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5 16:54:2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航天航空的區別,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各地教育部門和全國8萬余所中學6000余萬名師生共同組織了收看,天宮一號也因此成為中國“最高”講臺。此次太空授課活動安排的實驗項目,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為全國青少年進行了一堂意義非凡的太空授課。各地教育部門和中學高度重視,妥善調課,組織收看神舟十號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圍繞太空授課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積極響應教育部要求,推動“中國夢、我的夢”主題教育活動和中學科技教育的有效開展,促進中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2013年6月20日10時04分,跟隨神舟十號遨游太空的航天員王亞平開啟了我國載人航天史上的首次太空授課。330余名少數民族學生、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及港澳臺地區中小學學生代表在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綜合樓四層地面課堂,興趣盎然地聆聽了“太空教師”王亞平在神舟十號上為大家所講的一堂40分鐘的實驗課。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通過地面課堂具有的雙向音視頻溝通交流能力,與神十航天員進行同步互動交流。地面課堂內的學生不僅能夠看到王亞平授課的清晰畫面,身在太空的王亞平也能觀看到和收聽到課堂內學生們的實時反應,同學和老師可以像平常課堂一樣進行互動。
在地面課堂上的兩位教師,分別是人大附中的物理教師宓奇和101中學的物理教師史藝,在太空授課開始之前,兩位老師先讓大家猜想本次課程中可能會涉及的原理,及對航天員最關心的問題是什么?
課程伊始,兩位地面教師先通過一個短片向大家介紹了航天員的衣食住行。當三位航天員出現在屏幕畫面中的時候,學生們立即鼓掌,有人不禁感嘆:畫面好清楚啊!為了向孩子們說明“失重”現象,指令長聶海勝表演了“懸空打坐”,擔任太空教師的王亞平說:“我還會大力神功呢。”她用一根手指輕輕一碰,就把聶海勝推到了船艙后面。看到此情景,孩子們哈哈笑了起來。隨后,王亞平做了5個實驗,分別為質量測量演示實驗、單擺運動演示實驗、陀螺演示實驗、水膜演示和水球演示實驗。
天津:做足功課 同步觀看
6月20日,在南開中學航天體驗館,學生們通過弧形屏幕觀看中國首次太空授課。天津大中小學校組織學生同步收看,各學校的“地面課堂”瞬間沸騰。
上午10時,南開中學打開了全部教室和實驗室內的閉路電視,讓2000余名中學生共同見證和觀看這一期待已久的難得的歷史時刻。與此同時,南開中學的航天航空體驗中心也全部開放,該校30余名物理社的成員還在教師的指導下,在航天航空體驗中心的仿真平臺上迎來了這一次特殊的“太空課堂”。物理社社長、該校高一年級的女生孔令航興奮地告訴記者,為了收看這次“太空課堂”,大家都做足了功課,在網上搜集了很多物理與航空航天的知識。她說:“雖然是學生,但我們都特別關心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航天夢’。這次‘太空課堂’不僅給我們展示了很多新奇的難得一見的太空知識,同時也讓我們的‘航天夢’更加清晰起來,也更加增強了我們實現未來夢想的信心!”
南開中學副校長呂寶桐表示,這次“太空課堂”對學生來講也是一次難得的愛國主義教育,增強了實現中國夢的使命感。
上海:航空航天特色校閔行三中觀摩中國首次太空授課
上海市閔行三中是航空航天特色學校,該校組織了初二年級全體同學觀摩中國首次太空授課。校長在電話里告訴記者,由于閔行三中高中部仍在期末考試期間,因此安排已經期末考完的200余名初二學生收看了太空授課。學校還特別安排了30多名科學興趣濃厚、品學兼優的學生到高中部的劉輝航天科技工作室集中觀看,現場安排物理老師和同學們互動,解答同學們的疑問。
2011年,閔行三中高一學生提交的“搭載瀕臨滅絕植物種子的探究”搭載方案,從全國113所中小學校的近3000個方案中脫穎而出,成為我國空間試驗室首個出自中學生的研究項目,跟隨當年發射的“天宮一號”進入太空。
廣東:遨游九天
圓夢中國
6月21日下午,廣東佛山羅村二中初二級全體同學觀看了此次太空授課。
本次太空授課的5個基礎物理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是一堂極其生動的實驗課,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青少年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熱愛航天。
湖南:長沙市37中第一時間收看神舟十號太空授課
