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5 16:54:2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基金征繳不力導致的新債務。養老保險基金征繳是養老保險制度運行的核心。但基金征繳不足已是不爭的事實,這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情況:
其一,基金征繳中的“打折征收”,導致了“新隱性債務”。目前,我國一些地方對社會養老保險繳費采取“優惠征收”、“打折征收”的辦法,加上我國在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等方面存在的“政策漏洞”,形成新參保人員“繳費少、受益多”的財務失衡狀態,“新隱性債務”正在大面積生成。
其二,社會保險費拖欠、拒繳嚴重,養老保險基金征繳率低,導致供款不足。據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數據,2001年1月8日全國企業欠繳基本養老保險費千萬元以上的有20余家。國務院體改辦宏觀司2000年5月的相關數據顯示,當時全國累計發生企業欠繳養老金已達376億元。另外,參保不繳費的情況比較嚴重,有的省區高達20%,全國總計達800萬人。
(三)人口老齡化、高齡化趨勢,養老保險基金負擔系數提高。人口老齡化是全球問題。但我國由于人均壽命的延長和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使得老齡化問題尤為嚴重,并呈現出以下兩個特點:即相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我國的老齡化速度是最快的;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我國是在人均收入水平最低的條件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所以,我國當前面臨的老齡化形勢最為嚴峻,其對我國養老保險基金財務平衡的沖擊也最為嚴重。
(四)提前退休帶來的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剪刀差。由于提前退休現象對養老保險基金具有少繳多支雙重侵蝕,所以成為當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財務危機的主要根源。
(五)基金投資管理不善,無法滿足養老保險基金剛性調節增長的需求。目前,我國的養老基金幾乎全部用于銀行存款和購買國債,受銀行存款利率不斷下調及國債期限結構的影響,基金收益甚微,保值增值困難。個人戶收益也不理想。以遼寧的試點為例,2002年底個人戶基金全年收益率只有2%,2003年通過協議存款等方式,個人戶基金年收益率提高到了2.45%,但都遠低于7%的平均工資增長率水平。在滾存結余基金的管理方面,也存在管理不善、使用不當的問題,擠占、挪用、虛報、冒領養老保險基金的情況比較嚴重。
二、完善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管理的建議及對策
(一)變當前的“統賬結合”制度為“統賬分離”制度。統賬結合模式下的混賬管理導致了空賬問題,空賬的惡性循環是本質上的現收現付,既有可能導致即期養老金待遇的擴張性支付,也無法應對老齡化危機,同時還會阻礙勞動力正常流動。因此,必須實行“統賬分離”制度,推行個人戶“實賬化”,并完善個人賬戶的有效管理,利用社會和市場的力量,提高個人賬戶的經濟效益,使個人賬戶資金能夠名副其實,能夠有效地化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金債務危機。統賬分離后統籌基金的資金支付缺口通過盤活國有資產(包括居民的福利住房)等方式籌集資金解決。
(二)加強基金征繳工作。一方面要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提高資金來源。擴大全社會參保范圍有利于籌措資金,而且還可以更好地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穩定社會。因此,只要符合參保條件,外商投資企業、港澳臺商企業、集體企業、事業單位、非公有制經濟、自由職業者等都應作為擴面的范圍和重點,做到應保盡保。在養老保險征繳方面,新經濟組織的職工要和國企職工一視同仁;另一方面要規范征繳基數,杜絕滲漏。目前,參保單位通過瞞報、漏報繳費工資基數逃費的情況比較嚴重,抽樣測算過程中發現,1999年繳費工資比1998年降低了5.7%(下降545元),而統計局統計的平均工資增長了11.6%。根據全國參保單位繳費工資與平均工資的統計比較,前者比后者也低了10個百分點。如果將參保單位繳費工資基數嚴格核實,至少可以使基金增收10%。
(三)盡快實現社會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建立方便合理的社會養老保險跨省區轉移機制。如果社會養老保險實行全國統籌,統一管理,可以建立便于跨地區轉移養老保險關系的機制,工人不論轉移到什么地方,都可以憑卡繳納社會養老保險費,則將根本解決因工人流動性而造成的社會保險關系難以轉接的問題。
亟需引進市場機制和構建經營主體
社會保險基金管理部門是一個行政管理機構,其很難承擔養老保險基金根據市場運行規律以求保值增值的任務。一是缺乏基金管理投資運作方面的專業人員;二是缺乏責任與風險管理的經營主體導致責任和權力不對稱。所以,養老保險基金難以得到科學高效的管理,其經營風險也難以得到控制。
國外養老保險基金管理的基本情況
國外養老保險基金管理模式基本可劃分為3種:一是政府主導模式,即政府扮演主要角色,保費的征收、管理、發放等環節主要由政府部門直接負責,體現了養老保險的強制性和福利性,采取這種模式的國家較多。二是社會自治模式,基金由具有法人地位的各種社會保險管理機構獨立管理、自主經營,政府只履行監督職能,其代表是德國。三是市場主導模式,即養老保險基金實行私營化管理,不納入政府的預決算。基金管理公司是市場主體,受益人與基金管理公司之間是經濟關系,但政府一方面對養老金實施嚴格的立法和監管,另一方面要承擔最終的風險和責任。
歸納總結各國養老金管理的實踐可以看出,養老金管理都是通過國家立法確定的,政府機構或社會機構按照法律的規定履行管理、監督等職責。但并不存在一個固定的、不變的模式,每一種模式都有其適用條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探索和完善適合本國國情的模式才是最終的目的。國外養老基金的發展主要有以下趨勢:一是管理私有化,對養老保險基金的集中性壟斷管理變為競爭性分散管理,并鼓勵社會機構參與養老保險管理。二是基金資本化,基金進入資本市場,可以使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可以對資本市場的穩定性、提高效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三是基金產業化,“老齡化”的持續將使養老基金產業化的蓬勃發展成為21世紀絕大多數國家的一個發展趨勢。
完善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的對策建議
為規范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管理,應在立足具體國情的基礎上,并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在具體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和完善規范。
(一)繼續強化對養老保險基金的監管力度
養老基金運營與管理的首要原則是安全性,增強監督力度、完善監督機制是確保基金安全的重要保障。首先,要不斷完善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的法律法規,及時制定并建立一個包含基金監督實體法在內的法律體系,將養老保險基金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置,并把監管主體、費用收繳以及投資運營等行為明確下來。其次,要確保基金管理的透明化,從而逐漸實現基金的公開、公平、公正的運作原則,并可減少因信息不完整或不對稱甚至虛假信息所導致的風險。最后,要建立科學高效的基金管理結構體系。進一步明確和細化相關機構、組織的職能,健全養老保險基金的監督和管理制度,并建立起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的內部自查與外部監管相結合的基金管理結構。此外,還要吸取國外經驗,建立健全養老基金預警監督指標體系。
(二)拓展籌資渠道,促使投資多元化
養老基金的來源要從多個渠道來拓展,同時要加大對籌資的宣傳力度,增強全社會的養老意識,以此來促進基金的征繳。實踐證明,多元化的投資較單一的投資更能有效地分散投資風險、確保基金安全,并能相應的提高投資收益率。此外,多元化的養老保險基金投資,能夠促進我國從高儲蓄向儲蓄投資并重轉變,還有助于推動我國金融制度以及企業制度的深化改革。養老基金除在傳統領域中進行投資外,還要充分利用金融創新工具的作用,為投資提供更廣泛的選擇,在此基礎上按照專業化和市場化的原則搞好基金運作,以防范和抵御各種投資風險。
