充分考慮在空間上和色彩上的組合,又實現植物多樣的觀賞特性,形成層次清晰、開合有度、色彩豐富的生態群落景觀。
1.園區人口處綠化
園區入口處的景觀是整個園區的門戶,應重點綠化。通常以裝飾性綠化為主,由豐富多彩的灌木和宿根花卉、地被組成,景觀優美,給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2.園區道路綠化景觀
園區內豐干道綠化突出“一路一個特色樹種、一路一種植物景觀”的特色。并可根據光照的因素影響,主要道路綠化東西方向以落葉色葉喬木為主,南北方向以常綠喬術為主,形成科學的特色鮮明的道路綠化框架。次要道路的風格簡潔,一路以一種特色花灌木為骨干樹種,地被植物為輔,增加可識件。形成富有節奏,特色鮮明的綠色景觀屏障和綠色生態走廊。
3.園區廣場的綠化
對于園區的廣場景觀的營造風格應親切自然,簡潔明快,旨在為員工提供一個適合思考與交流合作的舒適怡人的戶外交流空間。植物造景采取草地型綠化為主,形成開闊疏朗、高低錯落的景觀序列。
4.園區廠區的綠化
園區內部的植物景觀以觀賞型為主,局部結合生產特色加以防護。景觀結合企業特色體現。不能布置高大的樹木以防遮擋人們的景觀視線,可以布置灌木和較為矮小的經典鄉土樹種,使人們不論在園區內步行還足在建筑中都能觀賞到園區內豐富的景色。園區內有了良好的綠化環境,還能有效地吸引鳥類棲息,增添園區的自然情趣。
5.園區建筑的綠化
園區的建筑既是觀景點,同時也是園區景觀的重要內容。建筑外部環境與建筑應該形成虛實 結合、以虛補實、以實美虛的友好關系。在園區建筑的屋頂、陽臺、窗臺、女兒墻以及山墻上進行綠化種植,不但可以改變原有建筑的局部形狀,而且進一步將園區綠化向空中發展,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小森林”,或者“城市袖珍森林”。尤其是屋頂花園,不但能滿足人們的使用功能,而且還可以成為其他樓宇的借景。室外墻體可以結合承重柱子布
置曝向綠化,如爬山虎、常青藤等,使柱子看起來不再是生硬的鋼筋混凝土的長龍,而是一條生動的綠色長廊。
(二)道路與廣場景觀
園區道路是創意園區基本空間的重要構成要素之一。園區的道路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行人流、物流及車流的渠化分流,柔化道路路面,適度調整道路斷面。園區內的道路除了滿通運輸的基本功能之外,滿足人的步行也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在景觀設計時,應該建立通暢便捷的步行道及步行道景觀。由于園區內的車速不町能過快,所以園區內的道路在設計景觀時更應考慮其周邊的建筑細部造型與質感、環境小品的形象與色彩。
對重點道路應配套建沒體現園醫特色的雕塑,通過美化、亮化、綠化、彩化、藝術化,使道路不僅具有交通功能而且還具有觀賞功能,成為文化路、景艦路。園區的廣場景觀分為巾心廣場和一些小型的休閑廣場。中心廣場作為園區的重要景觀表現場地,主要以觀賞性的景觀雕塑小品和植物造景組成,集中體現園區產業特色。
小型的休閑廣場一般位于園區辦公環境的周邊,作為員工室外休閑活動場地和溝通交談的場所,應讓人體會到現代辦公空間的高品質景觀感。不僅應該具有景脫觀賞性、開放性等特點,而且在設計上要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可設置適當的休息設施,形成良好的生態休閑氛圍。對于其中的休息亭廊、景觀鋪地、景觀桌椅、景觀標志、引導牌以及景觀石、景觀照明設施都需要做到融功能性、整體性、藝術性和個性于一體。如文化類功能區可以適當地體現高雅藝術與前衛藝術,形勢夸張與抽象,色彩可以鮮艷、怪誕;家裝類功能區可以多用當地具有鄉土風格的景觀,多做“行”、“木”文章,并以天然材質進行精細加工,做到粗中有精、粗而不陋。
(三)建筑景觀
整個園區的建筑應保證建成后在建筑造型、街道立面及色彩上的防調一致,則是景觀規劃時應注意的問題。
中圖分類號: P901文獻標識碼:A
城市綜合體外部景觀過渡空間在對一個場地進行景觀設計的最初,要先通過對該場地自身的條件以及人文條件進行完整并客觀的分析,一般可以發現場地的主要景觀特征和次要景觀特征兩個方面:主要景觀特征指自然、人文景觀的格局以及特征,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例如傳統民居的建筑形式、環境色彩、裝飾工藝和生活方式等,根據這些限制性的條件進行可行的規劃設計,要讓建筑物和活動場地跟自然要素進行相互的補充和適應;次要景觀特征指的是相對次要的自然、人文景觀特征,對它們進行改變,可能會造成某些景觀特征消亡,但是不會對其根本的景觀特征造成影響,甚至在變化中,這些次要景觀特征可能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利用。