6月20號上午10:00,長沙市37中學生在學校的統一安排下,在自己的教室里準時收看了神舟十號太空授課直播,學生們一個個目不轉睛地盯著教室黑板正中間的班班通設備“電子白板”,一起分享著這一場來自太空的實驗課。航天員王亞平給中學生們講授的這一節實驗課程,解開了同學們心中的很多謎底,比如:航天員在太空的衣、食、住、行是怎么樣的?失重是怎么產生的?太空垃圾怎么處理?有沒有見到UFO?太空中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樣的?太空中的水是怎么來的?……滿足了學生很多的好奇心。他們在為祖國的航天事業舉得巨大進步而驕傲和自豪的同時,也激發了心中的航天夢、科技夢、中國夢、強國夢,增強了要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力量的決心。
四川:綿陽博雅學校觀看“神舟十號太空授課”直播
6月20日上午10點—10點50分,綿陽博雅學校師生懷著興奮、期待的心情收看了“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進行的首次“太空授課”。女航天員王亞平給大家演示了小球在太空中的單擺運動和圓周運動、高速旋轉的陀螺旋轉、神奇的水膜實驗、液體表面張力能使水膜變“魔法水球”等內容,激發了同學們對太空的向往,更讓大家了解航天、熱愛航天、支持航天,讓同學們集體感受了天宮課堂的無窮奧妙。
課后,各班老師還組織同學們談感受、說體會。有同學這樣說:“我一直以為‘天宮一號’在太空上只是固定地待在某個地方,聽王亞平老師說,他們每天會看到16次日出,因為他們每90分鐘就繞地球一圈,我才明白原來‘天宮一號’是要繞著地球運動的。”有的學生說:“太空太神奇了,看到王亞平老師能把地球上的一滴水‘變’成彩色的水球,她就像一個魔法師一樣,那太空中還有多少‘魔法’啊!”
新疆:華山中學學生收看太空課堂 見證奇妙一刻
“在太空當中做這些實驗的時候,真正能夠把理論中的知識在實際應用中的一些狀態呈現出來。我覺得學生的收獲是非常大的。”6月20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二師華山中學高中物理老師倪穎在與學生一同收看了神舟十號航天員展現的太空課堂后說到。
華山中學的學生們在教室里收看了我國航天史上的首次太空授課,他們時而屏息凝神,時而發出驚叫;教室里時而鴉雀無聲,時而掌聲一片。神奇的課堂讓學生們見證了太空的奇妙世界,也激發了他們內心的科學夢和太空夢。
有學生表示,這個天宮課堂非常有趣,也非常有意義,它帶給我們一些平時在地球上不能見到的真實現象,這也是科學引人入勝的地方,更加激發了他們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
:航天員太空授課激發雪域學子太空夢
“太空會不會像高海拔地區一樣,水到七八十度就能燒開了?”“冬蟲夏草在太空能生長嗎?”“太空像一樣缺氧嗎?”“在高海拔的發射宇宙飛船會不會更快?”……的學生對太空的熱情很高,顯然,太空授課激發了他們追夢太空的濃厚興趣。
拉薩中學團委書記薛軍利認為,此次太空授課有助于培養學生在物理學習方面的興趣,激發學生探索太空的科學精神。不少學生通過太空授課產生了探索太空的夢想,要把個人夢和國家夢結合起來,使夢想成真。
澳門組織中小學生觀看
“神十”太空授課
6月20日上午,澳門特區政府教育暨青年局及多家學校組織中、小學生收看“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作太空授課的現場直播,一同領略奇妙的太空世界。
航天員王亞平在授課中,分別進行了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水膜和水球等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并回答了學生的提問,包括關于航天器用水、太空垃圾防護措施、航天員對抗失重方法和太空景色等。
在澳門教育暨青年局的駿菁活動中心,有250名學生在聆聽航天員老師講課;在勞工子弟學校,也有近百名學生在禮堂集體觀看直播。教育暨青年局還安排了導師在場講解,解答學生們的提問。
有參與聽課的澳門學生稱,對太空的一切都感到很好奇,不知道太空冷不冷?太空是否會有外星人?希望將來航天員來澳門時,有機會直接向他們發問。
教青局青年廳廳長袁凱清表示,澳門特區政府一直重視科普教育,通過課余活動、對外交流比賽等形式讓學生接觸科普知識。通過收看太空授課直播,見證了中國航天科學教育的歷史時刻,加深了學生對航天科技的認識,將進一步激發澳門廣大青少年崇尚科學、熱愛航天的熱情。
美國:2007年,芭芭拉·摩根的第一次太空授課
2007年,美國東部時間8月8日18時36分,美國“奮進”號航天飛機載著機組7名宇航員從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飛往國際空間站。這是美國宇航局首位教師宇航員芭芭拉·摩根的第一次太空飛行。
航天飛機進入地球軌道后,地面發射控制中心指揮人員說:“對芭芭拉·摩根和機組伙伴來說,這堂課正式開始了。”摩根曾經教書的愛達荷州的科學教師聯合會專門挑選了18名學生,與摩根進行天地間的師生對話。
摩根這次在空間站上的第一堂課,共進行了25分鐘。在課堂上,一個孩子想知道如何在太空鍛煉。摩根一手托起一個在她身邊飄浮著的宇航員,給予演示。另一位年輕人想知道宇航員是怎樣喝水的,摩根和她的同事從飲用水袋的吸管中擠出水泡,并將水滴吞下。4名宇航員還分別用乒乓球和壘球作講課的道具。
實驗一:質量測量演示——沒有了重量,是否意味著失去質量?