養老問題是任何一個社會、任何一個人都無法回避的問題。自1984年我國在部分地區進行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試點以來,經過20多年的改革探索,我國企業養老保險建立了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制度,確立了國家、企業、個人多渠道籌資和基金實行部分積累的基本模式,確立了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商業保險和個人儲蓄養老保險相結合的多層次保障方式。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逐步加劇,養老保險基金的支付壓力越來越大。加強基金管理水平、切實做到保值增值,對緩解養老保險基金支付壓力,保證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平穩運行有著重要的作用。筆者就養老保險基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點建議和對策。
一、養老保險基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急于求成的制度轉軌帶來了超重的歷史債務。1995年國務院了《關于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標志著我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從現收現付制開始向“統賬結合”的模式轉變。在轉制過程中,由于“老人”和“中人”的退休金權益并沒有以養老金的形式形成積累,于是就出現了“轉制成本”。由于統籌基金無法填補這一缺口,所以我們就采用了混賬管理的模式,統籌賬戶擠占個人賬戶資金,實行個人賬戶的空賬運行。
(二)基金征繳不力導致的新債務。養老保險基金征繳是養老保險制度運行的核心。但基金征繳不足已是不爭的事實,這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情況:
其一,基金征繳中的“打折征收”,導致了“新隱性債務”。目前,我國一些地方對社會養老保險繳費采取“優惠征收”、“打折征收”的辦法,加上我國在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等方面存在的“政策漏洞”,形成新參保人員“繳費少、受益多”的財務失衡狀態,“新隱性債務”正在大面積生成。
其二,社會保險費拖欠、拒繳嚴重,養老保險基金征繳率低,導致供款不足。據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數據,2001年1月8日全國企業欠繳基本養老保險費千萬元以上的有20余家。國務院體改辦宏觀司2000年5月的相關數據顯示,當時全國累計發生企業欠繳養老金已達376億元。另外,參保不繳費的情況比較嚴重,有的省區高達20%,全國總計達800萬人。
(三)人口老齡化、高齡化趨勢,養老保險基金負擔系數提高。人口老齡化是全球問題。但我國由于人均壽命的延長和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使得老齡化問題尤為嚴重,并呈現出以下兩個特點:即相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我國的老齡化速度是最快的;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我國是在人均收入水平最低的條件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所以,我國當前面臨的老齡化形勢最為嚴峻,其對我國養老保險基金財務平衡的沖擊也最為嚴重。
(四)提前退休帶來的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剪刀差。由于提前退休現象對養老保險基金具有少繳多支雙重侵蝕,所以成為當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財務危機的主要根源。
(五)基金投資管理不善,無法滿足養老保險基金剛性調節增長的需求。目前,我國的養老基金幾乎全部用于銀行存款和購買國債,受銀行存款利率不斷下調及國債期限結構的影響,基金收益甚微,保值增值困難。個人戶收益也不理想。以遼寧的試點為例,2002年底個人戶基金全年收益率只有2%,2003年通過協議存款等方式,個人戶基金年收益率提高到了2.45%,但都遠低于7%的平均工資增長率水平。在滾存結余基金的管理方面,也存在管理不善、使用不當的問題,擠占、挪用、虛報、冒領養老保險基金的情況比較嚴重。
二、完善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管理的建議及對策
(一)變當前的“統賬結合”制度為“統賬分離”制度。統賬結合模式下的混賬管理導致了空賬問題,空賬的惡性循環是本質上的現收現付,既有可能導致即期養老金待遇的擴張性支付,也無法應對老齡化危機,同時還會阻礙勞動力正常流動。因此,必須實行“統賬分離”制度,推行個人戶“實賬化”,并完善個人賬戶的有效管理,利用社會和市場的力量,提高個人賬戶的經濟效益,使個人賬戶資金能夠名副其實,能夠有效地化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金債務危機。統賬分離后統籌基金的資金支付缺口通過盤活國有資產(包括居民的福利住房)等方式籌集資金解決。
(二)加強基金征繳工作。一方面要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提高資金來源。擴大全社會參保范圍有利于籌措資金,而且還可以更好地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穩定社會。因此,只要符合參保條件,外商投資企業、港澳臺商企業、集體企業、事業單位、非公有制經濟、自由職業者等都應作為擴面的范圍和重點,做到應保盡保。在養老保險征繳方面,新經濟組織的職工要和國企職工一視同仁;另一方面要規范征繳基數,杜絕滲漏。目前,參保單位通過瞞報、漏報繳費工資基數逃費的情況比較嚴重,抽樣測算過程中發現,1999年繳費工資比1998年降低了5.7%(下降545元),而統計局統計的平均工資增長了11.6%。根據全國參保單位繳費工資與平均工資的統計比較,前者比后者也低了10個百分點。如果將參保單位繳費工資基數嚴格核實,至少可以使基金增收10%。
2005年末,丹東市參加各項社會保險的企事業單位戶數為5354戶,在職參保人數為351327人,領取各項保險待遇基金的人數為158200人,全年實現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為134877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社會保險基金總支出為118769萬元,增長17%,其中,支付社會保險待遇基金為118608萬元,增長15%。2005年全市社會保險基金累計總結余為47148萬元,其中,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余為50125萬元,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結余為負3459萬元,工傷保險基金結余為負321萬元,用于公傷治療的醫療保險基金結余為652萬元,生育保險基金結余為143萬元,企業補充和個人儲蓄養老保險基金結余為8萬元。
由此可見,丹東市社會保險事業發展較快,特別是養老保險基金增長顯著。從參保規模上看,參保人數有了較大幅度提高,基本實現了基本養老保險廣覆蓋的目標。從社保基金收入結構上看,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大幅度提高,保證了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保險金按時足額發放。從社保基金支出上看,認真貫徹黨的執政為民政策,在保證養老保險金按時足額發放的同時,解決了一些重大的歷史遺留問題。
丹東市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還有待于進一步拓寬。二是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統籌缺口越來越大,按時足額發放難度不斷增加。三是廣大職工群眾缺少社保知識,維權意識淡薄。四是對社保政策和社保知識的宣傳缺少針對性,沒有做到有的放矢。五是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管理體制混亂,采取的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的措施多是行政。六是養老保險基金欠費嚴重,征繳能力亟待提高。因此,養老保險基金管理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不斷發展和完善。