城市綜合體外部景觀過渡空間景觀的特征是要在城市綜合體自身基本特征的基礎上,結合城市規劃、城市設計、城市公共交通設計、建筑設計等相關理論進行總結、歸納。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與城市綜合體內、外相關聯
城市綜合體外部景觀過渡空間景觀應該聯系城市綜合體的內外功能以及設計風格。在空間組織上,延伸商業街界面形態及節奏,具有公共性,需要既有街道動態與延續的感覺,又能夠為人們提供駐足與停留的具有舒適性的景觀空間,還要呈現立體化的表現形式,與城市綜合體建筑相互協調。
(2)可以促進和提升空間的交通轉換
城市綜合體外部景觀過渡空間發揮了一定“緩沖”的作用,是與城市交接的緩沖空間。舒適、高效率的城市綜合體景觀空間應具備合理的流線設計,滿足顧客購物流、后勤服務車流的基礎上,應避免人流、車流的交叉干擾。一般的城市綜合體景觀空間均呈線狀,促進提高空間可達性。因城市綜合體本身的商業設施務對象較多,因此實現人流、車流的可達性和舒適性是城市綜合體外部景觀過渡空間景觀設計的關鍵。
(3)促進和催化城市綜合體的商業功能
商業功能是城市綜合體中最為重要的功能之一,城市綜合體外部景觀過渡空間景觀是被當做城市綜合體面向城市和人群的直接成果,應該滿足城市綜合體生活化、多樣化的商業活動需求。在城市綜合體外部景觀過渡空間景觀設計中,要做到吸引人的視線,激發人進入綜合體內部并進行消費的欲望。
(4)可以完善城市綜合體自身的復合化功能
首先,多樣化的空間能夠激發使用者進行一些更有創造性和隨機性的社會活動,使使用者能夠參與不同形式的交往活動,進而強化空間的影響力、吸引力和活力;其次,城市綜合體外部景觀過渡空間在景觀層次方面也具有多樣性,在有限空間內,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實現景觀的最大化,要充分利用城市綜合體外部景觀過渡空間的空間層次,引入水體、綠化和陽光來實現更好的立體化景觀效果,可以將城市綜合體的建筑外立面等部位作為景觀設計的一部分,創造怡人的環境景觀。
(5)具備人性化的設計理念
城市綜合體外部景觀過渡空間景觀必須具備人性化設計,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將打造人性化的景觀環境以及良好的城市景觀作為景觀設計過程中的重點。人性化設計包含城市綜合體外部景觀過渡空間中文化因素的體現以及無障礙設計;強調其細節的設計,可以為公共空間增添無限生命力。重視空間形態和環境與人的活動心理模式的相似度是提高空間生命力的關鍵,利用良好的圍合界面以及環境設施,促進使用者對空間形成領域感,進一步加強使用者對空間的認知和記憶,同時對城市綜合體外部景觀過渡空間的主要職能進行定位,確定其空間形態。
(6)形成城市綜合體與城市空間的紐帶
在空間組織上,城市綜合體外部景觀過渡空間景觀吸收城市商業街界面的形態及節奏;在功能組合上,將購物、娛樂、餐飲等融為一體,將原本和購買并無直接關系的活動與購買活動交織并布置,從而創造更多購買機遇。因此城市綜合體外部景觀過渡空間景觀應該成為聯系城市綜合體內部各商業業態的"空間紐帶",能夠聯系并協調各商業業態關系。
3、案例研究—深圳天安“云谷”項目景觀規劃設計
天安“云谷”構建是及工作、研發、商業、生活、文化、教育、醫療等為一體的產業綜合體。它有別于之前的功能較單一的商業綜合體,例如深圳萬象城、大連萬達,這類商業綜合體一般采用內向封閉的建筑形態,僅在出入口處與城市公共空間相銜接,因此,景觀功能也只需滿足相對單一的空間環境,起到線通的作用。然而,云谷“云構想”運用于空間構成和服務體系等各個領域。整個產業園的低層部都是連成一片的共享的云空間,云空間是向各個維度開放的共享空間,但不是單純的開場,而是尺度自由,步移景異的開場空間;在云端工作,從工作空間下降到云空間,散布、與人交流、參觀研發結果、午餐、健身,不重復建設。連接云空間的main street,擁有內部和表皮雙重動線,表皮構成綠色中央景觀休閑平臺,內部構成連續動態的圈層空間,確保天安“云谷”所有的終端最大限度的參與天安“云谷”云計劃。
4、小結
城市綜合體是城市未來規劃的趨勢,如何將各個功能區塊有機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高通達性、高密度性、集約性、功能復合性、整體統一性的城市綜合體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本文就城市復合體景觀的設計進行研究,通過案例深圳天安“云谷”項目景觀規劃設計結合相關專業知識提出科學、合理的城市綜合體空間景觀設計策略,嘗試解決目前功能復合性空間中景觀設計存在的問題,提升城市綜合體景觀效果。
參考文獻