3位航天員老師“站”穩后,先給同學們露了幾手“功夫”——“懸空打坐”“大力神功”。在失重環境下,航天員們都成了“武林高手”,博得同學們陣陣喝彩。
航天員的表演給同學們帶來了疑問:在地面上,人們一般用天平、臺秤、托盤秤、桿秤、彈簧秤測量物體受到的重力,從而計算物體的質量,那么 ,失重環境下怎樣測質量呢?
航天員老師用“天宮一號”上的質量測量儀現身說法。他們從“天宮一號”的艙壁上打開一個支架形狀的裝置,航天員聶海勝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王亞平輕輕拉開支架,一放手,支架便在彈簧的作用下回復原位。裝置上的LED屏上顯示出數字:74.0。這表示聶海勝的實測質量是74千克。
王亞平向同學們解釋道,天宮中的質量測量儀,應用的物理學原理是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力)=m(質量)×a(加速度)。質量測量儀上的彈簧能夠產生一個恒定的力F,同時用光柵測速裝置測量出支架復位的速度v和時間t,計算出加速度(a=v/t),就能夠計算出物體的質量(m=F/a)。
王亞平老師還給同學們布置了一道課后思考題:除了運用牛頓第二定律,還有什么辦法可以在失重環境下測量物體的質量?
實驗二:單擺運動演示——太空中的機械鐘表走得更準還是靜止不動?
演示完質量測量,航天員們又取出一個物理課上常見的實驗裝置——單擺。
T型支架上,用細繩拴著一顆明黃色的小鋼球。王亞平把小球輕輕拉升到一定位置放手,小球并沒有出現地面上常見的往復擺動,而是停在了半空中。王亞平用手指沿切線方向輕推小球,奇妙的現象出現了,小球開始繞著T型支架的軸心做圓周運動——而在地面對比實驗中,需要施加足夠的力,給小球一個較大的初速度,才能使它繞軸旋轉。
太空實驗趣味無窮,地面課堂的學生們也不失時機地向航天員提出他們關心的問題。人大附中早培班學生徐海博舉手提問:“航天員老師,您在太空中有沒有上下方位感?”
為了回答同學的提問,航天員王亞平在聶海勝的幫助下表演了一套“雜技”動作,分別進行了懸空橫臥和倒立。看到航天員老師的精彩表演,同學們興奮地鼓起掌來。
實際上,航天員在太空中無所謂上和下的方位區別。不過,為了便于工作生活,航天員們為“天宮一號”人為定義了上和下,把朝向地球的一側定義為下,并專門在“下方”鋪設了地板。
實驗三:陀螺演示——高速旋轉的陀螺為什么不會倒下?
物理學原理告訴我們,高速旋轉的陀螺具有很好的定軸特性。在太空失重環境下,這一特性更加直觀地呈現出來。
航天員王亞平取出一個紅黃相間的陀螺,把它靜止懸放在空中。用手輕推陀螺頂部,陀螺翻滾著飛向遠處。緊接著,王亞平取出一個一模一樣的陀螺,讓它旋轉起來,懸浮在半空中,再用手輕輕一推,旋轉的陀螺不再翻滾,而是保持著固定的軸向,向前飛去。
王亞平介紹說,高速旋轉陀螺的定軸特性在航天領域用途廣泛。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上,就裝有各式各樣的陀螺定向儀,正是有了它們,才能精準地測量航天器的飛行姿態。
實驗四:水膜演示——天宮里有沒有“飛流直下”的瀑布?