1.努力擴大企事業單位和自由擇業者養老保險覆蓋面,確保社會保障制度惠及廣大群眾。在指導思想上,要把擴大企事業單位和自由擇業者養老保險覆蓋面作為社保工作的重要任務納入議事日程,建立長效機制。改進宣傳方式,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人們參加社會保險的權力意識。建立和完善社保、勞動、人事、工商、稅務、財政、審計、人民法院、新聞媒體等有關部門的聯動工作機制,提高部門聯動的工作效果。做好改制企業繼續參保和分流人員續保工作,在國有、集體企業改制時,要采取有力措施,堅持企業改制后原有企業所承擔的社會保險責任不變的原則。
2.提高養老保險基金征繳力度。在征繳工作中,堅持做到三個并重,即統籌和個賬并重,當期和補繳并重,個體和企業并重。內部實行征繳責任制,把征收額大小同獎罰結合起來,發現問題及時提出補救措施,堵塞征繳工作上的漏洞。積極配合地稅工作,做好企業統籌基金征繳工作。充分發揮稽核能夠較為準確地反映企業參保繳費情況的作用,利用好稽核成果。深入研究降低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費的辦法,減輕事業單位負擔。
3.加強內部管理,減少經辦的道德風險,保證養老保險基金的安全。養老保險經辦是一個以基金管理為核心,多種工作內容組成的整體,包括財務管理、稽核監督、基金征繳與發放等多項內容。因此,要制定工作目標、評價標準、辦事程序、監督檢查、責任追究等工作制度,加強內部管理。
一是要解決好權力的分配和使用,真正做到管好權。建立內部授權分責制度,確保各個崗位的授權范圍適當,從而保證各項工作正常有序地開展。
關鍵詞:
養老保險基金;內部控制
近年來,我局高度重視內部控制管理,強化保險基金運用,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對于相關部門有積極的借鑒意義。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對養老保險基金的內部控制:
一、組織機構控制
(一)健全組織決策
強化組織領導,嚴格決策程序。針對社保基金運行中出現不同的情況,通過召開局長辦公、主任辦公會多次進行討論研究,對涉及的重大問題堅持領導集體研究決策,并結合實際,科學設置部門,明確科室職責,規范工作流程。我局社保中心內設征繳科、撥付科、基金管理科、稽核科和辦公室,同時主管部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還設置基金監督科對社保中心基金進行監督。各業務科室明確職責,研究制定了十多項工作制度,針對每項業務工作制定了具體的業務流程,明確辦理程序。科學設置崗位,明確人員分工,堅持會計與出納分設,業務與財務分離,基金征收實行計劃與征收分離。在業務經辦中,明確上下級部門分工,實行鄉鎮保障中心收材料錄入系統,社保中心經辦人員初審、科室負責人復審、分管領導審批的制度,實行不相容職務分離,相互監督制約,通過健全層層審核制度嚴格程序,從源頭上杜絕違規操作。
(二)強化授權管理
對各項業務辦理均實行了嚴格的授權管理,通過授權實現放權,提高政府辦事效率,方便群眾辦事。社保中心通過完善養老保險管理制度,對征收基本養老保險、撥付轉移養老基金等各項業務全部實行授權管理,明確規定鄉鎮保障中心辦理業務范圍,社保中心科室人員辦理業務范圍,報送社保中心主要領導審核范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行使的監督范圍。在授權管理過程中,體現集權與分權相結合,執行與監督相結合的原則。近年來,隨著申請社保人員逐年增多,社保中心審核材料逐年增多,2015年全年審核材料數量比2014年增加30%以上。
(三)強化人事管理,提高人員綜合素質,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
在社保中心人員招錄中,根據崗位要求,科學設置招錄人員條件,新進人員一律實行公開招考。強化業務學習,通過邀請上級業務部門領導講,組織業務骨干交流等多種方式加強培訓,每月至少組織集中學習一次。注重業績考核,根據每個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責進行季度和年度考核,每季度評選業務標兵,每年度召開表彰大會表彰優秀工作人員,在全局營造了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二、業務運行控制
(一)嚴格經辦程序,加強基金征繳
按照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經辦流程要求,對各業務環節的經辦范圍、程序、要求和辦理時限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并定期對參保單位進行稽核。設置流程如下:鎮保障中心審核相關材料并錄入系統報社保中心征繳科;社保中心征繳科經審查后生成扣款明細報金融機構扣款;金融機構直接從參保人員指定賬戶扣款并將扣款成功明細反饋給征繳科由其核對;最后由基金管理科根據銀行回單和征繳科扣款回盤,核對一致后將扣款成功盤導入系統。整個征繳過程環環相扣,各個科室及經辦機構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充分體現出了內部控制相互制衡的原則,確保了養老金按時足額上解。
(二)健全支付程序,堅持實行“兩審制”
即支付材料先由業務人員初審,再由分管領導復審,確保退休信息錄入數據與退休審核審批資料一致。堅持本人到場,指紋資格認證,社保中心每年3月份對養老金領取人員進行領取資格確認。領取待遇的人員必須本人持有效身份證到各鎮保障中心或者社保中心辦理,通過本人指紋認證方式,避免冒領養老金的現象發生。對沒有及時認證的人員,暫停發放養老金,待確認后,再予以補發。
三、基金財務控制
(一)健全基金管理制度,加強基金收支管理
根據《社保基金財務制度》要求,制定了《財務管理制度》、《社會保險內部控制制度》。加強預算管理,按規定編制年度預算。養老保險基金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和財政專戶管理的規定,單獨列賬,專款專用。社保基金全部納進社會保障基金的財政專戶中,依據要求對這些基金進行統一管理。社保中心在國有商業銀行設置收入戶、支出戶。收入戶、支出戶、財政專戶只能在同一銀行開設一個。參保人員的養老金由銀行從參保人員指定賬戶代扣存入收入戶,基金管理科月底將收入戶全部金額上繳財政專戶,收入戶清零。財政局每月按計劃將需要發放的養老金撥入社保基金支出戶,由銀行將待遇領取人員的養老金發到指定賬戶。
(二)建立對賬機制,加強社保基金財務對賬工作
建立完善社會保險基金對賬機制,從體制、機制上規范對賬行為。指定由出納負責核對支出戶銀行賬戶,由會計負責核對財政專戶銀行帳戶、核對業務實收實撥及業務計劃數,使銀行存款賬戶與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等相符,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一致,做到賬賬、賬表、賬單相符。
(三)建立崗位責任制
根據工作需要建立了財務工作人員崗位責任制,規定了財務負責人、會計、出納崗位的工作內容、工作要求,使不相容的工作崗位相分離。會計負責管理財務憑證、會計賬簿、財務報表、會計檔案資料保管等工作,出納負責轉賬支票的填開、日記賬的登記等工作,出納不得登記涉及收支、債權債務等會計業務。財務專用章由會計專人保管,財務人員私章由本人各自分別保管,領導印章由辦公室保管,杜絕一人保管全部財務印章。同時,社保中心制定了內部控制制度,并設立了稽核部門,配備了稽核人員。局機關設立了基金監督科,社保中心基金管理科每月將資產負債表和收支表報到基金監督科由其對各項業務進行定期檢查監督,強化了權力的制約和責任追究,規范了業務行為,提高了數據信息質量,確保養老基金的安全完整,杜絕了養老基金被貪污、截留、挪用等違紀違規現象的發生。
作者:劉莎 單位:青島市黃島區社會保障事業管理服務中心
參考文獻:
1997年7月16日《國務院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中規定:“基本養老保險實現收支兩條線管理,要保證專款專用,全部用于職工養者保險,嚴禁擠占挪用和鋪張浪費。基金結余額,除預留相當于2個月的支付費用外,應全部購買國家債券和存入專戶,嚴格禁止投入其他金融和經營性事業。”