[1] 楊·蓋爾著(丹麥)著.LIFE BETWEEN BUILDINGS .何人可譯,四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國外城市設計叢書)
[2]孫志剛.城市功能論[M].經濟管理出版社,1998
中圖分類號: TU98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項目概況
1.1項目背景
法庫縣為沈陽市所轄縣,位于遼寧省北部,地處遼河中游左岸。縣內瓷土的儲量非常豐富,位居中國之首。經中國瓷土協會認定為北方瓷都。法庫縣政府為了大力提高其陶瓷產業集群市場競爭力和知名度,鞏固和提升“東北瓷都”在東北地區的統領地位,打造中國最具競爭力、最具發展活力的陶瓷產業基地,提出了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的意見。其中對于203國道法庫陶屯段300畝空地的改造規劃被列為2007年政府工作內容。
1.2場地現狀
該地段位于法庫縣南部,緊鄰203國道,是203國道自南向北進入法庫的必經之路。面積約300畝,西北側為海拔120米的山丘,整體地形自西北向東南逐漸降低,最大落差30米。山丘北側為陶瓷生產廠區。整個場地南部、東部被公路包圍。原有植被種類主要為毛白楊。
1.3總體設計構思
該區域作為法庫縣南部門戶地段,其標志性景觀作用值得重視。根據政府部門的要求,主要確定三大功能:美化功能、標志功能、生態功能。設計構思圍繞這三大功能展開。
首先考慮到現有地形地勢,在高程上具備山水相依的先天條件,并且山丘本身具有地標作用,加以設計,則易實現美化與標志功能。同時在已有地形上堆山,有利于節約成本,降低造價,而山下自然形成的溝谷地帶則為挖湖提供了有利條件。經設計,挖方量可滿足堆山需求并有剩余。對于剩余部分,采取綜合利用手段,這將在后文介紹。堆山之后,于山頂置一巨型陶瓷瓶雕塑,有水自瓶口跌出,宛如瀑布,瀉入湖中,以成活水源頭。
其次,原有場地植被稀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陶瓷工業粉塵污染影響,另外原有土壤瘠薄,不適于高大喬木生長。改造中擬增加抗污染樹種應用,同時改良土壤。另外對大部分原有白楊予以保留。
2.方案特點分析
2.1因地制宜,傳統造園手法與現代技術、理念結合
該方案具有鮮明的中國傳統造園特色,尤為突出“因地制宜”的造園手法。在充分分析了現場的地理、地形、人文條件后,大膽采用大山大水格局,這在近年東北地區造園活動中是較為罕見的。雖然手法是傳統的,但運用是新穎的,不同于常見的古典園林。其特色一是體現在湖區。北方大湖面與南方具有不同的景觀特色,其冬季冰凍景觀固然壯觀,無冰凍的景觀實際上更為難得。而水面上繚繞不斷的蒸汽,更為寒冬中的美景增加了一份神秘縹緲之感。這一特殊景觀得益于湖區的水源——熱電廠中水。這一現代工業科技產物引入到具有傳統特色的山水園林中可謂別開生面。其特色之二,體現在標志性景觀上。一般傳統園林多為點景式設置標志——譬如江南園林的置石,皇家園林的人工裝飾物。至多置石變做假山,裝飾物改為建筑小品,尺度有所增加,但并沒有本質的突破,無非以體現一宅一園之特點為主,稱不上大地景觀。而現代公共園林標志,不為一家一宅而作,代表的是社會發展和技術進步。本方案的青花瓷跌水,既作為自然園林中的有機部分,又將法庫陶瓷經濟發展的主題通過一個醒目的符號有力地傳達出來,以一種大地景觀藝術形式向外界傳達了東北瓷都人的自豪與氣魄。當然,景觀設計并非單純的以大為佳,關鍵還是看表達何種主題,用于何種環境。在此方案中,還有若干小的主題園,就使用了正常體量和微縮的陶器用以點題或是引導游人。
2.2環保理念突出
全園水面面積5.5公頃,蓄水量100 000立方米。如何滿足這么大的水量成為一個關鍵問題。如果打井引用地下水或者直接市政用水,抑或鑿長渠引渾河水,其造價無疑是巨大的,而浪費也是嚴重的,為了一個標志性公園,做這樣的犧牲是否必要呢?本案例的景觀用水經政府協調,從最近的火力電廠引來生產排放的處理中水,自湖區東側輸入,由南部地區輸出,再入正常排水系統,沒有造成對珍貴水資源的浪費。這一方案難得之處在于,在保證整體景觀效果的基礎上,盡可能的合理降低了對資源的浪費,控制了建設成本,體現了領導者和設計者對環保的重視與支持。當然,這一設計構思,也是建立在總體協調和因地制宜的基礎的上的。
2.3園林設計與資源開發相結合