陽光下五彩繽紛的肥皂泡、能夠讓硬幣漂浮的山泉水,總是帶給人們很多遐想。這些都是液體表面張力在發揮著神奇作用。
只不過,在地面上,液體表面張力難以抗衡地球引力的影響,只有經過特殊處理的肥皂水、富含無機鹽的礦泉水才能表現出比較強的張力特性。但是,在太空失重環境下,液體的表面張力特性便突顯出來。
王亞平拿起一個航天員飲用水袋,打開止水夾,水并沒有傾瀉而出。輕擠水袋,在飲水管端口形成了一顆晶瑩剔透的水珠,略微抖動水袋,水珠便懸浮在半空中,與“天宮一號”艙壁上鮮艷的五星紅旗圖案交相輝映,更顯得美輪美奐。
接著,她把一個金屬圈插入裝滿飲用水的自封袋中,慢慢抽出金屬圈,便形成了一個漂亮的水膜。輕輕晃動金屬圈,水膜也不會破裂,只是偶爾會甩出幾顆小水滴。隨后,王亞平又往水膜表面貼上了一片畫有中國結圖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這些在地面難得一見的奇特景象,引起了地面課堂同學們的連聲驚嘆。
實驗五:水球演示——用神奇的液體表面張力變個“魔法”
液體表面張力的威力竟如此神奇!普通的飲用水還能變成更加神奇的“魔法水球”。
臨空經濟是呼和浩特市經濟發展的重點之一。呼和浩特市臨空經濟從20世紀90年代,即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對外開放后開始起步,期間機場共進行了三次大規模擴建。目前,呼和浩特市臨空經濟已經形成了以白塔空港物流園區為中心,交通樞紐區、總部經濟區、東南新區和大學園區圍繞的空間布局,提出建立和發展國家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首府服務經濟發展先導區和現代物流產業示范區的發展戰略。
一 臨空經濟發展理論概述
1.臨空經濟內涵
關于臨空經濟的內涵,有許多不同的解釋,但一致的是圍繞機場建立經濟區,發展相關優勢產業,進而依據產業之間的關聯性發展經濟,成為具有地區增長極的新經濟模式。
中國民航學院教授曹允春認為,臨空經濟是以利用機場資源為內核所形成的區域經濟模式,這種經濟模式以同機場相關性為鮮明特征而區別于其他區域的經濟模。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魏杰教授認為,“臨空經濟”有三大標準:一是空港本身,即中心機場的客流量和貨流量達到一定程度才有發展基礎;二是機場周邊的城市以及這個國家經濟達到一定的發展程度之后,才具備發展的最基本條件;三是空港周圍要有一大批能提供稅收和就業機會的企業,這是非常重要的標準,同時也是關乎臨空經濟是否能形成的重要因素。
2.臨空經濟理論
由于中國民航業改革不久,臨空經濟的各個方面都不太成熟,臨空經濟理論的研究相對滯后,所以沒有特別明確的理論。但是,曹允春于1999年在《民航學院學報》上發表了《談臨空經濟區的建立和發展》,提出了關于臨空經濟與區域經濟發展關系的研究,劉洋以臨空經濟存在的載體臨空經濟區為研究重點,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角度分析了臨空經濟區產生的動因,討論并分析了臨空經濟區的概念、結構和現狀,提出了目前中國發展臨空經濟區需要解決的問題,這都對于臨空經濟理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3.臨空經濟發展趨勢
中國臨空經濟的發展共有五大趨勢:一是中國臨空經濟將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二是中西部的臨空經濟將呈現出顯著的拉動作用;三是臨空經濟將成為城市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四是臨空經濟區將成為全球產業鏈的主導環節;五是臨空產業走廊將連接城市與機場的主城區。
二 呼和浩特市臨空經濟發展概況
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位于首府呼和浩特,依托白塔機場,呼和浩特市于2011年籌備建立了白塔空港物流園區,園區位于首府東部賽罕區巴彥鎮,西側緊鄰呼和浩特東客站交通綜合樞紐區,處于首府向東拓展主方向。園區北至京藏高速,西至哈拉更溝,南至白塔國際機場,東至繞城東路,分為A、B兩個分區,總規劃面積為40.36平方公里。
園區內有黑土凹村、壩堰村等9個行政村,常住人口約1.3萬余人。擁有內蒙古糧儲公司、蒙昆卷煙倉庫等30多家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園區內交通便利,110國道、呼錫公路、呼包高速公路、京包鐵路橫貫東西。另外,“自治區高職院校區”、如意開發區、鴻盛園區毗鄰周邊,為呼和浩特市臨空經濟的發展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