由以上可以看出,根據規定養老保險基金只能存入銀行或購買國債以保值增值。然而,這兩種方式都無力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首先從銀行存款來看,在1985—1995年的11年間,銀行存款一年期定期整存整取加權利率低于當年通貨膨脹率的就有7年(1985,1987,1988,1989,1993,1994,1995,詳見表1),保值都談不上,更無法增值。然后再看國債,由于國家債券品種較少,收益率雖一般高于同期銀行存款利率約一個百分點,但因缺乏完善的二級市場反而不如銀行存款有吸引力。養老保險基金的運用現狀也說明了這一點。如1994年養老與失業保險基金累計結余額為376.99億元,其中購買國債僅81.98億元,占結余額的21.74%;1995年我國國債年末余額3300.3億元,而當年購買國債僅90.5億元,僅占當年基金結余額的16.58%。國債品種偏少,收益偏低是其主要原因。而且相對通貨膨脹,國債的保值能力令人懷疑。以國庫券為例,在1985—1995年的11年間,國庫券收益率超過當年零售商品價格指數的只有5年,其他6年(1985,1988,1989,1993,1994,1995)國庫券的收益率均低于物價上漲率(詳見表1),可見養老保險基金用于購買國債也難以保值增值。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有關數據整理得出;銀行存款利率數據來自(1)周忠明,戴文桂.實用利率知識.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2)中國人民銀行計劃資金司.利率實用手冊。中國金融出版社,1997.P41—42。
注:①為消除復利與單利對計算結果的影響,本文取一年期數據,而不是看上去更高的較長期限的以單利計的數據(一年期利率復利計算后實際收益率不低于相同期限的較大數據的單利的實際收益率)。
②1990年1月1日至4月15日,年利率為11.34%,4月16日至8月21日,年利率為10.08%,8月22日至12月31日,年利率為8.64%,9.99%為其加權(以天數為其權效)平均年利率,本表括號內數據均為加權平均年利率。
②一年期利率按復利計算得出,其中1979年取3.96%,1981年為5.04%,1982年為5.58%,1983,1984年均為5.76%。
總體分析,目前由于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用的途徑所限,基金的收益率偏低,這一方面使基金呈逐漸貶值的趨勢,另一方面使得目標替代率(我國目標替代率的確定以養老基金收益率等于工資增長率為假設前提)無法實現,從而動搖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從表1可以看出,養老保險基金的收益率遠低于工資增長率,個人賬戶實際積累額達不到目標積累額,如不及時調整養者保險基金的投資組合,提高收益率,我國的養老保險在不久后將陷入“被迫提高繳費率——企業不堪重負,個人無力投保——養老保險制度崩潰”的危機之中。
二、調整機構:提高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收益率的前提
1.調整機構的總體構想
從我國養老保險基金運用現狀可知,其運用途徑僅限于存入銀行和購買國債,收益率低而且由基金所有者直接運用養老保險基金,在生產關系高度發達、生產分工日益精細的今天已經力不從心。故基金所有者委托基金運營者基金投資運營業務顯得十分迫切和必要。為此我們有必要引入委托一關系來分忻提高養老保險基金收益的切實途徑。
以前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的運用僅限于購買國債和存入銀行,根本不需要專門的投資機構。而將委托一關系引入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首先應從調整機構入手。
鑒于我國尚不具備專門的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機構,而且資本市場合適的投資工具的數量有限,養老保險基金營運增值的渠道亦受到限制。調整機構不應是局部的修補,而應是全局性的變革(參見圖1)”
首先我們對我國城鎮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作一簡要歷史回顧。我國是從1984年國有企業推行退休費社會統籌開始的。近年來這千變革取得了三次重大進展。一是1991年6月國務院了《關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明確實行養老保險社會統籌,費用由國家、企業、職工個人三方負擔,基金實行部分積累。二是1995年3月國務院了《關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通知》,明確基年養老保險費用由企業和個人共同負擔,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制度,并逐步形成包括基本保險、企業補充保險、個人儲蓄性保險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三是1997年7月國務院的《國務院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有效地解決了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不統一和管理的分散化等問題,適應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適應了社會保險走向法制化相加強宏觀調控的需要。
1997年的這次統一改變了養老保險群龍治水的混亂局面,有效地解決了政了多門、管理費用高等問題。新成立的勞動與社會保障部(以下簡稱勞社部)作為全國性的社會保險管理機構,行使著養老保險基金所有人的職能,亦即擔負著基金法人主體的角色。勞社部作為社會保障的最高權力機關,肩負著養老保險的行政管理和事業管理的雙重責任。前已述及,勞社部缺少投資專家和系統的投資學知識,直接投資必然要成立自己的投資機構,加大基金的管理成本。而直接利用資本市場中的專門投資機構,既能有效地轉移風險,也有別于節省成本。委托專門機構投資可以增加服務的競爭性,增加管理的透明度。
這樣,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所面臨的基本問題之一是如何選擇適當的投資人。可供養老保險基金法人選擇的投資機構主要是資本市場的金融中介機構,如銀行,保險公司,信托投資公司,證券經紀公司等。而在我國,由于金融市場尚不發達,為有效降低養老
保險基金的投資風險,宜運用大的銀行,保險公司等合資入股的方式組建股份制非銀行金融機構——社會保障基金管理局(AdministrationBureauofSocialSecurityFunds/ABSSF)(以下簡稱為社基局)作為養老保險基金的專門投資者,該局可作為國務院直屬的與光大、中信集團并列的單位,屬于有限責任公司,完全實行企業化運作,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社基局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并可以根據各地的養老保險基金的規模,在全國經濟活躍、養老保險基金結余較多的省設立分支機構,直接協調該省養老保險基金的運作。經濟欠活躍、養老保險基金規模較小的西部地區,可以考慮在西安、成都等經濟中心城市設立分文機構,負責幾個省的基金運作,以節省不必要的設立新機構的開支。同時,在社基局內設立監事會。作為社基局的監督機構,監督資金使用狀況和資金經營狀況,但不干涉社基局的具體業務。當然因社基局的股東系大的銀行及保險公司等,經濟實力雄厚,投資經驗豐富,一般不會有因營運不善而破產之虞。
此外,為確保養老保險基金投資及養老保險各項管理工作順利進行,可以考慮成立社會保障行政監督委員會(以下簡稱行監會)和社會保障社會監督委員會(以下簡稱社監會)。行監會由政府審計、監察部門牽頭,有財政、銀行、勞社部等機構的人員參加,掛靠于審計部門。社監會由人大、工會牽頭,吸收企業代表、職工代表、民主人士和專家參加,掛靠于各級人大常委會。兩大監督機構的職責都是負責監督包括養老保險在內的社會保障政策制定、執行和基金的運營。兩個監督委員會與社基局的監事會從內外監督社基局,確保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和社會保障事業順利進行。
養老保險基金事關全國企業職工衣食住行,國家政策理當扶植,可以考慮效仿農業發展銀行的操作,成為社會保險銀行(BankofSocialSecurity/BOSS)(以下簡稱社保行),作為支撐全國社會保障事業的專門性政策銀行,并按照人民銀行的機構設置在上海、廣州、西安、南京、天津、成都、武漢、濟南、沈陽等地設立分行。養老保險基金用于存款的部分可存入該銀行,并給予養老保險基金較優惠的利率,并按復利計息,對養老保險基金存款給予保值貼補,社保行在無力支付貼補額時可由財政彌補虧損。養者保險基金收益率較高時,可從其超過當年通貨膨脹率的部分中按一定比例提取養老保險投資風險準備金,該準備金存入社保行并享有優惠利率。中國人民銀行對社保行運用養老保險基金存款發放貸款的利息收入,應該減免營業稅,為社保行給予養老保險基金優惠利率提供實際支持。用養老保險基金購買國債,雖然其回報率一般高于銀行存款,但在通貨膨脹盛行的今天,至少應對這一部分國債給予保值貼補。可以考慮由社保行發行特種國債,專門由社基局用養老保險基金認購,并給予較高收益率。出現意料之外的高通貨膨脹時,給予保值貼補,確保養老保險基金保值。社保行的利潤可用于支持與養老保險密切相關的事業,如社基局的辦公設備的添置等。
2.委托一的博弈分析