本方案另一特色既是景觀設計與資源利用、后期開發聯系緊密。有些類似于風景區的開發設計,是社會與經濟效益雙贏。具體來說,湖區挖土方量除抬高山體外,仍有富余,若在通常情況下,很可能要進行殘土清運,而殘土清運本身還是要消耗資金的。如果換一個角度考慮問題,土壤本身也是一種資源,具有廣泛的用途,而造磚既是其中之一。法庫縣陶土資源豐富,陶瓷制造過程中的廢棄材料積累起來數量巨大,這些都是很好的燒磚材料,可以加以利用,同時因為殘土廢渣成本低廉,有利于降低燒磚的成本,而且不會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可謂一舉多得。經多方協調研究最終形成了一套利用挖出的土方和陶瓷廢渣燒磚的新方案 。二者看似毫無關聯卻又配合的頗為默契,為園林設計與資源利用全方位綜合發展探索了一條新的途徑。
3.成果評價與展望
3.1成果評價
本方案在景觀規劃設計中,以環保、經濟為前提,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物,依據傳統園林經典造園手法結合現代設計理念 ,因地制宜,別出心裁的科學合理的綠化、美化了原有場地,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景觀和生態效果。經項目評審委員會評審通過,給與一致好評,也得到了法庫縣政府部門的認可與支持。
3.2成果展望
本方案目前在建。在具體施工中對已有設計進行了適當調整,但總的思路沒有改變,即走一條低消耗高效益的可持續建設之路。
本方案在資源利用與環境設計開發的關系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在園林設計與資源開發利用方面積累了一些有益的經驗,方案設計之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尚未出臺,但方案設計本身的理念卻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中關于“國家鼓勵各類產業園區的企業進行廢物交換利用、能量梯級利用、土地集約利用、水的分類利用和循環使用,共同使用基礎設施和其他有關設施”的要求。事實上是順應了我國經濟發展對于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需求。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建設高峰時期,而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建設才是良性的模式,具體體現在景觀設計與建設中,就是資源的合理利用開發。隨著經濟發展對外部環境的要求提升,中國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環境改造、景觀設計工程,也會面臨更多的資源消耗、浪費等挑戰,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取得消耗與創造的平衡至關重要。目前景觀設計界已經越來越重視景觀設計與資源的關系,例如蓋格(W. F. Geiger)在北京大學第四屆景觀設計學教育大會上的演講中提到: “如果我們能夠從經濟方面想出一個比較好的解決方案的話,我們會發現水資源和景觀規劃設計可以作為三者共同的一個交集。水循環管理不僅僅是精神問題,也是一個經濟和政治的問題。”[1]景觀設計包含多元綜合的內容,不僅僅涉及到水,還有土壤、植被、甚至還有空間,這些都是新課題。
二、“新中式”風格的形成
“新中式”風格的形成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經濟迅猛發展,綜合國力顯著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審美標準也發生了一定變化,傳統古典景觀已經不再完全適合當代人的生活方式,必須樹立現代景觀設計理念,把傳統景觀設計融入現代經濟社會發展中,改造建設傳統景觀以適合當代人的舒適快捷、優雅靜謐的生活方式,滿足當代人的各種高品質生活需求,提升現代人的公共交往空間,體現設計的現代性和先進性,可以說,“新中式”風格的形成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結果。“新中式”風格的形成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必然結果。近代以來,隨著國門的打開,西方文化不斷涌入,西方的思想觀念和審美價值等文化元素潛移默化地融入中國傳統文化中,為我國的傳統文化既帶來了沖擊也注入了活力。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極大豐富了現代人的物質文化生活,也推動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改革與創新。現代景觀設計必須發揚傳統文化設計風格長處,并賦予現代審美的形式和手法,在傳統造園手法中加上現代景觀元素,劃分動、靜兩種空間,使用漏窗讓動靜空間相互滲透,提高園林景觀的景深,營造出豐富多變的景觀空間,使其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相宜,別有一番風味。