呼和浩特市政府為了臨空經濟的發展,根據國家產業和開發區發展方針和發展目標,還將以下產業作為了引導投資的重點方向,即鼓勵發展現代物流業、鼓勵發展總部經濟產業、鼓勵發展臨空產業、鼓勵發展綜合保稅類產業、鼓勵發展科教服務產業、鼓勵發展商貿服務類產業和鼓勵發展房地產類產業。
1.發展歷程
20世紀50年代末期,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建成通航, 90年代初期,國務院批準白塔機場為航空口岸機場并正式對外開放;21世紀初,呼和浩特白塔機場完成最近一次擴建工作,面積達54499平方米,可滿足吞吐旅客300萬人次的使用要求,并且完成了呼和浩特白塔空港物流園區的建設工作。
呼和浩特市臨空經濟區一共包含五個區,分別是白塔空港物流園區、交通樞紐區、總部經濟區、東南新區和大學園區,其中白塔空港物流園區是最為主要的一個園區,包含“七區一園一基地”(“七區”是指臨空產業區、總部經濟區、綜合保稅區、商貿服務區、倉儲配送區、科教服務區和生活配套區,“一園”是指鴻盛科技園區,“一基地”是指研發基地。)。自園區建成以來,臨空經濟區與所在區域的經濟結合比較弱,臨空產業除了為機場服務的航空服務業外,還是以傳統制造業為主(如機械制造,內蒙大機械有限責任公司、輕工機械有限公司等以機械制造為主的公司均坐落于臨空經濟區內賽罕區機場路),而且航空樞紐的指向性弱,至今呼和浩特市臨空經濟仍然處于初期起步階段。
2.發展現狀
第一,發展階段。根據曹允春 在《中國臨空經濟發展現狀與趨勢》中有關呼和浩特市的研究可知,呼和浩特市規劃的航空城范圍內目前是以傳統產業為主導的,經濟區的發展還只是處于初期起步階段。
第二,產業結構和產業規模。呼和浩特市的臨空經濟區僅僅是以白塔空港物流園區為中心,由交通樞紐區、總部經濟區、東南新區和大學園區圍繞而成,占地面積為40.36平方公里。經濟區內僅僅包含機械制造業(內蒙大機械有限公司)、為機場提供配套服務的航空服務業和航空運輸業,沒有航空制造業和高輕技術產品制造業等,還遠不足以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臨空經濟區,具有產業結構不完整和產業規模小的特點。
第三,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衡量一個地區臨空經濟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可以用兩個指標,一是機場所在地區與城市GDP增長率的比較,二是機場所在地區GDP占城市GDP的比重。由于呼和浩特市臨空經濟在2011年才正式進入起步階段,機場所在地與呼和浩特市GDP比值的相關數據還沒有公布,暫時無法較準確地判斷白塔機場所在臨空經濟區對呼和浩特市經濟的拉動作用如何。
三 呼和浩特市臨空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呼和浩特市臨空經濟依托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而建立發展起來,目前處于初期起步階段,各項建設并不完善,呈現出一系列問題。而北京市的臨空經濟已經進入了較成熟的發展階段,下面就與北京市的臨空經濟進行比較。
1.臨空產業結構不合理
根據臨空經濟區域的空間結構劃分以及國外臨空經濟區的經驗,北京臨空經濟區的空間圈層結構被發展規劃為北京臨空經濟空港區、北京臨空經濟緊鄰空港區、北京臨空經濟空港相鄰與交通走廊沿線區和北京臨空經濟輻射區四個圈層。其中,僅北京臨空經濟緊鄰空港區的面積近100平方公里,包括空港工業區、天竺出口加工區、空港物流基地等六大功能組團和天竺、仁和等鎮(其中首都國際機場占地25平方公里,各園區和鄉鎮已開發土地近50平方公里)。可以看出經濟區內包含了空港物流業、空港工業、航空服務業和商貿服務業等相關產業,這些產業間彼此相互聯系相互促進,這樣的經濟結構有益于臨空經濟區的整體和長期發展。
相比之下,呼和浩特市臨空經濟區以傳統產業為主,其中機械制造業最為廣泛,這些傳統產業,從嚴格意義上講并非臨空產業,不僅無法利用臨空的巨大優勢,獲得迅速穩定的發展,反而擠占了臨空產業所需的大量資源和發展空間。而且臨空相關產業是匱乏的,沒有臨空經濟發展所需的物流業、工業等,這樣的產業結構嚴重影響了產業關聯性,制約了臨空經濟區的整體發展。
2.航空樞紐指向性不明顯
臨空經濟應當具有航空樞紐指向性 ,取決于三個因素:一是便捷的航線連接性;二是運輸的快速性和實效性;三是所運輸產品的高價值性。