基金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保證這些投資機構能夠按照基金所有人的投資意愿或策略行事,這里牽涉到委托一關系中的幾個基本問題。一般認為,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委托人和人之間要達成對雙方有約束力且有效的合同,需滿足以下三個基本條件:(1)人以行動效用最大化原則選擇具體的操作行動,即所謂激勵相容條件;(2)在具有“自然”干涉的情況下,人履行合同責任后所獲收益不能低于某個預定收益額,是為參與條件;(3)在人執行這個合同后,委托人所獲收益最大化,采用其他合同都不能使委托人的收益超過或等于執行該合同所取得的效用,是為收益最大化條件。
但是,在委托一合同不完善時,有四個難以克服的困難,使勞社部與社基局的委托一存在潛在的風險。一是利益不相同。社基局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有時會采取短期行為或過于冒險的行為。二是責任不對等。人掌握著養老保險基金的經營權,但只承擔有限盈虧責任,作為委托人的勞社部失去了基金的經營權,卻最終承擔盈虧責任。這種責任的不對等,使得人可能不負責任地決策。第三是信息不對稱。由于人的信息優勢,以及獲取信息的邊際成本是遞增的,掌握基金經營權的社基局既有動機又有可能欺騙委托人(勞社部),而且委托人還很難監督和約束人。第四是契約不完全。在不完全的合同下,人總有空子可鉆。強化委托人對人的激勵機制,將使人經過收益成本比較后,自覺地按照委托人的意愿行事。假設委托人的目標函數為Y=Y(x);人的目標函數為:X=X(a,W),a為人的決策變量,可代表他的努力程度。W為不受委托人、人控制的外生隨機變量。這意味著人的經營好壞由其努力程度和外界不確定因素共同決定。199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莫里斯(Mirrless)指出:如果W具有一定的邊界,即W對x的影響是在一個可觀測的區間里,即便信息不對稱,委托人可以通過事前的警告或鼓勵,使人不會選擇較低的努力水平,并且使委托人、人均獲得滿意的收益水平。
資本市場不發達時,市場上可供選擇的投資工具少,而且風險不易分散和轉移,此時政府多采取嚴格的控制措施,對養老保險基金的運用規定途徑及比例。如果資本市場是發達的,人主要將養老保險基金采取三種投資方式:一是通過某些形式的延期年金政策向保險合同支付保險費,即將養老保險基金用于購買壽險保單。二是把基金會成員的繳費轉移進某種資產的組合,這叫做“分離基金”。三是與其他的基金結合投資于一個單獨的資產組合,這叫作“共同基金”。事實上,成功的人會尋求以上三種投資形式的一定比例的組合。
假定社基局通過權衡比較,能夠選擇其中最為有利的一種投資方式,又假設養老保險基金僅存入銀行和購買國饋會貶值,凈收益為-10,設自然的狀態有好與不好兩種,由于我國宏觀經濟定勢良好,好的狀態出現的概率為0.8;設社基局在經營養老保險基金以外,無論如何努力工作所能獲得的最大收益為40、而努力工作需要支付20的成本,其凈收益為20。在委托一關系中,基金所有人與運營人有比例分成(為分析方便,本文暫以五五分成為例)和固定收益兩種利益分配方式。其支付矩陣如圖2:
比例(五五)分成
注:①運營人的收益分布是努力程度與自然的函數。為分析方便,本文忽賂了努力程度一般的情形,假設運營人只有努力和不努力兩種策略,努力指運營人殫思竭慮,并總能實現最優投資組合策賂;不努力指運營人仍將基金存入銀行和購買國債。兩種情況下,運營人付出的勞動分別為20和5。為簡化問題,設基金收益在“好,努力”的搭配下為100,“不好,不努力”時為-50,其他兩種情形(好,不努力;不好,努力)時均為0。并假設所有人將養老保險基金委托給人后,不從事盈利性的活動,基金收益來自于運營人投資所得。運營人不努力時因合同約束,無暇從事其他盈利活動。
②30=50-20,20為運營人努力工作的成本。
③-15=(-10)+(-5),其中-10表示養老保險基金僅用于銀行存款和購買國債時的實際收益,因本文主要研究委托的情形,故在基金不委托專門機構投資而僅用于銀行存款和購買國債時,省略了“自然”好與不好的差異。5表示運用養老保險基金于以上兩種方式時所進行管理等付出的勞動。
④40=60-20,經濟環境好時努力工作收益為100,運營人支付給所有人40以外的60扣除努力工作的成本20即得到40。
⑤-60=0-40-20,40為運營人支付給所有人的固定額,20為運營人努力工作的成本。
可以看出,在圖2中的比例分成或固定收益的利益分配方式下,無論自然出現好或不好的情形,只要運營人接受了委托一合同,運營人努力總是好于不努力,即不努力戰略相對于努力而言是可剔除的嚴格劣戰略。在固定收益方式下,所有人的收益40大于-15,故“委托,努力”是精練貝葉斯納什均衡點。在比例分成方式下,由于運營人會選擇努力工作,所有人的預期收益=0.8*50+O.2*0=40。而且50,0也都大于-15,我們可以做以下結論:無論采取何沖利益分配方式,“委托,努力”是所有人和運營人的必然選擇。我們進一步研究可以發現,在以上兩鐘情形下,運營人的預期收益(指凈收益)均為20。然而運營人從事養老保險基金運營以外的工作最多也能獲得20的凈收益,理性的運營人不一定會接受委托一合同。而且越是風險厭惡的運營人更可能拒絕這一合同。
明智的所有人可以將五五比例分成改為四六比例分成,以提高運營人的預期收益,而所有人仍將獲得遠遠高于自己經營(不委托)時的收益。可以考慮將所有人的固定收益下調為35,使運營人預期收益增加為25。理論上可以進行—九比例分成或將所有人固定收益下調為5或更低,也可以五五比例分成或將所有人固定收益定為40。
到底選擇何種利益分配方式,比例或固定收益的確定為多少取決于二者的博弈過程、供求狀況以及人的類型。在我國現階段,養老保險基金所有人是惟一確定的,如果引入競爭機制,產生較多的養老保險基金運營人,則最終的委托一合同的制定會有利于所有人,會形成接近五五比例分成或固定收益為40的合同。在人財務公開且具有相對獨立性的情況下,比例分成是委托人與人分享剩余的最有效的制度安排。但是如果社基局(人)是風險中性的,無論勞社部(委托人)對風險的態度如何,固定收益是有效的辦法。在商業銀行與企業間的博弈過程中,企業也是接受了固定收益的辦法,商業銀行的固定收益表現為事先約定的貸款利息。通過固定收益的委托一后,基金所有人成功地轉嫁了風險,人獲得了剩余索取權,此時人極其努力地工作是最優的。對于委托人,盡管由于剩余索取權的分割和部分轉讓從靜態上看使其利益受損,但這較之委托人自理基金的經營業務,仍是帕累托改進。因為,從動態上看,由于人獲得了部分剩余索取權,其積極性提高了,運用其專業投資技術,可以增加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收益,使委托人獲得高于自理時的收益。
我局專門組織開展區全區性的養老保險金收繳專項執法稽查活動,堅決清理、追繳企業欠繳的養老保險基金,原創:千方百計提高征繳率。為進一步提高征繳管理效率,我們正與銀行、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部門進行計算機聯網,以確保養老金數據傳遞的及時性、準確性。
對養老保險資金的管理,我區實行專戶存儲管理,根據每月保險費征繳情況,及時從區金庫劃撥資金到社保基金財政專戶,對財政預算內安排的補貼收入,及時按年初預算數和規定程序劃撥到財政專戶,確保從各方面籌集的養老基金能及時到位。在資金財務核算中,我們對該項基金按有關財會制度分設帳簿,專項核算,做到專款專用,自求平衡,不與其他社保資金相互擠占和調劑。按月進行資金收付核算,及時記賬和編制報表,同時與地稅和開戶銀行進行核對,做到帳帳相符、帳證相符。
二、幾點體會
1、領導重視是關鍵。在養老保險基金征繳過程中我們明顯體會到領導重視是做好這項工作的關鍵。區政府一直把養老金征繳工作列為對我局的崗位責任制考核內容,把養老金征繳工作放在與稅款征收的同等地位來抓,要求對養老保險征繳工作實行領導負責制,一定要確保全年征繳率達到區政府崗位責任制提出的要求。局領導在養老金擴面征繳工作中多次帶隊下基層、企業進行調研座談,聽取意見、加強溝通、解決問題。正是在這樣上下重視、共同努力下,我們才能夠克服困難,抓好這項工作。
2、進行考核是保障。為進一步加強對養老保險金的征繳,確保完成區政府對我局提出的全年征繳率目標,我們不僅對全年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而且對每月完成情況與質量進行考核,并與年終崗位責任獎掛鉤。通過考核既是壓力,也是動力,督促抓緊抓好養老金的日繳工作,保證了征繳任務的完成。
3、加強宣傳是基礎。從我們工作實踐來看,養老保險擴面征繳工作之所以難,很大程度上是企業領導和職工缺乏對養老保險意義的認識。針對這個問題,我局把養老保險金征繳工作作為一個重點進行宣傳。通過宣傳,提高了企業經營者的認識,了解了征繳程序和方法,促進了養老金擴面征繳工作的順利推進。