三、“新中式”風格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原則
“新中式”景觀設計原則就是“因、借、體、宜”。“因”:就是景觀設計要依據地形地貌來規劃景觀空間,使整體造型高低有序、錯落有致。“借”:就是景觀設計要借力環境景觀,要善于運用古典園林景觀設計的借景、框景、夾景、對景、抑景、添景等造園手法,靈活運用現代景觀設計元素,豐富景觀層次,達到小中見大、大中見小,移步換景、景變步移的視覺效果。“體與宜”:就是景觀設計要規劃合理,在人們視野范圍內,要盡量展現優美的景物,遮擋低俗的景物,使整個園林景觀盡善盡美。景觀設計自然得體、得體合宜,因地制宜、相地合宜、互相借助,取得相得益彰的視覺審美效果。
四、“新中式”風格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一)傳統元素配設合理
傳統的中式設計元素都充滿了美好的寓意,如在景墻圖案中的蝙蝠圖案,因蝙蝠中的“蝠”字與“福”字諧音,寓意為福,人們寄予獲得幸福生活的希望;鹿圖案,因“鹿”與“祿”諧音,寓意為祿,人們寄予升官發財,獲得豐厚福祿的希望;植物圖案“梅”,梅不畏嚴寒,在雪中傲放,寓意為人們不怕艱苦,不畏權貴,能夠戰勝一切苦難、實現人生目標。“竹”象征虛心、有氣節,以此圖案來隱喻人的虛懷若谷情操和高風亮節品行。“新中式”風格就是簡化傳統中式元素,保留它本質特征,對它的形象進行抽象,構成對稱、四方連續等幾何形體,以此來營造豐富多變的景觀空間,達到步移景異、小中見大的景觀效果。抽象或簡化后的傳統中式元素仍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只是形式多種多樣,可運用在景墻、廊架、大門、景亭等景觀中,或者建造成單獨的雕塑小品,或者運用在燈飾中。萬科第五園就在小庭院內的實墻上鑲掛了抽象的窗花圖案,與漏窗形成虛實對比;奧運村在四個區域的座凳、屏風、草坪燈等小品上,用了不同的窗花圖案,來體現不同區域的特色,體現傳統文化印跡。杭州京都華府的景觀設計運用了傳統文化元素“印章”,對傳統符號“門楣”進行變形,組成廊架的柱式等。杭州城把現存的古井,變成噴泉、涌泉,在井臺上鋪設青磚,既體現杭州特色又給杭州居民拓展新的生活空間。
(二)植物搭配簡潔明朗
我國古典園林在植物設計上,以植物的自然形狀為主,選擇較多的品種,在栽植上實行多品種混植,層次多。而“新中式”風格在景觀植物設計上是自然形狀植物和人工修剪植物相配合種植,栽植層次較少,一般是二至三層,植物品種也較少,總體上是簡潔明朗。一般是植物枝干修長的竹、枝葉飄逸的垂柳、樹冠較大的桂花等,栽植形式一般是大灌木+草坪或是喬木層+地被層+草坪,色彩以綠色為主色調,也配有一些起點綴作用的紅色、白色,盡力營造簡潔、明凈而富有中國文化意境的植物空間。良渚玉文化產業園,植物以竹為主,配植一些雞蛋花、蔥蘭、蜘蛛蘭等植物,營造出一種寧靜、飄逸的空間。園區南面,良渚港水面的近處栽植的是竹子,之后栽植的雞蛋花,再遠處種植水生植物,遠景、中景、近景層次分明,景觀豐富。園區北面,在主入口栽植一些造型羅漢松、大香樟、沙樸等高大喬木。在建筑的周圍水面上栽植水蔥等水生植物,建筑與水面的交接得到軟化緩沖,豐富了建筑在水中的倒影,增添了空間景觀層次。在兩建筑之間栽植一些竹子,減輕白色建筑墻面帶給我們的視線污染,豐富墻體的立面效果。
(三)景觀色彩選擇“國色”
“新中式”風格的景觀設計,選擇的是代表華夏文明的紅、黃、灰、白、綠等色,結合景觀材料,營造崇高隆重、喜慶祥和、寧靜內斂的景觀空間。紅色是中國紅、黃色是琉璃黃,一般用在景觀的大門、廊架、亭等建筑上,營造喜慶祥和氛圍。灰色是指長城灰,一般用在地面鋪裝、建筑墻面、座椅等景觀小品上,主要是用來營造寧靜典雅的氛圍。白色是指玉脂白,一般是用在景觀墻面裝飾和臨水欄桿、雕塑小品上,重點是用來營造純凈清潔、吉祥如意的氛圍。綠色是指國槐綠,一般是指綠色植物,綠化美化環境,營造寧靜優雅、生機盎然的氛圍。在“新中式”的景觀設計上,還常常使用木原色,如園林中的垃圾桶、階梯兩側的護欄扶手,雖然材料是混凝土,但顏色是木原色,乍一看,以為是木制的,與園林中青磚、石材、木材等環境和諧一致,營造大自然原汁原味的氛圍,也體現“新中式”景觀設計繼承古典園林“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特點。在道路鋪裝材質顏色選擇上,車行道上的彈石選用灰色系的,人行道磚選用青色的,廣場上花崗巖選用暖黃色的,石材采用毛面與亞光面拼接,深灰色石材收邊。新中式風格的建筑墻體立面,磚的顏色為青色、石材為米色、涂料為白色、瓦屋面為深灰色或紫紅色,彰顯現代時尚、尊貴典雅的氣質。