北京地區的臨空經濟是非常符合航空樞紐指向性的,如首都國際機場連接各大國際航線是國際航空網的重要節點,不僅負責重要人流的移動,還很好地進行了物流的運輸;臨空經濟的從業人員都具備高素質、高學歷和高能力,加之機場設備的完善和貨物運輸飛機的先進,使得臨空經濟的運轉十分迅速高效;另外,空運的物品都具有很高的價值性。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呼和浩特市的臨空經濟并不是完全具備航空樞紐指向性的三點因素。如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的航線連接性不夠強,大多是用于內蒙古地區的支線機場航空的樞紐。《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市場戰略研究》的作者齊克武認為,目前的十一個機場均為支線機場,屬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的駐場支線飛機最多,共十架左右,但基本上走的是“支線快線”道路,(指通過小型機、大密度、低票價、高客座的形式,實現支線機場與其臨近樞紐機場間的“公交化”運輸,進而增加支線機場的航空輻射能力、提升支線機場的航空通達性,為樞紐機場貢獻客流。)真正要達到便捷地連接國際航線,還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3.技術人才匱乏
為了支持北京市甚至是全國臨空經濟的發展,中國民航大學專門設立了臨空經濟研究所,為北京市臨空經濟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專門人才,極大地促進了北京市臨空經濟的快速發展。與之相比,呼和浩特市的情況就十分嚴峻了。沒有相關高校培養和提供專門人才,同時臨空經濟區對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人才的數量又十分的多,這樣就產生了結構性矛盾。
4.拉動區域經濟發展作用不明顯
根據張懌藍在《空港城發展戰略研究》中所用數據(見表1),首都機場所在經濟區的近五年GDP增長率與北京市近五年GDP增長率相比得出,機場所在經濟區GDP增長率五年內均高于北京市GDP增長率。廣州、深圳和上海也具有同樣的情況。由于機場所在區域一般都是各個城市的邊緣地區,機場成為邊緣區域極其重要的一個增長性因素。
而呼和浩特市臨空經濟在2011年才正式進入了起步階段,機場所在地與呼和浩特市GDP比值的相關數據還沒有公布,暫時無法較準確地判斷白塔機場所在臨空經濟區對呼和浩特市經濟的拉動作用如何。
5.政府協助力度不夠
為了支持北京市臨空經濟的發展,特別把臨空經濟區的建設列為北京市“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之一,而且相關部門提交了《順義區關于進一步優化臨空經濟區發展的政策環境的若干意見》,于2011年10月第36次區委常委會議和第19次區政府常務會議獲得了通過。
而呼和浩特市臨空經濟區于2011年籌備建立,仍存在著經濟結構不合理、產業關聯性不強、發展滯后、拉動區域經濟的能力弱、沒有申請經濟區品牌的意識和技術人才缺乏等問題。這一定程度上說明,政府的支持力度還遠遠不夠,不能夠
迅速協助臨空經濟區的發展,不能夠幫助制造業、物流業、商務會展業和航空服務業等臨空經濟產業協同發展,不能及時引進專門人才起示范作用,不能夠給予積極的政策以實現臨空產業的迅速發展。
四 促進呼和浩特市臨空經濟健康發展的對策建議
由于呼和浩特市臨空經濟剛剛起步,許多方面都不完善,針對以上所指出的臨空經濟發展中主要存在的問題,在此給出相對合理的對策建議。要實現呼和浩特市臨空經濟的迅速穩定發展,應當著重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1.優化產業結構
臨空經濟是依托機場而形成發展的,臨空經濟區內的各個產業之間,只有按一定比例形成合理的結構,增強的產業關聯性,相互促進相互拉動,才能夠快速穩定的發展。對于呼和浩特市的臨空經濟來說,臨空經濟區內主要還是傳統產業,如機械制造業,那么改進的重點就在于盡可能轉移經濟區內的傳統產業,增加與臨空產業相關的產業,如航天航空產業、空港服務業、物流快遞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等,使得經濟區內的產業具有較強的關聯性,能夠相互協調共同發展。
2.加強航空連接能力
目前,內蒙古地區共有十一個機場,全部為支線機場(旅客吞吐量500萬人次以下),這樣一個支線航空大區,支線飛機運行投入非常少,駐場支線飛機不足十架,基本都在呼和浩特市機場,其主要作用是為鄰近城市提供支線服務,還沒有起到國際機場的國際航線作用。齊克武認為,為了使得以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為依托的臨空經濟區的快速發展,必須發揮基地航空公司強大的能力,開辟始發航線,進行廣泛航線連接,增加航線密集度和便捷度,完善航線網絡,提高機場的中轉能力,充分發揮機場樞紐的作用。
3.引進培養專業人才
呼和浩特白塔空港物流園區剛剛建立不久,所需專業技術人才嚴重匱乏,針對這個問題,一方面,可以引進其他地區有一定經驗的人才來進行培訓和指導;另一方面,可以組織專門的學習團隊,分批分時前往各個臨空經濟區調研學習。
4.解決臨近就業問題