養老問題是任何一個社會、任何一個人都無法回避的問題。自1984年我國在部分地區進行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試點以來,經過20多年的改革探索,我國企業養老保險建立了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制度,確立了國家、企業、個人多渠道籌資和基金實行部分積累的基本模式,確立了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商業保險和個人儲蓄養老保險相結合的多層次保障方式。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逐步加劇,養老保險基金的支付壓力越來越大。加強基金管理水平、切實做到保值增值,對緩解養老保險基金支付壓力,保證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平穩運行有著重要的作用。筆者就養老保險基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點建議和對策。
一、養老保險基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急于求成的制度轉軌帶來了超重的歷史債務。1995年國務院了《關于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標志著我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從現收現付制開始向“統賬結合”的模式轉變。在轉制過程中,由于“老人”和“中人”的退休金權益并沒有以養老金的形式形成積累,于是就出現了“轉制成本”。由于統籌基金無法填補這一缺口,所以我們就采用了混賬管理的模式,統籌賬戶擠占個人賬戶資金,實行個人賬戶的空賬運行。
(二)基金征繳不力導致的新債務。養老保險基金征繳是養老保險制度運行的核心。但基金征繳不足已是不爭的事實,這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情況:
其一,基金征繳中的“打折征收”,導致了“新隱性債務”。目前,我國一些地方對社會養老保險繳費采取“優惠征收”、“打折征收”的辦法,加上我國在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等方面存在的“政策漏洞”,形成新參保人員“繳費少、受益多”的財務失衡狀態,“新隱性債務”正在大面積生成。
其二,社會保險費拖欠、拒繳嚴重,養老保險基金征繳率低,導致供款不足。據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數據,2001年1月8日全國企業欠繳基本養老保險費千萬元以上的有20余家。國務院體改辦宏觀司2000年5月的相關數據顯示,當時全國累計發生企業欠繳養老金已達376億元。另外,參保不繳費的情況比較嚴重,有的省區高達20%,全國總計達800萬人。
(三)人口老齡化、高齡化趨勢,養老保險基金負擔系數提高。人口老齡化是全球問題。但我國由于人均壽命的延長和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使得老齡化問題尤為嚴重,并呈現出以下兩個特點:即相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我國的老齡化速度是最快的;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我國是在人均收入水平最低的條件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所以,我國當前面臨的老齡化形勢最為嚴峻,其對我國養老保險基金財務平衡的沖擊也最為嚴重。
(四)提前退休帶來的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剪刀差。由于提前退休現象對養老保險基金具有少繳多支雙重侵蝕,所以成為當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財務危機的主要根源。
(五)基金投資管理不善,無法滿足養老保險基金剛性調節增長的需求。目前,我國的養老基金幾乎全部用于銀行存款和購買國債,受銀行存款利率不斷下調及國債期限結構的影響,基金收益甚微,保值增值困難。個人戶收益也不理想。以遼寧的試點為例,2002年底個人戶基金全年收益率只有2%,2003年通過協議存款等方式,個人戶基金年收益率提高到了2.45%,但都遠低于7%的平均工資增長率水平。在滾存結余基金的管理方面,也存在管理不善、使用不當的問題,擠占、挪用、虛報、冒領養老保險基金的情況比較嚴重。二、完善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管理的建議及對策
(一)變當前的“統賬結合”制度為“統賬分離”制度。統賬結合模式下的混賬管理導致了空賬問題,空賬的惡性循環是本質上的現收現付,既有可能導致即期養老金待遇的擴張性支付,也無法應對老齡化危機,同時還會阻礙勞動力正常流動。因此,必須實行“統賬分離”制度,推行個人戶“實賬化”,并完善個人賬戶的有效管理,利用社會和市場的力量,提高個人賬戶的經濟效益,使個人賬戶資金能夠名副其實,能夠有效地化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金債務危機。統賬分離后統籌基金的資金支付缺口通過盤活國有資產(包括居民的福利住房)等方式籌集資金解決。
(二)加強基金征繳工作。一方面要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提高資金來源。擴大全社會參保范圍有利于籌措資金,而且還可以更好地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穩定社會。因此,只要符合參保條件,外商投資企業、港澳臺商企業、集體企業、事業單位、非公有制經濟、自由職業者等都應作為擴面的范圍和重點,做到應保盡保。在養老保險征繳方面,新經濟組織的職工要和國企職工一視同仁;另一方面要規范征繳基數,杜絕滲漏。目前,參保單位通過瞞報、漏報繳費工資基數逃費的情況比較嚴重,抽樣測算過程中發現,1999年繳費工資比1998年降低了5.7%(下降545元),而統計局統計的平均工資增長了11.6%。根據全國參保單位繳費工資與平均工資的統計比較,前者比后者也低了10個百分點。如果將參保單位繳費工資基數嚴格核實,至少可以使基金增收10%。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衛生保健及健康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人的壽命在延長。
根據聯合國人口調查局的統計資料顯示,凡是平均收入高,健康投資比例較大的國家,人口的平均壽命就會較長。據統計,解放前我國人口的平均壽命是35歲,2010年已經提高到72.5歲。人口平均壽命的延長將極大的增加社會保障的支出,使得國家的保障負擔更加嚴重。根據各地養老保險基金的運作情況,其存在的問題不容樂觀。能夠管理好日益提高的養老保險基金,對社會保障制度的正常運行和實現社會保障的政策性目標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二、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投資范圍過窄,相關法規不健全
根據政府部門有關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的政策,可以看出對養老保險基金運營的管制雖然非常嚴格但是又不切合實際。依據有關規定:基金“除預留相當于2個月的支付費用外,應全部購買國債和存入專戶,嚴格禁止投入其他金融和經營性事業”。假如嚴格按照該投資政策來運營養老保險基金,將會使得養老保險基金大部分都投資于國債以及銀行存款,這將導致基金的收益率偏低。并且物價的上漲,也要求社會保障基金能夠增值。然而,在實踐中,養老保險基金有的投入到當地的基本建設項目,有的用來蓋辦公樓或者購置辦公用具,有的甚至被有些地方挪用給當地領導裝修住宅,購買轎車等,這都使得我國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養老保險基金管理中發生了許多違規操作的現象。
2、管理養老保險基金運作的費用過高,投資收益率偏低
據統計,各地的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從養老保險基金當中提取的管理費率在2%到6%不等,平均大概是4%。另外有些部門對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不當,將養老保險基金投資于房地產或者其他領域里,使其投資回報率平均在10%,扣除運作成本4%后,養老保險基金的實際回投資回報率大概為6%,甚至得到更低的回報率。假如把養老保險基金委托給專業性資產管理公司或者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進行管理的話,其管理費用將降至1%以下,從而使養老保險基金的運作成本大大降低了,并且也有利于養老保險基金的增值。
3、缺乏承擔責任和風險管理的經營主體
各個地區的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只是一個行政管理機構,其很難承擔養老保險基金按照市場的運作規律增值的經濟任務,其原因有以下兩點:其一,缺乏基金管理方面的專業人員,使得基金管理的經驗不足。其二,在養老保險基金的運作構架上,因缺乏責任與風險管理的經營主體,以及以制定實施政策為主的政府行政管理部門存在責任和權力不對稱的問題,所以使得養老保險基金難以得到有效地管理以及其經營風險難以得到承擔。