(四)景觀整體和諧統一
在“新中式”景觀設計中,不是就景觀設計景觀,而是把景觀很好地融入一個整體中,融入整個園林環境中。如在公園景觀設計中,根據園林空間特點和當地文化特性設計布局,見縫插針、以點帶面,可以把園區劃分為展示交流區、大師創作區、生活配套管理區。園林中廳、堂、樓、閣等大型建筑,要和盆景、銅香爐、石桌、石凳、門窗、雕塑等小型建筑,協調一致,園林小品既是園林中大型建筑的點綴性景觀,也是一個園林中不可或缺的觀賞性景觀,具有很強的功能性和實用性,在園林中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園林圍墻和門衛房是園區的第一立面,在設計時要跟周邊建筑外墻顏色一致。木平臺外延設置開敞草坪,木平臺和草坪形成融為一體的景觀效果。整個園區景觀的建筑風格和功能定位要統一,既要體現實用功能又要傳遞“新中式”的文化內涵。奧運村南北4個大門分別采用障景的造園手法,達到欲揚先抑的景觀效果。西安曲江華府運用借景的造園手法,游人可以利用廊架看到遠處的電視塔,擴大園林景物的深度和廣度,收無限于有限中,現代簡潔的實墻與漏墻虛實結合,達到了欲揚先抑的景觀效果。
圖1 海淀再生能源發電廠鳥瞰
引言
建筑方案的主題,是景觀設計理念的來源。北京海淀再生能源發電廠(以下簡稱:海淀項目)建筑方案的設計主題是“煉?巖”和“山?石”(見圖1),山體的綿延起伏帶給建筑設計方案創作的靈感,頁巖的構成形式使建筑體態剛健、充滿韻律,賦予了建筑更完整的生命。
景觀設計與建筑設計是緊密的、完整的、和諧的整體。室外環境的設計,也是塑造與建筑環境協調的景觀設計。本文結合項目工程設計實踐,對海淀項目景觀設計予以總結,旨在提出再生能源廠環境景觀設計的要點,供同業者參考。
一、場地概況
海淀項目位于海淀區蘇家坨鎮西六環外側山區丘陵地段,遠離市區。廠區東側是西六環路和郊區西北環線鐵路線,其他三側為山體綠化隔離帶。廠區地坪比六環路高約30米。場地標高在100m~150m,高差較大。
項目建設用地總面積25公頃,其中綠地面積約6.5萬m2。廠區為新征地,建、構筑物三十余項,由主生產部分、輔助生產部分、廠前辦公部分組成,包括焚燒中心區、行政生活區、廚余垃圾厭氧處理區、污水處理區、爐渣暫存區以及垃圾預處理發展場地等。
該場地地處山前地帶,工程地質條件相對復雜。在場地處理方面,根據山區坡地高差情況和邊界情況,結合使用功能,將場地處理為5塊相對平坦的用地。
二、景觀設計原則
(1)與場地豎向及功能布置密切結合的原則:充分理解園區建筑布置、交通組織、豎向設計、總平面雨水控制與利用工程、室外綜合管線等。
(2)整體化總體設計概念:西山風光帶的整體化塑造;布局上,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充分利用土地。做到引領區域發展,體現環保精神;打造生態園區,塑造企業文化。
(3)生態化設計原則:綠色環境的創造及維護為根本,生態的功能應是本次設計的最基本出發點;采用全方位的生態節能技術,從場地布局、新能源與新系統應用、室內環境控制、節水與水處理、材料、產品選擇和利用、能源利用策略、再循環計劃的角度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內,最大限度的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
(4)結合社會功能的原則:該園區具有環保教育基地的社會功能,景觀設計應營造典雅大方、安全便捷、尺度宜人并別具特色的場所空間與可持續發展的園區環境。鼓勵身心健康的工作方式和參觀教育模式。
三、景觀設計思路
1.現狀環境條件
海淀項目深入山區丘陵綠化隔離帶,廠內交通運輸組織采用人、物分流的方式,所有物料運輸均集中在工房的南面,生活垃圾直接沿高架橋進入垃圾卸料平臺。焚燒中心區是本廠垃圾焚燒發電的主生產部分,位于廠區中心最大的一塊平地上,其中焚燒發電工房是本園區中的核心建筑。行政生活區該部分位于焚燒工房北側,場地位于一處地勢較高的土坡上,與生產區拉開一定距離,與主廠房有廠區道路和排洪溝相隔,也便于形成廠前區綠化空間。焚燒發電工房參觀流線入口處布在建筑南面。
2.景觀設計概念
景觀設計應尊重焚燒發電工房的“煉?巖”造型方案。“煉?巖”造型設計靈感的雙重來源:山與石,山體的綿延起伏和充滿韻律的頁巖構成形式,結合西端高聳挺拔的煙囪,形成豐富的天際輪廓線。建筑色彩靈感來源:“緣于綠”,作為環保建筑,設計尊重山水大環境,還綠與林,建筑色彩結合中國民居的色彩典范,青山、綠水、白墻在質樸中透著清靈,不做過多材料色彩的結合。同時,而建筑整體布局根據功能、規模、地形靈活布置;“隱于山”,大象無形,從無形到有形,化有形于無形,營造意境,是該設計追求的審美境界。
3.基本思路