臨空經濟區的建設已經帶來了城鄉二元結構的就業效應,因此應擴大這個就業效應,解決臨近地區就業難的問題,而且集聚臨空經濟關聯產業能夠更多地提供勞動密集型就業崗位,這樣就很好地解決了農村人口的就業問題。
5.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臨空經濟作為呼和浩特市經濟發展的重點之一,政府的有力支持是不能缺少的,只有政府提供優先政策、吸引投資、引進技術人才、合理規劃發展,才能更好地推動臨空產業的前進。這一點可以借鑒北京臨空經濟區的發展模式,即確定“物流為先、政流推動、人流引入、商流發展”的四流支撐和“資本流、信息流、技術流”三流推動。
結束語
呼和浩特市臨空經濟的發展呈現出許多問題,不僅僅是產業結構不合理、航空樞紐指向性不明顯、人才匱乏、不能有效拉動區域經濟發展和缺乏政府有利支持,還有臨空經濟發展特色不突出、過分強調航空運輸功能忽視產業鏈整合、市場機制不健全等,由于有關呼和浩特市臨空經濟的參考文獻極其有限,加上相關網站信息不全面,在此不能夠非常全面的分析,故省略掉部分次要問題,僅僅選擇了較為突出和重點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這些問題如果能夠得到全面合理的解決,呼和浩特市臨空經濟的發展將會十分迅速。
參考文獻
[1]宋曉黎.北京臨空經濟區發展戰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9
[2]李慧德、朱金偉.關于武漢空港經濟發展的戰略思考[J].時代經貿,2008(5)
[3]李啟華.廣州空港經濟管理體制改革創新研究[J].社科縱橫,2009(2)
[4]齊克武.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市場發展戰略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1
[5]羅佳.昆明空港經濟發展戰略研究[D].云南大學,2010(10)
[6]王艷.臨空經濟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9(1)
[7]唐浩.臨空經濟區發展現狀和影響[J].商品與質量,2011(11)
[8]程程.臨空經濟區主導產業選擇研究——以廣州新白云機場為例[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9(5)
[9]陸茵.臨空經濟與空港物流互動發展策略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4)
[10]曹允春、谷蕓蕓、席艷榮.中國臨空經濟發展現狀與趨勢[J].經濟問題探索,2006(12)
施密特稱,未來將出現數量巨大的IP地址、傳感器、可穿戴設備,以及那些雖感覺不到、卻可與之互動的東西,時時刻刻伴隨你。“試設想一下:當你走入房間,房間會隨之變化,有了你的允許和所有這些東西,你將與房間里發生的一切進行互動。”
他表示,這種變化對科技公司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機會,“世界將變得非常個性化、非常互動化和非常有趣”。這位谷歌掌門人認為:“所有 預測此刻都與智能手機應用基礎架構有關,似乎將出現全新的競爭者為智能手機提供應用,智能手機已經成為超級電腦。我認為這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市場。”
美國Gartner市場研究公司預測:到2020年,物聯網將帶來每年300億美元(約合1830億元人民幣)的市場利潤,屆時將會有25億個各種設備連接到物聯網上,并將繼續快速增長。由此帶來的巨大市場潛力已經成為美國科技公司新的增長引擎,包括思科、AT&T、Axeda、亞馬遜、蘋果、通用電氣、谷歌與IBM等在內的美國公司爭相搶占在物聯網產業的主導地位。
二、高科技500強爭相布局物聯網
在2015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物聯網概念成為最大看點之一。智能家居、數字醫療、車聯網等產品的推出,使得物聯網技術真正服務于智能生活。
“物聯網不是趨勢,它是現實。”三星電子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尹富根在CES的演講上,把物聯網作為三星重點業務方向。尹富根同時透露了三星技術支持物聯網的時間表:到2017年,所有三星電視將成為物聯網設備;五年內所有三星硬件設備均將支持物聯網。
無獨有偶,芯片巨頭高通也在CES上披露了自己的物聯網計劃。高通總裁德雷克?阿伯勒在CES上表示,高通向全球超過30個國家推出了15款物聯網設備,涉及數字眼鏡、兒童跟蹤器、智能手表等多個產品。未來,高通將以智能手機為支點,拓展車聯網、醫療、可穿戴設備等領域。