4、管理與營運職能未得到分離,基金使用效率較低
在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改革基本條例中規定,要把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機構的行政管理職能與基金的營運職能相分離。然而,在實踐中,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機構一方面要負責基金的營運,另一方面還要從事行政事務的管理,從而使得養老保險基金被違規擠占挪用、使用方向不明確的事情屢有發生,要想防止類似事情的發生,需要將行政管理與投資運營分離開來,分開設立行政管理機構與投資營運機構,同時將其投資運營交給獨立的基金管理公司來管理,這樣才能使得養老保險基金的使用更安全可靠。
5、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混亂,監管者的角色不突出
多年來,養老保險基金的監督和管理的職能都集中在地方社保部門,然而地方社保部門通常身兼數職,比如社保部門可以進行政策制定、費用的收繳、投資的運作以及監督查處等等,社保部門在當監管者的同時,又要當委托人、投資人以及資產的管理者,其角色模糊不清,政企不分,使得養老保險基金缺乏獨立的行政監管。并且,養老保險基金管理的透明度以及公開度都較低,缺乏監督機制,使得保費的繳納者不能了解到自己的錢是如何被運營的,社會監督形同虛設。
三、構建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管理模式的基本原則
1、基金管理的自主性與相對獨立性
由于養老保險基金的有效運營牽涉到保障廣大職工的基本生活,因此,在立法角度上,國家應該對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進行明確規定,禁止隨意挪用社會保險基金,并且不能隨便用養老保險基金彌補社會赤字。在具體實施嚴格限量監管的時候,需要建立養老保險基金運作管理的專門賬戶,并有專門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公司獨立進行管理,其他任何機構都不能管理社會保障基金。
2、基金管理的安全性以及效益性原則
由于在實現社會保險的基本目標方面,既要求養老保險基金的安全營運,又要求得到適度的效益性,因此在養老基金的管理方面,應高度重視并協調好基金管理的安全性和效益性的關系,這兩者是使基金得到有效管理的前提。
3、預測原則分析以及科學決策對策
最重要的是要使基金管理建立在短期和長期的收支平衡預測估計之上,以避免基金管理中可能出現的重大失誤。并且要嚴格制定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品種和投資比例,要求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公司在投資運營的時候嚴格執行。
四、規范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管理的對策
在規范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管理的對策方面,要根據我國具體國情,并借鑒國際上的成功經驗,吸取其精華,在具體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尋求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
1、構建的養老保險體系要多層次和全方位化
養老基金的來源要從多個渠道拓展,并且也要拓展多種類型的養老基金以及退休基金,并加大對其的宣傳,提高全社會對增加個人養老儲蓄的意識,以此來補充強制性的養老保障。
2、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要多元化
經理論與實踐證明,多元化的投資較單一的投資更能有效地分散投資的風險,并能相應的提高投資收益率。
理論上,對于政府主導型的基金管理方式比較容易受到政府本身行為的影響,所以,多元化的投資主體、投資渠道以及投資對象,不但能夠滿足我國養老保險基金對高收益率的需求,而且還能使基金被更多的用于非公共部門,并對其較快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多元化的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能夠促進我國高儲蓄向投資的轉化,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完善直接融資制度、分散間接融資的風險、而且還有助于推動我國金融制度以及企業制度的深化改革。
3、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和運營的規范化
依據國際上有關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和運營的成功經驗,并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不斷規范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和運營。要將商業化運作方式引入到政府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以及其他類型的養老基金中,并創造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通過養老保險基金參與基金投資的管道來實現養老保險基金和我國投資基金也的較好的互動發展。
4、養老基金管理制度要以養老基金信托人為核心
要有效管理養老保險基金,需要不斷完善個人信托賬戶,并設立以養老基金信托人為核心的養老基金管理制度。要充分的提高養老金運作管理的效率,需要使養老基金的繳費者有充分的投資自主選擇權,使其具有自由選擇信托人的權利,從而實現其選擇管理人的權利。只有做到這些才能使養老基金的運營管理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5、要適當引入市場的競爭機制
有關主管機關需要制定市場準入和退出的一系列標準,從而發揮市場的競爭機制。并將信托人、基金管理人以及基金托管人等都參與到競爭中。一般情況下,適度的競爭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效率,因此在制度的初始階段,信托人、基金管理人以及基金托管人的許可數量要適當,以防過度的許可數量造成競爭市場的失衡。
6、提高養老保險基金使用的安全性
在高速發展的市場經濟大背景下,應高度重視養老保險基金的安全性,把其放在首位,并且在使用養老保險基金的時候要高度謹慎,嚴格按照國務院有關的規定,要求養老保險基金應按照收支兩條線進行管理,專款專用,對于任何地方、部門、單位以及個人都沒有權利擠占挪用,并加大對養老保險基金的監管力度。
養老基金運營的首要原則是安全性,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大力提高對我國養老基金的監督檢查力度,強化我國養老基金的監督機制,不斷提高社保經辦機構專業人員的綜合素質,使其基金管理的能力得到提高。
7、加大養老保險基金監督管理力度,緩解基金管理危機
為了能夠讓居民養老保險的基金管理工作達到保值增值的理想目標,也為了切實解決中國老人的基本養老問題,居民養老保險的基金管理工作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創新思考和創新的實踐。本文將具體研究居民養老保險的基本概念和意義,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完善對策。
一、居民養老保險概述
首先,居民養老保險,不僅指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而且包括農村居民養老保險,也可以稱作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在社會發展如此快速的今天,國家政策使得我國的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廣泛,讓每一個城鄉居民都能夠享受養老保險帶來的科學化及人性化的服務,并且通過居民養老保險的推行,能夠最大程度地促進社會進步和養老保險制度的推進改進。通過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不僅能夠解決不少城鄉孤寡老人無依無靠的問題,還能夠推進社會精神文明建設。
其次,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秉承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念,通過廣泛的覆蓋面和保值增值的基本目標來進行城鄉居民老有所養的問題。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通過企業商業個人等等多種方式為基金管理籌集資金,并且以社會發展為背景,籌集到基本的資金為居民養老保險的推進打基礎。