(1)規劃結構形式:
景觀設計應與周圍環境相協調,體現“綠色、科技、人文”的時代特點,體現沉穩、莊重、美觀的特色。根據使用功能要求和特點,結合海淀區循環經濟產業園總平面布置和參觀流線,確定了以“一環”、“一心”為主的規劃結構形式。“一環”就是以圍繞焚燒發電工房為環,園區步行鋪地系統,配套設施等均沿環線布置,使南北形成統一整體。“一心”就是以北段人流主入口開始,延伸至焚燒發電工房與綜合樓之間的景觀設計為中心。
(2)按綠化景觀環境系統進行總體設計:
整個園區的景觀系統按照“公共景觀-建筑周邊綠地-屋頂綠化”立體景觀設置。公共景觀根據人流集散的特點,主、次景觀節點分別設計,本項目主要景觀面向城市一側,由主要人流口可直接進入,同時作為整個園區的入口綠化廣場,庭院中通過景觀小品結合、喬木綠化的設置,結合車道、人行步道系統,延續到行政生活區與焚燒中心區之間的場地,成為整個園區的的景觀休息核心。同時與垃圾焚燒工房參觀人流主入口的中心景觀節點相呼應,互為對應,其余根據需要在參觀流線上設一個或多個次景觀節點。
(3)重視局部景觀及其細部
焚燒發電工房與綜合樓之間及出入口附近是設計的重點局部,應做好“點、線、面”多層次綠化,通過微地形的處理,營造出園區的綠色生態環境。與景觀相呼應,夜景裝飾燈光也是重要的細部,如庭園燈、草坪燈、地埋燈、光纖、水下燈等。
四、石材在景觀中的創意表達
海淀項目方案立意的特殊性,使得“山?石”有著特殊的意義。各種不同的元素有著不同的質感、顏色和含義。石材是表達建筑創意的經典材料。以硬質鋪裝為主體的廣場,在鋪裝的形式上,可采用整體襯托局部的手法,如大面積的花崗巖塊石為底,局部鑲嵌石條,形成對比。
充分利用石材本身的紋理和天然色彩,為建筑藝術形象和環境的創造提供多種可能。而不加修飾的,以本體形式存在的石材,更是具有可貴的原生態氣質。每當這種石材運用于建筑與景觀創意的各個場景中,石頭所特有的雄渾和粗獷的氣質與建筑相得益彰,充分體現了建筑師的奇思妙想。我國傳統園林中利用石頭做成了姿態各異,“瘦、透、漏、皺”的假山,它們或峻峭凌厲,或親切圓潤,或渾厚沉著,或奇巧精妙,將我國園林的風格表現得淋漓盡致〔1〕。海淀項目中石材在景觀中的創意表達必將成為提升主題的重要的手法和工具,具有特殊意義。
五、結 語
再生能源發電廠區景觀設計因地制宜利用地形、地勢,減少土方,節省投資,結合場地綠化,將使廠區建筑群成為綠色環抱之中的一座“景觀之城”,并有機地協調與城市環境的關系,將成為具有特色的、北京重要的環保科普教育基地。
引言
公園是城市園林綠地的主要部分,公園以其環境幽深和清涼避暑而受到人們的喜愛,也成為情侶們,老人們,孩子們的共同圣地。而位于施甸縣的玉湖公園是全縣的亮點公園,但是公園原有部分植物長勢不好,景觀層次單調,已無法滿足人們對休閑、游憩、娛樂的需要。通過對公園現狀的認真分析,2011年春天玉湖公園實施了綠化改造工程,以人為本,突出地方特色和場地精神,利用植物造景,創造出時代特色鮮明、文化氣息濃郁、環境優美、滿足休閑功能要求的城市綜合性公園。
1 規劃總體要求
1.1 規劃的背景 施甸縣的玉湖公園為引領施甸縣居住休閑度假新模式,創造性提出旅游產業園的概念:集生活居住、生態旅游、休閑度假為一體,商務會議區、動植物園、水上樂園、娛樂健身中心為載體的綜合旅游產業園。
1.2 規劃指導思想
1.2.1 高品質的物質環境 功能與形態并重,合理進行功能組合與用地布局,塑造富有特色的形態環境,構造一個空間層次豐富、具有時代感的居住區。
1.2.2 高質量的生態環境 保護生態環境、加強綠化系統建設、營造詩意的居住休閑環境。
1.2.3 高效能的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做到安全、高效、可靠:現代化高效能的通信設施、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統、高效能的上下水清潔能源供應系統、消防及垃圾回收加工等市政工程設施。
1.2.4 高水平的管理 加強建設管理,合理確定土地利用率,統一規劃,分期建設。增強規劃彈性和對市場的應變力,建立完善的管理中心和技術服務中心。
2 公園規劃設計的原則
2.1 堅持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現狀及自然地形,有機地組織公園各個部分。在公園地形地貌的藝術處理中,要注意:因地制宜,利用為主,改造為輔,就地掘池,因勢掇山,力求達到園內填挖土方量平衡;地形設計要充分考慮園林使用功能、園林景觀、園林工程、園林植物生長等諸方面的要求,合理開掘布局。在公園各景點的組織上,可采用以兩三處主景為構園重心,利用園路、溪水、山丘等造園要素連接各景區,使其前呼后應,過渡自然,構成協調的園林空間序列。
2.2 堅持以人為本