制造業巨頭也希望在物聯網中確立自己的領導者地位。通用電氣2015年10月宣布與許多技術巨頭結盟建立起物聯網聯盟。通用電氣此舉的目的是尋求各方對旗下Predix平臺的支持。Predix軟件旨在令各種物聯網端點具備智能化。
全球范圍內的其他合作也正在展開。英特爾已攜手美國圣何塞市,利用公司強項,進一步推動該市的“綠色視野”計劃。英特爾公司全球物聯網業務開發銷售總監巴克萊表示,英特爾目前正與二三十個全球合作伙伴討論如何利用英特爾的物聯網技術建設智能城市,有些合作在亞洲,有些遍及歐洲。
三、物聯網和互聯網的區別
那么,物聯網和互聯網究竟有什么區別呢?作為互聯網的延伸,物聯網利用通信技術把傳感器、控制器、機器、人員和物品等通過新的方式聯在一起,形成人與物、物與物相聯,而它對于信息端的云計算和實體段的相關傳感設備的需求,使得產業內的聯合成為未來必然趨勢,也為實際應用的領域打開無限可能。
在過去一年,云計算和大數據繼續發酵,物聯網也成為未來大趨勢之一。很多人對于物聯網和互聯網之間有何關系存在疑惑,那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互聯網。互聯網即Internet,又稱網際網路,因特網等,是網絡和網絡之間串聯而成的龐大網絡。而物聯網的英文名稱是TheInternet of Things,也即物物相連的網絡。可見,“物聯網”的英文表達里直接就包含著“互聯網”這個詞。所以,施密特所謂“消失”,只是一個夸張的說法。
物聯網的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對物品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簡單地說,物聯網是一種建立在互聯網上的泛在網絡。物聯網技術的重要基礎和核心仍舊是互聯網,通過各種有線和無線網絡與互聯網融合,將物體的信息實時準確地傳遞出去。
與“物聯網”相區別,現在的互聯網主要是“人聯網”,或者說,只是“人聯網”的初級階段。完成了的“人聯網”,將令我們與鍵盤鼠標等道別,而代之以虛擬現實技術,作為主要的人機交互界面。目前看來,美國Oculus VR公司引領了第一輪的虛擬現實硬件發展浪潮,使得微軟、谷歌、蘋果、索尼、三星、英特爾等等,還有幾家主要的手機制造商,都爭先恐后地進軍虛擬現實領域。可以想象,幾年后,虛擬現實頭盔的顯示功能大大提高,而其重量和體積又大大縮小,遂變成像普通眼鏡大小的“可穿戴”設備。驅動方面,也無須煩勞臺式機或手提機等,而只要與手機連接,就能滿足進入3D虛擬世界與他人相遇的需要,在人造的世界場景中進行視覺、聽覺和觸覺等的全方位的交流。“什么?你在紐約,我在廣州,要見一面?”太簡單了,我們約好5分鐘后在“龐培城瑪婭街98號螺溪公寓21室”(3D虛擬世界中的一個地址),不見不散。5分鐘后,你我就在那里面對面家長里短了。握個手,擁抱一下,都沒問題。
四、物聯網是一個新的大江湖
互聯網在20多年來幫助人們解決了信息共享、交互,幾乎在瞬間顛覆了很多傳統的商業模式,把賣產品變為賣內容和服務,是個了不起的產業成就。小米總裁雷軍很早前曾說過:“未來沒有所謂的互聯網企業,未來每個公司都會變成物聯網公司。”這個江湖夠大了吧。
但從分工上理解,互聯網還只是物聯網中的一部分,主要是IT服務方面。物聯網因為其“連接一切”的特點(“連接一切”是馬化騰在2013年提出來的未來第一路標),它具有很多互聯網所沒有的新特性。比如,互聯網已經連接了所有的人和信息內容,提供標準化服務,而物聯網則要考慮各種各樣的硬件融合,多種場景的應用,人們的習慣差異等問題。相對于互聯網,物聯網需要更有深度的內容和服務,以及更加差異化的應用,也將更加人性化,這也符合人們不停地追求更好的服務體驗,這是個亙古不變的剛需。
因此,也可以這樣斷言,未來所有的公司都是物聯網企業。他們享受著物聯網的各種便利,利用物聯網工具和技術,生產物聯網產品,為人們提供物聯網服務。
五、物聯網的關鍵技術
針對互聯網的特性,專家總結了物聯網應用中的三項關鍵技術。
1.傳感器技術
這也是計算機應用中的關鍵技術。大家都知道,到目前為止絕大部分計算機處理的都是數字信號。自從有計算機以來就需要傳感器把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然后計算機才能處理。
2.嵌入式系統技術
是綜合了計算機軟硬件、傳感器技術、集成電路技術、電子應用技術為一體的復雜技術。經過幾十年的演變,以嵌入式系統為特征的智能終端產品隨處可見;小到人們身邊的MP3播放器,大到航天航空的衛星系統。嵌入式系統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推動著工業生產以及國防工業的發展。如果把物聯網用人體做一個簡單比喻,傳感器相當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膚等感官;網絡就是神經系統,用來傳遞信息;嵌入式系統則是人的大腦,在接收到信息后要進行分類處理。這個例子很形象地描述了傳感器、嵌入式系統在物聯網中的位置與作用。