再次,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進行推行,通過城鄉居民的個人繳費實現養老保險的投保目標,居民個人根據自己的經濟水平進行保險參與,根據每個社會民眾的經濟階層對養老保險繳費進行分層,不同經濟水平的居民可以參與不同層次的養老保險繳費,這樣的個人繳費方式也是作為居民養老保險方式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其次,通過政府的補貼能夠為一些落后的貧困的地區和老人進行補貼性的投保,體現了國家對社會居民群體的關懷和幫助;最后,通過企業商業等經濟組織的支持和幫助,能夠為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注入部分資金幫助。
最后,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的意義在于與其他的社會保障政策相互支撐,以保障城鄉居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通過個人、政府、經濟組織的養老基金繳納補貼,能夠極大程度地支持居民養老保險工作,參加居民養老保險的城鄉居民,在六十歲的時候能夠每個月領取養老金。這無疑增加了我國城鄉參與養老保險的覆蓋面,這也能夠為自身的老年生活提供基本保障,以安享晚年。
二、我國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在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工作中出現了這樣的問題,由于基金籌集和繳納的不恰當出現了新的債務問題,由于居民養老保險的資金繳納是居民養老保險運作的基本核心,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就導致了新的隱藏性的債務問題,由于我國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是關于對于落后的地區進行優惠收取養老保險繳納金的政策,這樣的政策在實施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難以避免的漏洞,就會導致新的隱藏性的債務問題出現,導致居民養老保險的基金出現失衡的狀況。一些居民養老保險還存在拖欠和中途拒絕繳納的問題,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養老保險繳納金不到位,就難以實施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工作。
其次,由于社會中出現了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工作中出現了難度系數,根據相關專家的解釋,人口老齡化指的是在某個地區某段時間之內總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按照增長的趨勢發展會導致社會資源被運用在各項老年人當中,導致國家的壓力增加,在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工作中,會因為我國人口老齡化造成居民養老保險的資金不足,并且導致居民養老保險的基金難以控制穩定平衡。
最后,由于相關的政策制定,居民的退休年齡統一在六十周歲,由于城鄉差距的存在,城鄉居民在享受居民養老保險金的政策的時候,終究會存在著一定的距離和尺度,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工作又經歷一次財務上的困難和挑戰。最后,由于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工作中的政策制度有一定程度的缺陷,所以會導致養老保險金的失調和使用不當等等問題。
三、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工作創新思考
由于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工作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難,其中包括管理不善基金使用不當,也包括一些新的隱藏的債務問題,失調失去平衡的居民養老保險的財務問題以及社會中出現的人口老齡化的問題。面對各種各樣的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需要提出相應的對策和方案,這也是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強的創新思考。
首先,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強基金征繳的工作,并且全方位地擴大居民養老保險的覆蓋面,從個人、政府、經濟組織中更多地獲得養老金來源才能夠全方面地開展征繳的工作,鼓勵城鄉居民積極地參與投保,對城鄉居民普及養老保險的積極意義以及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的作用,讓城鄉居民對養老保險基礎知識和人口老齡化的變化趨勢有個基本了解,能夠讓城鄉居民認識到養老保險的意義所在和重要性,從而讓民眾們積極地參與投保。通過這樣的政策實施,能夠直接主觀地加強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工作的征繳工作,從而邁出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工作創新思考的第一步。
其次,通過加強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工作,增加基金安全的力度,達到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的基本目標,將行政管理和運營管理中需要履行的職能做到最好。通過行政管理的基本制度制定和基本的統籌,以及運營管理中的基本操作和流程實踐,達到運營管理和行政管理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從而使我國的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工作規范化科學化人性化。
再次,完善我國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工作制度,并且拓寬籌集資金的渠道,調整養老金的基本財政結構,使其更加具有靈活性和嚴格性。通過調整基本的財政支出結構,能夠有效地進行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并且保持養老保險金的流動性和運營的基本性質。通過優化居民養老保險的基本結構,創造更多的資金源頭,需要通過調整提高居民養老保險的資金利率,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渠道,既要保證本金,又要通過靈活多樣的投資方式獲得更加豐厚的資金和資金渠道。通過統籌兼顧的方式,全方位擴大養老保險的覆蓋面積,并且通過制定有效的政策,完成城鄉居民的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工作。
最后,通過及時解決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出臺相關的制度和政策,能夠讓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工作的創新思考得到基本的實踐,并且通過統籌兼顧和覆蓋率的擴大,能夠基本解決個人繳納養老保險金帶來的資金流通,通過規劃調整養老保險基金管理的基本結構,優化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管理的基本模式,能夠從內部主動地拓寬居民養老保險的資金渠道,從而獲得更加豐厚的收益,為社會中的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工作創造更加和諧穩定的未來。
四、結束語
我國在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工作上更加的需要加強實踐力度,讓其資金管理水平保持在保值或者是增值的狀態,改善我國社會老齡化的狀況,讓老年人老有所依。通過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工作機制的調整和不斷完善,我們相信政府能夠有效地解決參保人數少覆蓋率低等問題,有效地拓寬資金渠道,創造更和諧的社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