要依據城市園林綠地系統規劃的要求,盡可能滿足游覽活動的需要。公園,是城市綠地的組成部分,公園規劃設計要依據城市園林綠地系統規劃的要求進行。注意與周圍環境配合,與鄰近的建筑群、道路網、綠地等取得密切聯系,使公園自然地融合在城市之中。
2.3 注重創新
公園的規劃設計與其他規劃設計一樣,要不斷創新,在不同的環境中作出不同的設計。公園的規劃設計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公園,它應以自然為主線,開拓人與自然充分親近的生活領域,使身居鬧市的人們能獲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
2.3分區設計
2.3.1休閑區設計
該區域東起新廣花路,西至鐵路橋。此區域靠近居民區,北接秀全公園,具有豐富的文化沉淀,設計主要考慮到周邊市民的文化休閑活動和河道生態的展示示范,設置文化廣場和市民廣場等,廣場又設置一定的開放草坪空間和林下空間,在不破壞自然環境前提下,有組織的使游人能夠親近綠地,感受自然,充分體現以人為體的設計理念,展現花都最休閑的地方。
2.3.2生態體驗區設計
生態體驗區位于新街河河道的中上游,考慮到原有磚窯廠和其他舊廠區等,以及原有水塘的河堤現狀,主要對原有的磚窯、石灰窯等進行改造,形成集遺觀覽、歷史博覽功能的藝術體驗區。南面自然山林中設置國花雕塑公園、康體游樂園等,并在整個公園制高點設置標志建筑,供人們登高遠望,瀏覽一河兩岸的美麗風景。
2.3.3步行橋景區設計
步行橋景區地塊狹窄,景觀用地有限,方案利用防洪堤的放坡要求,結合地形、園路、水系、卵石、植物等景觀要素,營造精致的景觀環境。景觀步行橋入口處設置螺旋型通道,滿足公園與步行橋之間的無障礙通行要求。該區設置了公園管理房和茶室等功能建筑。
2.3.4濱水主活動區設計
濱水主活動區是公園內主要的活動區域,景區圍繞中心湖面組織景觀,通過各種形式的景觀要素組織豐富的親水場景。設置了集散廣場、濱水休閑、兒童活動、觀演、草坪休閑等功能區塊。滿足游人親水、近水的需求。該區域東起迎賓大道以東300米,西到鳳凰橋,作為花都的門戶,一方面是景觀和視線上的要求;另一方面,公園方向的人流量較大。滿足這一功能要求,在迎賓路兩側設置公園入口廣場,廣場是使命聚會、交通集散的主要場所,設置觀演臺,適合與大型的節假日慶典活動。同時,在周邊設置茶室、餐廳、游船碼頭、小賣、廁所等功能建筑。另外,為了開闊視野和大氣的空間效果,新的設計拓寬原有水面,沿規劃路邊設置綠道,由2米自行車道和3米人行道組成,并沿途設置親水平臺、休息坐凳、景觀燈柱等景觀,豐富河堤景觀帶。
2.3.5生態標本園區
生態標本同區向游人展示了不同植物群落的不同景觀形態,同時為生物的繁衍提供良好的場所。本區內地形相對較為復雜,便于不同習性植物的生長和繁殖,有利于生物多樣性的形成,發揮標本園的示范作用。以群島的形式反映濕地景觀,設置水杉方陣,展示其于性之美。結合防洪堤的坡地地形,種植山區植物。區內設置溫室,引進和栽培熱帶植物和珍惜植物。豐富了標本園的植物品種。
2.3.6生態培育區
設置生態培育區,在盡可能減少人為干擾的情況下,逐步建立穩定的生態系統,設置景觀挑臺組織觀景。該區作為生態培育的一個示范區在全園乃至整個濱江生態帶得以貫穿,逐步形成完善的濱江生態系統。隨著人流量的增加,該部分區域可以有組織的加以二次建設,形成公園新的游覽景點。
2.4植物規劃
根據地塊特征,景觀及功能需要,進行植物配置宏觀控制。
2.4.1以鄉土樹種為主,形成綠色基調;局部點植精品樹種,提高景觀檔次。在樹種的選擇上,以適宜本地生長、具有良好生態習性和觀賞性的鄉土樹種為主,在保證景觀效果的前提下,以降低資本投入。在局部景觀亮點和視線焦點處,可考慮精品植物,用以點景:
2.4.2配合地塊功能特征。進行空間組織,尤其要注意通過植物的調和使防洪堤、綠地、水之間的和協共生,形成環境整體。由植物配合進行窄問組織,根據景觀區域或開放,或幽閉,或疏朗的空間要求,配以庭蔭、孤植、密林、片林、疏林、草坪等不同形式,形成多種特征形態的空間;
2.4.3根據本工程為濱水綠化的特點,在植物品種選擇上,要注意多選用耐水濕性較強的植物,如水杉、池杉、菖蒲等,并考慮其沿江的抗風能力;
2.4.4充分發揮植物生態功能:從植物生態學的角度出發,充分考慮植物的生態特征和環境改良能力,選擇抗性較強的樹種,合理配置,以達到最佳的生態效果。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結合生態公園規劃實例分析,提出規劃設計中體現地貌地形、道路建筑、水環境、綠化植物的生態設計方式;同時從總體布局、功能分區規劃、景觀生態設計、植被的生態規劃設計等各方面提出具體的設計方略,從中打造一個優雅休閑的親水性公園,為城市居民提供一個休閑游完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